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琐记(汇集20篇)

桂花树就开满了小小的淡黄色的桂花,气味芬芳四溢,秋风一吹,整个校园都飘满了桂花的香味儿。本文为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琐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805

作文

1000

灰姑娘读书笔记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放寒假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的书,这本书中有、、等许多好看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名叫>的故事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In this book, there are many good -looking stories such as , , .The story named

这个故事讲述了从前有一个姑娘,从小没了母亲,后来她的父亲又结婚了,后母还带了两个姐姐,她门心眼狠毒,整天欺负灰姑娘。有一次,王子连续三天开舞会,请国内所有年轻漂亮的姑娘参加。后妈不让灰姑娘参加舞会,而她在榛树和百鸟的帮助下,穿着美丽的礼服,去参加舞会。舞会上她弄丢了一只水晶鞋,王子挨家挨户的寻找灰姑娘。最终灰姑娘成了王后。

灰姑娘的故事感动着我,做人要勤劳善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_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

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德国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读书笔记摘抄500字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我无法像他们一样,那么深切的去歌颂《百年孤独》。任何一本书,在我这里,就是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同时,也照见了我们习惯漠视不见的事实。我在想,那些人他们悲戚的命运。他们曾经那么努力执着、那么夺目,却有一个那么荒诞和无聊的晚年。我由此又产生了害怕,怕我有生之年,来不及真真切切的保护我的父母,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在精神上支撑他们。

我也深深的了解到一个现实。一个人,在有了爱和理想的时候,就有了孤独。我们愈爱,便愈发孤独。

那么,今天这个日子,于我,虽然是一年中的唯一,但终归不会圆满。《百年孤独》的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人生全部由童年决定,某一幕某一瞬间,就已经影响到了他们这丰富而漫长的一生。走到最后,能忆起来的,也不过是那一瞬间的景象,只不过那一刻,已不带任何情感,就好像,那一刻一直跟在他身边,而他,才是一直迷失的人。

我希望我能不像他们一样,在生命的进程中,执着于最初的不圆满,一直迷失下去。

打开那颗心,拥抱这世间的好,做个注定不圆满,却满足幸福的人。

这就是生日的感言吧。不祝自己生日快乐,却祝自己豁达知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复活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1754 字

+ 加入清单

列夫·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到1880年以后,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放弃了他的贵族阶级立场,站在俄国广大民众的一边。他的一生写过许多作品,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就是他在1889年至1899年间,共耗费10年,先后六易其稿的《复活》。

作品一开始,便展开了对沙皇俄国是非颠倒的司法制度的漠然的揭露。别告席上站着被侮辱别损害的卡秋莎·玛丝洛娃,而当年她,使她最终沦为娼妓的贵族老年聂赫留朵夫,却端坐在陪审席上,有权决点她的刑期和命运。而负责起诉卡秋莎的检察官上了法庭采匆匆翻阅案卷,因为他头天夜晚就在卡秋莎·玛丝洛娃坐牢前所在的那家妓院鬼混。尽管如此,在法庭上,他还是滔滔不绝地放大厥词,极力要给卡秋莎判一个重刑,因为由他控诉的案子判了重刑,便能表现出来他的才能,有利于他的功名利禄。

整个法庭审判是一场闹剧,陪审团们做出的是错误的决定,而法官明知如此,却不予纠正,因为他们都希望赶快结束审判。当作品描写转移关押犯人的监狱时,作家在对那群被无辜判刑的劳苦大众做了淋漓尽到的刻画。

《复活》对俄国政府的官僚机构的批判和揭露也是十分尖锐的。小说中描写了许许多多荒淫无耻的俄国官僚,我们可以顺手拈来,举两个例子。那一个举止文雅,相貌堂堂的大人物马斯连尼科夫“虽然担任着在道德方面上最无耻的职务,却自以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一边在监狱里残酷的虐待犯人,一边极力的讨好他的上级,每当他得到上级的赏识的时候,他便花心怒放。另一个大人物查尔斯伯爵,他丰衣美食,养尊处优,而对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俄罗斯帝国乃至全世界究竟会造成极大的好处还是极大的坏处,他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正是这样的一群“人物”统治者一个庞大的国家,掌握着亿万俄国的命运。

整个《复活》的故事发展过程,就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丑恶进行揭发的过程,聂赫留朵夫为了个卡秋莎伸冤,走遍了彼得堡,大大小小的衙门他做后得出的结论是:“吃人的事情原来不是发生在森林中,而是发生在办公室里。”那个无辜的关押在监牢中的老妇人从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悟到一个道理“在她的国家里,真理已经被猪吃了!”

作品中所描写的女主角卡秋莎·玛丝洛娃,从一个天真纯洁的姑娘到一个行尸走肉的的堕落过程,就是对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的机器有力的揭露。作品中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悲惨生活的揭露,结局有极大的批判力量。聂赫留朵夫在他的领地上看见的每一个农民,都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不如那个叫玛尔法的农妇,她的丈夫因为偷砍了两株小树被关进了监狱,他就只能去讨饭,还要养活一个生病的婆婆和三个孩子。他们过着如猪狗一般的肮脏生活,他们的住屋眼看就要坍塌,但是又有谁来为他们着想?

其实从《复活》的第一章第一段开始,便充满这揭露的气氛。作家那一段对春天的描写中,已经感觉到他对整个俄国社会和沙皇统治度的批判态度。

聂赫留朵夫本是一个“十分纯洁的青年”,他一心追求人生的完美,认为“为道德要求所做的牺牲是最高的精神快乐”。他身为贵族地主,却因为自己是一个用土地为手段剥削穷人的人而惭愧。初次和卡秋莎见面,他爱慕她的天真美丽,心中产生了青年健康而自然的感情,对她念念不忘。但是他的阶级地位为他所规定的社会坏境和教养使他逐渐堕落。三年以后,他再次来到姑母家,便怀着一个自己也不敢说出来的目的,那就是,想要在卡秋莎身上满足自己的。当他达到这个目的以后,他给了卡秋莎一百个卢布便心安理得地走掉,而且从此忘掉了卡秋莎的存在。

《复活》中写得最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情节,是描写早年的卡秋莎的第一部第十二章。托尔斯泰给我们表现了一个从外表到灵魂都是无比纯洁美丽的少女形象,每一个在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人,都会像年轻的聂赫留朵夫一样,对她一见钟情。这正是的一个美妙的造物,被那个摧残到卖自为娼,并且坐牢流放的那个地步。《复活》中如果没有其它任何情节描写,仅仅是它所叙述的卡秋莎的经历和命运,就已经是对那个社会和制度的极其有利的揭露。

为了表现聂赫留朵夫这个人物的忏悔和转变过程,这些内容从文字的形象、心理、环境、社会态度等等不可缺少的成份。由于这些文字的交代才显得聂赫留朵夫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改变真是可信

聂赫留朵夫是因为卡秋莎才找到自己的“复活”,而卡秋莎那种自我觉醒,宽恕别人,爱一切人的“复活”方式和意义,才是作家通过作品所要首先宣扬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1. 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2. 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3. 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

4. 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

5. 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6.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孩子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们的社会会增添多少个医生、兽医、考古学家、律师、慈善家……

7.教师必须以高标准来要求每个孩子,并且要尽力推动他们达到那样的水准。

8. 如果我们把教育浅表化,并且因为学生努力了就给他们A和B,那我们其实就是在帮倒忙或者做绊脚石,这样做无法帮他们做好在现实世界获取成功的准备。

9.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随随便拍背鼓励,就因为我们想让他感觉好受一些。不应当得到的表扬只会让我们的学生遭遇更多的失败。

10. 高期望可以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但是,你不能仅设定目标而不采取行动,只是说“努力进取吧”。

11. 当呈现给学生们的是积极的鼓舞,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被鼓舞的状态时,他们就如同时刻面临一场挑战,他们就会愿意分离一搏。

12. 应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信任之桥。

13. 当人们还在努力工作时,也许他们尚未做到最好,如果你对他们表达了感谢和赞赏,他们就会受到一种鼓舞,今儿为了不辜负你的感激而更加努力。

14. 相互尊重是帮助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互相支持关系的最佳方式之一。

15. 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孩子们时常抱怨老师是天性使然。他们一般会抱怨老师不喜欢他或者老师责备他了。每当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提醒孩子想想老师为班级以及为他个人做过的所有事情。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保持积极状态,而不是把他们带入消极的泥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许多课外书,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这本《格列佛教游记》了。它里面的内容生动、有趣、惊险,我很喜欢这本书!

里面的主人公格列佛,在汹涌的波涛下,差点儿失去性命。在巨人国里,可恶的侏儒把他塞进骨头里,一只小老鼠和蜜蜂就可以让他送命,他太可怜了。在冒险的旅途中,他遇到了很多很多困难,可是他不怕,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要出海,每一次死里逃生后,又会踏上另一次冒险的旅行。他很执着,所以他最后来到了善良的马的国家。在那里他觉得人身上有很多不光彩的一面,他要人们向那些善良的马儿学习。

我们都应该向格列佛学习,学习他的执着和坚持。这种执着,会让我们拥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这可不是执着。如果总想着去放弃一些东西,那么我们一生中也不会找到执着的,我们一定要以格列佛为榜样,好好学习,团结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在书店闲逛时,偶然发现了《朝夕拾》这本书,我很好奇,于是我就翻看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鲁迅。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树人,浙江绍兴人。

这本书主要是写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这本书一共被分为篇作品,每一篇内容都非常精彩。例如:《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这本书的淳朴吸引了我,我想:淳朴也正是鲁迅老先生的性格特征,我们也应该像鲁迅老先生那样,拥有这样的性格特征。

这本书正是由于它的淳朴,而使它让很多人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狼图腾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2378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特别喜欢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所以特意买来姜戎所著51万字的长篇小说《图腾》,花了4天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书写的很精彩,特别是对草原生活完全陌生的我来讲。

我记得在人类学学过:图腾,其实是一种宗教符号,代表了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崇拜。而把狼作为图腾崇拜的蒙古草原游牧民族,他们敬拜的是狼的那种智慧、力量、坚忍、团结、狡猾、宁死不屈的精神。虽然狼每年都会吃掉牧民大量的马驹和羊群,会使用疲劳战术把人狗折腾的精疲力竭再进攻,也会诱使人中圈套而逃跑,但这些却使当地牧民更尊敬草原狼。因为人可以制服草原的一切生物,除了狼以外。有了狼,草原和草原上各种食肉、食草动物才能保持均衡发展,可以迫使马群羊群保持健康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给他们不断带来动物肉、皮、毛、油等各类副产值。所以蒙古人不是把它视为一般的动物,而是草原的守护神,狼值得每个人敬畏,因为狼是有灵性的。小说中德高望重的蒙古族毕利格老人说:“草原上唯有狼是冲着天嗥,为啥?狼是腾格里(天神)的宝贝疙瘩,狼在草原上碰见麻烦,就冲天长嗥,求腾格里帮忙。草原万物,只有狼和人敬腾格里。”所以,狼被视为几乎是与人的灵魂同样高贵的生物。他们甚至把狼供起来,活着的时候学狼,死了还把自己喂狼,这样他们的灵魂才能被腾格里接走。后来当毕利格老人知道汉族知青陈阵偷偷养了一只小狼崽时,非常愤怒地说:“你咋能要把阿爸的灵魂带上腾格里的狼养在狗窝呢?腾格里兴许就不要你阿爸的灵魂了,把我打入戈壁下面又呛又黑的地狱。”(P.173)可悲的是,被陈阵当作高贵宠物养着的小狼,最终还是死于陈阵自己的棍棒之下。

按照作者的描述,传统蒙古人是有神,灵魂,地狱等概念的,对自然神也充满敬畏,认为狼是神差派的天使。可惜,他们把狼性看得过高,甚至把神性也放置在狼身上,认为狼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所以死后也愿意像草原狼的灵魂那样自由飞翔。但他们却没有认识到狼其实只是神放在草原食物链中的一环,不是它们有高瞻远瞩、胜过其他生物的智慧来守护草原,而是神在使用它们来制衡食物链的发展。它们的一切本领,都只是蒙神所赐,他们出于本能地捕杀马群和羊群,保存和储备食物。如果它们是高智慧的灵性生物,也不至于被人抢杀并驱赶出草原。所以很可惜,蒙古人没有去敬拜创造狼的神,反而去敬拜被造的狼。或许是因为他们经常眼目所见、与之交战的,就只是活生生、充满神秘力量的狼,而不是以灵存在的神吧。正如罗马书所说:他们用必朽坏的人、飞禽、走兽和昆虫的形象,取代了永不朽坏的神的荣耀。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尊他为神,也不感谢他,反而心思变为虚妄,愚顽的心就迷糊了。(罗马书1:20-23新译本)

作为社科院研究员的作者姜戎,在小说故事结束之后,专门写了篇幅长达42页的关于狼图腾的草原民族性对整个中国文明的深入影响。由此可以推论,作者写这本书最想表达的,不只是一个知青下乡的回忆录,也不仅仅是试图解释蒙古草原沙化引起北部环境污染的原因,而是在证明:以草原狼为图腾的个性文化,正是蒙古族(以成吉思汗为代表)曾经叱咤风云、横扫欧亚大陆,也是帮助华夏民族成就五千年不衰文明的重要原因。作者意指:中华民族要想腾飞发展,需要重视和发展以狼图腾为代表的个性和文化。

没错,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个性会影响其历史发展。不过,不管是狼个性还是羊个性,狼文化还是羊文化,任何一种个性和文化都有其自限性,需要平衡和中和,需要向那位至善公义的神来求智慧。如果说清朝末期因软弱的羊个性导致灭亡,那么认真、严谨、坚强的德意志民族和智慧、团结、自强不息的日本民族却在20世纪先后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影响和祸害了整个人类,而他们从某种意义上都是有着让人敬畏的狼的个性。所以,若单方面高举一种个性或文化都是很危险的,因为人自身的受造就决定了人的不完美,软弱和有限。而人因着从始祖亚当夏娃而来的罪性,也注定了每个民族都有其贪婪、悖逆、掌控、靠自己的个性。

习惯了靠人马的智慧和力量与狼、狐、鼠等斗智斗勇的草原游牧民族,很自然地以为要想胜利必须靠人的智慧和车马的勇力而得胜。但圣经却说:“君王不能因兵多得胜;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靠马得救是枉然的;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 (诗33:16-17)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20:7)那么依照作者提出的问题:五千年中华文明延续下来的秘诀是什么?我认为不是靠狼图腾的强者个性和文化。那么是因为中国人比其他民族人都聪明吗?未必。每个民族都有智慧之人。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不容易消亡吗?也不是。当初巴比伦帝国古文明也是人口众多却依然消失了。其实人类在面对重大瘟疫疾病或战争时都非常脆弱。

那么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是那些历史英雄人物吗?是人类的生存欲望或创造力吗?这些都是,但这些因素同时也是使今日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推动力。圣经说“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罗11:36)神才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因,而人是神造在地上管理一切的有灵的生命。所以自然环境是否改善,社会是否良性健康发展,其根本,不是一套政治民主制度和教育体制就可以解决的。因为这些有限的制度无法遏制人的贪欲,无法使人拥有超越国家民族和地区限制的眼光和协作,无法使人因敬畏神而有智慧。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在于个体的人,是否被福音所拯救和更新,是否明白这世界被造的目的,明白人活着的目的,按着神的心意去想去做。如果政府团体和民间团体的成员都有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和共识,只要他们在一起,共同寻求上面来的智慧,才能合理使用神所赋予人类一切的权柄和资源。既不把有着神的形象的人看得过高,也不会过于贬低。既为“神用祂全能的命令托住万有”而感恩,也知道“行事为人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如此,我们才可以正确解读和解决这个世界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繁星春水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其中母爱的比重较大,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的。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我不曾离开过家乡。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巴掌童话读后感与读书笔记一年级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看了《西游记》《宝葫芦的秘密》……不过我最喜欢看的是《小巴掌童话》。

书的作者是获奖无数的著名作家张秋生,其中他讲了许多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扔上房顶的牙齿》。他讲了小熊一颗摇动的牙齿掉了,然后小熊把牙齿一扔。小熊又想起奶奶说的话:“下面的牙齿掉了就要往上面扔,如果上面的牙齿掉了就要往下扔。”平平来了说:“我有一颗牙齿晃了。”平平和小熊一起去找牙齿。小熊先发现了一口井,然后小熊说:“我爬下去找一下吧!”小熊找了老半天还是没有,平平说:“让我爬下去找一找吧!”然后平平又想到了一个很好很好的办法。他把自己的那颗摇动的牙齿,用它小小的手指把它拔了下来,然后对小熊说:“我找到了你的牙齿。”小熊非常开心,小熊就把这颗牙齿扔在了他们家的屋顶。

我读完觉得很有趣,我想到了我掉牙的时候,有一天,我牙齿摇摇晃晃,我叫妈妈帮我拔牙,妈妈却三下五除二地帮我拔了下来,牙齿就直接扔进了垃圾桶。如果我早点看这本书,我就可以像小熊一样把牙齿扔到房顶上了。

书中的平平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他担心小熊找不到牙齿会难过,居然把自己的牙齿拔下来给小熊,真让人感动!

读了这本书我很受感动,希望你也去看这本书,相信你会爱上这本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00字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朝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书中有《五猖会》里“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有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故事。《父亲的病》又讲了鲁迅的父亲因为庸医而误人的故事。同时也痛斥了当时的社会,不过喜欢的是鲁迅先生的童年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七年级也学过,有喜欢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首先“不必说”就勾起了读者的兴趣,“单是”更引人入胜。两个“不必”本已兴趣盎然,可见“那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更是其乐无穷啊!所以,我佩服鲁迅的文字。更羡慕他多彩的童年。

儿时的生活就像一列火车,包厢里满载着我们美好的回忆,无论酸、甜、苦、辣,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它又像五颜六色的彩虹,绚丽而多姿。虽然自己的童年没有鲁迅小时候的烂漫,却也无比的有趣。我记得,自己因不认识雪,而用小碗盛了当“奶粉”吃;因爱护一朵无名小花,却把妈妈的金瓜秧给拔掉了;又学小树长高给自己浇水,则让自己发了高烧,这些事情,现在想也真是搞笑,傻得透顶。不过也给我的人生中增添了一丝喜悦,小孩子,哪有不犯傻的呢?说实话,这也是我们一辈子中最纯真、无邪、善良、没有烦恼的时刻,它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也希望我们的家长不会去束缚孩子的自由,锁住孩子的心灵,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也在童年中体会到了自己的感受。给孩子一片广阔的空间吧,他们渴望快乐。

《朝花夕拾》,给了我无限的感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唤醒了我对儿时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西游记》优秀读书笔记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当然就是孙悟空了,他有一双火眼金睛,任何妖魔鬼怪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也不是他的对手。

我觉得《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章节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了白骨精的诡计。即便是白骨精再狡猾,也一一被他识破。而唐僧却是个人妖不分的老好人,居然以为孙悟空在伤害性命,还把他赶回花果山。不过大家别看孙悟空平日里上跳下窜、大大咧咧,但他对师傅却是忠心耿耿,知恩图报。知道师傅遇险,不计前嫌,出手相救,这怎能不让我喜欢呢?

在品读《西游记》的日子里,我不但享受到了快乐,而且还悟了许多道理:只要齐心协力,再难的事也一定能做好。就像这次我们女子管乐队的同学们参加区里的艺术节比赛,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个个认真训练,萨克斯、黑管、长笛、号子、还有打击乐器,虽然是不同的乐器,但每位同学都能听从指挥,劲儿往一处使,合奏出了美妙的音章。我还明白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轻言放弃,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就像我弹钢琴一样,今年暑假我就要考8级了,乐曲的难度加大了,练习的时间延长了。每当我坐在钢琴凳上感觉疲惫、枯燥时,我就暗暗对自己说:不要怕,咬咬牙,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我相信有了我的执着和坚持,一定会顺利通过8级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西游记》寒假读书笔记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向西,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这不禁使我想起了_。伟大的人民领袖_带领_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才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领土。一个是为了取经造福百姓,一个是为了国泰民安,两者都是为了人民。

现如今的我们早已无法辨别那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是真是假,但唐僧师徒四人那种与妖怪斗智斗勇,不惧怕_势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西游记中为我们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本领高超的孙悟空,胆小如鼠的唐僧,贪财好色但不缺乏善良的猪八戒,沉默寡言的沙僧。这四个人性格各不相同,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孙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像“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这些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都是发生在孙悟空身上。孙悟空也是我在西游记中最喜欢的角色,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而八戒则不同,他好吃懒惰,常常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虽然如此,但在战斗中从不退缩,可以说得上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唐僧和沙僧就更不同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慢热型”,他俩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急不慌的。唐僧耳根子特别软,经不住挑唆。沙僧没主见,经常附和孙悟空和唐僧,总说:“大师兄说得对”“师傅说得对”

他们师徒经历的坎坷就像我们人生路上的坎坷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比赛过后,我好几天心神不宁,为了这次比赛我准备了好几天,万一落选,不就前功尽弃了吗?比赛结果下来了,我还是落选了。放学后,我躲在房间里哭了,爸爸特地打来电话安慰我,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了,照你这样,我生意失败了,我还不得哭死啊,儿子,这就是挫折,哭是没有用的,要吸取这次的教训,争取下一次成功,这才是面对挫折的办法,这个道理你是一定要明白的。”

是啊!人生中的挫折太多了,不能每次都哭啊,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打妖怪,那也是挫折啊,迟早要懂得去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朝花夕拾读后感悟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一位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作品让读者深有感触。他的童年非常的丰富多彩,而且还为童年创作了一本《旧事重提》,后来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改名为《朝夕拾》。

《朝花夕拾》里的一个个故事,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的美好回忆,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用修辞、拟声或有趣的事例让读者仿佛也要做这一件事情。

有好多故事。我最喜欢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他们家后院有一个园,叫百草园,很大。有许多生物、果树及花,很美。他从小就喜欢在那里玩,还写到了他找果子、蝉蜕或是折腊梅花,很是有趣。这里还有一个叫三味书屋的地方,他在那里读书。他依依不舍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他会对百草园说:Ade,我的蟋蟀!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样就写出了先生对百草园的真实的喜爱之情。

他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部作品激起了我对一件件往事的回忆。他的作品让读者读起来非常有意思,以情感带动回忆的笔。我的文章有时会有点乏味,就是缺少了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读完整书,我想鲁迅先生可以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原来他的童年是如此多彩呢!写的文章都是真实的情感,并且加入了想象及儿时做的幼稚的事情,想想都觉得很有趣。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于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回忆,文章充满了纯真、亲切的情味,仿佛在给我们讲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了》。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它时,心里像开了花,兴奋不已。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黑柳彻子上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黑柳彻子因为淘气被原校一年级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孩子,巴学园快乐的童年时光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最让我难忘的故事是《电车教室》。小豆豆走进教室,电车教室和普通教室与众不同。车里有行李网架,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把司机的座位换成了小学生用的桌子和椅子,吊环也没有了。剩下的东西,都没有变过。在这里学习,分不清是在上课,还是在旅行。我真想和小豆豆一起在电车教室里学习。我想,每个人都无法拒绝这种诱惑吧!

哎,要是我们学校也可以像巴学园一样的话,那我们的学习就会更加轻松快乐了。可以与好朋友做同桌;可以走出校园去散步;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可以从家里带来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但那是不可能的,全部都是美梦。我多么羡慕小豆豆啊!她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灿烂,童年生活是多么美好。我也多想找回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找回快乐时光。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如果我们的的童年时光无滋无味,一片灰色,人生也没有了乐趣。让我们享受童年,让丰富多彩的童年永远地留在记忆深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族团结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全文共 2719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民族团结读书笔记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新疆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藏区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理直气壮地揭批“分裂分子”集团大肆歪曲历史事实、企图搞乱人们思想、模糊人们视线的险恶用心;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藏区的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藏区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

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青海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搞分裂、搞破坏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各族人民不答应的。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决地同”分裂分子”集团分裂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还要进一步提高讲政治、讲党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团结一切力量,社会稳定、繁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藏区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分裂分子”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使我区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夺取我区发展稳定的新胜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青海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民族团结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以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加强民族团结心得体会范文》由YJBYS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我国自古以来是 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 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

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星星之火》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谓《毛泽东选集》中最经典的文章,在文中,我国伟大的缔造者毛泽东以“星星之火微小之势,但却可以燃遍中国大地”的慧眼真睛,拨开种种迷雾清醒认识到,中国革命必将进入高潮,且之速度也是非常之快的。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反革命力量。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在1927年中国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力量确实削弱不少,因此引起党内一些人的错误思想也不可避免,但从实质上来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便在萌发,虽然现在只有“星星之火”,但是它一旦发展起来便是很快的,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具有发展的可能性,简直具有发展的必然性。所以毛泽东在信中指出了“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也是这样,绝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看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综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看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最低谷时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是最主要的精神,党正是具有了毛泽东精神,我们中国的伟大革命才得以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父与子读书笔记 植浩钧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读了一本书,叫做《父与子》。这本书的俩位主人公经常搞一些搞笑的动作,或者弄一些有趣的事情。

我记得看到有一页是这样记述的。有一次,父与子两人准备出海游玩,他们的男保姆把他们的行李搬上船,然后他们也跟了上船,船开了,船很快就开到了海中央,父与子两人到船尾看一看后面的风景。突然,父与子两人看见有一只手在海里,他们以为是一个人,就立刻跳下海里救人,可是那个不是人,而是一块木块,手背上写着“向前”这两个字,他们两个坐上了那根木条,就眼睁睁看着船远去,慢慢的就飘到了一个荒岛上。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遇到突发事情的时候,要了解清楚状况,以及周围的环境,如果不想清楚,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就会像父与子一样。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好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理清头绪再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边城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在沈从文的笔下,再现了世外桃源般的湘西茶峒,那里的人民是友善的,厚道的,隐忍宽厚的,可就是这样一群人在故事中却走向悲剧。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做个假设。假如,翠翠明了自己的心思,早早与傩送互诉衷肠,也许,这故事便不会这般凄凉。仔细想想,茶峒是远离喧嚣的,但他更是封闭的落后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缺少自知,对于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他们回避也好,隐藏也好,都是对自己的愚弄。

第二个假设,假如爷爷早早答应了翠翠与天保的婚事,也许故事有些残缺,却也不会落寞至此。仔细想想,爷爷总是那样“贪心”,对翠翠,爷爷倾尽了一生的心血,他总希望翠翠既能有个好的归宿,又能与有情人终成眷属,假使委屈一点求全的渴望,也许… …

最后做一个最直接的假设:假设天保没有溺水而死!天保是当地泅水的能手,出了名的水鸭子,可天不逢时,偏偏水鸭子却坏在了水里,且还是在这平静的边城故事发展到这一阶段时的突然逆转陡下。所以,想来,不得不说,也许这就是上天命运的安排吧!

作者沈从文老家在湘西,对那样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似的地方深有情愫。边城茶峒,可以说就是沈从文回忆中的故土。作者写此书时,正值湘西封建宗法制横行之时,社会满目疮痍,百姓民不聊生。就在这样一个黑暗暴乱的年代里,沈从文写下这篇“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来讴歌真善美,抨击浮躁险恶的当下。

从整本书看来,茶峒的风土人情绝对是世外桃源的典范,远离喧嚣,平和安逸,民风淳朴。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纯善的典型最后却走向悲剧的结尾,不禁令人反问:这样的构思究竟为何?

翠翠,爷爷,天保,傩送,那样无暇的一个个灵魂在命运的兜兜转转中被伤着,被磨着,最后谁也躲不过书末悲剧的收尾,这可不就是一个逝去湘西的赤裸裸的映射吗?美丽的人儿散了;美好的茶峒,美好的边城也像沈从文过去记忆中的湘西一样被美丽而悲伤的封在了来路上。社会已经进步得面目全非了,现在,那样美的一个地方除了带着悲恸且向往的心远远观赏它还能做什么呢?

记得鲁迅先生曾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道: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什么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对边城,毫无疑问,幽美环境和淳朴民风是至珍至贵的。正是因为它美,所以它的毁灭与逝去才会悲剧地在人们心中不断回响,最后渴求似的希望挽留住人们心中那一丝丝对美的怜悯。

建议大家精读这本书,仔细体悟书中所传达的悲剧意味。

建议大家可以观看凌子风导演的同名电影,一部有年头有味道的电影。

第13章看似对情节上毫无作用,却最“悲”,是一种淡淡的散逸着的悲剧气味。建议多品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长征》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1805 字

+ 加入清单

信念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长征》开始部分就提到一个1922年到达中国的外国传教士薄复礼。19世纪30年代,他跟随着红军度过了一年半的时光,当他回到英国后对全世界说:“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著,是前所未闻的。”这是一个连虔诚的基督徒都觉得讶异的问题。他们的信念来自上帝,而红军的信念从何而来呢?

当代青年人很难想象:70多年前的中国大地是怎样的一个场面,为我们创造今天幸福生活的红军先辈们,面对的是一个如何艰难的处境?让我们回到书中描述的20世纪初的那个时代:“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个国家经过长期的痛苦酝酿和短暂的暴力行动推翻了封建帝制统治,然而革命使巨大的国家骤然裸露于政治混乱中。随后出现的以中国国民党为轴心的政权,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统一过中国,疆土、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的裂缝在这片国土上纵横交错。国家前景暗淡不明,军阀争斗无休无止,政治统治空前脆弱,各种新锐思潮与各类陈旧陋习冲撞演绎出畸形世态,掌握绝大部分财富的少数集团导致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极端贫困----民国以来的中国,是一段无法叙述清晰的混乱时光,整个民族心灵麻木已久但睡梦浮浅极易惊醒。这种混乱在某种意义上对产生人类历史的惊人事件显得极其难得,因为当各种政治见解、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不可避免地纷纷滋生之时,在思想的旗帜下聚集起一支张扬和捍卫思想的武装力量就不足为奇了”。

“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经历短暂的合作以后,最终走向了破裂。中国共产党按照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开展的革命运动,不可避免地触及了代表作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国民党的利益,这种政党之间的冲突意味着一个无法调和的问题,即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单纯地消灭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重新统一中国?还是进行一场把劳苦大众从不公正的社会体制下解放出来的阶级革命?共产党和国民党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因不同的阶级地位而追求着不同的社会利益---社会利益的不同是人类冲突的本质所在,本质的冲突是永远无法调和的。因为革命目的的不同主张,不久便演变成政党之间的政治对抗”。

“在社会极端不公平的年代里,富人的噩梦就是赤贫者的梦中天堂。在不知道什么是梦想的时候,赤贫的农民只求能够活下去。他们为此到神庙里祷告和哀求过,但是依旧活得一贫如洗牛马不如。当一面画着他们所熟悉的镰刀和斧头的红旗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当举着红旗的人告诉他们穷人也有权利过好生活的时候,他们讶异、欣喜、冲动,然后赤着脚板跟上那面红旗无论走到哪里。这样的情景几乎能够解释二十世纪初中国所有革命发生的根由。”

“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尽管存在的历史十分短暂,但这个“国中之国”存在的时候却充满了勃勃生机。站在今天的角度,无论如何都无法准确地想象当时中国瑞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深山静谧,篝火熊熊,因为拥有理想和信念而能够战胜一切苦难的红军士兵此时此刻享受着无比的快乐,他们跳着唱着。在偌大国土上的这偏僻一隅,烈烈燃烧的篝火向着夜空腾起璀璨的火焰。谁能透彻地解释,那些九死一生的红军士兵在这个夜晚歌声为何嘹亮?快乐从何而萌?”《长征》一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这样一支队伍里,令红军官兵舍生忘死的动因是,只有在这里他们才拥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世间的平等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犹如梦幻中的珍宝。红军是这个世界上官兵之间从着装到待遇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的军队。是红军使广大红军士兵获得了人的尊严,使他们拥有了改天换地的梦想和勇气”。“所有的红军成员,无论是占少数的政治军事精英,还是占多数的赤贫的农民官兵,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他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的政治追求。所以,没有理由把一个人或一支部队认定为中国革命史上的政治主角----自人类进入有政治纷争的时代以来,所有推进文明的力量从来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而只能是某一种理想或某一种信仰。因此,红军战士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中国工农红军,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他们是无产阶级及其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红军战士懂得,要使自己和所在阶级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就必须彻底消灭剥削、压迫他们的一切反动阶级及其反动政府。共产主义社会,正是他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实际上就是为实现自己及其所在阶级的最大利益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新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大全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偶然间,我从书架里翻出了一本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朝夕拾》。这本书我从未看过,自然没能理解这部散文集独特的名字。

静静地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故事,我发现全是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往事。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这大概便是书名的内涵吧!我心中这样想着。

这本《朝花夕拾》中,虽弥漫着一股率真烂漫的童趣,却又渗透着鲁迅先生尖锐讽刺的笔调,而鲜明的对比手法为文章添色不少。就像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达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而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可见,《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讽刺了伤人的封建礼教,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着实令人心旷神怡,无限向往。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