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参观孙文龙纪念馆汇集20篇

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小编收集了参观哈佛大学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745

作文

159

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有感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6月29日清晨,社区张主任带领我们从葫芦岛出发来到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短短2个多小时的学习,使我感受颇深、受益非浅。

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称之为“胜利之门”的大门,在大门右侧还镶有叶剑英同志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在南低北高的中轴线上有104级台阶,寓意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拾阶而上,辽沈战役纪念塔巍峨耸立。塔前是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廊,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面对着这曾经代表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名字,我们不仅扪心自问,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4月20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邱老师的组织下,我有幸再次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具体实物的参观,使我感触颇深。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 ,使我深刻和具体的了解历史真相。让我真正的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过去的苦难和黑暗,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永恒不变的真理。”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走进了那段中国人永志不忘的屈辱与抗争史。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这一天起,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一件件灭绝人寰的惨案,创下了一个个令整个人类至今毛骨悚然的罪恶记录。从这一天起,华夏儿女经受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整个中华大地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凌辱。”在博物馆序厅的长明灯周遭,用中、英、俄、日4种文字铭刻着这样的文字,整个设计宛如一座坟墓,埋葬着一段滔天的罪行。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侵略者的残暴引发的不是屈从而是仇恨,同志的鲜血唤起的不是消沉而是越发坚定的斗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白桦林海里,莽莽雪原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战士们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杨靖宇、赵尚志、马占山、赵一曼,这些英雄而传奇的名字,代表了用鲜血写成的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内心的愤怒已经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当年对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东北三省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 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回避这段侵华历史,大家的心情沉重无比。在愤慨中,我们更加怀念先烈们,一个个先烈的名字涌上心头,我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我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在这张序列中,每一个人的

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感动,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回荡,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

灾难和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灾难和耻辱中获取教训。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九一八不仅仅是国耻日,对于我们更应该是一个奋进的日子,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差距,学习他人的长处,努力发展自己,只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祖国的实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证不让我们的祖国再次遭受到像82年前的那场灾难一样的磨难,我们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2年了,但那段血的历史不容忘却。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事变,就是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坚定意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决不让悲剧重演。 在参观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很少有人说话。“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80年,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伴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中华民族的心灵创伤是永远抚不平的!中华儿女要永远记得:勿忘历史;勿忘屈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学校举办夏令营活动,去绍兴鲁迅纪念馆、百鸟园、杭州西湖游览。这次活动能让同学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大家都很乐意去。

8月12日早上,我们带着必备的生活用品,乘汽车,经过长途跋涉,11点钟到达了绍兴市。饭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鲁迅纪念馆。走进大门,里面挤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铜雕的鲁迅先生半身像,他表情严峻,炯炯的双目凝视着远方。两旁刻有鲁迅先生的生平。跨过左边那扇门,里面分三个房间,陈列着鲁迅先生生前用过的物品。最使我难忘的要数百草园了,只见几棵高大的皂荚树挺立于眼前。它们长得十分茂盛,几只蝉藏在丛中“知了知了”地叫着,满墙的爬山虎翠绿翠绿的,令人心旷神怡。一棵高高的桑树上,缀着许多紫红的桑葚儿。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小时候的鲁迅留着一条乌黑的长辫子,在百草园里快活地玩耍,翻开砖头捉蜈蚣,捉了苍蝇喂蚂蚁……这时,导游发话了:“相传这里有一条美女蛇,小鲁迅白天到这边来玩,晚上是不敢到这里来的,因为美女蛇要吃人的。”我们听着都笑了起来。

我们出了百草园向东走,穿过小桥,来到鲁迅先生故局。第三间就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房子,大厅正中上方横挂一块匾,写着“三味书屋”几个苍劲的大字。下面有一幅画,画着一只梅花鹿卧在一株古松下。我不由想到:小鲁迅和伙伴们在这儿读四书五经,他们把头转过来转过去,摇头晃脑。他们趁先生读得入神的时候,偷偷地溜到后面的小花园里,有的捉蚂蚁,有的采花,还有的......被先生知道了,可不得了,他们就要挨训了。这和我们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无法相比的。

这一次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而且使我思想上有了收获。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还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观纪念馆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四,我们打完篮球正在休息,站在一旁的老师走过来说:“立正!稍息!”大家马上站好“明天,我们全体坐车去彭德怀故居。”“耶!”大家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还有一些问题宝宝在老师跟前问:“老师要不要钱?”“老师要坐几个小时?……老师一一回答

转眼就到了了星期五,大家陆陆续续到了,有的同学背包鼓鼓的,准备很充足。有的同学带着钱好厉害似的。坐上车,车子发动,我们出发了。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吃吃闹闹,有的聊天。有的自顾自的吃东西。有的睡得正香。还有的居然打起了扑克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看到石牌上这几个大字:彭德怀故居。老师刚去买票,有几个人就跑去买纪念品,又飞快跑回了,生怕老师发现。我们排队进去,走向彭德怀铜像,尽管烈日炎炎,大家都一动不动。老师让我们宣誓,宣誓之后又是敬礼。我们又排好队向下一个地点。

我们按照指示牌来到彭德怀纪念馆,纪念馆分两个展厅,我们先观看一展厅。向导一一给我们讲解:“这是他小时候的照片,这是摸拟的住房……里面的东西数不胜数,让我们眼花撩乱,有他耕地的工具。有他用过的东西。有他写的书籍。有他……我们继续向前走,有几个同学发现了一个模拟的场地,模拟的是打仗的情景:有几个八路军拿着机关枪向前冲,有几个八路军拿手榴弹演护他们,彭德怀也拿着机关枪英勇杀敌。

大家来到第二展厅,一进去,雪白的墙壁上就有一首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向导说:“这个是毛泽东写给彭德怀的诗,当时给彭德怀把诗看了一遍之后,将“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送还给了毛泽东。”

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就10:30了我们只好坐上大巴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检机关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学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3月20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赴阳城县孤堆底村孙文龙纪念馆参观学习。

党员干部在孙文龙纪念馆前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随后参观了孙文龙同志先进事迹展览厅、缅怀堂和千米碑林等,深入了解孙文龙同志的先进事迹,聆听他朴实无华的做人格言,感受他独特鲜明的人格魅力,寻找他致富百姓的宝典真经,领略他真抓实干的公仆风采。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地实景接受孙文龙精神的洗礼,卫计局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强化了奉献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明确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和学习中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学榜样找差距,及时反思剖析自己的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要将孙文龙同志“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清廉善政、无私奉献、实干富民”精神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具体岗位上;要带头讲党性修养、重品行锻炼、弘扬优良作风,努力工作,推动卫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台湾国父纪念馆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玩在台湾国父纪念馆玩在台湾之国父纪念馆下了车,看见国父纪念馆门前有一队人马向飘扬着的国民旗走去,我们放慢脚步,最后停了下来,看士兵耍花枪。只见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在广场走,每次转折时都同时用力踩地,踩出通通的声音,大地都为之震动,而他们手的摆动也是一模一样,而相同的神情,还有双眼都直视前方,是那么严肃,他们的眼睛都不眨一下,连呼吸都很小声,这些卫兵站在那里曾让许多人误认为他们是不会动的蜡像,因为他们的身高几乎一模一样, 衣服的曲折都几乎相同,令我们为之震惊,而他们肩上的步枪也是那么精致,闪耀着黑色光辉。到了旗杆前,他们做了三个动作,一是队伍分散开来,二是把枪从肩上举到胸前,三是把枪竖在地上。过了一会儿他们才放下旗,再顺来的路回去。整个过程用时大约15分钟。

进了馆内,一尊高大的青铜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一个貌似活的铜作品,让人们感觉他并没有死,从那安详的神态说他累了,只是暂时睡一会儿,总有一天他会忽然醒过来的。而孙中山先生生前的东西实在是平常不过了,一个黄色的小包,承载着一位伟人的希望,他曾是一个大伟人,他为建国立业做了极大的奉献,革命成功了,可他却一去不复返了。 馆内的气氛十分严肃,任何人都安静下来,仔细地去端详孙中山这位伟人的样子神态,努力记在心里并告诉自己永远都不可以忘记。直到出馆了,心情才放松下来,大家都没了先前那股活蹦乱跳的劲儿,个个的神情依旧那么严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参观918纪念馆初二记叙文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沈阳依旧是下着大雪的。早上,我们踩着蓬松的雪排队上车准备前往9.18纪念馆

室外的温度很低,大约有零下25度左左。我们来到了目的地,纪念馆的外型设计成了一本书,上面还写着9.18纪念馆。在那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9.18是什么,只是抱着一种好奇心掀起沉重的门帘开始了参观的旅程。

里面的灯光暗沉沉,看着墙上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行行的文字都揭露了日本人对中国人所做的惨不忍睹的行为。难道这世界就不能拥有和平吗?他们的良心何在啊?我伤心而又愤怒,难道世界没有战争就不算世界了吗?

纪念馆里还有很多很多十分逼真的模型。里面都是些无辜的平民百姓啊!他们向我们伸出那充满血痕的手,痛苦不堪的面容。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饱受日军的折磨,他们受尽了耻辱。我还看见,那个充满血腥的房间里,没有呼吸声,也没有心跳声,只留下了那堆堆的白骨。一个小山坡上竟堆满了尸骸,看得我们很多人都全身发抖。我们恨日本人,我们用手指着日本人的画像,戳着他们的头颅,以泄我们心中的怒火。

我们仿佛听见了受灾同胞那凄惨的叫声,看见了那被杀戮同胞无助的眼神。礼堂里的所有参观者肃穆地站着,每个人都低着头,屏住呼吸。我想他们应该是在悼念那些战死沙场的英雄和奋勇抵抗外侵者的百姓们吧,那些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精神的人们。

我很难过地离开了纪念馆,这里的那一副副历史画面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我是多么想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时候才会停止战争。 我只想说我们不需要战争!我们需要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参观九一八纪念馆作文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9日上午,研究生部组织全体2016级博士新生和硕士新生到沈阳9.18历史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来到沈阳9.18到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高大的“残历碑”。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定格在了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中国军队的驻地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执行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而在广场一侧,挂着一座古铜色的警世钟,钟身上铸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参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8月份,我们去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亲身感受了红色文化,座落于南昌市中山路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创建于1956年,原为江西大旅社,是当年南昌八一起义的总指挥部旧址,是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之一,看着大量的文物资料,照片,绘画,图表和文物。馆内详的图文介绍,把我带入了那个军歌嘹亮战火纷飞的年代。

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蓬勃发张之际,******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却相继发动******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的重要性。所以八一起义纪念馆需要传递的不仅仅是武装反抗******这一事件,而更应该侧重于中共为什么武装反抗******,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大家明白追求理想的付出与坚定信念的可贵,让大家知道:没有战士的倒下,就没有红旗的飘扬,

要知道,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战士的鲜血和智慧,才创建这样美好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为了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今天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刚到纪念馆大门,我们就被眼前赫然醒目的大字给惊住了。石碑上用各国的语言翻译的:遇难者300000。30万!当年日本侵略者竟然残害了这么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我们个个攥紧了拳头。进到馆里,看见一座被炸毁的房屋,老师说这是当时被日本侵略者轰炸的情景再现,真是太悲惨了。接着,我们还看见很多图片资料都是当年日本侵略者杀害南京同胞的证据。当时他们居然以杀人为乐,进行杀人竞赛,我们的同胞有的被砍头,有的被活埋。我们一个个看的又惊又气,那些刀沾满了同胞的血,那些枪曾经又射出了多少可恶的子弹。

看完这些,我心里很不好受,我一定不会忘记这段历史,我要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3月31日下午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四年级全体学生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

我们上了山,往后看是雄伟的钱塘江大桥。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大石像,刻的是蔡永祥叔叔怀抱大圆木,冲出铁轨的那一瞬间。当年蔡永祥叔叔是保卫钱塘江大桥的战士。有一天,蔡永祥叔叔在值勤时,突然发现铁轨上横着一根大圆木,此时火车却越来越近,蔡永祥叔叔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抱起大圆木,冲出铁轨。这时,火车呼啸而过……大桥保住了,火车保住了,可年轻的蔡永祥叔叔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在雕塑前默哀三分钟。我心想:蔡永祥叔叔如果您还在世,我一定要感谢您!我们排着队,怀着沉痛的心情把自己做的小白花放在蔡永祥叔叔的脚边。这时,我又想:蔡永祥叔叔,您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好吗?我祝您平安!

我们又前往“杭州市见义勇为者纪念馆”。

“杭州市见义勇为者纪念馆”分三类:一类是与歹徒搏斗而牺牲的;另一类是为了救出被困者而牺牲的;还有一类是为了保护公共财产而牺牲的。我记忆最深的是方平。方平为了救一位不幸落入三米深水的八岁儿童而牺牲的。方平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仅十一岁。

今天我知道了许多烈士,也增长了知识,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一个旅游胜地。暑假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南京,开启了美妙的南京之旅。

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雨花台、热闹的秦淮河、巨大的明孝陵等地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来到了大屠杀纪念馆的门口,有许多个雕塑在那里矗立着,每一个雕塑都是大屠杀真实情况的反映,都会让人内心产生一种触动!初入纪念馆,一个巨大的“300000”的数字就引入眼帘,这个数字是大屠杀所死去的人们的数目!是被日军杀害的生灵数目!是侵略者的罪恶的反映!

继续向里面走去,就来到了“万人坑”遗址。走进宽阔的房间,昏暗的灯光与中央的骨头交融,仿佛当年的那场大屠杀又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都自觉的没有说话,这是内心对那段历史的尊敬,也是对当年所死去的生命的尊敬。

走出了遗址,我们来到了史料陈列厅。伴随着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等资料进入那一段岁月,这里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至今尚健在的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审判的照片。一系列的证据都证明了日军的暴行,是他们无法狡辩的。

参观完了纪念馆,使我感触颇多,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年的300000人的死去,仅仅用了六周。想到那满墙的遇难者名单和那残忍的屠杀,心中充满着对日军的憎恨。勿忘国耻!中国必须自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九一八纪念馆作文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85年过去了,苦难历史早已终结,岁月钩沉,重视九一八,它不再是一个干巴巴的数字,我还看到了,有血有肉的灵魂。

我看到,残忍暴虐的倭寇们正向“滚地龙”里强行塞入中国百姓,铡刀下,铁刺间,一时间,皮开肉绽,哀鸿遍野,无一幸免。

我看到,713部队内霉气冲天,手持针具的“细菌看护师”们口露獠牙,在进行活体实验。

我看到...

暴虐无道的侵略者啊,你们可知,那被机枪扫射的肉体下,有一只巨龙正盘旋而起,迎刃而上?

我看到,《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好山河,爱国青年的吼声格外嘹亮,“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在天空久久回荡;

我看到,“不抵抗”的命令被反驳,革命家们在沙盘前眉头紧锁,管它虎豹财狼,把全身沸腾的热血凝聚在心头指尖上;

我还看到,白山黑水间处处扬起了烽火,“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杨靖宇带兵征战沙场,冷云等八女壮志投江,巾帼英雄赵一曼不辱初志,他们用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谱写了抗日救国的辉煌。

如今,又到农忙,那片肥沃的黑土下,可否会圆了大豆,红起高粱?可不要遗忘,“九一八”的耻辱,用尽14年洗刷,别等家破了,才想起照顾爹娘;别等国衰了,才发愤图强。劝君惜福人行健,牢记前事握铁拳。血气方刚强国防,勿忘国耻屹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出发喽,去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妈妈大声地对我说着。

我们乘上公共汽车,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走进大门,看见了几个解放军叔叔,可我总觉得怎么那么少呢?我沉思了一会儿,和妈妈继续向前进。

跟随着声音的指引,到了纪念馆的门外。我刚想进去,却被妈妈拦住了,我奇怪地问:“妈妈,现在为什么不能进去呢?”妈妈对我说:“我们先到英雄纪念碑那里去祭奠,再进去。”我们和中国计量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为革命烈士唱国歌,为他们默哀,给他们三鞠躬,感谢他们为了新中国和敌人英勇奋斗,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纪念仪式结束,我们可以自由活动了。

“来看看英名碑吧!”妈妈说。我马上跑过来,看见英名碑上的介绍:英名碑总长67米,高0.5-1.6米,记载了近2万烈士的英名。在英名碑上看见了几个姓崔的烈士,我有点高兴,也有点伤心。因为我的祖先为国家做了贡献,但他们却牺牲了。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看到了烈士的图像,也看到了烈士的战斗事迹,还看到了他们当年穿过的衣服、鞋子、帽子,各式各样的武器、信件。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和敌人作斗争。他们有着顽强的信念和毅力,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我们静悄悄地离开革命烈士纪念馆,但革命烈士的英名却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们去了鲁迅公园,它坐落在上海虹口区甜爱路上。一进公园大门,右侧有个鲁迅纪念馆,我们走进了纪念馆的院子。纪念馆大厅十分宽敞,屋顶是半透明玻璃,看上去非常典雅。大厅的楼下有工艺品商店、鲁迅先生语录书画展览室。楼上的展厅介绍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一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语,以及精心创作的人物故事,记录下他成长的足迹。

当我看到书墙上鲁迅先生作品的封面,不禁为之震撼,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还以俄语、日语、英语、德语等语言,翻译了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作品。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是鲁迅先生的朋友,我国著名作家张天翼是他的学生,大家都很敬重他。

在纪念馆里我看见几个青年围坐在鲁迅先生身旁,他的身子微倾,手夹一支烟,正在侃侃而谈。“哇!,鲁迅先生还在人世间!”我心中一阵惊喜,妈妈却说:“傻孩子,这是蜡像。”这些蜡像以假乱真,竟制作得如此栩栩如生,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参观红色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7月6日清晨,大雨如注,我们小记者团在《关心下一代》周报编辑叔叔和阿姨的带领下,坐车去参观雨花台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当我们到达雨花台纪念馆时,雨渐渐小了,淅淅沥沥。空气中笼罩着一种哀伤的氛围。

我们下了车,只见雨花台纪念馆是一座松柏环绕的山冈,高约100米,长约3。5千米,顶部呈平台状,有三个紧紧相依的山冈组成,显得庄严肃穆,安详厚重。

走进雨花台纪念馆,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正对着的两块竖立的石板,一前一后,分别刻着《国歌》和《国际歌》。《国际歌》歌词雕刻了五个国家的语言。《国际歌》石板两旁又各刻着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像一对天使维护着国际和平。

继续向前走,来到纪念碑脚下,两边的石梯中间,用花朵摆出了“不忘初心”这四个字。走上100级的石梯,我们来到纪念碑旁,它坐落在主峰峰顶,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42。3米,碑体是方形,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金字。碑前列有烈士铜像,高5。5米,代表着所有的战士,名为“宁死不屈”。走近他们,我似乎能听到他们血战沙场的呼号,似乎能看见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似乎触摸到他们那颗赤诚的爱国心……不知何时,铜像肩上神奇地站着一只刚刚飞来的和平鸽,它仰望着蓝天,像一个高傲的将士。

随后,我们给烈士送上花圈,低头默哀,再绕纪念碑一周,往回走,又走进了纪念馆。

一进去,“信仰的力量”这五个大红字就展现在眼前,下面,“雨花烈士生平事迹展”这几个字金光闪闪。纪念馆内分十个展厅,按四个历史时期陈列了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的127位烈士的珍贵史料,展出了许多照片、文物、图画、浮雕……有的烈士才十几岁,就壮烈牺牲了;有的战士们抱着枪冲向敌人,丝毫不惧怕任何的危险;那些破旧的遗物深深地钻进了我的心……让我们将“弘扬先烈精神,献身四化大业”作永远的行动指南,奋斗目标。

午餐过后,我们坐车前往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来到馆内,看到那一幅幅雕塑,那一具具尸骨,刺痛着我的心,我们的同胞饱受着欺凌,我们崇敬的战士们正在血战,我心中燃起了愤怒的火焰,恨不得将日本夷为平地。

这次参观让我深深震撼,战士们为国献身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他们虽然壮烈牺牲了,但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果要让祖国不受侵略,我们就要铭记历史,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来到沈阳,机会难得,公公立马让我们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口,我们看见了一块像日历一样的巨大石头。上面写着: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夜10时许,日本军队自己轰炸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却指出是中国军队所为,便攻打北大营。东北将领在不抵抗命令的情况下(蒋介石下的命令),忍痛撤离。从此,国难降临,人民奋勇抗争。读完这一页,一股悲愤与感动油然而生。(这篇文章除了写出所见,更重要的还要写出贯穿全文的情感,因为“九一八”这沉重的历史)

刚进博物馆,一副醒目的照片便映入我们的眼帘。上面描述的是马占山将军的军队在南满铁路上阻击日本鬼子的场景,还看到马占山将军亲手写下的四个大字“还我河山”。顿时,我也仿佛置身那个年代,热血在心中沸腾!(加上的所感)

看完战争图片的展览,我们又看到了刻在墙上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旁边还有聂耳先生的亲笔。耳畔似乎回响着这激情澎湃的旋律,眼前仿佛浮现出人民勇敢抗争,不断前进,前进,前进进的画面。

我们还看见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腊像,知道了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谷寿夫被判处死刑。中国并没有将所有的日本人都杀掉,而是将这些日本人进行改造,等他们改邪归正之后,再将他们送回日本。这也让全世界明白,我们中国是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中国是人道的!

看完展览,大家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似乎都凝固成一串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大中华举起屠刀?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是一连串铁打的事实,为何有人至今不能正视它?竟然还篡改它?落后就要挨打,何以落后?这里的每一尊遗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在告诉我们什么?

“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堕落之族”!,我想,每一个到此目睹当年“九一八”真实画面的中国人,都会有此强烈的感受,也都会将它刻骨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石山距离市区45公里,主峰海拔467.4米。这里群峰巍峨,奇石嶙峋,林木葱郁,鸟类繁多,保留着原始山林特有的秀美风貌。

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闻名全国的马石山突围战中心地,是日军血腥屠杀胶东抗日军民的马石山惨案发生地,也是八路军“马石山十勇士”等英雄群体的诞生地。

73年前,马石山上战火硝烟弥漫,侵华日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400多名八路军指战员为掩护群众突围牺牲……

为缅怀革命先烈,更好地激励后人,近年来,我市加大革命遗址保护力度,对原有的马石山烈士陵园进行修缮改陈,建成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党史党性教育于一体的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包括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和乳山革命纪念馆、宣传教育中心共“两馆一中心”。其中,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位于基地广场最前方,为基地的主馆。

十勇士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1585平米,馆内分5个展示区域,分别展示胶东抗战简史、日寇制造马石山惨案的罪行、马石山十勇士及其他英雄群体舍生取义救民众的英雄事迹、军民血肉相连同生死的事迹和缅怀先烈内容。通过声、光、电的现代化技术和半景画的独特形式,将当年马石山突围战的场景真实再现,给参观者以深深地震撼。

“这是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字的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主要介绍十勇士们为了人民利益,舍生忘死、英勇无畏、浴血杀敌的英雄事迹。”自革命纪念广场拾级而上,耳边传来解说员饱含深情的声音。步入十勇士纪念馆,立刻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厅主题雕塑。山峦环绕之中,一座山峰,石垒层叠,十位勇士从岩石中幻化而出。三角形的构图象征着巍巍马石山,坚硬的岩石宛若大地刚毅的骨骼。英雄就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自信,也是他们以血肉之躯铺就了共和国今日的坦途。在整体构图之中,还有数支八路军小分队和群众向外突围,他们是和十勇士一样战斗在那个夜晚的,我胶东军区八路军战士。人民永远铭记的夜晚,1942年11月23日,就在这座马石山上,发生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马石山十勇士”是胶东抗战英模的代表,是一座英雄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马石山惨案”是日军侵华暴行的铁证,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的故土,

我渴望已久想了解探究的神秘地方。今天,我就要“拜访”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游鲁迅故里,感受鲁迅当年生活场所。

第一个地点就是鲁迅纪念馆。门口有郭沫若写的“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大字。走进门,便看见鲁迅坐在藤椅上的雕像,旁边写着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写过1000万字的书和信,站在他的那堵书墙前,爸爸给我拍照留念,

然后我们又来到一个说起鲁迅先生不得不提的重要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正中央,一张书桌的右下角刻着一个“早”字。这个“早”字,一直激励着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参观了鲁迅故里,我终于了解了鲁迅的成长道路和奋斗历程。此次的“拜访”之旅,让我走近了鲁迅,读懂了鲁迅,更被鲁迅的精神所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党员干部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3月4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孙文龙纪念馆,一睹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民执着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的风采。

在作业区书记的带领下,我跟随其他党员一起庄严宣誓,看着孙文龙同志的雕像和鲜红的党旗,我感觉到一种崇高理想信念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并不断成长壮大,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接下来,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进一步了解了孙文龙同志这位太行赤子带领三县人民脱贫致富、创新发展的先进事迹,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他处处以身作则,切实站在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白天跑现场查看实际地情、民情,晚上熬夜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将自己全部的能量都献给了致富人民的事业中,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蚕桑书记”、“粪篓书记”,他那朴实的语言和朴素的衣装深深的震撼了我。

在观看了《太行山上的“焦裕禄”》电教片后,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参观学习。作为一名党员,我感觉自身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洗涤,我们工作在煤层气生产的一线,在面对当前制约发展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时、在面对糖衣炮弹漫天飞的社会风气前,我们一定要坚守本心,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虽不能像孙文龙同志一样留名青史,但至少要为煤层气事业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为煤层气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党员观孙文龙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孙文龙同志从18岁参军并入党那天起,就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思想熏陶,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武装自己,尤其对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学习,深刻领会,勤于实践,从而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他用尽一生的时间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成为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典型代表。正因如此,在他逝世31年后,人们对他的怀念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空始终没有停止。为他修建纪念亭、纪念馆;将他的先进事迹编成戏剧,拍成电影电视剧,搬上荧幕、全国上演;新华社、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将他的事迹写成长篇通讯、报告文学,印成大型画册、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丛书、长篇纪实小说等进行广泛宣传;阳城县委先后三次作出向孙文龙同志学习的决定,孙文龙纪念馆先后被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共青团授予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累计参观人数达30余万人次。

他短暂的一生,为群众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实事有益的事,都是他坚持群众路线,深怀为民情怀的具体体现。阳城县、武乡县、屯留县的干部群众赞誉他是太行山上的“焦裕禄”和县委书记的“楷模”。

1957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动员干部,上山下乡”的号召,当时,27岁的孙文龙就职于省委机关,第一个主动请求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返回家乡支援农村建设。在申请书中,他深情地写道:“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自愿到农村工作,为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富裕日子,竭尽匹夫之责。”这种为民情怀,打动了省委领导,省委批准了他的要求。

孙文龙同志无论做乡长、还是当县长、书记,始终坚持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和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服务,因此,群众给了他许多称谓,如:农民书记、蚕桑书记、养猪书记、棉花书记、北(不)瓜书记等等,但最典型的是“粪蒌书记”的称号。他从省委回到阳城后,被任命为阳城县文敏(固隆)乡乡长。作为一乡之长,他常常身背粪筐拾粪。当时,有人说他拾粪是出“洋相”,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然而,他却认为,背筐拾粪不仅是为了积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背粪筐拾粪,改造自己的思想意识,放下干部架子,接近群众、深入群众、做群众中的一员,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的“粪篓就是我和老百姓联系的介绍信”。就这样,他不仅在固隆乡坚持身背粪筐拾粪,而且在调任寺头和润城是也时常如此,群众亲切地称他为“粪篓书记”。

丰碑是由民心和事业铸成的,一个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近年来,孙文龙纪念馆旅游区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先后启动建设了生态农业观光万亩园区、文龙森林公园、龙山生态林及水利风景区等工程。目前该旅游区已荣赝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度假联盟组织、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颁发的“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桂冠、被国家旅游局、毛泽东思想学术研究会、中国诚信网、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环保局、山西大学、晋城市委、市政府、阳城县委、县政府等五十余家单位命名为“全国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AA景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生态文明村”、“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