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名人岳飞的故事5则汇总五篇 作文题目合集20篇

为树立道德榜样,学习传承道德模范精神。让每一位职工在一个个感人的道德模范故事中,学习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儿做起,把良好的道德情操体现到医疗工作和生活之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4年历史名人岳飞的故事5则汇总五篇 作文题目大全,欢迎参阅。

浏览

5899

作文

1000

幽默名人故事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 "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故事《谁是C罗心中的大神》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中关于名人故事_谁是C罗心中的大神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当今足坛的超级明星,C罗是众多球迷心目中的大神。虽说“同行是冤家”,但是在大神的心目中,也还是有很多让他欣赏的球员,甚至包括他的“老冤家”梅西。那么你知道哪位球星可以在C罗心目中谋得一席之地吗?他的NO。1又是谁呢?

第十位:罗纳尔多

曾被称作“外星人”的巴西球星罗纳尔多,虽然近年已经发福成了一个“球”,但毫无疑问,他是足球史上最好的前锋之一,一直是C罗学习的榜样。两人不但名字一样,而且都有在皇马效力的经历。事实上,罗纳尔多也对C罗称赞有加。

第九位:皮尔洛

这位因为踢球太随意而被球迷亲切地称为“睡皮”的意大利人,可以称得上是足球史上技术最全面的球员之一。看似气定神闲地“漫步”在绿茵场上,其实他早已做到心中有数。皮尔洛虽然年龄已大,才华却不变,C罗对皮尔洛一直十分敬佩。

第八位:哈维

作为一名巴萨前球星,哈维上榜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不过任何想要取得更多进球的球员,都希望身后有哈维这样的传球大师为自己服务。C罗佩服哈维开阔的视野和精妙的脚法。

第七位:斯科尔斯

斯科尔斯是C罗在曼联队时的偶像,两人一起在弗格森手下效力。C罗从斯科尔斯身上学到了很多。

第六位:法尔考

这位来自哥伦比亚的前锋,可是很多教练想纳入麾下的“进攻利器”。法尔考在门前嗅觉灵敏,临门一脚的技术极佳。C罗和法尔考是很好的朋友。在C罗看来,法尔考也是足球史上最好的前锋之一。

第五位:梅西

作为目前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C罗把梅西排在了第五位,不上不下。虽然两人的年纪相差了几岁,但同样出色的比赛经历,让他们之间的比拼一直存在。现在,他们都已经是自己球队的灵魂人物,更是绿茵场上的巨星。这样的身份让他们有些超俗——似乎已经不在意对方对自己的影响,也不会去嫉妒对方的成绩。C罗多次表示,梅西是足球史上最好的球员之一。

第四位:齐达内

齐达内拿过世界杯和欧洲杯的冠军,在尤文图斯队和皇马队都是绝对巨星,在世界足坛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C罗一直非常佩服齐达内。

第三位:菲戈

这位曾带领C罗征战赛场的老大哥,也是葡萄牙国家队的“定海神针”。C罗从大哥手里接过队长袖标的那一刻,也是他开创自己时代的起点。同样,作为葡萄牙最好的足球运动员之一,菲戈也是C罗的童年偶像。C罗完成了与菲戈一起在国家队踢球的梦想。

第二位:迪马利亚

想不到排在C罗心中第二位的竟然是迪马利亚。其实想想看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毕竟当初皇马队将迪马利亚“遣送”出伯纳乌球场时,C罗就曾表达过自己的不爽。因为在他看来,迪马利亚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皇马队不应该将其送出门。

第一位:C罗

在C罗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C罗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当然他这么认为有足够多的理由。他说:“我相信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是最佳的,并一直在为此努力。在我的脑海中,我一直相信自己是最佳的。事实上,不仅仅是在工作上,哪怕在游戏中我也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没错,他就是这么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XX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集锦

全文共 5711 字

+ 加入清单

1、吕蒙读书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2、陈景润认真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3、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着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4、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5、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6、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7、爱读书的陶行知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着名的教育家。

【感悟】陶行知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完了四书五经,又学习了现代科学和古典文学,终于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他的事例说明,环境再恶劣都不能成为不学习的理由。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人,不会被困难、环境等诸多因素所阻碍,而是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勤奋努力的动力。

8、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感悟】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9、孙康映雪读书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感悟】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在困境中磨砺自己。

10、唐汝洵苦读书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着名的学者和诗人。

【感悟】唐汝洵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生活在别人同情的怀抱里,而是用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斗志去激励和感召他人,使自己弱小残缺的身躯显得高大、伟岸。一个健康的人要获得如此成就,尚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个历经坎坷的残疾人都能如此面对生活,我们正常人不更应该热爱生活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名人屈原沉江的故事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 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 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 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 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 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 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 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 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 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 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 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 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 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 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 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 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 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 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 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 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 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 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 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 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 说就是这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典故成语故事3:老马识途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兵攻打无终国。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峡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

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来都以为皇帝都是继承父业的,直到我看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里的朱元璋聪明、可爱、坚强勇敢、坚忍不拔。这篇文章生动的描写了朱元璋的悲惨童年。当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地主家放牛,地主不但不给吃的,还抽鞭子。在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濠州(今安徽风阳)遇上了百年大旱,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几天过去后,一滴雨没见到,却迎来了一群铺天盖地的蝗虫,一会功夫,庄稼被吃了,人被饿死了,还流行着可怕地瘟疫。朱元璋的爸爸、妈妈、大哥、大哥的大儿子被夺去了生命。仅仅只用了半个月,一家九口人就去了四人,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大嫂王氏及她的一双儿女五口人还活着。最后两兄弟决定分头外出逃荒、,自谋生活。可是,他的二哥放心不下朱元璋,最后,两兄弟之后挥泪分别了。吉人自有天相,朱元璋终于找到了吃的东西,总算饱餐了一顿。

几年的漂泊时间,铸就了朱元璋坚强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练久了他强健的体魄。1352年闰三月初一,朱元璋来到濠州城下,义军见一人到城下,以为朱元璋是元军派来的奸细,准备问斩。幸好郭子兴听到报告后,赶到了城下,见朱元璋五花大绑着,却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一副轻松、从容地样子,他身材高大,浑身散发着大无畏的精神,老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希望是,不是我也没有办法了。可能是天样子特别威武,郭子兴一见就非常喜欢他,最后才知道他来做义军,郭元帅大喜,收他做了一位步兵,从此,朱元璋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原来帝王也有这样悲惨的童年,我和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故事作文300字集合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我读了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本书讲的是108个名人从小到大为人们做出的贡献和他们从小刻苦学习的事情。就说童弟周吧,童弟周17岁入学,从三年级上起,在班上总是倒数第一,最后由于他的勤奋上劲和积极进取,高三时他已经是正数第一了,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成了中国开创胚胎学的一位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I was greatly inspired by me. This book talked about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108 celebrities from childhood to childhood and what they learned from a young age.Lets talk about Brother Tong Zhou. The younger brother Zhou entered the school at the age of 17. Since the third grade, he has always been the first in the class. In the end, because of his diligence and aggressive forge, he was already the first in high school.After a period of hard study, he became a world -renowned biologist in China.

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童弟周进竟然17岁才入学,而且入学以前没有受过任何的正规教育。而且是从三年级开始读的,他都能从入学的倒数第一,变成高三的正数第一,这是多麽大的困难啊,而童第周不但把这些困难一一的解决了,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我记得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考试总是不及格,每一次考试,老师都要请家长,从此,我就怕考试了,生怕自己考的不好,老师回请家长,但我又想,如果这样的话我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没用的人,从此,我便天天刻苦学习,工夫不付有心人,到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是全班前三名了,现在我们有这麽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好好珍惜,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想出名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年轻人,不愿做艰苦的工作,却整日想入非非,梦想侥幸成名,却总也不能如愿。一天他碰见了大发明家爱迪生,格外高兴,赶忙请教道:“爱迪生先生,你是怎样使自己名扬天下的呢?”

爱迪生猜到了年轻人的企图,故意反问:“看来,你是天天都在想着出名吧?”

“对对,我连做梦都在想啊!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扬名世界呢?”

“你死后就会很快出名。”年轻人吃了一惊:“为什么我非要等死后才能出名呢?”

爱迪生诚恳地说:“因为你只想怎样才能占有一座高楼,而不是想怎样动手去建造这座高楼,那么,你终日想象的高楼是永远也不会自动出现的。可是你如果在空想中虚度一生,你死后就会成为那些只愿空想、不干实事者的一面镜子,人们就会经常提到你的名字,以教育后人,这样,你不就能够名扬天下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名人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

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讨李。李自成害怕清兵入关,决定灭吴保关,4月13日,发兵二十馀万由李自成亲率大军,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

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传说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劫,吴梅村有诗证: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受清封平西王。不久,他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镇压陕西、四川等地的反清农民军。清顺治十四年(1657)受平西大将军,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

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并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清廷晋封为亲王,兼辖贵州省,形成割据势力。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

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一些故事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五岁时,父亲拿一只小罗盘给他玩,爱因斯坦捧着罗盘,见里面的指针转来转去,最后始终指向北方,他奇怪了,他把罗盘捧在胸前,把指针转一圈,又转一圈,不管怎么转,那根针总是指着北方。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手里捧着罗盘,默默地想:针四周什么都没有,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把针吸住了呢?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想,直到母亲喊他吃饭,他还站在那里思索。

秋天,爱因斯坦一家去郊游,当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他却不见了,母亲到处找他,焦急地喊他,他却一个人在林间轻轻地穿行,一会儿摘下一片树叶,细心观察树叶的脉纹,一会儿观看阳光从树叶间透出的光斑,到了湖边,他就蹲下身来,一动也不动地望着湖面上起伏的微波。当母亲好不容易找到他时,他正坐在地上,凝望着一队队忙忙碌碌来回穿梭的蚂蚁。“阿尔伯特”妈妈一把拉起小爱因斯坦的手,发现他呆的地方离她叫喊的地方很近,“你干吗不答应妈妈,让妈妈来回的跑。”“没有,妈妈我没听见。”小爱因斯坦说,妈妈只好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动人的篇章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编辑荐:报国衷心天可见,力求为此奋终生。如今壮心未酬尽,归去天涯何为伤。

也不知道他有多少个夜没有睡下,也不知道在他的心中面对这样的结果他是怎样的去思考和所做,也不知道他是否这时会明白他的爱被谁人所关注和爱戴。

是该好好的大量一下自己 的处境,不要让自己再次陷入这艰难的境地,你知道吗?你看上次,如果不是他的搭救,你现在还能在这里吗?你从开始起就没有考虑你的亲人和好友,在你看来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背叛你呢?你不放心其他人就一个人独来独往,你习惯了,你自由了,你放肆了;酒喝够了就倒掉,文章写好了就撕掉,你是不是再跟自己怄气呢?是呀,谁不恨这个时代,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现象,你爱这个社会的风气,好歹有一个还算有良心 的帝王,可恨就在这些庞大的小人集团,时不时就策划谋害忠臣的阴谋。

你想一心报国,你想一心衷心为这个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你更想把这个国家的人民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而奋斗终生,你是无怨无悔的。我明白你的心思,你的妻子更不止为你的这个想法以及你的行动而全力的支持着你,你也一并感动过,哭泣过;你对你的妻子从开始就是忠心耿耿,始终唯一。你们二人不弃不离的陪着对方,相濡以沫。就在这时,也不知道是谁揭发的你,你被小人陷害,打入天牢,你的妻子也在为你,奔亲托友。

你面对着墙壁,话不成声,我知道你委屈,我知道你有太多的话要说,也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 的苍生不是吗?你的爱,你的心,你的故事,在你看来所有的一切都在背叛你自己,这时你的妻子为了你的事情而遭人陷害,你接到消息后哭的像个泪人一样,仿佛整个世界都塌陷了,你就像失去了精神支柱,从今以后你就想换了个人似的,在别人看来你就是疯了,那些小人看到你这般模样,就放了你,留你也没用呀,在监狱中,找你好几次问话你都没有办法回答,那些人也许良心发现,就放了你。

你真的疯了吗?

你一个人又傻傻的走向回家的路上,你步伐蹒跚的走着,我知道你并没有疯,只是你现在彻底的失望了,真的失望了,看着路边的风景,心中一阵阵的凄凉,如今就剩自己一个人了,这次真的就剩自己一个人了。

推开门,看到家中已脏乱不堪,灰尘已经厚厚的堆积着。哎,默默的走到书桌前,拿起自己最喜欢的笔把这一程的辛酸记叙下来,因为他唯独用文字才能把苦闷的心整理好,此刻,他思维万千,想到妻子,流泪满面,感动不已,想起了这整整五十三年的历程,想到这个王朝,想到此刻此景,想到了跟他一样的志同道合的挚友,你无话可说。外面的夕阳不知什么时候已落下,蒙蒙的天空透着凄凉,透着哀愁,表明着自己的心;

报国衷心天可见,力求为此奋终生。

如今壮心未酬尽,归去天涯何为伤。

写着写着,心中有一丝的悲哀,他突然感觉到自己困了,他呆呆的看着窗外,不知何时他已熟睡了,他此时真的困了,那就让他好好睡一觉 吧?!那我们就不要打扰他了,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名人的故事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的领带

1994年8月的一天,李嘉诚外出谈生意。在公司总部门口,一位员工拦住了他:“老板,我觉得你今天的这条领带有些问题。”李嘉诚愕然:“有什么问题?”员工说:“老板您穿着一身黑色的西服,不应该系红色的领带,这样看起来不是很协调,而且,还可能影响到您谈生意的效果。”李嘉诚看了看胸前那条红色的领带,思考了片刻,朝员工投去嘉许的目光:“你说得没错,谢谢你的提醒!”说完,李嘉诚转身回到办公室,换了一条黑色的领带。

李嘉诚的领带当他再次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那位员工还在那里,看到了李嘉诚换了一条领带,他才满心欢喜地离去。可是,等到员工离开,李嘉诚从手包里拿出原来的那条红领带,重新换上,而将黑领带放回了包里。

这个举动被一旁的保安看在眼里。保安走上前来问李嘉诚:“老板,你为什么又要换上红领带?”李嘉诚笑着说:“我今天会见的是一位老朋友,每次与他见面,我都会系一条红领带,而他每次都会称赞我系红领带显得更精神。也就是说,他喜欢的是红色的领带,而不是黑色。”“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刚才那位员工呢?”保安又问。“虽然他不知道我那位生意伙伴的喜好,但他能细心地发现我身上领带与服装搭配不协调,并热心地告诉我,所以我必须用我的行动来保护他的热情。”

员工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的前提下,向李嘉诚提出了一个错误的建议。但李嘉诚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反而保护了他的热情和积极性。李嘉诚之所以会取得非凡的成就,是因为他懂得,员工都希望自己在老板面前有尊严,被老板重视,被老板尊重。因此,善于给下属留得尊严,这既是李嘉诚的管理秘诀,也是他为人处世的交际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分享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334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让小编分享一些名人励志故事,喜欢看名人励志故事还是挺好的,那么分享名人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分享名人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1:做最优秀和努力的自己

偌大的舞台中央,一个女孩,一头卷发,一袭飘逸的白色上衣,优美的旋律中,她正投入地唱着: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瘦瘦的她,声音却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有如磁石般的感染力,唱罢,台下是雷动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起立欢呼。

其实在排练的时候,她很紧张,也很担忧,甚至感觉异常疲累,这使她压力骤增,是否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给大家,她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她说,做自己,只要有进步就对得起自己。其实,这个舞台就是《我是歌手》第二季的舞台,在众多唱功了得的前辈中,她几乎在内地没有太多的知名度,但是节目播出后,却成为最大黑马,并凭借第一期的《泡沫》一夜爆红,第二期翻唱汪峰的《存在》,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于是微博粉丝陡增到260多万,人气直线飙升,很多人开始认识她,却意外发现她是“金鱼嘴”。

她1991年生于上海,4岁移居香港定居,成长于音乐世家,小时候与外婆居住,在家人的熏陶下,自小便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虽然她是香港歌手,但口音倒是很像海外歌手,因为身上有些“缺陷”:左边颚骨萎缩,令上下颚牙齿不能咬合,导致说话时会漏风,也因此成就了她独特的口音。

因为这个原因,小时候的她也曾经失望过,茫然过,甚至想放弃过,妈妈知道后,告诉她:有些缺陷是上帝送给你的礼物,善待它们,你将会另有意外的收获。于是,怀着那份对音乐的痴迷,也许是天赋,在2009年,她就在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夺得女新人奖金奖,这是该奖项历年来最年轻及第一位未成年的得奖者。

然而,成长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1年3月,从小引领她进入音乐世界的外婆因病去世,这是她第一次体验生离死别的痛,她备受打击,感觉天都塌下来了。5月,红馆演唱会又迫在眉睫,无形的压力,如一张网,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无论是亲人,还是工作,还是家庭、情感和生活,一浪高过一浪的波折,她无法挣脱,也无法逃避,令她快要窒息。

偶然的时刻,她在《心经》中看到一则《我所鸟》的寓言,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大香山,有一种鸟名叫“我所鸟”,看到络绎不绝采果子的人,它总是悲鸣地叫唤:“这山是我所有!这药果是我所有啊!我的心实在痛苦,你们为什么要来夺取我的所有。”它昼夜频频呼唤,最终声嘶力竭,吐血身亡。看到这个故事,她想:如果盲目追逐着“我所有”,执著不已,一朝无常来到,我们究竟还剩下些什么呢?

在迷茫和痛苦的挣扎之下,她幡然醒悟,不能让父母和同事还有朋友们担心,她要调整心态,将每一个伤口,每一个心结,都借助音乐和大家分享。凭借着创作和信仰的力量,她开始急速地成长,开始蜕变,终于,有心人天不负,新专辑《Xposed》成为这一切生命的记录,她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也更加光彩夺目。2013年5月,她凭这张专辑《Xposed》获提名第24届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以21岁的年纪成为金曲奖有史以来入围最佳女歌手最年轻的候选者。

她就是香港红馆最年轻的登台歌手——邓紫棋,个人影音博客点击量超过6000万,香港90后创作型巨肺小天后,红馆开满10场演唱会最年轻华人歌手。

现在,她参加了2014年湖南卫视真人秀音乐类比赛节目《我是歌手第二季》。名气越来越大,有记者采访她,问她如何成功的。她笑笑说:“我每一天都会搜集新的歌,每一天都会不停地练习,每一次都会燃起唱歌的热情,我是歌手,我就做最好的歌手,我是自己,就做最好的自己。”

是的,如她所说,她是歌手,就尽心尽力,把自己交给舞台,做最好的歌手,她就会散发出不可替代的舞台魅力。

芸芸众生,每一朵花都会遇到狂风暴雨,但是,是花就要绽放,做最美的花;每一棵树都会遇到风吹日晒,但是,是树就要茁壮,做最参天的树;每一颗星都会遇到凄凄黑夜,但是,是星就要发亮,做最亮的星。

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是谁,都或多或少经历岁月的洗礼,甚至生离死别的疼痛,或迷茫,或彷徨,或徘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只要心中怀着信心之花,相信生命就会绽放,就会大放异彩——要做,就做最优秀和努力的自己!

故事2:季羡林厚待“掏粪工”

春节前夕,一位“掏粪工”出身的书法家、“藏书状元”——魏林海先生,显得有些落寞和失意。他依稀记得,在10多年前,他每年的除夕或春节,都要去北大朗润园季羡林先生家,给他老人家拜年。

季羡林先生已于2009年7月11日,驾鹤西去。从此,魏先生再也见不到那位德高望重、著作等身、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人了。季老逝世时,他突闻噩耗,不禁悲从心来,痛哭流涕。当时,他写过一副挽联,亲自到设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的季老灵堂前祭拜他,在八宝山的季老送别仪式上,他也特意赶去为季老送最后一程。

魏先生说起了在季老家拜年的一幕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至今仍是感激不尽。每年的除夕,魏先生都会带点水果等,去季老家拜年。季老不但不拒绝,反而总是热情地接待他。季老与他谈学问,谈做人,谈往事,一点架子也没有,老人家很是随和。每一次临走时,季老也都不忘送魏先生一些阿胶、西洋参一类的补品,让他带回家,送给他年迈的父亲,并嘱咐他代为问候他的父亲。魏先生告诉我说:“至今,我的父亲,也已经去世,不过季老礼尚往来、提携后进、尊敬长者、乐于助人的美德,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魏林海与六郎庄的几位书画爱好者,组织了一个书画展,登门找他认识的知名画家题词,却遭遇了“闭门羹”。他一气之下,就跑到了季羡林先生家,与季老说明了缘由,请求帮忙。季老不以为忤,爽快地为书画展题了字:“六郎庄农民书画展”,并将他的一本散文集,题上“梅花香自苦寒来”后,送给了魏先生。当时他真有受宠若惊之感,心里很是暖洋洋的,有说不出的感激。

魏林海与季羡林先生,有着10余年的交情。他被季老的学问和人格所深深吸引,一听说季老24卷本的煌煌巨著《季羡林文集》出版后,他用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千余元钱,毫不犹豫地购买了一套,珍藏在家,并时时研读它,让他受益匪浅。

被季老称为“畸人”的魏林海先生,到底是何许人也?他是我的老朋友,今年已50多岁。记得10多年前,我在北大游学时,就在北大的废品收购点,经常看到他的身影。他爬在那堆积如山的废品堆上“淘书”,爬上爬下,搞得脏兮兮的,蓬头垢面,不过他每每都有收获,能够淘得很多书,然后喜笑颜开、乐滋滋地抱着一大叠旧书回家。由于都是爱书的缘故,我们彼此成为好朋友。

他家住北大西门外不远处的六郎庄,祖辈务农,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农民。令人痛心的是,因为“文革”,他混到初中毕业后,整天造反搞革命,也没学到什么知识,因此失学,只得回家当农民。在田里干活时,村民侃《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他都闻所未闻,深感知识匮乏。他发奋要学好文化,立志做个文化人。

从此,凡是看到书籍,甚至有字的纸张,他都要一一收集,数十年如一日地买书、“淘书”,竟然成了远近闻名的“藏书状元”。我去过他六郎庄的家,家里除了书,还是书,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电冰箱、洗衣机等也没有购置。他发起组织了六郎庄的公益机构“文化乡村”沙龙,开展“北京土语”研究,与有关部门合作,准备把“北京土语”申报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魏林海先生,是20岁那一年,赶上了招工,成了海淀区环卫所的一名清洁工。他的工作是打扫街道和厕所,成了名副其实的“掏粪工”。“掏粪”这一工作,一般人也不屑于干,而他却很敬业,一干就是20多年。他的业余时间,就是到处“淘书”,拜访“文化人”,喜欢书法和藏书,至今已有不俗的成绩。如今,他早已办了内退,正全力以赴地从事于他所钟爱的文化事业。

魏林海是一位热衷“追星”的人,不过他从不追歌星与明星,追的都是文化名人。他拜访过臧克家、季羡林、任继愈、启功、李德伦等等文化名流。启功就曾为他题词“自强不息”,臧克家写了“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的条幅,勉励支持他。

在此写下大名鼎鼎的大学者季羡林与名不见经传的清洁工魏林海先生的交往轶事,也算是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代名人少年立志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392 字

+ 加入清单

20岁的年纪,今天的年轻人大多还在学业的门径处徘徊,闲暇时打打电脑游戏,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漫游。

而遥想当年,生于史官世家的司马迁,从10岁学习古文开始,就已身负书写历史的责任。20岁时,他迈出了自己名山事业的第一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不无自豪地谈及年轻时的这次壮举:“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司马迁的这次漫游,首先是通过“上会稽”和“窥九疑”向虞舜、夏禹表示敬意。按照古籍的记载,会稽和九疑,分别是舜、禹墓葬的所在。司马迁的文化访古之举,来源于他对《尚书》和《春秋》等古史的熟习。身居史官世家,司马迁能够看到当时一般人无法看到的典籍。据今人统计,《史记》中司马迁利用或见过的典籍,包括汉朝的皇家档案,有103种。这在当时,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数字。司马迁是实实在在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身体力行者。在52万言的《史记》中,司马迁此次壮游的印记,不时出现在他对历史感慨的笔端。

司马迁为屈原作传,特别提到自己曾南游到长沙郡,看到屈原自沉之处,想到其悲剧人生,不禁为之落泪。也是在楚国的旧地,他见到了当年春申君所拥有的富丽宫室。他南登庐山,观览大禹曾疏导过的九江。在会稽,司马迁详细了解了越王勾践的故事。此前,他已经在载籍中知道了吴越之地与中原的渊源关系。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搜求古史传说,以及被秦王朝焚灭了的古诸侯史记。

齐鲁之地,学术发达,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司马迁说自己看到孔子故里的车服礼器,流连忘返,于是专门在那里学习饮宴和射箭的礼仪。

至于司马迁说到的“厄困鄱、薛”,可能是他在那里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儿。司马迁在写孟尝君时提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他认为,是因为战国时孟尝君广招宾客,鱼龙混杂,使当地风气大坏。到西汉时仍是如此。

秦汉之际群雄逐鹿,是司马迁实地考察的重点。在淮阴,当地人向他讲述了韩信年轻时的故事。当地人说起韩信少有大志,连他母亲的坟墓都建得与众不同。司马迁亲自去看,果然。

丰沛之地,汉初许多重量级的人物均出身于此。刘邦曾为“沛公”,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都是当地人。司马迁到丰沛广问当地遗老,又参观了这些汉室名臣的故家所在。从樊哙的孙子樊他广口里,司马迁听到了这些风云人物的许多逸事。

司马迁青年时期的这次壮游有多长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但此行经地极广,则非常确实。王国维曾经专门研究过司马迁的出游路线,有趣的是,司马迁的行踪,与秦始皇南游东巡的路径,多有重合。是司马迁有意追寻秦皇的足迹,还是因为在当时中国的交通条件下,这是一条经典线路,我们同样不得而知。20岁壮游之后,司马迁仕为郎中,奉使新开辟的巴蜀诸郡,又子承父业任太史令,侍从武帝出行,足迹几乎遍于全国。所以,在《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中,司马迁说,“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

用现代人的观点看,司马迁可以说是在漫游中寻找历史的现场感,为书写历史做准备。他的写作理想,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评价说,“太史公胸中,固有一天下大势。”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甚至认为,《史记》的文笔好,也和司马迁的壮游有关,“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杰交游,故其文疏宕颇有奇气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10则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1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一般都是有典故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0则历史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太公钓鱼

在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最后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在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其实“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

在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ó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4、高山流水

在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道不拾遗

在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6、大义灭亲

在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7、志在四方

在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8、退避三舍

在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9、病入膏(gāo)肓(huāng)

在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10、唇亡齿寒

在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头名人故事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老头是我们班给他特殊的“称谓”,他也乐于接受,于是就叫开了。

我们的班主任,还有分院领导、任课老师都曾经明令禁止我们叫他“老头”,的确,他也并不是什么老头,他有着数不清的荣誉:中国林学协会副理事、江西省高等教育理事、江西省会计教育协会副会长、赣州市教育专家,更重要的是,他是学校的创建者,是学校的“三朝元老”。虽然他早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他辞去了领导职务,依旧留在学校任教,学校现任校长和老师依然尊称他为“袁校长”。

“老头”是学生给他的戏称,他其实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袁经鸿”。他年愈七旬,耳朵自然有点不好使。时常学生在课堂上发完言,他呆呆地站在那里静听,这时候发言的学生会大声地喊道“老头,我讲完了”,他这时候也会说“哦哦,讲完了,请坐下”。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老头的自尊。学生也似乎达成了默契,在每次发完言之后会主动喊句“老头,我讲完了”。

老头只教了我们一年,我们都渴望他陪我们度完大学时光,他和我在之后的闲谈中道出了缘由:耳朵不好使了,怕耽误你们的学习。

老头上课的时候很严肃,但他下课的时候又像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学校的任课老师都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他曾经在学年结束时单独送了我一幅字画:勤能补拙。

虽然与他不经常见面了,但现在我时常想起他与我说过的话,偶得一幅对联,想赠予老先生:

行千里路,读四海经纶;

破万卷书,铸七旬鸿儒。

金飞飞采访侧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成语故事精选

全文共 377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是我们民族语言中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炼、形象、富于表现力而又寓意深刻的语言材料,它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名人成语故事精选。

名人成语故事精选1: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

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

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名人成语故事精选2:将心比心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天晚上,为酬谢有功将士,摆了一席盛大的酒宴,要开怀畅饮。在轻歌妙舞的气氛中,忽然,灯火全部熄灭。黑暗中庄王的爱妾受到一个将士的调戏。她急中生智,一把抓下那个将士的头冠,让庄王点灯,捉拿那个无冠带的人。庄王不但没有发怒,反而说:“无妨,此刻宴乐饮酒自不必拘泥妇人之节。”并让所有的人都取下头冠,当灯火再亮时,将士中无一人戴头冠。真是难得的大度,十足的人情味。数年之后,楚军与晋军交战,楚军处劣势,突然,一位将士冲向敌阵,使战争转败为胜。这位将士就是当年调戏庄王爱妾的那人。庄王当年是“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充分表现了他的宽厚仁爱之心和令人叹服的人情味;他并没有期求回报而却得到回报,这正是他事业成功之所在。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场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而且,“只缘恐惧传须亲”,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搞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别人。

最难得的是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啊!

古人古事,脍炙人口。以古为镜,可以净心灵,辨是非,明前途。

总之,与人交往过程中,肚量直接能影响到彼此间的关系是否能协调发展。众多同事同仁共处一方天地,矛盾、恩怨在所难免,这尤不及,有的是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有的是因为一时误解造成。如果我们都能够像古人那样有较大的肚量和长远的眼光,以退让、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恩怨,就不仅有可能赢得时间、缓和矛盾,更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为多年后的善报埋下善因,还你一个更为海阔天宽的新局面。

名人成语故事精选3:奇货可居

阳翟大商人吕不韦,经常出现在赵国都城邯郸的街头。往往来来,买买卖卖。他手头已经赚下了很多很多的钱,可说是家有万金了。

这一天,吕不韦正在街上走着,忽然对面走来一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那人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虽然衣冠平常,但丝毫不失贵人之气。吕不韦不禁暗暗称奇。待那人走过之后,他问近旁一个小贩儿:“请问适才走过的那位是谁?”

“他是……”

原来,是秦国留在赵国的人质,名叫异人,他是秦昭襄王之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有子20余人,但全非正房华阳夫人之后,皆由那些姬妾所生。异人生母,名叫夏姬。夏姬不得宠,又早死,所以,秦赵渑池会盟两国互换人质时,异人便来到了赵国首都邯郸。异人来到邯郸之后,因秦国不断攻打赵国,赵王便迁怒于他,把他拘留在丛台之上,并由大夫公孙乾昼夜监守。他过着出无车,宿无妇,食无酒的枯燥无味的生活,终日里郁郁不悦……

听罢小贩儿的介绍,吕不韦凝思片刻后爽朗大笑着说道:“哈哈,他真是喃喃奇货。这奇货,可先囤积起来,然后作一笔大生意。哈哈哈哈!”

吕不韦先以重金结交于监守异人的公孙乾,后又结识异人。有一次,他与公孙乾、异人一起喝酒。酒到半醉,趁公孙乾去厕的机会,吕不韦问异人道:“秦王已经老了。太子安国君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可她没有儿子。你兄弟20余人,至今没有一个得宠。你何不趁这个时候回归秦国,去找华阳夫人,求做她儿子。这样,以后你才可能有立储的希望呀!”

异人含泪回道:“我何尝不希望能如此呢?唉!怎奈身在他国,恨没有脱身之计呀!”   吕不韦说:“这好办。我可以设法救你回国!”

异人说:“能救我回国,日后倘能得到荣华富贵,你我共享!”

为了叫异人回国,吕不韦来到了秦国的京都咸阳。

不久,吕不韦便打听到华阳夫人有个姐姐也在咸阳城中。为了能见到华阳夫人,吕不韦设法先见到了华阳夫人的姐姐。见面之后,他先是以来时随身所带着赵国的金玉宝玩,取得了她的好感,接着他便把异人如何贤德,如何思念故国,如何想认华阳夫人为生母,以及日后他打算如何孝顺华阳夫人等等,详尽地说了一番。他的话,把华阳夫人的姐姐深深地打动了。

事隔一日之后,华阳夫人的姐姐去见华阳夫人。她又把吕不韦对她说的话陈述了一回。华阳夫人大喜,当即,她便表示愿接异人回国,并收留在身边。

说动了华阳夫人,这仅是第一步。当时,秦君还是秦昭襄王。异人若能回国,非他点头不可。可是,因渑池会盟时,秦昭襄王被蔺相如戏弄了一番,心中怀恨赵国,因此,根本不把异人回国当作一回事。

怎么办呢?吕不韦又费心思了。

后来,他得知王后的弟弟杨泉君也在咸阳。他想通过杨泉君去说服王后,再通过王后去说服昭襄王。于是,他用重金买通道路见到了杨泉君。吕不韦对杨泉君说:“你居高官,享厚禄。可你这高官、厚禄和富贵能长久吗?自然,眼下有王后和大王保护你。可是,大王与王后年事已高,一旦山崩,太子嗣位,太子会继续保护你吗?太子安国君与华阳夫人无子。你为何不把今日留在赵国的王孙异人,设法引渡回国,让他去作安国君与华阳夫人的适子?果真那样做了,安国君与华阳夫人会对你感激不尽的。那样,你的高官、厚禄和富贵,不就又有人保护了吗?”   吕不韦之计,正中杨泉君心意。当日,他便去找王后,把吕不韦的话说了一遍。王后去见昭襄王,她又把杨泉君的话说了一遍。……

终于,秦昭襄王表示愿接异人回国,吕不韦这才收拾了一下行装,回邯郸去了。

吕不韦费了很多的钱财与精力,看来,异人归国之期就要来到了。可就在这时候,吕不韦却迟疑起来。他大动脑,思谋个不停。他想:“异人回国,日后继位为王,对自己来说,最大不过是从一位秦王身上得利。如何能长久呢?将来异人山崩或者退位,又如何能从下一代秦王身上得利呢?……

他想得很远,也想得很苦。

这样,他便想到了赵姬。

赵姬,是一位身姿艳丽,善歌善舞的美女。吕不韦很喜欢她,他俩早暗中同居,赵姬已怀孕两月有余。

吕不韦想:“应该把赵姬献给异人。日后生下我的骨血,长大继位。到那时,秦国的天下便是我吕氏的天下。那样,我吕不韦做的这生意,其利可就无穷了。”

于是,不久他便不惜血本,设下华宴。在宴会上,他又让赵姬出面勾引异人,最终,让异人与赵姬结成了夫妻,达到了他的目的。

异人得到了赵姬,如鱼得水爱恋非常。过了月余,赵姬便对异人言明她已有身孕。异人不知其来历,只道是他的骨血,愈加欢喜。又几个月过去,赵姬生下了一个男孩,给男孩取名叫“政”,他便是日后兼并六国的秦始皇。

昭襄王五十年,秦兵重围邯郸吕不韦领着化了妆的异人,杂在百姓之中,混出邯郸,回到了咸阳。

异人回到咸阳之后,由于吕不韦的“周旋”在前,他自然得到了华阳夫人,安国君乃至秦昭襄王的宠爱。不久,昭襄王逝世,立安国君为王;安国君又逝世,立异人为王。异人一当上秦王,便请吕不韦做了丞相,并封号文信侯,到河南洛阳,坐享十万户的奉养。再后来,异人逝世,立政为王。政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做“奇货”的生意,吕不韦得到了大利后,又想得大名。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这四位公子都喜欢招纳宾客。他们礼贤下士之名远扬天下。为了也能享有贤士的美名,吕不韦效仿四公子也广招宾客。他待宾客,仿佛比四公子还厚。所以,在很短的一个时间里,他门下便拥有3000多名能人智士。

随后,他又效仿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命门客人人记下各自的所见所闻,分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洋洋20万言,这本书,便是后来传世的《吕氏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让皮球从树洞中浮上来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没浮出的思路。当你以自己的善良,抓住了人们乐于施善的心,就能在这善良的海洋中,让你的人生扬帆远航……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对金钱狂热追逐所产生的浮躁心态,许多人难免觉得郁闷。出生在安徽芜湖的张宁就特别痛苦:在大学谈了两年的女朋友嫌他工作不好,挣不了多少钱,与他分手了。

他的苦痛没处发泄,更让他抓狂。突然间,他想起了儿时看的童话故事《国王长着驴耳朵》,知道国王这一秘密的理发匠们,因按捺不住内心的传播欲,将秘密说了出来,结果是一个个被国王砍了头。后来来了一个年轻的理发匠,他不想被杀,可憋得实在难受。一天,他跑到森林里,对着一个洞说出了心中的秘密,从而得以终年。

由这个树洞,张宁想到了互联网:要是网上有这么一个树洞就好了。这可是异想天开,他为有这个想法吃了一惊。有一天,他偶尔将这一想法向一位朋友说起时,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的朋友王鲁昆说:这怎么不可能呢?

“那么就在网上建一个‘树洞网站’吧!”无比惊喜的张宁说。朋友正有创业的打算,2010年9月,两人投资5000元,打造的树洞网站正式上线。

他俩疯狂转发为树洞网做宣传的论坛帖子和微博信息,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钟,尽管这样,但访问量仍低得可怜,没有谁来花钱做广告,网站也就难以为继。

王鲁昆说放弃了吧!可张宁说再坚持坚持。一天,张宁正在为这事纠结着,一筹莫展。不如先去打打球,放松放松。张宁来到球场,一脚将球踢出去,那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掉进了一个树洞里。张宁心头不禁一动:他想到了向树洞灌水让球浮起来的故事,“我为什么只为用户提供一个单独的小间呢?用户既可以向树洞道出内心的秘密,独自发泄一番;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用户以游客的身份发布消息,以引起共鸣,形成气氛”。他对王鲁昆说了这一想法,王鲁昆为之叫好。

张宁将前一种叫作“皮球落入树洞里”,把后一种叫作“让皮球浮上来”。

事情果然就有了转机。26岁的莉莉是广告公司的白领,工作一年后,单身的她悄悄爱上了男上司。经人介绍知道树洞网后,她以化名在开放的空间发了一个帖子,让“皮球”浮上水面。

有网友说:“你是飞机,却偏偏要上火车道,你不知道火车出轨后果会有多严重吗?”还有网友说:“你若想沦为令人不齿的小三,你就前进一步;你若想拥有一片栋梁之材的单身森林,就不要把自己吊死在本不该属于你的那棵树上,后退一步……”

网友们善意而充满智慧的留言,让她缠绕在心中的纠结一扫而光。人们开始赞扬树洞网,一个个好的口碑,也就引起更多人对网站的关注。

2011年6月,网站每天浏览量从营运之初的不足20人,猛增到2000多。如今,以微博功能为基础,有日记、相册、投票、活动,以及其他扩展功能的树洞网设有、“不能说的秘密”“该和好吗”“职场那些事儿”等,用这些标签就能搜索到相关内容。

时下,张宁正筹划着在网站上推出免费文艺作品阅读、小说下载业务等。2011年,树洞网盈利50万元,2012年盈利预计可突破100万元。

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没浮出的思路。当你以自己的善良,抓住了人们乐于施善的心,就能在这善良的海洋中,让你的人生扬帆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外国名人赫鲁晓夫的故事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赫鲁晓夫是苏联继斯大林之后的最高领导者,西方记者常常把幽默感作为他的天性之一。可是,赫鲁晓夫的幽默,并非为了逗人发笑,而往往是带有挑衅性的用以打击对方的一根棍子。而且,赫鲁晓夫的语言相当粗俗,带有极强的侮辱性。

1959年柏林危机期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莫斯科时,建议举行外长会议来解决柏林纠纷。赫鲁晓夫认为,这类会议不解决问题,因为外长们不掌握最高决策权。为了说明外长所处的地位,赫鲁晓夫脱口对麦克米伦说:如果我叫葛罗米柯同志脱下裤子,坐在冰块上,他也不敢不服从!这句幽默话真是粗俗不堪。

1959年,尼克松以美国副总统的身份访问苏联,与赫鲁晓夫有过多次的会谈,会谈中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充满唇枪舌剑的争论。在一次会谈时,赫鲁晓夫首先发难,他质问尼克松,美国国会为何在不久以前,通过了一项敌视苏联的《关于被苏联支配和奴役国家的决议》,一时,会谈的气氛空前紧张。

赫鲁晓夫:美国的这项决议,是对苏联的严重挑衅。我想要知道的是,美国下一步是否就要发动战争?

尼克松:这项决议只是表达了我国的一些看法,并不是一项战斗号令。好了,我们接着谈其它问题吧!

赫鲁晓夫:我同意总统的意见,我们不该来回总谈一个问题。不过我还是要弄清楚,贵国国会为什么要在这样重要的国事访问前夕通过这么一项决议?

说到此处,赫鲁晓夫怒容满面,叽哩咕噜地叫嚷了一番。只见他的翻译的脸顿时涨得通红,过了几秒钟,才勉强把这几句话翻译出来:这项决议太臭了!臭得就象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

在如此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攻击面前,尼克松也不甘示弱,因为他知道赫鲁晓夫是放猪娃出身,于是对赫鲁晓夫说:

恐怕主席先生说得不完全,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

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赫鲁晓夫为某一项议案与美国代表争吵起来。情急之下,赫鲁晓夫脱下靴子,拿着靴帮猛敲桌子,高声叫喊:混帐!你胡说!全场代表为之哗然。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赫鲁晓夫总喜欢讲一个老掉了牙的关于在莫斯科检阅军队的笑话:队伍中有人打了一个喷嚏,在场的契卡军官问是谁打的,要那个人站出来。但没有人吭声,于是第一排的士兵被枪毙了。那个军官再问,谁打的喷嚏?结果还是没有人吭声,于是第二排的士兵也被枪决了。当军官第三次发问时,站在后排的一个士兵低声说:是我打的喷嚏。岂料那军官不但没有枪毙他,反而向他说:祝你健康!

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幽默,如果硬要说是幽默,那也是黑色幽默,赫鲁晓夫就喜欢这样的黑色幽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前些时,热闹非凡的“超级女声”轰动了大半个中国,节目空前火爆,“偶像”红得发紫,这绝对与一大帮子铁杆“粉丝”有关。虽然他们自称“新新人类”,其实,追根溯源,这“粉丝”也是古已有之。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可以说是最早的歌坛偶像,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中国最早的歌坛偶像柳永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如果那时就有发短信技术,恐怕支持柳永的“粉丝”,又要让电信局赚个钵满盆溢,拉动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

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就成了歌妓们的最高愿望:“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顺口溜不知怎么传到宫里,仁宗醋意顿生,气得差点儿吐血,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怎么能让这个小瘪三抢了我的头彩?但碍于身份,自己又不能和一个风流文人争风吃醋,只好闷在心里发恨。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安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哪像现在的“粉丝”们,朝秦暮楚,这一阵几追张三,过几天又捧李四,追时奉若神日月,弃时甩若敝展。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可是他的“追星”记录,从他对柳词的熟悉程度便可略见一斑。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仁宗看到柳永的考试卷子,就不假思索信手批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这一下子,柳永就成了“奉旨填词”的“**巨星”了。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超女”的副作用,除了使许多孩子迷恋唱歌外,湖南还有一个15岁的女“粉丝”,为参加“超女”比赛减肥过度成病。相比较而言,柳永的副作用似乎更有诗意,气魄也更大一些。

柳永名词《望海潮》中有佳句称赞杭州之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想不到被他千里之外的一个著名“粉丝”金主亮看到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效果,“此词传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有这样惊人的“副作用”,差一点儿被人当成汉奸了,是柳永万万想不到的,不过也充分说明柳词的巨大魅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柳永及其“粉丝们”早已作古,随风远去,愿我们今天的偶像与“粉丝”都能比柳永们更精彩、更健康、更洒脱,也更有品位,同时也能更少一点“副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