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欢庆中元节作文:中原地区中元节习俗(精选20篇)

2024年1月17日迎来腊八节,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腊八节习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腊八节之后人们就开始忙于办置年货,年味的气氛也逐渐浓厚。那么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呢?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欢庆中元节作文:中原地区中元节习俗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1088

作文

1000

华中地区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在河南开封,非常注意去拜年的第一家要是兴旺之家,即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求财得财、求利得利的人家。而大家也都希望第一个来拜年的同样来自兴旺之家。

湖北孝感地区人们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语云:拜年拜节,糍粑发裂 。

在湖北黄陂,拜年的次序是,首向天地君亲师,次是祖先,再次是堂上,然后要放鞭炮,开门上庙。从庙里回来再拜年,初一是本家,初二是母舅,初三是岳家。而去年有新丧的人家,“孝子要穿着白的袍,黑的套,戴着没纬的空梁的冠,请服内的兄弟二位,也穿着白的袍作陪伴,到亲族的家里叩首谢孝”,叫做“管新灵”。

在湖北鹤峰,“客至家中,主人有卧者,家人应,日‘挖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元节的习俗:吃鸭子放柚子灯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广西中元节习俗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为什么七月十四过中元节呢?据说,明朝时,吴三桂准备在七月中旬攻打五岭以南地区,当地老百姓为了不影响祭祀祖先,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提前祭祀。后来,五岭以南的湖南南方、广西、广东等地遵照自己不同习惯,各地过节的时间也就传承了下来。

1、祭祖

农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注意言行礼节,备好供品,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的治家本事;七月初八开始“接祖”,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农事,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祭拜仪式、聚餐等。

七月十四,第一次祭拜时,往往是半夜起床,天蒙蒙亮全家就开始聚餐了。七月十五日为“送祖”日,当晚要把所有的纸供品烧化,以示送给祖先带回去享用。七月十六日走亲戚,嫁出去的女儿,这天都要拖儿带女回娘家。

2、泼水饭

怀远、三岔、洛西、龙头等圩镇有外地来经商(迁居)的汉族还有七月十四晚泼水饭给野鬼的习惯,即入夜时,各家在门口烧几支香,烧几张纸钱,把水饭泼洒于地供野鬼享用,怀远外省商人多,各会馆凑集经费请鬼师打醮做道场泼水饭给野鬼。

七月节期间(初七至十四),农村有禁止小孩到河边游水洗凉之俗,意为怕被溺水死鬼抓去做替身。

3、放柚子灯祭河神

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两日,有一个祭河神的习俗(晚上点了柚子灯放到河里),仪式大概进行2-3小时。为了祭祀河神,黄姚人用木板木条制作一个两米长、一米多宽、一米高五色纸糊成的装饰精美的小屋。在小纸屋里面插上蜡烛香之类的东西。

然后用绳子串连一个个柚子、排成几十米长的两串,在割平的柚子上插上蜡烛和香、纸旗让它漂在水面上。几个水性特好的年轻人一边游水,一边推送小纸屋拖动两条长长串的,每隔一尺穿一个柚子的成串柚子灯。晚上天黑下来,柚子灯从下游拉到上游,又从上游拉回下游,大约一个多小时,活动才结束。放柚子灯活动连续举行两个晚上才算结束。这项民间活动千百年来从无间断。

4、吃鸭子

在这个日子里,吃鸭子成了广西人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据说,广西人的祖先认为,每年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正是它们长大成熟的时期,肉肥而美。而七月半这一天,鬼门大开,许多的鬼魂涌入阳间,为了防止孤魂饿鬼伤害生者,肥美的鸭子就成了最好的祭品。

这个节,黄姚人还在习惯包粽子。此时,到黄姚来旅游的人还能品尝到一种美食叫做“落水狗”的灰水糍。

5、烧包

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七月半,鬼乱窜。”除了在家里、祖庙摆祭品祭祀祖先,广西大多人还要到外面祭祀鬼魂,在给祖先的祭品上写上祖先的名字,另附“大鬼小鬼,同名同姓,你莫(不要)来抢”等字样,还会准备一些冥币烧给孤魂野鬼。

6、连续三天宴请宾客

在广西来宾、百色等地,除了春节,中元节就算是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人们在祭祀之余,还把中元节作为宴请宾客、合家团圆的好日子。为了让宾客吃得更开心,不少人还会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开始磨面做饼、蒸馍,做芝麻糖等。

据悉,在广西来宾,中元节宴请是一种习俗,有的家里还会连续三天宴请亲朋,宴请的人越多,家里越热闹,人们就越高兴越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不知不觉,又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今年端午节,我第一次在家里学包粽子,心里很激动。包粽子开始了!只见妈妈先把两片竹叶折成圆锥形,接着倒进一小勺糯米垫底,再放一块用香料腌制好的肉片,接着慢慢地回折竹叶,最后用草绳把粽子扎紧、系结。不久,一个小巧的三角粽就包好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慢慢地包,前几步学得很轻松,最后扎绳子时,我扎了好几次都没扎好,要么用力过猛拉断了草绳,要么扎不紧。好吧,第一次包粽子,松就松点吧。一个多小时后,锅里飘出了清香的粽子味。我喜滋滋地剥开一个松散得像呆萌的娃娃一样的粽子,轻轻地咬一口,顿时,米香、肉香、叶香慢慢地散开,真是美味极了!

这个端午节我还做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立蛋。蛋也可以立起来?你不信?哈哈,刚开始我也不信。妈妈说:“立蛋是端午节习俗之一,也是一种好玩的游戏。”于是,我打算试试。我从冰箱里拿出四个鸡蛋和一个鸭蛋。我先把蛋放在阳台的地板上,然后用手扶住一颗蛋,慢慢地寻找平衡点,接着轻轻地松开手,呀,第一次立蛋失败!我没有气馁,继续尝试,第二次、第三次……接连失败。唉!妈妈,你查找的资料是不是假的,蛋怎么可能凭空竖起来呢?我心里很懊恼。妈妈看着泄气的我,说:“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还能做成什么事呢?网上的资料说,端午节当天正午,因是阳刚正气汇集之极,所以平日不易竖立的蛋在此时便可直竖在地上。只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再试一试,相信你会成功的。”听了妈妈的话,我闭上眼睛,深呼吸,然后小心翼翼地再试,一次,又一次……哇,终于大功告成了!望着稳稳地立在地板上的蛋,我情不自禁地笑了。我干脆坐到地上,继续立蛋,一个,两个……耶,五颗蛋都立好了!五颗立在我面前的蛋像一件漂亮的艺术品。“咔嚓”一声,妈妈帮我和蛋宝宝们拍了一张美照。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明年端午节,你也来试试这个好玩,又可以培养耐心的游戏吧!

我喜欢这个特别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只能遂去,不再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瓜瓜落地的时候,就与这片故土结下缘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家乡都有自己的习俗,但是每个家乡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但我的家乡有些习俗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在我们这里,有两个习俗,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第一个是在每过春节的时候,爷爷或爸爸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在过年这几天中,不管早饭还是晚饭,在还没吃饭前,爸爸或爷爷就会拿来几个碗,把炒好的菜夹一点分别放在碗里,再往碗里倒一点酒,盛一点饭,放在堂屋神龛上,点上香,然后爸爸还拿来了很多纸钱让我们烧,过一会儿,爸爸又把刚才点好的香分别插在厨房灶上,后来才明白这是家乡一个祭祖习俗,每当过比较重要的节日,就会像这样来祭拜。

还有一个习俗是我听奶奶说的,已经流传很久了,有可能只有我们这里才会有的,那就是我们这里嫁女时的一些习俗,就是新娘在出嫁时,新娘会跟自己的母亲和亲朋好友在一起哭,她是这样哭的:“叫声爹来叫声娘,不孝女儿嫁他乡,谁来照看爹和娘。天上星子颗颗挨,女与爹娘要分开,养育之恩重泰山,割肝孝敬都应该”。哭了爹娘还要哭兄弟姐妹,哭的内容是那么的朗朗上口,每哭一个亲朋好友,他们都会给新娘一个红包,在还没出嫁前,新娘要穿上父亲或母亲的鞋子,当要走时,新娘要和自己的弟弟交换新的鞋子,新娘把事先准备了一个红包给弟弟,这场婚礼也就算完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哭嫁,是我们这里已经流传千年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真是意义深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且非常的有特色,这些习俗给我的家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习俗说明文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 的。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 有“灶王爷”神位。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 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 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 祈求。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 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 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 ,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 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 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 欢心,降福来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 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 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 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 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与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与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与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欢庆六一儿童节作文850字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六月一日儿童节,而今天,也是我们在小学生活里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了。

今天下午,我早早的来了,由于今天要举行联欢会,所以我们扫校园扫的格外快,不一会儿校园里就干干净净了,我们一起开始装饰教室——女同学在窗户上、黑板上用彩带汇成了四个字——六一快乐。几个个子高的男同学在教室的四个角上挂上了彩带,还有一些同学在门上、外面挂上了气球。这样一来,教室就显得五彩缤纷了。

联欢会终于开始了,韩老师进教室说了几句话,就拿出早已买好的蛋糕,我们都很高兴。几个班委在轮流分发蛋糕。吃完以后,联欢会正式开始了!

杜科威、郝珂婕、杨怡、孔子琪这四位主持人宣布联欢会开始之后,第一个节目就是唱歌,唱的还不错,就是声音有点小。

第二个节目可就有趣了,纪晓轩、孙林峰和侯泽华表演的小品——卖轮椅。

这几个人表演的淋漓尽致,真是太像了。赵本山和范伟说的话实在是太搞笑了。赵本山去年忽悠范伟成功了,今年又碰上,真是冤家路窄。结果赵本山忽悠忽悠又把范伟给忽悠了,又骗了范伟不少东西。班里的人都笑的人仰马翻。后来,还有胡国龙、蒲冠晨、牛成乾、郭玉成表演的功夫。赵本山带着俩徒弟去接着找范伟的麻烦——一开始就一个骚扰电话,就把范伟给弄蒙了。进去之后,范伟再也不受赵本山的骗了,结果最后还是给了他俩徒弟红包,结果红包又到了赵本山手里,可是红包里竟然是对联!同学们立刻又大笑起来。

快结束了,主持人让我们谈谈五年来的感受,只有几个同学举手了。其实韩老师早就布置了,我也想好了,可是不敢说,就一直没举手。我是这样想的:这五年了,我在小学的生活里生活的非常开心,我认识了47个好伙伴,认识了许许多多的老师。我们去济南、峨庄、奎盛公园还有实践基地,大家同心协力克服了许多难关,每次学校的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从来没有落在后面。谢谢韩老师和谭老师对我们多年的培养和教育。

这个六一虽然说很快乐,可是我们还是有一丝悲伤,因为,毕竟要分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扭秧歌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妈妈经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从来没见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去年春节,我有机会看到了它,那场面可真够壮观的,使我终身难忘。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带我去逛地坛庙会。庙会上,卖的东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种,什么驴打滚,艾窝窝。让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庙会里不仅东西多,尔且人也特多。远远看去,人群就像一团乱麻缠在一起似的,黑压压的一片。忽然,我发现东北角的人最多,人们紧紧挨在一起。

我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往前一看,嘿!这是什么真棒。只见广场上几位老爷爷和老奶奶,身穿红色的服装走摆摆步。衣服上挂着一条红段子,腰上系着一只鼓。随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脚步随着鼓点越跳越快,最后想飞起来一样。场面十分壮观。

这时,妈妈挤了进来,对我说:佳欣,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这时,一位老爷爷搭上话,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轻轻点点头。老爷爷继续说:要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我们继承民族文化,可能你们这辈人尽看不着他了。听着这位纯朴憨厚的北京老汉的一番话,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中国扭秧歌和许多其他民族文艺,都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珍品,如果人们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尔把我们自己的艺术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国的土产,而且它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气魄,把奋进的精神带给我们每个人,我们一定要继承他,发扬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文化习俗作文:立春的由来和习俗

全文共 1853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由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立春节气各地的习俗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一、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二、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三、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四、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文化习俗作文:立春的由来和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的习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而小朋友们也盼望过年。可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不过在此提醒小朋友们:压岁钱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学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欢庆六一儿童节作文85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儿童节的帷幕徐徐拉开,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里,爸爸决定带我去什刹海游玩。

我们是上午九时许到达什刹海的,迫切地想先去看看后海。风光秀丽的后海可真迷人,沿着绿树成荫的河堤缓缓而行,眼前各种艳黄的、浅粉的花儿星星点点的点缀着堤岸,从微漾的碧水上飘来的清风拂面而过,耳畔萦绕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娇啼声,让人恍若置身于一幅旖旎的画卷一般,无由地萌生了许多散淡而惬意的趣味。

“九门小吃”座落在后海旁的一条幽深的胡同里。老北京四合院特有的门楼和天井小院,古色古香的小铺,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还有那韵味悠长的叫卖声,让人颇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触。吃罢“小肠陈”的卤煮火烧,品完“爆肚冯”的肚仁儿,尝过“豆腐脑白”的豆腐,又喝了“茶汤李”的杏仁茶和“奶酪魏”的双皮奶,最后再来一串酸酸甜甜的老北京冰糖葫芦儿。呵呵,天上的神仙也莫过如此吧!

午后,路过宋庆龄故居。爸爸说,宋庆龄被人们尊称为“国母”,她青年时期即投身于革命,对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在心里想:宋庆龄奶奶这样的伟大女性,生前一定生活在金碧辉煌的豪宅里吧。

来到宋庆龄奶奶生前居住的小二楼里,眼前的一幕和我想象中的“豪宅”大相径庭:普通的旧家具,破旧的台灯,斑驳的梳妆镜等等,无不激荡起我灵魂深处的层层浪花……

走着走着,来到了宋庆龄生平事迹展厅。展厅是回廊式的,曲径迂回的长廊里,摆放着很多很多宋庆龄奶奶生前的东西,如她写的书,她的服饰,她的照片,介绍她生平事迹的报刊等等,那长廊似乎没有尽头,似乎能让人跟随着宋庆龄奶奶的脚步,探寻着她那伟大而又光辉的生命轨迹。

傍晚时分,信步到了银锭桥。桥头临风稍立,清凉的风儿吹散了些许乏意。走过银锭桥,华灯初上的烟袋斜街似乎充满了诱惑。鳞次栉比的商铺和酒吧,古典和现代的文化气息尽收眼底,让人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的相融,传统与时尚的碰撞……

快乐的一天结束了,向灯火辉煌的城门楼子挥一挥手,心里祈祷着、翘盼着下一个六一儿童节快点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呢?像悬钟馗像、卦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等等都是端午节的习俗,下面小八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按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卦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的做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节。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欢庆“六一”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刘牧青

“六一”来了,小朋友有的说,有的笑,大家都开心无比,激动不已。

校园舞台的背景上写着“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八个字,格外引人注目。首先是一年级的表演,我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们二年级一班表演《偶像万万岁》了,上台的时候我一点儿都不紧张,因为有很多小伙伴陪着我。

我们的舞蹈跳完了……接下来我们班还表演课本剧《晏子使楚》,我赶忙换上了表演服装。演出开始了,老师把要用的道具摆在了舞台,我站在舞台的正中间为节目报幕,看着所有的学生和老师,信心十足。我流畅的讲完了台词,终于松了一口气,坐在台下继续为正在表演的同学们加油鼓劲。

我最喜欢一年级六班的节目,尤其是他们跳街舞的样子,酷酷的,帅帅的,我特别羡慕。

演出结束,很多班都得了奖,我们班也得了三等奖,同学们很开心。

我很喜欢这次的“六一”,期待明年的儿童节快点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为什么端午节,要定在五月初五呢?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这一天,会包粽子、赛龙舟、饮用雄黄酒、佩香囊等等。

今年端午节,我看爸爸妈妈在包粽子。我非常有兴趣,就搬了个椅子,坐在旁边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包粽子。拿起两片竹叶,用手把竹叶折成菱形,然后用勺子挖一点糯米,放进弄好的菱形竹叶里,中间可以放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比如葡萄干、瘦肉块、红枣等;然后再放一层糯米,再把两片竹叶合起来,最后用细线把竹片封好,松紧适度就好。下面就是煮粽子,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三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以后趁热取出。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们在电视上观看了龙舟比赛。只见河面上一条条龙舟有条不紊地停在那里,一个个龙舟健儿手持划桨,蓄势待发。龙舟大小不一,船手人数不一,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

就在此时只听裁判员一声枪响,一条条龙舟飞速往前划起来,岸上的人们为他们鼓掌加油。船手们奋力划着,不敢有一丝懈怠,舵手精准的调整着龙舟的方向,鼓手奋力地敲打着锣鼓,并且喊着口号一起加油前行……

不知不觉中,粽子的香味飘进了我的鼻子里,我急忙跑去厨房,看见妈妈正在取粽子,我拿起粽子剥去竹叶,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个节日不仅教会了我包粽子,还让我上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一次难忘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欢庆五一劳动节诗歌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五月春风杨柳,

祖国江山如诗如画,

欢庆五一的美好时刻,

我们放声讴歌伟大的劳动者!

辛勤的科技工作者,

用聪明的才智和忘我的劳动,

创造一次次新的科技成果,

用智慧把祖国的象征送到太空。

你们是科学技术的推动力,

你们最光荣!

无私奉献的产业工人,

用拼搏的精神和忘我的劳动,

写下国家工业化崭新的一页,

劳动创造世界,勤奋创造大家、小家。

你们是社会发展的先行者,

你们最光荣!

英雄的解放军指战员,

用奉献精神和忘我的劳动,

建设国防,提高军队战斗力,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

你们是国家的守护神,

你们最光荣!

无畏的建设者大军,

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忘我的劳动,

建设国家,南水北调西气东送,

用双手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盛。

你们是经济建设的开拓者,

你们最光荣!

朴实善良的农民兄弟,

用勤劳的双手和忘我的劳动,

精心描绘新农村的美好愿景,

书写着劳动者平凡中的伟大,

你们是财富的创造者,

你们最光荣!

五月的鲜花为劳动者开放,

五月的红旗为劳动者飘扬,

五月的赞歌汇成一句话,

“劳动者最光荣”!

让我们按动历史的快门,

把劳动者瞬间的精彩留下,

迈开铿锵有力的步伐,

去实现中国梦的神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欢庆六一儿童节作文850字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到了,这次,大家可要在教室里表演自彼的节目,来庆祝昔年的六一儿童节!

在周老师的部署下,大野使没九牛二虎之力开端挪动我们的课桌。半晌,尔们的课桌末于搬到了周老师指定的地位。这时共教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乏得趴在桌子上。说“周老师,你也太不尊老爱幼了吧,您竟然让我们这些小孩子来搬桌子,何况你仍是体育老师,太不公道了吧!”周老师却疏忽咱们的存在,偷偷乐着!

演出立刻开初了,李欣蕊和杨地宇是这次节目的主持己。他俩衣着美丽的主持我服装,走到讲台前,闪明有神的大眼睛看着我们,脸蛋红红的,以欢钝的语调发布节目演出启始。登时,同学们欢呼声四起,教室里掌声一片,弥漫着节日的欢快!

第一个节目是熊慧琳表演的孔雀舞,她这美好的舞姿,清脆的歌声一下把我们迷住了。忽然,她的表演出了点小答题,攻破了学室里的安静,让同学们哄堂大笑!你想晓得替什么吗?我就告知你吧,本来是她其中一个动息就像一个鬼头鬼脑的小偷。

交下去有唱歌、朗读、道故事、说啼话等等出色节纲,同窗们各施其才上演皆十分当真,以本人的方法来庆贺着属于大家的节日。

最后,是我和秦肯、罗楠鑫表演周华健的《友人》。这可是我把他俩教会的哟,而且我还从编了跳舞。我们走上讲台,来了一个洪亮的扫尾:“这些年,一集体……”我们动人的歌声和精美的动作,把同学们都带动起来了。同学们拍着手,跟着我们一起吟唱,把节目标演出拉向了一个热潮。在雷叫般的掌声中,我们实现了精彩的表演。

周老师也特殊高兴,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唱得赖不恶听?”同学们不谋而合地说“佳听!”周老师又领话了:“要不要再唱一遍呢?”同学们又异心同声地说:“要!”我们听了,实是又兴奋,又发愁。愉快的是我们的表演蒙到了同学们的欢送,发忧的是又要唱一遍。这时,周老师又谈话了:“大家要随着一伏唱哟。”周老师和我们一讫演绎着周华健的《敌人》,吟唱着我们的群体和我们同学之间的友情。

在欢乐的歌声跟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的节目演出停止了。我们渡过了一个难记的六一儿童节,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口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清明节习俗的清明节的习俗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xx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xx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xx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xx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习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的语言行为习惯千奇百怪,像掀盖头、披麻戴孝的怪习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我们这里,过年的头等大事不是买食品,食品算什么,先把新衣穿上身。其次才是购买年货:各种糖果、花生、瓜子什么的。到了除夕夜,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夜深了,在我们这儿,没有什么人守岁,跟猪一样,倒头就睡,如果你睡晚了,十二点的节日烟花会想睡觉开灯似的打断你的睡眠。“爆竹声中一岁除",不过不要高兴的太早,正月初一可不是帮你过生日的,在这一天里,家家都去走街串巷、走亲访友。这一天一般是去父母的兄弟中最大的人(也就是舅舅)家拜年;拜年是要拿红包的,大人们会像一群大阔佬似的发红包,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个年,大人们损失惨重,孩子们却过得其乐融融。

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就初露眉目,不过我们这里没什么人猜灯谜,更不像北京那样点上几百盏花灯,也许是买灯的时候花的都是红票票吧。灯谜没什么人猜,但圆润的汤圆可少不了,亮似夜明珠,吃起来又黏又甜。

结婚,是男女双方的人生大事,客人来到新房时,夫妻双方要捧上一杯红枣茶给客人,又香又甜(不过我不喜欢)。在这一天里,双方父母要在喜被下放上一个红包,以示夫妻双方生活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也许原来掀盖头、坐轿子的习俗正渐渐被人们遗忘,但中华文化仍在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正因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习俗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有许多习俗,每个习俗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习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现在,那些浓浓的春节习俗,还有我浓浓的春节情,还未曾消失。

春节,围绕除旧迎新,形成了许多习俗。首先就要在春节前清扫庭院,窗明几净,迎接春节的到来,庆祝祖国的节日。其次,就是买年货,贴春联,挂年画、糊窗花,让春节的年味十足。再次就准备年酒、年饭,大年三十包饺子,办酒席,一家人坐在一起,围着香味扑鼻的团圆饭,既有一种快乐之情,又有一种幸福之感。好不容易回到了家,一家人围在一起,该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

吃罢年夜饭,开始观看地春节联欢晚会,在春节联欢晚会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快乐,也会有悲伤。各种各样的小品,抑扬顿挫的歌声,使我们的心情随着演员高低起伏。那些感人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刻在心,就像抹不掉的记忆一样。辞岁的时辰到了,晚辈们向长辈们祝福拜年,长辈们向晚辈们表达良好的祝愿,每个人都带着真诚的心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我们孩子还会得到一份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接着是守岁。现在,人们守岁通常一边叙旧话新,一边迎接悠扬的新年钟声的敲响。“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咚——咚——人们高声呼喊,期待已久的新年钟声终于敲响了。初一的早晨,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吃过新年的第一顿早饭,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地外出拜年了。

啊!春节的习俗可真多啊,个个习俗都让我们充满许多的留恋,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了,只可惜,这个热闹、有趣的节日,每年只有一次,如果一年有12次那该多好啊!

我爱春节习俗,因为春节习俗,包含了我们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春节,无论身在何处,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深深的春节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