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技巧【精品20篇】

浏览

6966

作文

1000

我发现了写作的技巧的作文精选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一看见作文就头疼,就怕写作文。现在,我一看见作文简直就是爱不释手,并且出口成章。为什麽呢?让我告诉你!

在我四年级的时候,很怕写作文。一天,老师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还要求说必须题目新,选材新,开头新,结尾新……总之,这次作文只要做到“新”字,就算过关。本来就写不好作文的我听到了这些条件,皱起了眉头。

我漫不经心的拿起一本书看看,嘿,“奇迹”发生了!

我看的书名叫《教你如何写作文》,我正愁没发写,就认真的看了起来。从中,我知道了:

如果你是写人的,你就要着重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以鲜明的形象感染读者,表现你对人物的某种褒贬、爱憎。

如果你是记事的,你就要以叙述事情为主,表现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你对事物的某种态度和看法。

如果你是写游记的,你可以描绘山水风光等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游记的取材范围较广:山川风物、习俗人情、异域胜景,色彩纷呈,处处可游,景景可记。

如果你写演讲稿,你就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主题明确,感情真挚。

二:内容充实,材料具体。

三: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四:语言简洁,形象生动。

如果你是写……

朋友,假如你写作时还犯愁,就快看看以上的内容吧!

我可是有不小的收获呦!!!

[我发现了写作的技巧的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爱学习的奶奶优秀作文及写作指导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奶奶今年74岁,按理说到了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了。可是奶奶是个老顽童、不服老。这不,最近刮起了“奥运风”,“吹”得奶奶也找我来学英语了。

这不,我走马上任,当起了奶奶的英语老师。奶奶是初级水平,那我就从最基本的abc开始讲起吧!

第一堂课开始了。我拿出了两张英文练习纸,让奶奶跟着我学写字母。奶奶毕竟70多岁了,学习起英文来非常力不从心。26个字母写下来,奶奶已经累得头昏眼花了。我见奶奶累成这样,便对奶奶说:“奶奶,今天就学到这里了,明天再讲吧。”奶奶点点头,同意了。嘿嘿,第一天当老师的感觉还不错,谁知第二天,就来了我的“苦日子”。

由于第一次教了奶奶写字母,所以第二堂课就要教奶奶念字母了。一上来,奶奶就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她总是把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的读音搞错,把“a”读成了“a”(啊),把“b”读成了“b”(波)。开始,我还耐心地给奶奶一遍一遍地纠正,后来我就不耐烦了,一转头儿,看电视去了,弄得奶奶有些不知所措。

【扩展阅读:小学生写作指导,心理描写方法】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中考话题作文:给自己一些写作思绪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作文题目下来,虽然嘴里对着老师说不,但其实不管是骑着车,吃着饭,聊着天,还是做着其它的事,满脑子都是那些华丽的词藻,是该把它们放在开头?中间?还是结尾?思前想后却又总觉不妥,心里也想着不允许自己再犯走题这种低级错误。通常一篇作文出来之后,感动了自己,却又开始想着是否能打动老师?改过来改过去,也逐渐失去了自我。

现在,面对作文,除了压力,竟满满的都是恐惧,就像刚学会飞翔的小鸟,离开了地面后只想着往更远的高处,没有想着累了也该停下来歇歇脚,我连“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道理也忘了。有时候就是应该给自己一些写作思绪,把自己真正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文字功夫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但不是写作的全部。

我所说的写作思绪,好比如海明威给人的启发:写景,要把自己真正看到的写出来,如此写出的往往不华丽。那些写得华丽的,其实是写自己认为应该看到的,而非真正看到的,是用词藻填补和掩饰自己没有看到的。华丽的语言不一定能拼凑出最优秀的文章,但内心的故事永远是最美丽的,最真实的。

翻翻那本上了锁为自己写的日记吧,也许你能从中找到我所说的写作思绪,那里面暴露无疑的心情,总是最真实的。这个本子里所写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袒露出真实心绪和想法,看着这些自己信笔涂鸦的文字,一种欣慰惊喜的感觉总会溢满心怀。

天上飘着小雨,站在雨中。你大可不必模仿琼瑶剧的情深深雨蒙蒙,诗性大发般煽情地告诉我“这是雨在为我哭泣,它在暗示我们秋天的到来。”我只想说“这雨很凉”。

一群鸭子叫唤着从我面前走过,跳进河里,也请不要跟我说它如何在水里嬉戏,有多么多么开心,我只想说“它们没有那么多心理知识,它们只是在游泳,目的也很简单——驱热。”

读书、写作,一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做的时候都是享受。但是,倘若限定了时间,用赶任务的心情去做,加上了许多不必要的目的,享受就变成了苦役。还是给自己一些写作的思绪,让自己随心所欲地想、随心所欲地写吧,这才是真正地提高自己写作水准的途径。

[关于中考话题作文:给自己一些写作思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考作文指导:写作需要三种支撑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要写好高考作文,不仅仅需要写作技巧和丰富的作文素材,还需要内在的力量。下面我们来看看写好高考作文需要哪三种力量的支撑

一、作文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

作文一味追求语言华美、结构精巧、技巧娴熟,而轻视传统文化的积淀,忽略人文精神的关怀,这种技巧训练作出的文章无疑都缺乏丰厚的底蕴和隽永的思想,单薄而又贫瘠。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呢?首先,要关注世界政治、科技、社会动态,让自己的生活中有不竭的源泉。

其次,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作文需要个性思想的支撑

作文要有个性,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体现创新精神。个性的背后离不开思想,思想是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明得的理、获得的悟、取得的思考。只有有了思想,作文才能是人生的史记,才会富有生命的质感。作文不能用几条规范标准代替自己丰富的思想活动,应该使自己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只有拥有了自己个性的思想,“文”才能载“道”,这个“道”,才能被人接受。

三、作文需要主体意识的支撑

目前我们写作往往处于一种模仿和被动接受的状态,不是“情郁于中而必发乎外”,而是具有很强的应对性。其原因有二:一是命题中的“无我”现象——很多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学生十分反感,最后不是“我不愿写”就是“我写的不是我”;其二是受“文以载道”的影响,过分强调作文要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利他”放在第一位,使得文章“无我”,个性得不到张扬,自我得不到宣泄。

树立作文的主体意识,要把写作当成是人生体验,是一种独立、积极、自主、自由的创造性活动,而不应该在某些方面进行条条框框的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英语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2454 字

+ 加入清单

一、明确作文要求,提高写作能力

一篇好的作文,要有一个主题思想,整篇作文应该是紧扣文章主题,遵循特定的文体格式,选用恰当的语言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内容统一、连贯,语法、拼写、标点 正确,用词恰当。很多同学在准备英语写作时找不到方向,一味的想在考研英语写作上面抓分,却又不知道怎么样提高。杨老师在此特别提醒考生首先要学会抓住考研英语写作要领,尤其注意文章逻辑关系在阅读中的运用。逻辑关系散布在文章的句子内部、句句之间、以及段落之间。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有以下几种:

1、因果关系:as a result ,therefore,hence,consequently,because,for, due to, hence, consequently等等。

2、并列、递进关系:and, or, then,in addition,besides,in other words,moreover等等

3、转折关系:however,but, yet, in fact等等。

这些其实是已经很熟悉的逻辑提示词在文章中起的效果,并非仅仅是衔接文章的句子,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其实同时在给我们某种提示,告诉我们哪些句子是有效信息,相对重要的信息,哪些信息是相对不重要的信息,因为我们在英语写作的时候,有一条清晰的思路,你不是为了完整翻译文章而进行阅读,而是为了获取主旨来写作。

二、摆脱无话可说 练习“三段式”思维

在英语作文写作时,无话可说的确让人比较头疼,无话可说是一个极端,有的考生题目看得懂,提纲也一目了然,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考场上头脑一片空白,想到的也只是空泛的东西,在考试过程当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家的做题效果和做题速度。杨老师表示,当头脑出现空白时,应该从具体的、细小的、琐碎的、微不足道的事物所引发的思考变成观点,再进行论述。例如,领导讲话总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这样条理比较清楚。考官们看文章也必然要通过这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破解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

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荐,原因:俗)

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荐,原因:俗)

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荐,原因:俗)

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荐,原因:俗)

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

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

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建议: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三、用词准确保证语言连贯

考研英语写作中,同样是一篇作文,在没有语法、词汇等基础性错误的前提下,一个考生的句式平平,而另外一个考生的句式灵活多变,非常漂亮,毫无疑问,后者肯定比前者的分数高。但写英语作文时最忌讳的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表达不够准确,而且考试时要特别注意语法、词语、语气、标点符号等,避免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不要为了追求词语的华丽而堆积一些自己也没把握的单词,不要刻意追求长句而写一些自己不知对错的有多个从句组成的长句。建议考生考试时,最好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汇、短语和句式。

很多考生习惯背诵模版,在写作文是喜欢套用背诵模版,但由于仓促,紧张等原因,很容易犯一些简单的错误,如语句不通。所以提醒考生选材时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词语堆积,不伦不类。前后及段落之间在逻辑关系上要紧密衔接,不能把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词放在一起,可以用恰当的关联词把思想连贯的表达出来。总之,无论想要套用那个模版,前提都要保证语言通顺,文章思想连贯。此外,要有自己的style,一来通过背诵或研究范文,把握考研英语作文的整体结构特点,以及写作格式,二来要在研究范文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比如闪光词汇。如果大家仔细研究真题,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高分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几个闪光词汇,这个词汇可能并不是什么高级词汇,但是你能把它的延伸意,或者说你能把我它的一词多义,并且应用到你的文章中。

四、长短句巧搭配 精悍短语当亮点

写作时,尤其是在考试时,如果使用短语,有两个好处:其一、用短语会使文章增加亮点,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看不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短语,必然会看你低一等。相反,如果发现亮点—精彩的短语,那么你的文章定会得高分了。此外短小精辟的句子,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如果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也可以揭示主题:

As a creature, I eat; as a man, I read. Although one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

杨老师强烈建议:在文章第一段(开头)用一长一短,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定会让主体部分妙笔生辉!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中考作文应急方法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在考场上,我们应该如何的应对紧急情况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作文应急方法,欢迎阅读。

一、移花接木法

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一定要选择一个平时写得非常不错的文章。)

二、直接代入法

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不要偏得太远,代入的时候可以想办法再套题。)

三、将错就错法

有时慌张与紧张之下,一不留神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四、编拟提纲法

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扑法

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同学们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高考虑过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回扣标题法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有一年高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七、照应开头法

这和上面的回扣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试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八、画龙点睛法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试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

如一篇题为《唠唠叨叨的姥姥》,文章主要通过对姥姥“唠唠叨叨”的性格刻画,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从姥姥那种念念不忘过去的唠叨中启发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勤俭品德。文章最后就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作结的:“我明白了,我住校时缺少的,就是姥姥的唠叨。”

九、抒情号召法

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当考试中来不及其它更完美的结尾时,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以抒情号召的方法来进行。

如一篇题为《零用钱》的作文,它是这样结尾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节省每一分钱,使我们的生活更甜、更美、更有意义吧!”不过,抒情号召之时,一是最好不要唱过分的高调,二是要比论点更深刻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作指导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学家说,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不会觉得幸运,而当遭遇厄运时却往往会感到命运不公。而一个人眼中的生活常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当我们把困难、不顺视为生活常态时,我们的生活态度就会平静积极,从容坦然。当一个人将挫折、不幸、苦难的出现视为生活常态的时候,就能有直面的勇气,同时,也会对来自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心存感激。

此题内容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应呈现辩证统一的理性思考。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既可以写自然,也可以写现实社会。从作文立意上可见作者对生活中欢喜忧伤、逆境顺境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以温馨的家为命题的中考满分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家是个讲不完的故事盒,家是一根连接你我的丝带。浪迹天涯的民工,四海为家,家是一份责任;留学海外的学子,祖国为家,家是一份牵挂;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天地为家,家是一份荣耀。 The family is an endless story box, and the home is a ribbon connecting you and me.The migrant workers of the waves of the sky are the home, and the family is a responsibility; the students who study abroad, the motherland is the home, and the family is a career; the astronauts who travel to the space, the world is the home, and the home is a glory.

而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城里孩子们,家往往是充满一宠一溺的。生病时,妈妈帮你调药,喂你吃饭,你说:“我不吃药,别烦我!”作业做不出时,爸爸帮你讲解,告诉你做题的技巧,你说:“唠叨半天干嘛,说答案不就行了!”过生日时,爸爸妈妈带你去酒店吃饭,吃到一半,你说:“平板电脑呢?快拿来,我要玩游戏!”

然而,你们是否知道,在偏远的山区,有一群孩子,别人叫他们“留守儿童”,他们要么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要么长年寄宿在学校,要么自力更生。在他们的世界中,父爱和母爱是遥远虚无的,即使这种虚无的亲情,也是他们的奢望。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词!生病时,他们希望有妈妈温柔的手轻轻一抚一摸额头;遇到困难时,他们希望有爸爸厚实的肩膀可以依靠;过生日时,他们希望有爸爸妈妈对他们说一句:“生日快乐!”可是,他们常常几年都见不着父母,只有少数的幸运儿每年有机会见上父母一面,但也仅能与父母一团一聚短短的几个小时,最后还是要挥挥手,依依不舍地目送爸爸妈妈上车,离开故乡。当车影完全消失在公路上时,他们才沮丧地回到家中,大哭一场。

当你不耐烦地穿上新买的衣服去上学时,留守的孩子们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坐在土坡上,呆呆地望着远方;当你节假曰沉浸在游戏中,对父母的关心视而不见时,留守的孩子们却挥着手,和父母告别。他们大声哭喊着:“爸爸——,妈妈——,快点回家陪我!

”那哭喊声,让人心碎。当你边看电视边抱怨父母时,留守的孩子们却在寂寞地仰望着璀璨的星空,祈祷永远与父母在一起,有一个完整的家。他们充满期盼的小一脸对着星空,纯净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嘴唇一张一张的,让人怜悯。“爸爸妈妈太不容易了,我长大以后如果到大城市去,一定把亲人接过去住在一起!”他们经常这样对着夜空喃喃自语。

寒风来了,咆哮的北风刺在人们的脸上,雪花迫不及待地从天上飘落。人们都躲到屋里去烤火取暖,可有那么一群“小战士”,他们披着单薄的旧棉衣,拿着冰冷沉重的铲子,为即将回家的父母铲出一条雪中小道。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家是温暖,家是关爱,家是港湾,家是每个人心中的阳光。留守儿童渴望这片家的阳光永远在他们的心中照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详叙法

【特点】

略叙法

【特点】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直接抒情法

【特点】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间接抒情法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先议后叙法

【特点】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过渡的六种技巧

全文共 3406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那么议论文中的 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五、层与层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六、辩证过渡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 ; ……不是……而是;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议论文中的过渡衔接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词句,可有常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学生中考半命题作文那份爱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到大,在我的成长旅途中,感受最多的便是父母的爱,它伴随着我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 From small to large, in my growth journey, the most of the parents love, with me through countless days and nights ...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孩提时的我是高傲的,因为父母对我关怀倍至,我就像一个有着层层保护的小公主,目中无人,只是一昧的以自我为中心。而年纪大点了,却发觉昔日好说话的父亲变了,似乎变得冷漠,有些陌生了,慈爱的面孔被取而代之的是一张严肃,少笑容而不可侵犯的脸。对于我提出的要求也开始频繁地遭到拒绝,母亲也没有以前那样娇宠我,但仍是慈爱的,只是有时会批评我的无理取闹。于是,我认为父母不再爱我了,我从小公主沦落到灰姑娘,整日面对的却始终是学校中复杂难懂的学习。渐渐地,我学会了沉默,言语越来越少……

可能是感觉到了我的变化,实在不放心了,在一天晚上,他们跟我说了很多,并表示他们是爱我的,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只是更换一种方式罢了。

还是小学生的我,作业量日益增多,妈妈每晚都会为我泡上一杯热腾腾的奶茶送进房间,在一旁静静地照看着我,稍凉了一点,便会取出一件衣服让我穿上。喝着奶茶,穿着添的衣服,心中顿时暖烘烘的,我想这就是母爱吧!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爸爸有时也会亲自检查指导我的作业,给我将解难题,耐心特别好。一旦听说我不认真学习,贪玩了,他也会大发雷霆。成绩考好了,他的心情会格外地好,虽然他并不正面表达,有种严厉的感觉。我想这就是父爱吧!

上了中学,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与父母的相处就更少了。爸爸业务繁忙,就更少管我了,我知道他是想让我独立一些,毕竟我需要锻炼。妈妈呢,她总叮嘱我说:“现在你大了,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样不懂事,不能老让爸爸妈妈操心了。学习要靠你自己,单凭我们苦口婆心再怎么说都是徒劳,你得自觉学习,付出了多少你才能收获多少……”是啊,我长大了!应该懂得自己照顾自己,要让父母放心了。

年龄逐渐增长了,但父母的爱从未离开过我,父母关切的眼神还默默地在背后注视着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件件小事已足以体现他们的爱。

母爱是温暖的,父爱是深沉的,这是我成长路上最美的一道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中考作文题型应对技巧:命题作文

全文共 239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中考作文题型应对技巧命题作文,欢迎阅读。

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如:

童年回忆——“童年琐事”

青春剪影——“我在花季”

心香一瓣——“忘不了他(她)”

难忘时刻——“记一次升旗活动”

走向未来——“自强的我”

生活感悟——“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

山光水色——“家乡变了”

世相写生——“记一位平凡的人”

温馨情怀——“母亲的爱”

友谊之花——“同学,你不能这样”

……

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作好考前训练,练好应考本领,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点。

1.要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④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

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

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而就是没有突出这个“美”字。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用“喻指”来写文章,其思路更广,其情感更丰富。

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些信手拈来的中考作文题:

“学语文的故事”、“母亲的爱”、“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他做得对”、“同学,你不能这样”、“在错误和挫折面前”、“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雨中”、“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划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

第一,将宽题变“窄”。

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

如“火柴的联想”是一个宽题,它可以让你联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现象。但这种丰富的联想只能是在构思过程中,必须从这丰富的联想中决定一个供展开的“联想点”,才能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

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如“兰兰变了”、“我们家变了”;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如“变了——从一件小事看我们的班风”、“变了——他又回到了我们班”。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句话,可以说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4.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

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各类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5506 字

+ 加入清单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

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1、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2、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3、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揭示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1、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2、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

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1、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2、 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3、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4、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四、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1、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3、怎样写植物

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五、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1、 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2、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3、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满分作文语言写作技巧

全文共 1614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高”高考作文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个性、没有特色。“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作怎么能想别人之所未想,发别人之所未发,让自己的作文在“繁花三千”中脱颖而出呢?怎么能独树一帜,赢得高分呢?

1、四好战略是前提

1)一个好的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亮丽的题目,往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简洁、清晰、生动、新颖是题目亮丽的要素。一个醒目鲜活的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不但会照亮整篇作文,还会照亮阅卷者的心灵。而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有修辞法、公式法、字母符号法等。而修辞法则是最能使题目异彩飞扬的一种。如《在我指头跳跃的阳光》、《人生若只如初见》、《流泪的紫水晶》、《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等,看到这样的文题。阅卷老师的眼睛怎不会为之一亮?心灵怎不会为之一震?

2)一个好的开头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读者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使读者心灵产生共振。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如:趣事,引人人胜;引用名句,起点高远;排比句,气势磅礴;设问句,发人深思。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字数的限制,最好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3)一个好的结尾

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收笔处和落脚点,是全文的归宿。任何虎头蛇尾的文章,都很难引起读者的审美情感,很难获取高分。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当然,最好要首尾呼应,整合一体。

4)一手好字

见字如见人,一手好字能给人一种很直观的美感,就算文章写的不错,主题鲜明,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但是很难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要记得,书写是文章的服饰,标点是文章的呼吸,丑陋是永远打不赢的“官司”。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展示出自己的书写水平:一要端正,二要清楚。三要美观。标点也是文章准确表情达意的工具。不要只是“一点到底”。不要只会单纯地使用逗号、句号,一篇文章,应该能够准确、灵活、生动地使用六七种标点符号。书写美观了,“感情分”也就上去了!

2、新鲜的素材,完善的知识储备是关键

同学们都想做到作文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和震憾力。这就要求同学们不断感知和体验。有意识地在生活实践和课外阅读中仔细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尤其是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深入细致地体验生活、体验“喜怒哀乐忧”等各种情感,并把自己拥有的新鲜材料激活。

从阅读和生活中尽可能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增加积累、提高自身的素养和知识面的深度,深入体验,才可能做到临场发挥“左右逢源”、“为我所用”。作文,追求和表现自己的个性,有了新鲜的材料,还要下功夫联系自己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来立意,做到这一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就很容易了。

3、反复锤炼语言是重点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但是,运用的语言鲜活而富有个性风格,就会使文章大放异彩。写作训练中要学会反复锤炼,努力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方法恰当。概念化的、抽象的、生涩的词语尽可能少用,多用富有色彩、动感和情绪体验,能诉诸人的感官,调动人的形象思维,撞击人的情感世界的词语,学会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来体现事物细微的差异和鲜明的对比。学会灵活得体地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等。

锤炼语言,要学着恰当引用诗词佳句来增添文章的文字情趣,增添新意。可妙引经典句式,以此来优化文章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没有……就没有……更没有……”等经典句式。还可以妙引流行词句,增添语言情趣。如广告词“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快乐,你懂得”等。学着巧用修辞。多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耐人咀嚼。如此一来,整篇文章也就有了生命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中考命题作文600字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是上帝赐予我们的至高无上的精致礼品,是生命长河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是片片枫叶中最绝美的那一篇章。身在美好年华的我们,也在为自己的青春勾勒着最绚丽的色彩。

课堂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哪个班的琅琅书声呢?我可以很骄傲地说一句:没错,就是我们班!

瞧!我们班的文艺女青年小王同学,正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两手轻拿课本,与桌成45度角,一丝不苟,毫不懈怠地读着那些枯燥的古文;咦?那不是平日最调皮捣蛋的阿宁吗?如今竟然破天荒地拿起了课本,其稀有程度完全不亚于哈雷彗星的出现。许是要期末考试了,临时抱抱佛脚吧!更让我吃惊的是,平日里只敢低声细语与旁人说话,十分腼腆的莉莉同学,竟用难得洪亮的声音认真朗读着单词。清亮的读书声穿过教室,传到每个学子耳中。

这才是青春,蓬勃向上的青春!

体育课上

“什么?一千米!”体育老师用波澜不惊的语调宣布着一个噩梦,毫不意外地掀起了大家的吐槽。

“上次跑了一次,腿几乎就要折了,居然这么快又要跑!”“是呀!”“就是嘛!”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高涨。然而,就算再不满,也更改不了体育老师钢铁般的命令。大家很快调整好状态,准备迎接那漫长的一千米。刚开始两圈时,还不算精疲力尽。跑到第四圈时,同学们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虚脱二字。他们个个咬紧牙关,大口呼吸着,忍受着全身强烈的虚脱感,迈着大步向终点冲去。跑完的同学甚至不顾自己的疲累,跑去为后面的同学加油鼓劲,并递给他们一杯杯热水。

这才是青春,咬紧牙关的青春!

放学后

“叮铃铃”放学铃声的到来,为教室里宁静沉重的气氛带来了一线轻松。数学老师刚走出教室,大家就立刻躁动起来。有询问作业,以免漏做或做错的;也有匆忙收拾书包,迅即离开的;还有围在一起讨论难题的。最后,同学们都与自己的朋友结伴,三三两两地离开了教室。

这才是青春,率性纯真的青春!

若说理想是一艘小船,那青春就是悬挂在上的一片风帆。理想不付诸行动,就是虚无缥缈的雾;青春不挥洒热血,就是一页苍白的纸。让我们在最美的青春里拼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英语写作基础改写病句的技巧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改写,就是把原有的一篇文章改变形式、长短的一种写作类型。下面是英语写作基础改写病句技巧,欢迎参考阅读!

改写,包括改写、缩写、扩写、写摘要等多种形式:或改头换面,或削足适履,或海阔天空,或归纳总括,让你有足够的内容、机会和样式适应要求,施展才华。

改写是用不同形式表达同一内容的方法,使之成为与原文意思相同而表现方式、文体不同的作品。改写可以变换文章的人称、顺序,可以改变原文的体裁、结构,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替换原文语句的内容。比如,我们可以把对话改写成散文,可以把记叙文变成通讯报导、新闻特写,反之亦然。

缩写是根据词数、字数的要求对原文加以压缩、概括,从而达到缩短篇幅、简化内容、突出中心等目的的写作形式。简言之,缩写是原文的“高度浓缩”。缩写时要忠实于原文,保留原文体裁、题材、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结构顺序、语言风格、人称视角和表现方法等;既要使篇幅缩短,结构紧凑,又要使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能对原文加入个人的认识、体会或对原文进行评论,也不能加入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扩写则与缩写相反,是把篇幅短小的内容扩展成为篇幅较长的文章。扩写时,可以施展个人的想像力,在不离原文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海阔天空,任意发挥,从而使细节更加充实、生动,使情节更加具有感染力,使解释、说明、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摘要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梗概,多指论文或报告内容的提要。一些期刊、杂志上论文的“提要”、“摘要”,某些报纸、杂志在一篇文章前面写的“编者按”,一本书的前言等均属此列。写摘要就是简明扼要地向读者介绍一篇文章,一本书,一篇论文或一个报告的主要内容,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后,能了解文章或书的来龙去脉。摘要可以改变体裁。写摘要时,笔者可以用原文的人称、语气、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即笔者的语气,但是不能改变原文的事实和观点,也不能丢掉原文的要点,应写成连贯的文章而不能写成提纲。

总之,改写、缩写、扩写、摘要都是对原有的文章进行适合某种需要的裁剪或放大,选取原文的精要而和盘托出,对其要点和实质容不得偷换和贪污。这些写作形式对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练习综合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好方法;对成人来说,是工作中的很好的帮手。

一个作家可以把一本小说改写成剧本,把一则简短的消息扩展为一部短篇或长篇小说;一名记者可以把一段会谈改写成一篇通讯报导或特写;一个编辑可以把收到的稿件根据版面大小或缩或扩写成适当的文章;我们在听领导人、某方面的专家做报告时要作点笔记,然后写出摘要文章;我们写成一篇论文后,可以给它写一段简短的摘要,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书面表达形式。所以,学会这些写作技巧,能使我们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及方法

全文共 5684 字

+ 加入清单

一、叙事记叙文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

【教学重点】选取生活事件或片断进行记叙。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课时】四课时

二、写作指导

在 记叙文 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 记叙文 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 记叙文 ,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 记叙文 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1、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2、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3、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1、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2、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3、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4、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1、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2、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 记叙文 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3、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4、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写作台阶训练一

叙事如何生动具体。

1.教师指导、示范(以"记一次打架"为例),让学生明确叙事要生动、具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交待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B、对场面要进行观察、描写。

2.学生训练: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处理方法

(1)分学习小组进行。

(2)以小组长为中心,确定所选的事件,定好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讨论问题:

A、我们可以写这件事的哪些方面,(如当时的情况,人们的心理等)

B、对这些方面我们如何去写。

3.教师抽查一两组的讨论情况。

四、台阶训练二

开头、结尾训练:

1.教师讲述常见的开头、结尾方式。

2.学生书面写《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的开头、结尾。

3.抽读优生的作示范。

4.范文欣赏(全篇)

五、大作文训练

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要求:1、字数在500字以上。

2.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

3.叙述事件要生动、具体。

4.书写工整。(因升中考卷面分4分,所以每次作文均要求书写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作的方法指导

全文共 2092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体裁全面,文章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事例典型,描写生动、形象,如果能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写作,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边学习课文,边指导学生写作,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上,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进行习作练习。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指导。

一、质疑课题,学会审题

审题,是写命题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审题,就是仔细分析题目,弄清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选材范围,决定与题目相适应的体裁、内容、写作方法和主题确定。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材料的选择,只有审清了题,才能紧扣主题构思选材。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能掌握一些审题方法。如何才能使学生学会审题,我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来学习审题的方法。

1.质疑体裁,确定文章类型

审题首先要确定文章体裁。因此,每当出示课题时,我都让学生从体裁方面质疑。文章体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是中年级常见的体裁,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记叙文又分为写人、记事、活动、状物、写景五种类型。而课文中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习作类型“标志”的关键词语质疑,就可以确定课题是属于哪种体裁,如《燕子》、《翠鸟》、《荷花》等,是以动植物名字为题的,学生质疑时就已确定是状物的文章;《燕子专列》、《路旁的橡树》、《可贵的沉默》等课文,学生在质疑时无法确定是什么类型,当提出“燕子能自己飞行,为什么还设专列?”“长在路旁的橡树怎么了?”“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等问题后,同学们一下子就确定了是记事的文章。《卖木雕的少年》、《她是我的朋友》,提出“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怎样的人?我又是怎样的人?”可以确定是写人的文章。

2.质疑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通过对课文的质疑,在确定课文体裁类型的同时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定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如,《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我先提出“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质疑,确定了主要内容是写人物形象。通过具体的言行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也就是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道德情操等。《争吵》一文质疑课题时提出“为什么发生争吵?”、“是怎样争吵的?”、“争吵的结果怎样?”这是紧扣记事文的要素来写的,要把诸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荷花》、《燕子》、《翠鸟》质疑时提出“荷花(燕子、翠鸟)长什么样?”这就要抓住外形来写,抓住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就按状物文章的范围确定。

3.质疑“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质疑课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把住“题眼”质疑,把握住了“题眼”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可贵的沉默》的题眼就是“沉默”,学生质疑时提出“为什么沉默?”也就把握住了“沉默”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重点。由抓住课文题眼质疑,引导学生分类区别,把握写作重点,如《我学会了……》,题眼就是“学会”这个过程;《贴鼻子》,题眼就是“贴”的方法;《发生在教室的一件事》,题眼就是“教室”这个特定空间,这样学生在质疑时就确定了文章要写的重点。

二、联系课文内容,学习恰当选材

课文中选材,作者是根据题目来定的,在学生学会审题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学习作者是怎样紧扣题目来选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选材能力的训练。上学期的作文指导课,尽管我从多角度指导学生选材,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题材仍普遍流于一般化,原因是学生不会把握重点选材料,往往是有材料就匆匆动笔,导致了以上问题。本学期,我每上一课,都注重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选材的。

以《争吵》为例。我指导学生选择经历过的真实的事来写。写文章贵在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源泉。凡是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遇到的,不论大小好坏,都可入文,都可作为作文的素材。《争吵》的作者就写了自己和同学发生的矛盾,写得真实,让人读来觉得很亲切。学习完课文后,我指导写《发生在教室的一件事》,同学们选材就很恰当,大多数同学选了本周杨宁同学生病了在教室里呕吐的事,因为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学生有话可说,写得有条理,突出了主题,而且内容充实。

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学生的生活更是简单,每天从家里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要求学生写出不平凡的事儿来,就等于逼迫学生抄袭和胡编乱造,而且会使学生视作文为负担。因此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事来写,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在学习《绝招》一课时,我让学生从课文中所写的人物具有的绝招来分析,让学生明白,其实他们身上有的本领,我们同学身上就有,作者正是选择了很平常的事来描写人物,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在指导《我学会了……》习作时,我指导学生选择自己真正掌握的一项本领来写,一定会更感人。结果有同学写了自己学会了叠被子、学会了扫地、学会了洗碗,甚至有同学写了“我学会了喂猪”,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又很平常的事,反而显得“新颖独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领悟其中的道理后,再去实践,作文教学其实就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地完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说明文的阅读指导

全文共 7483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二、考查要点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考查的角度是语言信息和图表信息的捕捉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明确考查对象和要求,便于我们复习备考。

三、命题规律

说明文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命题者在设计错误题肢时,往往有以下几种思路:

(1)偷换概念。这种选项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2)有意混淆程度深浅、范围大小。

(3)从发展规律看,有意混淆或然、必然的情况。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4)就时态而言,有意混淆已然、未然的情况。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5)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6)因果颠倒或强拉因果。即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或给无因果关系的二者建立因果关系。

(7)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8)误划类别。即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9)无中生有。即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四、解题指导

(1)、整体感知材料

整体感知阅读材料为的是对阅读材料内容作基本把握。力求能初步的概括主旨、辨识行文思路,并对整个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对理解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局部问题的准确分析、深入理解,离不开对材料整体的准确把握。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要求解决的问题,这应是科技类阅读材料应试阅读的正确程序,也体现了阅

读过程的一般规律。中考科技文阅读材料历来十分重视整体内容设计,突出考查整体理解水平的命题特点,更要求我们在应试阅读中首先应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入手。整体感知阅读材料,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内容要点;

②、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

③、联系试题,突出整体把目的性和针对性。

(2)、筛选整合信息

当然,信息材料的筛选、整合以符合试题要求为原则。信息的筛选、整合,是阅读过程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方法。筛选、整合重要信息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更关涉到筛选的目的、意图。筛选和整合信息要注童如下几点:

①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②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归纳、整合应从该确定范围内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进而发掘其隐含信息。

③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辨别时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

(3)、借助逻辑知识

科技说明文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借助逻辑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文意。

①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②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一般有如下关系:统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③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3)借助语法知识

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依据,来解答阅读的实际问题,是行之有效,

的方法。如汉语语法中讲到的语意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搭配是否恰当、感情色彩是否合乎要求等等,都可以用来辅助阅读。

五、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粗读文章

1.审题

2.理清思路,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理清说明顺序,找到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依据

3.分析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三步:

回答文后的问题,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

试题举例:

深圳南山区:

16.鸟能教给人哪些“本领”?阅读文段后,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17.选文除了鸟之外,还谈到了大自然的哪些“文字”?读懂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18.据电视台近日报道,我空军某部研究云和闪电的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为我军战机披上“战袍”的成果。请结合选文进行联想,说说这里的“战袍”会有什么作用?读了本文和电视台的报道,你获得了哪些启迪?(4分)

答案:

16.(2分)看鸟能识天气、知季节变化(或“看鸟识气候”亦可)

17.(3分)星、云;作用:航海时辨别方向、飞行时避免雷电

第一问1分;第二问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18.(4分)保护飞机,避免雷击(1分)启迪(3分):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要善于从自然现象中受到有益于生活的启迪,科学需要不断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发明和创造。

第二问开放性较强,鼓励发表个人独特见解,酌情给分。

山东省青岛市:

气候的威力(节选)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

8.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9.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10.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11.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12.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答案:

8、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9、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抓住气候地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举例典型,表述具体即可得分。2个句子,共2分,每句l分

10、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共3分,第一处l分,第二处2分)

11、举例子列数字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共3分,每处1分)

12、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共4分,其中,语言简明概括2分,过渡自然l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大连: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13.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渗()透

14.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

15.第⑶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16.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2分)

17.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请在下边给第⑶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②第⑷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18.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

答案:13.(1分)shèn

14.(2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15.(2分)“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16.(2分)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17.(2分)①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②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18.(2分)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上海: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15.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是因为:

(1)(2)(4分)

16.细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完成下表。(6分)

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

17.第6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2分)

18.从玛格丽特揭秘过程中可以看出,要探究一个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填写出其中三点。

(1);(2);(3)(3分)

19.从文中推断,第7段的内容显然应与第6段相对。请你用一段话来驳斥对方(即第6段)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3分)

答案:

15.(4分,各2分)(1)蒙娜丽莎微笑时隐时现(意到即可)(2)蒙娜丽莎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16.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

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蒙娜丽莎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

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17.(4分,各2分)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糟蹋艺术做煞风景的事

18.(3分,答出一点得1分)(1)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丰厚的知识储备

(3)锲而不舍的精神(4)勇于实践的精神(5)严谨的科学态度

19.(3分,符合一点得1分)得分要点:(1)能从科学或艺术相结合等角度驳斥对方,确立自己的观点。(2)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3)表述完整。

[附原文]“达·芬奇乃文艺复兴之旷世奇才,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他特别对物理学、生理学和医学感兴趣,研究人体颇有,作出过许多贡献。如今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揭开了,达·芬奇在开之灵当拊掌赞之日:后生可畏,深得吾心!”

北京海淀:

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17.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3分)

18.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段到第段。(2分)

19.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4分)

20.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短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⑸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3分)

21.“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选中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答案:

17.“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

18.⑷⑺

19.答案要点: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③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⑤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⑥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

20.(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

21.第一问答案要点:①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②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③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④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第二问: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能力,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黄冈:

人类能移居火星么?

13.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火星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四个条件。(4分)

(1)(2)(3)(4)

14.祖布林和弗雷德曼对探测火星的意义各有什么看法?简要回答。(2分)

祖布林:弗雷德曼:

15.由于编者的疏忽,文中划线句子中掉了一个“不”字。有人认为这个“不”字应放在(A)处,也有人认为应放在(B)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2分)

16.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及特征。(2分)

答案:

13.(1)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2)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3)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4)火星上有水。⑤火星距离地球近。

14.祖布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弗雷德曼: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

15.放在A处,“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才有依据,正因为不能往火星上移民,地球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进一步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6.略。

太原:

奇妙的对称世界?

16、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3分)?

①②③

17、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6分)?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

资料②: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19、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第七回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答案:

16、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每一方面1分,共3分)

17、示例: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

(点出生动具体或深入浅出1分,点明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18、示例1: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

示例2: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

示例3: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

(点明差异2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差异2分,说明方法1分,语言表述1分,共6分)

19、八卦炉中逃大圣?

(点明八卦炉中或里、内1分,使用逃或走、困、炼1分,答出大圣或悟空1分,共3分)??

贵州·贵阳:

听的能力考查(共30分)

(认真听三遍朗读录音,按下面要求作答。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

1.根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多少年?(2分)

2.人类称霸万物,任意宰割万物,其实是在为自己酿造什么?(2分)

3.请任意写出短文中的5个成语。(5分)

4.短文中有一组鲜明的对比句,准确地表现了其他生物和人类此消彼长的状况,其内容是:

5.由于人们缺乏理性和盲目发展,在人的自我生存欲面前不复存在的是:

6.给这篇短文拟两个恰当的标题。(4分)

①②

7.这篇短文主要想告诉人们:(4分)

8.作为人类的一员,如果造物主也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你会怎么说?(5分)

你说:

答案:

一、听的能力考查(共30分)

1.46亿年2.悲剧

3.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珍禽异兽、自作聪明、妄自尊大、销声匿迹、乐此不疲(任意写出其中的5个即可,每个1分)

4.将每年人类的增长数量和其他生物的灭绝数量作对比

5.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每个记2分)

6.示例:①位置②人类的正确位置③同生共存是地球的法则④人类中心主义休矣⑤物种的表决与人类的警醒

……(所言合情理、合要求即可)

7.在自然界中人与其他物种应该和谐相处,同生共存,否则人类将会为自己酿造悲剧。

(意思相近即可)8.略(所言必须合情合理,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巧用诗词添风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方法

全文共 1475 字

+ 加入清单

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就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使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的厚度。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讲讲如何在文章语段中使用诗词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

一般可以围绕话题,发散思维,搜寻相关的诗词,排比成文。比如下面关于“生命”主题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诗人的诗句对“生命”作了解释: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直接引用诗词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这四位诗人的形象,而排比成文更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跃然纸上”。再比如作文《望月》中的一个片段: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对诗句的引用和评价淋漓尽致地将作者对诗词的分析鉴赏和感悟能力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那轮万古的明月高悬在我们的上空,使我们遥想百年、千年之前古人的梦想,使文章有了深刻的文化思考。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比如下面这些语段: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话题“乐观”片段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面对选择》片段

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美丽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简单》片段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冷香飞上语文》

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别了,___》半命题中考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别了,我的竹蜻蜓》

别了,我的竹蜻蜓。

最近有些心烦,常常想起儿时玩的一个竹蜻蜓,一个我认为的最特别、最有趣的竹蜻蜓。

那个夏天很热,常有暖风相伴。每天中午都有一个小推车从门前走过,上面有卖竹蜻蜓的,大多都是荧绿色纸棍,粉红色飞饼的,但我买的那个与众不同。它的棍子是金黄的,飞饼呢,则是橙色的,在小伙伴们当中,我的最独特,也最让我骄傲。

那天,竹蜻蜓在空中努力飞得高高的,想要让太阳公公给它戴上有成就感的光环。我傻傻地抬着头,看着它在空中打转。就在那一撮橙黄色与太阳重合时,我打了个响亮的喷嚏,接着又是第二个、第三个。在那一瞬间,我下定决心放飞它。我用力狠狠一转,一松手,它头也不回地奋力飞起,一直飞向远方。

我一路小跑,却没能跟上它,只能看着它越飞越远,直到后会无期。后来想想,我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有给它取一个属于它的名字,再跟它告别呢!

竹蜻蜓飞走了,似乎把我的沉重心情也带走了。我告诉自己,迈开腿,用力向前跑,一切还来得及。只是,如果你没有经受住生活的考验,属于你的光芒、你的高光时刻不会回头等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