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火把节的由来和传说作文汇编19篇

浏览

6894

作文

747

节日传说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一种认为,这个节日起源于基督教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中的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

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是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第二种认为这个节日来源于天主教会。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第三种说法也和凯尔特人有关。凯尔特人(Celtic) 相信太阳神帮助他们种植农作物。但是,每年太阳神都会被一个名叫Samhain的邪恶力量攻击并被囚禁六个月。凯尔特人非常害怕10月31日的夜晚,因为他们觉得这晚,有一堆邪恶灵魂潜伏在任何地方。他们相信是邪恶力量Samhain把死人叫出来的,还相信 Samhain会把死人变为其他东西,好像猫。凯尔特人会在家生起火、装着可怕的伪装来把邪恶灵魂赶走。后罗马占领了凯尔特人的土地,把罗马的节日和凯尔特人10 月31日的Samhain祭典合在一起,成了现在的万圣节。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狼的传说AWolf’sTale

全文共 1617 字

+ 加入清单

with all her big brothers and sisters off to school, our ranch became a lonely place for our three-year-old daughter, becky. she longed for playmates. cattle and horses were too big to cuddle and farm machinery dangerous for a child so small. we promised to buy her a puppy but in the meantime, “pretend” puppies popped up nearly every day.

i had just finished washing the lunch dishes when the screen door slammed and becky rushed in, cheeks flushed with excitement. “mama!” she cried, “come see my new doggy! i gave him water two times already. he’s so thirsty!”

i sighed, another of becky’s imaginary dogs.

哥哥姐姐都去上学以后,对我们三岁的女儿贝基来说,农场就成为一个寂寞的地方了。她渴望伙伴。牛马太大了,她无法抱在怀里。农业机械对这么小的孩子也太危险。我们答应给她买个宠物,不过同时,“虚构”的宠物每天都会出现。

我刚洗完午饭的盘子,纱窗门就砰地被撞开,贝基跑了进来,兴奋地满脸通红。“妈妈!”她叫着,“快来看看我的新狗狗!我已经喂他两次水了,他都快渴死了!”

我叹息了一声,又是一只贝基虚构的小狗。

“please come, mama.” she tugged at my jeans, her brown eyes pleading, “he’s crying — and he can’t walk!”

“can’t walk?” now that was a twist. all her previous make-believe dogs could do marvelous things. one balanced a ball on the end of its nose. another dug a hole that went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earth and fell out on a star on the other side.

still another danced on a tightrope. why suddenly a dog that couldn’t walk?

“all right, honey,” i said. by the time i tried to follow her, becky had already disappeared into the mesquite.

“where are you?” i called.

“over here by the oak stump. hurry, mama!”

“来呀,妈妈。”她使劲拖着我的牛仔裤,棕色的眼睛里透出乞求的眼神。“他一直在叫——他还不会走路呢!”

“不会走路?”这倒是一个预想不到的变化。她以前编造的狗狗都会做令人惊异的事情。其中一只会在鼻尖上平稳地顶着一个球不让它掉下来,另一只挖洞穿越了地球,从另一端掉到星球上去了,还有一只在能在钢丝上跳舞。怎么突然有了一只不会走路的狗狗呢?

“好吧,宝贝。”我说。还来不及跟上她呢,贝基就已经消失在豆科灌木丛中了。

“你在哪儿啊?”我喊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2196 字

+ 加入清单

在淮河边上曾经住着一个教书的先生,名字叫丰,他的妻子在生产时难产死去了,因为害怕再娶回的女子会对儿子不好,加上教书的收入并不丰厚,丰一直就没再娶,自己带着儿子过活。他的儿子名叫象,因为没有母爱,父亲教书又无暇照管,所以他非常顽皮,父亲可怜象没有娘亲,大事小事都依着他,更是舍不得打骂,象于是变得好吃懒做又自私。

有一年的深秋,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条在寒风中蜷曲成一团不停发抖的小花蛇,样子十分可怜。丰同情这条没爹娘疼的小花蛇,于是小心地将蛇捧起来,放入袖笼中给它取暖,后来干脆带回了家。

儿子象也十分喜欢这条蛇,还经常去田里捉青蛙来给它吃。得到父子俩精心的喂养,小花蛇长得飞快,食量也越来越大,光是捉青蛙已经不能喂饱它了。于是丰决定将花蛇放生到芦苇荡子里去。跟父子俩生活了十几年,花蛇十分舍不得离开,但是它知道丰已经年老,象又好吃懒做,父子俩的生活已经一落千丈,自己更是无处安身,只得离去。花蛇向丰连连点头,拜谢过主人的养育之恩,就游入芦苇荡中不见了。

一年又一年,丰越来越老,他担心儿子日后的生活,多次对他说:“父亲已经老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你去学点本事吧,以后能够自食其力。”

象每次听了都不以为然,对丰说:“父亲,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你就放心吧。”看到儿子这个样子,丰很为自己当初的宠溺后悔,常常摇头叹息说:“养不教,父之过啊。”

几年后丰生病去世了。象没有钱安葬父亲,邻居们念着丰是一个好人,就纷纷帮忙,为丰安排了后事。象变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他一直不学无术,又好吃懒做,很快就发现生活变得越发艰难起来。为了活下去,他开始变卖家产,稍微值点钱的东西慢慢都被他卖光了,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眼看冬天要到了,象连件棉衣都没有,他哆哆嗦嗦地蜷在被窝里,家里又没有食物。象难过得在被窝里大哭,一边哭,一边埋怨父亲留下的家产怎么那么少。

正哭着,一阵“沙沙”声传来了,紧接着门开了,卷进了一阵寒风。象吓了一跳,以为有小偷进来了,他把头蒙在被窝里,一边哭一边说:“你要拿什么就拿吧,这个家里除了房子,没什么是值钱的,你拿走了也没用。”说完继续放声大哭。忽然,好像有人在拍他的床,象伸出头来一看,这哪里是小偷,分明是一条巨大的花蛇盘在他的床前,象吓得差点晕过去。待他回过神来仔细一看,那巨大的花蛇居然在流眼泪。

象想起来了,这不是以前放生到芦苇荡子里的那条花蛇吗?

象说:“花蛇呀,你怎么回来了?难道你也找不到吃的了吗?”花蛇摇摇头。

“那你到底怎么了?”象又问。

花蛇一边流泪,一边开口说话了:“你们父子俩救过我的命,又养我十多年,我一直心怀感恩,我知道你现在过得很痛苦,我不能不帮你啊。”

象连忙问:“什么?你要帮我?你怎么帮我啊?你只是一条蛇而已。”

花蛇说:“我的眼睛已经变成了夜明珠,你拿刀来挖下一只,就可以换几百两白银,一辈子都用不完了。”

象听了,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拿了一把刀,但是浑身打颤下不了手。花蛇说:“别怕,你就挖我的左眼吧。”象鼓起勇气,一刀挖下去,花蛇的左眼珠蹦了出来,喷出的血溅了象一身。花蛇疼得在地上翻来滚去,喘着气说:“象,你好自为之吧,我走了。”

象洗干净花蛇的眼珠,深深地揣进怀里,来到了城里最大的药店。柜台里的小伙计一问,居然有人说是来卖夜明珠的,吓得赶紧把掌柜的找来了。掌柜的拿着夜明珠翻来覆去地看,连连称赞:“这可是真的夜明珠啊,一看就是上品!”再一看,卖珠子的是个冷得直打哆嗦的毛头小伙子,于是不相信地问:“这是你的?这种稀罕之物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象傲慢地说:“这的确是我的,有什么好稀奇的?”接着把自己家里养蛇、放蛇,蛇又回来报恩之事说给掌柜听了,那人听了连连称奇。

掌柜眯着眼睛说:“小兄弟,看来那条蛇真是成精了,一颗眼珠都能如此珍贵,要是取来它的蛇胆,那不就是价值连城了?”象没好气地说:“这可不行,取了蛇胆,蛇不就没命了吗?”一番讨价还价后,掌柜给了象二百两白银,买下了夜明珠,象美滋滋地回家了。

象有了钱,又开始挥霍起来,天天出入赌场、妓院和酒馆,人人都知道象出手阔绰,一见到他就眉开眼笑。象经常嘲笑自己的老爹丰,傻里傻气地辛苦了一辈子,什么福也没享过。

好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晃几年一过,象的钱越来越少,无法大手大脚地花钱了。象很是怀念花天酒地的日子,于是想起了药店掌柜曾经说过的事情,如果有价值连城的蛇胆,不就又能潇洒地过日子了吗?

有一天,象喝醉了,一摇一晃向芦苇荡走去,想要去找花蛇。可是芦苇荡那么大,花蛇在哪里呢?但是如果找不到花蛇,取不到蛇胆,今后的日子就悲惨了。象找了一会儿,干脆在芦苇荡边放声大叫:“花蛇!我是象!”

花蛇听到了象的呼叫,于是穿过芦苇,来到了象面前。象喜出望外,跟花蛇要它的蛇胆,花蛇一听,唯一的右眼流下了泪,非常痛心地说:“象啊,你要我的胆,不就是要我的命吗?”

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你的胆,我可怎么过活呢?”花蛇连连叹息道:“几年前我忍痛给你的那只眼,换来的几百两白银应该可以用一辈子,可你挥霍无度,又贪得无厌,这回我帮不了你,你走吧。”说完不愿再看象,低下了头。

象看花蛇低下头,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急忙从怀里掏出刀子,要一刀砍死花蛇。花蛇一惊,躲开了刀子,见到象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来,气得浑身发颤,张开大嘴,轻轻一吸,刮起了一阵大风,象挣扎着想逃走,却还是被吸进了花蛇的嘴里。花蛇把象一口吞进了腹中,消失在芦苇荡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孟姜女送寒衣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秦朝时,万杞良在新婚之夜被征去服徭役筑长城。妻子孟姜女依依不舍,悲伤万分。看着丈夫万杞良被几个官吏强拉因拽出屋外,在夜幕中消失了,放声大哭着:

"新婚之夜夫别离,

残风传来孤雁啼,

烛花悲怆泣曳移,

凉月雪映床半席。

可恨啊!......"

转眼间到了十一月,秋风呼啸,天气变凉。孟姜女想到远在北方筑长城的丈夫万杞良还穿着单衣薄衫,心中万分着急。于是打定主意要去给丈夫送寒衣。她翻过几十座高山,渡过几十条大河。昼行夜宿,走了几天几夜,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了长城附近。看到好多人在服徭役:有人在不停地搬运土石;有人手握铁钎开凿打槽;有人用青石堆砌城墙;还有几个人手持鞭子双目圆睁,虎视眈眈。......。孟姜女在人群中左找右寻走遍了长城附近,丝毫不见丈夫万杞良的踪影,心中焦急如焚。向服徭役的逐人打听,他们有的摇头;有的摆手都说不知道万杞良的下落。孟姜女万般绝望,就坐在长城附近放声大哭:

"秋风飕飕天气凉,

孟姜孤寂独守房。

昼望云天思杞良,

晚伴豆灯恨夜长。

心忧衣单夫着凉,

不分昼夜织衣忙。

千针万线请深藏,

但愿衣暖把寒防。

谁知一切白恓惶,

送衣不见我夫郎。

郎啊郎!我的郎!

心上人儿万杞良!

怨!怨!怨!恨!恨!恨!

怨恨全是这筑城墙!"

"轰--"城墙倒塌了一截。露出丈夫万杞良的尸体。孟姜女想:活着夫妻不能相随,死后魂魄也要伴陪。猛然跃起一头撞向城墙残壁,立马倒在丈夫万杞良尸体旁,在没有站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腊八节有关的传说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节传说一: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的传说二:朱元璋遇难之说

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传说三:悼念秦长城修筑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腊八节的传说

全文共 2867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腊八节

疫。这项活动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一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

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腊八粥

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另有一说是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1],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汉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腊八粥材料展示

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节的传说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草原狼的传说典故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草原上的牧人挤出牛奶、羊奶后,就倒进铜碗里,烧开以后,你一碗我一碗地舀着喝,谁也不懂把奶加工一下。后来,圣主成吉思汗的父亲耶速亥巴特尔死后成了神仙,有一回成吉思汗去天上看望他,在那里吃到了酥油、酪蛋等。成吉思汗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一打听才知道是从奶里提炼出来的。

做奶酪需要有奶酪种才成。成吉思汗想,草原上有的是牛奶、羊奶,如果把天上的奶酪带些回去,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出与天上一样精制的奶制品了。可是,天上的人们对奶酪控制的非常严格,无法带出。怎么办呢?

成吉思汗眉头一皱,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自己的胡须洗得干干净净,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酸乳汁沾在上面。天上的神仙不知其中的奥妙,只以为是成吉思汗贪吃,因为地上的人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就这样,成吉思汗悄悄地把天上的酸奶种带回到了草原上。

话说成吉思汗从云头上落下来,来到了一个老大娘的家里,老大娘拿出一般的奶让他喝。成吉思汗说:“请等一等,咱们马上就可以吃到更香甜的东西了。”说着他拿出蒙古刀,把已经变成酸奶干的乳汁从胡须上刮了下来,放进奶里。

这乳汁是具有发酵作用的,奶干一发酵,整桶的奶就变成酸的了。老大娘一尝,那个甜酸劲真是没比的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草原上的人们不仅学会了做酸奶,还学会了做酥油、奶皮、酪蛋等。日子过得比天上的神仙还舒心。

日久天长,这事传到了天上。天神们知道了这件事便大动肝火:“好一些不守本分的刁民,竟敢将天上的奶品偷到地上,过上了我们神仙才能过的好日子!既然这样,我叫你们以后连普通的奶也喝不上。”

于是,天神派下了成群的天狗,到处残害牧人的牲畜。有时候牧民正在蒙古包里坐着,凶猛的天狗就跑进圈里去叼羊;有时候妇女们放牧去了,天狗竟把后腿伸进蒙古包里,吓得孩子们直哭。成吉思汗看到百姓们遭了殃,便组织牧民们去打天狗。

于是牧民们全都行动起来了,只要一发现天狗,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催动胯下的快马去追击,一直追到天狗吐出舌头,老实得像一头绵羊,死在牧民们的马蹄下。

这样追着打着,草原上的天狗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一只。说来也巧,那天成吉思汗正率人追赶这只天狗,偏偏遇到了一个游人用过的野灶,那只天狗就悄悄地躲到了里面。成吉思汗没有注意,一下子从旁边冲了过去。

这只天狗恰巧是只母的,于是生下了五只小崽。这就是的祖先,它们记住了被捕杀的遭遇,就在草原上偷吃牧民的羊来报复牧民。牧民们则时时捕杀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麻婆豆腐的传说叙事作文_400字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成都有一道有名的菜叫麻婆豆腐,吃起来香辣、嫩滑,非常可口。说起这道菜,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久以前,有一个麻脸老太太,叫麻婆,她做的豆腐特别好吃,可因为她的长相奇特,很多人都不敢来光顾她的生意,麻婆很苦恼,就请当地著名的打油诗人帮她想办法。

打油诗人吃了他的豆腐连连说:“好吃、好吃!”又看着她那张麻脸,想了一会儿说:“我要给你写首打油诗,又实际有刻薄,你不会责怪我吧!”

麻婆连忙笑着说:“只要你让我的豆腐好销,我不会责怪你的。”

“好!我说了:羡君一脸好文章,圈圈点点皆成行。春来莫到花间坐,免得蜜蜂来作房。”麻婆一听,脸色变了,心想:怎么这么说我呢?可仔细一想:说得对呀!把这首诗挂在门口,不是吸引很多人观看,就会吃我做的豆腐了吗?

于是,麻婆的豆腐一举成名,是成都家喻户晓的名菜了。我们也觉得这个广告做得好,菜也挺好吃。有机会到成都你也尝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火把节的传说

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当夜幕降临,从石林到叠水,从圭山到长湖,数不清的火把映红了夜空,映红了人们的笑脸,激情的歌声与雄浑的大三弦声交织在一起,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关于“火把节”,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土司,他生成了一双老鼠眼、扫帚眉和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张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黑煞神”。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向他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下河捕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酷统治,人们曾多次举行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他暗中串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晚上起义。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号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黑煞神”的城堡进攻。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坏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抢吃树叶、青草。扎卡率领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向城堡冲杀过去,鼓声和喊杀声震天动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黑煞神”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地洞,准备逃跑。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城堡,蜂涌而入。人们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黑煞神”。后来,扎卡将大管家抓来审问,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头哀求饶命,并带领扎卡一行来到土司躲藏的那个地洞口。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来投降。这个平时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便瘫倒在地,爬不起来。众人正在张望,突然,从地洞里飞出一把匕首。扎卡眼明手快,挥起一砍刀,将匕首击落。

扎卡和众人见“黑煞神”死活不出来,便决定用火把烧死他。于是一声令下,千万支火把立即将地洞的周围堆成一座小山,只见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旺,片刻间,地皮也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那作恶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这样葬身在火把之中。为了纪念这次反抗暴虐统治斗争的胜利,就定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为“火把节”。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坏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抢吃树叶、青草。扎卡率领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向城堡冲杀过去,鼓声和喊杀声震天动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黑煞神”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地洞,准备逃跑。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城堡,蜂涌而入。人们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黑煞神”。后来,扎卡将大管家抓来审问,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头哀求饶命,并带领扎卡一行来到土司躲藏的那个地洞口。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来投降。这个平时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便瘫倒在地,爬不起来。众人正在张望,突然,从地洞里飞出一把匕首。扎卡眼明手快,挥起一砍刀,将匕首击落。

扎卡和众人见“黑煞神”死活不出来,便决定用火把烧死他。于是一声令下,千万支火把立即将地洞的周围堆成一座小山,只见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旺,片刻间,地皮也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那作恶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这样葬身在火把之中。为了纪念这次反抗暴虐统治斗争的胜利,就定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为“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伏羲降龙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伏羲: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很早以前,西边很远的大山里有个深水潭,人们都靠潭里的水浇地、做饭过日子。

有一天夜里刮起了大风,刮得树倒屋塌。原来有一条黄龙从别处飞来,钻进了深潭里。它吃人吃畜生,害得百姓往外地逃。

人祖爷伏羲正在八卦台推算八卦,掐指算出这个事情。他拿起青龙拐杖,说声“变”,青龙拐杖变成了一条青龙。

伏羲骑着黄龙来到深潭边儿,青龙又变成拐杖。

伏羲从身上掏出个小铜锅,用火石打着火用柴草烧起来,烧一个时辰能烧干四海的水。

黄龙顶不住,变个老头儿从潭里钻出来,指着伏羲问:“我跟你没冤没仇,你为啥来害我?”说着,还要拼个你死我活。

伏羲说:“小小恶龙,还不跪下认罪,看我要你的命!”

这时,老头儿现出了黄龙原形,张牙舞爪,口吐黑气,直向伏羲扑来。伏羲不慌不忙,拿起青龙拐杖迎了上去。这青龙拐杖是老天爷送给伏羲的,不管遇上啥妖怪,只要用它去打,没有打不胜的。

黄龙不知道这拐杖的厉害,一个劲地往伏羲跟前蹿。伏羲一拐杖打在黄龙身上,打得它鲜血直流。黄龙害怕了,眼看斗不过伏羲,赶紧朝东逃窜,拱到东边的大海里。

黄龙经过的地方,拱出一条曲里拐弯的大沟,这就是黄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同凤凰城的传说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大同城又名凤凰城,这里面有个美丽的传说:天宫凌霄宝殿之上有只金色凤凰,某次跟随玉皇大帝去赴瑶池仙会,众仙酒醉之后,个个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尤其是八洞神仙将人间美景说得绘声绘色,十分动听,金凤听罢之后,暗自思忖:"我在天宫,法纪森严,孤单寂寞何日是了,何不趁此机会跟随八仙,去往人间一游!" 想到此处,遂衔住张果老衣襟,张果老立即会意,他门悄悄离座来到暗处, 金凤求张果老将她带到人间,张果老说:"回到人间,倒也是件好事,我定鼎力成全。" 金凤说:"你看人间哪方宝地可以落脚?" 张果老说:"大同是块风水宝地,民俗敦厚,遍地梧桐。且我在恒山修身炼丹,你在大同落脚,相隔不远,有事也好互相照应?说罢欣喜,悄然归座."且说玉皇大帝退朝之后,金色凤凰乘凌霄宝殿无人之际,摇身变作一只蜜蜂,躲过守门武士,逃出宝殿,立刻现出金凤原形展翅飞翔,迤逦来到大同,落在梧桐树上。次日,玉皇大帝早朝不见金色凤凰,急令二郎神杨戬四入捉拿,杨戬腾云驾雾来到大同上空,手拨祥云观察,发现金色凤凰,便喝令她立即回转天宫,金凤执意不从,杨戬便说:"你私自出宫,违犯天条,若不回宫,要受责罚!"金凤哀求地说:"我情愿受罚,也不回天宫去受孤单寂寞。"杨戬闻听此言,立即恼羞成怒,拈弓搭箭朝金凤猛射一箭,正中金凤右翅。金凤忍着疼痛,逃到浑源恒山,找到张果老后,服用止痛仙丹,病体立即痊愈。然后,由张果老分别给明朝皇帝托梦,授意他们将大同城建成凤凰单展翅形状,明王朝认为这是天意安排。

于是,在洪武五年,令大将军徐达于辽金"云中土城"旧址增筑大同城;景泰年间,令巡抚都御史年富于城北筑"北小城";天顺年间,令都御史巡抚韩雍于城东筑"东小城",于城南筑"南小城"。综观大同古城,城楼环列,号角相闻;阁楼对称,遥相呼应;牌坊林立,争奇斗艳;宫府衙署,威武森严;代王府第,堂皇富贵;寺观庙宇,古朴庄严;亭台楼阁,接连不断;商肆柿栉比,车马如烟。

正所谓是城高池深,雄伟壮观,固若金汤,壁垒森严,不仅堪称"北方锁钥",而且"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主城高大雄壮,东、南、北三座小城倚角相连,俗称东关、南关、北关,惟独没有西关。整个布局,高低错落有秩,疏密规整大方,犹如一只金色凤凰舒展单翅,昂首朝阳,养精蓄锐,造福一方。

南关为金凤之头,主城为金凤之身,北关为凤尾,东关为金凤展翅,城西为金凤合翅,因负箭伤而未伸展,城内之美好建筑,酷似金色凤凰羽衣之灿烂辉煌。这种城堡建置之奇特布局,在我国还属罕见。经过历代沧桑变迁,这些丹柱瓦顶雕粱画栋之美好建筑,大部分毁于历代兵火之中,也有的因城市扩建而拆毁。如今,山川地貌依旧,历史遗迹犹存,过往行人只能凭吊而已。幸而,城内还剩一座古楼得以独存,游人可去瞻仰,观其风貌,抚今追昔,臆想当年繁华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重阳节的传说作文小学生版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中秋节传说的作文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空格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西湖民间传说:石香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94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山东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 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说:“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 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黑后生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 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 “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 ”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岗!”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了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鲁妹说:“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黑后生说:“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鲁班说:“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黑后生说:“喏喏喏, 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逃难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 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

“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领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年兽的传说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年兽的传说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年兽的传说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相传很久以前,世上突然出现了一种怪物叫年兽。每当新年来临,它就要跑到一个村子来吃人。所以新年临近时,人们都要搬到山里去躲灾。

有一年除夕,一个乞丐下山乞讨时,看见一户人家灯火通明,便奔了过去。原来这一家人在整理东西,准备去山里躲年兽。

乞丐赶忙恳求道:“你们行行好,给我一点儿吃的吧!”

“我们都自身难保了,你还是赶紧逃命吧!”

“求求你们了,我实在太饿了。”乞丐此时已经饿得快没力气说话了。

好吧。“女主人有点心软了,她急忙从屋里拿来了一些点心,对乞丐说:“赶快逃命吧,年兽马上就要来了。”

这时,年兽已经来到了门口。女主人赶紧溜进屋子躲了起来。可是,凶猛的年兽把屋子掀了个底朝天,一步一步向女主人逼近。突然,不知从何处传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只见乞丐正在拼命地燃放烟花、爆竹。年兽不知道这是何物,吓得赶紧逃跑。

年兽怕烟花爆竹这一消息马上传开了,村民们纷纷回到自己家。于是,每当新年来临,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求得新年的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顺星节传说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是长辈给儿孙认星星的时候。正月天寒地冻,在院中不能久站,真正认星星还是在夏天的晚上,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了。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祭拜“星神马儿”后,由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这时,在这神秘的灯花群中,长辈要向儿孙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独”的重要性,因为“流年照命星宿”时刻在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散灯花极有浪漫色彩,任你企盼,想象,直至所有灯花燃尽,然后全家互道“星禧”后,灯光才得重亮,鞭炮才得点响,院中的“钱粮盆”内松木杂枝点燃,如同篝火一般使人联想翩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间传说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嘭、嘭、嘭"过年啰!你们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吗?这里可有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呢!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它每年都会到村里偷吃动物,有时连人都不放过。人们觉得很不安,他们要搬家时侯,忽然走来了一位老爷爷,他说:"我可以让"年"吃不到我。"人们好奇地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要你们可以让我在村里住一个晚上,我就可以说给你们听。"人们半信半疑,答应老爷爷的要求,说:"那你要小心点。" 晚上,"年"来了,老爷爷放起了鞭炮,"年"听到了,吓得哇哇大叫,掉头就跑了回去。 到了第二天,人们问老爷爷为什么"年"不吃他?老爷爷说:"因为"年"最怕很吵的声音,只要你们搞出一些很吵的东西来吵它,就可以把它赶跑了!" 于是人们就按着老爷爷的说法去做,每当过年的时候就放鞭炮,真的把"年"赶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饺子的传说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早知道每个节气代表什么,是在妈妈教我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里。

在冬至这天,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使得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我还知道一个关于冬至的传说: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冬至回到家乡,发现沿河两岸的人耳朵都冻烂了,于是让弟子架起锅,放了羊肉还有中药一起炖,炖好后分给每个人吃,吃完后这些人的病就全好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冬至的时候都会吃饺子

冬至这一天,我不仅仅懂得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医圣”张仲景和饺子的传说,还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爱心。孔子曾说过:“泛爱众而亲仁。”一个人拥有了爱心,便拥有了善良、美丽、真诚,甚至拥有了全世界。

愿爱心之根种在心间,慈善之花开满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年兽的传说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