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内蒙古服饰特点简写(经典20篇)

狗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中文亦称“犬”,狗属于食肉目,分布于世界各地。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内蒙古服饰特点简写,希望能帮助到你!

浏览

1257

作文

789

闭幕词的特点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总结性闭幕词是在会议可活动的闭幕式上使用的文种,要对会议内容会议精神和进程进行简要的总结会并作出恰当评价,肯定会议的重要成果,强调会议的主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概括性闭幕词应对会议进展情况完成的议题取得的成果提出的会议精神及会议意义等进行高度的语言概括。因此,闭幕词的篇幅一般都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快。

号召性为激励参加会议的全体成员实现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增强与会人员贯彻会议精神的决心和信心,闭幕词的行文充满热情,语言坚定有力,富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口语化闭幕词要适合口头表达,写作时语言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350字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瞧,那是我涵姐

瞧,黄里透红的脸蛋,衬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如同一个黑乎乎的幕连下,有一颗闪耀着金银色光芒的钻石,又好似繁星点点的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月亮散发出耀眼的月光。

她,是我的“坏姐姐”。每次有糖果时,都会和我争先恐后的抢糖果。而我与姐姐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规矩:两个人背对背隔开,喊321开始时,两个人要弯腰抢糖果。每一次我都会败在她的臀部之下。我只好眼巴巴的看着她吃着。当我百般“讨好”时!她也不会给我放水,更不会给我糖果。

她,不仅是我的“坏姐姐”也是我的造型师。她时不时的都会拿起镜子,还有她额头上,自己弄得空气刘海可美了!每每周末时,我也会叫她来帮我弄,而每一次的发型都会根据当时的服装儿编扎起来,总有设计不完的造型。而我也从六岁不接受她的摆弄到现在已成为我的“生活必需品”了。还记得以前,有一个周末,姐姐的朋友要去理发店。叫上了我们,到了理发店中,正好碰到一个发型师正在为一位阿姨编一个发型,我和姐姐从头看到了尾。那个发型如同是一位仙女一般,把她的容颜改到了18岁的样子。回到家,她竟一下子记住了那个发型的编法,并把我也变的美丽了许多,也是那时我把她叫成涵姐。

她,不但是我的造型师,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每一次遇到难题,不是立马拿起手机查出答案,而是先仔细的斟酌一下。我也从懵懵懂懂中看出来一点端倪。这就和生活一样,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是如果不试就那是注定的失败。而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和姐姐就截然不同了,一旦遇到一点点小的问题,就会立马跑到别人那去问。每当我去问姐姐,她总是先让我好好思考一下,有时只是轻轻指导一点,我就立马通彻了。

她,是我可爱的“坏姐姐”,是我臭美的造型师,是我最敬爱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草的特点作文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这片草丛刚失过火一个月,到处都是黑色,本来我以为这些小草不会再活过来了,可是,我却从黑色中看到了星星点点的绿色!

小草那坚强的生命力,使我感到佩服。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那些扎根边疆,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祖国需要他们,他们就会立即赶到第一线。不管生活环境多么恶劣,不管工作多么艰苦,他们都没有退缩过。

他们都不会退缩,如果我们退缩了,那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样做难道不会感到愧疚吗?

以前,我还很小,不觉得那工作有多么伟大,只是觉得那些人很傻:放着那么多工作不做,就专挑一个最辛苦的做。我现在知道了,他们不是为了别的,就是祖国的繁荣富强!

看着那些嫩绿的小芽,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心想:小草会把这种精神一直传递下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假如我是内蒙古族人想象作文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我是内蒙古族人,我将居住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里,享受着柔和的春风,聆听着马儿羊儿的啼叫声,欣赏着迷人的景色,这是多么美好啊!

假如我是内蒙古族人,我一觉醒来,欣赏着东升的太阳从大草原升起的情景,生活感觉如此美妙,我端起一碗马奶酒举碗畅饮,马奶酒甜而不腻,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接着,我穿上内蒙古特有的蒙古袍,有一种让人舒适般腾云驾雾的感觉。便立即匆忙走向蒙古包,内蒙古特有的蒙古包是圆形的,从远处看,像一个小包子。坐在蒙古包里感受到一丝丝的凉意。蒙古包旁有几匹马,我上前牵了一只自己喜欢的红枣马,一个跨步跨到马背上,用力一拍,马一边奔跑一边不停地嘶叫着,让我倍感悲伤。

假如我是内蒙古族人,我一定会参加内蒙古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报名参加射箭,我的对手是一位名叫“马古拉吉”的箭手,他拉起弓拔出一支箭,放在弓弦上,“嗖”地一声,箭飞速地射中靶子中心。我不甘示弱,使出浑身力气把弓拉得满满的,我拔出一支箭放在弓弦上,突然,我一放手,箭像一个火球冲向靶子中央,老天爷偏不理我,我的箭射偏了。我不服气,又拿起了箭,想来个“群射”,我拉起弓,“嗖嗖嗖!”我的箭形成了一个圆栏,我不气馁。使出吃奶的劲儿,又射出一箭,箭正好穿过靶子,把中心击穿了,观众纷纷喝彩,我手舞足蹈了起来。对众人道了谢,兴奋地回到了我的蒙古包。

假如我是内蒙古族人,我是多么幸福啊!

[假如我是内蒙古族人想象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冷面杀手

她是一位“冷面杀手”。

那双无神的眼睛,不管是场面非常搞笑,还是场面非常冷清,她都无精打采,面无表情。皮肤白皙的她,虽然一张开嘴说话就有着冰冷的酒窝,但我们三《3》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她的一个个甜甜的酒窝。她的穿着打扮也挺般配她的气质,她总是穿淡颜色的衣服,可穿在她的身上,却不是她的本质。她成绩挺好,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有一次,我准备挑战一下这个公认的“冷面杀手”。于是,我跟张怡宁约好了在天水公园的天水阁见面。随后我们见面了。

“你应该就是那个“冷面杀手”吧!”

“是的,我就是,你尽管“出题”就行。”

“行,我们开始吧!”

第一轮我先拿出一个红丝带,把它系在了我的头上,随后我便顺手打了一个蝴蝶结,把手指头竖在鼻子正对方,两只眼睛紧跟手指头的步伐,手指头慢慢贴近鼻梁,眼睛就更往中间。“哈……哈……哈……怎么这么好笑啊!” 只听,耳旁传来哈哈的笑声,转过身去,原来是观赏风光的人,可“冷面杀手”毫无表情。

“天哪,你也太差劲儿了吧!”她用嘲笑的口气对我说。

一轮一轮过去,而我还是败给了这个“冷面杀手”,所以我不得不让我的师傅出马。

只见,她们相遇了。

“你就是传说中的“冷面王”,也不过如此吗?”

“行,别说了,我们赶紧的吧!”

“从前,有个人问小刚:“你上厕所为什么不脱裤子”小刚说:“我只是放屁而已。”

我坐在旁边已经笑的前仰后合了,但她还是面无表情。

几轮过去了,“冷面杀手”一直连胜,连我的师傅都败给她了。

其实,我们口中的“冷面杀手”就是张怡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最基本的要求是“仄(即声调三、四声)起平(即声调一、二声)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著名的对联: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3、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6、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身边有特点的人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烧饼伯伯

学校后门的烧饼伯伯烧的饼,那叫一绝!可以说是我目前吃过最好吃的烧饼。

烧饼伯伯干活时,会穿一件黑色大褂,高鼻梁,大眼睛,中等身材,头发已有些花白。不过,人不可貌相,我们还是要看真本事。

放了学,只见一群人围在烧饼摊旁囔囔着:

“老板,来一个甜饼!”

“来一个咸的!”

“这梅干菜扣肉饼多少钱?”

大家举着钱,争先恐后地购买。

“别急,一个个来!”他卷起袖子,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接着,一手抓住大面团,扯下一块小面团,往铁板上一摔,“啪”的一下,然后用两只手的大拇指把面团按凹下去,放点白糖,再包起来,动作是那样迅速,以至于普通人根本看不清。

烧饼伯伯拿起擀面杖,放在面团上滚动着,滚成一块很薄的饼,是那样薄,但居然并没有破裂。这还不能叫“饼”,伯伯拿一把刷子,用毛刷蘸了一丝油,上下刷着饼坯子,那刷毛抚摸着饼坯子,立刻一道黄色匀匀实实地铺在了上面。随后,他把饼放在手上掂量了几下,再轻松地粘在了火炉壁上,那饼就像与他的手融为了一体似的,根本没滑下去。过了许久,饼出炉啦!饼子完全膨胀起来。咬一口,一股蜜汁与白糖合体的味道沁入心灵,美滋滋的!

整个做饼的过程中,烧饼伯伯极为专注,眼睛一直盯着那块饼,一点没有分神。最让人叫绝的是,他竟然如此快的手速能考出如此好的饼。也许就是他的认真劲儿造就了他的熟练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心中的内蒙古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我没有去过草原,也没有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在我心目中的大草原,应该是: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有着蓝蓝的天空,上面飘着像羊群一样的朵朵白云,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蒙古包像莲花一样,散落在其中,牧人骑着肥壮的骏马,驰骋在茫茫的原野上,放牧着马群,羊群。在这辽阔苍茫的原野上,自由的呼吸,放声高唱。好一幅美丽草原的放牧景像。

蒙古民族,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伟大民族,一代天骄(成吉斯汗)是蒙古民族的骄傲。蒙古民族能歌善舞,这与他们生活在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不无关系。在那里,他们可以敞开歌喉,放声歌唱,绝没有人会指责他们是躁音污染。放牧完毕,他们可以围在一起,尽情的跳舞,唱歌,或摔跤,射箭.因此成就了他们,有着强壮的体魄,能征善战的性格,并能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一举征服欧亚大陆的大片土地.造就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丰功伟业.

蒙古民歌,特别是它的长调,婉转,优美,不过在我听来,却总觉得有点悲壮和凄凉的感觉.

我想,如果一个人置身在这漫无边际的大草原中,四周全是连着天际的草原,他一定会感到十分茫然和无助.也就无心来欣赏,这么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了.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我的老乡,湖北姑娘‘王昭君’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和亲,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她的坟墓就在今天的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近郊,当地人称为‘青冢’,墓前立着一块石碑,有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为她题的诗。到过那里的人,都会去凭悼一番。以对这位古代,伟大女性的崇敬之情。

广漠的大草原是美丽的,也是我日夜向往的地方,勇敢的蒙古民族让我钦佩,敬重。而且,我还特别喜爱他们的民歌和长调。

如果有一天,我能漫步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听到远方传来,蒙古族姑娘,高声演唱的民歌和蒙古长调。我一定会非常高兴,因为,这就是我心目中美丽的蒙古大草原。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日益发展,会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随着那里的各种基础设施:如风电,交通等的完善,牧区一定会进一步繁荣,到那时,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一定会更加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描写人物特点的日记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您说我是个令人难以捉摸的孩子,时而温顺,时而烦躁,时而乖巧,时而敏感,时而快乐,时而忧伤……甚至有时会有点颓废。您却总能一眼看穿我的那些小纠结和心中的小九九,而我就如同一叶小舟在您爱的港湾中惬意地停泊,不再惧怕风浪的侵袭,因为您会给予我最温暖的庇护。亲爱的妈妈,这时候您是温暖的黄色。

您说我是个要强的孩子。您比谁都清楚,在我那些要强的背后,常常会有那么一些小小的不自信。每当此时,您便会有些心疼地安慰我:“别气馁,这么棒的孩子怎么能不自信呢?加油!妈妈相信你!”这些简单的话语尽管早已被重复了N遍,但每次总能安抚我那颗小小的脆弱的心,让我学会在坚强中成长,在逆境中奋发。亲爱的妈妈,这时候您就是向上的绿色。

您说我是个很容易满足的孩子。当我考试取得好成绩时,便会沾沾自喜,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来分享我的喜悦,呵,可这时候您却像一个温柔的“灭火器”,让我可以快速地冷静下来。看到我忘乎所以的时候,您总是意味深长地看着我,淡淡地笑着说:“有这么高兴吗?”于是我便立即从您那充满笑意的眼神里,读懂了您想告诉我的那些潜台词,收敛了我那张牙舞爪的轻狂,让我学会在沉稳中成长。亲爱的妈妈,这时候您就变成了警示的红色。

亲爱的妈妈,您就像个五彩的万花筒,折射出灿烂的光彩,捕捉着生活中的每一瞬间,让我享受着您的浓浓亲情。亲爱的妈妈,我真幸运,在成长道路上,有您这样一位好知己陪伴;我真幸福,当我迷失方向时,有您如灯塔那样帮我指明着努力的方向!

亲爱的妈妈,我想一直牵着你的手,一步步走向属于我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内蒙古游玩一年级日记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暑假,我去了内蒙古包头市旅游。刚刚踏上这个北方城市的土地,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北方气息,干燥、简朴。

休息几天后,妈妈便带我去包头的各个旅游胜地游玩。我去了植物园、花苑,参观了博物馆,逛了大商场,吃了风味小吃。。。。。。通过几个星期的游玩,包头给了我第二个印象,那就是好玩。虽然时常有风沙,但是并不影响包头旅游胜地的景色和我的心情。

但是,我最深、最好的印象却留在了包头的赛汗塔拉公园。

下了公交车,走了一段路,我和爸爸妈妈就到了赛汗塔拉公园的门口。“哇——”赛汗塔拉公园的门是模仿两棵千年的古树。长长的树枝和树干形成了门的门顶,左右两棵古树形成了门的两边,我从来没见到这样的设计形式,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我们顺着右边古树的小路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我们便看到许多蒙古包,这些蒙古包下都有两个大轮子托着,好像一辆辆大的手推车。接着往前走,我就看到了一尊成吉思汗的塑像以及他身后的平安钟。看着成吉思汗塑像前的简介,我不禁发出感慨:“啊,成吉思汗真厉害,打仗都打到了俄罗斯!”再顺着小路走,我们便到了圣鹿园。只见,圣鹿园里有许许多多鹿,有雄的,有雌的,有大的,也有小的。鹿十分地温顺,所以它们周围围满了在抚摸它们的游客。我毕竟是第一次与鹿亲密接触,所以不由的会害怕,一直往后退,惊恐的看着缓缓向我走来的鹿。这时妈妈抓住我的手,向前方的鹿摸去。妈妈安慰我说:“不要怕,鹿很温顺的,只要你不去惹它,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你的。听着妈妈的话,我紧张的心瞬间平静下来,并且大胆地向鹿的头摸去“哇,鹿的毛真光滑,真柔软啊!”那只被我抚摸的鹿好像很享受似的,闭上了眼睛。“走吧,在去别的地方看看,回来的时候在来看鹿吧,”妈妈说。“哦。”我依依不舍的地拿开抚摸鹿的手,那鹿也好像也很难过,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眼巴巴的地盯着我。我对那鹿说了一声再见,便一步三回头走了。我们走出了圣鹿园,走上了圣鹿园前的的山坡,爬上山坡我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成群结队的马在一片大草地上狂奔,身上的鬃毛随风而扬,后面卷起了一阵黄沙。哦,原来这边是赛马,骑马区。妈妈为了让我尝试一下骑马的滋味,便花了30元让我骑了一次马,我来到马前,看着那高高大大的马束手无策。但是我又想起了电视里上马的样子,一下子精神了。立马抬起左脚,把脚放在左边的马蹬里,然后双手抓着马鞍,一使劲就上了马,可是,上了马并不代表我已经成功了。一坐上马背,我就觉得根本坐不稳,一直在摇晃。马走起来了,摇晃感更厉害了,我赶紧抓紧马鞍,怕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掉下去。我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怕,前面反正有驯马师在,不会出事的。”渐渐的,我不那么害怕了,紧抓着马鞍的手松了一些,而且。我还大胆地做了一个动作,我向骑马区外的爸爸妈妈挥了挥手。爸爸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这次内蒙古包头之旅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例如:做事要胆大,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学到看到的东西要活学活用。。。。。。希望今年寒假还能来一次包头,看一看包头的冬天是什么样的。真期待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眼中的内蒙古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内蒙古正蓝旗我的家乡在内蒙古正蓝旗,位于天堂草原锡林郭勒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蒙古语标准音基地和全国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之一,是国家绿色畜产品基地。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但是我的家乡有丰富的物产,美丽的草原,还有举世闻名的元上都遗址。到了夏天,七月份的时候我的家乡美丽极了,它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蓝蓝的天空下无边无际的草原。有着美丽的金莲花,这就是享誉古今的金莲川草原,这里还长着雪绒花、野x粟、等各色野虫花草,还有很多美味的食品,像奶豆腐、奶烙等。

说起名胜古迹----元上都遗址,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现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十大历史名胜。正蓝旗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呈现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展现出草甸草原的美丽景象。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乌和尔沁敖包,自然景色一年四季多趣。有山美水秀的黑风河风光,世称“天然公园”。有神奇的白音宝力格泉水,寒冬不结冰,酷暑不干涸,终年流动。

有风景独特的高格斯台沙漠公园,沙漠,河流与树木交相辉。有美丽迷人的金莲川草原,金莲花盛开满山遍野,金光灿烂,是观光旅游的圣地,元上都遗址被评为内蒙古十大历史名胜和全国民族十大新兴品牌,正蓝旗被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是海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如今的正蓝旗在治理生态、发展工业、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旗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干劲空前高涨,构建起了人与自然和谐、文明发展的新局面。如果你来到这里,热情好客的蒙古老乡会穿着蒙古袍子,端来手把肉,倒上奶x酒。晚上这举行篝火晚会热情的招待你。

这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是大元王朝的龙兴之地,蒙元的文化源远流长,是元朝到清朝时期的皇家奶食品供应地,今被自治区确定为“奶食文化之乡”。有元朝时期著名的历史实物—元上都遗址。这就是我的家乡内蒙古正蓝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给内蒙古小朋友的一封信700字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内蒙古朋友

你好!

我是一个多才多艺的12岁女孩,我爱好架子鼓、钢琴、笛子、古筝、画画、做手工,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是我愿意通过这封让咱们认识,友好往来,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样热情、大方、多才多艺、向往快乐生活呢?

听老师说你们那儿的空气格外清鲜,绿草一望无际,热情好客。有空了我也要去那里喝一喝奶茶、品一品奶豆腐、骑一骑蒙古马,散一散心情。

我定居在夏县的一个小区,这儿街道宽阔平坦,汽车川流不息。每逢佳节,人山人海,尤其是春节,大街两旁的树木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中央上空悬挂着红通通的灯笼,到处张灯结彩,一片祥和,幸福的场景。莲湖公园里还可以在大屏幕上直接看春晚呢!

我在新建路小学上五年级,我们的学校有树木、有花草,悄悄地告诉你,学校里面还有一个小卖店呢!

我的家乡四季分明:春天,绿草如茵,鲜花争奇斗艳;夏天,烈日炎炎,荷花竞相开放;秋天,硕果累累,香味使人馋涎欲滴;冬天,大雪如鹅毛,使人心花怒放。

我们这里有许多著名建筑及自然风光。如:高大雄伟的瑶台山;众所周知的大禹治水;令人惊叹的司马光砸缸和众星拱月般的堆云洞……我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等你亲自来参观,我可以做你的小导游。

别以为光有这些就完了,还有一些特产,如:夏天必备的夏宝西瓜;香甜的煮饼;众人都爱的刀削面等等。

偷偷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是我小时候的。听妈妈说,儿时,特别爱吃大山楂丸。

有一次当我打开包装的时候,手一抖,滋溜一下滑到了地上。当时我住在村里,经常有人放羊,因为羊屎和山楂丸很像,所以一捡,捡到的不是山楂丸,而是……你懂的,这是秘密哦,不许告诉别人哦!

就给你们介绍到这里啦!你有没有什么趣事呢?写信告诉我吧!

祝你: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你的朋友:牛昱歌

2019年4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描写狗的特点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我姥姥家养了一只黑,毛色黑光发亮,整个身体饱满而结实,就象一位富仔穿着一件黑色豪华的皮大衣,所以我给它取名“黑皮”。

我离姥姥家大约有五华里路程,每到周末,我都要去姥姥家和“黑皮”玩耍,无论多长时间没有相见,黑皮一见到我,就摇头摆尾,在我的周围蹦来跳去,一会儿闻闻我的脚丫,一会儿又轻轻地拽我的裤角。如果很久不见,它会一蹦三尺高,双脚趴到我的肩上,于是我乘势抓住它的脚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这时“黑皮”也只好两足落地乖乖地跟着我两脚走路,看着它那顽皮的样子,活象一只大笨熊。

“黑皮”不仅可爱,而且很尽职。如果姥姥、舅舅一家人出去干活了,“黑皮”会从早到晚蹲在大门口看家护院,从不离开半步。别看它胖乎乎的,但是捉起老鼠来毫不含糊,绝不亚于大花猫。一次,一只老鼠被大花猫追到洞里再也找不到了,大花猫等了半天,也没捉住它,于是就走了。可是“黑皮”仍不罢休,还在那屏息凝视,看到这情景,我也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着……过了许久,老鼠终究耐不住寂寞,头还刚探出洞口,就被“黑皮”的前爪紧紧摁住,逮了个正着。从此,我更爱“黑皮”了。

点评:本文小作者从“黑皮”的毛色、体型、“黑皮”与我亲热的样子以及“黑皮”看家护院、捉老鼠几个方面,写出了“黑皮”健康、活泼、可爱、尽职,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与“黑皮”间的深厚感情。

[描写狗的特点的作文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描写嘴巴特点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大嘴巴,今天,我是忍无可忍,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因为我对你是非常以及及其的不满。下面,请容许我对你提出你最严重的三个缺点并且希望你能改正。

缺点一,大嘴巴你也太贪吃了吧!就比如今天晚上爸爸炒了你最喜欢吃的菜,刚一上桌你就开始拼命的吃啊吃啊,就连你的小主人我的胃向你提出警告,连着打了好几个嗝,你都置之不理,还是拼命的吃,直到嘴里再也装不下食物,你才肯停下来。最严重的后果是让我的身体直接归到“球型”类。

缺点二,大嘴巴你也太爱讲话了吧!麻烦你上课的时候不要和你的同桌讲话啊!我说你讲讲小话就算了,而且还那么的明显,老师的眼睛那么尖锐,每次都被老师给抓个现形。老师连续点了你的小主人我好几遍,你才终于停了下来好好听课。你可知道我可是班长,就是你让我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呢。

缺点三,你朗读的时候能不能用心一点啊!你每次朗读课文的时候,你的停顿和表情都很好,可是每次犯错的地方就是错字、添字和漏字,今天你读课文的时候把“你的同伴”读成了“你的伙伴”,把“观察”读成了“探查”,同学们仰天大笑,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嘴巴啊嘴巴你可不可以读好一点,下次看我不收拾你。

大嘴巴,我希望你能改正上面的三个缺点,就一定会做的更棒的,我相信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对联的特点大全

全文共 9484 字

+ 加入清单

一、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二、讲究对仗工整;

三、讲究平仄

四、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

(一)形式对称

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

两姊妹,一般长

同打扮,各梳妆

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人讲对仗,有明确的原则。《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强调“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为后来的楹联艺术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人做对仗,又将汉字分为实字、虚字、助字三大类。实字类又另外分出半实字,虚字类又分出活与死两小类,并且又另附半虚字。分类如下:

实字:花、草、林、山、天、地……

半实:力、雄、文、武、光、雷……

虚字(死):高、新、强、大、精、小……

虚字(活):流、歌、升、斗、照、开……

半虚:上、下、中、内、外。里……

助字:之、也、然、哉、焉、何……

前人对以上这种分类,概括了几句话:“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这种分类方法,比起我们现在的汉语分类,似乎单调而新颖,然而仔细分析,它同现代汉语分类也有相通之处。古人所说的实字,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分,活的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半虚”则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掌握和熟悉古代词分类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欣赏对联很有帮助。

初学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下面举例说明:

竹因临水情斯畅;

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再如,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联:

急水与天争入海;

乱云随日共沉山。

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均为地理名词。对仗也是极工的。

名词的义类相对在工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出句中有“风雨”一词,首先要考虑到“风雨”是天文类名词,仄声,并列结构,在对句中必须用天文类名词对仗,而且要以平声的并列结构属对。比如,可以选用“星辰”、“冰霜”、“云霞”等相对。如用“日月”属对,则为失对,如用“晚霞”、“星光”则犯了词性失调的错误。因“晚霞”、“星光”均为偏正结构名词。如用“山河”属对,则不为工对,只能算作宽对了。如用“鱼龙”相对,则犯异类相对的弊病。

在对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对仗是较普遍的,如谢贞、王籍诗句联: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

但也有一些对仗只是字面相对,并不一定在句法、结构上相同,如下联: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句中出句的“白发”不是“归”的直接宾语,“归白发”实际上是“白发归”的倒装句,对句的“扁舟”则是“入”的直接宾语。

此外,在对仗中,还要考虑你在联中要表达何种感情,你所选择的词是否合乎事物的常理,你所选择的意象是否达到你所表达的艺术效果。因此,两者都要兼顾,不要以辞害义。在偶对中琢字要贴切,古人云:“选字无垠,用字有师”即是这个道理。初学者要多看多写,如暂时无好句以对,最好沉淀一段时间再动笔,或放下来,或另起炉灶。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写作的过程即是提炼的过程,只要多看、多写,就会熟能生巧,出口成对了。

(二)内容相关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不管从平仄对仗方面,还是从词性方面看,都能说得过去,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对联。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

对联的联系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如徐树人所撰一副对联:

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

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一“乃”一“才”表示其转折关系。

有的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看出它表示的因果关系,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可见它们内部的联系是很缜密的。再请看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上联张之洞以“四水”、“四时”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梁启超则以“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上联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有效,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

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怀古咏物,以物言志等等,在立意上象意通气,开合得当,要借助比兴手法,放得开,收得拢。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为抒情而抒情。请看顾宪成书院门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意在写景,下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了,一句“声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下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立意初衷。

(三)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对联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在于作者对联句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使其达到比赋、骈文更精练,比诗、词、曲更灵活的的特殊文体。它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用最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全联仅用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开似锦、群鸟争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再如吉林长白山高山亭联:

千峰拔地;

万笏朝天。

此联是在说千座山峰拔地而起,直入云汉,又像大臣手中的玉板拱对青天。寥寥数字,把一副祖国的锦绣河山描绘的如此壮美,如果作者没有提炼语言的能力,是绝对做不到的。再请看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写的一副赠联: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此联也只八个字,却浓缩了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情感。从联语中,我们感受得到作者那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可谓言简意赅,用字如金。炼字炼句的难度是很大的,不像一些人所说简而易行,信手拈来,实际上,做好一副奇绝对联,其难度不比写一首诗来得容易。

提炼语言,还必须结合体验生活,才能使联句既简练,又合理。利用夸张、比拟等手法,必须做到贴切、自然、有的放矢,避免离题万里,才能使读者读之可信,嚼之有味。如一洗澡堂联:

到此皆洁身之士;

相对乃忘形之交。

寥寥十四字便把此处风物提示的淋漓尽致。文字既典雅,又新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另外,凡联句中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中则不能再用,否则犯了“重字”之忌。联意再好,如犯了重字,则不为美(巧对类联除外)。如”春风化雨;花木逢春”,从词类相对说,可属常对,然联中“春”字两出,为联中一忌,即便词意再美,不可取。

(四)节奏鲜明

关于对联的节奏,将在有关章节里详细论述,这里仅就节奏与结构及平仄的一些相互关系加以说明。

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

对联的节奏是比较灵活的,但它并是不无序可循。所谓的节奏灵活,是说它没有固定的程式,在长联中只要做骊大概的平仄交错就可以了,因为节奏与平仄是同气相连的两个方面。至于七言以下的短联,因字数少,要求须严格些,但无论如何,在不因辞害义的前提下,上联尾字须是仄声,下联尾字须是平声。一些名联打破这种常规实为可谅,但我们做为初学者来说,切不可效仿。仍以工对为好。这样,可提高我们的属对水平。

我们把对联的特点编成口诀,以便于记忆:

上下联句须相同,

字词失对理不通。

联句有机成一体,

最忌孤立各西东。

杂乱冗长生大错,

意象完美见句工。

节奏轻重分扬抑,

一吟三叹韵无穷。

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 “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二、连贯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例如: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三、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如一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吹面生

在叙事层次上,下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思。如一旅社联:

进门都是客

到此即为家

联话末用关联词,但仍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放入此类。

四、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如启功所撰一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五、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例如:

多勤寡欲

益寿延年

天地入胸臆

文章生风雷

略翻书数则

便不愧三餐

“多勤寡欲”是条件,“益寿延年”是结果,只有条件具备才能达成结果。以上三联均属此类。

六、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如一理发店联: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上联“毫末技艺”在于抑,下联“顶上功夫”,意在扬。

再如:翁同龢自题联: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此联虽未用关联词,不难看出仍为转折关系。两种境界有弥缕之感,但其转折处却是山回路转,柳暗花明。关联词的取舍,全在于作者对内容的处理以及作者的文辞好恶,此无定法。

七、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联句以“宁……不……”关联直抒胸臆,表现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

再如一婚联:

但求天长地久

何必朝相暮依

可以看出,这是一对身居两地的新婚夫妇,为表达爱情的真挚而撰写的对联。

八、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但也有倒装者。

例如一棉花店联:

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

前一句是因,是说棉花大丰收的景象,后一句是果,是说大家有了棉衣,再不觉得冬天的严寒。

再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为因果倒装句式,出句是结论,对句是理由,倒装句式,可增添对联的文学色彩。

九、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看下联:

巧理千家事

增添万户心

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再看一联: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此联为石达开所作。出句是说再不能忍受“夷狄”(清统治者)对我们的压迫,意在行动起来;下联说的是要达到的目的,此联即为倒装式。

以上所举三例均为短联,至于带有短句的长联,读者可以据此理去分析、领会,这里不再赘述。

对联的结构,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

“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出”与“行”是动词相对。“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

内容决定形式。对联结构相对,形成整齐和谐的形式美,不过,由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灵活一些。如: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此联为二、二、三结构,意义单位也是二、二、三形式,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构,“长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是动补结构,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允许的。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不管一致不一致,上下联必须相等。这是对联结构的前提。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方成佳构。再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三一”。“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形容词相对;“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流出”、“过来”都是动词、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不按照一定的主题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另外,结构对于体裁有依从性,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都有别于其它自身的体裁形成的特点。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 对联的结构问题,极少有人提及,似乎它最简单不过,无足措意,其实不然。清代赵翼在论到绝句诗歌时,曾说“也须结构匠心裁”。对联的结构问题,显然比绝句要复杂得多,下面谈谈有关对联的结构。

1.对衬、关联

对称: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上下两联,要求具有严整的对称美,像飞机的两翼、车的两轮一样。如果上下联光是字数相等而句子结构不一致,那就不能做到严格的对称美。例如陈爱珠女士(大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母亲)挽其夫沈永锡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难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江,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此联感情深挚,也有精美的词语,但从结构形成来说,却远未达到严整对称美的要求。上联首句是动宾结构,下联首句是主谓结构,“幼诵”对“良人”,“孔孟之言”对“亦即良师”等都没有对好。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因此在考虑字数相等时,也要考虑词组相同,只有上下联词组相同,即做到了句子结构相同,然后全联的结构才能具有严整的对称美。 关联:这是对联结构的第二个要求。

水上公园寻菡萏 (仄仄平平平仄仄)

村中老媪嗜评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性、平仄都合乎要求,它能否算是一幅对联呢?不能。因为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上下句的内容毫无瓜葛,没有一点联系。因为一幅对联除了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和谐以外,上下句还必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再如“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也是互不相干的两句话,根本不能算是一副对联。以上说的是对联结构的一般要求:即上下联要对称、要关联,这是任何一副对联都要达到的。但是对联的内容、句法、体式既各不相同,其结构形式自然也会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

2.常式、变式

从形式的角度来说,对联的结构,可以概括地分为常式结构和变式结构两种:

常式:就是经常见到的比较固定的结构,从句子长短的角度来说,像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八言联,就是作者经常、大量采用的结构形式;五、七言联,就是常见的五言律、七言律句型的对联,四言、六言联,即常见的骈文中四、六句式对联。

变式:就是句子、句法参差多变的对联的结构。长联比之短联,不仅形体增大许多倍,而且声律、格调也随之而起了变化。如各个句子的句脚就得遵循“平顶平,仄顶仄”这条规律。他们的结构,和常见的五律或七律句式的对联的结构显然大不相同。长联的结构是灵活多变的。

我们再来看看清代孙髯做的昆明大观楼联及它的结构特点吧: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驰名中外的名联,它的结构有怎样的特点呢?主要一点是:上联写景,由“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句起,总领下文,然后历写从东西南北各方向所见的壮美和秀丽的胜景。下联抒情,由“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句带出下文,然后分写汉、唐、宋、元各朝的“伟烈丰功”全都烟消云散了。另一点是选用排句铺叙,上联“看”是一个领尖字,下面四个四字句是结构相似的排句,尾段“莫辜负”三字后又是四个排句。下联相对部分,结构与这相同。再一个特点是:上联是从横的空间着笔,下联是从纵的时间着想。上联是动词“喜”为意脉,下联是以动词“叹”为意脉。全联词藻华美,描叙得富有诗情画意。“神骏”指金马山,“灵仪”指碧鸡山,“蛇蜒”形容蛇山,“缟素”形容白鹤山,“蟹屿螺洲”指滇池中的小岛屿和小沙洲。用蟹和螺来代替“小”字,既形象又有动感。“风鬟雾鬓”,喻指摇曳多姿的垂柳。下联“把酒凌虚”,是说对着天空举起洒杯。“汉习楼船”,汉武帝因洱海昆明池阻他从滇池通往印度的去路,就“大修昆明池,治楼船(高大的战船)”,练习水军以讨伐它。“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薄列传》上说:“九征(即唐九征)毁桓夷城,建铁柱于滇池(系洱海之误)以勒功”。“宋挥玉斧”,《续资治通鉴·宋纪》:“王全斌即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记,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我有也’”。玉斧系文房玩物。“元跨革囊”, 《元史·宪宗本纪》:“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牛羊皮筏子)以渡”。此联的结构使得主题突出鲜明。

变式结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式。所谓并列式结构,即上下两联的意义没有主从之分,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去表达同一主题。请看下列联:

盛世尽雷锋,共秉丹心创大业

新时多伯乐,同具慧眼识人才

尊师重教,英才辈出,中华崛起

简政放权,经济繁荣,民族复兴

碧螺云雾银峰,钟山川秀气,岂止清心明目

绿雪雨花玉露,摄天地精英,更能益寿延年

(2)主从式。上下联意义有主从之分的,就是主从式结构。例如这副航运公司联:

不靠风帆力

全凭水火功

上联是宾,下联是主,上联是虚写,是引子,下联是实写,是正文。又如“满院向阳树,一代接班人”,上联是喻体,下联才是本体。上联是处于宾位,下联处于主体。此联也是主从式结构。

(3)分总式。有的对联,语意有分述和总述的叫分总式结构。例如:

新天新地新人新事新气象

春雨春风春花春月春色美

前四点乃是分说,末尾“新气象”、“春色美”乃是总说。这是先分后总的例联。

下面再看一幅先总后分的例联:

好社会山好水好风光好

新时期地新天新气象新

(4)首尾总括式。此式先说总大意,次将大意分别述说,末尾总述一笔。下面就是这种结构的对联:

祖国在繁荣: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业兴旺开胜景

人民增福利:喜四海丰收,四时恒足,四海升平乐新春

上联头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分别说三个方面,述说祖国繁荣的情况。末尾再来一笔。下联也是这种结构撰成的。

(5)对话式。上下联语,像是两个人在对话,这就是对话式结构。例如这副废旧物品回收店联:

我岂肯得新弃旧

君何妨以有易无

“我”是店主自称,“君”则是称来店的顾客,像是对面说话似的。

又如明代著名学者邱壑幼时答一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小学生三年级优秀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我妈妈今年33岁,她身材苗条,头发特别黑,似乎就没有白头发,她很温柔,一笑就露出洁白的牙齿。

她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去教学,晚上回家和奶奶一起做饭。吃完饭还得刷锅洗碗,检查我的作业,备课,批改作业,每天10点多才睡觉,第二天早晨还得早早起床做饭。

她很小气,穿的衣服价格都是低于100的,可是她却舍得给我买新衣服。

她对我的爱真不少不少,有一次,我骑自行车摔倒,右胳膊折了。她带我去医院,医生说:“不好好静养就要动手术,为了不让我乱动她一夜没合眼。

还有一次,那是前几天,我要去骑车,妈妈说“小心些。”我头也没回就骑得没影了。

我正在外面玩时,碰上爸爸,爸爸生气地说“你妈到处找你,没想到你在这!”正说着妈妈就急急忙忙跑来了。我看到妈妈很焦急的样子,马上骑过去安慰妈妈说:“我在这呢!”妈妈看到我安然无恙,就露出了笑容。

这就是我的妈妈,这就是关心我,疼爱我的好妈妈。

我爱我的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作文内蒙古旅游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内蒙古旅游

在到了一望无际的内蒙古草原的第二天,我们坐车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但是,让我最难忘而又最喜欢的还是其中的一个活动项目——骑马。

那天,当我们来到了骑马场,马可真多啊!一匹匹的马各不相同,有的高大、有的矮小,它们有的在低头吃草、有的正在狂奔、还有的驮着客人在草原上漫步。当我们选中了合适的马后,就请那里的牧民扶着我们,各自上了一匹马。我骑的马全身都是棕色的,连长长的鬃毛也是棕色的,看上去可精神了,我还临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小棕,我身边的一位牧民告诉我马的寿命最多是三十年,小棕今年已经十岁了,哈,还真巧,我也正好十岁。等我们坐稳后就准备出发了,我们的三匹马被一位牧民牵着朝草原的深处走去,骑在马背上一开始还真有点紧张,一动都不敢动,但望着绿绿的大草原心里自然也有了稍稍的放松。突然,我的马停了下来,身体还有点下蹲,我的心一下子又提了上来,哗——,原来小棕解小便了,妈妈和我都笑了,但是又不敢笑得太大声,怕从马背上摔下来。这时,有位牧民跑过来问我们要不要骑马快跑一圈,妈妈说:“行。”但我早已是心惊胆颤。正要跑时,不知怎么回事,我的小棕好像明白了我的心,立刻不听话起来,怎么也不肯跑,这时,牧民竟然用鞭子抽它,妈妈和我赶紧说:不跑了,牧民这才收回了鞭子。该往回走了,牧民牵着它,它又非常听话地驮着我们回到了马场。

骑马真好!我心里暗暗地想: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再来,一定再来找我的小棕。

[小学作文内蒙古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谈谈服饰作文500字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对于服饰,我并不会太讲究,一般挺随意的。因此,我的穿着也就相对比较随意,很多时候,都是妈妈给我买衣服的。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了,自己对服装有了一些新的见解,开始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也有了自己想要的风格。我发现,白色的上衣搭黑色的长裤或者黑色的裙子都是挺不错的。

我的一些朋友很喜欢穿一些宽宽松松的衣服,还有七分裤,那样子穿上去应该会挺凉爽的。这种学生式的服装挺随意的,倒也蛮好看。

有一种牛仔裤非常好看,不过,就是有点紧,有时穿着坐下来或者蹲下去会感觉不太舒服。因此,这类衣服只适合出门时候穿,而在家里的时候,就不太乐意穿了,而更加乐于穿一些宽松舒适的衣服。

还有一类衣服,穿着挺舒服,而且也还算整洁。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衣服穿的次数会更多,所以,买这种服装更划算一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服装,各有各的特色。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服装分辨出不同民族的人。

总而言之,对于服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因此,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内蒙古第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12月5日上午,昆区区委统战部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统战部党支部书记主持会议。

党支部书记就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主要会议精神作了传达,会议分别传达学习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主要精神、自治区第十次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精神、关于自治区党委第十届一次全会及十届党委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情况。

支部书记指出,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热潮。一是抓好传达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带头讨论示范,掌握精神实质、真正学懂弄通。要专题部署,制定学习计划,尽快把党代会精神传达到每位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上来。二是营造浓厚氛围。要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精心制订计划、组织力量,运用多种手段,在统战领域开展有声势、有影响、有深度的宣传活动,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讲透、讲活、讲实,确保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全覆盖。三是注重抓好结合。要把学习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与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与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与学习贯彻近期自治区党委、市委、区委一系列重大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紧密结合;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与推动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工作紧密结合。真正把学习贯彻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巨大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支部书记强调,全体干部职工要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把昆区建设成为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全文共 7436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长。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

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长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长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孔乙己身世的交代,“有一天”关于孔乙己被打折了腿的议论,结尾关于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的推测,都是间接写的。这种间接描写,虽然在剧本、叙事诗、散文中也可看到,但都不及在小说中这样自由。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

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长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

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国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国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长,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

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

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长;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长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

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

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长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国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国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国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国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

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

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长。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以上种种,都提醒作者们掌握艺术的辩证法:样式的优异之赴,恰是应该着力发挥而又格外节制之所。

当前,祖国正在朝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沸腾的生活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种文艺样式的表现力,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要求。我们祝愿小说这一支花,在百花园中继续放出异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月季花的特点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月季园里的月季花盛开了。即使离园很远,也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芳香,使人禁不住连连赞叹:“真香!真香!”那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月季犹如一片片五彩云霞,令人神往。

走近观赏,那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的月季花就更迷人了。大红色的红得鲜亮,像是一把把火炬在燃烧。更喜人的是那种米黄色的月季花,像是用薄薄的黄纱罗帕精心制成的,娇嫩可爱。紫斑月季也很有特点,洁白的花瓣上像缀上了紫色的水晶,星星点点,闪闪发光。最出奇的要算那种五色月季了,一朵花上竟然有红、黄、紫、绿、白五种花瓣,引得观赏的人们赞叹不已。盛开的月季花,花瓣一层包着一层,有碗口那么大,引来了无数的小蜜蜂嗡嗡采蜜。半开的月季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半掩半露着笑脸。含苞未放的月季花,就像一个仙桃放在盘子里。

月季花的叶子呈椭圆形,刚长出来的是浅粉色,经过太阳的照射,慢慢的变成了紫红,最后变成了绿色,月季花的茎上长着一个个尖利的小刺,像是一个个保护月季花不受伤害的小卫士。

月季花实在太美了,我要是个画家,能把月季花完整无缺地画下来,参加世界画展也一定能得大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