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浅谈毛泽东群众观毛概论文(合集20篇)

导语:毛泽东曾说,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摘抄毛泽东的名言,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6823

作文

326

2024年“毛泽东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进一步推动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拟于2015年8月在湖南湘潭联合召开“毛泽东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暨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2015年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本次研讨会采取以文入会方式。请于2015年6月30日之前,将论文电子版或纸质版发送我会。经专家评选确定入选后,将发会议通知,每篇论文邀请一名作者参会。

2、论文写作要求:

(1)紧扣主题,观点正确,达到一定学术水平;

(2)内容充分,见解独到,以前未公开发表过;

(3)引述准确,注释规范,篇幅在8000字以内。

附件:“毛泽东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参考选题

联系人:吕 臻

联系电话:010—63098145

电子邮箱:myhnh2015@sina.com

通讯地址:北京1740信箱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

邮 编:100017

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

湘潭大学

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3月17日

附件:“毛泽东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参考选题

1、毛泽东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毛泽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毛泽东与抗日战争的战略策略

4、毛泽东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

5、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6、毛泽东与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中的中美苏关系

7、毛泽东与瓦窑堡会议

8、毛泽东与全面抗战路线

9、毛泽东与洛川会议

10、毛泽东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1、毛泽东与抗日边区大生产运动

12、毛泽东与反摩擦、反投降运动

13、毛泽东与延安整风

14、毛泽东与中共七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写人作文:我心中的毛泽东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他,热爱人民,报忠祖国,心系群众国家的安危;他,经历长征,一路上关心战士,平易近人;他,文采出众,写下了一首首不朽的诗篇;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就是毛泽东

毛主席坚持马克思主义,从年轻时就有胸怀天下苍生的抱负,他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成员之一。他一心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为此努力奋斗着。他为此牺牲过亲人,但为了中国,为了千百万人民,他,无悔。

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抗击反对日本侵略者,将人民解救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他带领红军,进行万里长征,翻过雪山,越过草地,穿过沼泽,一路上,他关心战士,关心他人,平易近人,从不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他要求与战士有同样的待遇,不搞特殊化,不许给自己搞优待。也就是这样的性格,使大家更加尊重他。

毛主席不但抱负远大,并且文采出众。曾留下了许多磅礴的诗篇。

《清平乐·蒋桂战争》中的“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写出了高举红旗进军的神速和红军战士龙腾虎跃、冲锋陷阵的战斗英姿。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中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让我感到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清平乐·会昌》中的“踏遍青山人未老”,让我明白了人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老。《七律·登庐山》中的“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让我懂得了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再度改天换地。《七律·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让我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战争结束后,进入了和平年代,毛主席又带领人民积极劳动,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使人民都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航天业和核技术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让中国在世界抬起了头,不再是东亚病夫。

因为毛主席,我们才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中国梦,伟大复兴梦,我们只有继承毛主席的思想,才能成功。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继续完成复兴梦。

毛主席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功绩,他的精神,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毛泽东青年观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毛概论文3000字

全文共 3901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十分重视青年,关注青年的教育,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正确认识青年、教育青年和培养青年的青年观,这对我国的青年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毛泽东青年观对当代青年教育工作的启示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青年意味着希望,代表着未来。他们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繁荣和发展。毛泽东十分重视青年,关注青年的教育,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正确认识青年、教育青年和培养青年的青年观,这对我国的青年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年;青年教育;毛泽东青年观;启示

毛泽东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这段话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系统总结毛泽东青年观,对于促进当代青年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毛泽东青年观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毛泽东认为,要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的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什么?因为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是正确的。”因此,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后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再次提出,“要对青年加强思想教育,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之外,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使自己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注重青年全面教育,培育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青年人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提出,“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要学会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的许多东西。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尤其是十四岁到十八岁的青年,劳动强度不能同成年人一样。”“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可见,培育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青年人,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对青年的教育与宣传,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1937年,毛泽东针对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对青年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所造成的干扰,鲜明指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正向北方青年发生影响,企图把他们从前线拉到后方,从奋起中拉到平凡安静,从领导地位拉到尾巴主义,扑灭北方青年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告诫北方青年,应该同这种改良主义者作斗争。对改良主义者的倾向和影响应该加以“严格检查”和“完全克服”。可见,毛泽东高度重视加强对青年的教育与宣传,也体现了他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的决心和勇气。

(四)青年运动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1939年5月,毛泽东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他们的最后分界仅仅在这一点,而不在乎讲什么三民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建国后,为促进青年与社会实践结合,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毛泽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所以,毛泽东要求青年坚持自我学习,向工农大众学习,鼓励青年深入生产、生活实际,获得劳动技能与科学方法,最终为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

二、毛泽东青年观的鲜明特征

(一)突出的创造性

毛泽东认为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论断不仅突破了传统青年观中对青年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忽视,而且从社会发展主体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青年。在青年的培养目标和使用上,传统青年观强调青年“学而优则仕”,而毛泽东则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求青年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奉献聪明才智。传统青年观认为青年做事情缺乏经验,对青年缺乏应有的信任,极大地挫伤了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毛泽东则强调要充分信任年轻人,大胆提拔和重用年轻人;在青年的成长途径上,传统青年观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完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机械地背诵传统书目,而毛泽东则要求青年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观,坚持学以致用,要求青年和工农相结合,虚心地向工农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增长才千目的。

(二)显著的实践性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并使之更切合中国青年实际、更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确保了中国青年和青年工作正确的前进方向;毛泽东的青年观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毛泽东认为青年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深入实践第一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磨砺。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中,提出“青年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要求青年投身于工农群众运动和社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强调劳动教育结合,提出我国的教育应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根本任务。

(三)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的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同时又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交织而成的产物。毛泽东青年观产生于中华民族这片沃土之上,它不仅语言是中国式、民族式的,而且内容上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毛泽东青年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实践形态和发展形态,但其产生和发展又是与现当代中国息息相关,并具有中国特色。毛泽东青年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毛泽东青年观对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

(一)根本保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毛泽东始终把培养青年人坚定正确的政治观点放在首位。革命战争年代,他说:“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于是,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向延安青年学习,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重视青年政治观的养成,他强调:“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毛泽东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指导。因此,就必须按照毛泽东提出的政治观,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重要方法:塑造高尚的人格情操

毛泽东十分重视榜样的引导作用,认为青年榜样能激励青年健康向上、奋发图强,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1944年,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时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此,毛泽东号召青年向张思德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雷锋是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初树立的青年榜样形象。毛泽东弘扬树立的这些榜样,对当代青年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情操,仍然具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

(三)关键要素:锤炼德智体综合素质

毛泽东十分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和塑造,强调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重”的教育观点。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给自己的好友黎锦熙的信中写到:“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后来他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出“夫知识则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以此耳”、“道德亦诚可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此耳”、“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口号,进一步阐明了三育并重的观点。1956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提出的青年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有效途径: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毛泽东要求青年要密切联系群众,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1938年,他在鲁迅艺术学院讲话时,鼓励青年文艺工作者要到群众中去,以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艺术技巧,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语言都是非常丰富和充实的。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现在看一看学生,看看那些同社会实际活动完全脱离关系的学校里出身的学生,他们的状况是怎么样呢?一个从那样的小学一直读到那样的大学,毕业了,算有知识了,但是他有的只是书本知识,还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得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里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形势。当代青年学生要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在读书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青年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用什么样的观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引导他们至关重要。毛泽东青年观是适合中国青年教育工作的的国情思想观点,以毛泽东青年观为指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塑造高尚的人格情操,锤炼德智体综合素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深刻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3周年话题征文

全文共 4284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3周年。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失败为成功之母。”毛泽东同志也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

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行了全面评价。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中国在近代被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甩在了后面。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毛泽东同志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

然而,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的特殊国情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及其社会影响根深蒂固,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过的难题。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面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不懈探索,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后,经过人民解放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这个伟大历史胜利,是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是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和革命烈士,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勋。这一伟大奋斗历程和成果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全文共 2838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3月13日,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现已编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一、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要把这个班带好,的确不容易。目前各中央局、分局都领导很大的地区,担负很繁重的任务。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书记、副书记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当然,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和战士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比方。

二、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不仅“班长”要这样做,委员也要这样做。不要在背后议论。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有问题而不摆到桌面上来,就会长期不得解决,甚至一拖几年。“班长”和委员还要能互相谅解。书记和委员,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区党委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这一点过去大家不注意,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在这方面大有进步,友好团结关系大大增进了。今后仍然应该不断注意。

三、“互通情报”。就是说,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我们有些高级干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语言,原因是学习还不够。现在党内的语言比较一致了,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例如,在土地改革中,对什么是“中农”和什么是“富农”,就还有不同的了解。

四、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各中央局、各前委处理问题的时候,除军事情况紧急和事情已经弄清楚者外,都应该这样办。这不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而只会增加自己的威信。我们做出的决定包括了下面干部提出的正确意见,他们当然拥护。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中央领导之所以正确,主要是由于综合了各地供给的材料、报告和正确的意见。如果各地不来材料,不提意见,中央就很难正确地发号施令。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根本不听是不对的;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以批评。

五、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

六、要“抓紧”。就是说,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

七、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例如,要进行土地改革,对于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各占人口多少,各有多少土地,这些数字就必须了解,才能据以定出正确的政策。对于何谓富农,何谓富裕中农,有多少剥削收入才算富农,否则就算富裕中农,这也必须找出一个数量的界限。在任何群众运动中,群众积极拥护的有多少,反对的有多少,处于中间状态的有多少,这些都必须有个基本的调查,基本的分析,不可无根据地、主观地决定问题。

八、“安民告示”。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有些地方开干部会,事前不准备好报告和决议草案,等开会的人到了才临时凑合,好像“兵马已到,粮草未备”,这是不好的。如果没有准备,就不要急于开会。

九、“精兵简政”。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也不要开得太长。

十、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不论在地方上或部队里,都应该注意这一条,对党外人士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我们当中还有犯过很大错误的人,不要嫌这些人,要准备和他们一道工作。

十一、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没有犯过大错误,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绩的人,也不要骄傲。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

十二、划清两种界限。首先,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是延安还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要划清这种界限。例如,他们反对官僚主义,就把延安说得好似“一无是处”,而没有把延安的官僚主义同西安的官僚主义比较一下,区别一下。这就从根本上犯了错误。其次,在革命的队伍中,要划清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还要弄清它们中间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例如,成绩究竟是三分还是七分?说少了不行,说多了也不行。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我们看问题一定不要忘记划清这两种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成绩和缺点的界限。记着这两条界限,事情就好办,否则就会把问题的性质弄混淆了。自然,要把界限划好,必须经过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对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应该采取分析研究的态度。

我和政治局的同志觉得,要有以上这些方法,才能把党委的工作搞好。除了开好代表大会以外,党的各级委员会把自己的领导工作做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把党委的领导工作提高一步。

更多热门时事论据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毛泽东诗词沁园春原文

全文共 1593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yuwenmi小编整理了沁园春 ·雪诗歌,欢迎欣赏与借鉴。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注释:

作法: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156—前1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10月7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谁能霸气与争锋?盖世雄君论不空。

韵律符合能善变,千秋赞颂沁园春。

对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的赏析尽人皆知,本人谈一点肤浅的看法。毛主席的诗词一部分写得缠绵悱恻,如他写道: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毛主席的诗词绝大部分写得霸气十足,气吞山河,无人敢与他争锋。郭沫若的诗词根本与毛主席的无法相比。

毛主席晚年说过,唐诗宋词味同嚼蜡。大概,毛主席是说,唐诗宋词没有毛主席的诗词那样的霸气。毛主席的三首《十六字令》在这方面表现得很突出,上述《沁园春》也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柳亚子曾经高度评价此词,他说,苏辛的词也不过如此。确实,毛主席的诗词可以与苏轼和辛弃疾的诗词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此词中,毛主席点评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五大帝王,点评得恰如其分。五大帝王所建立的丰功伟业可以与毛主席媲美,或略逊一筹,但是他们的文学才华不如毛主席。汉武帝爱诗赋,唐太宗也写了很多诗,但是他们的诗赋不太出名。并且毛主席的诗词对平仄的要求很严,一般讲诗词的平仄,都以毛主席和陆游等人的做为标准。而周恩来、朱德、陈毅和徐向前等人的诗词有些不完全符合平仄。

《沁园春》共有九韵,上阙四韵,下阕五韵。而毛主席的上述词,上阙三韵,下阕六韵;有极个别字不符合平仄,如倒数第四句中的个别字;《沁园春》有上一下四句式,上一字应该是名词或代名词或状词,而毛主席用的是动词。有人高度评价毛主席的这首词,他说,成吉思汗既然是个人名,又是个译音,何必一定要死板地完全符合平仄呢?他说,毛主席特别注重格律,但是又不完全拘泥于格律,善于变通,这为后人做诗词做了很好的榜样。

他说得非常正确,其实作诗、作词,只要不犯孤平就能勉强通得过。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完全符合格律,以便为后人作诗词提供范例。毛主席正确点评五大帝王,这是此词魅力所在,同时也难为了毛主席,人名不能够变,他们的丰功伟业也不能够变,又要符合格律,何其难也。幸亏毛主席善于变通,否则,此词不能问世。

其实,诗词的格律只不过是形式,关键是内容。文以明道,诗词也差不多。形式不太好,就象美女穿破衣,掩盖不了内在的风韵;当然,如果形式很好,就象美女穿上华丽的衣裳,风华绝代,分外妖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毛泽东长征路上四次落泪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然而,在那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却数次流下热泪。

乌江南岸,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

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游毛泽东故居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故居座落在韶山,到了这里已是下午时分。但见:这儿山清水秀,空气格外清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少时上学的私塾,环绕着私塾的是一汪清澈见底的小湖。据说这里曾经是毛泽东少时游泳的地方。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显得格外婀娜多姿。在私熟的西北角,毛泽东居住过的泥瓦房座落在绿树成荫的山脚下。紧邻故居正大门有一个荷花池,尽管荷花已经凋谢,但是荷叶并没有因此失去它的风姿,依然清脆地朝天开放着……这儿可真是一副呈现美好大自然的农家风光啊!

好不容易从这片美景中回过神来,我和爸妈便随着涌动的人群进入故居正大门。进入大门是一个堂屋,和邻居家公用的,穿过堂屋便来到了毛泽东父母的卧室。尽管他家原是当地的富农,但也显得非常俭朴,除了床之外,其它地摆设也只有一盏煤油灯和一张小桌。继续前行来到厨房,一眼就看到一个大灶,可不象我们现在的煤气灶,是需要有人管着烧柴的。导游介绍:少时毛泽东非常好学,但不忘帮家里干活。经常是在大灶一边烧柴火一边不忘捧着书本。

出了厨房,接着朝左走,看到的是猪栏、牛栏,以及毛泽东和胞弟的卧室。这些房间经过百年的历史沧桑,但依然那么保持原样、完好。

私塾和故居相比要显得气派些,教室在楼上,隔着门槛我看到了毛泽东少时坐过的座位。看着这些座位,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他当年摇头晃脑读书的情景,耳边也仿佛有了那之乎者也的读书声。私塾的墙上有一副副毛泽东少时勤奋苦读、热心助人、智斗富家公子的一些故事。看到这些,我对毛泽东的敬意更深了。

从私塾出来,又经过门前的那片湖,我不禁俯下身子,用手拨动着这充满灵气的山水,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少时毛泽东在湖里游泳戏水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心中的毛泽东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主席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无论在他的生前还是故后他的非凡伟绩、光辉思想和巨大魅力总是超越时代、也就深深地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这朴素的话语发自一位“三落三起”、饱经沧桑的老一辈革命家!

在风雷激荡、翻天覆地的20世纪,是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如此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党的精神世界;毛泽东的伟大品格情操如此广泛地哺育着一代代中国人以至在他逝去20多年后他的形象依然在人们心中高高矗立。他勇于斗争,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懈的努力,他是永远的毛主席!

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却始终无法改变国运式微、民族衰落的悲惨命运。正是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中国的面貌才彻底为之一变。在白山黑水、黄河两岸、苏杭沃野、华南大地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举起胜利的火炬揩干井冈山的血迹拾起长征的行囊挥师抗日前线决胜解放战场以风卷残云的气势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从此没有了战乱的摧残没有了亡国的屈辱没有了被压迫的悲愤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伟大国家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土地上的主人。如此丰功伟绩没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其谁能之?

毛主席是思想巨人。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解放和振兴的道路。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运用而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是昙花一现的理论而是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光辉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智慧也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毛主席的思想都是民族的精神财富,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走近毛泽东》看完这部电影,我心中真是又敬佩又感叹。

毛泽东的故乡是湖南,他曾经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毛主席和其他红军在井冈山上闹大革命。但是谁又能知道,这个即当战士,又当红军的领导,却从来没有开过一次枪唯一摸过一次枪时还是参观别人的枪厂,只做了个瞄准的动作就放下了代表罪恶的枪,谁又能知道这个人的整个家庭里,有八位亲人为了革命而牺牲了,而他却把那深深的伤痛藏在心底,掩埋着,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心中的伤痛,因为,如果红军知道了,就会动了革命的心,就会打不好仗,如果打不好仗就会被蒋介石打败,就会被蒋介石占领中国,就不会有2011年的中国,所以,所以,毛主席必须压制住心中的伤痛,白天他把脸上装饰的笑呵呵的,但是,夜晚的时候,他又会把自己的脸装饰城什么样子呢?也许是大雨倾盆,或许是愁眉苦脸,也许……。

这个只用笔杆子来闹革命的人,我们怎能不敬佩,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枪的领导,我们怎能不敬佩,这个解放人民的领导,我们怎能忘记他。不,我们不能忘记这个解封人民的人。永远都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3周年征文3000字

全文共 421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3周年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3周年。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失败为成功之母。”毛泽东同志也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

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行了全面评价。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中国在近代被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甩在了后面。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毛泽东同志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

然而,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的特殊国情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及其社会影响根深蒂固,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过的难题。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面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不懈探索,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后,经过人民解放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这个伟大历史胜利,是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是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和革命烈士,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勋。这一伟大奋斗历程和成果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心中的毛泽东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可是人比人特别是伟人怎么比呢?

——跟他的前任、后任和历史人物比,跟他同期大国领袖比。

奥巴马说:他使中国从苦难悲惨的的境地里复兴,和我们一道走来,比较任何世界级伟大人物他也毫不逊色……

他成就了很多前无古人的创举而且在最差的条件下当时没有人认为他能成功,但是有时干得太急太猛出了偏差造成损失。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热衷于抹杀他的成就而夸大他的失误,结果总是适得其反。互联网时代没有人能长期蒙骗人,于是“毛泽东热”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外国人年轻人加入他的粉丝团,成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毛泽东留给后人宝贵的经验:他证明了中国人如何才能发挥巨大的潜力创造出让世人尊敬的奇迹,同时也留下一些教训,告诫后人什么路行不通。

毛泽东是中国人的大英雄也是中国人永远的荣耀,世界有了他也就有了中国的榜样和标准,看看后来的中国人和其它国家的后来者谁能比他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毛泽东的诗词名句

全文共 1752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1)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4)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5)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7)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8)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冬天》

9)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

10)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11)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12)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13)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4)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

15)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6)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17)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8)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19)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20)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登庐山》

21)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2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23)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24)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岗山》

25)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26)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

27)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8)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

29)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0)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题庐山仙人洞照》

31)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32)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3)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4)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送瘟神·其二》

35) 金猴奋起千斤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和郭沫若同志》

36)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37)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38)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39)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40)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沁园春·雪》

41)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42)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和柳亚子先生》

43)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44)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45)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46)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7)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48)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

49)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50) 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51)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52)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典故:毛泽东的最后一个国庆节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1975年10月1日,这一天告诉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度过了26个春秋。这天上午,毛泽东靠在床头,一改往日的一有余暇便手不释卷的习惯,尽管没有睡去,却也并不看书,只是静静地靠在那里,似乎很平静又很疲惫。突然,静坐在一旁的护士小孟听到毛泽东一句非1975年10月1日,这一天告诉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度过了26个春秋。这天上午,毛泽东靠在床头,一改往日的一有余暇便手不释卷的习惯,尽管没有睡去,却也并不看书,只是静静地靠在那里,似乎很平静又很疲惫。

突然,静坐在一旁的护士小孟听到毛泽东一句非常清晰的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小孟说的,尽管这话依旧带有很浓的湖南口音,可小孟依然听得非常真切。

“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最后一个‘十一’了。”

小孟听了,不假思索地对毛泽东说:“怎么会呢?您别胡想”。

毛泽东缓缓地反问一句“:怎么不会呢?怎么叫胡想呢?哪有不死的人呢?毛泽东岂能例外,死神面前一律平等,万寿无疆,天大的唯心主义。”

看到毛泽东笑着说的,小孟也没有什么顾忌:“主席,今天是国庆节,是个大喜的日子,应该高兴才对,您别提那些死不死的事了。”

听了小孟的话,毛泽东不但没有责怪,而是依然平静地说:“孟夫子啊,我看是你怕死奥,说说都怕,至少是个小小的唯心主义者。”

说到这里,毛泽东还边说边伸出右手的小拇指,“这么个小小的唯心主义者,你怎么知道我不高兴,国庆节是个大喜的日子,,可也得讲实话呀,这个世界上,,哪一刻不在生,不在死啊!这叫生死不已,新陈代谢么。”

小孟知道毛泽东又在谈人生哲学了。她曾记得在毛泽东的一个讲话里,看到过他关于生死的观点,毛泽东曾讲过,老人死了,应该开庆祝会,庆祝辩证法的胜利。当时她很想不通,但她现在随着与毛泽东接触谈话的增多,已初步理解了些。

毛泽东停了一会儿,突然,话锋一转,又谈起来“你们这个年龄,可真是让人羡慕得很,恐怕你到我这个年龄,也会有同感。”

小孟听了便接着说:“我们有什么值得羡慕的,什么成绩都没有,主席,您年轻的时候,想到过要建立一个共和国,当主席吗?”

毛泽东听了,高兴地回答:“我可不是刘伯温,能前知500年,后知500载,那时候,既不晓得建立一个什么共和国,更不曾想到要当什么主席,当时,想的只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人不过是匹夫而已,很多事情,是水到渠成嘛。”毛泽东的讲话,始终有一种与众不同自然而然,而又耐人寻思的哲学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毛泽东的小故事精选

全文共 231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36年~1976年,毛泽东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43年~1945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 ~1976年任中央委员会主席;1949年~1954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 年~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石三伢子”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

毛泽东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算命先生说,毛泽东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毛泽东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执着他的手作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

石三伢子4岁时,有一天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碰见一个白胡子老头。

老头逗孩子们玩,就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就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听了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说着,解开帽子的扣子,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吃了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真是少见。

2.“要准备活鱼”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主席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事访问——访问莫斯科。5天后,是斯大林70大寿,这也是毛泽东此行的重要议程之一。

毛泽东亲自为斯大林选好了足有两车皮的寿礼——一车江西蜜橘和一车山东大葱,这也是中外外交史上少有的“国礼”。送蜜橘很好理解,但送大葱是什么意思呢?

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的阎明复多年之后找到了答案。

原来毛泽东访苏送大葱源于一个笑话。说是山东人打架的时候,给他们一根大葱,他们就歇手。

“共产国际时代苏联做了很多工作帮助我们,但在斯大林时代也做了很多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事情。双方之间,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总有一肚子气。毛泽东是想用送大葱这个方式来消气。”阎明复说。

毛泽东送大葱“消气”的同时,却难以掩饰自己的“气”。

在苏联访问期间,警卫员李家骥有一天向毛泽东请示饮食问题时,毛泽东很生气地说:“你给我记住,要准备活鱼。如果拿来的是死鱼,你就把它端回去。”李家骥非常困惑:为什么主席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呢?他在国内从不挑食,有时候还会吃剩饭,今天怎么了?

直到1999年春,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的夫人韩桂馨揭开了这个谜团。

1949年1月31日,以米高扬为首的苏联代表团秘密来中国访问,当时,解放区物资匮乏,即使中央机关也没有更多的美酒美食,只能用自己养的猪、鸡,还有滹沱河里的鱼来招待苏联客人。正在用餐的时候,米高扬却质问:“这个鱼是活的吗?”毛泽东后来在莫斯科“要求吃活鱼”,无疑是对米高扬的回敬。

3.不去官园住

1966年以后,毛泽东的住处是靠近中南海西门的游泳池。游泳池的房子是木质结构,年久失修,又受邢台地震的影响,墙体开裂,显得简陋不堪。周恩来和汪东兴商量说,主席一辈子没享过福,在中南海外面为他建造一处住所吧。这就是现在的“官园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这件事毛泽东起初并不知情。房子盖好后,工作人员报告主席,说官园有一个新的住处,你去看一看吧。毛泽东不表态。连续讲了几次,主席还是没有表态。工作人员都希望主席能有一个更舒适、更安全的住处。另外,在游泳池,吴旭君、吴连登等工作人员住在游泳池的更衣室里,每间更衣室只有七八平方米,阴暗而狭小,如果搬到官园,工作人员也能换一个相对好的环境,就总想动员主席搬过去。

一次,主席和工作人员从人民大会堂出来,工作人员又一次跟主席提起官园的新住所。毛泽东说:“你们叫我去,我就去。”那天大家都挺高兴,以为主席要到官园去住了。后来车开到长安街口,主席突然说:“你们把我送进中南海,你们去。”从此以后,谁也不再提官园的事了。

4.不穿防弹服

“文革”期间,毛泽东的老战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担心主席的安全。

“主席老想到群众中去,接触群众。”吴连登说。有一年国庆节,主席吃完饭,兴致很高,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到天安门看放礼花去!”车开到纪念碑东南角的礼花燃放点,主席就下来了,参加晚会的群众立刻围住了主席,高喊“毛主席万岁”,把当时陪同主席的张玉凤、吴旭君、吴连登、周福明等六七名工作人员也给挤散了。

这件事情之后,叶剑英担心毛泽东的安全,跟汪东兴说:“我们为了主席的安全,给毛主席做一套防弹服吧。”汪东兴说:“叶帅,你还不知道毛主席的脾气,我劝你还是别做了。”

叶剑英说:“不,一定要做。你的任务就是防弹服做好以后,由你送到毛主席那里去。”

不久,汪东兴抱着做好的防弹服到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住处。主席正在书房里看书,见汪东兴抱着个什么东西,就问:“你今天又送什么来了?”汪东兴说:“受叶帅之命,为了主席的安全,给你送一套防弹服。”

主席把书放下,严肃地说:“你们是怕人民群众,你们拿去穿,我毛泽东不穿。坏人想搞我搞不了,人民是不会搞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全文共 1471 字

+ 加入清单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实践论》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的社会实践其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励志天下 www.lizhi123.net )

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无穷的。

于是,我们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伟人毛泽东,用铁腕治官员好色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如何治理官员好色

20岁当上红军师长

42岁当上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

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常胜将军。

邓小平说,他是二野战功最大的。

这是何许人也?他就是屡创收视率新高的热播电视连续剧《亮剑》主人翁李云龙的原型,“二野将军”、人称“王疯子”的一代名将王近山。

1915年,王近山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一个穷苦农家,9岁开始为地主放牛,13岁当长工。他生性刚烈,对地主恶霸嫉恶如仇。红军打到黄安时,年仅15岁的王近山就参加了红军。

王近山人小鬼大,打起仗来既勇敢点子还多,当兵两年就从班长升到连长。一次肉搏战中,他抱着一个敌人滚下山崖,脑袋被尖石扎了一个深洞,血把衣服都染红了,居然能抽出手枪将对手打死。当战友们找到他时,已经昏迷不醒。那次战斗,在他头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疤,有块地方只剩一层头皮,洗澡都不敢用力搓。但从此他便得了一个“王疯子”的绰号。战争年代,王近山从班长干起,一直干到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川东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和电视连续剧中情节一样,王近山的爱情也是在医院中收获的。时任八路军129师副团长的王近山负伤了,一颗子弹击穿肺部,另一颗子弹击伤左臂,伤势很重。住进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韩岫岩当护士的八路军医院。韩岫岩是医院有名的院花。她一家12口人都参加了八路军,还为医院驮来了许多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半个医院。这样光荣的背景,加上“院花”之誉,韩岫岩在当时很有名气。经过韩岫岩等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王近山很快康复了。自然而然两人就认识了。后经一同住院的陈锡联撮合,成就了他们的婚姻。虽不一定就象电视剧里那么浪漫,但应该说两人是有感情的,也有着比常人更稳固的婚姻基础,两人共生了八个孩子。

但出人意料的是,大老粗王近山也搞起了婚外恋,而恋爱对象就是他的小姨子,韩岫岩的亲妹妹,一个年轻的大学生。韩岫岩努力过,希望王近山回心转意。但最终她失望了,从朝鲜归来的王近山执意要离婚。经过不断的争吵、对峙,无奈的韩岫岩把诉状递到了毛主席那里。

毛主席亲自批示刘少奇处理此事。中央组织部的处分很快下来:开除党籍、军籍,撤销一切职务,转地方安排。

1964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

这就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开国中将,为一场婚外恋付出的代价。

公道地说,王近山搞婚外恋和今天的贪官找情妇完全是两码事。他是真的想离婚再娶,只不过受处分以后,小姨子退缩了。她爱的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将军,不是地处河南腹地一个农场的小厂长。

但就是这样一件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令开国将军付出曾经用生命换来的一切。

伟人毛泽东,治官员好色也用铁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毛泽东长征入川南

全文共 2741 字

+ 加入清单

1935年2月12日天刚蒙蒙亮,毛泽东随中央纵队由云南威信向四川方向前进。

毛泽东原来的计划是红军在威信、镇雄一带滇黔边区休整,而此时川军郭勋祺率3个旅由四川宜宾珙县的洛亥、王场入滇追向威信,刘兆藜旅从筠连向云南彝良县牛街推进堵截红军西进之路,驻高县的袁如骏部伺机援堵,陈万仞部并指挥达凤岗旅西进宜宾县的横江和屏山县一线加强防堵,范子英、潘佐两个旅扼守叙永、古宋、珙县、长宁,潘文华的“南岸剿总”指挥部2月11日从泸州移驻宜宾就近指挥所部;孙渡率滇军1个旅由贵州毕节向镇雄急进,另调滇军两个旅急赴滇川边镇雄、威信。毛泽东洞察敌人以川滇军南北夹击压迫中央红军于地势险峻、气候恶劣、给养困难的滇边威信、镇雄边区的企图,建议全军掉头向东回师川南叙永、古蔺,东渡赤水河。中革军委采纳毛泽东的建议,于2月10日19时30分以朱德名义向各军团发出《关于我军离开扎西向雪山关进军的指示》。《指示》指出:“迅速脱离川敌之侧击,决于明11日起转移雪山关及其以西地域,争取渡河先机。”11日20时中革军委电令各军团为准备与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和黔军作战,“争取向赤水河东发展,决改向古蔺及以南地域前进,并相机占领古蔺城”。

凌晨的寒风夹杂着密密麻麻的细雨,扑打在毛泽东的身上。他抹去流淌在脸庞的雨水,感到寒意裹身,两腿不太听使唤。想到今天是沿着数日前西进云南的路线穿插于敌人之间回师川南,避实就虚迂回辗转出其不意地摆脱敌人保存自己,十分欣慰,步子渐渐加快了。

13日夕阳西下的时候,毛泽东随红一军团到达川滇交界的叙永县分水岭。在随行人员引导下毛泽东沿着曲曲折折的溪沟,踏过几道小桥来到鱼洞沟宿营。安排住房的军部副官向毛泽东报告:不了解红军的房主人,在风闻红军快来时就跑了。毛泽东听了副官的报告默默地走出房屋,见房前溪水潺潺,沟边崖头树冠裸露着光秃秃的灰色枝条,直挺挺地伸向早春晚霞的天空;屋后岩壁如屏。信步踏至院坝边缘的毛泽东放眼沟边浅草滩,几头黄牛正摇着尾巴悠然地啃食嫩草。他想起副官的话,急呼:“昌奉,去把牛牵回牛栏拴好!”陈昌奉应声而去,耳畔传来毛泽东的叮嘱:“要加上一些夜草哟!”陈昌奉边跑边回答:“知道了,请主席放心。”

第二天傍晚,毛泽东到达营盘山宿营。按2月10日军委电令编入中央纵队的军委纵队和红一军团也在这一地域汇合。刚驻足的毛泽东叫警卫员取来地图,他对照军委二局送来的侦察报告细细查看起来。一声“报告———”,毛泽东转过头来见是黄参谋,示意近前坐下。“有什么新情况?”毛泽东问。黄参谋说:“红军经过苗族聚居的枧槽沟时,苗民纷纷躲进密林或岩洞窥视。见红军纪律严明,不进民宅,鸡犬不惊,便走出密林山洞,按苗族礼节在路旁向赶路的红军献上米酒和食物。”听了黄参谋的讲述毛泽东十分高兴地说:“你们认真执行了总部颁发的尊重少数民族的命令,很好!用行动教育和团结了苗族群众,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帮助!”

2月15日,毛泽东等到达古蔺县白沙场。他和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被安排在鱼塘湾一座瓦屋里住宿。趁警卫员在拾掇,毛泽东走出屋门,登上房侧小土岗观赏川南山村景色:群山簇拥,郁郁葱葱,清凌凌的白沙河水从山岩一泻而下穿越3个坝子,灌溉着两岸阡陌纵横的农田,嫩绿的麦苗宛如茵茵地毯;依山傍水的白沙场街道略成丁字形,红军战士的歌声和四川老乡的谈笑声不时从街市传来……毛泽东环视:房前栽有橙柑、植有杨柳,屋后翠竹成荫、古树参天,屋宇高朗、四周清幽……“主席,这是最新敌情!”军委二局负责人的话让毛泽东从白沙场旖旎山乡景色中回过头来。二局负责人继续说:“敌人至今还没有发现我们从云南威信回到四川已4天了,仍在部署向威信地区的进攻呢!”毛泽东问:“古蔺地区的敌我态势怎样?”这位负责人说:敌人方面,川军主力追击中央红军西进云南威信县后,川军长江“南岸剿总”指挥部第三路清乡司令周化成部奉命驻守古蔺,一面飞电报告上司潘文华,一面赶筑工事加固城防;命令4个民团中队堵截红军,不敢与红军接触的民团出城不远即缩退城内。红军方面,三军团驻距白沙场20公里的回龙场,一军团分驻锅厂、新场,五、九军团分驻白沙场附近。看了情报,毛泽东高兴地说:“那好,既然把滇军和川军甩在距白沙场三四天路程的威信了,那么我们可以从从容容地在白沙场休息,安安心心地安排一些事情。”说着,约上张闻天向红军总部驻地———崔家祠堂走去。与周恩来、朱德商量后,通知中央政治局成员、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来开会。

会议从15日开到16日,制定了中央红军东渡赤水河,以消灭黔军王家烈为主要作战目标的《三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作出停止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的决定。完成两项议题后毛泽东发言:“过去,党中央与中革军委为了赤化四川,同四方面军取得更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当时决计放弃以遵义为中心的川滇地区,向长江继续前进。由于川滇军阀集中全力利用长江天险布防阻拦我们,更由于党中央与中革军委不愿因为地区问题而牺牲我们红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停止向川北发展,而决定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根据地。”说到这里,毛泽东环顾会场,与会者在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话,大多数人在小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着。他继续说:“由于敌强我弱,军情瞬息万变,胜负往往系于千钧一发之际。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把握的战斗。因此,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新路、有时走老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毛泽东燃起一根烟,吸了两口又说:“为了求得有把握的胜利,我们必须取得云贵川广大群众的拥护。”“发展与组织他们的斗争,号召他们加入红军,发展游击战争,建立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是我们全体同志的神圣任务。”毛泽东最后指出:“政治局的成员都应该利用在白沙休整的机会直接去向广大指战员进行讲解,使每一个红色战士都明确留在川滇黔边战斗的目的和任务,提高战斗力……”“报告主席,贺子珍同志分娩了!”毛泽东的讲话被干部休养连党支部书记董必武派来向毛泽东报告的人的话音打断。来人望着谈兴正浓的毛泽东郑重地说:“董老‘强烈要求’主席无论多么忙,必须到子珍同志身边去!”

毛泽东起身望着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说:“请你们将会议主要议决整理成文字材料,是否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形式,请大家斟酌。向二、六军团和四方面军通报有关情况的文电,今天要发出去!”周恩来催促毛泽东:“快去,子珍同志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你。”朱德、张闻天走上来说:“润之,放心吧,这几件事我们一定办好!向指战员宣讲战略方针重大改变等,下午我们就分头去做。”毛泽东向与会者表示歉意和感谢后,迈步离开会场,大步走出崔家祠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读毛泽东同志谈共产党员的标准心得体会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集团公司党委下发的《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认真学习和邓小平同志、陈云同志的通知》请各单位结合我局和本单位“两学一做”实际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学习中,要重点注意把握以下3点:

一、充分提高认识,分层组织学习。各级党组织要以党委、总支(支部)会议等方式分不同层次组织学习讨论,要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刻理解领导人的思想内通,牢记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老实,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我局各项工作中当尖兵、做先锋。

二、找准问题症结,解决突出问题。专题学习会要紧密结合 “两学一做”教育方案中提出的教育主题和教育主线。抓住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我局改革发展的深刻思想问题,用改革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破解问题,调动员工改革的积极性,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争当改革先锋,做合格党员。

三、采取多种形式,力戒形式主义。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真学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通过多种灵活措施,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展学习教育,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不深入、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不能简单的传统的记多少笔记、开多少次会议、写多少体会来衡量学习教育效果,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各基层党组织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的整体情况以书面的形式于7月4日下班前报党委组织部邮箱(llzzrsb@126.com)。局党委拟于7月上旬开始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浅谈毛泽东思想对现代中国发展的意义毛概论文3000字

全文共 2882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时代在发展,改革开放在前进,现代中国的面貌不断更新,但中国的本质不会变,中国的信仰和理想不会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毛泽东思想对现代中国发展的意义概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有人说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是在革命时期形成的指导革命实践的理论,现在已经过时了,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没有了现实意义。究竟毛泽东思想对现代中国,对这个接受了改革开放的洗礼,焕然一新的中国的发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现代中国发展 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对当今党建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经过了长期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结合当前党的执政条件的变化,毛泽东党建思想中一些理论观点仍旧值得关注。毛泽东思想中特别注重党员的思想上入党,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当今党的建设中仍旧需要重点注重的地方,这关系到一个党发展的方向。其中还要求了全党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今的中国,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时刻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与资产阶级挂钩是党在建设上最敏感的地方,更需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党建的指导,如若不然,党的本质就会变味,党的信仰就会被侵蚀。可见,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当今的中国发展得如何快,党的信仰不能动摇,党的本质不能改变,这也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对当今党建,以及未来党建的指导意义。

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今国防建设

毛泽东思想中提出了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以及论述了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提出了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些思想及理论虽然是在建国前后时期提出,却对后来的中国,甚至国际有着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军事思想既可以在军事方面为我们抵制当代军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和思潮,为正确地观察思考战争与和平、军事斗争与军事建设问题,提供一套科学的思路,又可以为我们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建军与作战,提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并且,毛泽东思想中还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入军事领域,不仅系统地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经济和地理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科学地提出了军事辩证法的若干范畴,揭示了战争指导者认识战争运动的辩证过程,具有长期而普遍的学习与应用价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已经超越国界,它曾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今更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融通性,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共同财富,并将永远载入人类进步事业的史册。 毛泽东思想与当今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提出了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技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重要的政治条件。并且,我们现在执行的方针、政策、理论、观点有很多都是毛泽东时代提出并继承下来的。比如,关于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毛泽东多次讲到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的必要性问题,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中强调,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不要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这种观点不对,没有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性。还有如何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这些都对我们当今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只能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各项不可移易的基本制度之上,而关于这些基本制度的阐述,正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同时,毛泽东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关于造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思想,关于扩大民主、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关于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中国法制的思想,关于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标准的思想等等,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显著与直接的现实价值。并且,提出了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而如今,党的腐败不断侵蚀着党,正如胡锦涛书记在十八大所言:“腐败问题解决不好,甚至会亡党亡国”。可见,我们仍需严格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对党的监督,不断改进以解决党的腐败问题。而文化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以及“向科学进军”的思想对现代中国仍有借鉴的价值所在。如今的中国是多元化的中国,我们不能固守某种思想,而是要借鉴和吸收各种思想的先进性,集百家之所成,然后不断创新,方可更进一步促进现代中国的发展。

四、毛泽东思想与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例如:关于以农轻重为序、协调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关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统筹兼顾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关于正确处理公有制内部及其与其他经济成分之间关系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关于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商品与价值规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改革等一系列涉及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思考等。虽然如今的中国已不同于昔日的中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崭新的外貌,但是这些思想对现代经济发展仍有借鉴的价值所在,特别是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当今的经济社会太复杂,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太多,以致于难以找出带动社会发展的战略。如果以借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在战略的高度上统领全局,战略的高度上统领现代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从产业,我想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他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仅仅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的观点。虽然时代在发展,改革开放在前进,现代中国的面貌不断更新,但中国的本质不会变,中国的信仰和理想不会变。毛泽东思想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对现代中国的各方面发展都有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长征历史典故

全文共 3726 字

+ 加入清单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就作于一九三五年二月,红军取得娄山关之战的胜利之后。那么娄山关战役是怎样得胜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红军主力第二次过了赤水河,奉中央领导的命令,要在桐梓县,娄山关,遵义城沿线打几场漂亮仗,给蒋介石点颜色瞧瞧。

当时,除了挡在前方,根本不被我们放在眼中的王家烈部队之外,还有自出发时就一直跟在屁股后面猛追的周浑元。在战士们眼中,周浑元也是小菜一碟。他跟在红军身后,除了摸不清情况地乱追之外,连红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消灭王家烈!消灭周浑元!”这个口号每天都挂在战士们的嘴上。

二渡赤水河后,二郎滩战斗也取得了胜利,离遵义近了,战士们干劲十足,恨不能立刻就进了遵义县城。

沿途的百姓们成群结队站在大道两边欢迎红军的到来。乡亲们实在被国民党折腾得不像样,全身上下都破破烂烂的。不知队伍中谁喊了一句:“来当红军吧!打白狗子!过好日子!”

人群中的小伙子们就跟着红军的队伍走了。每天都有几十个新兵入伍。红军的队伍一天天扩大。中央领导把当地的情况摸清之后,惩治了当地的坏地主,好好休整了队伍,然后继续向前方进发。

这次去遵义路上必经的桐梓县和娄山关,是国民党重兵把守的两个重要地区。从乌江沿岸逃走的王家烈,在这两处都留派了大批军队,但在英勇红军的进攻之下,桐梓县没能守多久,就被拿下了。接着就是攻下娄山关,那么再次夺取遵义就易如反掌了。

娄山关位于娄山山脉的最高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仰望山峰,峰上云雾弥漫,山径曲曲折折,像一条土黄色带子从云间飘落下来,人走在上面,就像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带子上。

两边的山头也都又高又陡,关前的山路弯曲不平,就像李白的名作《蜀道难》中所说的那样,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

这座关卡平时通过都要万分小心,更不用说此刻有大批军队驻守了。

1935年2月25日早上,中央军委发出“应乘虚占领娄山关”的指示,并命令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负责指挥红一和红三军团,以及干部团进攻娄山关。

彭德怀同志接到任务后,思索了一会儿,把红三军团的第十三团的团长找来。

“抢夺娄山关是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我和政委商量了一下,决定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你们十三团,有没有问题?”

十三团团长听了一下跳起来,十分高兴军团长将这块“硬骨头”交给自己,急忙说“谢谢团长!谢谢政委!”

连道别都忘了,一路跑回营地报告这个好消息。

彭德怀看着他的背影,和杨尚昆相视一笑。不禁感慨万千:“党给我们培养了多好的同志啊!”

“是啊,这个十三团可是咱们红军的一把尖刀啊!”

红十三团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一九三三年就曾经打败过国民党军,有着光辉的战绩。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有一场有名的“高虎脑万年亭战斗”,就是十三团打下来的。

那是一场空前残酷的战斗。由于战略指导上的错误,敌人的六个主力师,在大炮轰鸣、敌机环绕的配合下,向着我军防守薄弱的高虎脑阵地轮番攻击。

七架飞机在空中连续投弹,几十门大炮不停地发射,阵地上浓烟滚滚,炮声震天。而我们十三团的第七连,仍然坚强地守着阵地。等敌人接近了,首先用机关枪扫射,然后用手榴弹投击,最后怒吼着冲出去,把敌人拦阻在山下。

同样的冲锋,同样的轰炸,同样的喊杀;红军战士们也同样的坚强,同样的投手榴弹,同样的出击。这样连续了六次之多。每一次都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敌人的官兵死伤无数,我们的七连也只剩下七个人了。敌人吓怕了,躲起来好几天不敢出战,十三团在这一战斗中英勇顽强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而今天,对十三团来说,拿下这个娄山关根本不在话下。

彭德怀和杨尚昆不约而同地回想起那段光荣岁月,对十三团充满了信心。接着又派遣了一军团的第一团向娄山关东侧的石炭关绕行,从两侧攻击敌人。而其余部队就随着前锋,迈开大步向娄山关挺进。

消息传回十三团,同志们立刻兴奋起来。宣传队的同志在队伍中来回穿行,把上级的部署(shǔ)通知到每一个战士。

“同志们!鸦片烟鬼王家烈,轻轻松松就拿下!”众人嘻嘻哈哈地仍在谈笑,回想着战场上见过的烟鬼国民党兵。原来贵州出产鸦片,王家烈的队伍中有许多都是烟鬼。

“湘江走过了!乌江闯过了!苗岭爬过了!一个娄山关,同志们,难道飞不过吗?”

“飞过去喽!”听到的战士都大声回答,大家兴致高昂,越走越轻快,好像已经都长了翅膀了。“多缴枪炮多捉俘虏!补充我们的弹药库!”

大马路上,人声鼎(dǐnɡ)沸,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直奔娄山关。

突然,从娄山关的方向来了一群老百姓,他们都提着破旧的包袱,逃难一般地走来。一个红军干部上前询问,原来,王家烈怕桐梓县不保,想从娄山关派兵增援,援兵正从娄山关往这边赶呢。

十三团团长思索了一下,发出命令:急速前进,先跟增援的部队打一仗!战士们一个传一个,行军的速度立刻加快了。

远远地,已经能望见娄山关上的一个个山峰了,白云朵朵,环绕在半山腰。苍翠欲滴的参天古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画卷,好像在呼唤着正义的红军战士:“快来吧!欢迎你们!”

走到红花园地区时,终于遇上了王家烈派来的援军。

这是预期中的战斗,由于红军早有准备,这一场遭遇战占尽了先机。

十三团想从中抓几个俘虏,了解一下关中的防守情况。于是,一向以敏捷迅速著称的第三营战士们,立刻爬上了左边的高山,并且不费吹灰之力就抢占了敌人企图占领的最高点。在三营的掩护下,红军战士英勇无畏,飞速向前推进。

虽然敌军是王家烈部队的主力之一,但在红军战士的攻击下,这些平日耀武扬威的国军没有丝毫还手之力,一边战一边退,沿原路返回,又退回了娄山关。

十三团的战士们个个英勇,一边向前推进一边审问刚刚抓到的俘虏。有些俘虏早就不满国军的管理方式,见红军们向上冲锋,也跟着冲锋。红军战士们很高兴地接纳(nà)了他们。

他们熟悉关中的情况,知道王家烈的主力昨天晚上已赶到板桥地区去了,另外两个团出了娄山关。其中的一个团去支援桐梓县,已被红军打了回来;另一个团散布在四周,巩固娄山关的阵地。

转眼已到了娄山关下,主攻开始了。十三团的主力不顾一切地沿着马路跑步前进。指挥阵地响起冲锋号声,那激昂的曲调推动着战士们努力抢关。

从形势上看,对红军较为不利。红军虽然是进攻的一方,但地势较低,而且娄山关控制在敌人的手中,有一个团的兵力在固守着。而被红军打回去的支援部队虽然有伤亡,但仍有不少人逃了回去,也依据有利地势牢牢把守着。想要抢关,就不得不“仰攻”了,这对只有一个团的兵力的十三团来说有很大困难。

但猛虎一般的战士们抱定了一致的信念:无论如何都要夺取娄山!

指挥员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右边的山都是悬崖绝壁,唯一的路被敌人用重火力封锁得严严实实;而左边的山上虽然本没有路,却可以爬过去。

可以先派一支队伍从左边爬上山去,抄小路到守娄山关的敌人的背后。然后其他部队从关前猛攻,牵制敌人的注意力,来个前后夹击!

计划定下来之后,指挥员叫过一营的营长,命他带领一营从正面进攻,最好攻下娄山关最高的一座山——点金山来,这座山可以俯视整个娄山关地区,是必须争夺的地方。

一营营长部署好了兵力:第一小分队从正面冲锋,第二小分队在不远的死角——敌人在关上看不到的地方隐藏起来,准备集中火力向敌人冲击。

指挥员一声令下,红军战士们喊着“杀呀——”向着敌人的阵地扑过去。手榴弹、冲锋枪,娄山关上的敌人见红军气势如虹地杀过来,都吓得目瞪口呆。有的干脆直接弃山而逃,有的勉强支持了一会儿,见红军来势太猛,好像根本不怕子弹和炸弹一样地冲上来,马上就要到达山顶了,也吓得转身就跑。很快,点金山就掌握在红军手中了。

登上了点金山顶,漫山遍野都是红军战士奋勇杀敌的身影,隔着两个不太高的山头,娄山关里的防御(yù)部署也清楚地摆在眼前。这两个山头都被敌人占据着。红军战士们正在向上冲锋。

天色渐晚,已近黄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小雨。此时战士们都是又累又饿,团长给同志们打气:“同志们!我们累了,敌人比我们还累!我们跟他们拼的就是体力!”

“大家冲啊!到娄山关里开晚饭!”

在团首长直接领导下,同志们的斗志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大家喊着各种口号组织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这里的敌人异常顽固,刚刚打下去就又冲了上来,一次又一次,反复了四次之多,令红军战士觉得十分奇怪。

团长站在点金山最高点看得清楚,原来有一个军官站在后面,他的士兵被打退了,他就严厉地赶回来,杀了几个逃在最前面的,士兵们没办法只得又攻回来。

团长眼睛一转,让几个宣传队的队员冲着对面的阵地大声喊:“白军兄弟们,你们的长官自己躲在后面,让你们上来送死!”

“弟兄们,打死压迫你们的长官啊!”

“看看我们的长官,冲在最前面!你们这么拼命,为的哪个呢?看看你们长官,再看看你们自己!”

指挥员大声命令“打死他!”

几个神枪手瞄(miáo)准了那个军官,一击毙命!军官倒下了,敌人如潮水一般四散奔逃,冲锋部队乘机冲上去,占领了两个山头。

娄山关里驻守的敌人,一见前面的阵地都丢失了,吓得枪都不会打了,“砰砰”乱响就是打不着人。这时,从后面摸上山的同志们也喊声震天地冲了出来,敌人更是不敢再战,纷纷从小路逃走了。

就这样,娄山关被神勇的红军战士顺利地攻占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