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草船借箭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20篇】

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上面不时会有一个个污点,小小的污点不会影响你什么,但是水滴石穿,终究有一天会影响你的。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就是擦拭镜子最好的东西。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以反思为话题的作文600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4473

作文

253

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马山中学 张芸

上周我给学生们上了节作文课。因为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初三年级的特别害怕写作文的孩子们,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感呢?我打算认真地倾听一下同学们的心声。因此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向同学们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写作文难吗?具体难在哪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学生们也许也许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也许是少了课堂的约束,表现的特别积极。有的说:“没有内容可写”。有的说:“不知道怎么把要写的内容表达出来”。有的说:“写出来的内容像白开水,越写越没信心了”。听了学生的发言,我心里有底了。学生们在写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同学们很少留心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缺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忽略了对写作技法的归纳和演练。

三、缺乏必要的文辞积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准了病根,那就得趁热打铁,对症下药。

在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标题:“三句话写好作文”。学生们这下可炸了锅。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话。在学生的“千呼万唤”中我板书了这三句话并作出了简明的解释: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及格)二、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文采。(优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布答案后,学生似乎对我的说法将信将疑。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的两篇中考考场作文(《怀念葱油饼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长大了》),请学生们当一回“小老师”评判一下文章写得怎么样。接下来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同学说:两篇文章的作者都从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学说:《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文章,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也特别准确,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写因为天气热,补鞋子的老爷爷额上渗出了汗珠。用“渗”而不是“流”。待学生评判完毕,当我告知学生这两篇作文就是今年中考的高分作文时,学生终于信服了写在黑板上的三句话。最后,我给学生们提出了有关写作的两点希望:一、多观察,多练笔。二、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记小事,书真情。

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些写作上的启发。但课堂有限学习无限,要想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写作,写好作文,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会学生立足生活,感受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4356 字

+ 加入清单

刘少云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想要突破作文教育,那就要想如何“思变”。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以下是我对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与反思。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语言技能(语文应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见在教育家的眼里,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学校的师生天天用,天天练的语言,却在分数最高的作文中缺乏成就感,于是很多学生不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连语文教师也不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一个长期积累语言材料的问题。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带的两个班中,学生语言材料贫乏表现得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班。课堂上比较活跃,课后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因而语文知识积累不够,语文能力也不高,尤其是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上让每一位老师头疼。在新的教学改革下如何写好作文,尤其是写好高考的材料作文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引。如何使学生端正态度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常言说得好:“方向明,决心大”。树立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关键。如果学习的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必然会使人产生惰性心理。高中阶段的作文 “特困生”,大多是学习方向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作文“特困生”克服模糊观念,坚定信念,端正态度。

其次: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良好的耐性。老师需要课前充足的备课准备,需要细致入微的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在一定情况下把握方向(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这样),让学生有信心耐心的去做准备,去写。例如材料作文:一群城里人去山里旅游,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好奇地问当地的一个年轻人:“你觉不觉得你们很幸福,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里?”他笑着说:“不觉得呀,看习惯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跑出这山沟沟,去城里生活。”众人皆笑。 原来,当我们这群被大自然驱逐出境的城里人,在这山沟沟里贪婪迷醉时,这些山里人家,正挖空心思地想往都市里“跳龙门”呢!看来所谓旅游,只是相互的串串门。首先审题,帮助学生明确审题对象。材料涉及三个(组)对象可确定三个立意角度:城里人、山里人 、城里人与山里人 。然后找出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揣摩命题人意图。城里人 --感叹着山水的秀美,恨不得定居下来。山里人--不觉得呀,看习惯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跑出这山沟沟,去城里生活。 城里人与山里人 ---当我们这群被大自然驱逐出境的城里人,在这山沟沟里贪婪迷醉时,这些山里人家,正挖空心思地想往都市里“跳龙门”呢!看来所谓旅游,只是相互的串串门。最后让学生综合大家的意见来确定最佳立意角度,并用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自己的观点。学生的结论有很多都非常正确。如“珍惜身边的幸福” “学会欣赏身边的风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 美就在自己身边 ”“不要舍近求远(何必舍近求远) ”“ 做好自己,又何羡乎? ”“ 围城心理”“ 生活在别处 ”“ 各有各的精彩”“ 距离产生美 ”“ 活在自己的‘天堂’” “彼岸,灯火阑珊 ”等等。

再次,改。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做法:一是对学生作文进行细致修改。虽然这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上的不足,但不能使他们明白自己不足的原因及怎样改正。二是作文交上来,教师具体指出不足之处后再发下去让学生再修改。事实证明,让学生再修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教师手把手指导作文到"能使学生改其文"的必由之路,再修改作文不是重复而是"升华",它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欠缺之处,提高作文水平,且增强了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教师在批改时不仅要通过作文的批阅评点具体地给学生指明错误及错误原因,还要从理论上教学生再修改作文的方法。所以,当学生在遇到叙事没条理、层次不清等问题时,要指导他们如何谋篇布局,理清层次,甚至"重建骨架"。 一、确定讲评目标,针对一点突破

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突出重点。因此,一节讲评课的目标应该是讲一点写作知识,讲一个具体的写作技能,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要求学生写一个小动物,并且能使用过渡句衔接上下文,讲评时就围绕学生是否运用过渡句展开。

二、精选讲评资料,引起学生共鸣

1、根据讲评目标选择典型资料

教师要根据讲评目标选取一些能代表这次作文优点或不足的典型作文讲评资料,这些作文可以是学生写的文章,也可以是范文,在课上读给全班同学听,通过讲评让学生领悟文章该怎么写。

2、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做讲评资料

作文讲评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因为每位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作文水平也参差不齐。作文讲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此,选出的作文要有上、中、下各等级,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触及每个层次的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多样讲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1、教师示范与

教师将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用多媒体播放,一句一句地评改。 遇到作文的成功之处说明认为其成功的原因,并标上相应批改符号。遇到不足之处,分析其原因,提出修改方案,让学生掌握改文的方法,知道如何下手改,改哪些方面等。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

2、集体交流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互相启发,提高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会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

3、小组合作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时充满

好奇,可以有意识地去让他们进行比较,取长补短。不仅使学生找出他人文章的问题所在,而且能从不同的文章中汲取精华,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4、学生自评

众所周知,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俗话说“文章怕念”,让学生多读自己的作文,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不当之处。自评时,至少要读三遍文章,首先轻声读一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根据自身条件综合使用以上几种方法,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讲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作文讲评要讲艺术,讲评作文,不是批评作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热忱鼓励,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努力诱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因此,讲评时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挖苦,少批评,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习作中的不妥之处,提出的意见要亲切、温和,让他们不但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而且在听了点拨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后的该绝。对于一些作文写得不太好的学生,尤其要注意鼓励,因为他们更渴望得到重视和赞同,所以教师在讲评这类学生的作文时,要用“放大镜”找优点,从“差”中求优,发现一点一滴的进步,不放过写得好的一句话,一个标题,写得好的一个词,一个标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变怕作文为爱作文。

总之,作文评讲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重视和强调对学生作文的评析,激发学生进一步写好作文的动机,让学生不断对作文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才会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新的生机与勃勃活力。

从学生的习作中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白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和失误原因,还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通过一个问题懂得一类文章的写法。如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学生在关系型话题作文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不懂得文章的中心论点必须是概念间的关系,或只写一方面,或分开写,或另起炉灶;不知道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哪些种类;缺乏分析能力,

不会判断、推理。据此,作文讲评课上,我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判断事物间的关系、阐述判断的理由等能力上,然后再要学生写“行动与结果”“追星与修己”“中心与边缘”等关系型话题作文,这样由一篇到一类,由写作到指导再到写作,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又比如学生的习作文句不通时,除了书面纠正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再口说,然后再把事情连贯地写下来。口说是学生自我发现语句毛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我曾带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回来后要求他们写一篇题为《慰问老人》的文章。文章写成后,让他们再口述,根据自己所写的文章,再根据口述时对语言的感受对其原文加以修改,效果明显好得多。在讲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问题,如:文句不通,前后不连贯等情况,要把说和写沟通起来,反复说,以说促进写,从而帮助学生把原文修改通顺。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小学生的素质也要不断提高,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再修改作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小学生再修改作文的能力。

所谓最佳角度,首先是指在多个对象的材料中要学会根据命题人意图确定最准确的立意对象;而在单个对象的材料中学会确定最切合命题人意图的角度。 其次是指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行文最有把握,占有素材最多的角度。 最后才考虑立意的“新奇”与“深刻”,千万不能以“新”害“意”。

审题在众多学生的参与下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 ①回归自然 ②选择适合的位置 ③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④知足常乐、安于现状

再次:批。老师的批改是关键,它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但讲究方法。“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高中语文作文批改要有新突破,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那就是在作文批改中也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大胆采取“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反思,并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的高中语文作文批改新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分好学习小组。第二步,进行作文批改教学。 第三步,针对作文根基差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第四步,办好“发表园地”。当然,这些需要教师的充分准备,要提前设置预案,要精心组织,切不可偷懒,随意应付;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尽量和学生一起写写“下水文”。这样,也许会形成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局面,高中生作文的春天。

原文地址:新材料作文审题指导(示例)作者:lgh9617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一年级的学生要在短时间里学会这些,难度极大。汉语拼音的教学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一边教组织课堂纪律,一边带着孩子们学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在学会汉语拼音的同时还需学会其中的儿歌和生字。可见教的难度很大,学的难度也大。 现拼音的教学的工作已结束,我发现有以下几点需反思

一、恰当运用教材,发挥教材优势。

教材根据儿童阅读特征,每个字母都配有图片,并从声母开始每节都带有富 有情趣的儿歌,并用红色音节标注本节所学的字母,这样让孩子不至于面对拼音这一些枯燥的抽象符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在开始的几节课,我往往就局限于其中,无法跃出教材。只要学生读得出字的音、记得住形就行了,对学生的拼读能力、观察能力、说话能力的训练差强人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欠佳。在此后的教学中,我将每一课的插图都编成童话小故事,利用一些童话小故事吸引孩子们学习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画,让孩子们想象说话,进而进行拼音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如在jqx 的教学中,我编了小ǖ娃的故事:在前鼻韵母的教学中我编了五兄弟的故事等等,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不少。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刚开学,孩子们的常规还控制不好,课堂上,好多时候要组织课堂纪律,会花很多时间,学生学习的时间就不多,这时就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拼或是同位互拼。班上不少孩子已认识了很多声母,韵母。老师可以放手发动有利资源进行教学。老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重点指导一下就可以了。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读积极性。

三、拼音教学游戏化。尊重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

孩子在一个月的学习之后,表现出了厌学倾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大量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根据字母的音、形体编出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小儿歌、绕口令来教儿童记忆那一个个干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这些字母。这种形式在复韵母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因复韵母学生极易弄混淆,如:ui和iu,这时可编儿歌“围巾围巾ui,游泳游泳iu” 等儿歌来记忆。ei和ie,“e在前ei ei ei,e在后ie ie ie”。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韵母的读音。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相信只要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向此靠齐,使得自己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获取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13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漫画作文的写作》教学反思_成长作文600字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漫画作文的写作”这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喜欢的漫画为话题,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漫画,接着欣赏几幅漫画,再介绍如何写漫画作文,欣赏几篇漫画作文,最后让学生动笔练习。本节课学生练习的漫画主题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如:“宝宝快跳”,“如此孝心”,“相依为命”。

教学中有描写祖父辈对孩子的亲情和欣赏有描写传承意义,以及长辈培养孩子的角度和方法的,以漫画形式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乐趣的,总体来说整个课堂教学强调了家庭生活的亲情、责任、理解和孝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家庭生活的缤纷世界,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表达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感受和生活阅历。家庭生活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在活泼的气氛中积累、感悟、探究。平时,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感受是经验型的,是零碎的片段。通过《漫画作文的写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领悟到家庭生活的本质。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对话、写作几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感受到漫画的魅力、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走向课外阅读,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的境界,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是语文作文的起始阶段,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虽然一二年纪有看图写话的要求,但是作文和它有着很大的差别。作文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但要求把话写完整,写清楚,更要求把话说漂亮。就是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学会使用形容词,想方设法地把文章写得丰润圆满,让人读了还想读。

三年级的小朋友做不到这么高的要求,一开始只是要求她们能把事情或者事物给叙述完整了,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文章自然而然地就能写好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自发地写,开心地写,这才是重中之重。写作没有兴趣的支撑是肯定不行的,老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教他写作的技巧。万万急不得。

本次写作教学中,我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本次的写作主题是写一个班级里的同学,或是你的好朋友。写之前,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写作对象,然后利用下课时间仔细观察对方的外貌特征,以及他的喜好等等。不仅要写出对方的外贸,而且还要写出他的特点,并用小故事来举证他的特点。待到上课时,先不急于下笔,而是先让学生说一说,其余同学做听众,看他说的得对不对?在他说的时候引导他把话说完整,这样他写的时候也能把话给写完整了。

作文不是写完就好了,它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修改与交流。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更是改出来的。在学生写好作文的时候,要求他们先自己读三遍,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尤其是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然后教上来由老师批改,发现问题即使批注。改好以后全班交流,朗读写得好的文章,让学生听听别人是怎么写的,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最后在请大家自己看看自己的文章,再次自我修改。

这就是我自己的写作教学的个人反思。在我的观念里: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那他就能写好文章。但是光有兴趣也是不够,还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只有方方面面的结合才能产生出好文章。

[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派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派作文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学环节的设置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部分:

1、出示孙悟空图片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及阅读悟空的自我介绍让学生明白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

2、教师做范例介绍自己,然后让学生评老师说了哪些方面内容,哪些内容印象最深。

3学生大胆介绍自己。同桌相互自我介绍 p评价;接着由个别学生上讲台作自我介绍,其余学生评价。

4. 游戏活动。

二、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

虽然自己经过准备,并且做了大量的铺垫,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掌握的情况却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概念模糊不清。在教学中涉及到“特点”、“身材”、“衣着”等词语。由于我并没有做详细的讲解和比较,许多学生理解模糊,没有弄清楚含义,从而导致了学生到后来不知道该怎么写。

2、教学设环节设计混乱。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将“特点”这个抽象化的要领抛给学生,学生在没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一知半解,使得后来我在后期虽然做了大量的讲解,但学生还是没有明白。

3、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了较低程度的要求,对学生指导过细对人物描写外貌不需面面俱到。

4、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全班学生一齐观察我,造成学生的作文雷同,思路没有打开,缺乏个性,如果最后分组讨论:你准备写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环节效果会更好一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乐于写作,易于表达。”我们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春天来了的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来了”是三年级第三单元的习作练习。为上好这次习作,我在课前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田野边,来到东方广场寻找春天,学生在游玩过程中兴致勃勃,边看边记录,还不停地相互讨论。回来后,先请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摘抄的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然后说说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由以往的不知从何说起变得滔滔不绝,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时就十分轻松了。由此,我感受很深。

一、走出课堂四十分钟

课前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春天,去感受春天,去体验春天,把习作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言为心声,学生只有切切实实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才会有自己的发现和体验,有了这种发现和体验的快乐,表达的愿望才会激发出来。

二、走进春天的语言世界

我设计了一个课前的“开心词典”活动,学生搜集很多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抄在开心词典上,上课时,让学生充分交流开心词典上的词句,“春风拂面;花红柳绿;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学生收集的词句相当丰富。学生在和自然的亲近中感受到了春的信息,在交流这些词句中又一次领略了春的美好。

三、走进学科融合的新境界

“诗画同源”,确实绘画和写作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绘画和写作都需要观察,选材,构思,布局,都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到自然中去观察春天之后,让他们先把自己观察的春天画下来,这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一个凭借,降低了习作的难度,画的过程已经是学生把自己观察所得进行思考、表达的过程,眼中景已变成心中情倾注在画笔上。一幅幅色彩明丽的图画描绘出了孩子们眼中的春天,心中的春天。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可以说是用语言进行二次创作。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

我精心设计了一些导语。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春天刚刚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等等,语言确实很美,但是感觉和学生有距离,说的时候像在背台词,没有和学生自然交流的感觉,因而缺乏童趣,师生没有融为一体。

二、学生的发言不是自己真情的流露

虽然课前学生去亲自体验了春天,但是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多数学生谈的是自己印象中的或从书本中看到的春天,而不是自己去发现的春天,原因何在呢?我想,一方面和老师的语言创设的交流氛围有关,没有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发现的春天,另一方面,过早地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也起了一个不好的导向作用,学生以为只要用上那些词语,说的像那些句子一样就好了,而不是说自己看见的,感觉到的春天,不是自己心灵的自然流露。我想,学生在说自己发现的春天时,不要给孩子任何限制,任何暗示,就让他畅所欲言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话可说,每个孩子的感受都会与众不同。在大家充分说的基础上,再交流好词佳句,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春天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情感一定能更好地调动。

[关于春天来了的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数的改写教学反思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学生在读一读后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原来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大数,这些大数末尾的0真多呀,读起来太麻烦了,而且很容易数错0的个数。此时,学生置身于“口欲言而弗达,心求通而弗能”的“愤悱”境地,他们真正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他们的心理上生成了一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既会激起学生激烈的思维振荡,又会引起学生学习需要的不平衡,情感领域中便会生成一种乐于学习、主动参与探索、渴求获取问题解决办法的心理倾向,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在知识、思维、情感等方面蓄积了良好的准备态势,为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时,我指出:遇到较大的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常用“万”或“亿”作单位记出来。那么整万的数怎样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呢?我让学生自主讨论、相互交流。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由学生得出“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上单位万。”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在改写过程中我注重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启发学生思考5000000和500万的关系,并把自己看法跟同桌交流,然后把理由说给全班同学听。使学生明确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感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在初步探究完如何将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得数后,我让学生自主发挥,自己先写一个整万的数,然后将它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又趁势让他们给同桌出一道这样的题,互相交流,互相判断,这就在检验孩子们的知识是否巩固,是否能自主进行正确检查。最后,又让孩子们写一个以万为单位的数,改写成生活中的大数,逆向思维得到训练。这个环节对于突破、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很快就掌握了改写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大的不足是时间的安排还不够合理,课后练习的强度不够,影响了全课的整体教学效果。识字写字教学反思如何写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文教学反思范文

全文共 7753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赛中有位老师的参赛题目就是《写作中的文化思考》,在他看来“有文化”的写作应该是“有思想”的。我们的中学生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思想,没有自己的话语。我对他这样的判断是赞成的。由此我想到“也”跟一跟这位老师的风,于是就把“文化”两字嵌入我的述评标题之中。我想,中学生作文缺少文化品位是否跟中学作文教学缺少文化品位相关呢?简单说,中学作文教师以“文”而使学生有所“化”之境界、层次太差了。

我可能是这届比赛大会中唯一的“观察员”。我不想虚伪地说是学习者,我是地地道道的“观察员”。我非常认真地听了高中老师全部的比赛课程,毫不夸张地说比评委听得还要认真。现在,我将用冷峻的刀笔对这些比赛课程进行剖析。即从这些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精英的教学行为去认识教师的社会存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内涵及其价值,执教者的素质——从态度到能力,甚至包括他们教学中的习惯话语“非常好”、“很好”——无一例外对学生不绝于耳的夸赞,这已经成为具有某种文化意味的模式。这种充斥课堂的溢美赞语令我这个局外人感到有些虚伪。如果我们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纷围中成长,我对他们的未来深表担忧。当然,这还是小问题,是枝节。但在这里可以体会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其实这一切都集中于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不懂而教”。

一、当前提就错了的时候,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有啥用?

讲台上,大屏幕打出“例证法的运用”几个大字。

随后字幕打出:论点——“苦尽甘来”。

然后老师依次讲出高尔基瘫在床上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师指出这是学生写作中的原稿);爱迪生苦苦寻找制造灯丝的材料;明人宋濂忍受寒冷借书抄书成为大文学家;李时珍走遍各地爬山涉水,向农人、牧人、猎人寻问草药,最后写成《本草纲目》;王羲之写尽十八缸水成大书法家。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探讨哪个事例能用,哪个事例不能用,而且在使用时如何紧扣论点加以分析。听课教师在静静地听,认真地记。

我要问的是“苦尽甘来”可作论点吗?

我们说:论点是论者的一种主张、思想、看法等等,这是常识。而“苦尽甘来”它不是思想,不是看法,也不是一种行动办法。它是对一个行动者艰苦奋斗之后终于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这样一个过程高度抽象的概述。“苦尽”之后“甘来”,这是讲述“过程”。这个错误愁人处不是观点有问题,而是我们老师不认识“论点”的性质。

课后我与听课学生交谈,对这个“论点”提出否定。学生开始不理解,我给他讲——“只有吃得苦中苦,才有可能得到甜上甜”,这是根据俗语概括出来的一种“思想”、“价值观”、“做事的准则”,论述“吃苦”与“得甜”的关系问题,这可以作论点。而“苦尽甘来”是对持这种人生观奋斗并获成功之人奋斗过程的概括表述,它对人不具有思想性启示,不是一种道理。因为“甘来”,可以通过艰苦奋斗获得,亦可通过其他手段来争取,比如“投机取巧”,“嫁个好男人”等等。具有不同人生观的人,会走不同的道路。学生听后说,“啊,这节课白听了!”

二、在关键的时刻就是跨不过学生所知这道“坎”

参赛课程题目:《援譬设喻》。中心内容是讲如何打比喻。

首先说,这个题目就有问题。“援”,它的本字是“爰”,它是指用绳子将人    慢慢地拉引上去,后来演变为“援”。“嫂溺援之以手”这句话大家都知道。由此有了引申意义即“引用”之意,如论说文写作中“援例以证之”。“设”,《说文》曰:“设,施陈也。”本意就是安排、布置。由此引申意义为“筹划、制定”,“设法度以齐民”及“想法设法”中的“设”就是这个意思。我以为,我们平常说“设喻”,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安排比喻,而应该有“制”喻的思考。从“制”字理解,那么就与如何打比喻相统一了。但“援譬”,只能理解为“引用”,它本身没有“制”的内涵,因此说“援譬设喻”与讲如何打比喻不通。

讲过这个标题之后,再谈这堂课是如何进行的。

老师在讲述生动的比喻过程中引导学生与之对话,即如何打比喻。老师问:“打比喻应注意啥问题?”学生逐一都非常准确地说:“要注意用生动形象的事物”,“要用常见的”,“要用有相似地方的”。于是老师在黑板总结出打比喻应注意的问题——“熟悉”、“相似”等等。

这是打比喻的一般道理,连初中生都知道。课后我问听课的同学:“老师讲的这些东西,如果你不听课是不是已经会了呢?懂不懂呢?”学生回答说:“知道,懂。”我又问“怎样把比喻制作得更好,或者说怎样从思维的方向上,超越目前所知的范畴制作出审美价值相对较高的比喻,你懂不懂呢?”学生回答:“不懂。没有听过这种分析。”这就是说,我们老师只讲了学生知道的东西。而学生不知道的,他却没有讲。因此,我怀疑在关键的时刻,他们没有能力越过学生所知这道“坎”。

与《援譬设喻》课相接是《以文学的名义——陌生化语言训练》专题。这位老师讲课的部分内容是上一课老师讲课内容的继续,其中讲到“立象”这个题目时,举例“老照片是……。”这位老师讲出一个原则——“风马牛不相及”,这句话我印象很深。我以为很有道理,从对方法的表述上有启发性,也有操作性。比如说:“老照片——我过去的时光留下的脚印。”“脚印”与“老照片”,“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你说:“老照片是不连贯的电影记录片。”此“片”与彼“片”,都是“片”,不美,形象相近,缺少诗意。

但这位老师所讲“风马牛不相及”不具有理性的意义,因而大大降低了它的指导性。比前者虽然有了一点儿超越,但仍然没有攀上“理性方法论”这个台阶。

下面我来给他们作一个总结升华——“异质构喻”,解释一下:在异质的世界里寻找与被表现事物对应的表现事物,在一定的界限内,被表现的事物与用作表现的事物,两者距离越大,文本的审美价值越高。

我们常用“牛饮”、“狼吞虎咽”、“猴急”说人,这都是“异质构喻”。

乔治·布洛克说:“当诗人吟诵出‘燕子像剪刀似地掠过天空’时,他实际上已经在一把锋利的剪刀和一只在天空中迅速疾飞过的燕子之间找到了共同点”。

我以为,上述两位参赛人的讲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应该跨越学生所知这道“坎”而跻攀上我所讲的理性平台,这样的教学课对学生才有意义。

只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说是这届教学大赛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缺陷。在不能跨越学生所知这道“坎”的问题上,我再剖析第三位参赛者的课程。当然我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因篇幅问题不能展开论述。

话题《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的主讲者兴高采烈地启发学生以现有的熟语为由头提出了许多与熟语本身内涵相异的新思想。比如“东施效颦”,本来是批评东施姑娘不顾自身条件一味模仿西施的行为,结果弄得自己丑态百出,然而老师启发学生提出“模仿是创新的开始”;比如“飞蛾扑火”,本是批评飞蛾不识火的厉害自寻死路,然而老师启发学生讲什么“勇于追求光明”。老师所讲“另一扇窗”就是所谓“逆向思维”。可是要追问 “怎样”具体展开思维,“逆向”提出问题?令人可笑的是老师讲到这里时大屏幕上打出了敦煌壁画中一位反弹琵琶的飞天美女神象,画面的确是很美。但是,从这反弹琵琶的画作中就能让学生明白“逆向思维”的规律吗?在花俏甚至有点喧闹的课程过去之后,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干巴巴的“逆向思维”概念,还有一幅“反弹琵琶”画像。这就是当今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文化性之所在。

其实,“逆向思维”在哲学上讲就是“两面思维”中的一面。罗马神话中有一位神叫雅努斯,他就长着两付面孔,人称“两面神”。“两面看”有许多思维路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有各的走向。这里仅以“调查与发言权”为题讲其中一个逆向思维的路子。

说到这个话题,一般人马上会想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的话,具有普遍性。但是,反过来还可以再问“有了调查就一定有发言权吗?未必也。”比如调查王熙凤阴狠歹毒的霸道作风,选择贾母、王夫人,选择贾宝玉、薛宝钗,选择平儿、袭人,这些人不是王熙凤的至亲长辈,就是她的至亲平辈,再不就是她的亲信下属。从他们这里能问出什么来呢?尽管代表面挺全。从“有发言权”到“不一定有发言权”两种命题的提出,这里的“逆向性”就是“两面思维”之一的“‘普遍’——‘特殊’双向思维”。“有发言权”讲得是一般、普遍规律,“不一定有发言权”讲得是特殊、个别。所以,我们看事物既要看到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又要注意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的训练,必须进入到这种理性训练的境界对学生才有意义。

三、游戏写作,教坏学风

在《淘课本之米,为巧妇之炊》的话题讲课中,我吃惊地发现中学生的不良文风及不良学风是怎样来的,可以说是他的老师教出来的。先请大家看一看这位老师讲课的主导例文:

作文题:请以“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

[1]蓠笆那边/有草莓一棵……草莓,真甜!

如果(上帝)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

——狄金森《蓠笆那边》

鲜红的草莓就是诱惑,诱惑国之大,上帝都无力抗拒!而茫茫人世、滚滚红尘中,金钱美色、香车宝马、功名利禄等诱惑无处不在。为诱所惑者,如飞蛾扑火、身败名裂;抵制诱惑者,藐权贵如草芥,视金钱如粪土,名垂千古。

[2]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任用文种与吴国讲和,表示甘愿成为吴国附庸。吴国重臣太宰嚭在越国钱财和美女的诱惑下,利令智昏,反而在夫差面前大讲越国的好话。而夫差也被西施的美色弄得晕头转向,亲小人、远贤臣,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哪还有心思理会朝政?吴国的君君臣臣在诱惑面前吃了败仗,虽拥有号称十万的大军,却落得个被三千越甲踏破吴宫的可耻下场。

[3]面对诱惑,有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

[4]他无望地盘坐在路边,容颜像枯干了的木柴。他面前放着一只残破的碗,空的。他那无助的双眼似乎在乞求每一个路人:行行好吧,施舍一点吧,我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这时,一个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弄来了一碗饭菜,远远地放着,用唤狗一样声音对他嚷嚷:“来,吃啊!”乞丐坚决地摇了摇头。这个锇死的乞丐告诉我们:在诱惑面前,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5]大帅哥邹忌面对巧言令色的诱惑,清醒处事,悟出了讽谏齐王的治国之道。陶渊明面对官职的俸禄,大喊一声:“我决不为五斗米折腰!”且不说那在国家大义面前最终拒绝了母爱私情诱惑的赵威后,也不说那面对楚国相国的官帽头也不抬的庄周先生,单从那司马迁对皇权意志的抗拒中,我们便能感受到“史家之绝唱”的浩然正气!

[6]面对诱惑,有人安贫乐道;面对诱惑,有人成就理想。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7]学者朱自清先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面对美国人施舍而来的救济粮的诱惑,他毅然绝食,宁死不屈,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8]“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在痛苦地思考着生与死的问题。对于弱者而言,生之艰难,也许死亡就是一种诱惑,有的人也许抵挡不住而寻求解脱。而史铁生的这句话表明他是一名抵挡诱惑的胜利者,是生活的强者。

[9]无论是英雄,还是智者,能抵制诱惑就一定具有伟大的品格。

[10]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各种诱惑层出不穷的今天,中学生应如何抵制诱惑,不为物质所诱惑呢?那就“打开窗子,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名人传》),我们应该像英雄一样,正直、仁慈、无私,保持纯洁高尚的心灵,做一名拒绝诱惑的中学生,绝不做被外物驱使的奴隶!

讲课老师就是利用这篇文章做例子,给学生示范如何运用从课文中积累的材料,并且进行了这样的归纳:

概述评价,表明观点。联想想像,神思飞扬。

刻画场景,细节动人。列举排比,气势非凡。

引用名句,增添文彩。

而我,宁肯把这篇例文当作反面的典型,在讲不应该这样写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怎样以严谨的态度使用所学的东西,尤其是在拿不准的时候要到文本中去认真核实。在议论文写作中,我反对将课文资料做“文学化”的“联想想像”;我反对将课文资料添油加醋,编排“细节”;我反对将课文资料一股脑“列举排比”在文中。这篇例文是这位参赛选手“歪经”指导下的“歪文”。两者互释互训。

诱惑,是指人受某种事物的吸引而使自己的心智迷乱。写这篇文章,理应面对今天纷繁复杂的社会,写出人们应当怎样面对生活,保持理智,这样的文章才有实际意义。

然而,参赛老师所推崇的例文距离今日现实太遥远了,这是一篇典型的掉书袋文章,光人物就有十多人,充满了书柜的霉气。

可以说,这篇文章不是讲课人所言“淘课文之米,为巧妇之炊”。“淘”者,澄汰之谓也。洗去杂质,留下精华。这篇文章其实是“堆”米,这是老师所谓“列举排比”之法的典型劣作。这种“列举”是不管“米”合适不合适,乱“堆”一气。比如赵太后送儿子去做人质,其实就是为大爱而舍小爱,怎么胡乱说什么拒绝“母爱私情诱惑”。司马迁,何曾受到什么“诱惑”,他是因与李陵关系甚好且认为朝庭对李陵不公说了几句辩解的话而已,算不得抗拒“皇权意志”。他的遭遇与什么“诱惑”不搭界。

尤其不能容忍的是胡编乱造,对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极其轻率的改造。比如朱自清仅仅是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但并没有“绝食”。还有对那个饿死的乞丐所谓的“想像”、“刻画”,在有历史知识的读者百前,显得很是滑稽可笑,不具有任何说服力。

讲课老师开始说这是从《礼记》中的记载而来。但查《礼记》原著,其记载如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衭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因不食而死。

课后,我曾与讲课人说,《礼记》所说“左奉食,右执饮”这是很诚执的助人态度,只不过喊了一声“嗟”而没有说“请”显得有些粗鲁,那位饥者因此拒绝帮助而饿死不值得尊敬和崇尚!对古人这种所谓“尊严”需要重新认识,不能以此律今,今天有几人认同他呢?这是地地道道“死要面子”。学生那种所谓的“细节”描写,是在按照自己的需要修改史记。讲课人辩解说:“是从孟子‘鱼我所欲’一节而来。”确实,这位教师在讲课时说到“一箪食,一豆羹,得则生,弗得则死。”但孟子仅仅是说“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在《孟子》书中,并没有说乞丐因此而饿死。很显然,例文中乞丐之事是作者将《礼记》与《孟子》两书中的资料合而为一,重新编造而成。这样使用课文的材料是不妥当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礼记》所记也好,孟子所说也好,那种为了一点儿面子的事而拒绝生存,这与今日人们的价值观相差很远。此外,这篇谈拒绝诱惑的文章本身就表现出作者受“诱”而“惑”,他受“高分”的“诱惑”置历史事实于不顾恣意修改!这种为了自己的需要说大话、编历史的学风、文风是可恶的!

四、教者缺乏基本的写作示范能力

老师讲作文,并不要求他一定是写作高手。但是,他必须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说在讲述如何写作的时候,至少能作出准确恰当的示范例子来。然而在这方面,我却看到了许许多多负面的例子。

在《议论文论点与论据——从“功亏一篑”谈起》课例中,参赛老师在解释什么是“功亏一篑”时候,讲了两个例子:

其一,一个自行车赛手即将获得冠军。但是,在他距终点很近的时候,与另一个赛手相撞。他与冠军失之交臂。

但是,这个例子不是“功亏一篑”,而是“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是指为山九仞,由于他自己的原因,未能坚持下去,最终还是缺了一筐土。“功亏一篑”这种失败,人们更多还是从行为主体去反思。而“功败垂成”,虽然也是说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但其原因却是多种的,可能有行为主体的,也可能是其他的。

其二,一位喜欢花生米的先生,吃了不少香香的花生米,但吃到最后却是一粒苦涩的。真是“功亏一篑”。

“功亏一篑”,说得很清楚,山堆得已经很高了,只差一筐土,但却没有成功。然而老师所讲吃花生米,不是“缺”,恰恰相反,是多吃了一粒。如果不吃那最后一粒,他会很满意地说:“今天很好地品味了香香的花生米。”这不是“功亏一篑”,而是“味毁于多吃一粒”。不仅如此,“功亏一篑”,应该反思行为主体自身方面的原因。而吃花生米,后边误吃的那一粒是不易发现的,因为花生经炒制后其果仁的颜色一般人不易发觉有什么异常,不吃是察觉不出来的。所以,误吃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发觉是苦涩的,吐出来就得了,他满肚子的果仁还是香香的。这与“功亏一篑”不搭界。

参赛老师在讲“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摆出的事实不能讲清自己要讲的道理,这不是很尴尬的事吗?

这样的事例,在这届教学大赛中屡见不鲜。

请看《从叙述性材料到事实论据》话题讲解,老师的讲课中心是告诉学生如何把一段文字性的记载材料紧扣论点非常简洁地概括为一则论据。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也亲自写下水文给学生作示范。

在论证《不耻下问》这一论点时,老师讲了一个材料,大意是贾思勰向养羊人请教养羊经验,向农民请教选种技术。有的人认为有失体统。但他不以为然。经过多年积累研究,终于写成了《齐民要术》。

讲课老师就此事的叙述如下:

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些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农夫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

既然是要紧扣论点对材料进行整理,当然是要删掉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但绝对不能把精华的东西去掉。这位老师的下水文,恰恰是把体现贾思勰不耻下问的具体事例淘汰了,而代之以空洞的说教。下边我就以她的字数为限对前边那段材料重新整合:

南北朝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勤于下问,他曾跑百多里的路向善养羊的人请教养羊经验,他曾跑到田间向农民请教选种技术。有人说这样做有失体面,对此他不以为然。毫无疑问,那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便凝聚着许多贾思勰不耻下问学来的宝贵经验。

请大家比较这两段下水文。它们的文字数量基本持平,但取舍不同。前者重那些虚话,后者重实际行动。论说文的论据贵在事例凿凿。特别是前者仅仅把《齐民要术》这部书作为显示贾思勰成就地位的道具,而后者则突出它的撰写与不耻下问直接相关,这样就更突出了不耻下问对人们生活的意义。特别是这一点,许多在场中学语文老师认识不到这种点化的作用。

我真想把我所听的课逐一进行这样的点评,但因篇幅所限,只好作罢。写到这里,我想起大会组织者在开幕式上的致词——这届大赛是从理论到实践,从上到下,对2001年以来的改革进行反思,对前一段课改成果的展示。我以为,与其说是成果展示,莫不如说是浅陋的现状展示,而且是淋漓尽致的展示。我不知道评委在将这些课评为优秀的时候以及这些课程主讲人接受优秀证书的时候是怎样的高兴,我想他们也同样不知道如我一样这些学生的爷爷、爸爸听到孩子们在听这样课的时候是怎样的难受。某些人总把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批评看作是大学教授的指责,其实我作为一个家长是为孩子们着急啊!特别是当人们还不能认识这个现状,醉乎乎地拿着奖状走进充满欢庆鞭炮硝烟味的校门时,那更是令人心痛。

在这届比赛大会召开的日子里,大雨频频,雷声阵阵,电光闪闪,我心里很不宁静。其实语文课改,最重要的任务是改人,首先是语文教师需要改造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这一点做不到,孩子们只能上这样的无用的课。看着这沓剥掉了“皇帝”新衣的文章,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诗:吟罢低眉无写处。由此想到,我的文章有发表的地方吗?人们敢面对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的语文是读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是我在本课的教学后再次的感悟。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对所任教两班的学生充满了信心,我深信他们到了初三语文能力绝对不会差,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学习的两则短文时,学生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去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如《金色花》,“为了好玩”一句,学生分析到:“这是我为了逗母亲开心,似乎与母亲在玩一个爱的捉迷藏,表现我对母亲的爱。”再如;“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学生能分析出“突然”表现“我”要给母亲一个惊喜,也表现了“我”的天真、活泼、调皮。另外,学生在阅读时能很快地捕捉道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如《荷叶.母亲》,学生能够抓住最后一段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我一直在抓学生的“读”,学生一天天地进步,感悟理解能力逐步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讲得非常“少”,学生读多了,自然就有了感觉,而这“感觉”是学生自己的“悟”所得,是“教”所不能代替的!抓好“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课堂反思作文教学课堂反思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学生的教学,自己已经进行了有将近三周了。总体来讲,对自己的教学还是不太满意,应该说非常不满意。自己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很多的错误,自己认为都是能够避免的,但是还是出现了,这应该是我之后在教学中应该必须反思与避免的。

首先对于课前准备,自己感觉自己每次多课的准备都不是太充分,总不能想全学生所想的,而这就导致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处理有些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自己还要让学生来给你讲,我想应该就是自己在教学准备时的不充分的地方,以后需要积极改正,不能对问题模棱两可,要把问题想全想透。

其次是在上课方面。在上课上面总的来说自己还是比较反对老教师的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的,但是在自己实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在讲课时纪律的问题,可能是自己上课把学生的激情激起来了,然后自己又控制不住课堂,最后就导致了自己的课堂相对来说乱哄哄的,这也就相对的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这是我以后再教学中应该着重进行改正的地方,既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也要让给学生一个教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自己在自我反思上面感觉还是非常的欠缺的,在进行了一天的教学之后,不能很好的反思自己,最后导致想通的错误再次发生。以后一定要及时做好反思。

做的虽然与自己想的相差很远,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一定可以越做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恩老师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359 字

+ 加入清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评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一般都侧重于“改”,而忽略“评”,这没有把握住“评改”的基本内涵。实际上,“评改”是“评”和“改”两个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词语,二者不可偏颇。因此,作文之“评改”,不仅要从字词、语法、逻辑的角度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之处,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修改不适当的地方,而且还要对学生的作文做出中肯的评论与评价。同时,对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态度要进行适度地批评与纠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作文的评改一些看法。

一、认清本质,正确对待。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我们在批评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实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已通顺”,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评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评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二、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我们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评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三、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评价、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不只是老师单方面应该努力的事,所以,教师是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得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九零后的孩子是自私的一代,他们相当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关爱,在享受的同时而忽视了父母付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教学中许多孩子受到教育,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在课堂中深受感动。我知道这种情感教育不是朝夕之功,短期内有些孩子还会反复,今后,我要把相关的情感教育再融入教学中,让他们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如果只停留在教材,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我就不失时机地把互联网资源与教材做到整合,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课外徜徉在互联网资源这个浩瀚的“书海”中,不断地充实武装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孩子非常好问,提出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冰心的父亲是谁?文中提到的三个姊妹分别叫什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本人储备不足等原因,没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告诉他们,课下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相关资资料,看谁搜集的准确,引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搜集资料的习惯。

纵观这节课,大体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有些地方完成得还不是很到位,比如,本文是篇散文诗,最好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品味课文,在引导学生读上我还做得不够;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有待提高;在情感升华这个环节中,时间仓促,没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情感教育还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地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241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高中学生的时间分分秒秒都是十分的珍贵,对于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都是刻苦努力,恨不得自己能够分身有术,多点时间进行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 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5页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讨论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资料、参考论文。通过这个活动课,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依据。

三、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四、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跃进中饿死很多人,有的同学认为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又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有的同学认为是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人生命权的不尊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着、读经典的历史专着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高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作文教学:反思篇

全文共 1412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而我们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也一样在这三个方面存有太多的困惑吗?穷则思变。《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有所突破,这三座大山是绕不过的。它们就在那里,就在我们的面前。想让我们的学生爬过山,我们自己首先要翻山越岭。

关于作文,我们让我们的学生做了什么。

我们有阅读摘抄本,里面有学生平时的阅读摘除,来源有《名家散文》《读者》《青年文摘》《意林》《高考满分作文选》等,其他还有他们自己的书籍,老师们给引发的阅读材料,试卷中讲评过的文章等。作文怎么写,老师说多读,多做摘抄,写好感悟。

作文写作训练。

两节作文课,我们布置好题目,学生开始写。上交后,我们开始漫长的批改。而后是讲评。选出几篇优秀的作文当堂朗读。主要是鼓励,表扬,为大家作文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指出其中可取可学之处,主要有审题、立意、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材料等。老师很是苦于批改作文,集中批改难免粗糙,易于疲倦。学生互相批阅,一看老师引导,而看学生程度。好则相互促进,激发兴趣;坏则流于形式,一片喧哗。因为作文出成绩慢,不能立竿见影,因为成绩评比,作文课又靠后站了。两节作文课,有的放羊上阅读,有的做题考试,有的继续讲课赶进度。

除了作文课,就是我们考试试卷中作文的写作以及讲评课中作文讲解。一篇作文,一个分数。老师做好统计,看看学生作文分数如何,有问题的单独找学生谈作文。作文出现的失误:有的审题偏了,跑了题,有的作文“四不像”,有的结构层次不清晰,有的表达不畅有语病,有的罗列材料不知所云,有的开篇老长还未入题,有的引文错误闹笑话,有的错别字连篇,有的标点单一,有的字数不够。总之,作文水平亟待提高。

审题立意怎么办。老师一遍遍讲作文之前先审题。可是,考后还是跑了题。如何审题,领会命题人的写作意图,确定自己的写作突破口,这就要“立纲起草”。关于立纲起草,我已经写了一篇作业,大的方面就是生活、阅读、自然,小的方面就是根据作文题写提纲,打草稿,胸有成竹。比如作文题目、中心主题(关键词)、切入点、结构层次、材料筛选、文体特征、语言风格等。

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有板有眼,学生依旧如故,困惑不已。最后,困惑的还是我们老师自己。功利之心,人皆有之吧。面对作文教学,几多忙碌困苦,几多忧愁烦恼。“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了,还要穷。穷则思变。

读了我第一位高中语文老师陈洪昌老师的《写作教学:系统规划创新机制激发热情》,很受启发,此文对写作教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做了系统阐释,在作文机制上进行创新,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努力践行,操作性很强。

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除了备课、批改、讲评外,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高语文成绩,有的老师让学生坚持背诵优秀语段,大多出自高考满分作文,短时间内效果明显,成绩显著,但是也存在死记硬背,生硬抄搬,侥幸得高分者;有的老师坚持让学生做摘抄,及时督责,为学生做长远计,但是也存在学生简单抄录,疲于应付,学生直接抄学生的,根本不读书;有的老师进行一句话作文,多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话题、一个名言展开,课下准备,课前三五分钟展示,同时也是为了督责,一段时间还可以,时间一长,学生就没了兴趣;有的老师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但是安全第一,没谁敢冒风险;有的老师写下水作文,很是令人敬佩,偶尔为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不是真正热爱,坚持下来太难了。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心不可力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学的训练,又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哪怕是一句话,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都体现着听.说.读.思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感觉作文难教,学生感觉作文难写,无从下笔,甚至无话可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各种教材的勃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面临素质教育,面临有效教学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外乎就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多反面的能力,特别是对作文教学来说,在语文教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我是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呢?我将反思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教学反思写作方法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1、记“成功”之举

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教学反思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习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

一、在教学实践中实行一套指导方法。

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细心的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应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既结合学生实际,又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规律来指导作文的实际教学。

二、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写作方法写1-2篇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

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样就能在备课与指导时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

三、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感困惑的事情,要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须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我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六年级人物外貌描写作文教学教案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外貌基本释义为外表,容貌;外部形象。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六年级人物外貌描写作文教学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点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特点也就是抓住与别人不同的地方,特殊的地方。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流畅表达。

教学难点:通过自己的笔端,表达自己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达到以“形”传“神”。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聊一聊

趣味谈话:今天,我们开始了暑假期间作文阅读的学习,大家都是爱学习的孩子,来到新学校,见到新老师,我从大家的眼睛里看到了新奇、迷惑、怀疑和信任。很多同学不认识我,我想呢,我也不介绍自己,我就想让大家通过看我的外貌猜猜,猜猜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 议一议

如果让你来说的话,猜什么?你会怎么猜?你是根据什么猜的?(学生发言,老师指导,注意语言的流畅和准确)

主要依据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体态、衣着、表情。

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说出自己最真实的猜想。

发挥想象,例如老师的年龄、老师的眼睛、老师的肤色、老师的大肚子、老师说话的声音和腔调……

三、 说一说

按照你观察到的和想象到的,你来表述,要流畅、形象、具体,想象要丰富。

四、 写一写

注意格式、注意标点、注意语意连贯,不写错别字。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引用),真实表达自己想法。

范文举例。(略)

五、        评一评(略)

作文小贴士

一、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锲而不舍 鞠躬尽瘁 持之以恒

二、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范文:

1、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汉子,据说是我们的新老师。他中等身材,稍微有点胖,显得很结实,皮肤黑黑的, T恤配短裤,留着一头乌黑的短发,一眼看上去有点像武术学校的教练。仔细一看,新老师似乎显得更黑了,那栗色的皮肤就像刚从烤箱里拿出的面包,光亮紧致。我猜老师肯定是刚从非洲回家的吧,要不怎么那么黑呀。好在他的鼻梁上架了一副黑框眼镜,这才让他显得有点学问,透过眼镜,我发现原来老师的眼睛很大、很有神,眼睛里似乎藏着许多故事。不知不觉,我有点喜欢这位老师了,我很想从老师那里学到写作文的诀窍,听老师讲那些有趣的故事。

2、在我们面前正眉飞色舞和大家聊天的就是我们的新老师,他一身黑衣黑裤,显得酷酷的,那黑黑的皮肤配上他结实的身体,现出一番威风凛凛的架势。老师“圆圆”的,圆身材、圆肚子、圆脑袋、圆脸庞、圆鼻子、圆眼睛,就连戴着的眼镜也是圆圆的,真有趣。他神采奕奕、风度翩翩,似乎很有学问。我猜,老师一定平易近人,因为他的眼睛里满是慈祥和蔼的光彩;老师一定才华横溢,因为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我想,我会喜欢这位老师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