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精选20篇】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地方。尤其是我们家乡的小溪,更能让你流连忘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欢迎阅读!

浏览

3542

作文

394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喜欢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五花肉腌制好,比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子叶,再想想粽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发起愁来,问妈妈:“该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块粽子叶叠成一个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捆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后就不好吃了。”妈妈示范完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时并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绑得不够紧。后来在妈妈的逐一纠正后,一切变得顺利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忍住了喉咙里的馋虫。等呀等,终于煮好了。我望着这些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开始吃了起来。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心中感到无比激动。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或习惯,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春节的一些风俗。

首先,得从大年三十早上说起,早上妈妈和奶奶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干净。然后吃完饭我就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时间一晃,到了晚上,亲朋好友都回到家中。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子坐在一起玩着手机,聊着天。而大人们在房间里有的打牌、有的打麻将,还有的在看春晚。直到很晚,才上床睡觉。

大年初一早上,我总会早早地起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寓意着这一年都甜甜美美。新的一年就在爆竹声中开始了。

这时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中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有了这句诗的熏染,春节的气氛又变得更加浓厚起来。伴随着一声声的祝福,新年的拜年环节到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了。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就变得鼓鼓的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火,五彩缤纷,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过年风俗200字作文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非常开心,因为今天是春节,大年初一,我和爸爸买来羊年的春联贴起来了,红红火火的。

贴完以后,我要求爸爸给我买一些鞭炮,晚上可以玩。爸爸答应了,过了一会儿,就给我买鞭炮去了。

到了中午,我吃完饭,我们全家打算去买零食,我非常开心。我们打算去欧尚。来到欧尚门口,我们停下了车,进到里面,拿起购物车就走。我左看看右看看,没有哪样是我喜欢的。

过了不久,我们终于买好了一大堆零食,好像都吃不完似的。

回到家,天就黑了,我奶奶早已烧好了饭等我们了。

吃完饭,我就去放鞭炮了,鞭炮五彩缤纷,好漂亮啊!

这只是春节的一天,后面还有更加精彩的,但是就先讲这大年初一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又到了,大家互相送礼,表示祝福。我也要送礼,可是,送给谁呢?有了,送给妈妈吧!我心已决,到茶几上拿好压岁钱,去商场了。

刚到商场,我就直冲手表店。因为我心想:“给妈妈买个手表。”但是我一看手表的价钱,哇!价钱都在500元—1000元以上,但我只有200元,唉!算了,我不买了。

我垂头丧气地在商场里走来走去,忽然看见了一个50多元的热水袋,我想:“就买这个当新年礼物吧!让妈妈在这个冬季里不再寒冷。”于是我向商店的阿姨付了钱,带着礼物兴高采烈的回家了。

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请收下吧!”

“谢谢!我的宝贝。”妈妈拥抱着我幸福的笑了。

送礼物真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

家乡风俗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十五过后,到了十六,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篇二: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

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自己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在芜湖,春节在腊月就开始了。在腊八那一天,一些还保存着旧习俗的老人家们仍然要煮腊八粥,粥是用各种各样的米、豆子和红枣做成的,有时候还要加上一点芝麻来做。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但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是美味的。

腊八不但是要喝粥的,这一天很多大人们去上街的。他们为孩子们买过年穿的新衣服,为过年买一些蜜饯干果、瓜子点心。孩子们则喜欢买一些过年吃的糖果,一般都爱买炒米糖、花生糖和巧克力。然后才为自己选择新衣服。

腊月二十左右,大人们就要开始包饺子、作年糕和蒸蛋饺了,而且还要做一次大扫除,要掸灰、擦桌子、扫地…就像陀螺一样团团转。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开始做团圆饭了,小孩子就开始放鞭炮玩耍。这一天晚上,如果没有非常紧急的事情,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无一例外的有一道红烧鱼,但是都不允许吃掉,吃了就不叫“年年有余”了。晚上大人们吃完了团圆饭,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孩子们就去放烟花玩儿。三十这一天要守岁,也就是十二点钟之前不能睡觉。到了子时,就要开始放炮竹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都要睡到九点十点钟才起床。然后就去拜年。主妇就留在家中做饭。外面到处都是红色的爆竹的纸屑。踩上去软软的。到了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初一到初三是年三天,这几天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各自玩,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点香。

到了正月初八,大多数店铺都要开张。因为八的谐音就是发。孩子们总是抢着去买东西。大人们就去娱乐休闲。

正月十五,南方人既叫元宵节,也叫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大人们还爱在元宵里掺和进花生。孩子就在元宵节上尽情玩乐。这一天也是过年中快乐的一天。

过了十五,春节差不多就算是过完了。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去上学,一切都恢复到原来的日子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六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苏州常熟,按照老人们的说法,廿四夜要送灶。所谓送灶就是送灶家老爷,他每年的廿四夜都要回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诸事。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向灶王爷好生供奉,顶礼膜拜,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不过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哪里懂大人们的心思?光瞧着他们那副虔诚的样子心里就发笑。其实我最巴望的,还是去“炱茅草”!

去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人到乡下老太太家过节。一路上听着爷爷的介绍,我激动得全身如同筛糠似的。到了乡下,全家大扫除,这叫“掸檐尘”。吃晚饭时,我们要围在一起吃团子、馄饨。晚饭后,要先进行送灶,将纸马、纸锭和事先搭好的香架一道焚烧。然后放爆竹,表示灶家老爷,已经上天庭过年。最后便是“廿四夜点点财”,“点点财”就是炱茅草——将田间屋后的枯茅朽草放火烧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预示来年的兴旺。

总算是熬到了晚上,到了炱茅草的时候,我们男孩子们人手一盒火柴,将稻柴把做引火物……今个儿咱可是欢喜的要命,平时小孩子是绝不准玩火的!

像约好了似的,我和几个小伙伴高举着火把,奔出门去,兴高采烈地向不远的田野进军了。不多一会儿,空旷的田野里便出现了一条条舞动着的长火龙,到处火光闪闪,无数火龙在田野中狂飞乱舞,长长的火龙一边进发一边发出“呲呲”的声儿。

我迈开腿,疯狂地蹬着地面,双眼紧盯前方,看着那一片片的黑暗被火光照亮,从中间“撕”开。我手中牢牢地握住火把,听着烈火燃烧的声音,感到一阵阵的火热在手心中蔓延开来,扩散到全身上下……

这一刻,田野不再宁静,黑夜不再深沉,寒风不再刺骨,我们的活力得以毫无阻碍地宣泄。这一刻,吸引了无数老人们驻足观赏,他们在我们这些后生身上看到了他们自己年轻之时的身影——这无疑是乡村一年中最为壮观迷人的黑夜,比什么都要壮观!

我们这些孩子发觉田埂上的稻草烧完以后,便将目光转向了屋前屋后的茅草垛。自家的稻草不敢拿,便相互商量着偷别人家的。大人们找不着“窃火贼”,有火无处发,再想想自己家的孩子八成也偷了别人家的柴草,心里也就平衡了。后来我们越来越起劲,胃口也更大了,偷柴的数量不断上升,终于逼得大人们看柴垛子——我们便也偷不着了……

腊月廿四夜,炱茅草。野地里,田埂上,光成带,火成堆,烟成柱,烤热了冬日的田地,点亮了来年的心愿。因这廿四夜,孩子们有了玩的借口,大人们有了祈祷方式,我们吴地的年俗文化也变得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韵味。说起我们家乡兴化的风俗,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端午节来讲吧。

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三大主要风俗,让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风俗一:包粽子

我们这,粽子是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的美味。首先,在粽叶中心部,把它弯成圆锥型,挖上一大层雪白的糯米,再加入自己喜欢的食材,用一片粽叶封顶,用线加固,一个半成品粽子就成了。放在电饭煲里,加水煮半个小时,清香扑鼻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全是糯米的粽子,吃一口,软软糯糯;加入五花肉的粽子,吃一口,咸香淳厚;加入蜜枣的粽子,吃一口,香甜可口;加入虾仁的粽子,吃一口,Q弹爽滑;加入辣白菜的粽子,吃一口,麻辣鲜香。

风俗二:赛龙舟

下午时分,小镇上那条不知名的小河边围满了人,这是在干嘛?哦,是在赛龙舟啊。瞧,四条细长的雕着龙头的独木舟正在你追我赶,岸边十八个大鼓,鼓声冲天。划船的小伙子个个眉清目秀,借着鼓声,一号独木舟像火箭一样,一口气夺得冠军。奖励是一大罐雄黄酒和一锅粽子。

风俗三:扔粽子

相传屈原是抱石投江的,老百姓为了不让他饿了,就把家中的粽子扔到汨罗江里,我们不在那里,只好这样。煮好的粽子第一个要投河,只见大伙把粽子靠近额头,在亲吻一口,使足力气,“嗖!啪!”投到了河中。

这就是我们这端午节的风俗,你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

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九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大全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到吃粽子、洗艾草、赛龙舟,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系五色缕。

五色缕也叫延年缕,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色彩明艳、鲜亮的丝线编成的细绳,从五月初一开始系在人的手腕上或脚腕上,直到初五才能摘下来,有防御蛇蝎和避灾免难的寓意。这个习俗究竟从哪一辈开始不得而知,仿佛是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有。

在我们家乡戴五色缕有一个讲究,不能随意丢弃,要戴到端午节那天洗艾草水时才能解下来,且解下来的五色缕要扔到河里,如果解下来时遇到下雨天最好,有让灾难病痛随波而逝,这一年将会过得风调雨顺平安顺利的寓意。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因为编成五色缕的丝线的质量太差,我戴着一出汗,手腕上就红一道绿一道的,花花绿绿,活像个调色盘。我觉得不好看,于是等到没人时,我就趁机将手腕上的五色缕解下扔进了垃圾桶里。不幸的是,正当我以为这件事已经悄无声息的过去的时候,外婆发现了,将我狠狠地斥责了一顿。那眼神仿佛我犯了十恶不赦的大错,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斥责后她又仔仔细细的挑选了5种颜色明亮的丝线重新编成了五色缕再次系在我手上,且一遍遍的叮嘱我不能随便摘下来,说那是我这一年的平安福。

现在我和外婆已经没住在一起了,但是每逢端午节即将到时,妈妈都会编好五色缕并系在我的手腕上,五色缕成了我过端午节的象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屈原投江身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河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吃光,便用楝树叶包裹饭团。粽子就这样产生并流传下来了。

我家每到节日都会自己动手做各种食物,比如元宵节会吃元宵,就亲自动手做。端午节特有的粽子,毫无疑问也是自己动手了。

奶奶会提前几天购买好所需材料,一盒金黄金黄的咸鸭蛋黄,一捆又长又大的棕叶,一大袋颗颗饱满的糯米和四、五斤肥瘦相间的猪肉。奶奶先把粽叶一张张地刷洗干净,接着把猪肉切成一块块大小合适的块块,然后把糯米淘洗二三遍并用少量的酱油搅拌均匀,最后把切好的肉块用调料进行腌制。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马上就能开始包粽子了。

拿起两片粽叶,用双手做成一个漏斗形,留下半个粽叶在外面,一只手握住粽叶,另一个手用勺子装两勺米放入粽叶的中心,再放入一颗蛋黄,然后放入一块猪肉,接着用米覆盖在上面,均匀地铺满,再用剩余的半块粽叶裹上去,用手握紧,就成了一个柱形,用五六十厘米的细绳一圈圈地把粽子扎紧,最后打上一个结,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磕磕绊绊地包了起来,开头几次,都不太成功,经过奶奶的指点,我逐渐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速度也不知不觉快了起来。不一会儿,粽子就全部包完了。奶奶烧好煤炉,架上一口大锅,锅里加入水,把一个个精致玲珑的粽子放入水中,盖上盖,慢慢地煮。奶奶说,心急吃不了香粽子,要慢慢等,等到每一粒米都吃到蛋黄和肉的香味并且把香味锁住,粽子才成。于是,我又开始等,这简直是一种煎熬,足足等了五个小时,锅中飘出各种诱人的香味,我知道,解馋的时候到了。

拿起一个粽子,用剪刀把绳子剪断,把粽叶剥开,金黄的米粒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像是丰腴的东坡肉一般。把粽子放在碗里,粽子还冒着热气,一种混合着粽叶清香的米肉奇香,立时钻入鼻中。拿起筷子,插入粽中,把粽子一分为二,可以清楚地看到肉和金黄流油的蛋黄,第一口咬下去,软糯软糯的米粒在牙齿上跳起了舞,再咬一口,就咬到了肉,肥肉的油腻中和了瘦肉的柴,可以说是肥而不腻,咬一口蛋黄,嚼一嚼,咸香咸香的,一口再一口,一个棕子很快就没了。我嘴巴里忙得不亦乐乎,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锅里,早就惦记着吃第二个了。饿死鬼投胎般的样子,惹得奶奶哈哈大笑。

粽子的美味,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故土乡恋,皆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风俗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家。”我们的祖国大家园里有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但是,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园中,却有着不一样的地域环境,不一样的名族风俗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 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 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起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终于,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非常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是一个人永远的避风港!家乡,是殊途同归的美好地方!家乡,是一个人排除万难也一定要回的地方!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习惯,这习惯根据个人喜好,过着过着,就成了约定俗成的“风俗”了,这风俗形态各异,细节有所差异,但大体上,还真是一回事儿。不过,虽然大体上差不多,但给人的感觉却一定不一样,就是这么神奇。

我的家乡是东北黑龙江省大庆市的“温泉之乡”林甸,一年中,我主观觉得的第一个节日,是过年,不是指元旦,似乎元旦在1月1日就成了理所应当的第一个节日了,但我觉得,元旦只不过是一个假期罢了,而除夕开始,就是年三十,才是“节日”,饺子为代表的各色食品被人们端上餐桌,人人熬夜守岁,这天开始,直到初七,家家团圆,哦,除夕还要大扫除一次,寓意除旧迎新。

春节之后,就是元宵节了,虽说到初七为止家家团圆,但这一天元宵圆,月亮圆,所以元宵节,人们有的还要再团圆一次。这一天,可是为数不多的满月。

二月二,龙抬头,这有一个典故,人打翻了玉皇大帝的酒壶,所以玉皇大帝为了惩罚人类,不给人们下雨,青龙看到了人类叫苦连天,不忍心不给人们下雨,于是偷偷地给人们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锁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并说要青龙出来,除非人有本事让金豆开花,善良的人们不忍心看到青龙被锁在大石头下面,朝思夜想帮助青龙,有一天,一个老头发现自己家里的黄豆开花发芽了,一想:“呵,这不就是金豆吗?”之后这位老者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人。一天玉皇大帝下来视察的时候,看到一个地方全都供着发芽的金豆,玉帝如约放了青龙,所以流传下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在我们这里,这一天出门既不能跑,也不能跳要不然就是“踩了龙头”一年交不上好运。

我们家乡的风俗大体上和其他地区的风俗差不多呢,但是啊,这过起来可是别有一番风趣,和别的地方的风俗相比可是一点也不输给人家,林甸地方虽小,但过年的时候可是和整个中国一起过,并过得格外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中秋夜,不一样的月饼文化。我从书上了解到:博饼——是福建闽南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博饼”的由来有许多传说。但听得最多的,传说是我国古代很有名的郑成功将军,在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为激励、鼓舞士兵的士气,而发明的一种娱乐活动。因“博饼”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便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中秋博饼,讲究的是一个趣味、开心,博的是一个好兆头。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相信,博中状元的人,来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我想: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多种的感情寄托吧!所以,厦门人对中秋节格外重视,厦门的中秋节当然也格外热闹。民间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呢!

当一粒粒骰子在大瓷碗里旋转、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时;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特别美妙。

很多外乡人来厦门,都会被这种浓浓的节日风情所打动。不仅因为博饼趣味性大、参与性强,更多的是对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深深期盼之心。

今年我总算弄明白了,一套会饼有:状元一个,对堂二个,三红四个,四进八个,二举十六个,一秀三十二个。原来数量是成倍数地递减啊!妈妈说:“简单理解,会饼——是根据中国古代科考名次来设计的,考得最好的就是‘状元’,依次是‘榜眼和进士’……”

我惊呼:“怪不得状元那么难博到,原来是第一名啊!我要是能博到状元,能考个状元那该多美呢!”妈妈又说了:“博饼博状元完全是运气,而考状元凭的是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学习所积累的实力噢!”

我听了若有所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中也就数春节最热闹吧,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大人们打理家中的卫生,小大人们也得帮着大人们干活,但不必像大人们那样累,娱乐的时间总该是有的,与同龄的孩子们聊聊天,或是忙一些自已的事。小孩子们当然是玩了,东跑西窜,或是再叫两三个一块疯去。一玩就是大半天,回家一般都很晚,自觉的孩子当然是早些回家,不用父母费心。那些不自觉的,自然是要吃饭时或是天色已晚被父母喊回家去,怕是走时也还会有些念念不舍的吧。若是父母不来,脸皮厚些,恐是要在别人家吃住了。

前头说了那么多序曲,接下来也该是重点了。

先从除夕夜说起吧,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家中必然是要打扫干净的`,晚饭桌上还要多摆上几个碗筷。我问过妈妈为什么要多摆上几个呢?妈妈告诉我,这是寓意着未来家里多子多孙的。我从不信这些,认为只是用来烘托气氛罢了。在晚饭前,家中公柜上还要燃香,门外还要放爆竹,爆竹放完后既可吃年夜饭。

吃完饭后,就是包饺子了,按我们家乡的习俗,饺子中还要包上硬币,多少都随意,只可放一个五角,若是在吃饺子时吃到五角的代表你今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于是,在盛饺子前,总会,用筷子弄破几个,看看里面有没有硬币。若有,就盛去。没有,就放那儿,谁爱要谁要去。

我本人并不喜欢守岁,所以吃完饭没一会儿就睡下了,那些守岁的就不停在放鞭炮,扰的人不能安宁。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吃完饺子后就要去祭祖,这祭祖只能男人去,女人们就要待在家接待要来的客人,这祭祖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小孩,都可以去。持有族谱的人家放炮,听到炮声后一个庄子的人都要去祭祖。人齐后再次放炮,然后就是烧纸,公柜上放着一个观音像,前面再摆着香。老辈人头发都掉了光的,手中拿着木鱼,隔一会敲一下,木鱼一响,同辈的人两两结伴跪下磕头,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情形还以为是哪家要结婚呢。

祭完祖就是拜年,所有祭祖的人结伴而去,女人们就站在门口,手中拿着香烟,递给来的客人。说白了就是组团到别人家站一会,顺便拿两根烟罢了。

这就是我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也没太多不同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过年风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日,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

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

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

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节日风俗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这一年中最最重要、热闹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传统的节日,快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俗话说一进腊月就是年,腊八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都在熬八宝粥,腊八粥是用各种豆子、各种米和各种干果熬成的。这只是过年的开始。

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的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每到这一天,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对联,屋里贴上了神话。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全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谈天说地聊家常,观看精彩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除了很小的孩子,几乎每人都要守岁,老人守岁是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早晨,我噼噼啪啪、接二连三的鞭炮声从梦中惊醒,我赶紧换上新衣,来到到街上一看,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的结队去拜年,无法掩饰心中的喜悦心情,看着彼此的笑脸,有说不尽的话语,无限的思念和牵挂,家家户户欢声笑语,洋溢着欢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高潮来了。正月十五又叫灯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汤圆代表团团圆圆。我和姐姐吃完饭,飞快的向街上跑去,处处张灯结彩,红火而美丽,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灯,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宫灯、有的是玻璃灯、有的是走马灯、有的是纸灯。来到广场,广场里人山人海,空中飞舞着各种各样的孔明灯,远远看去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各式各样的烟花,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美丽的烟花等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太阳花,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点点滴滴汇成了花的海洋,他们像对我们致谢,多么快乐、多么活波啊!我和姐姐玩的开心极了,广场上的人陆陆续续快走完了,我和姐姐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春节已经过去,我们的心也该收回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从今天起,坚持自己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陕北,说起我家乡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而最热闹的当属大年初一了。

大年初一这天早晨,家家户户一家老小都会准时起床,一起动手包饺子。而且包饺子也有分工:通常是一个人和面,一个人制作肉馅,剩下的人便擀皮包饺子。一家人忙活起来,热火朝天,仿佛时间在他们那里比什么都重要,而这种气氛,则给原本就喜庆的大年初一更加增添了年味。

包完饺子后,接着便是煮饺子:将饺子放在用高粱杆编成的圆盘中,一个一个地往下“跳”。

随后就是另一大步骤:炝粉汤了。炝粉汤时,总会有一个经验丰富的父亲或母亲亲自下锅炝。在炝的过程中,不时会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像是在放鞭炮,但那其实是在用油和醋在炝锅呢。粉汤炝好后,会传来一股丸子、卤鸡丝、豆腐条和粉条等食材诱人的香味,让人真是垂涎欲滴。

饺子出锅后,便和粉汤开始“跳舞”了,当两种主要食物烩制好后,粉汤饺子便出锅了!出锅的饺子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想要多吃几碗,谁如果吃到包在饺子里面的钱币,那谁就是新年里运气最好的。今年大年初一,我吃到了两个,嘻嘻。

这一天,不管是走到哪里,都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与友情啊!春节也就此拉开序幕,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妈妈是湖北天门人,而我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担心我水土不服,并不经常回老家,上学后又由于学业繁重,回老家的机会就更少了。不管爸妈工作多么繁忙,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却是雷打不动地回外公外婆家过年。

在外婆家过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夕团圆了。老家的除夕甚是隆重,一大早外公外婆就到集贸市场选购食材,有鱼、猪肉、牛肉、各类蔬菜、水果……采购回来后外婆和舅妈就到厨房开始准备团圆饭了,外公负责打扫房间,我负责写对联,舅舅和爸爸妈妈负责挂灯笼、张贴对联。等一切准备就绪,厨房里已经飘来浓浓的饭菜香,这时候表姐和表弟会被安排去叫大姥爷(外公的哥哥)一家来团圆。

开饭前,外公总会放一架超大的鞭炮,听说鞭炮响的时间越久,代表你来年的日子过得越红火。

这么多人,一桌是坐不下的,外婆一般准备两桌菜,大人一桌,小朋友一桌,家里的女性大多和小朋友坐一桌,一来可以照顾小朋友,二来方便随时添菜、添饭。团圆饭一般准备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天门特有的粉蒸肉、蒸排骨、蒸鱼、蒸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整条红烧鱼每年都不会缺席,但是每次红烧鱼上桌后妈妈都不忘提醒我不能吃,而要留到第二天吃,寓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菜肯定是一道甜汤,寓意甜甜蜜蜜。

席间,外婆会准备一些酥饼,酥饼内芯包有红糖,表面会撒上一层芝麻,一口咬下去,一层一层的,很酥脆香甜,味道有点类似千层酥。做酥饼是一门技术活,要有一位面点师傅提前准备好酥饼皮、酥、糖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后,师傅负责擀皮,其余人员分别负责擀酥、包糖、压平、烘烤,一般五六个人流水线作业,大半天时间就能准备一大筐酥饼。由于外公熟通酥饼的做法,从腊月中旬起,会被亲戚朋友轮流约到家里帮忙做酥饼,很少呆在家。

当然,还有我最爱吃的糍粑。老家腊月里,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纯手工的,煎熟后,沾一点红糖,轻轻咬一口,软糯不粘牙,糯米的香味在口腔里打转,咽下去,回味会送到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久久不会散去。

吃完团圆饭,我们会祭祖,按照旧日的说法,成年男性和儿童要去祖先的坟前点一盏长明灯,告慰祖先,我们一切安好。

爸爸妈妈小时候对过年有一种偏执的期盼,与其说是对年的期盼,不如说是对新衣和各种糖果的期盼。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回老家过年已不再关心能吃什么,更多的是对团圆的期盼,是对亲情的守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当火车飞驰着驶入河南境内时。爸爸告诉我,我们跨过长江了,长江以南是冬天没有暖气的世界。没去过南方的朋友,一定会很好奇南方人是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或许会觉得痛苦难耐。而我却觉得南方冬天的取暖方式别有一番乐趣。

记得小时候,在南方家乡的冬天穿得厚厚的棉衣,室内室外一样的冷。每当入冬时,奶奶就会搬出一个东西——暖脚器。暖脚器插上电便开始发热,用一个方形桌子罩们它。桌子上盖一张晒得香喷喷的方形小棉被,这样能更好的保留住温度。闲暇时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将小棉被盖在腿上,将脚放在暖脚器上,感受着桌子底下暖脚器的热量慢慢的从脚底传便全身,不一会儿身上就暖烘烘的了。桌子上总是摆着水果、瓜子、花生、坚果、零食,大家说说笑笑特别惬意。

南方农村的取暖方式更为原生态,堂屋中间放一个木质方形低矮的架子,架子中间是圆形大铁盆,将烧红的木碳堆在铁盆里面。不一会儿整个屋子就开始暖和起来。聪慧的人们当然不会就只是用来取暖哟。将生的地瓜、玉米、土豆、糍粑埋在铁盘中烧尽的碳灰里,能煨出非常香甜可口的烤地瓜、烤玉米、烤土豆、糍粑。火盆的正上方往往还挂着一串串香肠、腊肉,借用木碳烧出的烟将它们熏得焦黄焦黄的颜色。这样熏过的腊肉能存放一整年呢!人们围坐在火盆周围,像每天都有篝火晚会一样,吃吃喝喝、聊着家常,谈笑风声。时不时会有腊肉滴下来的油掉到火堆中,传来滋滋拉拉的声音,好一派生活的生机与乐趣。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里的取暖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起来,然而农村很多家庭依然延续着最原生态的样子。虽然南方没有政府集中供暖的便利,但人们都在利用自己聪明的才智过着自己最有乐趣的冬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石溪久佳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每每提起端午,谁不是先想到那香气扑鼻的粽子来呢?

当这美味的粽子入口后,不禁会想,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我国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受人爱戴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于汩罗江,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后来当心凭吊的饭团被鱼虾所食,就想出用树叶包裹饭团并外缠彩丝,慢慢地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包粽子的工序也不简单。首先要把采来的棕榈树叶子一条条撕开来,然后一段一段结成绳子备用,再将包粽子的粽叶提早一天洗净并泡在水中使其变软。第二天将糯米洗净过滤掉多余的水,之后按家里人口味拌上酱油盐等备用。再就准备粽子馅:有芋头的、有肉的、还有板栗的、豆沙的……这些备好后,拿出泡好的粽叶,两片粽叶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欢的馅,面上再铺一层糯米,之后用另外一张粽叶盖上,最后用棕榈树叶做的绳子将整个粽子一圈一圈把它绑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粽子全部做好后就把他们放进锅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开了之后,那棕叶的香味,棕榈树叶的香味,还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来,慢慢的从锅盖缝隙里钻了出来,闻着这些香味,我实在忍不住,总是一会儿就去闻闻,一会儿就过去提起锅盖看看,并不断的问外婆:“熟了没,熟了没?”外婆笑着对我说:“等一会儿”。可没过多久我又跑去问外婆,外婆笑眯眯的说:“再等一会。”我就一直这样子等着、盼着,总觉得时间过的很慢。

终于,外婆掀开锅盖,对我说:“快来快来,新鲜粽子出炉啦!”煮好的粽子散发出了更迷人的.味道,这味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拆开一个粽子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顿时间溢满了我的口腔、沁入我的心脾……五月初五这天开始是为了纪念屈原,经过千百年后的发展今天成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