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年的风俗作文(通用20篇)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汉族风俗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汉族风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7687

作文

1000

过年的风俗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都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圆饭。人们吃完年夜饭后,就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里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春节,人们都会把春联和窗花贴在自己家门前,据说这样可以辟邪,又可表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我还小的时候,一回到老家过春节,爸爸就会拿出一张红色的纸,对折了几次,裁剪一些我看不懂的玩意儿:菱形、方形、圆形,奇形怪状,应有尽有。一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把那好好的纸剪成那样?直到爸爸那张红色的纸给展开,一幅幅漂亮的花朵、福字出现在我面前,我才恍然大悟:这就是窗花!

爸爸把裁剪好的春联贴在窗前,那扇小窗一眼望去就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爸爸让我也自己尝试着做一个,我按着他的建议,一步一步地剪下来,可最后一打开,却什么造型也没有,不过是一张充满破洞的红纸。看来这剪窗花,也不是谁都可以信手拈来的本事。

转眼间,爸爸又拿出两条长长的红纸。这次,我不用猜也知道——他要写对联。爸爸拿起毛笔,蘸墨、提笔,书写,一个个飘逸洒脱的行书,一气呵成,那些龙飞凤舞的字,我虽不能一一识别,但肯定都是寓意着美好。把对联放在窗前晾干,再搬出凳子放在门前,一脚踩上去,刷浆糊,贴春联。来来回回,几下子,就把写好的春联贴在了门前。

当春节时,走出家门,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着对联,贴着窗花,顿时就觉得那一条街的气氛都热闹起来。红红火火的装饰,像一条条腾飞的龙,带着人们新年最美的祝愿,翩飞如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江西春节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啪啪——啪啪——”随着鞭炮声,春节又到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也从广州回到江西赣州老家过年了。

我的老家在江西赣州,赣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那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那里的春节有什么不同的呢?

春节前,那里勤劳的人们会制作腊货,如:香肠、腊肉、板鸭、腌鸭腿、猪舌、猪肝等,在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将腊货蒸熟、切好、摆盘,拼成赣州人春节招待客人的“九龙盘”,从大年初一一直摆到出元宵。赣州人年前户户动手准备红瓜子、煎油馃子、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

而大年初一,是最为热闹的时候,就是我的大伯及其它爷爷、大伯、叔叔们,都会敲锣打鼓的在村里走一圈,各家各户提着鞭炮及要祭祖的鸡鸭鱼肉、丸子、豆腐……排着整齐的队伍,最后走到村里设立的财神庙前,摆贡焚香,祭神祭祖,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天地同辉,声震八方,祈求平安、健康、顺利。

年初二开始走亲戚,一般年初二会走最亲的亲戚,叫做“拜年”。说“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吉利话,主人随即用腊味、糖果招待来客,陪客饮酒喝茶。

我的老家江西就是这样过春节的,而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因为他有着独特的方式,独特的风情,来诉说着他的过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年级家乡的风俗伊议论文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三十,我们家的习俗是要吃饺子。妈妈一大早买来了饺子皮和馅,她把饺子皮放在了案板上,把馅倒在了盆子里。妈妈顺手拿起一张饺子皮儿放在了左手掌心上,用勺子舀了馅放在饺子皮上,慢慢用勺子把它们归拢在一起,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往里面轻轻一推,饺子像小船的船头一样做好了,她又如法炮制,船尾也做好了。接着妈妈的拇指和食指配合得像马达,又像一个缝纫机一样,边走边把饺子皮儿的开口缝上了,一只漂亮的小白船就做好了。小白船立在妈妈的手心儿里,仿佛真能航行。我看着妈妈那娴熟的动作,也想尝试一番。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把饺子皮放在手心上,五指弯曲,又舀了一大勺馅放在饺子皮上,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小白船的船头和船尾做好了,就剩下一个开口了,我像妈妈一样捏紧,可总有一些馅儿像在外面贪玩的孩子一样不肯回家,我只好用手把它们塞回去,塞了这边那边又跑出来,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遍,我只好把饺子拆开,把多余的馅儿倒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饺子才被我包好。唉,包饺子难,难于上青天!我把饺子放在案板上,可我的饺子像肚子里揣了个大皮球似的圆鼓鼓的,真难看!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再包一次,我就不信我包不出来个小白船。

我又拿起一个饺子皮儿,舀了指甲盖一样大的馅包在了饺子里,很快一只饺子做好了,可它根本就不是个小船,像个枯树叶一样,又像一个吃不饱的穷人一样有气无力,怎么也立不起来,没办法,我只好让它靠在妈妈包的小白船上。这时,爸爸提醒妈妈:“别忘了洗两枚干净的硬币包在里面。”“为什么要放硬币呀?万一吃到肚子里怎么办?”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硬币是好运的象征,能吃到的人寓意来年一年都会有好的运气。”我立马把硬币洗干净拿来。妈妈把两枚硬币包在了饺子里。我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两个饺子,就像两枚剑插在了那里。不一会儿,饺子包完了,我趁妈妈去厨房烧开水的功夫,用指甲在那两个饺子上面狠狠地掐了一下做记号,这样我就能吃到硬币啦!我可太聪明了!

过了二十分钟,妈妈喊开饭了。我一马当先冲到了锅边,我拿着勺子在里面扒拉了几下,饺子可真多呀,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它们一个个在锅里面泡着温泉,哪一个饺子里有硬币呢?看的眼花缭乱。我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妈妈不耐烦的催着:“你去那边调水去,我来舀饺子。”哎,真是众里寻你千百度,你却不知在何处。妈妈把饺子端到餐桌上,饺子呀饺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餐桌前,你在盘子里,可我却不知道哪一个是真正的你,你是孙悟空还是克隆机器?能变出这么多替身!我开始发起猛攻,因为我吃到的饺子越多,越能吃到硬币。我一连吃了十个,可还是没有吃到。难道硬币在锅里?不行!我得去看看。我用大勺子在锅里翻了几下,还是没有。爸爸突然大声欢呼:“哈哈,我吃到硬币了……”我跟妈妈对视了一眼,目光中滋出了火花,现在可是三抢一了,我得多吃几个。我的嘴巴一连能塞下五个饺子,我一口气又吃了六七个,可还是没吃到,我的肚子已经撑得溜圆。算了,为了来年的好运连连,这点牺牲不算啥,大不了去运动一下。眼看盘中的饺子越来越少,我的肚皮像个定时炸弹一样快要爆炸了,在最后一刻,我的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唉呦,好疼啊。”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幸运女神终于降临了,我恨不得把硬币狠狠地亲上两口……

这就是我们家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你们过年也会吃饺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真多啊!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其中,我最期待的节日是春节,而且春节还是中国人最热闹最重大的节日。

每年过春节,我们全家都要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过。平时,老家也很冷清,但是过年就不一样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们家就更热闹了,叔叔全家也都回来了,平时不常往来的堂兄弟齐聚一堂,嘻戏打闹,别提有多开心!

除夕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可口的年夜饭,一边欣赏着精彩绝伦的联欢晚会。大人们举杯畅饮庆祝春节的到来。而我也兴奋地跟他们讲起关于“年”的传说。从前,每到过年,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就会跑出来吃人,但有人知道它怕红红的和声响大的东西,于是一到过年,人们就放爆竹,贴春联,这样就把年兽给吓跑了,所以把这个时候就定为“春节”。

但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呢?我挺好奇的。妈妈告诉我:“年糕,年糕,表示年年高升”。原来还有这个寓意,真有意思!

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压岁钱、守岁、祭祀、拜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你带给我们多少快乐,我喜欢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了中国有56个民族,我记得妈妈以前跟我说过,我们是朝鲜族

晚上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查找了关于朝鲜族的资料。现在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和我家乡的人。 据199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我们朝鲜族人口有190597人。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有452398人,吉林省有1181964人。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我们朝鲜族的首府城市。

朝鲜民族是一个能歌上舞的民族。其中有个扇子舞蹈。它是由一个女子来表演的;动作大放,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还有一个叫象帽舞,它是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使所带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划出种种耀眼美丽的彩环。 朝鲜族的民族乐器在我国也是独树一帜的。伽椰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它的形状近似汉民族乐器古筝。伽椰琴在演奏时,一端着地,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表演姿态优雅别致。

对于朝鲜民族来说,冷面和辣白菜是不能缺少的食物。冷面即清凉馥郁,又香甜新鲜。人们不仅在炎热的夏天喜欢吃冷面,而且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欢吃。吃冷面还有一个意义:如果生日那天吃冷面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 我自豪我是一名朝鲜族。我爱我的家乡延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疆春节作文风俗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的新年与汉民族的新年不同。汉民族的新年是在农历一年的一月一日,而新疆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新年是在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禾草喷绿的时候,时间在每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后春分节开始,到清明节结束,称为“诺鲁若孜”。从时间和景色上看,新疆的新年更贴合“春天的节日”这个名称。哈密维吾尔农民的祭青苗仪式是发展与保留得最完整、最富文化气息的新年庆典活动。

还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村里品德高尚、家景富裕的人家就应村民之请用麦粒育出一盘青苗。在春分节这天,村民们请出这盘青苗,载歌载舞、牵着肥羊在村街上巡游,庆祝春天的到来。

青苗传递到另一家供养,这一家的主人郑重地迎接青苗,精心侍养,村里德高望重者向主人与前来送青苗的村民祝福,大家唱歌跳舞祝贺。

大家围坐在柳园之中举行歌舞娱乐活动。春姑娘坐在寓意着四季轮回的木制大车轱辘上,由四个小伙子抬着,踏着音乐的节拍边行边舞,绕场一周,由德高望重者揭去盖头,春姑娘走入人群。

清明节这天,大家选出一位纯洁漂亮的小姑娘做春姑娘。大家将柳条抽去枝骨做成柳叶冠戴在春姑娘头上,同样戴着叶冠的小男孩抬着春姑娘向人们祝福,人们向春姑娘献上杏花和桃花。

带有表演性质的歌舞娱乐开始。桌台舞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高难度舞蹈,牵马舞是一种道具舞,通过为新娘牵马的过程,表现农村中的爱情生活,十分生动形象、风趣幽默。

歌舞娱乐活动的高潮是大家一起跳起欢快热烈的麦西热甫(集体舞)。

在大家热热闹闹庆祝春天到来的时候,一部分人要到水渠边,将那盘青苗撒进渠水里,再来到田边,象征性地往田里撒一些麦种。而一群主妇们则在树林中架起大锅为大家煮新年饭。

新年饭是用麦、玉米、青稞等谷物煮成的五谷八宝饭,盛于馕上大家同食,以此祈求和祝愿当年五谷丰登、生活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中秋节风俗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的月饼总是给我甜腻但有时又会很想吃的感觉。在淮北市区的周边农村,最好的月饼不是商场超市买来的诸如现在出现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种馅料的月饼。而是最传统的五仁,手工制作的五仁,我们现在说起来很不喜欢吃的五仁。

旧时每年的中秋,总是还像过年有压岁钱收有新衣穿这样带着浓厚的节日味道。

这边的传统不如说是传统的月饼烤炉。就是家里的女人带着孩子,买来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还有牛皮糖,花生油面粉等制作月饼的必需品。去乡里乡亲或者邻村加工月饼的地方,亲手制作香喷喷色泽金黄的月饼。负责加工的月饼的阿姨、师傅一边和母辈们唠着家常,一颗颗月饼就在手下漾出花来。

传统制作月饼是用一个木制的模具。妈妈和小姨曾亲手教过我,将均匀包裹着各种果仁的面团满满的塞满模具,然后用力在桌子上灵巧的拍出一个“啪”,慢慢把模具拿开,如果拿捏得当,一个连上面字迹都清晰可见的月饼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制作月饼是中秋的一部分。记忆中总是妈妈和阿姨们在将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时塞一块到在一旁馋嘴的我嘴里。

然后便是烤制。将月饼一个个整齐的搁置在一块巨大的长方形铁板上,几个人合力把它平放进巨大的、用红砖垒成的炉子里,下面烧着旺旺的木柴。月饼慢慢烤熟的香味儿会漂的很远很远,烤制月饼的时候周围总会围着像我这样的一群小孩,一边好奇的盯着师傅在根据月饼的色泽掌控火候,一边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饼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时间拿几个在小伙伴们一起尝尝,那时的月饼总是搁置了几个小时,还是留着火炉里带着花生油香味的余热。

中秋节快要到了的时候,各家都是要要走亲戚的。我有一个叔叔一个姑姑,六个小姨还有一个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妈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们都渐渐各自成家,所以阖家团圆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热闹非凡。

中秋节那天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爸爸就会帮我拎着好多好多酒还有月饼,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开大奶奶家还有三奶奶家的门,给她们送去这份礼物。这个时候的她们总是很开心,挽留我留下来吃饭。

最后是要到奶奶家的,叔叔姑姑还有我的哥哥堂弟堂妹都会来。一家人将吃饭的饭桌搬到小院子里,吃完饭的时候,爷爷总是拿出每年都会给分给我们的超大石榴,我们一家人围着饭桌,吃几块月饼,听爷爷给我们讲叔叔爸爸们小时候的事,讲小时候爸爸带着叔叔偷摘人家的杏子从树上摔下来,讲叔叔有一天离家出走只是因为看了李连杰的电影想出家当和尚,讲曾爷爷在村子里埋藏的至今还未被找到的几杆枪,讲以前村子里被挖出来的一罐银元,讲爷爷自己年轻的时候用几把斧头成功敲击发射的一颗子弹。

过去的时间即是传统,这样传统的中秋永远在记忆中鲜活,笔记笨拙,道不出十之一二。现在在学校,也已是有几年不曾动口吃一口月饼,今年不能回家,便希望家乡的亲人能和我在心里一起吃一口月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的风俗450字作文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

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我们兴高采烈地迎来了201x年的春节。过春节,也就是过年。在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

从我记事儿开始,在除夕的晚上,爸爸会在我们家门上,贴上红色的、非常喜庆的春联。妈妈会给我们做一大桌子可口饭菜,我们一家开开心心地围坐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吃着、看着、说着、笑着、高兴着,时不时还会对节目或者演员品头论足一下。一直到很晚很晚,直到我瞌睡的熬不住了,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回去睡觉。爸爸妈妈他们到凌晨才回睡觉,人们称之为“守岁”。

大年初一早晨,妈妈给我穿上颜色鲜艳的新衣服,全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奶奶家,给奶奶爷爷拜年。每年春节,我们一家、姑姑一家和大伯一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奶奶家,一起过一个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新年!进门先是给奶奶爷爷、姑姑姑父、大伯大妈等长辈磕头拜年,他们会高兴地给我发压岁钱。

我特别喜欢过春节。因为,这几天我不用写作业,不用弹琴,什么事都不用干,可以完完全全地放松,就只剩下开心地玩儿了。不管去哪一个亲戚家拜年,都可以得到红包,还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零食,再餐上一顿丰盛的美味佳肴。真可谓是美哉!美哉!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春节的习俗。总之,一个春节下来,我的肚子圆了,腰包鼓了,人也玩儿“疯”了。啊!真“爽”!过年真好,过年真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过年啦!”我欢呼雀跃。告诉你哦,令我激动不已的就是过年时能放烟花!

除夕那天吃过年夜饭,夜幕降临了,我久久等待的这一刻终于到来了。我先找来一个箱子,把箱子打开,再点燃烟花,放在箱子里,“啪”的一声,箱子里立马蹦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突然,一缕轻烟从箱子里冒出来,啊!不好!燃起来了。幸好,只是小火苗,爸爸两三下就将小火浇灭了。

于是,我又找了一个小塑料瓶子,上面弄几个小洞,把“窜天猴”底下的木棒穿到洞子里,打个结,再点燃导火线,“窜天猴”就会带着瓶子一起飞上天。“呼”的一声,“窜天猴”便不见了踪影。哎哟,我的头哇!什么东西?哦!原来是瓶子掉了下来,砸到了我的头。

接着,我又从装烟花的袋子里拿出“指天棒”,点燃导火线对着天举五秒,这个指天棒就会把自己的“炮弹”发射出去,“啾啾”,砰!打在了一座废楼的窗户上。这时妈妈走了过来,说:“孩子,玩归玩,不能任意妄为哦!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也要保护别人的财产安全,好吗?”“嗯!”我点点头。

哇!过年真是太开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要贴春联。无论是住在楼房,还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

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的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的春联,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贴春联时,人们可以根据横批的书写方式来贴上联和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点评:小作者对春联的发展过程、贴春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对春联相关故事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趣味性;对名句的引用和对贴春联、写春联的学问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知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不好意思哦,大家。我昨天有事情去了,没有时间写博客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家乡集会的高峰期。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都是我们村里集会的开始。从三月初一到初四的集会!从初二开始唱戏,一共有三天唱戏的时间。当然不光光是唱戏那么简单,还有集会,马路两边都是摆地摊的。有卖衣服的,鞋子的。还有一些是专门赚小孩子钱的,像一些油炸的东西啦,玩具啦。五花八门的东西全出来了。为了这几天的集会,一些做生意的人是起早贪黑的去站个好地方。这些做生意的想破了脑袋都是为了这几天的集会。

今年的集会我感觉和往年很不一样,往年的时候,听到说家里面有集会就高兴的不得了了,最近几年似乎没有了那种激情。对像这样的集会也不怎么感兴趣了。但是今年我感觉还是蛮不一样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感觉到了往年没有过的兴奋,也许是今年的朋友多了吧。今年我那些往年不回来参加集会的朋友都回来了。以前我们都在外地上学,没时间回家玩。但是今年我们大部分都毕业了,工作了。向老板请个假就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玩玩了。还是像这种家里的集会最好了,逢年过节嘛?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事情,像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少的,人多才好玩嘛!人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聚集这么多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啊?以后大家可能都要忙于自己的事业了,那么像这样的机会就更少了。

这是我的快乐,也是我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风俗和很多地方一样,每年春节,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吃团圆饭。团圆饭的菜式特别丰富,有红有绿也有橙。

春节这天,亲戚们互相走访,说一些客套话,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灯笼,贴着新对联。如果幸运的话,春节这天会飘雪花,孩子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大人们便开始放鞭炮,只听“噼里啪啦”几声响后,便可以闻到一股火药味。

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收拾的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谁知表弟太淘气了,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让人认为不好的象征,表弟非常害怕,最后还是姑姑,解了围,就凭一句——“岁岁平安”证明了好的象征。这天,爸爸妈妈绝不会吵孩子。

新年这天,我们也会一家人去看烟花,这烟花持续不断,仿佛各家各户都在争谁家的烟花最好看一样。看够了烟花,我们便去看灯,在认为好看的景点拍照留作纪念,尽管小脸冻得通红,但却非常的高兴。有时春节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个好看的景点,为自己画像或画全家福的。春节这天,其乐融融,这是我家乡的风俗,也是中国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端午节风俗的作文大全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人们都喜欢春节,大人们喜欢春节的热闹,小孩子喜欢吃饺子、收红包,但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的印象中,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都不是什么特别的节日,而端午给我的印象最深。

端午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的一项习俗。说到粽子,我特别兴奋。在我的家乡,粽子是用泡好的黏大米包在竹叶里,然后放入锅里蒸。这样,大米中有了竹叶的味道,吃起来就特别的美味了。

在端午这天,人们不仅会吃粽子,还会插艾蒿。天还没亮,爸爸就把我从睡梦中喊起来,说是要带我去割艾蒿。我随着爸爸来到小河边,看到已经有好几位邻居的叔叔在割艾蒿了。爸爸一边跟他们打着招呼,一边也割起艾蒿来。我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割了几棵。艾蒿上沾着露珠,闻起来有一点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檐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队士兵在为我们家站岗。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插艾蒿,爸爸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村子的人都特别坏,上天派一个神仙来调查,决定要惩罚他们。神仙驾着祥云来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个妇女带着俩个孩子往村里走,她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地上却领着一个小的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云头,来到妇女面前,问她为什么。妇女回答说,因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邻居托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听完,觉得这个妇女是个特别善良的的人,决定要救她,就对她说:“大姐你好,您是个善良的人,请您把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会保佑你家平安无事了。”说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烟回上天去汇报去了。妇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来到这个村子的上空,决定放火烧掉这个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插着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妇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妇女想救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从那以后,人们就在端午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这种美食,还有“插艾蒿保平安”这么美好的传说,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要传承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我爱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家乡的风俗350字作文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夏季一进入伏天,到村里来卖西瓜的商贩络绎不绝,只要来一个卖瓜的,几乎全车售完。买瓜的村民都是用麻袋装西瓜,每家都买一麻袋。开始我很好奇,心想吃的了那么多吗?随吃随买多好啊。后来我才发现伏天多买西瓜是家乡的一个习俗。

为什么伏天多买西瓜?有什么好处?——后来我才明白是两个原因。

一是做西瓜酱。家乡多数人家都会做西瓜酱,而伏天卖的西瓜最多、最便宜(现在一元6斤或7斤)。这时做的酱最好吃也成本低。

二是便宜多吃。我村大多数农民处在吃饱——吃好阶段,还没有保健意识和条件。什么便宜就吃什么,伏天西瓜最便宜,所以就多买多吃。有的人家饭后吃西瓜就不喝粥了;有的人家吃馒头就西瓜,就不做菜了……

今天来了一个卖西瓜的小贩,一元6斤,大家争相购买,我也买了一小袋共8个,我也不做酱,只是留着慢慢吃——这也算入乡随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族风俗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回族人,开斋节是我们回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9月为斋戒月,女孩超过9岁,男孩超过12岁的人都得封斋。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喝足,如果有人起得晚了,来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之太阳落山前,断绝一切饮食。满一个月后就开斋,这天,每家每户都要炸东西吃,过一个丰盛的节日。吃过饭,人们就在上白帽子去带水,再到分低走分。到此开斋节结算结束了。

听妈妈说封斋的目的,主要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让回族人们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风俗有很多,有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这些节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过外国也有节日哟!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种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些人可能会把粽子放在水边祭拜屈原。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风俗,人们会把粽子放在水边,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过端午节时,还要划龙船,那场面可热闹了!划龙船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人山人海了,有时挤都挤不进去,所以最好来早点来。划龙船开始时,现场更热闹了,人们会拿着粽子在旁边大喊:“加油!加油!…”队员们拿着桨奋力划动着,哪一队先到终点就会得到奖品,那奖品想都不用想当然是粽子了。

中秋节也是我过得传统节日,中秋节必须吃美味的月饼,月饼的陷也有很多,人们都喜欢吃。关于中秋节的来源,也是有一个传说的,就是嫦娥为了不让一个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后升天了,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把这一天叫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可真悲伤啊!不过,有些人会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为了赞美嫦娥的高尚品质。中秋节是我最爱的节日,因为奶奶会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吃晚饭时,难免会拿几个月饼吃,奶奶有时要哄我,就会把月饼放在嘴边,说几个故事,再给我吃。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节,每人都要一口气吃几个月饼,月饼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过中秋节总是开开心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常州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 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

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 现,心中总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 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 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 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 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 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 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 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 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 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得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 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的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 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 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 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 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 言。

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问最美丽的 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条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 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 袭来,他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

那是多么简单却是那样动人的话语,带着那样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 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问小道, 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 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寻的答案。

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 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我去过很多地方过春节,只有妈妈老家的春节是我见过最特别的。

我妈妈的老家是河北,房子是个四合院,分东、西、南、北四个屋,她那里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在北屋摆贡品,这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贡品,一张正方形的桌上中间先摆上一个猪头,猪嘴里叼着一个猪尾巴,外婆说:“这代表有头有尾,猪头左边摆上一只鸡,代表吉祥如意,右边摆上一条鱼,代表年年有鱼。”接着还要炸藕盒,“藕盒”就是把莲藕切片,两片中间连着不切断,把调好的肉馅放进去,然后在外面裹上面粉放到油锅里炸,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放到鱼的右边,然后再开始炸牛肉丸,炸好以后放在鸡的左边。这样桌上的贡品还没有摆完呢,还要在猪头、鸡、鱼、丸子、藕盒后面都摆上一个前一天就做好的桃子形状的馒头,渐变的粉红色做的特别好看!然后再在馒头后面摆上五盘各式各样的糖果。所有东西的后面贴着一张天帝老爷的画像,画像两边各挂着金黄色的锡纸元宝,然后在猪头的前面放上香炉,香炉上插上一根龙形状的香,外婆说:“这叫盘龙香,一根刚好烧一天,每天烧一支!在每次吃饭之前还要还要磕头烧纸,一直烧到年初二,这样所有的贡品就算摆完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摆的。”

到了年三十,一眼望去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人们忙着贴对联,粘福字,到了中午要包饺子,这也是北方特有的习俗,外婆说:“过春节吃饺子,取自《更岁交子》,也是继承祖先的习俗,饺子包好以后要在祭祀祖先之后才可以吃。所以饺子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食物。再有饺子的形状向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符合中国人过年图吉利的想法,而且饺子皮薄馅足,味道非常鲜美,百吃不厌,在这里七八岁的小孩就都会包饺子了,所以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到现在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团圆的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听完外婆这样一说,我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具有重大意义,深深感收到我们祖先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2017年关于风俗习惯的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