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684

作文

130

爸爸的故居小学作文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二,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拜年。初五,我与爸爸又开车来到了爸爸的故居,那是爸爸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房子如今变成我二爷爷家的仓库了。 屋子是个两层的标准的石头建筑结构,由黄土、白石灰和鹅卵石等材……

大年初二,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拜年。初五,我与爸爸又开车来到了爸爸的故居,那是爸爸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房子如今变成我二爷爷家的仓库了。

屋子是个两层的标准的石头建筑结构,由黄土、白石灰和鹅卵石等材料堆积而成,鹅卵石在爸爸的老家有的是。听说是当年由我爷爷一个人从江边挑来,用汗水和努力换成的。每个房间都有门槛,这是古老的艺术。

房子的外墙上是用黄土、石灰相拌粉刷的,大部分已掉了,露出一层层的叠得整齐规整的鹅卵石。听爸爸说石头间是用白石灰代替水泥的,那时候水泥、砖块很少又昂贵,而白石灰也有很强的粘性,用鹅卵石造房子已经是很好了,并不多见。爸爸说,他是十三岁离开这儿,去住村外新房子的,算起来也有二十八年了,房屋现在看起来还是那样的牢固。这几间小小的房间、客厅虽然旧得不成样子,但却包含着爸爸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房屋门口的村子里,便是爸爸小时玩耍的地方。爸爸小时候可调皮了,但也很聪明,所以村里的人对爸爸是又爱又恨。有一回天刚暗下来,爸爸的六爷爷在自家门口放了洗脚桶准备洗脚,旁边放了双干布鞋,看见爸爸仍在外面玩耍,便对爸爸说:“小调皮,你还不回家,天都黑了。”爸爸一听,竟然说他小调皮,于是趁六爷爷转回屋里拿擦脚毛巾时,把干布鞋扔进水桶里,撒腿就跑回了家。爸爸的六爷爷后来得知是爸爸干的“好事”,就告诉了我爷爷,结果不用说也知道,爸爸被惨惨地打了一顿。

从出生到现在,我是第一次见到爸爸的故居。以往,都是爸爸说他童年的趣事,比如上树捉麻雀、摘桃子、到江里抓鱼……想象着,却从没见过,但我却能感受到。

这儿卫生不如城里好,但空气还是很新鲜。这里是爸爸的故居,有爸爸的回忆。

[爸爸的故居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孙中山故居一日游作文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天,我的心情特别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啊,我们要去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家了!这次去既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又能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一告诉我们啊,大伙乐得一蹦三尺高,激动的不得了!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嘛,听到这样的消息为何不兴奋?好了,二话不说,以闪电一般的速度换装,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等待出发!

一路上,我和表妹都在玩,嘻嘻哈哈笑个不停,不时又对窗外的风景指指点点,花儿对着我们笑,柳树向我们招手,小鸟为我们歌唱……不一会,我们就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还没进大门,就看见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想必孙中山现在生前是多么伟大的了!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兴冲冲的走进去。深呼吸,哇!空气真清新,小路两旁种满了小树,抬头一看,小树似乎在向我微笑,我们向前走,不一会,就到了孙中山的家,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庭院里有一株酸子树,这株酸子树是孙中山先生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树种并亲手种植的,到今天已经126岁了。上世纪的30年代,酸子树被强台风吹倒,但仍然顽强生长,郁郁葱葱。1962年3月8日,郭沫若先生到孙中山故居参观,曾以‘酸豆一株起卧龙’的诗句形容它的奇特姿态和所象征的精神。……接着,我们进去参观了孙中山的家,进门就看到一张孙中山先生的照片,两侧就是孙中山父母的照片,往里走,到了孙中山的房间,这里一切都很简陋,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可见孙先生生前是很节俭的,我们继续走,到了厨房,看到了以前那个年代煮饭的东西,他们是用柴烧火煮饭的,不像我们,直接用煤气……

接着我们去参观了孙中山邻居的家和村子的家,还有百草堂,我终于亲眼看到了火烛车,太平桶和大鼓还有鼎……我们了解了翠亨村的习俗,知道了它的历史文化。接着我们就漫步来到了“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堂的左右两旁,立着两尊古朴精美的华表,上面雕刻着威武的蟠龙,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雄伟壮丽!一步进去,最先进入眼帘的是伟人孙中山的全身雕像,他的模样十分严肃庄严,又十分和蔼可亲。我们还和他合了照呢!一楼的大厅内,全是伟人——孙中山的光荣事迹和资料。对了!孙中山最喜欢“天下为公”这一句话了!那可是我通过巧妙的地观察、发现出来的哦!上去二楼大堂,就是孙中山亲属后代的事迹了。我发现了宋庆龄是国母,孙中山还是总统,而且孙中山先生有过三次婚姻……

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告别“孙中山故居”,这次游玩,让我满载而归,我不仅深刻的了解了孙中山,而且还让我开阔了视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刘少奇故居游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灿烂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雄伟的刘少奇故居,我们开车来到了宁乡市刘少奇故居,然后找了个位置停车,就兴高采烈地参观去了。

我们先来到了铜像广场,瞻仰了伟人的铜像,然后我们又去了美丽的刘少奇故居,接着又去了壮观的刘少奇纪念馆,那里有他一生的介绍,我看到了他睡的地方的照片,年轻和中年的相片,要进入另一扇门时,爸爸告诉我不能踩门槛,这是对刘少奇的不尊敬,所以我是跨过门槛的。

我们到了花明楼,在第二层,看到了四羊方尊,还有好多铜钟,敲一敲还有回音,在第三层,看到了各种名人的照片和简介,知道了我们长沙的黄兴路就是以革命家黄兴的名字命名的,他是长沙人,长沙还有条蔡锷路,妈妈也说是蔡锷的名字命名的,但是蔡锷是湖南邵阳人?

最后,我们兴冲冲地跑到了五楼,那里只有一个孤单的刘少奇半身铜像,他好像非常想出来跟我们玩,但是他却动不了,因为他已经永远地告别了我们。

刘少奇故居游,告诉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多做有意义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的故居_600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张居正故居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有文人曾说,荆州是一半宰相,一半诗。生于荆州的张居正,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张居正对楹联、诗词文化也十分喜爱。在位于荆州区东门景区的张居正故居,正门上就挂有一副楹联。上联,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下联,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这是后人对张居正的中肯评价。

张居正爱好辞赋,平时喜欢作对联。在故居内的捧日楼大厅里,就挂着一副张居正亲自撰写的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既是张居正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子孙后代的训诫。因此,他将这两句话定为家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周恩来故居作文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4月1日我镇组织党员干部60余人,赴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故居参观学习,缅怀周总理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学习周总理勤政廉政的精神和严谨朴实的家规家风。

在周恩来故居,大家认真参观了周恩来总理出生的房间、儿时用过的物品,仔细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在周恩来纪念馆主馆内的汉白玉塑像前,向总理座像敬献了花篮,在总理的铜像前,全体同志面向鲜红的党旗再次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表达最崇高的敬意。纪念馆内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镌刻了总理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伟大一生,使大家倍感教育。

通过这次党员学习活动,使全体党员洗礼了灵魂,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念,强化了意识。同志们都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甘于奉献、勇挑重担、恪尽职守,努力争做优秀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了几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鲁迅故里。

充满着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顿时,一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

走进街巷,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建筑。“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鲁迅青铜像,它比真人还高大,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左手抱右手肘,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深深的眼袋,似乎是他忧国忧民的证明;他仰望天空,好像是盼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几个潇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在馆内继续参观,我们了解到了鲁迅坎坷的一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学习医术,因深受资产阶级民工革命浪潮,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并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看到国内同胞的愚弱,毅然弃医从文,先后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以此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看到这里,我对鲁迅更加敬佩了。

接着,我们又连续参观了百草园、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但我最想参观的还是三味书屋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听身后的导游说:“三味意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下桌台上摆着一副活灵活现的《松鹿图》,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行礼的地方。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大概就是说明了生命、读书的真谛吧。东北角便是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书桌上刻有一个“早”字,我从课本上了解到:当年鲁迅父亲生了病,鲁迅为了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端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鲁迅就永远没有迟到过,并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走出三味书屋,天气炎热得很,我们便找了一个小吃店坐下,吃着金黄、香喷喷的臭豆腐,品着凉滋滋的冰绿豆汤,想着鲁迅给予我们的道理,心情无比舒畅……写鲁迅故居的作文500字走访鲁迅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参观莫言故居作文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莫言旧居是1912年建成的,1966年翻修过一次,1955年到1976年,莫言从出生到从军离开,在这里生活了约22年,后来在当兵期间,回乡探亲,也断断续续地住过。图为10月15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内破损严重,在莫言出生的房屋内堆满了纸盒。

1988年,莫言在高密县(现在的高密市)买了房,和妻子杜勤兰及独生女儿管笑笑从旧屋迁出。1990年,莫言的父母也从这里搬到管谟欣(莫言的二哥)的家里,这座老宅,自此闲置。图为10月14日,莫言出生的地方平安庄,到处张贴着横幅。

现在的旧宅是5间共约60多平米的土墙平房,门朝南,屋内仍摆放着莫言几十年前使用过的一些旧物件。东西向有一米多高的土墙,门前有一庭院,面积大约百余平米,种着黄豆和胡萝卜,平时由莫言90岁高龄的父亲管贻范料理。图为10月15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前,一男子向管谟欣(莫言的二哥)赠送一面窗帘。这些天,常有些做企业的和自称搞文化产业的人找管家谈一些合作事项,管谟欣都没有应允。

以前老宅子还有两间厢房,后来随着管谟欣和莫言的大哥,还有姐姐的搬出,破得不成样子的东西厢房也就推倒,腾出来做菜园子了。图为10月14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因为平时大门是上锁的,有些零散的慕名者就通过一面没有围墙的栅栏通过,由于进出人多,就形成了一条通道,这是一个老者站在通道上对着旧居拍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雨中的达夫故居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是人世间常有的,可这里的雨却让人产生无尽的思绪……

雨中的郁达夫故居,白墙黑瓦之间,条条雨丝被风拉扯成各种形状,飘落在古老的走廊扶手上,飘落在物是人非的历史中。当年那个不屈于黑暗势力,顽强斗争的文学巨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辉煌与肃沉。

偶尔中雨,桔树摇曳,落叶纷飞,诉说着什么,又倾听着什么。黄澄澄的桔子无人采摘,只能沉入土中任其腐烂,消失,多么的可悲,我似乎看到了达夫先生孤独的身影,负载着不堪忍受的感伤。

记得前几天来此处,正遇大雨降临,豆大的雨珠急速落地,反弹起来的是些许雨星。雨珠残忍地打向墙壁,发出“嗒”“嗒”的响声。小草被大风摧残,残枝断叶零落于地。再坚固的墙壁也无法抵挡大雨常年累月的重击,变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我想,达夫先生也与这墙壁一样,长期经历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这样一位文学巨匠,在抗战胜利之后却依然死于日寇之手,沉入历史,化为沉寂,每次想到这里,我的心就好痛好痛。

现在,细雨已停,雨过天晴,枯枝的叶子上还挂着水珠,可能水珠太重,它从叶根滑向叶梢,储力,下坠,雨珠在空气中划过一道幻影,又重重地打在草上,最终沉入土中,消失,然后是一片肃静。

达夫先生不也如这雨珠,隐忍,储力,爆发,辉煌,最终化为历史。他从未想过自己要“名垂青史”,他的文字都是感于肺腑,他的行为皆是发自内心,这是他的性格,更是他的品格。他的一生沉沦,一世浮华,也因此成了传奇,让后人膜拜敬仰……

在雨中,在郁达夫故居前,我这样想着,这样看着,这样写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我看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后。就很想去鲁迅先生以前读过的学堂去看一看。也很想去那里看一看他课桌上课的“早”字。终于今天我们小记者能到绍兴有玩去了。

绍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也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的地方。鲁迅的故居就在绍兴。我们晚报小记者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兴致勃勃地猜想着鲁迅故里的风采。

一到鲁迅故里路口,我立刻被一种古色古香的特别风味所吸引。绽现在我面前的是鲁迅先生那神采奕奕的肖像,依旧展现着当年的英姿。

我们走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感受着当年的沧桑。两排店里摆放着绍兴的特产。又有有名的乌干菜,,也有香飘十里地臭豆腐,还有颇有特色的乌毡帽。

我们走进了三味书屋,只见墙上挂着一幅梅花鹿图,桌自拍的整齐有序,鲁迅先生的位子在东北角,他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大大的“早”字。先生的位子上摆着笔、墨、纸、砚还有一把戒尺。我们在“三烩书屋”,充当起学生来,先生穿这一件淡蓝色的衣服,梳着清朝的辫子,带着清朝的帽子。他认真教我们三字经。让我们体验到了孩子学习的景象。又让我体验到鲁迅响声那时的艰苦学习,勤奋好学的精神。

今天,我学到了不少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决定去游鲁迅故里。

来到鲁迅故里,第一站我们去了鲁迅祖居。那是周家的老台门。跨上台阶走进里面,进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一个大客厅,叫德寿堂。是用来会见重要客人,结婚和祭祀的场所。再走进去,有许多数不清的屋子。有主人的卧室,小会客房,琴室,书房,沐浴室,老式的厨房等等。可以想象当时周家的气派和它当时的社会地位。

走出鲁迅祖居我们来到三味书屋。它的原名叫三余书屋,意思是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来读书。后来改名为三味书屋,大概意思是探索诗书中的深奥意义,体会它的意味深长,使读书越来越有滋味。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很刻苦,很勤奋。而他的老师也是一位很严厉的老师。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也就是在书房的最里边。那时候读书是很枯燥的,老师在自己的座位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讲课。有些学生因为坐在最外边,所以经常溜到外面去玩。而小鲁迅他要求坐在最里边,这样,他要是一离开座位就会发出声音。被老师发现的话,就会受到惩罚。所以他经常提醒自己要认真学习。

鲁迅在他的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字。因为有一次因为爸爸生病,鲁迅给爸爸去买药,所以上课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惩罚。小鲁迅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从而时刻提醒自己,以后再也不能迟到。

在三味书屋,鲁迅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

出了三味书屋,我们直奔鲁迅故居。那是鲁迅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里面大致跟鲁迅祖居差不多。先是一个大会客厅,然后是一间间的屋子。有鲁迅和他的弟弟们的卧室。再走进里面就是百草园了。这里有鲁迅童年的故事。一片碧绿的菜地,高大的皂荚树,低低的矮墙。在低低的泥墙根下,鲁迅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捉蟋蟀,挖何首乌。在冬天的百草园,更是有另一番乐趣。小鲁迅和他的童年伙伴闰土一起在雪地里捉麻雀。再过去一点,当然还有光滑的石井栏。小鲁迅经常在光滑的石井栏上跳上跳下,以致于父亲要把他送到城里最严厉的学校----三味书屋去读书。

最后,我们来到鲁迅纪念馆。那里陈列着许多鲁迅的作品,和见证鲁迅一生奋斗的照片和书籍。

今天,让我更多地了解了鲁迅。我很自豪我也是绍兴人,因为鲁迅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

丁逸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探访鲁迅故居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幽深的古树,白墙黑瓦的房屋,推开门,“嘎吱”一声,仿佛走进了新的世界,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来到了鲁迅生活过的地方。

外面是被无数葱绿树木掩映着的白墙黑瓦,里面却是木结构房屋,似乎还能够嗅到一点儿岁月的气息。啊!这就是那位大文豪鲁迅生活过的地方吗?一步一步踏进去,那些青石板砖闪耀着太阳的光辉,似乎在叹息着岁月的沧桑。哎!连这石板砖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鲁迅故居,真的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穿过天井,我们就来到了大堂,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桃木家具,似乎在庄严地宣告:这是主人们坐的地方。家具上精美的纹路,却已是百余年前流行的花样。时间已经悄悄改变了一切,就连大厅上摆放的挂画,都还是一百多年前那种红艳艳的牡丹,如今社会已经难觅踪迹。椅子上落满了尘埃,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岁月将它们变得沉默。

走过大厅,木板房依旧是“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抗议着游客们踩得太重了。我连忙放轻脚步,不敢惊动地板上的浮尘,将脚轻轻地抬起,又轻轻地落下,不留一点儿声音。夕阳从狭窄的门缝穿越而来,将我的影子照得又细又长,不知鲁迅当年有不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如果经历过,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鲁迅的故居,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令人捉摸不透。那些高高挺起的古树,那些细细长长的斜阳,还有那些已经成为古董的家具,和落在上面的尘埃,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浮想联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努力读懂袁世凯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我躺在床上看一本关于袁世凯的书,看着看着,我不知怎么来到一个病人的床前,这个病人静静地坐在床上,两眼无神,他的目光毫无目的地盯着前方,眼睑浮肿,满脸的憔悴,棕色的锦缎长衫,花白头发,花白胡子随着他嘴巴的开合微微颤抖,我被周围金碧辉煌的灯饰吸引了,我扫视了一圈这间装饰奢华的卧室,忽然间想到一个人,莫非……。我定睛一看,果真是他——“窃国大盗”袁世凯!

我着实吓了一跳,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小心翼翼地问他:“您就是袁大总统吗?”我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的目光一下子从遥远的国度回到眼前“是啊,鄙人袁世凯,字慰亭”,“哦,真的是……”看着我惊奇的眼睛和已经呈“O”型的嘴巴,“你是被我这窃国大盗吓坏了吧?”“没,没事”我马上回应,“我在书上了解过您的历史,您其实是一个英雄,只不过……”,“只不过我复辟称帝,建立中华帝国,是吗?”“不,我是说您是被令郎袁克定所误”。“唉……,他太想当太子、做皇帝了!”

我把书包里的历史书翻到了“戊戌变法”那一课,袁世凯瞄了一眼,“这是什么文字,这么漂亮,是未来的汉字吗?”“是的”我点点头,当袁世凯看到戊戌变法失败时,怒气立刻布满了他那憔悴的脸,拿起书准备撕掉,突然间又想起了什么,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又瘫坐到床上,他缓缓地说:“我小站练兵,培养新军,但是只有数千啊,如何能敌得过顽固派的大军,这不是以卵击石吗,为了保护新军不被覆灭,我只能自保啊!”“我知道,只是您人生中有一个污点,造成您的声誉下滑”。“称帝?”随后仰天大笑,“我身边的可信任之人,克定、杨度一个个都劝我称帝,特别是克定,他还伪造顺天时报,欺父误国啊!一步错,全盘皆输啊!我苦心训练新兵,支持近代化,为何苍天如此待我”。说完他费力的站起仰天长笑,缓缓地走出房门。

看着他的背影,我不禁在想,我们已经长大了,没有人会再把我们看作是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了,我们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别人的批评、建议都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我们认真地听,对于好的建议和意见要虚心接受。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要知道:一步错、全盘皆输,不能像袁世凯一样因为一时的冲动,铸成大错,成为千古罪人,背负骂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北京的名人,最先想起的便是老舍先生了,为了更加了解老舍,这个暑假我便去了老舍的故居参观

老舍的故居在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老舍的故居大门坐西朝东,进入二门,来到一个三合院,院子里有四棵大树耸立着。这两棵柿子树和两颗梨树是老舍先生于1954年亲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北房三间和东西二房为纪念馆的主要部分。

东西二房为《老舍生平创作展》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还有照片、手稿及生前的遗物等。再现了先生一生的成就,展览分为"红旗之子、东方学院、山东岁月、八方来凤、美国之棋和丹柿小院"六个部分。

老舍从一个卑微家庭出身、世代文盲的贫穷孩子,到最后的授予“人民艺术家”美誉,写出《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等传世不巧作品,这让我十分的佩服。

老舍的作品我最熟悉的当属《骆驼祥子》了。《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绝望了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有时候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老舍用这本书反应出了当时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事实。

老舍利用一个一个的作品来讽刺、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去谱写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我觉得老舍是伟大的。正如他的自我写照:"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几十年来日日操练在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这次参观让我加深了对这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了解。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老舍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作品启迪着后人,更是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谢现在的伟大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寒假作文:名人故居文化肌理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一座城市的名人故居是她承载过多少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肌理纵横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有人却无视国家规定,擅自拆除名人故居,最近有报道,位于北京东城区的梁林故居,就是这样被毁于一旦,令人痛惜。

坐落在东城区北总部胡同的一栋老宅是两位在国内外享有高知名度的着名人物---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民国时期享誉盛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建筑学家。林徽因是个才情并茂的杰出女性,她的父亲是个外交官,常常由于工作的变迁带着小徽因到其他国家定居。也许是家庭条件比较特殊,当林徽因12岁时就掌握了六国语言,15岁时就当了她父亲的翻译。而梁思成的身世则是一位名门子弟,是一位政治家。他从小就与林徽因青梅竹马,关系很是融洽。他们的故居理应是典型的名人故居了。

可是,有些人似乎一点儿都不在乎这些,他们认为梁林故居就是一栋老房子,没有任何价值。可是,他们错了。名人故居的意义地在于后人对名人的崇拜和尊敬,并不是一栋老宅那么简单。

早在2009年7月,梁林故居就经历过一场灾难性的“浩劫”。后来由于民间保人员和周围民众的强烈反对,有关部门的及时阻止,梁林故居侥幸逃过一劫,以破败之身残存。

但2011年10月,梁林故居原址的末日来临了。这一次的拆除可不能视为儿戏,它让梁林故居简直遭到灭顶之灾:木制的大门被钻得千疮百孔,满地都是碎砖乱瓦,烂泥木屑;而那些尚未敲掉的墙上印着一个个鲜红的圆圈,圈内写着一个个鲜红的字——“拆”!整个故居一片狼籍。

看到这里我象触电似的颤抖了一下,一种咸涩的味道夹着悲愤的情绪涌上心头。天哪,那些贪图私利的人们做了什么!难道他们对我们值得自豪的文物不屑一顾吗?他们就不知道擅自拆迁文物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吗?他们竟然用金钱贿赂有关部门,隐瞒不报,事到今天,没有谁能讲清到底是谁主张拆除文物。

城市需要发展,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也同样需要加强,两者应该同步。希望有关部门能正视这一不良现象,并给予主张拆除文物者严肃的处理和惩罚,我呼吁全民重视文物保护,使我们国家的历史更加悠长。

[寒假作文:名人故居文化肌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参观鲁迅故居作文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参观鲁迅故居,为的是让我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中午11时,我们终于来到了绍兴市。饭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鲁迅故居纪念馆。

走进大门,里面挤满了人。进去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鲁迅半身像,他神色严峻,目光炯炯地凝视远方,旁边刻着他的生平事迹,跨过左边那扇门,有三个房间,里面陈列着鲁迅先生生前用过的物品。

穿过小桥向前走一段路,就是百草园。走进去,先看见的是几棵高大挺立的皂荚树。它们长得郁郁苍苍,树枝随着风儿向你招手。几只蝉躲在叶丛里“知了,知了……”地叫着。满墙爬山虎长得翠绿翠绿的,令人心旷神怡。我看着这些美丽的景物,不由想起了一个画面:小时候的鲁迅在百草园里捉蟋蟀,翻开砖头捉蜈蚣,捉住苍蝇喂蚂蚁……这时,导游告诉我们:“相传这里有一条美女蛇,小鲁迅白天到这里来玩,晚上是不敢来的,因为晚上美女蛇会在百草园吃人的……”我听着听着“咯咯”地笑了起来。

最让我难忘地要数鲁迅的书房了。走出百草园,过了桥再往左走一点,就是他的书房了。走进书房,大厅中横挂着一个横匾,上面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下面还有一幅画,画上画着一只梅花鹿卧在一棵古松旁。我不由又想象起来:小鲁迅和伙伴们在这里读四书五经,等先生读得入神时,他们偷偷地溜进百草园捉迷藏、玩游戏……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参观,我收获了许多,而且还增长了见识。如果下次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还会再来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夏令营的活动是去绍兴参观鲁迅故居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因此,他的故居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

鲁迅的故居可大啦!里面包括了他的祖居、儿时嬉戏的地方——百草园、上课学习的三味书屋和他的纪念馆。

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参观了这些古老的宅子。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小儿房。听导游介绍,绍兴的人们很讲迷信。他们一般会在小孩的房顶上挂一盏灯笼,灯笼旁放子着一根葱。每当夜幕降临时,就会点上灯笼。真令人好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这样做才能让孩子“葱”明呵!

我们早就听说过“三味书屋”里鲁迅课桌上的那一个“早”字了。因此,一到“三味书屋”,大家就一个劲儿地往里挤,都希望能亲眼看一下这有名的“早”字。可到了里面,只见一条又粗又长的绳子把课桌围了起来。好不容易挤到了前排,也只能在远远的地方,望“桌”兴叹,连“早”字在桌子的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可真是扫兴呀!

这次游鲁迅故居使我受益非浅。故居通过原状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绍兴居民的生活状况,真实再现了鲁迅的光辉业绩和思想发展过程。“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我们应该像鲁迅一样从小刻苦学习,将来才能有所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孙中山故居一日游作文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山游览的这几天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孙中山故居。只见故居公园的右侧有块石匾,上面刻着孙中山题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进入园门,看见一条修建得颇为雅致的宽阔走道,路的两旁铺着装饰性的鹅卵石,两行岿然屹立的大树为游客遮挡烈日的炙烤。步行没多久,我们就到达故居内。三面矮矮的围墙,一排红白相间的两层建筑映入眼帘,围墙左侧还挂着一块金字匾牌,上面写着几个清秀的大字——孙中山故居,落款为宋庆龄。孙中山故居为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其主体建筑是1892年由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资,孙中山主持建筑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院落,出了一位如此了不起的人物!

接着,我们来到孙中山纪念馆。首先见到的是一幅孙中山先生的油画,旁边还有他的简介:1866年出生,1925年病逝。在他的领导下,腐败的清朝被推翻了……我们继续往里走,一楼展示的是他如何推翻清朝统治当上临时大总统及以后的生活。在任临时大总统时,他还出版了《建国大纲》一书,书中讲的是如何让中国走向富强。我最欣赏的是“三民主义”民主、民生、民权。二楼则展示了他的亲属及后裔,还有宋庆龄对孙中山的协助。

走出纪念馆,这次参观也告一段落。虽然只有短暂的几个小时,但是让我对孙中山先生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加深了对他的崇敬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邓小平故居游记作文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正值春节,我们这个城市竟找不到一风景名胜可以游览,爸爸提议,去广安市邓小平故居旅游。我当然求之不得了,早就听说邓小平故居不同凡响,据说有3。19平方公里大,风景优美,引人入胜。

坐着自家的车,颠颠簸簸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就听到不远处的嘈杂声,走进里面,大吃一惊,眼前的景象只能用两个词形容:游人如织,人山人海。光是在大门前拥堵的人就排成了一条长龙。

我们又排了十几分钟,才进入到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让人心旷神怡。再往前移步,就能看到无数的参天大树。密密麻麻地挨挤在一起,像亲密的兄弟姐妹。

我俯过身子,瞧见了这棵迷人的银杏树,笔直的躯干高耸入云,黄褐色的树皮在阳光下显得别有一番情趣。那可爱的银杏叶,像小巧玲珑的绿色扇子,数不胜数的小扇凑成了一顶绿色的巨伞。

那边,妈妈惊叫起来,原来,这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像钢铁巨人一样矗立在这里,像忠诚的守卫护卫着这片大地。那扎根土地的根基,那粗壮的躯干,还有那手掌大的梧桐树叶都让我看到了一棵树的旺盛的生命力。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著名的百花潭。石栏上刻着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令人目不暇接。透过石栏附身向下望,能看见那水平如镜的小池,远处的柳树、蓝天上悠悠的白云,和人们互相依偎的情景,都倒影在小池里,构成了一副动人的画。可惜的是,现在是春天,不能像夏天一样看见那满池盛开的荷花翩翩起舞。要是夏天再来,瞧见那密密麻麻的荷花忘情舞蹈,那才真叫一个美轮美奂呢!

我们马不停蹄,走到了一个分叉口,路牌显示,往左走是纪念馆,往右边走是陈列馆。我犹豫了好久,往右边走了。还没走多远,高大魁梧的邓小平爷爷的画像就矗立在我眼前。这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塑像,小平爷爷端正地坐在一把椅子上,显得威严而有号召力。这塑像恐怕有几十米高,我要抬起头才能看到塑像的全局。能工巧匠将小平爷爷的面部表情刻画得活灵活现。他眼睛炯炯有神,透露出希望期盼的目光;嘴唇微微张开,似乎要说什么,我想他一定是要呼吁和平。他那只左手微微伸向远方,祥和平静的眼神让我看到了小平爷爷高尚为人名的情怀。小平爷爷的一只脚,向前有力地踏着,似乎要带着中国人民冲出世界。大家纷纷在此和小平爷爷拍照留恋,想把这位伟人永远留在心中。

我们随着人潮继续往前走,终于到了我最爱的小平爷爷的住宅区。我和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跑进去,一眼看到了主屋,很原始的味道。泥土地板,四面墙壁呈灰色,中间画着一张邓小平爷爷栩栩如生的肖像。走进左边屋子,看到了一架古朴的老式床,檀香木做的,床上罩着白色的帘子。整个屋子显得干净、整齐,朴实无华,却给人一种质朴温馨的感觉。介绍书上说,这是邓小平爷爷的继母——夏伯跟住的屋子。透过这一间小屋,我仿佛看到了小平爷爷和继母谈天下地的美好情景。

拐一个弯,来到另一间屋子,可以看到不少依序陈列的小平爷爷用过的物品。什么墨笔、纺车、太师椅……全部都是有年纪的古董了。瞧瞧这墨笔,这么多年了,一点没破损,还保护得这么完好。还有这纺车,在如今的21世纪早就销声匿迹了,可当初,为了小平爷爷的生活,邓祖母就是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维持一家的生活……

走出小平故居,我还念念不舍,虽然小平爷爷早已不在了,但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会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间。

来小平故居游一游,真是大开眼界啊!

[邓小平故居游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毛泽东故居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故居座落在韶山,到了这里已是下午时分。但见:这儿山清水秀,空气格外清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少时上学的私塾,环绕着私塾的是一汪清澈见底的小湖。据说这里曾经是毛泽东少时游泳的地方。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显得格外婀娜多姿。在私熟的西北角,毛泽东居住过的泥瓦房座落在绿树成荫的山脚下。紧邻故居正大门有一个荷花池,尽管荷花已经凋谢,但是荷叶并没有因此失去它的风姿,依然清脆地朝天开放着……这儿可真是一副呈现美好大自然的农家风光啊!

好不容易从这片美景中回过神来,我和爸妈便随着涌动的人群进入故居正大门。进入大门是一个堂屋,和邻居家公用的,穿过堂屋便来到了毛泽东父母的卧室。尽管他家原是当地的富农,但也显得非常俭朴,除了床之外,其它地摆设也只有一盏煤油灯和一张小桌。继续前行来到厨房,一眼就看到一个大灶,可不象我们现在的煤气灶,是需要有人管着烧柴的。导游介绍:少时毛泽东非常好学,但不忘帮家里干活。经常是在大灶一边烧柴火一边不忘捧着书本。

出了厨房,接着朝左走,看到的是猪栏、牛栏,以及毛泽东和胞弟的卧室。这些房间经过百年的历史沧桑,但依然那么保持原样、完好。

私塾和故居相比要显得气派些,教室在楼上,隔着门槛我看到了毛泽东少时坐过的座位。看着这些座位,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他当年摇头晃脑读书的情景,耳边也仿佛有了那之乎者也的读书声。私塾的墙上有一副副毛泽东少时勤奋苦读、热心助人、智斗富家公子的一些故事。看到这些,我对毛泽东的敬意更深了。

从私塾出来,又经过门前的那片湖,我不禁俯下身子,用手拨动着这充满灵气的山水,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少时毛泽东在湖里游泳戏水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走进巴金故居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中,上海旅行的第三天,妈妈说:“我带你去走走武康路吧,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到了秋天特别美。”“可现在是夏天啊。”“那儿不止有漂亮的法国梧桐,还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路。”听妈妈说得那么神秘,我就快乐出发了。

走在幽静的武康路上,两旁的法国梧桐伸出翠绿色的手臂,罩住中间不宽的马路。道路两旁有许多建筑风格各异的小洋楼,这条路虽然只有一千多米,却布满了数不胜数的名人故居,难怪妈妈说这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路。我一路走马观花,来到了巴金故居门前。

这是一栋三层小洋楼,卧室里放着简单的床和桌子,还有很多看起来很旧的书。其他似乎没什么好看的了。我拉着妈妈刚准备走,一阵大雨倾盆而下,我们只好退回屋子里避雨。

这时,巴金故居里的一位讲解老师走过来,指了指楼梯墙上的一幅画儿问我:“你读几年级了?来,你看看这幅画,知道是谁吗?”“知道,是巴金。”“对,可是你仔细看看,它是用头发丝做的。”“头发丝能做成画儿?”我一听来了兴趣,走上前认真地看了起来。果然!它是用头发丝做的,巴金笑眯眯的眼神和开怀大笑的神态,栩栩如生,就像是一副素描画。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啧啧称奇。

因为下着大雨我们又没带伞,我索性走回屋内仔细参观起来,这里是一个书的世界,一排排书架上布满了各个国家的书籍,据说藏书有好几万册。再看看简介,原来这位巴金爷爷是一位文坛巨匠。获得过无数荣誉,意大利“但丁国际大奖”、“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还有诺贝尔文学提名。真是位了不起的人。

在一楼有一处被巴金爷爷称作“太阳间”,其实就是一楼的走廊,加装了几扇窗户,阳光可以透进来。我们坐在那走廊房的椅子上,从落地窗往外望去,院子里的花园枝繁叶茂,雨打在树上,哗啦哗啦地响,滋润着树叶,给周围的空气增添了一丝湿意。我不由得想要看看他写的书。

回到家,我便去书店买了这位了不起的人写的一本书—《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