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勇士》观后感600一【通用20篇】

电影《勇士》,那童年记忆中的课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讲的故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2860

作文

86

勇士的观后感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全校师生去看长征题材的电影,名字叫《勇士》。

影片主要讲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经过的地方,遇到的险境,不畏艰难,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能按时到达泸定桥,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跑步前进,粮食也成了他们前进的负担而不得不扔掉,昼夜兼程奔袭240里,这是坚持。

途中他们经过了树林,树林里的枯木枝穿透草鞋,扎到脚里;敌人不断发射攻击,红军战士为了救自己的同伴而被敌人的炮弹炸死炸伤。但是,这些都没能使他们放弃,王冬宇为了学会打炮技术,坚持背着炮手天生才跑步前进,直到把自己累得永远也不能起来。这是信念。

坚持、勇敢、信念、民族大义,这是红四团的精神,也是长征精神。

现在我们的好生活,都是红军战士用生命换回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勇士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一队穿着草鞋、衣衫褴褛的战士,忍饥挨饿,在风雨交加、前堵后追中昼夜奔袭240里到达指定地点,与守桥敌军经历激烈的战斗后,他们取得了胜利,拯救了一支岌岌可危的星火部队,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电影勇士》正是讲述了这个奇迹——红四团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长征途中的经典战役,关于这场战役,我们早已从书本上熟知,也在银幕上感知过。而新片《勇士》,以一种新的姿态,拍出了新意,拍出了节奏,拍出了热血。影片既有旗帜鲜明的红色元素,也有树林跑酷、竹间穿梭等商业元素。影片动作性强、音效好、化妆逼真、表演硬朗、景色优美,是一部政治性艺术性都不错的影片。

影片开篇就是红四团的急行军,红军战士脸上带着高原红,略显疲惫,一边识字一边赶路,这个真实的细节让观众很顺利的就进入了电影营造的环境中。而突如其来的一场遭遇战,开启了全片紧张、激烈、血性模式。

《勇士》是一部动作性很强的影片,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仅仅只为动作而动作,除了紧张激烈、视觉冲击很强的战斗场面,影片还赋予了正确的思想内涵。曾几何时,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很多描写革命历史的作品,只有纯粹的故事而无前因后果和理想信念,更有恶意篡改历史的作品在误导、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各路神剧充斥了我们的文化宣传阵地、网络荧屏。《勇士》基本遵循了历史的本来,所以我们才能听到“我们中间谁不是与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有着深仇大恨”、“为了理想、信仰”、“同志”(虽然有些地方仍然以兄弟相称)等等这样的台词。影片将战士们的坚定顽强与英勇献身,一步一步铺开、深化、强化,而观众的情感与情绪也在红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中一点一点被感染。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5月,年近九旬的抗战老兵于成,又回到了石山。老人的腿脚早已不便,却执意要在众人搀扶下来到接近顶峰的一处陵园前。半身躬下,泪水滴到地面,晕开一片。这里是马石山烈士陵园。

73年前,曾任八路军胶东军区16团侦查员的于成,在此亲历了日军对胶东半岛发起的最大规模屠杀,也就是马石山惨案。而今,他是健在的唯一幸存者。

他目睹了当年巍巍青峰被战争燃为焦土,也看到了今日的马石山,蓊郁青葱的树木重新拔地而起,庄严肃穆。

陵园一侧,新的纪念馆正在精心修葺。洁白的建筑上方,镌刻着血一样鲜红的大字——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

8月15日,纪念馆就要开馆了,为了纪念那残酷的扫荡和屠杀来临时,撇下生死,掩护千余乡亲突围而壮烈牺牲的十位八路军英雄。

这独立行动的十位勇士,没有留下籍贯、生辰、甚至精确的姓名。但那四进包围圈救走老百姓的无畏英魂,永远留在了马石山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勇士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勇士》是一部动作性很强的影片,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仅仅只为动作而动作,除了紧张激烈、视觉冲击很强的战斗场面,影片还赋予了正确的思想内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征《勇士》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长征《勇士》电影观后感一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描述的是长征故事中的《强渡大渡河》,与考研热点“长征精神”有联系;二是作为一个“青马”学员,电影主题引起了内心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共鸣,我应该去支持它,了解它。为了不辜负看这部电影牺牲的学习时间,我利用午休的时间把中国近代史纲的长征部分看完了,以便更深入电影情节。

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首先是作为部队主心骨的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领队友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其次是作为部队智多星的政委,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尽量减少部队损失并完成任务;小红军王冬宇,是最让我感动的,他一心为了战争胜利,最后为了学习到打炮技术,牺牲生命;第四个人物是狙击手廖大强和余振中,他们在任何危险时刻都是做最危险的“断后”工作;第五个人物是从为了钱财成为民党炮兵到愿意投入不给发福利的田生才,第六个是那对因为战争而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这些人物,出身不同,官职不同,却互相关心,平等对待,因为他们心中都有恨意,因为心中都有理想。他们恨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华大地,恨战争让他们颠沛流离,恨不断有人阻碍祖国统一路线,恨自己不能保护亲人。

带着这股恨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心,为了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他们在崎岖的上路上跑步前进,粮食带也成了他们前进的负担而不得不扔掉,昼夜兼程奔袭240里,这是坚持。

红军利用敌人留下的破船,穿越枪林弹雨的生死关口,强渡大渡河,占领对岸,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突破泸定桥天险,知道前途危险,依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这是勇敢。

为了部队能够顺利前进,清除伏兵对前进的阻挠,廖大强和余振中每次都担任最危险的“断后”任务,与队伍走散后,坚持前行,按时到达与队伍约定的汇合点,这是信念。

为了战争胜利,王冬宇立志学会打炮技术,以至于在疲惫的时候坚持背着田生才前进,把自己累得永远不能起来,团长为了救小女孩而炸伤了小腿,小女孩的一句“哥哥”,让小红军心里有了亲人的感觉,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坚持,勇敢,信念,民族大义,这是红四团的精神,也是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如果你没机会重走长征路,没有时间去阅读长征书籍,没有途径去感受长征精神,我建议你去看看《勇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搏克是内蒙古男士的特长。这星期三,学校组织全校同学观看《勇士》。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巴特尔的孩子,他从小习武,练出了一身好功夫,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在一次搏克比赛中牺牲了。杀巴特尔父亲的罪魁祸首就是内蒙古的一位大将军,这位大将军不是用正直赢得比赛,而是用阴险狡诈的诡计赢得了比赛,他用自己下过毒的护腕使巴特尔的父亲中毒。巴尔特的师傅霍都告诉巴特尔,其实跟他爸爸的苍狼护身符和白鹿护身符是一对的,据说它们两个在一起,会给人们带来好运。于是,巴尔特拿着他爸爸唯一的遗物——苍狼护身符,开始寻找自己的杀父仇人……

在寻找杀父仇人的过程中,使巴尔特悟出了,要做一名出色的搏克手,必须要有勇气,更要有正气,不能用阴险狡诈的诡计去赢得比赛,即使赢了,冠军也不会真正属于你的。

是啊!这句话说得真对,做人一定要正直,遇到困难要勇往直前,但用阴险狡猾的办法获取力谋,用精心想的诡计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人是最恶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2129 字

+ 加入清单

勇士这个题材对我来说很亲切,因为我姥爷就是一名红军。如果他还活着,看到了会很欣慰吧。八十年前,在我们中国四川中西部发生了一个大事件。红四团冒雨昼行240里,并且靠22个勇士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光辉的一笔,也是数十年来被绘画,评书,大鼓书等多个版本演绎的精彩故事。惨烈、奇迹、热血、悲壮,是这个故事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而对于我们年轻一代80、90后来讲,《飞夺泸定桥》曾经在我们课本中出现过,也就成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大事件。如今,根据这个事件改编的电影《勇士》就要公映了,有幸可以提前观影,看片后决定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经历过这场战役,但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小时候常听那些爷爷们讲长征时候没有吃的,如何把一条皮带切成小块含在嘴里,不舍得嚼,直到化掉。影片中不时出现1935年,我会不由得想那个时候,红小鬼的他会是在哪个战线上。

《勇士》确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悲壮、惨烈、热血,没让人失望。一望无际的川西高原,丛林密布,江水绵延,一支叫红四团的队伍正在这里行军。一个腿伤伤到骨头里的团长(李东学饰),几十个衣着褴褛的战士,一个女扮男装的藏族女孩,一个黄皮国军的炮手阿三,这些人出现在影片一开头,似乎预示着这必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他们接到命令,要赶过两百多里到泸定桥那个方位时,所有观众都沸腾了。接下来几十分钟里即将上演的就是那场惊天大战。只是,要把一个人人都熟悉的战役演绎好确实太难。故事是确定的,结局的都知道的,中间的过程做好看,做合理才是最重要的。果然,当红四团的勇士们成功夺下泸定桥时,众人(包括观众)的心里一块石头都落了地。不负盛名,不负众望。对得起“飞夺泸定桥”。

《勇士》好看!可看!有几个原因:

第一, 人物立得住,剧情设置上一环扣一环

影片开始没多久就把国共两方的战事现状摆在台面上,红军要渡江,国军不让渡江。红军在涉水,坐船,打炮,国军在小黑屋里对着沙盘指挥。硬汉男星李东学继《钢刀》大秀刚强之后再次扛鼎男一号,饰演团长,与聂远饰演的政委在一起带领部队执行任务。黄皮炮手田生才,藏族小女孩,新兵蛋子王东宇的设定,还有牺牲的云贵川,打不死的廖大强(于小伟饰)等人物设置鲜明个性,都让人瞬间入戏。一开始是时间的不可能,一个昼夜怎能跑完240里?现在装个APP每天走一万步的朋友们知道,1万步是14里,要1个半小时,还要走快一点。一个昼夜240里,就是不睡不吃不喝快步走的体能极限。接着,国军那块也不让你踏实,伏击、射杀、各种几里一小战让红军损失将士也真是够让人揪心的。难得的是,在如此节奏紧张,情节密集的情况下,红四团全部打通关,真是奇迹。

二、场面宏大,还原历史

作为一部战争大片,本片没有多年前《红河谷》的悲壮和诗意,要的就是战场,演得就是惨烈,所以本片把所有的功夫都用在了还原历史,展现战争上面了。大渡河的激流,大远景俯拍的真实感,悬崖绝壁,高远雪山的场面,通过摇臂,航拍等技术手段,确实让人看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而现在CG手段的运用也让人了解这场战争更简化。国军指挥时的沙盘上做出动态箭头指示,沙盘瞬间转换实景的运用,都让蒙太奇的表现力更为生动。没有观众曾目睹这场战役,但是看本片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 小情节补充大背景,小人物彰显大悲壮。

相信所有人都会对新兵蛋子王东宇和黄皮炮手田生才的那场戏印象深刻。可怜的王东宇为了学习打炮,背着不能跑的田生才跑240里,结果在畅想未来的时候永远倒在了川西路上。田生才后悔,众人唏嘘。田生才后来顶着王东宇的名字参加飞夺泸定桥,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小弟,确实是战火中的友情,患难中的真兄弟。藏族小女孩和士兵哥哥的戏也是让人喜欢的。战乱让亲人骨肉分离,战争让人骨肉团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在本片多处可见。

第四, 重头戏还在最后,那悲壮壮的二十分钟啊。

整部片子,前七十分钟都可以不看,最后二十分钟要看。整部戏全部情节都可以不了解,

最后二十分钟要了解。什么叫英雄?什么叫惨烈?什么叫舍生忘死?什么叫军人的职责?本片,将传说中的神战演绎成真,将绘画作品上的那一幅幅场面变成了真人真枪炮。烈火与钢刀,大渡江与铁索寒,奋勇又残破,生死之间命悬一线。什么叫爱国主义?什么叫做大无畏精神?即使你已经不喜欢现在这个物欲横流,报纸上天天说人们没有信仰的时代了,返回八十年前,飞夺泸定桥,只这一个战役都会让你重新产生希望。

我们不说这片子多多多好,能载入史册,能票房奇迹都是片方的事儿,它也没有到那个高度,我们就说对信念,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牺牲,多少将士(抗日期间,抗联,国军,红军都要算)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话真的是肉馒头碰着铁枪炮生生干出来的。所以,《勇士》电影本身的内容和质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代表的那种精神和信仰。确实,它做到了。

在电影《勇士》中,战士们行军时,会各自背上写着字的木牌,来让大家 相互间识文断字,共同学习,在他们身上的木板上,也在那些可爱可敬的红军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成长”、“勇敢”、“未来”、“信念”、“刚强”、“坚持”、“信仰”是的,我们也会把这部影片,这个故事,这些词,刻在自己内心的木板之上,时刻警醒着自己,今天的来之不易,明天的更要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勇士观后感900字

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党员活动,纪念长征80周年,观看长征中以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为内容的电影《勇士》,在哈尔滨的50多名共产党员观看了电影。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观看影片之前,我为大家重新介绍了长征背景和概况及伟大意义。其中,我在介绍长征时,给了大家介绍了几组数字,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6.12分出发,开始8万军队,过四道封锁线时,一次湘江之战,损失5万人,剩了3万人,到陕甘宁吴起镇时,不足7000人,三个方面军会师只有三万人。党员从1921年开始57人,到1927年5.7万人,大革命失败,1927年底,仅剩1万人;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30万人,长征后,1937年共产党员4万人,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时121万人。这里,可以窥见长征的伟大意义,长征是播种机、是宣言书、是战斗队。没有长征,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今天。

《勇士》影片以高超的拍摄艺术,演员精湛的表演艺术,真实再现长征在敌军围追堵截街的情况下,抢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艰难历程。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读过课文长征故事中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其印象终身难忘,而当从印象变为视觉,把人们带进那场生死惨烈的战斗,那撕心裂胆情感,红军的英勇顽强,深深被震撼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泪洒影厅,长时间不能自已。当我动笔,想写下这难忘的记忆,还是泪流不止……,这是多年不曾有过的情感,我们这代人,对党、对红军,不乏理性的思考,而思考再深刻,也难以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一部革命历史教育影片,影片与以往所见教育影片最大的不同,不是政治宣教片。军事会议、战前动员,240里急行军、渡河、夺桥,整个场画面,都是那么语言简洁、朴素、果敢,就是在22名勇士中,展现共产党员先锋作用时,仅是第几支部书记代替,真是无声胜有声,却把把共产党员始终如一战斗在前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团长负伤,部队离不开他,政委说:“你是灵魂!”没有说教,他带伤同行,以行动为命令,可谓惜言如金,但告知人们,这是战场、这是时间、这是生命、这是整个军队的命运!足见导演良苦用心。电影《勇士》虽然是表现渡河、夺桥两场战斗,但是军民情、士兵情得到充分表现:在丛林战斗中发现的无助的孤儿“河妹妹”,对队部的追随,对兵哥哥的依赖那暖心的情怀;不愿意投诚的炮手和士兵,士兵为学炮手技术,竟然身背腰痛的炮手累死急行军路上,那撕心裂胆的人性情感,人们无不落泪!那泸定桥上的壮烈,震撼人心的画面,深深铭刻在人们心头!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军队的历史,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忆往昔,我们如何不珍惜今天!……

《勇士》以高超的现代拍摄手段,以恢宏的景观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以士兵情、官兵情、军民情给人以强烈人性情怀感染力;以壮烈牺牲、战友诀别、勇往直前的顽强、战斗的惨烈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这是一部难得的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影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红色影片《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观影《勇士观后感

3月3日中心组织欣赏了微电影《我们说好的》首映礼,首映礼后中心组织全体党员和员工分批欣赏了“红色经典电影”。第一次观看电影《勇士》,使我想起了学生时代学习的课文《飞夺泸定桥》。第一次观影,只感受到了敌我装备之悬殊,枪战之激烈,场面之震撼。第一次观影,带着欣赏枪战电影的心态看完了炮火连天和枪林弹雨,炮弹呼啸,子弹不断,感叹中国电影亦有了好莱坞般的制作特效。第一次观影,只看到了自己熟悉明星精彩演绎、童星林妙可成熟演技,以及四川方言配音带给我们的听觉幽默,也就仅此而已。

第二次观影《勇士》观后感。

4日中央6台电影频道在晚上黄金时间20时播放了电影《勇士》,这是我第二次观影,我把电影介绍给家人,说出我们公司刚刚组织员工看过,电影很精彩。原本准备看CCTV5足球比赛的家人放弃了中国足球,我们一家人又一起观看了电影《勇士》。家里人觉得电影场面很激烈,虽然看多了谍战的丝丝入扣,但看到红军战士坚韧的性格和艰难的急行军,还是觉得深有感悟,看红军战士一路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这种顽强拼搏,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家人也觉得对小孩子很有教育意义,观影后一家人都感叹着:真是不容易!

第三次观影《勇士》观后感。

28日,中心再一次组织欣赏了微电影《我们说好的》颁奖礼,这是我第三次观看《勇士》。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却觉得,每看一次侧重点都不同,观影角度都有不同,这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和感悟。历史重新回到“飞夺泸定桥”战役,说是“飞”真是贴切恰当,一个“飞”字道出了红军长途奔袭之快速,消灭敌人之迅速,占领阵地之大捷。 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勇士观后感经典篇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院集中观看了长征系列电影《勇士》,讲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披荆斩棘、奋勇杀敌的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飞夺泸定桥”的部分。

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描述的是长征故事中的《强渡大渡河》,与考研热点“长征精神”有联系;二是作为一个“青马”学员,电影主题引起了内心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共鸣,我应该去支持它,了解它。为了不辜负看这部电影牺牲的学习时间,我利用午休的时间把中国近代史纲的长征部分看完了,以便更深入电影情节。

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首先是作为部队主心骨的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领队友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其次是作为部队智多星的政委,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尽量减少部队损失并完成任务;小红军王冬宇,是最让我感动的,他一心为了战争胜利,最后为了学习到打炮技术,牺牲生命;第四个人物是狙击手廖大强和余振中,他们在任何危险时刻都是做最危险的“断后”工作;第五个人物是从为了钱财成为炮兵到愿意投入不给发福利的田生才,第六个是那对因为战争而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这些人物,出身不同,官职不同,却互相关心,平等对待,因为他们心中都有恨意,因为心中都有理想。他们恨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华大地,恨战争让他们颠沛流离,恨不断有人阻碍祖国统一路线,恨自己不能保护亲人。

带着这股恨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心,为了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他们在崎岖的上路上跑步前进,粮食带也成了他们前进的负担而不得不扔掉,昼夜兼程奔袭240里,这是坚持。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战士们在两天之内长途跋涉了两百四十里山路。连夜的兼程,战士们穿着草鞋都磨破了脚。一路上,中央军前后夹击,山路崎岖泥泞,等战士们历经艰险到达了泸定县,有的终于疲惫地倒下了,倒在了泸定桥的西岸,永远地与之为伴。敌军拆除了桥上的木板,红军战士们一个个扒在索链上交替匍匐前进。两边的炮火声震耳欲聋,我们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前进,最终夺下了泸定桥。电影真的很震撼,战士牺牲的片段让我们看得抹眼泪。前人浴血奋战的历史,我们要牢记在心,有了他们的奋勇杀敌,才有我们的现在。这坚贞不屈的爱国情,应激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怀。

原来我一直不懂“民族”的概念。曾私以为民族只是同一片土地孕育的碰巧生长在一起的一群人罢了,各种过活,各取所需。但原来,民族是信仰,民族是理想,民族是坚持,民族是在千万的炮火中也要冲出一条血路的执着,是就算我倒下也有下一个人替我活下去的决心,是铮铮铁骨下的款款柔情,是虽然畏惧但义无反顾往前冲的勇猛,是一场历练,也是一段成长。电影让我动容,让我震撼,让我开始想要作为“民族”概念下的人而活着,让我为我们的伟大民族而骄傲,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勇士》描述的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特别重要的战役——飞夺泸定桥。此次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我经受了一次非凡的精神洗礼。就是这样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曾在小学课文上学过的故事,当它以血肉身躯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心中不禁缓缓升起信仰二字。

这是一场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战役,只有拿下泸定桥,红军才有继续北上的希望,也才有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当然,在飞夺泸定桥这场战斗中最为世人称道的,也是载入了世界军事史的,便是红军用一昼夜奔袭240里,完成了这个真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成为世界著名的奔袭战例。这其中,步行一昼夜行军120公里,相当于跑了三个马拉松,而且红军还背着炮弹药,不要说在过去的生存条件下,即便是在现代,也被认为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了达到这个极限,无数战士活活跑死。这也是电影最感人之深的地方。这场行军简直堪称“神迹”,就是这些有血有肉的人,创造了这段传奇。

烈火与钢刀,大渡江与寒寒铁索,生死之间命悬一线。如果你已经不喜欢现在社会的物欲横流,总感觉时代的信仰缺失,那么返回八十年前看一看——飞夺泸定桥,仅一个战役就会让你对生活重燃希望。多少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才造就今天我们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所以,《勇士》代表的正是这种精神和信仰。因为信仰,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信仰,他们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勇士》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这首《长征》承载着长征路上千难险阻、歌颂了红军们英勇作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今天我就看了一部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电影,片名叫做《勇士》。看完这部影片,它深深地震撼了我!

《勇士》这部影片讲述了1935年5月红军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的真实革命历史事件。影片再现了红军勇士们与敌人斗智斗勇,团结合作,舍生忘死,最后战胜敌人的情景。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当敌人拆除了桥上的木板,红军的二十三名突击队员,靠着必胜的革命意志,顽强地飞夺了光秃秃的十三根铁锁链的天险,勇士们一个个扒在锁链上交替匍匐前进。尽管炮火声震耳欲聋,我们的红军依然冒险奋勇向前,最终成功夺下了泸定桥。令人震撼的故事情节,入木三分的细部刻画,突出了“勇士”精神的主题。

勇士们为了战争的胜利,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湿润了脸庞。勇士们因为心中有理想,有信念,他们痛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痛恨他们让我们同胞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所以,勇士们满怀着对战争胜利的决心,为了准时到达泸定桥头,他们一个个穿着草鞋在崎岖的山路上跑步前进,昼夜兼程奔走二百四十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打破了敌人的美梦。正是由于他们心中有必胜的信念,所以勇士们一直坚持着,他们勇敢地和敌人做斗争,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

勇士们这种舍生忘死、锲而不舍、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值得我们青少年认真学习。在和平年代,我们同样应该弘扬长征精神,用在学习上,面对困难,遇到难题和挫折时,需要我们像影片中的勇士那样勇往直前、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同时我们也应该像勇士那样抱定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坚持把每门功课学好,长大为振兴中华出力!

这部影片更使我们反思:勇士们的不怕牺牲,都是为了祖国的解放,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平时爸妈常说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听着但是没有深刻的体会,但是我看了这部影片,今天终于明白了,正是红军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社会的和谐、幸福的生活。红军战士,你们是真正的勇士!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开学典礼上的诵读声仿佛依然回荡在我耳边。让红军勇士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让《勇士》激励我们前进。我们作为青少年有义务为国家为民族,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因为,只有把每个青少年变得强大,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勇士这个词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个以动作片电影,但是后面我看着看着就觉得很想睡觉,片中讲述的是一家人,这家人有2个儿子,父亲是一个格斗士教练,他的2个儿子都是格斗士,但是其中一个没有做格斗士在当物理教师。

但是物理教师因为家庭原因欠债,入不敷出,却不愿意宣布破产,他选择了重回拳坛,想通过高额的奖金回报来保证一家人的生活,他的妻子是反对这样做的,但是他的努力下后面渐渐的同意了。

而本次拳击的最后比赛却是这2个兄弟的决斗,按道理来讲,另外一个人叫汤米,他应该是赢家,他可以一击致命,而他的哥哥却总是很艰难的取得胜利每次都是用自己擅长的锁骨粘人办法来获取胜利,在实力上2人不在一个档次,但是要论综合实力,哥哥却更胜一筹,他是智慧与力量的结合,最终在弟弟的威逼下将弟弟的手掰脱臼了,弟弟只有一只手自然就没有之前的力量再进去猛烈攻击,后面哥哥就可以任意进行攻击并且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虽然很揪心,一不留神就会输,但是结果很明显,弟弟每次都是速战速决,不能运用智慧将别人击倒在地,每次都是一个猛烈的进攻就将对手打倒。

最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蛮力苦干,还需要停下来总结跟改变方向,有蛮力往往是不够的,冷静的思考,不停改变策略才能在搏斗中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933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诠释了战争的法则。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的先进,不是人数的众多,而是战士的意志,是统帅的精神。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诠释了战争的法则。

公元前480年,不可一世的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统率五十万大军(号称500万之众)、战舰千余艘,大举进攻希腊。并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胜利在望的薛西斯一世还向希腊各城邦发出劝降书,希望小邦们不战自降,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斯巴达城。

结果,薛西斯的使者在众多希腊人的反抗热潮中吃尽了苦头。此时,为了抵御强敌,勇猛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亲率由各处集结而来的希腊联军约7000人,率先赶到温泉关,扼守住地势险要的关隘之地。

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整个场景都是围绕温泉关战役展开的,观众们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沓和缓慢。整个电影的全过程,给人一种扣人心弦的紧张和压抑,一种大兵压境的沉闷,一种面对死亡从容不迫的淡定。

古希腊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管是自由民还是奴隶,都始终把死亡看成是一种荣耀,把为了信仰的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而战,为了自由家园而战看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把死亡作为一种荣耀和精神。这种精神,支撑了希腊千年来的文明和发展,并且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罗马,成为人类视死如归精神发源的源泉之一。

我们在整部电影中,看到的都是希腊人的勇敢,为了卫他们世世代代生存的家园不惧强敌的英雄主义气概,看到的是训练有素的勇猛顽强。

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带领希腊联军一次又一次打败了波斯军队,波斯军队尽管尸骨累累,却始终无法逾越希腊人的防线,无法向前迈进一步。电影中,特技镜头、3D科技的运用,为我们最大限度的还原了2400多年前的那场旷世大战,血腥的场面,特写镜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希腊人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面对波斯人的疯狂进攻,一次次的奋力还击。再勇敢的战士都有他倒下的那一刻。我们看到希腊士兵中,那对父子兵的场景,令人感慨万千。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父亲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倒在了波斯人的屠刀下,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嗜血、杀人、狂暴的魔鬼。战争,把善良的人变成魔鬼,对那些发动战争的人而言,就是魔鬼。

因为议会没有批准,英雄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不能调动军队,只能以个人名义,带领300名随从投入战场,这就注定了这场战争实际上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

7000人的希腊联军,对付550000的波斯军队,本身就已经成为奇迹。更令人称奇的事情,7000人居然抵挡住了波斯人潮水般的进攻,改写了世界历史。

电影中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不善言谈,却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懂得身先士卒,用勇敢和果断来感召和带领身边的每一个人。面对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一次又一次的劝降,给出了全希腊之王这样巨大诱惑的前提下,仍旧为了荣耀和正义,为了自由战斗到最后一刻。

最后,波斯人在一名希腊叛国者的带领下,从牧羊人才走的羊肠小道偷袭了希腊联军,造成了整个希腊联军腹背受敌的态势。

为了保存实力,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下令希腊联军主力后撤,自己亲自率领300名斯巴达勇士殿后。为了最后的荣耀,斯巴达勇士们流进了最后一滴鲜血,全部英勇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

电影中,用慢镜头将每一个斯巴达勇士的战死全部给予特写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悲壮,一曲英雄主义的悲歌,伴随着电影中的慢镜头、略带压抑伤感的音乐,给人一种唯美的凄凉。

300名斯巴达勇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卫了诸神的光辉,卫了希腊人的荣耀,卫了家庭和自由。让不可一世的波斯军队付出了20000人死伤的惨痛代价。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决死的统帅,决死的士兵,生死与共的誓言。二战期间,斯大林那句着名的:苏军没有战俘!只有叛徒!令多少苏军士兵战死到最后一刻,弹尽粮绝决不投降,令多少纳粹德国士兵胆寒。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这就是战争最残酷的一面。

战死的国王列奥尼达斯,身后是英勇的王后,用自己的智慧和胆量,惩罚了叛国者,赢得了议会的支持。我们看到的是,10000名斯巴达勇士,20000名希腊各个城邦的联军,面对波斯军队发动了复仇的战役,将波斯军队彻底打败和赶出了自己的家园,粉碎了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灭亡希腊各个城邦,统治世界的野心。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美不胜收的希腊自然风光和人文遗址,只是热情好客希腊人的坦诚真挚。谁也不会留意2400多年前的旷世大战,所有的痕迹都被历史的岁月吹散的干干净净。

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希腊斯巴达勇士们那一声声的“唔!”,就好像当年苏联士兵们山崩海啸般的“乌拉!”

唔!乌拉!唔!乌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色影片《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

习大大在文艺座谈会中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电影《勇士》表现的是红军战士为理想而战,为信念而奔跑的故事,还原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举。《勇士》中的人物,黄皮炮手田生才,新兵蛋子王东宇,藏族小女孩,牺牲的云贵川,打不死的廖大强……个个都个性鲜明,引人入胜。孙营长率领17勇士以一叶小舟强渡大渡河;廖连长等22勇士冒炮火、踩铁链、以血肉之躯夺取泸定桥头;红四团官兵在天降大雨,山路崎岖陡峭,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侧有伏袭的情况下,一昼夜奔袭240里……讲述的故事壮怀激烈,催人泪下!

新厂区搬迁的日子,我们引以为开荒打草;仓储物资搬迁盘点,我们四更起、二更歇;现场管理、物流配送,一日2万步吓退多少应聘者!红军昼夜奔袭240里,不止17万步呀!240里路是用艰辛和智慧跑完的!抚今追昔,两相比较,勇士精神历久弥新,新时代新征程山高水长!新课题、新考验、新困难、新挫折、新诱惑,要求我们必须把勇士精神与新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从革命历程中获取启示、汲取力量,用自己的作为给历史和未来一个响亮的回答,这是我们这代人应有的勇士精神。

去年年终总结大会的表彰历历在目,有感动我们的工友,有让人钦佩的师傅,有我们身边的标杆!今年质量誓师余音犹在,TOP7攻关,PDCA改善,不推诿、不懈怠,勇担当、敢作为!《勇士》中的红军战士无不胸怀理想,目光远大,意志坚定,步调一致。反思今天比比皆是的追求个性第一、打着维权的幌子侵占公共利益、甚至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无利不起早、无钱莫开口的不良之风,不由让人感慨万千。2017年公司目标已定,要完成产销6亿元,18个指标,32个项目,公司发展呼唤新时代的勇士!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忠诚信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牺牲担当。影片中,红军战士面对围追堵截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敢于压倒一切挑战而不被任何挑战所压倒,这些都是勇士精神的内涵。勇士精神是中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在信息化、商业化的今天,中华民族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论从事哪种职业,不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争当勇立潮头改革创新的勇士,把应负的责任扛肩上,把该做的工作做扎实。要有创新开拓的胆识,靠智慧、胸怀和担当去解决发展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在战胜困难中夺取新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红星小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可以看电影了!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个欢呼雀跃。随后,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老师来到了电影院,观看了影片《红星勇士》。这部电影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住在山西省柳溪村的小勇士潘冬子的成长经历。冬子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为了消灭土豪们,让全国人民不再受到土豪们的压迫,冬子爸参加了红军长征。冬子妈为了保护红军,英勇牺牲了,坚强的冬子在这战争的年代里,慢慢地成长,变得更加勇敢,机灵,能干。。。。

在这部电影里,有许多镜头令我深受感动。一天夜晚,冬子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把偷到的胡汉三的电报机送进红军们所住的山洞里,使胡汉三失去了贩卖军晌的机会,让红军不会在长征途中因为没有粮食而饿死。第二个镜头是冬子把盐化成盐水,把盐水融在棉袄里,以猪拉肚子,要上山采药为理由,和小伙伴一起,逃脱了胡汉三的盘问,成功地把盐送给了红军,使红军更有力气打反动派了。

看着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不由自主地赞叹到:冬子可真勇敢,机灵!可是,再回头来看看自己,我不禁脸红了:我和冬子年龄一样大,可差距却这么大!我整天过着小公主的生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经不起风吹雨打太阳晒,整天像一个躲在父母翅膀下的小鹰,冬子敢冒生命危险送盐,偷电报机,可我呢,连一只小小的蟑螂都不敢挨近,有一次,我在窗台上看见一只蟑螂,我吓得躲得远远的,并大叫道:“爸爸,有蟑螂!”爸爸正在帮我修东西,便说:“你用纸把它捏死吧!”胆小的我怎么也不敢,便跑到了爸爸跟前缠着爸爸。爸爸禁不住我的“死缠烂磨”,只好把蟑螂用纸捏死。我的胆子真小!我的困难与 冬子的困难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沧海一栗!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启发和感动,我要勇敢,机灵,敢于想困难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1526 字

+ 加入清单

石山勇士”与“狼牙山五壮士”等在2014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为著名抗日英雄群体。近日,记者来到山东乳山市,追寻73年前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英雄事迹。

一:天降奇兵 八路军战士挺身而出

“1942年深秋,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亲抵烟台部署,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式‘扫荡’。”乳山市党史市志办原主任高玉山告诉记者。

高玉山介绍,那时候,胶东军区确立的方针是:主力部队采取“翻边战术”,地方武装和工作人员以营连为单位分散游击,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对敌展开斗争。

11月21日,两万多日伪军白天密集平推进逼,严密搜索;夜晚露宿山野,每隔百余米点燃一堆篝火防突围,每条要道、山口岗哨密布,将莱阳、海阳、文登、牟平、栖霞方圆数十里的群众团团围在网内。11月23日,日伪军收网于马石山地区。

“被围的人群,大多数是老幼妇孺。他们手无寸铁,在敌人的合围下,向马石山退去。很快,马石山周围聚集起数千名百姓。”高玉山说。

就在大家以为只有死路一条时,“傍晚暮色中看到十位战士迎面走来,黄绿色棉军衣、钢盔、绑腿、三八大盖……”当时同在八路军第五旅十三团的王济生在《鲜为人知的马石山十勇士》中如此记载。

这十名战士,是山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三营七连二排的一个班。他们几天前赴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归队途中路过马石山,见这么多老乡被围,决定留下来带乡亲们突围。

二:视死如归 十勇士四闯敌人围网

“那天傍晚,班长王殿元与部分熟悉地形的群众研究突围路线。等到深夜,王殿元和战士们把第一批群众分成两队,顺着1500米长的山沟向预定突围的沟口转移。”高玉山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当年的突围,“趁火堆旁的日伪军人困马乏,王殿元带领3名战士悄悄干掉哨兵,扑灭两堆火,护送第一批200多名群众顺利突围。”

第一次成功突围后,十勇士并没随群众一起离去,而是重新回到马石山上,继续带其他群众突围。十勇士找到海阳县八区100多名群众,王殿元把9名战士分成3组,约定了会合时间、地点。王殿元率领3名战士,趁敌哨兵戒备懈怠,打通了一处新的突破口,引导群众就近迅速跳出包围圈。其他两组也数次组织零零散散的群众从第一个突破口成功突围,又救出上百群众。

此时,战士们第三次返回山上,王殿元与其他战士会合,并带领第三批数百群众陆续赶到第一个突破口。这时,东方刚刚发白,敌人发现了被杀的鬼子,立刻鸣枪赶来。王殿元布置用机枪吸引敌人火力,自己率领其他战士向敌人扑过去。敌人被杀退了,惊慌的群众冲出了包围圈。但一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王殿元等也受了伤。

当得知还有 “满满一沟”老百姓被围困在西南山沟里,战士们又四闯围网,此时天已大亮。山下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日伪军。混战中,又有3名战士牺牲。

三:留存记忆 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在第四批群众大部分突围之际,越来越多的敌人被吸引过来。6名战士且战且退,登上与群众突围相反方向的马石山主峰西侧峰顶。

战斗最激烈时,战士们与四面攻山的敌人殊死拼杀,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块砸向敌人。最后,班长王殿元和两名战士宁死不降,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后经过多方查证,十勇士中只有7人被证实了名字,他们是王殿元、赵亭茂、王文礼、李贵、杨德培、李武斋、宫子潘。还有3位战士的姓名难以考证。据被营救的百姓说,十勇士中,大部分是胶东口音。

“一个忘记过去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一个没有英雄的城市是没有魂的城市,”乳山市委书记高书良表示,“留存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是凝聚地方品格、留住城市之魂的需要。”

目前,乳山将按比例复原300多名乳娘哺育1300多名革命后代的“胶东育儿所”,生产炮弹地雷和印刷报刊的“胶东八路军兵工厂”,以及抗战期间收容救治了大量伤病员的“胶东军区卫生部四所”等革命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勇士》道尽了人间沧桑。

看完整部影片,闭目沉思一会儿,除却一切精神之外的东西,一言以蔽之:坚持与信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凭一双草鞋踏过千山万水,一昼夜奔袭跨越二百四十里,草鞋上编织的应该是信念,因为信念,所以坚持。这是一种超越了肉体的信念,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许多人奔跑在生命之路的边沿,榨尽身体的每一丝潜能,最后倒在了路上,抽搐着口吐白沫,而后一睡不起。这种坚持,我若有十之二三便足以受用一生了。

我是实在的想着赞颂红军的,可是我不大会写赞颂的文章,又不想弄巧成拙,更不想用自己的渺小衬托他人的伟大,便只能从其他角度欣赏《勇士》了。 生命何其脆弱,影片中行军途中挂掉的不计其数,夺取泸定桥时诠释了什么叫命如草芥。生命诚可贵歌颂着过多,这里就不赘述了,影片之中余振中说过一句话:我不怕死,可我得让世人知道我的名字。让世人知道你的名字,死便也不是非常可怖了。我曾听过一句话,人们真正的死亡其实是他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影响的时候,我们现在影响着一小批人,是小活,习书记影响着一大批人,是大活,我们死后50年左右,连名字也烟消云散了,毛主席死后500年,还是名留青史。若由此算生命有效长度的话,我就算活到迄今为止人类的寿命极限,也是拍马都赶不及毛主席的。这可算是“朝扬名,夕死可矣”了。

我也曾看到一句话: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世上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是我来过也曾活过,颇有“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洒脱。从宇宙的角度上来讲,让人类铭记自己其实和路过某块石头在上面划下一横没什么差别,来过就好了,何必一定要划上一横呢?我轻轻的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我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活的自在,活得轻松,不亦乐乎?

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观,你可以选择前者披荆斩棘,扬名千古。也可以选择后者随波逐流,洒脱来去。敢于直视自己的人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便

都是《勇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念长征胜利的80周年革命大片《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以1935年5月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著名的真实革命历史事件为原形,基本上真实演绎了当年红军勇士两昼夜行军320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全貌,较之80年代的老版电影《飞夺泸定桥》更加身临其境、震撼人心,加之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推波助澜,各种场面的战斗如丛林伏击战、抢攻战、炮战、群战、对垒战都呈现得格外壮观,不仅子弹横飞清晰可见,甚至浓浓炮火或偷袭的子弹的呼啸都能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看着红军战士在敌人的偷袭下无声倒地,一阵无以抑制的悲哀便油然而生,很多战士没能跑完240里的山路就陆续口吐白沫累死在中途,更何况还有瓢泼的大雨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壮举,也几乎是不可能创造的奇迹,每一项都足以载入世界纪录,每一项都值得全世界肃然起敬——这精神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国籍,谨是对勇士发自内心的叹服。

当然,全片的压轴大戏“飞夺泸定桥”也没有辜负观众的祈盼,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天堑奇险的劣势环境、光秃秃的十三根铁索还被敌人据断一根、简陋的武器装备、连绵不断的迫击炮的轰炸和机枪的扫射以及被敌人玉石俱焚点燃的熊熊大火等,都在镜头的切换和背景音乐的衬托下被渲染得淋漓尽致、残酷悲壮,宁海强导演的执导能力可见一斑。除此之外,白军田生才与小红军的生死兄弟情、藏族小女孩对勇士哥哥的孺慕之情、黄团长与一众战士的革命战友情以及红军战士对过往老百姓的关心帮助等均都刻画得感人至深,令人动容。可以说,《勇士》在整体的拿捏上比之热映的《湄公河行动》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湄公河行动》着重凸显的是个人英雄主义,那么《勇士》则更倾向于为理想而奋斗的高尚信念主义和休戚与共的团结。影片的最后,李东学不断喃喃重复着“理想”二字,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红军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而“正规军”却屡战屡败不堪一击的原因。另外,大概是为了增加影片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其中有两处细节颇令人玩味,一处是被枪炮吓得瑟瑟发抖的大熊猫,还有一处则是吓得倏忽而逃的金丝猴。这是影片的创意之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红色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主旋律电影,刚强坚定,“我们唯一的目标,跑完两百四,拿下泸定桥。” 唯一的遗憾,内战。电影有一个难得的地方就是,虽然依旧赞扬红军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没有国军欺压百姓的镜头(有少量侧面暗示)。另外,国军也没有那么不屑一击贪生怕死,卢沟桥上,机枪手也是前赴后继。就电影而言,红军赢了真是奇迹。赢在信念,一个以为自己有退路,一个脑子里就两个字:前进。战斗命令确定,一个借口都没有,看这种电影有一个好处,会意识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根本就不是个事。一个人包场。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八一电影勇士的观后感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宁海强执导的战争动作电影《勇士》目前正在全国热映,诚挚献礼长征胜利80周年。影片由李东学、于小伟、聂远、宋佳伦等人出演。《勇士》以全新创作理念和拍摄技术,还原了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以及飞夺泸定桥两大经典战役,将几代人少时的课本记忆重现大银幕。作为主旋律影片的突破之作,上映8天以来,《勇士》更以不足百分之十的排片,获得近2500万票房的好成绩,收获观众的认可和口碑。近日,导演宁海强亦携《勇士》重回解放军艺术学院,与母校师生分享电影的幕后故事。

导演宁海强重回自己的母校解放军艺术学院,与母校师生们共同分享电影《勇士》。宁海强导演发言说:“感谢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培养,我始终怀揣着敬仰的心情在坚持我的战争片创作,也是这样的态度让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如期呈现出这部作品。长征路上的所有人都是勇士,而我更希望传承的是这种红军勇士精神。”

当问及拍摄电影《勇士》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导演宁海强亦诚挚分享:“如何让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再次吸引观众,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最大的考量,这就需要现代的工业技术的加持,以及以人为本的故事体现。”宁海强导演认为,优秀的战争动作片不应该只有火光四射的战争场面,观众要看到最打动人的人性。随即他更与母校师生们探讨剧本创作时的心得:“在创作的时候要注入人性的宣泄,不能一味专注大格局。只有把人物阐释清楚了,才会有情感力量。”这也是《勇士》中红色特攻队人人性格分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看过影片的同学这样评价:“没有以往观看主旋律电影的审美疲劳,完全跟随人物进入了那段伟大的历史。我能感受到导演心中创作的火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勇敢?是源于自己面对困境,以智慧与毅力为战斗的武器,再把原先狭隘的个人追求,升华为为有着共同遭遇的人的利益而斗争。这样,即便是源于私心,也能为别人所接受,得到别人的帮助,最终唤醒我们沉睡的勇气。原本华莱士只是想回家娶妻生子,过平凡安定的生活,但是他终究被逼上了追求自由的道路。他沉睡的心灵苏醒了过来,也让曾经摇摆不定的贵族ROBERT觉醒,放弃了英格兰的加冕,拔出利剑,带领着苏格兰的平明军队,咆哮着向英军冲杀过去。

影片通过多种角度告诉我们,勇气,并非是逞一时之气,而是运用自身的智慧去克服自己所面对的困境。华莱士的叔父无疑是个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争的目的和意义。他要华莱士学习拉丁语,告诫华莱士,在学会用武器前,必须先学会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拉丁语理解上帝的所在DD真理才赋予人自由。幼小的华莱士还不能彻底的懂得这些,他还沉浸在对故土的留恋和失去亲人的哀伤里。在梦中,父亲对他说:“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这是华莱士对生命意义的最早启蒙。

片中最能体现勇气的片断,应该是刽子手对华莱士行刑的场景。华莱士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随波逐流的平明又怎会明白华莱士追求自由的高尚?华莱士浸没在飞溅而来的唾液和恶毒的咒骂声中,但他坦然自若。他被吊上行刑架,又在咽气前夕被放下,面对主刑官衣袍上的皇室徽章,他爬起来依旧沉默不语。这是对信念和自由的执着。直到在绞刑架上被拉得关节脱臼,在刑床上被剖割,华莱士一直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乞求的呻吟。喧嚣的人群为他的坚忍所感染,直至静默。终于,一个平明妇女禁不住替他叫出口来:“Mercy!”声音牵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的呼声在人群里弥漫扩散。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华莱士的嘴唇在微微翕动。他以为华莱士会说出那个能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严的词。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Freedom!”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