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班主任观后感电影(最新20篇)

这部电影是关于红军和白匪军的故事,我非常喜欢看这部电影。电影里的主角是一个名叫虎子的孤儿,别看他是个孤儿,他可厉害了,如果这部电影里没有他的话,那么多的人可能都会牺牲,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冲锋号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3406

作文

1000

电影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开场节目是由吴磊唱的《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首歌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会放,我怎么听也听不腻。

第一部分是“字以溯源”,首先请出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宁奶奶,向我们介绍了甲骨文,她现场演示了“正”和“直”两个字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并告诉我们写字不能数笔画来记,要知道这个字是怎么样来的才好记。接着出场是被称为“汉字叔叔”的美国人理查德,他研究汉字有45年了,用了他全部的积蓄同时花了20年的时间整理了中国汉字建立了网站,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汉字都是如此热爱,如此执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汉字感到骄傲。

第二部分是“武以振魂”,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一招一式都透露着民族的浩然正气。《战狼2》的导演吴京通过视频和我们分享他心中的英雄形象,我心中的英雄就是像吴京这样有骨气,坚强、不畏困难的爱国人士,为我们合肥有这样的女婿而骄傲。

第三部分是“棋以明智”围棋冠军柯洁介绍了他和智能机器人“阿尔法围棋”博弈的故事,虽然输给了机器人他难过的都哭了,但是后来他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认为最后胜利的都是人类,因为机器人是人类做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徐子航和机器人特奥弹《野蜂飞舞》比速度,虽然最后徐子航以落后2秒的速度输给了特奥,但我觉得虽然在时间上机器人赢了,但是在情感上肯定是徐子航赢了,因为一首曲子机器人弹一百遍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艺术家的手里,弹一百遍就有一百种情感。我也学钢琴,今天暑假的时候钢琴老师让我参加考级大赛,我不是很愿意,因为时间太仓促,我比赛的曲子弹的不是很熟,妈妈就鼓励我,说重在参与。在比赛前的几天,我每天都会弹4个小时,但还是觉得不是很好,后来在唐老师的指导下,我把对曲子理解的情感加进去,弹出来的曲子就非常悦耳动听,在比赛的时候我取得了合肥赛区三等奖的成绩。机器人是代表我们科技技术的发展,但是真正的艺术是需要用心去学、去感受的,这是机器人永远无法代替的。

第四部分是“文以载道”96岁的许渊冲老爷爷他告诉我们中华诗词有三美,分别是“意美”、“形美”和“音美”,他都那么大岁数了还每天坚持翻译一页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96岁的老人家都这么认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我想对他说:“许爷爷,您多花点时间休息养身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事就交给我们吧。”

第五部分是“丝绸新路”,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的米斯巴老师和她的中文老师常老师及杨老师之间的师生之情让我很感动,杨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们上课,连生病了都不愿到医院去看。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班主任汪燕老师,她出去学习或开会的时候,明明是上午就可以走了,但是她非要等把上午课上完了,下午才走;还有一次她嗓子疼,都不休息还坚持来给我们上课,从不耽误我们一节课。我会认真学习,报答汪老师,努力成为能让她骄傲的一名学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做为一名中国人我自豪,我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们却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可笑。有的人常感觉生活负担过重,面前困难重重,因此整天垂头丧气,郁郁不欢。阿甘的信念这样的单纯,目标这样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穷山恶水,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并不是说愚人之福,保持这种态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减轻他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而使他达到生命之巅。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的完成,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中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会引导你去羡慕他,你只会欣赏和阿甘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个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跑吧孩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跑吧孩子》是一部新加坡电影,看了它之后使我感触很深。主角是阿坤和小芳兄妹俩。阿坤和小芳家境贫困,阿坤不小心把小芳的鞋子给弄丢了,兄妹俩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哥哥在百般无奈之下想了一个办法:让妹妹穿自己的鞋子去上学。

现在有点钱的人不愁没鞋子,富有的人就更不在话下了。很多孩子都在温室里生活,根本没有体会过那种心酸,也不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美好生活。我也不例外:有时鞋子破了一个小洞洞,就买了一双新鞋子;有时鞋子脏了,就要买新的;有时鞋子不好看,就吵着让妈妈买新鞋子;有时······不缺吃、不缺穿,一个个穿着名牌、坐着汽车,想想和这些孩子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从没想过一双鞋子会有如此辛酸的故事。

当你看到阿坤被罚扫篮球场,朋友们都过来帮他一起扫时;当你看到校长夸阿坤是好孩子,把那些东西擦得干干净净时,其实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完成的;当你看到阿坤在赛跑时鞋子被埋在淤泥中,朋友在赛后帮他挖出来;当你看到······对于他们纯真的友情,你会不会感动?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全文共 2030 字

+ 加入清单

初读《傲慢与偏见》还是在初中,当时不仅是为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而着迷,更是被真实有趣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和美丽的田园风光所吸引。几年之后,再此翻阅,对书中所展现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的理解。

《傲慢与偏见》写于18世纪后期,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社会各阶级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矛盾,但作者简·奥斯汀并没有通过描写大规模运动之类的来展现这些社会矛盾,而是选择在她生活的英国乡村这个小环境下,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彬格莱,丽迪雅与威克汉姆,卡洛蒂与柯林斯这四桩婚事,表达自己的婚姻观,通过讽刺经济利益对人们恋爱和婚姻的影响来展现社会矛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开始时,自私势力的贝内特太太对彬格莱的吹捧,她重点不在于品行,外貌,学识等,而是兴奋于彬格莱5000英镑的年收入,这是多么滑稽可笑啊。还有威克汉姆为了钱财诱骗达西的妹妹私奔,从这些小切入点就可以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

达西的傲慢到底从何而来?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出身优越,相貌仪表堂堂,年收入又颇高。而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阶级矛盾决定的。在第一次舞会上达西不愿意与乡村的姑娘们跳舞,看不起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个,甚至美丽的伊丽莎白也被他拒绝。到后来达西和彬格莱的姐姐对简与彬格莱婚事的阻止以及独断专行、自私自利的凯瑟琳夫人对伊丽莎白与达西婚事的阻挠。所谓的“上流社会”对在乡村生活的中产阶级的歧视,特别是柯林斯对凯瑟琳夫人那阿谀奉承,虚伪愚蠢,奴颜婢膝的惺惺作态,无一不反映出阶级差距造成的深刻影响。而作者简·奥斯汀本人是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一员,并且终身未婚,书中描写的社会生活状态正是对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这本书描写的社会生活十分有趣,人物更是性格各异,栩栩如生。我最喜欢的是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作者心中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的美貌虽不及姐姐简,但她具有过人的胆识和果敢的气概。柯林斯为了更理所当然地继承贝内特家的遗产,于是向美丽的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理智地判断自己的情感,果断地拒绝了求婚。在凯瑟琳夫人来询问她与达西的婚事时,她不惧地位的悬殊,阶级的差距,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内心。这些片段都使我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伊丽莎白。但同时她的偏见也使她和达西的感情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常说:不可以貌取人。但其实在生活中这一点很难做到,就像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一样,威克汉姆軍官,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与达西的傲慢,不善言辞比起来,确实表面上要好很多。谁又能想到这位英俊的軍官竟然是个恩将仇报的无赖赌徒,而看似冷血的达西却是个善良助人的绅士?就连聪明的伊丽莎白也被威克汉姆光鲜的外表给骗到了,听信谗言对达西产生偏见。这也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在了解朋友时,万万不可被外表所迷惑,要深入了解其人格,从多方面了解朋友。并且,朋友要自己去感受,从第三方了解到的情况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男主角达西也十分有个性,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慷慨大方,助人为善,是英国贵族的典范。他面冷心热,虽然看起来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他的内心充满了爱与仁慈。在威克汉姆挥霍完遗产,想拐骗他的妹妹离家出走从而获得金钱的情况下,达西还能宽容大度的原谅他,并且给予他金钱,实在是仁至义尽。达西在被伊丽莎白拒绝后,了解到了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和威克汉姆私奔,在贝内特家面临危机的时刻,他不计前嫌,亲自到伦敦与伊丽莎白的舅舅一起寻找丽迪雅并商量计策解决问题。而这一切他都没有告诉伊丽莎白,这种不求回报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达西的傲慢他最大的缺点,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不仅倾吐出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同样也滔滔不绝地吐露自己的傲慢心情,并且谈得毫不逊色。他觉得她门第低微——他是降格要求,是家庭方面的障碍,使得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他说得热情激动,好像是他自贬身价之故,不过这却不大可能对他的求婚有利,他流露出来的胜券在握的神情更是火上浇油。对于自尊心强烈的伊丽莎白来说,听到这番告白是愤怒高于惊喜,自然少不了对达西的斥责。这也是文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把达西的那份傲娇毫不保留的表现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相较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个性,简和彬格莱两个人的性格则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没有主见,听从他人的安排;并且都较软弱,不善于反抗。彬格莱因为姐姐们和达西的劝说,中途放弃了自己对简的爱慕,离开的乡村。而简在面对彬格莱时也是犹豫不决,羞于表现自己的真心,导致两人错过了许多机会。好在最后两人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帮助下认识到了自己的真心,重新走到了一起。我们也许会讨厌简和彬格莱这种羞于表达、无主见的性子,但在生活中,拥有这种性格的人不在少数。这类人往往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突出,易随波逐流,易受他人鼓动影响。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寻找到自己的目标,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做的是什么,并坚定的走下去。

合上这本书,仔细品味一番,我看到了什么?理智、人性、尊严、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大电影》观后感作文450字_小学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1675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这部电影很好看,我经不住诱惑,就叫爸爸买了几张电影票。

星期一,爸爸带我和哥哥到电影院看电影。我们刚到电影院门口,就看见一个巨大的屏幕在播放预告片。那屏幕似乎有我身体的五十倍大。我们拿着票来到指定的位置上坐好,等待电影的开场。这时,我想要是能来一杯爆米花那就更好了。正想着,电影开始了。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嘟嘟被绑架了,就关在一个箱子里。光头强正好也有个一模一样的箱子,一不小心两个箱子放在一起了。于是,光头强拿错了。他回到家,才发现拿错了。嘟嘟逃了出来,在房子里跑来跑去。光头强听到了脚步声,就以为是狗熊来了。他就拿着扫帚,在屋里寻找狗熊,找呀找,没找到狗熊,但他找到了嘟嘟。

嘟嘟很爱玩,光头强常常和它玩到深夜。有一天光头强带它出去玩,结果嘟嘟又被抓走了。于是光头强和狗熊兄弟一起去就嘟嘟,终于把嘟嘟给就回来了。

最后,嘟嘟和他们过了一个美好的新年。

六年级:天天灬

为生命树一座不朽的丰碑——电影《最后一课》观后作文1200字_初中初一作文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看完这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后,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都会为电影中这位伟大而无私的教师——谭千秋感动,都会为他那一刻定格的影像而伤怀。

这部电影讲的是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汶川大地震爆发那一刻,汉旺镇中学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四名学生,而被强大的地震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的感人事迹!

这一天下午的第一节课,谭老师还像以往一样,走进教室,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课题《人生的价值》,“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谭老师问。“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不损害人民的人;一个有损于人民的人。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谭老师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清晰地记得谭老师说的那句话: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谭千秋,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生命谱写了一个传奇。他原本可以在省城大学教书,可是毕业回家和村长的一席话,让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机会。他只想让家乡贫困的的孩子们有一个读书的机会。于是,他不抱怨家乡条件的艰苦、不抱怨教学条件的简陋、不埋怨待遇的不如意,带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走进了汉旺中学,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

谭千秋,一个为人子、为人父的简简单单的人,为了所教的孩子们的身心和学习的有益成长,几十年如一日,经过了不知多少不眠之夜,承受了不知多少家庭及生活的重压,一心只想着所教的学生们。刚端起饭碗,就匆匆离家去处理学生的问题;刚刚走进办公室想休息,就为了班级的突发问题奔波劳碌。一件衣服补缀十几次,仍旧不舍得买一件新衣,可是学生有了困难,他却慷慨拿出自己的衣物资助。在学校里,师生们给他一个外号“谭抠门”,他却说:相信自己的付出,总有一天会让孩子们理解!

那一刻,瞬间的地动山摇,他走在了最后。本可以冲出即将崩塌的教学楼,本可以续写自己的生命,可是看到四个没有来得及冲出教室的孩子,他毫不犹疑地冲上去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孩子们生命的天空!坍塌的教学楼的石块无情地砸在他身上,长长的钢筋残忍地刺穿他的手臂,他却只重复着一句话:孩子们,别怕!别喊!保存体力!我们一定能获救!曾经一度调皮、不懂事的孩子们在这一刻明白了谭老师的良苦用心,懂得了自己对谭老师的种种错误的做法!这一刻,师生对以往的一切都释然了!这一刻,师生情感动了天地!“大爱无疆!”谭千秋用“爱”收获了“爱”!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谭千秋用自己生命最后一刻的定格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谭老师走了,课桌下的孩子们承接了谭老师的期望和寄托,将“爱”延续!

“谭老师一路走好!”一座雕塑矗立在汉旺中学的校园里,倔强的身躯呵护着课桌下的四个可爱的生命,让这一刻成为了永恒!一座伟大精神的雕塑将永远矗立在活着的人们的心中,我们有信心把谭千秋老师的“爱”在我们中间延续!

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一定永记谭老师的精神,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将自己的成功奉献于整个社会,用心成就一个辉煌的人生!

(辅导教师:李冠超)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初级中学初一:52平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过年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可惜了,一个电影化不成功的话剧,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潦草的小品

中国人年年都会拿过年这件事来大做文章,关于过年的故事,其实是中国人家庭观念的表现形式之一。而这种观念在社会的变化下正不断地受到冲击,这不是少数特殊群体面对的问题,如果说《老炮》里的六爷一族是一群不甘老去的老混混,赵本山饰演的老李就是不忍家庭模式出现变化的老家长。我敬重前者,更同情后者。

六爷的可敬之处,在于他对原有"规矩"的恪守,这份恪守在面对当下的"不像话"时,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在老炮们年轻的时代,在那个更有规矩的时代,恐怕他们才是"没规矩"的人,他们打破了老一辈人的规矩,建立了自己的时代和自己的规矩,而晓峰小飞其实只是做了他们当年做的事罢了,我们必须弄明白一点,从发展的眼光看,新一代顶替老一代,其手段势必更为下作,更为没有底线,否则,他们无法在旧有的"规则"内战胜规则的制定者。这样的群体没落了,是他们自己的悲哀,但老李就不一样。

他所面对的问题完全不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导致的,他们只是用和以前一样的方式爱护自己的家,而面对新环境的年轻一代甚至两代又势必不会适应,过年的实际意义,其实就是家庭的幸福与团圆,反之,当不利于家庭和谐的因素在过年时出现,这种效果就会被放大,同时也使得老人的困惑,无奈,痛苦,在影片中表现的尤为深刻,而且必须承认,本山大叔演的不错,在他的身上,我是真的看到了我爷爷奶奶的影子,很真实,而且不落俗套,只要不是十分计较,但是这一份情感上的沉淀与反思,就是关于过年的一份价值。

与之相对的,则是电影结构的极度混乱,很多地方看得人莫明其妙,人物的行为缺乏内在联系,至于结尾,简直就是群魔乱舞,除了二人转以外什么也看不出来。这些问题在片中都是败笔。

不过那又怎样,多大的事不能等过了年再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看过这部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吧,在浩瀚的宇宙,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当时在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湿润了多少人是双眼,一个永不沉灭的船,最终还是沉浸在浩瀚的大海之中。影片中的男主女主更是故事感人,相识匆匆,永别也匆匆。

影属于回忆形式来来讲的这个故事,但是的那个摄像机沉下海底,探索船舱的时候,看到满处生锈的东西,可以女主却回忆道了当时漂亮的走廊,洁白的大船,还有灯光的明亮,最后还漏出最美丽的笑容。

柔丝和杰克相遇是美好的,他们两个之间的故事也是非常完美的,特别是柔丝可杰克在床头那一片段,是多么的浪漫,是多少情侣们想去向往的爱情呀,就算杰克到最后也没有说出我爱你这几个字,可是影片内容足以证明杰克到底有多爱柔丝。

我非常的想用浪漫来形容这部电影,男主杰克是一个穷家子弟,可是靠自己的赌博最后博到了一场完美的爱情和遭遇。对于他这种可以上这么豪华的轮船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可是,你也可以说他是非常有幸的,也可以说是非常不幸的,在豪华的轮船上面遇到了自己这一生的真爱,可是最后还是没有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沉睡在了冷冰的海洋之中。

电影的上半部分感觉还是挺搞笑,挺欢喜的,在种种困难之中,最后抱得了美人,是一段完美的感情,可是这一些全是一大场灾难来临之前的前奏。不过看到撞船以后,又有很多伤感,他们要求下面的人员的船舱关闭,不让水势往上跑,当时是谁规定的下等仓人员就可以不用救了?谁说的上等仓的人就可以让逃走?难道说下面的人就不是人?下面的人就应该被活活的淹死?当时又有多少人为了上船挤的头破血流的。但是特别尊敬那些拿着琴的一些人,他们在大水来临之前还是那么的淡定,弹着美妙的音乐,是那么的从容,对于这些没有上等人高端的小提琴手,是一个多么大的感触呀,可是在恐慌之中没有人去听他们的音乐,都在拼命的逃荒,可是在这些小提琴手们来说,是他们最庄重的告别了。

泰坦尼克号即将沉睡在大海之中,当时是多么宁静的气氛呀,所以灯光全部熄灭,在宁静的大海之中,没有一丝声音,当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当杰克最后即将要沉睡海洋之前对柔丝说了我爱你,这个告白可能是杰克最后一次的告白了吧,当柔丝放手那一刻,杰克沉入大海之中,柔丝是此生最不想看到的场景吧,但是也是他这辈子不能忘也不想忘掉的场景。

过了很多年以后,已经老去的柔丝,回想到杰克,可是那个只能是回想,因为没有杰克一丝的任何东西,什么都没有,就连一张照片都没有。可是当柔丝光脚走到甲板打开手掌那一刻,他在想,他讲这个水晶扔掉海中,就像当时他放开杰克的手一样,让所有的人都无法记起杰克。在之前的那一个美好的时光美好的相遇全部都让大海来接受吧。

泰坦尼克号这种得到非常广大的影迷们所喜爱,得到了很多的好评,这个电影可能都是去哭着看完的吧,应该没有哪一个电影可以去和这个电影去媲美的吧,有很多被最后的结局弄哭的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不愿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可是看到这个故事之后是多么多么的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芳华观后感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芳华》那是个血气方刚的年代,而关于青春,关于爱,关于责任被真实的记录。那个叫刘峰的‘活雷峰’,最后成了整部电影的痛,在文工团甘愿做最下等的工作,照顾好所有人,上战场宁守着死去的战友也不自救,革命情义之高远胜所有人,但是他的结局,断一条胳膊,贫穷、生活困难,最后与何小萍未结婚在一起,没有子孙后代,凄凉悲苦的过完残生。

陈灿,一个红二代,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什么兄弟情意,靠着父辈的光辉,人生一片坦途,结婚,生子,开公司,做老板人生走向顶峰。陈灿和刘峰人生的鲜活对比,无疑这就是冯氏黑色幽默的又一高深境界。

有原则的刘峰,最后在凄寒悲苦中渡过自己的余生,有背景的陈灿最后在荣华富贵中渡过一生,虽然都是活着,但是价值和意义的不同震撼了后人。给后人留下:有一个有背景的爹一直就是所有人的梦想吧!

何小萍的孤苦与悲戚,刘峰的孤独与徘徊,如果不是冯大导演开恩,估计结束时也不会有最后一幕:“你能抱抱我吗?”如果不能,他们想当然的在孤独苦闷中历经数年,然后了此残生。

也正因为这最后的一幕,电影得到升华,让所有观众又看到了希望,相比陈灿和郝淑雯,刘峰和何小萍后半生过的不好,但是他们过的踏实,且来之不易!而萧惠子考上了大学,人生也很美满,写了这本名为《芳华》的书,也有了这部电影。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认同世界的不公平,也不得不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愤怒,但以事无补,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自然界的丛林法则从没有丢弃,弱肉强食,能者生存,诡者生存。老实如刘峰,荣誉大到‘活雷峰’但是因为这份荣誉自己不能向常人一样喜欢一个人,或者爱一个人;荣誉光环退掉后,还是个平凡人,比起那些如陈灿一直把自己藏的很好,从没有人知道自己是某司令员的儿子,直到这个秘密被曝光,才展示自己能力与实力的人,刘峰就像个小丑,他是被这个社会用来评价和笑话的。

最后,写了这么多,感谢冯导又带给我们一部精彩的电影,豆瓣评分9.1,让我们又一次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虽然80后90后理解不了所谓的文革,理解不了上山下乡,战争带来的伤痛,但是能理解阶级斗争,因为人类社会就从未终止过食物链上的游戏,也从没有放弃过爱、喜欢、责任、担当,还有妒忌、伤害、抢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刘胡兰观后感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完《刘胡兰》这部影片,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六个活生生的民兵,都被按倒在敌人的铡刀下,顿时人头落地,热血喷涌,这是一种何等惨烈悲壮的场面,一种何等血腥恐怖的场面。

这样的情景,是常人很难承受得了的,胆小一点的可能吓瘫在地,意志薄弱的就可能乞哀告怜,而刘胡兰,这个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怒视敌人的残暴行经,两眼几乎要冒出火来,然后望着父老乡亲,望着养育了自己15年的云周西村,默默地告别。刘胡兰迈着大步走向铡刀,从容地躺到铡刀上。雪亮的大刀悬在脖颈上方,她视而不见,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望着蓝天,似乎看到了自己用青春和生命换取的美好未来。

虽然我早已熟知刘胡兰的故事,可看了这部影片还是心潮起伏。这个年仅15岁的女孩身上究竟拥有什么力量,使她面对死亡,面对屠刀那样坦然,那样从容?

此时我的思绪飞扬,李大钊面对绞刑架进行了最后一次演讲,江姐整好衣服和头发从容就义,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一幕幕壮举浮现在眼前,耳边萦绕着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不作寻常麻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对着死亡我放声歌唱,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烈士的铮铮铁骨,烈士的执着追求,深深的震撼人心。为了理想,为了事业,他们虽死无撼,用生命和鲜血筑就了共和国坚实的基石。

看完电影《刘胡兰》,我擦干眼泪走出影院,不管是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还是回到温馨的家,都忘不了刘胡兰从容就义的情景。而今,正处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去流血,去与敌人拼杀,需要的是发扬刘胡兰那种为了理想,为了事业而执着追求的精神,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不是很忙,看了许多历来被世人奉为经典的影片,有很多确实不错,也许电影拍成那样才算是真正的艺术。

日本老片《罗生门》故事结构简单,人物也就那么几个,可看完后让人心里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只有影片看到最后才会明白影片一开始和尚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对白,“这次让我可能丧失了对人类灵魂的信心,这比强盗,比战争,比瘟疫,比天灾饥荒还可怕”

影片从故事里和讲故事的人两个层面揭露人世界上最让人恐惧的事情,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诚实,每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撒谎,可以出卖别人,可以不顾一切,切实的让我感到十分的恐惧。

影片的另一个角度是表面上十分温顺软弱,动不动就泪流满面的年轻少妇,在触及到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时面目却是那么的狰狞,内心活动的变化是那么的丰富,说谎趋炎附势,甚至比强盗和他丈夫更狠毒,中国的一句话“人心隔肚皮”也是颇有道理。

无论是强盗,武士,年轻少妇,樵夫,还是巫婆甚至虚构的鬼魂没有一个是诚实的,彼此间是信任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露出虚伪的外表说谎欺骗,让人内心感到恐惧,甚至那种恐惧超过任何的恐怖片带来的可怕感。

只有在影片最后大雨停了,外篇露出了光明,当樵夫承认了自己的欺骗,抱着捡到的婴儿走出罗生门时,才看到人性残留的温存和善念,也许这也是唯一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优秀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看完了电影会发现

真正幸存下来的人都是纯粹的人

她们不盲目得怨恨日本人 很多日本志愿者去看望这些老人 这些老人热情温暖得迎接他们 他们不会每天埋怨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日本这个国家

为什么日本不道歉

她们不盲目得自怨自艾 不会一味得感叹自己的命苦 只是在回忆时 因为自己的经历还历历在目而情绪起伏难以平复 回忆结束后 还是会告诉自己 过去的都过去了

生活还是要好好过

以前有很多关于慰安妇题材的电影 基本上都是根据历史资料和慰安妇们的话语 还原当年的场景 让观众切身体会那种被蹂躏绝望又恐惧的情感

“鬼乡”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 看了以后 让人愤恨不已 被拉去当慰安妇的只有10多岁 然后每天被-- 生病了就拉去活埋 来月经了就挨打

日本人一不高兴就让全体脱光衣服在广场上站着 挨个羞辱 我经常在想 这些日本人自己没有母亲没有姐姐没有妹妹吗? 他们在--这些无辜女性的时候

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人吗?结果 这部电影充分得告诉大家 并没有 他们可以一边说 你好像我的妹妹 你好像我的妈妈 然后一边把你-- 真的让人恨得牙痒痒

而二十二这部电影 用很新颖又很特别的方式重新以另一种角度让人们更了解了慰安妇 全篇都是一种很平缓又很震撼的节奏

简单得记录了二十二个幸存的老人的生活和一些简短的采访

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 她们现在怎么样了?而不是以前她们怎么样了。

不知道制作组是怎么得到拍摄允许以及怎么采访的 我想应该是用了足够的关心与等待吧

历史的创伤需要被记住 但如果成为了好好生活的阻碍 那就还是往前看吧

这些老人们很幸福 有儿女有子孙就行了 也许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些从未谋面的日本政府的人的道歉 而是不受人打扰的天伦之乐和安详的晚年

里面有一个志愿者 教师职业退休以后 就一直在帮幸存下来的慰安妇打官司 想让日本政府赔偿和道歉 结果30年过去了 什么都没有得到

100多个人只剩22个人活着 他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重来 他不会打扰她们了 不会再浪费时间在过去 会帮助她们好好地过好以后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圆明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们在学校里用了两节语文课的时光,欣赏了一个皇家园林“一生”的纪录片,看后,我们有许多话语想与众议论。

圆明园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设计,着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时光建造了一个好比人间仙境,漂亮精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圆明园。并藏有超多奇珍异宝。圆明园内有数不尽的宫殿和令人陶醉的景点。乾隆皇帝认为圆明园十分了不起,不论外表,和建筑所蕴含的含义都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的好景不长,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清军也在大力抵抗。但是,英法联军仅有三千人,用先进的武器把超过三万名的用鸟枪和腰刀抵抗清军统统杀死,让我感到无比的痛惜。我同时也十分愤怒,中国拥有人力物力,拥有许多资源,就是没有好好地利用起来。庞大的军队没有优秀的武器和高超的武技,最终只能全军覆没。更何况国家拥有着英式,但又未曾批量生产,给清军使用。令我最气愤的,就是乾隆对科学的厌恶,甚至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认同科学,那么,国家的强大又从何谈起?就是因为大清帝国的落后,才使得英法联军得逞。

乾隆皇帝实在是对外国太敏感,只想靠自我的实力走下去。合作能够促进国家的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还能够使两国更加了解对方,并对对方更加友好,能持续和平。相反,乾隆皇帝对他国的不认同,让英军难以完成女王使命,才用武力侵入中国。对于咸丰,他实在是个败家子,享受皇帝所拥有的豪华生活,但又不治理国家,在危机爆发之时,也不想办法,只顾着逃难。因为这样的皇帝,在危机关头,我们只有饱受折磨。一个国家礼貌的落后,和不做事的统治者,加起来就是一场不可言喻的灾难。

我对英法联军是十分痛恨,这庞大的军队用机枪无情地夺走了三万多人的生命,又侵入了圆明园,能够抢的东西都被士兵们抢光了,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几千声打破玻璃瓷器声在同一秒同时发出,这样的情景也持续了许久,这多年前的精美艺术品在瞬间就变成了碎陶瓷块儿,当今谁也不明白这曾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谁也不明白破坏它们的人是谁。这些还不算什么,英法联军还有条不紊地把火把统统投向圆明园,使圆明园在几分钟内便燃起熊熊大火,三天三夜的时光里火带着圆明园和三百名官女一齐离开了我们。英法联军却带着胜利的笑容。这群人从此让了令人神往是圆明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的心头充满着愤怒的气,久久不能平息。

简单的说,一样好东西突然失去,你只会痛心。法国作家雨果以前说过:“在地球上某个地方,以前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一天,有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英法西和英格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时隔多年的后的今天,重温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经典的电影,细心品味,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体会,不一样的感慨!影片的内容其实真的很简单,它主要讲述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一个惊心动魄的灾难”。影片以年轻的杰克救了从英国到美国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上相遇的想跳海自杀的露丝的命,并相爱了为线索。讲述了接下来船因为撞到了冰山而不得不沉入大海,杰克为了让露丝生存下来,便安慰他,自己却冻死在冰冷的海水中的爱情故事以及在灾难来临时一船的人各自不同的行动。内容很简单,但影片所反映的思想却很深刻,它以爱情故事贯穿影片,却要折射出社会的复杂性,不是每一个都是好人,不是没有好人。想想小时候,我只是简单的认为这是一部讲述爱情故事的电影,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好笑。就像一张白纸上有一个红点,我就只看到了这个红点而忽略了整张白纸。现在再看,我用新的视觉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受。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极度的恐慌和因此产生的种种丑恶的行为便全都表现得一览无遗。为了存活,有人在海面将别人的头往水里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为了登上妇女、儿童优先的救生船,一个男人用钱买通了船员;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可以乘坐70多人的救生船字只承载了十几人,而船上的人因担心自己的性命,竟不愿去救客轮上众多患难的人,包括亲人在内。这些现象那么的可恶而又现实。然而,人性中的美好总是多于丑恶的。大多数的男人们遵守着制度,将妻子、儿女送上希望之船后,自己留在泰坦尼克号上;沉着冷静的船员们作好了殉职的准备,安排着乘客有序登上救生船;当船身倾斜,人们纷纷向后滑去时,有人紧抱着柱子,另一只手去拉别人的手;当影片中两位主角被席卷而来的海水追逐,却看见一个无人照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大哭时,毅然抱起那个孩子,带他一起逃亡这些,都是面对生死抉择时,崇高的精神与高尚的做法。

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无不表现着对待死亡的从容与震惊。三等舱中,年轻的母亲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的如同幻影,便讲着美丽的童话让孩子安然入睡;年老的夫妇流着泪轻轻相拥,安详的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临;船上的演奏者们拉着一曲曲哀伤的乐曲,在生命的尾声最后一次合作;年迈的船长走进船长室,选择将生命的最后一刻交给这融入了他人生最大热情与辉煌的地方;露丝不愿与杰克分离,在救生船往下放时,勇敢的跳上泰坦尼克号的窗口。对她来说,生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对生命的留恋。杰克是个顽强、乐观的人,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露丝。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露丝和杰克找到了一张竹筏。经过一场惊险、辛苦的逃亡,他们在海上被疲惫和寒冷折磨得精疲力竭。活下去的决心让他们不停的说话,只有不停的说话,才有生存的可能。满天星斗在夜空中闪闪烁烁,这本应是个浪漫的夜晚,却发生了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沉船事件。北大西洋的海面上漂浮着一群群穿着救生衣的尸体。只有一艘救生船回来救人。船员的探照灯灯光在海面上来回的寻找活着的人。冻得瑟瑟发抖的露丝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满心喜悦的想唤醒杰克。可是她的呼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杰克在沉睡中已无力醒来。露丝的热泪滑过冰凉的脸。救生船此时正往远方驶去。露丝眼中含着痛苦的神色将杰克的尸体放入海洋,哆嗦着爬下竹筏——她要履行她的诺言,她曾答应过杰克一定要活下去。

“Come back,come back,come back……”露丝微弱的呼唤伴随着坚定的眼神,那眼神透着无比的决心,蕴含着对生命无限的渴求,她在绝望的边缘拼命挣扎,顽强的与死神搏斗。她必须登上救生船,否则她会被茫无涯际的黑暗与死的沉寂所吞噬,她的灵魂会在北大西洋刺骨的寒水中融化。她不要在刚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之后就失去了它,她不要违背她亲口答应的诺言。她颤抖着游向一个已死的船员,取过他挂着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气吹响了它,吹响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吹响了她对世间万物的留恋,吹响了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念。上帝听见了她虔诚的祷告,救生船调转方向,朝哨声响起的地方驶来。探照灯明亮的灯光照在了露丝写满坚强的脸上,她终于在救生船上温暖的毯子里沉沉睡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 一一 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

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佩服他的执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百万英镑》观后感

全文共 1612 字

+ 加入清单

一张凭票即付的百万英镑支票能带来什么?比如,能给一位耿直、聪明、人地生疏的年轻人带来什么?哥哥奥利文认为:“只要你手里拿上这张小纸片,用不着兑现,要什么有什么?”弟弟罗德里克则认为:“因为钞票数额太大,无法兑现,所以完全没有用处。”于是,因为小汽艇失事流落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亚当成了二人的试验品。

亨利·亚当原本饥肠辘辘、四处碰壁,意外得到保留支票一个月的机会后,境况大为改善:制衣店送货上门、豪华旅馆住宿不要钱、大使馆借给现金,他只需不断签单即可。此外,社交界大门完全敞开,各家报纸以重要版面追踪其消息,金矿开发商提供投资机会(帮亨利赚了两万磅)……

被旅馆赶到其他房间的福诺格纳尔公爵气不过,指使亨利房间的女佣将支票藏在了地毯下,并将该消息散播了出去。一夜之间,所有的光环烟消云散,亨利还被证券交易所愤怒的投资者丢到了门外。

似乎奥利文胜了。

亨利在一次社交晚会上认识了波西娅,两人很快陷入爱河。亨利决定向波西娅坦白,波西娅却以为亨利是在考验她,从此不理亨利。

当满城都在传言亨利·亚当是个大骗子时,波西娅才知道亨利是个坦率的人,又回到他的身边。

在这里,正如亨利所说:支票在他们之间只起了离间的作用,钱并不是万能的。

似乎罗德里克也不错。

但奥利文则冷冷地回了一句:没有支票,你们见不了面。

电影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下层社会的势利,投资界的盲从,赞美了亨利的正直和波西娅的忠贞。至于那张百万英镑的支票,实话说,我不知道奥利文和罗德里克谁更有道理些,我只知道如果没有这张钞票,亨利·亚当肯定会是另一番境况,——而他目前的境况似乎很不错(抱得美人归,一份年薪500磅的职业)。

【二】

《百万英镑》拍摄于1953年,改编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1958年即被译制到中国。

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一书中曾高度评价马克吐温:“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马克·吐温写的一本书,叫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好的一本书。一切美国文学创作从这本书而来。在这以前没有什么东西,打它以后的东西没有这么好。”福克纳也说:“马克·吐温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这些人都是他的后裔”,“他是美国文学之父”。

负面的评价当然也有,在马克·吐温晚年,他的声望已经开始衰落,他自己就曾自嘲:“萨克雷的三分之二就可以抵上我”。乔治·奥威尔则称他为“公认的弄臣”。钱锺书在《说笑》一文里批评他把幽默当成一生的饭碗,“以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

这些都是题外话,只是让我想到了我们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现象。比如,德莱赛在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中大抵算是二流人物,但我们的初高中历史教材却给学生造成“美国仅此一人”的印象。再比如海明威是开一代文风的短篇小说大师,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却只提他的《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

【三】

现在回到电影本身。

格里高利·派克的演技一如既往精致、从容,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但这部电影和《君子协定》存在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戏份比重失调。

女主人公的戏份太少,不足以塑造一个真实的人物,没有什么事件表明她们与众不同,除了一见钟情,无法解释她们给男主人公造成的巨大震动,——而仅仅依靠一见钟情显然不足以解决一系列问题。两部影片里的女主人公像极了《永别了,武器》里的凯瑟琳,菲茨杰拉德读过小说初稿后给海明威写过一封信,大意为:你写男主人公是用现在的眼光看的,写女主人公却是用“十七至十九岁”时的眼光看的,因此显得不和谐。

——问题就在这里。

一部优秀的影片肯定是戏份协调的,《罗马假日》和《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绝佳的例子。在派克和英格丽·褒曼合作的《爱德华大夫》里,虽然两人都有些信心不足,但得益于有充裕的时间塑造角色,影片因此不朽。

当然,我并非说只要男女主人公戏份对开就行了(你知道,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只是说,优秀的影片不可能是一个角色的表演秀,在男女演员搭配时,过分突出男主人尤其不可取(女主人公反而可以稍加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电影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刚开始看图书版的《追风筝的人》只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也会为两位主角之间的互动所感动,同时又觉得惋惜他们最终命运的结局。之后再看了遍电影版,看了些影评,才真正开始理解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涵义。

“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了一条性命,你偷走了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了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了公平的权利。”

“为你,千千万万遍。”看完《追风筝的人》,豆瓣有些评论说影片弘扬了美国救世主义的价值观。我对于其中的美式政治价值价值观念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觉,聚焦点都在关于影片的情感表达。影片当中的配乐,悠扬又隐忍,像极了其叙事风格。隐忍、平淡、感情流露和有泪可落却又不觉得眼泪泛滥廉价。沉重又深刻的题材几乎都在这部影片中呈现:宗教、国家、背叛、忠诚、战争、友情等,《追风筝的人》能通过微乎其微的细节中体现出这些宏大的故事元素。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像是极度压抑着巨大的秘密和不可见的情感。

两位主角,小哈桑和小埃米尔,看似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一起放风筝一起玩耍,但其实他们的感情就像风筝一样微薄,摇摇欲坠。因为两人地位悬殊及他们心思性格的各异,哈桑对埃米尔是单向的绝对忠诚,而埃米尔对哈桑的感情要复杂得多。埃米尔身份的尊贵和哈桑渴望不可得的教育让原本敏感懦弱的埃米尔,自以为得到了尊重和自信。另外,哈桑的勇敢阳光获得埃米尔父亲的赏识,让原本自卑懦弱的埃米尔加以比较越来越无法自拔。

正因为这种矛盾的恶性循环让这份友谊一开始就处在不平衡的天平上。即使哈桑拼命帮埃米尔追回风筝,即使哈桑为他千千万万遍,埃米尔始终克服不了自己向哈桑伸出援助之手。哈桑的无尽包容让埃米尔愧疚自责,甚至不惜设计将哈桑赶走。所有的罪恶不过都是一种剥夺和盗窃。埃米尔偷走和哈桑之间的友谊,埃米尔的父亲剥夺了他们知道真相的权利。但随着真相的揭开,埃米尔开始走上一条在罪恶中赎罪的善良之路,成为另一个追风筝的人,为他千千万万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班主任》观后感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班主任》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人物—武汉汉阳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桂贤娣从教30多年,每周必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她在教学中独创“情感育人法”、“因生给爱十法”,备受称道,被评为湖北名师、全国优秀教师。

电影《班主任》导演崔代红介绍,影片中,桂贤娣老师化身为年轻班主任许晓雅,她带领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学生们在红色信封中写下真诚,班长叶紫病愈归来时发现全班同学和她一样都戴上了小红帽……这些情节,无一不是桂贤娣在教学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一声尖锐的哭喊,打破了医院的宁静。江汉小学二年级二班的贾丢丢,终于在医院见到了离别四年的父亲。这一相逢,源于班主任许晓雅的悉心寻找。

剧中主角、饰演班主任许晓雅的是总政话剧团青年演员邢宇菲。她介绍,拍摄前,曾与桂贤娣老师接触,走进教室听她上课,感受到桂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桂老师的爱。“桂老师不仅在学习上,更从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教育。有几个细节印象特别深刻,比如,下雨时,桂老师特别提醒学生、家长要穿颜色亮丽的衣服,这样司机就会发现你;上课时,同学吃零食,她不当面指出,而是下课后才跟同学说,不要用有油的手指拿书。”

剧中,桂贤娣出镜饰演许晓雅的老师,在她的影响和指导下,许晓雅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影圆梦巨人观后感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昏黄的路影斑斑驳驳,家家户户都已入眠,苏菲孤独地站在孤儿院外,叫着BFG,可是没有回应。不管这部电影中有多少喜剧元素,这最孤独的一幕却令我记忆尤深,或许因为大部分时间里,我也同苏菲一样,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孤身一人。

圆梦巨人》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本身很简单,讲述孤儿院的小女孩苏菲常常在晚上无法入睡,在窗外偶然看到一个巨人,巨人为了秘密不被泄露,把她带到自己住的地方,在巨人国住着的十个巨人中,他是个矮小精瘦的老头,其余九个却是吃人的怪物。他去捉梦,把捉来的梦送给人类,偿还自己的同类对人类犯下的罪孽,他知道这样不够,却只能尽力而为。

苏菲是个孤独的孩子,她称把她捉来的巨人为big friendl giant(BFG),为了帮助BFG摆脱那九个巨人的欺负,也为了让自己能安全地和BFG做朋友,她让BFG给英国女王编织了一个可怕的梦,她自己则和BFG一起,带着队伍把九个巨人流放到一个海岛上,从此只能吃长鼻子瓜为生。电影把重心放在苏菲和BFG的友情上。而对最后抓住九个怪人的着墨并不多,当苏菲站在阳台的栏杆上时,我猜到她一定会跳下去,因为我也相信BFG正就在那里。

BFG和苏菲坐在巨人国的山上,苏菲看着装自己的梦的瓶子,想知道她的梦说了些什么。BFG略带感伤地说,你有自己的家庭,也会有自己的孩子,会有快乐的时光,有时也会遇到困难,你会有自己的悲欢离合。那里面装着苏菲向往的人生,不会有一刻比从前更孤独。

斯皮尔伯格不是俗套的人,我们习惯的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套路在这部电影里没有出现。

从电影院出来,南京的街道在昏暗的路灯下一路也是斑斑驳驳的影子,秋天的夜晚有些凉,落叶萧瑟。然而仿佛是受了电影的影响,觉得这夜细腻而温暖,有些感动,当然,也夹杂了一些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在看到电影时,很快就猜到结局应该会跟之前看的小说类似,当多年前看的一篇小说变成一部好看的电影,感觉是那么神奇,那么的有意思。

看到《听说》这个电影完全是很偶然的,在这之前,看过不多的台湾电影,印象中的台湾电影,简单自然的台词,夹着很特别的闽南话,景色很美,特别有海边风景的,看了让人很想去台湾生活一把。而这部电影,让我对台湾的电影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始发现台湾电影并不只是风景很美的文艺片而已,这部片,应该也是今年看过最喜欢的片了。

看过不少的励志片,大部分会是主角从贫困潦倒到成功的奋斗史,但是比较喜欢的却是描述非正常人的励志片, 《雨人Rain Man》,《阿甘正传Forrest

Gump》《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自闭历程Temple Grandin》,《亲密治疗The

Sessions》,觉得能用电影去关注一些平时不被关心的人,或者甚至不想去接触的人,很不容易,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还要考虑商业结果,特别在我们这个对弱势群体除了无视更是打击的天朝,这种片永远不可能出现,就算有,也肯定是国家机器的宣传工具和经过编造去掉所有不合时宜的说教片。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和文明程度,也许不是通过一部电影来体现,但是背后必定有些关联的地方,在这个方面,台湾能有这样的电影,有这样的电影人,就足以证明了差距,台湾还不断出现类似的电影,像《逆光飞翔》,更说明某些社会跟主流社会越走越远,越迷茫越自我。。。

让我觉得很难得的是片中对信仰对的宣传,女主角父亲在火灾后的那一封信,简单却衬出大爱,一个人,能够放下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去遥远的非洲传教,应该很难被人所理解所接受吧,但是让我对他们有了另一种的认识。相应的,信仰,在大陆中社会里缺失,在大陆的影视里也根本很难见到。

故事情节也许注定了台词不是必须的,但是却更显的电影的好看,简单而不矫情的台词,显得更为真实,也更让人所接受,视觉上的冲击,已经足够了,女主角当街头艺人那个画面,相信会深深的映入到每个观众的脑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志愿军用他们的顽强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也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这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穷国打败富国、弱国打败强国创造历史奇迹的战争;是中国

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中国自愿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最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入侵者、一两万个外国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

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是他们让世界从新认识了中国,是他们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让中国人民免遭外国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应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中华的儿女,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打败未来的敌人,保卫祖国的领土与祖国的强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回报祖国和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志愿军们,不辜负祖国都对我们的悉心栽培与无限期望。

让我们铭记那些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战争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爱国主义的践行人,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职责和使命,立足好本职工作,做践行爱国主义的表率,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们挺身而出,这就是担当初心。这场战役虽已过八十多年,但通过电影《八佰》,我们再次深切感受了有名英雄和无名英雄的动人事迹。或许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舍身取义、视死如归、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值得每位党员干部学习,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面对严峻复杂的革命斗争形势,正是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最终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如今,2020

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年更是担当者的时代、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呼唤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面对前进道路的困难和阻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争一流的胆气、迎难而上的豪气,真正做到在挑战面前迎在前、危机面前挺在前、困难面前冲在前、关键时刻顶在前,应对好脱贫攻坚发展的各种风险考验,在新时代中创造不凡业绩。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家国安邦,要铭记历史,更要有奉献初心。

电影《八佰》中的“八百壮士”抱着必死的信念,拼命守护位于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抵挡住日军多番进攻,尤其是四行仓库里的几个士兵从贪生怕死到英勇就义,从胆小畏惧到大义凛然。他们的转变是因看到了更多的人为此牺牲,感受到了最后的民族之魂。为此,他们选择用鲜血和生命换取国民撤退的时间。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激荡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电影《八佰》中的“八百壮士”为榜样,要把奉献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把人民满意作为最好政绩上,以服务人民为标准,在本职岗位上做出奉献,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奉献初心、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