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下乡日记心得经典20篇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结晶,是立党、治党、管党,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下面是开学吧小编挣了的教师预备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大家有帮助!

浏览

2706

作文

243

2024年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67 字

+ 加入清单

11月4日星期一 天气阴

早晨刚送女儿到学校门口,仲副乡长来电话说他到平安了。他因家在互助,所以买了一辆私家车,每周一早晨去民和的单位上班,到周五下班后回互助。所以我俩商定每周一早晨一块出发。回家赶紧收拾些东西,我们就上路了,一起前往的还有xx乡的石副乡长,她家也在平安,也是周一去上班,周五下班后回平安。

九点多时,我们到了乡上。不一会儿村支部马祥义书记也开车到了乡上。马书记搬到老县城居住已有三年了。他的儿子在内地当阿文翻译,收入不错,所以去年给他买了一辆私家车,日子过得很不错。听乡上的干部说这两年马书记工作不太积极,也很少去村里。但是自从我们驻村后,他配合得很好,基本上每天都陪我们去村上开展工作,或许是我们的工作给他鼓了点勇气和信心。他人也挺好,性格随和,办事沉稳。他早年当过多年的民办教师,但由于中途间断未能转正,因此也有良好的素质和文化程度。

每周一早晨乡上都开例会,听取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上周的工作汇报。等xx包村干部老谢开完会,我们坐上村支部马书记的小车到了村上。这几天村民们忙着开展秋季覆膜,所以到村委马主任家领取地膜的村民很多。这两年马主任发放地膜很有经验,他说因为有些村民领上地膜后在家里偷偷积压,所以他让村民们第二次领取地膜时必须把上次领取的地膜卷轴交回来,否则不让领,这样就避免了村民们多领地膜。我暗暗为马主任的土办法叫绝,如果是我们机关干部恐怕一时还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按照计划我们今天去二社弯子走访。走到村务公开栏处时,我看见我们前些日子办的黑板报下边打了个不大不小的错号,错号刚好打在了我们驻村帮扶组名单上,一看就是个小的小学生所为。我觉得好笑,和我们帮扶组同志们开玩笑说:“看样子孩子们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啊!要不怎么在我们头上打错号”,大家哈哈大笑。随后我们就到了二社弯子。从弯子社的山梁上向下望去,大部分农家尽收眼底,东一户、西一家,破旧的庄廓杂乱无章,废弃的房舍随处可见,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破败、萧条的景象。我们去的第一户人家门口一帮人正在宰牛,忙的不亦乐乎!见到我们,他们拎着双手热情地问好。一问才得知,他家的老爷子去沙特朝觐,明天就要归来。按照回族的规矩,其“者麻其”及亲友都要去隆重的庆贺。是庆贺所以去的人要随礼,东家要大摆宴席,其规模不亚于操办一桩婚宴。这种大操大办的习俗明显加重群众负担,因此前些年政府明确反对。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干脆把前来帮忙的几位村民都召集到一起进行询问,了解各家的家庭情况,并向他们传达了开展秋季覆膜、上缴农村养老保险金等一些当前工作,对身上带有现金的,村支部马书记还就地收缴了养老金。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冶万林等4户农户。期间我们听群众反映村医冶兆虎在给村内小孩接种疫苗时收取费用,后经群众举报、乡卫生院督促,退还了一部分,但对村内老实巴交的几户农户至今没有退,而且他的医疗技术很差,药品价格很高。于是,我们商议到村医冶兆虎家走访。来到他家时,他正在院内脱粒机上脱玉米,人很热情。粗略的看其家境,在村内也算是中上人家。屋里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证件,都是冶兆虎的村医培训证什么的,可是有些证件上是他老婆的照片和名字,我在心里觉得很好笑,不过也没问。在攀谈中我们得知,他的工作只是开展个接种疫苗,其他的如诊断常规病、打个点滴这些他都不会,村民们也基本没人来,但是他否认药价高。关于收取疫苗接种费用的事,我们婉转的进行了询问,但是他说没收。我们离开他家临出门时,他急急忙忙的给我说:“我家上午领的地膜已铺完了,下午要去,但是没有地膜”。我心想这还了得,最近动员村民开展秋季覆膜是头等大事,地膜没了不行啊!我赶紧给村委马主任打电话说给冶兆虎领两卷地膜,马主任说让他来领。冶兆虎让儿子赶紧去领,说是领来后就下地。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村医冶兆虎是个“老狐狸”!我们走访完后见到村委马主任时,他笑着说:“今天你们上当了,人家冶兆虎早上领了两捆地膜,今天根本没有下地。他每年都是想方设法领地膜在家里积压,真正铺在地里的很少”。我们都大喊上当!没办法,当已经上了,呵呵,下不为例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50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日,我县迎来了国培计划20XX农村幼儿园教师“送培下乡”大型会议,这次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并且增强了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见识更宽更广。

上午听了两位教师的大班语言观摩课,这次的听课给了我一个很好的亲身体验,第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布满自信。第二位教师的英勇让我很敬佩,作为一位刚上任的年轻教师,就有勇气站在几百人眼前进行公然课的演讲。在评课进程中,我又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指南》中语言领域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而且和其他各个领域都是相互干联的,在语言课《小鸟音乐会》上,这节课体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合性,和重视了幼儿的学习品质。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让我看到了每个孩子脸上的布满自信,在那末多叔叔阿姨眼前,他们很自信的展现了自己。

此次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申江霞老师解读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在这之前,本人在幼儿园单位也学习过,所以对《指南》实在不是陌生的,但是,今天听了申老师的解读,似乎更加清楚理解了《指南》颁布的背景、缘由、内容及意义。就像申老师说的,我们必须要向专业的方向发展,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那样专业,换了他人就别无他选,要想做到最好就要有正确的理论来引导实际操纵,首先,教师需要丰富的经验,其次就是把理论知识与时间经验结合起来有个升华,做到潜心研究幼教事业。申老师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很好,让世界布满爱!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必须要凭自己的知己教书育人。只要对孩子有爱,做甚么都是会得到认可的。

今天我针对语言领域,谈谈我自己的切实经历和亲身感受:

在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以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聆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爱好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留意培养他们的聆听习惯。之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示,现在我说话声音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聆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换时,我总是留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形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留意语音、腔调,配上表情,尽可能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楚,让孩子一下就可以理解。这样操纵,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变得爱说、会说。

在语言领域,我会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换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无甚么新闻说说。晨间活动时,今天你玩了些甚么,有甚么特别的跟大家交换一下。上课时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怎样说话,或说,说得没有我预期的那末多。天天上课的时候,发言的总是那几个。这让我很是愁闷。但仔细想来,题目总还是出在我的身上,因而,渐渐寻觅,渐渐发现,再渐渐改变。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也表现很积极。那些知道却不愿意说的,我采取鼓励措施,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苏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能力较差的孩子尽可能提问些简单的题目,或把提问放在能力强的孩子的后面,让他们如小鹦鹉般随着其他孩子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学生军训日记心得实用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一滴滴从额头划落至下巴再滴落于草坪,溅起一点点水花,那是我们的汗水。步伐一致的正步,高低一致的摆臂,每个动作如臂使手,每次落脚铿锵有力,那是我们的姿态。

李云龙说:即使身体不行,也要勇敢的站到军训行列中来,就算倒下了,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才是军训的真正精神。不知不觉军训已经过了六天,在这短暂的六天里,我们尽情地磨练自己,挑战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军训期间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使我们加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组织凝聚力,让我们体验到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灵活应变技巧在我们今后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稍息、原地转向、站军姿,蹲姿,跨立,齐步走、和正步走等训练项目,让我们体会到了在建设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必须具备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严格的管理、严谨的训练也增加了我们的自我约束力和时间观念。

军训是酸的。每天我们连续训练两个多小时,手贴紧,挺胸收腹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用一天的时间,脖子、肩膀、手腕、腿都酸了。

军训是苦的。经过了六天的训练,腰酸背痛不用说了,大腿更是连走路都隐隐作痛。可这么一些劳累算得了什么呢?忍着痛,我仍尽力地将每一步走好,坚持到最后,虽然这当中包含着多少的艰苦。

军训是辣的。严明的纪律,在军训生活中必不可少,一不留神听错教官的口令或者完成不好标准动作都要整个团队一起享受教官的“健康大礼包”。

军训是甜的。用“苦尽甘来”四个字来修饰军训很合适。

军训的生活是酸甜苦辣,多滋多味的。它是同学们用汗水与泪水凝结成的一片花瓣,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用艰苦的军训生活,磨练了毅力,风发了意气和精神。这六天里,我们培养很强的时间观念和听从指挥、服从大局的意识。一日三餐,说好的集中时间一分钟也不能迟到。

站军姿的时候,眼镜滑了,鞋带松了,帽檐低了,没有打报告哪里也不许动。下课首长吹哨的时候,无论在干什么都得停下,呈立正的姿势听从命令。我们明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凡事以大局为重,不能任由自己的性子来,不仅在军训队伍中如此,在其他集体中也是如此。我们学会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唱军歌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学,有的人即使嗓子哑了,也照样唱出自己的最大声音。

这六天的军训让我从中认识到了它的意义,军训就是培育我们钢一般的意志,铁一般的精神,正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切的痛苦与疲劳都是成果的奠基,只有经过痛苦和疲劳才能了解得更深。

还有四天的时光,坚持,坚持,再坚持!踏准今天的正步,迈向明天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学生三下乡心得体会

全文共 4910 字

+ 加入清单

七月的阳光格外的耀眼。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热火朝天的举行。今年仲夏,西南大学与毕节学院2013暑期“三下乡”赴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在毕节学院唐宁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出色的完成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我用一首小诗来描述我的此次三下乡之行。

三下乡之“赫章行”

扶摇直攀九萬里,行至古夜画廊憩。

河边义教助童习,以则实践村官礼。

黄铜银铝物产肆,传承创新共一体。

民风淳朴此行益,文化绵长永飞逸。

回想下乡前期准备,我们经过如火如荼的报名和严格苛刻的队员筛选工作,精诚团结完成了的紧锣密鼓的准备。难忘那段各个小组为了确保下乡期间万无一失而做出的十分严格要求的下乡筹备的师生情,服务情,奉献情。七天的时间不长,但一路走来,对于我来说,收获颇多,也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记忆。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经历下乡的洗礼,象牙塔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次下乡的目的地为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到了目的地,接待我们的是镇政府的委员,本以为政府的委员是很严肃的,见面后出于意料的亲切,亲力亲为的安顿了我们的住宿,介绍了一些情况,对于我们开展工作也给予了最大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的活动也难以开展。

本次下乡开展的活动包括了义务支教、村官实践行、调研、文艺汇演。通过一个个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农村文化,也给我们机会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教给他们。通过走访乡村,派发相关资料,作调研,村官实践行,我们真正的走进了农村,也了解农村。每个活动都让我有所感悟,我们这几天开展的活动具体如下:

7月17日:

1.爱心启程,实践之旅:我们在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举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西南大学准备近两个月以后,在7月17日终于拉开了帷幕。当天早上八点钟,由共青团毕节学院校团委夏鲲书记为我们此次活动举行了一个启动仪式。仪式结束后,我们便坐上了前往赫章县的大巴。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赫章县城,在匆忙吃过东西后,我们又登上了去河镇彝族苗族乡的汽车。汽车在马路上快速的奔驰着,车上的同学聊着天,唱着歌,一路欢声笑语,在不知不觉的三个小时以后,汽车便来到了河镇彝族苗族乡乡政府。来接大家的是该乡党委委员詹以香,他首先把我们带到了河镇中学的宿舍里,给大家安排好住宿,之后便带大家到乡政府食堂吃饭。晚上8点的时候,我们在带队老师唐宁的组织下在河镇中学会议室召开了一个未来几天要开展的具体工作及此次“三下乡”的一些具体要求的会议。

2.西南大学与毕节学院三下乡工作筹备会:7月17日晚8点,我们参加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同学以及毕节学院带队老师唐宁一行在河镇乡中学会议室召开了关于未来几天活动所要开展的具体内容安排的会议,会议由指导员唐宁老师主持。唐宁老师首先对会议议程作了安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队员自我介绍和对活动的相关意见,带队队长卢启宏对接下来几天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唐宁老师对队员的具体要求和会议总结。

7月18日:

1.我们于18日早上8点30正式前往赫章县河镇乡河边村,向当地村委咨询关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及贫困学生的情况。

2.小小石头,铺起爱心之路:在即将到达河边村村委会的时候,一条宽河阻挡了实践队的去路。队员们注意到,在河的之间只有零星的几块石头,河水虽然不急,但行人想要过往却十分困难,而且两边河岸的泥潮湿松弛,这条没有桥的河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便。据驻村干部文鹏介绍,这条河是很多小孩儿上学的必经之路,许多孩子上学和放学只能拖了鞋袜过河,而在雨季的时候,河水上涨,许多地方被淹没,给孩子们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们开始分工合作:有的队员去搬运石头递给已经脱下鞋袜进入河中的队员,有的队员在一边给铺路的同学提出建议和指导,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一条简单的“水中石头爱心小路”被铺起来了。

这项“临时工作”完成以后,我们的人员露出了笑容离开了此地,进行着我们接下来的工作。

3.西南大学与毕节学院“三下乡“河镇彝族苗族乡启动仪式:为了让即将奔赴山村开展实践活动的同学对山村情况有个大概了解,在未来几天能更好的开展工作。7月18日下午4点, 河镇彝族苗族乡党委委员詹以香等领导及相关驻村干部,为我们和毕节学院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三下乡”小分队举行此次活动启动仪式。

7月19日:

1.河水阻去路,男生背女生:雨从昨天晚上持续下了一夜,今天吃完早饭后,我们人员向着昨天已经安排好的到河边村河边组进行家访和家教活动出发。即将到达河边村委会的时候,同学们看到到达村委会的必经河流由于受到大雨的影响河水已经上涨,而这条河流在昨天的时候服务队的同学还用石头为其铺成了一条“爱心石头之路”,但现在这条路却被所涨的河水淹没。

此时带队的唐宁老师脱下鞋袜,拿着旗杆下河试探河水的深浅,在确认基本安全后,队里的男同学纷纷脱下鞋袜,也下河试了一下水深,便一对一的背着女生过河,对岸的唐宁老师也迅速折回来背其她女生过岸。

2.光彩小学,光彩义教:“你们要在这停留几天呀?你们要是多留几天该多好呀!”这是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河边村一位家长的真挚感言。一位老奶奶说:“明天我也让两个孙子过来学习”。“西南大学、毕节学院201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服务队”于19日的第一次“义教”活动取得了巨大反响。

此次义教活动内容包括教学生做作业;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为学生复习学习中特别困难的内容,比如一年级的拼音;解答学生关于高考及关于高校的一些问题等。涉及的学科包含语数外等重要学科。学生年级分布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二。应广大家长和学生要求,我们根据活动时间初步确定将进行为期3天的“义教”活动,着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培养学习习惯,把外界先进的思维方式带进山村,以促进该山村学生素质与外界更容易的接轨。

3.义教路上的辛酸与感动:“老师,你们明天还要来吗?我们舍不得你们下午义教就要结束时孩子们问到。当学生们得知我们将继续第三天的义教活动时,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

4.家教在路上、家访在途中:雨从昨天以来就一直下个不停,到今天早上八点的时候也没有要停的意思,而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决定按照之前的计划,分为几个组到河镇彝族苗族乡河边村河边组进行家教活动。我们在驻村干部文鹏以及唐宁老师的带领下从乡政府出发,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跋涉来到了目的地。

5.家长欢迎,孩子好学:“你们这些老师来我们这些地方支教我们十分欢迎,如果你们以后经常来就好了,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不能全部推到教师身上,学习应该靠自己努力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自己的孙子以后长大了也要像你们一样去帮助别人。”这是在在村民王光荣爷爷家对小组成员说的话。王爷爷告诉我们,只要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孩子读到什么时候他们就尽全力支持到什么时候。在与王爷爷交流之后,我们便开始对其最小的孙女王情进行学习方面的辅导。

6 .村民诉说,换位理解:我们的小组成员在路上碰到了刚刚给玉米施肥回来的村民程玉德和邓兴芳,听到我们是“三下乡”实践服务队后,这对夫妇热情邀请了我们去他们家。到他们家的时候,邓阿姨向我们说道他们共有三个儿女,今年他们最小的一个女儿才刚刚初三毕业,但由于中考成绩差而上不了县城好的高中,大儿子出去打工十几年而很少回来,留下三个孙子给他们两个老人照顾,而孙子们的费用基本上都是他们两个老人承担。他们的大女儿也在县城里照看两个孩子很少回家。而他们的主要收入是靠卖五亩多地的农产品,邓阿姨说自己虽然已经61岁了,但为了让现在最小的女儿能去县城补个初三,可能再过一个月后自己会去贵阳龙洞堡做公路挡墙的活儿,给女儿挣点生活费。而已经67岁的程叔叔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在家里做家务活和照看孙子。

从程叔叔家回来后,队员们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次回来,看看他们的生活状况,虽然自己不能改变什么,但换位思考,更能让人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

7月20日:

这是义教活动开始的第二天,天气终于有放晴的预兆,我们带着激情与期望又向着河镇彝族苗族乡河边村光彩小学进发。到达目的地以后,许多同学早已在此等候,其中不少同学还在我们人员过河的时候前去迎接。看到我们的到来,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把“老师们”迎进教室。前来上课的同学有一年级到高二年级的,因为只有一间教室可以开放,在驻村干部王鹏的安排下,一到四年级的同学在教室里,剩下的同学则安排在村委会的一间房里。

7月21日:

由于昨日上涨的河水一直未消退,我们改变了原定的去河镇彝族苗族乡河边村光彩小学支教的计划,与同行的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的服务队同行一起去该乡的以则村进行支教和帮助农民做农活活动,在该村村长的带领下,我们人员来到了以则小学。

在小学等待了一段时间后,几位苗族家长带领着他们穿着苗服的孩子来到了小学里,我们看到这些小女孩漂亮的服饰,都争着和她们共影,有的队员还穿上了她们的苗族服饰。之后我们得知,该地一苗族居多,而该地的苗族群众信仰基督教,在周末12:00至3:00村民都会放下手头农活前往该地教堂做礼拜,因而学生不能到校学习,所以我们人员无法开展支活动。了解这一情况后大家便决定在12:00时前往教堂参加礼拜活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女孩们为大家跳起了她们自学的舞蹈。两个队的队员在欣赏完这些优美的舞蹈后,也为大家跳起了舞蹈“喜刷刷”。快十二点的时候,这些小女孩便带领我们前往该村建在半山上的基督教堂。经过二十分钟的跋涉,我们来到了教堂,与村民们坐在一起听长老的讲述耶稣的传奇并讲述圣经的故事,村民们还唱起了苗语歌曲欢迎我们的到来。

7月22日:

吃过饭后,我们便朝着河镇彝族苗族乡敬老院进发。到达目的地以后,一位老人站在门口,看着服务队的大旗,老人便问旗子上写的是什么,在队员告诉他旗子上的字后,老人便有感而发的唱起了歌。敬老院的其他老人看到队员们的到来,都缓慢的走到了院子里来,之后服务队队员把老人们扶进屋里,与老人们亲切交谈,询问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家庭状况。

7月23日:

临行前,奏响离别的文艺会歌。为了给这儿的父老乡亲们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我们特在今天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节目以一支“喜刷刷”舞蹈开头,接着主持人进行一番简单叙说后,苗家小女孩儿的舞蹈“醉苗乡”、芦笙舞,小品“狗蛋的大学”、“收费站里的那些事”轮番上演,台下观众连连叫好,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之后来自草原的蒙古独舞,吉他弹唱,歌曲“隐形的翅膀”又纷纷登台。而手语“童话”,集体舞“卡农”的亮相,又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最后,节目在所有队员合唱的“毕节我的家乡“中结束。

七天很快就过去了, 转眼,一切早已改变。可我总觉得,三下乡的到来仿佛就在昨天,而离别却在今天。七天,不长,收获的感动还在心里回荡,七天,不短,回忆绵绵无绝期,七天后的今天,我们留下希望,种下祝福,带着微笑,开始了新的征途。这次活动中我们做得可能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们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缺陷,但是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实践,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使我们知道在学校要更加认真学好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有益于我们将来为社会更大的贡献!虽然本次“三下乡”圆满完成,但“三下乡”的路还很长,“三下乡”的工作也得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期待,下一次的精彩!

去时冷冷清清,满腔期待,回时热热闹闹,满怀留恋。虽然时间流逝,但我们这一次生活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感受也永驻心间,回想着七天的生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都收获感动,那一张张可爱天真的笑脸是我内心最美丽的记忆!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的实践中。在下乡的日子里面,我的收获不仅仅是调查到的资料,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清楚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着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学生暑假三下乡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9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暑期的结束,安徽中医药大学18支、近300名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校级重点服务队奔赴安徽各地,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开展了医疗服务、社会调研、政策宣讲、爱心支教、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

牵手药农助致富

在安徽歙县,山茱萸是当地道地药材之一,具有质优效好的品种优势。金川乡海拔600米左右,土质肥沃,适合山茱萸生长。但由于群众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增收能力较弱,不利于产业链形成。

7月19日,冒着37摄氏度高温,安徽中医药大学“寻梦歙县·医药飞扬”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金川村中药材(山茱萸)栽培种植服务点,举办山茱萸规范化种植技术讲座,帮助药农实现科学种植,促进增收,谱写了“送药品惠农民”、“送技术助农民”、“送文化益农民”的服务惠民三部曲。

中药学科的杨青山老师针对当地的土壤、水质、雨水量等因素,向村民们介绍了山茱萸繁殖、种植、修剪、病虫害防治、加工等知识,并与当地种植户开展座谈,讨论山茱萸种植技术、经济效益等问题。

队员们还深入金川村农家,询问药农山茱萸的生长环境、经济效益、药用价值等,并就山茱萸种植情况、当地人居环境等主题开展社会调研,发放问卷200余份。带队老师、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金晓琴表示,他们将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为当地山茱萸种植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帮百姓走出一条山茱萸致富之路。

服务队还向村民们发放了价值5000元的常用药品、夏季常见病的防范手册和山茱萸种植技术手册。村民们既收获了知识,又收获了药品,“满载而归”;服务队的大学生开心地说:“我服务我骄傲,为农民送实惠,值!”

义诊百姓送健康

“医者仁心”,作为医学院校,义诊是安徽中医药大学暑期“三下乡”必不可少的动作,也一直深受百姓青睐。

由大学生和二附院青年医生组成、该校唯一的“三下乡”全国重点服务队,赴怀宁县骑龙社区、前进社区以及周边农村开展了3天的义诊和健康宣讲活动。一次次关怀的询问,一声声悉心的叮嘱,队员们接诊达500余人次,其中针灸200多人,推拿按摩90多人,拔火罐50多人。还为68位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日常饮食和规范治疗用药的指导。

此外,研究生部、中医临床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等服务队,联合当地县市级医院,开展了送医送药送健康的义诊活动。参加服务的朱长刚教授、陈光亮教授分别在金寨县张冲乡卫生院、桐城市黄甲镇卫生院做了“肿瘤防治”、“糖尿病的预防与临床用药”等培训讲座,为基层医护人员“传经送宝”。

敬老爱幼送温暖

对医药信息工程学院服务队而言,今年是他们与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安徽省舒城县河棚镇结对的“十周年”。10年中,他们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关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现状,向当地学校赠送教学设备,通过募捐衣物、爱心家教、现金资助等方式,为10多名濒临辍学的孩子插上圆梦的翅膀。

靠奶奶和父亲捡破烂供养的春燕是服务队10年来牵肠挂肚的资助对象。“2004年暑假,春燕小学三年级,我带着学生和一些学习用品、吃的、穿的,却被她精神有些障碍的父亲拿着砖头砸,所幸,并没有砸伤我们。”回忆起第一次去看望春燕的情形,该校辅导员詹中华记忆犹新,就是这样的“特殊待遇”,让他们对春燕更加关爱。今年填报志愿时,春燕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安徽中医药大学,以高出一本线10分的好成绩被学校中医临床专业录取。

在利辛县敬老院、金寨县张冲乡敬老院、合肥市大杨镇敬老院等,都留下了安徽中医药大学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佳话。他们为老人按摩推拿、测量血压、教练五禽戏,赠送夏季常用避暑药品,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与贴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716 字

+ 加入清单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我所属单位住房公积金鹤峰办事处今年帮扶铁炉乡泉峪村,既然是扶贫就要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什么贫困?拿什么来脱贫?怎么帮扶?不进村入户了解那都只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计划,8月27日我与单位主任科员殷远凤乘班车来到帮扶村铁炉乡泉峪村,决定去最偏远的贫困户曾召爱家。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站在山脚下昂头朝着丛山峻岭--我们的目的地望去,心里满怀忐忑,崎岖的机耕路只能靠小“麻木”车进入,(“麻木”是鹤峰有名的代步交通工具,只能坐下两三人,农民家庭条件好的基本家里都会有一辆,进城购物、运送生产资料等)。坐上麻木车,司机特意装了两袋沙土,她说山路不好走,前面有一段路面有太深的坑过不了,拉点沙填一下,在那蜿蜒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着慢慢的向目的地驶去,看着“公路”两边陡峭山崖和深不见底的沟壑,心里咚咚直跳。因为用力抓着麻木挡板以防自己簸下来,下车时紧张的心里一松懈,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瘫软了。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生活在这上面的农户是多么的不容易!

来到贫困户曾召爱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的黄豆,堂屋里没有像其它人家那样倒了水泥地板,就是一个黄泥巴屋。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曾召爱全家三口人,老伴五十多岁,儿子快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我们详细的询问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农作物的生长,什么原因致贫等一系列情况。曾召爱说,以前这里人户多,到现在低山发展的快,加上高山交通不便,好多都已搬迁,有的举家出去打工了。我们不想搬迁,我在这里有500多亩的山林,5亩多耕地,两亩多茶园,怎么舍得扔下。我明年还准备发展几亩茶叶的,这上面主要的就是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要变成钱就要上坡下岭往集镇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其实我们这里生产资料丰富,我们多想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那样出去打工的农民也会乐意回家创业,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经过了解沟通,结合泉峪村情和他家的条件,我们和曾召爱夫妻两人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初步确定了三条措施:一是按照他家山林面积地理优势发展养殖业、种植,在现有的8只山羊基础上再增加30只种羊,同时今冬明春再发展密植茶5亩;二是结合乡里危房改造项目,帮助其翻修房屋3间;三是扶贫搬迁,通过政府、村委争取帮扶资金,改善其居住环境。殷主任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气,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发展养殖、种植,技术上需要帮助的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帮你们争取帮扶,也会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从曾召爱家往下走来到三组黄文松家,简陋的两层平顶房,家里只有他老婆和80岁的老父亲在家。他们家属于低保户,两口子都是残疾,住在儿子家,听说儿子很勤快,出去打工十几年回来修了这栋房子,一年回来不到一两次,现在三十好几了还没有成家。黄文松老婆又聋又哑根本无法交流,老父亲看见我们到家里来非常的热情,估计是怕自己家里凌乱,步履蹒跚的把我们带到隔壁的叔叔家给我们一人倒了一杯水。他坐下说现在的政策好啊,我儿两口子都是残疾,田里的活做不了,吃饭都快不能自理了,你们看我那儿媳一天除了帮忙看家什么都不会做,能解决温饱已经很不错了,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今年多亏政府给我们帮扶了3000多块。看着眼前的老爷爷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 ,心里涌现出一股心酸:本应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了这般年纪却还要为子女操心。离开时,我们对老人表示一定会想办法帮扶他。

后面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六点,和殷主任一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吃了个精光,到住处洗了个澡,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贫困户,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那种贫困的状况绝非你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想象,不亲临现场你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那种淳朴会让在商场、职场激烈竞争中的越来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军训心得体会日记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横看成岭侧成峰”用这一句话来形容军训的多面性是再好不过的了。军训是个有不同意义的几何体,不同的生命有着不同的认识。

面对军训,勇者说:军训是一次挑战,是一次锻炼意志的机会。弱者说:军训是魔鬼,在折磨着人。教官说:军训就是服从,服从再服从。校长说:军训是为了巩固国防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家长说:军训是对孩子有害无益的……

面对军训,诸葛亮说:“军训也要祭东风,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张飞说:“军训是最无聊最烦人的。”周瑜说:“既生瑜,何军训。”关羽说:“在军训的基础上,我有了意志,在意志的支持下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刘备说:“勿以事小而不为,不以害小而为之。”曹操说:“宁可我负军训,不可军训负我。”……

面对军训,蓝天六必治说:“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您瞧准了军训六必治。”好迪说:“军训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迪奥说:“没有意志再好的戏它也出不来,我知道军训对我好,我常练着呢,你呢?”特步说:“军训,飞一般的感觉。”雨洁说:“去头屑,得军训。”飘影说:“有军训,更自信。”大宝说:“军训明天见,啊不,军训啊,天天见!”美特斯帮威说:“军训,不走寻常路。”蚁力神说:“军训,谁用谁知道。”……

面对军训,潮水说:“军训要有敢于同岩石拍激的勇气。”蜜蜂说:“军训要有团结向上的力量。”大树说:“军训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为大地撑起一方绿荫。”花蕊说:“军训就是最美丽花的绽放。”夕阳说:“军训就是再短暂再渺小也要散发出最灿烂最辉煌的光芒。”……

话说“眼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休息一下,来点军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年级小学生军训日记心得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望着一排排整齐的队列,听着一声声响亮的口号,感受着一阵阵灼热的阳光,第二天的军训生活开始了。

在炎炎列热之下,同学们都像战士般昂首挺胸,忍受着酷暑,咬牙坚持着,即使汗水湿透衣襟也纹丝不动。因为我们相信,熬过这一关,迎来我们的,将会是美好的明天!

教官教导我们“在军人的世界里,训练场上多流一滴汗,战场上就少流一滴血。”正如我们在学习上一样,上课时认真听讲,多做笔记,下课便少了复习,考试又多了成绩,一举两得。

军训的第二天,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苦难与磨练,更多的是人生的道理和学习方法。军训的第二天,我对自己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背不驼了,腰不弯了,整个人充满自信!军训的第二天,我们收获更多,也感悟更多。

相信在未来的三天军训生活里,我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范例1暑假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

全文共 7663 字

+ 加入清单

为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长实践才干,不断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积极性,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学校建校60周年。结合我校实际,党政办、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研工部、科研处、财务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2014年暑期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在全校13级、12级、11级、10级本、专科学生中全面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校各学院、各团队以“走进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和“为校庆献礼”为主线,以“投身实践迎校庆·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

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组织全校大学生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依托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在广泛动员基础上,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校组建的123支队伍,深入各大省市、乡镇、社区、街道广泛开展活动。其中理论政策宣讲团3支、深化改革观察团4支、科技支农帮扶团8支、教育关爱服务团42支、文化艺术服务团12支、美丽中国实践团10支、献礼校庆服务行动6支、服务乡村市民学校计划25支、大学生暑期职场体验实践活动12支、“天翼”智慧城镇调研计划1支。123支“三下乡”社会服务团队遍布綦江、武隆、巴南、石柱、荣昌、万州等50多个区县乡镇,最远的到达四川凉山和邻水、贵州遵义、甘肃古浪、江西吉安等地区。

一、高度重视,有序开展

学校成立了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党委副书记龚燕任组长,党政办、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研工部、科研处、财务处、团委、学生会等主要负责人任组员。活动办公室设在团委,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各学院也成立相应的二级机构,保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整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悉心指导。

针对各学院、各专业的特色,全校各个活动团队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详细的准备。定主题、拟形式、做宣传、选队员,负责的老师和学生认真务实的开展着每一项工作,为活动的正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建。

制度上,一方面,根据《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的规定,在校学生修学期间,参加两次以上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有接收单位评语和公章的证明,可获得1个创新学分。另一方面,“三下乡”社会实践,也被纳入大学生素质扩展进行考核以及认定。正式这些制度上的要求和规范,引起了全校师生对“三下乡”活动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为活动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今年,正值我校建校60周年之际,全校各学院、各团队以“投身实践迎校庆·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在“走进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和“为校庆献礼”的载体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政策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文化艺术服务、献礼校庆、服务乡村市民学校、大学生暑期职场体验等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等支乡、支农活动,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校之念投身到服务社会中,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促进了乡镇、社区、街道精神文化的建设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三、积极参与,形式多样

今年,我校围绕“投身实践迎校庆·奋斗成就中国梦”的主题,动员全校师生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组建了重点团队79支,深入到达四川凉山和邻水、贵州遵义、甘肃古浪、江西吉安、甘肃青海以及重庆綦江、武隆、巴南、石柱、荣昌、万州、秀山等50多个区县乡镇。结合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特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点咨询、举办讲座、开设课堂、走访居民家中、社会调研、编排演出文艺节目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学生专业技能优势向广大乡镇和社区群众宣传了科技、文化、卫生等先进技术和知识。

(一)重点队伍模范带头

1.“空中课堂”服务总队

“空中课堂”服务总队是各服务队的坚实后盾与技术保障。它是由校团委组织,校学生会牵头具体负责,是今年暑期三下乡的重点团队之一。工作站设在校内,是学校各团队流动站人力、物力的依托。其工作方式是通过微博、微信、短信、电话、邮件、QQ和网络在线等多种沟通方式,收集整理各个团队发回的每日工作总结,制作学校每日的《工作简报》,向报纸、网络、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空中课堂”服务总队在进行日常的常规工作外,部分队员还前往重庆市璧山县,以随机抽样的200名人民群众为样本,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廉洁的认识以及反腐倡廉影响的五个方面进行了有关“反腐倡廉”的社会调研。经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市民普遍对于“反腐倡廉”比较了解,而且对如何进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反之,缺少教育的市民对反腐倡廉了解得较少,想法及理解都有局限。所以,对反腐倡廉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必要之举。

“空中课堂”服务队的成员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部分活动按着计划顺利开展,且大部分活动计划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队员们不仅每天按时完成着各个团队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修改以及寻找各个宣传报道平台,还组织前往璧山县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调研等活动。队员们坚守岗位,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学校2014年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宣传报道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也从中收获着感动与成长。

2.康居西城市民学校服务队

由我校校团委牵头组织暑期“三下乡”康居西城市民学校服务队于7月5日前往大学城康居西城社区开展“三下乡”活动。

队员们用了两天的时间做着一系列冗杂的前期工作。7月7日上午九点,校党委书记邓卓明,校长周泽扬、党委副书记龚燕,副校长杨新民、陈志军、陈久奎、孔春阳、陆远权等校领导莅临出征仪式。队员们在党墙前庄严宣誓,他们一定能继承光荣传统,不负众望,建新功立新业,在服务社会和服务人民的活动中,书写重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新篇章。随后,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康居西城市民学校服务队带着“投身实践迎校庆·奋斗成就中国梦”的信念正式起航。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共分为5个环节:第一环节,队员们围绕“青春伴夕阳,亲子共成长”组织了一系列关爱老人与小孩的活动。从宣传活动到上门走访,志愿者们偶遇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鬓发如雪“活到老学到老”的古稀老者;携手相伴、相濡以沫五十载,一起从青春走到白头的老人。第二环节,志愿者去到虎溪社区中心医院,为老人们带去一些健康小常识,希望对他们的健康提供一些帮助。第三环节,关爱留守儿童,队员们进行现场授课。“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声声《弟子规》萦绕课堂;传播汉服文化,志愿者们身着厚重的汉服,一边讲述一边演示,任凭汗水花了妆容,湿了衣衫,依旧坚持,只为节目结束时现场响起的雷鸣般的掌声,那就是给予我们的最大的认可与鼓励。第四环节,走访调研。队员们围绕“重庆市康居西城三社区人口层次”作了调研报告,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经过严格复核,确定回收有效问卷(即样本数)530份,回收率88.33%。通过抽样,该调查样本主要覆盖康居西城三社区,涉及人口1500余人。同时,进行了“康居西城三社区老年人心理需求”和“青少年兴趣爱好”等调研报告。第五环节,汇报演出。队员们与社区居民一起演出。每一个节目,表演者们都精心的准备了很久,每一个结束,现场总会响起呐喊与雷鸣般的掌声。

短短的7天,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康居西城市民学校服务队在康居西城的实践活动就要结束了。7天里的点点滴滴,如今都历历在目。那些回忆那样深刻,毫无预兆地印刻在队员们的心上,存在于他们的脑海,忘不了,也不愿意忘记。因为对于队员们而言那些时光弥足珍贵,在以后的岁月里很难再寻。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而言,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一个难得的平台,让我们得到锻炼,学会成长;让我们不只是温室里娇滴滴的花朵,也可以面对无情风雨与似火骄阳。感谢此次康居西城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它为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最绚丽的一笔,让我们的梦变得那样的真实,或许它就是最靠近梦想的地方。

3、垫江服务团

由美国科学教育协会、谭氏教育基金会、重庆师范大学联合发起的2014年“乡村少年科学营”于7月7日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小学校开营。我校校团委组织的10名志愿者与沙坪小学的120名留守儿童,一起相约过暑假

老师和志愿者们受到了垫江县沙坪镇党政办主任周俊霖、垫江沙坪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武以及沙坪小学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我校校团委孙玖江老师代表学校发言并向学校捐赠了120余册科普图书和价值4000元的体育用品一批。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志愿者们纷纷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孩子们。“我要当航天员、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发明家、我要当飞行员……”第一堂课上,孩子们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每个梦想都是如此的真切而美好,孩子们童真的眉眼、纯真的脸庞,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志愿者。志愿者牵起留守儿童的手,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和留守儿童共筑起美丽的中国梦。

制作“土”电话,感受固体传播声音的奇妙;自由落体运动与神奇数字的结合让孩子们惊呼:“哦!原来牛顿的伟大是因为苹果”;彩色喷泉在化学仪器上喷涌而出,孩子们发现原来瓶瓶罐罐里装着一个奇妙的世界;通过测试自身脉搏的跳动次数,孩子们认识自我,了解人体器官结构,真切地感受到生命跳跃的活力。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神,一双双稚嫩的双手,正在为自己美丽的梦想“添砖加瓦”。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志愿者们在烈日炎炎下不怕苦、不怕累,默默的为乡村的留守儿童们带去温暖与关爱。让乡村的孩子们拓展了视野,吸取了最新知识、了解了科学技术,洞悉了当今文化和价值取向。志愿者们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品质,为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悉,重庆师范大学“乡村少年科学营”项目已在我市连续开展4年。曾石柱冷水小学、重庆科技馆、乡村市民学校等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营实践活动,累计受益人数达800余人。项目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开设课程主要有趣味化学、百科探秘、英语歌曲、心灵鸡汤、生理卫生等。旨在向乡村及乡村留守儿童普及科普知识,训练学生思考、观察、假定、实验、求证和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脑和动手做实验的方法和能力;协助提升乡村学校科学教育质量。

(二)各学院服务活动精彩纷呈

政治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前往贵州省遵义、重庆沙坪坝区曾家镇,寻访革命年代的记忆,重温红色时代的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了教育关爱、课题调研等任务,队员们在活动中领略红色革命精神,提升自身思想素质。

文学院18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重庆渝中区、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川区、梁平县、璧山县、走马镇、曾家镇、王坪镇、兴旺村、青木关敬老院等多个区县、乡镇、社区,服务乡村市民学校,开展了“致敬国学,扬经典文化”;“献礼校庆,颂重师精神”等相关活动,深受当地居民、老人、留守儿童的高度肯定和喜爱。

外国语学院“繁星”“暖心”“向日葵”“晨曦”等志愿者队,走进城乡市民学校,齐聚爱心送温暖,服务乡村市民,得到学院老师、当地政府、居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高度评价。

传媒学院“逐梦者”实践团队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前往巫溪县,通过“超广角”纪实摄影,献礼校庆。部分团队前往沙坪坝区各镇开展了教育关爱活动,向当地的儿童传播知识文化。

历史与社会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重庆市开县同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老年休养院。传承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知识,走进红岩关爱老人,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数学学院23支队伍,奔赴重庆各大区县,向当地的留守儿童、乡镇居民开展了教育关爱活动,并同当地政府建立了长期帮扶机制。同时,拜访了梁平红旗中学副校长副校长周毅、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和平等多位校友,并邀请他们参加建校60周年庆。

教育科学学院社会实践团的志愿者们,走进重庆市万盛经开区

黑山镇南门村,开展教育关爱“和谐万盛 幸福南门”活动;前往重庆市北部新区翠湖苑社区,“传递爱心 阳光助残”;去到重庆市巫山县红椿乡高炉生态搬迁集中安置,“心辅移民情融土家”。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三下乡”志愿者们,深入重庆市万盛区

黑山镇,走进城乡市民学校。“心手相牵,筑梦起飞”暑期“三下乡”;“播撒科技,滴水浓情”社会实践,为广大居民义务维修家用电器,深得群众喜爱。

化学学院“三下乡”服务团队,根据专业特色,开展了弘扬经典山区行、畅意游园会,科普进社区、材料化学新体验——蓝宝石之旅、给垃圾找个家等特色实践活动,得到了社区街道一致好评。

生命科学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发挥专业优势,进行了“环保进万家”、“绿色天使”科普知识宣传、“秀山红星中药材公司和移动4G职场见习”、“乡村生态文化建设”服务、“义务测量血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队员们在各种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增长了见识,也让居民进一步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环保、科普知识。

地理与旅游学院志愿者们来到重庆市沙坪坝区,向来往的市民朋友讲解地震与雾霾科普知识并且发放自制的科普知识宣传手册,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同时,受到《重庆日报》的大力报道。

体育学院“逐梦营”乡村市民学校服务团队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九凤村,和那里的居民们一起做运动、开展运动会、切磋太极拳.....居民们与志愿者们其乐融融。丰富着居民们的业余生活。

经济与管理学院“三下乡”走进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关东村乡村市民学校,开展了充实而有意义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让村民们了解到紧跟时代的政策法规,提高了村民们的思想素质,也更一步提高了农村文化水平,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美术学院“七彩绘”实践团队走进重庆市石柱县沙子镇沙子印象小区(幼儿园、小学),向小朋友、大朋友带来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堂,传递爱心、温暖人心。同时,在当地进行了实地的社会走访调研。

音乐学院“三下乡”队伍,走进巴南区二圣镇、合川区钓鱼城、荣昌县安富街道通安村、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为当地的居民们带来了舞蹈、音乐的视听享受,并开展“一对一”手把手教学,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初等教育学院前往重庆市大渡口区,以“青春飞扬·教育关爱”为主题,帮扶城乡市民学校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暑假。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众缘”志愿者爱心小分队走进了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向麻风病村开展了支教帮扶活动,志愿者们为当地的居民们带去了关爱与温暖,得到了居民们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四、力求创新,亮点突出

在今年的“三下乡”活动中,我校各个团队在以往几年经验的积累下进行了新的突破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今年,正值我校建校60周年之际,全校所有团队以“投身实践迎校庆·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在“走进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和“为校庆献礼”的载体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献礼校庆的实践活动。化学学院、数学学院等也都相继拜访了多位校友。

第二,帮扶制度更趋完善。今年,各三下乡队伍都与当地的学校、街道、敬老院、社区等建立了长久有效的合作帮扶制度。如外国语学院的“繁星”服务队与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政府建立了帮扶,康居西城服务队与康居西城社区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等。完善了乡镇、社区、农村的长效帮扶机制。

第三,各学院专业特色更为突出。今年各团队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紧紧围绕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了学校、学院以及学生的专业优势。如传媒学院“超广角”纪实摄影;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关爱,阳光助残”;地理与旅游学院“地震与雾霾科普知识宣讲活动”;文学院“致敬国学,扬经典文化”和“献礼校庆,颂重师精神”;政治学院“重走红色长征路 践行核心价值观”等实践活动,更加突出了专业特色,发挥了专业优势。

第四,加强了吃苦耐劳精神教育。在本次三下乡中,不少志愿者深感下乡条件的艰苦。烈日炎炎的行走,山间小路的迂回走转,居住条件的简陋,生活条件的艰苦,让学生们对艰苦朴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五,重走红色长征路,践行核心价值观。今年,政治学院志愿者前往了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纪念碑。学子们重温革命先烈的足迹,参观红军战斗遗址,感受红色文化气息,将革命精神进一步深化于心、显现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六,形式丰富多样,活动精彩纷呈。今年学校首次采用“灵活组队、项目运作、注重实效、优胜劣汰”的组队方式,公开公平评选校、市级实践团队。学校共组建123支校级团队(包括市级团队),其中重点项目项目79份,分别为理论政策宣讲团3支、深化改革观察团4支、科技支农帮扶团8支、教育关爱服务团42支、文化艺术服务团12支、美丽中国实践团10支;专项计划项目44份,为别为献礼校庆服务行动6支、服务乡村市民学校计划25支、大学生暑期职场体验实践活动12支、“天翼”智慧城镇调研计划1支。

五、成效显著,收获丰硕

今年的三下乡活动,我校师生积极参与,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我校建校60周年为契机,各团队以“投身实践迎校庆·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凝聚力量、深入基层、吃苦耐劳,坚持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为乡镇、社区基础教育、家庭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特色,把先进的“科技、文化、卫生”带进农村,带给农民,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农村文化建设水平。高度关注留守儿童以及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关爱他们的生活,为他们送去温暖。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前往贵州遵义等,缅怀革命烈士,弘扬革命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更高的目标与追求,不断完善自身,将自身的知识、技能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在活动中,青年学生吃苦耐劳、不畏酷暑、深入基层,学会了如何坚强生活,学会了关注民生民情,懂得了感恩与回报,收获了感动与欢乐,他们有了别样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对生活、学习、社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从7月6日起,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时代日报、中国共青团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时代新闻网、中国台湾网、重庆电视台《新闻联播》、《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海外网、凤凰网、华龙网、光明网、网易新闻、东方网、新浪网、搜狐网、重庆志愿者服务网、沙区外宣网、大学生家园网、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校内网、大学生在线网、綦江电视台、巴南电视台、石柱电视台、荣昌电视台、石柱生活网、荣昌之窗、重庆壹社团、遵义日报、贵州赤水电视台、四川宜宾电视台等诸多家媒体对我校“三下乡”活动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宣传报道。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踏上新的征途,我们坚信,我们的智慧与勇气定能再铸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10月31日至20XX年11月9日,由山西省教育科学院组织实施的“幼师国培(20XX)山西省农村幼儿园送培下乡培训项目”在山西省吕梁地区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培训工作。我们太原市育杰幼儿园派出了伦秋风、茅艳芳两位教师担任送培专家,承担此次培训任务。在这九天时间里,送培小组先后奔赴吕梁地区的临县、方山县、柳林县三个县区组织了大规模的培训工作。由于培训前省教科院部署吕梁当地教育局对这次培训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培训安排,再加上培训期间省教科院领导的指导,以及当地幼儿园的积极配合,使每一站的培训工作进行得紧张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虽然此次培训时间较短,但结合临县、方山县、柳林县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先座谈,接着听课评课,最后示范课、讲座的方式,面对面与县内的一线幼儿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得到了丰富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为县内教师学习并落实《纲要》与《指南》,避免小学化倾向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圆满顺利地完成了所有的培训任务!这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收到了良好的反响,使大多数教师真正发出“这次培训让我们获得了许多”的内心感慨,更有不少年轻教师在培训活动过程中主动与培训教师进行个别交流,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与梳理,体现出对于培训内容的关注与热情,并提出渴望相关培训机会的强烈愿望。通过承担这次培训任务,尤其是得到每一站受培教师的热情肯定,我们的送培教师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同时对于《指南》精神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雷锋日记读后感心得感想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读了《雷锋日记》,其中“钉子精神”一篇让我感触很深。

日记中写到: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而雷锋却认为问题不在于工作忙,而是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只是看你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钻进去呢?这是靠压力和硬挤,硬钻进去的,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这让我想到,平时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作业做不完,没有什么时间看课外书了。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只要我们在学习上也有这种钉子精神,愿意挤,愿意钻,时间有的是,就看我们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就像一句名言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雷锋叔叔坐在火车上,坐在饭桌上总能抽出时间读读名著,写写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可以呢?

读完这篇日记,我把“今天我努力学习了吗,今天浪费时间了吗,今天合理安排时间了吗?”这句话贴在书桌旁,希望在我不认真学习的时候,浪费时间的时候,自己读两遍,让自己警醒,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决不辜负老师家长对我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雷锋日记读后感心得感想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又温习了一遍《雷锋日记》。虽然这本书我看过很多遍了,但是这一次的感触很深。

《雷锋日记》这是一本革命书,是雷锋自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其中记录了雷锋做的所有好事。这本书是在雷锋去世后由《前进报》社等组织整理的,1963年出版。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雷锋生病了,还在帮人家搬砖盖小学。我先不说雷锋搬砖有多么辛苦,但是助人为乐这一点,我看也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吧!并且雷锋那时还是病人,如果换做普通人,应该就不会这么做,因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雷锋叔叔艰苦朴素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他那件衣服上满是补丁,袜子也是一样。鞋子破了,他用胶水补了起来,又继续穿。生活用品他也很少领,只够自己用就可以了。真是应了那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雷锋叔叔在他有的22个年头里为人民做出了他这一生最大的贡献,3月5日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日子,雷锋叔叔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解放军战士,可是他用平凡的人生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这就是我看《雷锋日记》的感受,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一新生军训心得感想日记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秋高气爽,万物成熟的季节,我们大一的同学们踏上了短暂的军训途中。

军训,对于我而言已不是新鲜的名词了。高一时,我也曾军训过,那时感觉除了苦,就是累,总希望能够早日结束,但此次重温旧梦,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军训在汗水疲劳的呼唤声中进行着,它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心中“放弃”与“坚持”一直在不停的争吵。不过说实话,尽管也踢了正步,站了军姿,进行了拉练,但总体感觉似乎要比高中时的军训松的多,不知是不是因为我的意志力变强了,还是我真的长大了。

军训中最有趣最令人兴奋的就是歌咏比赛了。我们班登场,大家唱得热火朝天,歌声响彻云霄,大家都是兴致高昂,也正是这股劲,使我们班赢得了在场的第一名。

临走时,当我看到往日严肃的教官脸上洋溢着热而依依不舍的笑容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军对这个大家庭无声的爱。我们大家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大学军训或许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军训,在军训中学会了坚强,在烈日的暴晒下,我能以坚强的意志去战胜软弱的心,我学会了团结,在练习齐步,正步走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团结就是力量;我学会了敢于吃苦,我知道在以后的道路上,这是无法避免的。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而一个个挫折和经历却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教我学会了无条件服从,学会了在最艰难的时候去忍受,学会了在自己犯错误后及时认错并改正。它也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毅力、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丝不苟。

军训那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依然驻留在我心间,如同一曲优秀的乐章,曲已散,余音仍永存。它将时刻勉励着我,让我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军训是我生命中承上启下的一点,我的脑子里刻上了“辛苦”二字,在心理上赠给毅力的奖品。愿全体同学都能发扬军队里团结一心的精神,让我们这些雄鹰在未来的晴空中展翅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学生军训日记心得实用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军训记一

经过了昨天的训练,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和优点。不足是我的坐下、起立不好,脚抬得不是特别高,手臂越摆越低和走得太快,优点就是除不足之外的。昨晚,我认真的练习了我的不足之处,今天中午训练时,我发现我的坐下和起立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走路进步的不是那么明显。

今天中午,我们班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周老师、袁老师和阮老师的眼睛下开始训练。在下楼梯走直角转弯时,我们班走得特别不好,女生走的时间太慢,男生太快,导致全班产生一片混乱的景象,到了操场之后,周老师大声喝道:“我对你们这次直角转弯训练十分不满意!”哎呀,周老师火冒三丈啦,接下来要赶紧做好呢。接来下的走路还是最困难的――因为我们班实在走得太快啦!“一二一!一二一!”天哪,我渐渐的怎么也跟不上步伐了,太快了,怎么抬高啊?!怎么摆直啊?!我渐渐的成了“快速派”,腿也不高,手也不直,就是十分的快速,天哪,我不想这样,我想慢些!我正想着,周老师又大喝道:“你们还是太快了,慢一些!慢一些也是很有精神的,你们看哪!”只见周老师响亮的喊着口号:“一、二、一!一、二、一!”踏一步大概只用15~20厘米左右,脚成90°直角,手臂像机器人一般直直的,同样也很有精神呀!这正是我想要的速度与方法。老师又叫我们跟她方法练一下,我十分激动,认真的练好了慢动作的走路,哈!现在我的走路问题也没了,只要在当天我发挥出120?的潜能就好啦。

加油!六一班。今年我们也绝不会把最后一个第一名也落下的。我们会把我们珍贵的小学六年最后一次军训也做到最完美。我相信,我们会把这次军训做到无可逃剔、无人能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学生暑假三下乡实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68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我们学校纷纷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期望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服务社会的目的。在亲身经历了大二结束后暑期社会实践,我不由的要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下乡已经结束了一个月了,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对比以前,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对我如此慷慨,让我在付出一点点的时候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

参加暑期“三下乡”,我真的感到很荣幸。短短的十几天,支教、法律宣传、环保宣传、心理游戏、文娱汇演??????这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每次,当我想起大伙在例会上激烈讨论的情景,我满腔热情;当我想起在每次活动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时,我满怀感动;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开心??????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这种成长,何其珍贵!

此次“三下乡”一路走来,我收获了很多:

第一、珍惜。是什么样的缘分,让我们能一起参加三下乡,认识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为了共同的目标,付出自己的真心。机缘难得,唯有珍惜。珍惜今天,珍惜生活,珍惜让我富有!

第二、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任何一份工作,一次活动,都需要去精心策划,需要去细心准备。未经深思熟虑,肯定会忽略了很多细节,以致顾此失彼,那就会对工作造成诸多不便,降低效率。细节永远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敌人。

第三、团队意识。来自不同个体的16个人,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良好的团队意识是一切活动成功的前提。我们是一个团体,一个集体,一切都应该服从,不论是做什么工作,一切都应该为大家着想,为团队着想。

第四、沟通交流。每个人不断地都会有些新的想法与体会,也许是喜悦,也许是忧伤,经常与队员们谈心,听听大家的心声,了解大家的感想,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集思广益,或是彼此分享喜悦的心情。

第五、主动。主动考虑队伍里的大小事情,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动地提出疑问,主动??????这一个个主动,虽然简单,却意义重大,让我了解到更多,学到更多。

第六、理解包容。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我们不能要求其他人都像自己那样做事,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强加给他人。学会理解,包容别人,包容社会,包容世间的一切。其实从下乡的筹备活动到整个活动的结束,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次遇到问题时,我们都会共同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虽然在商量过程中,往往会意见不一致,但我们都能互相理解。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包容、学会了体谅,更加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

当然,在我们这次活动取得丰收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作也仍存在着诸多不足或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对下乡的总体认识还不够深刻,由于缺乏经验,一些准备工作跟实际的工作有一定差距,一些工作细节也还考虑或做得不到位等。但我们依然相信,有收获,有经验,有挫折,有教训的活动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完整的实践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这也是一份社会责任感,用我们所学的去回馈给予我们更多的社会。一步一脚印,希望我们的足迹可以遍布乡村每个角落,让希望在乡村中蔓延。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经历了下乡的再次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总之,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清楚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狂人日记读书心得6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之前我读过一些鲁迅的文章,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刚刚读过的——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一篇杰出的作品——《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中所谓的狂人,就是指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他语无伦次,意识好象也有些不清。狂人出生于封建社会,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他对社会的恐怖心理。他认定他处在“吃人”的世界中。虽说文章是虚构的,可也有点恐怖的味道。文中一个不懂世事的疯子道出了世间的本质,而那些将“疯子”称为“疯子”的人却故意装作糊涂,明明干出一些吃人的勾当,却做起了“君子”。

文中写道“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及其“翻天妙乎,与众不同”的处世原则更是将封建统治阶级颠倒黑白的本领描述的淋漓尽致。他们“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这正是他们缺乏勇气的体现。他们“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正如疯子对他哥哥的劝说中所说的一样:“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

的确,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为了吃人,竟连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谋害。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中,少的是亲情,多的只是杀害、暴力与凶残。所以,小孩子,狗,医生,陈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样凶残的目光看着“我”这块肥肉,他们要“育肥我”,然后再逼“我”,这样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多么狡猾无耻与凶残!

更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无非是老子娘教的,“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而如此无知善良的“我”也在无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销赃”的同伙。所以他们将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声呐喊:“救救孩子!”

文中"吃人"这个惊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鲁迅借狂人之口,令人们意识到封建主义“吃人”!《狂人日记》一种自由的流露,一次正义的爆发。鲁迅先生的声音在那个充满恶臭、血腥味的封建社会,唤起了沉睡的人,沉睡的真的人,唤醒了整个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新生2024军训心得体会日记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军训的第二天。早上有点赖床,一是因为昨天身上的酸痛还未退去,二是因为刚开始军训的那股热情已经退去,正所谓中间时刻最难熬。“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勇往直前”,想到这点我一个鲤鱼打挺般起床了。

今天首先还是站军姿,这次站军姿感觉时间过得挺快的,背也没有昨天那么酸了。接着我们复习了昨天的内容,感觉没练一会儿班长就吹哨子让我们休息了,训练没有昨天那么苦了,或许是我们已经适应了的原因。

今天上午主要练习了四步立定。四步立定是指在齐步跑听到“立定”的口令时四步动作完成缓冲和立定。听教官说感觉很容易,但练习的时候要么是忘了收手要么是忘了迈步。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也是这样的。听老师讲感觉很简单,自己做的时候就不简单了,凡是都是一样的,熟能生巧。我们教官动不动就被别的教官叫去做示范了,看来我们的教官队列做得很好(心里感觉很自豪)。

今天值得一提的是下午拉歌时的情景。本来只有我们教官教我们唱歌,接着其他四个连全来了,把我们教官围在中间听他唱歌,接着教官脸就红了,走出了包围圈说:“让我缓冲一下……”本以为军训就是吃苦受累,没想到还会有娱乐活动,可谓是苦中一点甜。终于明白为什么军歌不讲究旋律讲究气势了,累了一天的士兵只有好好的“吼”出来才能解压。

没有了第一天的热情,也没有最后一天的愉快,第二天——最难熬的一天,但却很丰富。

军训生活丰富多彩,要善于发觉。到这里结束,希望大家军训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二年级小学生军训日记心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是军训的第二天,远处阴云密布预示着今日训练的坎坷。

尽管断断续续的训练中,我们并未学习到更多的新招式,但是营长的训话却让我感悟极深。

作为一名士兵,听从指挥是我们内心的守则。然而作为新兵蛋子的我们显然并击完全领悟这一要点。经历过营长的惩罚我想必自己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听从指挥这一原则的重要性。

在外看列队,在内看内务。教宫接着耐心地讲解整理内务的方法及其步骤。面对井然有序的寝室,想必自己每天出早训时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加舒畅吧。

晚上我十分幸运地能聆听银锋教授的主题讲座《百年沧桑中园梦》,充分地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带领中国人民站起,富起来、强起来。听完银锋教授的主题讲座,我感觉受益匪浅,也衷心对自己拥有如此自强不息的同家感到自豪。银锋教授用生动的语言旁征博引,带我们一共领略中国共产党的壮烈奋斗历史。

人生的路途遥远,人越往前走越容易忘记的自己方向,这样更危险。所以说,我们也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做好准备,迎接明天的早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学生暑假三下乡心得体会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对每个人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有的人利用它去旅游散心,有的人利用它去打工挣钱。而我,则选择把时间都放在三下乡活动中去。因为我觉得假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去帮助别人,提升自己,在让别人受惠的同时也要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所以,我参加了学校的三下乡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去了仁化县的丹霞镇。大家的心情都有点莫名其妙的兴奋激动,没有人能预料未来的三天会发生些什么。自从xx主席执政以来,他所提出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无数人为习大大精神点赞。然而,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基层人民来说,他们或许知道习大大精神的存在,但深入了解的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把活动地点放在了远离首都的丹霞镇。一方面我们可以帮助基层人士了解习个大大精神,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给来丹霞山旅游的世界观各地的游客普及一下习大大精神,呼吁更多的人学习习大大精神,参照习大大精神来完善自己的品行。

7月7日中午我们到达了仁化县丹霞镇。下午,我们向断石村的居民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与他们交流,从谈话中我知道了他们现在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销售地方特产给游客,来源比较单一,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奔向珠三角等地区打工挣钱,因此很多小孩被留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我心里酸酸的。因为生活,父母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7月8日,为了学习习大大的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我们去了部分农民家里与他们一起到农田里干活,拔花生。虽然那天的太阳挺猛的,但是有了农民伯伯的鼓励与支持,我们顺利地拔完了花生,也跟他们宣传了xx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同时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收获了与农民伯伯间的淳朴友谊,还学会了干农活的技巧,真好。

7月9日,是三下乡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跟当地村民及游客普及了法律知识,提倡他们学法,懂法。有很多村民虽然他们都没有什么知识文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当我们在宣传法律知识的时候,他们听得很认真,还会认真思考向我们提出疑问。这让我备受感动。

三下活动结束了,心里有点不舍。那么三天里说不辛苦都是骗人的,但是我们收获了更多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看不到的经历。感谢三下乡活动,让我成长,让我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检验所学的知识,今年暑假,我与报社另外7个同学组对队去四川进行社会实践。十天时间,由北京到四川,再由四川回北京,一路走来大家行程近万里,调查参观了5家国防企业,走过了江油、绵阳、成都三地,走访了三十多名北航校友,感觉收获颇丰。

如果不走出校园,永远都不会知道社会的真实面目。十天时间,我们接触了很多人,有领导、专家、工程师,也有技术员、工人、民工、街头小贩。虽然我们曾经被街头卖烧烤的小贩敲过竹杠,但旅途中得到的更多的是人们的热心帮助。列车上带领大家做操的乘务员、爬到座位上帮我们取行李的小妹妹、热心帮我们带路的小兄弟、谦虚近人的公司领导、热情招待我们的老校友……他们每个人都让我们收获了一份感动。社会很复杂,因为他的多元化;社会也很简单,只要你学会坦诚和微笑。

进入了社会,才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看清学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远离了大学校园,才更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才更明白自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才更明白自己肩上报国报民的担子有多重。走进了国防企业,才知道北航在国防科研系统占的重要地位;走近那些离开母校几十年、远离北航数千里的老校友们,才知道在北航学习的科学知识、做人道理将会受用终生,才知道只要曾经在北航,就会永远关心热爱北航。只有走近那些普通老百姓,才意识到北航的知名度依然不够高,人们眼中的名校依然是只有清华北大。

离开了校园,才能明白校友的情谊是多么伟大。在绵阳,一群年逾六旬的老校友给了我们这几个二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能给的最好招待。绵阳科学城的这些校友,平均年龄已近七十岁。他们当年在北航学成毕业后,便响应国家号召,进入三线,在青海、四川的山区里,默默无闻一干就是几十年。绵阳校友很大一部分在中物院工作。他们当年曾经与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这些老前辈并肩作战,为“两弹”的爆炸作出了重大贡献。郝德功老师是绵阳校友会的会长,性格乐观豁达。队友们都说他像自己的爷爷。听“爷爷”讲故事绝对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郝老师给我们描述了当年在青海金银滩日夜奋战的情景,讲述了因为保密需要而与世隔绝的情形,也讲了同事们和邓稼先开玩笑、偷邓稼先烟抽的故事。讲到这些,郝老师眼里全没有对当年生活艰苦的感慨,而满是对那种激情燃烧岁月的留恋。与老校友一同在绵阳科学城漫步时,一位武姓校友拉住我问:“现在北航的校报还叫《上天》吗?”那一刻,我忽然很感动,感动地想哭。

出了校门,代表的就是北航。在四川的十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统一的着装和胸前的工作证每到一处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昂首挺胸、面带微笑。我们是北航人,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一路上,我们力所能及帮助了很多人,我知道每次人们诚挚的感谢、赞许的眼神都是献给北航的。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一路上没有给北航丢脸。

收获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些收获都是不能在校园里、在书本上得来的。我们每个人还收获了七份真挚的友谊。我们的实践队由八个人组成,共同的事业把我们连在了一起。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出门长途旅行也绝对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不断。我们穿着一样的粉红色的队服一起参观、一起采访、一起逛街、一起吃饭、一起旅游,所到之处就是一片充满粉红色的笑声。我们的友谊经受住了长途跋涉和山山水水的考验。

十天的实践给了我太多值得记忆的东西,我把他们都赋予那件粉红色的队服。这段粉红色的回忆将永远陪伴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