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表示历史的故事的成语精选20篇

生活中伸出我们热情的双手,把爱传递四方,让世界充满温暖。下面是开学吧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学雷锋日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693

作文

1000

不可多得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bù kě duō dé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典故出处]    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mi,旧读ni)衡的著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辨,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

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次,就能背诵,只听到一次就能记住。像祢衡这样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汉献帝什么都要听命于独揽朝廷大权的曹操,便把荐表交给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决定召见祢衡,但祢衡瞧不起曹操,自称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来总算去了,但在言语之间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里冒火,便让祢衡当鼓吏,在自己大宴宾客的时候让他击鼓,借以当众侮辱。不料,祢衡竟利用当这个差的机会,击一阵鼓骂一阵曹操。结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又怕留下害贤的坏名声,便派他去荆州劝说刘表来降,实际上是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他。

不料,刘表仰慕祢衡之名已久,把他奉为上宾,并把他当作高级顾问,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不表态便不作决定。但是,祢衡在刘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对待刘表,使刘表无法忍受。于是,刘表将他派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当书记。

黄祖知道祢衡的文名很高,让他起草文稿。不论是什么文稿,祢衡总是一挥而成,而且总是写得非常得体,符合黄祖的要求。为此,黄祖很看重他。

黄祖的长子黄射(yi)也是当官的。他对祢衡的文才同样非常欣赏,常常邀祢衡游山玩水。一次,两人参观了东汉文字家蔡邕(yong)写的一块碑文,都觉得文笔很好,书法也很漂亮,深为赞美。

回家后,黄射懊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下来,以便细细回味。祢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说:“不妨事,我虽然只看了一遍,但还能记住。且让我写出来。”

祢衡说罢,竟凭记忆把碑文全部默写了出来。事后,黄射派人去核对,竟然一字不差。众人知道,都夸祢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黄射欢宴宾客,有人在宴会上献给他一只鹦鹉。黄射非常喜爱,当场请祢衡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祢衡略一思忖,便举笔疾书,不一会儿把赋写毕。这就是他的代表作《鹦鹉赋》。

尽管祢衡才学很高,记忆力惊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现没有丝毫收敛。一天,黄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逊。黄祖数说了他几句,他竟当众大骂黄祖。黄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拉上岸去处死。当时祢衡才二十五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期期艾艾成语故事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形容口吃的人吐词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

“期期”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艾艾”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故事

据史书记载,汉初有个大将军叫周昌,他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只是有些口吃。周昌跟随刘邦入关破秦,担任中尉,后升为御史大夫。当时,刘邦平定天下已久,政治平和,便想废长立幼,废掉太子刘盈。这个举措无疑会给刚安定的汉朝带来一次大动荡,而且自古以来废长立幼都会留下几世争位的局面。周昌坚决反对刘邦的做法,可因为口吃,表达意思很吃力,最后索性脱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意思是:“我虽不善言辞,但是知道此事不能这么办,如果陛下想废除太子,我就不服从您的命令了。”他这一结巴逗笑了满朝的文武百官,连刘邦也跟着笑了,于是这件事暂且被搁一边。

三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邓艾。邓艾作战勇猛,无人能敌,但他也有口吃的毛病,常常把自己的名字说成“艾……艾”。一次,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到底有几个艾呀?”邓艾很巧妙地利用《论语·微子》中的一个典故回答说:“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后来,人们就用“期期艾艾”这个成语来形容人说话不流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开诚布公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解释: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成语故事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 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 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 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 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

刘伶曾写下>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朝三暮四的成语解释及故事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朝三暮四故事

从前,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他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长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气秉性,猴子也能听懂他说的话。老头儿愈发喜欢了,宁愿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头儿家里的存粮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一下猴子吃食的数量。就向猴子宣布:“从今天早饭起,你们吃的橡实要定量,早上三个,晚上四个,怎么样,够了吧?”猴子听了一个个都呲牙咧嘴,乱蹦乱跳,显出很不满意的神色。老头儿见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们嫌少,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够了吧?”猴子听说早上从三个变为四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伏在地上,咧着大嘴直乐。

朝三暮四的寓意

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变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总数还是七个,猴子却高兴得眉开眼笑,以为吃的东西增多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整体,要看本质,不要被不同的形式迷惑。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批评反复无常的行为。

朝三暮四文言文

宋有狙公者①,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②,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④。

俄而匮焉⑤,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⑥:“与若芧⑦,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列子》

朝三暮四的意思

①狙公——养猴子的人。狙(jū),猴子。

②解——理解,懂得。

③损——减少。家口——家中人口。这里指家中人口的食粮。

④充——满足。

⑤俄而——不久。匮(kuì)——贫乏。

⑥诳(kuáng)——欺骗。

⑦若——你,你们。芧(xù)——橡树的果实。

朝三暮四打一生肖

其实看了原文,大家应该也知道谜底了把,答案就是"猴"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司空见惯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 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名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 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 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 “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

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 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 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 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

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 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 在大都市街道上夹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 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茶杯风波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茶杯风波

【汉语拼音】chá bēi fēng bō

【近义词】:小题大做、大惊小怪

【反义词】:不足为奇、见怪不怪

【成语出处】此语主要在俄语中有现成成语,印欧语中也有,大概是因为拉丁语中有“酒勺里翻风波”,引伸而生。

【成语解释】茶杯里的风波,小事引起的轩然大波,大惊小怪。

【茶杯风波造句】

1、在文学范畴里,凡兑水太多,言之无物者;凡米粒甚寡,内容空洞者;凡文字游戏,华而不实者;凡思想浅薄,识见鄙陋者;凡前车后辙,老调重弹者;凡鸡零狗碎,茶杯风波者;凡无病呻吟,感情廉价者;凡假冒伪劣,粗制滥造者……这些当代文坛屡见不鲜的现象,大概都可称之为文学的“粥化”危机。

2、要到疫情比较稳定,人们开始安下心来,茶杯风波才会消失。

3、观点趋向两极, 言语难免尖刻, 想不到芝麻小事也起茶杯风波。

【茶杯风波的成语故事

记者波顿来到西海岸贝旗市为新议长做宣传,正好遇到警察抓走市民赫佳丽女士的小狗,市民们为此很生气。赫佳丽靠卖冰激淋为生,拿不出5英镑为小狗办证;她到市政厅求议长减免养狗税被拒绝后,又到议长家中为小狗求情,被议长无情的赶出家门。这一幕正好被波顿目睹,他将议长的冷漠、霸道公诸于众,引起了市民的不满,大闹议长就职仪式。议长控告波顿诋毁,法庭开庭审理,波顿为自己辩护,市民们纷纷支持波顿。议长的女儿维多利亚也力劝父亲放弃诉讼,议长终于明白了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他在法庭诚挚的向市民们道歉,市民为之欢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黑牛白角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黑牛白角的成语故事,出自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注音】hēi niú bái jiǎo

【出处】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

【解释】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恰中主观意想

【结构】紧缩式

【押韵词】若要好,问三老、深稽博考、如获至宝、楞头磕脑、心精手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冬烘头脑、鱼沉鴈杳、七老八倒、截发锉藳。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古代詹何坐在家里讲学,弟子们侍侯在一旁。有牛的叫唤声自门外传来,一弟子猜说是头黑牛,其前额是白色的。詹何用道术算了一下承认是黑牛,但白色的东西在牛角上,派人去验证原来是一头黑牛,牛角上包着一块白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猛志常在成语故事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ěng zhì cháng zài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陶渊明读《山海经》后对其中精卫鸟衔枝填海与刑天至死不屈两个故事特别喜欢,他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作诗《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出处】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

【解释】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大志

【示例】而他们犹有豪情似旧时,出关万里,猛志常在!  王蒙《狂欢的季节》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洋洋自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洋洋自得

【汉语拼音】yáng yáng zì dé

【近义词】:洋洋得意

【反义词】:垂头丧气

【成语出处】1、铁厓《名说》:“鄙陋之夫以一材一艺自诩,腐朽之士以一文一诗自矜,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2、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成语解释】犹言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洋洋自得造句】她洋洋自得地以为她把屋子布置得比她兄弟在时更能吸引朋友。

【洋洋自得的成语故事

《官场现形记》第45回:屈指一算:“帐房老夫子一位,本官二老爷两位,王二瞎子三位,连自己一共才有四个人。人头太少,索性多请两位,把南关里咸肉铺老板孙老荤,东门外丰大药材行跑街周小驴子,一齐请了来,大家热闹。料想他们听见我请的是州里二老爷、帐房师爷,他们一齐都要赶得来的。况且如此一请,人家晓得我同州里要好,目下于我的事情也不为无益。”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239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擅水战,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以抵御风浪。这一天,曹操正在大船上演练水军,程昱、荀攸都对曹操说:“铁锁连船固然有好处,可是万一东吴用火攻,便难躲避。”曹操听后大笑说:“你们哪里知道,火攻要靠风力。现在正是冬天,只有西北风。东吴若要用火攻,被西北风一吹,岂不是自己烧自己?”

却说周瑜有一天站在山上眺望对岸形势,忽然狂风大作,一面旗角不时从周瑜脸上拂过,周瑜猛然想起一件事来,心里一急,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迷过去。

周瑜卧病在床,鲁肃非常着急地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都督的病,我倒是会治。”鲁肃高兴地说:“先生真能把都督的病治好,便是救了江东百姓!”忙请他去给周瑜看病。

周瑜见诸葛亮到,披衣坐在床上,诸葛亮问候说:“几天没有见面,想不到都督竟病了。”周瑜说:“人有旦夕祸福,谁也说不定。”诸葛亮笑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么能料得到呢?”周瑜听了,顿时变色,呻吟了两声。

孔明说:“都督心中是觉得烦闷吧?”周瑜说:“对。”孔明说:“这个病必须用凉药来治。”周瑜说:“已经服过凉药了,全没有效用。”孔明说:“得先理气,气如果通顺了,都督的病自然也就好了。”

周瑜估计诸葛亮一定知道自己的心思了,便用话试探着说:“想要顺气,该服什么药呢?”孔明请左右的人都出去后,在纸上写了十六个字的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完,大吃一惊,心中暗想:孔明真是神仙!我的心事他早猜到了。便笑着说:“先生已经知道我的病源,得用什么药来治呢?病情危急,请先生救我。”诸葛亮根据对气象的观察,已经预测到这几天会有一场突发的东南风,就说让周瑜筑造七星坛,他在坛上作法,借三日东南风破曹操。周瑜一听,病完全好了。

七星坛筑成,诸葛亮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身上穿件道士的法衣,开始借东风。到三更时分,果然吹起了东南风。周瑜正在高兴,突然想到诸葛亮的本领实在了不起,留他不得,立即派丁奉、徐盛去七星坛杀诸葛亮。谁知这时,诸葛亮早已不见了人影。

诸葛亮回到夏口,当即调兵遣将,到各处堵截袭击曹军。关羽见军师派了别人,却唯独漏了他,便问军师为什么,诸葛亮说怕他放了曹操。关羽便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答应,派他带着关平、周仓去华容道埋伏。

黄盖依计准备好二十艘火船,船内满载芦苇干柴,灌了鱼油,铺上硫黄,派人给曹操送信,约定夜间押着粮船去投降,船上都插着青龙牙旗做标记。到了三更天,东南风很急,月光下,江水被风吹动,就像万条银蛇。曹操迎风站在大船上,遥望江面,想着不久就可以进军江南,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忽然,一个军士指着前方说:“江南有一队船过来了。”不大工夫,已经看得很清楚,那些船上都插着青龙牙旗。曹操高兴地说:“黄盖投降来了!这是上天在帮助我!”

来船越来越近,程昱看了一会儿,对曹操说:“黄盖的船是假的!如果是粮船,一定是又稳又重,可前边来的船却很轻似的浮在水面上,现在又刮着东南风,如果敌人用计可怎么办?”曹操一下明白过来,但为时已晚。黄盖的船一点上火,火趁风势,风助火威,二十艘火船撞入水寨,曹军的水寨顿时大火冲天,把天空都映红了。甘宁带领部下,打着曹军旗号,往曹操的粮库放火。顿时水上、岸上大火连成一片,曹操在火阵中左突右闯,带领着张辽等人往乌林狂奔而去。

曹操逃到乌林,见这里山势险要,树林茂密,忽然仰天大笑起来说:“我不笑别人,只笑周瑜、诸葛亮毕竟不懂计谋。若先在这里埋伏一军,那就厉害了。”语音未落,赵云率军杀出,曹操吓得几乎从马上跌了下来。曹操慌忙叫手下徐晃、张合挡住赵云,自己则抽身逃走。赵云拦杀了一阵,抢了不少旗帜,便领着人马走了,没再向前追赶。

曹操与众人逃到葫芦口,兵将饿得发慌,马也走不动了。曹操令人埋锅烧饭,自己又大笑起来说:“周瑜、诸葛亮到底没有计谋,要是在这里也埋伏一队人马,那我们还逃得了吗?”话刚说完,张飞便率兵杀了出来。曹兵在长坂桥见识过张飞的厉害,个个胆寒,有的连马都上不去了。匆忙之间,许褚飞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也上前夹攻,曹操乘机逃走。张飞缴获了不少战马、旗帜,回夏口报功去了。

到了十字路口,探路的军士向曹操请示方向。曹操便传令“走小路”。原来,曹操想:诸葛亮诡计多端,他故意派人在山路上点起烟火,使我军不敢从山路走,他却在大路上埋伏好了等我们,我偏不上他这个当!走了半天,路渐渐平坦了,曹操又哈哈大笑起来,部将知曹操又是在笑诸葛亮、周瑜无谋。笑声未落,只听一声炮响,关羽领兵拦住了去路。

众将已经人困马乏,看到前面是关羽,都吓得丢魂丧胆,不能再战。曹操愣了一会儿,说:“到这个地步,也只好决一死战了!”众将说:“就是人不怕死,马也没有力气了,哪里能够打仗!”谋士程昱建议曹操亲自去向关羽求情,也许能放曹操人马过去。曹操一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便硬着头皮去求关羽。关羽见曹军个个衣甲不全,浑身泥浆,泪流满面,心中不忍,再想起曹操当年对他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自己闯关杀将之后,曹操特意派张辽拿着文书,通知各关口放行,便不由得动起感情来,于是长叹一声,转过身子把他们放走了。

关羽猛然记起军令状,忙又勒马回头,大喝一声:“你们往哪里走!”曹军一听,吓得滚下马鞍,伏在地上哭拜。关羽到底重义气,还是放了曹军。曹操走出华容道,待曹仁赶来接应时,只剩二十七骑了。

这一仗杀得曹军死伤无数,大伤元气。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专横跋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有一个叫梁冀的将军,狂妄自大而且不讲道理。他是皇后的哥哥,属于内戚,所以无人敢惹。汉顺帝永和元年,梁冀被任命为河南尹。他在任期内做尽了坏事,名声十分不好。梁冀之父梁商是一位大将军,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吕放,任洛阳令。吕放进京时把梁冀的所作所为告诉梁商。于是梁冀怀恨在心,派人杀了吕放。他又担心走漏消息,就把吕放宗族全部杀死。

梁商死后,梁冀继任大将军,掌握了兵权。梁冀的外甥汉冲帝即位时只有两岁,朝政由他的母亲代为主持。因梁冀不怕自己的妹妹,所以越来越跋扈。一年后,汉冲帝驾崩,又立幼帝,史称汉质帝。汉质帝十分不满梁冀,虽然年幼,却也能说出有份量的话来。他曾当众指责梁冀横行霸道,蛮不讲理,惹恼了梁冀,被其毒死。梁冀又立汉桓帝,并且更加狂妄蛮横。他专权二十多年,汉桓帝成年后决心除去梁冀,梁冀被迫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不死之药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bù sǐ zhī yào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人把长生不死的药献给荆王门官拿进去时,守门卫士得知是长生不死的药就自己吃了下去。荆王十分气愤,要杀掉这个卫士,卫士托人向荆王说情,说自己是为大王试验这药的效果。荆王也就放弃杀他的念头。

【典故】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长生不死的药。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长生不死的药

【近义词】不死药

【成语举例】世界上没有不死之药。

【成语举例】

◎ 世界上没有不死之药。

◎ 公元前二一五年,秦始皇首次出巡到旧燕国海滨,就听信了方士燕人卢生等人的话,派遣卢生去求羡门、高誓等仙人,派遣韩终、侯公、石生等去求仙人不死之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是说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语。有金石为开、狼狈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将军、军师。我就讲金石为开这个故事。

李广有一次带百十名骑兵碰到匈奴,李广故意原地休息,让匈奴以为前面有埋伏,一向不敢攻击。那里可表现出他精神韬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战英勇。

李广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职务,晚上行走被巡逻的军官抓祝李广说自我过去是将军。军官不买账,讽刺说:“你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别说什么前任将军。”李光就被关了一夜。等他复职了。就想方设法的把那个巡逻军官杀了。这证明了李广度量狭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长,你用班长的名义来害别人。

还有一次,李广去打猎,跑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一个猎物,他突然看见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气将弓拉得如同一轮满月,一箭射向老虎。他发现老虎没有挣扎,走去一看,原先是石头,穿碎了石头。这证明做什么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考试就考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放牧人家,爸爸妈妈带着儿子阿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就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了野兽,不幸遇难了,10岁的阿布从此成了可怜的孤儿。爸爸妈妈几乎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只有羊圈里大大小小15只羊。

坚强的阿布过起了独立生活,每天早上放羊,晚上把羊关进羊圈,靠卖羊奶和羊毛为生。这天,阿布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把羊群赶回了羊圈,回家休息了。没想到的就是……

半夜里,一条饿狼潜入阿布家的院子,绿着眼睛绕着羊圈转了很多圈,口水直流;羊群受到了惊吓,在羊圈里横冲直撞。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年失修的羊圈被一头强壮的公羊猛烈地撞了一下,两根篱笆桩松动脱落了下来,羊圈上出现了一个大洞!狼发现羊圈破了,立刻钻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阿布高高兴兴地来到羊圈,准备带羊群出去吃点新鲜的草。还没到羊圈,阿布就看到了地上的斑斑血迹,他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步子。“呀!”阿布惊叫起来,他看到了羊圈上的大窟窿,还有地上散乱的羊毛、点点的血迹和一些凌乱的狼的脚印。“不好,狼来偷羊了!”阿布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数了数羊的数量:“一、二、三……十二、十三!少了两只羊!”

阿布立刻哭了起来,他一共只有15只羊啊,这就是爸爸妈妈留给他的唯一的遗产!不知所措的阿布坐在羊圈旁呜呜地哭着,哭声传到了邻居王爷爷的耳朵里。王爷爷赶来一看,立刻安慰阿布说:“孩子,别难过了,羊已经丢了,还就是赶紧想想怎么样才能保住剩下的羊吧!”阿布抽泣着说:“我该怎么办呢?”王爷爷查看了一下羊圈,告诉阿布说:“别急,这羊圈总体来说还就是挺牢的,只要把这掉下的几根重新补上就好了。走,孩子,跟爷爷回家拿工具区。”阿布听话地点点头,擦干眼泪跟王爷爷走了。

阿布拿来了锤子和钉子,叮叮当当地补起了羊圈。每订好一根还用手摇一摇,看看就是不就是牢了。很快,羊圈补好了,细心的阿布还把其他的篱笆桩都修整了一下。满头大汗的阿布靠在羊圈边上休息,羊群发出了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主人,我们以后更安全啦!”阿布回头看看可爱的羊儿,又露出了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百丈竿头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故事大义灭亲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大义灭亲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文言文原文: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 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蜡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 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 腊使其宰懦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腊,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译文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能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 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 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 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想一想

1.石厚和石碏是什么关系?

2.大义灭亲讲的是谁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七步成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七步成诗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着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不难看出他的才华横溢。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着名文学家王粲、徐干,陈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植也并非完美之人。他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出了不少差错,使得曹操无法接受,对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太子。曹丕即位以后,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几次想加害于他。

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趁机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刁难自己,但曹丕如今是皇帝,也只能唯命是从。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他在踱步之间成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羞愧,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七步成诗”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曹植文学造诣颇高,但他始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可如此一来,就容易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这种情境下,曹植便在自己的诗文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美丽的女性形象。比如《洛神赋》《美女篇》《南国有佳人》等诗歌,其中的女性不仅漂亮,有才华,而且品行高洁,富有理想,以此委婉地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世说新语·文学》

诗原文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后人缩写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相关阅读

十五

一夜寒流一夜风,阴晴圆缺月朦胧。

花开万朵无穷尽,柳动千条有始终。

追浪白鱼争戏水,冲天紫燕竞凌空。

盎然春意谁能挡?草长莺飞任我疯

十四

春入梁园汴水滨,还寒乍暖物候新。

闲花破蕾花无泪,野草萌芽草有神。

久蛰寒虫蜂[2]蝶舞,晚归倦鸟燕莺亲。

东君亦是多情种,不负高斋白发人。

十三

一缕青丝四十年,与君携手入琴弦。

青灯黄卷红楼梦,绿水蓝天白发缘。

月下吟诗莺啭啭,花前舞剑燕翩翩。

鸾俦凤侣同心结,雨雨风风溉玉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人四字成语故事3:破釜沉舟的故事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j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爱势贪财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爱势贪财

成语拼音:ài shì tān cái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爱慕权势,贪图钱财。

成语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爱势贪财的成语故事

王熙凤背着太太她们为守备与张家调停婚约之争,张家父母见贾府派人来调停,自然爱势贪财,就把以前的婚约退掉,没想到他的女儿是个烈女,就自缢身亡。原婚约的男方守备之子听说金哥自缢,也投河而尽,让张李两家人财两空,凤姐坐得3000两银子。

爱字开头的成语

爱势贪财    爱屋及乌

包含有爱字的成语

爱屋及乌    爱势贪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带寓言故事的成语杯弓蛇影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乐广有个亲密的客人,分别了很久都没有再见到面。

一次, 乐广见到了他,问是什么缘故。

这位客人回答说:"上次在您家里做客,承蒙您赐酒给我喝。我端起杯子正要喝的时候,发现杯子中有一条蛇,心里感到特别不舒服,喝下去后就病倒了。"

乐广回忆,当时招待客人的河南郡郡府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用漆画了一条彩色的蛇,客人杯中的蛇大约就是这张弓的影子吧!

于是,他又在前次招待客人的地方重摆了酒,让客人还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然后问客人说:"在你的酒中又看到了什么没有?"

客人端起酒杯看了看,回答说:"跟上次一样,酒里面有一条蛇。"

乐广就指着墙上的弓告诉了客人真相。客人一下子明白了,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治好的病,顿时全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