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欢庆中元节作文:中原地区中元节习俗优秀20篇

2024年1月17日迎来腊八节,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腊八节习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腊八节之后人们就开始忙于办置年货,年味的气氛也逐渐浓厚。那么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呢?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欢庆中元节作文:中原地区中元节习俗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1158

作文

1000

关于春节习俗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欢庆元旦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旦节,爸爸、妈妈要带我和哥哥一起去三门峡玩,还要给我们买过年的新衣服。我很开心也很期待。

吃过早饭后我们出发了,很快我们来到了风景区看到眼前有一条长长的河,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我问妈妈这是什么河?妈妈告诉我们说:“这是黄河,也就是母亲河。因为黄河经过很多地方,而这很多地方的人吃的就是这黄河水,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所以我们叫她母亲河。”说着说着我们来到了天鹅湖,湖面上有许许多多的天鹅,还有许许多多野鸭子它们争先恐后的叫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问妈妈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的天鹅?妈妈说:“这里是天鹅的栖息地,也就是它们每年迁徙中休息的地方。”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在湖面上开心的打闹、嘻戏。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离开了天鹅湖,我们来到了百货楼,走了一圈我有些生气了,已经不想在逛了,人太多了我什么也看不到,爸爸、妈妈领着我们离开了三门峡。回来的路上我还是特别开心,因为我今天不光玩的开心还长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拓展阅读浙江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4067 字

+ 加入清单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粘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即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时,供桌上的礼品不准动;凡祭拜过的供品,除糕点果品外,均要重新煮过或经蒸气热过才能吃。否则,都认为是对神灵、祖宗的不敬。

行香: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员,冠带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到各庙宇行香,威仪甚盛,每家老年人和当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竞先赶到社庙或附近寺院里开殿门和烧头香,点香灯,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庙宇守等。亥时一过,赶紧烧香,表示虔诚。俗信第一个人赶到点上香最为吉利,故有争先点第一双蜡烛习俗。俗语说:“谁人最早开殿门,今年一定赚大银。”老年人到各庙宇拜殿神,主要祈祷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但由于阶层、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来拜神者络绎不绝,有求做生意发财的,有求农业丰收的,有求子续嗣,等等。较大的庙宇如东瓯王庙,拜神者要给庙祝红包,如祈祷灵验,每年初一有钱者,要用重达百余斤的大蜡烛还愿。

开正:旧时在洞头岛,每户人家三十夜守岁到寅卯时左右,都要举行“开正”仪式。由家中尊长或家庭中生产生活的掌管人主持。主持者要“净身”(即除夕夜要戒色)并全身沐浴,“开正”前不得接触污秽之物。案桌摆大门口或天井里,桌脚上要垫两条长凳使案桌高地升高。供品有三牲、鱼肉、水果、糕点、素面等,两旁有一对尺长的大红烛,俗称“通宵”。“开正”时,主持者点燃“通宵”,焚香三柱后,全家跪地,合掌问天,进行虔诚祷告,祈求上天赐福,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发财、万事如意。祈祷毕,全家肃立,默待一会儿,再烧“金纸”鸣放鞭炮。最后撤馔。80年代以来,已把“开正”时间提前到午夜零时,伴着中央电视台敲响的新年钟声进行。仪式也简便多了,有的只是鸣鞭炮,放焰火。但鸣放的鞭炮多了,尤其是“百子炮”,甚至几千响串在一起,声音响,时间长,热闹异常。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早点: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之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也有吃汤圆,或者煮一碗粉丝,上面放一个煮熟的蛋。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义。有的人家以过年饭杂煮,兼吃捣糕和松糕。在平阳,吃年糕和汤圆,有的先喝红糖汤,后加面和鸡蛋;在泰顺,主妇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头(盐渍萝卜)给合家“嘴头甜,彩彩头好”。惟乐清雁荡一带,则吃棕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锅米粽,等岁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据说,吃粽子有两义,一是因为粽和“宗”同音,取怀念祖宗之意;二是因为粽又和“中”字同音,取功名得中之意。在乐清,一般人家用红枣、柿饼、汤圆。在乐清白石镇,初一晚餐吃汤包、糊邋羹、状元糕。入睡时,床前摆鞋,求天宫赐福。在市区春节期间,客来有献元宝茶的习俗,即在茶中放两枚鲜橄榄,不仅茶味清香,旦见在黄绿色茶汤中漂浮着橄榄,形如元宝,俗称“元宝茶”,含新年吉祥、发财的彩头。点心有用圆眼肉或莲子、红枣,也有肉丸、鸡蛋加粉丝的。

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按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如相遇于途,长揖道贺(今点头握手问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称“拜年”。到各家登门互贺新喜,亦叫“拜年”、“拜岁”。先是下辈出门到长辈家拜年,然后平辈回拜,则称“回年”。新婚夫妇初到岳家拜年,称“拜头年”,后辈到丧事人家拜年称“拜新年”。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农产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每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子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旧时,如带来满周岁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择三、六、九之日,谓之“三六九无忌”。出门时,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画上朱红或黑墨,意避“小鬼”冲犯。正月初四,民间大都不出行,不干活,因与“死”谐音,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有忌。因“九”与“狗”谐音。

在乐清,初一不出本地探亲访友。白溪等地连初二也列为禁忌的日子,如有入乡不问俗者贸然登门,必将受到当面指责。初三起,未望“年夜”的挑着金盒去望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兼行拜年,俗称“望正月”。礼物以松糕或捣糕为主,其次为鱼、肉和荔枝、魁圆等的红封元宝纸包,习俗规定老亲四样,新亲六样。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的)长辈亲戚,一般都在灯期开始前回拜,倘婿、甥、干儿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则可遣儿子前去。凡正月第一次探亲访友,不论辈分高低,都要携带红封纸包两个;被探望者必须泡茶、煮点心,或设宴款待,否则,习俗都认为是失礼。在平阳,外甥第一次回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有送小牛犊的。

在洞头,同样是女儿回娘家,则要提“红桶”给父母亲,以示孝敬。所谓“红桶”,是指雕花或红漆的小木桶,里面装着熟食,还有用大鱼大肉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饭,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语云:“生儿魂幡竿,生女红桶宝”。意思是说,生下儿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送丧时举魂幡;生下女儿,正月有“红桶”孝敬。70年代以后,提红桶的习俗基本消失,“纸蓬包”也绝迹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头等食品。

春节期间,对来拜年的亲友,主家大多要留饮摆酒款待,俗称“叫新年酒”,即春宴,也有专门设酒宴邀请亲友欢饮的。一般酒菜都比较丰盛。如果亲友带着16岁(虚龄)以下的儿女来,那么,就要给这些孩子压岁钱,称为“压肚兜”。亲友离去时,都要有回礼,一般是糖果、糕点、荸荠等。旧俗,若拜年不去,是断亲的表示,所以有些老亲(上代亲戚)下辈要轮流去拜年,四季八节没有往来的老亲,惟春节时一定要去拜拜年。

厅房布置:元旦日,有钱人家在中堂上,高挂赤金寿屏(家有长寿老人才可)或大幅书画,屏前有长条桌,左端万年青,缀以红花,右端置一个精细雕刻的插屏,中间或摆时钟,或摆大元宝。左右有一对大锡台(有的重百余斤,高与人齐),插上大蜡烛。长条桌前排列两张方桌,两边除同样陈列大锡台、大蜡烛外,还有一对明角灯(俗称“堂灯”),两桌中间又有个大元宝(用一斗糯米和红糖制成),插银花,缠彩红,上放几个横柑,象征财源进门。另外则陈列若干江西窑的花盆,上植各种花卉,如梅花、丁香、水仙、佛指甲之类,在花盆上贴着写有“吉利”两字的红纸条,在长条桌和方桌前面,挂着刺绣的大红缎桌围,左右两角配置雕刻精细的金漆栏干,中堂两旁挂满书画。两边排列大坐椅和茶几,披上大红缎绣的椅披,几上放置几碟茶点。如客来,分宾主就坐,除供茶点外,有以漆绘木盘托江西茶盏进茶或莲子、桂圆等点心,也有汤圆、红枣。这日,连房间里的床帷、床额、被褥之类,都洗涤换新,连梳妆台及镜子,都披上绸缎绣花的镜盖,所有的梁上、檐上了阶沿上面,都挂起美丽的宫灯,只有前梁上挂着两对红纱灯,以示隆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中秋节习俗的小学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都很重视,关于它的习俗,也很有趣呢!

在70年代的农村,大人小孩都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但是每逢中秋节,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蔚蓝的天空上,在这柔和的月光下,无论多么穷苦,家里都要买上四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放在桌子上,做成一个供盘,条件好一点的,还可以用上好的白面,里面放点儿糖,蒸成圆形的,就成了梦寐以求的“月饼”,也做成供盘,乞求苍天保佑一家人的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现在生活富裕了,中秋节的食物琳琅满目,家里有各种各样可口的水果,还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月饼。这天一家人一起去赏月啦,一块儿在家里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啦,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啦,快乐无比,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给亲人、朋友送箱月饼,代表团团圆圆;给家人送一些包装精美的苹果,代表平平安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反映了:不能回家团圆的人,到了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除了春节,这是人们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了。

八月十五正值农忙季节,人们欢欢喜喜吃月饼,高高兴兴收粮食,其乐融融。中秋节,代表丰收,代表喜庆,代表团圆,农民们收获辛辛苦苦种来的五谷,脸上不由露出会心的微笑;小孩子们可以约好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晚上则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赏月,或是在家里聊聊天儿,这是多么美好的节日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听到妹妹朗读《端午粽》这篇课文,我的思绪突然回到了去年的端午节

“过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一大早上窗外传来了欢快的儿歌声,我从睡梦中醒来,才突然反应过来:今天是端午节!咦!爸爸不是说他们单位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我连忙从床上爬起来,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问爸爸:“爸爸,你们单位今天不是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爸爸看看表,不慌不忙的说:“没关系,我们单位的活动七点开始,现在才六点。”听了爸爸的话,我悄悄地钻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里想再睡一会儿。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忽然很好奇“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

我就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楚国战败,屈原抱着石头投江自尽。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人们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竹笋壳包住饭团,外缠彩丝。后来就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粽子。为了寄托哀思,各地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这一天,人们还会在门上插上艾叶,给小孩带上香包,还有的带着彩绳,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妈妈的故事让我长了一番见识。

七点整,我和爸爸来到了他们单位的集合点——西城阁。我们健步走到四桥又原路返回到西城阁。活动结束后,我和爸爸就回家了,一进家门,一股丝丝的清香扑鼻而来,馋的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原来,妈妈已经煮好了粽子、鸡蛋和大蒜,粽子的口味可多了,有红枣味、红豆味、蛋黄味、腊肉味……好吃极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端午节,即参加了爸爸单位的健步走活动,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转眼间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希望那个时候疫情已经过去,我们能快快乐乐的过一个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春节的习俗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老家,从腊八到正月十五之间,人们都快乐的过着春节

“腊八吉照,新年来到”,腊八那天早晨,人们要喇腊八粥,小孩子们把腊八粥抹到枣树上,预示着明年的枣能结得又大又多又甜。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吉照,白天人们要把厨房、院子和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人们把糖果摆到灶王爷的画像前,把粘糊糊的吉照糖抹到灶王爷的嘴巴上,让他上天向老天爷汇报时,多说人间的好事,少说人间的坏事。这真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的上午,人们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还有的人把对联贴到车上,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晚上人们要吃团圆饭。吃完饭后,人们还要在院子里洒上一些芝麻杆,在门的后面放一根木棍,挡着财宝不滚出门,人们就开始守岁,一直到夜里12点,人们走出门开始放鞭炮,整条街灯火通明,鞭炮声彻夜不绝。天亮了,都吃起饺子,然后人们穿着新衣服去长辈家拜年,长辈就发红包给孩子们。拜完年,小孩子们到大街上去买玩具,大人们在一旁看戏曲,欢欢乐乐真热闹。

正月十五到了,人们在家里吃元宵和饺子,晚上他们聚集在街上,开始放烟花,小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跳来跳去。第二天早晨大家都要早早地起床去跑步,也有的人牵着牛、马去跑步,他们在野地里捡起一些柴火,把柴火点着,大家围着火堆蹦蹦跳跳,预示着新年的勤劳和兴旺。

这就是我家乡的过年习俗,真是多彩多样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家乡习俗作文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按我们中原这一代的习俗,我们过春节要包饺子,吃年饭,贴对联,闹元宵等等。

一进入腊月,春节差不多就开始啦!腊八这天,人们都要喝腊八粥。腊八粥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喜欢喝的,它里面有大米。小米。红薯。桂圆。红豆。绿豆。花生和糯米等等,一般都要放八样谷类。

到了腊月二十四,就有年气啦!大人们开始过买年货啦,蒸馒头,包包子和蒸花糕,炸丸子,烧排骨,烧猪肉等一直忙到除夕,做了数不尽的好吃的。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酒肉的香味在空中久久的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也贴上漂亮的年画,家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的或打工的人们,一定得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要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很多压岁钱,孩子们有的买玩具,也有的把钱存起来,留着以后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有时间你也来我们这过春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习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他,他设计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

有一次,祖乙去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结尾: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察,精心推算,制定出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可多啦,有挂艾香、吃五黄、包粽子、吃粽子、挂香包等。

这天,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包粽子了。奶奶先把买来的糯米淘好,浸在水里,然后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粽叶放在电饭煲里加水煮,奶奶告诉我,煮过的粽叶在弯折时不容易破。粽叶煮过后,水是红色的,所以棕叶还要清洗几遍才能用。噢,还差粽子里需要的蜜枣,我和奶奶把蜜枣买了回来。

一切准备好后,开始包粽子啦!奶奶把棕叶向下弯成锥形,先在里面放一些糯米,再放上一两颗蜜枣,最后再放上一层糯米,把多出来的粽叶折好。奶奶扎粽子可熟练了。只见她一手捏着粽子,一手抽出一段线,线一端用嘴咬着,三下两下地在粽身上缠绕几圈,然后两手打个结扎好,一个大粽子就包好啦!我也想包,奶奶同意教我,奶奶手把手教了我很久,我才做出来一个粽子,包粽子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哪!不一会儿,奶奶就包出了很多好看的棕子。奶奶叫我把包好的棕子五个五个地绑在一起,这样煮的时候容易翻动。煮好的粽子香喷喷的,好吃极了。

吃上几个粽子,爸爸提议我们去看赛龙舟。到了现场已经是人山人海,比赛开始了,人们喊着:“加油!加油!”条条龙舟咬得紧紧的,时而这条快,时而那条快,龙舟过去了,但人们的加油声还没停。

这个端午节,我们挂了艾香、吃了五黄和粽子、看了龙舟赛,过得特别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四年级作文的学校欢庆元旦节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元旦联欢会。

那天上午十时许,我们的联欢会在焕然一新的教室里拉开了帷幕。主持人吴昊锦迈着欢快的步子走上讲台,用洪亮的声音宣布:“元旦联欢会此刻开始!首先我们有请曾玥的长笛演奏!”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曾玥蹦蹦跳跳地出场了。只见她手里拿着一根长笛,看着谱子,缓缓地吹了起来。不一会儿,悠扬的笛声便传入我们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我们被曾玥那美妙的笛声所陶醉了。一曲终了,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久久回荡在我们的教室里。

之后,吴昊锦又宣布:“下一个是杨峰的电子琴演奏——《浪漫曲》。”

此刻,杨峰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了电子琴。她坐下来,用长长的手指在琴键上弹起来,就像一只小鸟在琴键上飞舞。如果说曾玥的笛声如高山流水,连绵不绝,那么杨峰的琴声就可称得上是小桥流水,清脆悦耳。

轮到刘帅琪上场了。只见他双手插在口袋里,小声说:“我为大家唱一首歌——《赚钱了》”说罢,他便开始用陕西话唱了:“赚钱了,赚钱了,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明白怎样去花……”那丰富的表情、搞笑的动作、滑稽的腔调逗得我们把肚子都笑疼了。

之后同学们还表演了许多节目:唱歌、跳舞、讲笑话……对了,还有一个最精彩的小品,我们看了这个节目后都忍不住放声大笑,笑得前俯后仰。

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元旦联欢会圆满结束了。我们都久久沉浸在欢乐之中,觉得自我的生活无比幸福。这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会令我终生难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儿,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规矩”也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奇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我大喊道:“贴错了,贴错了。你把它贴反啦!”爸爸不紧不慢的回答道:“没贴错。”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却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着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如此,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呀?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原来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来源于年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走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有了放炮,穿红衣,贴春联的方法驱赶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了,直到今日。我听完爸爸的讲解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原来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啊,我又问爸爸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中的晦气,这是好兆头呀!

这就是我家乡热闹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可热闹了!插艾叶、包粽子、做香囊……我家也不例外,今天一早,房间里就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粽香味,奶奶早已准备好包粽子了。

只见绿油油的芦叶、雪白的米粒、让人垂涎欲滴的红烧肉、还有一些豆沙和红枣静静地躺在盘子里。我看着奶奶的动作,眼花缭乱,几秒就做完了,我吵着让奶奶教我。

粽子很美味,今天我一定要尝试做一个。我先用芦叶折一个小角,角要正正好好,折大了,米粒会从小角的缝隙里漏出来,折小了,米就放不下。我算好角度,折了过去,手指按在手里,接着我把一半的米粒倒进去,第一步就好了。

接着,我把一块沾满汁的红烧肉放了进去,我又用另一只手把剩下的米粒倒了进去,第二步又好了。

最后就是把芦叶盖上去,用绳子系好,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有点难,系绳的时候,我不知道先从哪边系,手忙脚乱,就求助奶奶,奶奶帮我托住,我小心翼翼地从这边绕到那边,在打上一个蝴蝶结,一个可爱的粽子完成了。

我越包越熟练,不一会儿,我和奶奶把各种馅儿都做完了。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奶奶把粽子放在水里,“咕嘟咕嘟”,粽子的香味全散发出来了,看着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我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一煮熟,我就让奶奶帮我拿一个,我剥开墨绿色的芦叶,只见雪白如玉的米饭和色泽鲜亮的红烧肉诱人极了,我大口的咬了上去,粽叶的清香,混着米粒的甜味,和红烧肉的咸香,那味道无与伦比。

我们一家人吃着我和奶奶包的粽子,开心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欢庆国庆节的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一日,是祖国母亲的生日。在这天看升国旗无疑是件快乐的事。

我曾经无数次在学校和电视里看过升旗,可这次不一样,我坐在电视机前认真地观看期盼已久的升旗仪式。当太阳刚刚从长安街升起的时候,从天安门里走出来过旗手和庄严雄壮威武的护卫队,这时,现场的人群沸腾了,他们欢呼雀跃,有的人敬礼,有的人拿相机或手机拍照,有几位爸爸为了让孩子清楚晰的看到这个场面,让孩子骑在脖子上。这一刻,我的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看着国旗在国歌中缓慢的攀升,我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到天安门广场亲眼目睹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中秋节习俗的随笔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我最喜欢中秋节了!

我国的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那天,我一边大口大口地吃饭一边赏月,可开心了!月亮又大又亮,真好看!吃完饭后还有各种各样的月饼吃!吃完月饼,我们这些小朋友就去玩花灯!有的小朋友的花灯上刻着一只美丽的天鹅,有的刻着一只顽皮的百灵鸟,我的花灯上刻着一只凤凰……我点了火,花灯马上亮了起来。我把它举起来一看,哇!真漂亮!

过中秋真美好!我特别喜欢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习俗的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的家乡过新春时都有不同的习俗,例如:放鞭炮、拜年、吃汤圆等,我也向大家介绍介绍我的家乡的习俗吧!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他们那里过年可热闹啦!过年前,大人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许多鞭炮,而孩子们就在不亦乐乎地玩着鞭炮。到除夕那天早上,大人们要清理房屋,贴对联,还要在门上贴门神。清理房屋时,要把不用的东西统统扔掉,以示“辞旧迎新”。

除夕傍晚,要先去拜祭已逝的亲人,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这天晚上,除了一些比较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时,就要放烟花,放鞭炮,表示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大家又要早早起来放鞭炮。吃过早餐,就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一般去别人家都是带两瓶酒。而主人就要拿出糖果、酒、小菜,和客人喝两杯。

到了初六初七,就会有戏班子来村里唱戏、舞竹马,精彩的很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的习俗,你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习俗的作文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炮竹声声,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经回到自己的故乡过大年了。

我们买了新春联与烟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旧春联撕了下来,又把新春联贴了上去,我刚准备贴上新春联,就被妈妈阻止了,她说:“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摆正了一点往上贴,妈妈急着喊着:“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说完,她就倒着春联往上一贴,我哈哈大笑:“妈妈,你犯胡涂了。春联贴反了”。妈妈严肃地说:“不要乱说话,福倒着贴,代表福到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就这样,除旧迎新的任务搞定了。

我与哥哥各拿着一根烟花爆竹点了打火机,突然“嘶”的一声,烟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着,烟花爆竹出现了噼呖,每过20秒,烟花上的颜色就会变焕,当最后一个颜色出现时,我不禁感叹:“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炮竹就往家外走,显然,他是要去放炮竹了,到了指定燃放点,爸爸用打火机在点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远远的,炮竹“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这个新年真美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家乡春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家,把家里旧的东西都扔出,把窗户擦洗一遍、地扫好用拖把拖好,目的是把家里的晦气都扫走。

春节,还要准备年货。街上,处处可看到正在准备年货的人们。小孩子们在买爆竹、小吃、玩意儿等,可高兴了。大人们十分忙乱,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春节时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不过,“福”字是倒着贴的,倒与到谐音,目的是春节到,福也到。下午,还要用黄皮叶和桃叶烧水洗澡,就是要把一年以来的晦气全都洗掉,迎新年。晚上,家人们还要在一起吃团圆饭。桌上有鱼,表示年年有余;有年糕,表示年年升高;有鸡,表示年年积福多多。吃完了团圆饭,还要守岁。到了午夜12点,烟花飞上了天空中,祈求上苍给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苍保佑以后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到了1点,还要迎福,把好运都迎来。

年初一,没有什么人出来,都在家休息。小孩子们一起来就问大人要压岁钱。

年初二,大人们都带着小孩子们走访亲戚。当然,小孩子们又会得到压岁钱,只要对大人说句祝福话。小孩子们拿压岁钱拿到手都软了,十分高兴,恨不得一蹦三尺高。

元宵到了,还要吃元宵,表示团团圆圆。

家乡春节的习俗,的确十分特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北京的春节习俗1000字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日子。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老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老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老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老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广州过年习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广州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

广州的春节可热闹了!特别是除夕那一天。在除夕这一天,每个广州人都不空闲,一大清早,人们就起床了。大人们都把各种各样的年货拿出来,准备晚上的团年饭。小孩子们则在家里玩,有的还跑出去街上嬉戏。这一天,每户人家都要拜祭祖神。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尽情地吃。广州人一吃完团年饭就会全家大小一起去逛花市。广州素有花城之称,迎春花市更是花城春节的重头戏。广州的每一条主要街道都会摆设上一条花街,各大主要公园也都会举行迎春花会。花市一般会从除夕前三天开始,一直到除夕晚深夜两点。广州的花市上的鲜花、花木多不胜数,这些鲜花和花木更是美不胜收!花市上除了鲜花之外,还有很多柑橘、柚子、柠檬果等喜庆的果树,一点都不比花逊色。花市上还有许多生肖的面具和各种玩意儿。

初一早上,许多广州人都在休息,吃完中午饭后,男女老少都会出去逛街,旅游或拜访亲友。

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天,全家人都会围在一起,甜甜蜜蜜地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一眨眼,春节就过去了。我们该去上学,大人们也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我回忆起春节那几天,心里还是觉得甜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欢庆国庆话题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国庆,虽然我没有外出找朋友游玩,但确实让我感到这一年的国庆我过的如此充实。

蓦然回首,年的国庆,我在广州与东莞这两座城市游荡,车马人流,熙熙攘攘,是挺热闹的,但我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厌烦。何为厌烦呢?对于第一次踏上大城市的我来说,应该是说,可以让自己打开眼界,但为啥会有恰得其反的效果呢?这是因为我厌烦于一出门就坐上车的感觉,仿佛在大城市里去哪里都非搭车不可,特别是在这样的大节日里,更不说提车上的拥挤。

随着时间的流逝,又迎来了2015年的国庆,这一年我们没有什么好打算,我只是觉得我今年的学习较少,毕竟是我刚考完,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学习时间,其他该学习的科目还没有开始奋斗。于是,自己硬起头皮,不再接受任何的`诱惑,决定利用国庆长假把学习赶上,不管朋友告诉我一滩最近变的多好或是北京是我们多么向往的地方,我却始终保持自己的初衷。

国庆的第一天,我跟好友玉在宿舍里放假一天时间给自己,把向往好久的电视剧给看完,也许始终是一种学习的力量鞭策着我们,以致我们能够有这么好的冲劲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处理完。在接下来的六天日子,当我们学习累的时候,出去外面走走,或者在校园里感受新鲜空气。这让我们都感到了一片宁静的天空,这也许只有在这样的节日里才能感受的到。

虽然我们的国庆节里,没有到哪里去旅游,但我们却在茂名这片土地上感觉到从没有过的清静,因为人总是这样,在经历了车马人流,熙熙攘攘的热闹之后,总是需要回归于大自然的祥和。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觉大自然的美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1月30日除夕,晚上妈妈包饺子。当饺子一个个出锅时,春节联欢晚会正好开始了。

今年是20猪年,在此我也祝大家猪年如意、马到成功、马上发财、猪年快乐。

今年是央视春晚举办的第32个年头,从1983年开始,中国人每到春节都过地热热闹闹的,春晚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烙下了一个很深的烙印。

今年的春晚很壮观,舞台也包装的很华丽。而且今年的春晚也很给力,邀请了韩国人气最火的男星李敏镐和出生于法国的YIF。网上的人都黑YIF穿帮很多次,但是你们的速度有他快吗?还有人说庾澄庆站在李敏镐身边显得又矮又丑,可是他在歌坛和影视方面都很有地位,你们有吗?

小品《扶不扶》讲述了我们现实中的一个问题,但是主人公还是把老奶奶扶了起来。我最喜欢他最后说的那句话: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这个春节联欢晚会即给了我们带来了欢笑,又给了我们很多温暖。期待下一年的春晚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