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国之行作文精选(汇编20篇)

浏览

5899

作文

756

描写美国文化的

全文共 1796 字

+ 加入清单

Its summertime, and the life is easy. For many Americans, this is the season to travel. Why? Because school is out. Because the weather is great. And most of all, because we all deserve a break. When Americans take a break, they often head for their favorite vacation spot.

夏天到了,生活很惬意。对很多美国人来说,这是个旅游的季节,为什呢?因为学校放假,因为天气很好,但最重要的是,休假是我们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美国人休假时经常会去他们最喜欢的度假地点。

Many American vacations are as unique as the people who take them. Families often plan their trips with the kids in mind. More and more "family friendly" vacation resorts offer special programs for children.

很多美国假期非常特别,和参与此种假期的人一样特别。全家出游时通常会将孩子考虑在内,有愈来愈多“适合全家出游”的度假地点为孩子提供特别的活动。

History buffs seek out famous historical sites and museums. Environmentalists prefer "green vacations." These trips allow them to observe flora and fauna up-close without disturbing the sensitive balance of nature.

对历史有兴趣的人会找一些著名的历史据点和博物馆。有环保意识的人喜欢“环保假期”,这样的旅行使他们能近距离观察动植物,并且不会扰乱了大自然敏感的生态平衡。

Some people find sea cruises relaxing and refreshing. Others hit the water to go fishing, skiing or white-water rafting. Daring souls get the thrill of a lifetime on trekking expeditions and safaris in remote places from Afica to Asia.

有些人觉得海上旅游能使心情放松并感到清凉,有些人则到水边钓鱼、滑水或泛舟。胆子大的人到亚洲和非洲去探险狩猎作长途旅行,享受一辈子难得一次的刺激。

Americans arent the onl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trave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ss communication and jet airplanes have created a world of globetrotters.

美国人不是世上唯一爱旅行的人。国际企业、大众传播与喷射机创造了一个环游世界者的世纪。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enjoy going abroad to travel. And no matter where they live, people enjoy visiting scenic spots in their own country. But being on the go makes Americans what they are: people on the move. In America, almost everybody is a tourist sometime.

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到海外旅游,不管住在哪里,人们都喜欢去造访自己国家内风景优美的地区。不过好动的本性使美国人变成今天的模样:成为爱迁移的人。在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有旅游的经验。

[描写美国文化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美国文化管窥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利用暑假机会,我参加了中学生“美国之行”学习交流团,虽然短短的十几天,却切身感受到了异国的风情,也确实发现了一些中美文化的不同之处。这里写下的只是我的点滴感受。管窥之见。

散漫平等的校园文化

刚到美国的几天里,我们到一所地地道道的美国学院学习英语。初进教学楼的我们,仿佛进了迷宫中一般,常常找不到教室。很简单,美国学校的教室并不像我国的大多教学校那样把教室顺序排列在楼道一侧,其教室布局很随意,只在教室门口写上授课老师的名字。经过了整整一天的学习。大家才在教学楼里认清了方向。而教室里也没有那一块高出来的专属老师的讲台,上课时,美国的老师总喜欢走到学生们中间和大家“零距离”接触,以此来体现老师和学生的平等。更为奇怪的是。教室里竟连窗户也没有,老师解释说这是保护学生们上课时的隐私。最让我吃惊的是,当我赠送给教授英语课的老师一件中国小礼物时,老师竟然激动地和我拥抱,我虽一时不能适应老师的举动,却对这种朋友般的师生关系深深喜爱。

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学校中,还是需要窗户让阳光洒进教室起照明作用的。也许在极少的时间里。你会在窗户后看到一双眼睛。

慎重保守的城建文化

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想必是一片繁盛之景吧。可导游的一声“华盛顿到了”却叫我们大跌眼镜。什么呀,到处都是不超过十层的低矮建筑。在这里,十六七层的建筑可以称得上是高层建筑了。本以为美国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的我,现在大失所望,不客气地说,华盛顿还不如我国的一些中小型城市呢。导游告诉我们,华盛顿的很多建筑都超过了百年历史,这里不允许建高楼,主要是为了不让城市的历史风貌遭到破坏,可以将美国的历史传承下去。如果遍地都是高楼大厦,我们还去哪儿看原汁原味的美国呢?

我们北京是历史古都,有数不尽的历史遗迹。当年梁思成先生曾提出保留老城墙改建城墙公园,结果指责先生阻碍城市建设的声潮一浪高过一浪,先生抱憾而去。而今当我们意识到京味文化的流失时,又大兴前门改造、永定门重建等工程,可那些还散发着油漆味的青砖又怎能体现历史的厚重呢?

热情开朗的“HELLO”文化

飞机抵达美国,我们最怕的事就是过美国海关了。工作人员可能都很凶,再叽里咕噜说一大串英文我们就真的过不了关了。在我胆战心惊地把护照交给长着大胡子的工作人员时。那位大叔夸张地咧开大嘴朝我说了声“HELLO”,还真把我吓着了。这是我和美国的“HELLO”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到航天博物馆参观还要安检,真麻烦,不过我还是乖乖打开了包。“你好!”怎么回事?是我听错了吗?面前的检查员竟是用中文向我们问好,他见我如此积极配合他的工作,还朝我竖了大拇指。“谢谢!”哦,他那蹩脚的发音,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笑了。商店里,大街上,总能听到美国人用生硬的中文和我们打招呼,遇人先问声“HELLO”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种习惯。我们中国人比较含蓄,见到不太熟悉的人都不会主动打招呼,就更不用说对一个陌生的路人了。但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我们伸出双手欢迎世界人民的时代,一句简单的“HELLO”“你好”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甚至消除误会和隔膜,把中国人的热情展现给每一个人,那我们又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做呢?

虽然美国的历史并不长,但短短的十几天旅行对其文化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中美文化各有其独特的风韵,两国文化也有许多可以借鉴交流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美国独立日英文作文

全文共 2248 字

+ 加入清单

This past Independence Day, I saw two things that disturbed me greatly: First, people bashing America and its shortcomings; Second, people defending America blindly, while giving no thought to others’ criticisms. I’m a liberal and I more than acknowledge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our country. Our executive branch is larger and more powerful than I’d like, our education system is broken, and our economic policy is not optimal for growth. I also know America has a lot of ugly secrets in its past. From the genocide of Native Americans to slavery to our foreign policy nightmare with Latin Americ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t’s easy to see why so many are angered by the jingoistic attitude that July 4th celebrations can incur. But I also recognize how remarkable of an achievement it was for those few men to break away, in the name of independence, and take a risk by establishing a democracy back in 1776. I also recognize that although the sins of our Founding Fathers were great, their accomplishments were greater, leaving a legacy of democracy and national sovereignty that would spread like wildfire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revolution was important and the ideals that this country was founded on, ideals of equality, respect for one another, and a commitment to progress, are ideals to be proud of, even if we don’t always live up to those ideals. I know many liberals hate to hear it, but the majority of the world is worse off than us, from third world countries to dictatorships, the world has got a lot of bad in it. And the much longer, more troubled histories of nations such as England have more mistakes and terrible acts in them than ours do. America has ideals and a commitment to democracy and freedom you can find nowhere else. Our spirit is strong and even if our government doesn’t live up to that spirit all the time, our citizens strive for it. Independence Day isn’t about petty squabbles and historical smear campaigns. This day is about celebrating our achievements and our ideals, acknowledging our mistakes, and reaffirming our commitment to make this country better so that, one day, those principles that the men who drafted our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put forth, will be fully realized.

[美国独立英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美国动作电影《速度与激情8》观后感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好像豆瓣的很多人都不喜欢8,但是我很喜欢,可以说我被震撼到了。

以前看电影的时候,总是喜欢把焦点放在剧情和演员的表演上,看完电影后总是去挑一些无聊的bug,但是现在不知道哪根筋抽了,明明跟大家看着一样的大屏幕,可是总是想着这个镜头机位是怎么摆的,每个正反打的意义是什么。

言归正传,我就从我这自以为导演上身的思考角度来说一下,我为什么爱死了速8。

画面几乎一直在动。即使机位没有动,角色也是动的。静止的画面很少,出现的时常也几乎不会超过3秒,我说几乎。

以前做节目的时候,我的制片人就强调过,镜头要动起来,有摇臂就用摇臂,摇臂老师不动的时候制片人就会说:怎么又不动了?

原因我想大家也都能理解了,画面动起来会调动观众的感官,视觉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情绪不冷场。

出现了很多奇特机位。

比如“汽车雨”那场戏,镜头随着高处的汽车砸向地面。而且单就这一场戏,切换了很多几位,让我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

当然,还有其它奇特的拍摄手法,都让我觉得很新鲜。

说到多机位,真的不知道拍一条戏的现场有多少个机器在转啊,因为很多戏在我看来都是一气呵成的,比如开场的飙车,冰上斗车,甚至是人物之间交流,这么多好镜头是拍了多少条才出来成片的效果?

我总是在脑补拍摄现场,一个演员对着机器完成所有的对话,表情和语气都接得上才行,这就要求导演的思维始终保持清晰,不会被丝毫的停顿带跑偏。

这一条我主要想说的就是,我很佩服导演这一点,影片的节奏一直都非常快,人物也多,但是导演把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漏的展现给我们了。

以“五车分尸”的那场戏为例,有点碎片化剪辑的味道了,很多镜头就那么几秒,但是观众却看得很清楚,也很明白,为什么车翻了,为什么车逃掉了,并不会因为镜头短一闪而过就错过重要信息。现在的很多电影都追求节奏快,而给观众造成“刚才发生了什么”的诟病。速8的每一个镜头,我觉得机位和角度都刚刚好!

既然机位这么多,画面又这么碎,还能把故事说得这么好,就不得不说剪辑很牛逼了。

都知道现在的综艺节目几乎每个嘉宾都配一个摄像了,观众是看得明白了,编导们就苦逼了。而速8作为一个如此快节奏,大场面又多,还要充分营造出紧张感的戏,剪辑责任真的很大。

影片里一个两三秒的镜头,素材肯定不止两三秒,机位也是走得比影片里更多,这就要求剪辑找出最精准的时长和角度,这并不容易。

这部戏,最少得剪半年吧?我猜啊。。反正我手慢

电影中经典的镜头还有很多,我个人还比较喜欢僵尸车队一个转弯甩过来,头车们直接甩出弯道的场景,太形象了。还有快结尾的地方,大家漂移过来为DOM挡住爆炸的气流和火焰,点到为止,画面干净利落,极为精准。

这是我第一次从一部电影的画面里听到这么多声音,我很激动。

现在很多的导演都喜欢利用短短的一百多分钟来表达一个很复杂的故事,往往想表现得太多,结尾就会收不住。

速8没有那么贪心,就很简单的一条故事线:爸爸救儿子,然后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感官和思想双享受的视觉盛宴。有人说编剧偷懒,但是我反而欣赏电影的这一点,不烧脑,不复杂,不超纲,也没有海量夸张的CG特效,就是用画面不断刺激观众的G点。看完影片就好像在夏天喝下一瓶汽水,一个字:爽!

画面是一种语言,可惜我毕竟不是导演,我很希望能有一个专业的人教我怎么去听懂它的话,那样的话我应该能体会到更多电影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国.战争.丑陋作文800字作文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伊美战争的打响,五角大楼被炸,世界各地的恐怖活动为人们憧憬的和平社会亮起了红灯,战争给人们心里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要高雅,不要丑陋

有些国家,为其自身利益,倚着自身力量的强大,悍然引发战争。到头来,还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伊美战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攻打伊拉克之前,美国提出了许多还没有找出证据的来攻打伊拉克的理由。其真正目的也许大家都相当清楚,那就是,对!石油及其中东地区的控制。按布什的想法,以美国的先进武器和雄厚的资金基础,控制伊拉克石油简直易如反掌。

2003年4月14日,五角大楼宣布主战以胜利结束,然而战后一系列的麻烦也随之而来。伊拉克的自杀式爆炸袭击,已成为美国人的噩梦。至今美军在伊拉克死亡人数已超过了1500人。

按理来说,打赢了这场战役,推翻了萨达姆统治,也就意味着美国可以控制伊拉克原油的出口,然而事情却出乎他的意料,伊拉克武装分子炸毁油田,用多种方式破坏美国修建的输油管道,这确实能让布什头疼,然而,在伊拉克的烂摊子还没有收拾好,却又对朝鲜、叙利亚、伊朗提出了话茬,真不知布什是怎么想的。

美国一向扛着自由,民主,人权大旗,对世界190个国家指手划脚,然而虐囚事件的曝光之后,世界各地人们看到了美军虐伊战俘的骇人画面,这些不堪入目,令人恶心的画面无一透射出道德的严重沦丧,文明的巨大不幸。它们刺痛了人们的神经,震撼了人们的灵魂,也使人们看清了强权下的美国是“自由”的真相,美国是“民主”的实质,美国是“人权”的内涵。

美国不顾欧盟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使美国与欧盟的关系逐渐疏远,我们不愿意美国成为第2个法西斯,如果美国仗着“世界警察”的身份,继续对与你共同属于这个地球上的其他国家实施“暴力”。那么第3次世界大战就离我们不远了,到当时。受苦的是老百姓,“流泪”的还有地球。核武器的大量使用,也必将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纵然科技再发达,纵然军事再强大,到那时,也无济于事了。

所以我们要提倡和平,造就一个和谐社会,让人类一辈一辈活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美国总统罗斯福三则励志故事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一: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二:

富兰克林·罗斯福生性好动,小学的时候他得了猩红热,被隔离在戈登学校的医院里,这让他很是苦恼,可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一天,红砖墙上的刮擦声把他吓了一跳,接着,他听到窗户被一只戴着手套的手轻轻敲了一下,随后便看到母亲萨拉?德拉诺?罗斯福正朝房间里凝望。

罗斯福很惊讶,母亲应该正在欧洲才对的啊!更让他惊讶的是,一向注重言行举止的母亲居然会冒着危险站在一架工人用的梯子上来探视自己——这样既可以看到他,又不违背不准探视的规定。

萨拉不做什么,只是每天都来看望罗斯福,来了,也就是陪他说话,或者读书给他听。

小罗斯福很感动,他更佩服的是,母亲在知道他生病后会果断地从欧洲赶回美国,并冒着危险爬到梯子上探视自己。多少年后,当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的时候,还似乎常常能够听到当年母亲隔着医院窗户给自己读书的声音……

三:

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

罗斯福美国是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不仅治国有略,而且教子有方,4个儿子在二战时浴血战火,建立功绩,二战后又都跻身于美国政坛。

“对儿子,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罗斯福的这句话曾在美国人心灵中产生过不小的震撼,?更是他一贯遵循的教子原则。

他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甚至在思想上也应该是独立的。当二战正愈加激烈时,二儿子埃利奥特问父亲他该怎么办。父亲说:“要我告诉你该怎么做,那你应该首先认清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你们的事是你们自己的事,我从不干预。”不久埃利奥特离开了刚开起的公司,轻松地走进了陆军部的大门,在四兄弟中带头参了军。

罗斯福还极力反对孩子们以赖父母过寄生生活。他不给儿子们任何支助,让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去开辟事业,赚自己该赚的那分钱。在钱财的支配上,绝不让孩子放任自流。大儿子詹姆斯20岁时独自去欧洲旅行。临归前看到一匹好马,便用手中余款买下了这匹马,然后打电报给父亲,让他汇旅费来。父亲回一个电话:“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碰了这个钉子,詹姆斯不得不卖掉马,买了票回家,从此他懂得不能随便无计划地乱花钱。?

而更让世人为之倾佩的是罗斯福身为总统,却总不庇荫孩子,让孩子们享有特权。二战打响后,他把四个儿子都送上了前线,并严正告诫他们:拿出良心来为美国而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支香烟重创美国核航母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海军2008年7月30日公布的"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火灾原因让美国媒体一片哗然。尽管美国军方已经下令将航母指挥官撤职查办,但仍然暴露出美国海军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

据美国《海军时报》网站报道,2008年5月22日,"华盛顿"号航母从智利驶往圣迭戈途中发生火灾。水兵奋力搏斗12个小时才把大火扑灭。船上的核反应堆没有被波及,可谓不幸中的万幸。这次火灾波及80个舱室,大量电缆与数据线被烧毁,造成至少7000万美元的损失。这次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火灾的原因是船员擅自在禁烟区吸烟,点燃了附近储存不当的易燃物。而没有按照规定存放、随意放置在周围的90加仑制冷缩机油更是"火上浇油"。

这已不是美国海军战舰管理第一次出现类似问题。

【分析感悟】一个不起眼的烟头,却导致一场严重的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告诉我们:严格地管理,认真地执行,注重每个细节,对于一个人和一个集体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适用话题】管理、细节、自觉意识、制度与执行力、祸患常积于忽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在美国过大年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王乐成

今年,我们一家三口在遥远的美国过年。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但是我们十几户访学老师,和部分外国友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度过了一个欢乐的除夕之夜。

我们每户人家都准备了自己的拿手好菜,还有各种点心、水果和饮料。一眼望去,各种吃的琳琅满目,有各种西式点心,有北方口味的水饺,有南方口味的各式小炒,还有各种凉拌菜。

吃饭之前,我们全体起立,高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和祝福。接下来,我们举杯共饮,一边吃饭一边聊天。饭后,小朋友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古筝弹奏、舞蹈、独唱、小品、笑话……,我给大家讲了一个笑话。外国友人Richard爷爷夫妇还给我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红包,给我们送上真诚的祝福。小朋友们开心极了,房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故事:习近平助美国老人圆"中国梦"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习近平回忆说,加德纳夫人当时激动地说,丈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美丽的鼓岭和热情的中国人民使我更加理解了加德纳为什么那样深深地眷恋着中国。她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

习近平在华盛顿动情讲述了一个20年前他帮助一对美国老夫妇圆“中国梦”的故事,令在场的中外嘉宾无不动容。

习近平当天出席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时透露,1992年春天,他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工作时,从报上看到一篇《啊!鼓岭》的文章,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对中国一个叫鼓岭的地方充满了眷念与向往,渴望故地重游而未能如愿的故事。

丈夫密而顿?加德纳生前是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他1901年随父母来到中国,在福州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福州的鼓岭给他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1971年他们全家迁回美国加州。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加德纳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临终前,他仍不断念叨着“KULING(鼓岭),KULING(鼓岭)”。

习近平介绍说,加德纳夫人虽然不知丈夫所说的“KULING”在什么地方,但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心愿,她多次到中国寻访,最终都无果而返。后来,她在一位中国留美学生的帮助下,终于查明加德纳所说的地方就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岭。

“放下报纸,我立即通过有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取得联系,专门邀请她访问鼓岭。”习近平说:“1992年8月,我和加德纳夫人见了面,并安排她去看了丈夫在世时曾念念不忘的鼓岭,那天鼓龄有9位年届90高龄的加德纳儿时的玩伴,同加德纳夫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往事,令她欣喜不已。”

习近平回忆说,加德纳夫人当时激动地说,丈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美丽的鼓岭和热情的中国人民使我更加理解了加德纳为什么那样深深地眷恋着中国。她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以我的美国留学梦为题的作文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三十而立收获了事业的成功、美满的家庭开始享受人生;有人三十而学,继续努力奋斗,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已到而立之年的王阳正是后者,虽然已经拥有了令人羡艳的工作,也娶妻生子,但他仍然怀揣一个美国梦,一个改变自己的梦想。

“选择美国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在事业上遇到了瓶颈。”已在大型企业任职多年的王阳深知,事业的发展需要学识、学历以及见识等多方面的提升。而美国拥有众多顶尖院校,同时经济发达、社会开放,无疑是王阳的首选。区别于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王阳,在选择院校时并不特别关注综合排名,他关注最多的是专业的排名。“我已经不会再改变职业了,我的研究生专业是根据我目前的职业方向而决定的,所以学科专业排名对我来说更重要。”王阳说。

由于工作需要,王阳曾经有过多次到国外外派工作的机会,而这样的工作机会给他带来了对国外生活的更多了解以及思维上的转变。外国教育开放的学习体验,以团队协作形式相互沟通的交流方式是最吸引王阳的地方,留学之于他,交流多于学习。“人脉是我更为看重的地方。”王阳将留学后“人脉关系”的获得看作是留学生涯最宝贵的财富,这项被许多人忽视的“隐形财富”,在留学生毕业后就业阶段会为他们提供巨大的帮助。王阳说,自己目前的计划是在美国完成学业之后,迅速回国继续自己的工作,在国内完成自己的事业上升期之后,考虑之后移民问题。

“我的妻子现在完全支持我个人的决定,父母也希望我能够出国深造,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过的更好。”王阳说。也许在许多人看来,30岁出国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决定,但每一个选择出国留学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意义,事业长远的发展;个人眼界的全面开拓;人生未来的规划都是王阳做出留学决定的重要原因,也是支持他不断努力的动力。相比其他的“小留学生”,30岁的王阳需要付出的更多,他需要在出国之前就安排好家里的一切,留学对于王阳乃至王阳的整个家庭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目光长远的决定。

“我是一个自我主义的人,但我追求的是一种适度的自我,留学对我来说是在追求一种人生的平衡,无论如何,我坚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30岁的王阳,面对人生、家庭、未来的选择时如是说。

[以我的美国留学梦为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美国影坛最引人注目的黑马《深海浩劫》观后感

全文共 1801 字

+ 加入清单

2016美国影坛引人注目黑马,非《深海浩劫》(Deepwater Horizon)莫属。作为纪实风格的人为事故灾难片,也算是新鲜度十足。加之完美的视觉特效及音效、精心拿捏的节奏及剪辑、诚意满满的选材和剧本,足以在影史上为批判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树立一个新的楷模。

本片细节呈现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油井因人为原因导致井喷和爆炸的事故。影片前半场人物生活背景铺垫中,设计了海上石油开采原理的介绍,类似科普纪录片;中间段爆炸发生后断电的黑暗中以肩扛摄影机跟拍的镜头,又类似新闻纪录片;结尾穿插了事故责任调查庭审视频以及当事人原型的真实境况,整个叙事风格在商业化的感情戏、航拍、大场面及煽情中,努力给观众带来还原事件原貌的真实感。同时也照顾到影院观众的情绪和体验,不失时机的释放爆炸前蓄积满满的揪心的压力,爆炸后又用灾难的压抑和营救的紧张相互层叠的方式推进情节,最后逃生船上点名时,配乐的口琴渐起,然后是失去亲人的家属带来的纠结,自然而然的把追究责任的仇恨引向了更为深层的当事人的真切感受。

诚然,影片制片方是美国必然带有美方的立场。片中的反派都是英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层,他们急功近利赶工期节约成本,他们在技术和安全规程上都是白痴,他们对人的生命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都不走心。现实中的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自己的事故调查报告也同样地把责任都推给了油井的所有人瑞士越洋钻探公司,以及负责油井加固的美国哈利伯顿公司。而奥巴马政府解禁美国近海石油开采的政策、美国矿产资源管理局层出不穷的官员腐败、受贿、玩忽职守,以及灾难发生后救援与清理措施的迟滞等这些美国的原因,在本片中也都没有展开。影片中仅有的自我批判如迈克·威廉姆斯(马克饰)在决策的关键时候如呆猴不说话, Jimmy Harrell(库尔特饰)被授奖仪式分了神冲晕了头,其属下电话报告中又重大隐瞒,Andrea(吉娜饰)跳海时突然变弱鸡等等美国人的反面描述,都显得敷衍潦草到难以自欺,还急冲冲的用他们营救和止损的英雄行径来洗白,实在是有一盆狗血自扣脑门的感觉。

不管怎样,这批判的头是开了,虽没有安德森《血色将至》那么糟心的挖坑,但《深海浩劫》也不失酣畅淋漓,让我们一窥近年来能源产业水深火热的程度。

首先要说的当然是由于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打击,2008年7-12月国际油价从145美元到34美元大跳水;同时2008年9月,美国国会批准了解除近27年的近海石油开采禁令;2009年,美国页岩气勘探出现重大进展,天然气储量增加40%,此后到2014年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和中国页岩气勘探和开采技术都有了重大进展,随之国际油价又从2011年恢复的100美元跌落至45美元。虽然还有汇率、战争、限产和期货市场的影响,但国际油价在未来的走向已然明确,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已然在成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石油储备国若不赶最后一班车,只会成为最后的裸泳者。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的Deepwater Horizon油井,不论技术上行不行,赶紧挖出来变现自然成为了商人的理性选择和政客的头等政治。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这句话在古代不是真理,现代不是真理,在当代和未来亦不是真理。古代只有权力(power)的人的生命才宝贵;现代自瓦特1776年发明蒸汽机,无论煤、石油、电,还是核能,能源(power)才最宝贵;而今信息化时代,只有有知识的人才(Intelligence)才宝贵,而它也正在日以继夜的被AI的power所取代。总之,普通人,体力劳动者,从来都没有被珍视过。人的生命且如此,动物的生命更不足道。

然而,生态是另一回事。它超越人和动物,以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宏大视角和人所难以企及的伟力,昭示着天道轮回,在猝不及防的时候,给妄自尊大而自掘坟墓的灵长精英们一记记响亮的耳光。石油泄漏看似死的仅仅是鲑鱼和海鸟,其实释放出来的是海底的巨兽和魔鬼;核泄漏看似可以被洋流稀释,被季风吹散,却釜底抽薪的改变了我们亿万年物种筛选积攒下的基因遗产;矿难看似可以被掩埋和赔偿,但它的常态化和吨煤死亡率的算计,已然把人类生存伦理的根基砸得粉碎。当社会的体制为了能源而歇斯底里的吃人的时候,阳光、森林、土壤和风一定在嘲笑我们。当有一天它们耸耸肩,山崩地裂,巨浪滔天,也许我们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水深火热,也许我们才能找到新的地平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美国之旅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6月23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世界著名学府——耶鲁大学。一上一座座带有欧洲风格的建筑(歌德式样)深深吸引着我们,张导给我们做着讲解,并不时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一座顶尖的、颜色雪白加金黄的穹顶,听导游说,那里就是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和夫人认识的地方,这可是个传奇,也很好玩。想到这,我顺手排下了这幢建筑,打算回家给家人们说说。

校园中我们看到了三座雕塑,第一座是一名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学生因给美国人做间谍,被英军抓住,他至死也没有向英军屈服。耶鲁大学为了纪念他而为他设立了这座铜像。还有两座是耶鲁先生的和耶鲁大学第一任校长的。他们都是值得耶鲁永远记住的人。

到了波士顿,我们去了唐人街,并在那里吃了饭,街口有一个大大的牌坊,正面写着“天下为公”,反面写着“礼仪廉耻”,我虽然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我想应该是我们做人的品格吧?我相信,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考上耶鲁大学,那里是我的一个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对美国总统奖说不的中国女孩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我只有一个祖国》,这个故事就是在讲一个名叫王渊的女孩离开祖国去国外读书,去年12月,她被哈佛大学录取了。今年2月初,王渊收到了白宫的信,她被评为总统学者奖候选人,希望她按时填表寄回。王渊看后十分兴奋,但当她仔细阅读申请表时,发现获奖人必须是美国公民时,她就当场放弃申请。日子一天天滑过,眼看离最后期限只剩一天了,王渊的父母十分焦急,王渊的父亲就打电话劝她快点入籍,但王渊不肯,父亲就生气地说:“中国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千千万万个,又不少你一个王渊!”王渊负气答道:“爸爸,您平时叫我要爱国,你现在怎么了?我知道,中国是有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人才,但是,我王渊只有一个祖国!”说完,她就挂了电话。就这样,她就毅然放弃了申请“美国总统奖”的机会。

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在我们的祖国里我们缺乏了一种品质,那就是爱国。很多中国人,因为一些荣誉,一些利益要移民,他们想也不想就直接申请,这些人,就缺乏了爱国的品质,所以我们要学习王渊!

我,只有一个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美国之行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月之后,我再拿起笔记录美国的点点滴滴。整日沉浸在学习中,与各科习题战得不亦乐乎,这才发觉出国的十九天原来是那么美好。无奈,剩下的只是如细丝般的回忆。

我们于七月十四日中午十二点出发,到韩国仁川转机,再经过十五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终于到了梦寐以求的美国纽约。夜幕笼罩着美国,只能映着盏盏路灯,透过飞溅到玻璃上的水珠,一幢幢摩天大厦才害羞地露了脸。没有北京的雾霾、上海的拥挤,除中心市区外,大部分地区的建筑物高度都十米左右,家家户户独门独院,令人好不羡慕。

第二天,我们就和世界顶尖大学相遇了。它们在小镇里立足,只有通过楼房的颜色才能区分哪个是校舍,那个是民房,围墙更是无处可寻了。站在绿地中央,古典的欧式风格便将你包围了,生机盎然的校园显得格外高雅。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大科学家、大文豪的诞生地气氛并不凝重,处处都有欢声笑语。远远望去,青青的草坪上散落着形状各异的艺术椅,想来是应届毕业生的创作吧。要是想去踏一踏草坪,那也是未尝不可的,只要不怕露水把鞋子沾湿,院长和神父的雕像就那么静静地立着,它们的目光轻轻地落在校园的一草一木上,义不容辞地守护着这片宁静。

当你站立在纽约市中心,世贸大厦的光辉与这繁华格格不入,上百个建筑工人正在大楼的各个位置进行修建,可它的“伤”并不是简单的修补就能够掩盖的。

在帝国大厦楼底,尽力地向上眺望,高昂着头,却踩了后面人的脚。102层是我们到达的极限,再往上就不是人力所能触及的了,细长的天线直插云霄,连我们也似乎飘在空中。不知是有些累的缘故,我感到格外炎热,风也消失不见了。为了保证安全,顶端四周都有高三米的铁栅栏,于是原本气势雄伟的一览众山小,也无奈被分成了一条一条。费力地辨别密密麻麻如蜂窝般的“摩天大楼”,竟感到如此抽象。曾经昂首挺胸的楼们,在帝国大厦面前也只能俯首称臣了。

远方的快艇飞速地划过河面,向着自由女神追求自由去了。此时已临近傍晚,太阳的余晖却舍不得离去,寥寥地在纽约市上空徘徊。只有那太阳是熟悉的,目光扫过,留下些许刺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美国朋友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着绵绵细雨,可我的心情格外兴奋,因为我们学校迎来了美国的小朋友,大家还可以一起上课呢。

早上第三节课,我们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一楼报告厅。美国的小朋友也来了,我的同伴是一个高高的、皮肤白暂的女孩子。她很文静,不怎么说话。

美术老师——舒老师等大家都准备好了后,便开始了精彩的一课:京剧脸谱。这一会要大家在同伴的脸上作画了。舒老师讲得很精彩,大家听得很入神。老师还请了一位同学当她的模特,在他的脸上涂上了颜料,大家看了纷纷鼓掌,连声叫好。

接下来要我们自己动手了。那位美国女孩——希尼或许是第一次在别人脸上作画,有些不相信。旁边有一个英语老师给她做翻译。她小心翼翼的用白色颜料勾勒出了轮廓,涂抹的时候,我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也许就是那个颜料的吧。她拿起黄色颜料又在我脸上涂抹了一番,我感觉有一点凉凉的,蛮舒服的。她又在我脸上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用手指抹匀,我坚持微笑着。当我睁眼时,发现周围围满了人,都在拍照。英语翻译问我:“你有什么喜好?”“音乐……算吗?”英语翻译点点头。希尼用蓝色颜料在我额头上画了个音符,用黑色颜料在眼睛周围涂了一遍,再用红色涂剩余的部分。“京剧脸谱”算是完成了。我一照镜子:妈呀,怪物呀!原来,希尼把我化成了英国国旗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许多人这里一块红,那里一块紫;有人就是一团黑,找不到一个白一点的地方;有的人除了红就是粉红,像个红脸包公;有的像是一只大熊猫……

大家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这堂课,嘴里都是一些奇怪的形容词:熊猫眼、红鼻子、铁面无私(包公)、白脸婆婆……而我,就是“印第安人”。随着队伍向楼上走去,大家的脚步声渐渐听不见了,嬉笑声却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世界名人故事:控制美国的十大财阀之一的斯坦福

全文共 245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关于斯坦福故事,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斯坦福:控制美国的十大财阀之一

1814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斯发明了蒸汽机车后,欧美等国相继掀起了修筑铁路的热潮。这里讲的是一个名叫斯坦福的美国人靠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大铁路发了大财,成为控制美国的十大财阀之一的故事。

斯坦福早先是美国加州的一个批发商,他加入了共和党以商人的身份从政,当上了议员。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主张给黑人自由的共和党战胜了代表奴隶主利益的民主党。37岁的斯坦福当上了加州州长。他在州长任期中积极参与修筑横贯铁路计划,从而成为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总裁。

斯坦福对铁路有兴趣,是和他的家庭分不开的。他的父亲拥有大农场,并在他7岁那年,承包了一段24公里的铁路工程。斯坦福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才七八岁,每到星期六他一定会扛着铁锹去铁路工地帮父亲的忙。如今他当上了一州之长,大权在握,可以在兴修铁路上大显身手了。斯坦福召开了加州特别会议,形成了修筑铁路的特别决议。因为修筑铁路不光是加州的事情,斯坦福特邀了邻近的俄勒冈州,以及内华达州、华盛顿州的代表。会议人数超过了100人。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形成了决议。斯坦福答应加州准备1500万美元,作为铁路建设补助金。俄勒冈州也许诺准备500万美元。

斯坦福派本州铁路技师犹大将会议决议案送首都华盛顿审批。同犹大一同前往的,还有一位名叫巴金的年轻政治家。犹大一行人到达华盛顿后,在众议院租到一间房子,展示横贯美国东西大铁路的模型,并展开公关和宣传活动。他们还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法案,法案条款包括:铁路公司可以发行5000万美元的债券;免费取得铁路两侧122米的公有土地;铁路两侧32公里的公有土地,低价让给铁路公司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修筑铁路集资。

此时美国的总统是林肯。斯坦福必须借助林肯总统的力量,让修筑铁路法案通过。为了让总统相信他们的能力,斯坦福和亨金顿等5人,各自拿出了巨额资金,组建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在林肯总统的支持下,国会通过“太平洋铁路法”,规定成立两个公司: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由这两个公司承办这一条铁路。

被称做“世纪大道”的铁路,终于在1863年1月8日正式动工了!州长兼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简称CP公司)总裁斯坦福,乘坐四匹马拖拉、两侧插着小旗的黑色马车奔驰而来。萨克拉门多河与亚美利加河相接处,一大早就骄阳似火,气候很是反常。积雪刚融化,泥泞的路面上竖立着一根根旗杆,星条旗和绘有大熊标志的加州州旗,在晨风中高高飘扬。路上排着几十辆来宾的马车,近千名群众聚集在河畔堤防上,欢庆这一划时代的开工典礼。

斯坦福脱掉大礼帽,缓缓登上了河畔临时设立的讲坛。他像往常一样庄重,从口袋中抽出了讲演稿,说:“女士们先生们,现在,世纪大道就要动工修建。这条大道横贯4300公里长的美国大陆。我们这次连接东西两半球,是秉承上帝的旨意。现在,加州不是在大陆的尾部,而是一座确确实实的黄金城,是美利坚西部的正门!”台下欢声雷动。斯坦福从讲坛上走下来,接过递来的一把铁锹,铲起含有冰雪的泥土,抛向预定的铁路路基上。

陆军乐队奏起了《星条旗永不落》的曲子,男士们脱帽放在前胸,不少女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州长的保镖突然拔出腰间的手枪,朝天开了一枪,然后又开了第二枪、第三枪,群众发出了阵阵欢呼。亚美利加河上正在造桥,工人们把石头堆高,他们的双腿浸在冰冷的河水中,听到枪声,他们也纷纷拔出手枪,朝空鸣放,以示庆祝。

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大铁路,工程极为艰巨。铁路所经过的地方,地形十分复杂,有高达2100米的高山,有河流湖泊,还有荒无人烟的荒漠。自然条件恶劣不说,还有人际矛盾。铁路法案后来又规定:铁路两侧公有土地增至80公里,由此遭到了印第安人的激烈反对,因为这两侧区域中,包括了许多印第安人居住地,他们死也不肯从居住地撤离,而白人方面则以贯彻铁路法案为借口,驱逐印第安人,并烧毁他们的房子,双方矛盾激化了。

UP铁路(即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修到内布拉斯加山脉的时候,印第安人的红云酋长,率兵从落基山麓来到这里,袭击护路的军队和民兵,向工地帐篷施放浸过油的着火弓箭。随着铁路的延伸,演变成一场浴血的生死战斗。后来,斯坦福为了加快铁路建设,下令采取怀柔政策,一些印第安人后来也加入了筑路工人的行列,矛盾才逐步缓解。

在铁路铺设工程沿线,分布着巨大、繁茂的松树林,这是很好的枕木来源。铺路者根本不用担心枕木匮乏。森林地带野牛数量很多,这就为铁路工人提供了大量肉食。

1863年10月6日,由费城一家工厂制造的火车头运到了铺路工地。火车头是拆成零件,打包装上帆船,经过120天的航程运到的。CP铁路上这第一个火车头,被任命为“斯坦福号”。斯坦福、库罗卡、亨金顿、霍布金斯几个大股东,为了推销股票和公司债券,特地为这个火车头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展示会。

擦得雪亮的“斯坦福号”被绞车吊上轨道。火车头是烧木柴的,司炉点燃木柴,发动了几次都没成功。斯坦福拍拍司炉肩膀,鼓励他不要灰心。终于,浓浓的白色蒸汽往上喷了,引擎突然大吼一声,活塞开始运动,“斯坦福号”有如威武的君王,慢慢向前驶去。人们打开香槟酒朝火车头上喷,发射了35响礼炮,以示庆贺试车成功。

斯坦福这个人物是复杂的,作为州长,他一心想修好铁路为民造福;作为铁路头号股东、大资本家,他自然要榨取工人的血汗,攫取最大利润。铁路要穿越整个内华达山,光是隧道就有15个,工程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大批欧洲移民吃不了那个苦,加上嫌工资太低,纷纷转往银矿和铜矿找活干,工程一度受挫,进展缓慢。这时候,斯坦福派人到旧金山,通过华人的经纪公司,陆续召来了大批华工。他们从加州各地被带到内华达山的工地现场。

这些从中国广东、福建和香港等地招来的筑路工人,工资仅及白人的1/33,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尽管如此,雇佣华工一事还是遭到了具有种族偏见的人们的激烈反对。斯坦福力排众议,说:“你们听没听说过中国人筑万里长城一事?中国人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石匠?”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美国游学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到达美国的第一天,我们就去参观了Intel博物馆。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这个芯片制造帝国的前瞻性技术与关于Intel的历史。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坚实的本领,才能创造并拥有我们自主的先进技术。

接着我们参观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并乘电梯上了斯坦福大学的最高点——胡佛塔。在那儿,我们将斯坦福大学的校园一览无余。这是一所百年老校,从这里走出了美国的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雅虎创办人杨致远等知名人士。她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激励了我树立起今后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在最后的一周里,我们被安排在当地的居民家中生活,在夏威夷的杨伯翰大学学习了夏威夷的土著语言;星期天,我们随住家到教堂做礼拜,学习了关于亚当与夏娃的传说;我们在海滩附近学习打橄榄球;我们参观了PCC,了解了美国附近的岛屿的风土人情。通过这样的学习生活,给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由于我处在一个纯英语的氛围下,我不得不力求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词汇与人交流,同时又从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到我以前不曾掌握的词句用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我在国内学校课堂中没有接触过的,但是对我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次美国之旅,我接触了先进的技术,初步树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对我的英语交流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我相信,这样的活动一定会给我今后的学习、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记。

[美国游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美国英语作文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fortably warm, and fall temperatures are pleasantly cool.

years ago, people in the cold pa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dnt often get fresh vegetables and fresh fruits (新鲜水果) during the winter. today, however, trucks and trains carry fruits and vegetables very quickly to all pa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is way, americans "send their climates" to people in other state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美国见闻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寒假,我到美国参加一年一度的“施坦尼斯国际音乐节”。1月25日,我们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飞了18个小时,横跨太平洋,来到美国旧金山。

这次坐的飞机我从来没有见过。机内,每个座位前都有一个小屏幕。当飞机开飞时,小屏幕上就会出现几个选择:“飞行情况”“娱乐”“健康”“电影”和“音乐欣赏”。我觉得无聊,便选择了“电影”,“电影”中分“巨片”、“中国影片”、“日本影片”、“美国影片”和“韩国影片”。我点击了“巨片”中的《海豚的故事》。这部影片特别煽情,让人感动。但接下来的十个小时左右就难熬了,我就像屁股上长了个钉子似的,不停地乱动。而且,这个航班是要到1月26日下午到达旧金山的,而我在飞机上又睡不着,困死了。

终于到旧金山了。我们先去宾馆将行李放下来,接着来到世界第二大学-----斯坦福大学游览、参观、学习。美国街道宽敞,还特别干净,尽管绿化很多,但地上不见一片落叶。而且我听说,在美国,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是要罚款200~1000美元不等的,不像我们中国,就罚个五元十元的,也难怪没有美国强盛。

美国对小孩特别关心爱护。有一次,跟我们一起前来参加比赛的安娜妈妈因为安娜自己跑去和别人玩,让她焦急的找了安娜一小时,所以一时气急,轻轻的打了安娜的小脸蛋一下。谁知,过了2分钟,2名警察就跑了过来,说安娜妈妈虐待小孩,要把她抓到警察局去,要不是有个台湾人为她解围,估计她真的要被拘留了。

美国真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国家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假如我在美国的作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我在美国假如我在美国,我会跟所有的黑人小朋友做朋友,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耍。为什么要歧视他们呢?我记得我的老师说过,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都是一家人,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既然是兄弟姐妹,那不就更应该相亲相爱吗?我不光自己和他们做朋友,我还会带动我身边所有的白人和他们做朋友。《三字经》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嘛,我相信友谊和爱一定能挤走他们内心的狭隘。同时,我还会告诉我身边所有的人《黑人孩子罗伯特》的故事,让他们知道黑人是多么的宽容大度,是多么的了不起。

我一直以为我才是世界上生活最不幸的人,因为爸爸妈妈的严格管束。我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生活不幸的人,落后、缺水、有战争、还有严重的种族歧视。这是我在学习了《地球家庭》这一单元所意识到的,并且深深地震撼了我。忽然,我突发奇想——假如我在美国。

假如我在美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将来能够进入美国的领导层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更直接、更有效地为消除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歧视作贡献,同时我还要积极倡导我的“要和平不要战争” 的理念,这样就再也不会出现像雷棣一样失去爸爸的孩子。世界和平,家家其乐融融,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那。

假如我在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美国电影人制作的影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日军,大炮轰鸣,随即,城墙倒塌,日军如蚂蚁一样的涌入南京城.城内,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正在四处逃散,受伤的中国军人正在痛苦的呻吟,安全区的门口挤满了想要进去的中国人,零星的枪声还是不断的传来,恐惧笼罩在全城的中国人的心头.他们不知道进来的日本兵究竟会对他们怎么样.不过之前听到的一些风声是~`日军已经在城外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全城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

南京梦魇这一影片,主要是通过老照片和老的影象资料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事实.没有一个现代的演员,而是通过旁白和妇女的尖叫向人们讲述那个梦魇般时代发生的历史.特有的黑白影象和惊惧的尖叫无时不在击打我的心灵.

长达3个月的屠戮啊.惨白的刺刀,喷涌的鲜血,刺耳的机枪声,日军那奸邪的淫笑,中国妇女那无助绝望的眼神,皑皑的白骨,到处乱丢的尸体,烧焦的,只剩头的,被异物插入身体的,儿童的,老人的,妇女的,男人的,军人的,百姓的,象垃圾一样到处都是.

“机关枪狂扫人群,每个人都被射死了,主要是女人,儿童,和老人.”-----森山义夫,记者,东京朝日新闻,1937年12月14日,在影片中,随意可见的就是这些日本人自己为自己记下的历史的血债.而许许多多的以前从未见过的相片,也是从日军的秘密档案中解密出来的,有的上面还清晰的印着”不许可”的字样.

而今天的日本政府,仍然对世界声称南京大屠杀是一个盟军制造的骗局.日本军队从未干过这样的事!有的右翼分子还编了书,告诉日本的青少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政府强加给日本政府的,他本来就不存在.据说这本书的销量还很可观.日本的历届首相,仍然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其意志力之坚定,手段之狡猾,实在是为令人”叹为观止”.不同程度上否认侵华的罪行.对于整个侵华的历史,则是轻描淡写的表示遗憾,从未真诚的向中国人民道过歉.

历史用它的默默的印记强力讽刺了日本右翼势力的谎言,国际组织的录象,照片,日本媒体当作”战功”一样的报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陈诉,无不如一支支利箭.撕破了右翼分子虚伪的谎言.

那一堆堆白色的头骨,那中国妇女惨痛的叫声,那老人对着死去的儿子无助的痛哭失声,那一对对被绑在木桩上被你们刺杀的男人,还有那小孩天真的眼神,我不禁要问:你们怎么下得了手?怎么下得了手!怎么下得了手?!

300,000中国无辜的老百姓啊,南京人不会忘记,中国人不会忘记,世界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从十岁到八十岁的中国女人都会被日军强奸,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兽欲,就会被刺杀,超过八万的中国妇女被日军强奸或轮奸”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些惨绝人寰的暴行,罄竹难书罄竹难书!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从此,长达3个月的南京大屠杀就开始了.中国人的梦魇也开始了,我们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哈韩哈日,勿忘国耻啊,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