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详略得当(汇编20篇)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中秋节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5042

作文

1000

家乡的风俗腊八节600字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再过几天又到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每年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

在历,每年的腊日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腊日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仪式和情景。而到了现在,过腊八马上让人想起来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腊八粥了。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要凑够八样的,红枣、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随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宝粥。到了腊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妇就开始准备了,在街头巷尾碰巧见了,不妨站一会儿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样,我是哪八样。总有人忽然的惊叫一声:哦,我忘了!然后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当地大声笑起来。腊八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学生一直讨论到上课仍争执不休到底谁家的粥更好喝。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以来源于佛教的说法较多,一说传为佛教徒仿牧女供养世尊乳糜之典故,而于腊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一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大寺作法佛会,煮果品、五谷等物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馈赠信徒,以邀佛佑。其后,此风气渐传至民间,成为我国民间风俗之一。不过,我老家却有一个和这毫不相干的传说,倒也有趣。讲的是很久以前,一个非常不仔细(方言:其意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钱就象流水。这一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了,我想就是腊月初八日吧,才忽然发现所有的家产都已经花完了,甚至连吃的也没有了,饥饿之下只好把家里所有的装粮食的缸底儿给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好凑了八样,就熬了一锅粥,这锅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最终这个人还是饥饿而死。为警示后人,所以家家到了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吃,以示珍惜粮食和财富之意,也有过日子要思量,别钻过头不顾屁股之意。

小时候每年喝腊八粥母亲都会讲这个故事,然后说:其实也就是快过年了,让人家儿都把缸底儿的剩粮食清清,打扫干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母亲对什么事的分析总是一针见血的,我想也许真的是这个意思吧。那就让我们别忘了清清自己的粮食缸,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家乡有一个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

正月初一早上,我早早的就起床了。妈妈说,我们一起包饺子吧!我想:“包饺子有什么难的呢?还不是把饺子皮捏在一起就可以了吗?

开始包饺子了,我先看着妈妈包饺子,然后我也拿了一张饺子皮,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起来。我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再用另一只手把馅往里放,然后两只手合在一起,使劲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正当我得意的时候,不小心把饺子皮弄破了,我红着脸赶紧拿了一张饺子皮,包住破的地方,谁知用力过猛,馅从另一边冒了出来,我又赶紧拿了另一张,这下可好,我包的饺子变成”胖娃娃“了。经过第一次的教训,我更加认真的做,不会儿包好了妈妈看见了说:”非常好。“虽然妈妈说我很好,可是我还是比不过妈妈。

很快我和妈妈把饺子都包好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照我们三明这儿的说法,今天是送灶神上天的,所以,今天一大清早,灶台上就摆上了许多糖,还有一些麦芽糖,相传是说怕灶神上了天乱说话,所以用糖将他的嘴粘住,不让他在玉帝面前乱说话。

过了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开始大扫除了。必须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然后还要把往年一些没用的、旧的通通扔掉,除旧迎新。

之后就是出席了,按我们这儿的规矩,除夕这天,我们是中午打糍粑、杀鸡吃的,糍粑用糯米打成的,先把糯米用木桶蒸熟,然后拿到一个“石头大碗”里,用木吹一下一下的打,这样以防黏住糍粑;鸡基本上是做成白斩鸡的,先把鸡杀好,用热水脱毛,之后拿到一口大锅里蒸熟,蒸熟之后把鸡放进托盘里,撒上盐、醋、酱油等调味品,之后要先放着到下午给土地公吃完后才能吃。

除夕下午,家家户户提着篮子,里面盛着早上打的糍粑、杀的鸡和一些粉干和红蛋去土地庙,到了土地庙,人人插香送吃的给土地公,为的是新一年能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然后最后走时还得方一串鞭炮,以求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到了除夕下午四五点,家家都忙着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这是今年最后一天,所以晚餐当然要丰盛了。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放鞭炮。放烟花;烟花各个在天空中绽开时五彩缤纷,在天空中炸开的一瞬间,好似一朵朵菊花在天空中绽放一样。

放完烟花,大家都去看春晚,春晚里的节目无奇不有,让人大开眼界。

看完春晚,大家都不可以睡觉,都要守岁。鞭炮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日夜不绝。

到了正月初一,这天早上,大家都不可以赖床。一早起来,洗漱完,要喝一杯冰糖泡的茶,以表示新一年甜甜蜜蜜。喝完早茶,要去吃早饭了,我们这儿有一个规矩: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吃肉,只能吃斋。早饭是一碗长寿面,吃下它,新年就会健康长寿。

吃完了早饭开始大米粿和杀鸭吃,米果用糯米打成一块一块的,然后里头包进笋、肉、青菜等,鸭子也是和鸡一样的做法,做成白斩鸭。

新一年还不能说脏话、不吉利的话等,今天还要向长辈百年,然后上新年的祝福。长辈给我们压岁钱,一时新年能将“岁”镇压住。

这就是我们三明老家过年的习俗,你们过年的习俗是怎样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年末将至,跟着老爸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今年将这在这里过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

我没来几天,清扫老屋,整理房间,摆弄桌椅都一一到位了,但显得有些没意思。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哗,散落在山间的农户显得格外的安静,刚开始还找不到过年的气氛。

“冬冬嚓,冬冬嚓……”我隐隐约约听到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循着声音找去,在如牛背的山脊上,十几号人着装各异,吹的吹,打的打,但更让我感觉到特别的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三个人——一个似船夫的老大爷,拿着一把木桨,头扎花巾,不时在做着划船状;中间的一个人手提莲花船置身其中,身穿花袄,浓妆,怪吓人的,随着前面的划桨人“随波荡漾”;最后一个人就更“搞笑”了,黑袄、头卡、白脸,手持蒲伞,最让人有趣的是耳朵间的那朵独鲜花,嘴角那颗大黑痣,关键的是随着“冬冬嚓”扭起了秧歌,再加上后面跟着一群又敲又打的老乡,好不热闹啊!我一边看着一边跟着大部队走着,穿过小桥,走进东村,来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锣鼓声、鞭炮声,小孩子们嬉笑声,不时升上一阵阵青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一天下来,我也不知道我跑了多少个村,也不知道来回看了多少遍,就是觉得看不过瘾。回来的路上还不时哼哼“彩莲船哪,哟哟,两头尖哪,呀嗬嗨,妹坐中间,呀儿哟,帅哥牵哪,划着。哟哟,呀嗬嗨”。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告诉我这个叫“采莲船”,是我们湖北传统的民俗舞蹈。传说中观音娘娘坐船筹款修桥铺路,后人为了纪念观音娘娘的善举,就通过采莲船表演来表示赞颂,在春节期间,撑起采莲船为每家每户拜年、送上祝福。

后来的几天里,我天天坐在山脊边等着采莲船来,和他们一起给村民们送祝福。你别不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也做了一回划桨人,学着划船的样子,还知道那个桨是纸糊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春节寒假节日优秀作文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响,新气象;贴对联,求团圆,烟花佳肴度除夕。

——题记

年味,是那从远处升起的炊烟,萦绕在心头,久久盘旋。

夜幕将至,火焰般的残云被点点星光吞噬。远处的炊烟像轻柔的白色的旗帜,呼唤着归乡的游子。木椅子上的老人,脸上写满了沧桑,充满着期待。

“外婆!”那是小女孩清脆的声音,回应的是老人那一脸绽放的笑容,笑容里藏着慈爱,藏着温情。

屋里,一听到动静,梳妆整齐的表妹们便纷纷从房间里探出来,见到女孩,她们兴奋得像只麻雀,互相拥抱着对方,叽叽喳喳地聊起了新年的八卦,时时传出阵阵笑声。半年不见,女孩长高了不少,却依然是他们最爱的大姐姐。

除夕,那笑声伴着厨房里传出的锅铲起落声,似乎尾随着那细长的炊烟,窜出屋子,渐渐远去。厨房关不住那诱人的香气,菜香四处弥漫,路过的猫狗也在屋外久久徘徊。

夜幕终究是降了下来,热闹的村庄却是灯火阑珊,点亮了村庄,也染红了天幕。

等待已久的年夜饭终于开席了,一盘又一盘荤菜、素菜端上了饭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分放着碗筷,父辈们拿出了珍藏已久的酒水,顿时屋里弥漫着酒香、菜香。孩子们也不甘落后,找来杯子,倒满饮料,豪爽起来。

外婆,端端正正地坐在首席,大人小孩一个个都向外婆举起了杯子,杯子里盛满了美好的祝福。妈妈,总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往外婆的碗里夹菜,直到碗里再也盛不下为止。外婆那满脸的皱纹,舒展再舒展,那是幸福在流淌、在凝聚、在绽放……

觥筹交错间,彼此在述说着半年来的生活故事;欢声笑语中,关注的是那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女人们唠叨唠叨家常,总有讲不完的生活戏曲,道不完的平常琐事。年夜饭在这热闹的除夕夜拉得老长、老长……

“你们看,烟花!”在一个孩子的惊讶声中,远方的夜空上绽放出一朵朵的美丽的烟花,随后是一声声巨响。孩子们赶忙拿出各自的烟花、炮仗,奔跑出去。或观赏烟花,或燃放烟花。不放心的大人们,也都走出屋子,久久地望着远处的星空,还有那朵朵绽放的烟花。很多年以前,也许他们也像现在的孩子一样,争抢着烟花、炮竹。

一样的除夕夜晚,一样的烟花炮竹,只是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当火车飞驰着驶入河南境内时。爸爸告诉我,我们跨过长江了,长江以南是冬天没有暖气的世界。没去过南方的朋友,一定会很好奇南方人是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或许会觉得痛苦难耐。而我却觉得南方冬天的取暖方式别有一番乐趣。

记得小时候,在南方家乡的冬天穿得厚厚的棉衣,室内室外一样的冷。每当入冬时,奶奶就会搬出一个东西——暖脚器。暖脚器插上电便开始发热,用一个方形桌子罩们它。桌子上盖一张晒得香喷喷的方形小棉被,这样能更好的保留住温度。闲暇时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将小棉被盖在腿上,将脚放在暖脚器上,感受着桌子底下暖脚器的热量慢慢的从脚底传便全身,不一会儿身上就暖烘烘的了。桌子上总是摆着水果、瓜子、花生、坚果、零食,大家说说笑笑特别惬意。

南方农村的取暖方式更为原生态,堂屋中间放一个木质方形低矮的架子,架子中间是圆形大铁盆,将烧红的木碳堆在铁盆里面。不一会儿整个屋子就开始暖和起来。聪慧的人们当然不会就只是用来取暖哟。将生的地瓜、玉米、土豆、糍粑埋在铁盘中烧尽的碳灰里,能煨出非常香甜可口的烤地瓜、烤玉米、烤土豆、糍粑。火盆的正上方往往还挂着一串串香肠、腊肉,借用木碳烧出的烟将它们熏得焦黄焦黄的颜色。这样熏过的腊肉能存放一整年呢!人们围坐在火盆周围,像每天都有篝火晚会一样,吃吃喝喝、聊着家常,谈笑风声。时不时会有腊肉滴下来的油掉到火堆中,传来滋滋拉拉的声音,好一派生活的生机与乐趣。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里的取暖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起来,然而农村很多家庭依然延续着最原生态的样子。虽然南方没有政府集中供暖的便利,但人们都在利用自己聪明的才智过着自己最有乐趣的冬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吟诵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乡春节来。

我的家乡在文成,那里的春节热闹非凡。在除夕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新年的物品:衣服、春联、小零食……当然,做年夜饭的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还买了灯笼挂在门前。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的环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数不胜数,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夜则是过年的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天空变得更加漆黑了,远处烟火的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的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了。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欢乐的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几句表示赞叹的家乡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县城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全县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了。穿上新衣,争先恐后地去亲戚好友家里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都要说祝长辈们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之类的话,才能拿到压岁钱。不过,拜年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生活。

元宵节到了,家家做汤圆,到处都能闻到汤圆甜美的味道。

过了元宵节,春节差不多结出了。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我们的欢笑声悄悄溜走。春节,承载着我们的期望与欢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天津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天津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腊八这天,人们早早起来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农历12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迎新年。这时,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买菜,割肉,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从前,天津民间信奉多神,如财神、灶王、菩萨、玉皇等,但由于天津地处海边,民众一面强调航海技术一面祈求神灵保佑,所以在民间威望最高、崇拜最甚的要属“天后娘娘”———在南方称“妈祖”。同时天津又是航运枢纽,外来商人诸多,航运活动频繁,所以“天后宫”的香火也非常旺盛,并多有祭祀的花会活动。到了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巡视天津,视察了天后宫,并非常欣赏花会的表演,皇帝钦赐会旗,从此天后宫的民间花会成为了“皇会”。法鼓、狮子、中幡和花鼓等各种表演走街串巷,锣鼓声不绝,喝彩声不断。据《天津皇会考记》记载,“通宵如是,直至夜阑不散。烛灭香消,未觉东方之既已白。”后来,除了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大庆之外,农历腊月十五至正月初一还要举办盛大的庙会,慢慢地,天后宫庙会变成了春节最为重要的一个喜庆节目。

天津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尚洁说:“为什么在腊月这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举办规模宏大的娘娘庙会呢?说起来它与天津人传统的年节习俗有着很大的关系,天津人十分重视过年过节,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城市中极负盛名,这与天津的历史地理环境、五方杂处的人群结构、多数人长期从事漂泊无定的海运和漕运职业有关。每到年节,人们企盼着能够与家人平安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共祝来年好运。这种买价与心理的浓烈程度是其他城市的百姓无法相比的。

天后宫腊月庙会就是在这样一个热闹的气氛中应运而生的。从腊月十五开始,各种年货商贩聚集到天后宫内,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年货交易市场。宫南宫北一带年节需要的杂货和庙内前院的儿童玩具,吸引了大量的游人,而这种形势至今未改。”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大人们要给孩子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凑在一起,下象棋,聊天等,热闹极了。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打扫成堆的鞭炮纸。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学生们也要开学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到了春节,我总会回到家乡过年,因为那里景色优美,有农村的感觉,使人感到一种很舒服、轻松的感觉。

今年,我回到家乡,感觉都会有些不同,因为我爸爸在后院那里建了一座五层楼的房子,把后院的范围矿大了。全村的人都很羡慕,担忧的就很妒忌,因为他们家里没有钱盖房子,不希望我们的生活比他的好,就像在我的爸爸那里夺取一些土地,可都被我爸爸看穿了,一一地拒绝了,可是他们还是不知耻地常常来我们家吃饭。

到了春节,他们都回家吃饭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过得更加开心了。那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把被子叠好,一早就跟爷爷奶奶说:“恭喜发财,利是递来。”拿完家里人的所有利是包之后,我偷偷的藏在房间里把利是一一拆开。啊,收获还不少呢!最大封的是爷爷的利是。每次都100-200元,虽然不比邻居表叔给邻居小孩的一封1000元的大,但我已经十分满足了。那天全家我们都去看望亲戚,因为我们这些小孩子当晚想趁机“打劫”的了!可苦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要回利是给别人的小孩子,顺便我们也去看看家乡周围景色的改变。我们在去过程中不时也看见有人为了庆祝,都用鞭炮,在临晨四点时,我和姐姐都是因为这些鞭炮,吓得跳起来。

那天晚上,我看见了我们很多家都放烟花,显得十分隆重,我们家也不例外,爸爸买了差不多1000元的烟花放,连上边马路打麻将,打牌的人都停下来观看。在全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我们家,因为我爸爸在村子里,都算个百万富人了,所以烟花比别人放得更多、更长时间。我看得连颈都僵硬了,有很多人都很羡慕我们。哈哈,这下咱家可有面子了。

在家乡过春节真好,又美又热闹又隆重,比起一些在城市里过春节的好多了,我爱我的家乡-德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生作文:家乡的春节年味浓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春节,素来让我好奇,过惯了县城里“清淡”的春节的我更是想一探究竟。我猜,它一定洋溢着家乡的特色。

我知道家乡人热情,厚道,好客,家乡的春节,果真如此!

浓浓的年味早在“祭灶”时弥漫开来。老家人到春节,最不可缺的就是三大样,烧“香”,串门,和看戏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一支支能点上十二小时的巨大的香。

老家的香可太绝了,它不仅个头大(高约150厘米),且防水又耐用。这种香并不执著于暗紫的颜色,工匠们灵巧的双手用金黄的银粉绘制出手一条盘旋着的龙,更在龙鳞上下足了功夫,凹凸不平,有起有落,龙的神态更是异常逼真,正要向你扑过来似的,两端还用橙红色镶上了“吉祥”二字。

据爷爷辈的老人说,晚上点着这么一支,它便会像秦叔宝和尉迟恭一样,整晚护着你,一年到头平平安安的。这香一户在春节期间通常备三支,除夕夜,初一夜晚,正月十五晚各一支。这香最有特点的地方还是它特有的香味。它丝毫不像平时的短短的那种香,点燃时散出一丝丝黑烟,而是略有一点儿好闻。爷爷笑眯眯地告诉我:“这香的寓意可多了,他让孩子们能够安心,辟邪,用处多了去了。”

随着第一支香在除夕之夜燃烧为灰烬,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初一就来了。这时,第二项必不可少的礼节-----串门压岁,便取代了一切。正所谓“一方风俗养育一方人”,老家的串门并不只是双手抱拳行个礼,说声:“新年好。”或“恭喜发财”。还要用这儿产的福橘和包给主人家压岁压惊。这不,我起床没多久,就有人上门拜年了。

这时候的主人家更不能小气了,你越是热情,越好客,自己和来客也高兴。第一个来拜年的是邻家的姆姆,我小时候可没少受她关照,她来给我们压岁,我可要好好招待她。姆姆前脚刚踏进屋里,我就迎了上去,脸上瞬间挤满了笑容,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接过姆姆递过来的一袋“压岁礼品”,我知道,这也是一种礼貌。我将袋子拿进屋里后,连忙请姆姆上座。自己则忙不迭的给客人沏茶,瓜子糖果茶面包甘蔗桔子梨样样不能小气,因为来串门的人越多,表示你人缘好,况且这也是祝福的到来。姆姆高兴地喝完茶后,我见缝插针的与她聊起了家常。她很高兴,虽然席间我们的交流语言不是很通畅,也通过比比划划来交流,可是,老家人主客之间的热情与朴素却是挡不住的滚滚而来,温彻心扉。

初六这天,家家户户都兴致勃勃的谈论着下午三点,雷打不动的巡演戏。

下午两点半,我们早早来到祠堂,容纳一千人的大厅座无虚席,来自东湖镇各个村的老戏迷,小戏迷们坐拥一堂,好不热闹!

这场戏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不仅仅是演员们精彩的打斗,更是老家人对中国古老的戏剧文化的一种热爱与推崇。

难忘老家春节游,游见了老家春节浓浓的年味和老家人的厚道,热情与好客,谁能不说家乡好?

点评:作者紧紧抓住家乡过春节时的三大习俗:点巨龙香、串门压岁、看戏,体现出家乡春节浓浓的年味,更包含着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高中生作文:家乡的春节年味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按照北京的民俗,我在过年时总结了四大民俗:

春节风俗之一——贴春联。贴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春节风俗之二——贴窗花。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春节风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

春节风俗之四——中国结。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

春节风俗使我们的节日丰富多彩,而且过的十分热闹。民俗已经深入人心,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一个汉藏混居的村子,虽然民族不同,但庆祝春节的方式大同小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源远流长。春节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家乡的春节也别具特色。

家乡的人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到初八,各乡的社火队欢聚县城,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这期间花灯满城,这时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有句俗话:“年小十五大”,说明正月十五和过年一样隆重。“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也叫汤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有些地方还会猜灯谜以示庆祝。

元宵节这天,人们一般会自己做元宵,一是高兴,二是有趣。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的“圆”是谐音,大概就是把元宵搓得圆圆,一家人更能团团圆圆了。

做元宵时,要先取一小坨糯米糕在手中搓圆,然后捏一个小窝,再舀一勺馅料在小窝里。元宵里可以加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果仁、盐菜、肉馅等。装好了馅儿,小心地封住口,双手均匀用力把它搓圆就好了。你还别说,搓汤圆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你不会做的话,不但搓不圆,而且还会把馅儿搓出来。好不容易包好元宵,将它放入锅中水煮,直到一个个漂浮起来,就说明熟透了。煮熟的元宵一个个白白的、胖胖的,像雪球。

我最喜欢吃芝麻馅儿的元宵,又香又甜,口感丝滑,一下子就能吞进肚子里去了。

除了好吃的,元宵节这天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在办喜事一样,热闹而美丽。这一天还可以猜灯谜看花灯:在灯笼下贴上一张张灯谜,观花灯,动脑筋,如果猜正确了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真是一举多得啊!

热闹了的元宵节落幕,新年就彻底过完了,迎接我们的就是新一年的新日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春节寒假节日优秀作文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听说过海阳吗?那是我的家乡,那里的春节过得可有特色了,不光有特色,还很热闹、有趣,大家一起跟我来看看吧!

过年当然先从吃说起了。一到腊月,家家户户就都开始忙着做胶东大饽饽,饽饽的形状各式各样,有水果、有动物,他们不光形状各异,还有着自己的寓意呢!你瞧,二婶家的饽饽正咧着嘴冲你笑呢;大姑家的饽饽像是一个个大大的寿桃,据说吃了能健康长寿呢;二姥姥家蒸的鱼形饽饽,一条条“鲤鱼”栩栩如生,妈妈说它寓意着年年有余;还有二妈家的年糕,寓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另外还有好多各式各样的饽饽:鸳鸯戏水、虎虎生威、喜鹊闹梅、富贵凤凰……那一个个精致又漂亮的大饽饽,看着让人直流口水,却又舍不得吃。一直到了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吃上了香喷喷的大饽饽,窗户里飘出浓浓的香味。

说完了吃,我们再说玩。说到玩不能不提的就是扭秧歌,那可不是普通的扭秧歌,“海阳大秧歌”那可是全国闻名的。每年的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每个村组办的秧歌队都会去各个村拜年扭秧歌,为各村的人们送去祝福。每个村庄都会放鞭炮欢迎秧歌队。秧歌队里面有老人、青年,还有学生。里面的角色有:乐大夫、丑婆子、花姑、翠花、拨浪鼓、大小子、货郎、骑驴等。乐大夫是整个队伍的总指挥,一个好的乐大夫扮相威严、举止稳健,他承担着指挥秧歌、活跃气氛以及点报节目等重要职责,手持甩子指挥团队。别看我老姥爷都八十多岁了,还能当乐大夫呢!最激烈的就是花鼓那一段了。花鼓一般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担任,鼓手们武士扮相,为秧歌队开路。小伙子们的动作铿锵有力,花鼓手们斗来斗去,看谁跳得高。几场秧歌演下来,敲烂了锣打破了鼓一点也不稀奇。姥姥说村民们对秧歌队的欢迎程度比春晚还高呢。你瞧吧,每到这时候,大街上、屋顶上、树上到处都是人,可热闹了!

想着想着,我的思绪仿佛又飞回了家乡,真希望春节赶快来到,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再带我回去过一个热闹、喜庆、多彩的春节,朋友们也希望你们有空来做客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那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之后,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终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明白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乐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950字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廿四就开始了。有“腊月廿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其用意是要把一切晦运统统扫出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一次,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打扫房前屋后,到处洋溢着万象更新、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在农历腊月二十至三十之间,选一个良辰吉日要“谢年”,这是台州当地一种祭祀活动。一大清早,祖母便会把擦洗干净的八仙桌移到正大门前朝南方,还要在桌子当中放上一对烛台。谢年所用贡品也非常讲究,一般都是6样,因为6代表着六六大顺。摆完供品,点上蜡烛、香,嘴里还念叨着一些新年的企盼,求神明保祐。酒过三巡后,祖母再拿出大火盆,烧一些纸钱、元宝,随后便放鞭炮。在一声声鞭炮声中,充满了人们对来年的期望和祝福,祈盼明年五谷丰登、合家平安。

除夕是最热闹的时候了,到处充盈着浓浓的年味与香飘千里的酒菜香。上午要在大门前贴春联、贴福字,还要挂上红红的灯笼,为春节再增添一些喜庆。除夕夜就更意义非凡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说说笑笑,吃吃喝喝的,好不热闹!吃好年夜饭后长辈们要给压岁钱了,一个个红包向我“奔”来,我便立刻成为小富婆了。晚上一边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守岁。外面烟花漫天飞舞,爆竹声此起彼伏,一起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

农历大年初一这一天,早上一般都吃汤圆或年糕,寓意着团团圆圆、高高兴兴。早餐后,穿戴一新的我跟随着父母到各家长辈、亲戚、朋友家拜年,互相用吉祥的话道贺,一起玩耍,也可以收到长辈们送的红包哦。

农历正月初八俗称“闹上八”也是“开市”的日子。许多商店也在这一天开门营业,为了图个热闹、吉利、顺当,商家都要放鞭炮,于是大街小巷到处响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虽在我们这儿不怎么隆重,但也十分热闹。这一天我通常会拉着爷爷给我做的兔子灯,去街心公园猜灯谜,领奖品。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吃显然比玩更重要了,正月十五这天我们要吃一种台州特有的小吃“山粉糊”,主要以山粉(红薯粉)为主,配料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如:葡萄干、红枣、荸荠、小汤圆、莲子、芝麻粉等,甜甜的糯糯的,有种幸福的感觉。

家乡的春节在正月十五香甜的山粉糊中结束了,可那热闹、祥和的画面深深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贾博恩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记往这些节日,并永远传承下去。

传统节日有端午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每次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说到贴春联,我想到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到了晚上,你知道该干什么吗?没错!就是放烟花、吃饭、收红包咯。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放烟花了,一个个烟花冲向夜空,照亮了整片天空,紧接着五颜六色的星光慢慢飘落下来,就像争奇斗艳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使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欢乐。

刚放完烟花,等着我们的是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大人们举杯祝福,我们小孩就自顾自地大吃特吃。

吃完了年夜饭,爸爸妈妈便自觉地拿出了红包放在我的衣服兜里。收红包的喜悦心情着实让我感受到春节给我带来的幸福。

春节真热闹,真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春节眨眼间就过去了,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腊八,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曲,一到腊八,妈妈就会用大米、糯米、麦仁、小枣、豆子、小米、白莲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喝了腊八粥,人们就会知道年就快要来到了。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家乡是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拿着麻糖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我们就会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腊月二十三仿佛吹响了春节开始的号角,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除夕之前,我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购年货、蒸花糕、贴花花……

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午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饺子包好后,人们就会早早地把鞭炮挂在树上,饺子一入锅,就开始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这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饺子煮熟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饺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后,把饺子重新放入锅里煮一下,重新捞出后,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新年终于来到了,正月初一,虽说新年,却不如除夕的热闹。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

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早上,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街道上,各个商店的门口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每个招牌上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就连树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小彩灯,头顶上红色、黄色、紫色……的礼花一个连着一个在空中绽放,这样的礼花,这样的花灯连在一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很有趣儿吧!明年的春节,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大家必定都非常高兴,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春节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它象征着团结与兴旺,其中还有非常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

一般来说我国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就正式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年过完了。过年家家都要贴对联与窗花,一个大大的倒‘福’代表着‘福气已到’。传说古时候有一头叫‘年’的怪兽,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都要出来吃人,但后来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声、怕光、怕红。于是人们就用红色的桃符木做成桃符,‘年’见到桃符就会吓得赶紧逃走,这就是对联的来历。三十的夜里人们还要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三十的夜里人们都要守岁,防止‘年’再来吃人。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还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访亲走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还会得到长辈们用红纸包着的压岁钱,代表着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除了上面这些习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小知识:知识1,“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祖活动(腊祭);知识2,年的名称是从周期开始的(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到了周代才称为“年”);知识3,春节为一年之始,民间俗称“过年”。古代把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称元辰、元日、元朔等。

听了我的介绍,相信你对过年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这个民族,有许多的节日,而我们小孩总想着过节,因为嘛,小孩子贪玩,每逢过节,学校就会放一两天假,虽然作业可能比平时会多一些,但是还是有玩耍的时间。

我就是其中一员,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尤其是在家乡度过的中秋节,因为八月中秋,正是收获的季节,乡邻的亲戚邻居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啊,可好了,每年临近中秋节,妈妈还有奶奶总会给我们包月饼吃,因为,中秋节是要吃月饼,赏月的。妈妈和奶奶做的月饼可漂亮,可美味了,做的月饼啊,大大的,圆圆的,喻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但你别小看了这么一个月饼,它的做工啊,可谓是千奇百变,其中,我最喜欢桂花瓣的图案,妈妈雕的桂花瓣图案可是堪比雕刻家。不仅如此,月饼还是由新鲜的面和馅做成的。月饼的种类有很多种:有五仁,有莲蓉还有冰皮的,我最喜欢莲蓉的了,还特意去查了关于这种月饼的配料,主馅是:面粉,转化糖浆,蛋黄,蛋白,奶粉等。做出来的月饼,只要端上桌,就有一股诱人的香味。

在中秋那晚,全家人都会在院子里,以主桌为中心,吃着月饼,喝着茶,赏月亮,在那一刻,我总会想起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然现在生活在这繁华的城市中,街市上有琳琅满月的月饼,但我还是喜欢在家乡妈妈还有奶奶做的月饼,那是在街市上买不到的,吃一口就会令我感到回味无穷。

我喜欢过节,但我更喜欢自己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家乡的中秋节令我难忘,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品着茶赏着天上那酷似玉盘的月亮,那画面十分温馨吧!

[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喜欢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石首,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开始腌肉、鱼、鸡等。过七八天,把它们用温水洗一遍,然后晾晒起来,除此之外,人们用拌好的猪肉,猪肠,做成香肠,香肠也晾晒起来,越晒越香,金色的油珠儿欲往下滴,让人看着就流口水。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屋子,洗床单窗帘,大人们忙完了,带着小孩逛超市。大人们买新鲜的牛肉、鳜鱼、蔬菜等食品,小孩们忙着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儿:“无穷”的鸡大腿、“喜之郎”的果冻;“牙痒痒”的香干子……。在这一天,结婚的车队像一条长龙,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和年画,到处是鞭炮声,到处是饭菜香。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到了中午,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回来吃团圆饭,一个也不能少。瞧,一桌子菜,都是奶奶和妈妈精心做的,美味极了。晚上,家家灯火通明,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边嗑瓜子边看春晚,我们小孩喜欢放鞭炮。放冲天炮啦!把它点燃后,固定在斜斜的架子上,用手扶着,随着一声巨响,你会发现,它喷出的竟是一个可爱的笑脸,非常漂亮!烟花也是孩子们的最爱,点燃之后用手握住,它会射出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一朵接一朵地绽放,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烟花放着放着,就到了十多点,孩子们带着倦意去睡了,大人们还在看春晚。

正月初一,我们要同大人们一起去走亲戚、送礼物。我们小孩要给大人拜年:“爷爷、奶奶祝您身体健康!”“爸爸、妈妈祝您万事如意!”说完便收到了红包,真是开心!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是元宵节,家家吃元宵,到处弥漫着一股元宵特有的香味,晚上可以放花灯、放花炮,还可以看元宵晚会!

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亲人团聚的节日,是热闹喜庆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