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表示历史的故事的成语推荐20篇

生活中伸出我们热情的双手,把爱传递四方,让世界充满温暖。下面是开学吧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学雷锋日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715

作文

1000

不常见的励志的成语故事:歧路亡羊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着名学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子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子说: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

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惺惺相惜成语故事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xīng xīng xiāng xī

【出处】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元·王实甫《西厢记》

【解释】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相互爱惜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志同道合

【相反词】离心离德

【同韵词】不知高低、十不得一、碎玉零玑、放达不羁、终始若一、喘息之机、一而二,二而一、桃李成蹊、作小服低、轻敲缓击。

成语故事】张飞率领一万精兵入川,兵临巴郡城下,打探到守将严颜是个不可多得的将领。张飞几次攻城,严颜就是不出城迎战,张飞只好用计把严颜骗出,几个回合就活捉严颜。严颜拒不投降,张飞待之以礼,终于使严颜归顺。

【示例】这是双方的互相倾慕,惺惺相惜,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  柳残阳《断肠花》第34章

【成语造句】

◎ 以片头两人结婚为例,先是慢慢上摇的两人镜头,接下来是规律性的几个单人镜头的切换,最后是以一个冷静的两人握手躺在床上直到天亮的远景镜头作为结束,这个镜头足以在静观中表达出两人惺惺相惜的情意。

◎ 抛开胜负比分,两国年轻人在一起畅所欲言,惺惺相惜的情景,更让人感动。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屋下架屋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wū xià jià wū

【典故】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释义】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创新

【结构】复句式

【相近词】床上安床

【同韵词】学浅才疏、朽木枯株、称量而出、一将功成万骨枯、鱼目混珠、擢筋剥肤、破玉锤珠、眼内无珠、铁券丹书、蟠木朽株。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庾仲初写了《扬都赋》送给庾亮,庾亮极力抬高其身价,说可以与张衡的《二京赋》以及左思的《三都赋》媲美。于是人人争相抄写。太傅谢安则认为评论过高,这是屋下架屋,处处模仿别人的作品,内容十分乏味。

【成语示例】且自诩为虽创论而无实定论,直床上安床,屋下架屋耳。 清·周中孚《郑堂札记》第三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窃符救赵成语故事

全文共 150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出自中国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信陵君,即魏无忌)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却又“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夷门侯生向信陵君献计:“‘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王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又从侯生计,带屠者朱亥一起“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今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释译: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的长平军,又进兵包围赵首都邯郸。信陵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给魏王和公子书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晋鄙将军带领十万部众援救赵国。却怕秦国报复而让军队停留在邺城安营,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抱观望双方的态度。一个隐士,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侯嬴向信陵君献计:“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进出魏王的卧室,作一番努力能把兵符偷出来。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悬赏了三年,从魏王以下想求人为她父亲报仇,但没有找到。

于是如姬对公子您哭诉,您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献给如姬。如姬想为您去死都在所不辞,不过没有机会罢了。您只要一开口求她,她一定会答应。那么拿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可以向北援救赵国,向西打退秦军,这是王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求如姬,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公子又听从侯生的计策,带原隐居在屠市中当屠夫的朱亥一起去。到了邺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仍怀疑这件事,抬头(“手”通“首”)看着公子说:“我现在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前来代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从。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锥,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挑选得精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军解围而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

魏无忌在赵国居住了十几年不回去。恢复了元气的秦国乘着魏无忌在赵国,日夜不停地进攻魏国,魏安釐王为此焦虑不安,就派使者去请魏无忌回国。

魏无忌仍担忧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有谁敢劝公子回魏国。

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备受敬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如今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魏无忌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魏无忌和魏安釐王兄弟两人十年未见,重逢时不禁相对落泪。魏安釐王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让他做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公元前247年,魏无忌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魏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魏无忌的声威震动了天下,各诸侯的宾客都向他进献兵法,魏无忌编写成书,后世称为《魏公子兵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掩耳盗铃成语故事表演剧本

全文共 1417 字

+ 加入清单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掩耳盗铃成语故事表演剧本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幕

时 间: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 地 点:大街上 人 物:盗铃者(李阿猫 ) 丫鬟(金)

管家

老爷

盗铃者:唉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逃出那该死的破私塾了。还好,还有时间,那就在街上 闲逛一下吧!该死的,刚翻墙时钱都掉光了??哇! 这铃儿制作得很精细嘛!如果这铃儿是我的, 那就发财了。我就可以成为大富翁了??哈哈哈??可惜,可惜那个铃儿不是我的。虽然这 铃儿不是我的, 但我可以想办法让这铃儿成为我的。 可是??可是这铃儿会响,惊扰别人?? 唉呀!我怎么那么笨呀!用棉花塞住耳朵不就听不到声音了吗?对,就这么办! 丫鬟(金):张管家,门外有个人在瞧那个铃儿! 管家:那个人该不会是要盗铃吧!快去通知老爷。 管家:别跑,快停下。 盗铃者:求求您,大爷,我的玉皇大帝呀!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管家:怎么行呢,不能轻饶一个小偷!老爷,我们该怎么处置他呢? 老爷:把他交给官差,让他们交给县令处置。 管家:是。 盗铃者:饶了我吧,救命呀!

第二幕

时 间: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 地 点:县衙门 人 物:盗铃者(李阿猫 ) 管家 县令 差役 知府 群众 老师 县令:升堂。 差役:威??武?? 知府:堂下何人? 盗铃者:本人姓李,名阿猫,在“孔子”私塾就读。 管家:我是金府的管家,姓金。 知府:金管家快起来,说说你为什么告李阿猫呢? 管家:他要偷我们金府门口挂着的古铃儿。 知府:金管家,你有何证据? 管家:在场的群众都看到了。 群众:我看到了李阿猫偷金府的铃儿。 盗铃者:我??我只是看一看,摸一摸罢了,并没有偷呀! 管家:你逃跑的时候明明是抱着那个古铃儿跑的. 知府:李阿猫,你对管家的陈述有何异议,否认吗? 盗铃者:恩??知府老爷,我家是经商的,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短信发发 发,彩信手机拿回家,什么上网、游戏、铃声下载,通通都行.还有还有,相片随意拍,留下您最酷 最炫的表情. 知府:得了,你这是贿赂本官,罪加一等。我可是大清第一清官,你这把戏对本官没用。

盗铃者: 知府大人,饶了我吧!我并不知道这个铃儿是他们家的,以为是没人要的。 管家:你还狡辩! 老师:哎呀!李阿猫,你这兔崽子原来在这呀。知府大人,我的学生到底犯了什么事呀? 知府:他偷了这户人家的铃儿,被逮了个正着。 盗铃者:孔老师,我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也听不到?? 老师:别说了,我孔子一向提倡本人大作《论语》的仁者爱人,可竟教出你这样的学生。回去给 我抄《论语》10 遍。 盗铃者:老师,老师?? 知府:肃静。 差役:威~~武~~ 知府:李阿猫,你真的以为用棉花塞住耳朵,别人就听不见铃儿响了吗?你这样想就大错特 错了。你这样做只不过是自己听不见罢了。你其实就是在自欺欺人。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 个教训,我们就把这事件叫做“掩耳盗铃” ! 知府:李阿猫,你偷盗古铃儿,理应打三十大板,你还贿赂本官,罪加一等。 盗铃者:知府大人,饶了我吧! 老师:知府大人,对我的学生能不能从轻处理。 知府:本官念李阿猫只不过是个在私塾念书的学生,这次便饶了他!现在宣布李阿猫交由他 的孔老师处理。 老师:还不快谢谢知府大人。 盗铃者:谢谢知府大人。 师爷:退堂。 差役:威~~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故事大义灭亲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大义灭亲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文言文原文: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 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蜡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 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 腊使其宰懦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腊,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译文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能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 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 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 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想一想

1.石厚和石碏是什么关系?

2.大义灭亲讲的是谁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铁杵磨针的故事及启示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铁杵磨针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铁杵磨针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针的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延伸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载:应彬请杜宣饮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神经敏感,含贬义。

【近义词】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满腹疑团、狐埋狐搰

【反义词】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例句】她不知从哪儿听到要地震的消息,整天~,稍有动静就慌作一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含苞欲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含苞欲放

【汉语拼音】hán bāo yù fàng

【近义词】:含苞待放

【反义词】:百花盛开

【成语出处】《大仓老师》:“山上田野里桃花含苞欲放,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成语解释】含:没有开;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指花骨朵将开而未开,形容花苞还在叶片里,很快就要开放出来。

【含苞欲放造句】 春光明媚,一群女孩子,像含苞欲放的花朵,笑盈盈地跑过来。

【含苞欲放的成语故事

《大仓老师》一套极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一次世界当代经典文学之旅,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系;能让童年和一生感动的儿童文学故事;《爱的教育》系列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主编;该书系为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儿童文学巨著——《爱的教育》的延展读物,精选全球各地79篇以“爱”为主题的现代文学经典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分道扬镳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元齐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河间公。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元志。元志精明能干,很有文才,被任命为洛阳令。

有一年,北魏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将都城由山西平城迁到河南洛阳。按照当时的封建礼节,官职低的元志应该给官职高的李彪让路,但元志生性倔强,不肯避让。他们两人争执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宫去请孝文帝裁决。李彪说:“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作为官职比我低的洛阳令,元志不应该抢道。”元志说:“我是洛阳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凡是住在洛阳的人,不管是谁,统统编在我的户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管理范围之内,我为什么要给李彪让路呢?”

孝文帝见自己手下的两个大臣发生争执,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和稀泥说:“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意思是说,洛阳是我国的都城,你们双方各有职责,那么就把路分开作为两部分,你们各自驱车在一边走。从今以后,谁也不要抢占谁的道路。

元志和李彪从皇宫出来以后,马上用标尺量路画线,每人各走半边,也就相安无事了。

后来,人们用“分道扬镳”作为成语,比喻志趣、目标各不相同,所以最好各走各的路,互相不干涉。镳,口;扬镳,举鞭驱马前进的意思。

[2017常见的成语故事3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对话多的幼儿成语故事

全文共 211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的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引导幼儿适当地接触成语故事,既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能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话多的幼儿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话多的幼儿成语故事篇一:井底之蛙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

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

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

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

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只能退了回来,青蛙摇摆头。

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

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对话多的幼儿成语故事篇二: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名字叫更羸。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

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

“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

更羸说道:“可以。”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

于是,好奇地问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

更羸对魏王解释说:“其实也没什么,我猜测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魏王还是一脸茫然。

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成语“惊弓之鸟”便由此而来。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反过来说,它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与做贼心虚恰恰相反的意思。

对话多的幼儿成语故事篇三:墨守成规

故事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一般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路福星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yī lù fú xīng

【典故】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骏布在天下乎! 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灯火。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

【释义】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用法】作谓语;用于祝颂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一路顺风、福星高照

【押韵词】牛角书生、霞蔚云蒸、腹中甲兵、比户可封、从恶如崩、应时而生、底死谩生、匣剑帷灯、老马嘶风、一杯羹。

【年代】近代

【英文】may a lucky star follow you on your journey!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宋鲜于子骏被任命为京东路转运使,临行前,司马光说:“福星去了,如能有一百个子骏在各地就好了。”于是人们就说他是“一路福星”,称赞他的诗句有:“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成语示例】宋鲜于侁,人谓之一路福星。 《四友斋从说》 清·翟灏《通俗编·祝诵一路福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千载难逢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韩昌黎全集·潮洲村史谢上表》 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释义:

“载”,午。“逢”遇。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客机会极其难得。

故事: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岁到京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当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迎牟尼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其中提到,佛教传人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唐宪宗看了这表。十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 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宪宗执政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因此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被贬到潮州的韩愈,针对这一情况,再次给宪宗上了《潮州刺史谢上表》,极力为宪宗歌功颂德,以便重新得到信任,回到朝廷工作。 在这道表中,韩愈恭维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山甫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掸”。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和汉武帝。曾举行过这种大典。韩愈这样建议,是把宪宗当作有杰出贡献的帝王。 韩愈还在这道表中隐约地表示,希望宪宗也让他参加封禅的盛会,并说如果他不能参加这个千年难逢的盛会,将会引为终身的遗憾。 后来,宪宗把他调回京都,让他担任吏部侍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天王巨星”苏东坡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铜琶铁板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铜琵琶、铁绰板,为豪放歌曲的伴奏乐器。指格调豪爽、气势宏大的文学作品。

出处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故事

有一次,苏轼带着他的随从经过一个山崖里,他被山崖上那几丛沐浴在阳光下的金鸡菊吸引住了。正当苏轼观赏着金鸡菊时,他的随从却放开歌喉唱了起来。原来,苏轼的随从很善于歌唱,他也被眼前的金鸡菊陶醉了,唱起了苏轼填的词。随从歌唱完后,苏轼便转过身来对他说:“你唱得还真不错呀!”

随从笑着说:“哪里是我唱得好呢?是因您写的词格调豪爽、气魄宏大呀。”

苏轼问:“那么,你将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较一下,两者又怎么样呢?”

随从回答说:“依我看,柳郎中的词,只可借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捏着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可是您的词,只得请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试听了,表示赞成地笑了起来。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又逐步演变为成语“铜琶铁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猪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买了一本《中国成语故事》,妈妈说,只有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它,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文采和活力。这本书中精选了两百多则常用成语,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机不可失”。

这个故事讲了唐朝初年,李渊为了平定天下,就派大将李靖统率大军去攻打蜀都的萧铣。当他的大军来到江边,只见大浪滔天,势如千军万马,奔腾咆哮,看得人心惊胆颤。这时候有位将军说:“等江水退了,再打过江去吧!”可李靖语气坚定地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敌军一定认为我们被江水阻隔,不会马上进攻,我们必须在他还没有调集兵马之前,趁着这江水猛涨的大好时机迅速渡过江去,攻到城下,这才是用兵的上策。果然,在李靖的强大攻势下,萧铣被打败了。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牢牢地去把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失去了,就后悔莫及!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一定要“机不可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顺水放船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顺放船

【汉语拼音】shùn shuǐ fàng chuán

【近义词】:顺水推船、顺水推舟、 一帆风顺

【反义词】:横生枝节

【成语出处】《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法嗣·大宁道宽禅师》:“ 少林 妙诀,古佛家风,顺水放船_成语故事。应用随机,卷舒自在。如拳作掌,开合有时。似水成沤,起灭无定……万用自然,不劳心力。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且道逆风举棹,谁是好手?”

【成语解释】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采取相应的行动,资料《顺水放船_成语故事》。

【顺水放船造句】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如顺水放船。

【顺水放船的成语故事】

婺州义乌傅氏子。乃大士之裔也。夙修种智。随愿示生。父母感祥。闾里称异。三岁出家。七岁为僧。十五游方。远造石霜。升于丈室。慈明一见曰。好好着槽厂。师遂作驴鸣。明曰。真法器耳。俾为侍者。二十年中。运水搬柴。不惮寒暑。悉已躬亲求道。后出世苏台天峰龙华。白云府帅。请居志公道场。提纲宗要。机锋迅敏。解行相应。诸方推服。丞相王公安石。重师德望。特奏章服师号。公又坚辞。鼎席结庐定林山中。与师萧散林下清谈终日。赠师偈曰。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东壁打西壁。曰客来如何只待。师曰。山上樵。井中水 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驴胎马腹 问鲁祖面壁意旨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成语拼音: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

成语用法:作分句;用于劝诫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成语造句:王朔《枉然不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不例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滥杀无辜,大臣赵盾和士季进宫劝谏,晋灵公态度冷淡,不情愿地认错。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根本听不进,于是派人暗杀了赵盾。人们奋起反抗,赵穿将穷凶极恶的晋灵公杀死。

人字开头的成语

人面逐高 人老心不 人非圣贤 人而无信 人不可貌 人言可畏 人面桃花 人杰地灵 人人自危 人琴俱亡

包含有人字的成语

暗箭伤人 床头捉刀 春风风人 解铃还须 解铃须用 黎丘丈人 司马昭之 卧榻之侧 卧榻之旁 卧榻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Pinyin]: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Interpretation] Add feet when drawing snakes.Yu refers to futile; more than this.

[语出]汉·刘向《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无其酒。” [Yuye] Han Liu Xiang "Warring States Policy · Qi Gu": "Chu has a temple; gives him a giving up to wine.Drink more than drinking; please paint a snake; drink the first person to drink.Snake Cheng; seizing his cricket: Snakes are not enough; Zi Anneng is enough. Then drink its wine.

[正音]添;不能读作“tiǎn”。 [orthopedic] add; cannot be read as "tiǎn".

[辨形]添;不能写作“填”。 [discern] add; cannot write "fill".

[近义]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synonyms]

[反义]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Antonym] The finishing touch is just right

[用法]用来形容不应该做的多余的事。含贬义。一般作宾语。 [Usage] used to describe extra things that should not be done.Contains derogatory.Generally as an object.

[结构]连动式。 [Structure] Connect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神话的成语故事补天浴日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上古时代,有一次,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战。共工大败,气得向西方不周山一头撞去,把不周山撞坏了。不周山是撑天的大柱,大柱一断,天就坍塌了一大块,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时,山林起火,洪水横流,世界发生了可怕的灾难。创造世界万物的女神娲(女娲是邯郸市涉县人,娲皇宫就坐落在涉县境内),在大江大河中挑选了许多五彩的石子,架起火来,把石子炼成熔液,然后用这种熔液去修补破坏了的天。她又杀了一只大得无法形容的乌龟,斩下它的4脚,作为4根天柱,竖立在四方,把天撑住。还利用大火后遗留的芦草灰,堵住了洪水。一场大难,始告平息。

太阳女神羲和,生有10个儿子,也就是10个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的汤谷。那里有一棵大树,名叫“扶桑”,所以那地名也叫“扶桑”。这棵大树有几千丈高,10个太阳,就住在这棵大树上。他们每天一个,轮流在天空值班。早上,不论哪个太阳值班,都由他们的妈妈羲和架车伴送。这辆车子很壮观,是由6条龙拉着的。从起点汤谷到终点蒙谷,共有16个站,正好一天的路程。车到第14站悲泉,太阳就得下车步行,妈妈羲和架着空车赶回汤谷,为伴送明天值班的儿子去作准备。每天早上,值班的太阳离开扶桑,登上龙车之前,一定先要在咸池里洗一个澡。羲和还常常带着儿子们在东南海外的甘渊一块洗澡,甘渊的水,十分甘美,羲和把儿子们一个个都洗得干干净净,明明亮亮。

平常人们形容无可比拟的极大的功绩时,就借用“女娲补天”和“羲和浴日”这两个故事来作比喻,称为“补天浴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