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把红色的雨伞作文(合集20篇)

《红色警戒线》实际上是琼斯最好的一部作品《永恒》的续篇,故事背景从夏威夷岛转移到瓜达尔卡纳尔岛,从和平时期的军营转到战场。这样续写才更能展现出一个士兵褪去“人性”的全过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一把红色的雨伞作文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1089

作文

922

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瑞金。是一座红色之城,它是共和国的摇篮,长征的起点,历史的见证!

在沙洲坝,有一口毛主席亲手挖的井,名为红井。当年,沙洲坝没有清澈甘甜的井水,只有一口池塘里的浑浊的水,人们用这些水洗衣、做饭。毛主席见了很心疼,便带领战士在这儿挖了一口井,从此,沙洲坝的人民用上了清澈甘甜的水。解放后,人们为了纪念毛主席,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直到今天,红井里的水依然清澈,依然甘甜。、

在叶坪,有一颗为毛主席挡掉敌军炮弹的树,同时也是一颗救了毛主席的树。毛主席当年在瑞金办公时,常常在这棵树下读书。可有一天,不料一枚敌军的炮弹向毛主席飞来,眼看毛主席就要被炸,千钧一发之际,这颗大树用自己的身躯当掉了敌军炮弹,这颗大树被炸得目不忍睹。但,它救了毛主席的命,它救了毛主席的命啊!至今,这棵百年大树依然保留完好在叶坪旧址区。

……

那口井,那棵树。都作为瑞金这座红色之城的历史。虽然沙洲坝人民现已不用红井的水,但它一直矗立在那儿,滋润人们的心田。叶坪的那棵饱经沧桑的树,依然挺立,依然翠绿,似乎在向人们诉说那一段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未来的雨伞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在2030年,我新发明了多功能雨伞,在世界上卖得很火。

我新发明的雨伞可厉害了,如果你累了,雨伞就可以变成椅子给你休息。这把雨伞还有很多功能,如果,你在等车,觉得很无聊,雨伞也可以帮你解闷呢!只要按一下按钮,你前面就会出现一个屏幕,可以玩游戏。听歌、看电影。还可以查到你等得公交车还有多久才到。如果,你玩游戏玩得很入迷,不知道公交车到了,雨伞就会说:“车已经到了,车已经到了。”

如果你约了人,等了很久都没到,雨伞还有一个监控功能,连接路边的监控,就可以查约的那个人什么时候才可以到。

当你热了,雨伞就会有很多网垂下来,就可以开着空调,冬天还会变成暖气呢!下雨了,撑着雨伞,有时也会淋湿我们的裤子,而我发明的雨伞有垂下来的网,可以把雨隔开,就不会滴到我们的裤子了。

这把雨伞还有导航功能,适合盲人使用。雨伞会语音提醒:“左、右、前、后。”这样可以为盲人指明方向,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只要我努力学习,未来一定能设计出更多新的花样,你就等着来订购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学生作文雨伞下的母爱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温润的阳光穿过清晨新鲜的空气,洒在一池荷叶上,我站在小池边喃喃道:“不久就应该长出荷花了吧!”果不其然,十多天后,几个花苞出现在了荷叶丛中,我仿佛已经嗅到了荷花的芬芳与莲子的清香。不久,花苞绽放,一位位凌波仙子随着微风起舞,我心中充满了欢喜。

可是,在一个夏日的下午,风云巨变,乌云飞快地从天空那边爬来,密密地铺满了天空,一片昏暗。天离我近了许多,在乌云的压迫下,我呼吸变得急促,又有一丝不安。我的那些荷花会怎样?我抓起一把雨伞,急匆匆地出了门。出大门时,我碰见了母亲,她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我,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而我也不在意,头也不回的冲出了大门。

当我迈着急促的步伐奔到池边。荷叶和荷花正在暴风中剧烈地晃动着,我的心也随之摆动,生怕它们被风吹断、吹走。不一会儿,天空中炸响几声惊雷,随之而来的,还有细密的雨点。我急忙撑开伞,雨珠扑在伞上,声音宛如鼓点一般,我更加为暴风雨中的荷花担忧,怕它们经受不住风雨的抽打而过早凋零。

出乎意料的一幕出现了,荷花边的一顶荷叶慢慢移到荷花上面,替它挡住雨点。在强烈的风雨中,荷叶被压弯了下来,看起来更像一把绿色的伞。荷花处在那片荷叶下,在暴风雨中缓缓地摇曳着依旧光彩动人可现在,我注意地是它上面的荷叶,雨点被狠狠地倾泻在荷叶上“啪、啪”得炸开了一朵朵水花。

一种无可名状的感觉,涌上心口。荷叶在大多数时候都只是荷花的陪衬,可是这时的荷叶却是荷花的守护者。雷雨来的快,去的也快。荷叶在风中摇晃几下,甩下身上的雨珠。它再一次移开,让荷花又出现在众人的眼中,它又默默地站在了一旁。突然,我回过来,发现母亲正缓缓向我这边走来,那一刻,我读懂了真正的守护。

[学生作文 雨伞下的母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色勇士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高梓宁

看着这幅亲手完成的树叶画,我不禁回忆起树叶画上那红彤彤,最醒目的月季花。

这是一幅由月季花和叶子组成的画,上面的月季花全身都是红紫色的,它的叶子也是红的,上面还有着尖尖的倒刺,还是弯曲的。

这幅树叶面制作的过程十分简单,采集好树叶后,用花摆出了理想的样式,再用绿色的叶子来映衬出花的艳丽。又用大小不一的绿叶接着做出“小树”和“竹子”。最后用剪刀把叶子剪成花瓣的形状,这幅图就完成了。

言归正传,刚才说回忆起了月季花,现在就一睹我和月季花的故事吧。

我那时正愁找不到心满意足的树叶,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那株月季。它的颜色十分鲜艳,在严寒之中显得格外醒目。它默默地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在这平淡无味的严寒之中凭空增添了一道别致的景色。它在严寒中绚燃,在狂风中起舞,在冰雪中芳香,不像那些娇气小花,在严冬来临时早已枯萎。它使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敬佩。

我的脑海里突然就浮现出一个画面:勇士们流着鲜血不畏炮火,保护着我们的祖国。对!这株月季花不正像是勇士吗?它坚强,它自信,它勇敢,一个勇士应有的品质,它全都具备。它就是勇士——花中的红色“勇士”。

这幅树叶画虽然完成了,但“红色勇士”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却一直铭记在我的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色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7月6日下午3时~5时,生物医学工程系与医学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联合党支部开展了庆“七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和群众在洪山礼堂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

该影片是一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建军9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献礼影片,生动地讲述了83年前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深刻揭露了反围剿中党内以李德、博古为代表主张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党和红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真实再现了红军34师官兵顾全大局、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

很多党员和同志们在观影时流着眼泪,内心受到了无比的震撼和感动,特别是红军将士“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巨大困难和强大敌人面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个人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总结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之所以在如此困难的境地,依然能绝处逢生,靠的不光是以毛主席为中心的领导人的正确灵活的作战方针,还有一心想着群众,敢于直面困难,甘于奉献,团结一致的基层干部群体。

看完影片大家联系实际,感触颇深:影片中党内的左倾错误路线使我们的红军5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历史的教训决不能忘记!当今社会也许还有李德与博古式思维的残留和身影。由于思维和认知水平有限或者缺乏领导智慧,有些党员干部不知不觉地充当了“李德与博古”,使我们的工作和改革措施不能顺利实施。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必须深刻反思现实问题。

一个部门或单位,领导集体正确的决策,实行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对取得改革成功至关重要!尤其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决不能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只有实事求是、及时修正路线错误、改变落后的观念才是改革制胜的法宝。

支部党员和群众通过这次活动,感触颇深,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工作中要心系学院和中心,乐于奉献,立足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开创基础医学院的美好未来发光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传承红色基因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所以从小到大,历史就以它特有的方式潜藏在我们的书本知识之中。但学的最多的,往往是我们最有把握,也最容易忽略的。就像“红色经典”这一类书,在图书馆中,就很少用心研读。

最近细数翻看几部。真实震撼,也颇具传奇色彩。

所谓真实,是它对历史的再现,让我们又回顾了那一段又一段激烈却又震颤人心的革命经历。它不仅是一部经久不衰的战争史,也是一次让全中国人民都刻骨铭心的血泪史。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妥协就要节节败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非无瑕,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没有中国共产党一次又一次的牺牲以及坚持,就没有现如今如此强大和蒸蒸日上的中国。谁也不能够质疑,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会让我们如此安享太平,扬眉吐气。

所谓传奇,是那一个个闪耀在我们心中的革命烈士,历历在目,数不胜数。名垂千古的,无名或者不为人知的,他们铸就的传奇,血染了我们的红旗,震彻了我们的灵魂,也辉煌了我们的历史。

红书,并非爱不释手,但每次翻看,都有奋进,决心和立志变强的感情涤荡心底。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如此辉煌和挫败过,也并非所有领导层都如此强硬和牺牲过。这个国家,像神话一样,大起大落,却又永远闪耀在东方,在最落魄的时候依然散发光芒,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坚持和平共处,帮助邻国。曾经那样奋斗过的中国人民,那样英武决断的中国共产党,那样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这个世界轮回,正在慢慢好转,又一段辉煌,在东方,慢慢酝酿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红色之旅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思维的轨迹上,在我浩瀚的脑海里,铭刻着许多画面:北京的故宫、四川的九寨沟、三亚的蜈支洲岛、重庆的三峡……在这些地方,留下了我的欢声笑语,而让我铭记终生的却是江西的井冈山。

今年8月,为缅怀祖国的峥嵘岁月,我们开始了这次红色之旅。我们先后游览了庐山、南昌,最后一站是井冈山。此时的井冈山完全不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样的革命根据地,而是一座美丽的小镇:宽阔平坦的马路旁修着一条漂亮的步行街,街内栽满了花草,步行街旁边是一个小湖,湖旁栽满了翠柳,真像一个个婀娜多姿的舞女,迎着吹来的微风翩翩起舞,不远处还座落着一栋现代化的宾馆。早已没有了战争的硝烟和枪支弹药的影子,很难联想到当年的战争场景。

不久,巴士把我们带到了井冈山历史博物馆。

我们在这个地方下了车。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维立体井冈山模型,这时,导游阿姨讲开了:“井冈山其实以前并不属于红军的……”这让我感到很奇怪,井冈山不一直是红军的革命根据地吗?我便一直追问导游,终于,我了解了这段悲壮的历史。井冈山原来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山上有一些凶恶的山贼,这些山贼经常在山下的县城里为非作歹,让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山贼中的“师爷”王莽,穷苦出身有思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寻求“出路”,他“出卖”了同伙,把他们交给了山下县官袁文才,并与县官成了好朋友,自己则在山上住了下来。过了些日子,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一次战争中失利,他率领剩余兵士寻找藏身之地,偶然间发现了井冈山这个好地方。于是,毛泽东二话不说,就带着一百多支枪上山去见王莽,并将枪相送。王莽很感动,因为他们正需要枪。于是,井冈山成了红军革命根据地,后来发生了“黄洋界保卫战”等著名的历史事件。蒋介石还多次攻打井冈山,井冈山也多次陷入危机……

这次红色之旅,让我思绪万千,热血沸腾: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是红军们、是共产党人用鲜血换来的。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想对祖国说:“我爱您,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红色经典《红岩》读后感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寒假我读了第一本革命小说《红岩》,我一直是用敬畏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封面上的那两个打字“红岩”,似乎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看见它们,我的心就沸腾了。这本书讲述了重庆地下党和国民党斗争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华子良、许云峰、江姐、宋振中、成钢、成瑶、刘思扬、双枪老太婆等英雄形象。小萝卜头宋振中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就参加了共产党,但是后来全家都被杀光了。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加共产党,这种热情为党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江姐,她的形象深深地树立在了我的心中。

在渣滓洞中,无论鞭挞棒打,无论竹刺针扎,无论“十指连心”,她都咬紧牙关,终以微笑面对着大家,洁白的蓝色旗袍上不沾一点浮沉,似乎告诉大家:咬紧牙关,不要泄露秘密,相信党总是会胜利的。她总是毅然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这些革命英雄的壮烈事迹,我们必须铭记在心没有他们挥洒热血,哪有我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没有他们咬紧牙关,哪有我们的高楼大厦?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色记忆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窗外下着雨,我在家里仔细阅读着《光辉的八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一书。一边读着,我时而热泪盈眶,时而热血沸腾。心中充满对党无限的感激和信念。是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

20世纪初,古老的华夏大地一片凄风苦雨,列强欺凌,主权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前仆后继。1921年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无数艰难曲折的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把一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享有主权、独立和尊严的新中国。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百年富强梦想终于逐渐成真。建国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历经坎坷,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度里,艰辛地开拓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道路。当人类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进入小康社会、初步实现工业化并向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上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成功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和平稳过渡。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开创了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建党发展壮大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到今天,国内外还依然存在着少数敌对分子,企图颠覆党的领导。党领导全国人民同他们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任何邪恶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展望未来,21世纪的中国必将以一个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作为在党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我们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从现在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准备有一天报效祖国报效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湛江位于我国最南端,这是四季如春,鸟语花香,湛江正是这大好的时光中,犹如东升的旭日,向大地宣誓它的未来,它将向世界绽放出最耀眼的强光。

湛江的风景虽然比不上桂林山水的奇特,扬州西湖的秀丽,街市也不如上海的熙嚷,广州的繁华,但它却拥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美。带着一种欣喜,一种冲动,一种神至的渴望,我轻轻的翻开了它的历史册。

曾几何时,湛江这一条无人知晓的水渔村,忆变成一座美而繁华的城市,过去的湛江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连三餐温饱都 成问题,更别提什么经济建设了,环境更是糟糕得不能再糟,到处污水横流,垃圾成堆,道路坑坑洼洼晴天车骑人,雨天人骑车成了人民出入的真实写照,蚊蝇乱飞,臭气熏天,那时的湛江正犹如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正在等待人们去急救它。

人们都说“女大十八变”,而湛江比姑娘变得还要快,不到屈指工夫,湛江就像将要腾飞的巨龙,谁也阻挡不了它强大 的力量。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梯比,一条条笔直的大道,把人民带到美好的明天,工人们用汗水与心血凝成的结晶,筑成了雄伟壮观的世贸大厦,绿色的玻璃以及镶嵌在上面的镏金大字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一座座书城,为我们打开通向理想的大门,人们挥掉了昨天的愁眉不展,换上了今天的满脸春风,大街小巷洋溢着欢声笑语,真是其乐融融。

湛江人民再也不会,被别人取笑为目不识丁的文盲了,他们在和外商交谈时,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为自己创造了一笔笔巨大的财富。在湛江里到处可见一副副伛偻提携的和谐画面,公车上不时传出一声声称赞声,

在党的领导下,湛江的建设事业正蒸蒸日上,人民用自己智慧的双手把它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让繁荣富强的湛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这块神圣的土地。湛江正以它那美丽的新姿巍峨的身躯,磅礴的气势,迷人的风景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作为这块神圣土地的子孙,我为生活在这里而感到自豪,我将努力拼搏,为湛江贡献青春年华,为它的美,再锦上添花。

湛江,愿你和中国的科技事业一样突飞猛进,成为南粤大地上一颗耀 眼的明珠,我们将拭目以待这一天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承红色基因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理想指引前行,信念支撑远航。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毛主席在八角楼微弱的灯光下撰写革命雄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使弥漫在红军队伍中“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瞬间打破,点燃了革命的火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极大地鼓舞了井冈山军民革命到底的信心。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面对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形势,革命先烈始终信念坚定,不放过一丝希望,哪怕是黑暗中的零星灯火,也能亮出胜利的曙光,照耀着整个华夏大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代青少年应有的理想追求。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不能总是停留在思维当中,更要把红色革命传统与个人行为结合起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潜伏的能量,增强自己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决心。

学习提升自我,创新成就未来。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从井冈山开始,星星之火燃遍神州大地;从井冈山开始,革命精神唤醒亿万民众;从井冈山开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井冈山军民们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战胜重重困难,走出了一条符合当时国情的革命之路。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创新是美好未来的途径。革命先烈注重用革命的人生观教育鼓舞军民斗志,并以此克服各种困难,他们自力更生办起了被服厂、军械处、医院、造币厂等,为根据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刻苦学习、勤于钻研、积极创新已刻不容缓。畅想未来,青少年迸发出你的青春力量吧!

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第一要求,我们要发挥载体和阵地作用,打牢核心价值观基础,激发每个公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和衷共济。

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属于我们的青春力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抹红色作文800字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十九,正值立春。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给阳光花朵们送“温暖”。

一大早,我们出发去五金二期广场集合。一到广场,哇,人山人海,到处都是车和人。妈妈赶紧拿出一叠红艳艳的马甲分给这些爱心顺风车的公益人。一茬接一茬的公益人来领红马夹。妈妈忙得不可开交。

发完衣服,我们花街A组拿到5位阳光花朵的详细资料和5只收纳箱,就这样“公益之旅就启程了。”我们先去八字墙某村陈姐姐家,一同前往的还有摄影师和之前去了解情况的志愿者。陈姐姐她是一位高一的学生,没有妈妈,从小由爸爸抚养长大,家里还有一个弟弟。

出发,我们开了很长时间,路像山路十八弯一样,崎岖不平。路两侧有许多未融化的积雪,一旁还有陡峭的山坡,那些积雪旁还有一棵棵挺拔的树木……到了目的地,车子都到不了家门口,一行人只得下车徒步走向陈姐姐家,我和爸爸抬着收纳箱,走了好一会儿,才到陈姐姐家。

一进家门口,映入眼底的景象让我吃惊,家里只有一张床和两张桌子,以及简易的三四样生活用品。志愿者赶紧打开箱子,箱子里面有一套新衣服,新鞋,新袜子,还有二件反光背心。先拿出新衣给姐姐试穿。姐姐试了下觉得很合适,说她很喜欢,还一直说:“谢谢,谢谢你们大老远来送衣服。”志愿者叔叔阿姨们陪着姐姐聊了会儿天,了解了姐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接下来我们赶往同村的另一个阳光花朵陈哥哥家。我和爸爸抬着箱子,一进门,让我看到的景象和陈姐姐家一样。阳光似乎忘了来到这个家,屋里光线昏暗,但最耀眼的就是墙上的奖状。陈哥哥的奶奶一见我们到来,马上拥抱了我。志愿者拿出衣服让陈哥哥试穿,咦?奇怪了,为啥都穿得这么合身呢?正想着,就去问志愿者。李阿姨说:“前些日子我们已经来走访过,了解了家庭情况,穿几码的衣服,裤子,鞋子。”噢,原来如此。我们又继续赶往下一个阳光花朵,她是一个乖巧,活泼开朗的二年级小妹妹,看到我们到来脸上笑开了花,并和我们一一打招呼。颜妹妹一直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最后一位颜姐姐,名字和我的同学很像,正想着,她是长得什么样呢?不知不觉已到颜姐姐家门口了。她的爷爷知道我们要来,早已在门口迎接我们了。我把箱子搬进颜姐姐家,给她送去“温暖”,让她在这个冰天雪地里不会感到寒冷。时间从早上转眼到了下午,终于完成了阳光花朵们的心愿,完成了今天送“温暖”的任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公益路上,有你有我,继续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一把红雨伞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又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我怅望着灰天,看雨丝滴在我的伞尖,心中又回忆起了六年前的那个同样下着雨的清晨……

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在校门口和妈妈挥手,顶着满天的白云神采奕奕地走进学校。

谁知,雷公电母突然生气了,持着风雨。雨水“啪嗒”一声落在我的鼻尖,蒙蒙细雨随即飘然而下,急得我都快哭了。但是,小小的我想和天公赛跑,是完全不可能的,雨滴就放肆地从头顶一直淌到我的脚跟,又灌进我的鞋子。

虽是小雨,但是下得很密,很快。我才跑了一步,它已经落在我身上很多了,丝毫不留情面。天仿佛沉了下来,暗无天日。

我使劲冲,渴望摆脱雨魔的血盆大口,可似乎是无济于事。雨,依然毫不留情地下着。

突然,我发现雨一滴也没洒到我的头上了。带着惊奇,我猛地回头,看见了一个穿校服的大姐姐,她手中撑着一把红色的长柄雨伞,正稳当地挡在我湿淋淋的头上。

她恬静地微笑着,不说一句话,一双眼睛如同一汪清澈的泉水,平静地望着我,黄色的校服上湿了一大片,裤腿也完全湿透了,显然,她刚才是急忙跑过来的。

我盯着她的眼睛,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动,这把红雨伞,仿佛是天地之间开出的一朵温暖花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知道什么是“国耻”吗?

《勿忘国耻》这本书讲述了清朝末年,我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宰割、欺凌、压榨的一段不可抹的历史。还签下了许多的不平等的条约,其中主要有《中英南京条约》共十三条。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舍香港开放广东、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为通商口;英国向中国输进货物和从中国输出货物的税则,中国不能自订,必须同英国协商解决英国商人在各岸口可以自由交易,不必通过中国的“公行”。但没想到的是“道光帝”竟然签下了,而且毫无反抗。话说只是权宜之计,安稳好英国政府。

这些还不算侵略者利用胜利者的余威,强迫清政府签了《南京条约》的两个附件,这就是《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以上这几条不平等的条约,哪一条不是丧权辱国!哪一条不让人为之一震!又有哪一条不是我们中华人民的奇耻大辱!难道我若大一个中国,就找不到一支可以和他们抗衡的军队吗?痛定思痛,这全是由于上有昏庸的皇帝,下有无能的大臣,所造成的。不然老将军陈化成会牺牲吗?大沽会沦陷吗?广东城会城破吗?

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各国列强主义侵略我国代表之作。圆明园是中国有史以来的最大园林群,向称万园之园。园林面积约320公顷,湖泊中有人工修建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圆明园里还有外国人郎世宁的欧式建筑,又结合了中国建筑的造石与砖雕等艺术,成为最初的中西结合的珍品。前前后后经过六代皇帝经营,称得起是集中国的珍宝和文物一处的地方。可就在三天三夜的熊熊大火之中毁于一旦。这可是几代人的心血啊,就这样付之东流、毁于一旦。这无疑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脸上划了一道不可抹去的伤痕!着熊熊大火也会永远烙在中华民族的心中!紧接着英法两国又强迫清政府签下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难道我泱泱的中国,就是一块肥肉,使各帝国主义列强垂怜三尺,想啃就啃的吗?

《勿忘国耻》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这部书讲述了我国饱受各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也直接反应了清政府的腐

败。所以我在这里郑重其事的对大家说:“切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红色记忆征文500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代表着希望、和谐和美好,是中华名族的颜色。每当到春节,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对联,街头巷尾的红红的装饰。到处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洋溢在邻里之间,但是欢乐背后的心酸,大概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懂得。

曾几何时,茫茫的沼泽地上,迸发红军义无反顾向前冲的精神;曾几何时,冰天雪地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的营地;曾几何时,出现红军在枪林弹雨中飞奔的身影……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盼来了渴望中的胜利。

今年是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有多少革命战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在这90年里,有许多英勇善战的将军们,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彭绍辉,生于1906年,逝于1978年,湖南省湘潭市杨林乡(属今韶山市)人,是新中国赫赫有名的独臂将军。在一次战斗中,彭绍辉的警卫员说:“首长,子弹可是不长眼睛的,您可以小心啊!”话音刚落,从一棵树后射出一串子弹,彭绍辉为了挡住就要中弹的警卫员,自己的左臂上却连中四弹,胳膊上的骨头已经被打成几截,但他却继续留在最前线指挥战斗,并右手提枪,冲了上去。后来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把敌人消灭,彭绍辉才上了担架。由于伤势太重,有些骨头已经粉碎,加上受伤后没有及时包扎固定,而且没有及时止血,所以失血过多导致身体的抵抗能力很低。最后决定截肢。当时没有找到麻醉药,只好向乡亲们借用了一把钢锯,把胳膊生生锯掉,他一声不响,后来人们佩服的称他“关云长第二”。剩下右臂的彭绍辉重新回到部队里,担任了红34师师长。

今天,我们生活在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美好生活中,要学会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撑雨伞的母亲2000字作文

全文共 8370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在汶川地震灾区广为流传的故事。

马君和刘玲是邻里,都居住在汶川一个十分偏僻的村庄,村庄坐落在两座大山之间的峡谷里面,一二十户村民的房子稀散的沿着峡谷中的一条溪沟而建,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代的努力,村民沿溪在北边的那座山的底部开凿出了一条不到两米宽的山路,这条路是村民出入的要道,主要的运输工具是小型拖拉机,沿这条路走约五里才能到一条简易公路,打通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这个村庄田少地薄,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祖祖辈辈靠砍伐木材为生,由于政府的退耕还林的环保政策,不能再大量的砍伐,劳动力过剩,现在粮食由国家补偿,剩于的年轻劳动力就得走出大山到外地去打工了。

马君和刘玲同龄,同班,十四来岁,都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校离家有七八里路,沿溪走出这条崎岖弯曲的山路,再往东沿简易公路走过两三里就是他们就读的虎啸坪中学了,他们村到学校步行要一个来小时,当然他们得步行,因为道路坡陡弯急,连自行车也不好使。

学校建在山岚中的一块不大的平地上,一栋教学楼,上下两层共六间教室,正好初中每个年级两个班。再就是一栋矮平房,是厨房,仓库,杂屋和老师的宿舍,操场上有一对不规范的简易篮球架,还有两台水泥结构的乒乓球桌,一个跳高跳远的沙坑,校舍及设施很简陋,没有围墙,一些荆棘成篱笆把学校围了起来,该校在当地还算过得去的,起码房屋已是红砖水泥构造的了。

马君和刘玲的教室在一楼,学校有两条有趣的规定,一是学生要男女搭配着坐,在思想还保守的山区,男女生还羞于单独接触,上课时在众目睽睽下很少会交头接耳讲小话,有利于课堂纪律,由女生优先挑选同坐的男生,刘玲当然选了马君。山里男女间的示爱有个习俗延续了不知多少年,对女性来说,家里给女儿准备了一条特制的板凳,叫“女儿凳”,大约只能坐两人,女性一般坐中间就不会留有余地让人去挤着坐了,一旦家有男儿来求婚,女方有意只坐半边,而暗示对方可坐另半边时,说明女方能接受男方的求爱,男方一旦接受对方的邀请,坐上那一半,就可定终身了。所以,尽管马君和刘玲在学校坐同一条凳,但这与爱情毫不相干,他们间没有爱情的允诺,但他们讲好了,如果两人任一个能考上大学,另一个就去打四年工挣学费,两人争取出一个大学生。另一条规定就是为了对分坐位的公平,保护同学的视力,每周同学们都要按顺序前后左右轮换坐位一次。

下午第二节课,马君所在的初一班上语文课,课文的内容是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听得很认真,老师给大家讲,和平的学习机会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权利,但也要珍惜这种应该的权利,并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一定能得到这种权利的。就在这时,学生和老师的脚下都感到了轻微的震动,老师先是一怔,赶紧把讲台边的教室门打开,然后示意坐在最后排的靠后门边的马君把门打开,马君本周正好轮到后门边的那一张坐位,马君也机警的起身把后门打开,但这时大地又变得平静下来,和平常并没有两样,这时有个学生滑稽的说“有地震”,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好笑,在学生的笑声中,老师为刚才的过度反应有点尴尬,又将继续讲课,马君也回到了他的坐位边,当他正要坐下时,大地又一次的开始了震动,这次的震动和上次不同,不但脚下感到震动猛烈,而且是不间断的,而且明显的感到在加剧,而且在空气中还伴有沉闷的轰隆声……,无论你有没有关于地震方面的理论知识,无论你有没有过地震的经历,但你的直觉会告诉你,这是一场你从来也未经历过的大地震,这是一场不知能否侥幸逃过的大灾难,人和课桌一起前后摇晃,书和笔撒落一地,窗户的玻璃由于变形而嘎嘎作响,玻璃碎片在溅飞,天花板上不断在撒下灰尘和物块,头顶上的电扇和电灯在大幅度的摇晃,使本来就头重脚轻的学生和老师更加头晕,不辩方向,这时学生们和前一次的轻微震动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开始恐慌,开始叫喊,开始相互纠缠,老师大喊一声:“快跑”,但同学们随大地一起摇晃,连站起来都十分困难,就更不要讲跑了。

唯一有机会跑出去的就是马君,他正要坐下时大地开始震动,教室在摇晃,他无法站稳,本能的两手扶着课桌,随课桌一起摇晃,看到眼前这一切,他惊呆了,傻傻的望着那摇晃的电灯,当他似乎听到“快跑”两字时他才回过神来,屏住呼吸,卯足力气向外冲,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犹豫了一下,突然他转过身来,一把抓住同桌刘玲的手,拼命拉着她往外跑,马君连拉带拽总算把刘玲拖出了教室,尽管出了教室门,马君本能的拉着刘玲拼命往前冲,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知道还没有脱离险境,可马君自也搞不清为什么一个趔趄向前摔出了好几米,而刘玲的手也从他手中滑落,他从颤抖的大地上设法爬起来,他身后发出巨大的建筑物坍塌的响声,还夹杂着一片惨叫声,他猜到了那是教学楼坍塌了,他不愿往下想,尽管他和刘玲跑了出来,但还有其他的同学,还有老师……他爬了起来,不情愿的回过头来,什么也看不到,除了一幅由灰白色尘埃形成的巨幕外,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不知道他现在是站在哪里,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前后不过一分钟,仿若隔世,他呆呆地看着烟幕变淡,一堆废墟在原教学楼的位置依稀可辩,而刚才的一片惨叫声也减弱成了时断时续的呻吟声,呼救声,眼前的一幕比他想象的还要坏,他痴呆的目光慢慢转动,慢慢的移到他的附近,慢慢若有所思的在周围搜索着什么,他如梦初醒,突然拼命的往废墟跑去,边跑边大声的喊着刘玲的名字,也不知喊了多少遍,隐隐约约听到了刘玲的应声,他朝着回声的方向找到了刘玲的大致位置,然来她也被埋在了废墟中,就在她跑出教室的一刹那,一块倒塌的预制件砸到了她的脚,并死死地压住了她的腿,所以她根本无法再往前移动半步,马君也由于当时用力过猛而向前摔了出去,马君自责没能把她拉出来,他根本不知道这不是他的原因,“我来救你”他对着刘玲的方向大喊,“你没事吧”,“我还好,就是腿动不得”,马君动手开始清除掩埋在她上方的瓦砾,刘玲能感觉到马玲在她上面忙碌,一边是弄得砰砰作响,一边是不时有细小的砂砾和尘土落下,马君大声给刘玲鼓劲:“你不要怕,我能把你挖出来”,“我上面压的东西多吗”,“我想有一米多深”,“你真的能把我挖出来”,“我保证把你挖出来”,“你看要好久”,“不晓得,就是没得工具,要用手,不是很快,”,马君和刘玲都听到了废墟中的呼救声,这时刘玲对马君说要他不要弄出响声,“你不要弄得响,我听到了老师的声音”,“他说啥子”,“我听不太清,声音好弱的,”“你再仔细听”,“我听到了,他问我和哪个在讲话”,“你快告诉他是我”,“他问你的腿受没有受伤”,“你告诉他我蛮好的”,“他要你快去叫人来,路上一定要小心”,“他还说了啥子”,“声音越来越小了,我听不清”,“那你还能挺得住吗”,“我没事,好多同学和老师比我埋得深,我能看得到从缝隙里射进来的光,只是压得下身不能动”,“那我去叫人,你要坚持,我一定会回来救你的”,“我相信你,只是你要天黑前来,你晓得天一黑我就怕鬼的”,“我晓得”,迟疑片刻后马君又对刘玲说“我去叫人去了”,“你快去,这里还有好多人在等人救援”,“那我就走了”,“慢点,我还要多讲一句,你在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先不要告诉我妈妈我被埋了,免得担心”,“好的”,“你快去叫人吧”,“那我走了”,“你要记住我刚跟你讲的,你快去,好多人在等你带人来”,“好的”,马君走下了废墟,边走边回过头来看着这片废墟,曾经是一片朗朗读书声的校舍,那下面有很多他熟悉的同学和老师,他看着压住刘玲的那堆瓦砾,那下面有一位朴实秀丽女子,尽管他们青梅竹马,但他平生第一次觉得她是那样的真实,她对他是那样的重要而不可替代……,他又停住了脚步,在附近的地上寻得一根竹竿,然后轻轻的爬上废墟,在刚才和刘玲对话的地方把那根竹竿插在了废墟上,它要作一个标记,怕回来后找不到位置, 它要作一个标记,告诉别的救援人员下面有生命。他轻轻的走下废墟,直奔乡政府而去。

他要去的地方就是乡政府,因为乡干部才能带很多的村民来,他沿校门口的这条约百来米的坡道往下跑,下了这条坡道就是一条简易公路,路旁有一家杂货店,主要是卖点方便食品,纸墨文具等,店里还喂了两条黑狗,一条小的叫“小黑”,另一条是“小黑”的妈妈,学生们当然叫它“大黑”,同学过身时经常逗它们玩,它们也基本上认识这里的每一位学生,店门前有一个小凉棚,有几条板凳,是给过路的人歇脚用,人多时也有五六个,马君想,要是有几个人在就好了,那怕就两三个,跑到离店铺还有三十来米时,那条“大黑”向他跑来,他今天没心情逗它,不停的往前跑,“大黑”却围着他跑,望着他不停的汪汪叫,马君没时间理它,当他跑到店铺时,很是一惊,原来店铺也成了废墟,马君到现在才明白,不仅是学校垮了,也许还有好多地方垮了,他也搞不清到底垮了多大的范围?垮到什么程度?他还有好多问题要想,但“大黑”一直咬着他的裤脚往废墟的方向拖,任他怎样吼就是不肯松口,马君想狗可能是吓怕了,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还得去救人,他狠狠的踢了它几脚才把它赶开,继续往前跑,跑出几十步后它听见狗的叫声不像刚才,而是一种低吟的哭泣声,他好奇怪,停下来转过身看一眼,只见那条大黑狗在废墟上一边不停的用前爪往下刨,一边呜呜的叫,马君从来没见过,或从来没听过这样的事,但此时他能猜出狗在干什么,因为他刚才没见到“小黑”,他有点内疚刚才对它的态度,“对不起,‘大黑’”,他一面往前跑,一面默默的说,眼睛开始湿润了。

离开了店铺,往回家的方向跑了一里来地,没有遇到任何人,他感到有点奇怪,更加恐慌,不会吧,不会很利害吧!他到现在才有时间想起了他的家,他的爸爸,他的妈妈,年迈的爷爷和上小学的妹妹,……他们不会有事的,是的,他们不会有事的,他不停的默默的念着,自己也不清楚是在给自己壮胆还是为家人祈祷,这时正好到了一条交叉路口,往前是回家的必经之路,亲人的安危紧紧的揪着他的心,也许他们真的没事,那就谢天谢地,也许他们也被压住了,正在等他回去援救,特别是妹妹的小学,那学校不是红砖房,还是老土砖房,她是坐在靠门边还是靠里边,他越想越怕,甚至看到妹妹也被压在废墟下,但压得不深,他纤细的小手从两条椽角的缝隙中伸了出来,在不断的摇动,在不断的呼救,只要略加实救就可脱险……幻影一幕幕在他眼前掠过,他想狂奔回去救最娇的妹妹,他走的却是往乡政府去的那一条路,还有三里地就到了,他在高一脚低一脚往前走,同学,老师,刘玲,他们都在等着救援呀。

往乡政府的路也是一条简易公路,这山里路都差不多一样,沿山的腰部开一条路,路的上面是望不到顶的大山,路的下面必定是没有尽头的溪河,只不过你有时在溪河的左边,有时又在溪河的右边,好象路和水就是一对不离不弃的夫妻,马君脑子里胡思乱想的往前走,迎面跑来了一位中年妇女,披头散发,光着一只脚,一身尘土,特别是一双膝盖上的湿润的黄泥十分显眼,眼光告诉人们她惊魂未定,十分焦急的问马君“你从哪里来”,马君没反应过来,还以为遇到了一位精神不正常的人,“你是不是从学校来”,“是的”,“我女儿没事吧”,“他叫什么”,“他叫……”她使劲的想了一下,“他叫王芳,你看到她了吗?她没有被埋吧”,她焦急的不断追问,她的眼神在渴望着马君只能给出一种答案,马君犹豫了一下,她又追问“学校垮了妈”,“垮了一点点”,马君不敢正面回答这位母亲,那位母亲不顾一切的向前方跑去,马君看见刚才母亲站的地方留有一个殷红的脚印,她的脚底给东西划破了,这一幕也划在了马键的心上,但又很无助,他只好为这位母亲祈祷,也许王芳不是我们学校的,她们那里的情况可能要好些。

马君越往前走越觉得不对头,好象前面并不是自己平常熟悉的样子,越往前,他的心跳得越快,他越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要通往乡政府的一条大路被一座小山丘拦住了去路,大路右边大山下的一座几十米高的山丘整体往左移了好几十米,小山丘堂堂正正的压在了原大路的位置上,而路左边的十来米深的溪沟也被山丘上滑下来的泥土和石块堵得严严实实,还不断有飞石从山上落下,这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见过飞石,见过泥石流,见过山体滑坡,见过山洪暴发,总之山里的一切危险的地质灾害他都见过,也听过一些,但象眼前这样的景象,一个想象力再充分的人,也会瞠目结舌,用山体滑坡来定义不够准确,这简直就是沧海桑田,压在路上的山丘,轮廓清晰,树木茂盛,挺拔,你根本看不出是刚移来的,山丘上有几只鸟可能也发现了某些不寻常,在惊叫,在乱窜,它们也许受了惊吓,在找他们的巢穴,在找它们的崽子,马君也许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利害,他站在山丘前觉得自己是那样的藐小,那样的无助,它瞬间能改变山河的面貌,是一个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这不是童话世界,也不是在梦里,他有一个争分夺秒的现实使命在身,他必须越过这座山丘,把信息送到乡政府,只有这样那里的同学和老师才有最大的可能被救,要从山丘翻过去很难,山丘上是密密麻麻的荆棘和藤条,根本没有路,象这样的地方要用柴刀开道,耗力也耗时,赤手空拳是不行的,他考虑了一下,决定从堵在溪沟上的土堆上绕过去,他从山丘的边缘往土堆上爬,因为土堆的土是刚填上的,里面杂着碎石,十分蓬松,脚一踩上去土就往下滑,有时走了两三步一下子又滑到了原处,为了提高效率,马君干脆用四肢爬,这样可以避免和泥土一起往下滑,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往前挪,把身体的重心放在膝上,碎石如刀一样刺在膝上,疼痛对他来讲暂时并不重要了,那里还有上百条生命,还有刘玲,不知过了多久总算爬到了土堆的最上面,他已精疲力竭了,膝盖上的泥和血粘在了一起,他又想起了刚才的那位母亲的双膝,不知道她也是从哪座山坡上爬过去的,他回头看了刚爬过的路,约三百来米,几乎耗尽了他全部精力,他看到了土堆的另一边比这边更难走,土堆拦住了溪水的去路,水在这里慢慢往上涨,而土也不断的往水里滑,而土堆那一边的右端没有了山丘的阻挡,余震不断,山上飞石不停的往下砸,比小山丘下的这边险多了,他看见了山丘后面的公路,公路上聚集着十来个人,他们都受阻于这座山丘,还看见远处也有零零星星的人往那里聚集,他没有力气再往前行了,呼救声也传不到那么远。他想边休息边想下一步该如何办,这时他看到有一个人正往这边爬,一边艰难的前进,一边不断的避开飞石,由于体力消耗太大,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了,马君能隐隐约约判断那可能是一位家长,一位母亲,马君为她的安危着急,而不巧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块飞石又击中了她,他躺在那里没有再动弹了,而马君也没有能力去救他,马君呆呆的坐在地上,他实在没有了办法,但他想不行,还有那么多生命,还有刘玲,我不能呆在这里,要么我得往前爬,要么我得回学校,再没别的选择,情急中,他想起了老人们讲过的一个古老的约定,山里山高交通不便,两山梁间的樵夫那怕能见到对方吸烟,能对话,但他们间的路程要走上一天,所以他们的祖辈如遇到急事要送信,就对着大山喊某某家中有什么事,听到的人会向更远处喊三遍,那怕他们之间是仇人,他同样会尽力向远方喊三遍,这时马君提高嗓子大喊:“虎啸坪中学求救”,但除了自己的回音外,没有人把喊声接过去,他又喊了一遍,还一样,他也不知朝不同的方向喊了多少遍,还是没人听见,马君真的很绝望,很自责,他觉得对不起老师和同学,还有刘玲,他现在心力交瘁,惊恐,疲牢,担忧,无助……象决堤的洪水冲了出来,再也控制不住了,他眼泪夺眶而出,并失声痛哭。“虎啸坪中学求救”一个不大的声音响起,他有点吃惊,不是自己听错了吧,“虎啸坪中学求救”声音比刚才大了点,他向声音的方向看去,只见刚才被飞石击中的那位母亲慢慢的爬了起来,“虎啸坪中学求救”,这一声喊得地动山摇,回音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紧接着,公路那边的喊声大作,此起彼伏,由于人多,声音越来越大,越传越远,马君虽然听不清喊的什么,但他知道内容,而那位把消息传出去的母亲在喊声大作后再一次瘫软在地上。

马君如释重负,他没有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已经把信送了出去,他相信等会儿就会有好多人去学校救人了。他现在才意到,天在下着雨,而且不小,不知是雨是汗他浑身早湿透了,马君艰难的往回爬,在大雨中,在飞石前,他还得回学校救同学,还得救刘玲。一步一步地爬出了泥泞的滑坡,爬上了公路,由于膝盖过度使用和受伤,已经麻木,不听使唤,他怎么也站不起来,只好坐在地上一边休息,一边用双手给一双膝盖做抚摸,让它们尽快恢复知觉,过了好一会,膝盖还是不好使,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不知现在离地震发生有多久了,完全没有了时间的概念,马君这时清楚意识到,要想双腿象平时一样的好使是不现实的,他设法在就近弄到一根树枝作拐杖,一瘸一拐地往回走,不象来时那样三步并作两步的快,现在只好往前移,马君真是心急如焚,但真的很无奈。

再说刘玲,自马君走后,她的左腿逐渐开始恢复知觉,由麻木到疼痛,疼痛并不断加剧,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的往外冒,但她心里还是略感欣慰,不管有多痛,她毕竟还活着,只要马君带的人一到,她就能出去,她清楚有一些同学将会永远出不去了。

她只能趴着,两腿被压得紧紧的,头和手还好没被压着,能些微的动弹,为了能顺畅的呼吸,她不得不偏着头,让脸着地使她的鼻子悬空,瓦砾刺得她的脸疼痛难忍,她不得不过几分钟就把脸换一次边,她强忍着痛苦,余震还在继续,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就是期盼。

时间不断的过去,刘玲的想象中,马君带着他的爸爸,他的叔叔,还有自己的爸爸,还有村长,支书……他们一路在跑步向学校而来,按时间推算,早该到了,但现在怎么还没来,她开始感到更加不安,也不知过了多久,她感到了天在下大雨,雨水带着泥沙不断的从上面往下渗,她浑身湿透了,这倒没什么大不了的,要命的就是泥沙不断的在她的鼻前淤积,她得随时设法艰难的清除鼻前的淤泥以免窒息致死。她现在对命运并不乐观,她感到死神就在她身边,她很清楚,即使马君不去叫人,也应该有人来了,看来出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无论出了什么问题,马君你怎么都得来呀,你答应来的,可你就是还没来!刘玲在生死边缘争扎,她判断天已黑了,她的腿也再次失去知觉,而雨水冲净了她上面的泥沙,她把鼻孔前清得干干净净,不再有窒息的威胁,她太累了,她慢慢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马君艰难的前进着,在大雨中孤独的前行,他知道,此时,此地,在地面上每一健全的人,或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当地最忙碌的救星,都有自己神圣的岗位,都有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不会有自由的人,他也知道自己的岗位和责任,他也不能奢望别人来帮助自己,他坚强的处着拐杖往前移,尽管很慢,但在向前,在靠近目标,天完全黑了下来,他摸索着前进,他好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但他没有,天是这样黑,刘玲一定好怕的,她胆小,天一黑她就不敢出门,因为她怕传说中的“画皮鬼”。

已经走到了杂货店前,湿漉漉的“大黑”跑了过来,这次它没叫,而是摇头摆尾依恋着马君,不离左右,尽管马君看不清,但能感受得到,马君此时还真怕“大黑”离开它,他从来没有感到如此孤独过,马君和“大黑”一起往学校走。

马君和“大黑”来到废墟前,根本就看不到先前留下的标志,马君放声大喊刘玲,但没有回声,他不断的喊,“大黑”也好像懂人性一样,也汪汪地叫,“马君,在这儿”,谢天谢地,刘伶总算醒了,“大黑”一跃而跑到了刘玲的上方,马君小心翼翼的跟着爬了上去,“你还好吗!”,“好是好,你怎么才来”,“我的腿有点儿问题”,“你受伤了”,“没有,一点儿小事”,“你带好多人来了”,“就我一个人”,“那人呢”,“都救人去了”,“你一个人咋办哟”,“没关系,还有‘大黑’”,“都啥子时候了,你还讲笑话”,他们一边聊着,马君一边移开刘玲上面的堆积物,时间慢慢的过去,刘玲上面的堆积物也愈来愈少,他没有工具,也不能用工具,也不看见用工具,只有用双手来刨,用双手来搬,才不会弄伤下面的刘玲,一直刨到东方发白,刘玲的上身终于露了出来,但马君一人再也无法移开压在刘玲腿上的水泥构件,他们得等到天明再想办法,马君扶起刘玲,让她葡在自己的大腿上,陪她坐在地上,刘玲还想问一些外面情况,她发现马君已经睡着了。

天已经亮了,一阵骚动声将马君吵醒,他睁开惺忪双眼,三个村民拿着撬杠和铲子站在他们面前,正在摆弄着如何把压在刘玲腿上的构件移开,再看刘玲,她在握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早已是泣不成声了,“我不要你去打工,我宁愿不上大学”刘玲不断的重复着,马君马上站起来,和其他三个救援人员一道,把刘玲从废墟中救了出来,马君扶着刘玲站在废墟边,看着这一片废墟,大雨还在下,陆续又有救援人员赶到,有的救援人员正在安慰被埋在废墟里等待救援的学生,不知何时也到了一些位家长,他们在不断的呼喊自己子女的名字,其中最显眼的家长是一位母亲,她呆呆的站在废墟上撑着一把雨伞,她没有顶在自己头上,而是遮挡着一块废墟,因为雨还在下着。

[撑雨伞的母亲20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开学典礼作文:弘扬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在北京最美的季节里,北京市京源学校小学部迎来了2016—2017第一学期“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文明少年”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在雄壮有力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飘扬在操场的上空;整齐一致的“一日生活好习惯”的背诵,响彻在每个京源学子的心中。

新的学期我们也迎来了新的面孔,在真切的祝福中,大家欢迎了新加入了京源学校小学部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年级小同学。

然后,京源学校小学部李晓军校长对全校师生给予了新学期的希望与祝福: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制定学习计划,健康成长,踏实努力,成为求真善美明德至善的小学生。

在热烈的掌声中,一年级的小同学用稚嫩的童声表达了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新教师带了《长征组歌》的诗朗诵。而随着《闪闪红星》音乐响起,校合唱队与舞蹈团的同学带来了精彩的歌舞表演,让我校师生沐浴在昂扬奋进的精神中。

之后,四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树礼仪之风展京源风采”的文明礼仪行为展示,他们的举手投足都是那么文明,那么优美,体现了我校小学生积极自信的态度、健康美丽的举止。看着他们的展示,同学们也表示会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让自己成为京源学校小学部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开学典礼上还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区、校领导为我校区三好生、市优秀班集体颁奖,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最后,石景山区学籍科杨明华科长热情洋溢地为师生们致词,他殷切地期望我们全体同学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整个开学典礼热烈而庄重。我们相信,这学期全校师生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与学习中,创造出属于京源学校小学部的灿烂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长征》,写出了红军行二万五千余里长征的辛苦,写出了他们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杨成武上将写的《忆长征》这本书,拿在手中倍感亲切,便一口气读了个一干二净。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三章《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他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边。毛泽东同志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说:“现在,我们找到了两条船,每船只能坐20人,按这样的速度,我们一个月也不可能全部渡过河……”紧接着,毛泽东又说:“不过,我们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大河上的泸定桥!现在,我命令一连为敢死队,首先消灭泸定桥上的卫兵,再让大部队过去。”一连连长马上领命,连夜赶往泸定桥。当我读到这里,“泸定桥”这三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使我不觉得有种好奇心:这座桥只有13根铁索,怎么过去,一不小心就掉到下面汹涌的河流里,何况前面还有敌人的机枪扫射?只见一连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泸定桥,战士们都趴在铁索上冒着枪林弹雨向前一点一点地移动。还有一些战友在后面掩护,保护前面的战士,那机枪“哒哒……”扫个不停。

当我军爬到桥的一半时,被敌人发现了,敌军发了一枚榴弹炮,没打着红军战士,打到了水里,水花溅起几十米,那景象真是相当的壮观。但战斗中红军战士牺牲的也不少。只见一个战士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一边扫射子弹,一边向前走,最后还是英勇牺牲了。班长死亡的时候,我记得最牢,班长因没站稳,一不小心摔下了桥,急中生智,一手抓住钢索,整个人悬在空中,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河流,跌下去肯定是必死无疑的。我当时又为这班长捏了一把汗。但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摔进了河里。尽管红军最后夺回了泸定桥,但却丧失了多少英魂。读完这个故事,我突然感慨万分。以前常听老辈们提起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他们口中是何等的艰苦,可是,今日看了《忆长征》,才发现真正的长征比它可怕,困难一万倍。吃树皮,啃草根,咬腰带,在没有了粮食的情况下,有多少红军会饿死;陷入流沙,遭遇暴雪,,子弹穿膛,有多少红军有苦说不。

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爱国人士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来的,困难重重。我们这一辈的幸福生活,是十八路军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学习红军的精神,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毫不退缩的精神。书读完了,折页,归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参观革命圣地,寻找红色足迹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天,晴空万里,炽热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沙畈乡银坑村红军挺进师根据地参观游览。从白龙桥到挺进师根据地将近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沙畈乡不愧是金华市饮用水源地,行车路上,青山绿水,声声鸟啼不绝于耳,凉风习习,让人头晕燥热顿感消逝,令人心旷神怡,气势雄伟的沙畈水库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

长时间的车程让我昏沉沉的,一点精神都没有,突然听到爸爸喊了一声:“看,快看外面。”顺着爸爸的指向,只见一块木牌上写着“红军战士牺牲地”,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啊!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红军牺牲地”敬了个礼。车轮沿着蜿蜓崎岖的道路继续前行,忽然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村庄出现在青山环绕的平地间,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银坑村。为了能够更真切地体验当年的红军长征之行,我们全部下车步行。踏着潺潺溪水,循着当年红军战士们曾走过的"行军路",我们进行了一次行军演练。不到五分钟的石滩“路”已让我和好朋友连连摔跤,腿上皮开肉绽,好几次跌落溪水中,我心想:这是人能走的“路”吗?摸着腿上的乌青,内心不禁对红军战士多了一份敬意。爸爸惊讶地说:“咦,换成平时早就眼泪汪汪哭鼻子了,今天倒像是一名勇敢的红军小战士啦!”。听了爸爸的表扬,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就这样在爸爸的鼓励和带领下,落汤鸡一般的我们,颤巍巍地终于回到了平坦道路。

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让我想起了毛主席爷爷写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正是他们的奉献精神,换来了能够在今日和平年代无忧无虑学习生活的我们………我们又来到了红军练兵场和识习所,只见青砖黑瓦、墙壁斑驳,无不深深地渗透出时代的印迹,透过木制的窗条,仿佛看见了红军战士们正在认真的学习。站在练兵场又仿佛看到他们正在呐喊着练习刺刀拼杀。紧接着,我们找到了矗立在村中间粟裕将军的铜像,又找到了红军的文化大礼堂,一件件红军时代的煤油灯盏、蓑衣、草帽、草鞋、大刀、火铳等生活和作战物品无不让我们对那艰苦的岁月充满了感慨。最后我们参观了粟裕将军的起居室,简陋古朴的房间里只有一张木桌,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我仿佛看到粟裕将军伟岸的身影……

通过这次参观红军革命根据地,我内心感到极大的震撼,为红军战士们在那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不畏艰险、英勇顽强、艰苦抗战乃至抛头颅撒热血的精神而深深折服。为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我在展览馆的留言本上写下了"学习红军精神,争当社会主义接班人,寻找红色足迹,勇做爱国创新好少年"的留言,我要以红军精神为榜样,努力学习,刻苦拼搏,自强不息,让红军精神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冯玉祥,一个铁骨铮铮的名字!从滦州起义,到北京政变,再到反蒋战争。。。。。。他一路走来,哪里没有洒下他的汗水?冯玉祥,这位忠诚的爱国者,踏浪而归,却魂断黑海。。。。。。他,伟大的爱国将军背后,却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冯玉祥出身贫寒,而他的父母却在他年幼时染上了鸦片,而且屡戒屡犯,对于冯玉祥来说,“鸦片”一词,这是个多么可恶的字眼啊!

可是,冯玉祥并没有抱怨,而是以他那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他本不该扛起的一切。。。。。。为了养家糊口,他就要找农活干,年幼的他,为了家里,就要去干活,这是多么痛苦啊。。。。。。但对冯玉祥来说,贫困或许是一剂良药,让他知道生活艰苦,学会坚强。。。。。。哪怕是幼年时的痛苦生活,长大后的他却没有被这给影响。。。。。。他反而喜欢上了读书。深爱读书的他,晚上也不忘读书。

而在当士兵时,他晚上读书时害怕会给别人带来不便,于是他便找来一个箱子,在看书时把头伸进箱子里,借着微弱的灯光看起了书。。。。。。这不正就是,古有凿壁偷光,今有“暗箱”惜时吗?在他担任旅长时,每天早上必须学习两小时,学习时,他避免学习时被打扰,在门上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冯玉祥死了”,然而在学习完后,牌上的字改成了“冯玉祥活了”。。。。。。1981年,在这个时期,全国人民正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常德有一家专售日货的商店,一些学生天天在这家商店门前发表演讲,让人们不去购买日货。商店的商人告诉了日本留民会会长高桥新二,于是高桥新二告诉了冯玉祥,要求冯玉祥保护这家商店,冯玉祥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围住了那家商店,害得一些正准备购买日货的人连忙逃走。。。。。。高桥新二对冯玉祥的做法十分不满,于是找来了冯玉祥,要求冯玉祥撤回哪些军队,而冯玉祥说:“我们中国人最恨不守信用的人了,既然我们答应了要保护,就要保护到底,决不能失信!”高桥新二没有办法,只好就此罢手。。。。。。过不久,那家商店因为生意萧条而关门大吉了。。。。。。他,尝尽人间酸甜苦辣,就是这样的磨练,练就了他刚毅的性格;他,对知识无比渴望,对生命无比珍惜;他,顺水推舟爱国家,有节、有理地进行反抗。。。。。。他,冯玉祥,一个足以让历史铭记的名字,让我们时刻记住他--伟大的爱国者,冯玉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