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年的风俗作文(通用20篇)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汉族风俗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汉族风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7765

作文

1000

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知道,春节要放鞭炮,贴对联。你知道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年,常常在大年初一来骚扰人们过春节,于是,村里的人们就会到深山去躲避那个怪兽——年。

第二个春节到了,人们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这个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挡住了跑往深山的人们,说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么挡住年。”人们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来了。老爷爷从房间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块红布,就跑出了房间。

到了房门口,鞭炮霹雳啪啦地响,红布在风中飘动,年顿时不敢往前走了,转头就跑。人们欢呼着跑下山,称赞老爷爷很聪明。

哦!原来年怕声音和红色。所以,人们过年都要放鞭炮,贴对联。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包粽子_端午节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小懒虫!快起床,今天是端午节,妈妈和你一起包粽子,你怎么还在睡觉?妈妈兴致勃勃地叫着。难得的假期,我还真想好好地睡一觉呢,都被妈妈搅和了,可是我昨天答应妈妈和她一起包粽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还是很快地起床,跟妈妈学着包粽子。

妈妈拿出泡在水里的粽叶,还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们两个准备操作了。首先妈妈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骤:①选料,选择好合适的粽叶;②把糯米放在折叠好的粽叶里,包好;③把五花肉放进有糯米的粽子里;④用线把包好的粽子缠紧,打结。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来包粽子还有学问呢。

妈妈开始包了,她神色严肃,十分细心。一层又一层,一道又一道,两只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练地上下翻飞,这不,不一会一只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显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妈妈这个包粽子的好手,已经包了几十个粽子了,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我的进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妈妈有说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认真操练着,可是这粽子似乎看我是个孩子,非闹点小脾气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个粽子都没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说:哎呀就你还想把我给驯服那可比登天还难。我可不服气了,这小小的粽子就能难倒我吗,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妈妈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带着些虚荣心努力的学着。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茅塞顿开,真棒!我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看着手中的这个小粽子,虽然没有妈妈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颗闪闪发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贵,那种喜悦与兴奋难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开始煮粽子。妈妈往锅里加了许多的水,然后开始煮,煮了好一会儿,粽子就好了,此时家里到处都弥漫着棕子的香味,终于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今天我不但与妈妈学到包粽子的手艺,还尝试了包粽子其中的快乐,真实一个难忘而愉快的一天,让这样的快乐与大家共同分享,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优秀作文:端午节包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趣的风俗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潮汕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不但有远近闻名的潮剧、瓷器,而且有许多有趣的传统风俗,当中有一个叫“老热营老爷”的风俗让我最感兴趣。

据说“老热营老爷”还有一个故事呢!有一次,玉皇大帝变成一个凡人来视察人间的人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谁知,玉皇大帝一不留神,就掉进了河中,被刚经过这儿的一位老人救了起来,并不辞辛苦的日夜照顾他。玉皇大帝平安回天庭后,十分感激这位老人,就派人到人间把老人带到天庭,玉皇大帝想要封那位老人为神,要他享福。当老人看到玉皇大帝派来的人,知道他救的人是玉皇大帝后,心想:玉皇大帝是吃山珍海味的,一定是觉得我只能给他吃酸菜、馊水,所以就派人来抓我打入十八层地狱。老人想着,马上拔腿就跑,老人一会儿跑到这个人家里躲一躲,一会儿又到那个人家里躲一躲,老人躲来躲去,最后躲到了森林里,那些被玉皇大帝派来的人在森林外面叫啊叫,可是老人就是不肯出来。这时,一个人想出了个馊主意,要把森林烧了。等森林烧光了,那些人走进去,看见老人双手抱着树全身已经被烧成灰了。这件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十分伤心,便封老人为神,叫沿海城市的人们每逢大节日要选一个日子来热热闹闹的祭拜老人,也称‘营老爷’。潮汕人比较迷信每逢“老热营老爷”时非常热闹,还会在桌子上摆上许多祭品,每样祭品都有美好的象征,如有代表年年有余的鱼,代表平平安安的苹果,代表吉祥如意的桔子,代表甜甜蜜蜜的糖,代表多子多孙的橄榄,代表亲属能做官的豆干……

多么有趣的潮汕风俗啊!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对潮汕更感兴趣了呢?是的话,你们就来潮汕这个好地方一一了解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重阳节风俗作文600字初一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金秋送爽,菊香,桂香飘香的`季节,也正值迎来了重阳节

听妈妈说,重阳节有好多习俗,例如:登高、做菊花糕、祭祖等等。总之是孝顺父母及老人的节日。

重阳节这天,晴空万里,秋高气爽。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成熟,热烈的气息,我们一家六口准备好去南阳森林公园——独山。

未出发前,我偷偷告诉奶奶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们去爬独山"。奶奶仿佛信了,可过了一会,奶奶自己哼哼哼哼哼哼哼唱着,九九重阳日,是我老太太的老人节。看着奶奶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乐的很,因为奶奶知道今天是重阳而不是我的生日。

我搀着奶奶的手,上了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奶奶给我讲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很多孩子在重阳节这天离奇失踪了,原因是他们不孝顺父母及老人,所以重阳这天才被鬼抓走的。故事是假的,可它反映了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孝顺!

我一直挽着奶奶的手,走走歇歇,走走停停,至到十一点钟,我们一家才爬到独山之顶。站在山顶之上,我突然想起了唐朝大诗人王维写的重阳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样的千古绝句,又想到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下山的路上,妈妈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重阳的感人事迹,使我对重阳节的理解更加彻底了,我自行惭愧啊!内心决定,以后多帮妈妈干点家务,多给奶奶端茶送饭,做一个孝顺父母及老人的好孩子!

此时此刻,我仿佛陶醉了,陶醉在这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重阳节日里!陶醉在中华民族大孝大爱的美德里!让我们携起手,把孝顺父母及老人的美徳传遍神州大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中秋节风俗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生活在小乡村的人,乡村尽管没有城市里那么喧哗,没有城市里那么美丽,可是我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很幸福.

我的家乡在青田,每缝过年过节都会有很多的习俗,也正是这些习俗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细胞!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却从来都不知道我们这种快乐,更加没有体会过家乡习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下面,我就带城市里面的人们走进乡村.

我们这边的过节在我看来都是一些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过节的这些习俗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令我记忆深刻的节日习俗!过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门前都贴着春联,小孩们都会放鞭炮,大人们则是在一旁“欣赏”或者是自己也上场。比大人们幸运的一点是小孩往往都有压岁包收!到了半夜12点的时候,原本已经安静下来的小镇将会再次热闹起来,烟花和炮竹会再次响起,为我们的小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端午节时,人们往往都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贴五毒等。中秋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时,每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坐在院子里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欣赏着美丽的夜色,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七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我们这边过七夕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对对的恋人出行去各个地方玩耍。元宵是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朋友或者是同学去一些地方看烟花,烟花汇演没开始,在那周围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观赏的队伍长得像一条龙。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们这儿的人随时随刻欢迎你来这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也叫冬节。在我们福清家家户户在冬至前一天晚上都要搓圆,福清人叫“搓米時”。搓圆代表团圆,在民间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

冬至前夕,家里就备好了福桔、筷子、蜡烛、圆簸箕和糯米粉。晚上,吃完团圆饭,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准备搓圆了。

妈妈在桌上摆好圆簸箕,圆簸箕前方好一对红蜡烛,寓意欣欣向荣,点上蜡烛,为了祈求平安。在簸箕里摆上十个福桔,“福”代表吉利。福桔堆里插上两朵搓圆花,摆上十双筷子。大概中国人都喜欢成双成对、十全十美,这些喜庆的红色把家里烘托的祥和而又温暖。

“搓汤圆喽!”妈妈笑着喊道。

大家开始忙活开来。先在糯米粉里加上水,放在盆里揉搓,松松干干的糯米粉变成粘粘湿湿的一团。我很好奇,用手就揪一小块,捏一捏,咦!现在米粉团就如同橡皮泥一样,软软的。

我掰了一块放在手心里团圆成一个球,再把它压扁。传统的汤圆里没有馅,为了让汤圆更美味,这次我精心准备的“料”是另具一格的:QQ糖、葡萄干、草莓干……把“料”放进压扁的团里,再搓圆,一个汤圆就搓好了。我心里充满了期待:我搓的圆煮完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和外面卖的果味汤圆一样?如果真成了,那就是我的独家秘方。带着满脑子新奇,我期待第二天的冬至快点到来。

冬至一大早,我一起床就冲进厨房,看见妈妈在煮汤圆。妈妈在锅中装满水,等水烧开将汤圆放进锅里,一个个小汤圆服服帖帖地挨个儿贴在锅底,不知它们为何这样亲热。

“噗……”锅内叹了口气,热气从锅盖边沿冒出来。掀开锅盖,呀!一颗颗汤圆变得胖乎乎,圆溜溜,晶莹剔透,如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脸,有时还会有几个调皮地咧着嘴巴,冲我笑,笑得馅都流淌出来,让人看了直流口水。

汤圆也有各种吃法,煮好的汤圆装上汤或裹上黄豆粉,都是顶美味的。松软甜糯的汤圆,几分钟时间就被一扫而光,好似秋风扫落叶一般。而甜美的味道,却让人回味无穷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这个民族,有许多的节日,而我们小孩总想着过节,因为嘛,小孩子贪玩,每逢过节,学校就会放一两天假,虽然作业可能比平时会多一些,但是还是有玩耍的时间。

我就是其中一员,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尤其是在家乡度过的中秋节,因为八月中秋,正是收获的季节,乡邻的亲戚邻居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啊,可好了,每年临近中秋节,妈妈还有奶奶总会给我们包月饼吃,因为,中秋节是要吃月饼,赏月的。妈妈和奶奶做的月饼可漂亮,可美味了,做的月饼啊,大大的,圆圆的,喻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但你别小看了这么一个月饼,它的做工啊,可谓是千奇百变,其中,我最喜欢桂花瓣的图案,妈妈雕的桂花瓣图案可是堪比雕刻家。不仅如此,月饼还是由新鲜的面和馅做成的。月饼的种类有很多种:有五仁,有莲蓉还有冰皮的,我最喜欢莲蓉的了,还特意去查了关于这种月饼的配料,主馅是:面粉,转化糖浆,蛋黄,蛋白,奶粉等。做出来的月饼,只要端上桌,就有一股诱人的香味。

在中秋那晚,全家人都会在院子里,以主桌为中心,吃着月饼,喝着茶,赏月亮,在那一刻,我总会想起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然现在生活在这繁华的城市中,街市上有琳琅满月的月饼,但我还是喜欢在家乡妈妈还有奶奶做的月饼,那是在街市上买不到的,吃一口就会令我感到回味无穷。

我喜欢过节,但我更喜欢自己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家乡的中秋节令我难忘,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品着茶赏着天上那酷似玉盘的月亮,那画面十分温馨吧!

[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四川过年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成都的城乡。这天是成都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成都“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苗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878 字

+ 加入清单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苗族的风俗习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裤子较短,裤脚较大。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 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二、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常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常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色情侣,谈情说爱。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2.三月三。这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歌舞节。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 3.赶清明。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上当。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常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一直唱到通宵达旦。 4.看龙常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El,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

[关于苗族风俗习惯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满族风俗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其中也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吧!

为什么端午节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呢?那是因为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天定为“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有很多民间习俗:大家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吃粽子。可口的粽子香飘满屋。

另外,家里的小孩身上都要挂“五糖葫芦”。我问妈妈:“为什么小孩都挂着‘五糖葫芦’呢?”妈妈说:“为了祈求孩子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虽然这些只是习俗,但却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文化。”还有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插艾草。我又问妈妈原因,妈妈回答说:“因为插上艾草蚊虫就会远离我们,让家人都健健康康。”

此外,还有在小孩的脖子、胳膊、腿上接五色线,既美丽又富有节日气氛,这一天也会举行赛龙舟比赛,可热闹了。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徐州的风俗

全文共 1970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徐州的规矩,春节一般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一天还要和腊八粥,腊八这一天又是佛教释迦牟尼生日,所以又称之为“佛粥”徐州地区旧时多用杂粮熬制,后来用红豆、花生、红枣、江米等混合熬制,分甜、咸两种。过去儿童多去邻家讨腊八粥喝,说是“喝了腊八粥,孩子好拉巴”。

腊月二十以后,城乡均有乞丐到殷实人家送财神像、张贴财神像。到正月初五前后,乞丐们分别拿着木版,去各家对证,向各家索取年馍。有的年前给店铺送柴,高喊:柴到了!寓意财神到了,所以店铺多少都要收进些,表示招财进宝,图个吉利。

年廿三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升天宫汇报工作的日子,所以家家要祭灶。祭灶是在灶台前,摆上供品,主要是麦芽糖、酒,抹在灶王爷像的嘴上,再烧掉,同时祷告一番,叙说一年来全家勤恳劳动,感谢灶王爷保佑,希望他多说好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到了腊月中旬与下旬之间家家开始办年货,除鸡鱼肉蛋外,另准备一些传统食品,徐州地区习俗是熬摭糖、炸麻叶子、炒花生、油炸果、丸子等。同时,赶集买肉,剁上够吃好几天的饺子馅,春节期间不能动刀,必须提前准备好。之后还要准备和面,蒸发面馒头(年馍),蒸馒头很有讲究,有实心的、包馅的、枣花的等多种样式,准备食用和祭祖、供神等。由于馒头蒸的多,放久了变干龟裂,俗称“发笑”。寓意新的一年丰衣足食,幸福快乐。

进入腊月下旬,家家要“除尘”(俗称“扫屋”》,即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室内外卫生和个人卫生扫除,干干净净过春节,年前家里不留垃圾。个人卫生一般在除夕那天进行,除沐浴外,一定要理发,徐州风俗一个正月不剃头。俗称“不留隔年头”。

腊月二十七,送节礼多在亲戚中间进行。最迟不得超过除夕。旧时节礼是几斤糕点,送男性长辈的,往往加一二瓶酒。新女婿,或即将结婚的女婿,送节礼极为讲究,要送四样或八样,每样四斤或八斤;活鸡、鲜鲤鱼、糕点、酒是必不可缺的。岳父家只收一半,要回一半。

春节前,人们要购买新年画装饰住房,一是喜庆,二是祛灾。徐州年画多是民间作坊印制的,有历史神话人物、世俗吉祥图案,如和合儿童、雄鸡鲤鱼、仙草瑞兽、天官赐福、九凤朝阳、美人图、送财童子等。年轻妇女则爱把“胖娃娃”类的年画张贴在卧室里。贴春联多在除夕午前,先从大门贴起,依次在院门、房门张贴。春联右为上,左为下,上有横批。大门外贴“出门见喜”;另有单幅字,写上“福”、“喜”、“寿”等贴在家具及大件器皿上。

除夕,把枣花馒头、扁食、炸果,连同栗子、白果、红枣、桂元、核桃等水果一起放在供桌上,称为“素供”。点燃蜡烛铜灯。或把鸡、鱼、肉、丸子、海味放在供桌上,俗称“荤供”。,夜半全家人更换新衣敬神,然后分长幼叩拜,敬天地、神像、祖宗,迎诸神下界。稍歇,全家人再拜祖宗,家长夫妇端坐在椅上,晚辈们依次叩一个头,之后卑幼者逐一向尊长者叩头,俗称“磕辞岁头”。除夕晚上要守岁,过去守岁时,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着各种茶点、包着饺子直至子夜,寓意“交子”;老幼话旧谈新,庆贺合家欢乐,大团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先在院内焚烧松籽,俗称“熬岁”。黎明前,燃放鞭炮。电视普及以来,守岁改成看电视,鞭炮也多改在午夜零时燃放。

春节早晨起来,第一件大事便是拜年。先由家长率全家到祖宗神龛前跪拜,向祖宗拜年,然后全家人向家长,卑幼者向尊长者逐一拜年。未成年者,拜年时可得到“压岁钱”。全家人拜完后,即出门向亲友、近邻中的长辈、同辈们拜年。此时熟悉的人在路上见面,也互相揖拜问好,同贺“新年好”、“恭禧发财”。借此化解矛盾,和谐邻里关系。春节第一顿饭必定吃素扁食,不准吃荤馅,以求得一年素净平安。吃饭前先敬神敬祖。扁食(饺子)中有包入铜钱的谁吃到了,表示新年发财,事事顺遂。主妇往往在扁食(饺子)上做记号特意盛给老人及孩子们吃、以娱全家。俗话又说:“初一不动荤,初二肉里蹲”。从初二起,“接闺女带女婿”,可以喝酒吃肉了。

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四,最重要的是接财神。特别是商家,初四晚上,在院子里摆供置办酒席,迎接财神。初五一早,商人要起大早赶到财神庙烧第一柱香请财神,有的到大路口烧香迎接财神。过了初五,店铺商家才能开始营业。

初五一过,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十五花灯又称为元宵灯,始于汉代。徐州农村多是蒸面灯,边缘捏出花纹,形成兔灯、龙灯、虎灯、牛灯,倒点油,棉线做捻子点亮,让孩子端着,房前屋后照一遍,口里念叨些祝福的话。有的习俗是把扫帚点燃,扔向夜空,落下了捡起再扔,还唱:“刷帚把子琉璃灯,扔到天上告神灵,一颗秫秫打半升。”来祈求丰收。城里儿童是挑各种花灯,有的地方举行灯会、猜灯谜、舞龙耍狮子,年俗花灯到了高潮。

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画上了休止符。此时,气温回暖,万物复苏,人们又开始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自然轮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端午节的风俗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桌上摆的、街上卖的、人们谈的,几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节的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是有来由的,有这样一个典故——在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楚国灭亡,悲愤不已,他忠贞不屈,含恨跳河自尽。人们怕水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将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叶包起来投入河中,希望鱼儿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国农历上属“端午”之日,为纪念屈原,人们就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忠君爱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自己动手包粽子,已变成传统文化新风尚。可别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门技术活。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要准备粽叶,将其刮毛、洗净,堆放整齐备用;其次,要准备粽馅,主要是以米为主,将米用水浸泡半小时,再配些花生绿豆之类的豆类,再配些肉块或蛋黄,搅拌均匀,调好盐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着粽叶,将粽叶按45度角对折成漏斗状,右手舀粽馅导入粽叶卷成的漏斗里,再将粽叶卷起来包裹住粽馅,完全密封并裹紧,然后用绳子捆紧,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让人难熬的,粽子在蒸的时候最香,粽叶的清新味、粽馅的米香豆香环绕着肉香,直钻你心里去,让人心痒痒的,光是闻闻,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龙舟赛,是我每年过端午节的最爱。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看。只听一声巨响,一条条龙舟箭似的飞射出去,一个个粽子皮齐刷刷地被剥开,选手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飞快划船,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看着比赛——1号舟往前冲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号选手超越了对手,大人们松了口气也停下来吃粽子,接着观察落后的3号舟,小朋友乘机也吃一块……舟冲,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个粽子,就在这惊心动魄的不经意间吃了个精光。

端午节,真有趣。充满了民族特色,弥漫着浓郁的水乡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们缅怀先烈忠贞爱国,代代相传、继承发扬,祝福祖国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习俗家乡风俗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有许多个节日,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桂林的春节和三月三歌节。

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飘着年味,处处张灯结彩。桂林过年时的习惯与其他地方虽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让我感到格外新鲜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养一条鲤鱼,寓意“年年有余”。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庙会,在桂林有一个叫做庵堂庙的寺庙。但这庙会是彻彻底底的逛庙,不论是庙宇里还是庙宇外,都没有小贩摆摊卖东西。庵堂庙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开张,庙宇里还有斋饭,可以求签拜佛。每逢庙宇开张,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涌进庙里,求签的求签,问卦的问卦,好不热闹!

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桂林过年时的食品。

每到春节时期,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水糍粑,松糕和汤圆。我最喜欢的是汤圆。桂林汤圆与众不同, 其个体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浆, 压干成粉, 再和成团做皮, 以桂林特产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这样, 汤圆滑爽、营养丰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它用料精细,做工仔细,还因为它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的寓意。

除了春节特有的食品,风景,我还爱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广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桂林当然也不例外,在桂林还有一个以刘三姐命名的歌舞团呢。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情趣,还可以锻炼智力,当地人都爱参加这个活动。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节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别的节日习俗点缀了我在家乡的日子,我也不会有如此快乐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四川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这一年中的新年中国的人民们都在欢欢喜喜的度过!虽然每个家乡过得方式不同,但欢乐却在他们心中荡漾!

按照咱们这个四川老家的话,家家户户都会买来许多吃的、喝的、用的。学校还会让小朋友们放假,让小朋友在一起欢乐的玩耍,大人们也忙来忙去的,真是一个繁荣的节日!

一转眼,咱们家乡新年除夕夜也到了。

当天晚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公、舅婆、舅舅、舅妈都来到了我家,还有许多邻居家的小孩也来我家玩,我家都快成了一个繁华的市场了!首先来我家的亲戚,以及邻居家的小孩都在我家等着吃父亲母亲烧的一桌好菜。大人呢在闲谈;小孩们在打电脑。

不一会儿,菜烧好了。咱们来到餐桌前,开始吃了。呀,菜太丰富了。有红烧牛肉、番茄寿司、蟹柳面、炒年糕、麻辣豆腐汤,和炒鱿鱼……。我尝了一口红烧牛肉,真好吃,太棒了!这时我觉得有点口渴,就用勺子舀了一口汤,不好了,我的喉咙要遭殃了,太辣了!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全桌的人都哈哈大笑,说:“这是麻辣味的汤。”我恍然大悟。接着父亲就对我说:“年糕年糕,年年高。儿子你吃一口年糕吧。”话音未落,只见父亲夹了一块年糕给我吃。这是,奶奶就对父亲说:“儿子,你家一口鱼吃吧!祝你年年有余!”我又只见父亲夹了一口鱼吃。

吃完团圆饭咱们看了一下闹钟,已经8:00了新年联欢晚会要开始了。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边谈谈家常,边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家族

孩子们都在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祈祷,希望祈祷的人能长命百岁!

亲戚们在我家待了一会儿,我就得到了许多压岁钱,我得到的钱却来越多,一下子就得到了1000元。母亲叫我不要说压岁钱,但亲戚们却硬要给我,我也装了一副不要的模样,但我心里却想要。等母亲阻止不了亲戚给我压岁钱时,我却拿着钱笑眯眯的走到了卧室。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一响发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吵死了,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大家都子享受新年的沐浴!新年里,红包是红的,鞭炮是红的,灯笼是红的,对联也是红的。这真是一个红色的兔年,希望大家的生活也能过的红红火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端午节风俗的作文大全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人们都喜欢春节,大人们喜欢春节的热闹,小孩子喜欢吃饺子、收红包,但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的印象中,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都不是什么特别的节日,而端午给我的印象最深。

端午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的一项习俗。说到粽子,我特别兴奋。在我的家乡,粽子是用泡好的黏大米包在竹叶里,然后放入锅里蒸。这样,大米中有了竹叶的味道,吃起来就特别的美味了。

在端午这天,人们不仅会吃粽子,还会插艾蒿。天还没亮,爸爸就把我从睡梦中喊起来,说是要带我去割艾蒿。我随着爸爸来到小河边,看到已经有好几位邻居的叔叔在割艾蒿了。爸爸一边跟他们打着招呼,一边也割起艾蒿来。我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割了几棵。艾蒿上沾着露珠,闻起来有一点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檐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队士兵在为我们家站岗。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插艾蒿,爸爸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村子的人都特别坏,上天派一个神仙来调查,决定要惩罚他们。神仙驾着祥云来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个妇女带着俩个孩子往村里走,她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地上却领着一个小的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云头,来到妇女面前,问她为什么。妇女回答说,因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邻居托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听完,觉得这个妇女是个特别善良的的人,决定要救她,就对她说:“大姐你好,您是个善良的人,请您把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会保佑你家平安无事了。”说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烟回上天去汇报去了。妇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来到这个村子的上空,决定放火烧掉这个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插着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妇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妇女想救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从那以后,人们就在端午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这种美食,还有“插艾蒿保平安”这么美好的传说,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要传承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我爱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七夕节风俗作文350字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也是中国情人节。那一天是青年男女美好的日子。

我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卖花的,叫卖着鲜艳的玫瑰花。一对对情侣经不住叫卖声的诱惑,男生毫不吝啬地买了一大把花送给自己心仪的女生,女生笑逐颜开。不一会儿,花店里本来堆积如山的玫瑰就卖完了。

我来到永宁公园,发现人山人海的角落里有几对情侣在谈情说爱。而且时不时跑来几个小孩,问要不要买玫瑰花,有些情侣在放孔明灯,把愿望写在纸条上放在灯里面,随孔明灯带给织女,乞求愿望成真。

晚上上床睡觉之前,妈妈就给我讲了有关七夕节的故事――《牛郎织女》。妈妈绘声绘色地讲完之后,还告诉我她小时候曾爬到葡萄藤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我想:这真有趣儿!

七夕节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传说,真是太有意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节风俗的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这个节是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之一,中秋节又称仲秋节、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中秋节素有全家团聚,品尝月饼,吃酒赏月的风俗

中秋节那天中午,舅舅叫我们全家和姐姐一起去玉兔饭荘吃饭,我们四人到了玉兔饭莊,我们来到三楼半大厅,一进去就看见两个舅舅,我跑过去叫了声:舅舅好!,舅舅连忙和我们打招呼,我见二舅舅没精打彩的样子,就问:二舅舅,你怎么了?,舅舅说:我昨天睡得太晚了!这时服务员说:上菜了 舅舅点了好多菜,特别是辣椒,我的眼泪都快辣要出来了,饺子是我最爱吃的,我吃了好几个

晚上本来应该是吃月饼赏月的,可是天不作美,看不到月亮,我们只好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吃月饼,我要妈妈跟我讲个有关中秋的故事,妈妈说:相传,有一个叫吴刚的人,因为犯了天规,就被关进了月宫里,还要罚他每天去砍桂花树,可是每次砍下去,斧头一提起来,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那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完。 中秋的故事真有趣。

这个中秋节我过得非常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我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与新年礼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我一睁开眼,就往枕头下面摸,哇!我摸到了两个红包。原来是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打开一看,啊,里面有这么多压岁钱呀!我高兴极了,大声喊道:“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永远幸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全家人都高兴地笑了。

吃完早饭,我就与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们来到了大伯伯大妈妈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说话,而我就与大妈妈在一起看看电视,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妈妈起身走进书房里去了,我正感到纳闷。不一会儿,大妈妈出来了,原来大妈妈是去拿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和压岁钱了呢!我打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长着一头柔美的秀发,身穿一件洁白的粉色纱裙,真是漂亮极了!我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大妈妈。”

离开了大伯伯大妈妈家,我又准备与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当然我又可以收到非常多压岁钱喽!

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今年我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元宵灯会义卖”活动,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压岁钱为学校里生病的同学献上一份爱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宁夏市、和政县,那里有大山风景如画,我家就住在大山的对面,以前家门前只有一条不宽不窄刚走过一两车的大路,好几年没有回家,今年一回家,哇!家乡彻彻底底的变化,以前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宽大的柏油马路。

以前听奶奶说:“这里曾经打过仗”,怪不得我家对面的大山上有几处像堡垒似的“怪物”呢,原来这是打仗留下的。

我们回民的风俗有很多很多,而且这些都很封建,比如:戴的白帽子,还要闭斋什么的,妇女们还在头上戴纱巾。

我们的这些风俗是很特别的,男人或男孩都要戴白帽子,而妇女们是必须戴纱巾的,妇女们不能光着头露着身体的胳膊和腿,而男的就很例外,他们可以戴也可以不带戴。

先说说我们的饮食习惯,比如盖碗茶,如果家里来客人,才会把这些盖碗的茶端出来,让客人品尝,还会做些馍馍来招待客人,馍馍的花样很多,比如:油香、麻花、锞锞、馓子、酥馓……,它们各个有特色,不过制作它们就难,比如锞锞,把面和好,还要发面什么的,锞锞里面的图形有很多,比如:龙、青蛙、小鸟……它们既好看又好吃,是我们回民招待客人的最拿手的事,用一张大的桌子,放在炕上,上面摆上各种好吃的东西,还要倒上盖碗茶,这些好吃的招待客人缺一不可呀!

还比如我们的闭斋习俗,斋要闭一个月,早晨的时候必须在六点以前吃过,到白天就不能吃,到傍晚的八点左右就可以吃,如果你一天不闭斋,那么就得补61天的斋,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就有这样的习俗啊!

关于闭斋还有一个风俗,男的12岁就要闭斋,12岁以下可以不闭斋,女的8岁就要闭斋,8岁以下可以不闭,我就想不通男的闭斋和女的闭斋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呀!可是没办法,这就是习俗呀!必须得遵守啊!如果一天不闭那么就要补61天的。这很不划算,还不如把那一天的斋闭够,关于闭斋的风俗就是这样。

还有一个风俗就是13岁或14岁以上的女孩就不能穿短裙什么的,也不能穿短袖,你们说说:“我们的习俗是不是很封建呀!”再怎么封建也得遵守呀!”因为习惯也就觉得这个习俗很好,在汉人看来是很封建的。不,不,我可不同意你们的看法,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吗?

我们回民家乡的习俗就是这样的。家乡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呀,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来家乡旅游,我们家乡的人可是很好客的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早上,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到奶奶家过年。我给大家拜年,收到了压岁包,太开心了。上午,母亲和大妈一起包香喷喷的饺子,大姐也来参加。奶奶揉面,父亲擀皮。因此我什么都不用干,于是我给大姐带上我的马头帽子‘卖萌’。还让大伯给大家照相。

我们家的饺子是韭菜牛肉和卷心菜猪肉馅的,可好吃了,最有意思的我们的饺子里有10幸运豆豆,谁吃到谁今年的运气就会很好,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着吃,我吃到了一个幸运豆豆。

下午,我们一起到饭馆吃了顿饭,可好吃了!

这就是我们家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