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战争中的孩子的故事(经典20篇)

我相信没有人会喜欢战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战争中的孩子的故事。

浏览

652

作文

341

战争中的孩子的作文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那里挤满了人,谁都没想到,一场灾难即将到来

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飞到了人们的头顶上,“轰”的一声,上海火车南站立刻变成一片废墟,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可怕极了,突然,一阵哭声传来,那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孩子的脸上、衣服上、脚上都是血,他坐在废墟旁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原来,孩子的父亲被倒下的废墟压死了,他的母亲却不知去向。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女子孩子的妈妈爬到了孩子身边,抱住孩子,说了一句:“我可怜的孩子,我死了,你怎么办?”就算孩子的妈妈对世界有许多留恋,可她还是离开了,至于这一个孩子,也许,他会被人收养,也许,他会被下一发大炮击中

今天,虽然我们中国的孩子生活在和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让我们保卫和平,让“和平之花”绽放出最美的光彩,让那已经听到脚步声的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战争成语故事

全文共 151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战争成语故事: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战争中的孩子的作文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挤满了人。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日本鬼子要轰炸上海了,人群中,有一个妇女抱着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

妇女的孩子穿着整洁的衣服,红扑扑的脸蛋上挂着一张可爱的小嘴。小男孩开心极了。可是,在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人们知道事情不妙,从走改成了跑,妇女更是急的满头大汗。

妇女在逃跑的过程中被石头绊倒了,而一个炸弹从天而降,妇女脑袋一片空白。她亲了亲孩子的脸。便把孩子投到了一片空地上。孩子,毫发无损,可是,妇女却被炸的粉身碎骨,尸骨无存!孩子撕心裂肺的哭着,喊着:“妈妈!妈妈!”

此时,孩子的衣服破破烂烂,脸上不知是血还是泥,脏兮兮的。他被一位大叔收留了,长大成了一位八路,他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因为他要报亡母之仇。

他恨战争,渴望和平,爱着和平。他希望,有一天,世界只有欢乐,只有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战争的一些名人故事

全文共 689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战争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

永远不要在敌人犯错误的时候打断他们。——拿破仑·波拿巴

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

我从不主张战争,除非为了和平。——格兰特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最初的奋力一击,是战争成功的分水岭。——高尔史密斯

真正而持久的胜利就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赵高、二世准备安葬秦始皇,从各地征调几十万囚犯、奴隶和民夫修理秦始皇在世时已在骊(lí)山下开辟的坟地,把铜化了灌下去铸成地基,上面修盖石室、墓道和墓穴,挖出江河大海的样子,灌上水银,还有别的花样说也说不完。大坟里埋着无数的珍珠、玉石、黄金和不少宫女。为防盗坟,墓穴里安了好些杀人机关,完工后把所有做坟的工匠全都封死在墓道里。

二世胡亥葬了他父亲以后,怕篡夺皇位的事泄露,屠杀了全部十多个哥哥、十来个公主,杀光难对付的大臣,下令建造秦始皇在世时就开始造的阿房(ēpáng)宫。

那时,中原的人口不过两千万,被征发去造大坟、修阿房宫、筑长城、守岭南的差不多就有二百万人。北方的地区很大,除了驻扎军队还得押送大批贫苦农民去防守。

公元前209年七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着强征来的九百名贫民壮丁,动身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去。有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的贫苦农民也在里头。

陈胜年轻时,跟别的雇农一块儿给地主耕地。一天,大伙儿在地头上休息,陈胜对大家说:“咱们将来富贵了,大伙儿可别忘了老朋友!”

大伙儿笑着说:“你给人家扛活耕地,哪儿来的富贵?”

陈胜说:“唉!你们怎么知道有志向的人呢!”

现在军官督促这一批壮丁往北赶路。他们到了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正赶上下大雨,没法走,但误了日期,就得杀头。陈胜偷偷地跟吴广说:“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地。就算雨马上就停,怎么也赶不上日期,这不是白白地去送死吗?咱去也是死,起来造反失败了也是死,一样的死,还不如借着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起来造反。”

吴广也情愿跟着陈胜一块儿干。第二天,陈胜替伙夫去买鱼,伙夫剖鱼从鱼的肚子里剖出了一块绸子,上面有“陈胜王”三个字。大伙儿仨(sā)一群儿,俩一伙儿地咬着耳朵聊着。半夜里,大伙儿听到野外有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那是吴广在荒郊破祠堂里,学着狐狸叫的。谁知道呢!大家就对陈胜指指点点。

时机到了!早晨,陈胜叫了吴广一起去见凶恶的军官,大伙儿也一齐跟了去。两个人进了营帐,对军官说:“天下雨,误了期,就要杀头,还是让我们回去种地吧。”

那两个军官,一个拔出宝剑就向吴广砍去。陈胜手疾眼快,一个飞腿,啪的一声,把那把宝剑踢下来,连忙拣起,顺手把他杀了。吴广夺过另一个军官砍来的刀,把他的脑袋劈开了。就这么着,外面的人也都拥进了营帐。

陈胜、吴广大声对众人说:“弟兄们!咱们要活命,就得造反了!”

大伙儿大声喊叫:“咱们杀出去!”

陈胜叫弟兄们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写了斗大的一个“楚”字。大伙儿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替楚将项燕报仇,大伙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陈胜就自己称为将军,称吴广为都尉。九百条好汉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

大泽乡的农民一听到陈胜、吴广出来反抗秦朝,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子弟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什么的,到陈胜、吴广的营里来投军。人多了,一下子要这么多的刀枪哪儿来呢?他们就砍了许多木棍做刀枪,砍了许多竹子,梢儿上留着枝子,当作旗子。陈胜、吴广带领着这么一支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浩浩荡荡出发去打县城。“揭竿而起”的成语说的就是这件事。

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召集陈县的父老共同商议大事。陈县的父老一见陈胜的军队不抢东西,不伤害老百姓,个个喜欢。他们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二世,我们请将军做楚王。”

于是,陈胜就称了王,国号“张楚”。陈胜派吴广带领一部分人马去打荥(xíng)阳(今河南郑州西),派周文带领另一部分人马往西去打京城咸阳,又派了几路人马去接应各地的起义。

陈胜派到各地去的军队都得到当地农民的拥护,原来旧六国的地盘大部分都给起义军占领,起义军没到的地方也纷纷起兵响应,秦朝的统治眼看就给起义军推翻了。

起义军节节胜利,占领了大片的地方,可战线越拉越长,号令不能统一,有好多地方反倒给旧六国贵族分子霸占了。陈胜起兵不到三个月,赵国、齐国、燕国、魏国都有人自立为王,不去支援吴广和周文他们。后来吴广在荥阳碰上了秦国的大将李由,周文碰上了秦国的大将章邯(hán),抵挡不住,打了败仗,都死了。最后,这位首先起义、为天下除害的张楚王陈胜给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由他们点起来的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那把火越烧越厉害,尤其是在会稽、在沛县,出了不少英雄好汉。

【襄、樊之战】

我们这一站将走近宋、元的一次着名战争襄阳、樊城之战。襄阳、樊城依山傍水,控制着南北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蒙古军想南侵必定要夺取襄、樊之地。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匆忙从鄂州北归,夺取了大汗之位,即为元世祖。他在平定了阿里不哥之乱后,他采纳了谋臣意见准备南下攻取襄阳,继而夺取江南地区。1269年,忽必烈派遣丞相天泽亲自督军,以阿术、刘整为元帅率大军围攻围襄阳、樊城。

蒙古大军针对襄阳、樊城的防备措施以及宋军擅长守城和水战的特点采取了在两座城外修筑碉堡围城,长期围困的策略。蒙古军先在鹿门山(今换被襄樊南)、白河口(今襄樊西)建造堡垒,切断南、北宋军之间的联系;在汉水中筑造实心台(今东敌台),绝断宋军水道;在灌子滩(今襄樊南)设栅栏,绝断起东西往来;从万山一直到百丈山(今湖北襄樊南)建筑岘首山、虎头山一字城,联系各堡垒,集合十万兵力将城池团团围住。另外,封锁汉水,把守通往襄阳、樊城的水路要道。同时建造船只训练水军。蒙古军多次击败前来救援的宋军。当时,南宋丞相贾似道掌管朝政,昏庸无能,由于曾经与忽必烈密约各地称臣,所以不派得力将领赶往救援。襄、樊被围困了三年,贾似道一直密而不报告,甚至有人敢提起蒙古大军攻宋的便遭到贬斥。

驻守江阳的吕文焕多次出击都没有摆脱困境。1270年,张世杰奉命率军援救襄阳、樊城赤于滩圃(今襄樊东南汉水中)被蒙古军击败。七月,宋派夏贵率领5万水军、3000战船乘大雨涨水之际,携带粮草救援襄阳,在新堡(今湖北襄樊南)遭遇蒙古伏兵,惨败而归。第二年二月,吕文焕率领1.5万步骑,上百战船突围,被蒙古万户张弘范所击败。后来,李庭芝奉命督军救援襄、樊,但是将领范文虎却不听从指挥,听命于贾似道,限制了救援行动。

1271年十一月,蒙古正式建国,国号元。建国后,元军加紧了攻打襄、樊的步伐。1272年,阿术、刘整奉命猛攻樊城,不久攻破樊城外城。宋军退到内城,被元军重重围困。当时,城内虽然粮食不缺,但盐、薪、布帛等奇缺。李庭芝无法调遣范文虎的军队,就派张顺、张贵带领3000人乘轻舟满载物资援助襄阳、樊城。五月二十五日黎明,经过殊死激战宋军终于抵达襄阳城下,张顺战死。外援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襄阳、樊城军民。张贵潜入襄阳后,派人联系郢州守将范文虎,相约龙尾洲会师。后来张贵率军出城接应来支援的宋军,但由于叛徒的出卖以及范文虎的失约,军队在龙尾洲遭到元军伏击。宋军被元军重重围困,经过奋战,全军覆灭,张贵受伤被俘,惨遭元军杀害。此后,襄阳、樊城就与外援断绝了联系,只靠汉水上的浮桥互通联系。后来元军烧毁了两城之间的浮桥,切断了两城之间的联系。接着元军兵分几路配合回回炮集中攻打樊城。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宋守将都统范天顺力战不屈,自杀身亡;统制牛富率领数百人与元军巷战,身负重伤后也投火自尽。元军占领樊城后又转攻襄阳。同年二月,宋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军。樊城和襄阳两大军事重镇相继失守,决定了南宋灭亡的命运。

张顺、张贵是怎样率军冲破元军重重阻拦进入襄阳城中的?

张顺、张贵奉命援救被围困的襄阳城。临行前他激励将士说:“此次救援襄阳,任务艰巨,每个人都要抱着必死的决心,如果你们之中有些人并不是出于自愿,那么就请赶快离去,不要影响了此次行动。”当时3000水兵精神振奋,表示誓死完成任务。救援开始,张顺二人集结船队连成方阵。每艘船上都设有火枪火炮,并准备了强劲的弓弩,进入元军的重围。船队到达磨洪滩,遭到满江元军的阻拦,无法通过。张贵率兵猛攻,先用强弓射向敌舰,之后用大斧砍杀,冲破重重封锁,终于胜利抵达襄阳城。但张顺却在此次战斗中不幸身亡,几天后,襄阳军民在水中找到他的尸体,只见他还身披战甲,手执弓弩,怒目圆睁,襄阳军民非常敬佩他,将其安葬之后立庙祭祀。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

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战争中的孩子作文400字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许许多多幼嫩的“和平之花”倒在了侵略者的枪口下,小女孩珊迪也是其中一个。

1937年,战争的硝烟弥漫在苏联的角角落落,热闹非凡的街道变得死一般的沉寂,这就是残酷的战争!

珊迪住在一个小村庄里,那天,她正准备去外婆家,刚走在路上,天空中却出现了德机的身影,轰——的一声,原来的田野被烧毁了,又是一声巨响,小村庄也被炸成了废墟。战争是冷酷无情的,人类再怎么挣扎,也都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罢了。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导弹相继落下,其他的希望也全部熄灭,就只剩下珊迪一个人了。珊迪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她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可周围依然没有半点声响,谁让战争是如此的冷酷无情,杀害了这么多无辜的生命,也没有停息。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那些饱受战争折磨的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花园,再也不用惧怕那些可恶的战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战争中的孩子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在1937年8月28日的那天,我和母亲去给在上海火车南站受伤的父亲换药,忽然……

当妈妈正给受伤的爸爸换药时,大家忽然叫道:“日本鬼子来了!日本鬼子来了!”大家都像蚂蚁般的涌来,因为日本鬼子来了。忽然一位八路军向爸爸跑了过来说道:“这位先生!我们八路军缺人,你可以加入吗?”正当妈妈要说:“不,我的丈夫受伤了!哪可能参加你们八路呢?真是的不看情况就说话!”爸爸就说道:“我可以的,我要保卫国家!”妈妈说道:“不,不可以,你走了孩子怎么办啊!”爸爸说道:“没关系的,我相信你一定会管好孩子的,可是我一定要保家卫国!”说完就跟着那位八路军走了。忽然一位日本军发现了妈妈,妈妈急忙用被子把我盖住,那位日本军向妈妈走来,没有发现我,而把妈妈拉出去枪毙了,我很伤心但又不敢哭出来,我心想:我的爸爸去参军了,妈妈去世了,为什么我那么不幸啊!过了大概几个小时,我就听到有人叫道:“日本鬼子走了!日本鬼子走了!”我把被子拿下来发现上海火车站都被毁了,只剩下我和一对夫妻,后来他们收留了我,我很感谢他们,后来在一篇新闻里我才知道我的爸爸也丧失了生命,我哭了一个晚上也没能停下来。

我呼吁日本人,只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不让母亲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要失去爸爸,请你们爱护生命吧!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战争中的孩子作文350字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发出了“嘟嘟”的声响,是防空警报,天上的飞机引擎声渐渐变大,人们知道了是日本轰炸机来了,于是匆匆的拿上包裹和行李,谁知,正在人们上火车是,轰炸机放下了几颗炸弹,顿时,房子被炸成瓦片,火车脱离了轨道,火车上的人掉了出来被火车压死,人行天桥压在了旅客身上,到处是被炸弹炸飞的人,被炸毁的房子,地上满是血肉模糊的尸体,地上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在站内,没被炸死的人惊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

终于,日本轰炸机飞走了,在轨道上,有一个大约1岁的小孩,他身上穿着被瓦片划破的衣服,他的手和脚在流血,他在使劲的哭着,心里想:“爸爸妈妈你在哪?”他要面对的一切,会怎样。

现在世界还不算太和平,比如: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等国家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我们应该联合起来,让全世界人民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和平之花开满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战争中的孩子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大决战。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大家都知道,这段历史是我们的耻辱,侵略者在我国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让我国进入了一个阴暗的世界中,在我国儿童的心里烙下了不可康复的伤痕,让我国儿童整日担惊受怕,剥夺了他们享受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

一位记者曾记录过这样一件事:

1937年8月28日,我和我的搭档刚刚赶到上海火车站,日本的轰炸机已经在火车站上空盘旋着,吼叫着,虎视眈眈地盯着火车站里的所有人。轰~~一枚炸弹爆炸了,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无情的轰炸机对火车站进行着接连不断地轰炸。一瞬间,火车站已经面目全非了,变成了一座废墟。空气中弥漫着炸弹的硝烟,倒在地上的人发出一股血腥味。呻吟声、哭喊声、爆炸声连成一片~~

在30分钟地接连不断地轰炸下,火车站已经血流成河了,残肢、头颅比比皆是,让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火车站里的所有人,除了一个痛心哭泣的小孩无一幸免,全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这就是战争,让我们饱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让我们失去自由、失去快乐、让我们整日担惊受怕地生活。这就是战争给我们的伤害,让我们陷入在阴暗的世界中。

而没有战争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没有战争,就没有炸弹的硝烟;没有战争,就没有死亡的宣告;没有战争,就没有失去亲人的痛苦;没有战争,就没有担惊受怕的生活,每个人都是那么地快乐、轻松!

没有战争,看不到孩子的死去;听不到孩子痛心的哭泣;看不到孩子伤心地抚摸着死去的亲人;看见的是健康茁壮的孩子;听见的是孩子开心的笑声;看见的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着晚饭。这就是现实生活没有战争的世界,明亮、和谐、快乐笼罩着整个世界!

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让我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把它装进瓶中,扔进海里,让他永远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孩子铸造一个快乐、美好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故事:朱棣,一个人的战争

全文共 3092 字

+ 加入清单

在明朝历史上,明成祖朱棣是继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后的又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皇帝。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之后,他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名人故事:朱棣,一个人的战争,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名人故事:朱棣,一个人的战争

政治手腕

1403年,44岁的中年男人朱棣成了明帝国的领导人。正月初二,他发表新年贺辞,说:“上天之德,好生为大,人君法天,爱人为本。四海之广,非一人所能独治,必任贤择能,相与共治。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历代以来,用此道则治,不用则乱。”很有释放善意的意思。

此前一年,朱棣将忠于建文朝廷的文臣武将纳入“奸臣”榜,从诛五族到诛十族,狠狠地辞旧迎新了一把。新年钟声敲过,朱棣便欲取尧、舜之道,要“好生”治国。

首先感受到朱棣善意的是他的兄弟们。这个正月,一度被建文帝朱允炆削废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人在华盖殿见到了慈眉善目的朱棣皇帝,他们把酒言欢,共叙劫难过后的兄弟情谊。随后朱棣宣布他的藩王兄弟全都复归王爵,并各归封地。另外周王朱橚和谷王朱橞还有更大的收获:前者“增岁粟二万石”,原因是他和朱棣为同母兄弟,应特殊照顾;后者“赐乐七奏,卫士三百,改封长沙,增岁禄二千石”,原因是谷王朱橞在去年朱棣率燕军攻打京师时,开门迎降有功,朱棣感其恩,予以厚赏。

所以1403年便显得“分田分地真忙”了,朱棣和他的兄弟们其乐融融,共享胜利喜悦,而这个被命名为永乐元年的中国农历癸未年也似乎真的名副其实,是帝国欢乐开始的年头,是播种希望和快乐的年头。

但是一条线索却在隐秘地生长。没有人知道,在朱棣笑容可掬的善意背后,一股杀戮之气还是如影随形。因为他也遭遇了建文帝式的困惑—如何对待数目庞大的藩王。建文帝的削藩以激情始,以惆怅终,他朱棣又该如何做呢?或许从此刻出发,面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才真实展现了两个男人的政治手腕和处事技巧。朱棣从永乐元年布局,至永乐十九年收官—在近20年的时间长度里,这个男人展示了成熟帝王的权谋之道,他的欲擒故纵,他的欲取先予。而1403年春天,朱棣的善意秀毫无疑问只是其演出的开始部分,一切都有待于接下来的承接与转折。

事实上,在1403年朱棣就曲径通幽了。这一年宁王朱权乞请改封地为苏州或钱塘,被朱棣拒绝。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藩大宁。他在人生道路上曾经面临过一个重大选择:帮四哥朱棣还是帮建文帝坐天下?那是建文元年(1399年)的十月,朱棣和建文帝开始了生死较量。这是路线之争,当然也是生死之争,对宁王朱权来说同样如此。他最后作出的决定是倒向四哥朱棣,而朱棣也许诺事成后和他两分天下。四年之后,谜底揭晓,朱棣问鼎天下,但天下却没有曾经出过苦力的宁王朱权的份儿。这也是厚黑之术—越是有功之臣就越危险,朱棣最后将宁王朱权徙封南昌,算是活学活用了户部侍郎卓敬当年的秘密建言。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卓敬秘密上疏朱允炆,建议徙封燕王于南昌,这样万一有变,比较容易控制。但是书生气十足的建文帝对卓敬的建言按压不报,最后自己落得个不知所终的下场。但朱棣却真正领会了卓敬建言的精神实质,那就是—若要鱼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离开水。

当然朱棣削藩中玩得最好的一招是恩威并施。这显示了一个成熟男人的游刃有余—先恩后威或者先威后恩,朱棣总是将人心拿捏得很准,玩得收放自如,令人望而生畏。永乐十五年(1417年),在徙封长沙、受朱棣之恩15年之后,谷王朱橞发现自己的命运被打入了谷底。二月初六,朱棣突然宣布谷王朱橞谋逆,将其及二子皆废为庶人,家属诛死。至此,朱棣完成了对谷王朱橞命运的策划和审判。而在此之前,很多藩王的命运都已被他改写:永乐元年十一月,朱棣削革代王朱桂的三护卫及官属;永乐四年五月,朱棣削去齐王朱榑的官属和护卫,八月废齐王为庶人……及至永乐十九年朱棣逼迫其同母弟周王朱橚献还三护卫,基本上将与其同辈的藩王武装都解除干净了。和当年建文帝轰轰烈烈、剑拔弩张的削藩行动相比,朱棣的动作老辣低调,打草而不惊蛇,其拿捏适中的政治手腕毫无疑问是一流的。

削藩是与兄弟的人心战,与此同时,朱棣也展开了另一场战争—与他儿子们的心理战。在太子立废问题上,在与亲生儿子过招的过程当中,朱棣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他的确是个可以掌控全局的人,在这个帝国,没有谁会是他的对手。

永乐二年四月初四,朱棣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这是个可堪玩味的举动。虽然立世子为皇太子符合帝王时代中国人的政治习惯和道德准则,但具体到朱棣身上,他却玩了一把良心游戏。因为在建文四年的浦子口战斗中,朱棣曾经拍着率兵赶来的朱高煦的背做托付状说:“吾儿勉之,世子高炽多疾,如争得天下,就让你取而代嗣。”现如今天下到手,朱棣的誓言却成空,朱高煦情何以堪?由此他对父亲的幽怨乃至争斗徐徐展开,父子间的过招以一种隐秘的形式进行。

在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后,朱棣将朱高煦封地云南,远离帝国的权力半径,使其无法有所作为。朱高煦拒绝远行,一副与父亲、兄弟对着干的态势,帝国隐隐有危机存焉。

但对朱棣来说,朱高煦的姿态却是苍白无力的。自古以来能成事的人首先必须学会韬光养晦,朱高煦如果真能低调去云南默默耕耘,倒显得孺子可为,现在这样一副梗着脖子叫劲的样子,明显不成熟。永乐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朱棣改封朱高煦于青州,朱高煦仍然拒绝就封。父子间的过招进入了新阶段—朱高煦自以为得计,朱棣则冷眼旁观,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中。

汉王朱高煦的人生败局就缘自于“高调”二字。在朱棣去北京视察新都建设期间,朱高煦在南京蠢蠢欲动。他私自招兵3000,精选自己的护卫队,不把兵部放在眼里。他甚至还放纵他的护卫队在京城大肆抢劫,当兵马指挥徐野驴准备依法处理这一突发事件时,朱高煦竟用铁瓜锤猛击徐野驴至死,从而酿成惊天血案。那么朱棣回来后是怎么处置狂妄的朱高煦呢?他做了这样一件事:将朱高煦废为庶人,关在西华门内,并将其3000私兵调往居庸关北,全部充公。朱高煦从此一蹶不振,败在父亲手下不再有翻身机会。

至此,朱棣将永乐权力场打扫得干干净净,不再有觑觎者和蠢蠢欲动者。他是这个帝国最孤独的那个人,身边不再有兄弟和儿子靠近。他离权力很近,离亲情很远。但只有在这样的远近对比和间隔当中,朱棣才能感受到安全。这是一个帝王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这一点,王者朱棣很明白。

AB两面

有了安全感才能有所作为。当永乐权力场成为朱棣一个人的舞台之后,他开始倾情出演,演绎一出属于他的帝王戏。

毫无疑问,朱棣的演出充满立体感。因为他总能从名人故事:朱棣,一个人的战争面不动声色地跳跃到B面,两手抓,两手都能硬起来。他似乎是儒家文化的衣钵传人,却更是法家治术的强硬实践者。在术与道之间,朱棣跳得出来,又能钻得进去。表面上看,他比建文帝还要深入骨髓地信奉仁者爱人,但在杀伐决断上,朱棣并不亚于其父朱元璋。朱棣这个精通方圆、软硬、真伪、善恶两极变化的人,比以往任何帝王都懂得治理他的国家和民众。他应该是一个辩证法大师,只是欠缺了边界或者说底线而已。

现在,就让我们透过永乐年间的层层迷雾,看看朱棣是怎样一个形象—第一印象显然很好,这个人侃侃而谈,似乎是一个智者,也是一个仁者。

永乐元年九月初一,明成祖朱棣发表谈话说:“为君难,为臣不易,创业难,守成不易。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礼乐刑政施有其序。”这是其论创业守成之道。

永乐七年正月初三,朱棣告诫来京述职的1500多名地方官说:“君国之道,以民为本。因此设官分职,简贤用能,目的在于安民。为臣者若能体其君爱民之心,付诸行动,天下之民即可得其所。”这是朱棣论治国安民之道的精彩语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250字:写给战争中的孩子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伊拉克小朋友乌托娅:你好!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小朋友。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了那张悲凄图片中的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你那里又发生战争了吗?为什么你的身后弥漫着战火的硝烟?为什么乡亲们在落荒而逃?为什么你的眼里充满了恐惧,脸上挂满了悲哀的泪水?从你无助和慌乱的神情中,我已预感到发生了什么,难道你和你的父母失散了吗?可怜的乌托娅,我多么不希望这一切是真的!更不希望那些灾难发生在你的身上,因为战争与无辜的孩子们是无关的。可是世界上为什么偏偏还要发生战争呢?如果还我们一个没有硝烟的地球,人类的家园是多么的美好啊!我的好朋友乌托娅,请相信:战争总会过去的,和平一定会到来!硝烟散去后,伊拉克的天空会依旧晴朗,太阳会还给我们那张久违的笑脸。让我们共同期盼着……祝你早日重建家园!你的中国好朋友:ym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战争世界中的孩子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我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所有的一切的一切我都没有。就连最爱我爸爸妈妈也离我而去了,

1937年8月28日,我们一家走在上海火车南站时。突然,天上出现几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导弹。顿时,人群慌乱。可是导弹还是向火车站炸了过来。在弥漫着硝烟的火车站内,大概只有我一个人活了下来那时我觉得我被整个世界给遗弃了。无论我怎么哭怎么叫,都没有人回应我。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滴滴鲜血和无数的生命,它联系着一个字,是“杀”。当时我的眼里只有仇恨,杀死日本人,为我的爸爸妈妈报仇血恨。弥漫着的硝烟伴随着孤零零的我,哭喊声在火车站内荡漾。就连天上的云也被染成血红色了,没有小鸟的欢叫,再也没有往日那热闹的情景了。

罪恶滔天的日本人,这个仇我一定会报的。如果你们要悔改,那就不要再侵犯我们中国吧!让我们向全世界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战争中的孩子作文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8月28日,一位记者来到上海火车站南站,那里一片祥和,人们说说笑笑,脸上露着喜悦,有个一家三口正在那里,妈妈抱着一个男孩,好可爱的小男孩,穿着漂亮的衣服,手里还拿着一个小熊,大概是爸爸刚给他买的。

突然,天空中响起警报声,大家喊:“鬼子来了!快跑啊!”“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日本战斗机像凶恶的老鹰一样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车站里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慌失措,逃得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顷刻之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日本战斗机又放了一枚震天雷,正好落在天桥上,天桥顿时塌了一半。日本侵略者用恶狼般的眼睛盯着废墟,继续往下投震天雷,许多人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时,传来一阵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二三岁的男孩正在坐在铁道中间,他在不停地哭嚎,他的哭声令人揪心,他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了,手里抱着爸爸给他买的小熊,他干瘦干瘦的,他的周围是震天雷碎片,他身上也溅满了血,满脸都是灰尘,弹片划伤了他。他的父母在哪儿?原来,震天雷落下时,男孩的父母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他,同时,一枚震天雷不偏不正地落在了这对夫妇的身上……

几分钟前这个男孩还是妈妈怀中的娇儿,爸爸跟他逗乐,可是几分钟后这个孩子就成了无助的孤儿。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战争年代的孩子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谁受到的伤害最大?是妇女?是战士?你们说的都不对。应该是那手无寸铁的孩子

“哐!哐哐!”几枚炸弹撞到了正在高速运行的火车上。啪啦,这辆正在运行的火车逐渐被这巨大的烟雾吞噬了……过了一会儿,这一辆火车慢慢的显露了他那庞大的身躯。只见这火车上的巨大的裂痕,显得异常凶猛、恐怖。但是,它还在“呜呜呜”地叫着,它像是在向人们哭泣,又像是他死也不能离开他那相伴许久的铁轨……

“哇`…哇,哇`…哇,呜哇。”在这种地方,惨叫声,哭泣声不绝于耳,人们当然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但是,但是……这,这可不是普通的哭声啊,这明显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孩哭的呀!顺着哭声去寻找,发现一个2、3岁的孩子坐在地上呜呜的哭泣着,怎么,怎么会?能走会跳的大人都没有一个活了下来,他这连爬都不会爬的小孩竟然活了下来,难道是在火车上遇难的时候,他的父母见势不妙,将小孩推开,自己用他们的身躯做肉盾,孩子才没事?还是一点点的微小余波将小孩推飞了出去?

又有几枚炸弹在孩子身边炸开了,象礼花一般,煞是好看。小孩仍不知情的哭着:“爸爸,妈妈……”

在一丝苍凉阳光的照射下,一具小小的,模糊不清的小尸体静静地躺在了草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影响孩子一生成语故事2:守株待兔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影响孩子一生成语故事图书里的故事3: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扛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地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地跑回家,迫不及待地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树与孩子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2740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这孩子天天围着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捡树叶,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划。这大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儿。玩着玩着,孩子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大树很想他。

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这孩子有点不耐烦,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跟你玩儿,我现在需要很多高级的玩具,我还要念书,还得要交学费呢。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走了。就这样,每年他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平时都没有时间来玩儿。等到他读书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

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儿玩会儿吗?孩子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儿有心思玩啊?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我也没有钱盖房子呀。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这孩子说,我现在成长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啊?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这孩子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又过了很多年,这个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他回到这棵树边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这孩子跟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

一棵有求必应的大树,一個百求不厌的孩子,组成这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欲望与贪婪湧现的社会里,这故事有如一首清曲,在內心勾起许多回响与反思……到底我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像大树多些,还是像小孩多些?……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老树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在树下玩大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这样的一种成长,在父母身边长大,走向社会。但为什么人到最后才会归来呢?这就是平时经常说的“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真到自己当了父母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可是,真等到我们回到树根边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太多的遗憾了,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我们已经错过去了。然而,父母跟我们很少计较。

这个故事听起来好像很残酷,但儿女的一生,不就是从父母身上获得了那么多的东西吗?父母付出的是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爱。为什么孝敬是一种要大力提倡的公共美德,而不是每一个个人的生命本能呢?同样是血缘,为什么下行的爱如此自觉,如此浓烈,而上行的爱有时候却显得牵强呢?

树与孩子的哲理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这孩子天天围着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捡树叶,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划。这大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儿。玩着玩着,孩子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大树很想他。

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这孩子有点不耐烦,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跟你玩儿,我现在需要很多高级的玩具,我还要念书,还得要交学费呢。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走了。就这样,每年他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平时都没有时间来玩儿。等到他读书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

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儿玩会儿吗?孩子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儿有心思玩啊?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我也没有钱盖房子呀。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这孩子说,我现在成长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啊?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这孩子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又过了很多年,这个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他回到这棵树边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这孩子跟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

一棵有求必应的大树,一個百求不厌的孩子,组成这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欲望与贪婪湧现的社会里,这故事有如一首清曲,在內心勾起许多回响与反思……到底我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像大树多些,还是像小孩多些?……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老树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在树下玩大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这样的一种成长,在父母身边长大,走向社会。但为什么人到最后才会归来呢?这就是平时经常说的“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真到自己当了父母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可是,真等到我们回到树根边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太多的遗憾了,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我们已经错过去了。然而,父母跟我们很少计较。

这个故事听起来好像很残酷,但儿女的一生,不就是从父母身上获得了那么多的东西吗?父母付出的是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爱。为什么孝敬是一种要大力提倡的公共美德,而不是每一个个人的生命本能呢?同样是血缘,为什么下行的爱如此自觉,如此浓烈,而上行的爱有时候却显得牵强呢?

[树的哲理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战争中的孩子的作文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八日的中午,“砰砰砰”,几架飞机从头上掠过并扔下了12枚炸弹,看见炸弹落了下来,人们一下子惊慌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逃窜。

那12枚炸弹扔在了上海的火车南站。车站里炸死了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到处都是哭声。有一个小男孩坐在被炸毁的站台上号啕大哭起来。原来有一枚炸弹马上就要落在小男孩身上了,他的妈妈看见了就立刻趴在了小男孩的身上,等他醒来的时候,他的妈妈已经没有呼吸,“妈妈,妈妈……”小男孩撕心裂肺地喊着,他的妈妈没有回答他,小男孩又拽了拽他妈妈的衣服,可是他的妈妈还是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

他的哭声把救护人员吸引过来了,救护人员把小男孩抱到了站台上,他的衣服上溅满了妈妈的鲜血。等待他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是被送到孤儿院?还是被别人领养?

还好我没有出生在那个战争年代,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在那个年代连吃饱饭恐怕都非常困难。我希望战争能从此消失。所以我们要呼吁和平,制止战争,让全世界的孩子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战争中幸存的孩子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张莞尔

我们新中国就是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战争后才成立的,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还是处于战火不断的时期,可是在战争中也有无数生命丧失,最可怜的就是孩子,随时可能失去生命,这也给他们的童年带来了一辈子的阴影。

在1937年的早上,三岁的张小福和妈妈一起去姥姥家玩,姥姥家很远,要坐火车才能到达,他们母子俩到了月台。只见月台上人山人海,他们好不容易坐了下来,突然听见有人大叫:“日本鬼子来了!日本鬼子来了!”只见天空中有几十台飞机在不断地往下投导弹,顿时,豪华的火车站成了废墟,那儿房屋倒塌,张小福的妈妈抱着张小福飞快地往外跑,可是妈妈还是被导弹波及到了,妈妈把张小福抛到了远处的火车轨道上,并用最后一口气说:“孩子活着!”说完妈妈就死了,张小福望着妈妈,眼睛里已经没有希望了,他伤心极了。因为他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他开始嚎啕大哭起来,好像在说:“妈…………妈…………别扔下我!”张小福的哭声引来了许多记者,他们把张小福送进了孤儿院里。

日本人请珍爱生命,不要再伤害那些无辜的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战争中的孩子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8月28日,明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上海火车站的候车室。

突然,在候车室的外面听到了一声巨响。人们抬头一看,原来是日本侵略者从天空中丢了几枚炸弹。随后日本轰炸机在候车室上空不断盘旋,又一声“轰”的巨响,那枚炸弹在候车室的房顶上爆炸了。候车室瞬间崩塌了,到处都是浓烟滚滚,到处一片废墟,人们一看这情形,逃的逃,叫的叫,死的死,伤的伤……

明明被周围的情景吓坏了。只见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的身边是横七竖八的尸体,他的脸上全是尘土和血,他的手被碎片给划破了好几道口子,衣服破破烂烂的。小小的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呼唤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明明张大了嘴巴,嚎啕大哭气来。明明满脑子全是爸爸那甜蜜的微笑,妈妈那温暖的拥抱。刚刚还在他身边的爸爸妈妈此时已经不见了踪影。“爸爸妈妈在哪?是被埋进废墟里了吗?”想到这儿,他更是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一声声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从明明的嘴里喊了出来,泪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衣服。

可怜而无辜的孩子,原本幸福的生活却被战争给摧毁了。我想大声地说,战争,请你消失吧!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争中的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家园,有一所安全的学校,和我们一起享受书中的知识,和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生战争中的孩子作文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好!

我的年龄与你们相差不几,但你们却被战火这个恶魔困着,而我却享受有爱、有幸福的生活。你们是不幸中不不幸,年龄那么小就被抓去充军、打仗,让你们那好没有绽放的花朵枯萎。我不敢想象你们那恶魔般的生活,不知道那么是否害怕,是否悲伤,是否……

我同情你们,我怜悯你们。我与你们相比就好似天壤之别,好似一个生活在天上,一个生活在地狱一样。我想为你们插上一对翅膀,让你们逃离那战争飞上蓝天,与我们一同享受被阳光、被幸福、被爱包裹着的幸福。让那凋谢的花朵重新绽放出美丽与光彩。

最后,希望在战火中的孩子们坚强,不要被那战争的恶魔吓倒。———要打败战争的恶魔,打败战争的恶魔!

祝:你们幸福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四年级作文战争中的孩子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8月28日,上海人民经历了一场末日,而这个末日,就是战争。而一个小男孩刚好亲身经历了战争。

那一天,火车站涌入了大批的逃难者,可日本侵略军却来轰炸火车南站了。

小男孩和爸爸、妈妈也是逃难人群中的一员。炸弹在周围开了花,大部分楼房都被炸塌了。小男孩的爸爸、妈妈在逃难的路上被炸死了,只留下小男孩一个人坐在一块儿没有塌陷的木板上。就在这时,有一群轰炸机跟马蜂似的向小男孩扑来,几枚炸弹在不远处炸开。小男孩一下子哭了。那哭声惊天动地,像是在哭诉着什么。啊!拍照片的记者听见了,逃难的人群也听见了,整个世界都听见了。他不是在哭诉,是在呼唤:为什么要有战争?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和平!

是啊!我们在战争中生活了那么多年,是多么盼望和平的到来啊!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35亿多人卷入战争,军民伤亡大约1亿余人。那些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孩子,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小男孩是幸运的,在那群逃难者中幸运地存活了下来。他仿佛还记着那天发生的事情,参加了为和平战斗的部队——人民解放军。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虽然吃尽了苦头,但心里却是甜的。他和战友一起解放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和乡村。每次受伤时,他会有离开部队的想法,可是一想到新中国,他的心里就充满了力量。

就这样,新中国在许许多多像小男孩一样的人的努力下,中国解放了。

可是经历过了战争的小男孩,能否忘记他小时候的这一切吗?未来,小男孩只有对和平的无限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战争中哭泣的孩子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是魔鬼!它让孩子失去父母,让妻子失去丈夫,还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在1937年的8月28日“轰!轰!轰……”的爆炸声响彻云霄,划破了本该宁静的天空,曾经繁华的上海火车南站顷刻间灰飞烟灭,一个不到三岁的小男孩坐在废墟旁号啕大哭,撕心裂肺的哭音和飞机的轰炸声,交织成了一首罪恶的交响曲。

这个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爸爸妈妈在哪里?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

原来,日机疯狂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坏,地上满是焦黑的残缺尸体,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漫,惨不忍睹。

一位记者拍下了一张记录日本侵略者罪恶的照片,孤苦伶仃的孩子,满目苍夷。我猜想,硝烟迷漫中,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不到三岁的儿子去避难,他们一家三口来到火车站,来火车站避难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不到三岁的孩子抱着自己心爱的小狗准备上火车。就在这时,日本侵略者的飞机野蛮地赶到,一个俯冲,就疯狂的扔下一颗颗炸弹,顿时上海火车南站成了一片废墟,火车站的人们被炸地死的死伤的伤,小男孩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又一颗炸弹投掷了下来,爸爸妈妈本能地用双手架起“一座桥”将他藏在下面,他的父母被活活地炸死了,他从血肉模糊中爬了出来,哭喊着找妈妈,找爸爸,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现在没了亲人,是谁让他失去亲人?是谁让他无家可归?是战争!是罪恶的子弹!我的心头像潮水般涌出了对战争的憎恨,对战争发起者的厌恶。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但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代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人们不再失去亲人,全世界应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和平之花开满全世界;让和平之歌永远在人间飞扬;让和平之神永驻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