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节风俗作业精选20篇

每逢八月十五时,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气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节的夜晚,大家都会纷纷的将桌子、椅子、月饼、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里,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春节风俗作业,欢迎参考!

浏览

6071

作文

307

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风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风俗文化春节作文600字左右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快来临了!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所以,我总是盼望着过年。不知不觉中,我想起了去年的那个春节,那个春节让我至今难忘。去年春节,奶奶刚搬到新村,新村离城里很近。以前,奶奶在旧村,旧村离城里很远,我们也就懒得去了,去年奶奶搬了新村,我们一大早贴完对联,便踏上了去奶奶家的路程。一进门,我就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我知道奶奶一定在做好吃的哩!果不其然,锅里煮的是羊肉,难怪香。奶奶在包饺子,白白的面皮包上美味的肉馅儿,不留口水才怪呢!我去院子里拿了些爆竹,和父亲要了打火机,一个人在院子里玩了整整一上午。到了中午,开饭了!奶奶把一盘盘美味的饭菜端上了桌,还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滑溜溜的饺子。下午,父亲把爷爷奶奶接到了我们家,这是爷爷奶奶第一次在我们家过年,我见爷爷奶奶来了,赶紧端出糖果和开心果给他们吃。晚上,父亲母亲和奶奶都在包饺子,我和爷爷在沙发上听音乐。吃了年夜饭,父亲送走了爷爷奶奶,我们一家人则看春晚,我还吃着零食。夜晚12点的钟声响起,这时正是春节的最高潮,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烟花爆竹直升云霄。我跑到阳台上,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如流星雨一般飞上了深蓝的夜空。此刻的夜空像一位美丽的仙女一样,穿着烟花做成的璀璨星衣,烟花把深蓝色的夜空映成了红紫色,我在心里默默的赞叹道:好美的夜空。放完烟花,我们一家人便去打扑克了,我们一直打到了凌晨3点。

去年的春节,不仅有灿烂的烟花装点,更重要的是,爷爷奶奶来我们家过年。毕竟,这是他们二老第一次来我们家过年嘛!所以,这个春节在我的记忆中就变得难忘且特别了,如果今年爷爷奶奶愿意,我还会请他们来我家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

全文共 145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

“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 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

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

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风俗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风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风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向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齐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搞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六年级第一单元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今年过年这几天,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妹妹吟诵的这首春节童谣。这首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也让人兴奋不已。

这首童谣中“三十晚上熬一宿”是我最感兴趣的,为什么呢?哈哈,因为年三十,又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可比吃普通的饭要热闹多了!不仅家人团聚,而且样样都有着美好寓意,又有营养的菜纷纷摆上了餐桌。

今年,我家团圆饭中有着美好寓意的才就有许多呢!你瞧!有鱼!它代表年年有“鱼”这边的柿子饼也有着美好的寓意,它代表“万事如意”还有我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年糕。在除夕夜把年糕摆城宝塔状,可以表示来年生活步步高升呢!把年糕白城大圆盘,还可以表示团团圆圆,大吉大利,寓意可多了!还有海鲜、牛肉......还有许多我人都不认识的一些“老”菜。

虽然餐桌上的菜诱惑着我们,但我们仍不忘我们家的老规矩——先把年纪最老的太婆请上了桌,你们瞧,太婆乐呵呵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咧牙在笑呢!我们吃了许多菜,我感觉肚子都快装不下了!

我们高高兴兴地吃完了饭,坐在电视机钱,看春节晚会,爷爷和爸爸一边看春晚一边聊着2020年一些美好的事情,奶奶贺太婆则一边看晚会,一边拍手叫绝。那我呢?其实,我和弟弟妹妹也在“表演”呢!你瞧,妹妹在表演螃蟹走路,弟弟在表演陀螺......我们也玩的不亦乐乎。

在这个团圆祥和的除夕夜,我们精彩的2020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个喜庆的日子,我们期待来年全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风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风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风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风惯。

守岁风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贵州春节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鞭炮声声,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大年了。

我们买了新春联与烟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旧春联撕了下来,又把新春联贴了上去,我刚准备贴上新春联,就被老妈阻止了,她说:“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摆正了一点往上贴,老妈急着喊着:“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说完,她就倒着春联往上一贴,我哈哈大笑:“老妈,你犯胡涂了。春联贴反了”。老妈严肃地说:“不要乱说话,福倒着贴,代表福到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就这样,除旧迎新的任务搞定了。

我与哥哥各拿着一根烟花爆竹点了打火机,突然“嘶”的一声,烟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着,烟花爆竹出现了噼呖,每过20秒,烟花上的颜色就会变焕,当最后一个颜色出现时,我不禁感叹:“这真好玩啊!”

老爸提起了鞭炮就往家外走,显然,他是要去放鞭炮了,到了指定燃放点,老爸用打火机在点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远远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这个新年真美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常州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寻访常州历史,感受龙城变迁 8 月 24 日, 学校组织去了常州市区的一次寻访活动。

先来到了著名的篦箕巷, 我还是第一次亲临古运河,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虽然天气炎热,但我还 是饶有兴致的围着篦箕巷转了一圈。篦箕巷又称“花市街”, 常州自古以来就一 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而这 里整条街巷, 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乾隆南巡时在此附近的毗陵驿登岸进 城, 见沿街尽是生产和销售梳篦的作坊和店铺, 便将此地赐为“篦梳巷”。

近代, 常州的篦箕和木梳还在美国旧金山和费城的世界国际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银质和 金质奖。可见常州的篦箕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在一家店里转转,还 发现了两样东西——留青竹刻和乱针绣,这三样东西合称“常州三宝” 。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进了 7 号楼的“百年工艺博 物馆” ,这个博物馆见证了常州工业近百年来的创业、发展和革新之路。里面 陈列着常州近百年来工业发展的成果和工人们所获得的荣誉, 而今, 我们 “90 后”将踏着前辈的足迹,引领常州走向美好的将来。

午餐过后,休息片刻,我们去了常州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创建于 1958 年, 是集收藏、研究、陈列展览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也包括全省唯一的 一家少儿自然博物馆。博物馆内设办公室、考古部、保管部、陈列部、开放 部、自然部、信息部、保卫部八个部门。馆藏文物 2 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 文物 27 件(国宝级文物 1 件) 、二级文物 166 件、三级文物 3129 件,国家 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化石标本 103 件。其中良渚文化时 期的玉器、春秋战 国时期的原始青瓷器、宋元时期的漆器与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书画等,都是 常州博物馆颇具特色的馆藏文物精品。我们先去了二楼的历史文化陈列馆。

1288 件珍贵文物描述了常州人文习俗、历史文化的变迁。整个陈列分为史前 常州、延陵季子、齐梁故里、中吴要辅、儒风尉然五大版块,逐一描述各时 期常州的文化习俗。远古的常州曾经是荒无人烟的水乡泽国,是历代常州人 用辛劳和智慧把她开发成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把这里变成了人们丰衣足食 的理想家园。同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这里人文荟萃、名士辈出,涌现了季 札、萧统、唐荆川、赵翼、盛宣怀、瞿秋白等一批英才人杰,这里又成了人 们仰慕的一方热土。延陵、毗陵、晋陵、兰陵是不同历史时期常州的称呼。

龙城则是常州的别称,是由六朝萧梁时的六龙城引申而来,而腾飞的龙正是 常州的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最好象征。

接着,我们又去了常州市少儿自然博物馆和刘国钧捐献红木家具陈列馆, 分别了解了自然生物的变迁和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先生的光辉事迹。最后圆满 结束了旅程。

此行,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常州文化,把我和龙城拉得更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按照北京的民俗,我在过年时总结了四大民俗:

春节风俗之一——贴春联。贴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春节风俗之二——贴窗花。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春节风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

春节风俗之四——中国结。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

春节风俗使我们的节日丰富多彩,而且过的十分热闹。民俗已经深入人心,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风俗放鞭炮的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到了,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欢欢喜喜过大年。

我最喜欢的春节活动就是放炮。爷爷给我买了很多炮:有海怪、红蜘蛛、黑蜘蛛、雷王、鞭炮、冲天炮……我放的最多的是海怪,这是一种威力小、比较安全的炮,它大概直径5毫米,长度3厘米,表皮是黄色的,把橙色的一端在盒子一侧擦几下,像划火柴似的,火花冒了出来,我赶快把它远远地抛开,一股白烟过后,“啪”的一声,就炸开了。黑蜘蛛和海怪很像,不过它的外皮是黑色的,威力更大些。红蜘蛛是红色的外皮,比黑蜘蛛的个头大一些,威力也更强大了。一下午,我都在小区广场上放炮,玩得非常高兴,也结识了许多同龄的“炮x友”。我们开始是一个一个地放炮,后来,有人出了个主意,我们把自己的炮贡献出来,大家把炮头对头排成两排,引线互相挨着,再掰开几个小炮,把炮灰撒上去,一个小孩引燃了引线,大家立即远远地跑开,“啪、啪、啪……”单个的小炮被我们放成鞭炮了。

到了晚上,华灯初上,是该放花炮了。我喜欢冲天炮,小心地点燃引线,只听“嗖”地一声,炮腾空而起,随即在空中炸开,绽放出五颜六色的烟花,漂亮极了。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到处洋溢着欢乐和温馨,人人都喜笑颜开。我祝愿大家龙年吉祥,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炮竹声声,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大年了。

我们买了新对联与烟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旧对联撕了下来,又把新对联贴了上去,我刚准备贴上新对联,就被妈妈阻止了,她说:“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摆正了一点往上贴,妈妈急着喊着:“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说完,她就倒着对联往上一贴,我哈哈大笑:“妈妈,你犯胡涂了。对联贴反了”。妈妈严肃地说:“不要乱说话,福倒着贴,代表福到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就这样,除旧迎新的任务搞定了。

我与哥哥各拿着一根烟花爆竹点了打火机,突然“嘶”的一声,烟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着,烟花爆竹出现了噼呖,每过20秒,烟花上的颜色就会变焕,当最后一个颜色出现时,我不禁感叹:“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炮竹就往家外走,显然,他是要去放炮竹了,到了指定燃放点,爸爸用打火机在点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远远的,炮竹“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这个新年真美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风俗春节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烧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个年,一年一年保平安”,这首歌谣从古唱到今,传承着我们家乡的习俗和文化。

一走进腊月,家乡的年味更浓了。旧时的过年就是从八月初八开始,到按历年正月十五才结束,现在,亦是如此。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比较讲究的人家,每逢这天早上会吃“腊八粥”,泡“腊八蒜”,以示欢庆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

喝完了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吃完了泡得发绿的“腊八蒜”,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迎来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在这一天晚上,各家各户都在灶王神像勉强摆上糖瓜,山楂,柿饼,红枣,花生等,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俗称“辞灶”。过了这一天,在外经商、打工、求学的游子心怀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开始陆续返家,一路上无数次想象见到亲人的激动场面。家中的亲人也怀着丰收的喜悦,开始陆续购买鸡鸭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蒸馒头、打米糕、出豆腐,称为“办年饭”,这些年饭可以一直吃到二月二。

初夕傍晚,全家老幼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然后大家将屋里堂外置办得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等到大年初一,人人穿上崭新的衣服,走街串户,互致新年的祝福。从初二开始,人们开始盘算着走亲戚,侯客人。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风俗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回家后,爸爸放了关门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午夜十二点,春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窗外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开门炮声,万朵“莲花”在空中绽开,声音震耳欲聋,三十在喜庆中过去了,预示着这一年红红火火。

初一早晨一起床,就发现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早点,因为妈妈是奉化人,我们家的早餐又跟其他的不一样,我们吃的是发糕和汤圆,吃了这些东西就预示着这一年就会大发、平安。我们全身上下穿戴一新,还穿上了从未下过地的新鞋,以示新的一年可以脚轻手捷。外婆还对我反复叮咛:不要向外泼水,不要扫地,不要打碎碗碟等等,因为这些都是不好的兆头。

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是这一天的重头戏,我外婆早早地大门上挂起了喜庆吉祥的大红灯笼。公园里也设置了灯展,游人们在其中观光,合影。一片灯火通明。灯笼造型别具一格。连一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纷纷“现身”……衬托着湛蓝天空上的皎洁明月,我恍若身在仙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风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每逢到过年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过年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六年级第一单元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家家团圆,人人高兴,每个人都穿上新衣裳,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春节是一人隆重的节日,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怠慢,会有许多事情要做。正如这个歌谣所说“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碾糕米,二十八吊夜叉,二十九吊灯笼,三十包饺子”。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扫房子、洗衣服,让家里里里外外,每个角落都过一次年。而且我们往年还要蒸许许多多的馒头,一盘盘香肠,想起来就流口水。然而,由于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工作的繁忙,馒头不再亲手去蒸,灯笼也不必亲自糊,都可以买到,年糕更是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

是啊!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兴旺,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可以省下许多时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不是现在没有以前的年味浓了,没有了以前大家一起忙碌的景象,没有以前的热闹气氛,人也没有以前勤快变得懒惰了。

再回想以前我们春节的活动,有舞狮子、耍杂技、敲大鼓、唱大戏……另外,小朋友们会聚会在一起,玩沙包、跳绳、打羽毛球;大人们也会聚在一起闲聊。而现在大多数人是聚在家里,坐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一天。当然最传统的,我们怎么也不能改变,三十的年

夜 饭,初二初三初四串亲戚……但是,由于这种改变,我们朋友之间,邻里之间的交流少了,了解少了,沟通少了。

伴随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社会习俗也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可能意识到,但是否寻找过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变化了,也可能是社会潮流变化了,还可能是……总之,这不是单方面,一言两语就是说明的。但不管怎样,我们一定不能丢弃我们的社会习俗,而要继续坚持,将它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转眼间,又到了春节。在阵阵清脆的鞭炮声中,在小朋友们的欢呼声中,它闪亮登场。

虽然觉得现在过年的年味淡了许多,但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和兴奋,因为过年的时候可以穿新衣服,收压岁钱,和朋友们一起疯玩......

贴春联是春节必有的节目。说起它还有讲究哩!贴春联的东西不能用透明胶和双面胶,因为它们刚贴上的时候会很牢固,但当它们的叫风干了之后,就会失去粘性,春联会自动脱落。这时,古时候的老方法就派上了用场。用白面和少量的水打成糊状,再倒到开水里搅拌几下,浆糊就做好了,然后再用炊炊把它涂到贴春联的地方,贴上春联就大功告成了。用这样的方法会让春联一直牢固不掉,直到下一年春节有人把它撕掉。试试看吧!

饺子这种食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包饺子吃,那么,你们知道饺子的由来?而又为什么要在大年三十吃饺子呢?传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起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等驱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不过现在的饺子大多数自己做的就是萝卜和肉了,反正我就没吃过用羊肉做的。

当然,说到春节还有很多习俗,我就不都说了。祝大家羊年快乐,要咩有咩!我去吃饺子喽,拜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民族风俗也不同。北京的春节热闹非凡;闽南的春节笑声不断;东北的春节饭菜可口;而潮州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随我一起去了解吧!

潮州人在腊月二十四那天,就开始迎接春节的到来了。潮州的特产特别多,因此,这些特产成了过年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各家各户都要准备这些东西,其中,潮州人准备得最多的是红?。红?是由发酵?包着糯米、香菇等食料精制而成的,关于它的意思有很多,有红红火火、五谷丰登等。另外,潮州人还要拜神,以及大扫除。

到了腊月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人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大家都要祭祖,摆上鸡鸭鱼肉,插上香烛,便可以祭祖了。祭祖时每个人都要叩三叩,叩头时可许下来年的愿望。人们可以利用祭祖的时间,除旧布新:贴上红红的对联,传统的人家还挂上红红的灯笼。小孩子贴到别处放鞭炮,一串串鞭炮火花四溅,仿佛要把祝福送进千家万户。下午大家吃完午饭后,早早地沐浴穿新衣,开始期盼团圆饭的到来。到了晚上,大家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一年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团圆饭,这一夜的团圆饭,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有公务脱不了身,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饭桌上,男人们互相敬酒;孩子们开始不停地往嘴里塞食物,收红包,图个避邪求吉;而厨房里,勤劳的女人们正忙着做菜。吃完团圆饭,大家围在一起聊天、喝潮州工夫茶,唱潮剧。

正月初一,这对潮州人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一页,人人早早的起了床,有的去拜年,有的在家接待客人,有的趁假日的时间出去游山玩水,还有些女人拖儿带女回娘家看望父母。街上真热闹:鹤发童颜的老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兴致勃勃地漫步着,说笑着;高大的青年男子也一改平时的严肃,温习着儿时的功课──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几个年轻的妙龄少女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在互相逗趣、取乐;天真烂漫的孩童们,戴着漂亮的围巾,帽子和手套,穿着各式各样的棉袄,嬉笑着出入于货物琳琅的商店、趣味无穷的游乐场。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对潮州的春节来说是一个高潮。在那天晚上,人们带着儿女,提着形态各异的花灯,漫步在挂满灯谜的大街上,大家总要停下来猜猜灯谜,不是为了答对题时有礼品,而是为了一份答对题时的喜悦。潮州的元宵节还有一个传统:那天晚上,小孩子必须吃甘蔗,据说在这天晚上吃了甘蔗不会蛀牙。

潮州的春节,具有浓厚的传统味道,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有快乐,还有家的温馨与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风俗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江门,那里,每年过年,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

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

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过年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

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花市上了。

临近过年,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哎!不说这么多了,喉都干了,喝点水,自己查阅吧!我们江门可是有数不清的习俗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过春节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的好:“中国文化,博大精神”!确实是这样的。从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就可以看出那种精神!

春节”是每年都会过的节日,也是大家喜欢过的节日。因为每年春节大家都会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年夜饭。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晚上还有更好的春节晚会。

春节也是有许多习俗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

第一种:贴春联。这是春节必定要做的事。春联由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组成,对联上、下字数相同,横批均为四个字。如果你的脑袋够丰富,自己也可以创造噢!

第二种:贴福字。这就是个十分有趣的字。一般贴福字都是正这贴,而许多家都是倒这贴,据说这里隐藏的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这样,它也是重要的环节。

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吃饺子。这就是全家人都喜欢的事,光包饺子可不行,还要在饺子里放入特殊的东西,例如:硬币、花生、枣等。每种食材都蕴含不同的意思,也让家人在吃饺子的时候分享自己的喜悦!

“春节”的习俗还有好多,我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马到成功、心想事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一道道晨曦划破天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离奔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在外面打工的人,到了这天,都会提前回到家里,拿着一年的工资,心里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了好的成绩,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大人的夸奖,还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最重要的是还能得到很多红包。在春节这天晚上,家家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既有动听的音乐,也有幽默的小品,还有滑稽可笑的相声。全家人看得正起劲的时候,弟弟忽然拿着一大捆烟花,叫我们去放烟花。我们把烟花分配好之后,爷爷给我们讲述了放烟花的注意事项,没等爷爷说完,我和弟弟就拿起手中的打火机,开始放烟花了,爸爸妈妈们也随之点燃了手中的烟花筒,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天空中,那绽开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绽开了花瓣。随之,一颗颗烟花从烟花筒中喷发,在空中闪过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各式各样,五光十色,夜空变得五彩夺目,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让我目不暇接这时,我不禁想起了元日的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眨眼间,春节悄悄过去,新的一年又到来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对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对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