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寒的来源和风俗(优秀20篇)

在不同的地区,我们会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广西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46

作文

1000

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的家乡是美丽的融城,那儿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独特的元宵习俗。

每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妈妈总会煮起一锅汤圆。白白胖胖的小汤圆,懒洋洋地躺在碗里,捞上一个,放入嘴中,留下的只有满口香甜。

吃完汤圆,我心心念念的便是看花灯、猜灯谜了。爸爸带着我们来到广场,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花灯相互照映。忽然,广场上的一个巨大的宝葫芦吸引了我的注意。宝葫芦花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旁边还靠着一个财神爷。“葫芦”与“福禄”音同,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还有财神爷相助。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纷纷上前与它们合影。

看了花灯,免不了要猜灯谜。我看准一个小灯笼,疾步上前,伸手拿下灯谜,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状如蘑菇一珍宝,当年白蛇将它盗,其实是味好药草,滋补健身价值高(打一植物)”。刚看到谜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就在我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一株植物浮现在我的脑海,“灵芝!”我脱口而出,随即一蹦三尺高,可不就是灵芝吗!”状如出蘑”“白蛇将它盗”,一联想,不是灵芝还能是什么!我懊悔自己想得太慢,却又喜滋滋地拿着谜条去领奖了。

好不容易猜出灯谜,一阵喧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头望去,许多人围在那边,时不时传来欢呼声,排在外围的人们踮起脚尖,迫切地想看到前面的景象。是什么这么引人注目?好奇心驱使着我,想一探究竟。会不会是……想到这,我也顾不得什么了,抱着奖品就朝人群跑去。

一阵推挤过后,我凭借着孩子的优势挤到了人群中间,透过大人间的缝隙,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板凳龙!一条条用一块块凳板串连而成的游动的龙灯,被人们架着,游走在广场中间。在人们的演绎之下,板凳龙栩栩如生,它在这一刻仿佛化身为条条真龙,直入人们的心田。伴随着音乐声,它时而直入云霄,时而俯冲直下,时而蜿蜒盘旋......它,板凳龙,在这个元宵佳节,已然成为全场的主角。欢呼声、惊叫声、音乐声,响成一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望着天上的明月,意犹未尽的我久久不愿离去。满天星光,满场灯光,人生何如,总有无尽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家乡的风俗350字作文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夏季一进入伏天,到村里来卖西瓜的商贩络绎不绝,只要来一个卖瓜的,几乎全车售完。买瓜的村民都是用麻袋装西瓜,每家都买一麻袋。开始我很好奇,心想吃的了那么多吗?随吃随买多好啊。后来我才发现伏天多买西瓜是家乡的一个习俗。

为什么伏天多买西瓜?有什么好处?——后来我才明白是两个原因。

一是做西瓜酱。家乡多数人家都会做西瓜酱,而伏天卖的西瓜最多、最便宜(现在一元6斤或7斤)。这时做的酱最好吃也成本低。

二是便宜多吃。我村大多数农民处在吃饱——吃好阶段,还没有保健意识和条件。什么便宜就吃什么,伏天西瓜最便宜,所以就多买多吃。有的人家饭后吃西瓜就不喝粥了;有的人家吃馒头就西瓜,就不做菜了……

今天来了一个卖西瓜的小贩,一元6斤,大家争相购买,我也买了一小袋共8个,我也不做酱,只是留着慢慢吃——这也算入乡随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民族风俗习惯的作文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民族风俗习惯

保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受到伊斯兰教教规的约束。同时,由于历史上与邻近民族长期杂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特别是回、汉民族的影响。

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习惯早婚。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由娘家送来。

保安族的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

保安族服饰有特殊的地方。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节日时戴小礼帽,穿翻领大襟藏式长袍,束腰带,系腰刀,足登长筒马靴。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的灯芯绒衣裤。现在,也有许多妇女仿效汉族妇女,头上系各色纱巾。

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

篇二:民族风俗习惯

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布朗族人民主食大米,辅以玉米和豆类。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篇三:民族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回族的风俗习惯作文汉族的风俗习惯作文春节风俗习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炮竹声声,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大年了。

我们买了新对联与烟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旧对联撕了下来,又把新对联贴了上去,我刚准备贴上新对联,就被妈妈阻止了,她说:“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摆正了一点往上贴,妈妈急着喊着:“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说完,她就倒着对联往上一贴,我哈哈大笑:“妈妈,你犯胡涂了。对联贴反了”。妈妈严肃地说:“不要乱说话,福倒着贴,代表福到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就这样,除旧迎新的任务搞定了。

我与哥哥各拿着一根烟花爆竹点了打火机,突然“嘶”的一声,烟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着,烟花爆竹出现了噼呖,每过20秒,烟花上的颜色就会变焕,当最后一个颜色出现时,我不禁感叹:“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炮竹就往家外走,显然,他是要去放炮竹了,到了指定燃放点,爸爸用打火机在点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远远的,炮竹“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这个新年真美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趣的民族风俗300字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春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康乾盛世,春联艺术日见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春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春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

[有趣民族风俗3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用风俗编织成爱作文

全文共 1917 字

+ 加入清单

村里的游神活动正式开始了,锣鼓声声震天,身置热闹非凡场面的我,思绪却化作一缕轻烟,飘向远方。

儿时,因为父母亲要出外打工,我便被安置在家中与姥爷、姥姥相依为命。记得小时候,我总喜欢在门前大榕树下,伏在姥姥的膝盖上听姥姥讲故事,姥爷也总喜欢拿著大扇子在一旁替我们扇风,待到姥姥的故事讲到高潮时,姥爷总是习惯性地插入几句閒话,这时姥姥总会嗔怪他几声,说姥爷破坏了紧张的气氛。每当这个时候,祖孙仨人总能笑个不停,欢乐在绿叶间缠绕。

鞭炮喧天的年味点缀著整个春节,贴对联、穿新衣、点鞭炮、收红包……这些都成为村里必不可少的活动。哦!还有一项最受欢迎的游神活动呢!

月初开始,村村便鸣擂锣鼓地开始筹备,姥姥也赶快准备祭品——煎年糕、摆杂果、叠银宝……元月十五的时候最为热闹了。每年这个时候,姥爷总会积极去报名,参加这一令人“光宗耀祖”的游神活动。当游神队伍准备祭祖时,姥姥会穿著她那件有些许花哨的小棉袄,像个怀春少女般牵著我钻进密集的人群里,找了个最佳位置观看醒狮表演。在这一长长的队伍中,村里的壮汉们穿著绿色或金色的服装,腰间缠著一条红色的腰带,精神抖擞地列队站在“各路神仙”面前,两条金龙在两侧,似在闭目冥想,又似乎在养精蓄锐,其中最为醒目的便是姥爷了。他穿著一套白色的服装,双手提著醒狮的道具,眉毛上挑,好不威武!待锣鼓声响起时,姥爷便套上道具,立刻化身为狮子,威武霸气地耍起狮来,那动作、神态无一不与活狮一般!两条金龙也被锣鼓声给唤醒了,双眼咋地睁开,神飞色舞地和周围村民戏耍起来。姥姥边看边说:“舞龙耍狮庆祝新年,是为了纪念村民勤劳、庆祝丰收的活动,这也是为咱们的生活风调雨顺作祈福。”当醒狮又夺得一个彩头时,姥姥便兴奋地鼓掌叫好!用她那小喇叭般的嗓喉为姥爷喊加油。

游神队伍祭祀完庙里的“神仙”后,便开始出村游神。长长的队伍,“神仙”领队,双龙戏珠居次,醒狮随后,后面便跟随著锣鼓、旗手,锣鼓声声,彩旗飘扬,鞭炮喧天,场面非常热闹。姥姥说:“游神队伍出村后,便会进入到每一条村子,将‘神仙’的恩泽播撒遍地,保护人民生活风调雨顺。”最精彩的便是村与村之间的游神队伍在路上“斗狮”了,这时,车主们便会自觉停车,路人驻目观看,还有群众自发拿出红包放在大鼓上作彩头。醒狮们或站或立,时而前脚伏地,准备待蓄而发;时而闭目假寐,用以诱敌;时而交缠一起,似乎嬉戏,又似在困斗……醒狮们各显“招数”去争夺彩头,引得群众扯开嗓喉为醒狮们打气加油,口哨声、欢呼声、鼓掌声在群众中漫开。待醒狮们斗完狮后,道路两旁已人满为患,旗手们不得不帮忙疏通道路,为游神队伍“开路”。

当游神队伍巡完村后回到庙里时,天空已,换上了黑幕。然而,这时的游神活动才开始最高潮的部分。村里建有一座“灯楼”,精美的“灯楼”是用青瓦铺盖而成的,簷牙高啄,牆壁上雕有“观音送子”、“仙桃贺寿”、“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的壁画。灯楼挂有多盏花灯,上面绘有“福娃”等图案,并附有对联,每盏花灯都代表著村里的每位满月婴儿。待到庙里的大钟敲响时,游神队伍便有序地列队在灯楼两侧,两条金龙在门口放下对联,迎请村里的“庙仙”出场。“庙仙”用竹叶沾水后便洒向村民,这便是“共沾雨露”了。随后,“庙仙”进入“灯楼”,依次点著花灯,称之为“延续香火”。待“庙仙”跪叩祖先,步出“灯楼”时,村民们便自发点燃烟花,“嘭嘭”几声巨响后,烟花在空中光芒四射,天空如白昼般,将每一位村民的笑容映照得非常灿烂。

天有不测风云,一向健朗的姥爷因为在楼梯摔了一跤,终究撒手人环,离我们远去了,姥姥也因此受不了打击,病倒了。姥姥躺在病床上,总和我刀念说:“你姥爷年轻时可是个帅气的小伙子,我呀!就是在他舞狮时被他那雄姿给迷倒了才和他在一起的,往后的每年,也总是随他一起去游神……”边说边用手轻轻擦拭著姥爷的照片,眼泪浸在苍老的皱纹里。

一年后,姥姥因为中风,下半身瘫痪了,终日只能与床为伴。当每年的游神队伍经过家门口时,她总是挣扎著要出去瞧瞧,流下无奈身体的不中用,她只能失望地捶打著自己毫无知觉的双腿,留著无奈的眼泪。见到姥姥如此痛苦,在去年的元宵节,我便拍了几张醒狮的照片拿回给姥姥,姥姥如获珍宝似的端详著这几张照片,像个孩子般咧嘴吃笑起来。一个月后,姥姥安详地走了,手里握著姥爷和醒狮的照片,嘴角残留著一丝满足的笑。姥姥,此刻你见到姥爷了吧!

振奋人心的鼓声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热闹的场面,我追随著游神的队伍经过每一条村子,走著你们年轻时走过的路,感受著你们那海枯石烂的爱。当游神队伍经过那片山时,我的鼻子开始泛酸了。姥姥,你终于可以再次亲眼目睹这场盛大的活动了。

游神队伍走过每一条村子,用锣鼓声和舞龙耍狮编织成爱,给每个人带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题记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地域特色,所以会有那么多的风俗,我的家乡武汉的风俗也数不胜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黄陂区的僵狮子。

一次元宵节时,我来到黄陂那里正在举行僵狮子的活动,那里人山人海,围着一大群人,看不到人的边际我的人群中小心地穿梭着。鞭响越来越近,越向前越是震耳欲聋,夹着锣响,终于到了前面。舞狮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一个狮头,狮头的样子很狰狞: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铜铃一般,黄色的鼻子,脸画着各色的图案,有些小孩子差点吓哭了,一个人在里面操作,时而跳动舞狮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一个狮头,狮头的样子很狰狞: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铜铃一般,黄色的鼻子,脸画着各色的图案,有些小孩子差点吓哭了,一个人在里面操作,时而跳动,时而俯身。锣敲的越响,舞狮的人们越看越热闹,聚来的人越来越多,一阵接一阵的人潮涌动与那狮子遥见辉映。有的人在人群中上下跳动,仿佛自己也在表演,还有人一阵阵的鼓掌喝彩,有人高举相机,有的人露出开心的笑容。狮子在背后有一条披风般的丝带,狮子边跳丝带就舞动,有时一只狮子在你面前张牙舞爪仿佛展示自己有多威风,锣声不绝人们的心情越发激动了。僵狮子也叫将狮子,实际叫将军石狮,子发源于武汉地域,也代表一种祭祀启平安的愿望,僵狮子在传统舞狮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狮子的表现怪异,其他地区的舞狮非常有精神,僵狮子也叫将狮子,实际叫将军石狮,子发源于武汉地域,也代表一种祭祀启平安的愿望,僵狮子在传统舞狮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狮子的表现怪异,其他地区的舞狮非常有精神,狮子仍舞着,人的心情高兴到了极点。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这么多的习俗组成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繁华依旧。

锣声喧天,炮声不断,我看着舞动的僵狮子许下美好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节日风俗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这一年中最最重要、热闹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传统的节日,快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俗话说一进腊月就是年,腊八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都在熬八宝粥,腊八粥是用各种豆子、各种米和各种干果熬成的。这只是过年的开始。

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的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每到这一天,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对联,屋里贴上了神话。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全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谈天说地聊家常,观看精彩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除了很小的孩子,几乎每人都要守岁,老人守岁是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早晨,我噼噼啪啪、接二连三的鞭炮声从梦中惊醒,我赶紧换上新衣,来到到街上一看,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的结队去拜年,无法掩饰心中的喜悦心情,看着彼此的笑脸,有说不尽的话语,无限的思念和牵挂,家家户户欢声笑语,洋溢着欢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高潮来了。正月十五又叫灯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汤圆代表团团圆圆。我和姐姐吃完饭,飞快的向街上跑去,处处张灯结彩,红火而美丽,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灯,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宫灯、有的是玻璃灯、有的是走马灯、有的是纸灯。来到广场,广场里人山人海,空中飞舞着各种各样的孔明灯,远远看去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各式各样的烟花,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美丽的烟花等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太阳花,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点点滴滴汇成了花的海洋,他们像对我们致谢,多么快乐、多么活波啊!我和姐姐玩的开心极了,广场上的人陆陆续续快走完了,我和姐姐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春节已经过去,我们的心也该收回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从今天起,坚持自己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新年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一转眼,又进入了腊月,蛇年即将过去,马年就要到来。新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吃年夜饭,放鞭炮。除了这些和大家一样的风俗外,我们这儿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初一 ,但在我们这儿,过年是从 腊月二十四 的扫尘开始到 正月十五 元宵节结束。 腊月二十四 扫尘,按民间说法:“尘”与“除”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全部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也叫“辞先”。这个活动非常隆重,要做许多好菜摆在桌上,请祖先回来吃,还要烧纸钱给他们,称为“压岁钱”从长辈到晚辈,按次序磕头。最后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还要吃团圆饭,称为年夜饭。

到了 正月初一 ,要吃汤圆,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气洋洋,但这一天却有许多禁忌: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吃汤泡饭,免得这一年出门遭雨,还不能扫地,朝门外泼水,免得把财运扫出去。

初二、初三、初四,人们互相拜年,吃“春叙酒”。但到了初五被称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里吃饭,这天也要放鞭炮,吃汤圆。“七不出,八不归”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 正月十五 ,也称元宵节,这天可热闹了,我们这有猜灯谜、舞龙等活动。过了这天,过年也就基本结束了。

当然,有许多习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从不再沿袭,现在只剩下高尚的娱乐活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年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的家乡过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例如:放鞭炮、拜年、吃汤圆等,我也向大家介绍介绍我的家乡的习俗吧!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他们那里过年可热闹啦!过年前,大人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许多鞭炮,而孩子们就在不亦乐乎地玩着鞭炮。到除夕那天早上,大人们要清理房屋,贴对联,还要在门上贴门神。清理房屋时,要把不用的东西统统扔掉,以示“辞旧迎新”。

除夕傍晚,要先去拜祭已逝的亲人,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这天晚上,除了一些比较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时,就要放烟花,放鞭炮,表示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大家又要早早起来放鞭炮。吃过早餐,就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一般去别人家都是带两瓶酒。而主人就要拿出糖果、酒、小菜,和客人喝两杯。

到了初六初七,就会有戏班子来村里唱戏、舞竹马,精彩的很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的习俗,你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们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每逢清明节,我们一家总会聚在一起吃饭,尤其爱吃青团。上至70岁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岁的小弟小妹,没有哪一个不爱吃青团。

青团,顾名思义,就是青色的小圆球,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颗绿色的宝石,圆滚滚,胖乎乎,叫人觉得它可爱。

我们姐妹几个,在清明节前总会帮着大人做青团,把艾草汁拌进糯米粉中,再包裹进自己喜欢的馅儿,揉成球状,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们在做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偷吃几个。妈妈见了,皱眉道:“咦,怎么少了几个青团?”每到这时,我们便躲进屋子里偷偷地笑。

等青团一上桌,我们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顾不得吃糖了,哭着要青团。平日里的什么淑女优雅,此时早就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点青团,一只手上拿着三四个青团,另一只手还在不停地抢着,等到别的菜都上齐了,我们一个个眼睁睁的望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鸡鸭鱼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可是青团已经塞到喉咙眼了,还能吃得下去吗?于是便在心里暗骂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的青团。可是等到来年清明节时,我们见了青团还是会忍不住伸手去抢。

现在的我,看到街上有卖青团的,便会缠着妈妈给我买,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团时,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六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苏州常熟,按照老人们的说法,廿四夜要送灶。所谓送灶就是送灶家老爷,他每年的廿四夜都要回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诸事。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向灶王爷好生供奉,顶礼膜拜,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不过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哪里懂大人们的心思?光瞧着他们那副虔诚的样子心里就发笑。其实我最巴望的,还是去“炱茅草”!

去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人到乡下老太太家过节。一路上听着爷爷的介绍,我激动得全身如同筛糠似的。到了乡下,全家大扫除,这叫“掸檐尘”。吃晚饭时,我们要围在一起吃团子、馄饨。晚饭后,要先进行送灶,将纸马、纸锭和事先搭好的香架一道焚烧。然后放爆竹,表示灶家老爷,已经上天庭过年。最后便是“廿四夜点点财”,“点点财”就是炱茅草——将田间屋后的枯茅朽草放火烧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预示来年的兴旺。

总算是熬到了晚上,到了炱茅草的时候,我们男孩子们人手一盒火柴,将稻柴把做引火物……今个儿咱可是欢喜的要命,平时小孩子是绝不准玩火的!

像约好了似的,我和几个小伙伴高举着火把,奔出门去,兴高采烈地向不远的田野进军了。不多一会儿,空旷的田野里便出现了一条条舞动着的长火龙,到处火光闪闪,无数火龙在田野中狂飞乱舞,长长的火龙一边进发一边发出“呲呲”的声儿。

我迈开腿,疯狂地蹬着地面,双眼紧盯前方,看着那一片片的黑暗被火光照亮,从中间“撕”开。我手中牢牢地握住火把,听着烈火燃烧的声音,感到一阵阵的火热在手心中蔓延开来,扩散到全身上下……

这一刻,田野不再宁静,黑夜不再深沉,寒风不再刺骨,我们的活力得以毫无阻碍地宣泄。这一刻,吸引了无数老人们驻足观赏,他们在我们这些后生身上看到了他们自己年轻之时的身影——这无疑是乡村一年中最为壮观迷人的黑夜,比什么都要壮观!

我们这些孩子发觉田埂上的稻草烧完以后,便将目光转向了屋前屋后的茅草垛。自家的稻草不敢拿,便相互商量着偷别人家的。大人们找不着“窃火贼”,有火无处发,再想想自己家的孩子八成也偷了别人家的柴草,心里也就平衡了。后来我们越来越起劲,胃口也更大了,偷柴的数量不断上升,终于逼得大人们看柴垛子——我们便也偷不着了……

腊月廿四夜,炱茅草。野地里,田埂上,光成带,火成堆,烟成柱,烤热了冬日的田地,点亮了来年的心愿。因这廿四夜,孩子们有了玩的借口,大人们有了祈祷方式,我们吴地的年俗文化也变得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么一首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句就是描写清明的。

我记得每年的清明我都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上坟。今年也不例外,我早早地起了床,等待着爸爸妈妈。我又仔细的看了一下要带去上坟的东西,那么多的纸钱,还有手机、麻将、各种各样现代高科技,甚至还有摇钱树,我不由的叹了口气。

我国自古就有祭祖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我们的祖先,我们的亲人,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们,但是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是他们给了我们的今天,难道我们不应该去祭拜他们吗?

我每次清明节上坟时,总有一个奇怪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烧的纸钱,上的香,他们能收到、能看到吗?我们当然会说,肯定不会啊!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是纪念祖先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迷信了呢?

祭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继续发扬下去吧!

[清明风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风俗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来庆贺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同一种祝福方式------发送手机短信。我妈妈十几分钟就收到96条短信呐,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妈妈的手机都要爆炸了!其中有一条短信我很喜欢,开头是这样的:“昨天拜年早了点儿;明天拜年挤了点儿;后天拜年迟了点儿;现在拜年正是点儿!------”

今天还是去探亲拜年的好日子,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我姥姥家。当然,去那里的人不光只有我们三个人,还有我的舅舅、舅妈、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两个姐姐。吃完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穿好外衣,拿着两大包的烟花爆竹向中心广场走去……

“当,当……”12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夺目。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了美丽的大花园!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纵情地欢笑、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这边的“闪光雷”刚刚炸开;“蹿天猴”又鸣叫着飞上高空;那边紧追着“金龙狂舞”;这时一朵烟花又炸开了,里面喷射出火花,越喷越高,越闪越大,慢慢呈现出一棵树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噢------发财了!”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起来。

啊!新年是多么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嘟……”爷爷那通电话挂了,皱起的眉头表示着他心里的不快。”

“看来要去镇上买几块箔了。”爷爷的声音响起。锡箔?有金色的、银色的,不是过应该是锡做的。薄纸面上有色的朝外翻。折几下子,就成元宝了,烧给故人的,怕是有人过世了吧。

半个人高的缸里起了火苗,它在不停的摇曳着,在黑夜里点缀着繁星的背景衬托着下,极为耀眼。可却没几个人把注意力放在那上面。我又往缸里扔了一袋元宝。用锡纸折了半天的元宝几秒间便消散如烟。

我站在火缸旁,看着陌生的面孔路过,进进出出。来的早的,走得早,来得晚的,就在一层楼高的帐篷外等着,帐篷里摆着八九个圆桌,每个桌子十人,满席就开吃,这就是流水席,吃不到一小时就走人了,换下一波人来。饭桌散了,人也散了,三三两两地走了。

我也不知道自已算逝者的哪门子亲戚,糊里糊涂地来过又离开,我甚至不记得什么时间见过她。也就走个场子,凑个热闹,像模像样地拜了两拜,大概是我唯一要做的事了。

农村里的丧事,少不了一班人在哪里敲敲打打,鼓乐震天,几个和尚叽哩咕噜念经,人们都带着笑交谈着,若不是花圈明白地摆着,怕是成了喜庆的晚宴。

说它什么呢?铺张浪费还是思想落后?可那就是当地的风俗文化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风俗五年级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四川华蓥的一个小镇,说起家乡的风俗,我想最有趣的最值得说的,就算是举办婚礼了吧。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男女双方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在举行婚礼前,双方的父母忙前忙后的,发喜帖办嫁妆等等。买来的嫁妆先放置在女方家里,到了新娘出嫁的那一天才一起送到男方家里。最热闹的还是举办婚礼的那天。那天的一大早,新娘在女方家梳妆打扮,等待新郎的到来。新郎到来以后,新郎、新娘一起走出女方的家门时,新娘用手捂住脸轻声的哭泣,表示对娘家的留恋。当接新娘的队伍开始走时,女方家里人就开始放鞭炮。另外,新娘还带去几位年轻的女子,表示陪嫁。男方去接新娘回家时,一般来说都不超过中午十二点钟。如果在同一条街上,有两户人家娶媳妇,谁先娶回来得快,就意味着谁先得孙子,先发财。所以娶新娘,娶回越早越好,如果新娘去新郎的路上,要过桥的,新娘必须往水里抛几枚硬币。新娘到男方家后,新房里的蚊帐是由男方的舅母或婶婶帮挂的,一边挂一边还说一些吉利的话,男方的父母给挂蚊帐的人一个红包。

在喝喜酒的时候,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了,因为他们可以得到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是数目不小的红包。

家乡的风俗除了举办婚礼是有趣的以外,其他的像三月三、端午节等等,也非常有趣,有机会再给你们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风俗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快点起床,快点,要吃早饭了。”

每当过年,我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边打转。也许你们认为,是我赖床,大清早了还不起床。

在我的家乡,一直有这样的一个风俗,初一必须要早起,也就是我们那边说的“赶早”那天,我们都要在六点钟之前起床,并且还要尽早吃完早饭,在大约八点的时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样的要“赶早”,但是不去拜年,这天的“赶早”似乎是在为春节准备。

所以,当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时候,还不到六点钟,这大冬天的,怎么起得来。可能有人又要说了,我每天都是六点起床啊。那也没错,我上学的时候,也是六点多就起来了。

可是不一样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几乎是睡不着的,深夜时一直会有鞭炮在响。特别是十二点的时候,放鞭炮的声音简直都可以把屋顶掀翻了。在那样的环境中怎么还睡得着。没有办法,最后我都是会被拉起来,不过吃完早饭后还是可以再睡一觉的,距离拜年的时间还是有一个多小时的。每次我就趁着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继续睡觉,真不知道他们大人哪里来的精神。

在这之后,我们将会出去四处拜年,同时家里还会留下一两个大人来迎接别人来拜年。四处拜年收红包是常见的习俗了。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不过在我们家乡,拜年是有些讲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对象的家们口放鞭炮,几家有时候碰在一起,当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完之后,就可以进入别人的家里去拜年了。每当去别人家里拜年,收红包,我都会觉得我的早起没有白费,我的努力换来了红包,总是会感觉心里十分开心。

春节虽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还要“赶早”弄得我没有一点精神,不过能收到那么多的红包,也能够弥补我心中的那种不快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日,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日,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象菊花,有的象六月的雪,有的象满天的星辰,还有的象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宵节的风俗英文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 is the la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

This day is for the last moment for setting off fireworks, the last excuse for eating a big feast and the last chance for family getting together before the “年” celebrations are over. (Latern Festival is also a traditional time of celebration for foreigners who live in China).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15th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is the first full moon of the year.

Celebrations and traditions on this day date back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raditions for this festival: as the name indicates, hanging and looking at lanterns is the main tradition.

Lanterns of various shapes and sizes are displayed on trees, or along river banks.

Parents often take their children to Lantern Fairs and sometimes lucky kids even get a mini toy lantern.

Another tradition is guessing lantern riddles. These are riddles that are hung on lanterns for people to shoot down and solve. The riddles are usually short, wise, and sometimes humorous.

The answer to a riddle can be a Chinese character, a famous persons name, a place name or a proverb. This tradition has become a popular game with serious staying power even as social development changes other traditions.

Other than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do today is to eat sweet dumplings. In northern China, 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are called “元宵” while in southern part they are called “汤圆”.

Typical sweet dumplings are filled with black sesame sauce, sweetened bean paste, or hawthorn. Making “元宵” today is like a game or an activity, so its seldom done without a reason and a group of friends or family present to help out.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描写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现在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好吗?每年到了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到了腊月就要过年了,遇到的任何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奶奶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还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这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当它最害怕声、光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