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年的习俗(优秀20篇)

浏览

1606

作文

1000

过年习俗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顶级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最令人激动的环节,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着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习俗小学生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0xx年5月27日星期三。端午节快到了,我们学校可以休息三天。我为这一刻的到来感到高兴。

晚上写完作业开始看电视,唉!香港一些频道的电视节目已经在播放如何庆祝端午节。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有一首儿歌:“五月五日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蝎子,撒糖,龙舟下水。”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看着电视上又大又好吃的粽子,我不禁流口水。这时,我妈刚好走进来,看到我这个样子。我忍不住笑了。“看你贪吃的样子,明天我买粽子给你吃。”我欢呼雀跃。

第二天,端午到了,我妈买了粽子叶,包在厨房里。她在绿色的粽子叶子里加入糯米、红豆、红枣,包成三角形的粽子,放在大锅里煮三四个小时。之后我妈把粽子泡在准备好的水桶里。天气凉了,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粽子叶子,咬了一口白褐色的种子。紫枣露头蘸糖,可以说没有什么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尖锐棱角分明,象征屈原性格尖锐棱角分明,不与世俗沆瀣一气;粽子里有一些红豆和一个红枣,象征屈原的绝对忠诚。简而言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崇高敬意和对未来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塞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与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与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节传统习俗作文450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是清明节,天清气朗,我去外公老家扫墓祭祀。路上车多人多,都提了袋子,袋子中装了很多钱。

外公家的墓地在一个林子里,下了车,大人们便开始劳动,外公烧香倒酒,一个衣着时尚的奶奶爬上坟头,锄着杂草,而哥哥拿着棍子和我打架。

接着,要烧钱了。钱都是假钱,有一百万的,有一万亿的。姐姐拿着一叠钱,喊道,发工资喽,发工资喽。爸爸说,这些钱是给鬼用的,不是给人用的。我们纷纷把钱投到火里面,烟灰卷着向上窜,外公笑着说,现在烧了这么多钱,你们二位(公公婆婆)可别争钱呀。

森林里人多了起来,热闹起来,人头在坟头间移动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扛着一个耙子,扫着叶子,有个大妈在墓碑前倒酒,一对叔叔阿姨在一个没有墓碑的小土坟前点香。

我爬上一个坟头,拿着一根棍子当做枪来射击。爆竹声中,浓烟腾起,嫩绿的枝叶间香灰到处流窜,人们纷纷移动。

下午,我回到老家吗,去奶奶的坟前祭拜。

爸爸烧的钱很少,外公烧了一大摞,面额是几百万几百亿的,而爸爸只烧了几叠,等我们仔细一看,面额居然是两块的。外公打的爆竹响了几分钟,而爸爸的爆竹几秒钟就打完了。

姐姐和我都笑爸爸小气。爸爸辩解道:“不要讲我小气,我也给奶奶也送了一套别墅,还有洗衣机,太阳能……”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回了家。我觉得,清明节,真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啦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啦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贵州习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此次贵州之行,收获满满,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到了贵州那边的许多习俗

那边有一种叫粉的主食,我非常喜欢吃。这东西是用米粉做的,形状与面条相似,但比面条更厚,也更宽一些。这种粉水分还是很多的,非常滑。用筷子夹,不夹紧一点就会滑下去,可是又不能夹太紧,不然就会断了。爸爸刚把车开到老家下面,我就迫不及待要下去。因为我清晰地记得这里有一家粉店,而且味道非常好。我叫了一碗粉,坐在旁边等候。但是我坐下没一会,粉就好了,还真有点意外呢!我看了一下,配料不是很多,表面浮着点葱花和肉沫。不过辣油才是对整碗粉起决定作用的关键,面上全是红红的辣油,白色的粉在汤里若隐若现。夹起粉,粉沾了一点红色。在嘴里,粉的口感非常丝滑,仿佛入口即化了,再加上辣油使嘴里有了些麻辣,非常美味。我大口大口地吃,不一会就吃完了。

说到吃的还有一种美食,那是一种豆腐。它非常的薄,是一片一片的,两面都是金黄。这种豆腐是用油煎的,所以是金黄的。它本来就是熟的了,不过和火锅一起吃更好。记得有一次去大伯家吃饭,我看见一篮豆腐在旁边,那篮子直径大约20厘米,我故意少吃一点菜,留肚子吃豆腐呢!每次大伯烫豆腐,我动手最快。豆腐下去没一会,就被我无情地捞上来了。一大篮豆腐都吃完了,有一大部分都是我吃的。唉,豆腐太美味了,抗拒不住啊!

这里吃饭方式也和安徽不一样,要在专门一间房子里生一堆火,放上架了,最后把锅放上就可以炒菜了。冬天白天火几乎都在烧的,冷了就可以坐在旁边烤火。过年时在火上还会挂一些肉让烟熏,熏到差不多时间肉就黑了,像碳一样乌漆嘛黑的。那肉吃起来有一股特殊的味道,咸咸的,香香的,一点也不油腻。熏肉是这里过年的重要内容。房间长期被烟熏墙自然也会变黑,于是人们在烤火的上面开了一个通风口,出来的烟就从那排出去了,很大程度减少了房子的黑色,不过这就要烟的自觉了,有许多调皮的烟不愿进通风口,留在在附近的墙上了,这样还是避免不了墙会熏黑。

这儿的人每到吃饭就必喝酒,喝起酒来一顿饭就吃的非常慢了。大年三十晚上,一大家子人从下午三四点钟就开始吃年夜饭。吃到快好时,隔壁大伯又叫我们去吃,到大伯家爸爸又开始喝起酒来。我坐在旁边听他们说着我似懂非懂的方言,听了一会我也就先回去看春晚了,等我看完春晚去找爸爸,他们几兄弟还在喝酒说话。心想,天哪!这是多久没在一起说话啦!都十二点了,怎么还在聊天啊!不过菜是一点也没动,光喝酒说话了,讲了四五个小时好像也没什么讲的了,于是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最后竟谈起了房子。

爸爸说:“这边县城房子很便宜吧?”

“对!我那县城的房子才买三千一个平方呢,不过现在可能也得四五千了。”大伯说。

“那确实便宜,像安徽那边差不多都要七千左右啦。”说着,爸爸又抿了一口酒。

“这贵州呀,别的都比其它城市贵,就唯独房子便宜。”大伯说。

爸爸说:“呵呵,不都说这穷吗?房子太贵了,谁买啊。”大家都被逗笑了。

敬土地公也是这很有趣的一个习俗,土地庙就是用三块石砖围起来的一个小洞,很抽像。庙里只有一个炉子个三个碗,分别是插香和放东西的。庙里连个土地公像都没有,但土地公在这边还是普遍受到尊重的,每家都会自建一个土地庙来贡着土地公,奶奶经常带我来拜上两拜呢,说是会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幸福,保佑我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贵州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习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又过春节了,有些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期待VS习俗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有所期待的,我们小孩子所期待的便是去各家拜年,要红包和那时的一些有趣的玩意儿。而大人们所期待的应该是那说长不长的假期了吧,而对于老人来说,无非是一年到头,一家人又能欢欢喜喜、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了……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有着许多的习俗:守岁、祭祖、贴春联、放爆竹、拜年……这大多数是我觉得繁琐却又值得期盼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大年初一前夜,长妈妈嘱咐我,清早起来第一句话便要对她说恭喜,还要我吃福橘。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春节习俗的重视……

旧俗VS新习

有人说如今“年味”淡了。的确,由于意外事故频发,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现如今科技进步巨大,电话、电脑越来越普及,于是,人们开始以电话、电子邮件拜年的方式替代登门问候。造成一些习俗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以贴春联为例,古人过年时多用两块桃木条写上传说中能驱鬼的门神的名字来辟邪,这就是最初的“桃符”。五代时,后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即春联,到宋代,贴春联已经成为民间过年的习俗。而现如今,却不见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了。可见,这年味确实淡了。

感悟

随着都市越来越喧嚣,乡镇的日益都市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有些传统的东西还在延续着。但有些却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流逝了。春节的习俗也不免会受到一些影响,导致一些改变,一些较为不重要的习俗渐渐地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习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会吃饺子、放鞭炮、拜年、贴春联

今天,我和姐姐下楼去玩,“哇!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着火红的春联!”我们来到了一家服装店门口,只见两边各贴着一张春联,我情不自禁读起来:“财运享通步步高,生意火红腾腾起。”我刚想称赞这幅对联写得好,姐姐却在旁边笑了起来。我不解,问姐姐:“姐姐,你笑什么啊?”姐姐捂着肚子笑着说:“应该这样读:‘生意火红腾腾起,财运享通步步高。’呵呵。”我很好奇,就问:“为什么?你这样读反了。”姐姐说:“不,对联应该从右往左读,是你读反了。俗话说:‘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就是说,上联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我点了点头,看来上初中的姐姐知识就是比我丰富啊。可是,我突然看到这家门上的“福”字贴反了,我怕再给姐姐笑话,就仔细看了看周围的店上的福字,都贴反了,我问姐姐为什么他们都把福字贴反了,姐姐点点头,说:“是因为一个>故事: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

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

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且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就会给大家带来好运。”我点了点头,说:“这些故事真有意思,看来今天我>收获的春节习俗方面的知识还真不少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介绍尼日利亚的习俗礼仪的文章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简称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部,是西非的“天府之国”。面积92.3万平方公里.人口10191万人,居民中穆斯林占47%,基督教徒占34%。英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语言有豪萨语、约鲁巴误和伊博语。

尼日利亚的国名来源于秘书工作流境内的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河。“尼日尔”这个词在柏柏尔语里是“大河”的意思。

首都拉各斯(lagos),是优美的热带海滨城某地,人口约400万,是主要的港口和工业基地。某地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有国立图书馆、博物馆、拉各斯大学等,有国际航空站,海滨是疗养胜地和旅游中心。

尼日利亚是非洲国之一。1960年10月1日独立。1978年新宪法规定总统民眩国会分参、众两院。1971年2月10日与我国建交。

尼日利亚的商务礼俗,由于以前它是英国的殖民地,旧统治者的影响仍然存在。目前他们所采用的文书图表大多用的是英国模式。贸易以英国为主,其他欧美国家也都有往来。访政府官员宜穿西装,访问商界不必穿西装,但是宜打领带。拜会政府机关宜先订约会,访问商界,并非必要。拉各斯某地内交通困难,往来耗时,订约会宜将此点格外留心。非洲人比中东商人守时得多,坚持守时,可造好印象。在与政府、公营事业单位做生意时必须找一个中介人,称之为promotor,这个人说的话,值得相信。不管职位高低,要求“红包”的人很多。关于这一点要十分注意,并要其有判断力。

尼日利亚不但物产丰富,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黑人国家,占非洲黑人的五分之一。尼日利亚是名符其实的非洲各国黑人的指导者,对实施种族歧制度的南非具有强烈的憎恶感。因此,去过南非的人就不能直接再入境尼日利亚。避免谈有关南非的事,另外,所携的印刷品不要有涉及南非活动的画面。

访问尼日利亚最好于10月到次年5月前往,但应避免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一周的时间去。若干伊斯兰教假日也都放假。旅行注意事项,由于当地是高温多湿的热带性气候,疟疾、黄热并破伤风的传染病相当流行,一定要接受预防注射,并携带预防药物。尤其是黄热病,除了必须要有注射的证明之外,还会检查有效日期,这一点要注意。当地饮水还发全,路旁的食物避免吃,没有煮沸的生水绝对不能喝,可乐与啤酒容易买到。时有偷盗事件、交通事故发生,须小心。电话难通,街道标志也较难识别。

入境时对携带的食品,出境时对携带的钱检查甚严,有时还会搜身。海关规定,免税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半磅,酒1瓶。当地货币禁止出入。外币进关不限,入境时要确实申报所带进之外币,出关时右携出。

计程车小费20kobos、饭店、旅馆已附加10%小费于帐单内,其他服务每次付20-35kobos。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傣族的泼水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泼水节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在那里,他们用水互相泼洒,不论是谁,都会玩的开开心心;我们这里,得穿的喜庆,贴对联,放鞭炮,走亲戚,拜年。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的色彩。

[傣族的泼水节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潮汕中秋习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月和赏月。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祭月的习俗很早就在我国流行,《礼记》中就记载了有关祭月的活动。到了 汉魏、祭月、拜月逐渐有了赏月的成分,这从“咏月”的文学作品中可以 看到。中秋赏月正合时宜。因为冬天霜雪大寒,清冷彻骨,不宜月下久呆, 夏天则多雨,云蒸雾蔽,月辉不清;春天则梅雨连连,空气湿度大,能见度差。唯秋天天高气爽,碧天如洗,一轮满月当空,如银盘玉环高挂,此时实为赏月最佳时节。这一天人们所赏之月,最圆,最亮,月色最美,也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思。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联想到家人的团聚。独在异乡为客的人,自然更会借明镜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 念之情,对月遥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此,人们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梅花农场)

中秋节晚上,潮汕每户人家,均会在自家阳台或门前摆上满满一桌贡品,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和月饼、芋头等,准备好后点上蜡烛和高香,烛光点点,还让小孩供上新买的文具——笔、课本和书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 优秀。自古以来,中秋“拜月娘”祈求一年平安团圆,已成为潮汕人的传统习俗。

潮汕的中秋节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就是烧塔和燃烟堆。往往由村中 小孩拾瓦片、砖头,然后送到晒谷场上,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东西砌 成塔,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柴片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时,就将 塔内的东西引燃。这时孩子们最为激动,欢呼雀跃,并且不时地撒上一把盐,噼哩啪啦,十分壮观。

中秋的夜晚非常热闹,烟花四处燃放,整一个晚上你都能听到烟花绽放的声音,让人甚是兴奋。

[潮汕的中秋节作文6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春节习俗的优秀征文作文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的传统里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饭局,但天字一号重要的当属大年三十晚上的这顿年夜饭年夜饭代表着至高无上,古时的贤明圣祖在年三十这天也会特赦犯人们回家去吃顿年夜饭,因为这顿饭代表着一个人真实活在世上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无可替代的,前几年导演张元拍了一部《过年回家》,通过女犯人回家吃年夜饭讲述了一个人性宽容的故事,最后电影为张元捧回了一个"人道主义精神奖"。

年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年饭桌上的东西,早就不一定非得到过年才有得吃。年饭之意不在饭,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年夜饭象征着幸福憧憬,再惨,惨不过杨白劳,但在年三十这天,杨白劳也要给喜儿买条红头绳,想办法张罗着吃顿年夜饭,喜儿那段"爹爹带回白面来,欢欢喜喜过个年"的唱词让我的父辈在忆苦思甜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叫"悲剧的铺垫"。

年夜饭就是中国人最内核的向心力,年夜饭的温情正是这样一种铭刻在民族的骨头里,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中,沸腾在每一个人血脉中的温情。这种温情是大年三十母亲唠叨在灯下的叮嘱,也是无数的游子顶着寒风,踏着大雪往家里赶的执着与真诚。中国人最讲至亲至情,受"礼仪之邦"的影响至深。但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成员为生计、为发展,各奔东西,平时难得一聚。一起吃顿年饭,一家人酒肴相对,轻言细语,诉说别后离情,生活感悟,该是何等惬意之事!

我们对年夜饭的重视,也就是对传统的重视,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尔雅·释天》中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把"年"当作收获的象征,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烧些好东西吃一顿,这种庆祝的活动也就成了年夜饭。

这顿饭更重要的在于一个形式,吃年夜饭时,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鱼,取年年有余之意。在我国南方,鱼是整个宴席的最后一道菜,大家并不是真正的去吃,只是端上来摆摆样子,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余。还有些地区,第一个热菜就上全鱼,直到宴会结束时,大家才象征性地吃上几口。除夕鱼寄托着人们希望家业发达、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广州人的年夜饭桌上通常会有"发财就手"、"发财好市"这样的意头菜,不过是件讨口彩的事情,但大家还是认真虔诚地做了。

[有关春节习俗的优秀征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秋节习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种类繁多的民间习俗,千百年来一直充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知不觉,中秋节又来到了我们身边。在这个节日里,我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和亲人的血脉之情。也感受到传统的节日习俗,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吃月饼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人都尽可能地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在一起。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爸爸妈妈买来了月饼。到了夜晚,月光泼洒下来,把院子照的亮如白昼。我们在院子里放了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式鲜香的水果、糕点,当然了,今晚的主角――月饼,绝对不可缺少的,高高地摞在桌子中央。

赏明月

中秋节的月亮像水洗了一样,不但特别明亮,还水汪汪的。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观赏着月亮,一边品尝月饼,一边聊着天,感受节日给我们带来的这份恬静。我仔细揣摩着月亮,它时而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低头不语。时而像个顽皮的孩子,躲进云彩后面。时而不声不响地看着我,让我有些不敢直视它。品种繁多的月饼固然好吃,而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中秋节吃呢?这也许是一种民间习俗吧。

民俗也好,习惯也好,都来自着于家族的血脉之缘,包含着家人们浓郁的团聚之情;传统节日习俗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值得我们继承的。它不但能凝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还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

桦甸市二道甸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肖欣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习俗别样的春节小学作文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在爷爷奶奶家的小乡村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大年初一早晨,小朋友们都会起个大早挨家挨户地拜年,送上一句祝福,长辈们回赠我们一声问候,一串鞭炮。每年的这一天我都能够收到许许多多的鞭炮,然后尽情地燃放,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度过欢乐的一天。

今年我想过一个意义非凡的春节,爸爸主张环保,不再燃放烟花炮竹,妈妈提倡健身,多做户外运动锻炼身体,经过我们地不断讨论,最后一致敲定去爬西山。 西山是爷爷奶奶家对面的一座高山,虽然山路有些陡峭,但是景色宜人。那日天气晴朗,春风温柔,清晨的阳光洒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我们迎着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踏上了前往山上的小径。小路两旁尽是翠绿的竹林和青色的茶园,爸爸说再过一个月竹笋就会探出小脑袋,茶树也会抽出嫩绿的枝芽,这是村民最宝贵的财富。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只感觉这里的天空比别处更蓝,空气也格外清新,低头俯视下面大半个村庄,我不禁想高歌一曲,以表达我满心的愉悦。再走过一段小坡路就能看见坐落着只有七八户人家的西山村了,刚一进村,一只可爱的小狗就跑过来,欢快地摇着尾巴用它独特的方式迎接我们的到来。西山上的人们更是热情,每到一户人家都会泡上一杯清香的绿茶,端上各种美味的果盒,然后一个劲儿地往我口袋里塞糖果,安静的小村庄也突然热闹了起来。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太阳公公已悄悄地亲吻着西山的额头,我们依依不舍地话别西山淳朴的人们,踏上了回家的小径。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既欣赏了沿途的美景又感受到了西山人民的热情,这真是一次意外的收获!

[春节习俗别样的春节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秋节800字话题中秋节的习俗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节日习俗作文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知道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吗?年前跟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过春节,加上从网上查看资料,我知道了一些春节的习俗,你想了解吗?

在我老家的很多地方,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才结束。有一段歌谣是这样唱的“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猪肉,二十七油渍渍,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热黄酒,三十杀鸡祭祖。”其实最主要的传统习俗有这么几项:

祭灶王。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或祭灶节,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现在民间有的地方还在灶间设有“灶王爷”神位,也有的灶王爷神像直接贴在墙上。这天晚上,民间讲究吃饺子,意思是“送行饺子迎风面”。

扫房子。迎新首先要除旧,也就是年终大扫除。扫房子的时候,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贴春联: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俗称“对子”,大都用红纸书写。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倒贴福字: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守岁:也叫“熬百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大家终夜不眠,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放爆竹: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就能听到各处不断响起的爆竹声,代表着春节已经来临了。同时,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拜新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初一起床后,晚辈先在自己的家里向长辈磕头拜年,然后,由家中的长兄率领晚辈,去村里其他人家向长辈磕头拜年。从初二开始,就要上门给亲戚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明节的习俗推荐

全文共 5035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清明节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

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我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我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此时,爸爸也流泪了。雨势并不减退,我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

【篇二: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介子推像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传统习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篇三: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风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清明节的习俗作文三篇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欧的圣诞礼物习俗作文450字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在捷克,人们主要是在12月24日或圣诞夜(?tědr den意思为慷慨的一天)庆祝圣诞节,这天晚上大家会相互赠送礼物.虽在12月25号和26号也可以.根据传统,礼物是由je?í?ek("小耶稣")或带来的.为了使节日更丰富有趣,很多古老的圣诞传统保存了下来.人们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准备好前,圣诞夜里不能吃任何东西

为了能看见闪闪发亮的烤猪.礼物被安置在圣诞树下(通常是云杉或松树).人们将会在晚餐后开启自己的礼物.

另外捷克的圣诞传统习俗还包括对来年的预测.他们将苹果切开,如果第一下能看见苹果核就预示来年具有好运气,如果没有就表示来年的不顺.女孩们将她们的鞋子从肩头抛过,如果鞋尖指向门的方向,就预示着着女孩来年将会出嫁.另一个传统是将一点熔铅倒入水中,根据铅在水中形成的形状来猜测来年的运式.

在波兰,圣诞夜是宴会的第一天.宴会是从圣诞夜第一颗星星出现时开始的,然后大家开始互赠礼物.在第二天人们会走访亲戚朋友们.

在斯洛伐克,圣诞节是一个大型的家庭,食物,宗教庆典.2016年,一个大型的耶稣诞生场景在布拉迪斯拉发造建并展出,还计划将它封装以在其他城市展出.

[中欧的圣诞礼物习俗作文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习俗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

我的老家就有一个习俗:干什么事不能说“完了”,而要有“好了、满了、圆了”。比如包完饺子不能说“包完了”,得说“包好了”或“包满了”;吃完饭得说“吃好了”或“吃饱了”。我在想,那要是违背了这一条习俗会怎么样呢?

大年三十,为了避嫌爷奶的忌讳,爸妈特意交待我不要乱说不吉利的话。吃饺子时,我想:“假如吃完饺子说‘吃完了’会怎么样?会被训斥几句?会不让拿压岁钱?还是会怎样?”一个个问号从我脑子里“蹦”出来,环绕着。“对了,就这样!”一个鬼点子从我脑海里跳出。我吃过饭,故意说了声:“吃完了。”旁边依就是吃饭声。突然,爸爸意味深长地抬起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意味深长地在我背上不轻不重地打了一巴掌,我悻悻地走开了。

这就是我说话给我的教训。

“完”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尽,没有了”,谁想在新的一年刚开始的时候就过完了呢?所以这一习俗也是人们想在新的一年里祈求幸福美好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各国圣诞习俗英语作文

全文共 5965 字

+ 加入清单

Most of you are familiar with American, Canadian and English Christmas customs, which are largely the same, including Santa bringing presents that sit below a lit up tree. But have you ever wondered just how Christmas is celebrated in China, or in Finland?

Whether you’re just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other cultures or want to incorporate some new traditions into your holiday celebrations, this article is filled with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international Christmases.

大多数人对英美加这些国家如何过圣诞都很熟悉。它们的圣诞习俗大同小异,包括圣诞老人在点亮的圣诞树下放上礼物。但是你曾想过中国、芬兰这些国家是如何庆祝圣诞的吗?不管你是有兴趣了解其他文化,还是想为自己的圣诞庆祝添点新花样,这篇文章将给你所有“必知”的不同国家的圣诞知识。

Poland

波兰

For Poles, Christmas Eve is a night of magic when animals are said to talk and people have the power to predict the future. It’s a time for families to gather and reconcile any differences, and to remember loved ones who have gone before them.

对于波兰人来说,平安夜是充满魔力的一夜。据说动物在这一夜可以与人说话,而人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家人们会在平安夜团聚一堂,调和矛盾,并怀念过世的亲人。

Wigilia (vee-GEEL-yah), which literally means "vigil," or waiting for the birth of Baby Jesus, is considered more important than Christmas Day itself.

对波兰人来说,“守夜”或“等待婴孩耶稣的诞生”(Wigilia)比圣诞节那一天更重要。

Wigilia is a meatless meal because, years ago, Roman Catholics fasted for the four weeks of Advent, including Christmas Eve. In the past there were thirteen main dishes

(representing the Apostles and Christ), but, these days, many families have replaced this tradition with a twelve-fruit compote for dessert.

1

“守夜”晚餐是素食,因为多年前,罗马天主教徒在降临节四周一直到平安夜都斋戒。过去晚餐有13道主菜(代表耶稣和他的使徒)。但是如今许多家庭转而选择12样水果的果盘甜点。

The foods are to represent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 -- mushrooms from the forest, grain from the fields, fruit from the orchards, and fish from the lakes and sea.

食物代表地球的天涯海角——蘑菇来自于森林,谷物来自于田地,水果来自于果园,而鱼来自于湖海。

Meals vary from family to family but usually include a special soup followed by many elegant fish preparations, vegetables, and pierogi.

每家的饭菜都不同,但通常都包括一种特制的汤,还有许多精致的鱼肉餐、蔬菜和半圆形小酥饼。

Czech Republic

捷克共和国

The Czech version of Saint Nick is known as Svaty Mikulas, who is said to climb down to Earth from the heavens using a golden rope. Mikulas is accompanied by an angel and a 2

devil who help him decide which girls and boys deserve treats and toys, and which ones deserve a swatch.

捷克人称圣诞老人为“米库拉斯”(Svaty Mikulas)。据说他用一根金绳从天堂爬到了大地。陪在他身边的是一位天使和一位恶魔。他们俩决定哪些男孩女孩值得得到美食和玩具而哪些孩子该被鞭打一顿。

There are a lot of fortune-telling tradition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Christmas as well. One involves a family member cutting a branch from a cherry tree and putting it inside in water. If it blooms in time for Christmas it is good luck. It also may represent that the winter will be short, or if a single woman picked the branch, it could mean she will get married in the next year.

圣诞节也有一些算命的习俗。其中有一个是家庭成员从樱桃树上砍下一根树枝并把它放入水中。如果它在圣诞节开了花,就表示好运。它也代表冬季会很短。倘若一位单身女子捡到了这根树枝,这表示她在明年将会结婚。

On Christmas Eve, single woman also try to see if they will get married in the next year by standing outside with their back to their front door, removing one of their shoes and

throwing it over their shoulder. If the shoe lands with the toe facing the door, then she will marry in the next year. If not, she will have to wait at least another 12 months.

在平安夜,单身女子还会通过“扔鞋子”来测试自己明年是否会结婚。她们在屋外背对前门站着,脱下一只鞋,把它从肩上向后扔。如果鞋子落地时鞋头朝门,这就表示她们明年将会结婚。如果鞋子鞋尾朝门,她们就得再等个一年了。

Austria

奥地利

Austrian children still get to celebrate the arrival of Ol’ Saint Nick, but they also have to brace themselves for the arrival of his evil counterpart, Krampus. Where Saint Nicholas 3

rewards good behavior with treats and toys on December 6, the demonic Krampus arrives on December 5, looking to punish all the bad children. His weapons of choice are birch switches to beat children with and burlap sacks to kidnap them and throw them into the river. The worst part is that local men actually dress up like Krampus (just like many men dress up as Santa in America) and terrorize the streets. In some villages, kids are even made to run what is known as a Krampus-gauntlet, in an attempt to outrun the switches. 地利的孩子们庆祝圣诞老人的到来,但同时他们也得迎来邪恶的克拉普斯(Krampus)。圣诞老人在12月6号给表现好的孩子送美食、发玩具。而恶魔般的克拉普斯5号就到了,意在惩罚所有的坏孩子。他把桦树枝做的鞭子当武器,还用粗麻袋绑架他们,把他们扔到河里。最糟糕的是,当地的男士会打扮的像克拉普斯(就像许多美国人打扮的像圣诞老人一样),在街上吓唬小孩子。在很多村庄里,很多小孩子甚至必须接受“克拉普斯大挑战”,他们努力比克拉普斯的鞭子跑得更快。

France

法国

Children of East France have an evil visitor to keep them behaving all year long. Le Pere Fouettard, which translates into “The Whipping Father,” accompanies Saint Nicolas in on December 6. While St. Nick gives good children presents, Le Pere Fouettard gives coal and whippings to the naughty children.

法国东部的孩子们有个邪恶的造访者,他叫“鞭子老爹”(Le Pere Fouettard),确保孩子们一整年都表现乖巧。圣诞老人12月6号给孩子分发礼物时,他也陪伴左右。“鞭子老爹”会给淘气的孩子煤块和一顿鞭子。

4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origin stories of the character say that he was a greedy inn

keeper who killed three rich boys on their way to boarding school. In many versions of the story, he even eats the children. Whether or not he cannibalizes the boys, the story ends when Saint Nick finds out and resurrects the children and forces Le Pere Fouettard to act as his servant throughout time.

关于“鞭子老爹”这个人物的起源,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是说,他是一个贪婪的旅馆老板,在三个富男孩上学路上把他们杀了。很多其他版本甚至流传他吃小孩。故事的结局是圣诞老人找到并救出了孩子们,还迫使“鞭子老爹”永世做他的仆人。

Aside from The Whipping Father, another popular French tradition involves making a cake that looks like a traditional Yule log, known as buche de Noel. Christmas trees never really caught on in the country and while most people don’t have any use for an actual Yule log, the cake is a fun and festive substitute. Some of the buche de Nol can get fairly elaborate and even involve meringue mushrooms and edible flower decorations.

除了“鞭子老爹”的故事,法国圣诞还有一个传统是做“圣诞柴蛋糕”。其实圣诞树从未风靡全法国。虽然圣诞柴对法国人来说没什么实际用途,但这个蛋糕代表了人们的愉快和节日的喜庆。有些“圣诞柴蛋糕”做得相当精致,甚至有蛋白酥皮小蘑菇和能吃的花朵装饰品。

Germany

德国

Belsnickel is the German Santa’s dark enforcer, but he’s not nearly as evil as Krumpus or The Whipping Father. Instead he just wears fur from head to toe and gives good girls and boys candy and bad children coal and switches.

贝尔森克(Belsnickel)是德国圣诞老人的惩罚执行者,但他没克拉普斯或鞭子老爹那么邪恶。他从头到脚穿着毛皮,给好孩子们发糖果,给坏孩子们煤块和一顿鞭子。

[各国圣诞习俗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