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表示历史的故事的成语【汇总20篇】

生活中伸出我们热情的双手,把爱传递四方,让世界充满温暖。下面是开学吧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学雷锋日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915

作文

1000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过很多的寓言故事,比如:守株待兔、农夫的故事、惊弓之鸟、扁鹊治病……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三年级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男子觉得自己家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了,于是就把禾苗往上拔。男子认为这样能帮助禾苗生长,就暗暗自喜。可第二天,他一去田地,发现禾苗全部枯萎了。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同学听说花儿都喜欢阳光和水,于是每天都放在阳光底下暴晒,浇两大瓶水,没过几天,花儿就死了。这就是急躁,没有思考有没有道理就做事的后果。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认真思考得人,做事才有好结果、好收获。读了《拔苗助长》,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着急,而且要经过认真地思考,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做事才可以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表示惊恐的成语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魂亡魄失 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鸡飞狗走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魂不附体 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魂飞魄散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惊愕失色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面如土色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丧胆销魂 丧、销:失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鬼哭神愁 形容惊恐忧愁。

鬼哭神号 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鬼哭神惊 形容极度惊恐。

皇皇不可终日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魂惭色褫 惶愧失色,惊恐不安。

魂惊胆颤 形容惊恐万分。

魂惊胆落 形容惊恐万分。

魂惊魄落 形容极度惊恐。

魂慑色沮 形容惊恐万状。

狼狈周章 仓皇惊恐。

狼顾麕惊 比喻惊恐万状。

面若死灰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目眐心骇 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

鸟骇鼠窜 形容惊恐逃窜。

魄荡魂飞 形容惊恐万状。

如痴似醉 亦作“如醉如痴”。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

丧家之狗 失去靠山,无家可归者或丧失了主子、惶张惊恐,无处投奔者

神丧胆落 形容心神极为惊恐不安。

失魂丧魄 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失惊倒怪 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屎屁直流 形容惊恐之极。

危言竦论 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相顾失色 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

心寒胆战 形容十分惊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典故之丝绸之路的故事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十八般武艺的故事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元·杨梓《敬德不伏老》。意思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现比喻多种技能。

【注音】shí bā bān wǔ yì

【典故】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

【释义】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各种技能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十八般兵器

【同韵词】蟠天际地、袭人故伎、无所施其技、受夹板气、两雄不俱立、矮子看戏、哀毁瘠立、熏莸同器、黑天摸地、一席之地、......

【年代】古代

【英语】skillinwieldingthe18kindsofweapons

【语文同步】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它既能当电视机,又能当收录机,还能当电话机、传真机使用。  赵明《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小学十册·课文·30

【成语故事】梁山泊好汉史进每天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学起,这些功夫是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等,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史进打这十八般武艺从新学得十分精熟。王进把其中的奥妙都全部教给了他

【成语举例】假如有人以为我是老作家,必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就难免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了。  老舍《学习当先》

【其它使用】

◎ 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终将老虎活活打死,为民除了一大祸害。

◎ 同时,还与既有的语言习惯相合,如近代汉语口语中有"一十八般兵器"、"一十八般武艺",成语中有"一五一十"等。

◎ 批评者个体没有自己的批评史甚至没有一个坚定的立足点和坚实的观测点,仿佛批评自己并不重要,无须思想的支撑和实践的提供尽可以陶乐于跟创作共沉浮;仿佛每个批评家都掌握了十八般武艺,什么都说、什么都能说,凑着说、结伙说,游击地说、总结着说。

◎ 这样,他学到的十八般武艺都有了用场,他有了伸屈的空间。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势贪财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爱势贪财

成语拼音:ài shì tān cái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爱慕权势,贪图钱财。

成语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爱势贪财的成语故事

王熙凤背着太太她们为守备与张家调停婚约之争,张家父母见贾府派人来调停,自然爱势贪财,就把以前的婚约退掉,没想到他的女儿是个烈女,就自缢身亡。原婚约的男方守备之子听说金哥自缢,也投河而尽,让张李两家人财两空,凤姐坐得3000两银子。

爱字开头的成语

爱势贪财    爱屋及乌

包含有爱字的成语

爱屋及乌    爱势贪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寒假我读了、这两本书,我十分喜欢,因为这本书看起来个性有意思,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语,有些成语的字我认识了,也学会用了,却不明白它们从何而来,比如"朝三暮四"这个成语,这个寒假,我向妈妈提出了这个问题。妈妈让我到成语故事里去寻找答案。

带着疑问,我打开了书,哈哈,这下它们的来历我全明白了!我就说一下"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来历吧,古时候有一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因为他养的猴子很贪食,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来教训猴子。

一天,他对猴子说:"明天给你们吃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猴子听了发起怒来,他又说:"好吧,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听了,高兴得翻跟头,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老人变换了手法。

"朝三暮四"的来历是不是很搞笑?够幽默搞笑吧!而且,看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的成语,更了解了它们的来历。在今后的说话写作运用上都会有许多的帮忙,我今后做事必须要一心一意,不能朝三暮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窝窝囊囊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窝窝囊

【汉语拼音】wō wō náng náng

【近义词】:憋憋屈屈

【反义词】:扬眉吐气

【成语出处】

1、老舍《我这一辈子》:“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

2、王朔《浮出海面》:“我把腿笨重地搭在练功杆上窝窝囊囊堆在那儿。”

【成语解释】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

【窝窝囊囊造句】这一次比赛输的窝窝囊囊,他心中一点都不服气。

【窝窝囊囊的成语故事

老舍《我这一辈子》:熟人们找我定活,也往往就手儿托我去讲别项的事,如婚丧事的搭棚,讲执事,雇厨子,定车马等等。我在这些事儿中渐渐找出乐趣,晓得如何能捏住巧处,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我在办这些事儿的时候,得到许多经验,明白了许多人情,久而久之,我成了个很精明的人,虽然还不到三十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犬牙相错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quǎn yá xiāng cuò

【出处】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汉书·中山靖王传》

【解释】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领土等

【相近词】犬牙交错

【同韵词】三吐三握、夷然自若、背本趋末、惊心悲魄、不逢不若、含冰茹蘗、生功止过、互为因果、肃然危坐、动人心魄、......

成语故事】西汉刘邦分封诸侯,诸侯凭借自己的实力与中央抗衡,汉景帝时就爆发了“七王之乱”,汉景帝并没吸取教训,又给自己13个儿子分封属地。汉武帝想收回他们的领地,诸侯们说先王把封地分得犬牙交错就是让他们力保汉朝江山。

【成语示列】地体华离,犬牙相错。  章炳麟《论亚洲宜自为唇齿》

【成语造句】

◎ 古城墙上筑有许多犬牙相错的雉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仰各知照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仰各知照

【汉语拼音】yǎng gè zhi zhào

【近义词】:上情下达、上传下达,上映下复

【反义词】:对牛弹琴

【成语出处】在古代的下行公文里,“仰”有命令的意思,“知照”指通知、关照。布告属于下行公文,因此,传统的布告在结束正文时要求下属知晓并遵行布告的内容,就会用“仰各知照”一语。这个词语在纯语体的公文里较少人使用。

【成语解释】仰各知照,一体遵行。意思就是,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大家知道就好了,照着办就是了。另一个意思也是,你们大家抬着头听好了,乖乖听话喔!好一副高高在上的官威啊。

【仰各知照造句】公司的文件大家都仰各知照的执行下去。

【仰各知照的成语故事

县衙门外贴出一张告示,上面写着:“兹有赵老汉失窃一案,经本衙追查,殊难破案。今念赵某孤老无依,实属可悯,望离赵老汉家五百步以内的乡邻,务在今日辰时,齐到县衙内院商议赒济之事,仰各知照,不得有违。”告示一出,整个街坊就热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分鞋破镜的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fēn xié pò jìng

成语故事】宋人程怀鹏举被掳到张万户家作奴隶,娶张所掳宦家女某氏作妻。某氏见程怀鹏举才貌非凡,不是久居人下的人,多次劝程逃跑。程怀疑妻子受张唆使试探自己,向张报告,某氏因此被逐。某氏临行,脱下绣鞋一只与程交换,期望日后相见。

【典故】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有才貌。陈亡之际,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

【释义】比喻夫妻分离。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之间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分钗破镜

【反义词】破镜重圆

【同韵词】白日梦、心安神定、有幸有不幸、打牙打令、哑子做梦、挟主行令、积善余庆、帘窥壁听、祝鮀之佞、班师得胜、......

【示例】明·陶宗仪《辍耕录·贤妻致贵》载,宋程鹏举被虏于张万户家为奴,……娶张所虏宦家女某氏为妻。……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程鞋一只,期望日后执此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人的成语故事七:望梅止渴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队伍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队伍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队伍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天下无双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tiān xià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典故出处]    《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

成语故事

出处《史记 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于天下无双释义天下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故事黄香是湖北江夏人,母亲早死了,父亲是个小官员,父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黄香知书达理,对父亲十分孝敬,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把床上、枕上的席子扇凉,让父亲睡得舒服些;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温热一点,再请父亲睡下。因此父亲更爱护他,帮助他学习许多知识。黄香长大以后,做了官。在他当魏郡太守期洌有一次遭到?灾,当地的百姓被洪水冲得无家可归,没吃没穿。黄香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家产,分给了受灾的百姓。因为黄香幼年时期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对父亲又十分孝敬,所以博得了许多人的赞美。当时在京城里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由来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拼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烁石流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烁石流金

【汉语拼音】shuò shí liú jīn

【近义词】:流金烁石

【反义词】:折胶堕指

【成语出处】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铄石流金,晴空万里。”

【成语解释】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烁石流金造句】 环卫工人们在烁石流金的烈日炎炎的环境下坚持着清洁我们的环境。

【烁石流金的成语故事

康骈 [唐](约公元八八六年前后在世)(抚言作唐?,新唐书志及宋史志均作康?)字驾言,池阳(今安徽贵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光启中前后在世。据《剧谈录·自序》和《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和晚唐诗人杜荀鹤曾同为宣州刺史田?的幕僚,乾符四年(公元八七七年)登进士第。过了十二年官宦生活后又因事贬黜,退居田园并在京洛一带游历。昭宗景福、乾宁年间(982—897),黄巢攻入长安,他避乱于故乡池阳山中,后复出,官至崇文馆校书郎。骈著有剧谈录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及九笔杂篇十五卷,《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江郎才尽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 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 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 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 平淡得一无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 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采了。 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 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 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释义: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举棋不定的成语解释及故事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ǔ qí bù dìng

【典故】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释义】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犹豫不决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反义词】斩钉截铁、当机立断

【同韵词】摸索门径、吹灰找缝、屈节辱命、十战十胜、洞中肯綮、河清云庆、珠联玉映、达观知命、打牙打令、修心养性。

【年代】古代

【灯谜】最慢落子的下棋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卫国人宁殖将国君卫献公驱逐,另立公孙剽为国君。临终前嘱咐儿子宁喜去齐国接回卫献公。宁喜去看望了卫献公表示愿意帮他回国。大夫大叔仪事后对宁喜说:你这样举棋不定会招致大祸的。卫献公回国后就杀了宁喜。

【示例】对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他们却是举棋不定。 欧阳山《苦斗》七十八

【成语造句】

1、那一次,由于尼克松先生有着美国西部和南部垄断资本势力的支持,由于乔治·罗姆尼州长在竞选过程中发生失误,也由于纳尔逊·洛克菲勒州长一度举棋不定,踟蹰不前,由于这种种原因,使尼克松先生得以突围成功。

2、迟大冰的喜兴劲儿一点也没有了,他望着空荡荡的马棚,不知道该进还是该退了?正在他举棋不定时,卢华朝他走了过来,他立刻决定对卢华进行摸底,因而不等卢华开口,他就忿忿地说,"你还把我迟大冰当成人吗?调动我的工作为什么事先也不打声招呼?"

3、苏先生,军长为什么还不下决心,还要这样举棋不定的今天战一下明天和一下呢?为什么不趁敌人的大军没有集合以前把敌人赶出去呢?

4、毛泽东同志全面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认为傅作义集团举棋不定,存在着坚守平津,全部南逃,蒋系的24个师南逃,傅系的20个师西窜绥远的三种可能性。

5、这种矛盾的心理和举棋不定的思想状态影响了他的排兵布阵和技战术的组合。

6、可是这批财富却成了老马尔蒂尼的精神负担,成了他的心理障碍,成了他制定技战术时举棋不定的因素。

7、每当肖邦为稍纵即逝的灵感作最后定型而举棋不定时,乔治桑都能给予艺术上的帮助与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简短成语故事口蜜腹剑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 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時,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時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扯扯拽拽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chě chě zhuài zhuài

【出处】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

【解释】拉扯,用力拉,也指推推拉拉。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动作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拉拉扯扯

【同韵词】盛衰利害、不知自爱、素隐行怪、决胜于千里之外、屡战屡败、酒浇垒块、索隐行怪、丑腔恶态、大车以载、斩关夺隘。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妙玉自从与宝玉听了黛玉那凄凉的琴声后,恍恍忽忽地回到庵内,念完“禅门日诵”就在禅床上打坐,神不守舍地想起宝玉的话,心跳耳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梦中好像有许多王孙公子要娶她,媒婆扯扯拽拽的,甚至有强盗持刀执棍威逼她,大病一场。

【成语示例】那些将校不得不遵,只得上前扯扯拽拽。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四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朽木不雕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xiu mu bu diao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宰予很会说漂亮话,起初孔子很喜欢他,以为他一定会有出息。可是不久孔子就发现他经常不来上课,派人去找,发现他躲在房间睡大觉,孔子知道后很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出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

【解释】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用法】作定语、宾语;指人不可造就

【相近词】朽木不可雕、朽木难雕、木朽不雕

【成语举例】你这个人真是朽木不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是我们小学六年级时学校的一本课外书,虽是本课外书,但绝不比语文教科书逊色,资料不仅仅十分搞笑,而且能学到许多成语。

在这本书中,每个成语都有一个小故事,并且其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不像《成语字典》里那样深奥,让人摸不着头绪。就拿“老马识途”来说吧!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刺骨的寒风吹得士兵们瑟瑟发抖,像点火取暖,但是带去的火种,早已被风吹灭了。好不容易把队伍聚拢在一齐,挨到天亮,查看人马,已零散不全了,而且,个个士气沮丧,情绪低落。管仲觉得在这样下去,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急忙传令,赶紧寻找出路,但是走来走去,总是走不出迷路,大家都慌张恐惧到了极点”这短短的一段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齐军的处地,几乎陷入了绝境中。

还有,在“自食其果”中:“这是丘浚手里正好拿着一根拐杖,一气之下,就在和尚头上重重地敲打了几下,说道:‘照你这么说,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倒是不爱你了,所以我只好打你了,请你原谅吧!’”这段话中的每一个字都充分体现出了那和尚的自作自受。

再来便是故事下方的来源和释义了。有些类似于词典中的来源,是古文,如果你对古文兴趣的话,能够多留意一下这部分。释义则是整个故事的精华,也就是成语的意思。这一处的资料十分容易让人读懂,并且捉住了整个成语的中心思想。不至于跟字典似的,让人不愿意看,即使看了也不必须完全明白。

总而言之,《成语故事》是小学生学习和记成语的好帮手,他从某种好处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一本书了,它是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位亲密战友,若是没了它,学习成语便成了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在那里,请大家允许我说一句话:成语故事的确是一本好书,如果你是小学生的话,那么绝对值得你一看!喜不喜欢,你看了以后便明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做贼心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贼心虚,成语,比喻做了坏事的人,总怕被人发觉而心里不安。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理亏心虚。成语出自:宋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做贼人心虚。”

原文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惟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说。(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权智》)

译文

陈述古字密直,主管建州浦城县的时候。当时,有家富户被盗,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小偷辨认出来。”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祭祀它,把囚犯们引到钟的前面,当面亲自告诉他们说:“不是小偷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是小偷的一摸它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过了许久之后,带领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摸完之后检验他们的手,每个人手上都有墨水,只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审讯他,这个人就承认了犯罪事实。原来是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