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木偶片红军桥(推荐20篇)

陈伯钧1910年-1974年,四川达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秋收起义上井冈山的人物,属于毛泽东嫡系中的嫡系。解放军中略显清高的的军事指挥员和军事教育家。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们带来名人故事:被毛泽东誉为红军“干才”的开国上将——陈伯钧,欢迎各位读者的阅读。

浏览

3321

作文

372

2024年观看红军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3日晚,首先播出了《长征》的第一集“英雄史诗”和第二集“路在何方”。第一集作为八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的开篇之作,第一个段落,就是在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来到六盘山脚下的将台堡,在细雨中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他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三鞠躬。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西晋文学家陆机的名言,为历代文人所称道。《长征》的编导人员深知其中妙处,他们深知在电视纪录片的线性结构中,第一集的第一个镜头有多么重要。在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面前,习近平不时驻足凝视。他深情地说: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

“所以我到这里来,也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这也是新的长征。这个当年的长征,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新起点,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新世纪‘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它都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习近平的讲话,不仅高度概括了当下我们学习的长征精神,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的目的、方法和要求,同时也为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寻求创新之路指明了方向。

在长征胜利50周年、60周年、70周年以及其他的时期中,电视上都播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也包括一些大型纪录片。在今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中央电视台不同频道,不同栏目制作播出了不同形式的报道,各个地方卫视频道以及新媒体和各种影视剧制作机构,也纷纷推出了长征主题的电视作品,形成了长征胜利80周年报道热潮。相比之下,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八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集中地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总结了各地区、各行业发扬光大长征精神新经验、新做法。这部片子使观众全面地认识到,伟大的长征精神正在指引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齐心协力完成共筑中国梦的新长征而努力奋斗。

由于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央视《长征》一片,不仅是在挖掘历史细节上有了新发现,展现英雄情怀上有了新形式,更重要的是在解读长征精神上有了新高度,在将英雄史诗与今天的新长征中的火热生活结合起来上有了新突破,成为用长征精神打造影视精品的一次成功实践。该片总导演、制片人闫东说:“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创作方向,我们是立足当下解读历史,同时也要让历史照亮当下,让历史告诉未来。”

在长征这部英雄史诗中,最为光彩照人的是那些经历了千难万险的红军老战士。在片子拍摄过程中,闫东和他的团队,对红军老战士进行了抢救式的采访,一共采访了49位老红军,至现在播出时止,已经有三位老红军相继去世。在第一集和第二集中,有同期采访的老红军31人,其中百岁以上老人10人,当年红一方面军卫生员刘福已经106岁,当年兴国模范师战士刘光芹已经104岁了。去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当抗战老兵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全体观礼代表自发起立鼓掌。今天,当屏幕上再一次出现这些红军老战士们坚毅的面孔时,敬仰与信仰、崇敬与崇高、感动与激动瞬间化为一股暖流,回荡在每一位观众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红军故事永垂不朽作文700字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红军创造出来的神话,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苦、不屈不饶的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八句诗,诉说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坚心!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这次有幸参加丰泽区“我讲红军的故事”演讲比赛,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室,详细阅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长征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我读了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之后,对红军的长征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书中我知道:八万红军在长征路上历尽艰辛、尝尽自然界中的艰苦,最终,他们翻越了大约二十座山岭,渡过了三十多个河流,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昭昭路程!

在这遥远的路程中,他们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树皮,但他们的身上却凝聚的是英勇顽强的精神!长征途中有许多令人感慨,令人心寒的故事:飞渡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过草地的情景,当时,因为彭德怀的部队负责殿后,而前面的部队因饥饿将野菜挖出来吃,每次等前面部队挖过野菜后,后面部队就找不到野菜了。所以彭德怀的部队中的战士们都因饥饿昏倒在地,这时,彭德怀不惜杀了一直陪伴着他的大黑骡子来为战士们充饥。这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员,又驮粮食,功德无量,显然彭德怀很不舍,可为了战士,他只能忍痛割爱,那天晚上,战士们吃的津津有味,伤员们也都恢复了精神,可彭德怀一口也吃不下……

读了这本书,我很有感触。我觉得,红军的万里长征之所以能进行下来,完全是靠大家的毅力,才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学习红军不怕苦,不怕累,有毅力的这种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在和平时期,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故事:被毛泽东誉为红军“干才”的开国上将——陈伯钧

全文共 1831 字

+ 加入清单

1936年10月15日,在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大会师前夕,毛泽东同志曾亲笔致函一位红军高级将领“伯钧同志:闻你在六军,为红军庆得干才!你的身体好否?同志们都想念的。我们都好,相见之期不远,愿共努力!此致革命的敬礼!”这位被毛泽东誉为红军“干才”的传奇人物就是红六军团军团长、开国上将陈伯钧

陈伯钧(1910-1974),四川达县人,是1927年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元勋之一。毛泽东何以称陈伯钧“干才”?纵观陈伯钧的人生经历,他确实是实干、苦干、拼命干起来的,长征前历经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开辟赣西根据地、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他英勇作战,多次负伤,又经过万里长征的千锤百炼,终得锻造成红军之骨干、将才!红军长征时,年仅二十几岁的陈伯钧先后担任红一方面军十三师师长、五军团参谋长,红四方面军九军参谋长、四军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军团长。他从江西中央根据地出发,直到将台堡三军大会师,随着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路线,曾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三过草地、两爬雪山。在三个方面军都任过职的红军高级将领中,他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之一(还有彭绍辉、黄火青、李干辉等)。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伯钧率领所属部队,按照毛泽东制定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打了许多恶仗、硬仗。他任连长时经常带领部队担负攻坚任务,在永新北乡指挥战斗中,身先士卒,腿部中弹,负了重伤;龙冈战斗胜利后,追击敌谭道源师,歼灭该师过半,缴获步枪2000余支,机枪46挺;反击敌公秉藩师时,巧妙运用战术,抄小路预先设伏,将公秉藩师全部缴械。每战之后,陈伯钧都要总结经验教训,指挥艺术越来越高,仗也越打越精,他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中曾屡建战功、三次负重伤,荣获过中革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当毛泽东受到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的打击,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和前委书记职务时,陈伯钧也因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被免去红十五军军长职务,调到红军学校学习。任红五军团参谋长时,陈伯钧因不满当时一些人在反“围剿”中的错误指挥,曾上书红军总部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遭到错误批判,被降职为红十三师师长。但陈伯钧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的红十三师常常能在短时间内力克强敌,连打硬仗,曾被中革军委誉为“红军坚师”,毛泽东曾因看了该师连打胜仗的战报,兴奋地喊过“十三师万岁”。

1934年10月18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大背景下,陈伯钧率部开始长征。他指挥的十三师为红一方面军全军后卫,掩护兄弟部队先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抵达湘江前,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派人给他送来中央驻五军团代表陈云同志的一封信,说“这是紧急关头,关系中国革命的命运,希望你们下最大决心,赶快拉过湘江”。陈伯钧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把坐骑让给了伤病员,亲率十三师在敌人夹击中打了一整天阻击战,十三师指战员前仆后继,终于掩护整个方面军渡过湘江。陈伯钧也因此在红军高级将领中获得了“铁屁股”的美誉。刘伯承元帅后来评价:“十三师是我最放心的师!”当时任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元帅,1972年在北戴河疗养时曾深情地对陈伯钧说:“要不是你的十三师在湘江战役与敌苦战一整天,我们前面的部队没那么顺利渡江,就不知是什么结局了。”

陈伯钧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在红军长征的两年征程中,陈伯钧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驻地休整,除了生重病的1935年底、1936年初两个月采取几天集中写一篇外,都一天不落地坚持记日记。有时作战紧张实在没有空隙就过后补写。他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颇为完整的红军长征日记。这部日记真实地记载了那个艰难岁月的天时、地理、民风、我情、敌况,从每日行军的里数,到每次难忘的战斗;从身经百战的真实记录,到马背攻读的心得体会;从蒙冤受屈的抑郁心志,到庆祝胜利的欢快时刻,无不行云流水般地舒展于他的笔端,成为记录我党我军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一部信史。也正是依据自己的日记,陈伯钧到陕北后,在红军大学为我党我军绘制了第一幅较为精确的红军长征路线图。新中国成立后,陈伯钧在南京军事学院、北京高等军事学院任领导工作期间,还多次讲军史、讲长征,留下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

1987年6月,《陈伯钧日记·文选》正式出版,聂荣臻同志在书的序言中称:“这是一位红军老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和艰难险阻的征途中留下的珍贵史料。”徐向前同志为这部书题词:“陈伯钧同志的光辉业绩是永不磨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寻找红军爸爸读后感350字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帮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寻找红军爸爸》,我特别喜欢这一本书。我感觉这一本书好像是一部精彩的动画片,令我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这些红军战士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她)们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关心帮助身边的战友,把求生的希望让给战友,真正体现了舍已为人的崇高品德。

读完这本书,我想起书中的刘小山,他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呀!可是再看看我自己,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呀,有爸爸妈妈陪着我。生活中,事事都依着爸爸妈妈。学习上,碰到一点点的困难,就想着要放弃,作业没有完成,不敢直接面对,而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推脱和逃避。

从这一本书中,我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今天,我们早已远离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过着衣食无忧、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少年,长大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雇农出身的他16岁参加红军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父亲家是雇农出身,雇农什么意思?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没有自己的房子。”任戎征直言讲述起父亲的出身,“我们家没有故居,你给谁家干活住谁家的房子。”

由于家里几代人都是文盲,曾被地主欺骗下签了重税的契约,受此欺侮的任荣父母气愤之余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供养任荣读书识字。在父母的坚持和努力下,任荣11岁那年勉强读上了小学。可是穷人的孩子上学谈何容易,后来家里实在太过贫穷,无力继续供养任荣读书,任荣只好仅在农闲时返回学校旁听。

1933年,中共苍溪县委成立,16岁的任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后红军来到任荣的家乡,红军老战士王大奎同志动员年轻人当红军,任荣决心报名参加红军,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几天后家人含泪送别任荣。6月,任荣随新兵到达了部队,自此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的战斗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叫花子出身的红军将领

全文共 3200 字

+ 加入清单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生于湖南湘潭县一个离长沙约45公里、位居湘江支流易水河畔的富裕农村里。他六岁时丧母,父亲续弦后,像旧时大多数丧失亲娘的孩子一样,受到了后母的憎嫌。

被赶出家门的彭德怀只好沿街乞讨,乞讨时他从不哀求乞怜,甚至不对人说一句奉承的话,这使他的乞讨生活格外不顺。16岁时,他投奔了一个有钱的舅舅,当年就是这位舅舅,在继母以不孝的罪名要将其溺死时,曾出面求情,救了他一命。

在舅舅家,彭德怀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并爱上了自己的表妹,舅舅对婚事也表示赞同。

第二年,湖南发生大饥荒,成千上万的农民生活无着。彭德怀的舅舅竭尽所能救了许多农民,但是镇上最大的米店是一个大地主开的,这个地主囤积居奇,借机大发横财。一天,200多个为饥饿所困的农民拥到地主家中,要求他把大米平价卖给饥民,但这个地主把人们赶走,闩上了大门。饥民们拥在门外示威。

彭德怀正好路过此地,看到有许多人都饿得半死,可是这个毫无人性的地主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爱打抱不平的彭德怀带领饥民打开地主的家,将地主家的存粮全部分光。事后,为逃避官府的追捕,彭德怀被迫离开舅舅家,逃往异乡他地。

彭德怀逃出家乡后,生活没有着落,被迫在洞庭湖挑河泥,做了长达三年之久的苦力,勉强生存下来。

彭德怀在自述中写道:“青少年时期这段贫困生活对我是有锻炼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回忆起幼年的遭遇,鞭策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记贫苦人民的生活。”

1916年春天,湘军成立第二师,到长沙招兵。在洞庭湖挑河泥的彭德怀得知消息后,赶到长沙应征。魁梧雄壮、个性火爆、急风如火的彭德怀,被湘军将领看中,于是,他成了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的一个二等兵。

由于彭德怀吃苦耐劳,作战十分勇敢、机智,不久即被送到团训练队学习军事,并被提升为军官。1922年,彭德怀又考取了湖南陆军讲武堂;同时,彭德怀将姓名由彭得华改为彭德怀。

从讲武堂毕业后,彭德怀回到了六团一营一连,担任了连长,不久又升任为营长。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南,彭德怀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彭德怀任八军一师一团一营营长。这时,彭德怀认识了八军一师的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彭德怀在湘军中苦度了十多个春秋,打了许多仗,不惜性命,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到头来还是为一个军阀打另一个军阀。彭德怀幻想杀富济贫,但是,他的幻想始终难以实现。在段德昌的影响下,彭德怀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八军第一师改编为独立一师(后又改为独立第五师),彭德怀升任为一团团长。

彭德怀担任团长后,对部队严格要求,其部队在湘军中以军纪好、战斗力强而著称。在湘军中呆了12年,彭德怀不仅没有染上旧军队的习气,相反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从不开公馆、不吃请、不嫖、不赌,在湘军中同流不污,独树一帜。

彭德怀个人和他的部队的情况,引起了驻地中共党组织的注意。党组织利用各种关系将中共地下党员邓萍介绍进一团担任文书。邓萍来到一团后,经常同彭德怀谈心。向来对中国共产党抱有好感的彭德怀,遂主动向党组织提出申请。1928年1月,彭德怀被接收为中共正式党员,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重大转折。

1928年,何键令独立五师开赴平江,镇压当地的农民运动。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料到,五师的主力第一团团长已经是一个共产党员。从旧军队中成长起来的彭德怀早就不满旧湘军欺压百姓、虐待士兵的军阀习气,他渴望新的生活。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彭德怀率部在平江发动起义,成立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彭德怀的戎马生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30年6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五军、红八军,不久红五军和红八军组成了红一方面军的另一个主力军团——红三军团,彭德怀担任军团长。

从湘军中成长起来的彭德怀,继承了湘军作战勇猛的风格,再加上彭德怀本人性格耿直、火暴,这使他指挥作战的风格与精于计算、擅长打伏击战的林彪完全不同,偏于骁勇。与林彪的冷静相比,他更容易动情,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因此,他带出的红三军团以打攻坚战、硬仗见长。

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一次彭德怀率三军团的两个师在江西兴国一带截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蔡廷锴部第六十、六十一两个师的进犯,战斗十分激烈。由于敌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敌军的进攻连连得手,三军团接连丢失了几个阵地。彭德怀闻讯后,再也无法呆在指挥所里了,他亲赴前线,骑着一匹白马,挥舞着战刀,带头冲进敌阵。顿时红军指战员士气大振,争先恐后地杀入敌阵,敌军的进攻被打退,丢失的阵地重被夺回。

在苏区的作战中,最能体现出彭德怀骁勇无比作战特色的还是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在广昌西北东陂伏击国民党王牌军第十一师的一仗。

十一师是国民党黄埔将领陈诚的起家部队,在1930年中原大战中,曾为蒋介石获胜立下汗马功劳,是蒋介石打败冯玉祥西北军、阎锡山晋军、陈济棠粤军的主力部队之一。蒋介石十分看重这支部队,为了“剿灭”共产党,蒋介石把这支嫡系部队调入了进攻苏区的战场。

第十一师进入苏区后,以国民党王牌军而恃强自傲,在苏区如入无人之境。

面对这样的敌手,彭德怀没有丝毫的胆怯。战前,彭德怀对红军战士们动员说:“这一仗,就是要抓住敌人的傲气,还要养它一养,然后来个反手把他打下马来。”

当敌第十一师接近伏击地带时,彭德怀下令三军团一师派出一个连将敌军引入伏击圈。

谁知派出去的一连红军战士刚与敌接触,就乒乒乓乓地打了起来。彭德怀一听枪声,不禁勃然大怒,他拿起电话对着一师师长彭绍辉就吼:“若把敌人打跑了,你要负完全责任。”

战斗打响后,敌第十一师立即抢占了东陂的制高点——霹雳山主峰。如果这个制高点被敌人所掌握,不仅不能伏击敌人,而且三军团的处境也将十分危险。情况危急,彭德怀命令彭绍辉无论如何要夺取这个制高点,控制隘口,切断敌军的退路。

彭绍辉接到命令后,组织一师连续发动了三次冲锋,均未攻下。彭德怀十分焦急,他来到前沿阵地,抓起话筒,高声说道:

“彭绍辉,我在看你们行动,要特别冷静,一定要组织好火力,利用一切机会猛攻。”

彭绍辉是平江起义时的老战士,作战十分勇猛,是彭德怀一手培养起来的指挥员。他接到电话后,当即爬上山头,亲自组织冲锋。

彭德怀看到彭绍辉亲自上阵,立即命令紧随其后的军团司号员吹起冲锋号。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山谷,大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士气,国民党军则闻声丧胆。彭绍辉听到激昂的冲锋号,便知道军团长亲临第一线了,他跃出工事,带领红军战士旋风般地冲上主峰。一场激战,一师拿下了主峰。彭德怀不给敌人喘息机会,马上指挥三军团向敌第十一师阵地发动全面攻击。激战一日,敌第十一师大部被歼,师长萧乾也被击毙。在这一仗中,彭绍辉将军的左臂被打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位著名的独臂将军。

蒋介石在南京接到第十一师惨败的消息后,十分懊丧,他致电中路军总指挥陈诚说:“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的隐痛。”

1933年8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为表彰彭德怀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尤其是他率领东方军进入福建作战所取得的战绩,授予他红星奖章。此后,彭德怀一直将这枚勋章珍藏在身边,这枚勋章伴随着他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直到庐山会议他被批判,迁出中南海时,才将这枚珍藏了几十年的心爱之物,随同他的元帅服一道上交组织,并说道:“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

彭德怀的英勇善战,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位夫人海伦·斯诺在她的《续西行漫记》中这样写道:“在苏维埃会议中,彭德怀的地位仅次于朱德和毛泽东。毛泽东是被当做在后面策划的一个神秘的天才,年高的朱德掌握着军权,彭德怀似乎要算是一个最接近军队生活的人,他常在前线活动,领导着他的第一路红军,或是代表着红军总司令朱德。”“我总觉得这位红军中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是所有共产党员中一个最有趣最动人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一种精神叫“红军”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为,能走完二万千里路的是神,人不可能做到!可是,他们却做到了。在那个兵荒马乱、战乱纷飞的年代,他们的确做到了!他们完成了一个奇迹!即使是在衣食无忧的今天,也没有几个人能走完这短路。

他们是谁?

他们就是——红军

。还有许许多多的艰难道路上,他们撒下了汗水,撒下了鲜血,甚至留下了宝贵的生命。可他们不怕,在布满沼泽的草地上,有他们顽强的身影;在漫天飞雪的雪山上,有他们坚强脚印他们很顽强,很勇敢!他们没给自己留后路,他们抱着必胜的决心,英勇的走在这条路上。他们把“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倔强的小红军”等牺牲的战士,叫做——英雄!

其实他们自己也是英雄。真的。

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坚强,学习他们的勇敢。在痛的时候,在苦的时候,想想童年时的那句童谣:“痛不痛,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在哭的时候,想想红军那坚强的背影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哭呢?

让我们向红军们敬礼!

让我们一起在心中高声的呐喊:

有一种奇迹叫做“红军”;

有一种英雄叫做“红军”;

有一种精神叫做“红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那场史无前例的红军长征到今天已经80周年了,那日子太值得我们回忆了!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的决策,遵义会议制定了红军长征中的一系列拯救措施,是长征挽救了军队、挽救了党。从瑞金到陕西的长征,征程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中。

为什么在这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的死亡之路,红军却用生命和鲜血走出了一条革命的活路,因为他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革命一定成功。所以,他们坚强不息,永不言弃。在过草地时,许多地方看上去像草地,但踩下去才发现是死泥潭,牺牲多少同志;爬雪山没棉衣穿,穿草鞋冻死冻伤和牺牲了多少同志。但他们却没有退缩,没有害怕,继续向前。缺衣少药没粮吃又牺牲多少人;行军中天上有飞机炸,后面有敌人追,他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在漫漫征程中,他们能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多么可歌可泣精神啊!如此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又怎能让它毁在我们手中呢?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对于我们来说,就应该具有远大理想,然后朝这个理想顽强奋斗,将梦想变为现实,让人生道路焕发光彩,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是和我们紧密联系起来的,我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传承长征精神,更要发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应当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依靠集体力量去拼搏去奋斗!正因为有长征精神,特别是今天,我们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得一席之地,更应当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依靠集体力量去拼搏,去奋斗。

如今,虽然我们不必再去枪林弹雨中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但我们都有一份工作都有一份责任,我们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更能不屈不挠的求索,不怕苦不怕累的尽职尽责的工作就是发扬长征精神,也要无所畏惧的前行,更要向着理想勇敢奋斗!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壮举,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再创历史上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观后感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荏苒,七十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壮举,更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前程万里,不改初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当沿途的风景从荒芜变成繁华,我们依然行进在新的长征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时不我待,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任在肩……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新的历史赶考的考场中,硬仗会应接不暇,难题会接踵而至。拿出当年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前进的步伐才会铿锵有力,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不断抵达梦想的远方。

走好新的长征路,团结才有力量。众志成城,无惧山高水长。万里长征千回百折,没有全党的上下一心,红军“官兵一致同甘苦”的紧密团结以及始终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不可能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尤其需要凝心聚力,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弘扬长征精神,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就能万众一心,奋力跨越前行中的“雪山草地”,征服改革进程中的“娄山险关”。

走好新的长征路,实干成就未来。长征是走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在浴血奋战中开拓向前,在攻城拔寨中闯出生路,红军长征所展现的奋斗精神惊天动地、永不磨灭。今天,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肩负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无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还是实现“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归根结底要靠真抓实干。新的长征路上,始终保持勇毅笃行的定力、艰苦奋斗的干劲,以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一步一步朝前走,我们必能积小胜为大胜,以实干为阶梯不断抵达新的发展境界。

十月的江西,秋意正浓。当年红军搭起浮桥开始长征的于都河上,一座座现代化大桥横跨两岸,连通着人们脚下的幸福之路。“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重温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让我们不忘初心、团结奋进,用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写下民族复兴伟业的崭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军菩萨”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在遵义,还有一个当地妇孺皆知的感人故事——一位红军卫生员为了给乡亲们治病掉了队,在追赶队伍的途中被敌人杀害了。当地群众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将他埋在当地,为他建起了“红军坟”。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黔生向记者讲述了这个故事。

1935年1月,红军在遵义城休整。南关镇桑木垭村附近驻有一个红军卫生所。有一天,村里有位老人生了重病,他的儿子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红军卫生所。卫生员问明情况请示首长后就冒雨出诊,当天,他留在病人家中观察治疗。

第二天,当他推开房门,看到不大的晒谷场上挤满了人群。原来,红军卫生员来村里治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全村人都知道了。附近村里有不少人,都赶来看病。卫生员只好又留住一天,为乡亲们看病。第三天,当卫生员离村返回时,村民们热情相送。然而没过多久,卫生员离去的方向,传来一阵枪响。乡亲们赶到后,看到卫生员已经倒在血泊中。

乡亲们忍着满腔的悲愤,把红军卫生员安葬在路旁的松树林里。随后,又在坟前立了块石碑,由于不知道他的名字,碑上就刻上“红军坟”三个字。那些被卫生员治好的乡亲都把这位烈士称作是“红军菩萨”,一些无钱医病的乡亲也纷纷把希望寄托在“红军坟”上,前来烧香祷告。

红军走后,敌人多次想把“红军坟”挖掉。为了保护“红军坟”,乡亲们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有一次,敌人白天把坟铲平后,当天晚上,乡亲们又把坟墓堆起来了,然后放言说,红军坟会长,永远挖不掉。这样,坏人就不敢再挖坟了。

解放后,遵义市人民政府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将红军卫生员的遗骸,迁葬至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在塑铜像时,也许是为了体现女性的母爱吧,人们将卫生员塑成了一位女性的形象。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们才知道了这位红军烈士的真实姓名和性别。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政委钟有煌同志到遵义进行考证后证实,这个红军卫生员正是他当年所在的红十三团二营男卫生员龙思泉,广西人。

长征途中,虽行军艰苦、战斗激烈,但红军始终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每到一地,都要开展宣传教育,并在一些地区“打土豪、分田地”,深得群众爱戴,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漫漫二万五千里长途,身后留下的是一片赞誉。“自古哪儿有军队不扰民?红军是例外。”望着红军离去的背影,一位回族老人感叹地说。

红军,虽是一支疲惫之师,但更是一支文明之师、仁义之师、威武之师。

一个个见证人讲述的红军故事,让我们更深地了解到,严守军纪、心系民众、秋毫无犯成就了一支文明之师,这也是红军精神中重要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的这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是我最喜欢的。因为红军长征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更因为长征精神在我心中闪耀着金色光芒。

看,泸定桥下水流湍急,汹涌无情!敌人的枪弹更是疯狂而残忍,但战士们并没有因此害怕、退缩,鲜血染红了一根根乌黑、冰冷的铁链,他们仍是前进、前进……终于他们登上了对岸桥头阵地,消灭了全部敌人。

听,在无边的草地上,老班长用和蔼的声音叫小同志把鱼汤喝下。他们的粮食已经断了好几天了,菜地里的野菜也已被挖尽!饥饿,像一只只无形的怪兽,随时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老班长用一根生了锈的鱼钩,好不容易钓到了一两条小鱼,用它煮成鱼汤给小战士喝,自己却没舍得喝一口。在其他战士走出茫茫草地的同时,他却永远倒下了!

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那些英烈的背影也已日渐模糊。每当想起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依旧会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世人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赞歌。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长征的事情。有时学习就像长征,它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激励我们,使我们进步。

为奥运备战的运动员们就像在长征,面对着 “敌人”,他们总是很冷静的,用自己的毅力和实力,获得辉煌的成就。生活就像长征,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一次次的艰苦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让我们永远铭记红军长征的历史,继往开来,在社会主义新“长征”中建功立业!让长征永远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学习红军长征精神优秀作文

全文共 126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七十周年纪念日。想那七十年前,中央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率领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终于到达了陕北。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七十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再次朗诵毛主席的七侓诗《长征》的时候,让我不得不佩服红军们在长征时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为了心中永存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到底。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茫茫长征路,途中的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的蠕动,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勇士硬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她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契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的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侓,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啊!有句名言说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竟然还用草根,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了多久,我们都会时刻记在心,将红军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开始的长征既非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亦非战役,更非是胜利,而是一曲人类的求生之歌,是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大撤退,是一次次险象环生、火烧眉毛的战斗。无人穿行的大草地、鸟迹罕至的大雪山、舞蹈着死亡之神的沼泽……这是对人生存能力的极限考验。经受着如此严酷、恶劣环境的考验的这支队伍,只有在大地洪荒之际开天辟地的那些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们堪与比拟。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之中,在物质的极度匮乏之中,在汗水、鲜血和死亡的考验之中,精神之火更加熊熊地燃烧,信念之光更加明彻地照亮。最终,从千山万水中走出来、从围追堵截中冲出来的这支队伍,也冲出了自身的错误、迷茫,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走向团结,走向壮大。正是这场痛苦的洗礼把他们引向最后的正确之境、光明之境、胜利之境。历史女神正是以这种奇特的方式检验了她将要选择的未来中国的主宰。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这是中国无产阶级的骄傲,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民族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得救。"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长征。虽然七十年过去了,但是人们始终没有忘记长征。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长征那战胜一切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长征精神永存,长征烈士永生!

我们祖国的昨天是历经沧桑的,但所幸的是,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给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注入了无限的生计与活力,他们用行动证明了长征精神的经久不衰。历史的书卷正向我们展开,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旧中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从德国捧来革命经典,从俄国引来熊熊烈火,他们点燃遍布华夏的众多干柴,以星星之火,燎原中华,凤凰终于涅盘了。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挺起了胸膛,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28炮礼炮,新中国从此诞生了!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航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精心描绘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宏伟蓝图,沉睡多年的万里长城终于敞开了“大门”,改革开放的春风魔术般地装饰着华夏大地,古老的中国重展青春的笑靥!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打开的大门决不会再关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奋勇前进!

长征接力有来人,世纪轮转开新篇。如今我们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面对先人与后人,面对历史与未来,世界形势瞬息万变,容不得我们喘息与徘徊。我们不能沉醉于昨天的成就与光辉,也不能记挂明天的朝霞、阳光和鲜花,历史的重锤在敦促我们--紧紧抓住今天!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而我们可以说长征是灯塔,长征是路标,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马达!让我们挽起青春的臂膀,共同直面辉煌壮阔的未来,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让我们用才智用血肉筑起新的万里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军长征必然取得胜利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回忆起长征,廖汉生感慨地说,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是必然的。

他说:“同今天相比,红军政治工作人员和共产党员,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还比较低,识字不多,读书不多,讲不出好多深奥的道理,工作方法也不够多。这是我们的一个缺憾,也是我们力求不断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也有一个长处,这就是身体力行,为人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贯彻党的指示,推进工作,带动和影响部队。因而,广大政治工作干部和共产党员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说出的话大家信服,布置的事情能够很快落实,我们的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他举自己为例:“我当师政治委员,给自己总结了三条经验:第一、打仗勇敢不怕死,即做英勇战斗的模范;第二、多扩大一些人,少减员一些人,即做扩大与巩固部队的模范;第三、遵守纪律,按政策办事,不脱离群众,即做联系群众的模范。这三条虽然不那么全面,却是我从我自己做政治工作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也是许多政治工作干部的共同经验。”

回忆红二、六军团,廖汉生这样说:“我师18团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队,长征中屡屡担负重要任务,完成得都相当出色。这与该团历任政治委员是密不可分的。18团长征中首任政治委员是余秋里,在则章坝战斗中为掩护团长失去了左手;第二任政治委员杨秀山,在六甲战斗中负伤;第三任政委董瑞林在西康为给部队筹粮牺牲了生命;第四任政委周盛宏在成县战斗中率领部队反冲击,中弹阵亡。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鲜血和生命,忠实地履行了政治委员的崇高职责,为部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的确,无数资料表明,在长征中,共产党组织切实起到了先锋堡垒的作用,党员切实起到了先锋和模范作用。下级组织执行上级组织的决议,党员执行组织的决议,是一点不打折扣的。因此,吃苦最多的是共产党员,负伤最多的是共产党员,牺牲最多的仍然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也是如此。

根据统计,6师仅从出发到中甸这一段路程,牺牲了的党员人数达到360名、共青团员256名,这还没有加上最为艰难的雪山草地。

在廖汉生的记忆中,6师团以上干部党员牺牲、负伤的就不在10人以下。同时,他们还在长征中不断地发展党团员,注意吸收那些表现积极、勇敢、吃苦耐劳的新同志加入到党团队伍中,使党团员在牺牲很大的情况下及时地得到补充。长征出发时,6师有党员801名,团员144名,合占全师人数不足28%;到甘孜时有党员761名,团员615名,与全师人员总数的比例上升到45%,班长以上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党团员。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这样一支党团员队伍,使党在红军中的政治工作做得普遍而深入,使红军长征的政治任务、军事任务能够胜利完成。

长征时期,是红军历史上一个充满艰苦、充满困难的时期,是共产党在红军中政治工作做得大有成效的时期。它保证了党制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在红军中得到坚决地贯彻和执行,使我们的长征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它在指战员的心中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激发出高昂的斗志,使我们的长征冲破了敌军重兵的围追堵截,战胜了世间罕见的艰难困苦;它维护和增强了红军内部的团结,使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统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走向抗日前哨。

总之一句话,廖汉生肯定地说:“党在红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红军长征路上的生命线。”

在廖汉生同志的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把它抄录下来,从中你也许可以感悟出老将军内心深处的感受:“在长征中,我在红2军团第6师担任政治委员。凭借马灯、篝火、月光,我曾逐日记下了那一段段艰苦的历程。遗憾的是,这些日记在后来的战争岁月中全部失掉了。但是,正如长征这块用红军的血与肉铸就的革命基石和历史丰碑永远铺垫在共和国的大厦里,永远矗立在亿万人的心目中一样,长征的伟业及其精神也始终铭刻在我的心里。长征路上,那长眠的战友身影,那鏖战的枪雨剑幕,那跨越的万水千山,那激荡的革命正气,时时扑面而来”。

在甘孜,当我们一行人经过一座静静的掩埋着九位无名女红军的烈士墓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要跳出来了,那墓地上稀疏地开放着洁白的小花,被风轻轻地摇曳着,仿佛似在和我们打着招呼。她们是谁?她们当时有多大年龄?她们发生了什么······

如果人真的有灵魂的话,我相信,她们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告诉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军长征的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危险的藻泽地,翻越了多少寒冷的雪山。饿了,就把皮带抽出来吃;渴了,就捧把雪喝;冷了,就依偎在一起取暖。

这本书里面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故事讲述了1935年6月26日红军过大草地。这个草地是一片藻泽地。红军进入草地后,就不断有人陷进泥潭之中。一天,一个战士不小心掉进了泥潭,一个战士看见了,赶忙跑了过去,拿出枪想把他拉上来。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陪上了自己的性命。第五个人救了第四个人,可是还有三位同志却牺牲了。

你们看啊!红军叔叔们是多么有团队主义精神啊!只要有一个人碰到了危险或困难,其他同志们就会奋不顾身地去救他。要是我们都有了红军叔叔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这种好品质。菜场上就不会听见这种喧闹的吵架声;学校里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搞分裂的事情;公交车上也不会发生这种抢座位的现象……

以前,同学们问我英语上的问题,我总是保密,不对他们公开。今天,我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我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为我们班级出一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毛主席曾经写过《长征》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深深的体会到毛主席当时的心情。他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长征途中战胜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任何艰难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热情赞扬了红军藐视困难,无往而不胜的英雄气概。

说起长征精神红军们同甘共苦,意志坚决充满革命必胜的信心。为了救国救民红军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甚至不惜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团结群众,与人民生死相依,这些精神人人皆知,可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这些伟大的精神呢?

艰苦卓绝的长征,它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经过了整整二年才胜利。它锻炼和严重的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党和红军的和平,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

今年则是纪念了长征胜利70周年,我想对那些给我们和平;温暖幸福的一个家;给我提供好的条件让我读书学习;过上快乐的日子;这一切都是用战士们的生命,同鲜血换来的这一切的一切,我都要真心的感谢那些伟大的战士们。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有的人逐渐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特别是在我们年轻一代中,好吃懒做、铺张浪费现象十分突出。不过在这里我就要严重的批评那些好吃懒做、铺张浪费的人和那些不认真学习到处流浪的学生们。正所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也许在几十年后,他们会后悔的。最可恨的是那些制大量的毒品:白粉,冰毒,海洛因等流传到人类中,到处骗取大量钱财,严重危害群众,破坏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让人家破人亡,有家不能归,尽做一些给自己家庭、祖国丢脸,更严重的是危害了祖国的利益,且不是大大的和红军战士唱反调吗?他们为国为民,不惜付出生命。而你们是伤害人民破坏祖国利益,不过最终你们还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这时且有些人后悔,不过有些相反,在生命最后一刻时还不悔改,还想着发大财的白日梦等,可是他们想过有,你们的家人会因为你们而抬不起头,会受到别人的藐视,而不被人重。……

同学们,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想想我们现在所拥有丰衣足食的日子、富裕的生活是怎么由来的?好好的发扬那宏伟的长征精神,这样你的家人会因为你们而骄傲,祖国会因你们光荣而自豪。

现在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和平而幸福美满的家园,这可是过去乡亲们,战士们梦寐以求的所想要的家,可是当红军战士们把这一切带来时,自己却悄悄地消失了,他们并没有尝试自己的成果。我们难道不会好好珍惜吗,这一切,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甚至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有些人还去践踏他们的成果,这些人禽兽都不如,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一切,因为这一切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所换来的,他们同样的是人,同样的只有一条命,有亲人,可他们没有自私心,他们背景离乡还忍受着侵略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和挫折去战斗,去给祖国创造辉煌。成功的第一步:“和平”,而我们比他们的生活,条件等好上几千倍,而我们又给祖国取得发什么成就?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我们的心声呼唤大家吧,从那阴暗是生活中走出来吧!认真学习,继承他们的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我门心中。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一切,让我们永远记在心里吧,那我们就用行动来证明这一切,让我们这一代去创造祖国,让祖国更辉煌强壮,那就让我们跨出成功的第一步:“学习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军书籍《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 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 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 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作家社此次推出中译本七十周年纪念珍藏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获得译者董乐山先生家属独家授权。书中首次汇集1937年英文初版、1938年中译本初版、1939年英文修订版等三个早期不同版本中的所有珍贵图片。

新版《红星照耀中国》的图片安排,以1937年、1938年、1939年三个不同版本危险后顺序,前面版本中已用图片,后面不再出现。凡英文原版中的图片,则尽量援用最初说明,以使读者了解该书与西方读者最初见面时的原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抚今追昔,我们回顾80年前的长征,深深感悟到理想信念的力量。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百万军队,向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根据地大规模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受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指导,红军陷入困境,根据地日益缩小。在关系到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撤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在漫漫的长征路上,红军历经惨烈的湘江战役,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天险泸定桥,翻越一座座终年积雪的大山,走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历时2年,纵横十几个省,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永垂青史的壮丽诗篇——二万五千里长征。

“革命理想高于天”。邓小平曾经对长征是怎么走过来的提问,他回答说:“跟着走”。这三个字表达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长征路途遥远,自然环境险恶,气候变化无常,红军的装备和物质生活条件非常困难,缺粮少衣,药品匮乏。地上有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围追堵截,天上有飞机大炮狂轰乱炸,一边行军,一边打仗,不仅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跨越千山万水,激流险滩;而且时刻忍受着饥饿、严寒、伤病的痛苦折磨。红军之所以能突破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粉碎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出绝境,创造了人间奇迹。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理想信念。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铭记在红军将士的心中。有了这种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力量。毛主席当年在六盘山写下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首诗大气磅礴,寓意深刻,表达了我们党和红军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豪迈气概,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自信。同时,蕴含着对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的方针,分裂党和红军,以及理想信念动摇,对革命钱途悲观失望右倾错误的批评。历史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指引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前进。

红军出发时有30多万人,到达陕北后只有3万多人。在长途跋涉的征程上,平均每300米就有1人牺牲。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在泸定桥纪念馆里有17人没有留下姓名。长征中英勇献身的烈士,没有留下姓名的不计其数,他们没有看到革命的胜利,没有想到要谁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前仆后继,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奋勇前进。

长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继往开来的革命道路。回顾长征,面向未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我们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在精神上缺“钙”,导致政治上变质,思想上贪婪,经济和生活上腐败。我们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初心”之源,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在新的长征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观后感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距离那次徒步两万五千里的艰苦岁月已有八十载。这漫长的时光足以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变成耄耋老人,这长久岁月却也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头雄狮慢慢苏醒。“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这样坚定的精神,这样铿锵的长征精神像是刺耳的闹钟铃声,从八十年前一直响彻至今。

八十年前,红军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串联起了中国西部最激越的河流,最巍峨的高山和最广袤的草原,踏出了一条中国走向近现代文明的独立之路、复兴之路。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长征精神,是人类历史上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是永不熄灭的灯塔,辉映着人类思想的星空。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道路就是人民解放的道路。长征是播种机,它在11个省撒播革命的种子。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一场新长征,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总`书记曾这样说。其实,无论是过去还是在现在,长征精神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巨大的精神推动作用,而当代对长征精神的深入理解与实时发展使得长征精神在当代有了更丰富的意义且更符合当代实际的内涵。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关于中国梦习总`书记如是说。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中,在长征精神的传承过程中,国之担当之责,全在我少年,少年有梦则中国之梦。近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求索古典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青年始终是追求、实现文明转型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信息化浪潮下,显示党和国家领 `导人重视并强调青年已经也必将成为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主力。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中国古老文明的复兴,需要当代中国青年进一步凝聚共识,而“中国梦”的提法,对年轻人而言,极具感召力和吸引力。一个更年轻、更富活力的中国形象,也符合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