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儿童节作文(推荐20篇)

家乡是经常出现在考试作文和考试训练的话题,该怎样写好这样话题,也是每个学生纠结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儿童节作文,一起看看吧!

浏览

7641

作文

395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的民俗风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捞”、“烧大炮”等等。在我的亲眼所见中,“烧大炮”是一件最让我难忘、最可喜可贺的事。

在天堂墟这一带地方烧大炮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各村庄及墟镇街道可热闹了。这一风俗盛事在莲塘村和朱所村尤为特别隆重。

我们小孩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烧大炮活动开始啦!有人把灯笼挂起来了,那火点在灯笼中闪烁着,仿佛在跟现场的人们说:烧大炮正式开始。

人们把现场围成一个大圈。村长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间,手执着火种,点燃了炮竹。顿时,四、五个小炮从炮筒里射出来 ,并飞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从天而降……

“轰隆!”一声炮响,别紧张,现在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围在现场的人立即争先恐后跟着花炮,只要捡到了花炮,就会有利是领的哟。当然,花炮也不是只有一个,还有很多在后边争着要上场呢。

烧完大炮后,会有舞狮来助兴,还有八音为人们演奏,还有趣味浓郁的曲艺表演来献给人们欣赏……总之,节目繁多,热闹非凡,令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家乡的烧大炮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人们已经是喜悦满怀,精神抖擞。这项民间风俗同时会带给大家美好的祝福,人们祈祷村子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事事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四节气中,一些特别重要的节气,总是有劳动人民的民俗过法,而且在我们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每个地方的方式方法还不一样呢。比如冬至,北人方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在我们江南地区则又是吃馄饨,而今天我要说的是我们溧阳这一带立夏时节要吃的美食——乌米饭。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杜甫在《赠李白》一诗中这样写道。青精饭就是我们溧阳这一带,在立夏时节要吃的乌米饭。每年这个时候,乌饭叶就已经开始慢慢上市了,这个时候可是新鲜的时令货哦。像我这样的吃货,总是会走在小区路上,突然闻到某家人家厨房间飘来的香气中一眼就认出它。“阿婆阿婆,有乌饭卖咯。”我飞跑着回家,告诉了外婆,外婆一脸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在路上就闻到人家家里飘出来的香味喽。”外婆顿时哈哈大笑的说:“你真是个小吃货。”

第二天外婆起早赶到菜场买来了新鲜碧绿的乌饭叶,我和妈妈先把树叶洗干净,一边洗一边有一阵阵清香扑进鼻子,是一种大自然的清香,闻了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就打通任督二脉。然后外婆把洗净的叶儿放入装满热水的盆子里,用手反复按压叶儿,时不时拿起些许放到手掌心搓一搓,终于将近半个小时的揉压,乌饭树叶的大部分汁水都被挤了出来,咋一看不就是我写毛笔字的墨汁嘛,再把树叶过滤出来,用纱布包好,用力挤压,最终挤出了大半脸盆“墨汁”。等“墨汁”水稍微放凉些,再把洗净凉干的糯米倒入“墨汁”浸泡三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糯米已经变成“黑米”了。最后把“黑米”放入蒸锅蒸熟,就是香飘万家的乌饭喽,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一颗颗米粒黑油油,亮闪闪,香喷喷,如果不是散发的香气和热气,还以为盛了一碗黑宝石呢。再撒上一层白糖,一口下去,忍不住闭上眼睛大赞人间美味。

吃完乌饭外婆告诉我,立夏时节吃乌米饭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民俗传统。吃乌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让我们在接下来的炎炎夏日安然度过。我不禁感叹:原来乌米饭不仅仅好吃,到如今还承载了我们一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端午节的风俗

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端午节中,有很多习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XX年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各家要用这样的水洗脸?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月宫里的嫦娥,会让捣了一年药的玉兔,把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这里面还要插上一个小插曲就是,在月宫上面,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个貌似人形的玉兔总是跪着作捣药的动作,所以在小时候,晚上闹人了,老人们总会哄小孩子说,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捣药去,小孩子们总是记得,月宫里的玉兔捣了一年的药,终于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间,所以,小孩子们在5、5的早上,总是争着去外面洗澡,觉得用玉兔撒了药的水来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没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来洗一下脸了!当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体好才行,以免感冒,因为在记忆里,5.5那天的早上,还是很冷的,也听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来说,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叶泡过的水洗脸,那样的水,泡了一夜艾叶后,颜色会变的绿绿的,还伴着一股艾叶特有的香味!用这样的水洗完了脸,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在想: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刚刨下来的新鲜的蒜!鸡蛋和蒜在锅里煮时,水里面也要放上艾叶!经过放了艾叶的水一煮,鸡蛋和蒜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叶特有的味道!艾叶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具体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点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黄!酒也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把喝盛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会戴了一个香囊,手、脚、脖子、手指头都会缠了五色线的,这样的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也是艾叶。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蛇虫来咬,因为蛇的颜色就象五色线。戴几天后,把它取下来扔掉,就会变成了蛇,如果戴了几天还不扔掉,会变成了蛇来咬人的!

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有点象清明节时插柳枝一样,这样的说法也是为了驱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袅绕的炊烟中,伴着缕缕的艾叶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气息,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这天,总是能隔着时空闻到记忆里远远的家乡,在这天早晨漂来的浓浓的艾香!也总是在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绿绿的艾叶水小心翼翼的神圣的轻拂在脸上的丝丝凉意,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种各样的香囊!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骄傲的红红的雄黄酒香,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吃着飘有艾香的鸡蛋直到把肚皮撑的鼓鼓的还要在兜里揣一个去上学!也总是在这一天,想起妈妈编的美丽的五色线与小朋友们比谁的漂亮时彼此羡慕的眼光!也总是在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门,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丧事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家乡,有一些关于丧事风俗,这些丧事风俗有一些,我也亲身经历过。下面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有一年,我的姥姥去世了,为此,我们家就要办丧事。所以,我就亲身经历了一些风俗。在姥姥刚去世的那5天,对于我的母亲来说是要在旁边守着的,不管是几天,反正不到埋葬的那一天,每天都是要收在姥姥的身旁,包括晚上。然后,在埋葬的那一天,上午都是要让乐队奏乐的,不到开饭,就不能停下来太长的时间。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埋葬的那一天中午,走之前,都要有人唱戏,一场就有一段的时间,然后那些给唱戏的人伴奏音乐的人,再去的时候也要在前边伴奏。当我们埋葬完了姥姥以后,他们还要在巷子里唱一会儿才算完成了又一件风俗。

对我来说,让我最好奇的风俗那就是在埋葬完了人以后要吃馒头。不只是为什么,有好几次在埋葬人的时候,爷爷或奶奶要不就是爸爸从那里帮忙帮完了以后,就会拿一个或者半个馒头回来,然后要求我们必须吃下去,说是吃完了以后,牙齿就不会咯吱咯吱响了。不过,就算我再不想吃,也必须从命。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丧事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风俗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的风俗都不同,我们这里的中秋节过得可特别了。

八月十五,这一天是我们小孩最期盼的日子,嘴馋的小孩在这一天都要去偷瓜和吃月饼的。我常听大人们说:八月十五偷了瓜吃,身上就不会长一些怪异的奇痒无比的红点。我听起来可怕了,连最心爱的月饼都不吃就去找小伙伴商量着晚上该怎么偷瓜。

爸爸妈妈可不懂我的心情,愣是不让我大晚上出门,我着急的跺着脚,嘟着嘴对爸爸妈妈说:“可是我约好了朋友的,可不能失信啊!”妈妈想了想:“那好吧,不过要小心哦。”还没等妈妈说完我已经蹦蹦跳跳地哼着小曲跑了出去。伙伴们都在等着我呢。“我们出发吧!”我兴高采烈地说。大伙可跑得快了,一溜烟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我们小心翼翼地来到了田野里,每个人背上都背着一个小竹篓,每个人总是垫起脚,因为我们总怕主人家发现我们,他们总会埋伏在房子的周围,所以我们可得小心了。主人出来了逮到我们,我们可要倒霉了,要拿竹条抽我们,但我们已经熟练了。土地上的冬瓜、南瓜……尽情地拿,一个个身披绿色毛衣的冬瓜我们也不怕他,装在背篓里就走。一轮明亮的圆月挂在天空,我们行走在田野上,一个个满载而归。偷瓜是一个重要环节,而煮瓜又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我们煮瓜不是在家里,也不需要大人们帮忙,而是架着锅子在野外自己动手,点火、架锅、切瓜、加佐料,都是我们自己决定,水沸腾了,咕噜咕噜说着话:快把瓜放进来吧!一切就绪以后,我们就坐在草地上,看着明晃晃的月亮,述说着心里最快乐的事情。不一会儿瓜就熟了,端着热汤,沐浴着月光,小伙伴们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从呱呱落地,我就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六年级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山西忻州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习俗,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项——蒸花馍。花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小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花馍可以捏成不同样子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技艺高的连龙凤都能捏出来,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我一再追问下,奶奶终于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奶奶还说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开始揉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子的,奶奶想了会儿说要做十二生肖。奶奶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后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接着,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后来我了解到,“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艺术我们不应该让它失传,应该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去研究,去把它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家乡风俗的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刚刚过去,过年期间我看到许多户人家的门上都贴了倒过来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妈妈,可妈妈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书上看到,关于倒贴福字还有由来呢。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侄了。皇帝听取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家乡的风俗350字作文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夏季一进入伏天,到村里来卖西瓜的商贩络绎不绝,只要来一个卖瓜的,几乎全车售完。买瓜的村民都是用麻袋装西瓜,每家都买一麻袋。开始我很好奇,心想吃的了那么多吗?随吃随买多好啊。后来我才发现伏天多买西瓜是家乡的一个习俗。

为什么伏天多买西瓜?有什么好处?——后来我才明白是两个原因。

一是做西瓜酱。家乡多数人家都会做西瓜酱,而伏天卖的西瓜最多、最便宜(现在一元6斤或7斤)。这时做的酱最好吃也成本低。

二是便宜多吃。我村大多数农民处在吃饱——吃好阶段,还没有保健意识和条件。什么便宜就吃什么,伏天西瓜最便宜,所以就多买多吃。有的人家饭后吃西瓜就不喝粥了;有的人家吃馒头就西瓜,就不做菜了……

今天来了一个卖西瓜的小贩,一元6斤,大家争相购买,我也买了一小袋共8个,我也不做酱,只是留着慢慢吃——这也算入乡随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鲜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安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终于,奶奶把冒着热气的棕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作文_500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有很多有趣的民风民俗,但是我觉得最好玩的还是要数端午节的了,瞧,又是一年端午时!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喜欢家乡的端午风俗,很有趣,很热闹!如果你有机会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相信你一定也会很喜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香酥的排骨,鲜红的辣椒,一口下去,舌尖上蔓延着麻麻的、酥酥的感觉,嘴唇却像着了火,勾得我忍不住再吃一口——

这,就是麻辣香锅。

这道地道的川菜,虽然好吃,但做起来格外麻烦、耗时,平时父亲工作太忙,只有春节才能为我们做,所以麻辣香锅成为我们家春节的压轴大菜。

盼了快一年了,今天,爸爸终于拿出准备好的食材:面片、排骨、笋、素鸡、香菇、豆腐、鱼虾等等,过了一会儿,那调料的香味就扑鼻而来了。太棒了,今天终于可以吃到麻辣香锅了!香味越来越浓,突然“嘶啦”的一声,把我从作业界中拽了出来,我的心里痒痒的,排骨是不是已经香酥可口了呢?素鸡是不是已经上色了呢?面片是不是已经入味了呢……

我再也坐不住,索性放下作业,循着香味跑到厨房。爸爸正把豆腐切成小块,使它香嫩可口。他灵巧的双手把所有的食材倒在锅里,用铲子翻炒着,锅中的一切都是红通通的。锅又“嘶啦”一声,像是所有食材在一起欢快地跳舞。我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问爸爸:“爸爸,什么时候才好啊?”爸爸笑着跟我说:“你这个小馋猫,马上就好啦!”说完,爸爸从锅里挑了块排骨塞进了我的嘴里,那味道,麻麻辣辣的。排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我几口嚼完,咽了咽口水,意犹未尽,焦急地盯着爸爸继续翻炒。

锅下的火苗终于慢慢变小,直到没有。家里每个人都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精确地瞄准了自己最想吃的食物。真不愧叫“麻辣”“香”锅,真是又辣又香!只见锅里的筷子你来我往地忙碌着,妈妈天天叫喊着减肥,今天也无暇顾及了;我更是吃着嘴里的排骨,瞅着锅里的藕片,只恨自己一张嘴不够用;爸爸一边吃,一边不时看着我和妈妈,脸上情不自禁地绽开微笑,颇为得意。

爸爸问我,知道为什么过年要做麻辣香锅吗?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好吃又难得吃嘛!”妈妈摇摇头,微笑着告诉我——麻辣香锅预示着我们今年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就像麻辣香锅里食材与食材之间一样的和睦。

哦,原来如此!

锅中的一切终于空空如也,我们咂吧着火辣辣的嘴唇,轻轻抚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看着彼此,忍不住会心一笑。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过年风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日,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

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

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

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美丽小城扬州。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大概从腊月二十四左右就要算起了,那时候已经充分感觉新年的脚步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

我们家乡一般腊月二十四这天掸尘,用鸡毛做的掸子将屋里的所有旮旯角落的灰尘都要打扫干净,然后给灶王爷上好香,帖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送灶王爷上天,禀明今年在我家一年的待遇情况,和我们家的大小事情。记得那时在家给灶王爷上香帖对联要相当严肃的,要诚心诚意的,这样灶王爷才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保我家平安。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爸妈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

会放一根木材。

第二天早上,我们兄妹几个都会起得很早,去放自来水,也叫抢财神水,谁第一个抢到谁今年就会行大运。然后开大门,看见木材,要说发财,讨得吉利,看见芝麻要说,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好运。然后放鞭炮,拿吉礼。就是每人一个托盘,托盘里有一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一个桔子,寓意运气好,一条糕,寓意甜甜蜜蜜,一个红包,寓意红红火火。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二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1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春节风俗说明文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大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12点,每家每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心中家乡风俗作文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陕西安康,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它坐落在崇山峻岭的大巴山中。

十年以前的安康,街道两侧到处都堆放着垃圾,尘土四处飞扬,道路也很狭窄,人们住房条件也不好,到了下午,连卖菜的商贩都没有,晚上路灯若隐若现,因为年久失修,很多灯都坏了,整个城市显得破旧不堪。

而如今,安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这样修建的三座大桥,把汉江两岸人民紧紧的连在一齐,街道越来越宽敞整洁了,也修建了垃圾处理中心,高层建筑这样一栋之后一栋,到了晚上,人们逛逛城墙,在望江楼看看夜景,健身器材随处可见,街道两侧的树上张灯结彩,做了各种点缀和装饰,把城市照耀的如同白昼,各个商店都敞开着大门,随时迎之后客人光临,透露着一派繁荣景象!

这样新时代的春风吹走了贫穷落后,吹来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等我长大后,会把家乡建设的更美,更好,更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外婆家在连云港,这里的春节有很多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下面就让我来带你去我外婆家的春节看一看吧!

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在外婆家过年,大概也了解并参与过一些过年时要做的风俗活动。比如:采购瓜子、花生、小果子、桃酥、小麻饼……这些过年必备的零食。

过年前外婆一定会包很多包子和蒸很多馒头,外婆说过年那几天,肯定会有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所以馒头,包子这些主食要多准备一些,防止人来多了不够吃。而蒸馒头,包子,也有来年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除了包子和馒头,外婆家每年还会做一道菜——炸丸子,外婆把丸子叫做“驼着”,这可是年夜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接下来就是“祭灶”风俗。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相当于小年,晚上要在灶前供上糖饼、糕点、糖果之类的甜食,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说。

紧接着就是年三十了,年三十的要做的事就可多了,比如一早把大门上贴上鲜红的对联,挂红灯笼。最有意思的是在自家院子内种上“摇钱树”,所谓“摇钱树”,便是从集市上买来的青竹子上系红绿两种颜色花生,固定在院子的柱子上,竹子的叶子越多,叶子越大,意味着来年财源越旺盛。还有还有,好多地方都是在下午三四点钟吃年夜饭,而外婆家这边通常选择中午来吃团圆饭,哈哈,有意思吧。

年三十晚上守岁,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各家开始放鞭炮。在外婆家舅舅还会放一种叫“高升”的东西,声音很响,威力也比鞭炮大很多。大年初一的早晨吃饺子,然后拜年,说吉利话,当然最开心的是我们小孩啦,占足了便宜,收到了很多红包。再有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

这就是我在外婆家过春节的了解的一些风俗习惯,快来分享你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我的家乡都有用地地菜煮蛋吃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吃了地地菜煮鸡蛋,一年都不会头痛。

这天早晨,我和妈妈挎着篮子来到田里找地地菜。哇,还真多耶,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我们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虽然已累得满头大汗,但却满心欢喜,只想采得更多。用不了多久,我和妈妈的篮子已经装不下了。我们满载而归,回到家里,把菜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找来一口大铁锅放进去,再放入适量的水,最后放入鸡蛋,记住,千万别放盐,原汁原味才更香。煮了四到五分钟后,要把鸡蛋拿出来,把蛋敲碎一点点,再放进锅里煮,这样才更入味。煮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开锅了,我们小朋友围在灶台边,看着妈妈从锅里把鸡蛋一个个捞出来,放到凉水里。闻到那香味,我们不禁直咽口水。还没等鸡蛋凉冷,就迫不及待伸手去盆里拿一个剥开,边剥边被烫得只叫喊,吃一口到嘴里,满嘴清香,地地菜的香味完全融入到鸡蛋里。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

小伙伴们,你们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吗?这天,你们能吃到这么美味的地地菜鸡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这一天里,不管你身在何处,都要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腊八节虽然不像元宵节那样张灯结彩,但也是一派热闹景象。

关于腊八节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过一独木桥,牛失足滑下桥腿摔断了。后来他做了皇帝,又想起这事,于是就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杂粮的粥,吃的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上一个腊八节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采购了大米、红米、黑米、核桃仁、杏仁、花生米、红豆、莲子等等。回家后,把它们放进水中浸泡了两个小时,然后一股脑儿倒进了锅里,加热水,开火熬粥,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慢慢的,粥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

终于开吃了,我给大家每人盛了一碗,然后坐下来慢慢品尝,味道还行,虽然吃起来不如闻起来香,但是我也算是体验了节日的习俗,亲手煮了一次腊八粥,过了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腊八节。

腊八节过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晚上一天比一天短,预示着新新的一年就要来临了,人们就要开始准备买年货,准备迎接新年了,这个年也算完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家乡有一个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

正月初一早上,我早早的就起床了。妈妈说,我们一起包饺子吧!我想:“包饺子有什么难的呢?还不是把饺子皮捏在一起就可以了吗?

开始包饺子了,我先看着妈妈包饺子,然后我也拿了一张饺子皮,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起来。我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再用另一只手把馅往里放,然后两只手合在一起,使劲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正当我得意的时候,不小心把饺子皮弄破了,我红着脸赶紧拿了一张饺子皮,包住破的地方,谁知用力过猛,馅从另一边冒了出来,我又赶紧拿了另一张,这下可好,我包的饺子变成”胖娃娃“了。经过第一次的教训,我更加认真的做,不会儿包好了妈妈看见了说:”非常好。“虽然妈妈说我很好,可是我还是比不过妈妈。

很快我和妈妈把饺子都包好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风俗作文之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风俗很多,如清明节吃鸡蛋,七月七吃小饼,八月十五吃月饼,元旦吃饺子,春节吃饺子、喝糖水……在这众多的家乡风俗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家乡人又叫过年。在这一天还未来临之前的十几天里,家里的大人们就停下手中的活,开始准备过年用的年货。大人们出去赶集,买鸡、鸭、鱼、肉,有的大人留在家里给孩子们做过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们就准备过年用的吉祥品。这些吉祥品全部是用面食做的,如龙、凤凰、八角馒头、年糕等。再过几天,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忙活着收拾房间,做一次彻底性的大扫除,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家里的玻璃窗总是归我。这时候,我总是兴致很高,我会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终于迎来春节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伴随着“噼啪”的鞭炮声,饭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联欢会。最高兴的还是初一早晨,清晨大约三四点钟时,外面的鞭炮声就“震耳欲聋”了。大人们忙着下饺子、放鞭炮,我们小孩子从里到外换上了新衣服。吃饭时要先给老人们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给小孩子压岁钱。早晨的饺子中包着钱、栗子、糖、枣之类的东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为它象征着来年能甜甜美美的,能激励我努力学习。

红红火火的春节一过,人们就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欢春节,春节是晚霞,是岁末的最后一道风景;春节是朝霞,预示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