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甲午战争纪录片观后感经典20篇

导语: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甲午战争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4070

作文

800

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19世纪,坚船利炮和资本主义让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地球的24个时区,成为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

2016年,BBC的镜头在世界各地捕捉到奇妙的镜头,让观者为之折服,可以说重塑大英帝国的光辉。面对这些最为先进的拍摄器具、不惧艰险的拍摄人员,就像两百年前见到蒸汽带来的冲击那样,改变对世界和未来的认知。

6集纪录片集集精彩,先是展现这个星球最为奇妙的动物,无论是拍摄和解说都达到了极致。最后一集,没有忘记反思,却又点到为止。

Hans Zimmer带来的纪录片主旋律,曲调是标准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就像纪录片一样厚积薄发,特别来到结尾高潮部分都让人汗毛竖起。

《地球脉动2》不论是技术还是精神层面,都是我看过最好的纪录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观看纪录片《英雄之城》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之城》中描写的感人的场面让人动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正常的生活,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在我们阖家团圆吃年夜饭的同时,有这样的一群人,用生命在和病毒打交道;在我们嬉笑玩耍开心时,有这样一群人,每天都在面对生离死别。

疫情当前,小家和大国,无疑先有大国才能有小家。无数志愿人员奔赴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剪短头发甚至剃成光头,许多热心市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捐赠口罩,不留名字。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奔走在疫情一线,从未放弃。

万水千山的距离,是你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用爱扛起生命的重量,我向你们致敬!

这场无声的战役打响以来,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自动请缨、毫不犹豫、毫无退缩,微信群里一句句“我请愿”“我报名”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誓言,请战书上的一个个红手印是我见过最耀眼的色彩,视频上掉落的一缕缕发丝是我见过最决绝的感动。

如果这算是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奋战在前线的全体战士,写给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勇士,写给同是中国的英雄相见而又不能见的亲人,写给努力抗击疫情的所有人,待到春暖花开之际,见面必定热情相拥。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运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每个人都应当牢牢坚守自己的战位,只要我们继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无数“逆行者”的拼搏奋斗,一定能战胜疫情、打赢这场特殊战争,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开始看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当时就被这种从未有过的视角所感动,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生活并非是完全的理所当然。

第一次观看到这种与以往不同的纪录片,确实有不少的惊喜与感动。它远不像我们之前所接触过的关于科幻、宇宙方面的纪录片。视角中的每一个镜头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或者里面的故事主角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那么贴近生活,我们那么切实地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可这又并不是简单的存在感,它会引发我们思考因何而存在,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平常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隐藏着那么深刻的生活哲理,看似简单的一道盘中餐,是需要多少人付出多少汗水才可以得到。也许是生活在安逸年代的我们,从未尝试过因为饥饿而带来的折磨,虽然长辈们已经不止一次向我们口传那些已经尘封进历史的记忆,可是我们到底还是无法切实的感受到当年的那种岁月的艰苦,即使偶尔会为了体型刻意饿上一两顿,但这与我们所说的艰苦岁月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从前,总是认为谈吃之人喜言材料、火候与调味,很少研究刀工,这不是没道理的。讲材料也是须见多而识广,山珍海味,荤素酱料,博通者当世已是几希,略知一二足可夸夸其谈,是为“权威”;论火候,则是以心传心的独门工夫,要有天份才可领悟其中意境,像禅趣机锋,最为引人入胜;论调味,则是魔术师之流,被誉为“味味有根,本无调理”,味要“入”而不能“调”,能入才是真,调,就是假了。或者说,其材料、火候与调味,在烹煮时自是有其天地玄黄,发为文字也饱藏余韵,但就刀工而言,也实是一门易学难精,永无止境的庖膳功课。

由此可见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意识到这部好的纪录片,相比肥皂剧与娱乐秀,不仅收视率可以更高,经济效益也可以更大。“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不只是名字取得有新意,也不只是因为“吃货”越来越多;而是因为这一部对美食充满了敬意的纪录片,它满溢着对自然馈赠的感恩,或者说是对草根劳作的歌咏,以及是对中国饮食文明的礼赞。

馈赠

我们很少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拥有这么多。因为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今天和同学讨论关于信仰的问题,无论佛教或者xx教,都以不同的方式来感恩我们所得到的一切,虽然我们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信仰来感恩佛或者上帝赐予了我们一切,可是作为大自然的一员,我们的确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东西,生命,食物,甚至生存的机会。而我们,也应该对这样的馈赠时刻报以感恩的态度,才不至于迷失了自己,认为一切所得就是理所当然。

传承

我们的时代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我们渴望接受知识,渴望接受科学,但是我们总是容易在追求的过程中,丢弃自己本应坚持的东西。那些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甚至微不足道的手艺,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可是,我们很多人却往往忽视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在我们年轻一代人的眼里,那些飞速发展、充满新奇的大都市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哪怕我们背井离乡,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也阻挡不了我们奔赴大城市的愿望,所以渐渐地我们离我们的家乡越来越远,离我们的传承越来越远。

坚持

其实你处在社会上层也好,或者只是一介平民,靠自己的劳力存活,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持之以恒,终归会找到自己的地位的。至于人上人或者人下人,只要自己过得欢喜,又有何妨?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纪录片《隐秘征程》观后感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故事具有史诗般的属性,在以往许多长征题材影视作品中,或者立足于全景式的宏大叙事,或者聚焦于某个故事的典型呈现,而作为一部既要关联全貌、又当立足四川的八集体量的大型纪录片,《隐秘征程》一方面有整体背景的清晰交待,另一方面又没有停留在内容过程的线性描述。

该片把核心内容牢牢锁定在红军长征这一伟大事件中一连串最具典型意义的细节元素上,比如草鞋、舟船、干粮袋、标语等等这些看似寻常却能贯穿全局的关键物件或重要场景。因为历史的细微之处,最容易被人所忽略,但他们往往是最能够解读历史真相的关键钥匙,同时也是最能够实现纪录片真实性与贴近性诉求的有效因素,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真精神,于平凡处显不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同心战疫》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年初一,全国人民还都沉浸在春节的欢快中,但关于以武汉为中心的新型病毒的新闻铺天盖地般地传遍吾中华神州。几天后,各地疫情随之爆发,病逝、封路、封村接踵而来。速度之快,疫情之重,令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正午,温暖的阳光下,我站在窗前,望着南方。以往车流如织的马路上,店铺门可落雀,车辆稀稀拉拉,行人寥寥无几,如迟暮的老人,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繁华。小区广场及道路上,没有了运动爱好者们那矫健的身躯,没有了老人们的聊聊我我,更没有了孩童们的欢歌笑语,仅有的是那面带口罩、匆忙赶路的寥寥数人。花园内,腊梅依旧笑寒冬,唯有雀儿卧枝头。

病毒无情,人有情。

再来看看我们那既可爱又令人尊敬的白衣天使阿姨们,她们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地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饿了,她们不按食点,快速地吃上一点食物;累了,她们找一块空地,躺下而眠,没有床,没有被,就像当年的红军。闲了,就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拖着疲惫的身躯,摘下口罩,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可她们那美丽的容颜,因长期佩戴口罩,已变得苍老不堪。这些都是所能承受的,可精神上压力,她们不堪重负。她们的好姐妹因病毒传染而永久地离开了这美好的世间。她们每一个都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人。

社会各界人士,面对病毒疫情,也都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当自愿者,有的捐款,也有的捐物。其中有两位令人感动,一位是环卫工人以不记名的方式为疫情灾区捐款一万多元,虽然与那些捐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是与他微薄的工资相比,一是天文数字了。另一位是农民伯伯,将以自己勤劳的双手种植的十万斤蔬菜捐献给武汉重灾区。这些行为都是可歌可泣的,都是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的。

虽然病毒无情的威胁着我们,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而胆怯,我们只需怀着一颗平常心认真对待即可。按照政府要求,安静地呆在家中,无事不外出,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周边的人,这也是一种善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把这种善良传递下去,用这种行动爱你所爱之人。

只要所有人都万众一心,重志成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还神州大地一个朗朗乾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3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的大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顺,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看完大国崛起这部十二集的纪录片,再纵观大国崛起之路,回望中国的近现代史。的确感慨万千。也想到了这么几个问题:大国崛起之谜底是什么呢?怎样的国家才是大国?中国目前是不是大国GDP是衡量经济状况的最佳标准吗?新世纪的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应该怎样树立爱国心。

那么以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为标志的大国崛起之谜底是什么呢?

思想文化的进步,吹响大国崛起的号角。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情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英国正是有了莎士比亚的文学、牛顿的力学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思想文化的进步,才有了大国的崛起。纵观各大国之所以能够崛起,都有其理论观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进步,这是吹响大国崛起的进军号角。

社会革命的兴起,推动大国崛起的步伐。

各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种种阵痛,为了政治民主而进行的国内社会的变革和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大国的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苏联是在一战和国内推翻沙皇的战争后崛起;美国是在国内南北战争和二战后崛起。可见社会革命是带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人们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是大国崛起的推动力,而战争便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经济体制的创新,开辟大国崛起的途径。

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美国反托拉斯的政策出台,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等,都是由上至下的经济体制创新,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开辟大国崛起的重要途径。

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大国崛起的基础。

500年间,从航海技术开始,全球经历了以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三次工业大革命,这些科技的发明创造及推广运用,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事实完全可以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大国的崛起,因此重视科学,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有4000所大学就足以说明教育和科学技术在大国崛起中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的宏扬,掀开大国崛起的篇章。

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想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都想从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来调整世界格局,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国崛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自强不息和秀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为大国的崛起谱写了一幕幕新篇章。当然本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距离也是越近越有生命力。正如德国的考问世界是伟大的,而拷打世界则以失败告终。所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离开全球利益的民族利益是没有出路的。

怎样的国家才是大国?大国崛起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引并加快经济的发展,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力量,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威慑世界。那么很明显了,只有有着健康并且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显赫的政治地位的国家才是大国。现在很多人都在说GDP说中国的GDP怎么怎么样,的确,中国百分之八甚至高达百分之十的GDP增长率很是让人眼红,但中国的经济并不健康跟不均衡。1840年前,中国的GDP总量是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但结果呢?就连甲午海战前,都是日本的六倍,但甲午一战,是败得那么的耻辱。也许有人会反问,美国日本为什么强大,难道与GDP没关吗?不,有关,但总要的是她们的产业结构,我们看看。美国的GDP构成是什么,航空航天,造船,钢铁,生物科技,现代农业。日本呢,钢铁,电资产品,汽车。再看看中国,纺织,简单的制造业,和清王朝时的茶叶,陶瓷没什么区别。怎样的国家在强大,怎样的国家才能在变化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看一个国家能否在更短更快的时间内,将经济转化成暴力。通俗而讲,就是你的钱能不能换来更多更先进的武装力量。很明显,只有一个国家有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重工业体系才能做到。因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关键时刻,只有靠自己。现在中国还在用3000万条裤子去换别人的一架飞机。到了真正的战争时期有谁跟你换,就算能换,那架飞机还是那样的价钱吗?到时候是不是真的要像国歌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热血铸成新的长城。强大不等于肥大,何况中国的肥大还是用的别人的脂肪呢

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其实,在我们的思修书上早就写得明明白白了。可能有人会说我怎么总说祖国的这不是那不是,外国这好那好,是不是崇洋媚外啊?不,并不是,居安思危是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品质。孟子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认为只有始终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才能有自己奋斗的方向,才有可能后来居上。正如人们上说的,狼来了,你是否准备好了猎枪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91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诞生中国》是以动物的故事,来讲诉大自然的规律,和轮回的意义。用春夏秋冬春五个季节里的故事来表示时间上的“轮回”,人们眼中清晰可见,最好理解的一个轮回。这点上很像着金基德的《春去春又来》又名“四季”电影的讲诉手法。分别是春天,万物生长,金丝猴“淘淘”妹妹的出生,大熊猫“丫丫”做了妈妈,刚生了宝宝“美美”,雪豹的两个小崽,以及母羚羊要迁移去生小羚羊,所有的故事都指向了“出生”。

然后是夏天,意味着热情洋溢,两只小雪豹已经学会了攀爬,并且在母亲的周围嬉戏打闹,而雪豹达娃则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打闹之余,捕捉孩子需要的猎物,生活非常的快乐。而小猴子淘淘则是找到了同龄的新玩伴,流浪猴,迅速的达成了一片。还有熊猫丫丫也和自己的孩子走出了那个山洞,美美开始向往自由。

秋天,开始收获的季节,也是迷惑的季节,就像孩子成长到一定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迷惑,而在从中不断的学习着。比如淘淘看见父亲与流浪猴的首领一言不合就掐架,比如美美郁闷着母亲为什么要一直管束着它,比如小羚羊突然间要离开出生的地方,跟着母亲大迁徙,雪豹的孩子跟着母亲离开了自己一直生活的家,寻找新家。

最后是冬天,冬天意味着四季里的结束,也意味着孩子的生活结束,美美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树,而丫丫即使再怎么不舍,也终究要放手。母羚羊也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淘淘收起了自己叛逆的心理,回到了自己的家族,并且学会了如何保护妹妹,承担起做哥哥的责任。而雪豹达娃却在冬天因为捕猎不到食物,而死,剩下了两个孩子。这时候春天出现过的丹顶鹤则在此再次出现,作为冬天到春天的一个转接。在刚开始,影片就说明丹顶鹤在中国意味着仙去,带着灵魂投胎转世。而影片也到了春天,熊猫丫丫再次做了母亲,金丝猴家族里又有了一批新的婴儿,淘淘的妹妹也开始展露出自己的个性。母羚羊们又再一次的大迁徙去生宝宝,雪豹的孩子也开始踏上自己的旅途。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春去春又来》里的每个动物都有自己暗藏的含义,而这部电影里最主要的三个故事也有,第一个是大熊猫,讲诉的是“溺爱”,母亲一直不舍得孩子受苦,所以限制了她许多的自由。第二个是金狮猴,淘淘作为孩子的叛逆想法到成长的一个转变。第三个是雪豹,讲诉的社会上的残酷竞争,自然与社会的规则与规律,适者生存,不适着淘汰的残酷现实。三个故事都非常的完整,也非常的扣人心弦。大熊猫的部分,还是蛮幸福的一个故事,这部分就像我说的,是讲“溺爱”,我觉得母亲们的感触会更大,既希望孩子成才成人,能独立,却又希望时间慢一些,至少直到它走出那一步时,它永远是个需要被保护的孩子。金狮喉的故事蛮有趣,一个爸爸,却有着很多的妈妈,这不禁让我想起后宫或者古代的大户人家,也难怪导演在预告片里说,它们就差一步,就像能坐在办公室里工作是一样的,真的还是蛮形象的。最让人揪心的是雪豹的故事,不自觉的就被带入,他们捕捉不到食物,该怎么办的焦急心态,觉得达娃非常的可怜,她只是一位为了哺育孩子的母亲而已,但是现实生活就是这么的残酷。这让我不禁想起现代生活中,为了孩子打拼的人们,即使累,即使苦,为了孩子,还是奋力的博斗。

说到这,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总以为我们人类,作为食物链最顶端,拥有着区别于动物的思想,只有我们,才会有这些溺爱,这些叛逆,这些拥护,还有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做法。但这都是大自然的规律,从我们最早存在的时候就存在的一个东西,亲情与爱。看到动物们的故事,真的觉得它们和我们一样,即使我们不懂它们的语言,但是它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沟通”的世界,这种感觉很奇妙,感觉我无法表达清楚,大概也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吧。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画面真的非常好看,每一个镜头都很唯美。无论是什么天气,光线的掌控都非常的好,动物的每一根毛发都散发着光晕。还有在动物的视觉角度上的那几个镜头,苍鹰的惊鸿一瞥,速度上给人的冲击感。还有熊猫的角度,从树丛下穿过。

但是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周迅的配音,可能是觉得太软了点,在震撼力上少了点感觉。也可能是迪斯尼的风格吧,就像是在讲童话故事。不过音乐配的真的非常好,紧张的气氛,悲伤的气氛,欢快的气氛,就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我最喜欢的是两头雪豹在最早的时候,气氛剑拔相张的感觉,很简单的几个画面,在剪辑师的切换节奏中,很简单的把紧张的气氛体现出来。

无论是从画面还是故事性上,这都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唯一令人可惜的是,这部电影相对BBC的动物世界而言,还是太拘谨。雪豹达娃的死只是匆匆的一眼带过,让人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可能是好几个故事同时说的原因,总觉得每个故事还可以展开的更加一点,但是我猜导演也可能是为了“春去春又来”的剪辑手法吧,不需要太啰嗦,能表达清楚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教师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被迫进行的一场全局性

大规模反侵略自卫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这出其不意的当头一棒,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从此,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从中朝边境鸭绿江开战,连打三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七线,攻占汉城,将战线向南最远推进了五百公里,最终在朝鲜中部三八线实现了停战,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目的。

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完全的伟大胜利。

彭德怀后来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曾明确指出:“最重要的则是由于党中央和英明的决策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领导。”与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的确有着太多可以大书特书的地方。可以说,志愿军出奇兵应对这场战争,来自于决策出兵朝鲜的伟大决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们坚信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发展中国家被压迫人民群众为此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从而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

从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有许多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真正迈开了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坚实步伐,这也为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和第三世界广大国家把新中国“抬进联合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党来说是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的立足之战,对我军来说是走向世界战场的立威之战,对我国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功德无量,永彪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鉴史问廉·清官之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思想存在自己的脑海里,只是自己不察觉,看了《清官之念》发觉就如片中说的那样,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深深驻扎着“青天文化”和“青天情结”。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莫过于《包青天》了,包拯铁面无私的形象以及里面的狭义人士鼎力相助、铲恶扬善的义举,成为日常言谈中最多被提及到的,其实这都反映了中国人朴素的价值观,那就是惩恶扬善!而从古到今,包拯、海瑞、狄仁杰等等这些清官形象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就是因为看着他们惩治贪污、打击奸臣时,自己的心中会有扬眉吐气的感觉,而看到他们身上闪现的不媚上,不惧权贵的光芒,也符合人们心中对官员的期待:如果都能使这个样子该有多好!

本集的中心是要向人们揭示这些清官为官清廉的观念源头,其实说的浅显一些,就是包拯在自己唯一留下的诗作中表达的:居心清正是官员为官之本。

而当前,我们的党惩治贪污,打老虎拍苍蝇。正是要在社会上扬正气,为官员敲警钟,让这个社会出现更多清官廉吏。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40 字

+ 加入清单

《超级中国》是韩国KBS电视台播出2015特别企划纪录片。 通过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和普通民众的视野,分别从人口、经济、外交军事、土地、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发展现状,观察中国为世界带来的变化,以让韩国更加了解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别国的视角来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以一个更客观的角度来发现自己国家的强大,以及不足。以下是我从人口和经济这两方面发表我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人口

通过纪录片的第一集《十三亿人的力量》中可以看出,在制作方看来,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在国家的发展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一直都印证这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人多就是力量”,人多,便可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但是温总理曾说过: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十三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就是人多的优势与劣势并存的最好的体现。中国有13亿人口,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锐意创新,我们的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扩大,2014年我国GDP首破60万亿,达到636463亿元,仅次于美国,这已是个相当了不起的突破,但是人均水平还是很低的。截止到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当将636463亿除以136782万时,人均GDP世界排名瞬间下跌至90名左右的,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世界银行有关标准,我们恐怕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可以从纪录片中看出,制片方单从人多的好处来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却对人多的弊端几乎没有提及。因此,当我们在看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中国人多的好处而沾沾自喜,也应该明确到同样因为人多,中国仍存在极大的贫富差距,医疗保障、教育、社会福利仍然不能很好的普及。

二.关于中国人的旅游消费

在纪录片的第二集《钱的力量》中,大量地出现了中国人在韩国旅游,大肆消费的场面。在我看来,我没有因为中国人的出手阔绰而感到骄傲,反而觉得有一点内心羞愧。对于盲目的购物,以及对金钱毫不吝啬的行为我实在是不敢恭维。他们有的出于面子,有的觉得划算,有的甚至觉得是一种享受,不管是本着什么样的目的,在外国人眼中,就是财大气粗的暴发户罢了。其实,这也正是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游客的认识。所以,我想通过影片,能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游客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希望提高自己的素质,改善自己的价值观。

三.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而强劲的增长,中国对事关国家大政方略的财政投入能力空前提高,甚至让西方老牌发达国家瞠目。但是,钱多了只意味着国家硬实力的增长,不意味着软实力有了相应提升,因为很多难题并不是只靠堆钱就可以解决。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为例,中国商人在国内直接用钱向官员买路的行为方式,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但是,非洲的政府对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远无法与国内相比,钱只是摆平了官员却摆不平当地老百姓,当地部族游击队隔三岔五扔个炸弹或发一封恐吓信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金钱开道的方式不但使这些官员的胃口越来越大,也让当地百姓对中国政府、中国企业的形象极为反感。

我的看法

单靠金钱的力量,不但无法长期保有中国在境外的国家利益,甚至亦不能保有境内的平安稳定。迷信金钱力量的民族,是落后和愚昧的民族。无论是用于内政的安抚还是世界的拓展。拥有经济和文化及意识形态双重优势的民族,才是真正强盛的民族,才是值得拜服的、有感召力的民族。

人无完人。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如今的中国就像一颗日渐崛起的巨星,她是如此的耀眼夺目,却依然存在着不足,我们应该以最客观的眼光去审视她的一切,并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的成长会持续让世界叹服。

对于中韩关系的展望

对于中韩关系,中韩两国应该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继续总结中韩关系中成熟的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同时要总结教训,正视两国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培育成熟的国内政治、媒体、社会舆论氛围,为中韩关系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因为中韩关系的良好健康发展,不仅符合双方的整体国家利益,而且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韩关系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维护东亚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过去的20年里,中韩关系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经历了诸多困难,未来的中韩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善于运用政治大智慧增进共识,巧妙化解矛盾和分歧,为中韩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总之,中韩两国领导人应该着眼长远,从地区和国际战略的高度为中韩关系赋予更新的战略内涵。两国政府应该积极沟通,加强战略协调,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的框架下的中韩关系,并引导积极的中韩两国的民间社会舆论,以促进中韩两国关系的健康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生七年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02 字

+ 加入清单

会看这部纪录片起初是因为知乎上有人强烈推荐,恰巧微博上也有人写了篇文章介绍这部片子。但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拍摄方式和内容,每七年一次拍摄,来记录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处在毕业之际,人生交叉口的阶段,难免有些困惑。因而不顾一切想要寻求一些东西消除我的困惑,而这部片子就是其中之一。但看完最新的《56 up》后,我的困惑依然没有解除。

虽然这部片子没有什么直接的结论,但仅仅通过观察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但很长时间我不知道对这部片子写些什么。

首先是几位纪录片主人公的一些言辞一直萦绕在我耳边。“人们会误把我们当作代表,然后说他们就是这样的...”,"七年的时光,却要通过镜头前的10分钟展示,这太片面了..."。假设导演选了另外14个小孩拍了这部片子,这部片子又会变得怎么样呢?仅仅是14个人不同背景的人就能代表英国的阶级现状吗?他们的真实生活真的是镜头前所表现的那样吗?即使导演以最真实的手法来记录他们的生活,我还是不愿亲率地下定一些结论。

其次,如果不轻率地下定一些结论的话,那我只能从叙述主人公的生活入手。但纵观14位主人公从7岁到56岁的生活经历,我发现自己也很难写出什么。当然我可以写Paul和他妻子卖了房子换了辆房车环游澳洲,也可以写Bruce孟加拉国支教,但主人公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生活,生活,生活。结婚,生子,离婚,再婚,失业,换工作,亲人世,看着子女成家立业...

对这部片子的很多论述都集中在社会的阶级问题上,之前提到的微博上那篇文章就从这个角度写了很多。除了Bruce,Nick,Neil比较特殊外,其他11个孩子基本都延续了父辈的成长轨迹。当拍到《56 up》时,他们的孩子也延续着他们类似的轨迹。Neil从少年起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一生比较坎坷。而Bruce和Nick家境一般,但他们通过另一种方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教育。

虽然有“阶级”的存在,但由于英国比较完善的社会制度,即使是那些工薪阶层都有着非常不错的生活。Tony是出租司机,在西班牙有一套度假房;Simon是单亲家庭出身的,他后来和妻子一起照顾一些暂时无家可归的孩子。即使是有精神疾病的Neil,靠着救济金也还过得可以,当然他也积极地做他议员的工作,还参与社区的活动。可能这也是“阶级”比较稳定的原因。

另外,我认为人的视野、格局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而家庭对此的影响非常大,父辈的生活、行为和思考方式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他们总是按照过的经验来指导你。不管你有意识和无意识地采纳了,都会让你走上与他们相似的人生道路。

(下篇 写于2014年12月29日)

隔了大半年再来谈这部纪录片,我的感悟是:我的人生大抵会与纪录片中人物的是相似的。

我会继续地努力学习,探索,发挥我所有的潜力;但即便这样,从概率上说,我还是得过普通人的生活。我可能一辈子都得朝九晚五;有那么一天我也要组成家庭;还有很多纪录片中出现的画面都会在我生活中出现。当然生活中也会有激动人心的时刻,让人难忘的时刻,但大部分还是每日的琐碎。

要是以前的我,肯定会很绝望的,但如今却也坦然了。我依然为某种愿景而不断前行,即使知道很难成功,却也不气馁。另一方面,我不断前行,并不是为了与如今的生活断绝;相反,我却来越喜欢现在的生活。我静静地观察着人们的各色各样的表情,仔细地聆听周围的对话。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趣味,有时这种趣味甚至超过了看书。

其实,我一直想谈谈纪录片中的Bruce,他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初看片子的时候,Bruce和Nick是我最关注的角色。因为他们都从普通的家庭,一路逆袭,考上了牛津大学。可毕业之后,两人的轨迹就发生了变化。Nick选择了学术,从此走上了稳健的人生;而Bruce,当了一名老师,教的都是些困难儿童,在片子里可以看到很多都是印度裔。虽然我自己相当务实,但我敬佩那些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从那时起,Bruce成了我的重点关注对象,并在心里为他摇旗呐喊。

可Bruce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一直从事着这种工作,40多岁的时候才结了婚;妻子是同事,一名大龄女青年。更让我心痛的是,(也许是出于家庭的经济情况,他有了2个儿子)他开始教贵族学校。因为这事还被以前的同事指责。刚看完这段时,我是很心酸的,心想:Bruce最终还是没能守住他的理想。可我又不想把他塑造成一个悲情英雄,于是很长时间,这篇文章再没往下写。

但如今回头看,我为Bruce感到高兴。他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即使还是教贵族学校了,但他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二十多年的青春,这可否称为成功?看着他跟妻子骑车自行车回家,看着他满头白发给儿子当马骑,看着他打棒球跑垒时的艰难,这时我眼中充满了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新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感悟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是基层联防联控的关键期,基层党员面对疫情更应该冲锋在前,为基层防疫工作做好保障,成为全面防控的坚强后盾。

第一、战“疫”必须要全力以赴。无论还是机关,还是,首在由上而下凝聚一股抗“疫”向心力,而不是表面敷衍。必须要切实将每一个细节落实到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关系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和社会繁荣发展,战疫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与地方都要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领导,接受党的指挥,并在一线积极作为,为群众测量体温,进行相关材料报备。

二、战“疫”必须要积极主动。越是艰难越向前,动员广大党员以疫情为“集结号”,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逆行而上,冲锋在前。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扎实做好强堡垒、励尖兵、聚先锋的工作,让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让一枚枚闪亮的党徽在战“疫”一线熠熠生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从积极落实,点滴做起,在抗“疫”斗争中有杰出表现的积极分子,党性坚定的奉献者,可以优先予以转正之机会。并大力宣传先锋党员事迹,发动党员主动性与能动性。

新型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疫情出现到现在,虽然被感染的人数还有可能继续增加,当前时期作为打赢疫情防疫战的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各党支部成员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斗,持续发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政治担当和“硬核”的作风本领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群众一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在我社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6月7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前夕,万润家园党支部、居委会组织社区老党员、社区志愿者共20人参观了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在这里,给大家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党性党课教育。

首先,在高高的平北抗日纪念碑前,党员们情不自禁的举起右手,重新宣读入党誓词,铭记入党誓言。

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大家通过观看大量的照片、文物、油画、文字材料和历史景观,了解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平北广袤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平北各族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平北抗日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他们跟着共产党,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在战场上,勇敢杀敌,不怕牺牲;在工作上,严于律己,忘我无私,廉洁奉公;在生活中,不怕困难,甘于清贫,他们的光辉形象和不朽业绩,给我们参观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观完毕,在万润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闫仪荣的带领下,大家在纪念馆门前又学习了或重新温习党章和党规。通过学习,党员们认识到,每个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的章程,永葆先进性和争当合格党员,同时大家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重大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9月7日晚,杜集区文体广电局的“送电影下乡”来到白顶山村,在该村农民文化广场上为村民们播放了电影《血战小朱庄》,近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吸引了三百多村民前来观看。

《血战小朱庄》是一部抗战题材电影,它再现了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为策应中原战役,破坏日伪调兵计划,恢复津浦路西革命根据地,率部越过津浦铁路,挺进路西的英勇故事。

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播放抗战题材影片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它让我们回首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缅怀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热爱祖国和人民,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型纪录片《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生门》在北京举办别出心裁的“先观影后买票”点映活动。影片用纪实的方式记录了四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观影后,观众大呼感动,并纷纷主动补上票款。

由陈为军执导的大型纪录片《生门》将于12月16日登陆全国院线。该片聚焦了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的生育问题。新生命的降临是每一个家庭的大事,《生门》制作团队,历时三年,跟踪拍摄了多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最终取材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完成本片。

片中,手里只有5千块钱的准父亲,面对5万块钱的医疗费一筹莫展地流下了男儿泪;33周岁的产妇夏锦菊在生产过程中大出血,心脏两次停跳换血1万多毫升,产科主任李家福以“生死时速”在鬼门关前将她救下;年轻妈妈李双双腹中的胎儿被当地优生科判定需引产,但面对一条小生命,医生和家属完全做不到心如铁石。

影片真实记录了4位孕妇诞下新生命的过程,展现了复杂的世间百态,同时也并未回避在这个为生命而设的战场上的“残酷”。而在紧张之余,镜头也没有漏掉产房里的人间温情,医患之间带有幽默感的交流、手术成功后在医务室里医生露出的腼腆的微笑,质朴得令人感动。

采访中,有观众称:“很多人并不懂母亲其实都走过鬼门关,这个片子应该会震撼并且教育每一个人。”也有观众直言:“很多人并不懂母亲都走过“鬼门关”,这个片子应该多推广,会震撼并且教育每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纪录片军工记忆全集观后感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品味《军工记忆纪录片,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自豪、感动、惊叹、钦佩、惋惜,各种复杂情绪不断交织着,撞击着我的心。这些军工巨匠从抽象的简笔画,清晰为我们身边嬉笑怒骂的普通人。他们工作中针锋相对的争论,生活中的彼此照顾,专业上的冲锋,镜头前的赧然,让我敬佩又动容。

中国的军工行业,如初升的旭日,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建国初期,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研制出两弹一星和核潜艇,令无数国外专家折服;如今,我们自主研制的武器装备频频亮相,航母入列,歼-10劲舞,又屡屡被冠以“中国奇迹”。

歌德说,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激起的热情。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在变,但是触动人内心的感情并没有变。排除万难的坚韧——“死对我来说,没这个型号重要”;殚精竭虑的拼搏——“没白没夜干了50天,结果最后尿血了”;淡泊名利的坚守——“我管钱,但我从来不动钱”,愧对家人的动容——“我耽误了父亲的病情,我非常愧疚啊”,在武器装备研制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做好了随时奉献自己一切的准备。

镜头前,“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讲述百岁老母临终前对他的牵挂时,脸上仍带着克制温和的笑,眼角却止不住留泪;“独臂英雄”祝榆生,年近古稀时担纲三代坦克的总师,当记者问他为何忍着摔断三根肋骨的剧痛也不肯误了会议的时间时,他朴实而认真地回答,都在开会啊,都等着我啊!看到这儿,我不禁泪流满面。

作为记者,我曾参加过几次《军工记忆》的摄制采访,老专家们缜密的思路、严谨的作风、赤子的忠诚,依然可以从屏幕前闪亮的眼睛、整洁的衣角和谦和多礼的态度感受到。

052驱逐舰的总指挥王荣生,如今已入仗朝之年,看着我们的“长枪短炮”,他带着孩子般的羞涩说道,“我们这些人,特别不习惯见人”。他们无一例外地一再强调,个人渺小不足道,是中央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大力协同才铸就丰碑。他们本着“有誉于前,不如无毁于后”的低调作风,在远离聚光灯的地方,咀嚼着一生的付出与收获,静静地用生命践行“为党奉献一生”的承诺。zuowen.yjbys.com

从放映室出来,在灵魂深处,一股激情勃勃升起。一代代军工人的付出,已沉淀为行业的生命力;守护安宁的使命,早已渗透进每一位军工人的血脉中。我们没有割断记忆,新时期的军工人将源源不断提供令后人回味的新的记忆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国内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我看了最新一集的《客从何处来》,讲述的是广西人阿丘,下南洋寻找家族的故事。这使我想到了我的印尼妈妈小草,以及前天刚送别的她的小女儿,也就是我的印尼姐姐小萍。

小草妈妈的父亲,小的时候被一个在印尼的中国妇人收养,子孙繁衍,形成一个家族。这名妇人就成了小草的奶奶,一个缠脚的中国女人。受奶奶的教诲,家中始终保持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和生活习惯。小草妈妈说:“因为我们没有,所以我们必须保持。”

悠悠思乡情,拳拳赤子心。一位离开故土多年,热爱自己民族的奶奶,把她的思乡情通过生活的点滴传给了自己的儿孙。而小草妈妈如今也延续着奶奶的脚步。她总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非常爱中国的奶奶,奶奶说的话她都铭记于心。奶奶说:“中国要强大,我们在海外的人才能扬眉吐气,你不要忘记中国。如果你不爱你的国家,不记得你的根,你还算什么?”而小草妈妈也说:每个人都有他的源头,只有追随源头,才能知道他的文化底蕴在哪里。

小草妈妈把小女儿送到了广西柳州来学汉语,前几天她和同学到南宁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之际。我们一家人出动接待了她,为她安排酒店,请她吃饭,带她到我们家坐坐,我们短暂地相处了不到两天。我和妈妈送她去车站时,没想到小萍竟抱着我和妈妈哭了。我和妈妈也热泪盈眶。上火车后,她给我发了条短信,内容是:谢谢你们!我的中国妈妈和妹妹。妈妈也总为还不够尽心尽力接待小萍而有愧疚之感,她说,她很感激印尼的小草妈妈看得起她的女儿。

今天的这集《客从何处来》,阿丘在马来西亚的表哥也给他写了封信,这一段最为打动我:“我们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是一家人”。一个中国家庭,一个印尼家庭,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因缘际会我们能相识,我们都很珍惜这份能成为“一家人”的情分。

而我自己的家人呢?我的父辈、我的祖先,他们经历过什么,他们隐忍了什么而不说?“我们是谁”,“我们的民族是谁”,这样的课题看似庞大沉重,但若抽丝剥茧深入每一个人自己的家族,那又会挖出多少血泪故事。不见得非得是名门望族才值得传说,历史人性交错,平凡人的故事,那才真实,才有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为了和平电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人民军经历了汉城战役、水原战役、大田战役、洛东江战役。直到洛东江战役战败后,美军一直在攻打北朝鲜,北朝鲜快坚持不住了,金日成开始求救中国,中国高层经过三次的会议决定出兵援朝,由彭德怀挂帅出征,消息一传出,十三兵团司令部立刻一片欢腾。

在新中国刚刚解放一年的时候,中国人毅然的加入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中国军在行军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难以想象,当时的中国没有空军、海军,仅仅靠一双脚走了一里又一里的路,我们没有保暖的衣服,没有裹足的鞋子,但是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心。中国兵是打不死的神,他们同样是能够被炸弹、炮弹、子弹烧得浑身焦黑,咋得四分五裂,打得浑身是洞的凡人,但是,这是一支由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女组成的英雄军队,这支军队充满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庄严朴素的正义感,只要这支军队有一个人还活着,他就会去战斗!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很多的战争,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60多年,朝鲜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我们得以生活在没有战争的世界里,要感谢先辈们打下的江山,我们的生活没有战争、饥饿、瘟疫,要感谢打下的一片江山,这次战争让西方国家认识到我们中国,更让全世界对中国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这一代人要好好守护这个江山,为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多的财产,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好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但套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纪录片除了唤醒民众关注污染,也应该重点分析污染原因和解决办法。比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储量不低,她没有提到开采成本和技术。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领导说提标准会断供社会不稳定成本高,她可以对比下美国的油品和价格,很明显垄断导致的中国炼油水平低是关键。其实纪录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众看起来会觉得不是太清晰。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过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调研走访了几十家节能环保企业,发现环保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已经很明确,但赚钱特别是现金流好的企业很少,除了政府体制和各种利益的钳制外,主要还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因为我也有碰到好几家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很好且发展潜力阳光的企业。

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甲午大海战》该片叙述了国家的落后就会招致他国的侵略,要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上就得强大。该片充分表达了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败,一个寿宴、一个颐和园,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是中国从此走上了半殖民的道路。

1877年,一批大清朝的精英少年学子,怀揣强国的梦想,登上远渡英国的轮船,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他们对祖国的任人宰割深恶痛绝,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一心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富国强兵!

电影前部分重点表现了少年精英的报国之志以及中日的海上军力对比,并在多处暗示了清政府的腐败,为后来清政府的惨败做了铺垫。可以说,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海上力量是不足与清朝相抗衡的,仅“吉野号”相对于北洋水师来说是比较先进的,但是,战争的结果却出人意料。邓世昌一行来到日本展示清朝的武力时遭到日本浪人的攻击,这也为后来中日爆发战争埋下了伏笔。电影后半部分向我们展示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渲染了爱国志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魄!把整部电影推向了高潮。

对于这部电影,我有几点感触。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

虽说战争之前,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并不比日本弱,甚至拥有比日本更为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清政府的腐败才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它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对于国家的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各国的兴起,这种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潮流,但是当政者却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自诩为“天朝上国”,不接受西方先进的文化,试问,这样的政府焉有不失败之理?作为清政府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筹备寿诞,竟然挪用海军军费,致使后来北洋水师用沙子填充的炮弹去打日本侵略者。腐败误国!

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北洋水师的先进舰船和武器都是从外国购买的,尤其是德国和英国。一个国家要想保卫自身的安全,必须要大力发展科技!不能依赖别国!北洋水师的覆灭就是一个教训。只有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的独立自主。目前,我国的军事科研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歼—10、歼—15等我国已经掌握了这些战机的核心技术,虽然歼—10在外形上与俄罗斯的苏—30很相似,但是它的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已经掌握在我国手里。相比印度,这个一直视中国为最大假想敌的国家,它在战机研究方面就显得十分不足。虽然印度和俄罗斯合作研制新型战机,但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俄罗斯手里。

虽然这部电影给人很沉重的感觉,但是,在电影的高潮阶段,我被邓世昌等爱国军人的激情深深感染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骨气!勇于面对挑战、敢于面对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镜子》,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