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bbc纪录片货币大师观后感精品20篇

《人生七年》英文原名《7up》由迈克尔·艾普特执导,BruceBalden、JacquelineBassett、SymonBasterfield等出演的一部由ITV出品的纪录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bbc纪录片货币大师观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3178

作文

645

2024年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2278 字

+ 加入清单

从实际出发,中国梦其本质就是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每一个人为国家付出的共同梦想而奋斗,这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国梦的巨变与升华。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今天,在学校我们集体观看了一部政论片《筑梦中国》。这是一部有关中国当代梦想的宏伟巨作。

在片中,我看到了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领导者人集体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从“百年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筑梦天下”五个方面,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的意义,中国梦对世界的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整部片子中,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个主题,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中国梦的阐述和一些重要的新观点,新论断,还采访了大量的,不同阶层的人物,大家从自己的视角和观念表达着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期待。

中国梦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分为三个层次,与党在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奋斗目标紧密相连。

第一阶段是在建党一百年,2021年实现全年小康。所谓全面,就是中等收入人群由现在的23%增加至将来的40%,人数达到6亿以上,社会结构由现在的三角形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

目前中国人口13亿多,减去2亿以退休金为主的人群,再减除三分之一的孩子,剩余近8亿人,也就是说到2021年中国人8亿人有6亿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占比近80%。

想想,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机遇,7年后,我们周围的朋友都已经小康了、富裕了,如果我们自己还在贫困线挣扎,还在为生存奔波,难道不羞愧、不后悔?

保尔·柯察金曾经在他的书中写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在他临死的时候,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应虚度年华而后悔。

我们处在最好的国家、最好的时代,全球的眼光都在聚焦中国,全球的财富都在向中国这块价值洼地涌入,我们唯有紧跟政策,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思想境界,抱着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思想,把个人梦与国家梦统一,国家梦实现了,我们的梦也一定能实现。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私募股权投资,我们唯有听党的话,跟着政策走,才不致做出后悔的事。

历史对我们如此厚爱,机遇对我们如此眷顾,2014年们抓住了私募股权的机会,把我们的梦与公司梦、国家梦紧紧相连,三五年后我们少的可以脱贫致富,多的将更上一个台阶,实现千万。感恩党和国家给我们的好政策,感恩师父的引领和不求回报的奉献,感恩我们自己抓住了机遇,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中国梦的第二个层次是在建国一百周年,2049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许一提到百年梦我们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甚至能倒背如流,但会背并不一定弄懂,懂了不一定能做到。当我读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几个词语时,脑袋中突然蹦出,这不正是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第二个百年梦想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目标除了完成第一步资金合格,还必须要思想合格,如果把小康阶段比作成自然、功利境界,那么现代化 就是道德境界,只有思想合格才能收获第二步的财富。

中国梦的第三个层次是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于我们个人而言,只有有足够的资金,一定得经济实力,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才能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成为国之脊梁,为国家富强、民主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做自家的小梦,而是开放、包容、 共享的世界大梦,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的世界梦。国家与世界,世界是天,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梦想的实现,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反而能促进世界更加繁荣发展,推动人类更加和谐进步,这个国家的发展、这个国家的梦想就是顺应天意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就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个人相对于国家,国家就是天,紧跟国家政策,做国家支持的项目,投国家大力发展的事业,就是天人合一,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中国梦的道路上,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走过了109个春秋。在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坚信有道路、理论、制度支撑的“中国梦”距离我们遥远,但其必定是美好的未来和前景。

作为一个中学生,也许谈中国梦有些太遥远。从实际出发,中国梦其本质就是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每一个人为国家付出的共同梦想而奋斗,这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国梦的巨变与升华。我不必去解释他的政治意义,而想要每个人从心中去体会。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每个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了新的空间,这也使中国梦的实现更进一步。

这部片子以其恢宏磅礴的气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少年儿童懂得了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要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我们的梦想和追求与国家的昌盛息息相关,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又是国家的梦,还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将这个伟大梦想变成现实。

中国梦,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追梦的过程,就是梦想成真的过程,就是成功的过程,成功需要有梦想、有目标,----要《百年追梦 》;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我们要实现梦想就要定好位,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投资之道成为资本家,实现中国梦要有《中国精神》,我们则要坚持巴氏理念,要凝聚思想、精神的力量;实现中国梦要《中国力量》,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我们要排除万难,集中精神、精力、金钱,专注自己的事业,最后才能《筑梦天下》、梦想成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警世名言。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的内心是一面镜子,美与丑都会尽现其中。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更需要有一面镜子,既让人看清自己、也让人明白社会,把个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为的正邪、品格的高下;把社会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废、世俗的清浊。

近日,大型反腐题材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隆重播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看过此片之后,感触颇深,以此片为镜,我看到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作风上需要改进的太多。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翻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漫长画卷,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如北宋的包拯,刚正清廉,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现代的人民公仆孔繁森、焦裕禄、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2014年,在总公司党委领导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有效提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锤炼了自身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观看记录片,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广大党员的廉洁意识。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思想理论,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牢固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能力。

二是廉洁自律,以身作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党员干部,都必须从自己做起,廉洁自律。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纵观各类违法乱纪人员的结局: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从细节做起。作风体现于细节,倡导树立好就要从细节抓起。要从细小的问题入手。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永远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比起纪录片内核更像宣传片,但今年有这样一套片,多少还是弥补了一些春晚对我们造成的伤害。虽然大家都在吐槽内容正直得不像BBC,但不得不说那么老的梗还找了许多新鲜的角度切入, 鲜切花市场,酒厂,金丝猴这些部分乍一看和春节没啥关系,但其实都有内在的社会文化联系。

小吃街那段辣条出来的一瞬间弹幕就疯了,这种宏大命题的纪录片里有东西真的让人觉得“对对对就是就是”的点真的是太加分了!话说有多少拍这些大主题片子的导演还在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还有那么多信息量片子还能自圆其说,角度多但叙事不显杂乱结构清晰,BBC确实不简单。

记者也是加分点,各有其风格但都自然串联每个部分,避免了僵硬报幕和你一句我一句套话的尴尬感。当然我们都爱可爱大叔多一点~

温馨提示:片中出现有关香港的内容的时候,尤其是在第三篇里,๑•ั็ω•็ั๑)祝收假愉快

2017年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而:

BBC的主持人们还是一脸真诚·热情·太好吃·新年赞·中国棒…

咱大天朝网民也从一脸不信·懵逼·这是假的……

最后变成了真不黑·谢字幕组·好看·期待第二集……

那到底是怎样的画风突变让咱们网友黑转路?咱们一起来看看~

在《中国新年》系列中,五个主持人肩负不同使命,身赴中国各地,从冰城哈尔滨一路南下到香港,探索很多人人人人人的大中国是如何体验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日。

在纪录片习惯性的介绍中,大概表达了这几个意思:

中国城市发展猛

中国历史特悠久

中国是最大经济体

中国好吃的不用问

相比以前丢台湾还丢过江浙沪的BBC,这次上了这样一张地图

概括性的夸完,现在要来具体的了,请好好看看我闪闪发光的大天朝吧~!

1.现代化的中国

先说这次拍的北京城,大气庄重没有雾霾~

亚洲最大的铁路调度指挥中心,狂拽酷炫又气派。

以前的普快/绿皮火车也不拍了,全部镜头都是锃亮锃亮的高铁。

北京的每辆出租车都装有GPS,不停向控制中心提供信息。

2.有保障的中国

在忙碌的火车站,有小红帽有偿提供护送上车服务;

在摩托大军身边,有服务点提供免费的热粥姜汤取暖器,并有警车护送;

在云南的森林中,小动物金丝猴也有专人保护它们的生活。

3.有情义的中国人

车站机场不再是拥挤不堪,处处温暖……

老人们的身体也倍儿棒:在国外的人们也要回家团聚(不过哎,这这这姑娘怎么这么像黄渤!)

总之,这样家人团聚的幸福是时时刻刻上演……

4.丰富多样性的新年文化

代表现代的哈尔滨冰城:代表传统的河北打树花:

以及中国人都懂的生肖文化……

在这1个小时的《中国新年》第一集中,BBC主持人在北京、哈尔滨、河北、云南等多地感受了一把春节前的准备气息,虽然有部分情节和“新年”的关系并不密切,但还是向全世界传递了咱们的喜气洋洋…希望这个陌生的BBC在之后几集依旧如此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历史纪录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借助本片,今天的观众可以通过新的角度认识长征,感受长征,并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见证》观后感精选范文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还有淅淅的小雨拍打在窗子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味道,令人倍感觉得压抑与烦躁,一如这次的疫情。

一月份,横空出世的“新型冠状病毒”,给正准备过大年的人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来之迅猛,令人闻“毒”丧色。传播之快,短短几日就已有几万人感染。

不过,在新冠病毒悄悄潜入时,一群人,换上了白衣,我们的“逆行者”,正在与病毒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努力着,不分昼夜,只为迎来黎明的曙光。

一层一层的防护服,厚厚的护目镜和口罩,下面掩藏的是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不间断工作的疲惫。但,他们从来不说苦,只是默默在他们的岗位上战斗着,令我不禁鼻子一酸,同时也感叹着医护工作者的无私与伟大!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有人说,白衣天使是中国的脊梁,我不可置否,但我更觉得,那些为了深陷疫情的人们而伸出援手的,那些奋不顾身,战斗在一线的“逆行者”们,他们也同样是!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个小时、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在岗位上……无数英雄勇赴险境,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贡献。

武汉火神山医院,短短十天,以“中国速度”再次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奇迹!令我叹为观止。建好的病房里,各种设备一应俱全。

我在惊叹之余,心底油然冒出了一种独属于华夏儿女的自豪感。当然,在这奇迹背后,有无数逆流而上,负笈前行的建设者志愿者,同样也是“逆行者”,向他们致敬!

疫情固然可怕,但我们万众一心!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思绪即此,我转头望向窗户,小雨骤停,光破开云层,洒落在大地。

春分来了,满山杜鹃红就在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明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这东西,我始终模糊对之。中国曾经这么多朝代,厚厚的教科书上,一串串封建皇帝的名字,看起来就特别吃力,谁跟谁,没一个搞得明白。

从文字上得来的印象,特别是从教科书上得来的印象,总欠缺一点什么。什么呢?人味!

看电影大明宫,从一幅幅壮丽的3D场景中,融合了时代人物的悲欢离合,大气与敏感,壮阔与秀美,一个磅礴的时代,一场多元而命定的游戏,唐朝,原来你曾经如此壮美过。电影拍的历史,真有人味。

伴随着大明宫,这座集众多“之最”的名宫,唐朝的命运铺陈开来,一座空前的城,一场盛大的晚宴,一次绚丽的烟火,在历史中,轻轻的绽放,却留给我们最复杂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经历过动荡,方知和平的珍贵;经受过血与火,更珍惜美好的生活。终于,又回到了谈判桌前,谈判代表们重新拾起了士兵们不小心滑落的橄榄枝,回顾艰难走来的战争道路。

我仿佛置身于充满鲜血与荣耀的战场,看到了在零下40度低温里被称作“原木”却仍然排山倒海般冲锋不止的先烈们;听到了上甘岭战役回忆录里被称作“撕心裂肺”的冲锋号声,思绪久久定格在那一个个英勇悲壮的画面,难以平静。

全体将士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和平的生活,可是“海空补偿论”、“易地开成”“细菌战”“战俘遣返”等一系列的无端挑衅行径再一次将中朝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激怒,打!

沉默的炮火突然爆发,带着积怨已久的怒气疯狂的冲向敌军的阵地。“奇袭白虎团”更是一次奇迹般的胜利,由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亲自授予象征着威武勇猛的优胜旗帜的白虎团被一支小分队歼灭,小分队仅用了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金城战役,让妄图扭转战场上不利地位的李承晚受到了沉重打击,再也不叫嚣单干,是中朝方面在停战后处于十分主动的有利态势。最终促成了停战协议的签订,久经征战迎来了久久盼望的和平曙光。

那被美国人惊呼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是先辈们用鲜血铸就,也是我们当代军人该永远珍惜和传承的军魂,从中凝聚起“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正能量,守护国家安全,捍卫民族尊严,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神圣使命。

现观今日,能占方能言和、能战方能止戈的道理至今仍然受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所面临相应的挑战也愈来愈大,有些国家没能够正确认识这一必然趋势,所以一些过激的言行也在不断的愈演愈烈,甚至个别弹丸小国更是挑衅闹事,使得自身处于众矢之的。

作为新时期革命军人,我们要从伟大纪念的纪录片中汲取精神营养,将小我融入到时代洪流,让个人建制和时代发展相得益彰,用务实的行动去成就我们心中永恒的“强军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4月看这部片时,它已经红火一阵,评价9.4。起初看时心态摆得不正,对于被众人传呼其神的东西,难免会抱有过多期待,用批判的眼睛审视它,看这盛名之下是否有难副之处。但随着进度条推进,镜头在木器、铜器、漆器、钟表组的人和事间不断切换,那种硬要评个好坏的小儿心态便羞答答藏了起来。不管是为了庆祝九十周年庆还是招揽人员需要,或是给大众普及些文物常识,或是职业宣传,这部片已真正做到全面兼顾,且不失格不掉品,既没有用力过猛硬要灌输些什么,也不像以往纪录片那样沉闷严肃。总的评价:叙事逻辑稍有混乱,但胜在内容角度新颖别致,画面宜人,观赏舒适度高。一部纪录片该有的客观、科学、普及品质都不缺,有意无意输出的价值观也不让人反感,9分以上实至名归。

如果让我给这部片标记一些关键词的话,应该是联结、短暂、隔绝和矛盾。

一、【联结】

这部片里,瓷器组的纪东歌在故宫骑单车的镜头是被点赞最多的。纪很符合大众眼里学艺术的古典女生的形象,面容淡然,气质超脱,笑起来有点现世安好的感觉。她穿线衫长裙在偌大的故宫里骑车的画面,一截图就是一张妥妥的宣传照,当时旁白说“”在她之前是溥仪在骑车。这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联想,好像透过纪看到了小小的溥仪在旁边玩耍,过和现实有一瞬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种用旁白和画面调动观众想象的手法,能够促使观众目光在过与现在之间往返,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比现实所见丰富,视野延展向更深更远处,会有眼界大开的满足感。导演叶君在很多处用了这种方式,如他们走的路,就是当年妃子冷宫的地方,他们喂过的猫,可能就是当年御猫的子孙,还有说要啥头的时候,就是一场古今对话,一场现代匠人嬉笑古代匠人偷懒的日常对话。现在人常说活在当下,每时每刻关注现在,通过片子突然贯穿古今,目光在古今间往返,视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这部片子让人觉得清新的原因之一。促使我想象,回味,可以说这几个镜头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观后最常回忆起来的。

一人一生不能修几件东西,尤其是他们修的是记忆时间的钟表。当时看到这,看到温和瘦削的王师傅静静修钟表的样子,便有些人如沧海一粟的感慨。王师傅长的就是我想象中的钟表师傅样子,温和少话严肃,那么多人喜欢他,应该就是他匠人气质非常浓的缘故。用一个十年来描摹一副画,我看到这时,有些质疑这样做的意义,一个人能有几年啊,都耗在这上面有没有意义?我写这片文时,刚刚问了我同事一个问题,每天办案有没有意义,解决一个问题有没有意义,他说有时候人都要骗骗自己吧。这并没有根治我的迷茫,但这是在我迷茫时自我催眠的安眠药,意义什么的无所谓了。

看片时我会觉得时间很缓慢,对于观者如此对着他们更是如此。屈峰出观展时,就好像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她说进来的人都不适应,一天都在这上面好着,太静了。故宫仿佛是一个桃花源,与世隔绝进出就是一个世界。这门手艺是与过对话,即使用先进科技也没有改变他的本质,师徒值,原料,手工歌丝这样传承方式,与工业社会是流水作业是格格不入的。

说缺乏匠人精神,推崇起来,但匠人并不是终极目标,普通人都有跳脱格局的臆想,更不用说中央美院学艺术的学子,他们的抱负更是灼灼,最小干预,做旧如旧时他们的职责,也注定他们不能通过这份职责发挥自己创新的空间,或多或少会有遗憾吧。一个人自己标签的东西。

第一集里他说我们这些人的指甲里有泥巴,修铜器的有绿锈,笑得呵呵。陶渊明在数千年前说洞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部片为我们来了口子,让我们一窥故宫里这些匠人们在做什么,告诉我们这个职业身上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东北抗日联军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571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胜利xx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抗战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在央视一套热播。这部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战史实,真实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越的斗争史,他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表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英勇的牺牲精神。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杨靖宇为其常用化名,河南省确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名将。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员,在濛江县附近向老乡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捕,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 ,判断他可能就在附近,于是增派兵力和飞机展开围捕。杨靖宇踏着没膝的白雪,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林中,遇到4个进山打柴的农民。由于行动不便,他将购买吃穿用等事委托给他们,“那时他已6天6夜粒米未进,周围还有几百个敌人在全力围捕。接到叛徒告密的敌人又派出5批近200日伪军围剿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回答讨伐队的是杨靖宇的双枪。交战中,一颗子弹击中杨靖宇左手腕,但他继续用右手的枪应战。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终因寡不敌众,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他持手中匣子枪厉声怒斥:“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语毕,高大的身躯便仰面倒在大树旁,终年35岁。鲜血染红了皑皑白雪 。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侵略者始终无法理解的是 :自2月18日以来,他已被围困在冰天雪地里,完全断粮五天五夜,他究竟靠什么生存?为了解开谜团,敌人残忍地将他剖腹查看,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连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杨靖宇用英雄壮举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更展现了东北抗联将士的刚烈血性!

赵一曼1905年10月27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而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一个日军军官走到赵一曼跟前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 日军官看过字条,向军警们猛一挥手,罪恶的子弹射进赵一曼的躯体,牺牲于珠河县,年仅31岁。

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东北抗日联军仅有近4万人的军队牵制了近40万的日伪正规军,有利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她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建树的抗日业绩,表明了她不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雨果观赏园后的诗意评价作为开头,将我们引入一个如同仙境般的世界,然后用大半的时光以一个传教士的角度描绘了圆明园以往的辉煌,紧之后便开始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的镜头,这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景象,虽然很短,但已深深地刻入了我们的心中。最后的镜头便是此刻的圆明园。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最大的感想是悲愤。在观看到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时,我想说:这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在一片火海中化为灰烬,这圆明园,建造历时150余年,投入的经费更是能够用“无数”二字来形容,而且,圆明园中的更多东西是用钱换不来的,如古老的青铜礼器,精雕细琢的陶瓷花瓶,历代的名人书画……这些东西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了就永远没有了。所以英法联军焚烧的不仅仅是无数的汗水和金钱,还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更是全世界的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遗产。

在悲愤的同时,我也深思:为什么中国自我的珍宝存放在清皇帝的离宫中,却能被西方人轻易地掠夺和焚烧呢?答案正是清政府太软弱无能,国力太衰败,使得西方列强的铁蹄能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践踏,如入无人之境。为了不受外族的侵扰,我们的国家就应更加强大,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此刻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取为国家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大型纪录片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全文共 1721 字

+ 加入清单

【同期声】黄苇町(《求是》杂志研究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四风”的问题,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我们要一直抓下去,一直抓到底,永远在路上,你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它避免一个反弹,避免一个在很多人,让有些人认为这像运动式的,过一阵就没事儿了,让这种幻想彻底打消,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使咱们的,通过正风肃纪,使我们的新风气、新作风,真正成为一种新常态。

【解说】纠正“四风”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斩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错误认为正风反腐总会有松懈之时的念头。各地纪委在执纪监督中发现,一些党员干部依然心存侥幸,说一套做一套,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将享乐奢靡问题改头换面、转入地下。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道原党委书记高祝杰就把这一套做法发挥到了极致。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太奇葩了,这么多年咱们治理“四风”问题,查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没有发现这么奇葩的这种行为。

【解说】究竟是什么行为,让工作人员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这就是高祝杰的一处办公用房,进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书柜、衣柜、办公桌跟普通的这个办公用房是一模一样的,在勘查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个衣柜有一个,透出一道亮光,我们觉得挺可疑,打开以后里面挂着衣服,这个衣柜没有了后挡板,直通里间,俨然就是一个暗门,大家可以进来看一看,这个里间里边,这个床铺、电视、衣柜、冰箱一应俱全,卫生间、洗浴设施一应俱全的,俨然就是一个高级宾馆。

【解说】2013年,西青区对超标准办公用房进行了集中清理。这个带套间的306办公室是高祝杰原来使用的,清理之后他搬到了对面较小的303办公室。但是他仍然拿着306的钥匙,暗地里作为他的休息室。

【同期声】高祝杰(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道原党委书记)

还有侥幸心理,觉得部门这么多,领导干部这么多,怎么会查到我呢?掩耳盗铃吧,欺骗组织,也欺骗自己。

【解说】在现场能看到,这组柜子恰好和里面套间的门高度平行,如果不是仔细盯着柜门看,一般人很难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2015年,有知情者向天津市委巡视组反映线索,高祝杰办公室里隐藏的秘密才得以曝光。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他是专门定做的,他这个柜子是沿着门框,这么高度来做的,正好把这个里间这个门挡上,想通过这种瞒天过海,认为风头已过,就能够躲过检查、逃避检查,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

【解说】高祝杰以为,可以用小聪明躲过检查,没想到最后还是躲不过查处,最终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类似这样花样翻新的“四风”问题并不少见。

【解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款旅游这一早就被明令禁止的行为,受到了更有力的管控。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有些人却还在想方设法,另辟蹊径,接受甚至主动要求服务对象安排旅游。

曾任青岛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的王海涛,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他负责报社的经营管理和广告业务,因此和许多广告客户来往密切。

【同期声】王海涛(青岛日报社原党委副书记)

我对他们的所求就是希望多投放广告,为青岛报业集团多争取利益,他们和我,希望和我能够多接触,也是希望媒体在某些方面,比如说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新闻上能够予以关照。凡是找我的我都会给他们处理好,就不在媒体上进行曝光了,会这样处理好和客户的关系。

【解说】为了感谢王海涛这种“关照”,当地一家地产企业提出邀请他出国旅游。双方商量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去一趟巴西和美国。王海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出国审批是非常严格的,那么王海涛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呢?

【同期声】高升杰(青岛市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

他这种接受企业邀请的出国不可能批下来,于是他们就想了一个规避的手段,就是通过这个地产公司,在国外的一个公司以考察项目的名义出具了一个虚假的邀请函,然后又联系旅行社,就是按照考察项目的行程提供了虚假的行程单。

【解说】这就是王海涛提交审批的虚假行程单,上面列的全都是邀请方在美国的地产企业和当地项目工程公司等参观内容。而这一份才是王海涛一行真实的行程单,实际都是旅游观光,包括夜游曼哈顿、游览耶稣山、参观圣保罗大教堂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25 字

+ 加入清单

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斗中,7月初起,志愿军某部三连在938.2高地的前沿阵地执行防御任务。指导员余发荣根据上级指示,在上阵地的第三天,便组建了连队的敌前活动小分队,由三排副排长陈旭文任组长,十班班长钟樟彩为副组长,抽十班江西省吉安县的战士罗元礼和官三立参加,为小分队调整了武器。待准备就绪,指导员召集小分队交代任务,他说:第一,要摸清上敌方阵地时能避开敌人火力封锁的隐蔽道路;第二,要在敌人晚上8点定时打照明弹前到达沟底,尽量靠近敌人前沿阵地,把敌人阵前障碍物(地雷区和铁丝网)和火力点搞清楚;第三,见机行事?抓一两个俘虏回来。

7月7日晚7时,小分队出发了。越过山脚灌木丛后,钟以木棍不断往地上戳戳,往路旁钩钩,生怕弄响了地雷,因而前进的速度很缓慢……十几分钟后,第一道敌人铁丝网的铁丝全被剪断了,他又协同罗元礼在敌人第二道铁丝网中隐蔽地开辟了通道,钻了进去。他们慢慢地再往上摸去,发现山坡的树桩上横七竖八拉了不少有刺铁丝。罗元礼将铁丝刚搭上去就劈啪作响,电光四闪。两人会意,只能用炸药了。

炸药爆炸后,钟、罗静卧在那里,又观察了20多分钟,未发现敌人阵地上有什么异常。钟下决心摸上去,他轻手轻脚地接近敌人堑壕外沿,赶紧趴下往堑壕里面看。不一会,从堑壕东头走过来一个怀里抱着枪的美国鬼子。待他走到面前,钟看准了起身一跃,跳进堑壕,扑过去将其摁倒在地,一把抓住美国鬼子的后领拎了起来。随后接应的罗元礼接过俘虏夹在左肋,顺手往他口里塞进一块毛巾,翻出堑壕就往铁丝网口子猛跑。钟提枪紧跟在后,两人动作迅速,几分钟就将俘虏带到第一道铁丝网外。

第一次抓来那个美国俘虏送交团部的第二天上午,传来团长刘正昌的命令,要三连再去抓俘虏,最好是两个。指导员余发荣说:“那个俘虏是个新兵,知道情况很少,团长要求再去抓两个,最好是老兵。”

钟樟彩回去后,随即通知罗元礼和官三立,以及杨芳田参加小分队行动。晚上7时出发,他们下山速度很快,半个小时多一点,10人的小分队已跑到沟底。

随后,钟樟彩带着小分队往敌人阵地的重机枪班摸去。当快靠近敌人前沿堑壕时,钟向后示意停止前进,招手让罗元礼跟着自己,向敌人堑壕匍匐前进,一点一点移上去,没发现什么异常。一探头借着微微的光亮看到敌人的重机枪,枪后一个戴着钢盔的美国鬼子,是个机枪手。钟摸出匕首握在手上,向身边的罗元礼一挥手,立马跃起,猛地跳进堑壕扑向那个美国鬼子。罗元礼伸手抓过俘虏,右手往他脖子上一夹,左手撑住壕沿一翻身出了堑壕,半提半拖着俘虏飞速往下跑去,交给了已经前来接应的师部侦察班长,让他快些带下去,自己又马上向堑壕冲去。

就在罗元礼夹住俘虏翻出堑壕时,钟樟彩两步就跨到敌人重机枪班猫耳洞口。看洞口内侧有一个在打盹的美国鬼子,左手一伸就拎了起来,右手一拳对准俘虏头上砸过去。没待喊出声来,鬼子已被罗元礼夹住脖子拖了下去。钟见猫耳洞里还有几个美国鬼子,正在发呆,就掏出手雷一拉栓丢进了猫耳洞,自己立即闪身避开洞口。只听轰的一声,猫耳洞炸塌了,钟樟彩忍不住哈哈哈大笑。敌人重机班被抓来两个,剩下的都炸死了。

照理,钟樟彩只要翻出堑壕,迅速下山,与小分队一起将两个俘虏带回阵地,交给连部就圆满完成任务了。但是,钟樟彩看着敌人重机枪上长长的子弹带接在那里,在一种强烈的复仇心态驱使下,把战场纪律忘得干干净净。他两手端起敌人重机枪掉转头,朝向敌人阵地,扣下扳机猛烈地射击起来,没几分钟,那条长长的几百发子弹带都打光了,他嘘出一口积在胸中的闷气,往山下跑去。

待钟樟彩跑到沟底,正欲向自己阵地上去时,敌人的炮火、机枪已猛烈地射向山谷和我方阵地前沿的山坡上,持续了数十分钟。钟樟彩趁敌人火力间隙跑跑停停,先看到已经负重伤的杨芳田,左右两手自大拇指到中指的六个手指都炸没了,旁边血流了一地。他马上边劝慰边把他的左右手都包扎好,然后搀扶着杨芳田往自己阵地上走去。

在敌人的机枪又一次射击时,钟樟彩连忙摁倒杨芳田,自己也卧倒,猛地感到右腿内侧似蜜蜂蛰了一下,不太在意,不一会又继续前进。在爬上去的七八十米途中,连续看到师部侦察班四个战士的尸体,在牺牲的班长身旁,躺着那个美国俘虏,他也死了。自己班的罗元礼、官三立还有另一个美国俘虏都看不见了。

快天亮时,钟樟彩带杨芳田回到阵地,见到了指导员。他已听过罗元礼等人的汇报,板着脸对钟樟彩说:“你不用回班里去了,准备到军法处接受审判吧。”过不久,团部朱德甫参谋长打电话给指导员,又让钟樟彩听电话,问了许多具体情况,再与指导员讲话时,同意钟仍回班里去,并表示不再追究责任。

钟樟彩回到班里后,心情郁闷,感到自己图一时痛快,使师部侦察班遭受重大伤亡。虽然消灭了一个敌人重机枪班,但功不抵过,太对不起牺牲的战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反腐纪录片之《把纪律挺在前面》观后感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多来,公众一点一滴地感受到正风、肃纪所带来的变化。通过一系列惩治腐败的有力举措,不敢腐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同时,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在持续推进,目的是从治标到治本,逐步实现不能腐、不想腐。而这其中,一种被称作四种形态的全新监督执纪模式,正越来越显现出效果。

对有问题反映的党员干部及时批评教育、谈话函询,这是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在违纪问题的处理中,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四种形态是从党的历史和从严治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仅仅只是反腐败,而是要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靠纪律和规矩管住全党,防患于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千年包公》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力求在观众心里树立一位真实可信的清官而非戏说的包公形象。

第一集《清心直道》

通过包拯青少年时期真实的故事、包拯出仕时明志诗,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洁的家风与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响;通过同时代的官员刘筠对他的影响,呈现北宋仁宗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点面结合,有理有据。

第二集《铁面无私》

叙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骇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最为精彩,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的用影视剧手法进行再现,突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第三集《以民为本》

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说明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对贪官污吏铁面无私,对百姓却心怀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来,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力求在观众心里树立一位真实可信的清官而非戏说的包公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英雄儿女央视大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同学们参加了由铁东区教委组织的到丹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早上5点30分,我们乘坐大客车准时由学校出发,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位于鸭绿江边的丹东市。一下车,我就被这个美丽的城市深深地吸引住了。首先,我们坐船游览鸭绿江美景。当我坐上游船,心中便有了一种感觉,美丽的鸭绿江像一条长长的纽带,把两个国家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而我又为我们祖国的美丽和强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之后,我们又登了虎山长城。

到了中午,我们简单的吃了自带的食品后,来到了英华山上,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塔和抗美援朝纪念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高53米的抗美援朝纪念塔,正面有1991年9月20日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7个字,顺着有1014块花岗岩组成的台阶,我们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全馆占地20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2万件。

在这里,我们看到邱少云、黄继光等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及中朝两国领导人互通的信件。我们通过高科技的影视设备和灯光照明等方式,仿佛置身于上甘岭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看到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身上燃起了烈火,仍忍着剧痛一动不动,最后壮烈牺牲。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敬佩。特别是在全景馆内看到的《清川江畔围歼战》图时,我深深地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感动。

从馆内走出来,我的脑海中还不时地浮现出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场。回来的路上,回想在游船上看到朝鲜那边贫穷景象以及祖国壮丽的美景,我的心中有一种自豪感,我为我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向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孔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业发展至今,数不尽的风云人物被搬上了银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间重领风骚,却少有人问津儒家始祖孔圣人。一则是孔子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和思想;再则该角色实在是难以驾驭,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可以凭着照片和文字去模仿伟人的风范,可对于这位孕育出了现今华夏数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圣人这一角色,令多少影视人望而却步。

不得不承认周润发的精湛演技,不愧是在演艺界的顶尖大师,他将孔子对世间生灵的珍惜,对家人的慈爱,对知识的求索,均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孔子的强大智慧生出了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令人刻骨铭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忧伤与智慧之光,让人过目难忘。

遗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许瑕疵。比如在前期宣传时力捧的南子与孔子的感情戏份反倒是枯燥乏味,饰演孔子的发哥和饰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场对手戏,且台词只有寥寥几句。南子乃孔子红颜知己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整个剧情发展下来,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鸡肋角色”可有可无。还有片中出现了像连环弩这样的大汉朝以后才有的“高科技”武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还是注意点尊重历史吧。不过该片的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时不时的插进一些典故如“朽木不可雕也”、“苛政猛于虎”,颇有教化人心的意思。

《孔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孔圣人后人的认可。当然,跟历史较真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称谓不合情理等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奉劝各位,切莫计较这些,就当这又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巨片又何妨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四九年末春,一个国民党老兵随一艘军舰由上海转退到台湾,此后近三十年听不到家乡父老妻小的音信。为了生计,流浪到美国。那时中美正在朝鲜酣战,当地一些仇华反华分子见到这个中国流浪儿威胁道:不知天高地厚,敢同美国较量,中国佬,滚回去!

老兵觉得天地之大,竟无其容身之处,家不能回,父老妻小不能相见,又恨又恼。回想当初在上海,见到的洋人个个趾高气扬,心中倍感伤痛酸楚,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还受那般恶气,不过那时毕竟还能和家人相通,如今……竟不如当初,连父老妻小的生死都不知道了。他恨国民党无能,让国家战乱不断;他恨共产党无事生非,让他远离家乡。他实在不明白国家为什么这样懦弱,共产党又为什么要和美国人打这必败必羞的一战。老兵的烦恼担忧太重了。

美国,是他的伤心之地,不是他的留根之地,南下吧。但他不知道终点何在。途径中美洲,小国夷民同样鄙视他这个中国人。老兵只是想找一块安身谋生之地,并无他求,可前无去路,后无归路,他开始恨自己是中国人!

一天,孤独的老兵实在太累太累,第二天起床很晚,顾不上吃饭直奔南下的班车,恰共产党胜于国民党,好赶上刚刚启动的汽车。一个黑人双眼直直地盯着他,还不停的摇头。老兵毛骨悚然,想不出自己又犯了什么大忌,看来麻烦又来了。黑人慢慢的移到老兵身旁,满脸不解的样子,轻轻地问道:“中国人吗?”“是的。”话音刚落,黑人猛一转身,挥动着有力的拳头抬高嗓门对着满车箱的人大声说:“朋友们!朋友们!这位先生是伟大的中国人,中国替我们在韩国恨恨地教训了美国这个恶邻。三天前美国佬和他们签定了三八线停战协定,美国佬软啦!”他带头鼓掌,众人稍静,突然整个车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车嘎然而止。老兵就在一瞬间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自尊、自信,他自豪地站了起来,忘却了对家人的担忧,忘却了共产党把他赶出国门的愤恨。应黑人、司机等满车人相邀,他兴奋地讲起了自己亲历的以往缄口难开的国共决战史,倒像一个共产党人,顿时,满车箱的小国夷民都成了他的友好。后来,老兵第一次回国探亲前夕,这当中还有五人向他祝福。

怀着自尊、自信、自豪和众人的劝导,老兵依然重返美国谋生。他常常默默自语:“打得好!打得及时!”

一九七八年仲夏,中美尚未建交,老兵冲破重重障碍,辗转月余,第一次回国探亲。他始终认为那场朝鲜战争,为中国人找回了失落一百多年的自尊、自信、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作文摘选1000字

全文共 1917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疫”中,总有一面旗帜引领在前,一群“硬骨头”夙兴夜寐英勇奋斗。“敬爱的党组织”“作为一名党员”“我先上”……一封封“请战书”,一声声“冲锋号”,是14亿同胞“同袍”共情,9000万名“战友”共同战“疫”汇聚成的“硬核力量”。党员干部不仅要在重大战略机遇期改革创新,更要在危难之际冲锋陷阵,锻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硬骨头精神”,群策群力、同舟共济。

学习英雄之城要有群而效之的号召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没有谁是“局外人”,没有事是“份外事”。习近平总书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动员令还响彻耳畔,各个“战场”就出现有他们“网格化”巡查、“地毯式”排查的身影。政治标准是党员干部的“硬杠杠”,旗帜鲜明讲政治,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对照防控地区群众要求补短板,对标对表防控“点赞”先进典型、身边榜样,问题导向用于指导实践。这是修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终身课题的实践锻炼机遇,要把严苛的政治要求入脑入心入行,在政治历练中转化成果,重牵引、强指导,自觉监督和接受监督。

学习英雄之城要有锐意进取的贡献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领导工作小组、发起“一级响应”、各级财政下达补助资金到位,一批批“逆行”医疗队、人民子弟兵驰援武汉,企业加班连夜赶制医疗防护物资,群众自发捐款捐物……“领头雁”凝聚起“协调各方”合力,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自觉担负起“啃硬骨头”“趟地雷阵”的担当和使命,走出“格子间”,“靠前”站位,扛起“党员先锋”旗帜,召必回、战必胜。党员干部把“民心”作为“刚性需求”,克服“自我”意识和“畏难”情绪,不找借口,不推脱扯皮,自觉承担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抗击“病毒”的自我革命中拧紧“总开关”,深耕细耕“责任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敢于认错纠错、承担责任,在践行公仆情怀中办实事、出实绩。

学习英雄之城要有攻坚克难的战斗力。不怕骑生马,犹能挽硬弓。不论是“指挥部”还是“战斗部”,共产党人是历经无数挫折困难而依旧挺立、不断壮大,靠的是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执政本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鼓舞斗志、坚定信心。“19个红手印”浙江桐乡八泉村拉起一支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一批批“逆行者”驰援湖北,天津首批1万人份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20__-nCoV病毒检测试剂盒”已发往武汉,各地区开通24小时冠状病毒咨询电话和家庭医生呼叫平台,提供咨询、留言服务……一线人员和后备力量下足“绣花功夫”,锤炼科学有效防控“真本事”,彰显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真智慧”。结合“居安思危”和“居危求安”两个形势,把防控疫情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保持清醒、应对自如。要丰富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宣传和思想教育,精进业务素养,勤于总结、善于分享,用好宣传“大喇叭”,推进动员、组织和服务前进步伐。

学习英雄之城要有狠抓落实的执行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场战役是全国总动员,大家全力以赴,做到“一把手”抓带头,“一张网”抓防控,“一盘棋”抓统筹,“一竿子”抓到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从应急响应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稳防稳控”具体措施的执行,党员队伍秉持“做了不等于做好”理念,在积累经验中狠抓执行本领,严格规范行为,保障执行高效运转,既凝聚合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又响鼓重锤强化紧迫感。《中共安徽省委致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中要求制度和执行必须有机统一,完善执行环节,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执行机制。关键时期更要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出发,让数据“说话”,严督实导、决胜出战,瞄准点牟足劲,发扬钉钉子精神,多积尺寸之功推动落实,不偏不浮、不庸不虚。

学习英雄之城要有共筑防控的向心力。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公权重器不容丝毫私用,要紧盯“防控疫情”专项资金和落实不力、作风不实等问题。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以“严”的主基调狠抓上推下交、相互交办等现象“抬头”,核实核准、通报约谈,执行到底、反面震慑。这场战“疫”凝聚起14亿人民如“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的巨大向心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统一思想,维护团结。日本将不分国籍公费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泰国宣布中国游客落地签过期也可以续签2个月……“八方支援”的“公心”矢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同舟共济,我国“硬派”作风积极落实到行动中,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为共同打赢这场防疫战,回归健康祥和的美好生活而努力,明天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考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的高考倒计时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莘莘学子和家长们的心里,都有一份期待和渴望。我的职业是老师,也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我想说说,我——一个草根眼里的高考。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的家乡有三十几户人家、二百多口人的庄口上,出了一个商学类本科大学生,他的父亲是中师生毕业,身份是乡村老师。这是我童年时期对高考最初的印象。到了九十年代,我们那儿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都有了,但数量不多。我就是选择了走读师范中专的这条路,所以,总在心中,对高考,对高中生活充满了幻想和羡慕。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对草根出生的孩子,尤其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因此,高考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神圣,那么庄严。因为我们上学的时代,大学还没有实行扩招,有的孩子即使念了高中,也未必有机会参加高考。我读小学时,亲戚家有在市一中读书的学生,他写的一手非常漂亮的庞中华体的钢笔字,最后也是回家务农了。

我记得自己上中师二年级时,我们邻居的二儿子高考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高校,我的心里很失落,因为去北京读书曾经是我的梦想。我写信给父亲说了这件事,结果我被父亲回信批评了。其实后来我才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要我珍惜在师范学习的机会,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就是能考一个师范学校,跳出农门,也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但总归我的内心还是很遗憾,无缘高考。

时间跨越进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学生读书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对于高考和进大学深造,都不再神秘。高考改革的政策活络了,招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大学扩招和民办独立学院、大学的兴起,这样一来,只要是坚持读书的每一个孩子的命运都有可能改变了,他们人生前途的选择不再那么狭窄了,他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2006年,我在乡村初中教了一届初中毕业生,我尽自己的能力,引导让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感到能参加高考是多么有意义!在知识和心灵两方面引导孩子们放飞梦想。四年后(复读),有好几个孩子通过高考走进了重点大学的校门,圆了我当老师之后的高考梦。

新世纪初弟弟也是参加了高考去重庆上了大专。我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参加了高校函授的大专和本科的学习,取得了文凭。但我总感觉在知识的系统学习方面有很多欠缺,但我的专业是中文,我可以进行永无止境的钻研和学习。

等我的孩子上了市一中的实验班,我是真真切切的触摸到了高考的边缘。现在此时此刻,离明年的高考只有180多天了,我更加的淡定和平和了。三年高中,孩子、老师、父母亲都太辛苦了!当然先苦后甜这是有意义的,但过程真的是辛苦至极!

我和许多上高中孩子的父母亲聊过:高一时,孩子刻苦努力,上进;高二时,干啥事情都比较懈怠,当然那些好学上进的除外;可进入高三,能明显的感觉到孩子的变化了,开始阳光,有笑脸,态度积极,精气神十足。看到高三孩子的转变真的要感谢高考!不管高考的结果怎样,孩子积极面对高考的人生态度本身就很有意义。这是家长朋友们最欣慰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来自寒门的家,一个来自草根的家族,只有通过高考的路,才能走上一条追逐梦想和实现梦想的路。愿觉醒的力量带给孩子们光明的高考之前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录片周恩来的外交风云观后感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1989年3月5日,这一天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备受爱戴的中国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他不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建国后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纵观周总理的一生,我们所能感受到最多的是这位和蔼总理的睿智与谦卑。他生的平凡,然而一颗自幼就树立着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赤子之心却不断鞭策着他为建立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早在1953年,周恩来在出席中印领导人会议上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逐渐成为当时以及以后各国外交上履行的准则。1954年,作为新中国一次崭露头角的伟大外交,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表现着实提升了新中国的形象,为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大国身分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一场极其复杂的多边的外交斗争。在周恩来的努力推动下,会议最后终于以在印度支那问题上取得重大成果而结束。同时,在日内瓦会议进行过程中,周恩来通过他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使中英、中美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1955年,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这是一场没有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著名的方针,那就是求同存异。体现求同存异方针的“万隆精神”,揭开了亚非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性的新的一页,也为新中国赢得了许多朋友。万隆会议结束以后,同中国建立的外交关系的国家迅速增加。

1963年12月到1964年3月,周恩来用两个多月时间出访亚非欧14国,重点是非洲10国。周恩来这次出访,是中国发展同亚非国家友好关系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七十年代,尽管受到文革的影响,身体每况愈下的周总理还是顶住一切压力积极致力于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中。通过“乒乓外交”,周恩来取得了“小球推动地球”的效果,逐渐打破了中美隔离的坚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1972年9月,在周恩来的推动下,日本国首相田中角荣携代表团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周总理不仅有令人咋舌的外交谈判技能,也散发着常人无可比拟的人格魅力。他为人和蔼可亲,言谈随和却不失高雅;他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却不失分寸;他身兼国家要职,形体劳损却一如既往。在好友胡志明先生——前越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去世不久,周总理一袭素装前往吊唁,悲恸之状为生前之最。他交友甚广,几乎每一位接见他的领导人都是他的朋友,他以诚待人,用行动在诠释着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1976年1月8日,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我们亲爱的周总理离开了。寒风嗖嗖,举国上下无不沉浸在莫大的悲痛之中,我们为周总理的匆忙离去而悲伤,联合国降半旗为这位伟大的外交家、总理致哀。时光荏苒,新中国已经成立61周年了,留给我们新一代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我们能够循着先人的足迹,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观看红军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纪录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细节的挖掘,第二集至第七集记述了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历程;第一集和第八集生动地阐明了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生动地阐明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生动地阐明了伟大长征精神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改革时期的传承和弘扬。以长征历史为主线,以长征精神为灵魂。主题鲜明突出,结构合理,这是该片最为成功的立足点。

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八集的片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既重点记述了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又记述了红二方面军(红2、6军团)、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历程;既浓墨重彩地宣传了红军主力的历史作用,也在第七集兼顾到了作为长征落脚点的陕甘苏区。在处理四支长征队伍的关系上,通过突出长征中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等,非常自然地对党中央亲自率领的红一方面军长征历程予以了侧重,体现了较为艺术的详略处理手法。与此同时,该片还以专集的方式,在第四集集中记述了长征中的重要战役战斗,在第五集记述了长征中的军民关系,在第六集记述了挑战极限的翻雪山过草地。在三个专集中,以视频的震撼性和对观众的感染力为核心,采取服务主题的组织模式,既对长征各红军予以记述,又灵活取材,穿插选取最为生动最为鲜活的故事细节,同样体现了艺术性的详略处理手法。

再值得一提的,就是整部片子以对“长征的记忆”为切入点,在第一集概貌式地展示了长征及当事人和历史后人的相关记述。作为收尾的第八集,则是对长征精神的传承,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重大布局和伟大成就,体现出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关联性,体现了历史纪录片服务当下、激励人民、提振正能量的根本宗旨。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八集的片子,在宏观上形象地回答了长征的起因,阐明了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基本历程,使观众能够通过短短的几个小时,清晰地了解历史概况。与此同时,该片更在微观上下足功夫,努力挖掘具体的人物、事件,从而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有些细节于我本人而言,已是感动地流泪。比如第二集“十七棵树”的故事,作为当年苏区子弟兵的一个缩影,成为片子树立起来的一座丰碑。再比如第五集挖掘的藏族红军战士天宝、甘南卓尼土司杨积庆、为红25军带路的“货郎”陈廷贤、“红军菩萨”等故事,充分印证了长征途中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深情。宏观让观众了然于历史线条,微观以鲜活的人、事细节等,拉近了观众和历史的距离,从而会在某一瞬间感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