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浅谈毛泽东群众观毛概论文实用20篇

导语:毛泽东曾说,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摘抄毛泽东的名言,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6971

作文

326

历史将记住毛泽东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题记

名人,历史记住的人,人民该感恩的人,壮志的人,那个带领中国走向解放的人,那个站在天安门前大声宣布新中国解放的人。他又是谁?是一个丈夫,是一个父亲,也是一位主席。

纵观中国发展史,外战——内战——外战——内战,哪一刻离开了他?井冈山会师时,他提出“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获得了胜利,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带领红军转移,开始了长征之路,遵义会议他又重新商讨内部,制订了新的制度,还记得否,他也曾豪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的确不似成吉思汗,他带领着人民崛起,历史,该记住他,也必须记住他,人民也必须感恩他:毛泽东

那年朝鲜之战,打到鸭绿江,中国派志愿军征战朝鲜,他的儿子毛润之也死在这场战争中,这场战争,中国胜了,朝鲜胜了,可他,既胜了,也败了。胜了战争,败了父亲的责任,可作为一个父亲,一位慈爱的父亲,当他得知毛润之战死沙场时,他的心受到了震惊,可是当朝鲜人民因毛润之的牺牲,向将润之葬于朝鲜,他答应了。最后,他连润之的尸体也不曾见过,这样为国的伟人,历史,有什么理由不记住他?人民又有什么理由不感恩他?

那年反围剿失败,也带领红军转移后方,开始长征,横渡大渡河,攀越铁索桥过草地,越雪山,他吃过草根,喝过雪水。他也不言一句苦,反而激励,鼓舞红军。最终,在他的带领下,红军成功到达遵义,于是有了遵义会议,有了后来更为细密的制度。这样一个人,历史们该记住他,也必须记住他。人民,也必须感恩他——毛泽东。

他有征战沙场的豪气,也有和蔼可亲的一面。那是正隐蔽在一个村庄中,那时,能议论他的人不多,还记得,有位村民来他所住家外磨豆腐。他不但不怕暴露,还将自己都舍不得喝的好茶给了村民喝。这样和气的人,历史,该记住他,也必须记住他,人民,也必须感恩他——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位名人,一位铭人,一位明人,历史,记住的人,人民,该感恩的人。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毛泽东和他的恩师袁大胡子历史典故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诗曰: 大笔如椽惊世殊,名师自古出高徒。

擎天玉柱从苗起,有感当年袁大胡。

袁大胡子就是袁吉六先生,其人身材魁伟,喜蓄长鬓,祖籍湖南隆回县,清同治七年(1868)农历四月初十出生于湘西保靖县葫芦乡,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人。他学识渊博,一生不入仕途,而致力于教育 事业,他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教员,从1914-1918的五年间,一直教授毛泽东的国文课,对其影响颇深。

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是毛泽东喜欢的课程。他的作文观点新颖,文笔流畅,为同学们所推崇,不料袁先生崇高故要求极严,他的作文居然够不上“及格”水平。

在袁先生的指点下,天资聪颖的毛泽东“改变文风”,不久就能写出像样的古文了。袁先生则常常在他的文章后批上“孔融笔意”“昌黎手法”等评语 ,并发给学生传看。

袁吉六先生对毛泽东格外器重,十分关注他的学习。袁先生嗜书如命,他的书籍轻易不借给别人阅读,唯有毛泽东例外。

年袁先生的儿子在翻阅其父的旧书时,还发现了毛泽东当年亲手写的借书条。

袁吉六先生要求学生相当严格,有时还有些过分,以致与学生产生矛盾。他与毛泽东也发生过一次不愉快的冲突。毛泽东认为每次作业都是自己理解能力与社会观察的记录,他习惯于在结尾处注明日期,以便保存。袁先生也许是不理解其用意,却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学生的作业是让老师批改的,不必如此这般,他连续两次勒令毛泽东将写有日期的作业撕掉,重抄一遍,毛泽东均未服从。于是,在课堂上,生性急躁的袁先生怒火中烧,将毛泽东的作业当众撕下来,气得毛泽东起立质问,并要拖他去校长室评理。此事虽闹得不愉快,但并未影响毛泽东对脾气古怪的袁先生的尊敬。

1915年,第一师范掀起了反对当局增收学费,驱逐校长张干的罢课运动。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反对张干的传单,张干恼羞成怒,要挂牌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名“闹事”学生的学籍。袁吉六先生挺身而出,拔刀相助,与杨昌济、徐特立等教师联合起来反对,张干难以一意孤行,开除之事只好作罢。袁吉六先生很赞赏毛泽东的敢做敢为,常常捋着胡子对人说:“挽天下于危亡者,必斯人也!”

在毛泽东离开一师不久,袁吉六也离校去了新化戴家凼定居,在那里著书立说。此后师生两人天各一方,未再见面。1932年,袁吉六先生病逝,葬于原籍隆回县罗洪乡白莲村。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百忙之中多次打听袁吉六先生的下落。当他得知恩师已作古多年时,深感悲痛。其时袁吉六先生遗孀戴常贞老人生活艰难,王季范先生特为此致函毛泽东,信中附诗,其中有句云:“一字千金何处报,其妻老病绝粮时。”毛泽东读后感 慨百端,立即复信,并嘱咐长沙市民政局每月发给戴常贞老人30元的生活费。1951年,毛泽东还特致函湖南省省长王首道,让他派人接戴氏老人赴京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 观礼。1952年,为表达对恩师的怀念之情,他亲笔题写了“袁吉六先生之墓”的碑文。后来隆回县政府拨款重修了坟墓,将毛泽东手书的碑文刻于3米多高的石碑上,立于墓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视剧毛泽东观后感450字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个月来,我开始看电视剧毛泽东了。今天,我已经看了将近一半了。这个电视剧讲的是毛泽东在民国时期,想办法打败民国、勇敢的对抗日本。

起初,毛泽东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爸爸没钱给毛泽东上学,而他的妈妈却更没有钱,就连一些吃的也买不起。而毛泽东却是重这样的家庭中,变成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在毛泽东当共产党主席的时候,中国内发生了无数次战争,而毛泽东却想办法,打赢了许多胜仗。有时候,毛泽东看似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但是他却奇迹般的恢复过来。再有时打仗,毛泽东的人数只有两三万,而敌军的人数却有二三十万,差不多是朱毛共军的十多倍,但是毛泽东利用好兵力,用自己的二三万人打败了敌军的二三十万大军,我在看这部电视剧时,听到了这件事,把我吓得目瞪口呆……

通过看这部电视剧,我深深地感到了毛泽东的聪明和灵活。毛泽东不违反规则,而且还很灵活,再加上很多因素,是他成了一位非常伟大、令人敬佩的人,这一点也是我最敬佩他的一点。

毛泽东非常伟大,非常令人敬佩,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我要学习他的优点,成为一名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纪念日,福建红色收藏家张祖仁为了缅怀世纪伟人毛泽东以及他对毛泽东的特殊感情和思念,他在38000多件收藏品中选出2000多件精品在自己的家中办起纪念毛泽东收藏展,许多收藏爱好者和中学生参观了他的收藏展。毛泽东这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毛泽东胸怀高尚的人格和风范对广大群众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张祖仁收藏毛泽东文献书籍图片,在全国收藏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另辟蹊径,他自幼崇拜敬仰领袖人物,尤其是世纪伟人毛泽东更为关注。三十多年来,他为了收藏毛泽东文献书籍图片等,他收藏“红宝书”的事迹,被人们誉为红色收藏家,12月26日他在家中向记者共展示他收藏有关毛泽东文献资料、书籍、报纸、宣传画、火花、照片、纪念章、邮品、电话卡、磁带、报纸、杂志、瓷像、像章等,毛泽东凝聚了时代的最高智慧。他对毛泽东研究有着特殊的爱好,各种毛泽东辞典,他收藏了十几本,为了收藏毛泽东文献资料,他不惜将自己的钱财花光了,不惜过清贫的日子,但也取得丰硕的成果,他收藏毛泽东藏品,主要精品有“文革”毛泽东油画1张、“庆祝国庆二十周年、福建德化69年毛泽东瓷像1件”、“文革”杭州丝绸画十多张,解放初期的毛泽东像章10多枚,全国山河一片红“红宝书”2册,外语版《毛泽东选集》《红宝书》30多册,毛泽东各个时期瓷像1000多尊,金质像章1枚,毛泽东早期文献资料100多件(部分精品在福州市档案馆长期展出),有2尊毛泽东瓷像高1.50米,宽60厘米,一尊是白色的、毛泽东鼓掌的瓷像,另一尊是毛泽东穿军装“挥手”的瓷像,这2尊瓷像是江西景德镇产品,由于高大瓷像,在烧造过程中容易变形、开裂,保留完好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罕见的,他最满意的一件毛泽东收藏品是“红宝书”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字样,全国罕见,他最难收集到的藏品是“庆祝国庆二十周年”,福建德化69年造毛泽东瓷像,因为这件是福州花鸟市场一古玩店的镇店之宝,心爱之物,他游说的10多遍,最终店家满足他的要求,将这件镇店之宝转让给他收藏,他最珍贵的毛泽东文献资料是民国版《湖南农民考察报告》小册子、《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报告》(全国首届政协“毛主席讲话全文”)油印本、以及30年前报道毛泽东主席逝世的老报纸20多张等。他收藏毛泽东文献资料、图片最大感想是:“收藏毛泽东的文献资料、图片是一种精神寄托。毛泽东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实物佐证。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举公认的事实。

正是由于他有着一份对毛泽东的崇拜与怀念,一份对历史的回忆和反思,才使他有了持之以恒的收藏,对伟人“毛泽东”的感情和怀念始终伴随着他的一生。他不仅收藏毛泽东的文献资料、图片,而且还研究毛泽东各个时期的思想理论,撰写研究毛泽东论文十多篇,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他把他的收藏品加以整理、归类、研究来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六七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一天,他向母亲提出要带着午饭到学校里去吃。文七妹以为儿子可能是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这段时间多读点书,于是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可是在这以后的连续几天内,文七妹发现儿子带的午餐一次比一次量多,但是晚上放学回家后依旧显得很饥饿的样子。她不由地担心儿子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便细细盘问毛泽东。毛泽东只好老老实实地告诉母亲:"妈妈,我们私塾新近来了一个叫黑皮伢子的同学,他家里很穷,每天都没有午餐吃。我见到他总是挨饿。于是我就想自己带午饭去,好和黑皮伢子两个人匀着吃。"文七妹听到儿子的这番话,不但没有责备儿子,反而感到非常欣慰。她告诉儿子说:"你应该早一点告诉我。你这样做是正确的,我非常高兴。但是以后要带够两个人的午饭,免得两个人都半饥半饱的。"此后,文七妹总是给儿子准备两个人的午饭,饭菜也越来越丰盛。

母亲这种乐于助人、损己利人的品行,影响了毛泽东的思想和性格。一直到他成为伟人之后,他仍旧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解放后,毛泽东经常给父老乡亲和师友,尤其是生活困难者多次寄钱。还邀请他们到北京叙旧,设宴款待,赠送许多礼物。而他自己则节衣缩食,吃穿很普通,生活相当俭朴。这些无疑是幼年受母亲影响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庆节关于毛泽东的经典名言

全文共 1514 字

+ 加入清单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小编收集了国庆节关于毛泽东的经典名言,欢迎阅读。

1、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2、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3、 天要下雨,嫁要嫁人,由他去吧。

4、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5、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6、 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

7、 兵民是胜利之本。

8、 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9、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都要超过。

10、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1、 中国的抗战要打七八年。

12、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4、 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

15、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6、 不打无准备之战。

17、 中国永远不称霸。

18、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 中国应当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20、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21、 人民万岁!

22、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23、 政治的首要任务是区分敌友。

24、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25、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26、 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

27、 日本与德国将会危祸世界。

28、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9、 中国有六亿人口,不斗行吗。

30、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1、 原子弹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看他也是纸老虎……

32、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3、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4、 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35、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7、 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8、 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

39、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40、 需要的时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需要的时候,群众是不明真相的。

41、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42、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43、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4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5、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6、 解放军来了,司徒雷登走了。

47、 首先,苏联、美国是第一世界;其次,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最后,亚洲(除了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48、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49、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50、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51、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52、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53、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54、 赫鲁晓夫从不搞个人崇拜,他的倒台是没有人崇拜他!

55、 战略上要蔑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56、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57、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58、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59、 只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

60、 张伯伦必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6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念毛泽东诞辰

全文共 2034 字

+ 加入清单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校每年12月26日前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演讲演唱比赛活动就是让现在的小学生认识了解和记住人民领袖毛泽东,就是让现在的孩子了解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期间的光辉战斗历程。2006年暑假期间,团中央在延安组织的少先队夏令营在枣园参观后,我们问几个小学生:“枣园是谁住过的地方”答:“不知道”问:“毛泽东是什么人”答:“不知道”我们认为,现在的生活条件达到了极大的改善,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无忧无虑,在这样生活的环境中,现在的小学生很有必要了解毛泽东时代艰苦创业的过去,了解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艰苦奋斗的13年。通过演讲演唱比赛,不仅使学生了解毛泽东、认识毛泽东、记住毛泽东,而且通过一些感人故事可以使学生能学习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期间所创立的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丰碑》、《父子情深》、《餐桌旁的情怀》等发生在延安期间的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教材。团省委副书记唐立荣对这些故事在不同的场合下听过好过遍,但他讲到:“这些故事,使人百听不厌。”所以每一次演讲演唱比赛,使学生都能受到非常生动具体的革命传统教育。

通过演讲演唱比赛,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现在的小学生,参与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欲望相当强烈。特别是现在的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参与学校的重要活动,为了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有好的表现,取得好的成绩,不遗余力,不惜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包装和培养自己的孩子。在一次活动中,一个学生扮演一只老虎,而这个角色只有一个动作,从台的这边走到台的另一边,为了这一动作,学生家长花了200多元制作了一套老虎服装,就这样,家长也愿意付出。艾锦岳学生家长为了配合(演讲内容),在网上调集了300多幅图片,制成幻灯片,在家中、在单位,一有时间,就听着孩子的演讲录音,对着幻灯片,在不断的推敲和研究,选择最佳配音效果。经过反复推敲,最后选定了108幅图片,在比赛前夕与孩子进行反复磨合、训练,最后达到了极佳效果。在比赛过程中,母子俩可以说是配合的天衣无缝。担任评委的曹军民老师讲到:“这个小孩的演讲水平和洽到好处的幻灯片配合就是拿到北京参赛,也算是高水平的!”

通过多年的演讲演唱比赛活动,我悟出一个道理:我校演讲演唱比赛活动的经验就是“学校搭台,社会培养,”就是在每一次比赛活动中,动员社会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在这些活动中,学校的角色只是一个策划,只是一个组织,当然在培训、提高、指导方面,学校德育处、大队部、班主任做了许多工作,但应该说家长做的更多。每学期开学,学校确定方案后,让有这方面潜能的学生都进行准备,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参与,保证不漏掉一个“好苗苗,”至于演讲稿的内容,唱歌用的碟片,以及相关联的服装道具等,都有家长来准备。赛前的培训、指导,都有家长聘请社会各界“高手”具体进行指导,学校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众多的选手进行“海选”,确定复赛人员名单。

我认为,比赛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形式,是一种手段,比赛主要是为了锻炼、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赛前要进过多次小型比赛,因为只有比赛才能引起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足够重视。只有在比赛活动这种氛围中,才能调动起学生表演的欲望和激情,也只有在比赛活动中,学生才能不断的积累一些舞台表演的经验,不断的克服一些紧张情绪及一些不规范的舞台动作。某某某学生从志丹转入本校后,有一定的歌唱基础,但好多地方唱的极不标准,唱歌姿势非常僵硬,和不协调。经过初赛、复赛等几个层面比赛的锻炼和不断的纠正,表演技能和表演技巧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团市委组织的唱歌大赛活动中,荣获优秀表演奖。特别是杨悦同学,音质好,但缺乏舞台经验,每次表演动作单一,经过多次比赛活动的锻炼,表演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团市委组织的青少年歌手大赛中,以绝对优势荣获第一名。2008年12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春之韵》晚会的录制;2009年元宵节参加了延安电视台陕北民歌大舞台的演出活动,为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来延考察进行了表演,现在成为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小歌唱家。

每年一届的演讲演唱比赛活动挖掘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天才性的专业人才。人天生都有不同方面的专业天赋,但有些潜能,有些家长甚至学生本人也不太清楚,它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验证,也只有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不断“开发。”附小某某某同学和实验小学某某同学从来没有在集体场合下唱过歌,是学校的演讲演唱比赛活动挖掘出他们的唱歌天赋,通过多次活动的锻炼,使他们逐渐成为非常优秀的校园小歌手。艾锦岳同学从二年纪开始参加比赛活动,到四年级以绝对优势获得学校演讲比赛一等奖,现在成为学校一号节目主持人,分别到香港、深圳演出中担任节目主持任务。家长深有感触的说,如果没有学校搭建的活动平台,孩子的潜力就得不到很好的挖掘和发挥,也不会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王晓同学经过几年的锻炼,唱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08年在参加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考试中,以独特的陕北民歌,被学校破格录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毛泽东对母亲的感情很深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母亲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10月5日,文七妹患瘰疬(俗称疝子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一篇情义深长的《祭母文》。他这么追念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狂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当时,毛泽东还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的影响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父亲毛顺生接到长沙住了一阵。父亲后来不再干涉他的选择,继续供他上学。毛泽东是很感激的。毛顺生于1920年1月23日患急性伤寒去世,时年五十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党员干部毛泽东同志谈共产党员的标准学习心得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按照要求集中学习了《毛泽东同志谈共产党员标准》,下面谈点自己的体会。

关于共产党员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场合有很多具体的描述。“政治观念没有错误;忠实;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不赌博。以上五个条件完备的人,才能够介绍他进党。”“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关于共产党员的标准的描述虽然很多,但总的来看都是对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宗旨意识等方面的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要求共产党员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坚持群众路线、顾全大局、毫无私心、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在当前和平年代,这样的要求也是一样的,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每位共产党员坚持不懈继续努力。

当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正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了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四讲四有”)的合格共产党员的要求,这对当前时期共产党员的标准再次作了明确。

时代变迁,生活在和平发展年代的我们不需要像战火纷飞年代的共产党员那样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更应感恩革命先辈,珍惜美好生活,发扬共产党员不怕苦累、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等优良品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自身的工作中去。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是要信念坚定,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坚定共产主义理念信念,对党的发展充满自信,思想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将入党誓词的内容转化为自己行为标准;二是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懂规矩守纪律,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为标准,正确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廉洁从政,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底线,严守纪律;三是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意识,保持公仆情怀,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于群众生产生活,努力为群众解难题;四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五是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昂扬向上的斗志,在当前“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立足岗位职责,扎实工作,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不断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为早日实现伟大中国梦作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毛泽东诞辰纪念日

全文共 1953 字

+ 加入清单

是谁能够把一个贫瘠弱小的国家,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崛起于世界强国的行列?是谁能把一个贫瘠的国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事实上我记得美国以前有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他以贫弱的美国北方军,经过多年苦战打败了先进的南方殖民军。使得美国获得了统一与和平。但是,在东方的一个大国,中国,同样出现了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毛泽东先生。正是他领导着他的人民,在贫困、饥饿、压力下却取得了远远超越乔治?华盛顿的伟大成就…1949年,中国在毛先生领导下建立了红色政权,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觉醒的时代。 1950年我们可爱的总统大人,他觉得北韩十分不听话,同时他更加厌恶新生的红色中国,为了灭绝赤祸,他决心先打掉北韩,从而占领亚洲大陆一端,再谋求最终消灭赤色中国。随即他调兵遣将,以联合国安理会的名义,18国集团为核心,总计出兵51万3千人、坦克2400辆、战机4000架、各型火炮5万门同时动用了原美国海军第1、2、3、7四只舰队,排山倒海地杀向北韩。在他看来,这样现代化的庞大战斗集群,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当时的苏联也不敢与之交手。然而,他似乎忘记了,那位毛先生伟大的军事战略胆量。

毛在前苏联犹豫迟疑下,悍然单方面出兵抗击美国联军。于是一场惊人的战争就此爆发了。 100万中国士兵,在没有远程炮火支援、没有空中火力掩护、没有地面装甲集群突击的情况下,依靠着最原始的卡宾枪(冲锋枪)、手雷,打败了强大的美国联军。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开创了一个国家单独击败了世界力量的先例。然而,中国人也遭受了525000人的惨烈伤亡。但是对于一个几年前还被日本军队肆意侵略蹂躏的国家,在短短几年后,突然间打败了世界上当时最强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奇迹除了毛先生敢于创造, 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 美国就这样丢下了113000名阵亡士兵,带着84000名伤员,以及换回来的45000名被俘人员迈着沉重的脚步,蹒跚地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前苏联的伟大人物赫鲁晓夫先生,上台后,他觉得中共的毛太不懂得什么叫尊重苏联,竟敢违背他的指令。因此,他发动了一场更加荒谬的战役——中苏珍宝岛战役。苏军以远东集团军的1个坦克旅,3个摩托化步兵团,总计约20000人在没有事先警告的情况下对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

而中国当时最强的主战坦克T59型也就是前苏联的T54A,战斗全重只有36吨。如果与前苏联最新的T62型坦克对比,可以说对方无需开火,使用自身就可以将T59撞翻。毛先生在接到边防军告警电报后,他做出了最快决定:打!就把他打疼!结果苏联人丢下了约1个团的装备以及成批尸体气恼地回家去了。赫鲁晓夫接到失败的电报后,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先后撤职了隶属于苏联远东集团军1位元帅(坦克装甲诸兵种元帅),3名大将,4名上将,24名中将、少将。抓捕了远东红旗134师(主力师)营级以上全部军事主官。 在毛先生对外战争历史中,还有一场值得提起,那就是中印边界之战:麦克马洪线。 印度为了夺取那块不毛之地,与中国军队公然交手。其实在印度背后有输了韩战无处撒气的华盛顿,有丢了珍宝岛满脸怒火的克里姆林宫。有祈求可以捞足好处的大英帝国等等。他们几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作! 苏联低价贷款给印度尼赫鲁,装备了7个印度陆军师;华盛顿给了尼赫鲁大批战备物资;英国把自己的那些老式火炮都给了印度。

一时间印度成了当时世界两大集团的宠儿。但是,短短的30天时间,印度军队全军溃败。当时在第2师作战术指挥教导的洛克?弗菲希尔准将说:你见过非洲的斑马群奔跑吗?但是不如印度军队溃逃更加壮观。8940名印度军人葬身山谷,1370名士兵被俘,1名准将被击毙,亚洲第一旅:“锡克”旅完了,英国全资资助“廓尔柯”营完了。而毛先生在他的官邸中南海,战前就曾说:不管你是印苏联军,还是美印联军,即便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也要与你们打!打出一个真理来。毛先生的英明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拿回来了土地,消灭了印度联军,打败了美国与苏联的再一次的恐吓,这就是毛先生。 毛先生一贯坚持自力更生,也是由于他的如此英明,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核武器工业,制造了远程洲际导弹,打造了核潜艇战略部队,拥有了以TU16当时较为先进的中型轰炸机为主的中程核武器空中投射能力。然而在那个时代,中国没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国家资金如薄纸,但是依旧搞了这些,在今天华盛顿也严重难以承受的军事工业,他让一个贫弱无力的中国从此站起来。不怕苏联,更加不惧怕我们。在他那个时代,只有那个时代,我们的空军在靠近北越领空时,战斗机就会自动报警,因为那里有中国派驻的34支高炮与导弹防空营。我的国家:美国!请你永远记住这位伟人:毛泽东! 这是一个美国人对毛泽东的评价,可是今天的中国人,是不是还都记得我们这位罕见的民族伟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眼中的毛泽东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带领人民奋起抗争,是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他,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描绘出一幅又一幅强国蓝图,是中国在世界领域上飞速奋进;他,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大挥墨毫,在历史的诗文中留下了诸多的不朽诗篇。他,就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蓦然回首,时光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目睹”毛泽东那个生活时代的艰苦岁月,就不难体会出当时的人民为何将他比作一飞冲天的苍鹰和永挂青天的红日。中外乃至全世界的那些如流星般闪过的风云人物,都只留下了瞬间的灿烂,而他——毛泽东,作为一代巨子,却能够创造出一个时代的辉煌,他创咋的宏业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也将永久的闪烁在人们的心中。

他,在青年时代,仰望天空,苦苦的思索着。面对着鹰击长空,鱼游浅底的大自然,人类的历史在脑海里闪过。当年万户侯已成粪土,但现实的中国却还是黑烟滚滚,不平等、不自由的规则依然遍及中国大地,人民在这痛苦的生活中正饱受着剥削和压迫。他感慨万千,心血澎湃,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想到几千年的历史,一次又一次的“揭竿而起”只能又是覆没于专主得封建统治中。忽然,一丝光芒照亮了他,这就是神圣的无产阶级马克里列宁主义。于是——

从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会议,到主办工农兵讲习所,他趋渐成熟,在政界崭露头角;从组织秋收起义再到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他一步步坚实的脚印,可谓“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从长征那两万余里到国共合作,他更多了份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从三大战略战役的炮火声再到开国大典万亿人民的欢呼声,他越发的稳健,最终成为一代神话。

为了挽救祖国,建设祖国,他倾其一生,建立起自由独立的新中国,使中国这只雄狮重新站在世界之林中。他付出自己的一切,又将家庭付之其中,7位亲人先后牺牲在革命事业上,可谓“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后,谁又能想象将其子送往朝鲜战场,再续悲壮英雄歌。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举世无双?恐怕只有饱尝国耻,有一腔热血之人才能真正体会。

回顾毛泽东的一生,又留给我们多少垂青于史的不朽诗作?他,曾经遭遇“我失骄杨君失柳”的生死离别,也曾慨叹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国景;他可以振臂一呼,“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他可以挥剑长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曾俯瞰过北国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曾发出过由衷感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毛泽东。

毛泽东,这位前无古人的伟大领袖,是中华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青少年的骄傲。所以,让我们以毛泽东为榜样,勤奋学习,学习毛泽东的伟大精神,共同实现祖国明天的美好蓝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将记住毛泽东作文

全文共 1362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中国没有成立以前,出现过许多顶天立地的人物。每一个人都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献出了生命,为人民而抛头颅,洒热血。我最敬佩的是对中国有着巨大贡献的毛泽东,中国历史上永远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是他谱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篇章。

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在革命生涯之初,就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基于这种思想的指导,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最终在马列主义对社会阶级划分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更加全面准确的划分,即将中国农村社会划为六个社会等级: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中小工商业者。同时毛泽东认为革命应该尽可能多地联合大多数人,打击少数人。因此毛泽东在后来的土地革命中提出了一个基本方针:“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准确分析与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占中国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农民的支持,从而为革命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最可行的力量保证。

在政治上,可见毛泽东的确是位空前绝后的天才,可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他力不从心无可奈何之处。

众所周知,毛泽东向来胸怀博大、无私无畏,是条平常轻易不流泪的硬汉子。以至于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过泪。但是,在他那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革命生涯中,却还是有那么几次落下热泪的时候,说明他是个爱动感情的人,也会呈现出温情细致的一面。虽然素有“男儿有泪不轻弹”之说,可也公认“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正是这样的人。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姻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令世人瞩目的红色婚姻之一。他们的婚姻生活历经十年之久。这十年,恰恰是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十年。也是这十年,毛泽东历经了政治上的起起落落,但在他最艰难的时期,贺子珍始终伴随着他,不离不弃,共同面对这十年的风风雨雨。贺子珍在极其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尽着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也是这十年,贺子珍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了太多的伤痛:与父母和儿女生离死别,惨失弟弟,艰苦条件下频繁生育带来的病痛,还有长征中因敌机轰炸为掩护战友留下的十几块常让她阵阵作痛、刺激神经的弹片……

终于1937年在延安时,贺子珍终于忍受不了这份痛苦与无奈,想离开了。当毛泽东看到妻子去意已定时,极力挽留她。他知道,她这个时候提出要走,同自己有关,说了一番十分动情的话:“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钢笔旧了,我舍不得换掉。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可妻子还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了。

可即使人生再不如意,他也得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贫苦百姓,咬牙继续革命之路。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天,终于结束了艰苦的抗战之旅,在法西斯主义的侵蚀下,中国人站起来了!历史上这一天,多么激动人心,中国人多么自豪,黑暗的笼罩散去了,世界又光明了。就是这样一个毛泽东,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带领了全民族走向崛起,冲破重围。

中国的历史上不能遗忘了他,世界的历史上不能小觑了他,敬爱的毛主席,您看到今日的中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典故:毛泽东与石三伢子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

毛泽东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算命先生说,毛泽东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毛泽东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执着他的手作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

石三伢子4岁时,有一天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碰见一个白胡子老头。

老头逗孩子们玩,就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就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听了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说着,解开帽子的扣子,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吃了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真是少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毛泽东的励志名言警句

全文共 1920 字

+ 加入清单

1.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如果是别人说的,是梦呓;因为是毛泽东说的,就是哲言。

2.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真理在文学中闪光。

3.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别开枪,我投降!

4.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最实用、最简明的斗争哲学。

5.形式主义害死人——长鸣的警钟。

6.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最平易的哲理,精英们一生也弄不明白!

7.核战争打不起来——毛泽东明察秋毫。

8.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校训。

9.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哲学家的先见之明.

10.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精英们至死也不愿意承认。

11.人民万岁——如雷之发声,如电之发光!

1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最酷的形象写照。

13.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处理国际关系准则。

14.不到长城非好汉——最有影响力的励志名言

15.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非毛者最慌乱的一句话。

1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普拉昌达和格瓦拉的座右铭。

17.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宪政造不出新中国。

18.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最实用的工作哲理。

19.美国可能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我们难道还不能警醒?

20.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毛泽东的个性写照。

21.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送给今天的精英们。

22.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为科学发展指明道路。

2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发展不是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

24.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明摆着的,有些人就是不明白!

25.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中国做到了,毛泽东做到了!

2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奋然前行的助推器。

27.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送给今天的80后、90后。

28.三十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三十年后的今天,您仍然是我的老师――送给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29.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共产党员还没有忘记吧?

30.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普世价值

31.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对一个人的至高褒扬莫过于此。

32.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共产党人风格。

33.无限风光在险峰——奋斗者的目标。

34.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不倒的旗帜。

3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激情与豪情的完美结合。

36.向雷锋同志学习——洗涤了几代人灵魂的格言。

3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火一烧,辩证法就这样产生了。

38.中国永远不称霸――谁要欺负我们,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3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最显志气。

40.我们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好——今天,交合格卷的有多少人?

4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2.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还在被无数人引用着。

4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最简洁但却最睿智。

44.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挂在北京残奥会上,如何?

45.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奥运会的灵魂。

46.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三座大山就这样被推翻了!

4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故名学霸王――对邪恶势力,就应如此!

48.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与腐败分子斗,当然其乐无穷。

49.中国取得独立之后,可能大规模引进外资――毛泽东早就预见到了今天的改革开放。

50.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方世界闻之,莫不胆颤心惊!

5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失败止于放弃,成功终于奋斗。

52.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屈的军魂。

53.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刻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旗帜上。

54.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都要超过——除毛泽东之外,谁有此等气概?

55.香港问题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运筹于当日,帷幄于未来。

56.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民魂。

57.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刘青山、张子善的不归之路。

58.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弱国能够打败强国——美国人说,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59.实事求是——不象当今某些官员说:实事是球、群众是屁。

60.愚公移山,人定胜天——毛泽东思想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思想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毛泽东妻弟长征途中被红军枪毙的故事

全文共 2630 字

+ 加入清单

当贺自珍胜利地走出了草地,赤着双脚踏上坚实的土地的时候,她禁不住两行热泪顺着双颊流了下来。这是欢乐的眼泪,她和她的战友们,终于战胜了草地。这时,前面传来了消息,红军先头部队已经消灭了胡宗南的部队,队伍再往前走,到达班佑,就可以补充到粮食,并且有宿营地了。贺自珍高兴得同战友们抱在一起,热烈地跳起来。

在班佑,贺自珍痛痛快快地把身上、头上的泥垢洗了洗,头发也剪短了,人显得利索多了。由于缴获到布匹,红军发动当地居民赶制了一批军衣,分给了各个连队。军衣数量很少,只能够发给最需要的少数人。休养连的同志们看到贺自珍的衣服实在太破烂了,就分给她一套。贺自珍坚决不肯收下,而把原来的衣服补了补,洗干净,又穿上了。她说:“同志们也都很困难,让别人先换吧,我还可以凑合再穿一段儿。”

在休养连的同志陆续都换上了新军衣以后,贺自珍才脱下她那补丁摞补丁的衣衫。在长征途中,贺自珍从没有因为毛泽东的地位而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她总是把自己看作是红军中普通的一员。

贺自珍有兄弟姊妹5 人: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贺先园,弟弟贺敏仁。哥哥和她很早就参加革命,小妹先园被敌人杀害了,贺怡和贺敏仁后来也参加了革命。大革命失败,她的父母逃离永新的时候,贺敏仁很小,寄养在舅母家里。13岁就追随哥哥姐姐参加革命,在黄公略领导的游击第三纵队当战士。第三纵队扩大为红六军,他在红军中当了个小司号兵。他像姐姐贺自珍一样,长得十分标志,人们开玩笑地把他的名字“敏仁”叫做“美人”,小伙子聪明伶俐,但是有点自由散漫,有点骄傲自大,还可能有点因姐姐的身份而觉得高人一等,因而同周围的人相处得不十分好。

长征的时候,他在一个团当司号兵。他年纪小,政治觉悟比较低,忍受不了长征路上的艰苦,肚子饿时,爱发个牢骚。红军队伍到达藏民居住地区毛儿盖后,再三明令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守民族政策。

这时,有人报告说,贺敏仁违反纪律,擅自进入喇嘛庙,私自拿去了一千多个花边(银元)。于是,师部把刚刚17岁的贺敏仁五花大绑起来,要枪毙他。这时,贺敏仁才如梦方醒,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贺敏仁说这是冤枉,他只拿了百十个铜板。他哭喊着,也悔恨不已。同时他恳求同他一起参军的一个永新老乡,替他写封信给姐姐贺自珍,反映这个情况,希望他姐姐救他一命。贺敏仁严重违犯群众纪律的事很快在部队传开了,大家非常气愤。有的说:“贺敏仁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拿藏民的钱财,破坏我军纪律!给红军抹黑。”有的说“他不配做红军战士!”“真是害群之马,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有的建议斗争他,有的主张开除他的军籍。师政委接到报告后,大发雷霆:“三令五申要严守纪律,遵守群众纪律,他竟然充耳不闻,明目张胆地破坏纪律,必须严肃处理!”师领导决定严肃军纪,枪毙贺敏仁。命令下达后,贺敏仁所在团的团长和政委为这事伤透了脑筋。贺敏仁擅自闯入喇嘛庙,拿走藏民的钱,对红军的纪律置若罔闻,明知故犯,不严惩就不能维护红军铁的纪律。但是他年龄小,又是贺子珍的亲弟弟、毛泽东的小舅子,还是谨慎处理为好。于是就对师政委说:“贺敏仁罪不容诛,但他是毛泽东的妻弟,还是……”师政委一听就火了,打断他的话说:“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的战士,这是红军铁的纪律!难道他是毛泽东的妻弟就可以徇私情、从轻发落吗?王子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

团政委连忙说:“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既然他是毛泽东的亲属,毛泽东一向对自己的亲人要求很严,我们建议还是发个电报给毛泽东,听听他的意见,这样比较稳妥。”“说得有道理。”师政委点了点头:“那就发个电报吧!”在那个艰难的环境里,发份电报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给电池充上电,电充不足还是发不出。给毛泽东的电报三拖两拖,延误了不少时间,好不容易才发出去。

师领导等急了,这样的事应该及时处理,如果处理晚了,就会在少数民族中、在部队里产生不良影响。“不能再等了!”师政委对大家说,“现在要紧的是维护部队铁的纪律,坚决制止可能再发生的损坏群众利益的行为。如果军纪不严,乱拿群众东西,怎么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这还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吗?这与国党军队还有什么区别?”停了一会,他又继续说:“我们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需要铁的纪律,在这个问题上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他下令:“立即执行!”

军法如山。贺敏仁被处决的时候,痛哭流涕,高声呼喊:“冤枉啊冤枉,我只拿了百十个铜板……大哥大姐,你们在哪儿!快来救我啊……”他要那个永新老乡写的信,还没有来得及写哩……贺敏仁的叫冤可能是对的,因为长征路上的最强壮的民工,也很难一个人挑走1000多个银元,而贺敏仁身体单薄、年龄又小,怎么能拿走那么多银元呢?但他确确实实拿了藏民的铜板,触犯了红军铁的纪律。

结果,军委指示缓期执行的电报回来时,贺敏仁已经被枪毙了。

毛泽东始终没有收到处决贺敏仁的电报,也没有接到任何其他形式有关处决贺敏仁的报告,他对贺敏仁被杀一事毫无所知。一个多月后,消息传到了贺子珍耳里,她很震惊,又很伤心,偷偷地痛哭了一场。

对于这件事,红军中一时传说纷纷。有人认为是对的,应该严肃军纪,不徇私情;有人认为这是有意的陷害,故意打击贺自珍和毛泽东。贺自珍知道这件事后,很伤心。她想,是不是有人故意同她和毛泽东过不去,拿自己的弟弟开刀呢?但她控制住自己,客观地对这件事情作了调查。她了解到,弟弟贺敏仁的错误是严重的,但的确没有拿那么多钱,也不可能拿那么多钱。一个最壮的挑夫,也只能挑七、八百块银元,他根本拿不走一千多银元。况且,他随身就是一个小背包,一条小军毯,真有那么多银元也没处放。同他一起的战士反映,他是拿了一两块钱。因为拿的是铜板,一百个铜板也就值一元钱。对他有意见的人故意夸大了,而领导也没有做任何调查,不等中央批复,就采取了行动。她把了解的情况,如实向军委和毛泽东反映了,但她没有干预这件事的处理,更没有利用自己的地位,采取任何报复性的行动。

谈到这件事的时候,贺自珍态度很平静。她说:“我们一家革命,小妹仙圆被敌人杀害了,没想到小弟敏仁竟死于自己人之手。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平时,当然可以争个是非曲直,但当时是战争,是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不能干扰毛泽东对军队指挥工作的进行。即使是有人有意的陷害,我也要用红军的纪律约束自己,也要用红军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

贺子珍强抑内心的悲痛,没有告诉毛泽东,怕分了毛泽东的心,因为那时红军正处在危难时刻,革命太需要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心得1毛泽东同志谈共产党员的标准心得体会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5月18日上午,联合镇中心学校组织行政人员学习讨论《毛泽东同志共产党员标准》。会上,学校党总支书记伍培发同志组织学习《毛泽东同志谈共产党员的标准》,各位行政人员根据“毛泽东同志谈共产党员的标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总支书记伍培发同志要求每位行政人员还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写出心得体会。各学校支部要按照教育总支的安排,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学习讨论,5月25日前,每个支部选送一篇优秀心得体会交联合镇教育总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毛泽东适合朗诵的诗词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 丽的斗争。

【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1939年,46岁)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

两万万众,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艰苦斗争。

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如旱望云。

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五律·悼戴安澜将军】

(1942年秋,49岁)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七律·忆重庆谈判】

(1945年,52岁)

有田有地吾为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浪淘沙·北戴河】

(1954年夏,61岁)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1955年秋,62岁)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五律·看山】

(1955年,62岁)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博古李德在长征前夜想甩掉毛泽东的故事

全文共 6676 字

+ 加入清单

当年在赣南中央苏区的博古和李德,一个是中共中央“一把手”,一个是国际钦差“太上皇”,不仅处于中国革命和党政军权力的顶峰,也是他们个人历史上最为显赫辉煌的时期。与此恰成反比的是毛泽东,他艰苦创建了中国第一块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带出了第一支最强的工农红军,又为中央领导机关提供了安身地和保护神,得到的回报却是正过着自己一生中挨批最狠、受压最重因而最倒霉、最憋气的日子。他作为“右倾机会主义”、“游击主义”、“富农路线”等的总头头,早已成为“控制使用”的“靠边站”干部,至多是个党内的“统战对象”。仅仅由于苏区军民还他这个“党代表”、“总政委”和“毛主席”,国民党又特恨最怕他这个“匪首”、“贼酋”,才给了他一个“加里宁”式的苏维埃主席空职,保留着党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的虚衔。在博古、李德当权执政时,他只能挂在一边呆着,即使偶尔被通知来参加中央的某个会议,也常常是陪坐末位看人家“唱戏”。但是他并未真的完全沉默,李德回忆说当时“博古已经听到一引起谣传,说毛泽东向他(在)军队里的追随者提出的口号是‘口头上服从,行动上反对’”。认为毛泽东正在行使韬晦之计。结果毛泽东越是不动声色,博古等却越是不敢大意。因此博古等人见到毛泽东就有点发憷,总不愿他在自己近旁身后呆着,还一度想使其“调虎离山”。

就在毛泽东因为“健康原因”难以经常参加中央高层活动时,博古和李德策划真实性“照顾”一下毛泽东,给他一次出国“待遇”,让他到苏联治病疗养去,把这个“不安定因素”送得远远的,免得总是在跟前使人防不胜防。假如毛泽东去了外国,放在王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眼皮底下“监护”起来,就成了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猴子”,不仅再也翻不了天,还可能将他“改造”一番,从此“皈依”国际路线,博古和李德对自己的设计十分满意,为此与国际执委会积极联系力图办成此事。也许莫斯科没有搞清他们的意图(有些话事实上也不能见诸文字),或者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竟没有接受博古、李德的“好意”。国际执委会复电说,现在苏区内正是反“围剿”的紧张时期,大家都应坚守阵地,不应让毛泽东离开根据地,因此不同意他去苏联养病。结果使博古、李德计划落空,但却使他们别有所获。

共产国际不是不同意毛泽东离开根据地吗?现在正好,遵照国院指示,就不让他走。让毛泽东和瞿秋白、何叔衡他们一起留下来,蹲在老苏区,哪儿也不准去,使中央从此甩掉这个“包袱”。博古和李德的这个意图及其“另册”上的人员名单,当然是绝对机密,当时毛泽东本人又在于都等地布置和检查地方机关的转移工作,竟不知道自己并无转移“资格”。他回瑞金时曾经为瞿秋白和王稼祥能够随军转移,特地去找过甚至求过博古,并且为王稼祥争取成功,竟没想到自己会如何。直到转移出发前不久,毛泽东的警卫员见别人都去供给处领取行军所需的布鞋、草鞋、绑腿、背包带和马袋子以及过冬的棉军衣等各种装备物资,他也去为自己的首长及自己照领一份。哪知供给处的同志在应发以上物品的随军转移人员名单上,怎么也找不到毛泽东的名字,这才发现这位中华苏维埃主席和中央苏区、中央红军的创建者,已经和瞿秋白、何叔衡等“老弱病残”者一样,被博古、李德列入将被甩掉的“包袱”之中。

此事一经暴露,从警卫员与供给处的人到中央和军委机关的干部们,都议论纷纷和批评反对这种做法,一致认为毛泽东应该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随军转移。有的负责干部和领导同志也正式提出意见为毛泽东说情,提出如将毛泽东留下,由于他的名望和影响,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情况,对内对外对上对下都将不好交代。面对这些意见和呼声,博古倒并不怎么动心,有一点却触动和提醒了他。人们认为毛泽东应走的主要理由之一是,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实际是他白手起家一手创建的,现在把他丢下未免有点太不“仗义”了。博古忽然从中悟到,毛泽东既然过去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拉起一支军队,打出一块天地,现在他经验更丰富了,党羽也更丰满了,不是更可以再创大业重振威风吗?把毛泽东留在他“起家”和“发家”的地方,不等于是“放虎归山”,为他提供了“东山再起”的大好机会了吗?与其如此,不如还是将毛泽东管束起来,留在自己的股掌之中,就让他还跟在中央机关里,以切断其“后路”。

他把自己的新想法对李德说了,李德连声说好,认为他有战略眼光。他们以虚心接受意见为名取得了周恩来、洛甫的支持,毅然决定收回成命,将毛泽东的名字从“另册”上提拔到“正册”上,批准他随军转移。因为毛泽东当时正发疟疾,“摆子”一来就得躺倒,博古又特批他享受重伤员王稼祥同样待遇,让他发病时可以躺在担架上作业病号随队行军。当人们为博古终于高抬贵手深感中央领导“圣明”时,作也为自己和李德活学活用了斯大林引用过的外国典敌,从而断了毛泽东的后路而暗自庆不已。

不过毛泽东并非安分安静之人,他一获准参加转移,却给博古等的决策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并使博古、李德只得又采纳改变,按照他们原来的计划,中央机关的一些老同志和王稼祥这样的伤员病号,加上一些体弱甚至有孕的女同志以及后补的毛泽东等人,全部“下放插队“分散到各个军团去随军行动,以免拖累中央机关。毛泽东认为此议不妥,说各个军团都是作战部队,必须格外机动灵活地轻装前进,如果队伍中带了些老弱残兵,必将影响大军行动,到时候既要冲锋打仗,又要照顾老弱,就不能两全了。他提出既然随中央转移的还有大量物资辎重运输大队,不如也让这些老同志和伤病号仍跟中央一起走,他们集中在一起也更便于照应可保安全。博古他们正想将毛泽东放在自己直接监管的视线之内,加之周恩来对将老同志们“下放插队”很不放心,博古他们也就顺水推舟地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再次收回成命,改变原有决定,成立了一个全部由老弱病妇等组成的号称“特殊连队”的休养连,跟在中央机关后面行动。又让毛泽东和王稼祥等一起随中央与军委的二队(博古、李德在一队)行军,真的放在他们能“照应”到的视线之内。只是明确规定毛泽东等不得干预中央军政大事和干扰博古、李德的工作,并且让他和妻子贺子珍各在一队,分别行动,正怀孕的贺子珍参加“特殊连队”行军,毛泽东则坐担架跟着中央。

1.老红军索心忠长征故事

此事说来挺悬,如果当时博古执意不带毛泽东走,或者虽让他跟着走,但却将他限定在一支,使其接触范围和活动天地很小,能量也无从发挥,能否有他后来在长征途中造成的“伟大的历史转折”,看来就很难说了。如今许多关于长征和毛泽东的史书及著作中,都曾引用当年给李德做翻译的伍修权几十年后的话说:

“如果他(指毛泽东)当时也被留下,结果就难以预料了,我们党的历史也可成了另一个样子。”

这的确很值得人们深思:若是毛泽东真的落得瞿秋白、何波衡同样的命运,还会有后来的遵义会议及长征胜利吗?再若被留在苏区的毛泽东后来果然东山再起了,历史又将如何呢?似乎可以说博古那次改变决定,实际上也是一个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抉择,应该被认为是为中国革命以及毛泽东本人做了件大好事。

为了这次空前规模的“战略转移,在他们那并不粗壮厚实的肩膀上压的重担早已竟尽全力和超负荷了,才20多岁的博古和30多岁的李德,似乎全都变成了“老头子”。他们在反复考虑多方论证后将中央机关和红军部队进行了改编整顿和组合,中央及军委领导机构和机关后勤人员等等,编成了两个行动纵队,一个代号为“红星纵队”由接替刘伯承任总参谋长的叶剑英任司令;另一个代号为“红章纵队”,由中央组织部长兼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罗迈(李维汉)任司令。毛泽东奉命编进“红星纵队”的二队,其妻贺子珍则分在“红章纵队”的休养连里,使夫妇二人两“队”分居了。李德的妻子萧月华也随休养连行军,看起来是李德“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其实是萧月华同他的矛盾日益加深,巴不得离他远远的。当时其他不少领导人也都夫妇分开,各跟各队分别行军,女同志们大都在休养连里。

按照李德的运筹策划,他将战斗力量最强的第一、第三两个军团分别担任为转移大军闯关开路的左、右前锋,第八、第九两个军团则分列其后以护卫两翼。又命令实力仅次于一、三军团的五军团殿后压阵,以掩护前行的各个机关与部队。所有这些部队组了人墙式的甬道,中间走着的是号称“红星”、“红章”的两个中央纵队,他们前后左右都有红军作战部队防卫护送,当时在五军团的刘伯承将这种转移方式比喻为“坐轿子”和“抬轿子”,中央纵队是“坐”的,各路红军是“抬”的。李德后来说,转移初期的全部人马,“出于明显的宣传目的,红军号称有十万战士,这个数字无疑是不准确的,差不多应该打个对折,因为长征参加者的总数大约只有八万人,另外,战斗部队(不包括随军人员)和收容纵队(包括警卫部队和内勤部队)的非战斗人员的比例,大约是三比一。”

对于转移时机和出发日期的确定,也曾颇费苦心。李德回述说:

8月计划预定突围日期是10月底11日初,因为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蒋介石企图在这期间集中力量发动新的进攻,突围的日期选择在这时,必然会使敌人扑个空。

根据各种情报消息,李德判断蒋介石很可能发现了红军的突围意图,又因第七军团的北上先遣抗日和第六军团的突围西进与贺龙部队会合,敌人已经有所察觉并提高了警惕,正在一些地段增加了兵力堡垒,加强了封锁包围和防卫,并且可能提前向苏区发动又一次大规模进攻。据李德记述:

在九月的最后几天,蒋介石的主攻部队的确同时行动起来了。由于我们的侦察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党和军队的领导才能及时对计划做出相应的修改。

也就在这时,红军在南线与陈济棠的粤军秘密协议停战借路,对方可以为红军转移让出一条大道。于是李德和博古等就将转移出发的日期基本确定在10月中上旬内。

李德、博古策划和决定这么重大的军事行动,不仅没有如今专门的军事会议进行研究,连中央政治局都没讨论过,更没有按照党和红军的传统做法,每次重大行动之前,必先向干部群众尤其是红军指战员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和解释说明。直到就要发了转移了,上上下下许多人包括大批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还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和将要怎么着。连身为中央书记之一的洛甫“当时觉得我已经处于无权的地位,我心里很不满意”。一切都由博古、李德秘密议定再经周恩来去补充细节和布置落实。为此,李德说:“毛泽东后来利用这种情况诽谤党的领导,他特别责怪博古和周恩来没有为长征做好充分的政治上的准备。”

这里,李德故意没提自己,把明明是他的“功劳”全推到别人身上。不过这也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央最高“三人团”缺一不可的作用与分量。

那些日子里,博古和周恩来更频繁地来到“独立房子”,不断紧张地计议讨论着各项事宜。他们三人不必通过翻译,李德让伍修权连续催问总参的各种报告,特别是负责作战的一局的战况战报、敌我兵力部署和调动情况,专管情报侦察的二局报送的最新敌情动态之类,还有后勤系统供给部、卫生部等在物资供应和医疗救护诸方面的情况简报,各个运输支队的编组情况和统计报表,都得迅速一一报来。所有报告都得先经过伍修权,由他一件件向李德口头报告,其中重要的还得马上译成俄文供他随时查阅参考。李德还不时指定某个部队或某个机关负责人向单独汇报,他也分别向他们做出指示答复。每天李德休息了,伍修权还得守着电话,一有新的情况或来了电报,只要萧月华不在他就随时敲门进屋,向李德及时报告请示。

进入10月上旬,苏区南线不断送来紧急报告,红军的突围转移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了。眼看着到了已成“中华民国”国庆的辛亥革命23周年纪念日“双十节”时,“红都”,中央机关各个单位正在拆电话收电线和打背包,有的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项英独自一人来到了“独立房子”,要与李德作一次极其重要的个别谈心。

这次谈话的内容是相当重要极其机密的,李德对此也永记不忘,几十年后他回忆说:“同项英的谈话几乎进行了一整夜,伍修权担任我们的翻译,留守部队的指挥员陈毅没有参加,除了我们三人以外没有其他人在场。那天晚上,项英在谈话中对老苏区的斗争的前途是多么乐观,可是对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又是多么忧虑。”

项英“忧虑”什么呢?李德特地写道:

像以前一样,他警告说,不能忽视毛为反对党的最高领导而进行的派别斗争,毛暂时的克制不过是出自于策略上的考虑。他说,毛可能依靠很有影响的、特别是军队中的领导干部,抓住时机在他们的帮助下把军队和党的领导权夺到自己手中。我同意项英的疑虑。

尽管他们那一夜交谈了许多问题,其实只有这部分内容才是项英对李德以及博古“临别赠言”的核心问题。

“太上皇”再高明终究是“外来户”,“一把手”权虽大却是个“儿童团”,项英不仅在年龄、资历上都超过他们,更一直在国内阶级斗争尤其是党内路线斗争第一线上左打右防纵横捭阖久经磨练,特别是曾同毛泽东直接打了多年交道,所以他才在这最后时刻提醒和警告这两位赏识并重用自己的最高领导,以示自己对他们的最大忠诚。并且这样的“暗示”或“警告”早已不止一次,连李德也说项英这次所言有的“像以前一样”,可见他们在背后这样议论商讨怎样对付毛泽东,已是“保留节目”中的“永恒主题”了。可是,博古对项英和李德的疑虑竟不以为然。李德回忆说:“我在几天以后向博古讲述这次谈话时,他显得很有信心。他说,关于党的政治总路线已不存在任何分歧了;至于以前在军事问题上的不同意见,由于各地的红军都转入了运动战、转入了反攻,现在也都消除了。他还说,毛泽东同他谈过,毛并不想人为地制造一场会把中央红军的命运推向危险境地的领导危机。事实将证明,这是一个后果严重的错误。”

虽然直到几十年后李德也坚决否认这次大转移是一种“惊惶失措的逃跑”,甚至是“整个国家的迁移”,还坚持说“这次行动决不是什么‘移民’,或者像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中所写的那样——‘整个国家的迁移’,也不像毛泽东后来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惊惶失措的逃跑’。这次行动,是一次经过长期周密的军事行动。”

可惜当时的情况和后来的事实却不是他说的这样。一直同他们“对着干”的毛泽东一直认为,长征并不是红军主动的转移,而是被迫的撒退。他说第五次反“围剿”的“领导者们畏敌如虎,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不敢举行本来有利的向敌人后方打去的进攻,也不敢大胆放手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结果丧失了整个根据地,使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不愿意丧失一部分土地,结果丧失了全部土地”,“最后不得不退出江西根据地。”“反对所谓‘游击主义’……的同志们要装作一个大国家的统治者来办事,结果得到了个异乎寻常的大流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实际上是帮助敌人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所有亲历过伟大长征即李德所谓的战略转移的老战士更永世难忘,他们最初是怎么被迫撤离自己参加艰苦创业和多年浴血奋战过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呢?当时任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记述自己告别苏区初上长征路时的所见所思:

一军团的部队,是10月16日以后,先后离开瑞金以西的宽田、岭背等地,告别了根据地群众,跨过于都河走向了长征之途。过于都河,正当夕阳西下,我像许多红军指战员一样,心情非常激动,不断地回头,凝望中央根据地的山山水水、告别河边送别的战友和乡亲们。这是我战斗了两年十个月的地方,亲眼看到中央根据地人民为中国帮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向红军输送了大批优秀儿女,红军战士大多来自江西和福建,根据地人民给了红军最大限度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想到这些,我不胜留恋。主力红军离开了,根据地人民和留下来的同志,一定会遭受敌人镇压和蹂躏,我又为他们的前途担忧。依依惜别,使我放慢了脚步,但“紧跟上!紧跟上!”由前面传来的这些低声呼唤,又使我迅速地走上新的征程。

身为红军高级将领的聂帅,当时的心情并不像李德所说的项英那样“非常乐观”,尽管他正率领着比项英手下那些地方武装更强大的“一对完整的军队”,当时心情却如此沉重凄切。普通干部战士和苏区乡亲群众会如何呢?有“诗”为证。

有一首著名革命民歌《十送红军》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悲凉情景: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里野猫哀号叫,树上梧桐叶落完。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

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双拉着长茧手,心像黄连脸在笑。红军啊,万般居悉自动能消?

在这些歌声中,多少骨肉亲人连心母子和恩爱夫妻,经受着生离死别的伤痛摧残,今日分手后,走了的一路艰险谁知能否生还?留下的眼看变天命运更是难测!

博古和李德是不会也不愿听到、看到和想到这些的,但是这一切恰恰是他们造成的。在他们笔下、口中十分简单甚至轻松的“转移”两个字,带来的将是千万人头落地,到处血流成河,包含着多少人间悲剧啊!

1.有关毛泽东长征路上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全文共 23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夜,读《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

1、君子的定义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阐释了文质彬彬的君子应该是这样的,“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彬彬有礼的君子。”

2、文化的创造过程

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相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它同时也改造“改造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举个例子,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完成的这件包含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均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简而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3、大文化及文化结构

大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其文化结构如下四个方面: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如社会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这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说。

(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态文化层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等。

社会意识形态则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它们往往是由文化专家 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下来,播之四海,传于后世。社会意识形态又可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如政治理论、法权观念)和高层意识形态(如哲学、文学、艺术、宗教)。

4、小文化

小文化是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因此,被称为小文化。小文化主要讨论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研究人类的精神创造时,不能忽略物质创造活动的基础意义和作用;在讨论关于心态文化诸问题的同时,不能忽略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对于心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总之,不能将“小文化”与“大文化”割裂开来。

5、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上古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建国于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称为四方。

“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中”,意谓居四方之中。“华”,本意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上编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黄河中下游一带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结果,夏商周的中心地区是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东省的西部。这些皆是当时自然环境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后随着战乱的频仍,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地区转移。“苏杭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即反映了唐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实,“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中国一脉相承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的结合。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史学、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甚至科学技术等等。要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需要了解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

1、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故梁启超先生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3、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中华民族刚刚进步到文明的边沿,就形成了一个祖先,一个权力,一个核心,这无论与古代埃及,抑或两河流域、印度、古希腊,都是不同的。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毛泽东诗词沁园春原文

全文共 1593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yuwenmi小编整理了沁园春 ·雪诗歌,欢迎欣赏与借鉴。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注释:

作法: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156—前1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10月7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谁能霸气与争锋?盖世雄君论不空。

韵律符合能善变,千秋赞颂沁园春。

对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的赏析尽人皆知,本人谈一点肤浅的看法。毛主席的诗词一部分写得缠绵悱恻,如他写道: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毛主席的诗词绝大部分写得霸气十足,气吞山河,无人敢与他争锋。郭沫若的诗词根本与毛主席的无法相比。

毛主席晚年说过,唐诗宋词味同嚼蜡。大概,毛主席是说,唐诗宋词没有毛主席的诗词那样的霸气。毛主席的三首《十六字令》在这方面表现得很突出,上述《沁园春》也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柳亚子曾经高度评价此词,他说,苏辛的词也不过如此。确实,毛主席的诗词可以与苏轼和辛弃疾的诗词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此词中,毛主席点评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五大帝王,点评得恰如其分。五大帝王所建立的丰功伟业可以与毛主席媲美,或略逊一筹,但是他们的文学才华不如毛主席。汉武帝爱诗赋,唐太宗也写了很多诗,但是他们的诗赋不太出名。并且毛主席的诗词对平仄的要求很严,一般讲诗词的平仄,都以毛主席和陆游等人的做为标准。而周恩来、朱德、陈毅和徐向前等人的诗词有些不完全符合平仄。

《沁园春》共有九韵,上阙四韵,下阕五韵。而毛主席的上述词,上阙三韵,下阕六韵;有极个别字不符合平仄,如倒数第四句中的个别字;《沁园春》有上一下四句式,上一字应该是名词或代名词或状词,而毛主席用的是动词。有人高度评价毛主席的这首词,他说,成吉思汗既然是个人名,又是个译音,何必一定要死板地完全符合平仄呢?他说,毛主席特别注重格律,但是又不完全拘泥于格律,善于变通,这为后人做诗词做了很好的榜样。

他说得非常正确,其实作诗、作词,只要不犯孤平就能勉强通得过。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完全符合格律,以便为后人作诗词提供范例。毛主席正确点评五大帝王,这是此词魅力所在,同时也难为了毛主席,人名不能够变,他们的丰功伟业也不能够变,又要符合格律,何其难也。幸亏毛主席善于变通,否则,此词不能问世。

其实,诗词的格律只不过是形式,关键是内容。文以明道,诗词也差不多。形式不太好,就象美女穿破衣,掩盖不了内在的风韵;当然,如果形式很好,就象美女穿上华丽的衣裳,风华绝代,分外妖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毛泽东诞辰纪念日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带领新一届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历览中国近代史,杰出的“中国梦”追求者不泛其人。有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毛泽东、等,以及“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然而,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主席毛泽东这样杰出而卓越的追梦者却为数不多。他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中国梦”追求者中最杰出的代表!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