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汉族的风风俗习惯作文【优秀20篇】

浏览

5465

作文

167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500字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有三天是我特别难忘的。除夕夜做汤团,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烟花。

除夕夜,我们在家做汤团。姨父先把面粉做好,再把面粉捏成一小块一小块,最后由我们捏成一个饼,放进馅,包成一个个小汤团。汤团有桃子形的,有圆形的,还有露馅的,虽然样子很难看,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边慢慢升起,我们一家八个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时感到很饿,就找到了一个休息的地方,把带来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着我们一口气爬到了山顶——初阳台,站在山顶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小呀,小得像蚂蚁一样看也看不清;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最后我们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就拍了一张合照。外婆笔直地站着,妈妈看着我,我在想我的作业,阿姨在想单位里的公事,阿舅在看别的游客,姨父在欣赏周围的美景,姐姐在拍苏堤和白堤。我觉得我们一家人的表情真丰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进爷爷家,就看到了门口放着很多大箱子。爷爷说:“这是晚上准备放的烟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终于把天等黑了。只见爷爷先把烟花搬到了室外,接着叫我们躲到一旁,最后拿起打火机,果断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嘭”的一声,烟花从地上飞快地飞到空中。有的烟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有的烟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盘旋;还有的烟花划出不同的颜色形成了美丽的彩虹。我们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烟花竟然这么神奇,能够变化出这么多的花样。

通过吃汤团、爬山和放烟花这三个过年习俗,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让我渡过了一个快乐的寒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好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中国的风俗习惯。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章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放鞭炮,扫尘,年画,拜年等。

在春节里贴春联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赶走邪灵,把我们带向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各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汇总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省】婺源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婺源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生产生活现象,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2010年中国民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中国风俗习惯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2637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

The Chinese manners is differend from other countries .In China,people first meet to shake hands.When people eat,Besides soup,table all food use chopsticks.Certain foods can move chopsticks eyes.And sometimes the Chinese host use their chopsticks to put food in your bowl or plate.This is a sign of politeness.The appropriate thing to do would be to eat the whatever-it-is and say how yummy it is.If you feel uncomfortable with this,you can just say a polite thank you and leave the food there.

Dont tap on your bowl with your chopsticks.Beggars tap on their bowls,so this is not polite.Also,when the food is coming too slow in a restarant,people will tap their bowls.If you are in someones home,it is like insulting the cook.

翻译:

中国的礼仪是不同于来自其他国家。在中国,人们第一次见面握手。当人们吃,除了汤之外,表所有食品都使用筷子。某些食物可以移动筷子的眼睛。有时中国主人用筷子把食物在你的碗或盘子。这是礼貌的标志。适当的做法是吃不管它是什么,说它有多美味。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你可以说一个礼貌的谢谢你,离开那里的食物。

不要用筷子敲打饭碗。乞丐行乞时常敲打饭碗,所以,这也是不礼貌的。同样,当食物来了太慢,人们会利用他们的碗。如果你在某人的家里,它就像侮辱厨师。

篇二

At the end of the Zhou Dynasty,the area we now know as China had fallen into a state of fragmentation and conflict.While the Zhou dynasty had ruled for several centuries,several other states,originally feudal domains,tried to carve out their own kingdoms.The state of Qin would eventually emerge the victor and unify all of China under one rule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Qu Yuan served as minister to the Zhou Emperor.A wise and articulate man,he was loved by the common people.He did much to fight against the rampant corruption that plagued the court-- thereby earning the envy and fear of other officials.Therefore,when he urged the emperor to avoid conflict with the Qin Kingdom,the officials pressured the Emperor to have him removed from service.In exile,he traveled,taught and wrote for several years.Hearing that the Zhou had been defeated by the Qin,he fell into despair and threw himself into the Milou River.His last poem reads:

Many a heavy sigh I have in my despair,Grieving that I was born in such an unlucky time.I yoked a team of jade dragons to a phoenix chariot,And waited for the wind to come,to sour up on my journey As he was so loved by the people,fishermen rushed out in long boats,beating drums to scare the fish away,and throwing zong zi into the water to feed braver fish so that they would not eat Qu Yuans body.

翻译:

周朝的末尾,我们现在知道,中国陷入了分裂和冲突的状态。而周朝统治了几个世纪,其他几个州,最初封建领域,试图开拓自己的王国。秦国最终将出现一个规则下的维克多和统一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

屈原担任部长周皇帝。一个明智的和表达的人,他深受百姓爱戴。他做了很多打击猖獗的腐败困扰法院——从而获得其他官员的嫉妒和恐惧。因此,当他敦促皇帝为了避免冲突与秦王国,官员们迫使皇帝让他从服务中移除。流亡,他旅行,教了好几年。听力,周秦被击败,他陷入了绝望和扑进Milou河。他最后的诗中写道:

许多沉重的叹息我绝望,悲伤,我出生在这样一个不幸的时间。我配合的一组玉龙凤凰战车,并等待着风,酸在我的旅程,他是如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渔民在长船冲出来,敲锣打鼓吓跑鱼,把粽子投入水喂勇敢的鱼,这样他们不会吃屈原的尸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汉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好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风俗习惯作文100字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我总是很快乐!

除夕夜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晚会,直到很晚很晚,春节习俗作文250字。

正月初一的早上,我老早的起床了,先穿上新上衣,新裤子,连袜子也是新的。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收压岁钱,每当家人给我压岁钱的时候,我都会有礼貌地对他们说:“新年好!”收到压岁钱,我就会很高兴!

过年吃饺子和平常可不一样,不过年的时候吃饺子不放鞭炮,过年吃饺子的时候,饺子刚下锅,就要到外面噼噼啪啪的放鞭炮,这家响罢那家响,可真是热闹!

家乡的春节真快乐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说明文作文:开斋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旷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以后相沿成俗。

节日会礼前,回族群众都履行这种交纳课税的义务,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菲土尔”钱。回族群众一般都自己愿意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就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开斋节时,成年回族穆斯林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千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大约到了早晨八点以后,回族群众个个腋下夹一个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年轻夫妇、未婚婿要带上礼物,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佳节举行婚礼。节日期间回族的小辈要上门给长辈拜节。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系满各种花饰。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辽宁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要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喜欢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节日里喜欢摔跤、扳手腕,拧指头等;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回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279 字

+ 加入清单

宁夏回族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回族男女都喜欢戴白色的帽子,穿黑色的马甲。回族妇女还喜欢戴盖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 回族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平时洗脸洗手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回族吃牛、羊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还必须由阿訇代宰。回族群众一般不抽烟,不喝酒,男女老幼都爱喝由糖、茶叶、核桃、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丰富的佐料配制的八宝茶。有尊贵客人,会以丰富的"全羊席"和各种"回民小吃"热情款待。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的生活方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不吃猪肉。

每年1 2 月1 0 日为古尔邦节

开斋节也就是汉民的过年。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伊斯兰教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故回族上述三大节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个月。

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区中,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传统穿衣打扮。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男子多留有大胡子!

【民族禁忌】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在可食的牛羊动物身上,像筋、骨、油、肉、肝、肺、皮、心、腰、肠、肚、管、头、蹄等这些部位是可食的;像两门(肛门、生殖门)、须(鼻须)、耳、脊(脊髓)、爪(蹄壳)、脑(脑汁)、鞭(牛鞭)、胞(膀胱)、胰、虎(睾丸)、二血衣(血液、衣包)等,都是不可食的部位。

回族除了不吃猪肉外,还不吃下列动物的肉:有爪子的、不反刍的兽类,如马、骡、驴、猫、狗、象、虎、豹、熊、狼、狐狸、鼠、貉的肉;性情凶暴的禽类,如鹰、鹞、鹫、枭、乌鸦的肉;两栖类的蟒肉,爬行类动物中的蛇肉;水产类中奇形怪状的生物,如龟、泥鳅、鱼、蛙、蚌、海参、蜇、蟹等(但海产品的禁食范围有些变化)。

回族禁食猪肉等,直接起源于伊斯兰教。它本是居住在热带干旱的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些游牧民族的古老生活习惯。后来穆罕默德把它列入《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教规。《古兰经》认为,禁食猪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猪是“秽物”,“确是不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广州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在广州过,广州的习俗我喜欢,如果大家去了那,相信你们也喜欢!过年嘛,就得走亲访友,到处给红包呀,拜年呀,说吉利话呀。

广州的拜年习俗可真特别,随便到谁家都给红包。这不,今天去一个姑姑家,我都还没认识,一进门她就塞给了我一个红包,我想不要,但小姨说这是他们这里的风俗,让我收了。回到家我打开红包一看,呀!里面只有5元钱。我还以为会有几百元呢,看着这5元钱,我哭笑不得啊!第二天是大年三十,出门拜年当然是免不了的,到了一位伯伯家,伯伯热情地招待我们,还拿出许多好吃的要我们吃这吃那的,我们和那位伯伯交谈了很久,互相都谈得热火朝天的,直到快中午时我们才起身要走。伯伯把我们送到门口,他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红包塞到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我们本想不要,但又想起这是他们这的风俗,必须要收的,便“毫不客气”地拿在了手中。在回家的路上,我好奇地打开了红包,一看,这回给了10元钱,仔细一瞧,这个大红包里还有一个“小红包”呢,打开一看,这“小红包”里只有1元钱。哎!又是空欢喜一场呀!不过也没关系,红包里有钱总比没钱好吧!我想,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有自己的民族风俗,那就只能入乡随俗了。

这天晚上,我爸妈、舅舅和舅妈、小姨和姨爹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了,我的表弟和表妹都高兴得不得了,而我却无动于衷,因为我想肯定又是发“小红包”我才不稀罕呢!小姨给了我一个红包,我说了声“谢谢”便面无表情地收下了。睡觉前我打开了小姨给我的那个红包——里面有200元钱。后来我问了小姨才得知广州给红包有个说法叫“利是”红包里钱的多少是有含义的。听小姨这么一说我才恍然大悟,可是这广州的习俗也真奇怪,给个红包居然也有那么多的说法啊!

广州不但红包给得“怪”就连这里的东西也很便宜,这可不,昨天去逛广州的超市,我看见一件红色的外套,听售货员说这件外套还是外贸货呢,价钱也挺实惠的,只要50元,我看这么便宜,又是外贸货,便当机立断买了下来。后来,爸爸又看中了一条冬草绒的裤子,也很实惠,爸爸也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他还说:“好久都没有穿过冬草绒的裤子了,现在穿穿,还挺舒服的呢!”广州这里不仅衣裤便宜,就连一些小吃也挺实惠的。不过这里的鞭炮可不实惠,这过年的必备品不实惠还真是一个令人伤脑筋的事呢!这里的小冲天炮在长沙买,只要20元就可以买到漂亮的了,可广州这边一般的小冲天炮都要90元呢!更别说大冲天炮了,那价钱就令人琢磨不透了!听这里卖花炮的老板说,这些花炮都是从浏阳运输过来的(因为浏阳盛产烟花炮),加上运输费及一些费用,这些花炮出个对于我们算很贵的价已经够便宜了。“你们本地难道不生产花炮吗?”爸爸问道。老爸问出了我正想问的话。老板无奈地说:“自从有一次生产花炮时出了一次大事故,炸死了好多人,因此广东省禁止生产花炮。”后来我一想也是,安全第一。我觉得这些卖花炮的人不但没赚钱,倒还贴了钱。因为从浏阳进花炮过来,一路上花的费用远远超过了他们卖花炮挣的钱呢,他们生意要是不好,岂不是还亏可吗!

在罗定市里,到处都可以看见成群的摩托车和自行车,小车都只有两三辆,姨夫说,罗定人民其实很穷苦,像买得起汽车的人都是一些非常有钱的人呢!

在罗定市内转了一圈,我发现罗定人民并不是很富裕,我想,他们要是能够合理地利用商品价钱的话,这个城市一定会富裕起来的。因为罗定人民是那么的大方、热情、可爱呀!

[广州风俗习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此刻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好吗?每年到了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到了腊月就要过年了,遇到的任何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并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奶奶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还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明白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这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当它最害怕声、光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趣味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听到妹妹朗读《端午粽》这篇课文,我的思绪突然回到了去年的端午节

“过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一大早上窗外传来了欢快的儿歌声,我从睡梦中醒来,才突然反应过来:今天是端午节!咦!爸爸不是说他们单位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我连忙从床上爬起来,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问爸爸:“爸爸,你们单位今天不是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爸爸看看表,不慌不忙的说:“没关系,我们单位的活动七点开始,现在才六点。”听了爸爸的话,我悄悄地钻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里想再睡一会儿。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忽然很好奇“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

我就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楚国战败,屈原抱着石头投江自尽。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人们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竹笋壳包住饭团,外缠彩丝。后来就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粽子。为了寄托哀思,各地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这一天,人们还会在门上插上艾叶,给小孩带上香包,还有的带着彩绳,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妈妈的故事让我长了一番见识。

七点整,我和爸爸来到了他们单位的集合点——西城阁。我们健步走到四桥又原路返回到西城阁。活动结束后,我和爸爸就回家了,一进家门,一股丝丝的清香扑鼻而来,馋的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原来,妈妈已经煮好了粽子、鸡蛋和大蒜,粽子的口味可多了,有红枣味、红豆味、蛋黄味、腊肉味……好吃极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端午节,即参加了爸爸单位的健步走活动,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转眼间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希望那个时候疫情已经过去,我们能快快乐乐的过一个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我们有许多习俗。例如贴新对联,放烟花……其中我最喜欢放烟花了。

记得去年春节,小仪和她爸爸‘、妈妈来给我们拜年,叔叔还带来了一袋烟花,我拿过来一看,有“大地开花”、“哪吒闹海”、“天女散花”……我看得眼花缭乱。这时,叔叔说话了“小媛哪,待会儿,你和小仪一起去放烟花吧”“好啊!好啊!”小仪高兴得跳了起来。太阳渐渐落入海中,月亮站在岗位给我们值班。我拉着小仪的手和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起来到楼下,沿江路已人山人海了,这时,不知是谁打响了“晴天霹雳,”“啪”的一声,把我们吓了一跳,小仪紧紧抱住我大喊“姐姐,我怕!我怕!”见状,我也不甘示弱。我点燃了“大地开花”,只见桶中涌出了火花,成了一片花瓣的形状,紧接着又涌出一片花瓣,涌出五片后,中间又喷出一道长长的火花线。“哇——”大家异口同声地发出赞叹。这时爸爸又点燃了“珍珠串”。我们见了,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捡“珍珠”了……

“咚!”十二点的钟声赶走了兴奋,送来了留恋,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到家。春节,难忘的春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苗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878 字

+ 加入清单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苗族的风俗习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裤子较短,裤脚较大。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 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二、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常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常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色情侣,谈情说爱。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2.三月三。这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歌舞节。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 3.赶清明。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上当。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常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一直唱到通宵达旦。 4.看龙常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El,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

[关于苗族风俗习惯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描写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极为重视的节日之一,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许多的讲究,这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在春节里也有着许许多多风俗习惯,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我的家乡在春节里的主要风俗吧。

吃饺子。在除夕晚上吃饺子是指“更年交子”或是指来年交好运。而在大年初一(春节)的早晨吃饺子是指一年交好运的意思。吃饺子更多是为了一家团圆,不光是吃的时候团聚在一起,还有做饺子的时候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念。做饺子时,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饺子时,一家人快快乐乐。

拜年。春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活动,去亲朋好友、邻居家里向他们祝贺新春,旧时指拜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是从家中开始的,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后就把先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做完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去给亲朋好友、邻居们拜年了。

这就是我家乡在春节里的主要风俗了,不知你们家乡在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是否和我的相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剃头发……我们南阳过年的习俗和规矩太多了,弄得我摸不着头脑,对,找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正在贴“福”字,他竟然把“福”字贴倒了,我焦急的叫起来。爸爸不急不慢的说:“没贴错,没贴错。”

“那为什么将‘福’字倒着贴呢?”我疑惑不解的问。

爸爸说:“‘福’字倒着贴,说明福气到(倒)咱们家了!”爸爸说完,停下手中的活儿,给我耐心的讲解起来。

爸爸说,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放炮,这也与年有关。传说,“年”是一种独角兽,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便出来吞吃人们的食物,威胁人们生命,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种独角兽有三怕——怕光、怕声、怕红颜色。于是,每逢过年,人们就贴上红红的对联,挂上大红灯笼,燃上红红的蜡烛,还要砍伐竹

子焚烧,焚烧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闪出红红的火光,就可以把“年”这种野兽吓跑。这就是春节贴春联、放爆竹的来历。

我又问:“那为什么二十七要剃头发呢?”爸爸吸了一口烟,慢慢的说道:“民间有一句俗语: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剃了头好过年啊!”哦,我明白了。

正在这时,院外响起了孩子们唱着的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我完全沉浸在他们的欢乐中,也奔出院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回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2711 字

+ 加入清单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引起世人关注。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又夹杂着大量只有穆斯林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扫。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少女戴绿色的,媳妇戴黑色的,老年妇人戴白色的。老年妇人的盖头较长,少女、媳妇的较短,只披到肩上。盖头上有的还绣有花边和图案。妇女服装为右衽大襟短上衣,着长裤。年轻人喜欢在前襟、胸前绣花,在衣服上镶色、滚边。男的头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两种。上着对襟短上衣,穿白长裤、白袜子,喜欢在白衬衣外套坎肩。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男子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妇女护头面的头巾,源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影响。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盖头较长,直披到腰际。

婚礼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方要带上蒸馍、羊肉给女方家送去,叫"催妆礼"。结婚那天,男方要去车接新娘。新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称"离娘水"。同时,还要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送亲宜早不宜迟。把新娘接到门口时,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大门。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两家客人互道过"色拉目"后,举行念"尼卡哈"仪式。首先请阿訇选诵一段《古兰经》,然后,阿訇当着证婚人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要马上表态。再问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阿訇则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诫二位新人要互敬互爱。仪式结束后,新娘新郎才进洞房。新郎进洞房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摘掉头上的喜花,互相交换礼物,新郎送给新娘包着钱的红纸包,新娘给新郎小红布蛋蛋式"针扎子",新郎还要用喜糖、核桃、喜枣撒向前来要喜糖的人,称为"撒喜"。晚饭过后,大家开始闹洞房,由一人当司仪,出点子,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三天后,新郎陪着新娘"回门"(即回娘家)。有的当日"回门"。

丧葬

回族实行土葬。人去世后,一般晚上亡故的凌晨出葬,停亡人不得超过三天。出葬前,要洗净全身,叫"着水"。洗后用写有经文的大小两块白布(叫"开凡",女性多一块)裹身。口、耳、鼻、眼、额头、手脚处,要放冰片、麝香。然后移入"塔布匣子"(即清真寺内专送亡人的公用木匣),由亲人抬到清真寺,再由阿訇率领送葬者举行"站礼"仪式:人们面对"塔布匣子"站立,由阿訇诵读《古兰经》章节(内容是祈求真主宽恕死者,祝愿死者安息),旋即抬往坟地。坟坑深两米,直坑西壁再挖一个偏洞(称"热合提"),上圆下方,高约一米,长可容体。将亡人头北脚南,面向西放入偏洞后,用砖封好洞口(热合提门,然后填平直坑,地面堆成鱼脊形坟堆。火葬时,阿訇诵经,亲属不许啼哭。葬后三天、七天(头七)、月斋(一个月)、"十"、"百日"、"周年"一般要在家请阿訇诵经。主麻田、开斋节、古尔邦节亲人要到坟上悼念亡人。老人亡故后,还要请阿訇"走坟"、"守坟"四十天或一百天。

饮食习惯

主食以米、面为主,肉食方面禁忌颇多。禁食猪肉、狗、狼、虎、驴、猫、鹰、鹞等;禁食自死之动物血;禁饮酒。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 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

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习俗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 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节庆

回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开斋节 在回历每年9月,从见新月到下月见新月终的一个月里,凡男子在12岁以上,女子9岁以上,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进食,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始为开斋,届时要欢庆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亲友庆贺,并要做油香、馓子、油果子等多达二、三十种节日食品。

古尔邦节

即献牲节,在回历十二月十日。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之后宰牛献牲。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阿述拉节 西北部回族节日,即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这里的主人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条,让客人们少吃一点垫个频祝?然后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这就是敬酒的开始。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一进行;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饭,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为整羊宴,其次为羊背子宴。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

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非常适于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绿色草原上,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白帆点点,会使人感悟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构成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天窗,既可通气又可采光。整个蒙古包用数根毛绳牢牢固定,抵御风的侵害。

华丽的民族服装:

蒙古族的服饰包括衣、带、靴及头饰等,款式讲究,装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装。蒙古袍衣体宽大,袖子较长,下端不开叉,衣领较高,服带中围,非常适应广阔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腰带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带一般由绸、缎等料制成,长达数米,颜色视袍子的颜色而定。男子扎腰带时,袍子向上提,下摆束得较短,即显得精干潇洒,骑乘或劳动时也方便。女子之相反,扎腰时一定要把袍子拉展,以显示身材的苗条健美。穿蒙古袍系腰带除装服饰上的需要外,实用价值也很大,系上腰带骑马时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稳定和垂直,冬天还可保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过年,我就有说不出的激动,回想过年时的欢乐,我就兴奋地手舞足蹈。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晚上,烟花爆竹不断,我想象自己就是那些在空中飞舞的烟花爆竹,为人们增添美丽,欢度新春。

随着爆竹的声响,我渐渐地起床了,换上新衣新裤,吃着奶奶做的实心汤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吃完早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挨家挨户地去拜年,这个春节习俗一直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因为可以收到许多的压岁钱。据说,给小朋友包压岁钱,还有一段传说呢。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过年时,也有许多的美食代表着不同的新年祝福。火锅:红红火火,年糕:步步高升,酒酿:甜甜蜜蜜,鸡翅鸭翅:展翅高飞,饺子:元宝,黄金糕:金砖,汤圆:团团圆圆,八宝饭:聚宝盆,鱼:年年有余。每一道美食,都有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在此,我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成绩顶呱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回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回族在饮食上有许多讲究和忌讳;忌吃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动物的肉;忌吃虎、狼、豹、鹰、蛇等残暴的兽类,以及吃肉食类的动物与飞禽;忌吃任何逢死的禽兽肉类;也忌吃一切动物的血;忌喝酒、抽烟等。这些习俗,原于伊斯兰教;例如,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据说,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时,当时的阿拉伯人,由于客观条件,不养猪、不吃猪肉,并且视猪是一种不洁净的畜类,为了沿袭阿拉伯人的习俗,穆罕默德后来就把猪当作禁食物列入《古兰经》中,说:“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命而宰的动物。回族由受这些戒律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不吃猪、驴、骡马和一切凶猛禽兽的肉,忌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物的风 俗习惯。现在,回族不仅不吃这些,而且连盛过这些禁食物的 炊具。碗筷、器皿也都不用,不接触。有的连“猪”字都不提,一般称猪为“狠贼惹”。(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猪)。姓朱的因与“猪”皆音,也改为姓黑。如果在旅途中若其它困难的条件下,惜用汉族的锅,必须用大火多烧一阵,才能使用。回民可吃的牛、羊、鸡、鸭等可食的动物、禽类,必须请阿匍宰,在特殊情况下可让懂得宰牲规戒的回民宰。 回族忌酒的习俗,也是根据伊斯兰的教规逐步形成的,据说,穆罕默德在创教过程中,有时教徒酒醉后,呕吐胡说,打架斗欧,强奸妇女,结下入仇,影响团结,于是穆罕默德以安拉的名义下令禁酒:“ 众归信的人们哪,饮酒、赌博、拜象、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现在大多数群众保持了不喝酒,不抽烟的习俗。他们咳嗽少、痰少,面目清秀,精神焕发。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在城市的回民,遇到喜庆日子,随汉族习俗,一般都喝点酒,但自己不多喝。回族在饮食上除了这些禁忌外,还有许多嗜好。在副食品中,特别喜欢吃的菜肴有:蒸羊羔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馍、滚粉羊肉、黄焖羊肉、过油羊肉、羊肉串、辣子炒鸡。烧鸡、烧牛肉等肉食类。素莱类有凉粉、酿皮、烧茄子、炒土豆丝、凉拌土豆丝、扁豆、绿豆。豌豆、黄豆等名种豆芽菜、豆腐 脑,鞭蓉发菜、油吃辣子、醋吃辣子。酸辣汤等之。主食以米 面为主,喜欢吃羊肉臊子面,炒面、烩面、饺子、小笼饱子、炸羔、八宝饭、油香、麻花、馓子、干粮馍、糖酥馍等,还喜欢吃枸杞、蛋黄、海味。莲蓉等各类清真糕点。常吃的方便食品有熟燕麦、小麦、麻子、豌豆等磨成的妙面;有用面粉和揭羊肉混合炒成的油茶(也叫肉、面子);有四、五寸厚的干面锅盔等等。这些方便食品,可作为早餐或旅途用餐。在喜庆的宴席上,回族喜欢先吃干果,后吃以牛、羊、鸡、鱼为主的佳肴。宴席上的菜,一般分为四种:有“八碗一盘”,“十全”、“十三花”、“十五月儿圆”。

这些菜一般都是请回族厨师做的,味道 鲜美,别具一格。回族还有喝盖碗茶、糖茶的嗜好。盖碗茶通常有十二味: 茶叶、自糖、红糖、冰糖、红枣、核桃仁、元肉、芝麻、葡萄干、柿饼、苹果等。当你到回民家里做客时,主人热情招待,首先给你沏一盅,越喝越感到清香爽口,明目益思,精神振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