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5篇名人读书故事【精选20篇】

导读:刮目相看的意思是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原来的眼光看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谁?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

浏览

5236

作文

789

艺术的故事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1604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故事》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欣赏艺术的书。它看起来有4指厚,16开,文字紧凑但阅读舒适,画面精美,非铜版纸,是哑光的一种我不知道但常用的厚实纸张。版式朴素,简洁,封面看起来甚至不那么艺术,高兴的是它没有腰封,因为它完全不需要这种俗气装饰。

看起来很唬人很高大上是不是?有点,但,它真的很有料。艺术听起来不食人间烟火,但这本书就是让你可以用双手触碰得到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让你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做,它带来了什么影响。贡布里希写作此书并非用作教材或学术,而是为我等凡人所学习阅读,无论是茶余饭后书,是睡前枕边书,还是学习知识书,唯一不能成为的是口袋书或旅行书,因为它真的很重很重。我都是半躺着看,把它放在肚皮上的,肚皮上还要放个靠垫否则太低脖子很疲惫。

其实,我只是想说,你翻开了这本书,会感到双眼大开,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些离我们遥远陌生诡异而面熟的世界,皆为有因有果。翻开这本书,开始艺术的探索(这么说丝毫不为过)。因为我记忆差,所以要做读书笔记。基本为各章节的概括总结、摘选。不知能坚持多久,书太厚了,但是能记多少算多少,算是个回顾。

人们对艺术品的评价,总习惯用简单的美或不美来表达。一幅天真孩童的画作,我们看到了细腻的皮肤,睁大的双眼,纯真可爱,我们不必追究画作的细节、技法就能轻易做出判断:这画很美。一幅老妇的肖像,皱纹满布,眼神浑浊,苍老干涩,我们第一反应是,它很丑。可是,等一下,如果我们可以撇开第一主观的感觉,细细地观察,会发现它描绘的老妇其实如此真实,皱纹、发丝刻画如此细腻,神情那么到位,因为你看到了它的沧桑感。那么,这难道不是一幅上好的画作吗?

(大多数喜欢在画中看到自己喜欢的场景、题材,这是自然的倾向)

(事实上,左右我们对一幅画的喜爱之情的往往是画面上某个人物的表现手法。)

当然,逼真不应该成为判断的唯一标准。一幅野兔子的画像真实再现了兔子的眼睛、胡子、皮毛,无疑,再加上专业的技法,这确实是一幅好作品。无论是细致的刻画,还是粗略的勾勒,这是都是真实地表达。但是,那些看起来不逼真的画作,难道就是不好的作品吗?

人们似乎对看起来不对的东西天生地排斥厌恶,尤其在现代艺术中。不过,没有人非议米老鼠这个非常规的老鼠,甚至喜爱有加。如果在看现代画展,那么情况就不同了,虽然米老鼠和乖张的小公鸡实属异曲同工,但是接受起来小公鸡没有那么容易。

(不管我们对现代艺术家的看法如何,我们都可以毫无保留地相信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完全能够画得“正确”。如果他们不那样画,其原因可能跟瓦尔特迪斯尼一样)。

(所以,如果我们看到一幅画画得不够正确,那么不要忘记有两个问题应该反躬自问。一个问题是,艺术家是否无端地更改了他所看见的事物的外形。另一个问题是,除非已经证明我们的看法正确而画家不对,否则就不能指责一幅画画得不正确)

(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前人这么画的,那么就是这个样子,比如圣经。

我们认为艺术家为之焦虑的事情,一般是美的表现和美,但是真正困扰艺术家的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一般谈论中的“艺术”都是非文字性的艺术,如果能用语言表达艺术那么这些画作雕塑等等似乎也没了存在的必要。艺术家们只追求一个听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合适。这“合适”似乎很难有个明确的度,但多一分少一分,一切都不一样了,就像做菜。艺术家们对着作品,寻找着自己认为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就是作品本身的平衡,当它传到到观众眼里,也同样差别在分毫间,也让我们觉得,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最合适的。艺术家为了达到这样的平衡,练习自不必说,无数的改动、试验,看似就更改一个颜色、位置,加减一笔,但事实上是复杂而严肃的事情,而非随意随性。如果我们为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改,他也无法回答。

在艺术领域,确实有评论家归纳总结规则,但是事实证明,那些墨守成规的庸才画家们淹没在了历史潮流中。艺术家们在离经叛道的征途上获得前所未有的新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是人类的生活中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读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读书,也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读书,我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观察……也在思考中成长,在感受中得到共鸣,在观察中了解世界……只要我们认真读书,这个世界就会变得万分美好。我也有过一些读书故事,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真有趣。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精心钻研《红楼梦》,一边看一边在家中踱步,还不停思考。我看得入迷,表妹打断了我,说:“姐,干嘛呢,这么入神!”我正沉醉在书中《牡丹亭》的唱词部分,被这么一打断,完全没了兴致。我没好气地说:“别烦我,我在钻研《红楼梦》,不懂别插嘴!”表妹听了,闷闷不乐地走开了。我瞪了她一眼,继续一头扎入书的世界。

“姐,你有笔吗?”我沉浸在黛玉吟诵的《葬花词》中,被那种凄凉的气氛所感染,又突然听见表妹一声喊,“我要写作业!”我又一次被拉回现实,显得格外烦躁,说:“自己找,在抽屉里!”“找不着啊!你来找给我!”我无可奈何,只得慢慢悠悠晃进房间,为表妹找笔,一边走还一边看着书。“啊——”我一声大叫,我自己都把自己吓着了。一股钻心的疼痛向我的脚踝袭来,疼得我直叫唤。低头一看,嚯!这不是我的书吗!我的书掉到了地上,书的一个角硌到了我,脚踝又一崴,差点儿跌在地上。我拼命忍着疼站起来,看着地上的书,瞪了一眼,可还是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擦擦灰,把它放到书架上。为表妹找到笔之后,又继续一头扎进《红楼梦》里……

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我要多读书,让自己也高尚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爱读书的高尔基故事作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 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的读书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给我买的第一套书,是一套科技类的图书,叫做《十万个为什么》。买回来那套书近1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都沉迷在书的海洋中。

回家看、吃饭时看、休闲的课余时间看,甚至有时连写作业的时候,都会时不时的看上那么一小会儿。渐渐地,我的各种知识是长了不少,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不少,这下妈妈可开始严格的看管我的阅读时间了。

可好读的我怎会善罢甘休。借着上卫生间的时候,拿着书就是一阵猛看。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时间,就免不了妈妈的一阵教诲。很快的,我也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开始尽可能的自控,在作业写完之后在开始看上了书。

当然,在我到了5年级的时候,接触了长篇的小说。有时看着看着故事里的情节,就会感到眼眶有点湿湿,没错的,我被他的描写打动了;也有的时候,看到那精彩的画面,便会情不自禁的闭上眼,去想象那精彩的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尔基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1408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夜。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热爱学习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在叙拉古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基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

11岁那年,阿基米德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古希腊最大的城市之一——亚历山大里亚求学。当时的亚历山大里亚是世界闻名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图书馆里异常丰富的藏书,深深地吸引着如饥似渴的阿基米德。

当时的书是订在一张张的羊皮上的,也有用莎草茎剖成薄片压平后当做纸的,订成后粘成一大张再卷在圆木棍上。那时没有印刷术,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抄成的,十分宝贵。阿基米德没有纸笔,就把书本上学到的定理和公式,一点一点地牢记在脑子里。

阿基米德攻读的是数学,需要画图形、推导公式、进行演算。没有纸,他用小树枝当笔,大地当纸。因为地面太硬,写上去的字迹总是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几天,又发明了一种“纸”。他把炉灰扒出来,均匀地铺在地面上,然后在上面演算。可是有时天公不作美,风一刮,这种“纸”就飞了。

一天,阿基米德来到海滨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数学问题。无边无垠的沙滩,细密而柔软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铺展在脚下,又伸向远方。他习惯地蹲下来,顺手捡起一个贝壳,便在沙滩上演算起来。

回到住地,阿基米德十分兴奋地告诉朋友们:“沙滩,我发现沙滩是最好的学习地方,它是那么广阔,又是那么安静,你的思想可以飞翔到很远的地方,就像是飞翔在海面上的海鸥一样。”神奇的沙滩、博大的海洋,给了他智慧,给了他力量。打那以后,阿基米德喜欢在海滩上徜徉徘徊,进行思考和学习。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占了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当时,已75岁高龄的阿基米德正在沙滩上聚精会神地演算数学,对于敌军的入侵竟丝毫没有觉察。当罗马士兵拔出剑来要杀他的时候,阿基米德安静地说:“给我留下一些时间,让我把这道还没有解答完的题做完,免得将来给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证完的难题。”

由于阿基米德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被后世的数学家尊称为“数学之神”。读一读想一想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小块放杠杆的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挪动。”小朋友,没错,信心加上科学的行动是你走向成功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毛浙东一生关于读书的20个故事

全文共 8770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一生读书的20个小故事

1、上帝放他一天假,毛泽东会在干什么?

有一天,上帝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三人说:你们明天都不要工作,爱干什么干什么去吧。毛泽东干什么,他肯定是睡懒觉,而且早晨起来以后也不一定起床。我们知道他的床是一张硕大的床,里边低外边高,外边睡人,里边一半是放着书,他随手拿出一本书就看,甚至看上一天也不下榻。周恩来头天晚上回去高兴地对邓颖超说,“小超呀,明天放假,咱们是不是请赵丹、张瑞芳他们到家里来作客,一块儿热闹热闹呢?” 这些人都是电影演员,周恩来非常喜欢文艺,他年轻时候演过话剧,而且是演旦角,就是客串男扮女装那种的,他会跟这些朋友欢度一天。这两种选择背后体现着什么样的文化含量呢?毛泽东是一个沉迷于书本的领袖人物,肯定是站在此岸,设想彼岸的。一个上天入地、大悲大患,寻求于思想和未来的人;周恩来是一个一有闲暇就和朋友在一块热热闹闹欢聚的人,他肯定就是很善于、很乐于在群体当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这两种选择恰恰说明他们两个人的角色是非常恰当的。毛泽东是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他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精神领袖;周恩来是新中国国务院总理的不二人选,因为他协调、主持群众、集体工作非常在行。

2、毛泽东读书过于广博令研究人员大为头疼

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很大,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军事、书法、报刊杂志等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十一大类。他读书很偏,一般常人很少去涉猎的书,他都去读,而且读了之后还去谈。比如说科幻题材现在比较多,但在1936年,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他会见美国记者斯洛的时候,就谈到了一个英国的科幻作家威尔斯,他写了《星球大战》、《月球上的第一批人》,毛泽东引用威尔斯小说里面的话说“我们买一张车票从地球到月球”。相信在那个时代读过威尔斯的《星球大战》、《月球上的第一批人》这种小说的人很少,但毛就读了。而在50年代初,毛泽东又读到什么样的很偏的书呢?一个苏联科学家写的《土壤学》,他读了好几次,而且上面有很多批注。后来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就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八字宪法。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读了《土壤学》以后得到的启发和感悟。他读《红楼梦》,他不仅读这本书,而且还读一些研究《红楼梦》的著作,读《红楼梦》的一些考证。周汝昌有一本书叫《红楼梦新证》,里边考证到一个“胭脂米”,毛泽东就想方设法要去弄清楚这个“胭脂米”到底是什么米,花了很多时间去考证。

毛泽东在讲话和写作里边引用的一些话,研究人员后来在编辑和整理的时候,都想找到原始出处,但是一般都很难找到。毛泽东在延安讲话的时候曾经引用了一句徐志摩的话,他说诗歌让人读起来要像“银针之响于幽谷”一样。这是徐志摩的话,毛泽东就引用了这个话。后来我们去查,找了很多人,包括找了当时的现代文学史家唐涛,都记不住。后来到北京图书馆里面去查徐志摩留下来的一个全集样本也没查到。结果查到陈源的文章、鲁迅的文章也用过这个话。还有一次,毛泽东给丁玲写了一首诗,里面有“三千毛瑟精兵”,这是拿破仑的话,我们也查,在孙中山那儿查到过。就是说他读过的书对他的工作、他的话语、方式和体系都有巨大的影响,而且这都是很“偏”而“深”的东西。

最有名的,是林彪在1971年9月13号乘坐飞机外逃的时候,当时周恩来到毛泽东身边问该怎么办。有人提出是不是该把飞机打下来,它已经进入蒙古境内了。这时候毛泽东就说了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由他去吧!”,意思是说由他去吧,就没有打。后来我们想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可能是有出处的,是不是俗语?后来到韶山那一带去验证,那一带也没有找到这样的话。后来想想是不是在哪一本书上看到的呢,也一直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后来有热心的读者和研究者告诉我们说,这两句话查到了,是清代嘉庆年间有一个人写了一本章回小说叫《何典》,那里面有。我们把书找来,很意外地发现,那里边有一些话是毛泽东在1974年的时候在中央会议上经常引用的,里面有一些这样的话“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这就说明毛泽东是读过《何典》的,而《何典》这部书我们当中知道的就是非常少的。这说明毛读书非常广博。

3、逝世前七个小时,毛泽东还在读书

毛泽东读书真正做到了“活到老,读到老”。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毛泽东讲这个话不光是鼓励别人读书,而且他自己也做到了,而且“活到老,读到老,读到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1976年9月9日凌晨10 分逝世。那他9月8号在干什么?当时他是全身插满了管子,一会儿昏迷,一会儿清醒,但一清醒过来就要书,要文件看,看了多少次呢?看了11次,也就是说他苏醒了11次,要书要文件要了11次,总共的时间加起来就是两小时50分钟,就是9月8号那一天他清醒的时间是2小时50分钟,而这2小时50分钟都在看书,而最后一次读书、看文件是什么时候呢,就是9月8号下午4点37分,过了7个小时以后,他就去世了。

4、已是口不能言,毛泽还要关心国际大事

毛泽东临终前,有一次他突然清醒过来了,但是他已经不能说话了,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发现他的手指头往后扬,轻轻地敲了三下木床板。工作人员不明白,他敲三下木床板是什么意思呢?工作人员拿书出来给他看,他摇摇头。后来有一个精明的工作人员说毛泽东看过一个材料,当时日本在大选,参加日本大选的领导叫三木武夫,他敲三下木头,是不是要三木武夫的竞选材料?他赶快给他找来了,毛泽东就点了点头,他要的正是这个!这就是毛读书之执著。

5、《共产党宣言》,毛泽东读了一辈子

对毛泽东来说,一些经典和重要的书他是反复读,要真读,细读。他在延安写《新民主主义论》这本书的时候,把《共产党宣言》读过十几遍。他走上革命道路是1920年,毛泽东就是因为看了《共产党宣言》,才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信仰。到晚年他又找来《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同时专门找来一个懂英文的人给他讲解,他自己读完以后,还经常在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上写下一些批注,这本书他是真正读到老了。

6、毛泽东用大学问家的方式读经典

毛泽东对于一本经典和重要的书,他反复读,他还喜欢把同一个题材、同一个内容的书对照起来读。这已经不仅仅是读书,更像是做学问做研究了。比如说读屈原的《楚辞》,在1959年到60年代初,他一下子要十几种《楚辞》的注释版本对照地读,他每句话都要琢磨它的解释,朱熹的解释是一种解释,别人的解释也是一种解释,他都要看,这个是一些大学问家才干的事。

7、毛泽东提倡读一点反面的书

毛还特别强调,我们不光要读正面的书,马列的书,而且也要读反动的书。毛主席提出来,唯心主义的书要读,蒋介石的书我们也可以读一读。这句话是在 1957年时候说的。在他看来,只有了解和读反面的东西,我们才可能开拓思路。毛泽东说,要读蒋介石的书,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和共产党的一些知识分子,恰恰是对这些反面的东西知道得太少,只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只能照着讲,单调乏味,讲话写文章都缺乏说服力。毛泽东讲话、写文章为什么生动有趣?我们看毛泽东在会议上的谈话记录,一看就是一上午,我是抽烟的人,看书一看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不抽根烟就不行了,但是我看毛主席的讲话记录,一个上午都沉浸在里面,即使没有抽烟,还是觉得津津有味。

8、毛泽东组建读书小组专攻大部头

毛泽东读书爱写批注,他自己读完以后还特别组织一个小组来边读边议。德国近代有一个大军事学家,写了一本书叫《战争论》,毛泽东在陕北为了了解战争,就专门组织了一个《战争论》的读书小组,每天在一块读十多页,读完以后大伙儿就各自谈自己的看法。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又组织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读书小组,而且是把党内的大秀才叫了过去,在杭州呆了两个月读一本书,为什么?就是要总结里边的真理、规律。而他读《政治经济学》这本书的谈话,有人把它记录下来,后来出版,这里边有很多好的观点。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说不清我们社会主义到底处在什么阶段。我们今天熟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源于毛泽东在读这本书之后的一个重要谈话。毛泽东说:社会主义要分两个阶段,就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和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都认为我们是社会主义,这要找依据。当时好多人认为,我们社会主义还不发达,这也要找依据。找来找去,后来发现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有这个观点,说社会主义有不发达的阶段,这样一说,大家才慢慢接受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9、毛泽东从小立志“读书要为天下奇”

毛泽东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外号叫“毛奇”。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有四句话经常挂在嘴上。他说我们都是读书人,“读书要为天下奇”! “要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奇男子”。“读奇书”就是一般的书不读,要读就读一些有大智慧的书;“交奇友”,毛泽东果然交了一批奇友——新民学会的那些成员。前两年中央电视台也放过一个电视剧叫《恰同学少年》,围绕在他身边的一些慷慨之士,后来大都成了非常著名的人物;“创奇事”,他缔造了一个共和国;最后,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奇男子。打仗他是一流的军事家;搞理论他是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写诗他是一流的大诗人;散文也了不得。五十年代初,我们大陆在批判胡适的时候,那个时候胡适住在美国,有人就去采访胡适说,大陆正在批判你的思想,你有什么感想?胡适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这证明我的思想还有批判的价值。第二句,客观地说,要论大陆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润之!连胡适这个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白话文的大家,都说毛泽东的文章写得好;搞书法,毛泽东的书法是很难学的,自成一体;读历史,毛泽东也是当然的历史学大家;搞政治就不用说了,政治领袖;搞国际战略,也是国际的战略大家,包括处理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从乒乓球这个外交开始慢慢实现。毛泽东他是中国历史上一流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理论家、散文家,又是史学家,一个人做到这份上该知足了。所以说,毛泽东年轻时候做奇男子的目标达到了!

10、毛泽东读书,读了就想去用

毛泽东年轻的时候读书,不是一般的读,他读完一本书,如果受到启发了,他就想去干。比如说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读到周作人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介绍有一个日本人在搞一个新政主义的实践,他对新政主义特别感兴趣。在1918年底、1919年初的时候,他到北京就打听周作人在哪儿,他就去找到了周作人,跟周作人谈了半天。1919年底,他回到长沙以后就组织人,在长沙岳麓山上面找到了一个地主,他要地主把这个地租给他们,他准备找些人在这几十亩地上实验他的新政主义。但是后来没成功,但是关于新政该怎么办?他写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书。大家到这里来,怎么读书、怎么劳动,大家结婚,在这里办幼儿园,该办什么图书馆都有,他的计划书留下来了,但是他的实践半途而废了。

11、毛泽东下令,打土豪要保护图书馆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要领兵打仗,找不到书看,非常苦闷。那个时候见到一本书就非常高兴,特别是在当时打下土豪,只要有书,他就眼睛发亮。有一次打下土豪以后,他就跟着警务员去找有什么书看,但是什么也没找到。毛泽东回来以后,就立下一个规定:以后凡打下一个地方,要组织专人把图书馆看起来,要寻找报纸,所以后来打下福建漳州的时候,毛泽东就让人从漳州的图书馆运了两批书回去。在这些书里面有两本书,毛泽东读了以后感慨万千:列宁的《两种策略》、《共产党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他读完以后,马上推荐给彭德怀读,而且还给彭德怀写了一个条子,他说要是在大革命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我们就不会犯错误。我们还发现毛泽东的一封信,1929年写给李立三的信,他开了一个书目,在信里面说要什么书,他说我现在没有书看很苦闷,想通过你们搞一批书过来,说到买书的钱你们先垫着,完了我再派人把钱给你们送过去。毛泽东就是在苦闷的时候都要读书,包括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在长征时期是被抬在担架上走,因为他生病了。毛泽东醒来以后就在担架上读书,他就这样读完了《列宁与革命》。

12、毛泽东晚年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读书的

毛泽东的晚年,特别是75年他患白内障,看东西不清楚,由于印刷体看不清楚,他就读书法。后来还是想读书,就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讲师吴迪来给他读,那段时间他读了很多古代的文史经典,尤其喜欢读庾信的《枯树赋》,据记载,他至少细读了五遍,他每次都读得老泪纵横,他为了《枯树赋》的一个字的注释还专门写了批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英雄暮年很能体现他的气质,很本色,很文化,很感性,而且是大悲的感性,这是他内心真实的体验。

13、林彪读书不求甚解在主席面前出洋相

毛泽东是政治家,编书、荐书和讲书是他的工作和领导方法。编书、荐书、讲书的前提都是读书,而且是精读之后才能推荐、编书。毛泽东是自己读懂了,才给人推荐。1931年,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去攻打长沙,由林彪指挥。但是敌方火力猛,红军冲上去伤亡太大。林彪就琢磨怎么样才能打下来,他突然想到读过一本连环画,里面有一个火牛阵——给牛尾巴上点上火,然后冲向敌人的阵营。红军就到附近的老百姓那去弄水牛,把尾巴上浇上油,点着火了,让它们向敌阵扑过去。结果敌人打枪,牛就往回冲,反而把我们自己的阵地给冲垮了。这时候毛就来总结教训,他说林彪读书不求甚解,牛是自由主义,一定要集体主义才能打赢。连环画上没有把它画出来,如果读《春秋》、《左传》,上面就写了,是每四头牛为一组,由大木棒子在它们的脖子那儿捆起来,这时候把尾巴上点上火,再往前冲,即使敌人打枪,它也拐不了弯。

14、毛泽东编书成瘾,超然务虚

毛泽东特别喜欢荐书,讲书,最重要是让别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因为他是政治领袖,又是读书人,这就有了毛泽东编书、讲书、荐书的领导方法。他把书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毛泽东长期有一个观点,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到延安以后,在那么一个只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毛泽东办了20多所学校,从艺术学院、妇女学院,到青年干部学院,再到民族干部学院,一应俱全。毛泽东自己在延安时期经常到各个学校讲课,现在还有一张当时讲课的照片,非常有名,因为是穿着打着很大补丁的裤子。他把讲课、编书都作为打通思想,解决干部思想疙瘩的方式。实际上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编书,刚进第一师范,他喜欢文学经典,他就自己到图书馆整理目录,就编了一个有77个书目的书单,然后把这个书单寄给朋友,他说这么多书我们一辈子都读不完,我们就要读好书,读奇书。当然晚年他也编,1958年在成都开中央会议,他3月7日到成都,第一件事就是参观杜甫草堂,武侯祠,然后要了一些书来看,然后会议期间就编了两本书,一本叫《唐宋诗词若干首》,《明朝诗词若干首》,然后发给大家,大伙都不懂,那个时候都在谈产量、谈煤炭、谈三峡建设,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毛主席发给我们两本书看,而且是唐朝人写的,明朝人写的,他们都不感兴趣。毛泽东后来就讲了,我们中央工作会议不要一开会就说汇报,就说粮食产量怎么样,可以务点虚,要务虚和务实结合,我们可以解决钢铁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粮食问题,同时我们要花一点时间来谈谈文学,谈谈哲学。这样还有一个好处,若干年以后谁还记得我们议论过煤炭多少吨,钢铁多少吨,但是大家都会对成都有印象,在成都读的两本诗词还可以背几句。这种方法我觉得很好,我觉得应该发扬,而且外地来开会的这些干部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领域,从实用主义稍微超脱一下,体会一下四川的大好风光有什么不行?

15、毛泽东“荐书”,因材施教

毛泽东经常向身边的人推荐书。他读了贾谊写的《治安策》,还专门写信让别人看,他实际上是暗示一种思想。《治安策》写的是汉武帝在歌舞升平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在盛世之下有什么危机,这是传达他的想法。他在会议上倡导、或纠正某些风气的时候用意就更具体了,往往是针对一些人的特点来推荐书。一个是李德生,他是北京军区司令员。第一次见毛泽东,他准备了很多工作报告,结果毛主席对工作的事一句话也不谈,就只向他推荐了一本《读史方舆记要》,这是一本历史、地理方面的书。毛泽东说你要负责一个战略区域,如果对地貌、地形、历史、文化全都不熟悉,今后怎样排兵布阵。他跟李德生说你读《读史方舆记要》一定要注意华北方面的地理,这是很有针对性的。还有一个是许世友,他是武夫出身,在部队七次当敢死队长,这个人很直率,毛泽东很欣赏他。毛泽东老要人读《红楼梦》,许世友听到了不理解,他说这书是掉膀子的书,就是耍流氓的书,有一点男女关系在里面。这话就传到毛泽东那去了。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开军委会议的时候,毛就指着许世友说,你说《红楼梦》是掉膀子的书,你读过吗?你没读过你怎么知道它是掉膀子的书呢?你得读五遍,之后才有发言权。许世友回来后就读了,后来据说一直到他去世都没读完。73年毛泽东向王洪文推荐一本书叫《刘盆子传》,是写西汉末年农民军起义后,要在起义民众中选一个皇帝,而且要找一个刘氏血统的人,许多人都有刘氏血统,怎么办呢?就抓阄,结果被一个放牛娃刘盆子抓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一下子成了领袖,就不太适应,还是每天找朋友一起来放牛。毛泽东让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来读这个传,意思就很明显,就是论资历、论能力,王洪文作为党的副主席是不合格的,但是现在做上了,就应该要有长进。

16、“一个在十里之外都能够呼吸到他个性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年的读书生涯,使毛泽东身上携带着一种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和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折服人的感觉和思维,所以很多人说,在毛泽东身上能感觉到一种神奇的感觉,好像是站在东方智慧的奥林匹克山,有一个光环辐射到他们。比如一个美国记者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谈了一个晚上,出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看到了一个走在时间前面50年的人。1975年12月31日晚上到1976年1月1日的凌晨,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当时毛泽东头都抬不起来,灯光不太明亮,尼克松的女儿就凑近一点想看看毛泽东的神态。她后来描述说,毛泽东突然睁开眼,就说了一句:你是不是看到一张大中华的脸?他们出来后说:我见到一个在十里之外都能够呼吸到他个性的人。

17、毛对尼克松说:“我们不谈政治,就谈哲学。”

中美打开两国关系的大门,尼克松首先来见毛泽东,这是了不起的大事,而且是毛主席说什么时候见就什么时候见。本来说中午11点到,下午3、4点见,但是后来毛主席知道他们到了,就直接通知见了。尼克松为了套近乎,背了几句毛泽东的诗词,毛不感兴趣。尼克松说毛泽东的书改变了世界。毛泽东说我的书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之后尼克松就讲中美的大事。毛就说我们不谈政治,就谈哲学。

18、毛式语句深入人心、深入骨髓

胡乔木为了编《毛泽东诗词选》的注释,非常认真,经常熬夜。夫人说,一个诗选还值得你花这么多时间去做吗?他说,你不要小看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在未来对人们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毛泽东选集》。从他的话里可以理解:其一,毛泽东做出来的一系列具体的决策,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层面;毛泽东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也是一个层面;就是“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再往上就是文化层面,毛泽东做决策也好,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思维状态,精神的这个层面。在今天和未来,最能发挥毛泽东思想价值的到底是哪些?第一个层面会越来越淡化,怎么打锦州,怎么打淮海战役,这些会淡化。但是第二个和第三个层面的思想会越来越多。举一个例子,就说毛泽东精神。网友在网上概括了毛泽东的十句话,最真诚的话是“为人民服务”,最痛快的话是“将革命进行到底”,最谦虚的话是 “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等等。不仅如此,毛泽东的思想还深入到我们今天的话语体系,比如将爱情进行到底,将炒股进行到底等,从话语体系上也是深入人心、深入骨髓。

19、毛泽东读书“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毛泽东读现代小说主要是读鲁迅,也读现代西方爱情小说,像《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等。毛泽东作为一个自信、自强的人,他的爱情世界,感情非常充沛,他表达爱情的方式主要是古代的诗词,他也写爱情诗,他有四首爱情诗:第一首是1920年写的叫《虞美人-枕上》,写得非常好。而且他也读古代的爱情诗,如李清照的诗,他专门写了一封信给江青,他说我的思想是复杂的,感情世界是复杂的,读书也是复杂的。他说我读书,读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就是读豪放的读久了,就喜欢读婉约的;读婉约派的久了,就读豪放的。所以毛泽东读很多婉约派爱情诗,而且也写了几首爱情诗。

20、毛泽东对“儒释道”都很有研究

《毛泽东选集》有424处涉及到儒家。佛家的他读过《金刚经》等,而且他专门跟达赖和班禅讨论过佛教的特点。毛泽东读老子,而且读研究道家学者的材料,其中有个很有名的人,他写了一本研究老子的书,毛泽东就到处打听他。儒和道作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两大流派,在相当程度上,毛泽东在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当中也有潜在的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大全

全文共 315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多读书,读好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的精神粮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牛角挂书》篇一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随月读书》篇二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韦编三绝》篇三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下帷读书》篇四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挟策读书》篇五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高凤流麦》篇六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温舒编蒲》篇七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负薪读书》篇八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带经而锄》篇九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焚膏继晷》篇十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十年窗下》篇十一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学富五车》篇十二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三十乘书》篇十三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枕中秘宝》篇十四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开卷有益》篇十五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读书种子》篇十六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束之高阁》篇十七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三坟五典》篇十八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寻章摘句》篇十九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断章取义》篇二十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我是一个不太爱读书的人。但后来,我又不禁爱上了读书。这要从一个痛苦的阶段说起了……

大概是五年级的上学期吧,老师让我们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当时我就想,哎,买一本囫囵吞枣的随便看几眼就行了。没想到,老师后来跟我们说,还要写《城南旧事》读后感,这下糟了,那本书从我买回来,我就原封不动的的放在书柜里,一次也没看过,让我写读后感?我是一概不知呀!好吧,我是不得不乖乖地读了。那几天我每天只要一写完作业就立马捧起那本《城南旧事》,马不停蹄地看,起初,对于我这个根本就不爱读书的人来说,这一篇篇自己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东西,还有强“咽”下去,那真是一件痛苦而又无聊的事情呀。当你面对一个自己根本就不喜欢或不感兴趣的事物时,还要强硬去面对,是十分痛苦的。但后来,我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全身心都投入到这本书中的“对象”——宁静的夜晚。每每晚上,我会坐在书桌前,伴着醉人的月光,伴着闪烁的星星和宁静的夜,我静静地读着,静静地,安静下来,我就投入到了这书的世界里,真的是越读越起劲儿,感觉这书真的很有趣,在那个年代的话有些读不懂的,我会有意识的去多读几遍,感觉好玩儿的地方也会跟着笑笑……果不其然,过了大概三,四个星期,我们就写了读后感,我呢,早就津津有味的看完了一整本书,顺顺利利的将一篇读后感呈现出来了!此后,我也爱上了读书,尝试着去读各式各样的书籍,享受了每一本的“书世界”,目睹了每一本书的背后,行驶在浩瀚的书海当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千真万确,就在那个学期,我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提高了很多很多,连我们的老师也夸我呢。因此现在我也有机会和那些作文水平好的同学一起去比赛,参加各种的作文活动。

我还看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所以,如果现在还没有爱上读书的你,不要着急,可以先去读一读你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总会有你喜欢,感兴趣的书籍出现的,就像我,对读书没有一点兴趣的人,不是也渐渐走进了缤纷的“书世界”里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司马迁小时候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 10 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 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

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从 20 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

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 10 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巨著,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的读书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我你上杨红樱阿姨的书后,在梦中,我也在要求你妈妈给我买书,我盼星星,盼月亮也要得到这本书,最后,妈妈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就在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一套杨红樱的书,回到家后,我急忙打开盒,哇!好多漫画,小说,散文呀!我连吃饭也顾不上,急忙翻开书,看了起来。

夜深了,我还在咬文爵字到十点,妈妈叫我上床睡觉,我躺在床上,脑子里都是书的资料,我只好又打开灯,把书拿到被窝里,之后看,看到大约是十一点时,只见妈妈的脚步声来了,我的心里像小兔子一样跳着,原先妈妈去书房呀!凌晨1点到了,我实在熬不住了,只好关灯,睡下了。

直到此刻,这件事都还印在我心里,我以后要学会分配时间,有计划的看书。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400字(九):

我从小就爱读书,小时候我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爱读关于大自然的书,《十万个为什么》成了我的好朋友,它使我懂得了关于动物、植物、宇宙等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我还个性喜欢恐龙,《听恐龙讲故事》使我对恐龙更加着迷,为了寻找恐龙化石,紫金山、红山动物园、石头城、我家门口的小花园、婆婆家的菜地里都留下了我寻找恐龙化石的足迹!

此刻,我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能够帮忙我读更多的书。如果读一本书入了迷,就像在仙境里玩儿一样,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时就是这种感觉;读《爱的教育》时使我感觉:帮忙别人很快乐;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使我明白:勇敢、坚强加智慧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读一本好书,感觉真好!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源泉!同学们,让我们多读书吧,让好书陪伴我们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妈妈教我看了一本书叫《名人故事》,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这篇文章。

文章中讲述了李嘉诚出生于一和穷人家族,当时,为了躲避战争他们只好来到香港。李嘉诚苦苦找了一个星期的工作才有人收他当茶馆的伙计。他踏踏实实的工作,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成为了一家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有自己用积蓄7000美元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不久便有人来和李嘉诚合作,而且要求李嘉诚必须要找一位有钱的人为他担保,李嘉诚求遍了所有他认识的人,就是没有人肯为他担保。李嘉诚没有欺骗对方,诚实的告诉了这位外商,自己认识的人不多,并没有有钱人愿意为他担保。这位外商被他的诚实所打动,便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和李嘉诚合作。从那以后多有人都知道李嘉诚是个可信的人,都和他做生意,他在30岁时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

我认为,李嘉诚能够成为华人首富并不是因为他出身尊贵而是靠他自己的诚实感动了所有人,让人们觉得他可信,都来和他做生意。在想想我们,每天都被一些谎言所迷茫,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自我。我真心希望人们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向李嘉诚一样,让人们相信你,这样,你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与读书的故事800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有许多取得成就与辉煌的名人不是与好书相伴,最终走上成功的道路。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酷爱读书,因为读书不仅提高我的记忆力,还提高了我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读过许多的中外名著《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河……其中,使我启发最大、印象最深的书莫过于《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用了40多年的心血与辛劳凝结成的结晶,法布尔扬弃了科学家们那种生冷的笔调,用了一种艺术家们的幽默形象完成的。他为了完成这部伟大的著作,每天都在细心的观察身边的昆虫。他为了研究一种昆虫而爬到树上,一直从晚上观察到白天,甚至还有的时候被人误以为是小偷呢。但他仍一直不放弃,他那不可磨灭的精神一直在支持着他、鼓舞着他,使他坚持不懈,最终完成这部十几万字的《昆虫记》。

说起我喜欢《昆虫记》这本书,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找《昆虫记》来读一读,并告诉我们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我听了,兴奋极了。回到家的时候,爸爸连忙拿出一本《昆虫记》,问我喜不喜欢。我连忙回答喜欢。待我打开书一看,我就变得沮丧极了,因为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连一幅插图也没有。我随手翻了一下,便扔下去玩了。等我无聊的时候,爸爸又拿着《昆虫记》走过来,对我说:“小林,这本书真的对你很有帮助,你看看吧。”爸爸的话真有说服力,我拿起书,随手看了几页,发现书里有许多的课外知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这不看不要紧,一看我就被书里那精彩的内容吸引了。就这样,我每天放学回家,总要捧着,《昆虫记》看得没完没了。每天我都在书里汲取那甜美的营养,书中的主人公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使我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以至于什么都忘了。啊!书的魔力多大呀!

我爱读书,正如莎士比亚说过:“我愿意一生与好书相伴。”书,你是我灵魂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名人读书的经典励志故事:吕蒙读书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格外晴朗的星期天,我在家里闷得慌,就给妈妈打了个电话,问妈妈我应该干什么呢?妈妈说:“你没事干去图书馆看看书去吧”。

我来到图书馆,心想我喜欢看什么书?应该看哪本?我转过来转过去,左思右想。哎,过了好大一会儿,我总算找到我喜欢的一本书了。这本书的名字叫《西游记》,这个书名一定会有很多人熟悉吧,可是我就不怎么熟悉它,那我可要从第一页开始好好读。

哦,原来是这样!一页,两页,三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的腰真酸呐,不得不趴在桌子上读。我越往后看,就越想看看后面的。我看得真是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呀!有很多在书馆的人都夸我呢,我谦虚地说:“这有什么啊,我们是小学生,我们就应该多读一些课外书的。”

一天,两天,我只要一有时间就在图书馆读书,除了读《西游记》,我还读了《爱的教育》、《笑猫日记》、《小学生获奖作文大全》……还读了很多很多呢!

通过这样的阅读,我才知道了读书是一件多么有乐趣的事情,我们应该多读书,这样才能长见识,长大以后才能有出息。同学们,吃饭很重要,读书也很重要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儿童的我,不喜欢看书,天天就在家里看电视。直到有一天,妈妈上街去了,我随着她一起去了。我不喜欢逛街。我每次去逛街都感觉很累,而然逛完街妈妈就带我去吃KFC。那一天,妈妈让我去新华书店。那时,我第一次尝到读书的滋味。

寒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绿野仙踪》,我一拿到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常常看地入迷,就连打我都不会觉得痛。当我看到多萝茜离开家乡时,我就很伤心。 当我看到胆小狮飞跃绝境时,我真为坐在上面的稻草人担心,最后胆小狮成功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当看到多萝茜交朋友时,我就替她高兴。当看到西方魔女欺负多萝茜,我恨不得帮她一把,杀死西方魔女。我跟着书中人物的情绪变化而变化_快乐,沮丧,迫不及待……有时我真想跳进书里为他们效劳,帮助。

读书真好啊!书可以把我带到一个喜怒哀乐的世界里,我从书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它给我力量,给我知识。昨天,我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乘风破浪;今天,我将用知识创造属于我自己的世界。这一切怎能不是读书给我的收获呢?愿我们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愿读书激励我奋斗,愿我们献出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贡献,在社会上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读书故事300字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我从小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爱读书是因为我可以在书里学到很多知识。比如:我在《成语故事》学到了许多有用的成语;我在《古诗三百首》里诵读了好多优美的古诗;我在《小幽默大道理》中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每次,我都在家里急切的等待,等着妈妈从图书馆借书回来,终于等到了,我迫不及待的从妈妈手里接过书,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了起来……

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所以很容易就能从学校读书馆借到书,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妈妈帮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晚上不读书就睡不着觉。我要谢谢妈妈,要不是妈妈给我借书,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读书的乐趣。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书是我最紧密的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外国名人读书小故事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

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钟爱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领悟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仅学习并领悟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习并领悟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之后,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读书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爱好很多,打篮球、打乒乓球、听音乐……我最喜欢的还是看书!

书里有无尽的知识、无穷的资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我的读书格言。

有一次,我正在看《三国演义》,正当我沉浸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妈妈走过来说:“别看了,吃饭。”“知道了。”我一边应承着,一边继续看令我入迷的书。

“孔明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使曹操百万大军谈笑间灰飞烟灭;孔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一篇《出师表》万古传扬。”当我正在这无边的遐想中遨游时,妈妈提高了分贝大叫:“快来吃饭,饭都凉了!”这一叫,打断了我的遐想。我端起饭碗,眼睛继续盯着书本,“啊,关羽之死!”我一边吃饭一边翻看着书。

这一篇章虽短,但字字都在敲击着我的心灵。关羽被俘后宁死不降,被吴国杀死……我的眼泪滴到了书上。在刘备出兵攻打吴国时,我不禁乐得开怀大笑,热血沸腾的我在内心为刘备暗暗加油。张飞之死让我气愤难耐,刘备率百万大军攻城略地时,我不由得拍手叫好……这时,愤怒的妈妈像一头母狮子咆哮道:“吃饭!”这一声可谓是吼得天崩地裂,日月无光啊。

在老妈的“淫威”下,我只得乖乖地坐到饭桌前。虽然吃的是凉凉的饭菜,但我心里很高兴,很自豪,因为振宇看完了一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在朱老师的推荐下,爸爸从新华书店买来了《不一样的卡梅拉》全套书,一套共有九本,每一本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我打开页面随便翻翻,就被那些彩面上可爱的小鸡吸引住了,我决定每天带一本去上学,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读读,看看这些小鸡到底在干什么?

通过已学过的字词和彩图,我断断续续地读懂了故事的大概意思,但是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于是晚上做完作业,我缠着妈妈,让她把故事从头到尾连贯地读一遍给我听听。妈妈一边读,我一边听,遇到不理解的词就让妈妈解释给我听,听妈妈读完一遍,我觉得故事比我自己读时更有味,于是我决定自己再读一遍,等这一边读完,就有一些问题在我的脑子里出现了,比如:当别的小鸡在睡觉时,卡梅拉一个人偷偷去看大海,在路上会不会被狼吃掉?妈妈表扬我看书爱动脑筋,有进步。就这样我爱上了读书

我更爱上了“卡梅拉”,从书中我了解到卡梅拉是一个聪明、勇敢、有爱心的小鸡。她总是充满幻想,并努力尝试着实现它。就这样她经历了千辛万苦,有危险,也有喜悦。我很感动,真想和她一起经历那些事。妈妈告诉我,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啊!大胆尝试自己想做的事,你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和读书的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接下来说说我和书的故事

在我读一年级时,我的文章写得不是很好,每次作文都得不了五角星,因为总是不能用上好词句。直到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我才开始写出好文章。没错,它就是书,是它让我写好了文章,也是它让我领悟了许多道理。当我读完书时,我会再反复读几遍,然后划出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到本子上,写文章的时候就用得上了。

比如描写外公的勇敢坚强,以前我只会写“外公是一个勇于拼搏、坚强奋斗的人”,现在我懂得引用谚语,会这样描写“俗话说:花盆里养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外公就是一只饱经风霜的雄鹰!”是不是生动很多呀?用上了好词好句,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就不再枯燥无味,读起来也津津有味。

书就像一位朋友,自从与它交了朋友之后,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不少,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我喜欢阅读,喜欢遨游在书的海洋中。每一本书,都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乐趣,给人光彩,给人才干。”是呀,书是知识的宝库,使人变得博学多才;它也是一位朋友,总会在你遇到困难时向你伸出援手。

书,我这默默无闻的朋友!我的成长离不开你,我愿用一生去读你,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