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意及赏析优秀20篇

2024中考作文对很多考生来说都是心中的一道坎,在中考的时候,常常怕自己写得不好,影响整个卷面的分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不相信傻鸟的道理零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2693

作文

1000

诗意涌心间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优雅来自内涵,内涵来自诗文。诗文读多了,诗意了解了,便在心灵中释放光芒,在形态中彰显气质。静静地,听着雨滴滴滴答答飘落,让干净而安静的心思飘向远方,飘向中华民族的诗蕴。

一位君子呆呆的站在洲渚的丰草间,望着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女子,听着雎鸠关关和鸣,便唱出了那一曲永远深情款款的恋歌,也唱出了自己对那位女子的爱意;一个放牛郎悠闲地站在瓮牖柴扉的屋子前,在金风玉露里偶遇了织女,便留下了缠绵悱恻的神话爱情故事,也留下了《鹊桥仙》中“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婉丽诗句。爱诗的人,爱的不只是那华丽的词句,爱的是诗意,爱的是诗蕴,爱的是中华文化巨大的魅力。

让诗意涌心间!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渴望,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离愁,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风韵,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思念,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丽,忆“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的悲愤。时而为它喜,时而为它忧,时而为它欣,时而为它悲。诗意缭绕于心,乐在其中!

让诗意涌心间!梦“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高洁,梦“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情操,梦“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苍凉,梦“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的怀恋,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夏景,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险峻,梦“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迈,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一会儿激昂,一会儿悲愤,一会儿清新,一会儿惆怅。诗意澎湃于心,享在其中!

诗意中有中华民族纯洁的爱情,有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有中华民族高尚的品格。在诗意的品味中,我的个人修养提高了,文化素质提高了,对中华民族的爱意加深了!

品味着诗意,怎么能忘记屈原高尚的品格?他教会了我清高爱国。怎么能忘记李白不事权贵的豪放?他教会了我淡泊自由。这些从诗意中涌了出来,告诉了世人中华文化的伟大。

诗意涌心间,唤醒良知,修补内涵。

雨停了,向窗外望望,默默看徐志摩的小帖,“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作文赏析:助人为乐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天灰蒙蒙的,我独自漫步在一条熟悉的小巷里,想去寻找一些新鲜事。

“咕噜,咕咕咕.........”不好!肚子发出“警报”了,我拿着身上仅有的五元钱,准备去买点东西吃。我走到小卖部前,瞥见了一位极瘦极瘦的中年妇女,我好奇地打量着她:她坐在台阶上,棕黄的皮肤,被阳光晒得乌黑;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抱着一个大约3、4岁的孩子;身上穿的是旧毛衣,脚上穿有一双破鞋,像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她全身脏兮兮的散发着一股恶臭;她面前那个装着少的可怜的毛票的破碗让我一眼就看出她是个乞丐。

我望着那对母子,感到十分同情,心想:他们可真可怜,要不,我把钱给她们?步行,还是在考虑考虑,再说我肚子还饿着呢......可如果我把钱给她们,也许她们就能充充饥......不行不行,万一是骗子怎么办......哎呀!我该怎么办才好呀......

我一直在纠结,一会儿同情,一会儿又担心。但是,,当我看见饿得哇哇大叫的孩子时,心又不由得软了下去,决定把钱给她们。我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了中年妇女,她十分小心地接过,生怕弄折一个角,眼睛里流露出一丝带着希望的光,充满了希望,好像立功的大臣在接受国王的奖赏。她十分感激地对我说了声“谢谢”,就连忙跑进一家面包店买了一个大面包与她的孩子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十分幸福。我很开心,但却默默的走回家去,因为我担心我的出现会打搅这对母子难得的幸福时光。

回家的路上,小鸟在歌唱,像是对我的称赞;小草在风中摇摆,像在对我点头微笑;汽车滴滴的鸣笛声,现在为我鼓掌......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忘记了饥饿,也忘记了头顶那片灰蒙蒙的天......

[作文赏析助人为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兰亭序赏析

全文共 24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兰亭序》之由来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二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兰亭序》之文法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三、《兰亭序》之书法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 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然而《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五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我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 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 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 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远,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 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一个人的书法被后世如此重视,可见其价值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作品赏析

全文共 2776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当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诗人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以逝去的日子的深深留恋。可是“我”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看不见,摸不着,是被人“偷了”还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一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和喻成大海的时间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特点。实际上,这里有自己日子的踪迹,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有它微微的声音。诗人竭力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它,搜寻过去的日子。可是八千多日子却悄无声息的“溜去”了。时间之无情,生命之短暂,使诗人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时间是怎样的“匆匆”呢?诗人并没有作抽象的议论,他把自己的感觉,潜在的意识通过形象表现出来,“把触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那里”,寻那“新鲜的东西”。(朱自清《诗与感觉》)因此,空灵的时间被形象化了,习已为常的生活画面里透出诗人“独得的秘密” 。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太阳被人格化了,他像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迈动脚步来了,悄悄地从诗人的身边走过,诗人随着太阳的“挪移”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了”。接着,诗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时间飞速的流逝。吃饭、洗手、默思,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当他企图挽留时,它又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了,时间步伐的节奏越来越快。诗人用活泼的文字,描写出时间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给人一个活生生的感觉,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诗人心灵的颤动。

在时间的匆匆里,诗人徘徊,深思而又执拗地追求着。黑暗的现实和自己的热情相抵触,时间的匆匆和自己的无为相对照,使诗人更清楚地看到:“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如果说第三节还是以作者一天的具体感受来反映时间的流逝,以个别来反映一般的话,在这里,作者就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各种影象凝聚在一个点上,使时间流逝的情况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蓝色、乳白色的;有动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诗人看到了,触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追寻自己生命的“游丝般的痕迹”。

诗人随着情绪的飞动,缘情造境,把空灵的时间形象化,又加之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诗歌具有音乐美的素质。格律诗靠格律和韵来体现它的音乐性,自由诗也用分行和韵来保持它的节奏感。散文诗抛弃了这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乐美,从诗人的内在的情绪的涨落和语言的节奏的有机统一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亨特认为:“虽是散文,有时也显出节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义上的类型,而取得了‘散文诗’的名义,就是在诗的领域里的一种半节奏的作品”。(《美学概论》傅东华译)《匆匆》就是这样的“半节奏的作品”。

《匆匆》表现作者追寻时间踪迹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全篇格调统一在“轻俏”上,节奏疏隐绵运,轻快流利。为谐和情绪的律动,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相同的句式成流线型,一缕情思牵动活跃而又恬静的画面迅速展开,使我仿佛看到时间的流。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显得轻快流畅。句法结构单纯,没有多层次的变化,如一条流动的河连续不断,如一条调合的琴,泛着连续的音浪。它的音乐性不是在字音的抑扬顿挫上着力,而是在句的流畅轻快上取胜,作者并没有刻意雕琢,而只是“随随便便写来,老老实实写来”,用鲜明生动的口语,把诗情不受拘束地表现出来,语言的节奏和情绪的律动自然吻合,使诗达到匀称和谐。

《匆匆》叠字的运用也使它的语言具有节奏美。阳光是“斜斜”的,它“轻轻悄悄”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转,时间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过……这些叠字的运用,使诗不仅达到视觉的真实性,而且达到听觉的真实性,即一方面状时间流逝之貌,一方面又写出时间迈步之声。同时,诗人一方面状客观之事,一方面又达主观之情,现实的音响引起诗人情绪的波动,通过语言的音响表现出来,情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叠字自然匀称地分布在各句中,以显出它的疏隐绵远的节奏来,这恰合了作者幽微情绪的波动。

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匆匆》结构也十分单纯,十一个问句是情绪消涨的线索。问而不作答,飘忽而过,既显作品流畅感,也显出诗绪的跳跃性,使形象得以迅速展开。一般诗句为显示情绪的跳跃性,往往别于一般的语言句法结构,不顾语法的限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散文诗却不然,它基本运用是散文的句式,作者情绪的跳跃一般没有自由诗那样大的跨度。但它也别于散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形成间隙,凭作者思绪连接。《匆匆》的问句问而不答,而答意隐含之中,这既可启迪读者想象,引起深思,显出它的含蓄美,又合作者情绪的飞快流动,显出诗情跳荡的节奏美来。

全文表现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焦急、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诗意的生活学生作文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我去贺龙看杨晨,是在立秋那天,在号称长沙最热的那天。在车上哐当了半个小时,去贺龙,去看一个人。那天就像一场盛宴,他是宴会中最夺目的王子,只可惜我不是公主。他穿着红色的球衣,他最喜欢的红色,在球场上奔跑。我好高兴,朝思暮想了多久的人啊,在他离开之前,终于看到了。终场的时候,他看向这边,露出一个明媚之极灿烂之极的笑容,我惊喜得忘了呼吸。

那天阳光灿烂,兴致冲冲地核人去省博,看建军80周年图片展。人很少,我是指平民很少,但是来了一拨又一拨军人,于是我从看图变成了看人。走的时候,和人在车站研究着公交车,然后坐上150到国防科大,在他们门口横过马路,再坐回来。等待绿灯的时候,我眯着眼睛,阳关真暖。

我窝在家里,看士兵突击,把房门关上,抱着枕头,看士兵突击,然后践行柳奉剑姐姐的那句话,“笑着笑着就泪流满面。”班长要走的那几集,我剥开一粒大白兔放进嘴里。心里哭着,可嘴里至少是甜着的。咸咸的苦苦的泪流进嘴里,和糖的甜味混在一起,那是班长的天安门的味道。

8月15日。军训两周年纪念日。两年前的今天,在国防科大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我碰到了我的两位教官,还有营长。教官毕业后已各奔东西,营长也已调到本部。可我还是坐上303,一直一直坐着,坐到工程兵学院,依然继续坐到终点站,再坐回来。老天爷喜欢凑趣。滴滴答答的雨声让一切变得朦胧了起来。我告诉自己,我只是个过客。

班长说,每个人心里都开着花,一朵一朵的,可漂亮了。我喜欢一切善良。249在贴吧里发了一篇“腾冲的活人”,让以前毫不知情的我走进腾冲,走进那些曾为中国和平流过血的人。也是打日本鬼子的。那些七老八十英雄们,从贴身的兜里颤抖着拿出证书,喃喃地说,“我是爱国的,我是打日本鬼子的。”我的眼里和他浑浊的眼里同时涌上泪水,对不起,亏欠你们了。我不高尚,我不会说“一个民族不该忘了自己的英雄”,我只是在想,他们为了我们,为了中国人民,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怎么能够不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

诗意生活

在杨晨抬头展颜一笑时,我的怦然心动算不算诗意?

在国防科大门口侧着身子看着哨兵,希望红灯永远不会转绿的天真算不算诗意?

看着班长大哭,品尝着嘴里的甜蜜的咸涩的滋味算不算诗意?

在工程兵学院门口看着一个个挂着国防科大臂章的人上下车时的紧张算不算诗意?

去建行汇款给腾冲时觉得心里盛开着花朵的涌动算不算诗意?

别紧张,放松,深呼吸。睁开眼睛,放慢步伐,仔细体味。

请诗意地生活。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唯美、最诗意:伦敦残奥会点火仪式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是残奥会的发源地,2012年伦敦残奥会的开幕象征着残奥回家。英国残疾人运动员乔·汤森手持火炬从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内的轨道塔顶空降入 场。火炬逐棒传递,最终,为英国夺得历史上首枚残奥会金牌的女子射箭运动员玛格丽特·毛翰缓缓地用手中的火炬点燃一只铜花瓣,圣火的火苗在其余铜花瓣间蔓 延,最终全部铜花瓣都被点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盆,一朵又一朵轻盈的蒲公英飘过观众座席上的电子屏,像精灵般向四周漫舞开去。

主火炬塔的200多只花瓣,有164只上面篆刻着本届残奥会各支代表队的名称。残奥会结束后,各代表队会带走刻有他们名称的火炬塔铜花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人最需要的是信念优秀作文赏析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朋友的朋友说,他正准备写一个关于打劫银行的小说,故事将会很荒谬。

为什么不写爱情故事?我想看你写爱情故事啊!我的那位朋友说。

我都不相信爱情了!怎么写爱情小说?爱情是绝望的。他说。

很好!你现在正适合写爱情小说。我的朋友说。

我们都知道,许多一流的笑匠私底下是个很严肃,甚至有点乏味的人。他们也许不觉得人生有趣。正是这种人,能演出最好笑的喜剧。

某名导演,怕血,也怕黑。可是,她拍的鬼片却令人不寒而栗。她拍的动作场面,可以非常血腥暴力。难道她是捂着自己的双眼拍出来的吗?

绝望,并非全然是一件坏事。绝望的时刻,也许就是重生的契机。

一个人对爱情绝望,那么,他必然有过一段伤心往事。一个好的作家,他所写的爱情,不单单是爱情,而是人生。爱欲是一种动力,结束我们过去的历史,也把我们推向将来。每个人终须一死,如果我们永远不死,我们还会热情地相爱吗?

命运,并非指偶然降临在我们身上的不幸厄运,而是,对于人类生命有限性的接纳和肯定,承认作为一个人的限制。在这种种限制里作抉择,便是自由。我们有自由去爱,也有感到无望的自由。惟有爱情,始于如此的兴奋,又终于如此的失败与荒凉。绝望的人,或许是看得透彻的。

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树叶》里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个病人躺在病床上,绝望地,看着窗外一棵被秋风扫过的萧瑟的树。他突然发现,在那树上,居然还有一片葱绿的树叶没有落。病人想,等这片树叶落了,我的生命也就结束了。于是,他终日望着那片树叶,等待它掉落,也悄然地等待自己生命的终结。励志故事 )但是,那树叶竟然一直未落,直到病人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那树叶依然碧如翡翠。

其实,那树上并没有树叶,树叶是一位画家画上去的,它不是真树叶,但它达到了真树叶生动真实的效果,给了那位病人一个坚强的信念:活着,只要那片树叶不落,我的生命就不会死。结果,他真的康复了,走出病房去那棵树下看个究竟。

他站在树下,被画家的用心感动了。

因为画家是惟一了解他内心秘密的人,画家知道他在等待树叶全部掉落之后,再悄然地终结自己的生命。于是,画家顺着病人的心思设计了这么一片假树叶。就是这片假树叶,给他不断地注入活下去的勇气。

真正有生命力的不是那片树叶,而是人的信念。青春励志

[人最需要的是信念优秀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诗意南外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印象中,南外校园里最引人瞩目的不是那些姹紫嫣红的奇花异卉,而是角落里那几株清秀俊逸的竹。

炎炎夏日,万里碧空,阳光如利剑般照射着。繁花盛草受不住这酷暑,耐不了这炎热,只得垂头丧气,显得无精打采。阳光下的奇花异草虽陆离斑驳,却充斥着浓浓的睡意。然而,竹依旧郁郁葱葱,高大挺拔,默默给师生送去一点浓郁,一份清凉,一片温馨,一丝甜蜜。

秋,天高云淡,带来无限的清爽。万物被浸染在秋的寂凉中,在轻缓并不惬意的秋风中,只得静静的无奈凝听着那轻吟的秋风,摇曳着树叶,是落叶的祭奠。叶枯萎,生命断层,泛黄的叶片一碰就断。然而在落叶的观悟中,我却更情钟那苍翠的竹叶。在秋风的吹拂中,竹叶依旧展现着翠绿的翅膀,即便是奔向土壤的瞬间,也生机勃勃,丝毫显不出死寂荒凉。风,大了,竹枝弯而不折,依旧伫立,毫不动摇。

忽然想到了北方寒冬中的竹。寒风卷席着,铺天盖地的涌着,光秃秃的树蜷伏着好似一个饥肠辘辘的流浪汉,向来来去去凛冽的风跪着乞降。竹,却巍然屹立,不屈不挠,任凭寒风无止无休的进犯,它没有软弱,没有动摇,只是努力的抵抗。雪飘然而落,片刻,鹅毛般的大雪松软覆盖在竹杈上,竹依旧不屈地挺立着,依旧是那样的绿。那样的笔挺。

竹顽强的生命力令人佩服,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山顶,无论是在沃土还是旱地,甚至在山崖峭壁间它都迎风斗雪,敢于斗争。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是人格追求。

南外别有诗意的竹的精神,正是莘莘学子所要学习的。学习诗人郑板桥诗中竹的精神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诗意梓州美丽三台”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为充分展现三台悠久历史文化和美丽自然风光,用全新视角展示三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中共三台县委、三台县人民政府举办“诗意梓州美丽三台”摄影大赛,现诚向全国征集稿件。

一、组织机构

主 办:中共三台县委

三台县人民政府

承 办:中共三台县委宣传部

四川画报社

绵阳市摄影家协会

三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三台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大赛赛程

(一)投稿阶段:2017年4月15日至2018年3月31日。

(二)展示阶段:2018年4月至5月。初赛入选作品在“画说四川网”、三台新闻网、“四川省三台县”官方微信等平台进行专题展示。

(三)终评阶段:2018年6月底。开展网络投票和手机投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评出获奖作品,举行颁奖仪式。

三、奖项设置

特等奖3名:奖金10000元、证书、奖杯

一等奖5名:奖金4000元、证书

二等奖10名:奖金2000元、证书

三等奖30名:奖金1000元、证书

网络人气奖、入围奖各50名:奖金500元、证书

最佳创意奖、最佳角度奖、最佳人物奖各10名:奖金600元或等值摄影器材、证书。

所有获奖作者将成为四川画报社签约摄影师。

四、参赛要求

(一)所有参赛人员均要先填写报名表(附件)方能参赛,报名表可发送至大赛官方邮箱stsyds@126.com;或将报名表报送、邮寄至中共三台县委宣传部宣传文化科,主办单位保证不公开或泄露投稿个人非公开信息。组委会将适时组织参赛人员进行多次集体采风创作,联系人:黄小明 杨莹;电话:13795774027 0816-5338107。

(二)参赛作品以反映三台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工农业发展、城乡建设、脱贫攻坚等内容为主,拍摄时间限2016年10月1日以后,每人最多可参赛10幅作品。作品投送分网络征集和现场征集。参赛人员可直接在大赛官方网站(http://santai.scpo.cn/)上传作品;或将作品发送大赛官方邮箱stsyds@126.com,注明“诗意梓州 美丽三台”摄影大赛;还可以直接将作品报送、邮寄至中共三台县委宣传部宣传文化科。已在其他影赛影展中获奖或展出的作品需注明获奖名称及赛展等级。

(三)参赛作品须保留数码照片拍摄原始完整参数等信息(EXIF),仅限在原始作品上进行色彩饱和度调整、画面剪裁。作品规格为JPG,照片长边3000像素以上,大小3M以上,不得加字、加框,作品的命名格式为“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拍摄地点-拍摄时间.jpg”。

(四)所有入围的作品,主办方有权将其用于政府公益宣传,不再另付稿酬。所有参赛作品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问题,请作者自行解决并承担责任。

(五)本次活动的解释权归主办单位,参加本次征集活动即视为同意并遵守本次征集活动各项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诗意里徜徉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江南氤氲的烟雨,淋淋漓漓,淅淅沥沥,带着几丝妩媚,几许缠绵,流淌着雅致的香,含蓄而温婉,湿了《诗经》、《楚辞》和《二十四史》,湿了山山水水,湿了才子佳人的浓情蜜意.撩拨得人儿思绪万千,点染着江南的记忆,含蓄着江南的诗意.

丝雨打湿了多情的江南,我撑起一支竹篙,摇摇曳曳,撩开薄雾织成的纱帘,走在江南婉约的缠绵里,走入那幅水墨丹青的画卷里,走进从小就诵读的诗词歌赋里.满眼的烟雨,重叠成一水温柔,朦胧了江南的神秘.雨滴沾着落花的气息,从我的鼻尖划过,我闻到了散落在江南各个角落的清新淡雅的雨香——嫣然如酒.蓦然回首间,身后的桃花也被浸染,飘落了一地的粉红,脉脉地浮动着暗香,点缀着整个江南.

游走江南,品赏那一阙古词中描绘的微雨,双燕,断桥,河流.我仿佛看见,远去的伊人,驻立在那乱红秋千之外小园幽幽的香径上.思绪随着柳絮纷纷扬扬在巷陌里、青石阶上,那长长的雨巷风化后的沧桑,苔痕深深,雨中飘落的丁香,清柔为骨.风吹过翠竹,幽远的琴声隐隐约约流淌在唐宋古老的韵律里,将江南的美丽渲染成一种诗意.我掬起一片落红,抚筝而歌,指尖相触间,一朵花开,一片雨落.江南的古老与灵动被眼前的意境洇染成水墨的故事,在一曲江南烟雨中飘然而出,成为我心中的永恒.

万种色彩描画不出烟雨江南,小桥流水拉住了千古的视线,无数的精彩欲说还休!曲栏回廊,亭台楼阁,风月无边的容颜,都随桨声灯影一同辉煌.“秦淮八艳”用一生奏一首曲子,写下了多少个绝世风流的爱情故事.满腔才学的唐婉、苏小小,在一支清远的玉笛里,吟唱成一首古老的歌谣,于碧水波光中蜿蜒,流烟如云.月光如霜的清绮之中,顺着紫陌归路,飞越那无限空旷的沧浪,于庄周梦蝶之际,供列子乘风,在西湖的淡烟轻雨中,穿越苍茫;顺着翩翩长袖的轻舞,笑语盈盈,将多少行客引渡到枫桥渔火的渡边上,夜半的钟声惊醒了客船之上谁人年轻的面庞?婉约的柔情中,在花开最美的季节,给了无数文人墨客写诗作画的灵感,成就出了那些万古不朽的诗篇.

烟雨横锁的江南,我在蒹葭苍苍的岸边静静地聆听,聆听雨丝缠绵的声音,聆听佳人的呢喃,聆听山水的对白,聆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悱恻缠绵的江南里,我抬手落笔,想用最美的诗意,勾勒出那清秀的轮廓,却发现,江南已是我无法辨识的一幅烟雨山水画,把古典婉约的气质展示得淋漓尽致.

江南啊,你就是这样悄悄地拨动着我的心弦!穿越苍茫,驻足在你的水湄,涉过浅浅的岁月的河流,心中有一首只为你而谱写的奏鸣曲在吟唱……遥望远方,如诗的江南依然细雨连绵,如画的江南依然花褪残红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

走进江南,一如在诗意里徜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爷爷的六十大寿作文赏析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一大早,奶奶和妈妈就在厨房里忙活起来,杀鸡、煮排骨、择菜……哈哈,你猜对了,今天我家有喜事——今天是我爷爷的六十大寿

中午,各种美味佳肴陆续地端上了餐桌,红烧排骨、辣子鸡、手撕包菜……爸爸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好酒,说:“爸,喝了我这酒呀,您舒筋活血,面色红润。”妈妈送上了她精心为爷爷挑选的健步鞋,说:“爸,穿着这个鞋,您出去遛鸟、跳广场舞,就更有劲了!”“这是我的礼物。我祝爷爷寿比南山!”我也赶忙把我画了好几天的“祝寿图”摆到爷爷面前。画上是一片茂盛的桃林,鲜红的桃子令人垂涎欲滴,两只喜鹊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好,好,好啊!”爷爷脸上笑开了花。

“现在的日子是好了,我像宇轩这么大的时候,过年都吃不上点白面啊。成天挖野菜、扒树皮吃,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到头穿老是一条裤子,上面是补丁摞补丁。那时候哪能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么舒服的日子,鸡鸭鱼肉,想吃啥有啥……”爷爷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就刹不住闸了。“行了,这么多好吃的、好喝的,还堵不上嘴啊,又开始忆苦思甜了。要细说,说到明年也说不完。趁着这好时候,你就好好吃、好好享受吧,再也不会有以前的苦日子了!”奶奶打断了爷爷的话。欢声笑语充满了我家的院子。

是啊,那样的苦日子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爷爷的六十大寿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优秀作文赏析:友情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之所以/在黄昏来临的时候/匆匆离去/是为了/让月亮也有一个/尝试的机会。

夜幕早以降临,四周的蝉鸣此起彼伏。大地一片皓白。我抬头,望着那轮明月,思绪不禁回到了以前……

那时,我还是个少年。却以绝美的乐声闻名于全国。每当我吹起竽,那悠扬的乐声便从竽间流淌出来,萦绕在屋内,久久不能散去。闻者皆叹:“奇”!

有一次吹竽时,我被一官员赏识,被举荐到皇宫里去吹竽。在宫中300多人的乐队中,我认识到了许多知音。终日里,我们吹竽为乐!伙伴们总是和我开着无关紧要的玩笑:“幸好皇上喜欢合唱,要是喜欢独奏的话,你的光芒将掩盖住我们!”面对这些,我们只是相视而笑……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过了不久,湣王继位。真应了伙伴的话。湣王偏偏喜欢听独奏。于是,在湣王继位后的一天,我托以生病,而离开了那工作多年的皇宫和那些曾说过“友谊天长地久”的伙伴们……我知道我可能会被人误解,可他们怎么能知道我的想法呢?

离别虽然难舍难分!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分开是迟早的问题……

月亮依旧静静地照着大地,明亮而不刺眼。“不知道以前的伙伴们还好吗?他们看到月亮是否会想起我呢?”一阵清风吹过,脸上一片冰凉。我缓缓转身,面对皇宫的方向,跪下。天地沉浸在悠扬的旋律中……

[优秀作文赏析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内容赏析

全文共 1760 字

+ 加入清单

在洪氏眼中,人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相反,“以情识补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涤除最难。”所谓银黄,即白银与黄金,人心一一旦为情感所支配,就好像在明珠外镀上金银,想清除干净,使明珠复原,人心复原,谈何容易?“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患理障之难除。”洪氏认为,“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一心能抑,杂念不萌,则不损人利己,不害人害己。“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6]

如果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以追求财富时的那种迫切心态去追求学问,以追求功名利禄时的那种强烈愿望去追求道德,以热爱妻子儿女时那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去热爱父母,以保命爵位官职时的那种绞尽心计去保家卫国,就是达到了超凡入圣的道德境界。“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弛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相反,“一念之差,足丧夹生之善。”

洪氏将儒释道三教的处世哲学引入社会文化心态重构的价值取向之中,而这正表明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的严重社会问题,社会文化心态处于一个复杂的背景之下,以至于真诚与虚伪,善良与邪恶,正直与歪曲、道义与私情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民族也因为其绝大部分成员处于互相设防之中,抵消了凝聚力,增加了内耗度。《菜根谭》总结世道的险恶,指出了对策和良方,认为有修 养的君子处理事情,要尽量避免在别人面前暴露出喜怒哀乐之情,否则,内心深处的状况将会被人所窥探。所以说:“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同样道理,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份地表现出爱好,否则,意气精神就容易为外物所牵引。自恃才华横溢,不以世道险恶为虑,不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待人接物,结果就会遭到阴险小人的伺机陷害。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社会文明程度的低下,社会文化心态重构的急迫。[7]

洪氏要求人们“心体澄澈”,一尘不染,常常使自己处于明镜止水之中;意气平和,常常使自己身处于风和日丽的气象中,调整自我,改变观念,如此一来,“天下自无可厌之事”,“自无可恶之人”。在面对大是大非,邪恶与正义的选择时,绝对不能有任何的迁就和妥协,一旦态度暧昧,就会丧失正道。但是,遇到利害得失之时,就不能斤斤计较。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社会就容易趋利避害的个人私心。

对于荣辱毁誉,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价值标准:“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避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对于功名利禄,若“直从无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其整治社会心态的思路合乎儒家之辙,十分明显。

洪氏指出:“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后罪业,都是盛时作得。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省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人。”“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为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想到白骨黄泉,壮士之肝肠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开。”“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地阔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闲。”“红烛烧残,万念自然灰冷;黄粱梦破,一身亦似云浮。”“一场闲富贵,狼狈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夭”。作者总是从人生的终极出发,判断所为之事,分析所处之世,使人豁然开朗,有机会重新调整心态。在这方面,洪氏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与道家思想相似,佛教思想中的大量观念也被洪应明应用。用来作为调整社会文化心态的良方。书中指出:“世事如棋局,不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怀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愧。”“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思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静,烈炽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槽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体尘境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山居秋暝》赏析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诗意的柳初二作文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儿时琅琅的读书声中,我第一次接触到被诗人艺术化后的垂柳。从此,在我的意识中,柳像是被注入了一剂活力,充满了少女恬静的气息。

时间在柳枝绿了又枯,枯了又绿中一去不回,柳在我心中的形象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对诗词的接触,我也日益加深了对柳的喜爱。

看着窗外被风吹拂的细柳,我的思绪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古代。那时候,你是被人们竞相称颂的宠儿。在诗人的笔下,你舞动着你那柔软的腰肢,像翩翩起舞的少女,风情万种。你像可爱的精灵,迎来了暖暖的春。折一枝细柳送给将要离去的人,你表达了浓浓的“留”意。

不同的诗词中,你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送元二使西安》中,你的“客舍青青柳色新”道尽了王维的友情;《凉州词》中,你的“羌笛何须怨杨柳”刻写了王焕之的怨情;《春夜洛城闻笛》中,你的“此夜曲中闻折柳”绘绝了李白的思乡之情;《竹枝词》中,你的“杨柳青青江水平”唱出了刘禹锡笔下的微妙之情;《早春呈水部长十八员外》中,你的“绝胜烟柳满皇都”刻画了优美的早春之景……真可谓数不胜数,在古诗词中到处都能捕捉到你的身影。

而现在,大概已经有很少人注意到你了吧。在人们眼中,你只是一棵毫无寓意的树。你青翠的绿色远不及蔷薇那样动人,你细长的叶子远不及玫瑰那样娇艳。就这样,曾经独领风骚的你不在被称颂吟咏。你的内涵被挖空,剩下的只有功利之义。在清新恬静的乡村里,你意味着烧火做饭;在平坦宽阔的马路边,你扮演了遮挡骄阳的角色;在姹紫嫣红的花园中,你充当了商人招揽客人的工具。

看着落满灰尘的柳独自立在街头,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同样是柳为何会有如此悬殊的命运?我的心情像是被柳丝缠绕,纷纷扰扰说不出是遗憾还是酸楚。

我希望我们不要忘记柳的诗意,让柳继续扮演它骄人的角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王安石的痴气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他不修边幅,不通人情。宋是一个士大夫之国,大家都穿得很体面,彬彬有礼,偏偏这个王安石不洗头、不剃须,每天身上很臭地来上朝,还整天死着一张脸,同僚都叫他“拗相公”。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习众所周知。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韩琦任扬州知府,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僚。王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因此当差的时候时多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辩解,只是说韩公不能知我,后来韩琦才发现王安石非常有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四季赞歌作文赏析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四季犹如一把吉它,弹奏出美妙的交响乐,驱赶人们的疲劳;四季犹如一泓清泉,时而像琴弦般的晃动,时而像乳汁般的涌流,时而像丝帘般的垂落,点点滴滴丝丝流清。

春,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小妹妹,它走到哪里就绿到哪里,没有丝毫的马虎。天南海北她都要去闯荡,她要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给万物送去绿化的新衣。所以到处都能看见她的身影。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嘛。早上,我们坐在教室里大声朗读,努力学习,不浪费一分一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获得新的知识,准备为祖贡献一份力量。农民伯伯辛勤的耕种,为秋天留下一副丰收的景象。这一幅朝气蓬勃的风景画,难道不是象征了祖国蒸蒸日上的新气象吗?

夏,这位美丽的大姐姐,她无拘无束的把自己的热情传递着。看!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正在绽放,那茁壮的向日葵正在微笑。农民伯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汗流浃背。莫怪夏姐姐无情,那是她在考验农民伯伯的毅力,夏姐姐偶尔也会送来一阵清凉的风,抚慰着劳累的农民伯伯。在夏天,虽然我们汗流浃背有点疲倦,但我们还是打起精神专心的学习,伴随着呼呼的风雨声,歌颂着夏的美丽,等待着秋的丰收。

秋,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大嫂,她给人们带来的喜讯是丰收,同时又给大地送来了金黄色的新衣裳。柳树也脱去如泉如瀑如伞如盖的绿衣裳,用好怕另一番风姿感动着人们。原本绿色的稻田,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盛装。金色的桂花傲立枝头,散发着浓浓的甜香。菊花更是不会放过这个自我展示的机会,争先恐后的为秋天添上艳丽的几笔。农民伯伯经历了春天的耕耘,夏的浇灌后,在秋大嫂的带领下丰收了涨红脸的高粱,还有那红灯笼似的柿子…!!!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们储蓄着满心欢喜,等待着享受冬的惬意。

冬,是一位外表严肃,心地善良的婆婆。她表面上风霜雪冻,其实心中满存爱意。冬婆婆把最好的礼物“雪”送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在一起打雪仗、滚雪球,玩的可高兴了。小树也愿意和雪交往,因为雪送给它们一件件白绒大衣可暖和了。小河、大地也得到了同样的奖赏,大地的每个角落都被雪装扮成了银白色的世界。俗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看来雪同样也是人们的益友。是冬婆婆把这个爱的精灵送给了大地,让人们在冬日里高歌。

四季啊,你是繁弦急管的乐章。春是一首充满活力的合奏曲,是一首激情高昂的乐章,秋是一首欢快的童歌,冬是一首令人振奋的男高音乐曲,它们合奏了四季的赞歌

[四季赞歌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是一份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宝藏。读过之后,我对学习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人说“态度决定性格”,我觉得“态度决定学习的一切”。因此,我认为,学习要有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我们在学习上要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视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中除了正视自己的无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外,还应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快乐在于练习,因此除了重视“学”,我们更要追求“习”。“习”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也就是实践。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边学习一边应用知识,他们将知识应用起来应该是有个人学习的目的。作为学生,我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去享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和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前几天,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鱼鳞云,我从学到的地理知识懂得,“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天气将转晴,并且在未来两三天都是好天气。果然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晴天。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做到学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生活需要诗意作文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诗意,其实就如这杯中的茶,氤氲的雾气中,茶叶在沉与浮间舒展,舒展成片片竹雨纷纷,将白水同化成远山一般青黛的翠色。丝丝清香伴着苦涩,却苦而后甘,回味悠长,让人不禁感叹,这才是生活

伴着茶香,我宣纸为舟,素手为桨,穿行于大江东去晓风残月,吟哦着平与仄的抑扬顿挫,品味着诗词歌赋后,曾经鲜活在文坛上如星辰般璀璨的风流人物。他们在诗词中斟杯清酒,盛满了离人的眼泪;他们在书页间点曲轻歌,唱尽了万古的痴情,当历史的车轮碾碎了雕栏玉砌,墨笔添香的杨柳羌笛便吹散了繁华如烟。

总有一些感叹,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夜光杯盛满了葡萄美酒,边塞角声让塞北与江南的思念遥遥而望,刻骨铭心的离愁别绪漂白了江心的一轮明月,泪水是否会化作西园难缀的杨花?却最终是化了尘土,随了流水,古道驼铃悠扬着黄沙漫漫,断肠游子远走天涯,总是圆不了那样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梦,夜深人静时思念着的,不是故乡,便是故梦。

不曾回眸,一切皆已远去,只剩历史的车辙自顾自地蜿蜒着曾经的沧桑,美人一笑倾城倾国,最终是逃不了朱颜辞镜花辞树,醉里挑灯吴钩犹利,只余得折戟尘沙一将功成万骨枯,明月不语,还照深宫,落花无言,流水依旧,距离沉淀下了人淡如水。

诗意,如同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无声间已注定了惆怅。

荷花隐藏在荷叶田田中孤芳自赏,良辰美景不复,兰州催发的桨声也在千里烟波中一篙独去。不再有人习惯于品味孤独,尘埃乘着风上升到一个没有根基的高度,反射出流光溢彩,诠释着没有沉淀的浮华,苍白得单调,江南烟雨霏霏飘洒,杨柳岸边,没有竹骨伞,也没有望穿秋水的伊人。雁字归来时,再也没有锦书传递,月过西楼,不寐的人在独自叹息。

独醒的人在寻寻觅觅,在越来越空虚的生活中寻找着诗意。却不知能沉淀下金沙的只有涓涓细流,生活的快节奏如涛涛洪流加快了人们追逐功名利禄的步伐,人心中再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承载千年前诗词沉淀下的意韵。那种凝重与低沉在笔锋转折处倾吐着连绵不绝的余韵,装裱在精美的框架中装点着所谓的文化气息,浓墨重彩描抹了数不清的哀伤与寂寞。像一去不返的黄鹤,只余白云千载空悠悠。

不曾回眸,终是挽留不住,于暮霭沉沉中遁无形迹。

那么,寻找诗意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月照轩窗,桂华流霜,我停下脚步,任世界席卷着喧嚣远去,我独自伴着茶香品味生活的诗意。西子湖畔,有露为风味月为香,绿柳如烟小楼珠帘,有飞红万点纤云弄巧,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明媚的角落蕴藏了无限的诗意。苦而后甘,我开始相信,远离了功过是非的喧扰,生活便如这茶,诗意便是那悠长的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诗意的等候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江南水乡的烟雨是最有诗意的。

我老家村庄的那条小河已成为了蕉瓜生息繁衍的地方。不远处,发电厂高耸的烟囱划破了蓝天中仅存的一点诗意。

坐在车子的后座上,回老家的路途中,我看着传说中的“江南烟雨”滴落在乡村的水泥路上。它们好像天空中陨落的星辰,撞在被骄阳炙烤的沙漠中,在那里耗尽生命所有的能量,不久之后又被风带回那遥不可及的天边。雨痕在水泥路上深了又浅。

突然,莫名想到了外婆前几年在饭桌上的唠叨。几天前是:“政府要拆我们的屋,在城里给我们建高楼住。”平淡的语调中带着几分欣喜,可是,过了几天又会变为:“政府修路,修不到河这岸来,没我们的事。”同样平淡的语调,又有那么一丝失望。这两个消息在几年中反反复复,从未有个什么定数,就恰似那落在水泥路上的雨滴一样。

外婆的等候,不知如何就会让我想到牧羊的苏武。当然,那份家国情是缺了一点,除非算上她对机械化耕作农作物高产的期待。最相似的一点也无非是独自一人守着旷远的田,寂寥地等着鸿雁传书。

也是有那么一点画风不符的寂寥的诗意。到了村头,映入眼帘的居然是一台老旧了、废弃了的拖拉机和一台同样破烂的推土机,它们就这么肩并肩杵在荒芜的杂草之中,已不知这样度过了多少个沉默的日日夜夜。那推土机本应是天蓝色的吗?现在它身上喑哑的蓝灰衬着天空烟雨中的蓝灰,遥遥相对,交相辉映,怕不是它胸中藏着几年天边的云卷云舒。拖拉机,老朽生了锈,可它还有“尚能饭否”的意趣——发动机还是完好的。它晴明的棕黄像极了这一带土的颜色,透露它胸中的沟壑。

莫名想到了小的时候,外公外婆貌似就是这么肩并着肩立在田头看着我拍球。似乎依稀记得外公笑起来露出的两个黄板牙,记得他给不到他腰的我演示花样动作,随后又回转去忙碌。他们在等候我学会排球的那一日,他们当时等候着我的成长,那等候充满诗意。

只可惜这诗意的等候后来只剩了外婆一人。三年级英语比赛获全国奖后,她红着眼说:“你外公看到了不知有多开心呢!”现在外婆也应如往常一般立在地头吧。不过这次是等着我们一家的归来,这次迎着他最具诗意等候的是临村县城安了新家的消息,还有我近一年来的成长。

地头,一个身影慢慢地,却又不失灵活地直起腰。

那一份诗意的等候,需要我们一份诗意的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题西林壁》赏析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