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作文如何立意(合集20篇)

高考作文得分高,立意前后加词语,开篇点题是诀窍。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写作文如何立意,欢迎阅读。

浏览

2174

作文

213

立意求深法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第二步作文的立意

全文共 2399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的立意应考虑的几个方向:一是使要话题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加具体;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易于深化;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为新颖。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话题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

1、词语型话题(包括独词类,偏正短语类)的立意

词语型话题,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对话题采用“前添加,后添加,中间添加”的办法(添加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或添加主谓宾等主干成分),“宽题走窄”,使话题更具体明确,或把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出来了。如:话题“脸”

(1)扩展为短语:妈妈的脸,孔繁森的脸,曹操的脸;城市的脸,中国的脸,地球的脸;美化脸部,化装脸部;美丽的脸,丑陋的脸。

(2)扩展为句子:我希望有一张天使的脸;笑容,写在脸上;三国史是一部“脸”史;请你收起伪善的脸;改革开放的成果展露在人们的脸上。

再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也需要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更需要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应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双方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可以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一来,思路展开了,理解话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立意也就出来了。

2、句子型话题(包括主谓短语类,动宾短语类)的立意

句子型话题,其本身就是中心论点,但任须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六种成分具体化,从而列举出不同的立意。

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1)从对象的角度添加

谁雕琢心中的天使?添加主语或通过添加不同的类属定语细化主语——(我,妈妈,孔子,丛飞,巴金,李白---------)雕琢心中的天使

(2)从原因的角度添加

为什么要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个层面的原因状语——因为(责任感,使命感;人生有追求,个人有理想;---------)而雕琢心中的天使

(3)从办法(方式)的角度

怎样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种的方式状语——(用爱,用奉献,用执着;用改造自己,用保持本色;用勇敢,用坚强,用献身)雕琢心中的天使

(4)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什么样的天使?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定语——雕琢心中(人格高尚,才能卓越,形象高大,本色纯真,贡献巨大)的天使

(5)从后果(意义)的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天使就会怎么样?在话题后面添加词语或句子——雕琢心中的天使(自己幸福,人生精彩,社会美好;天地宽广,人际和谐,社会进步)

3、关系型话题的立意

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辩证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5)条件结果关系

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3、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一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请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分论点的表述:

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审题立意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通常的心情或情理)。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先点出事件引发了一场争论,然后简单叙述事件。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即可从工作人员、妈妈、考生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对人物观点和做法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但在立意判断时应该研究本则材料的特殊性,本则材料由概括句和事例组成,而且关系紧密。概括句暗示了(其实也指明了)出题人的意图,本次作文的基本立意范围——规则与人情,事例中也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考生违规,考场工作人员坚守规则,不为人情所动”。

切题:(依据是既符合范围,又切合材料)

1.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 2.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3.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 4.不违规则,不失人情 5.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

合题:(依据是切合材料内涵即可,可以脱离概括句的范围)

1.为人处事应未雨绸缪或早作准备(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只迟到两分钟)

2.遭遇意外应理性处理(考生想翻墙进入考场)

3.做人不能没有自尊(妈妈下跪)

4.母爱是伟大的(妈妈为孩子进考场求情下跪)

5.忠于职守,认真尽责(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

6.固守规则,不知变通(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导致该考生缺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考作文指导:十大审题立意法

全文共 185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写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下面我们来看看十大审题立意法

一、提炼中心法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二、抓关键句法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三、由果溯因法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四、由物及人法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六、明确褒贬法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七、多向辐射法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八、舍次求主法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立意美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好文章必须有美的思想、美的内涵。对考生来说,就是要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美的内涵。比如,《白杨礼赞》的作者就是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联想到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对他们尽情歌颂和赞扬,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又如,要写好“中秋的月亮”这个作文题,我们就可以运用顺向思维进行思考,将中秋月圆与人们生活中的团圆类比,认识到这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圆”,形成“月圆——家圆——国圆”的思路,这样,作文以小见大,使普通的月圆现象有了新意,有了深刻的美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立意解析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立意三步走告诉我们,如果题目里面两个事物看似在分高下,那么第一步就是做选择,泉水和喷泉,选择哪个。选择喷泉的是傻瓜,选择泉水的才聪明。君不见,2013年辽宁卷的沙子与珍珠: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这种典型的二选一最好就是反弹琵琶,去选沙子。这种立意的好处就是角度较新,对于平时思维比较活跃、有想法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就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驾驭反弹琵琶,所以我们第二步就是论关系。

泉水和喷泉的关系,这可以给学生一个大谈特谈作文的空间,一般来说学生最爱这样立意,这种立意也是最稳妥最保险的。珍珠固然重要,沙子也不错,各有各的好处,有区别也有共通,多好!2010年的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014年的浙江卷“门与路”都是关系类作文,谈好关系,发一通正常议论,作文就稳稳当当地了。

当然,不要忘记了,所有的作文都是在教做人。中国人写文章最喜欢谈文教之功,所以任何文章如果不落脚在人的身上,那就是失败的,没有人情味的。所以我们的第三步就是谈态度。谈什么态度呢?喷泉好,有的人愿意做喷泉;泉水也好,也有的人愿意做泉水。这两者其实是同一个,所以,有的人愿意等待自己花开的到来。不论是做哪一个,人生的境界都是要上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立意常见误区◆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平庸病态,格调不高

见解独到、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有的考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一考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二、只管书写,没有意旨

有些考生只求把心中想到的东西都写出来,却不知道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要告诉别人一点什么。盲目写作,信马由缰,全篇也没有一个主题来统帅。如一位考生写话题作文“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写了自己家的一件事:叔叔与父亲分产业,争得不可开交,兄弟反目,妯娌对骂,兄弟打架。写得非常详细,但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却使人坠入“五里雾中”。

三、牵强附会,胡乱上纲

有些考生也知道写文章应该有一个“意旨”,但却不知道该怎样提炼主题。不管写什么文章,到最后都是几句口号性语言,如“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我们要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做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四、颠三倒四,忽东忽西

一篇文章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去写作,而有的考生在一篇文章中却有多个中心,这一段说的是这个理,下一段却又跑到另一个理上了。如一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放手”,第一段写面对现实要坦然对待,第二段写不要伪装,第三段写居里夫人有成果与人分享,第四段写外国一个孩子凭毅力学会了用筷子,第五段写虚心使人进步,最后一段总结——要放松自已。

五、文意脱节,毫不粘连

如有位考生写话题作文“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前文整个写的是“宽容”,到结尾处却写到“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在‘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却又在人们的‘情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立意分析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成都七中2017届“二诊”模拟作文,时代性极强,彰显了作文命制者开阔的视阈,敏锐的资讯捕捉能力。语文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生活即语文,作文即表达”。高考作文从不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思考社会是高考作文的应有之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成都市三圣乡暴露“共享单车”被焚毁的问题,成为最近成都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这也倒逼成都市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出台了《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这道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1.那段日子,让我很“烦心”。我们是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有些自负,有些不着边际,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我们是不懂事的孩子。可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内心又有多少能被家长知晓。这个作文需要搜索自己经历中的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详细叙述,细腻描写,展现自己的成长感悟。

2.那段日子,让我很“温暖”。 那段日子,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是自然现象,此时冬季淡去,春意盎然,有着新生命的气息,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但“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绝不是指四季中的春天,而是要写给自己生命中带来温暖的一件事。这件事的瞬间感受就是从阴霾中走出来,豁然开朗,拂去尘埃,绽放灿烂的笑容,走向美好的未来。

3.那段日子,让我很“孤单”。那段日子,你们不理解我。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这是一贯的写作开头,可是这个题目写起来一定是要由眼前的情景引发的,就是曾经有过类似的事情,产生了误解或不愉快,把自己封闭起来,在换位的处境中冰释前嫌,幡然醒悟,走出此境;写作时,心理描写、场面描写是这篇作文的精彩之处。

4.那段日子,让我很“自由”。那段日子,我很自由。腼腆的孩子内心也有很多对自由渴望,比如你可以主动接近别人,可以在老师面前无拘无束的说话,可以看看你喜欢的书、电视、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运动……可以能够落落大方,没有任何矛盾的心理折磨着自己,可以在任何场合,说出自己想说的话……那段日子,是无比的自由,自信的热血流遍了全身,让自己在那段自由的日子里昂首挺胸,幸福在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作文立意技巧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文,无论是平时,还是在考场上,立意十分关键。那么我们如何立意呢?小编收集了中考作文立意技巧,欢迎阅读。

第一步: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

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

第二步: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

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总之: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这个在方向要正确,必须保持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立意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

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作文是让阅卷老师读的,不是自己在QQ空间上信马由缰地乱写,因此,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太大胆。譬如,你要求中日开战夺回钓鱼岛,中菲海军在黄岩岛摆战场,你骂朝鲜独裁,等等类似的内容,只能降低你的分数。一句话,我们要写阅卷老师愿意看的,作文得高分才是正途。

其次,无论中高考作文怎么出题,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8类。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四是享受幸福,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智慧的情节。五是成功成长,写花季中的酸甜苦辣。六是道德修养,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等。七是哲理品悟,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八、告别往昔,写对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 上面几个方面,有侧重也有交叉,同学们要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不同的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话题作文的立意

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的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下面介绍六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没有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二、以小见大

有的话题作文,题引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学生如果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开思路。

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被绊倒了,摔倒在地上,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这是一个一读皆懂的小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跑题偏题。但如果仅就事论事,文章就会思路狭窄,显得“小气”。我们不妨来个“以小见大”,把这一件具体的小事同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的主旨来。

可以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主题角度切入,谈人生道路、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三、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比较抽象,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此时,可以利用添加因素的方法,对话题加以限制,从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谈论话题。

比如像“希望”、“理解”、“心愿”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就要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写“希望”,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一位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因素只是把话题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也是化大为小,而不是改变话题的意思。

四、化实为虚

还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若据“实”写来,往往拓展不开思路,就事论事,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如果照实写来,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文章就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

五、联系时代

高考作文题因其自身的独特目的性,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所以,如果拿到作文题后,不知道怎样立意,可以试着广泛联系当前热点。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一下子柳暗花明,找到最佳立意。

比如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杂》,乍一看,确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兼收并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人们对个性的呼唤等等,我们肯定会心头一亮,迅速打开思路: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类思想复杂,对同一事物可以发表各种意见,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听取与借鉴各种意见等等。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时一般不会跑题。

六、反面切入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引材料的指向是:感情的亲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从反面切入,从“感情的亲疏不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立论,或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或赞扬一些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领导干部,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

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

总之,面对话题作文,即使一时难以把握也不要慌乱,而应当稳住心神,用上述六种方法试一试,往往能立即做出决断,找出立意的切入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生如登”材料作文立意及例文

全文共 6499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如登”材料作文立意及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东岳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结束时,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另一位特约嘉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提示】

从于丹的角度分析,可以有以下立意:要立志高远;要敢于争先;要志攀高峰;要勇立潮头;等等。

从易中天的角度分析,可以确立以下中心:做任何事都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走好人生(事业)的每一步;要量力而行,只要尽力就好;力所能及无遗憾;等等。

综合以上分析,这则材料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与侧面有很多,文体的选择更是可以不拘一格,适合于叙事和抒情,也适合于议论说理。

一、本次作文主要存在问题:

1、文面、书写总体情况太糟糕,这会严重影响评卷老师的打分。

2、文章观点不够鲜明,按照应试作文的要求,不应该在文章中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

3、本学期已加强了文章“开头”的练习和分论点的分解训练,但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和落实,为什么?

4、如何做到“论据和论点的对应”学生还比较糊涂,问题比较严重,后阶段要努力强化这个问题。

二、审题立意:

1、明确“话题”意识

话题“人生如登山”是比喻性的一句话,必须扣紧话题谈“该怎样攀登人生的高峰”,其实就是回答你在“人生如登山”这一问题上同意谁的观点并讲明原因。不可撇开材料的要求空谈“人生如登山”。

存在问题:

A、只谈“人生”该怎样做,完全不以“登山”作比喻,文章从头到尾没有完整出现话题;运用论据时完全撇开话题去谈。

B、由“人生如登山”的话题引出另外的观点,然后完全去谈“另外的观点”,犯偷换概念的错误。如:“人生如登山,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在每一个歇息转弯的地方,我们都要学会调整和转变。(分论点:学会调整,要有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要有自信;学会调整,要有勇对困难的坚毅。)

2、立意的选择

根据材料及提示,文章关于“人生如登山”的话题,可以有三个角度的立意: A于丹教授的观点立意(我们要勇攀人生的高峰);

B以易中天教授的观点立意(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

C融合两者的观点立意:(都有可取之处)

一定认真分析对于自己哪一个最好写。

到底哪一个立意更好?我们应该根据应试作文的特点作分析:C立意因为要融合两者的观点,写作时逻辑思维的要求十分高,稍有不逊就容易陷入观点模糊不鲜明,导致两头不到岸;B立意观点没问题,但直接借用易中天教授的话作观点不够明确,必须另拟一句话明确

表达此观点。

另外,用B立意写议论文在论据选择的空间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名人事例”中的名人一般情况下都是攀上了人生高峰的人。所以,我们认为,选A立意更有利于发挥,且相对而言立意的品位更高。

应试作文就要求观点清晰,立意高远,材料丰富,便于使用名人立论。

1、攀登高峰的好论据:

史学的高峰――司马迁

文坛的高峰――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

政坛的高峰――毛泽东、林肯、罗斯福、康熙

艺术的高峰――梵高达芬奇贝多芬

科学的高峰――牛顿爱迪生达尔文

体育的高峰――姚明 林丹 郭晶晶

2、“未必能到山顶,爬了就好”的论据:

诸葛亮 项羽文天祥辛弃疾岳飞奥运会中未只拿到银牌的运动员

历史上大量失败的英雄

3、不算太好的论据:

陶渊明(消极避世)金晶(勇敢无畏却未攀高峰)洪战辉(爱心与责任,与攀高峰无关)

本题无论同意谁,用的例子都应该是付出了艰苦努力、拼搏的人。

4、存在问题:用B立意的文章,运用论据时却全是“成功攀登高峰”的事例。 (B立意应该用失败者或者未登顶者)

5、分论点与中心论点脱节

如“人生必须勇往直前,攀登事业的顶峰(中心论点):攀登高峰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攀登高峰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攀登高峰必须有爱心”

(后两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分论点举例与题目、开头举例

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我们更能在人生中发光发亮,登上人生的“顶峰”。 “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使人懂得坚持。 司马迁

“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使人不断进步。 科比·布莱恩特

“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使人成就霸业。 秦始皇

勇攀人生之巅,需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秦国

勇攀人生之巅,需要有敢于攀登的勇气。武则天

勇攀人生之巅,需要有顽强拼搏的毅力。奥运健儿

人生就像登山一样,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峻岭。

人生如在行山中,山登绝顶我为峰。陈景润

人生如在行山中,山花烂漫为我绽。邰丽华

人生如在行山中,努力攀援难及巅。牛顿、海顿

人生如登山,需要意志。司马迁

人生如登山,需要勇气。李白

人生如登山,需要恒心。祖冲之

要攀登人生的高峰,第一步要迈出脚步,勇于尝试。莱特兄弟

要攀登人生的高峰,第二步要坚持不懈,克服险阻。贝多芬

要攀登人生的高峰,第三步要不懈追求,不断探索。谭嗣同

四、例文。

例文1:(赞成于丹)

1.气凌绝顶览众山

大江东去,耸峰穿空;惊涛拍岸,浪卷千堆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时光若奔腾中的大江,一去不复返,要想成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必当勇攀高峰,登上人生之巅。

人生若登山,要成就辉煌人生,必先要有攀高峰的远大志向。当他他还是乡村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当他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介农夫时,他已经有了为世界造福的鸿鹄之志。于是,他一步步迈向了理想的高峰。因着这份志向,他不断研究;因着这份志向,他从没放弃。因为有了造福人类的理想作为鞭策,作为动力,他从“寻找野败的日子里”走了出来,走向了成功,走向了世界,走向了人生的峰巅。远大的理想,敢于勇攀高峰的气概助袁隆平走向了“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伟大传奇。

人生若登山,要成就辉煌的人生,必须有刻苦奋斗的精神。从连颜色的组成都分不清到描绘出一张张绝世的画作。谢坤山从坎坷中走出来,从奋斗中走出来。因事故而失去双臂和一条腿的他,并没有因命运的捉弄而一蹶不振。相反,坚信人定胜天的他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在空白的画布上添上了一笔又一笔绚丽的色彩,描绘了自己精彩的人生。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他遇到过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伤痕累累的口腔,尖利的竹筷刺出满嘴的鲜血,因行动不便而导致的尿血这一切的艰难面前,他始终屹立不倒,刻苦奋斗的精神助他攀上了人生的巅峰,成就了他的画布人生。

人生若登山,若想成就辉煌的人生,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在自负的日本人面前,他面不改色;在世人质疑的眼光中,他坚定不移。他就是陈景润――在喜马拉雅山巅上行走的数学大师。在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出不了数学大家的时候,他沉默不语,坚持不懈地向他笔下的数学高峰进发。终于,坚定的信念助他攀上了人生的巅峰,成就了他的数学人生。

我们应该抱一种“气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勇敢攀登,成就人生的巅峰之作,屹立于历史的滔滔江水中,成为名垂千古的风流人物。

人生若登山。

例文2:(赞成易中天)

2.人生如登山,爬了就好

人生如登山,循径而上,则是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路途艰险,一路上重峦叠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出绝顶的辉煌。因此易中天教授发表自己登泰山时的感受时说:“人生就象是登泰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的确,我们更应该看重登山的过程,登山的行动。

数千年前,那个狼烟四起的时代,为反抗秦朝暴政,陈胜吴广首事反秦。以八百戍卒,起义大泽,浩浩荡荡,这便是他们在攀登人生的高峰。然而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草衣布衫再强也难以抵挡金戈铁马,鸟卵再硬也不可以击石,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便以失败告终。但我们却记住了他们。试想,如果陈胜吴广没有去尝试登那座人生高山,结果会怎样?那他们只能永远做秦朝皇帝脚下的一介莽夫,最终老死于烂泥秽土之间,没有人会知道他们。相反,起义虽败犹荣,既提升了人生的境界,又为反秦打下了基础。可见,人生如登山,爬了就好。 台湾有一位叫谢坤山的画家,年少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手和左腿,然而他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从容不迫地踏上了成为一名画家的道路,这便是他在攀登人生的高峰。他没有凡高的妙笔,没有达芬奇独特的构思,也没有齐白石的那种自然飘逸,他仅有一张叼着笔的生硬的嘴。画工上纵使技不如人,也许他的画还没有达到大师的境界,但谢坤山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试想,如果谢坤山当时只甘心做一名残疾人,结果会怎样。他可以每天享受着别人的照顾,他可以无聊赖地躺在床上,他可以领取社会救济。最后,以一个一事无成的残疾者的身份,在人生的山脚下,甚至是谷底悄然离去。相反,只要他选择了攀登,无论攀得多高,都展现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学到了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确实,人生如登山,爬

了就好。

荆轲刺秦,事情败露而惨遭秦皇毒手,但我们看到了一位视死如归的侠士;刘翔跨栏因脚伤而挥泪于北京奥运,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永不言败的英雄;林则徐禁烟,因国衰敌强而被迫贬谪,但我们看到了一位以报国为己任的忠臣想想他们的付出、努力与拼搏,对易中天教授的感言理解更为深切。只要尽力去攀登过,即使没有登顶又有什么后悔,精彩和价值就蕴涵在努力攀登的过程中。

人生如登山,爬了就好!

3.登人生之泰山

人生如同一座泰山,我们要想完美的人生就要勇于攀登,努力攀登。我们也要有于丹登山的感悟: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

登人生的泰山,要有刘翔的坚持不懈。刘翔的泰山是横放着的。他的每一步攀登都有着一分辛酸。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跨栏运动员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个人就是中国的骄傲——刘翔。他平了世界纪录。自此之后,刘翔更加努力训练,因为他心中始终如一,那就是登人生的泰山。他每天坚持不懈地在训练场上训练,风雨不改。他每天坚持不懈地写训练日记,从不懈怠。他每天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正是这样,他不断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刘翔之所以能够登上人生的泰山,正是因为刘翔有登泰山的豪迈气概,正是因为刘翔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登人生的泰山,要有司马迁的坚毅决心。司马迁的泰山是一书卷,他的每一步攀登都有着血迹和泪斑。司马迁和他的父亲、祖父一样,在朝廷担任史官一职。司马迁及其父辈都想编辑一本记载历史。于是司马迁便下定决心,编著记载历史的书册。但正在他在进行伟大使命时,他因替李陵求情而被皇帝处罚。一是处死,二是受宫刑。在当时,宫刑可是生不如死,但司马迁只有一个信念:登人生的登山。只有一个决心:编书。正是这样,他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最终编著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要是司马迁没有登泰山的英雄气概,没有坚毅的决心,司马迁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登上人生的泰山。

登人生的泰山,要有陈景润的不畏艰苦,屈居于六平方米的小屋。家境贫寒,在艰苦的条件下,他毫无畏惧,他虽身无他物,但他有着登山的英雄气概,不畏艰苦的精神。最终,陈景润成为伟大的数学家,登上人生的泰山。

登人生之泰山,要有登山的英雄气概。要有登山的坚持不懈,要有登山的坚毅决心,要有登山的不畏艰苦。人生如泰山,我们要努力攀登。

4.人生如登山

贝多芬双耳失聪,仍坚持创作,《命运交响曲》见证了他人生的顶峰。

司马迁惨遭毒刑,仍忍辱负重,《史记》见证了他人生的顶峰。

陶渊明官场失意,仍乐观生活,《归园田居》见证了他人生的顶峰。

人生如登山,漫漫人生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只要你松懈、停了下来,山顶离你遥不可及。 有意志力的人生,才能登上顶峰。“世上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的这番话,不正告诉了我们,意志力对人生的巨大作用吗?西汉文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众叛亲离,却能忍辱负重地生存下来,就是因为他有坚持、有目标。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让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写成了《史记》这部巨作。他也因《史记》而名垂千古。这一切的成功不正好回馈了他“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抉择吗?坚忍的意志力助司马迁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史记》就是最好的证明。 乐观向上的人生,才能登上顶峰。“永远有多远?”“微笑永远,生命永远”桑兰用行

动证明了这句话的意义。仅仅一次失败,就让年仅17岁的她患上了高位截瘫,当所有人都为她感到惋惜的时候,她毅然地出现在观众面前。轮椅上的她,脸上一直挂笑,似乎厄运并未降临在她身上。她灿烂、纯真的笑容不仅征服了美国,征服了中国,更征服了世界。她以乐观面对挫折,以笑面对人生,为她赢得了世界的赞誉。桑兰还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成为了电视节目《桑兰2008》的主持人。桑兰乐观向上的精神助她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全世界的人都见证了她的努力与成功。

敢于超越自我的人生,才能登上顶峰。当他个人进球记录满1000个时,有人问他:“您哪个球踢得最好?”他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贝利含蓄幽默的回答,震惊了所有的人。正像他所说的,人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的成功,而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因为有了这一份敢于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一代球王贝利诞生了。

人生如登山,只有走好了每一步,并坚持到最后,才有可能攀上顶峰。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登上山顶的,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5.登 峰 之 论

遥想赤壁,千里江陵,旌旗蔽日,横槊赋诗,曹操之雄登英豪之峰;顾看零仃,囚笼铁锁,不畏横暴,义责强虏,正气浩然,天祥之诚,登仁义之峰。人生如登山,登临者济济,而临顶者寥寥。何也?其中必有撼世之品格,助其越深涧,相其度危岩。有此品格者,方能绝顶泰山,决眦齐鲁!

登人生之峰,以志向为司南。昔者太岳(张居正),少怀壮志。嘉靖罔政,严嵩专权,其不忘进言,以力抗争。虽有革职之罚,疆野之贬,而不易其登峰泽民之志。其胸怀天下,终未改移。“鞭法一条”,革地方之积弊;简并税务,惠百世之黎民。历代宰相,恒河沙数,而其卓然立于峰顶。若其无志而有术,掌权而谋私,则或碌碌无为,或祸国殃民。正是周济天下之伟志,助其登救世能臣之高峰,后世多之,不亦宜乎?

登人生之峰,以智谋为足履。卧龙诸葛,智谋过人,屈圣驾于南阳,点江山于草庐。出联吴之策,赤壁一役分三国;指荆益之地,蜀汉百载奠良基。东风突来,天文历法之术;八阵宏图,神鬼莫测之兵。正是过人之智谋,助刘备中原逐鹿,游刃有余。若其外负卧龙之名,而内怀诹生之才,何来三分天下?何来六出祁山?诸葛亮之智术,如神如仙,正是如此智谋,助其登谋士之峰,万世赞颂。

登人生之峰,以坚忍为行杖。苏武牧羊,气撼夷夏。其青丝之年,其随众访匈奴,却遇政难,含恨入狱;二毛之时,游牧北海十九年。不论逼诱,宁死不降。先有凶臣之逼迫,恶语相胁;后有李陵之劝降,动之以情。他却一律回绝,效死于前,不论妻离子散,兄弟亡,父母死,国家昏乱,君主无道,都难动其忠汉之情。如此坚忍,助其登忠臣之峰,威震殊俗。 登山者众,达顶者鲜。惟素质非常之人方可享登顶之至乐。此世之常态。

故曰:登人生之峰顶,志、谋、忍,缺一难行。欲登峰造极,睥睨天下者,其勉之哉!

人生如登

于丹和易中天关于登山的见解,精辟之至。(引)于丹侧重于女性的感性与激情,表现了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是对强者的号召;易中天则洞察到生命的另一面,理智地提出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好,是对没能登顶者的激励。(议)我认为他们虽然角度各有不同,但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人必须登山,也就是“人生如登”。(提)

先从反面看这个问题,人活一世,必须登山。(分1)有人懒惰自卑,不思攀登,最终庸碌一生;有人贪图享乐,不愿吃苦,靠缆车直达峰顶,哪能领略登山的苦与乐?还有人生于山顶,如有些无所事事的“富二代”,前方没有了目标,也只剩下走下坡路的份。看来,人生在这世上,必须登山,否则就会成为庸人、闲人与废人,于国于家都无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二、立意是文章的关键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切口要小:角度不能大而无当、空洞无物,避免作文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选取精当、具体、独到的角度深入剖析。

角度求变:从不同层面展开多维联想,或从物质到精神,或从人或事触及人的灵魂、精神世界,或由历史拓展到文化,或从个人延伸到国家、民族等,文章彰显一种历史的质感、文化的情怀、人生的感悟。

凸显本质:要抽丝剥茧,由人的一言一行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一事通一类,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发人所未发,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深挖并解释现象的背景、共同特征、特殊含意等。

逻辑有序:行文浑然天成、圆通丰满,说理着重梳理事理的内在纹理,其效果更客观、更全面、更有思维张力,常用方法如由果索因、辩证分析、用发展眼光看等。

勾连现实:联系社会现实和身边生活现象,从正反两面鞭辟入里地剖析,有的放矢地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审题立意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不仅是让考生写的,更是让考生接受教育,展示当代青年之综合素质的,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很好的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这一宗旨,体现了时代青年之责任。

首先,告诫青年要承担中国改革发展之责任。“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是对当时国人的提醒,对于我们今天青年仍有启迪意义,因为今天的中国仍是一个改革发展的年代,作为时代青年应该勇敢的承担起这个责任,时代青年是中国改革发展之脊梁,这是高考考生应该认识到的。

其次,告诫青年要有坚强意志。“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这是告诫青年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这种坚强意志就是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就是要全力以赴,把身心投入到时代的使命中去。

第三,告诫青年要有专心猛力之精神。“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是在说法,是在告诫青年,要专注,要有猛力向前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事业,才能完成使命,才能履行好时代之责任。没有专注就没有方向,没有猛力就没有前进。

第四,告诫青年要有世界之胸怀。“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这是成功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世界胸怀,才能符合世界进步的潮流,才能合乎文明发展的规律,才能不会自我封闭,才能放眼世界走正确的道路。我们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部分,只有把我们的发展融入到世界潮流之中,融入到整个文明社会的潮流中,我们才能成功。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这是对时代青年敲响的警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审题立意

全文共 1863 字

+ 加入清单

一、作文命题方面的分析

一般来说,面对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抑或是给材料作文等等,这些只是样式的区别,而最重要考察的是考生自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每一年的作文题目,都吸引着每个人的眼光,这种吸引的意义不单在本年,还涉及下一年的命题趋势。去年天津卷的作文题目“我生活的世界”是话题作文(具体内容略),而今年的题目如下。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分析上面的题目,我们可到看出今年天津卷作文命题的三大特点。

1.形式依然延续去年话题作文的模式,有一定的稳定性。用材料做引导,对学生作文内容有一定限制作用。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自主建构的空间。这两年天津的命题者秉承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理念,从学生生活中撷取相关的内容。几种镜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就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因为学生对物“熟”,才会有“巧”思,才会有创新的机会。

3.限制中又不失开放,多元与自由并重。去年的话题是“我生活的世界”,而今年的命题直接写明要从五种镜子中进行挑选。乍一看上去,这种范围的缩小是不利于学生的发挥的,但命题者“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的要求又在有限的范围内增添了多种的变化,为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提供了舞台。

有学者指出好的作文命题者在“拟题时要有两个原则:其一是题目要有弹性;其二是题目能考核考生的剪裁、组织材料的能力、写作表达的艺术技巧和个人识见。”如果以这两个原则来衡量今年天津的作文题目的话,天津的命题者无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而笔者相信以上的三个特点也会是2012年天津作文命题的走向。

二、审题的要求

一般来说,每个人在开始写作文之前都要进行一番审题工作,但为什么要审题,怎样审才算基本合格呢?很多学生未必清楚。第一个问题如果简单回答的话,就是题目明确要求,避免跑题现象发生。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会复杂一些,起码要通过分析的方法完成“定范围、定性质、定基调”三个内容才行。下面注意进行以下说明。

定范围。无论何种作文都是先给出一定的范围,让学生在范围内进行创作。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起点作为比较的标准。而这个范围,有的是明确告知的,而有的则是隐含在所给的材料当中的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

在这两句话中,既谈到了“镜”的实用意义,又谈到了依附于“镜”的派生意义。这两种意义已经隐含了一个范围“镜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个关系体现在“认识”的提高上。结合要求中的“感悟”来说,可以确定,这个作文,要谈对“镜与人”关系的“感悟”,而且要谈得有一些深度(由“丰富、多样、更加”等词语可以确定)。

定性质。知道了允许行文的范围是第一步,再下来是就是根据材料的内容确定作文的性质了。这里所说的“性质”是根据所给材料判断,作文要求的范围中的侧重点是什么——是侧重感性的,还是侧重理性的。比如天津卷2010年所给的材料当中“缤纷”“跳动”“温馨”“神奇”“平凡”等词语就侧重于感性,而今年的材料中“视线”“瞻前仍可顾后”“多维的空间”“视野”“思想”“心灵”等词语明显是偏重于理性的。在这里要注意,明确了材料中对“性质”是为了及时调整文体思维,从而好确定自己所要写的文体。

定基调。这里的基调是指感情基调。有的同学说,我的作文我做主,我写的什么基调就是什么基调。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作为有统一评价标准的作文是有一定的基调要求的。简单地说,考场作文所要求的基调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光明的,如果作答时不注意这一点,不合要求不说,也很难说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做法。具体到这次作文题目中来看,“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开阔”“深邃”“明澈”等词语都是指向积极方面的,所以可以确定这次作文所要求的基调是昂扬向上、深入有益的。

做完了上面的“三定”,审题的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其实完成的“三定”的过程,也是“定神”的过程,只有让自己的“神”定住了,才可展开下一步构思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审题立意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孟子的话是植根于“性善论”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的,其关键是一个“不能”与“不为”的问题,也就是《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的问题,只不过从与梁惠王讨论的政治问题过渡到讨论个人修养问题罢了。

意思是树立起立志向善的信心,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关键就在于你怎么做。

2.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舒婷话中的“平凡的心”是指心态而不是指人生目标,意思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良好的平凡的心态,即使手中的工作很小,那也是一份事业的起点,在点点滴滴中积累,在一步一步中学习,最终,会让平凡的心态成就不平凡的工作,完成自己追求的事业。

在平凡的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但不是甘于平庸的心,心平气和地为自己的生活去努力。我们不需要害怕自己不被赏识、不被认可,只要是金子 到哪儿都会发光。平凡的心态不等于人生要平凡,更不等于个人平庸,我们要抛弃功利、拒绝浮躁、埋头苦干,用一颗淡薄的心,引导人生的航向。

3.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

爱默生的话告诉我们:平凡是伟大的基础,伟大是平凡的升华。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万事万物之初,皆起于一,一与一相生,以至于千万。”他的意思是:细小平凡的事物,日积月累,可以转化成大的事物。

许多人都向往成为伟大的人物。这是梦想,而要实现这令人神往的梦想需要的是坦然面对现状,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勤勤恳恳,不畏艰难,勇于拼搏。切不可浮躁、心急,要沉稳、踏实,一心一意地努力,甘于平凡、甘于寂寞,那令人仰慕的伟大的时刻终会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文怎么立意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好比一个人由头、手、脚、躯干组成。那么文章如何立意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作文怎么立意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立意呢?这里就自己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为例谈谈。

1、正确,有针对性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话题或材料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此外,还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

2、思想要深刻

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初中学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3、立意要新颖

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不能看到生活一点现象就拿起来涂涂抹抹,而是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而立意做到新颖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

4、简明集中

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要做到“简明”,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力。思维不进行概括,表象就无法升华为本质,认识就无法实现理性的飞跃,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简明、集中了。

“简明”要求思想内容上单一集中。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写得深刻,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总之,好的立意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让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前围绕上述几点来考虑主题,定能写出思想发光的好文章来。

[作文怎么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立意求新法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腐败”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李洪志,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审题立意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该题的作文材料不是中性叙述,暗含命题者的情感倾向。从点睛之句“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可以看出,在“经验、技术、勇气”三者之中,命题者是特别强调“勇气”的,因为“勇气”使人“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从而顺利地“把钻石切成了两块”。特别是在“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的递进比照中,作者的情感倾向表达得十分鲜明。因此,该题最切合题意的立意是:做事要敢于冒险;做事要凭借勇气;勇气比技术、经验更重要;……

如果没有关注到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或者压根就缺乏“材料作文不仅要根据材料含义立意,而且要根据命题者情感倾向立意”的常识,认为该则材料只要求一般地讨论“经验、技术与勇气”的关系,可以见仁见智,或围绕“做事要有经验”立意,或围绕“做事要有技术”立意,或围绕“经验、技术与勇气同等重要”立意,甚至反弹琵琶,或围绕“经验比勇气更重要”立意,或围绕“技术比勇气更重要”立意,或围绕“经验、技术比勇气更重要”立意,那就有离题之嫌,至少是不切合题意。事实上,报道该题的所有网络用语都是“2013年新课标卷作文题:经验与勇气”;然而要知道,“经验与勇气”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式并列短语,这样的短语要求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如“逆境与成才”。可见,网络用语欠缺“材料作文不仅要根据材料含义立意,而且要根据命题者情感倾向立意”的常识,有一定的误导作用。如果关注网络评述该题的文章,会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该题立意限制小,切入角度多,发挥空间大,等等,这些都是对“材料作文要根据命题者感情倾向立意”的常识缺乏认识所致。

当然,平心而论,认知与做事,“经验”“技术”“勇气”都不可或缺,三者都重要,至于三者谁比谁更重要,实在见仁见智,难下结论。因此,从有利于考生表达真实见地与真情实感的角度考虑,考生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围绕以下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立意:经验重要;技术重要;勇气重要;经验、技术与勇气同等重要;经验、技术比勇气更重要;勇气比经验、技术更重要;等等。而要允许考生有这些立意自由,需要命题者将作文材料处理为中性叙述,或者将材料添加一个“当然,也有人根据另外的情况,认为经验、技术比勇气更重要”之类的“尾巴”,或者添加“要想做事成功,你认为经验、技术与勇气什么最重要”之类的句子。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2013年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立意单一,不利于考生发挥,不利于考生表达真实见地与真情实感,容易导致考生违心地说假话或片面地看问题,属于被潘新和教授等曾经批评的“被立意”作文。我虽然认为,高考、中考等凡写别人给定题目的作文,免不了“被立意”,但同时主张,“被立意”的范围还是应该宽一些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确定文章立意的技巧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立意指确立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你知道如何确定文章立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确定文章立意的技巧,欢迎阅读。

一、立意求新法

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而尊敬。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二、立意求奇法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三、立意求深法

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确定文章立意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