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将通用11篇 作文【20篇】

赌球,一个颇为敏感的词汇,而在中国却越演越烈。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将通用11篇 作文,希望对你们有用!

浏览

2282

作文

141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搏格达峰遮不住金波银浪,塔里木的石油新城灯火辉煌,亚欧彩虹伸向那天空海洋,一块宝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正如这首歌中所说的,我觉得新疆是最美的地方。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川壮丽。既有一泄千里的河流、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测的沙漠奇观,其中最美最神秘的要数“人间仙境”的喀纳斯湖了。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喀纳斯湖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那里碧波万顷,群峰倒影,与雪山、草原、白桦林组成的一幅美丽的画卷,犹如“人间净土”。喀纳斯湖水的颜色很丰富:有深绿的、淡青的、乳白的。湖水颜色非常多变,一年四季不同时间的湖水的颜色也不一样。

早晨山里的气温很低,山里笼罩着一层薄雾,看起来朦朦胧胧。山上有很多毡房,牧民正在做早餐。薄雾和炊烟萦绕,草地、远山及一幢幢房屋,犹如置身在“仙境”的感觉,美轮美奂。

乘区间车前行,来到了“卧龙湾”,因为湖水中间的小岛酷似恐龙,所以叫卧龙湾。卧龙湾水很清,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湖水四周的山上森林茂密,有白桦,云杉,红松,听说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有:雪豹、雪兔、棕熊。

从“卧龙湾”继续走,你会在峡谷中看到一蓝色月牙形湖湾,那就是美丽静谧月亮湾。月亮湾会随喀纳斯湖水变化而变化,是镶在喀纳斯河的一颗明珠。

这里天空湛蓝,绿草茵茵,湖水、雪山,好像一副美丽的油画。

我爱美丽的喀纳斯,我爱美丽的新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古玉的历史说明文作文

全文共 140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玉器的加工,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红山文化,那时已经发现有玉龙等玉雕品。当时人们还未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玉石的加工主要是以石攻石,利用锐石打凿、刻玉、划线、磨玉成形,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来人们采集或用硬度大的岩石制成“解玉砂”用来琢玉,利用绳线、兽牙、木杆、骨片、石器配合解玉砂进行钻、锯、磨、使玉材成形,这是史前玉器加工的主要方法。

用转动的砣轮加工玉是一大进步,而原始砣很可能始于良渚文化时期。人们用手拉弓弦(后用脚蹬)使砣轮转动,砣轮用石材制成,做成不同的砣头配合解玉砂进行琢玉。

商代有了铜,铜制铊轮强度不大,自身容易磨损,做出的沟线浅而宽,断面多呈半圆形。西周末、春秋初有了铁,铁铊坚硬,能够做得薄而锐,提高了加工精度。可以刻出细细的线条,深深的沟。砣轮改用铜、铁制造后,铁铊一直使用到民国初期。民国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有些地方仍有用铁铊解玉砂琢玉的作坊,这种加工玉器的方法俗称为老工。80年代后几乎全部使用高速电动机具和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磨具砣。这样,现代玉器加工,电动工具和砂轮磨砣便成了一统天下,这就是新工。

老工新工的不同,源于所用工具、磨具的不同,以及这些工具的转速、效能、精确程度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留下不同的痕迹。判断老工新工就是从这里入手。

老工的工序(指铁铊工)大致如下:捣石、研浆(或采集自然砂)、开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人力和铁铊,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与设备同时磨损。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度轻,周期长,玉件不起热。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是精(细)工。

新工的工序是:玉石用砂轮开料,粗磨具砣脱坯后,用无级变速电机,带动一根软轴,软轴卡头上可以更换不同的、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轮砣头,最高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万转。由于金刚砂砣转速高,磨削快,制作时间大大减少,工效显着提高。也正因为这样,新工的粗工往往有快速急成的痕迹,如:转速高出现干磨现象,玉表就会起热起毛,在钻眼、开窗时因磨削量大,选用的砂轮粒度粗、磨削快,钻孔或窗口侧壁上,会见到起热后拉毛的现象,玉表呈现一些环绕钻孔或窗口的沟痕,平行毛刺,有时会看到黄焦颜色。

老工新工的不同之处,利用放大镜只要细心观察,总能见到不同的加工痕迹,下面就其典型特征作如下对比:

线条:老工速度慢,线条比较流畅,在线条的两侧沟边没有崩口(特别是十字交叉、网纹、也完好平整)。老工沟底呈现磨砂状,无明显长条形磨痕。这是因铁铊与解玉砂接触时才能磨玉,而解玉砂又很快被铊轮带走,只能留下短暂的磨痕,不可能划出长长的道道。做工不细的老工,有时可以见到铊轮走速不均,压力不匀,而出现的沟底坑洼,沟线有宽有窄等现象,也有重复下铊之重线等,这样的老工是粗工。

新工的线条是用砂轮砣,在高速磨削下快速形成的。线条的边沿往往出现玉石的崩口,使线条出现锯齿形边沿。新工线条的沟底还会有长条状磨痕,这是因为砂轮砣上的砂粒不可能排列非常均匀,总有个别砂粒稍有突起,突起的砂粒在高速转动下就会在沟底划出长条形道道。但有的新工仿老工,选用砂轮砣的砂粒很细,加工走线时用力小走速成慢,沟边也很完整,沟底没有道道而且光滑。此时,只要看看沟底有否磨砂情形,就能识别是老是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与文明中国大运河:历史与文明的象征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运河不单单是一条河流,而是一条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展示长廊。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后来吴王又在今山东菏泽一带开凿菏水,使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四大水系相联。百年后,曹操又建立了黄河和海河水系之间的联系——可见早在东汉时期运河就沟通了五大水系。

元朝定都大都后,将原绕道洛阳的大运河取直,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最终形成了今日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的元朝时全线贯通,工程前后持续1779年,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

大运河技术上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实现了“十字”大交叉。在自然界,见不到?十字?交叉的河流,因为河往低处流,所以一条河不能穿过另一条河流淌。

由于运河的水量有限,缺水严重,因此需要从长江调水。但长江的水位低,向运河调水等于是水往高处流,而古代又没有抽水机,所

以古人便采用了水库、水柜、船闸等一系列技术。这一技术不仅实现了运河的十字交叉,还实现了“水往高处走”。运河上的这些船闸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在没有公路、铁路和航空的古代社会,运河就是当时的“高速公路”和“远洋巨轮”。古人的旅行也离不开这条黄金水道,从杨广的无数民女挽舟,到乾隆的六下江南,无不留下了古运河的影子。

大运河不仅促进了两岸几十座城镇的发展和繁荣,还培育了市民社会,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观察中国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密密麻麻,而东部的海岸城市则是寥若晨星,这地理现象从另一个方面为我们诠释了大运河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凤凰网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关于地震的中国历史故事

全文共 2670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1988年汇编的《中国地震简目》,中国历史上从周幽王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2730年间,在可评定参数的地震记载中,共发生2289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属于大地震和特大地震级别的就有111次(其中19次在台湾)之多。在元、明、清、民国四个时段(公元1271-1949年)共计678年间,集中了历史记载和仪器纪录以来的中国历史上16次8级及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

中华民族的先人对于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早就予以密切的关注,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地震史料,其内容之丰富、时限之长远,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在地震的观察和研究中,我们的祖先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

1.张衡与地动仪

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早在公元132年就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指示地震方向的地震仪器——候风地动仪,开创了人类用仪器观察地震的历史。地动仪由青铜铸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地上对准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当某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张嘴吐出铜珠,落到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师(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1975年,我国也曾经成功地预报过当年的海城地震,避免了惨重的人员损失,这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但因为引发地震的机制十分复杂,地震短期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至今仍是世界难题。

2.趋势预估

海城大地震发生在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强度是里氏7.3级。早在1970年,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曾确定辽宁省沈阳一营口地区为全国地震工作重点监视区之一。1974年6月,国家地震局召开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趋势会商会,提出渤海北部等地区一二年内有可能发生5一6级地震。不久,国务院就批转了国家地震局“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对7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地震中期预报。1975年1月下旬,辽宁省地震部门提出地震趋势意见,认为1975年上半年,或者l一2月,辽东半岛南端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国家地震局也提出了辽宁南部可能孕育着一次较大地震。

3.时刻关注,积极防备

1974年6月国务院转发的中科院的69号文件中,锁定了几个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京、津、唐、渤、张,“立足有震,提高警惕,防备六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

此后,营口地区不断出现地震前的征兆,当地的地震工作者一再推测和锁定大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1975年1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发布了地震情况通报:丹东、营口、旅大、盘锦地区有发生五六级地震的可能。

2月4日0点30分,辽宁省地震办公室根据2月1—3日营口、海城两县交界处出现的小震活动特征及宏观异常增加的情况,向全省发出了带有临震预报性质的第14期地震简报,提出小震后面有较大的地震,并于2月4日6点多向省政府提出了较明确的预报意见。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临震预报。

由于震前作出了中期预测和短临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比如,营口县政府在震前采取四条应急预防措施:①城乡停止一切会议;②工业停产,商店停业,医院一般患者用战备车送回家,少数重病思者留在防震帐篷里就地治疗。城乡招待所、旅社要动员客人离开;③城乡文化娱乐场所停止活动;④各级组织采取切实措施做到人离屋、畜离圈,重要农机具转移到安全地方。上述防震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各街道、乡一方面用广播喇叭,另一方面派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撤离危险房屋,有的还在露天放映电影,因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如处于地震烈度9度区的大石桥镇,共有居民72000人,震时房屋倒塌67%,但只死亡21人,轻伤353人。再如,一个当地驻军,震前正同鞍山市春节慰问团举行军民联欢会,与会人员上千人,当接到紧急防震通知后,决定联欢会只讲话不演节目。结果人员刚刚撤离,地震就发生了,礼堂倒塌,只伤了一个最后离开的战士。

4.大胆推测

1975年2月3日,工作于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的李志永在结束了对沈阳水库一个月的观测后,到营口探亲。2月4日早,营口发生了有感地震,出于“地震就是命令”的责任感,他赶到营口市科技局和地震办,参与工作。在对地震台源源不断报上来的数据绘制出图表后,他在2月4日中午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推测,在2月4日晚12点左右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

从2月1日开始,营口地震台地震仪的指针开始摆动,到2月3日,小震增强。2月4日凌晨,辽宁省革命委会地震办公室发布简报称,即将发生5级以上地震。2月4日早晨7点50分,一场4.8级的地震发生了。这场地震让李志永和近一个月在水库的观测结果以及6年前在邢台地震中所取得的重要经验联系起来。“可能因为我介绍是北京来的,还有我的工作单位等,他们都把我看成专家了。”李志永后来推测说。他把这一推测结果和图表往3位局长面前一摆,阐述了自己在邢台地震期间的经验和自己的一套推论:“现在形势非常紧急……”局长听完,就往市里走,下午市里有个关于地震的紧急会议,李志永的这个推论被在会议上传达,并通过街道办等基层组织传达给市民。许多人证实,在海城地震发生之前的那天下午,居民被通知,晚上可能有大地震,必须做好抗震准备,睡觉不能关灯锁门,有的地方甚至通知放映露天电影,建议居民不要进屋睡觉等。

下午的会议开完后,有群众打电话说有地气涌出地面,李志永和地震办的人驾车去看,在回头的路上,大地震就发生了,“我看见火球从地面上冒起,大地在不停地喷砂喷水,亲历这种场面和别人的描述感觉完全不同。”根据邢台地震中的经验,他初步判断地震级数为7.4级,并把数据提供给军方作为抢险救灾的依据。

海城大地震,震级7.3,震中烈度9度多,波及了6个市、10个县,却仅有1300多人死亡,占全地区人口的0.016%。在世界历史上成功地预报七级以上大震尚属首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历史故事:神箭手后羿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后羿是一个着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发百中的。有一个神话,说古时候天空里本来有十个太阳,地面上热得像烤焦似的,给庄稼带来严重的灾害。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夏启当上国王以后,有一个部落有扈(音hù)氏不服,起兵反抗。启和有扈氏的部落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启把有扈氏灭了,把俘虏来的人罚做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样子,没有人再反抗了。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羿音yì),野心勃勃,想夺取夏王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

后羿是一个着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发百中的。有一个神话,说古时候天空里本来有十个太阳,地面上热得像烤焦似的,给庄稼带来严重的灾害。大家请后羿想法子,后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几下,把天空里的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这样,地面上气候适宜,不再闹干旱了。又说,古时候大河里有许多怪兽,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水灾,把禾苗淹没,人畜淹死,也是后羿用箭把这些怪兽都射死了,人们的生活才恢复了正常。这些神话说明后羿的箭术很高明,是大家公认的。

后羿开始还只是做个仲康的助手。到了仲康一死,他干脆把仲康的儿子相撵(音niǎn)走,夺了夏朝的王位。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音zhuó)。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他杀了。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

相逃到哪儿,寒浞就追到哪儿。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杀了。那时候,相的妻子正怀着孕,被寒浞逼得没法,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个儿子叫少康。

少康长大后,给姥姥家看牲口;后来听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儿。

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反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少康灭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间的斗争还没完。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们的弓箭很厉害。后来少康的儿子帝杼(音shù)即位,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战胜了夷族,夏的势力又向东发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天王巨星”苏东坡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不可不知的十大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全文共 2805 字

+ 加入清单

1.千古一帝——秦始皇

◆素材解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大秦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的庞大帝国。

一个邯郸街头的叛逆少年,一个大秦王宫的孤独君主,一个扫荡六国的一代霸主,最后成为开天辟地、震古烁今的绝代帝王。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的故事是首史诗。他韬光养晦又恃才傲物;礼贤下士又暴虐无道,是一个集自卑与骄傲、天才与疯狂、智慧与野蛮于一身的人。他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统一郡县、度量衡、货币、文字;可他也泰山封禅,与神表功;他醉生梦死,筑骊山,修巨墓,穷奢极欲,却又寻仙求道,妄想长生不老。最后身死沙丘,是非成败转成空。他留在中华史册上的丰功伟绩,令人惊叹,而他刻下的超级暴君的累累罪行,也令人乍舌。

◆适用主题:“坚持”、“自律”、“追求”、“励志”

2.爱国诗人——屈原

◆素材解读

他是以死报国的先行者,他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在官场,屡遭排挤,然而他矢志不渝地爱着这个国家,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理想的心灵纯净世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展示给世人的坚贞形象。甚至,当他得知国家灭亡时,愤然跳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身躯为国家殉葬,这就是屈原。从肉体到灵魂,他都是坚贞的爱国者。

◆适用主题:“爱国”、“坚贞”、“理想”

3.西楚霸王——项羽

◆素材解读

一代王者,威如四海;一世英雄,气盖寰宇。

他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无知人之明,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

◆适用主题:“倾听”、“包容”、“意气”、“勇与智”

4.忍辱负重——司马迁

◆素材解读

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

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就是这样一部巨制,却是在他因为李陵案受宫刑后忍辱发愤而铸就的,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他选择了忍辱负重。

◆适用主题:“追求”、“信念”、“意志”、“忍辱”

5.千古忠臣——诸葛亮

◆素材解读

诸葛亮博学多才,是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担任蜀相期间,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在盛赞诸葛亮的旷世奇才的同时,也盛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自隆中出山后,他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己任,在刘备去世后,受白帝城之托,不遗余力地扶持后主,人们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主题:“忠诚”、“谦虚与成就”、“智慧”

6.盛世英主——唐太宗

◆素材解读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济世安民”,庙号太宗。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楷模。李世民早年随父李渊征战天下,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政变”夺权称帝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杰出的政治家与一代明君。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虚心纳谏,经过主动消灭割据势力,在国内厉行俭约,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终于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兴盛,为后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适用主题:“谦虚”、“宽容”、“德才兼备”

7.忧国忧民——范仲淹

◆素材解读

范公的勤奋、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可就是这样一个文弱诗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立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他的精神不仅成就诗人自己的一世英名,更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适用主题:“立志”、“坚持”、“责任”

8.铮铮傲骨——文天祥

◆素材解读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蒙古铁骑席卷欧亚,攻城略地,挥鞭南指,进军南宋。他的一生,与这场壮烈的民族存亡抗击战争相始终。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宁死不屈,从容赴义,慷慨殉国。

◆适用主题:“傲骨”、“爱国”、“尊严”

9.天道酬勤——曾国藩

◆素材解读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与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其实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少小读书时,他是一个笨小孩;与太平军交战失利时,曾羞愧得想要投湖自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官场神话,并著述了大量作品,其中尤以《曾文正公家书》广为流传。

◆适用主题:“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10.天下为公——孙中山

◆素材解读

以天下为己任。

孙中山,名文,化名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了珍贵遗产。

◆适用主题:“责任”、“爱国”、“勇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闭月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闭月”,是貂婵的代称。

她是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宠爱。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闷闷不乐,茶不饮,饭不进。貂婵很为主人优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在后花园烧香跪地,为主人祈祷,“月亮啊月亮,你虽清白如洗,可哪知我们老爷心中的烦恼!苍天啊苍天,你虽那样深邃,却难容我们老爷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爷的婢女,愿为国为民,万死不辞。”赶巧,王允也来花园散心。顿时,他感情激动,赶忙走上前去将貂婵扶起。王允说:“你能为我分忧,我忧在何处,你知道吗?”“知道,大人。”“那你时哲我讨国贼,杀董卓吗?” “只要大人信得过奴婢,奴婢拐肝脑涂地。”王允听罢,两手一合,当即给貂婢一拜。从此、便和貂婵以父女相称。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将其女许给董卓,后又许给吕布。董、吕二人争风吃醋,发生火并,董卓被杀。这就是王允巧使连环计,一女二聘杀国贼。 那么貂婵怎么叫“闭月”呢? 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康有为曾是炒房高手

中国传统文人,通常羞言金钱,以“铜臭味”鄙视之。故不少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产,不谙经营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又具备超人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好几次牛刀小试,便获利不菲。其点子之准,下手之稳,就算现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为流亡海外多年,其间得到了许多爱国华侨的慷慨资助,这是他得以周游列国的重要经济保障。但他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在房地产上屡有斩获。

比如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必将成为人气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大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没过多少日子,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几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

应该说梁启超也是赚钱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会”的名义,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华侨集资,在上海创办“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他凭借自己的知识资源,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万银元。当时康有为因逃避清政府追杀而避居印度吉大岭,经济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马上汇出1800银元,资助康有为。

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康有为在墨西哥的房地产上狠赚了一笔之时,梁启超的“广智书局”却陷入亏损的窘境,康有为得知后马上写信询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元。”康有为立即汇出5000银元: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元,给梁启超在澳门的家属1000银元,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1000银元。出手之阔绰,堪与当今那些房地产老板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结为同盟早已美名远扬,在经济上互相施以援手,也传为佳话。

康有为晚年经济状况非常富裕。1913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亡生涯回国,广东政府发还了被清朝政府抄没的康氏家产,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流亡15年的赔偿。资本贵在积累与增长,康有为非常清楚这一点,通过炒房地产来获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于1914年6月定居上海,租赁上海新闸路16号辛家花园,每月租金120银元,一住8年。这期间他看到上海房地产的升值潜力巨大,便马上变卖了广东的房产,在上海买入地皮。没过多久,上海的地皮飞涨,康有为又大赚了一笔。接着他又投资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同样获利颇丰。

1921年,康有为在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十分豪华。晚年时他还在别处修建、购买了3座别墅,分别为杭州西湖的“一天园”、上海杨树浦的“莹园”和青岛的“天游园”。“一天园”占地30余亩,历时4年才建成。“莹园”建成后转让给别人,属于短线投资项目。青岛的“天游园”原来是总督楼,康有为购买后加以改扩建,他的生命最后终结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15个中国最美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188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收集了15个中国最美的历史典故,这五个最美的历史典故,美得令人倾心,美得令人荡魄。如果你不信小编,认为小编是骗你的。那你不妨看看,看完之后肯定会认为小编说的是对的。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8、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9、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0、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11、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12、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13、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4、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15、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

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鱼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沉鱼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铭记历史圆梦中国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在这之前,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紧了种种磨难: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悍然发动了武装进攻。“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同时,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群众性的抗日爱国行动很快在全国兴起。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县城,挑起了全国侵华战争。“七七事变”拉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同时也从根本上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进攻南京的诶本侵略军谷寿夫第6师团等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率领下开进南京城。入城的日本官兵兽性大发,见到中国男子就杀,看到中国妇女就奸,然后再杀,遇有房屋、铺垫就烧,见到金银财宝就抢。谷寿夫第6师团准尉富冈和野田在南京做杀人比赛:他们从下关杀到夫子庙,一个杀了105人,一个杀了106人,登上紫金山,对日木天皇行“遥拜礼”。日寇的南京大屠杀,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尽管松井石根’谷寿夫等罪魁被远东国际军处以极刑,但屠夫们的头颅终究祭奠不了35万亡灵偿还不了欠下的累累血债。

而我们祖国现在的繁荣昌盛,不仅是靠近科技的高度发展,也是当年的战国英雄用他们的生命和血肉,为我们打下了今日的江山。

10月1日,它不仅是祖国的节日,也是纪念死去的战国英雄的日子;10月1日,让我们为祖国欢呼。

请中华人民记住: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

全文共 1699 字

+ 加入清单

1、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仓颉:创造中国文字的代表者

3、大禹:为家天下奠基的治水英雄

4、孔丘: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孔子

5、嬴政:千古一帝秦始皇

6、刘彻: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汉武帝

7、蔡伦: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造纸祖师

8、徐光启:吸收西学的先驱者

9、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10、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1、姬发:建立八百年天下的周武王

12、刘邦:开创布衣将相之局的汉高祖

13、杨坚:统一南北朝用科举取士的隋文帝

14、李世民:从纳谏走向饰讳的唐太宗

15、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

16、忽必烈:建立多民族统一政权的元世祖

17、朱元璋:为子孙削棘的明太祖

18、爱新觉罗·玄烨:奠定中国疆域的康熙皇帝

19、孙中山:结束帝制创立民国的革命先行者

20、蒋介石:基本平息军阀割据统一民国

21、李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22、孟柯: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

23、庄周:齐同万物的哲理家

24、荀况: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

25、韩非: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26、玄奘:取经天竺的佛学翻译大师唐僧

27、慧能:中国佛教禅宗六祖

28、宗咯巴: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

29、康有为:清末维新运动的发起者

30、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31、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

32、司马迁:通古今之变自成一家之言的历史

33、李白:横空出世的诗仙

34、杜甫:中国诗圣

35、杜佑:奠基政典史体的历史家

36、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37、司马光:创编年通史以资鉴的历史家

38、苏轼:北宋诗词散文皆绝的文坛领袖

39、梁启超:新史学的奠基人

40、鲁迅:中国新文学的旗手

41、公输般:即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鲁班

42、李冰:巧夺天公的治水专家

43、张衡:精天文通地学的科学家

44、张仲景:中国医圣

45、贾思勰: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46、黄道婆:棉纺织技术的推广者

47、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48、李时珍:卓越的药物学家

49、竺可桢:现代著名的气象学家和教育家

50、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51、管仲: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

52、商鞅: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家

53、田辟疆;尊礼士人开自由学风的齐宣王

54、赵雍:胡服骑射创立新军制的赵武灵王

55、松赞干布:结和唐朝的吐蕃赞普

56、元宏:促进民族融合的汉化改革者魏孝文帝

57、杨炎:创立两税/法的财政改革家

58、王安石:理财为先的政治改革家

59、李鸿章:办洋务创立近代工业的北洋大臣

60、张謇:提倡实业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者

61、董仲舒: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

62、王充:第一个疑古问孔的唯物思想家

63、朱熹:客观主义的理学家

64、王守仁:创立心学的唯心思想家

65、顾炎武: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思想家

66、王夫之:中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

67、黄宗羲:明清之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68、谭嗣同:杀身成仁唤醒民族的思想家

69、严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思想家

70、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71、张骞:凿空西域的探险家

72、刘向:整理古籍创立目录学的文献学家

73、刘徽:中国传统数学理论的奠基人

74、祖冲之:享誉中外的通才科学家

75、王羲之:中国书圣

76、顾恺之:才绝.画绝.痴绝的画家

77、关汉卿:元曲大家

78、曹雪芹:中国古典小说巨匠

79、纪昀:主修四库全书的文献学家

80、郭沫若:近代通才文史大家

81、孙武:百世兵家之师

82、曹操:集能臣与奸雄于一身的魏武帝

83、孙权:立国江南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84、武则天: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85、成吉思汗:纵横欧亚大陆的一代天骄

86、戚继光:杰出的军事改革家抗倭名将

87、郑成功:第一个抗击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88、蔡锷:护国英雄

89、邓演达:艰苦卓绝忠勇奋发的民主革命家

90、张学良:从易帜拥蒋到兵谏蒋介石抗日的少帅

91、姬旦:制礼作乐创一代典章的周公

92、陈胜:敢为天下倡义的反暴英雄

93、关羽:忠义武勇的化身关帝君

94、诸葛亮:鞠躬尽瘁兴蜀汉的一代贤相

95、包拯:体察民情平反冤狱的包青天

96、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97、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98、海瑞:廉洁刚毅敢骂皇帝的清官

99、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禁烟英雄

100、蔡元培:兼容并包开一代新风的教育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十大名曲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0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来分享一下我国历史历史上十大名曲的历史典故,身为国人,我认为这十大名曲是必须知道的,而它们的历史典故才是精华所在。

1.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广陵散》的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3.《平沙落雁》此曲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从此来看,此曲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4.《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之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并不相识他。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5.《十面埋伏》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6.《夕阳箫鼓》的曲情基本来自《春江花月夜》的诗情。《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在初唐算不上是著名诗人,甚至不入《旧唐书》人物列传。《旧唐书》只是在贺知章的列传里简略的提到了张若虚。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一起被誉为吴中四士。贺知章是初唐著名诗人,张旭是书法大家,两人都是杜甫“饮中八仙”诗中的绝顶人物。相比之下,张若虚的名气远远不及与贺知章和张旭。《全唐诗》里只有两首张若虚的诗,除《春江花月夜》外,另外一首为《代答孤梦远》。

7.《渔樵问答》此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8.《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10.《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其特点是综合应用琵琶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哪里有炎热的太阳,哪里有热情的老乡,哪里有青青的大草原,哪里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哪里有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站……我们全家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新疆。正如歌中所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呀,青山绿水好风光……不到新疆你真遗憾。”

有雅兰地貌之称的“魔鬼城”中,被千年风吹日晒的沙丘已经变成了一座座雄伟的艺术品,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瞧,那儿有一只孔雀正展开它那美丽的尾巴,光顾着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姿,它还没发现有一只雄鹰正死死地盯着它呢……它们那么坚固,那么逼真,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他们赞不绝口,连称:“中国的新疆是那么引人注目!”

在闻名天下的葡萄沟,随手摘下一颗葡萄,“嗯,甜甜的,凉丝丝的,真好吃呀!”外国游人竖起了大拇指。葡萄干你爱吃吗?就算你不爱吃,吃了葡萄沟的葡萄干,保证你吃了还想吃。为了让大家都能吃上好吃的葡萄与葡萄干,这儿的葡萄树一棵接着一棵,树枝弯弯曲曲的爬满葡萄架,为游客撑起了一个绿色天然长廊。树上的叶子,绿油油的,茂盛的很。在“魔鬼城”中还是火辣辣的太阳,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温柔了许多。若是你在长廊下休息乘凉,喝着老乡们自制的果肉酸奶,宛若踩在云端,舒服、惬意极了。

你相信吗?在去塞里木湖的路上,烈日当空,路两边的山上,常年积雪不化,真是太神奇了!美丽的塞里木湖,湖水蓝得见底、云彩白得透亮,一块块彩石、一只只绵羊、一棵棵小树,让我的心一直偎在她的旁边。

伊犁草原更是美上加美,草密密麻麻的,像一块绿色的大毯子铺在地上。大草原上,骑着骏马奔驰的小伙子哼着歌,不时地吆喝几句;牛羊也悠闲地走起了“猫步”,样子真可爱;蒲公英在风的带动下,漫天飞舞,顽皮地跑到游客们的脸上、身上。这不正是一幅活的画!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新疆只是其中的一座城市,只有你亲身去体会美丽的伊犁草原、去品尝葡萄沟香甜的瓜果、去奇异的“魔鬼城”寻找奥秘、去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你不得不为之叹服——新疆是个好地方,中国是个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公务员考试文学常识:中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全文共 391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左传》、《毂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睢》、《伐檀》、《硕鼠》、《七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写。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o表、30世家、70列传。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短歌.行》等,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五、唐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壬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集为《孟襄阳集》。

4.王维,字摩诘,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李白,字太白,人称“诗仙”。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胱北楼》等。

6.杜甫,字子美,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3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结为《杜工部集》。

7.白居易,字乐天。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

8.柳宗元,字子厚。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传》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位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创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六、宋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属豪放派。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捌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

4.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集为《王临川集》,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5.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6.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捌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溥。宋词中成就卓越者,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七、元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关汉卿,名一斋,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2.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疆》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3.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八、明代文学

一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施耐庵,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礓后世农民起义产生了巨大影响。

2.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3.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主要作品《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啊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4.兰陵笑笑生,主要作品为《金瓶梅》,抨击当时统治阶级腐朽的生活,暴露了封建社会晚期的黑暗。

5.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九、清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洪舁,字防思,号稗畦。主要作品为《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主要作品为《桃花扇》。

3.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主要作品为《聊斋志异》。

4.吴敬梓,字敏轩,晚年号文木老人。主要作品为《儒林外史》。

5.曹雪芹,名霈,字梦阮,号雪芹。主要作品《红楼梦》(高鹗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十、现当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为192 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为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5.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等。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

6.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为诗集《红烛》、《死水》。

7.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8.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9.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小说家。主要作品为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

10.曹禺,原名万家宝,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11.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著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

12.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为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标点符号的历史及来源

全文共 58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小学学习标点符号的时候,一定会有疑问:我们的标点符号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标点符号的历史来源,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时候有没有标点符号?

占主流的说法,是没有。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说有。我们多数人长时间里,受的是“没有”派的影响,还找到了或者说推测到了“没有”的理由:古人的书写材料过于珍贵。这也不是毫无道理。你想,无论是早期的竹简、木简,还是稍后的布帛,加工都很不容易,竹片儿上、丝帛上的空间,自然是能省就省,能多写一个字,就多写一个字,让标点符号占个地方,不划算。

“有”派的意见也不能不听听,因为也并非全无道理。有的专家指出,汉语标点史可以溯源到甲骨文时代。甲骨文的书写者,是使用线条和间空来作为分词分段的手段的。狭义的标点,指有明确书写形态的标点,广义的标点,还应包括没有书写形态的方式,如间空啦、分段啦,等。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完善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产生初始阶段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但在古代书面文字材料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由于没有标点符号,对同一段文字便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由于语言表达的需要,标点符号就逐步的产生了。

汉朝的时候,就有人采用“离经”的方法,把文字之间断开。即在两句之间隔开一两字来写,或者用竖线、短横线等标示句子的完结,但是使用上并不普遍。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立经辨志”。郑玄注曰:“离经,断句绝也”。当时人们读书,常在句旁划“し”,作为一种助读标记符号。这便是标点符号的萌芽。

东汉时,句读的符号有“↓”和“、”两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钩识也,居月切”,“、”则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主庾切”。就是说,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就用“↓”来标记,文中有可以句读的地方,就用“、”来标示,大略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和逗号。

到了宋朝,钩号变成了圆圈,标形如“○”,有大中小之分,人们采用圈点来标读文字。朱熹在着《四书章句集注》时就是每章之前用大的“○”,每句之后用“。”。这称为句读(音jù dòu,古文语句中的短暂停顿。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即在一句末完需停出打上个“、”,其作用类似现在的逗号,在全句意思已完之处画一个“。”,作用同现在的句号。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段落号,用“∨”或“∧”表示,画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密圈、密点加在字的右旁,(古书皆为竖排)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这一用法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还在沿用。

到了明朝,随着刊本小说的出现,又多了两个专用号,即一个是在人名旁边画单直线“│”,一个是地名旁边加两直线“‖”。

二、发展成熟阶段

我们现在所用的标点符号,源头在欧洲。西方文字在公元8世纪以前,只用句号。8世纪以后,慢慢出现了冒号、分号等,但使用都比较随意,没有严格的使用规则。直到15世纪末,威尼斯印刷师阿尔德·曼努齐在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又创制了部分新的标点符号,并规定了所有的标点符号的固定用法,西方文字的标点符号才系统化、规范化。

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想传入,西洋标点也跟着进来了。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退役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风景、名物、风俗习惯都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在1868年——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这本书现在称作《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标点的,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

虽然张德彝不是在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至于标点符号的提倡和使用,则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事了。

鸦`片战争以后,西风之东渐越来越甚,西文也为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熟悉,其标点符号之方便,也时时刺激着大家的改革热情。

1897年,有个叫王炳`章的广东东莞学人,取中国原有的“圈”和“点”,及西文中的“句读勾勒”,草拟了10种标点符号。由于合乎实用而有人接受,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著名教授、作家均表欢迎并应用。

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是最早应用外国标点于汉语的著述。

五四运动前些年,不少作家已经开始使用新式标点。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对推广应用新式标点符号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于1918年5月,在《学艺》杂志上发表《标点之革新》一文,介绍西洋标点符号10种。

同年5月起,《新青年》杂志就全部采用白话排印加上新式标点。它的影响很大,不到半年就有四百多种报刊仿效。由于当时的出版物多采取直排方式,于是使用者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中国式”调整。

1914年,胡适就在日记里创造了一套自己使用的“句读符号”:单直“?”,双括“(())”,提要号“~~~”等。

1916年8月,胡适应《科学》杂志的邀请,在自己日记基础上增改写成《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全面阐述他对句读以及文字符号的理论思考,成了新式标点的奠基之作。

1919年4月,以胡适为首,包括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在内的六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成了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

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发展和推广使用标点符号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人力、物力、技术工作各方面帮助国`民党恢复和建立秘书工作,帮助秘书改革,开始使用标点符号。1924年4月4日《国`民党执行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记录》记载:会议通过了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议案,即〈关于本党印刷公文、书籍所用圈点之议案〉。从此国`民党机关上下行文中就经常使用标点符号了。这是第一次官方出面规定使用标点符号。第二次见于解放区人民政府的文件,即1949年2月制定的《华北人民政府公文处理暂行规定》,在公文格式中规定了公文一律加标点符号。当时规定一般使用11种标点符号。即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单引号(「」)、双引号(『』)、省略号(……)、括号“()”、(?)、惊叹号(!)、句号(。)。这是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各级政府不论上下行文或平行文,都必须使用标点符号。至此标点符号已比较成熟。

三、定型普及阶段

标点符号的定型普及使用阶段,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办法》。当时公布时规定了14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专用号(—)。

四、完善提高阶段

经过30多年的实践应用,书写排印已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发生某些发展和变化。

1990年3月国家文字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行了《标点符号用法》。由原来的14种改为16种,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两种。随后又经部分修订,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子的结尾,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子中间,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标点符号的位置也有讲究。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的位置均居中。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如果是直行的文稿,标点符号的使用与横行文稿有所不同。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放在字下偏右处。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处。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直行文稿的双引号和单引号要分别变为“﹃﹄”和“﹁﹂”。

标点符号已经成为书面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又创造了几种书写符号:即文尾号(o)或(□),用于一篇文章的结尾。多见于杂志。这些新的书写符号已约定俗成,被普遍应用。这标志着标点符号的不断丰富完善。

值得一说的是,国人对于标点符号的引进,也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与西方使用的标点,有几处明显的不同:①句号用“。”,不用“.”。这个圆圈圈,是国人使用了多少年的东西,既熟悉又醒目,比西文的那个小点点,好得多。②引号用『』和「」,不用““””和“‘’”。这是为了适应竖排文字的特点。时过境迁,随着我国文字绝大部分横排,引号也就跟西文的趋同了。③西文的人名和地名等专有名词的开头用大写字母表示,汉字没有这种标记,所以要有人名号和书名号。 此外,二者的区别还有:汉语破折号占两个汉字的位置,英语破折号则只占约一个汉字的位置;汉语省略号为六个连点(也可以说成“两组三个连点”),且上下居中,英语省略号则只有三个连点(也就是“一组三个连点”),且居于下方;汉语连接号有“长横”(——)、“一字线”(—)、“半字线”(-)和“浪纹”(~)之分,前三者分别占两个汉字、一个汉字和半个汉字的位置,英语连接号则只占字母m宽度的1/3(–);等等。

汉语里有些标点符号在英语里是找不到的,如顿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等。在汉英翻译时,顿号常处理成逗号;着重号在汉语里表示强调,翻译成英语时常将被强调部分的文字用斜体或粗体表示;汉语间隔号用于外国人名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在英语中,因为是直接用空格将人名各部分分开,用不着间隔号;汉语书名号翻译成英语时,只将相应部分变成斜体;汉语专名号用在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它只出现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英语里相同情况下则不用任何符号。

标点符号是怎么产生的

据此说来,汉语的标点符号也是有模有样地持续了数千年,怎么能说没有呢?能想到的解释是:这些标点符号虽然不绝如缕,但实行的范围太小,不够普及,绝大部分的书籍,还是没有任何标点的。还有一点,也不能不提及,那就是“句读”之类的标点符号,长时间里,不是作者所为,而是读者在阅读时做的记号。这种记号,有较大的随意性,是否符合作者原意,也很难说。作为一种标点符号,却不是跟作品同步产生,而是由读者后来“追加”,不同的读者可以有自己的追加方式。这种作品与标点符号奇特的分离方式,可能是世界上各种文字中绝无仅有的风景。像朱熹那样,在著书时候自觉使用标点符号的,少之又少。

如此看来,简单地下结论,说中国古代有或者没有标点符号,都不妥当。准确点说,早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标点符号的萌芽,有了使用标点符号的书写实践,只不过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时间较晚而已。最为系统、完备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和普及,则是在西文的标点符号引进和消化之后。

近日见到一篇美国人谈标点符号的文章(见《青年参考》2009年4月7日),得知外国人最初发明标点符号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朗诵(按:看来并不是因为当时的牛皮和羊皮这些书写材料忽然地便宜了)。一位叫做Ursula Dubossrsky 的美国人说,英文标点符号一词(punctuation),源自拉丁文punctus,意思就是“点”。这些“点”让读者知道哪里需要稍停,哪里需要加强语气等等。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长期以来对我们的老祖宗没怎么使用标点符号的原因的解释。不妨这样推测: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更早的时候没有使用标点符号,是因为没有发明出来,跟书写材料珍贵与否关系不大。有的学者纳闷,标点符号的形状远比文字简单,而数量又远比文字为少,何以文字很早就能创造出来,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姗姗来迟?而且东方如此,西方也如此。

据说,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的文字,都是连着写下来的,没有标点。当时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著作因为连写而难以断句。到后来,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公元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上圆点和下圆点。从无到有,渐成序列。

作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者,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了5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马氏制定的标点符号为什么能够推广开来呢?除了读者阅读上的需要以外,和他的家族是经营规模较大的出版商很有关系。这个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如果这些书籍都采用了马氏的标点发行出去,这种标点符号当然就很容易得到普及了。从这时开始,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至于欧洲几个较大语种的标点符号,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最后定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刘备广招贤能异士,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隆中诸葛的故事,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历史上的十圣

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诗圣杜甫;词圣苏轼;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药圣孙思邈;茶圣陆羽。

至圣孔子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后世尊称为文宣王。

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本人即被后人尊为“诗圣”。

词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酒圣杜康

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杜康作为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之为“酒圣”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丞”,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法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名道玄,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子飘飘若飞,有“吴带当风”之誉,后世尊他为“画圣”。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的“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

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

茶圣陆羽

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唐代夏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不慕荣华,毕生研究茶事,终于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从而开茶叶研究的先河,所以后人誉他为“茶神”、“茶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山川秀美,风景迷人,处处充满诗情画意。

在吐鲁番,葡萄沟是最美丽的!刚走近入口,就有一阵一阵的凉风迎面吹来。进了葡萄沟以后,就像开了空调似的,凉爽极了!一串一串诱人的葡萄挂在枝干上。有无核白、玻璃翠、玫瑰香……一串红、一串紫、一串绿,真像是给葡萄架挂上了一串五颜六色、闪闪发光的项链。

在阜康,天山天池是最美丽的!它就像一面无边无际的镜子,照着蓝蓝的天空。当晴空万里时,阳光给天池围上了一条金边。当起雾时,天池又变成了仙境,白茫茫的大雾为天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伊犁,大草原和薰衣草花田是最美丽的!大草原上空气清新,连绵起伏的群山就像一个个手拉手的好朋友,天上的白云像小羊、像小马、像青蛙……一条条不起眼的小溪吟唱着轻快的乐曲,渐渐地,小溪汇聚成一条宽广的河流,河流唱着雄壮的大合唱。抬头一望,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着青草。站在薰衣草花田旁,就能闻见薰衣草发出的淡淡清香,许多游客都站在薰衣草花田旁,拍照留念。此刻,薰衣草花田就像是一片散发着香气的紫色海洋。真是人在景中走,景在心中留,让人流连忘返,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我觉得新疆很美、很美。欢迎大家来新疆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