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日全食的资料(通用20篇)

浏览

2162

作文

1000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成语举例:尽管大家都这么说,他还是半信半疑。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似信非信,拿不准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疑,不能读作“nínɡ”。

成语辨形:疑,不能写作“凝”。

成语辨析:半信半疑和“将信将疑”;都是“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的意思;常可通用。半信半疑常用于口语;表示相信和怀疑的比例各占一半;“将信将疑”多用于书面语;其中“信”和“疑”的比例不一定正好一半。

成语谜面:函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日全食作文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7月22日星期三多云转阴

日食,又叫作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挡住了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是相当罕见的现象,特别是日全食,因为唯有在月球的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上,在该区域的人才能够观测到日全食。日全食是一种相当壮丽的自然景象当我听说7月22日有百年难得一遇的日全食时,赶紧上网查阅资料,准备到时好好地一饱眼福。

22日早晨,我早早来到学校,学校里已经有很多同学在急切地讨论了。我跑了过去,参与了大家的谈论。一个同学说:今天天气不怎么好,会不会看不到日全食啊?!另一个同学说:你说什么呢,今天我们一定可以看到日全食的。不过,你好像说的也对,今天的天气真的很差,我们很有可能会真的看不到日全食!我也说:我听说日全食是很美丽的天文奇观,很难得一见,如果今天看不到,那可真是不幸!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说可能看不到日全食,心里不免担忧起来!

大约八点半左右,老师叫我们出去观测日全食。我选了一个空旷的地方,拿起观测眼镜,开始观察天空。开始,太阳像是被什么咬了一口,缺了一角。我猜想一定是天狗来吃太阳了,它才刚刚开始吃呢!渐渐的,太阳就变成了一个半圆,如果我能把它摘下来当圆尺用,那该有多好呀!正当我做着梦,太阳就变得很弯,像是一位淑女弯着腰,显摆着她的美。不一会儿,太阳就不见了,地面上也变黑了,我高兴地从观测点跳下来,看见几个女同学也在谈论天黑的快乐,便高兴地在操场上跑了起来。过了几分钟,太阳就出现了复原的情况,它慢慢地开始变回原样,黑色从它身上慢慢退去,它开始露出自己一点光亮的身影。渐渐地,一小块变成一大块,黑色慢慢地消失完了,太阳又重获了新生。

看完了日全食,马老师又我们讲解: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天黑的现象,叫做白夜,所谓的白夜就是白天的夜晚······听完了马老师的讲解,我认为在观测的过程中,天黑的那部分是最美的。

日全食看完了,天空又恢复了灰蒙蒙的样子,人们还是在自己忙自己的,一切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我飞奔回家,赶紧记下这难忘的一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资料精选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神话传说

《续齐谐记》记载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民间演化版本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毕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拾荒老人韦思浩个人资料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真名叫韦思浩,是高中退休教师,退休后拿着5600多元的退休金,本可安心养老,却选择拾荒“补贴”生活。原来,他“补贴”的是那些寒门学子。捐赠是从1994年开始的,从最初的300元到如今的3000元,韦思浩一直用“魏丁兆”这个笔名默默地捐资助学。许多学生给他的信件都已经泛黄了,从近处的浙江景宁县,远到黑龙江孙吴县,到处都有他捐助的学生。

韦思浩是原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1957级的学生,因为家人的关系,回东阳老家工作,有过“弃笔从农”的经历,但他从未放弃过书本,也一生与教育相连。

上世纪80年代,韦思浩曾参与过《汉语大词典》杭大编写组工作,后又辗转去宁波教书。韦思浩曾教过的学生、现在杭州某中学任教的李老师介绍:“直到1991年,老师才从宁波调回杭州,继续他的教学工作。”

1999年,韦思浩从杭州夏衍中学退休,也是从那一年,韦思浩放弃了他本来轻松的晚年生活,开始他长达十多年的“拾荒”之旅。

“韦老师很固执,我们不少学生都劝他,别去拾破烂了,好好养老,毕竟我们一般人都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但劝了他也不听。” 李老师说。

可世事无常,老人的“拾荒”生活在2015年11月18日突然终止。据交警介绍,当日,韦思浩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出租车撞倒,12月13日,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在整理老人遗物时,韦思浩的三个女儿才发现老人拾荒的秘密。 “以前从不知道父亲在拾荒,更没想到他还在帮助其他人。”韦思浩二女儿韦汀坦言,“去年搬过一次家,捐资助学的票据和证书已经不全。但留下来的这些就能看出他一直在匿名捐赠。”

韦汀向记者展示这些捐赠凭据和证书: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浙江省希望工程结对救助报名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

“他虽拿着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可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捐资助学,捐助金额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三四百元,到现在的三四千元。”韦汀说,他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只满足最低生活需求。

——2014年,“拾荒者”韦思浩看书前洗手感动了无数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楼含松评价,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传统读书人都讲究“爱惜字纸”,可在这个时代,这种精神似乎已慢慢褪去,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读书人“爱书”、“惜书”的精神。

——2015年,“教育者”韦思浩“拾荒”的背后更令人落泪。“他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他心存大爱,用拾荒的方式来捐资助学,而且以匿名的方式,默默地做着他的善事。”楼含松说,“韦思浩老人走了,但他的精神,不应就此逝去。”

我们不该忘记,有一名退休教师韦思浩,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拾荒者”,却成了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拾荒者”。

感动,感恩有这样一位智者。行善终身,用自己的行动感动每一位人。浮躁的社会中,这样一股清流,涓涓流淌在每一位人的心中。

“有的人走了,但他还活着。”这是最好的评价。

.真实的故事,不大也不小,但足以撼动我们的内心↓↓

感谢有这样一位老人,温暖了人间...

韦思浩

一位退休教师

一位拾荒老人

用自己的言行

感染我们冰封已久的沉寂的心

瘦削的身板上

一件旧得掉色的暗橙色夹克

胸前挂着一个土灰色的包

在图书馆伏案读书

那双看书前一定要认真搓洗的双手

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他看起来落魄,游走在生活边缘,可是他的灵魂深处繁华而又纯净,他比任何人都懂得爱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日全食作文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中会看到许多奇特或美丽的一瞬间。我也一样,看到过许多奇丽的景色,但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场日全食

暑假时,我们一家到北京游玩。在早晨,我迷迷糊糊地醒来,望向窗外,只见天空一片黑乎乎的。我十分纳闷:八月正直炎热,天空就算没有泛起鱼肚白,也不会这么昏暗啊!我赶忙起身,将刚刚翻出的墨镜戴上,把头探出窗外。哈!果然和我想的一样——日食。

现在的太阳还未被完全挡住,周围的天空还没那么昏黑,露出的那一点太阳与夜里的月牙十分相似,但月光更柔和,日光更加强烈。

随着月亮的慢慢移动,太阳已经被全部挡住了,天空相比刚才更是黑得一塌糊涂。放眼整座城市,只有那还未被关掉的霓虹灯发出微微的光芒,此时的天空更是茫茫一片,但却出现了一颗颗向我眨眼的星星,在太阳与月亮重合的地方,还留有一个光圈,像是通往天堂的毕竟之道。这么一幅奇丽而壮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

日食结束后,天空中顿时霞光万道。我知道,这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了。

日全食虽然不是我看过最美的景色,但一定是最奇特、最壮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成语举例: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更,不能读作“ɡènɡ”。

成语辨形:力,不能写作“立”。

成语辨析:自力更生与“自食其力”有别:自力更生侧重于形容不依赖;“自食其力”侧重于形容不剥削。

成语谜面:万事不求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成语举例:列车服务员招待热情,服务周到,旅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旅馆饭店等服务周到,起居饮食舒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至,不能读作“zì”。

成语辨形:至,不能写作“到”。

成语辨析:宾至如归和“门庭若市”;都有“客人上门”的意思。不同在于:宾至如归形容待客热情;周到;客人感到温暖;“门庭若市”表示“门前和院子里热闹得像市场;形容上门的客人很多。

成语谜面:顾客之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观日全食小学优秀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盼啊,盼啊,百年难遇的日全食终于盼来了。前几天我还特意去买了一副太阳观察镜,约好了同学一起看。

一大早我起床,就连忙打开窗户,“啊呀!今天是个阴天,我会不会看不到日全食呀?”我开始担忧起来。到八点二十一分,日偏食开始了,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同学们兴奋极了!有的同学在树阴底下看,有的同学端来一盘清水,在里面倒了一些黑墨水看,有的同学戴上专门的太阳观察镜看。圆圆的太阳先是少掉了一点点儿,过了一会儿少掉了一半,像一只弯弯的小船,又过了一会儿又少了一点,像一把弯弯的镰刀,最后只剩下一点点了,像一条弯弯的眉毛。之后天就暗了下来,像晚上一样。这就是古人经常说的天狗吃日。我想以前的人一定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才说是天狗吃太阳吧。这时,天空有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同学们有的说是火星,有的说是水星,还有的说是启明星。,我真恨自己的天文知识太差,回家一定要去好好的了解一下。有些胆小的同学说:“天黑了,天黑了。”胆大的同学说:“真漂亮,真漂亮!”天一开始亮的时候出现了引人注目的钻石环。因为刚露出的一点点像一颗钻石,旁边一圈亮亮的光芒像钻戒的环。一眨眼,又变成了弯弯的太阳。

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它让我一生难忘!

[观日全食小学优秀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资料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成语举例:大王深谋远虑,说得有理。(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谋,不能读作“mó”。

成语辨形:谋,不能写作“煤”。

成语辨析:深谋远虑和“深思熟虑”都有“深入周密考虑”之意。但深谋远虑偏重于“远”;并有“计划、谋划”之意;而“深思熟虑”偏重于“熟”、“反复”、“深入地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绘日全食的作文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500年一次的世纪日全食让我们遇到了。我们真是幸运啊!可是我们东莞只能看到日偏食,但是我已经很开心了!

我们几个小朋友一大早就在阳台观看。小朋友有的拿着X光片,有的拿着光盘,还有的拿着胶卷观看,真有趣!

我是用胶卷的黑色底片叠在一起观看的。刚开始我看到太阳变成一个被咬了一口的月饼,渐渐地又变成一个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金黄色的香蕉。过了一会儿,太阳又变成了细细的月牙。我们欢呼起来,又激动又兴奋。又过了一会儿,天暗下来了,风越来越大,像要下雨了。

姨妈说“日全食出现了,可是我们东莞看不到,只能看到日偏食。日全食是太阳、月亮和地球同时走在一条线形成的”。几分钟过后,太阳又开始圆了,天色亮起来,慢慢地暖和起来了。

我听到电视新闻说,河北这边日全食最精彩。当日全食的时候,就像夜晚一样漆黑一片,高楼大厦和道路两旁的灯都亮起来了,现场到处是欢呼声。我们看到世纪奇观真是幸运啊!如果我们长安也像河北一样多好啊!

李倩瑶 指导老师:吴碧芬

[描绘日全食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成语举例:遂与其友鲜伯等百余人,直犯秦阵,所向披靡,杀死秦兵无算。(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靡,不能读作“mí”。

成语辨形:靡,不能写作“糜”。

成语辨析:所向披靡和“所向无敌”;都有“力量强大;无往不胜”的意思。但所向披靡表示力量强大没有阻挡;有比喻性;“所向无敌”表示没有竞争对手;有陈述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垃圾分类的资料家长一封信

全文共 197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家长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多,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环境隐患日益突出。

长春市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率先提出了《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确定了实施区域即:朝阳、南关、宽城、二道、绿园等五城区;新区、经开、净月、汽开等四开发区。按照主席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的指示精神,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明确了到2020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到2035年,建立全域覆盖的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分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把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建设中国最干净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1、经济方面:进行垃圾分类可以将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使之变成能够重新使用的新资源。例如:我们喝剩下的易拉罐就属于可回收垃圾,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2、占地方面: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3、环境污染方面:垃圾随处乱扔会造成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有的垃圾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严重地污染环境。合理地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的处理量。例如: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二、垃圾怎么进行分类?

概括为12字:能卖则卖,有害单放,干湿分开

1.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 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 碎玻璃片、 镜子、 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 罐头盒、 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2.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3. 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 3吨有机肥料。

4.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 地表水、

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打赢垃圾分类之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给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健康、绿色、环保的世界。宽城教育诚挚邀请各位家长朋友们与我们的孩子共同携手做起,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尊敬的家长?

您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希望您立即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家长朋友与孩子们一起,提高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形成垃圾分类习惯,早日实现垃圾源头减量,更有效地进行废品回收和资源再利用,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把垃圾分类处理,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1

一、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2

二、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垃圾。垃圾分类收集可以更快实行废品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的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金属以及废旧家电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三、垃圾分类怎样分类

3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

1

2

3

4.其他垃圾

参与环保是举手之劳,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正确投放垃圾做起吧!?

生活垃圾分四类

可回收物

易腐垃圾

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

其他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做“减法”:

生活垃圾—有害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指南

1

2

3

4.干净完好的衣服可以通过爱心捐衣箱,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成语举例:这件事我的确爱莫能助,请你多加原谅。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中性,表示力量不足而无法相助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莫,不能读作“mè”。

成语辨形:莫,不能写作“漠”。

成语辨析:爱莫能助和“心有余而力不足”都是心里想做;但本身力量不足;无法去做的意思。爱莫能助强调内心同情、爱惜;只限于给人帮助的场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限于此。

成语谜面:空有报国之情;君主掩面救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辜:罪。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成语举例: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辜,不能读作“xīn”。

成语辨形:辜,不能写作“估”。

成语辨析:死有余辜和“罪该万死”;都有“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也不抵罪”的意思。但死有余辜偏重于“罪大恶极”;“罪该万死”偏重于为己或为人请求宽恕;所犯的罪行可大可小。

成语谜面:该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相关资料整理

全文共 3256 字

+ 加入清单

啃老族的来历

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currentlyengagedinEmployment,Educationor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

啃老族的心态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因为高学历的心态,使他们不愿意从事较低的薪资工作,感觉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部分被称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劳的工作不愿去从事,要求工作轻松钱又多,就呈现空等状态,没工作也没读书。

啃老族的特性

可分为四类“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和家庭溺爱型”。

追求梦想型:对于自己的现实工作有理想,非要达理想才能满足自己所需,会有一直转换工作的情形。丧失自信型:因一次的工作经验失败,对往后就业会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击,不敢再面对就业。自闭型:从小与社会接触环境自然隔阂造成。家庭溺爱型:从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认真读书只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拥有高学历却不懂自己将来打算,遂成米虫的心态。

啃老族的概况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啃老族的生活状态

曾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这帮“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说的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而谜底就是“啃老族”。

啃老族的统计数据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啃老族的原因及事例

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啃老族”现象的调查分析

8月11日,“‘啃老族’系列报道之一”在本版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

社会科学家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日增,独生子壮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扩大的迹象。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的时候,“啃老族”必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襁褓青年”的独立,除了依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也应为其创造适合的工作机会。与其让父母养活“啃老族”,不如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成为有能力养活父母的“养老族”。

有一则调查报告总结“啃老族”6类常见人群:第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第二类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第三类属于“创业幻想型”,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又不愿当个打工者;第四类是频频跳槽者;第五类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最后一类人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工作,但因怕苦怕累索性躲在家中。

刘文彪属于第七类,与他境遇类似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不少。他们对辛劳的父母,怀着发自内心的愧疚;对远大的理想,又有着不切实际的执着。矛盾交织之下,他们边“啃”书本,边“啃”父母。陶醉在对未来的种种设想之中,他们连心理“断奶期”都还没过。

孩子“啃老”,谁的责任

近年来,“啃老族”一词时常见诸报端,不少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就加入到“啃老一族”。没有人希望自己毕业就失业,但有一些同学在经过几次尝试未果后,选择了他们潜意识中认为更容易的一种应对生活变化的方式———退回到家庭中,“啃老”。

工作不自由、工作没前途、人际关系困难是“啃老族”放弃工作的常见理由。这些的确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面临的困难,但当它们成为年轻人放弃工作、回家“啃老”的理由时,所折射出的是内心的荒芜。二十几岁是人生中的任务模糊期,没有明确的家庭责任,社会成就感也不很强烈。若缺乏对个人人生规划,“啃老”的想法就水到渠成了。

究其深层原因,一个是与家庭的抚养方式有关。我们现在的家庭给了孩子过度的关注,甚至在孩子的需要产生之前,早早为孩子考虑到了。家长还越俎代庖,为孩子设计各种目标,比如,不尊重孩子需要,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并且陪着孩子共同学习,扮演了监督、监控、辅导的角色,缺乏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孩子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真正行为”,自然也很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长此以往,孩子自然就会失去对内心需求的发现,对父母也缺少责任感。到孩子毕业的时候,父母的目标初步完成,孩子却发现自己没有目标了,也不知道如何在职场上寻求帮助。于是大家看到的是他们本能式的心理需求,如吃喝玩乐。而只有更高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才能帮助他们战胜前进中的困难。

原因之二是:大学生的生理成熟了,心理却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因此,许多家长生怕孩子被社会一下子击垮。“不着急,慢慢找,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好就换一家”、“自己的孩子总不能一下推出门吧”……结果,一步步将孩子拉回到家庭中来。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要刻意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不要事事代劳;对于“啃老”的大学生,家长不妨放下架子,向孩子直言,以前对孩子的爱已经帮助孩子达到了目标,现在是他们自己起飞的时候了,给他们勇气,并教给他们方法。如果说,对他们以前是“引”,现在要换成“推”。

对于“啃老”的年轻人来说,树立个人理想、建立起积极的情绪、提高自尊水平、掌握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技巧和对结果多角度的分析能力,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

自强自立

大家都知道,在大自然中所遵循的法则是“适者生存”。只有很好掌握了生存法则的人,才能比较迅速地适应环境。

先看小鹰的成长史吧。鹰妈妈给了小鹰第一次生命,然而第二次第三次生命却要靠小鹰自己争取回来,因为在鹰家族中,每一只小鹰要成长为雄鹰,都必须经历多次“鬼门关”,过了这些坎,才能获得重生;一旦不能自立,将会被淘汰,这是鹰妈妈也无能为力的。小鹰在第一次脱毛时,这是第一道坎,这道坎完全是凭借着小鹰自己的毅志力去与生命抗横的,在这场激烈抗衡过程中,那些不能自立,没有毅力的小鹰就将被死神带走,而那些具有顽强毅力,能独在离开妈妈的呵护而自立的小鹰才能生存下来。学会展翅高飞,是小鹰成为雄鹰的又一个坎。在历练的时候,有时鹰妈妈要把小鹰推下山崖,如果小鹰没有自立、自强的顽强意志,那就将粉身碎骨。

在动物界动物们需要自立、自强,在人类也同样如此。

张海迪虽然一身轮椅相伴,不能“步足千里”却可以“阅览天下”。她在无名师指导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会了三门外语,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张海迪却凭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做到了。不仅如此,她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显着成就,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她那种自强不息,自立的性格。如果她不是一个自立的人,凭自己是残疾人而依赖别人,靠父母,这样子她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吗?

然而,在当今我们这个社会上,有一些人就是拥有极大依赖思想的人,他们被称之为“啃老族”,大啃社会,小啃父母,整天游手好闲。这些游手好闲、吃了没事干的人,他们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整天无所事事,这样的人就是一种极其缺乏自立精神的人,他们这些人不能独立生存,要靠父母或社会支援,然而父母也不能照看一辈子,别人的支援也是有限的,自己的本领才是无限的,这样的人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希望这样的人越少越好,不然,他们会像庄稼里的蝗虫,堤岸上的白蚁,祸害人间。为此,我们必须学会自立,学会自强,不要成为别人的包袱。然而,要想不成为别人的包袱,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学会自立。小时候幼儿园老师就告诉过每一位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现在,我们都已长大就更应该自强,自立,争做社会的有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成语举例: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清 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朝,不能读作“cháo”。

成语辨形:暮,不能写作“幕”或“墓”。

成语辨析:朝秦暮楚与“朝三暮四”有别:朝秦暮楚侧重于形容变换态度;“朝三暮四”侧重于形容变换手法。

成语谜面:千里江陵一日还

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熊猫的资料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熊猫是一种十分可爱又非常稀有的动物。它是动物界的大明星,素有“国宝”之称,又以“和平使者”“快乐之星”闻名中外。

你看它胖乎乎的人畜无害,圆滚滚的人见人爱,如果你不仔细看,你会觉得它有一双梨子一般的大眼睛,可仔细看呀,里面却是一双小小的,小小的眼睛!这样的小眼睛让它的样子变得越发地可爱了。你一定不会想到,这么可爱的动物也会有发怒的时候,它发起怒来,甚至比豹子还凶!它在民间还有“食铁兽”的传说呢!

大熊猫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呢?你肯定会回答是竹子。你当然不会想到,在很久以前大熊猫其实是食肉动物,但是因为肉食的不断减少,它只能吃箭竹,毛竹。

在很久之前,大熊猫的繁殖进入过黄金时期,连越南,缅甸都有它们的足迹。可是现在,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还不足1600只,主要栖息地是我国的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熊猫妈妈生宝宝也十分不易,连人工繁殖都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所以人类更是要遵守“一只熊猫也不能少”的原则,要保护大熊猫,否则它们就会濒临灭绝。

未来,我希望大熊猫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它们的足迹能遍布全球,回到属于它们的黄金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日全食作文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7月22日,在中国,在湖北,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今天,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出现在我国,据报纸上说,这次日全食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并且最佳地点是在湖北省这一带,尤其是武汉,许多天文迷被吸引到武汉去参观。

从近日楚天都市报上,我了解到今天上午8点至10点可观看日全食世纪天文奇观。于是,我一大早起来,在东门小学门前开阔的场地上,带着日食镜,在那里等着,盼着……

终于等到了8点,周围的人也渐渐多起了,爸爸妈妈们,爷爷奶奶们,还有叽叽喳喳的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聚在这里,期待着那壮观的一幕。宁静的早晨也变得喧闹起来。

突然,透过日食镜,我发现太阳好像缺了一小块。我欣喜万分,便把时间记录下来,是在8时14分左右,爸爸告诉我那是初亏,我点点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太阳,生怕错过了它的每一点变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太阳似乎没什么反应,只是稍微过来了一点,我瞪大的眼睛看得有些发酸,于是,我摘下眼镜,看看地面适应一下。

咦,怎么有的人不用特制的眼镜来观看呢?

他们有人放一盆清水,再滴了几滴墨;有人带着墨镜,并在镜片上涂墨汁;有人还用CT拍片来观看……

我也试探用其他方法来观看,比比看哪种效果最好。我发现:从通过有墨的水里看是行不通的,因为天气是阴天,有风,看得很模糊;在墨镜上涂墨再看,也不行,这样使镜片不光滑,涂层不匀,图像也不清晰。

我向别人借了CT拍片来看,哇!清晰而又不刺眼,简直比日食镜还清晰。我赶紧换上了CT拍片这种方法观看,效果就是不一样。

当我再次用CT拍片来观察时,日全食已经到了食既阶段,这时是9时23分左右。天渐渐黑了,所有的路灯亮起来,我们兴奋地叫着,跳着,耳边传来了尖叫声、欢呼声,还有人点燃烟花炮竹来庆贺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个曾经让古时候人人恐慌的“天狗食日”如今却成了万千人鉴赏的珍宝。真是奇妙啊!

终于到了食甚阶段,现在是9时26分,天黑得仿佛是一块密布遮住了人们的视线。

渐渐地,天空出现一个晶莹剔透的光环,这正是9时29分左右的生光,我翘首观望,日全食持续时间长达近6分钟。

10时46分左右,已经到了复圆阶段。

爸爸说:“日全食已经结束,我们该回去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回家的路上,我还时常向天空看看。

回家后,我看了今天的报纸,并和我记录的时间对比一下,几乎是完全一样,我感到我们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迅猛,能把时间算得这么精确,佩服!佩服!我为那些从事天文科学的研究者而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日全食作文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上午9时左右,发生了21世纪以来最壮观的一次日全食,中国的西北地区是最佳观测地。

大概早上8:20分左右,太阳缺了一个小口,好像被“天狗”咬了一口似的,此时大家无比兴奋,我的心也好像要蹦出来似的。过了一会,缺口越来越大,直到8:55分的时候,太阳已经被月亮遮掉一半多了,活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接着,太阳变得越来越细了,我们也随之欢呼起来,此时的日食像一道翘起的细眉毛一样。遗憾的是,我们福建不是最佳的观测点,我便把目光投向电视直播。在电视中,我看到成都的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最后漆黑一片像夜晚一样,瞬间全城灯火通明,我的心也随着这耀眼的灯光而跳动,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起迎接这百年不遇的时刻。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9:17分的时候,全场的人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10、9、8、7、6、5、4、3、2、……”就在数“1”的那一瞬间,太阳、月亮、地球形成了一条直线,太阳完全被遮住了,只剩下一个美丽的光环,中间是圆圆的黑影,好像一颗发光的黑珍珠。这种现象大约持续了几分钟,就进入了生光的阶段。太阳先是露出一点点的亮光,然后一下子跳出了一个闪烁而耀眼的圆光点,“钻石环、钻石环!”我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大声欢呼起来。又过了几分钟,日全食消失了,开始复原,直到10:30分的时候太阳又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好像在说:“无边无际的天体里还有无数的奥秘等着你去探索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成语举例:顾城、普希金等才气过人的著名诗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幸都英年早逝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人很有才气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气,不能读作“qǐ”。

成语辨形:才,不能写作“材”。

成语辨析:才气过人和“才识过人”都可表示才华超过一般人;但才气过人只表示才华超过一般人;而“才识过人”还有见多识广;超过一般人的意思;内涵比才气过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日全食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7月22日就是日全食发生的当天。那天,我们都很激动,虽然我们看到的日全食只有6分多钟,但是日全食真正的过程却持续了两个小时之久!

一开始,我担心云层太厚把百年难遇的日全食给遮住!可慢慢地,我发现云很通情达理,都散开了,露出一个金灿灿的太阳。

太阳一露脸,爸爸就拿了几块黑色的玻璃给我,他说:“这玻璃可以减少紫外线,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还可以看清楚太阳。”

这时,奶奶来了,我们要奶奶用玻璃看太阳,奶奶一看,可急坏了!大喊:“天狗吃太阳了!”我笑着说:“这不是天狗吃太阳,而是一种天文奇观,是一种天文现象。”奶奶听了,才略有些放心。

过了一会儿,天黑下来了,周围的人都“哇”地叫了起来,我赶紧拿起照相机,拍了个痛快!又过了五六分钟,天空出现了像钻石一样耀眼的光芒,我们就闭了闭眼的功夫,天就亮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