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阅读红军长征相关故事热门20篇

感戴二天: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小编收集了阅读红军长征相关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浏览

2417

作文

626

红军长征胜利征文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伟大的长征早就以其英雄的史诗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央视四套前不久重播了以长征为题材的电视剧《长征》。这是一部感天撼地的剧作。这部电视剧几年前就已经看过,这次重播,相信许多人会一集不拉地再看,会再一次地被震撼,被感动。 长征的艰难是远远超出一般人想象的,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长征途中,我们英雄的红军,每天要面临几十架敌机的侦察轰炸,面对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途中又没有根据地可作为依托,红军所经过的地方,又多数是贫穷落后的地区,部队要想筹集到自己所需的给养该是何其艰难。可以想象,红军是在怎样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每天还要行军打仗,但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英雄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不仅巧妙地调动了敌人,迷惑了敌人,拖垮了敌人,而且达到了消灭敌人,使战局始终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而长征途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一仗,要数飞夺卢定桥了,为了粉碎国民党妄想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我们的英雄居然在下雨路滑的山路上,在一天的时间里奔袭240里!要知道,他们是在长途行军,连续作战,是在吃不饱,睡不好的极端疲惫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壮举的。这该是怎样的壮举啊!如果没有这一天240里,如果国民党增援部队抢先到达卢定桥,红军的命运会如何,是人们不敢想象的。由于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有多少英雄倒在了雪山,长眠在了草地!整个长征,我们英雄的红军,由离开江西苏区时的9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仅剩一万多人!可以说,烈士的鲜血洒满了漫漫长征路!巨大的牺牲,也从一个侧面宣示着长征的艰难。

说到长征,还不能不说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前,由于王明左倾路线把持了中央的领导大权,不仅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致使红军损失惨重,使无数英雄的红军牺牲了生命,最终导致根据地的丢失,红军被迫长征,而且,在长征途中,又执行了一条错误的逃跑路线,搬着各种装备辎重,坛坛罐罐长征,最终导致湘江一役,红军牺牲大半!如果不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红军长征会是什么结局是不可想象的。

说到长征,也不能不说到张国涛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罪行。用主席的话说,同张国涛的斗争是长征中最大的危险。在同张国涛的斗争中,如果不是叶剑英机敏果敢地把张国涛欲加害中央的电报给了主席,中国革命恐怕只会是悲惨的结局。由于张国涛的错误,不仅使我英雄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五、九军团三过草地,而且在其后的近一年的时间里,使红四方面军八万多红军损失过半!历史的事件似乎反复说明,中国革命的危险不在党外,而在党内。

电视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全剧的如泣如诉的红军歌曲《十送红军》,那是一首歌吗?那是一首歌,那是一首摄人心魄,撼人心灵的歌,那是一首用鲜血写成的怀念亲人,歌颂英雄的歌,那是一首激励后人勿忘历史,奋发向上的歌。史诗般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八十年了,但是,我们英雄的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藐视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勇气,坚韧顽强的品质,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时,人们会想,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什么呢?难道不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幸福,难道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富有?当然不是。因为旧中国本身就是少数人的天堂!如果只是为了少数人,而不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翻身解放,中国革命还有必要进行吗?中国革命还能够进行吗?还能够取得成功吗?显然不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谋幸福,才是中国革命的初衷,才是中国革命不变的选择。如果这些革命前辈能够活到今天,看到中国只是少数人富有,甚至在逐步成为少数人的天堂,会不会象有的人说的那样,会被气死,有可能的,因为事物已经走向了革命初衷的反面。

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万岁!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书。被大家称为“朋友”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由此,我和“朋友”结下了有趣的故事,下面就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个东西,可我正在看书,我机灵一动说:“妈妈,我肚子疼,要去厕所”。妈妈亲切地说:“去吧!”我把书藏在衣服下直向厕所奔,我坐在马桶上看着书,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书看完了,我故意冲了一下马桶,藏好书出来了,妈妈说:“舒服吗?躲在厕所里看书”。不好我的诡计被识破了,我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妈妈”,我立刻“跪地求饶”,妈妈知道我的刀子嘴豆腐心就原谅了我。妈妈对我说:“你看书,妈妈当然是给的,但是你看书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看书,如果你在写作业,而你看书,这是不对的,你要知道看书不能在不该看的时候看,记住我说的话了吗?”我惭愧的低下了头。

有一次周五,妈妈在上海给我买了《芝麻开门》这本书,一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品尝”了起来,转眼间,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妈妈用那“狮吼功”也叫不起来我了,妈妈没办法,唯一能“叫醒”我的办法,当然,妈妈最清楚了,她一把夺过我的书,“啊!”我的书我还要看呢!”我生气的说。吃过午饭,我连嘴都不擦去看我心爱的《芝麻开门》。有时候,我把自己的作业都不做,哎,谁叫那本书那么迷人呢!

有一次,我的同学张雨欣借了一本《初晨是我故意忘记你的》和刘磊借的.《老天会爱笨小孩》两本书,到了晚上,我非常想看完这两本书,因为这两本书有一本内容非常的感人,另本呢?它非常的有趣。我想,我还是不睡觉了吧,干脆读完再睡,那天晚上,我看书看到1点多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可以教导我们,启发我们,帮助我们,今后,我们要多阅读,就能增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相关阅读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猪八戒照镜了 —— 里外不是人

屎壳郎戴墨镜 —— 昏天黑地

见了武松问妻小 —— 没话找话

一个桩上扣不上两个牯牛 —— 一个不让一个

苍蝇害眼疾 —— 早晚要碰壁

蟹过立冬 —— 影迹无踪

判官媳妇 —— 鬼打扮

包米面做元宵 —— 捏不到一块儿

三九天谈心 —— 冷言冷语

泥巴菩萨长草 —— 神潮;神草

三九天吃辣椒 —— 嘴辣心热

蝎子吃毒蛇 —— 独吞;毒吞

蚊子吃老虎 —— 好大的口气

癞蛤蟆逼牛踩 —— 末日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红军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13日,央视播出了“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八集《长征》系列记录片。

14日下午,公司党委立即行动,开展了“集中学习”活动,组织生产销售一线不当班党员15人观看第一集《英雄史诗》,鼓励党员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在当前煤炭市场略有好转的形势下,主动作为,发挥潜能,继续保持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会后,党员还就即将开展的“红歌颂党恩 共筑锦兴梦”活动的节目选取和开展形式进行了讨论。“集中学习”活动是公司党委更进一步深化党员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又一举措,主要学习内容为紧跟党内最新动态和公司生产经营发展大局的相关资料,旨在开阔党员眼界,加强对党员的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下一步,公司党委将继续组织党员观看《长征》系列纪录片,鼓励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公司的中心工作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故事:江苏唯一健在的长征女兵——王文珍

全文共 1227 字

+ 加入清单

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王文珍老人。由于患脑萎缩等疾病,老人开口说话已非常困难,很多事情记不起来了。但只言片语中,流露的都是对党无限的忠诚。

王文珍三岁丧母,五岁丧父,跟着奶奶讨过饭,给人做过童养媳,给地主做过长工,受尽苦难。13岁逃出山寨,投靠红军,结束了噩梦般的生活。她参加的是红军宣传队,队里近200人,全是十四五岁的孩子。王文珍每天排练节目,快乐得像一只回林的百灵鸟。“多亏加入了红军,否则早就饿死了。”

不久她参加红军妇女独立团,成为团里有名的“小神枪手”。1934年5月上旬,50多公里外开来国民党杂牌军的2个营约800人。经过大半夜急行军,已提升为排长的王文珍一马当先冲上阵地,独立团旗开得胜,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王文珍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副连长。战斗后不久,敌人纠集了近六千装备精良的部队报复,战斗异常激烈。王文珍所在的一连负责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激战中她额头中弹,鲜血如注,就是没下火线。

1934年10月,15岁的王文珍伤还没痊愈,就随着独立团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因为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她跟着过了两次草地。提到翻越夹金山时,王文珍唏嘘不已,“那么多人牺牲了,心里痛”!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一上一下要走70里路,高山缺氧,风雪漫卷,红军饥寒交迫,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王文珍喘着粗气爬上雪山后,累得再也走不动了,一头倒在一个大雪块旁,发现雪块里露出一截军装。她拨开积雪一看,是两个冻僵了的红军战士,背靠背坐着。看着战友的遗体,大家都泪水直流。

过草地更艰险,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着腐臭味的黑色淤泥潭。天气也怪,一会儿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一会儿漫天飞雪,冰雹骤降。先头部队把能吃的野菜基本吃光,走在后面的独立团只能靠挖草根、喝水维持生命。一次宿营后,王文珍去挖野菜,不远处的一个小水塘一片葱绿,连忙奔过去。没想到是个绿色的陷阱,淤泥很快就没过了大腿。她急忙向外爬,越爬陷得越深。情急之中她摘下八角帽一边挥动一边呼喊,战友们赶来了,几根绑腿连接起来扔给王文珍,把她救了上来。

长征胜利后,王文珍换了好几次工作。每一次调动,她都愉快接受。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身为副营职干部的她被调动到偏僻的滨海农场当指导员,有人以为她犯了什么错误,有人劝她找组织重新分配。她没去,“跟组织不能谈价还价”,把名利看得非常淡。由于在战争年代被打断过两根腰骨,身上旧伤经常发作,她怕花单位钱,不肯到省里大医院做检查。家里人硬架着到路边等车去医院,路过的领导要把轿车让给她,王文珍说什么也不肯。1982年从企业离休后,人还没闲。单位有谁病了,她一定会去看望,小两口吵架她会去劝说,邻居闹矛盾她会去调解。职工的孩子上学路不好走,她拄着拐杖到有关部门去找,被大伙称为“名誉居委会主任”。

王老寄语:现在的年轻人,要把地位、职务、待遇什么的,看淡一些。这样,才不浮,烦恼也会少,老人呢,不能躺在功劳本上睡大觉,有一分热要发一分光。这样,才对得起过去牺牲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要紧紧扭住政治建军不放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永远做红军的传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要紧紧扭住改革强军不放松,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不放松,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实现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要紧紧扭住备战打仗不放松,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快提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要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国际军事安全合作,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全军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锻炼了人民军队,长征磨练了人民军队,长征成就了人民军队,长征开启了人民军队发展的新起点。长征是人民军队的光荣,光荣的人民军队必须永远继承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天,电视上正在热播《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部纪录片。看着这部纪录片,我又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部叫做《长征》的电影。长征,这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怎么被歌颂都不为过。《长征》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名叫王瑞的小孩从一个单纯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个优秀勇敢的红军战士的故事

整部影片让人看来热血沸腾,其中有几个细节场景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在这个影片中,我最难忘的是红军们过湘江时,遇到了敌军飞机的狂轰乱炸。炸弹一枚枚的投入水中,溅起了几丈高的水花。炸弹一枚枚的射在房屋上,炸倒了一座有一座房子。残存的几面颓墙上,几十个伤员已经牺牲,他们浑身是血,衣服已经如乞丐服般破烂不堪。

还有一个镜头就是在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时,红军们在无法想象的十几根铁索上艰难地攀爬,同时还要不停的地躲避对面的敌人的枪林弹雨,让人看得心都纠起来了。影片的主人公王瑞的好几位亲人和几名胜似亲人的战友,都牺牲在了长征途中。或者正是在长征中经历了这么多,王瑞逐渐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

这部影片,同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样,令人内心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已经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成为了一个民族的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象征。他们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胜利。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生活呢?让我们铭记党的奋斗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努力工作,积极进取,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相关阅读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什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后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生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1952年10月出生的朱和平,8个月的时候就被抱到了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的身边,直到爷爷奶奶去世,他在两位老人身边生活了近40年。朱和平对长征和长征中的爷爷有着特殊的感情:“爷爷一直用长征精神来要求我们、鼓励我们、鞭策我们,要求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

朱和平是在听着爷爷革命故事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坦言,在众多革命故事中,听得最多的、也是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就是长征中爷爷三过雪山草地的事。朱和平在访谈中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年的时候,他经过多次实地考察、采访长征老红军和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出版了《长征中的朱德》一书。

这本书是以爷爷的“人格力量”为主线,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现了爷爷在长征中战胜敌人、踏遍万水千山的英雄气概。其中一段提到,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红四军总司令的爷爷朱德,带领红军总部和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三过雪山草地,同时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巧妙地周旋,最终把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全部带到西北,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为长征取得胜利发挥了应有的贡献。朱和平认为这段故事是最为感人、最为震撼的。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600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途中仍有不少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血战独树镇”一仗就有百余名将士英勇献身。从泌阳县烈士陵园到独树镇七里岗人民英雄纪念碑,再到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碑,一座座纪念碑、一块块墓地,都在默默诉说着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也正是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通过聆听他们的故事,也让我爱国、爱党的信念更加坚定,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意志更加坚强。

在挖掘长征故事的同时,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采访团成员感到欣慰。昔日偏僻闭塞的贫困山区,在党的好政策的领导下,道路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长、越来越平坦。如今,村民们种植的果子、药材,养殖的鸡子、肉牛都能方便的卖出去了;依托青山绿水、环境宜人的优势,不少地方都搞起了景区开发,而周围的村民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能发展农家乐,从事旅游服务业。群众的腰包鼓了,他们笑的也就更甜了!

重走长征路,我们用文字传播了长征精神、展现了发展成效,同时也让我们自己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没有国便没有家,国家强大了,我们的小家才会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黄克诚曝红军长征前绑架土豪的故事

全文共 1286 字

+ 加入清单

黄克诚将军,湖南永兴油麻圩下青村人。父黄清主,性懦弱,凡事犹豫不决,致家境穷困不堪。将军自言,自幼至十九岁,未知过冬穿棉衣是何滋味。二十岁考取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后,才穿上有生以来的第一件棉衣。

熟悉黄克诚将军者,皆称之“黄老”,上至领袖、元帅,下至战友、同事,均以“黄老”呼之。毛泽东亦呼之“黄老”。1958年6月,毛泽东于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我四年未管军事。讲责任,第一是我,第二是彭德怀,第三是黄老……”“黄老”即黄克诚将军也。是时,将军任职中央军委秘书长,五十六岁,毛泽东、彭德怀均年长于黄克诚。

黄克诚将军戴金边眼镜,清瘦儒雅,风骨岸然。因深度近视,目力所及仅三四米,常错认对面之人,故人称“黄瞎子”。将军心善慈悲,待人随和,但不修边幅。军帐中,帽戴不正,衣不扣纽,鞋不拔跟,常事也。衣破,露肌肤;鞋破,露脚趾,照常出没大庭广众之中。与人谈话,喜蹲踞于地,裤腿上卷,如乡村老汉。

红军时期某日,邓逸凡将军至黄克诚处汇报工作,见几位团长正于其屋中闹腾,解包袱,翻箱子,吵吵闹闹。忽然一人大叫:“这里有一条烟!”众皆来抢,你一包,我一包,一散而光。黄克诚将军则安坐一旁,笑眯眯、慢悠悠曰:“不要拿光了,留点给我啊!”其时,黄克诚将军任职红三军团第三师政委。

1931年11月,时任红军第三师政委的黄克诚随王平团部行军。将军眼近视,目力不支,警卫员以木棍拉其手,导其行。某夜,王平与其同行。王平走,他亦走,王平停,他亦停。后王平佯装跳沟,他亦使足气力跳。如此多次,始觉上当,斥之曰:“捣蛋鬼。”此后,凡见王平皆以“捣蛋鬼”戏称,直至古稀。1996年3月26日,笔者至北京访王平将军,王平将军谈及此事仍忍俊不禁。

长征前夕,红三军团于江西苏区绑架一王姓土豪之子,索其财以做军饷。王土豪宁舍其子不舍其财。红军无奈,携其子长征。黄克诚将军善待之,爬雪山,过草地,皆命伙夫以箩筐担其行,并与其同拽马尾巴攀山越岭。解放战争中,王土豪之子升任团长,战死沙场,年仅二十。将军厚葬之,哭之甚切。南方人“王黄”不分,皆以其为黄将军亲生骨肉也。

黄克诚将军长兄,一农夫也。湘南暴动失败,将其弟藏匿于猪圈顶棚。官府追捕,乡绅逼供,无所畏惧也。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将军官至总参谋长,兄仍居乡下。乡人劝其进京谋职,兄曰:“他当他的官,我种我的地。”1959年,庐山事件后,黄克诚将军长兄急赴京探望。将军告之已解职,兄喜曰:“这些年,你做了大官,叫人担心死了,现在不做官了,太好了。”又曰:“做官,太险,官愈大愈险。不如青菜萝卜保平安。”一介农夫,有此真知灼见,非凡人也。

1959年8月,黄克诚将军以“右倾反党”罪被解职,以观后效。将军有诗记其时心情云:

少无雄心老何求,

摘掉纱帽更自由。

蛰居矮屋看世界,

漫步小园度白头。

书报诗棋能消遣,

吃喝穿住不发愁。

但愿天公勿作恶,

五湖四海庆丰收。

将军被解职后,虽赋闲在家,仍心忧天下。他极关注农事,常备一花瓷脸盆,置院中接雨雪,以测水量、断农事。久旱逢雨,则喜形于色;阴雨连绵,则愁眉不展。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皆不变其法。雨为天公所降,感天而喜,揽天而悲,为大境界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军长征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北上,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了战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带三尺长,草地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还有一次在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沼泽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是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在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恋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哪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去追寻火红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全文共 227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朋友:

今天参加这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活动,心中确有几分感动。特别是在当下,社会变革转型,多种矛盾凸显,各种思潮涌动,思想价值观多元化,且有些混乱的时候,在我们父辈的成长、战斗、牺牲、建功的这片黄土地上,组织这类活动,以及各地举行的这类活动,证明我们党的革命传统没有被遗忘,我们党的信仰宗旨没有被改变,我们的根还在!精神还在!

活动组织者要我代表发个言,我不知道我能不能代表好陕北老革命、老红军的后代们,但我想,我们大家的基本心思是想通的,就借此机会说点体会。

(一)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同的人有各种不同的解读。我听说过有一位老师给小学生们讲长征中红军如何艰苦,煮皮带,吃草根。这时一个小朋友发问:“那他们为什么不吃巧克力?”这真叫人啼笑皆非!当然,这个故事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些孩子也没什么错,他们毕竟还小,他们毕竟还在听。但红军长征75年后的今天,我们社会中的成年人、青年人,特别是各级党员、干部,他们怎么想,怎么解读?就值得重视了。我们这些后代大都不是史学工作者,我也不想在这里讲长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我很想推荐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上世纪撰写的《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一书中的一段话,他写到:“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要知道,这是索尔兹伯里在很大年龄时,亲身沿长征之路走访后肺腑之言的总结。一个西方的学者,在他亲自仿真经历后,能做如此评价,不是很值得我们,尤其是当今的中国人深思吗?事实上,长征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一种象征,因为有了长征,中国人民革命就一步步走向胜利。因为有了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就一步步成熟,坚强,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现在,我们把改革开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称之为新时代的长征,它所面临的困难与复杂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并不亚于上一次的长征。我们真的迫切需要继承长征精神,弘扬革命传统,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人,我想说一句也许过于恃重的话:不以红军长征为荣、为自豪、为榜样的党员、干部,就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党员、干部。

(二)

今天我所说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大会师,而在这之前一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就已到达陕北。是我们家乡的这片黄土地作为二次国内战争中“硕果仅存”的红色区域;是我们陕甘党组织领导的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基础和基地。毛泽东主席早在1942年就说过:“有人说陕北不是个好地方,人穷地贫。可没有陕北我们下不了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可是非同小可!绝非一般意义上由此地到彼地,此地为出发点,彼地为落脚点那么简单。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个“地”和这个“点”上,通过整风、学习和实践,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即毛泽东思想和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终建立起人民共和国,因此,西北党、红军和人民是为中国革命成功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的。这里我想强调,这些贡献并不只是提供了一块可用的地方。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里是最早贯彻执行的,陕甘宁边区党和政府的工作,既保证了中央领导机关的运行,也为后来建国管理国家积累和创造了经验。事实上以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名义发布的许多方针政策都是党中央做的决策,这里面都凝聚着陕北人民的心血与贡献。“延安精神”就是老区人民和党、军队一起在这里铸造的。所以,我觉得宣传西北地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应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党领导下这一地区的自立斗争,特别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家领导的武装割据斗争;第二阶段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西北地区党、军队和人民做出的实际成就。不管怎么说,我们老区的父老乡亲和党政组织都应以此为自豪。

(三)

我们组织这一类活动既是继往,更为开来。我们的前辈为这片热土和国家民族奋斗一生,我们这些人虽然大多没有在家乡工作,但也参加建设国家、改革开放的大事业。我们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乡亲们越来越幸福。这十多年,家乡的发展变化很大,我们都很高兴。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这里的差距还不小,我们又有些担忧,也希望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做点事。去年我们“黄土情联谊会”与凤凰卫视联合拍摄了播出了“刘志丹与陕甘红军纪实》反应还不错。现在正与中央电视台“探索”栏目合作,拟拍摄系列片“家乡记忆”,反映我们陕北陕甘各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特别是大革命以来的深刻变化,都是为了协助推动家乡的发展。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发展的机会来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和方针政策,还专门责成国家发改委编制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原西北革命根据地为核心,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联系和协调发展要求,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的延安、榆林、铜川、甘肃的庆阳、平凉、宁夏的吴忠、固原、中卫以及陕西、甘肃、宁夏的相关市县,整个范围67个县(市/区),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不久的时间,中央就会召开西部大开发第二期的工作会议,《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化2011-2012》也很快会获得批准。从此往后的十年,将是我们老区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让我们共同期盼,共同努力,共同祝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1780 字

+ 加入清单

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红军在长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面对着前后的围攻,使我们的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

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使红军有了更好的战斗措施,那就是”避敌主力,诱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可是又惊又险,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版,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爬过去,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的狂澜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克服了重重险阻。正因为有这样的惊人的毅力,夺下沪定桥长征所以能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衙门在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的局面,给中共中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可是红军八万人只剩下了三万人。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红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将会在我们的历史上永放光芒。 信念永存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胜利的步伐总是踏着烈士的鲜血走来的,胜利是传承着信念走来的,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留下了《忆秦娥》: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故事阅读_有恃无恐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左传·俗公二十六年》

齐候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 命。”

释义 “恃”,倚仗,依靠;“恐”,恐惧,害怕。国有所依靠而无所顾 忌,无所畏惧。

故事春秋时,中原霸主齐桓公死后,他的儿子齐孝公继承了王 位。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 齐孝公乘人之危,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去讨伐鲁国。鲁 僖公得知消息,知道鲁军无法和齐军对抗,便派大夫展喜带着牛羊、 酒食去稿劳齐军。 这时,齐孝公的军队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齐 鲁边界上遇到了齐孝公。展喜对齐孝公说; “我们鲁国的君王听说大王亲自到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 军。”“你们鲁国人感到害伯了吗?”齐孝公傲慢他说。 展喜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说: “那些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们鲁国的国君和大臣 们却一点也不害怕。” ’ 齐孝公听了,轻蔑他说: “你们鲁国国库空虚,老百姓家中缺粮,地里没有庄稼,连青草 也看不到,你们凭什么不感到害怕呢?” 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他说:“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 当初,我们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协 力地辅助成王,废寝忘食地治理国事,终于使天下大治。成王对他俩 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告诫后代的子子孙孙,要世代友好,不 互相侵害,这都是有案可稽的: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友好,大王您怎么 会贸然废弃祖先盟约,进攻我们鲁国呢?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才 不害怕。” 齐孝公听了,感到展喜的活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讨伐的念头,班 师回国了。

[成语故事阅读_有恃无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红军,大家一定能想到毛主席的那首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期以来,“艰苦奋斗”,“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这些词语我们已耳熟能详。而我觉得最能将这些词语发挥极致的就只有我们的红军战士。

就在那段风雪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爬雪上过草地的艰苦程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这个国庆,我再次读了这本书——《红军长征》。书里,红军战士那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感动落泪。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趁树湘率领部队为红军垫后,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了。

等到他们撤退时,湘江已被国民党封锁,他们又饿着肚子退回山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中中了敌人的子弹。但他依然坚持到底,命令其他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最终被敌人抓住,壮烈牺牲,年仅29岁。多么可敬的人啊!多么可爱的战士啊!如果没有了陈树湘这样的战士,这场战役如何能取胜?如果没有了千千万万个陈树湘,长征能胜利吗?正因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大无畏精神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我们的长征才能胜利。要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红军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收益匪浅。

在我心里,红军是可爱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永远传承红军的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相关阅读:关于感动的名言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1、一个公司只有在它的追求与社会的追求一致的时候,即公司生存的根本是惠于顾客、惠于员工、惠于社会,它才能永远兴旺。 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追求卓越

2、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别无生存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梦之外一无所有 所有的只是天才的怪僻的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3、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东方则主张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

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5、狼就是不畏惧生死的战士。为了生存,它们会主动攻击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哪怕自己战死,它也要为其他的同类创造出机会。在物竞天择的法则中,狼是可敬的,但也是被人们所不理解厌恶的。

6、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7、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鲁迅

8、奋斗名言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 孙中山

9、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1500字

全文共 149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孙子曾经曰过:“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当王明博古本着武装保卫苏联的崇高理想和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积极组织城市暴动,努力暴露地下党员之后准备进一步蹂躏中央苏区时,一个声音响起了:“不行,我们要抵制左倾错误!”

当第五次反“围剿”中王明博古不可思议地犯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又犯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后居然还犯了撤退中的逃跑主义,将人类所能犯的所有错误都犯了个遍之后,还向老蒋重兵布防埋伏的湘西开怀进军地无怨无悔时,一个声音响起了:“不行,应该向贵州进军!”

当党中央终于认识到王明p博古的能力足以将红军消灭个百八十次继而在遵义撤消了王明p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转而实际上交与毛泽东,接着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进军时,我们听到了一个个正确的声音:“四渡赤水”p“巧渡金沙江”p“强渡大渡河”p“飞夺卢定桥”……

不管这个或这些声音出于何时自何人之口,它至少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我们要根据自己与对手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战术,更要辅以随机应变的能力。”

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为什么?因为刘邦更会用兵更会用人!

刘邦知道项羽单纯豪爽,所以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项羽,从鸿门宴的剑拔弩张到赴汉封地时的烧绝栈道再到楚河汉界的假意划分,屡试不爽,想怎么耍怎么耍,再加上他那超乎常人的应变能力――还记得项羽要烹他老爸时他怎么说的吗?――“分吾一杯羹!”如果还不够,那记得项羽射中刘邦胸时刘邦怎么说的吗?――“贼子敢射我的脚!”你说项羽和刘邦根本就不在一个智力层次上项羽怎么赢?

不错,于古,以红军长征的历史为镜可以教会我们从一个更加公正的角度来评判历史人物。

而于今,以红军长征的历史为镜可以知道红军乃至我们至亲至敬的党的兴衰原因,而知道这兴衰的原因既不是为了哀前人也不是为了赞前人,而是告诉我们自己乃至后人避免前人所犯的错误,发扬前人的优点,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

于是我们知道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正常的面对突发事件时一定要保持冷静,随机应变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但也是人修养的表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刻意形成的,一定要冷静,遇事不惊才能让你快速的想到应对的方法。

我们是学生,必须以学习为主,所以掌握的道理和知识必须融入学习中去。今天所领悟的这个道理对学习也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而且对文科来说,这条致关重要。文科题,概念非常多,而且非常杂,有时两条概念面上相差无几,可实际却根本不是一回事儿,所以有时一做题三五个概念一齐往大脑的“内存”上涌,不知采用哪个好,尤其是在考试时再加上久久出不来,就着急来,这门考试就算砸了。如果在关键时刻想到这个道理,读清题后进行一下选则。先想好它在考什么,再想“内存”中出现的几个概念,哪个与之想仿,就择之。所以说解题靠的是方法。而这想出问题的方法自然就是冷静到随机应变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红军长征的历史为镜,让我们用清澈灵动的双眼去旁观历史;以红军长征的历史为镜,让我们用红军和党的成功来指导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相关阅读:写作能力提升技巧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1.词汇量有限,不能细致地进行表达:例如"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不但对我很好,她对每个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个好妈妈。"简单重复的词语明显地限制了语言的表现力。

2.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的文章。由于学生还不太熟悉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当他从写单句过渡到组织一篇文章,用汉语进行连贯的表达时,就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写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多发生在华裔孩子身上。看起来文从字顺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却不会读它。为什么?因为作文是在家长帮助下写出来的,遣词造句反映的是家长的思维。这样的作文练习根本起不到练习的作用。

4.畏惧写作文。有些学生在读书和默写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现不错,但由于害怕写作文,几乎放弃坚持了几年的中文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的阅读故事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一把打开智慧和真理之门的钥匙。因为,我能从中不断的得到启示,领悟出许多的人生哲理。

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所乘的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上的税收和乘客全部遇难,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沙滩。在小岛上,他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她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终于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房子住……

当我郑重的翻过最后一页,读完了这个情节曲折的故事之时,一个个问号不由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如果我是鲁滨逊……

如果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我会像他那样不自暴自弃,重燃生的希望吗?如果我是他,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的时候,我会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继续远航吗?如果我是他,当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类开宴会时,我会像他那样勇敢的站起来,与他们搏斗吗?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软弱与无能。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有事不在家,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家里冷冷清清的,不禁毛骨悚然,一下子冲进房间,锁上门。尽管家里有方便面,但我还是不敢去煮。

我把鲁滨逊作为自己的榜样。现在,我已经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从中悟出了一个真理—遇到任何困难都要自己做,这样会比别人帮忙的更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