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作文如何立意(经典20篇)

高考作文得分高,立意前后加词语,开篇点题是诀窍。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写作文如何立意,欢迎阅读。

浏览

2177

作文

213

立意解析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审题是深刻立意的前提,从现实出发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材料中说:“父亲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 可知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害己害人,但家人屡劝不改,正反映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知法犯法、投机心理浓厚。如果给老陈写信,可以写开车打手机影响自身和他人安全,安全无小事,行车安全、食品安全、住房安全等等都是小处出错,最后形成大祸。也可以深层次分析一个人法律意识淡薄、知法犯法的危害性。如果任其发展,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势必形成更大的错误。而知法犯法的行为出现蝴蝶效应,势必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一旦酿成无法挽回的事态,悔之晚矣。

若站在给小陈写信的角度,似乎可以从肯定或否定的角度表示看法并列举理由。但实际上对小陈做法的肯定与否定可见立意之高下。肯定小陈的思想境界要高于否定小陈的思想境界。当传统遭遇现代,当人情PK法制,我们将何去何从。孔子三季人的故事,告诉我们,情大于公理,情大于法。我们不是被某些外国人嗤笑“人情大国”而心怀不满吗?但我们不是都渴望真正进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吗?为什么,遇到小陈举报老陈,我们就一定要纠结举报人的身份——被告的女儿,而不想想“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祁黄羊,而不想想开车打手机对当事人和他人可能造成的危害。难道真的非在血的教训前痛哭流涕才甘心吗?女大学生的“迫于无奈”饱含多少辛酸,“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又是多么深谋远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那么作为儿女,又岂能因为父亲的身份,所谓的“孝心”而放弃真正的孝道。国人对子女的溺爱与国人对亲人毫无原则的迁就是国家发展的强大敌人。女大学生小陈用她的行为,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当法制遭遇人情,我们应该实行法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审题立意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材料作文审题的一般要领,由果溯因,审题的重点是小小事件的结果。

简单梳理材料,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若干小的角度切入。

首先要从材料的主角修船工入手。

修船工的任务是给船主的船刷漆,在发现船底的漏洞后“顺手”将漏洞补好,并没有向船主索要额外的报酬,但是,结果却救了划船出海的船主孩子们的命。显然,修船工是一个普通人,平凡人,所做的事情在他自己看来微不足道,是顺手而为的小善举,然而,小小善举却彰显了大爱,举手之劳竟挽救了生命。

在面对“生命”“爱”这两个词时,每个人的心都会变得柔软。最美妈妈吴菊萍说: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与之相较金钱、荣誉和被关注都是次要的。“那是爱的冲动,只要心中有爱,做什么事心底都会是幸福的。”这话语不仅道出她道德行为之源,使她可以平静地面对涌向她的鲜花和掌声,更表达了她对社会的一种真切的呼唤。让漠视生命远离我们,生命至上归去来兮。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名字已传遍全国,在关键时刻舍生忘死救学生的壮举是一种正义冲动,源于平时的情感积累,形成于长年累月的行为习惯。

一个平凡的人,简单的举手之劳对他人却能有大贡献,平凡人做出大贡献源于爱心与善良的本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事后他并没有因额外的付出索取回报,当船主给他一大笔钱时,他同样是“平静地面对”,“工钱已经给过了”,“那是顺便补的”。他把自己的行为当做一种自觉自愿的利他式的无私奉献,“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快乐,是奉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是一个无名英雄,平凡人的榜样,可以当之无愧被称为“最美漆工”。

最佳立意角度:责任、善心、细节、用心、雷锋精神等

其次,从船主的角度思考。

船主用“送一个大红包”的方式来表达对漆工的感谢,是知恩必报,同样是一种美德。新时代的学雷锋活动怎样与时俱进,怎样将 “雷锋”留住?要让好人做好事有回报,要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而不必让做了好事的人做义务,甚至承担风险,承受舆论压力。善良的人有善报,好心的人有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立意求深法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第三种立意:与其追求永恒,不如绽放片刻美丽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l、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美女追求青春永驻,帝王追求江山传万代,企业家追求企业的长盛不衰衰追求永恒是人类的天性,永恒带给人类希望,催人为之奋斗。但人类也因此,产生失望悲伤、因为美好的事物不像人们所期望的永驻,其脚步匆匆。于是面对暮春,有人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人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有人感叹“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其实万物之理皆然,有盛有衰,追求美好永恒,是不实际的,我们倒不如珍惜好今天,让每—天绽放美丽,让无数个短暂的美丽去组合成永恒。

其他立意

1.为了片刻永恒,我愿穷尽一生。

2.没有真情实感的艺术,生命力是短暂的,精典才会永恒,

3.短暂美与永恒之美的思考。

三、拟题

题好一半文,花香蜂自来

1)勿用孤伶的一字、两字或四字成语等作为文章题目。如罗鹏程《探爱》、李安庆《铭记》、胡捷《大先生》

2)勿简单地用话题作题目

3)题目过长。如吴华《问你,什么是短暂,什么又是永恒》

4)题目过于宽泛。如李振奎《一辈子》、宋露露《短暂·永恒·人生》

5)题目要摆放正中。

总之,记叙文文章题目要具体形象意蕴,议论性文章题目要明确,有倾向性,无论何种文体,题目都要贴切、简炼有特色。

请评判下列题目

谢卫民《在短暂中实现永恒》《短暂的相处,永远的回忆》

张丹丹《这一秒,可以永恒》《1厘米于1光年》

何怀平《将短暂定格成永恒》《母爱深深深几许》

刘冬青《短暂中的永恒》《生命中的过客》

刘娇《瞬间的永恒》《蒲苇于磐石》

陈梦《抓住短暂,成就永恒》《随风而逝于海枯石烂》

胡家伟《短暂亦是永恒》《天空没有痕迹,但我已飞过》

龙国锋《瞬间与永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李亮《永恒的瞬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四、存在问题

1、开头:1)简单重要引用原材料;2)过长,尽量不过百字。

2、材料:过于单一,欠丰富,或全篇堆砌材料。这是一个哲理味较浓的话题,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古诗十九首》中有关生命永恒与短暂的论述都可以作为这次作文的素材。

3、语言表达:1)文从字顺,缺乏文采;2)叙述过于冗长;3)错别字,病字;

4、结构:1)思路不清晰;2)过于松散,不紧凑。

5、题记过长,不能为主旨服务;小标题一般应3个,形式对称且应有内在联系。

6、卷面书写:1)过于行草,难以辨认;2)勿用非黑色或两色笔书写;3)不分段落。

7、偏题。

五、作文拔高关键

1、材料要丰富、新鲜,体现积累的个性。

2、要考虑“怎样写”,体现构思(不能只是单一的“自述”之类的)

3、语言表达要得体,有描写,有文采,叙议结合。

4、有创新,有个性,有文化底蕴,有亮色。

5、写双周记,坚持练笔。

[短暂与永恒作文讲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议论文审题和立意

全文共 1727 字

+ 加入清单

1.从抓关键句入手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同学们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上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2.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 放手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3.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话题作文的立意:化大为小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宽泛政策,使有的学生“天马行空”,有的学生有“无从下手”。前者在一个话题中信手走笔,穿梭于几个话题中,什么都写了,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后者却只能望话题兴叹。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在理解话题的基础上还要树立“化大为小”的观念。

化大为小,就是作者通过对话题的整体思考,从宽泛的话题中演绎成一个小角度,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联想生发,洞隐烛幽,深入发掘,大题小做,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在叙事写景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笼而统之去写文章,势必出现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选择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如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大为小”,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如生活态度、辨明是非、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教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都可以写。再如,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这样“化大为小”,文章才会“出彩”。

总之,写话题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笼统而缺乏具体内容,那就只会大而化之,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只能列入“基本符合题意”的一档,最高得42分;如果大话、套话太多,文句也不够通顺,则很可能只拿个及格分(即36分),甚至更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审题立意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不仅是让考生写的,更是让考生接受教育,展示当代青年之综合素质的,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很好的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这一宗旨,体现了时代青年之责任。

首先,告诫青年要承担中国改革发展之责任。“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是对当时国人的提醒,对于我们今天青年仍有启迪意义,因为今天的中国仍是一个改革发展的年代,作为时代青年应该勇敢的承担起这个责任,时代青年是中国改革发展之脊梁,这是高考考生应该认识到的。

其次,告诫青年要有坚强意志。“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这是告诫青年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这种坚强意志就是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就是要全力以赴,把身心投入到时代的使命中去。

第三,告诫青年要有专心猛力之精神。“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是在说法,是在告诫青年,要专注,要有猛力向前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事业,才能完成使命,才能履行好时代之责任。没有专注就没有方向,没有猛力就没有前进。

第四,告诫青年要有世界之胸怀。“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这是成功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世界胸怀,才能符合世界进步的潮流,才能合乎文明发展的规律,才能不会自我封闭,才能放眼世界走正确的道路。我们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部分,只有把我们的发展融入到世界潮流之中,融入到整个文明社会的潮流中,我们才能成功。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这是对时代青年敲响的警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把握作文立意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思想性。它贯穿全文,全文都是围绕中心来写。

文章的立意应做到:正确、鲜明、深刻、新意、集中。

正确就是符合题意,不离题,不偏题;鲜明就是明确,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深刻就是对题意要深入分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新意就是要有新鲜感和现实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老调,有的是自己的真切感受和见解,集中,就是说在一篇文章里,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否则会杂乱无章。

具体地说,可以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1)、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设置迷惑,藏头去尾。审题时只要在原题上适当添加新的条件,题目就会显露出来。如“歌声”,如果用此法,在原题目前加上“我的”、“老师的”、“校园里的”、等新条件,使题目成为“我的歌声”、“老师的歌声”、“校园里的歌声”。这样,文章就容易写得具体形象了。像这类的题目还有“心事”、“温暖”、“镜子”、“灯光”、“尝试”等。但要注意不能改变原题,补充的位置可前可后,只可在草纸上或心中填补。

(2)、遇到难以着笔的大题目时,可用大题小做法,从小处人手,化小写作的题材和范围。如“求索”就是一个大题目,面对这样一个大题,可以用大题小做法,截取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选取熟悉的、感受深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来写,这样就可摆脱无法取材、难以下笔的困惑境地。如在正题“求索”下加副题“美好的童年”,写童年时代的求索;加副题“中学生活的剪影”,写中学时代的求索;加副题“深山探宝记”,写向大自然的求索;加副题“图书馆中的欢乐”,写在浩瀚书海中的求索。大题小做,从小处人手,从小处写起,这样思路就开阔了。

(3)、虚题实写。有些题目,由于概念抽象,不好把握和驾驭,这时则可用虚题实写法来启开思路。如“追求”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下笔了。此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追求,总之,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都可以写。

(4)、实题虚作。有些常指实物的题目,小而具体实在。如“秋叶”、“春雨”、“窗口”等,这类题目在写作时,不应就实物而实物,而应着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义,歌颂具有这一类精神、品质、风格的人和事。

确立正确的立意,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与作者的思想认识、政治水平、生活阅历的体现,作文的好坏关键在于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立意分析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1.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2.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

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

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审题立意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试题沿用了往年提示语(材料)+题目的形式,但有一些变化,材料不是对命题中有关概念的解释或解说,而是引用了古今中外有内在关联的三则材料,从中引出题目。而这三则材料又有明显的提示、引导的作用,实际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前两则材料考生都很熟悉,一是出自孟郊的《游子吟》,一是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第三则来自罗曼·罗兰的《巨人传·序》。

这三则材料实际上是在暗示写作“忧与爱”可以从哪些具体的角度入手,第一则讲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怜爱;第二则讲的是对祖国对大地的忧戚与深爱;第三则讲的是伟人心灵中那种博大的忧患与至爱。

忧,指担忧、发愁。它是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表现为双眉紧锁、额部肌肉收缩、思维定向(只思虑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想其他)。

爱,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当被某事物所感动,或者被深深地感动时,这种心理取向体现得更为强烈。

“忧与爱”,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性的,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忧源自于爱。无论是忧还是爱,都来自于那颗滚烫的“心”,这从繁体字“憂”和“愛”的字形上可以得到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审题立意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生活哲言类(关注社会生活、人生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萧伯纳,有的人,已发生的事,“为什么会这样”,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材料特点:安徽试卷今年的高考作文恐怕是今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中审题立意及具体操作最难的一篇。虽然材料只有两句话,但推究起来却需要考生费一番心思。即使探讨出了材料的主旨,但写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审题立意:我们理解萧伯纳的这句话可以把它切分为两部分,然后在把这两部分建立起有机的联系。首先,我们来看这两句问话的前提:一句是“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一句是“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已经发生事”是已然的,不可改变的事实了;“从未有过的事”是未然的,是梦想。我们再来看两句问话:一句是“为什么会这样”;一句是“为什么不能这样”。前者是对现实的不满,后者是对未来的期望。所以,我们如果把背景和后面的问话联系到一起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的许多事本来应该按照人们意愿(梦想)去发展,可是却没有按照人们的意愿(梦想)去发展。另外,我们从作者的说话口气来看,显然作者对已然的现实表示了十分强烈的不满。所以,萧伯纳的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既有对未来理想追求的鼓动,又有对现实生活的发展脱离人们意愿的一种强烈不满的叹悔。

如果考生不能做出上面的分析,那么考生还可以用类比法来分析。比如,中国国家足球队今天被泰国足球队踢了个5:1,我们看到这已经发生的事就会问:为什么会这样?但我们却梦想中国足球队将来有一天能踢巴西足球队为5:1,接着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再比如,今天的房价上涨的已经让普通老百姓无法承受了,我们看到这已经发生的事就会问:为什么会这样?但我们还梦想将来有一天能够“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并接着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通过这样的类比,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个材料的主旨,那就是现实生活中不该发生的事却发生了,应该发生的事却没有按人们的想象去发生,所以这是对现实不满的质问,也是对追求梦想的鼓励。如果考生仅仅把把这个材料写成对什么“梦想”的追求,那恐怕就失之片面。

(一)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在出人意料之外地发生着,对于已然发生的事,我们只能无奈地叹惋道:“为什么会这样?”在叹惋中,有的人觉得司空见惯了,有的人觉得习以为常了;在叹惋中,我们消磨了意志,我们失却了对梦想的坚守。然而,我们就不能像萧伯纳那样,面对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追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

(二)为什么会这样:“公仆”以“救世主”自居,执法者带头违法,房价越压越长,环境越治理越差,学生越减负担越重,安全事故会议开得越多事故越频发……

为什么不能这样:最好的大楼不是政府办公大楼而是学校,政府官员能不贪污腐化,老百姓不再怕领导,老百姓能够住得起房看得起病……

面对这些,不知你是怎么想的,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话题作文的立意

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的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下面介绍六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没有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二、以小见大

有的话题作文,题引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学生如果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开思路。

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被绊倒了,摔倒在地上,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这是一个一读皆懂的小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跑题偏题。但如果仅就事论事,文章就会思路狭窄,显得“小气”。我们不妨来个“以小见大”,把这一件具体的小事同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的主旨来。

可以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主题角度切入,谈人生道路、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三、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比较抽象,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此时,可以利用添加因素的方法,对话题加以限制,从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谈论话题。

比如像“希望”、“理解”、“心愿”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就要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写“希望”,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一位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因素只是把话题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也是化大为小,而不是改变话题的意思。

四、化实为虚

还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若据“实”写来,往往拓展不开思路,就事论事,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如果照实写来,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文章就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

五、联系时代

高考作文题因其自身的独特目的性,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所以,如果拿到作文题后,不知道怎样立意,可以试着广泛联系当前热点。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一下子柳暗花明,找到最佳立意。

比如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杂》,乍一看,确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兼收并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人们对个性的呼唤等等,我们肯定会心头一亮,迅速打开思路: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类思想复杂,对同一事物可以发表各种意见,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听取与借鉴各种意见等等。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时一般不会跑题。

六、反面切入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引材料的指向是:感情的亲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从反面切入,从“感情的亲疏不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立论,或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或赞扬一些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领导干部,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

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

总之,面对话题作文,即使一时难以把握也不要慌乱,而应当稳住心神,用上述六种方法试一试,往往能立即做出决断,找出立意的切入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立意解析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

材料内容(关键词):喜欢动物,喂食,自然保护区,警示,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依法惩处。

材料特点:今年的新课标二卷的作文题的材料是历年来新课标卷作文材料内容最短的一年,材料内容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仔细揣摩,却别具韵味。很多考生恐怕会把立意的切入点集中在“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一句话上,当然,仅就这一句话也可以作为立意的依附点,但是,从审题立意的要求来看,还是全面地审视衡量更为稳妥。

审题立意:仔细阅读本作文材料,我们会发现,本材料的重点内容应该在“冒号”之后,而“冒号”应该管到句号结束,即到“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句结束;但从内容上看,后文“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也应该是“警示”的内容,我不知道是我看的高考版本有误还是出题者疏忽大意了。

“警示”是从正反两个反面说的:一个方面是“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是给你以知识,是委婉的劝导,是“晓之以理”,告诉你“不该喂”;一个方面是“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是给你以警告,是直言的劝诫,是“导之以行”,告诉你“不能喂”。据此作文的立意可以写“警示的方式”、“引导与告诫”、“ 不该 与 不能 ”。我觉得以上立意应该是全面衡量材料后的结果。但这恐怕是一般考生所分析不到的。

第二,如果我们仅从“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句和背景话语“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来看,立意就比较容易了,比如写“爱与害”、“动机与效果”“教育方式”“教育也需要立 法 ”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审题立意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指向明确,就是针对“错误”而设置的叙事类材料作文。围绕“错误”设置了对立而统一的两个对象:杂志社——纠错人,作家——出错人。面对错误,是不是人人都敢于纠正?面对错误,是不是人人都理解并感谢别人的纠正呢?此题,不仅为高考作文提出了论题,也为我们的价值观提出了一个挑战。题目能紧扣时代脉络,联系时代背景,让学生有话可写。本文要求文体不限但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也就是说写什么文体像什么文体,不要“四不像”。比如,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给别人(同学,父母,老师等)纠错的过程,也可以写自己出错后受别人指正的过程。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感恩之心。可以写童话,比如《灰太狼改错记》等,写小说,散文等都行。不少学生会写成议论文,要求写成规范议论文,在选择论据时列出一定的名言,充足的事例;举例时最好能联系当地的名人勇于改正错误的事例,当代官员一错再错的事例,当今政府勇于纠错的事例,也可以放眼世界,联系日本和德国对待二战错误的态度,关键要注意文章的论点,结构层次,事例后的议论和衔接等。

综上,可立意如下:

从杂志社的角度看:

1、敢于改正错误。

2、敢于挑战权威。

3、职能部门要尽到监督责任。

从作家的角度看:

1、敢于承认错误。

2、面对纠错者,应抱有感恩之心。

3、良药苦口利于病。

4、面对挑战者,应虚怀若谷。

5、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一议论文系列训练之二: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

全文共 3819 字

+ 加入清单

[训练目标]

学会审题与立意,使议论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写作指导]

根据考纲,基础等级的一至三条要求是: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题意”与“符合文体要求”以及第三条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实际上属于审题立意的范畴。因此第一次议论文作文我们要求在这三点上要达标。一般情况下,考生只要看清了题意,“符合文体”与“思想健康”的要求是不难达到的。关键是审准题意,确立正确的中心论点。

先谈确立论点的一般要求。首先,确立论点要准确。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是没有求实作风的表现。例如根据作文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立论,如果针对领导者用人求全责备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人无完人,用人要用其所长”;如果针对歧视犯错误同学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完人),我们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如果针对有的人获得成功就骄傲自满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有了成绩也不要骄傲自满”。反之,如果不这样针对某类具体现象发议论,只是用举例、引用、比喻等方法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正确性,而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就属于“无的放矢”。

再根据材料或话题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前面所说的“准、实”之外,还要注意审准材料,弄清题意。下面举例说明:

1、要“全”不要“漏”。例如有道作文题是:请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此题除题目与字数的要求外,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二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文章的观点。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 2000年的高考以“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为话题作文,有个考生将话题限制为“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并巧妙地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四种形式来说明人们应该如何回答人生答卷。他用选择题说明我们要面对人生的大是大非问题时要作出正确的选择;用填空题说明在人生的填空题上,我们要填充适合自己的知识;用判断题说明对他人和各种社会现象给出自己的判断,即使可能会有所损失,也要敢于坚持自我;用问答题说明我们要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最后照应话题并启示读者:“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采,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简单。你会如何做答呢?”根据“答案是丰富多采的”的题意,考生作文中写的各种“答案”都应该是正确的。因为材料中关于四个图形的解说,也是“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而且,“丰富多采”是个褒义词,显然排出错误的答案。但是本文所说的四种题型的“答案”有正误、取舍之分,所以这篇文章尽管构思新颖,但偏了题。

3、莫把话题当命题。2000年高考作文题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为话题写作文,很多考生以这句话为论点作文,因而思路拓展不开,缺少自已的创见。

例文:

豁达,是你一生所持的心境

很喜欢两句话:"宠辱无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那份豁达,是你一直在追求着的,也许,用了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达到那种高远的境界,但你既有了那追求,便也真懂了其中的奥妙……

因为豁达,你不必再为调职晋级苦苦争斗,自知平日里已努力做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或许也有不尽如人意,或许也有错误与疏漏。总之,尽力了,评说之事虽在旁人,却从不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所累。因为豁达,你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这次会有偏差,还有下次呢,下下次呢!哪怕永远偏差下去,你不也少了诸多争斗的劳苦,而惟留下一颗宁静淡泊的心境吗?那种感觉,自然是旁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因为豁达,你会暂放下自己的处境,去维护一种公正,哪怕你所维护的是极少数人的观点与意见,也许会因此而使自己更为孤立无援,或者被人所睨视,但你执著地坚信着,公正最终是公正的! 因为豁达,整日里可以看到你笑得通红的脸,看到你无忧无虑的神情,看到你专注于学识的眼神,看到你宽敞明亮的心胸!

因为豁达,你从不羡慕虚荣;因为豁达,你真诚地赞许别人的才能;因为豁达,你从不掩饰你从农舍里走出;因为豁达,你有很多的朋友,他们也许无权无钱,却可以在你困境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豁达,你会为朋友的冤屈出证言,哪怕置自己于被误解被冤屈的境地;因为豁达,你爱着每一个善良的人,不管是街头修鞋的大叔,还是报亭里那个下肢残疾的年轻人; 因为豁达,你恨着每一个邪恶的灵魂,不管与你的利益是否相干,哪怕他的财权可以把你淹没;因为豁达,你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因为豁达,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机会。 ……

因为豁达……

豁达,是宠辱无惊,是去留无意,是你一生所持的心境。

[话题]

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苏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问其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

你以为苏东坡悟到了什么?它又给你怎样的启发?请联系实际,以"心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导写]

适当降低审题的难度,是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在命题上的一大特点,而作文审题难度的降低并不等于写作时不要了审题。高考作文的批阅情况表明,立意的高下已成为拉开作文档次和衡量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要使本次作文在立意上有深度,贵在分析。苏东坡与惠崇和尚看人的结果迥然不同,其原因何在?苏小妹的一番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即看你心存之物为何,但材料中的“牛屎”与“如来”又具体寓指什么?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经历、感悟等,联系实际加以揭示和阐述了。以下立意的角度可供借鉴:

1.“心存如来”不是因我们去信仰佛教,而是应拥有一种高尚的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看法或态度,要以宽敞的胸怀去包容他人,去尊重别人。

2.“物”会着我“色”,要注重对“我”修养的提高。

3.与人为善是如来思想中的精髓,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应当多一些“善言”、“善行”。

写作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从健康、积极向上的角度来把握中心,以体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的导向,因此学生习作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对文中的主旨或观点要注意“理性”分析的高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所写的文章才能拥有如来肚子般的大度。同时,还要防止写作过程中“材料贫乏”、“思维单一”、“题材幼龄化”等倾向的产生。

参考拟题:1.《心存理解/爱心/宽容》;2.《如来眼中出“如来”》;3.《净化自己的心灵》;4.《给自己的心灵做一次梳洗》。

[例文]

心灵的镜子

一个人看世界犹如照镜子,镜子中照出的不是人妍媸美丑的外表,而是他那形形色色的灵魂。

人的感情是多变的,世界也会因之而多变。当心爱的人走了,你周围的美景就会荡然无存,心中惟有孤单和悲伤。怪不得柳永会咏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词句,也难怪《悲惨世界》中的痴情者会这样诉说:“你走了,也带走了我天空的太阳,我的世界从此变得黑暗。”一个人的心情遥控着一个世界:在忧愁者心中,世界是灰暗的;而在乐天派心中,世界又是何等的美好。

听说过德兰修女的故事吗?软弱多病,肮脏不堪的人谁还会去照顾他?只有像德兰这样充满美好信念的人才会来承担这份责任。当爱滋病将人类扰得人心惶惶的时候,非洲一位伟大的女性却将一个患了爱滋病的小孩抚养到了十几岁。是信念和爱心驱使她们跨越了疾病、恐惧的障碍,在这两位女性的眼中,世界都是美好的。

心存何物,万物皆成何物。葛朗台心中仅存的是金子,于是一切都成了金子。妻子生病请医生看病,在他眼里就意味着金子的流失;女儿的婚事,在他眼里也就成了金子的来源。即使到临死之时,吝啬鬼的眼中充满的仍是金色的光芒,爱情、亲情等都已不复存在。还有那“可敬”的唐吉诃德,不也是如此吗?他心中充满了骑士的幻想,带着仆人所穿的骑士服,把羊群当成猛狮,把风车看成魔鬼……的确,在那骑士的年代里,一切的真实都已经不复存在。心存之物——骑士思想,主宰着中世纪人们的人生,于是才有了诸如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为我们所演绎出一幕幕的“荒唐”与“滑稽”。

由是观之,心存之物的优劣对于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你若想游戏人生,那必将一事无成,因为在你的眼中一切都会成为戏中情、戏中景,你的斗志就会从此而烟消云散;你若能够心存“不满足”,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动力,因为在你的眼中涌浪不能容忍山涧的狭窄,雏鹰不会安于卵壁的黑暗。

心逐物为邪,物随心为正。不将罪恶存放在心中,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善良。保持你心灵之镜的洁净,让心中的太阳因此而光芒无限;澄清你心灵的池塘,让我们的社会因你而美好无比。

[点评] 本文作者能结合平时的阅读体验和生活感受,以较为流畅的文笔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心逐物为邪,物随心为正,并呼吁人们保持“心灵之镜”的洁净,澄清“心灵的池塘”,让我们的社会能够变得美好无比。行文在立意上颇具深度,读来启人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审题立意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审题,首先要学会从材料中提炼出关键词,关键词有时在材料中非常明显,有时需要我们通过思维的延伸找出来。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旦在这个步骤出现差错,后面所有的努力可能都是无用功了。

我曾在2014年解析过湖南高考作文“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通过通读“最美乡村”的材料,我们不难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梦想、追求、守望、坚持、成功”等。八年的坚守和付出,把穷乡僻壤变成了“最美乡村”,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抓住了这两点,就抓住了材料的核心。所以,“坚持信念成就梦想”、“守望铸就成功”等就是立意的首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二、素材的多角度立意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所说的自己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这告诉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文章源于生活,它的立意亦应多角度进行。

我们以一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件为例。

今年春天,我和爸爸来到高尔夫球场,第一次学打高尔夫球。看教练做很简单,我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却发现和想象的不同,要么杆碰不上球,要么球出去就偏离了方向,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我终于成功了。

就这一事例,我们可从如下角度立意:一、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就会走向成功;二、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三、成功需要方法;四、运动带来快乐……

这样,一个素材,可以根据命题的不同,确定立意,设置情节,确定描写重点。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打球的动作细节是不能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立意原则

全文共 2470 字

+ 加入清单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小编收集了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立意原则,欢迎阅读。

乐曲要有主旋律,文章要有主题。写文章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它往往是作者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认识、分析这个世界后,从生活中获得本质的东西和自己的感受。借此来影响、教育和感染读者。其中这本质的东西就是文章的主题。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了好立意。

怎样才能立好意,请记住“立意”的原则:

中心思想明(明确),深(深刻),康(健康),

时代社会是总纲,

好品质,新风尚,

新生活,新气象,

宣传正常批不良。

1、立意要明确、深刻、健康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果作者的写作目的不能通过文章表达出来,或者是读者看了作者的文章,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到底要告诉读者什么?那么这篇文章的主题就不明确。

如:以“幸福”为话题,题目有提示语,有的考生面面俱到,关于“提示”的内容样样点到,谈了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母爱是幸福,家庭是幸福,团结是幸福等等,什么都想谈,什么都没有谈清楚,主题不明确。

2、立意要反映时代社会的风貌

立意要反映时代精神,展示时代特点,时代风貌。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社会生活内容,有着代表当时人民利益的具体独特的东西。这些东西反映到文章中来,就形成了这一时代文章的新主题以及有别于其他时代的新特点。

当代中学生要具备敏锐的“触角”,不断地关心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把自己的笔和时代紧紧联结在一起,主题才有价值,文章才会有新意。

例如:以“_________的力量”有一位考生写的是“见异思迁”的力量,赋予见异思迁以“见先进就学”的新含义,举了南昌卷烟厂的实例,因为南昌卷烟厂能在新形势下“见异思迁”,重金买下好技术,使原本亏损的工厂扭亏为盈。小作者的立意属反弹琵琶,紧扣时代的特征,论证了只有“见异思迁”(即改革),才有出路的道理。像这样能够反映时代社会风貌的文章,可以得高分。

3、立意要歌颂“真、善、美”,批判“假、丑、恶”

“文为心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同学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文时,才能歌颂、宣扬“真、善、美”,批判、摈弃“假、丑、恶”。

有一位考生,写了一篇《神的力量》的文章·,文中叙述了自己开始并不相信“神”,有一回自己生了病,奶奶去拜“神”,结果自己的病没治就好了。这件事以后,自己的对“神”的力量半信半疑。这时,父母闹离婚,自己的心里很害怕,生怕父母真的离婚,于是就去拜“神”,求“神”保佑,别让父母离婚,结果父母真的没有离婚。通过这件事,确实证实了“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小作者世界观还未形成,小小年纪就信神,这对他今后世界观的形成肯定会有负面的影响,这种文章立意不正确,应属批判之列。尽管小作者文笔不错,但因立意不正确,被判为四类文。

所以,同学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遵循立意的原则,使自己写文章的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立意导练】

文题一:梦圆此时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梦”。某一日,当“梦”终于圆了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从这篇文章的立意看,可以选择“大”、“中”、“小”三个方面来确立文章的主旨。

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是国家和民族之“梦”:如申办奥运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加入WTO等等,文中传递出的将是浓浓的爱国激情。

从“中”的方面来说,可以是班级或家庭之“梦”:如班集体获得了某一项桂冠,家庭中办成某一件渴望已久的事情等等,中文表达的将是对集体荣誉的珍视或家庭思想实现后的欣喜。

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是个人之“梦”:如苦苦奋斗的成绩,努力追索的目标等等,文中展示的将是一个有志气的中学生不懈追求的青春朝气。

文题二:感谢挫折

生活中,我们谁没遭遇过挫折呢?正是这些挫折,使我们明确了方向,振作了精神,获得了成功。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对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挫折”的具体叙述,表达出“我”不畏挫折、屡败屡战的精神风貌。

如果写散文,可以铺叙“挫折中奋起”的若干画面,可以是个人的,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国家的,然后抒发对“挫折”的感受。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在确立论点的基础上,讲道理,摆事实,继而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文题三:《运动场上》

[点拨]:从人们讲文明、讲道德的,人们相互帮助,可提炼出赞颂新风尚的的主题;运动员在赛前刻苦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终于摘得冠军,这可提炼出赞颂顽强的拼搏精神。赛场上各班都在为自己的班级呐喊助威,这可提炼出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

文题四:以学生“过生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随着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同学们的生日也过得越来越隆重。应该说,此话题有话可写。写记叙文,可从父母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立意,可从儿女感受来自各方面的关爱立意,可从觉得爱太沉重方面立意等;写议论文,可以肯定过生日的意义,可以中肯评说过生日的是与非,可以批评过生日的铺张等等。无论从哪一方面立意,都应该多几分理性的思考。

文题五:《故乡的元宵节》

生甲:写的是元宵节热闹非凡:狮子、龙灯、……叫人目不暇接。

生乙:写元宵节与众不同,有一种风俗叫“赶毛狗”。就是用柞树或杉树枝堆放在每间房中,点火烧得噼噼啪啪响。然后全家老少高喊“su——su”,说是把“毛狗”赶走。

生丙:写元宵的别具一格,那古老的风俗,就是“赶毛狗”。爷爷奶奶最虔诚,爸妈只是走过场,而小孩则是看稀奇。突然,狮子龙灯过来了,小孩先跑了。而后,电灯亮起来,电视里的元宵晚会开始了,爸妈偷偷溜走。最后只有爷爷奶奶有气无力的声音在锣鼓声、鞭炮声、歌声中时断时续……你认为谁的立意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二、文章立意要深远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可以采取正反对比、逐层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逆向解读等方法。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谢亲人、感谢朋友、感谢反对者、感谢陌生人,感谢集体、感谢国家、感谢人类、感谢自然。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而就文章展开方式而言,一事一悟式要注意起伏,还要精心选材:这一件事能否引起你对“感恩”的感悟?选取三四个片断,应注意多角度、多层次,避免重复和顺序错乱。展开联想时,要注意不能离开“感恩”这个中心,要避免跑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二、常用的立意方法有三种

全文共 19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心立意、反中心立意和变换角度立意。

请看下面的例子:

“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的现状,抓住短板,消灭弱项。

1、写作材料一般都含有命题者好恶肯否的倾向性,中心立意就是顺着命题者的方向,提炼中心。上述材料中已经表明它的关键意思是“消灭弱项”。由此提炼出所给材料的一般意义,那就是消灭弱项是保证整体品质的关键。

2、反中心立意即所谓的“反弹琵琶”,以命题者的倾向为对立面,运用逆向思维的形式,反其道而行之。例如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把中心确立为“消灭长板”。当然木桶的容水量是由短板决定的,因而长板长出的部分与容水量毫无关系。一件合格产品的各个部分是有严格的量化标准的,只要达到了这个标准即可保证整体产品的质量,如果提高某一部分的标准,势必要增加成本的投入,所提高的这一部分并不能带来产品整体品质的提升,那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保留长板实在是极大的浪费。

注意:不一定是断然否定,而是抱着怀疑态度从另一面入手

如:勤奋出天才

3、变换角度立意是避开材料的中心点,从中另外选择一个角度来提取普遍意义。变换角度立意运用的是发散思维的形式。还是以上述材料为例,我们不谈长板短板的问题,而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木桶的容水量上面。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条件下,扩大木桶的底面积也不失为增加容积的一种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三种立意的方法,都不是就事论事的叙述,而应当是就事论“理”,即抽象出普遍意义。

三、创新训练题目

(一)下列材料可以从哪个角度立意?请选择其中的一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有一位木匠,善制桌子。他不仅把桌子的面板刨得十分平整光滑,而且连抽屉的背板、底板都刨得十分平整光滑。有人劝他:“抽屉背板与底板别人又看不见,何必刨得那么光滑?”他说:“别人看不见,我却看得见。”

2.志愿军英雄马玉祥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能够个兵的分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3.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他们将一条鱼的前脑切除。没有前脑的鱼看起来与其他鱼一样正常,但随鱼群游动的时候,这条没有前脑的鱼会突然离开鱼群,游向另外方向,一直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往前游。这条鱼的举动,令鱼群震撼,所有的鱼一齐停下,接着改变了方向,也去追赶这条没有前脑的鱼去了。

4.一个孩子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若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

(二)从下面任选一个成语,运用逆向思维,说说你的观点

1.班门弄斧 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4.开卷有益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酒香不怕巷子深 7.知足常乐 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9.有志者事竟成

[思路参考]

(一)

1.做事精益求精,不做表面文章,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过分的成本投入即是浪费。

2.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伟大”/人生的目标不妨定高一些,行动却要脚踏实地。

3.“有脑子的被无脑子的牵着走”,这是随波逐流的悲哀/一种新思想新事物出现的时候常常是无意识——没脑子的。

4.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就会碰钉子。好心也可能办坏事/苦难是人生的学校,磨练、挫折、挣扎,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二)

1.弄斧就要到班门:下棋要找高手,敢于向权威挑战。

2.三天打鱼,要不要两天晒网:工作要讲究方法,打鱼要休渔,工具要修理,人要休息,劳逸结合。

3.眼见一定为实吗?眼睛常常被假象蒙骗,必须透过现象认清本质。

4.开卷一定有益吗?开什么卷(读什么书),如何开卷(用什么方法读书)。

5.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事物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6.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做宣传和包装,不为人赏识,自我价值便实现不了。

7.知足不能常乐:“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不知足才去奋斗,奋斗中才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8.当局者不会迷,旁观者未必清:“下海才知风浪猛”,不参加实践怎能获得真知。

9.有志者事就能成吗?“有志”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王安石都知道要做成一件事。“志、力、物”缺一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抓注重点精心立意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中考作文平分标准都提出了“立意新颖”的要求。就一篇议论文来说,“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论点的确立。而“新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新鲜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内容要深刻,有独到之处,不能浅尝辄止。要达到这些要求,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要抓注重点,生发开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谋篇,固然算紧扣了原文;而从原文的内容出发,抓住某一个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未尝不算紧扣了原文。事实上,我们常见的许多写得好的读后感,并不是篇篇都紧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必须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写好。如果对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无知,那么,对文章的各个侧面的理解也就不会深刻,当然也就不可能写出动人心弦的读后感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