0

永远跟党走作文【最新20篇】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感恩让我们感到快乐,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新区回报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感谢天地,感谢命运,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天地虽宽,道路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就会努力做好自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恩话题年级小学生,供大家学习。

浏览

2674

作文

504

我要永远的记得你们作文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我要永远记得你们!

——读《永远的回忆》有感

小时候,我时常围坐在大人们面前,听他们谈话,他们曾告诉我:鱼只有着七秒钟的记忆。我似懂非懂,若有所思的眨着眼睛看着他们。

长大后,我仍跟往常一样,认真地听着大人们的话,只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对我说:鱼只有着七秒钟的记忆。我明白他们的意思,点下了头。

但是今天,我却要坚定地否认这句话!

当我看到《永远的回忆》时,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我的身体,我拿起了它。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没有勇气翻开它。“西索西索”,我挪动着书页,这一瞬间,我做了决定:翻开它,翻开它后便是一片海阔天空吧。缓缓得,我随意撩开了一面,我看着,看着。顿悟,合上书,我想这应该是天意吧。我从来不是一个迷信的孩子,就像我从来没有去怀疑过大人的话。虽然我知道,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我必须勇敢地站出来,指出这个特大的错误!

一个人若要永远存在别人的记忆里,就要先将别人永恒保存。就像苦伶一样,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小姑娘却占据了她的记忆,从来没有消失过。而当我们都成年生活在异乡时,知道仍有一个人的脑海中还有着你的印迹,而且还是一辈子的时,心中十分欣慰,并且也会将这个人封锁在脑中。我想,那个女孩也是如此。

所以我认为,鱼的记忆并不是只有七秒钟,而是我们人类,从来就没有好好反省过自己,从来就没有发觉自己其实没资本让鱼儿们永远的记住自己。就好比是学习中。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脾气和性格。我们只在乎那些笼统的荣誉,却无视了那一个个细微的角落。在我们班中,有着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交流的男生,他并没有优异的成绩,却深刻地烙在了我的脑中。我们的班级总是会因为卫生不合格而扣分,但是我们并没有一个看见垃圾就弯腰捡起,唯独他,我时常看见他弯腰的动作,不禁有点惭愧,同是身为班中的一份子,我却远远不如他。还有贴在后面的图画,边有点儿翘了,也唯有他,默默无私的粘好了它。

我想我是个贪婪的人吧,总是希望在这三年中大家能够永远记住我,可是我却无法预测未来,或许我也没有资本。但是我想,我会记住你们的,而且是最长久的那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守护神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之舟悄然划过,记忆的空隙留下一抹淡淡的回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生命中永远守护神——姥姥,将爱无私地传递给我。

我从小到大,都是姥姥在照顾我。姥姥就是我儿时的玩伴,因为那时父母白天要上班,工作忙。在我几个月大的时候,姥姥经常推着童车,带我到江边“旅游”,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车里躺累了,我就大哭起来,姥姥就把我抱在怀里,给我唱《摇篮曲》,不知是累了还是困了,我还真听话的睡着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五六岁了,不再坐童车了,而姥姥还是心甘情愿的牵着我的手,陪我玩。我一会儿玩滑梯,一会儿荡秋千,饿了姥姥给我买吃的,渴了给我买水喝,玩累了就躺在姥姥的怀里呼呼大睡,我想当我睡得很甜时,姥姥也一定很开心吧!

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学了。姥姥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为我做着一切。每天早晨为我准备可口的早餐,上学时,她总是站在窗口向我挥手,目送我。到了中午,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去学校为我送去丰盛的饭菜。晚间放学时,走出校门口,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姥姥。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从不间断。她高兴地牵着我的手,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愉快的交谈着,总是和姥姥有说不完的话,姥姥总是我最忠实的听众。姥姥对我的爱,说也说不完,点点滴滴,全都记在心头。

一想起这些,我心里不免有些歉意,有时我不懂事和姥姥发脾气,我想对姥姥说:“对不起,姥姥”。我长大了,应该懂得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姥姥对我的恩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一片大海。我爱你——姥姥,将来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对我这份无私的爱。

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我的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

亲情是一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的融化;

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我远航的疲惫烟消云散。

其实,亲情就是阴云永远也遮不住的一片晴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朋友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宋知航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长得高高瘦瘦的,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清澈有神的眼睛,嘴巴能说会道。他幽默而风趣,特别喜欢热心地帮助别人,这是他和我成为好朋友的原因。

给我影响最深的一件事,也是我们成为知心朋友的开始。那时刚刚开始使用钢笔,妈妈给我买了一支非常漂亮的钢笔,我用着非常舒服,自己也挺爱惜的。可是在一次上完科学课回教室的路上,我把钢笔弄丢了,就在我万分着急的时候,宋知航出现在我面前,他知道情况以后,马上就决定帮我一起找。他做事非常有条理,首先他帮我回忆了一下下课后的情景。

“你什么时候发现钢笔不见的?”他思索着问我。

“就在刚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想想回答道。

“那你最后见到你的钢笔是什么时候?”他继续问我,并仔细听着我的回答。

我仔细思索了一下犹豫地回答道:“我好像下科学课课本的时候还看见钢笔来着。”

“好,那就是在你出科学课教室,到我们自己教室的这一段路上掉的,我们沿着你走过的路好好找找。”我听他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我们俩沿着校园的小路往科学课教室寻找过去,一路上我们猫着腰在地上仔细寻觅,不放过每一个角落。这时马上就要上课了,我有点惴惴不安,万一找不到,还耽误了下一节课,我迟到了不要紧,害得宋知航也迟到就不好了,我就劝他先回去上课,我自己再找找。但他却坚定地说:“我不知道就算了,我既然知道了就一定要帮你找到。”看着他大义凛然的样子,我心里热乎乎的。终于他在花坛边的角落了找到了我的钢笔,我们俩飞奔回教室,刚一落座老师就进来了,我俩相视一笑。

这件事我甚至没有给他道过谢,他也从来没有提起过,但在我心里非常感谢他,从此我们就成为了好朋友。我们下课一起玩耍,学习上相互鼓励,遇到困难相互帮助。我喜欢他的幽默,他佩服我的爽直,就这样我们成为的形影不离的知己好友。人生难得一知己,希望我俩的朋友关系能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9507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题记

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跨声速流中的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实现超声速飞行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其骨灰被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塑像下面,陪伴他的还有与他一同牺牲的忠实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生平

郭永怀幼时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在那里,基于科学救国思想,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重要贡献。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56,受人民中国感召和钱学森热情邀请,回到祖国。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50年代,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

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牺牲,牺牲时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用身体保护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教书育人

郭永怀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普朗特唯一的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女学生,冯·卡门的师妹,也是杰出的流体力学家)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在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人民的科学家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到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屡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写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为此,他没有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悔意。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信给郭永怀,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永怀兄,我们现在为力学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拼命欢迎的,请你不要使我们失望”。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和妻子李佩等科学家历尽千难险阻离开美国,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回到北京,郭永怀便很快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整天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他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自清朝以来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当时力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回忆说,他们当时有疑惑,因为郭先生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实践证明,郭先生确实完全担当了信任。

据钱伟长先生回忆,那时很多人是教育救国论者,认为国家要脱去贫困落后只有大办教育,培养几百万大学生。郭永怀不例外,也就是这样想的。但他回国后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年,就以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为目标,建立了科学院、几百所大专院校和几百个研究所。新中国蓬勃兴盛的景象,使他无比欣慰。当国家要求他主持力学研究所和参加两弹工作时,他当然是欣然应命,努力从事了。

1957年,郭永怀还发表文章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虚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1958年,教育界展开“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的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的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既中肯又有理有节,反对了“左”的倾向,又教育了青年。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研究生之一的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回忆说,当时郭先生刚回国不久,许多专业词汇还不能准确地用中文表达,但他坚持每次授课必用汉语。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常常说出几个译名,问听课的学生和助教,当他的译名得到认可时,郭永怀像学生做出了一道难题那样高兴。他的另一个学生俞鸿儒院士(中科院),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涵信院士(中科院)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由他和郭永怀先生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先生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署名勾掉。并表示:“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后,郭永怀仍委托他做不记名的力学学报审稿工作。曾有一名牌大学的教授投稿给《力学学报》,经钱伟长先生审阅,发现有很多基本的力学概念是错误的,并认定论文中有51个错误,认为该论文不家发表;论文作者竟然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的无理要求。郭永怀先生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钱伟长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正直学者”。

1961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后,一上班,他就喜笑颜开地对对事说:“我入党了,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同事说:“祝贺您!祝贺您”,他谦虚地说:“我刚入党,是个小学生,你是老党员,你是我的老师”

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央出于对科学家的保护,认为郭永怀等科学家外出不宜乘坐飞机,要乘坐火车。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他还说:“我是学航空的,学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充满一种谭嗣同式的大无畏精神。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郭永怀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悲天悯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人。反观今天一些改革家,改革失败让别人来承担代价,自己越改越富,群众却被越改越穷。

成功的奥秘

郭永怀的学生辈同事郑哲敏院士(中科院)回忆说:“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郑哲敏院士和李家春院士在《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文中恰当的总结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结合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郭永怀先生在国外求学期间,曾师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他们都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由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和力学家普朗特开创,并由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其带到了美国。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郭永怀先生无论是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授课育人无不以此为指导思想。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也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之所以很吸引人的秘诀,良好民主作风体现之一就是举办讨论班,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活动,每周都开,从不间断。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现在由于郭永怀先生将这一传统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举办讨论班的做法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喜人的景象。当年郭永怀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研讨班,集中攻读留比莫夫的有关专著,并研讨相关的几个研究方向。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常常为一个有歧见的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总是郭先生的意见成为定论,大家常为郭永怀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

钱学森说:“我认为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郭永怀纪念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

全文共 2772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1909-1968),应用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唯一的烈士。2009年适值郭永怀先生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记述二三事,表达对这位杰出爱国科学家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科学救国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西滩郭家村。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7月,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国难当头,坚定了郭永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起来,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放弃了专修光学的夙愿,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J. L. Syng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冷静、严肃的科学态度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力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郭永怀为人朴实正直,在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他尊重科学,勇于讲真话。 1958年1月,郭永怀出任《力学学报》主编。1957年,钱伟长被打成右派。郭永怀了解钱伟长的学术功力,仍然请他任编委。一次,一位知名教授向学报投稿,钱伟长发现其论文中竟有51个基本错误,提出不宜发表。那位教授向编委会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对此郭永怀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

1958年,教育界开展 “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倾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是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

火一样的献身精神

新中国的核科技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1960年5月郭永怀来到九院,投入核武器研制事业中,对内爆过程、结构设计、气动外形、环境试验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指导。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望着蘑菇云冉冉升起,郭永怀忘却了多年的紧张、疲劳,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为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他贡献了全部心血。他经常亲临西北核基地进行试验。当时国内航线大都是苏制的中小型客机,既不舒适也不安全。为了节省时间,他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1968年10月,郭永怀赴西北核试验基地进行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试验工作。12月5日,在返回北京汇报时,飞机在着陆前失事。悲痛的人们找到郭永怀的遗体,发现他和警卫员两人搂在一起将公文包紧紧抱在胸前,包中的机密材料完好无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还是祖国的利益。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钱学森曾深情地说:“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永远的长征之悲壮出发观后感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故事”,更是人类战争史上不朽的篇章。中国工农红军历尽千难万险,历时两年,“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演绎了世界军事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央红军最多时只有8万多人,而蒋介石调集了百万大军。红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劣胜优,得益于奇正结合、出敌不意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长征中,蒋介石把防堵各路红军会师作为兵力部署和组织作战的重心。红军则时常转兵别向,将敌部署置于无用之地,并利用敌人兵力分散之机,集中兵力攻其一点,取得主动。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红军在贵州采取新的战术……使得南京的飞机越来越难以侦察出红军主力部队每天行军的目的地。”这里所说的“新战术”,指的就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经典之举。

长征是一次极为特殊的战略转移行动,其战略重心是如何突出敌之重围,保存有生力量,创建新的根据地。遵义会议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军事领导者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领导者紧紧抓住了“突出重围、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一战略重心,使遵义会议以后的几乎每一次战斗都紧紧围绕这一战略重心展开。红军还有效地利用敌方的利益差所形成的弱点,使自己总体上的“弱”和“劣”转化成为局部战场上的“强”和“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春天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像是从未消释的寒冬,沉重地奏着死灰的、恶魔的葬曲,用黏稠细密的胃液吞噬着鹅浦河春天的一切。那如浓烟般令人窒息的惨白代表着整个冬天,它不留一点儿缝隙地裹住了大地,裹住了春天。

有些人在冬天,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有些人在冬天,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神秘而深沉。它是成功者的绊脚石,不要妄想用滚烫的泪珠去消融整个冬天,那是懦夫的软弱。真正的勇者,会用炙热的心去烧灼,用顽强的毅力去反抗,

——就像春天。

终于,当二月慵散的阳光毫无顾忌地落在鹅浦河上,尽管还未散尽的雾气依旧缠绵着冬的彻骨,但我仿佛看见,那丝丝缕缕的就像梦靥中的琴弦,波动绿色的希冀;终于,在眼前,那觉醒的蓬勃于这春的洗礼中挣脱、绽开。

早春的风,像母亲的手,温暖中夹杂着冬的粗糙。她轻轻地扶着春的额头;她亲吻着春的脸庞。她的孩子从零星的落雪中调皮地探出脑袋,抖擞了精神,幼稚地想要挑战太阳;空中错落的大雁像肃穆的使者,祭奠将逝的冬日;天真的稚子,看着自己亲手堆起来的雪人化成明澈的流水,还有一丝不舍。

蜿蜒的鹅浦河,蜿蜒着属于春的色彩。它从纯瑕的新叶中一点点渗出;它从生机勃勃的小草中淌出;他从画家的宣纸上晕开;他从那一颗颗载着崭新希望的心中奔腾而出。

于是,拂去白雪,那春的肌肤便是绿色的,便是那骇人的希望。绿的细密,绿的精致,绿的耀眼,绿的汹涌。

如果我可以,我愿意,愿意站在鹅浦河的春天里,骄傲地望着满眼的姹紫嫣红,于这清澈的风中,于这阳光下盛大的死亡中,亭亭玉立。

这是耀眼的曙光,这是孤傲的气节。

也是,鹅浦河永远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风景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路长,一路走来,四周的风景何其绚丽,蔚蓝天边的大海以及那海天相吻的弧线;深蓝莫测的夜空以及那钻石般璀璨的群星……偶尔,我也想,坐在沙滩裸露的岩石上,听着海风,拉开记忆的丝带,打开心的锦盒,细数心中的风景……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午后,阳光是一如既往的灿烂,我在窗下阅读。巨大而透明的落地窗将阳光拥入房间的怀抱,风铃的影子被投在地板上,仿佛就要叮当作响。我慢慢合上书本,起立,舒展身体,漫步走向客厅,也许,一杯红茶是个不错的选择。

路过阳台,洗衣的盒子里还泡着一件衬衫,上面透明的泡泡把阳光折得五彩缤纷。我正疑惑妈妈在哪去了,转角进客厅,一幅风景就这样不经意地投到了我的心底……

妈妈斜躺在沙发上,睡得很熟,头发有些零乱,额前的发丝巾在额头上,汗水已干。妈妈的右手搭在白色的沙发靠垫上,微微弯曲,左手垂在沙发上,手指上有些许滑腻:是还未洗干净的泡沫吗?我轻触了一下妈妈的手,有些凉。我转身,轻手轻脚地走向房间,为妈妈抱一床被子。

当我再次回到客厅时,妈妈还在熟睡,轻轻地走过去,把被子放下,又小心地给妈妈盖好,掖了掖被角,抬头看着妈妈。

妈妈的睫毛忽然动了动,我担心惊醒了妈妈,却见妈妈的嘴角舒出一抹浅浅的笑意。窗外的阳光退去了,另有一束阳光却撒满心底,妈妈,您一定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吧!我小心翼翼地离开,回头,将这一幕美丽的风景悄悄截取,封存在了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永远不会忘记……

心盒里的风景灿烂,而这一片却犹为夺目,海风拂过,我轻轻合上心的锦盒,珍藏心中的风景,突然地,我想起一句很温柔的话语:愿时光,不老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师爱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的老师:

您好!

我们已朝夕共渡了十多个春秋,课堂上,您依然是那么的可敬可亲。今天,我要把藏在内心里的悄悄话向您诉说。

我知道,您是一位把汗水洒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是一位慈母般的老师,您用心去呵护您的每一位学生。每当我们聚集在教室上晚修课时,我见到灯光下您那熟悉的背影,就有一股温暖涌上心头,您太爱您的学生了!

每逢燥热夜晚的到来,灯下常出现您那熟悉的背影,依然清晰地看到您额头上渗出的汗珠,背后被汗水打湿的衣襟,这样的情景我已记不清楚多少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您曾说老师的天职,就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此才可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您将美好的人生与学生一起分享,我要送您一朵叫做汗水的鲜花,用芬芳盈满您的衣袖和胸怀,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冬夜静静的,我们的作业还是没有完成,您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备课——时间滴滴答答地过去了,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我的作业终于完成了,我带着疲惫的双眼收拾课本,准备离开。此时,我的眼前又出现了您那熟悉的背影。不知为何,我忽然觉得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那一刻,我的双眼早已无法平息,我真想对着无尽的苍穹大喊一声。刹那间,甜甜的泪花顺着脸颊流进了我的嘴里、心里……

您知道吗?从您的身上我读到了一部立体的人生教科书。我真正地领悟到,您爱您的学生,是用一种默默无闻的工作来体现的。这种爱就像一杯咖啡,浓浓的,只有用心品尝才能享受其中的“甜”。我想,老师之于学生的真爱,是给予他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这种真爱可以被升华到永恒!

古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这里,我要献上一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给您!我要感谢您关爱的深情目光,感谢您援助的慷慨大方,感谢您教诲的动人篇章!对于您,我怎能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呢?

为此,我将把您那无私的敬业精神作为自己的生活航标,将其发扬光大,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会把这份真爱埋在心底,伴它上路,直到永远

三年的时间短暂,师生情难忘;彼此都信任,永远皆朋友。祝愿您生活美满,祝福您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参加工作进入铁路建设队伍,接触了很多老一辈铁道兵。听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感受着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中铁建近30年的辉煌。

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工作条件,铁道兵指战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建设打通了无数的钢铁通道,为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成为铁道兵和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解放前,铁道兵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的战士,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铁路修到敌人家门口,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必先勇往直前。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为了打通国家交通运输线,深山里、大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道兵的身影。工地的便道没有修通,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扛,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条条隧道,修筑了一座座大桥,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运输大动脉。

铁道兵84年专业到中国铁建,成为筑路工人,“军魂不散,再展雄风”是这只队伍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虽然他们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军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铁道兵的作风,没有忘记铁道兵的传统。我们这些新生代的中国铁建员工永远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将继续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再创辉煌,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脚印作文800字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而在你旅行的途中会留下你深深的脚印;即使时间在不停地走着,但脚步也不会被磨灭。

人生的脚印里饱含了亲情的关爱。或许儿时骑在爸爸脖子上欢快地叫着“驾驾……”;又或许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静静地听着妈妈哼着《摇篮曲》,轻轻地闭上眼睛,进入梦乡,已是儿时最快乐的时光。

人生的脚印饱含了友谊的温暖。在我不舒服时,同学们为我担心;在我即将要离开这带给我无限快乐的学校时,同学们让我难舍难分。尽管有着“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的道理,但我们从不会想要去理解它,因为我们彼此都不愿舍去。

人生的脚印也包含了老师的鼓励。在我们取的优异成绩时,老师会送来欣慰和赞许的目光,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而当我们失败时,她又送来鼓励的目光,告诉我们不要气馁,增添了我们与挫折斗争的勇气。

人生的脚印也充满着烦恼。儿时的我们,想要成为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所以我们想要长大,去迎接这个美丽的世界;而现在的我们,又因学业的繁重和家长的期望,而且明白了世界并非那么容易,希望能够回到童年,继续过那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时间是不会为我们任何一人而停下来的。人生的脚印还充满着艰难的抉择,选择一条真正属于自己而有正确的道路是难之又难的。有时我会想如果时间是倒着走的该有多好,这样我就能再一次地去经历我所有的历程,找回那些珍贵的脚印。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挤掉的鞋子。

我们会想要去搜寻我们的记忆,因为脚印是不会随着时间变迁而磨灭的。的确,尽管桥塌了,路已改了,巷已深了,只要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匣子:脚印,依然在那阑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歌声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耳畔的歌声,让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那一次,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放学后,教室的走廊上,骤急的风雨声中还夹杂着噪杂的脚步声。家长们陆陆续续来接孩子了,可我却没有看见自己的家人。

见旁边的同学一个个地减少,我心急如焚,不由得诅咒起来——我诅咒这个鬼天气,更怨恨家人没把我放在心上。

不管了,冲吧!一咬牙,我对着大雨迈出了脚步。冰冷的雨点打在腿上,有些冰冷,有些疼痛——我胆怯了,冲在雨中,身上肯定会湿透的。可是,不冲吧,谁知道要在这走廊上等多长时间?

当我的脚一踏一收地反复了许多次之后,雨却更大了。

唉,怎么办呢?望望天,下了这么半天,还是黑沉沉的。我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雨点哗啦啦地响着,似乎在笑我胆小。

闭上眼睛,我一咬牙,管他三七二十一,冲吧!

雨水像黄豆一般打在我的身上,我一边用衣袖擦着眼眶里的水(分不清到底是雨水,还是泪水),一边在雨中跌跌撞撞地奔跑着。

“不经历风雨——”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唱歌。下这么大的雨,谁还有心情唱歌呢?我很好奇,不由得慢下脚步,想看个究竟。雨幕中,我看到,一把蓝色的小伞下,两个身影相依相偎着并排行走。他们应该有我爷爷奶奶那么大年纪吧?歌声,就是从他们嘴里发出来的。声音虽然不很洪亮,但坚强有力:“怎么见彩虹……”

一时间,我觉得时间好似凝固了一般。每一个音符都那么有力,催人奋进。我隐约记得这歌名叫《真心英雄》。

是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我觉得自己心中的恐惧逐渐被歌声消融了。

回到家时,雨也停了,那歌声却一直在我心中回荡。我发觉自己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此后,每当我渴望蓝天却遇到阴雨绵绵时,每当我追逐成功却屡遭失败时,我就想起雨中那两位相依相拥老人的歌声。虽然,我已经记不起他们的模样了,但他们的歌声却一直在我心底唱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自己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叶瑾

一头又黑又亮的短发,又细又弯的眉毛。一双明亮的眼睛,月亮似的鼻子,小巧的嘴巴。小麦色的皮肤。这就是我。

热情、活泼开朗、大方、幽默。有一次,我用平静的表情给大家讲了一笑话就是说:“大家好,我是陈少东,我是姓陈,少是多少的多,东是东西的西,我叫陈多西,不对,我叫什么?”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还有一次,有一个人从很穷的山村来到这里上学。刚到了班里,就有人边笑边说:“这个人这么穷衣服那么破,不会天天跟猪睡觉,哈哈哈……”。这时大家都纷纷笑这位同学,老师说:“安静、这位是新来的同学,谁要跟她坐,班上有没有人要跟她坐。”这时教室非常安静,连一根针落下来都听的见。突然我说要跟这位同学坐。过了一会,上课了,我见这位同学没有黑笔我就送了她一枝,她说:“谢你”。这就幽、大方的我。

粗心马虎、健忘。有一次,我从卧空出来正要走去自已房间,我走出来后走进了客房。过了一会,我才想起要去自己的房间,我又想了一会儿我好像要拿什么东西,啊我知道了是一本作业纸。然后我就在做作业,妈妈打开门走进来看我做对了没,过了一会,妈妈说:“你看这一题答案没写上去,这一题那么简单你也错,改回过来这两题。这就是粗心、马虎的我。

认真上课、认真完成作业……。有一次,我作完了作,拿上去给老师改,老师对大家说:“大家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啊,”大家说:“好啊”。“

这就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我倾听过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说:“水源枯竭,当我们陷入绝望,那一滴生命之水,便是父爱。”有人说:“黑夜降临,是伸手不见五指之时,那盏照彻于我们心灵的灯,便是父爱。”也有人这么说:“地震来临,我们恐慎万分,那双眼睛看到的第一缕获救时的阳光,便是父爱。”哦,父爱,难道真得有那么伟大吗?其实,父爱有时仅仅是一把镀金的剪刀……

因为工作,爸爸经常出差,在家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很久没有看到爸爸了……”我俯在窗边,托着腮帮子,有点分神。风呼呼作响,吹乱了我的发梢。

我跑出家门,仰起头,双手作喇叭形,朝妈妈大喊:“妈,爸爸啥时才能回来?”妈妈总是无所谓的耸耸肩:“远着那——”我顿时像刺破了的气球,无力地垂下了脑袋。

的确,爸爸这两个字,让我很是期待。因为在我眼中,爸爸并不是同学们说的严厉严格,反而是我可爱的爸爸,调皮的爸爸。咋咋呼呼的爸爸!我用一切可以用语言来描诉:“好爸爸”、“坏爸爸”、“老爸”、“小爸”……因为,我爱我的爸爸!

前几天的夜晚,就像今天一样,缀满亮闪闪的、俏皮的星星,大家的心情都无比舒畅,但一个不同于群众的声音却悄悄响起。

爸爸推门而入。弟弟妹妹扔下手中的玩具,扑向爸爸,嘴里只嚷:“爸爸!爸爸!”我动也懒得动,不像往日早早扑进爸爸怀里了。

“哦?彬如,遇到什么事了吗?怎么这样闷闷不乐?”爸爸不愧是爸爸,一眼就看出了我心中的不快。

我委屈地抬起头,红着眼眶,抽抽搭搭地回答:“我,我的剪刀丢了,明天就是美术课了,我们家门口的小店又关门了,我怕老师骂我……”

“我送你一个咱家坏了的小剪刀吧?”

“不要!坏的剪刀?”我没有犹豫,一口拒绝。

“那怎么办?”爸爸一脸苦恼。

“……去买。”我有点对不住爸爸。

“好!”爸爸一脸牺牲的表情,还英勇无比的傻笑起来,一不小心碰到饭桌一角。“啊,痛痛!”结果还不是一样?

爸爸出门了。我有点儿羞愧,那么迟了,爸爸四处奔波,辛苦劳动,现在应该在家休息的,可我……

时间过得真慢啊,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我靠在窗边,看着楼下那个让我尊敬,亲切可掬的人——爸爸的归回!

“彬如——”那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我眼前一亮,扑向面前高大的身庞:“爸爸,你回来啦?”爸爸摸摸我的脑袋,有点失望地说:“对不起哦,剪刀没有了……”我一愣,眼神黯然下去,声音低低地、闷闷地说:“没关系。”

“不会吧?我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连彬如都被我骗了?看来我以后要多向老婆大人讨好讨好喽……”他的声音越来越轻,爸爸背对着我,捂住嘴巴坏笑起来,我灵敏的耳朵一动,便知道了,假装怒气上升,拳头挥向爸爸:“老爸,你敢骗我?你死定了!”爸爸身体一晃,便躲过了攻击,我大叫起来,手舞足蹈。

“安静——”妈妈大吼一声,“睡觉去!”我和爸爸顿时没了声,我小声说着,瞪住爸爸:“剪刀呢?”爸爸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抽出一把大剪刀,可漂亮了!在父爱的熏陶下,剪刀浑身散发着淡光,仿佛镀上了一层金。我慎重地拿起剪刀。“睡觉。”妈妈的声音传来。

我惊出一身冷汗,身体僵住了,才看见是爸爸模仿妈妈的声音吓人哪!

我俩对视,双双钻进背子中偷偷笑了起来。

原来,父爱只是一把大剪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节日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我叫江梦歆,来自初四三班。我是个沉默的女孩,我喜欢独自一人,可我也喜欢与人交朋友。我可以在房里作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写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不在乎他人,我只在乎自己高兴。愿自己像风一样,做一个被自己欣赏的女孩。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总会有一些特别的日子,让我们深情留恋,总会有一些故事,是因它而流传。

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月亮的圆满正是中秋节的寓意,表示着在这一天,许许多多的人在家中忙碌着,虽然辛苦但也是一家人的快乐,因为没有任何人缺席。

皎洁的月光打在地面上,像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雪白的霜。而我正在家里像只小麻雀似得给爸爸打下手,我很喜欢给爸爸打下手,因为这样我就能提前吃到那些美味的食物,但有的呢?是不能碰的,是要贡献给神仙和祖先的。其实,并不是因为他难吃,是因为我有一回吃了一口,被奶奶看见了,奶奶说的我不好意思,脸也红了,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碰过那些东西。

中秋,也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把太阳射下来的英雄叫后羿,向菩萨求得能上天当神仙的仙药,却被妻子嫦娥吃了,嫦娥便飞到了月亮上。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后弈就会在家里摆上嫦娥最喜欢吃的月饼,盼望有一天,嫦娥会回来和他团聚。每到中秋节的晚上,我最兴奋的不是看电视,也不是吃月饼,而是看月亮。

洁白的月亮在天上高高悬挂,月亮在黑色的天空上显得很孤独,月亮独自在天上,没有星星的陪伴和爱护。她不孤单吗?或许不会,有我们在陪着她呢。

在我家门前,有几颗月季,月季开的格外鲜艳,使她旁边的那些花儿都黯然无色了,仿佛只有她才配得上这晚的美景。我们一家人在门口摆上一个小圆桌,把上面摆上各种好吃的月饼、瓜子、糕等等,就着十五的月亮,我们一边赏月一边聊天,这时,我可爱的弟弟突然来了一句:“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还很美。好诗,好诗啊!”

我们全都笑了,笑他的聪明可爱,也为今天感到开心,因为中秋节是我们永远都不会改变和变化的节日,我们都不会忘记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涵姐姐作文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涵涵姐姐不小气,很容易让人接近她,和她做好朋友,虽然姐姐在小荷上的朋友不多,可是我明白,那是姐姐很少时间来小荷。

那次,我看见姐姐的QQ上线了,我便叫了一声:“姐姐,你好!”可她却没有回答,我也没有在意,因为我QQ上有很多人都这样的,而且姐姐说不定在忙呢!第二天,我又看见她了,这次她主动地向我说话:“妹妹,对不起,昨天下午我有事不在,没有理你,你不要生气呀。”我很惊讶,原来就为了这事啊!“没事,姐姐,我根本没在意的。”真没有想到姐姐这么礼貌。

姐姐很热情,那次,我在玩,涵涵姐姐来了,我便去找她聊天,我的要求她都尽量的去做到,让我很感动,一会儿我见姐姐不说话了,我便问她在干什么。她很不好意思的回答:“对不起呀!刚刚在跟同学聊天呢!妹妹我给你一个场景吧!”我和她便快乐的玩了起来。尽管姐姐很忙,她也会抽出时间来陪我玩。

另外,我也要向姐姐提出批评来,因为每个人都不能十全十美啊。我发现姐姐写的作文很少,这并不是缺点,缺点是我发现涵涵姐姐写的作文的评点里,很多提出批评来的,姐姐都没有给他们分,我不知是为什么,是姐姐不喜欢他们的评点吗?涵涵姐姐,每个人都没有十全十美呀,我不知你为什么那样做,所以在这里才敢问的,原谅我好吗?

涵涵姐姐!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姐姐,永远……我们可以永远都是好姐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朋友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拿起一张照片,上面有许许多多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就像一朵朵花在向着阳光开放。没错,这张照片就是我在中山云顶星河游乐王国与五一班同学拍下的大合照。

照片上,站着形态各异的小伙伴们:瞧!漫不经心的周睿盈正把手比成手枪,朝我“发射子弹”呢!她似乎还有许许多多未讲完的话,可咔嚓一声就被定格了。

看!欧阳尚晟像一个木偶,在太阳爷爷的操纵下,露出了蓝精灵似的笑容。

旁边的林楚钒左手搭在欧阳尚晟的肩膀上,仿佛在得意地对我们说:“嘿嘿,大家快来看,这是我最近研制出来的新版木偶!”

潘其融则像是吃了兴奋剂似的,手舞足蹈,他用右手把饮料架在肩膀上,另一只手高举着,指向后面的风景,难道他陶醉在了后面的风景当中?还是被快乐冲昏了头脑,而不知东西南北了?无人知晓。

我们现在把视线转移到范天一身上吧!他闭上了眼睛,手呈祈祷之势。难道刺眼的阳光使他睁不开眼睛?还是他在祈祷自己的身高可以在这时段突飞猛进,让自己长高点,可以玩点刺激的?不过这闭眼喃喃自语的他也令我忍俊不禁。

最后我们把目光投向许老师。她的左腿重叠在右腿之上,笑嘻嘻地给龙自翔“做牛角”,可龙自翔似乎不怎么开心,左手扯着右边程梓浩的衣袖,似乎要找他求救。许老师这动作用妖娆来形容是最恰当的了。

看着这张照片,我总是忍不住扑哧一笑。同学们的姿态引我发笑,但同学们传播给我的快乐正能量,使我隔着照片也能感受得到。

这时我在内心的深处听见了的一句话:我们永是朋友!我们友谊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陪伴就够了作文800字

全文共 215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什么都不要,有你永远陪伴,就够了。——题记

林朵,是一条非常漂亮的缘鱼,她有一群缘鱼朋友,她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彩灵海的最深处,直到有一天……

女巫·手链·人类世界

这天,林朵浮出水面,看见了一艘船,船上是一群举行舞会的人们,林朵真的好羡慕们们,他们有漂亮的脸蛋儿、纤细的手臂、修长的腿,还有精制的手套、华丽的衣服……啊!多么美好的世界!她决定去找海底女巫,她要变成人类!

来到一个黑石洞前,林朵敲了敲门,女巫早就预料到她来的目的,丢给她一串手链,还有一句话:“注意时间,每次带上手链只能维持一天,手链上蓝贝壳变红后就要浸到海水里,第二天才能接着变为人形,切记!手链在海水里不能见光,否则,法术将会失效,永无作用,懂吗?”说完,甩上了门。

林朵迫不及待地戴上手链,眼前有束光,一闪而过,自己的鳍变成了一只白皙的手臂,手上松松地缠着一串手链,真是好看:用珍珠的银丝串成的手链,散发出微弱的光芒,上面点缀着几块小贝壳,一块是淡蓝色的。林朵向岸边游去,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人类世界。

上学·女孩·朋友

林朵走进一所中学,隐身走进校长室,把电话装上变声器,学着校长的话:“喂,***老师,今天将转来一位新同学,林朵。”“哦”回话的老师是林朵从桌上的电话簿中随便找的。

就这样,林朵背着刚上街买的书包,来到初三(16)班。“报告!”“请进”“请你做一下自我介绍,林朵同学”结束了落落大方的自我介绍,她被安排到最后一排的一个女孩子旁边。”哎呀,林朵居然和她坐在一起,完了,林朵完了”“怎么了?不可以吗?”“哼,她妈跟别人跑了,爸爸天天喝酒,又拉回来一个女人,这种家庭,没人和她做朋友。”“那是她的父母,又不是她”,林朵不服气地说:”那个女生见林朵快生气了就不再说话了。

旁边的女孩带着哭腔对好说:“谢谢!我叫澜洛”林朵送了澜洛一枚贝壳。

那枚贝壳,林朵也有一个,那是每条缘鱼生来就有的,两枚都是紫色的,只有缘鱼获得意外机会变成人类,才能用到的。它们很奇特,因为这是缘鱼和人类闺密或是第一个碰见的朋友才能各有一块的,它们能拼成一块紫色的爱心,心灵感应。

意外·现形·真想

林朵和澜洛成了最好的朋友,她们形影不离,正当林朵以为一切太平时,殊不知背后有一双眼睛正盯着她。那是李非拉——一个内心邪恶的女孩,原来她发现林朵不但人长得漂亮,成绩又好,本来是全班中心的她,被林朵抢去了光环,变得孤独,于是有一天放学,她跟着林朵来到彩灵海边,眼看着林朵解下手链放进彩灵海里,变成了一条鱼,跳时海中,她决心得到这串手链!

一天,林朵和澜洛在校门口分手后,又向彩灵海走去,却被一只口袋蒙住了脸,被一个人带向一个地方,走了一会儿,眼前一片光明,口袋子被拿去了,李非拉狰狞笑着坐在她面前,过了一会儿就出去了,她再回来时身后多了一个人——澜洛!

李非拉领着澜洛来到林朵面前,说林朵在她面前说澜洛的坏话,她的父母、成绩……澜洛不信,拉起林朵就走了,只留下李非拉在原地干瞪眼。

后来李非拉又对澜洛说出了真相,并在澜洛的林朵都在公园散步时,抢着解下了林朵的手链,林朵猛地缩小了,变成了一条缘鱼,澜洛赶紧把手链抢了回来,给林朵戴上,林朵又变成了少女,却头也不回地向彩灵海跑去,她,真的完了。

决裂·误解·生命

虽说澜洛一点也不想信李非拉的话,但渐渐的,她开始疏远林朵,因为李非拉,在上回已经跟她说过了,她要杀了林朵,所在这里太危险了,澜洛想让林朵快点回到大海,忘记所有的一切,安全地生活在彩灵海中。

林朵也发现了澜洛疏远自己,好想和澜洛谈谈,这天放学,教室里就她们俩,林朵叫住了澜洛,“你为什么疏远我了,洛?”“因为我发现你太虚伪了,原来一开始你到我们班后帮我,是假的,假心假意的人,我不想和你做朋友!拿上你用法术换来的好成绩,走远一点!”说着,把紫贝壳往地上一摔,林朵的心绞痛着,她跑向彩灵海,永远不想再出来了,殊不知,身后的澜洛正抽泣着小心地拾起贝壳,爱惜地捧在手里,望着她的背影响,由抽泣变成了大哭。

李非拉只是在吓唬澜洛,她原来只是想赶走林朵,现在却转化为恨意,她不杀林朵,但她要杀了澜洛,让林朵痛苦!她趁着一个周末,用上次“请”林朵的方法把澜洛带到郊外,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步步向澜洛逼近。林朵此时正在海底睡觉,贝壳却发出了警报,她被吵醒了,澜洛有危险,她根据贝壳的定位,找到了澜洛,她狠了狠心,澜洛紧闭双眼,等待匕首落下,却没有想象中的疼痛,她睁开眼,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面前倒下,倒在一片血泊中。

结局

李非拉被告警察逮捕,林朵却……,这时女巫出现了,她一路都在跟踪林朵,看见刚刚那一幕,让她想起了许多年以前,她唯一的一个朋友,她流泪了,林朵竟然奇迹般的复活了,要知道,女巫的眼泪是很贵的,回到彩灵海底,女巫拿出了她最珍惜、唯一的神药,变类水,倒在林朵身上,林朵彻底变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

澜洛欣喜若狂,“我为了表达对你的歉意和感谢,我决定把我的零花钱全给你,以后再也不跟你发生矛盾,以后会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你……”“不,我什么都不要,有你永远的陪伴,就够了!”林朵微笑着,像怒放的花朵。

许多年以后,林朵把澜洛拉到彩灵海,大声告诉她:“告诉你个秘密,缘鱼的缘福语是只有缘鱼自己和同类才知道的,是:不离不弃,宁静专一,一旦遇见有缘的,就不会放弃,会坚守在一起,永远陪伴着那个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身影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伤心的时候,总会想起外婆瘦削的身影

小时候,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外公在我很少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屋子里只剩下外婆了。外婆总对我说:“小澜,你真是外婆的开心果,有你外婆就不会孤单。”因为那时我还小,并不知道孤单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就用微笑来回应外婆。外婆一直都很疼爱我,而我却顽皮,但外婆却包容我,我很喜欢外婆,我很爱她。

记得有一天,那时的我已经五岁了,外婆跟我说:“小澜,今天呢外婆带你去公园玩,今晚你的爸爸妈妈就接你回去,所以你今天玩得开心一点知道吗?”我扁扁嘴说道:“我要永远跟你在一起”。“傻丫头,你始终都要回到妈妈身边,所以你今天就开开心心地玩,知道了吗?”外婆边说边摸摸我的手。我犹豫了一下,嗯。我穿着裙子,外婆牵着我的手,一起走去公园。到了公园,我看见了许多小朋友在里面,我笑着跑过去,很快就融入了其中,几乎要忘记今晚就要离开外婆这件事了。当我一回头,看见外婆瘦削的的身体坐在石椅上,看着即将落下的夕阳,仿佛思念着某事。我跑过去拉着外婆的手,用自己天真的眼睛看着外婆,对她说:“外婆,你也一起玩吧!”外婆只是笑一笑,然后站起来向前走去。我看着她的身影,突然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外婆回过头,见我哭了,急忙哄我。

跟外婆吃过饭后,爸爸就开车把外婆送回家,送外婆走到门口的时候,我哭了起来,呜咽地说:“外婆再见了,我会经常回来看你的。”我目送外婆走进去,她的身影是那么的瘦削。

许多年过去了,外婆也下去陪外公了,外婆再也不孤单了。每当看着别人的外婆,我总会想起外婆,想起她的身影,想起她对我的好,我是多么想念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眷恋永远的牵挂作文

全文共 1438 字

+ 加入清单

看着战友们、首长们都在忙着庆祝“八一”建军节征文,也不甘落后,翻箱倒柜,将这篇“永远眷恋永远的牵挂”博文置顶,也算是我积极响应战友们号召,提交一份征文庆祝我们的建军节!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当然能够健康的并有一定生活质量的活着确实人人向往的。为此我也养成了饭后百步走的习惯,不期望活到九十九,但愿能健康的有质量的生活着。

像往日一样,晚饭后收拾好家务与夫人一起出去散步,走至小区门口时手机响起,一看来电显示,一个不熟悉的电话号码映入眼帘,接起电话对方一声“您好”,误以为是好友,故问他怎么拿人家的手机打给我,还是换电话号码了?他接茬说,对呀刚换的。我一听不是好友的口音,就马上问他到底是谁。他问我是不是某某某,我说是呀,你是谁,怎么会知道我名字和电话号码?因为最近骗子很多,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他人的电话号码,然后行骗。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与他周旋下去,刚想挂断电话,对方说是我的战友,并且说出我们部队的番号。对部队我一直非常眷恋,对战友更是情深意重。离开部队已经好多年了,不经常联系的战友确实有。于是我移开了按在挂断键的手指,问他是哪一位战友,他叫我好好猜猜。对特好的战友分别了这多年我们还保持着密切地联系,一般关系的战友联系很少,所以我要求他讲出是我的那位战友。他告诉我是武汉的战友,叫董友咏。湖北麻城确实有一位叫董友咏的老站友,比我早入伍2年,做人做事比较精明,不属于我视线中的好友所以在部队时我与他一直保持着新兵对老兵尊重的关系。既然他说出那么多祥情,我就把他当着老站友董友咏继续通话。他告诉我部队退伍后,在企业里干了几年后下海啦,目前在广州做生意。前几天刚与辽宁的一位战友联系,得知了我的情况以及我的手机号码。所以这次做生意经过我处,想与我以及与我在一起的几位老站友见个面叙叙旧。现在与几位朋友在南京,明天到达我这儿,问我以及其他的战友是否有空。即是老兵主动相约,又是多年没有见面,加上他讲的辽宁战友又是我保持到现在的最好战友,重感情的我,对战友确实别有一番情意,听到战友要来,当然高兴不已,欣然答应明天我去机场接他,电话在浓浓的叙旧中结束。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沉浸在回忆之中,部队在我的心中已经深深地烙下一个永远不能抹去的印记,部队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他培养了我造就了我,回地方后每每想起部队,就有一份深深地眷恋牵动着我。刚回地方头几年我一有机会就回部队去探亲,看看战友,看看首长,看看曾早夕相处的战鹰;看看宽广无边的飞机跑道,看看一望无际的绿色迫降草地,看看整齐划一白桦林,看看在草丛中穿梭的野兔和地鼠;看看令人朝气勃勃的向日葵,看看树丛中的野生蘑菇;看看白雪皑皑场景,看看曾与战友们滑过冰的河塘,看看柳树上晶莹剔透的冰凌;看看东北特有的红高粱、玉米、包谷、大豆;看看老乡家中的大炕,看看东北人特有的风俗习惯裸睡,看看烤红薯烤土豆烤玉米,看看冰葫芦串;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亲切那么地令人难以忘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岁月流逝战友们相继退役和转业,各自在不同岗位上都已成家立业。部队虽然还在,可熟悉的战友已经都退役,我回部队探亲的次数也逐步归零。与战友们相见的地方也由部队换到了地方,但是还有几位好友因相隔距离太远,只能用电话的方式进行联系,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我们的心却永远相连。几位特好的战友都会利用一切机会来相约相聚,望着岁月在彼此的两鬓累积,我们的情更加深厚。部队是战士们永远的眷恋,战友永远是心中的牵挂!

[永远的眷恋永远的牵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清明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我带了满满一篮子的纸钱和一些祭品来到我的朋友墓前,为他摆上了满满一桌“酒席”。刚敬完一杯酒,天上突然下起了小雨,那绵绵细雨就像老天在为过世的人哭泣,在替我们诉说无限思念。

路上的行人纷纷往家回,不想再在雨中多待一会儿,而我却不愿离去,还在你墓前为你难过。

又在墓前祭拜一会儿后,我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我想:算了,既然路上已经剩我一个人了,莫不如先找一酒店喝上两杯暖暖身子。可我刚来这陌生的地方,哪儿有酒店呀?

我寻找着,这时,突然看见前面一个牧童正骑着牛走过来,我急忙上前问道:“小牧童,你能告诉我这附近哪儿有酒家吗?”牧童抬头看了看我,指着前方说:“您若想去近一些的酒店,就去那山中的酒棚,您若想去吃好吃的酒水,就走出这村子,向东走三里去杏花村吧!那里酒酿得非常纯,口感也很好,那里是大家公认的酒香村”。牧童说的时候,眉飞色舞,就像他亲自品尝过一样。

雨打在我身上有些微冷,于是我走进了那近处的山中的酒棚,远眺那山下大大小小的墓碑,心中一阵伤感。我不禁吟起: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