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民风民俗的优秀作文【通用20篇】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7038

作文

618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家乡风俗_500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泱泱中华,盛开着五十六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之花。他们衣着不同,住所不同,食物不同,处处显示着中华文明高贵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文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风、鹤峰、宜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的民锦。土家族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每桌七碗,九碗或十一碗,但无八碗十碗,因为八碗被称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和菜是土家族民间逢年过节必不可上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被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菜。端午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用一个巨大的蒸笼装满了糯米,把蒸熟的糯米倒在舂石里用竹子舂成粘稠状,几个土家族姑娘围成一团,把糯米捏成饼状,裹上芝麻即食。

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的500字学生作文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版图上有56个少数民族,而每个民族的特色都是与众不同且别具特色。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维吾尔族。因为维吾尔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维吾尔族目前有800多万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苗族,位居于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前五名。

维吾尔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例如家喻户晓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着迷,还有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等,这些都是闻名中外的。还有维吾尔族位于我们“三山夹两盆”的新疆,新疆盛产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葡萄成为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维吾尔族的人很喜欢跳舞,所以他们的舞蹈也分好几种,最常见的就是: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而伴舞的乐器,当然也不下数十种。

以上关于维吾尔族的介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可是有一样可能很少会提起,那就是维吾尔的民族医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维吾尔族的人不单只舞跳得精美绝伦,并且医术也是如此高明。

虽然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远远不止这些,但仅仅是这些也足以让人不禁感叹:我国56个民族,果真与众不同、别具特色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篇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年的寒假,我与爸爸妈妈参加了牛通社组织的到嘉善碧云山庄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动。在城市里,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交换红包……可是,在农村里,过年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腌猪肉、做喜饼等年俗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见阿姨先从蒸房把被湿布包裹着的熟糯米与熟梗米拿了出来,再端来一盆热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后,将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对着我们说﹕“做年糕需要两种米,分别是糯米和梗米。人们常常把糯米与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制作年糕。”紧接着,她教我们打年糕的步骤和要领。

我与其他两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把沉甸甸的木锤高举到头顶,跨弓字步,整个人略向后倾,将木槌用力打到饭团上,只听“砰”一声,锤子击向饭团,米粒黏在了一起。接着,我们又使劲击打,还时不时把饭团翻一个身,将水撒到饭团上防止木槌与饭团黏在一起。我们四个小队友一人翻饭团,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还是未俱成形。此时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手脚酸痛了,看来这打年糕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妈妈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如何将多余的粮食更好地储存起来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酿米酒等方法制作风味不同的食物,渐渐地就沿袭成为了年俗文化。从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除夕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重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孩子,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这两个字谐音,所以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由长辈用红包分给孩子的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还要在墙上、门上倒贴“福”字,表示“福到”,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有寿星、寿桃、十二生肖、龙凤呈祥等。

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烟花爆竹,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花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

过年的前一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一般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出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和酱油等佐料沾着吃。因为“饺”和“交”形近,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饺子由于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节日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何止是春节,百姓一年到头每天都在过节啊,天天都是快乐的!

[除夕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闽南民风民俗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浙江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帖窗花。

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

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动物,它们各个惟妙惟肖,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张海霞。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汉族民风民俗作文模板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做“春节”。

中国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做“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吉祥的话。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的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习俗。汉族对茶的配制也是多样的。例如:有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的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例。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安微民风民俗400字作文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元宝”放在门槛上

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在肥西、六安一带被当地百姓演绎得活灵活现。

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后,“守岁”的人们都关上了大门。当地风俗是,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上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在这段时间内,当地一些好事者将平时用黄土捏成的、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大门的门槛上。年初一早上,出国留学网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了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将这个“元宝”恭恭敬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祝福的话语。但是这个“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会挨家挨户讨“吉利钱”。

年饭是在中午吃

在定远县的很多农村,年的过法各不相同。在这里,人们常说的“年夜饭”却是大年三十中午吃。

在定远县很多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11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很多做生意的有时因为生意好,才很无奈地把“年夜饭”改在晚上吃。有些做生意的,为了赶在中午吃年夜饭,干脆在大年三十便把生意停了,一家人从早上便开始准备中午的“年夜饭”。

[安微民风民俗4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开斋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开斋节是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之一。在我国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回民穆斯林将开斋节亦称为“大尔德”,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的穆斯林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自己的特点与习俗。

回族是中国穆斯林的主体民族。回族的开斋节在回族群众心目中是一个最尊贵的吉庆之月、和平之月,凡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即可获得安拉成倍的酬报。因此,凡符合条件的回族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的起止日期视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见月入斋,见月开斋。

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地的回民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地埂和渠坝上盯着西方的天空,细心寻找月牙儿,见月牙儿就入斋。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以上的人确实看见了,立刻向本坊阿匐报告,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就可以入斋了。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穆斯林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到清真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就在寺里吃“开斋饭”了。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则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开斋节了。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起打扫院子巷道,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男女老少要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在节日里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悬挂起“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新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在节前要扫尘,粉刷房屋。男人要理发,男女都要沐浴、换新衣。全家吃“粉汤”。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都大体相同。而有许多回族穆斯林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则使节日更加热闹了,展示出绚丽迷人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写民风民俗的初中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看见公公、婆婆在忙碌着,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往盘子里放水果,有苹果、梨子、桔子、柿子、葡萄、桃子、菠萝,还有像刺猬一样的,我也说不上名儿,这些水里看了真让人垂涎欲滴呀!放完水果,再放香炉,并插上香。

到了中午,公公双手轻轻地抱着一个像宝塔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大门口前的水泥地上,用火把这东西点燃,过了一会儿,等公公干完后,我问公公:“公公,这是什么东西?”公公点起一支烟说:“这叫九层香,是为了出门不遭受风雨!”我听了点了点头。

终于到了晚上,一轮明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吃团圆饭了,啊!这么多好菜!全是为了远到而来的舅公公准备的。吃完团饭,我们看了中秋晚会,看完中秋晚会,我突然想起了早上放的那些水果,我问婆婆:“婆婆,今天早上的那些水果不吃吗?放到那儿等坏呀!”婆婆笑着说:“小傻瓜,这些水果是为了敬月亮公公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公公的,不是用来自己吃的,我们要让月亮公公吃饱,出门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到赏月的时间了,我们大家各自搬了张椅子,来到大院子里坐下。大人们在谈论着,我看着圆圆的月亮想:“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丰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药,从此寂寞地住在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儿在广寒里为嫦娥捣药……啊!,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豆那可爱的小白兔儿呀!但都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时,妈妈吟起了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吃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关于月亮的传说……

夜深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层银纱。房屋、树木都睡了,它们像睡在无比宽大的“摇篮”里。我也睡觉了,银色的月光把我的房间照亮了,

圆圆的月亮伴着我进入了圆圆的梦。

[有关写民风民俗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风民俗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春节的步伐越来越近,政府出资把大街小巷粉刷一新。瞧,道路两旁的商铺装修的古色古香,树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和中国结;看,公园里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听,鼓声,鞭炮声,歌声,乐声,汇集成气势磅礴的交响曲。人们喜气洋洋,迎接春节的到来。

除夕的晚上,我家里可热闹了,表哥表姐都来了,我们在一起边说边笑,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过的可真快呀,只听见主持人倒报着“十、九、八……一”“当—当—”除夕的钟声响起了。我高兴的叫喊着:“新年到啦,放鞭炮了。”此刻,外面的鞭炮响彻云霄,礼花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样撒下了数不清的花瓣,看到这光彩夺目、千姿百态的礼花令人眼花缭乱,把除夕夜的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仰望夜空洒下的点点金雨,凝视地上绽放的朵朵彩花,我和表哥表姐尽情地拍呀、跳呀、笑呀……

大年初一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跟随爸爸妈妈去拜年,这一天我不想发财都不行,因为我能收到很多的红包。红包里面装满了压岁钱,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过年就是这样隆重,我们的民风民俗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眨眼间,春节就要过去了。我又该背起书包去上学了,我决心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爸爸妈妈的抚养和

老师的辛勤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客家人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又称河洛郎,是一个有着显著特征并且历史悠久的民族。客家的风俗习惯繁多而独特,身为一名客家人,我还是觉得客家的春节最有趣了。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五华过春节。客家春节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的,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节。我们到五华的时候,刚好是除夕,时间大概是下午5点。我下了车,走到奶奶家门前,敲起了门,叫了一声:“奶奶,我们来了!”奶奶笑着给我开了门,说:快进来吧!“我进了门,只见爷爷、姑爷、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里到处忙活着:桌子上堆满了结米糖和桔子、柚子;到处都是年画和对联;窗户、大门、桌椅都被擦拭的干干净净,厨房里还传出一阵阵剁菜的声音,一副大大的年画挂在客厅的中央,旁边还有两只金元宝,很有过年的气氛。

我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跑进厨房里帮忙去了。一进厨房,一阵香味就扑面而来,差点没让我滴出口水来。奶奶见我进来,说:"来得正好,快过来帮忙!”我就跑过去帮手了,一会儿端端那个,一会儿切切这个,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晚上。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许多菜肴:炒粉皮、炸豆腐、让香菇和让豆腐,鸡鸭鱼肉到处都是,按照习俗,今天还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饭”。先用一个大木盆蒸一锅饭,饭盆里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闰年还要各多插一根。木盆还要摆放银元,寓意有富有食。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是要早起的。我和爸爸早早起来,洗漱干净,接着来到家门外点香烛、放鞭炮。放完鞭炮,要吃“长寿面”,寓意健康长寿。我和爸爸吃过早餐,就和往常一样到处串门、拜年。叔叔阿姨们按照规矩在这一天给我了许多桔子、糖,爷爷奶奶们则要给我红包挂在我的脖子上面,俗称“挂颈”。就这样走街串巷的走了一天,我累极了,一回到家里匆匆洗漱干净,到头就睡。

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初二,奶奶一大早就杀了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一个装满了纸钱的铁盆里,谓之“血钱”,是祭拜祖先前的一个重要习俗。这一天,是一定要在家的人全部去祭拜祖先的。吃过早餐,大家把门锁上,就拿着纸钱、贡品和香烛一起开车上了山。到了祖先墓前,扫墓,祭祖,烧钱,这些都是叫祖先在新的一年里面保佑后代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一天也叫做“ 拜祖日”。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客家的春节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天,但我永远都忘不了客家有趣的春节和习俗。你家乡的习俗呢?一起说给同学们听听吧!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风民俗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而这些传统节日中总会有许多的习俗令我们记忆犹新,比如二月二的“龙抬头理发”、清明节为亲人上坟、端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等,而最令我难忘的要数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刚刚过去的2014年2月6日,便是今年的元宵佳节,在这一天,我们武陟县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民间文艺节目汇演,吃过早饭后,爷爷便领着我来到了县城的人民广场,那儿真是人山人海,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爷爷抱着我,我才看见了里边的文艺表演,有东北大秧歌、划旱船、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今年是龙年,也是我的本命年,因此,我最喜欢的便是舞龙表演了,一条条金黄色的龙在十几位小伙子的手中上下翻飞,忽而腾云驾雾,忽而蛟龙入海,忽而舒展身体,忽而盘旋翻身,看得我目瞪口呆,身边的观众也不时叫好。

回到家里,早已经夕阳西下了,奶奶早已经为我们包好了饺子,吃过饺子之后,还要喝油茶,据说这是让祖辈们吃饱喝足之后,早一点上路回家,保佑后辈的子孙们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健康。

天逐渐黑了下来,我和爷爷、爸爸要到坟地去为逝去的仙人们上坟,欢送他们的灵魂回到坟地。到了那里,爷爷负责点纸,爸爸负责烧香,而我负责把一支支小小的蜡烛点燃,然后插进坟前的土地上,为他们“送灯”,照亮他们回家的路程。然后,爸爸又在坟前燃放鞭炮,欢庆元宵节的到来。

回家的路上,处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的门前挂起了大红的灯笼,灯笼里蜡烛的火苗一闪一闪的,像调皮的孩子们眨着眼睛。大街上人来人往,像白天一样热闹。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一起烤火、说话,或是谈论着新年的打算,或是商量着准备去什么地方打工干活,或是探讨着发家致富的门路。

回到家里,奶奶早已经将元宵煮好了。我们都说不饿,可奶奶说,元宵节不吃元宵怎么成呢?吃了元宵,新年就算过去了,自己的身体才会在新的一年像元宵一样又白又胖,早日长大成人。无奈之下,我又吃了几个元宵充饥。

吃过元宵之后,爸爸便领着我和弟弟来到院子里放烟花,我和爸爸负责点烟花,而年幼的弟弟则在旁边观看。随着烟花的点燃,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发出万道光芒。有的如黄色的菊花,在天空中吐出美丽的花蕊;有的如银河瀑布,从夜空中倾泻而下;还有的如奥运五环图案,在天空中闪闪发光。最有趣的要数闪光雷,随着导火索的点燃,砰的一声,犹如一颗炸雷升到空中,随着嗵的一声巨响,又开出了一朵银色的消化,弟弟赶紧放下捂耳朵的双手,与我一起欢呼起来。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没有下雪,但月亮却像一个害羞的大姑娘躲藏在云层中,一会儿露出了真面目,一会儿又躲进云中。望着天上的明月和星星,躺在床上的我不禁想:好难忘的一天!好有趣的元宵节啊!这一天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开始盼望着明年的元宵节早日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察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新春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新春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新春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新春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新春。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新春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新春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我的家乡,是一个大省,那就是齐鲁大地山东。家乡的风俗还真不少。

这里只说说过年时的习俗吧,从腊月23开始就算过年了,到没出正月还是年的说法。到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辞灶”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过小年”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到了大年三十的早晨,人们开始贴春联,请福字。

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习惯把它看作年节,俗称“过年”、“过大年”。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到了初一早晨,孩子们都在忙着数着给谁拜年,能得到多少押岁钱。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临沂则初一忌扫地,忌动针钱,忌吃荤,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要摆贡品,焚香烧纸,鸣放鞭炮。接连不断地鸣放鞭炮,十分热闹。祭祀时,烧香叩头,街坊邻居也带着香纸,到商人家祭祀财神,祝贺生意兴隆,主人则以酒肴招待,表示感谢。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鸡、鱼。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鲤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

春节期间开展娱乐活动,在山东民间极为普遍。秧歌、龙灯、狮子舞、跑旱船、武术表演等形式多样。柳琴、大鼓、评书等地方戏表演,有卖木璇玩具、卖花炮、卖花鼓、捏泥人、卖泥哨的,卖油炸糕、爆米花、糖葫芦、芝麻棒的等诸种摊贩。

我爱家乡的习俗,更爱我的家乡以及勤劳纯朴的父老乡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民风民俗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的风俗有贴春联,为了驱赶“年兽”;把“福”字倒着贴,因为“福到了”,这些都知道,接下来是复杂的,比如说贴门神,都经常贴关二爷,为什么?因为这是一种迷信说法,如果有不吉祥的东西、人,走到这家贴了门神的人家,关二爷是不会让他进去的,而且小偷也怕关二爷,因为关羽是一副威武的样子。还有拜灶神,在腊月二十四,把它贴在厨房的墙壁上,这天,大家就要拜菩萨,菩萨要到天宫,告诉玉帝这家人的善恶和罪过,它当天晚上还要接回来,口中念念有词,叫菩萨多说他们的好话,再供奉些水果点心,这样,就把灶神菩萨接回来了。

接下来是吃团圆饭,不是给大家吃,是给已去世的人吃,不可以乱动,否则这家人就不会有好日子,我听爷爷讲的,这种说法很迷信,吃饱了就是我们吃了。会上好好好多菜,有鱼,象征“年年有鱼”,还有饺子,里面什么馅都有,让已结婚的人吃枣子馅,“枣”生贵子!让走进事业的人,吃有硬币的芹菜馅,财运旺!让我们小孩子吃肉馅,健康成长!一边吃一边在外面放鞭炮,这样把春节推上高潮,呀,还忘了一个。对了!发红包,晚辈先给长辈送上祝福,才能拿压岁钱。然后吃完了唱歌跳舞,看春节联欢晚会。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大家一起守岁,五、四、三、二、一!新的一年开始了,趁这个时候,门窗全开,喔,不是放鞭炮,是迎财神,家家都希望财神到自己家来,来年会兴旺,发达的,在财神面前许个愿,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的风景美食,足以让人魂牵梦绕。

——题记

“甘甜的美酒,醇香的奶茶,让我看不够草原如画……”在众多草原歌曲中,手把肉,羊排,奶豆腐,奶茶,让人垂涎欲滴。放假第一天,我便有幸来到“金陀尼”蒙古风味大营。这才让我这个生活在内蒙古的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气息。

“金陀尼”蒙古风味大营呈蒙古包状,由白、蓝两色组成,既干净又漂亮。

一进门,好客的蒙族姑娘正站在门口向你用蒙语问好。整齐的蒙古袍,高贵的蒙古家具,浓厚的蒙古气息,让人感觉仿佛已置身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别有一番风味。

进了吃饭的屋子,蒙式餐具映入眼帘,画有祥云的银色底盘上整齐的摆放着白色盘子和瓷碗,筷架上搭着筷子,干净整洁,令人舒坦。

过了几分钟,羊汤上来了。一股浓浓的羊膻味扑鼻而来,我拿起勺子在装有羊汤的大锅里翻着,羊肚、羊肝等羊杂混在羊汤里。我吸了吸鼻子,嗯,真香啊!我禁不住大夸其词起来:“还是内蒙古好,有吃的还有喝的,不比别的大城市差!”

细细品味时,服务员又端上来了奶皮子和奶豆腐。这次飘来的可不是羊肉味,而是奶香味。我夹起一块奶豆腐,慢慢地品,慢慢地嚼,慢慢地尝,闭上眼睛,仿佛坐在毡房里,听蒙古族人唱长调,看蒙族舞蹈,赏草原美景,品草原美食。

内蒙古,对于外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蓝天,白云,草地,雄鹰,但是,蒙着面纱的内蒙古正向你们款款走来……

[少数民族风俗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民族工艺——鼻烟壶

鼻烟壶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工艺。鼻烟壶除了实用,在清代曾作为国际国内交往的重要礼品。

中国鼻烟壶的制作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国鼻烟壶制作精美,其中最出名的是内画鼻烟壶。内画鼻烟壶是一门巧夺天工的民族工艺。因是在鼻烟壶内书写绘画,为了让人能看到正确的画面,内画大师们必需掌握好内画技术、在鼻烟壶内这个小小的天地里,反着绘画,制作难度非常大。但是,画面上的景物栩栩如生。所一具很高的收藏和保存价值.

我爷爷家也收藏着一个内画鼻烟壶,它长14厘米,宽12厘米。它的两面都是画“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一面画着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就要碰上那对轿子。就在这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对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左边的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头过来赶小毛驴。另一面是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好像打完架后在吵架。旁人连忙给他们讲道理。但是,一个人不讲理,一下子就走了,眼睛盯着另一个人。

我国民族工艺品鼻烟壶的制作是多么精美、大方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