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诗词游山西村【汇总20篇】

俗话说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的面食可谓是鼎鼎有名。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游山西村,欢迎阅读。

浏览

1366

作文

826

山西刀削面作文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刀削面,你吃过吗?这可是山西着名风味小吃,我最爱吃了。

刀削面的做法很简单,只要把面粉浇上少量的水,团成面团,再把面团托在左手上,右手拿一片薄刀片,然后就像削皮一样一片一片的削在锅里。那熟能生巧的手法,要是不练上几天几夜,肯定是不行的。

刀削面的看相也不赖。在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面条上,点缀上几叶绿色的香菜,几片褐色的牛肉。看了之后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刀削面虽然看相好,但是吃法也很有讲究,它那诱人的香味不得不让人点一碗尝尝。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吃刀削面,来到刀削面店,我赶紧找了一张位子坐下,点了两碗刀削面。“来喽”听店小二的声音,我就知道我最爱吃的刀削面到手了。闻到那令人垂延三尺的香味,我就迫不及待地抽出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妈妈见了忙说:“呀,不是你这样吃的,这样吃的话就品尝不出鲜味了。”因为我太喜欢吃了,所以没理会妈妈说的话,仍然这样吃着,结果吃完了都没品尝出是什么味儿。

大家可不要像我一样吃哦!否则就吃不出味了。可是慢慢吃真的让人很难做到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山西五台山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国内首屈一指,名扬天下。五台山的五座主峰,高度都在海拔3000米上下.五台山顶气魄宏大,顶天立地。五座台顶环围的腹地台怀,寺庙林立,殿宇层叠,楼阁峥嵘,佛塔并寺。这里,高山以古寺作幽雅的饰品,古寺凭高山添雄浑的气韵。

盛夏,五台山更是一派生机勃发,万木争荣的景象。松柏苍翠,百草浓绿,野花铺锦,庄禾笼青,牛驴骡马在台顶牧游,群鸟在亭塔楼阁上空飞翔。台怀腹地各具风采的寺庙建筑,置于郁郁青青的五座台顶下,宛若大翡翠盘里聚着的宝珠。清晨,台怀寺庙集群区东侧的清水河,飘起一条白雾的长带,向台顶飘去;傍晚,站在台怀寺主庙集群区,有时见台北顶鸿门云遮雾障,向山底压来,有时又见孤雾飞升.特别出现在似雨非雨的天气里,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游动的雾将牌楼的殿堂托起,红围墙在白雾中若隐若现。此刻美,就在那若有若无之中了。五台山雄伟高大的山峰,多姿多彩的古建筑群和那充满佛地风情的美丽的画卷,古往今来,不知吸引着多少文人墨客高僧来此游览观赏和弘扬佛法。

五台山欢迎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山西面食作文结尾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刀削面时也很有意思。吃菜时,我喜欢把青菜沾上香中有酸的番茄卤、含有肉的纯香的肉卤、含有浓浓蔬菜清香的三丁卤,三种香味混合在一起,真叫人心旷神怡!我把白面片挑出来,“嘘”的一下吸进嘴里,真是顺爽滑口呀!还有一丝咸咸的、鸡蛋的味道。我喜欢猛地吸到嘴里,再在嘴里细细的品尝。我每次吃刀削面时,总是非常“节约”地用各种卤,为的是留到最后慢慢的品尝它三种不同的香味,最后我恨不得把碗都吃了——真是太好吃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垂涎欲滴了吧?以后到了山西,可别忘了尝尝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山西旅游

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在前几天里,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山西。我们从北京一路坐火车到达了拥有黄土高原之称的山西。

火车到站,是导游派车接的我们,我们上车就开始通过导游来了解山西的文化,导游说:“山西人都爱吃醋,他们几乎吃什么都要蘸着醋吃,不然味道不香。”导游的这句话让我进入了深思,心里想为什么呢?导游看穿了我的心思,说:“山西人爱吃醋是因为山西的水质含的碱特别的多,所以山西人爱吃醋。”

我们一车人聊得津津有味,直到汽车司机说到宾馆了,我们才停了下来。导游给我们安排了房间,导游说:“今天就先休息一下,也不早了,如果想再出去逛一逛的话可以去体育路玩一玩。”导游说完就回到她的房间准备明天的道具。而我们却不想这么早就回房间,所以我们决定出去逛一逛,正好我们也饿了,就顺便在那儿的山西会馆吃了顿饭。吃完饭我们才回的酒店休息。

第二天,我们七点钟吃完早餐就出发,向五台山“进军”。坐了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五台山,五台山就像另一座五指山,同样有五个最高的山峰:锦绣峰(2485米)是大拇指,法雷寺(2773米)是食指,翠岩峰(2893米)是中指,叶斗峰(3061米)是无名指,望海峰(2795米)是小指。除了这些以外,我们参观了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塔院寺,塔院寺因寺内有大白塔而得名。该塔建于元大德5年,状如藻瓶,通体洁白。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菩萨顶,菩萨顶有一百零八级台阶,必须要上去才能见到菩萨,而且上这一百零八级台阶就像甩掉一百零八个烦恼一样,要踏踏实实的把每一步踩稳,不能回头看,因为这样你就算爬了上去,一回头又把你刚甩掉的一百零八个烦恼,一一不落的又捡了回来。

我们还拜了拜文殊菩萨,因为文殊菩萨是掌管智慧的,所以我好好地拜了拜文殊菩萨。接下来的一天,我们参观了五爷庙就一路奔向大同。到了大同我们就第一时刻赶往了龙门石窟,我们刚进石窟的院子,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所以我们就很荣幸的和佛一起度过了这美好的大雨时光。

我们下了山还参观了醋厂,进入醋厂,我就闻到了一股醋酸味,导游说:“最好的醋是八年以上的醋,那就是保健醋了。”我们还走了一遍酿醋的房间,导游说:“这个房间希望你们能多忍耐一会儿,因为会很刺鼻的。”我一进去我的眼泪就立刻下来了,居然都不受控制,我的肺也开始有了剧烈的疼痛,这种浓浓的酸味让我不知所措,最后我还是努力的把这一边房走完了。这次旅行让我领教了醋的另一面。

我们还参观了乔家大院,导游说:“乔家大院的楼房整体形似一个喜字,而且这个院子的祖先,居然是当年软弱无能的乔贵发,乔贵发从小就被人欺负,在被欺负的背景下,他决定离开自己的家庭,在离开家庭后,他拉了三十年的骆驼,后来就开始做豆腐行业,之后就生下了他的儿子乔致庸,乔致庸就用他的能力把这个院子办了下来。

大同玩儿完了,我们就去了平遥古城,进入平遥古城之后,我租了一辆自行车玩。听导游说:“这座古城的总体结构像一只乌龟,当时为了不让这只乌龟逃走,人们还特意在乌龟的心脏,也就是地下金库里插了一根龙柱。”听到地下金库这四个字的时候,我的兴致立刻来了,我说:“地下金库在哪儿?”导游说:“就在明天我们要参观的博物馆里。”说完我们就兴致勃勃的期待明天的旅行。

这天,我们先参观了古代状元的卷子,我发现当状元真是难,那可是当场被皇上批改的,稍微有一点差错都会离状元无缘的,但如果全对的话,皇上就会在他的卷子上写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那是多么的自豪啊!这又提醒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们还参观了那时的监狱,如果有死罪的人,就要关押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我想那一定会有非常恐怖的感觉。我还看了好多刑具,看上去都非常的血腥,我发誓我再也不要看了!

我们还参观了那时的银行,银行表面看上去一点金子都没有,可是进到地下室之后就如同爬上了一座座的金山,让人有一种发财的感觉,我真想再走一遍。

转完金山我们的山西游就转完了,我越来越喜欢山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山西面食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沙市镇位于浏阳市的北面,是管辖几万人口的大的行政农贸中心,捞刀河水就从集市边山脚下的红石头河床上滑过。河两岸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相连,从镇上沿一条沙石公路往平江方向行走三公里多的山路,又到了一个叫山上罗的小集市,再往前行几十米后,往左边放眼望去,地势豁然开朗,只见有良田数千顷,是一个椭圆形的小平原,椭圆边上是几层重叠的、密密麻麻少有间断的、几乎同一模式的两层土木结构的瓦房,再外层即是“紧箍”着房屋的高矮不一、层峦叠嶂、绵延不断的群山。山上大部分是青翠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秃顶的,只有稀疏的几颗松树硬“粘”在光滑的“细沙岩”石板上。整个田野西北边高,东南边低,中间水渠纵横交错,宽窄不一的道路也清晰可见。这个地方叫高标塅。从小集市出发,沿着山脚下的村子往塅的西边走一公里半,到了高标塅位置最高处的村庄,叫做沙山袁的地方。这儿就是我的家园了。

站在塅中的田基上,抬头观察沙山袁地貌,只见有三个几十米高的小山包并列一字型排列,蹲在百多米高的群山前面。每个小山包的右边紧接着有人工修筑的塘基,贮藏着汪汪的一塘清澈的山水,方便小山包早晨“醒来”照着镜子梳理容颜,体面地度过风光的每一天。左边的小山岭叫蛇嘴岭,像从环形群山的身躯边小角度伸出的长长手臂前的拳头,也像巨大的蟒蛇拖着长长的身体从山顶匍匐而下的蛇头。为了防止它再向前“伺机攻击”,先祖们以塘基充当链条将这一威胁之势捆绑化解在群山的脚下。塘基上长满了高矮不一的树木,与群山有了天衣无缝的衔接,就像自然的山脚突出延伸。

中间的小土包叫“乌洲垴”,岭上是较平的,靠近塅的一边是悬崖。崖上多是青草,只有少量的树木,对岭上的视野没有遮挡。几十米长的塘基将乌洲垴与左边的叫“老庙岭”的串联了起来。塘基靠水面的一边长有低矮而根部发达的、有密密的节疤的水柳灌木,其反面多是小竹子和狗尾巴草。也有几棵挂满了圆圆的、轻薄而密密麻麻的绿叶的木子树在塘的拐弯处“站岗”。老庙岭是原生态的,没有人工挖凿的痕迹,树木茂盛,树种丰富,野果子也多,比另两个山包要高出很多,“身躯”也强壮几倍。岭的右边山脚有相对低矮些但修长的塘基,向对面的有些光秃的禇红色癞子石群山延伸。基上也长有小灌木和霸根草和金樱子藤、腹盆子藤,显得特别的稳固而又华丽。在蛇嘴岭、乌洲垴和后面的群山相夹显现出长方型的狭长地盘中,就藏着一片沙山袁家的土墙瓦顶的房屋了。后面紧靠群山,前面是由水渠相隔的、由高走低的大片稻田。站在屋檐下,每天可望到高标塅四周数不清远近村落的袅袅炊烟和万家灯火,天气晴朗时,也可以正面望见几十公里远的耸入云霄的石柱峰。

站在沙山袁屋靠背的红石头山顶上,对着塅观察,右边有蛇嘴岭与相近的群山合围成的V字型山冲叫尾巴塘冲。冲口是头尾一宽一窄的碧波涟涟的杉树塘。乌洲垴与老庙岭之间的鱼塘里水质因为塘底泥的关系而清中带黄色,形状像长是宽的两倍的长方形,是离村子最近的、村民洗菜洗衣的日用塘;在靠老庙岭的塘边,建有热闹忙碌的大队部和村办小学。

再向左看,老庙岭与群山之间有一依山脚而弯曲的半月形的湖泊,有几百米长,百多米宽,水质清澈。这里叫郑家塘。在塘与群山之间,是长长的一片高低错落、被“两边地势”挤压得形状各异的菜地和稻田。三口塘高矮有序,杉树塘的水可经过山边的水沟依次流到另外的两口鱼塘。

三个小山岭站在一条直线上,群山从直线的头尾外的不远处包抄合围,将小山岭抱入怀里,终生相伴,形成一个大的三角形轮廓。

小山岗能帮助我们的瓦房遮风挡雨,我们在两个矮的山岗上建起了晒谷场,除了农忙时晒谷,还可在夏天供人乘凉,在朦胧的夜色笼罩下,这里的山、水、田、屋和人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山西村作文350字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我收到朋友的一封邀请信,要我去参加她的生聚会,我爽快的答应了,到了那天我收拾好行李带上我的小白(兔子)出发了。

朋友家住在一个叫山西村的村庄,那里是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郁郁葱葱的和茂密的大树屹立在弯弯曲曲的小路旁,走着走着我突然迷路了,好像到了一个死胡同,眼前山峦重重,水道弯弯,前面肯定没有出路了,这下可着急了,我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哪里,眼泪在眼睛里转圈圈,这下可怎么办啦!我四处寻找出路,小白也急得蹦来蹦去,似乎它发现了些什么?它竖起耳朵,在我面前连续蹦了几下,我就朝着它蹦的方向走去。只见眼前是个美丽的村庄,山水环绕,柳阴深深,鲜花簇拥,淳朴的人们正在酿着香甜可口的米酒,和许许多多丰盛的美食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看到这一切我便豁然开朗,倍感亲切,让我想起了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山西刀削面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普天之下,总不乏奇人异事。

山西最出名的便是刀削面,可要真正把面削好,却需一番功夫。

某天路过一家面馆,突然被一位削面师傅镇住了。师傅正在削面,那动作之快,令人震惊。削出来的面,更是薄如纸。不知是做久了,熟练了,还是别的什么。只见拉面师傅神色从容,动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运用的极为灵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块简单的削刀,一团柔软的面,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相似,却又薄得如纸蝉翼般的面鱼来。师傅左手抓着面团,右手持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面团上一划,出来的面鱼小巧可人,落在高汤里,活像畅游在水中的小鱼。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面鱼”的原因。削出来的面鱼,两头尖尖,中间则宽宽的,一点儿也不失谐调,乍眼一看,锅里已经有满满一锅面鱼了,令人食欲大开,垂涎欲滴,再在面上浇一生熬好的“浇头”,用筷子轻轻拌好,远远望去,米白色的面种夹杂着红、黄、绿三色食材,活像一幅艳丽的抽象画。

未等走近,那勾人的香气便携着你蠢蠢欲动的胃一步一步地走近,面鱼还未入口,只放在嘴边,“呲溜”一下便滑进你的嘴里,夹杂着浇头的鲜,面鱼的筋道,爽滑大肆地在口中嬉戏。这一口,便一发不可收拾,那鲜嫩的面鱼直直地勾着胃,给予灵魂深处最热烈的碰撞。慢慢地,手也好似不是控制,一筷子又一筷子的扒拉着,一口又一口的面鱼混着汤汁全都涌入胃中,不一会儿,碗就见底了,在严寒的冬日里,来上这么一碗热乎乎汤面,便是极好不过,暖胃暖身更暖心,勾起灵魂深处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喜欢古诗。诵读古诗,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一幅幅画与诗的完美结合,更使我陶醉其中,班里同学都知道我喜欢画画,但不知我更喜欢古诗。

饭桌上,望着妹妹散落的米饭粒,我不禁想到了刚学到的古诗,于是脱口而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走在路上,抬头看见了柳树刚抽出的嫩芽,于是我又想起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清明节这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路上行人匆匆的往家赶,见此情景,我又深情的吟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当我感叹光阴似箭时,当我遭遇失败时,当我面对鲜花和掌声时:“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催我奋勇前进。

是啊,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这就是古诗迷人之处,我将会用这一生感受古诗的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与诗歌同行,奔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因古诗而更加壮观;世界因古诗而更加璀璨;我的人生将因古诗更加绚丽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美到极致的事物,恍惚有些不真实,感动却依旧自心而过。

——题记

置身于旧旧的看瓜棚 ,夏末的一抹残阳轻声烙下,将瓜棚沐浴在阳光当中。透过树梢,又碎碎地铺满雪白的书页。然后,给予一种最为温暖的感觉。

手捧《诗经》,贪婪地汲取这份美好,恍然隔世。我是偏爱《诗经》的,它太美,神圣得不容任何一点儿的玷污。所以,只当与它一起,心灵便回归了最纯真的本质。稍许,带着一份无畏的敬佩。

看向窗外,美景宜人,眸子灵动,性情甚好,微微笑道,轻起红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爱情,特别是相思之爱常会让人迷茫而感伤。男子无法克制对心上人的思念,明明看见了,却又抓不住那魂牵梦萦的曼妙身影。只好徘徊在岸边,明知道或许没有结果,却一样傻傻的朝对岸遥望,等待。见不到心中的女子,只好在脑海中去想象她的模样。于是伊人在男子心中开始被逐渐神化,变得越发可爱、高雅、单纯、美丽、善良,就宛若天仙一般美妙,一般不可及。尘世间所有的一切在男子心中变得不堪,似乎没有什么再配得上对岸的伊人。只是望一眼那朦胧在水雾中的身姿,便以心醉。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很喜欢这句话。不,应称之为爱情誓约。它不单单的一句话语,更是一个被迫参战的战士对远方妻子的承诺,是爱情言语的极致。在千年之后依然直达恋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同样是男男女女们最期待的誓言。遇上它,其余所有的绵绵情话都变得暗淡无光、不堪一击,黯然在一位丈夫对妻子最朴实、最纯净的爱里。于是《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变得轻浮了。《上邪》中的“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便显得不切实际。滚滚红尘中,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开始,却是如何结束。世间一切都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并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但那份温柔牵手,平安到老的感情却足以抵挡所有的考验与遗憾,是人世间最平淡亦是最不易的幸福。

轻轻地放下《诗经》,缓缓地闭上朱唇。似乎还沉浸在其中,有些不能自拔。我想是恋上了它,恋上了两千多年前的故事,恋上了潜藏于其中的美好。

初识《诗经》,就醉了。从第一眼看到这些快乐、不受束缚的文字便被深深吸引,一直一直。《诗经》中的男女是幸运的,他们有快乐,有忧伤,有希望,有牵挂,有自由。他们行走于自然,感受着鸟语花香,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作纯美的歌声,吟出最纯粹的曲调。呼吸着略微清香的空气,奔跑于花香小草间,感受着属于他们的一切美好。

倚窗而立,夕阳西下,心情大好,源于诗经,心中一动,点点笑意……

最美不过诗经,诗经美至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和古诗词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一朵绚丽的文学奇葩。古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历程,更是一个传奇!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唐诗词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也可以为我们疗伤,更是一种享受。每次出去玩,等到高高的山上去,就会想起李白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顿时觉得充满活力,有了勇气。每次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想起王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感受没有事情是克服不了的,眼前困难只不过是一时的。

古代的人要是和好友送别时,总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如果国家惨败了,心中有许多“离愁”的情绪,总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表达了诗人身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和思之切。每次走到山顶时,心里忽然想起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似乎万物都可以,尽收眼底。

在所有的古诗词中,我最喜欢的是抒情这一种。如每次心情不好时,心里特别愁时,总会说起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觉得自己跟诗人有同感。我还喜欢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和无尽的思念;还有人用这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

每次读到古诗词时,我都会觉得充满了精神,这也许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山西的特产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山西太原,那是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地方。

我们家乡富有丰富的人文地理,不管是食物、名胜古迹,还有几个世界文化遗产,如:平遥古城、五台山等等。我以我的家乡为傲!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

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因为我们家人口比较多,过年的时候都非常热闹。腊八节过后,我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我们老家有一段谚语:“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由于我们是北方人特别喜欢吃饺子。除夕的下午,一大家子人就为年夜饭忙活起来了。先把面活好再醒上。这样的面吃起来才筋道。妈妈和奶奶动作都非常娴熟,擀面皮、包馅儿、捏得紧紧得,动作连贯如一,包出来的饺子精美、饱满,好似一个工艺品,让人都舍不得吃。我在旁边看得手痒痒,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妈妈才让我动手。我按图索骥,学着妈妈的动作:把馅放在面皮里,把边捏得紧紧的。啊哈!我人生中自己动手包的第一个饺子出炉啦!不过就是外型比较难看,瘪瘪的。我不但没有灰心,一个个做,但还是始终如一。我放弃了,还是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我的家乡也有很多美食。过油肉、火锅、定襄蒸肉、五寨猪黑肉炖粉、羊杂烩等等。看着都让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山西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杏花村汾酒是中国古老的历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纯正,味美无穷;山西老陈醋甜绵酸香,不仅调味上佳,还可消食、美容、杀菌;沁州黄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贡品;平遥牛肉色、香、味俱全。每次我都要吃得撑了,才罢休。

山西风情需要慢慢领略,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欣赏美景,品尝美食!

[关于山西的特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爱山西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只要去了那里,就会听到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只要去了那里,一堆堆热情的人们就会欢迎你得到的到来。只要去了那里,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那里就是一个虽平凡但神圣的地方——利民厂。

当你来到大门口时,一个似世外桃源的景象就会展现在你眼前。绿莹莹的草地,密密麻麻的苍天大树,满脸笑容的人们和美丽的风光。

我们这里虽然叫利民厂,但也是太谷的一部分。人人都知道太谷有脆而香的壶瓶枣,我们这里也不例外。一般种枣的人是老人,我奶奶就种着。

每次我一来奶奶家,看着那美味的壶瓶枣,让我忍不住直流口水,看着就想吃,于是变摘了一个,这就是我奶奶家没枣的原因。(*^__^*) 嘻嘻……

太谷的一年四季,因为不论什么时候它都给我美的享受,不论什么时候它都用独特的性格陶冶着我的情操。太谷的春天是温柔的,太谷的夏天是豪放的,太谷的秋天是丰硕的,太谷的冬天是纯洁的。正可为“翠绿的春,火红的夏,金黄的秋,洁白的冬。”

虽然这里是平凡的地方,但在我眼中是繁荣富强的!我爱太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山西的景色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盘山风景区盘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盘山,犹如十里锦屏,巍然屹立于京东,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喜欢旅游私访的乾隆皇帝盛赞盘山风光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把盘山与江南山水比美。

盘山风景区位于天津蓟县城西北12公里处。盘山古名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因它蜿蜒盘踞,“形无定向势如龙”,故名盘龙山。因它一峰独起,独立无依,蜂窝莲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因它位于古无终国,故名无终山。三国魏时它还叫无终山。曹操《表论田畴》说:“田畴率宗族入无终山中”。因为魏国田畴隐居无终山,曾为曹操征服乌桓当过向导,但又拒绝曹操所封官爵,一直隐居山中,所以后人为了纪念田畴,把无终山改叫田盘山,意思是田畴曾经在山中盘桓。省略叫法为“盘山”。

盘山风景区尤其以“上盘之松,盘中之石,下盘之水”著称,峰石各抱地势,竞相峥嵘。挂月峰如银钩挂在半空;九化峰象九朵莲花盛开一样;真可谓峰峰相依,峰峰各异。从丁路莲花岭进山,夏日骄阳似火,而进山却树树木森荫,层峦碧染,万壑堆青,清风送爽,十分幽黯恬静。行不远,就见迎面巨石上刻“入胜”二字,对面西浮青岭的石壁刻有“四正门径”。

转过山弯,有一巨石如元宝,名“元宝石”,上刻“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但只见山抛险峻,林木荫郁,怪石嶙峋,苔痕添翠,清流淙淙。沿盘曲石磴山路,步步登高,跨过“仙人桥”,迎面即为千年古松“迎客松”,仪态肃穆,宛如挥手揖客。松柏丛生,一峰雄立,峰下古塔掩映,是天成寺。为唐代所建,上有乾隆御题石碑。天成寺之东,有涧水自翠屏峰跌下,状若素帛飘飞,故名“飞帛洞”;再东行,可望一段白色短瀑,为“滴水濑”。昔日此处曾有“卧云楼”,相传傍晚雨过初霁,一抹红霞,穿楼而过,真是别有一番雅境。

在翠屏峰下,游人多在“涓涓泉”畔逗留,望那清澈泉水,涓涓而出,淙淙有如琴音。都真想手捧一泓痛饮一番。行至少林寺东,多宝塔龙头山下的龙池,石壁上凿出一条红龙,每当微风徐来,池水荡漾,倒映池中之红龙就活了起来,犹如真龙戏水。下盘以水为胜,果不虚传。续前行,盘九道弯,过万人愁,登欢喜岭,进入以石为胜的中盘。从欢喜岭过石门,即达三成寺翠屏峰顶,一路山石错落,松出石隙,千姿百态。再往前行二、三里,即入盘山绝胜之地古中盘。只见群峦拥簇,峰回路转,深渊绝壑,叠翠堆青。寺前题咏石刻甚多,北面石壁镌刻“万象回薄”四个大字。

过桃花洞,但见洞前石笋人立,石高且大,威武雄壮,如大将军,名之“将军石”在此仰望盘山的主峰,能见崖头刻有“摩天”二大字,为清末军机大臣荣禄所书。正如题字所云,挂月峰为盘山顶峰,峰势上锐下削,为盘山的制高点,海拔864.4米,上有唐建定光佛舍利塔,相传每当除夕,有佛灯之光照耀。峰下有唐建云罩寺,峰巅石刻杜甫名句“一览众山小”。向下俯视,一峰形如伞盖,名紫盖峰。展目四望,苍山如海,群峦起伏。过欢喜岭,经逍遥游,来到万松寺,从万松寺东上青松岭,一路奇松怪石,林石竞秀。

盘山元宝石继续攀登,沿礁绕峰到上方寺,此处为盘山奇险之地,峭壁如削,峰巅烟云卷舒,上有悬空石,惊险奇绝,望之胆怯。石下两壁如斧劈开,名天门开,下有白猿洞、路险难行、盘山,自然景观有万千,人文景观知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受山西的魅力作文

全文共 10344 字

+ 加入清单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感受山西的魅力作文。”国庆佳节期间,我们乘坐旅游团包机,从滨城大连飞往西北高原。航程只一小时客机就徐徐降落太原机场,瞬间我们就来到了“东有太行,西有吕梁”的山西省境内。我们是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伴随着旅游过程才日渐对它有所了解和认识。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缘,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它东立千里太行巍峨屏障,西伏吕梁缠绕汹涌九曲黄河天堑,北临内蒙古苍茫塞外大漠,南踞汾河两岸富饶原野沃土。这一方夹峙于黄河峡谷和太行丛山之间呈桑叶形的沃土,山河壮丽,风光无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水,古老的黄土地孕育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装饰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佛教文化。山西竟有这么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来旅游是难以想像到的。无怪乎有人戏言,到山西旅游脚一落地就踩着文化了。这句戏言也并原创作文非夸饰,我们到这里来旅游方知确实如此。山西从北到南,都是文化的锦绣相联结——晋北五台山佛国圣域的佛教文化,晋中晋商院落群的民俗文化,晋南洪洞大槐树的根祖文化。山西既有古代遗址,佛教圣地,又有众多的革命史迹,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风光秀丽的北岳恒山,景色如画的武当山,排山倒海的黄河壶口瀑布……自然景观也引人入胜。真是走进山西,才见别有天地。

我们这次山西的旅游观光,仅仅去了晋中与晋北的一部分景区,但也初次看到了山西的“庐山真面目”。我们先后游览了豪华气派的乔家大院、气势恢宏的平遥古城、高耸险峻的雁门关、惊险奇绝的悬空寺、巍峨壮观的云岗石窟、规模宏大的五台山佛教圣地等,都在脑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无论听导游讲解,还是实地观看景物,都使我们沉浸在历史的文化的氛围之中,经受了一次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在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零距离接触时,耳闻目睹其历史兴衰与现实状貌,我们思维凝结在久远而深邃的历史天空。祖先巧夺天工的非凡创造力,英勇悲壮抗击入侵敌寇的爱国精神,晋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智慧和辉煌业绩,都使我们深感震惊和喟叹!

华夏文明“地上看山西”

我们刚到山西,当地导游就向我们介绍说:“中华五千年文化,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这一语破的是我们首次耳闻,说明创造中华民族文明,山西与陕西是紧密相连而又具有悠久历史。并且,山西的历史文化是留在地面上可见的。

我们先从历史上看山西,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山西的历史告诉我们: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与晋商文化,使山西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说(说法之一),山西的南部有座中条山,陕西的东部有西岳华山,二者相结合就构成“中华”之名的由来。山西更是一个创造历史、创造记录的地方。据记载,早在100多万年前,我们祖先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曾来到山西这片土地上劳动创造,劈山治水,耕种培育谷物,并创造了中原一系列古老文化,演绎出了诸多神话传奇,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流传的古代神话很丰富,山西也是古代神话的发源地。传说中的三位圣贤尧、舜、禹,都曾先后在晋南建立自己的国都。

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晋南、豫西一带。秦、汉、魏、晋时代,山西一直是屏蔽京畿的战略要塞。隋唐五代时期,太原是唐朝的北都。北宋时,山西是宋辽争夺的主要地区。明初,明王朝数次组织大规模人口迁移,使山西人从“洪洞大槐树”下走向全国。到了清代,晋商称雄商界200年,山西票号遍布大江南北,开创了中国近代银行业之先河,名震华夏。

在人类漫长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演绎过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英雄史剧,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个光耀古今的历史人物。在英雄史剧方面,山西古今都发生过很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个整体隆起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凹为一列串珠盆地。主要有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吕梁山等群山连绵起伏;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等盆地南北串珠。

古时,有一个皇帝出语惊人:“夺天下,先夺山西;夺山西,必夺天下。”可见,山西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王朝一代英主刘邦,御驾亲征曾率30万大军长驱直入,在山西横扫千军挡住了匈奴马踏中原的铁蹄。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夺取长安,后来李世民登基建立大唐王朝。大同雁门关始建于唐初为防突厥侵扰,是塞外通往中原的关口。北宋时,抗辽名将杨继业率领全家长期驻守雁门关,满门忠烈抗击入侵敌寇,留下了可歌可泣又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穆桂英是世代人们传诵的巾帼英雄。代县杨家祠堂,就是为纪念宋代抗辽名将杨继业父子而建于元代。古代、现代的许多战争,都曾发生在雁门关地域。抗日战争时期,林彪、聂荣臻领导八路军115师的平型关歼灭战;贺龙、关向应领导八路军120师的雁门关伏击战;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八路军129师的火烧阳明堡机场,都发生在雁门关周围,给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以沉重打击。我们登上雁门关城楼远眺,关下数隘连体,路径蜿蜒崎岖,残留风化的土长城,是留存今天的古战场战火痕迹;近看雁门关左右两座山峰对峙,形似一座大门矗立最高处,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雁门关地势高险,大雁过往只能从城门洞穿过,故而得名。这就不难理解,古今许多战争发生在雁门关地域的原因。在历史人物方面,山西曾涌现颇具影响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文学艺术家。有人说“山西是个出名人的地方”,这是名副其实的。春秋时的晋文公重耳、介子推;战国时的廉颇、荀况;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三国武圣关羽、大将张辽;唐代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诗人王勃、王之焕、王昌龄、王维、白居易、柳宋元;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抗辽名将杨继业、巾帼英雄穆桂英;金元时文学家元好问、大戏剧家关汉卿;明清时文学家罗贯中…...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山西创造的历史,古今出现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多散见于各类书籍之中。这次来山西旅游观光,我们比较集中地了解山西的历史,特别是其中从未闻知的内容,不走进山西是无法知晓的,这的确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们再从“地上看山西”,究竟留存哪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华夏文明?古代已随时间消逝久远,历史却凝结在黄土地上,在中国创造了一系列记录。据统计,目前山西仅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现已发现有255处,占全国同类遗址总数一半以上;现存地面文物35000处,居全国之首;其中现存元代以前的木质结构建筑450余处,尤其辽金以前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0%;现存寺观和墓葬壁画2400多平方米,居全国之最。

五台山佛教圣地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中,南禅寺、佛光寺大殿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质结构建筑;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全国最古老的木塔;恒山悬空寺是北魏的木质结构建筑;以及保存众多彩塑人物形象的晋祠古建筑群,绚丽多彩的永乐宫壁画等。山西的寺庙、塔、壁画、不仅数量多,历史悠久,而且造诣极高。还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平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石窟三圣”之一的大同云岗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帝庙;晋商的乔、渠、曹、王四个家族大院建筑群等。

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山西留存在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址,无论木质或石材的建筑,都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的里程碑。华夏文明在山西大地上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留存到今天,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是在世界上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可以说,山西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我们从中一鳞半爪领略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晋商的大院文化

从太原市向南行车1小时,到达中原历史名城祁县。我们到东观镇乔家堡村,去参观晋中富商的乔家大院。

公元1755年,乔家大院建于乔家堡村正中。从外观上看三面临街,大院四周是全封闭高达10米的砖墙,墙上有垛口、更楼、眺阁,形似一个城堡。走入城门洞式的大门,是一条石铺通道,通道两侧南北分列6个大院,19个小院,300余间房屋,装饰的富丽堂皇,彩绘和木雕、石雕、砖雕的三雕艺术精美绝伦。

并且,内藏之物有千余件,其中还有慈禧太后赏赐的。那是当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西奔路过山西,乔家捐银10万两。后来,慈禧太后回到北京,不忘她在危难之时的乔家相助,赏赐两件国宝——犀牛望月的大圆镜和九龙雕刻夹画罩南非乌木的吊灯一对。我们在这两件国宝前伫立观看,虽经百余年沧桑业已陈旧,却至今保存完好。想那时乔家的雄厚财力,慈禧西逃时的困厄处境,以及后来向西方列强卑躬屈膝,签定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两件国宝,也为那段中华民族的耻辱历史提供了一个佐证。参观这座豪华气派的乔家大院,我们联想当年大院主人是何等富有。这是乔家第三代传人、全国赫赫有名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府邸。乔致庸原是一个农民,他为了改变贫穷生活,离开黄土地走西口,以卖豆腐为生计开始创业,后来又主要经营粮、钱、当等行业。

在国内尤其是北方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乔家开设的生意商号。财力逐年聚增,从而富甲天下。乔家从清代乾隆初年创业,经商辉煌五代,到乔致庸时是乔家富商达到极盛。从嘉庆、道光、咸丰到同治经历四代皇朝的80年间,其财力和影响在国内商界是举足轻重的。乔家成为誉满华夏的著名商家,乔致庸则是山西人经商致富的典型代表。到了20世纪40年代,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打击下,终于衰败。乔家的兴衰,历时长达200余年之久。

山西有6个大院——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县曹家大院、灵石县王家大院,原国民党要员、中国四大财阀之一——孔祥熙的宅院和晋中市常家花园,统称为晋中大院。我们参观的乔家大院,仅是其中较小的一个,而大的有它数倍。这些大院都互不雷同,布局构思各具特色。

大院的民宅建筑物,是晋商文化的展示,构成了晋商的大院文化。晋商的大院建筑物,是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精品,也是商业文化的精品,更是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装饰文化的完美结合。这反映了那时建筑设计者的高超水平,当地建筑业的高水平,并体现出了大院主人对建筑的艺术追求。我们走进乔家大院,看到大院套小院,院中有院,却又各不相同。在北面的大院还有个大花园,鲜花绿树、假山亭子布满整个空间。乔家大院这样的布局,是在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基础上的新颖构思,体现那个历史阶段的建筑文化。

建筑物上的彩绘、装饰和石、木、砖的雕刻艺术,反映出当地民间艺术家与雕刻匠的高超艺术水平,又体现了当时时代的商业文化、装饰文化流行新潮、中国民俗文化和当地民俗民风。乔家大院是一座造型宏伟的民居建筑群,反映和代表了封建大家族的居住形式,集中体现出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又充分展示出具有山西特色晋商的大院文化,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晋商的大院文化,无疑是山西人商海搏击多年取得辉煌成果的体现。山西人在中国经商最早又多,人们戏说:“一块石头砸下去,十个就有八、九个是山西人经商。”那么,山西人为什么放弃仕途追求而热衷于商海呢?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从国家社会背景来说,明朝建立后,为防御外敌入侵设立边关重镇,需要有人运送粮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山西地理位置靠近边防,为人们的经商提供了先机。

从个人生活来说,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艰辛,追求仕途有很大风险,唯有经商致富才能改变个人命运。于是“学而优则商”,就成为人们的努力方向,追求个人致富是奋斗目标,从而形成山西人从商好贾风气。但是,山西人也懂得文化知识的重要,商人们也要自己的后代去读书学习。然而,读书的目的不是追求功名,而是要为经商服务。这是山西人离开黄土地去经商的观念转变后,有别于其它地方人们的新意识。晋中人认识到文化素质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选拔优秀人才去商海搏击,一代又一代逐渐形成,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儒商群体。这是晋商在商界称雄数百年,建构大院文化的基础和根源。民间曾流传这样的话:“河南人有钱穿缎绸,山西人有钱去盖楼。”在山西人眼里,高楼大院是一个体面人家。

因此,有钱首先要建房。因此,由穷变富的一代代晋中富商建起了一幢幢豪宅大院,才有了今日山西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赏。尤其,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选中乔家大院作为拍摄景地,制作出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更使中国山西这座民居建筑群,蜚声海内外。我们一走进乔家大院,就看见通道南侧墙上《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大幅电影海报,到处都挂着大红灯笼,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宛如重现了昔日乔家的生活景象,进入电影的情景之中,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历史感。

中国最早的金融中心和第一个私家银行

从乔家大院向南行车半小时,到达晋中市境内的平遥古城,感受山西的魅力作文(http://1.unjs.com)。这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西安、荆州、平遥、兴城)之一,也是国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西周,高10米厚5米。整个古城池呈方形,四周各有一座角楼,3000个垛口,观敌楼72座。据说按孔子弟子3000,贤人72的数字修筑。城门6座上筑城门楼,门外有瓮城,墙外有深、宽4米的护城河。我们从古城西门走进,导游引领首先登上城门楼。站在城门楼上观望全城,仿佛一座高大威严的古堡。瓮城上依然保留有多门古代护城大炮,炮口对准城外。我们站在古炮台前遐想,当年古城备有相当的防御力量。城内有大量清朝末年建筑的民居、寺庙、商铺等,严谨多变的住宅布局,精美古朴的建筑工艺,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城内是4条大街、8条小街、72个巷道构成的格局。有保存完好四合院3700余处,其中价值较高的有400余处。我们走下城门楼来到明清一条街上,这是古城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建筑的一条街。街道两旁,商业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行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我们走在街上欣赏古香古色的商家店铺,琳琅满目的出售商品,还有那富有书法韵味的古招牌,古题额,特别是远远望去雄踞全城的18米多高的古市楼,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的平遥古城之中。

现在这条街既是商业街,又是名优特产品销售街。平遥是山西的文物大县,这里的文物市场很兴盛,还是古玩一条街。导游告诉我们:“平遥的特产是牛肉和推光漆器。”平遥牛肉早在明代中叶已闻名于世,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平遥地区的水质好,因而牛肉以肉嫩味美,风味独特而著称于世,被国家评为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外。推光漆光器是平遥县著名工艺名特产品,起源于唐代中叶,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老艺人继承唐、宋以来年传统工艺,产品精良,现已畅销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对物美价廉的牛肉感兴趣,选购真空包装带回去;精美而价格不菲的推光漆器,因为携带不便,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平遥古城,在18—19世纪的100多年间,它曾是天下财富的中心,票号林立,商贾云集,有“小北京”之称。清代中叶,票号从平遥兴起,至清朝末年达到极盛。平遥的明清一条街,是当时亚洲赫赫有名的金融中心。当时,全国有51家票号,山西有43家,平遥就占有22家。晋商曾一度执牛耳中国金融界,平遥则几乎占据了全国票号业的半壁江山。在晋商中,平遥人以他们的精明智慧,勇于开拓进取精神,致力于商业活动,努力聚积财富,打造自己的商业王国,在商界创造了极为辉煌的一页。明代谢肇涮的《五杂俎》中说:

“富室之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西),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原以为在中国商业发达最早的地方,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来到山西才恍然大悟,他写《抢愧山西》中说:

“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遥为最。”

那时的平遥、商号、票号林立,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白银声响,财源不断,财富与日俱增。银窖里堆满了银子,多的无法计算。可见,当年平遥是多么富足和昌盛。

游览平遥古城,除明清一条街,清代县衙印象深刻外,最使我们感到震惊的是日昇昌票号。中国最早的银行出现在山西,这是我们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日昇昌票号开设于清代道光4年(公元1824年),是清代著名票号,也是中国第一家票号,更是中国第一个私家银行。这是中国最早的银行设施,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祖父”。

日昇昌票号座落于平遥古城的西大街上,临街房屋中间为通道,两边是店铺;院内三进院落,后面房屋是存放财物的地方。整体房屋布局精到巧妙,别具一格。我们先后观看了柜房、账房、信房、金库、票号中厅(江兑业务办理场所)等,都依然保留原样。墙上挂的诗文条屏,各种印章、汇票、信稿,横匾等实物,保存下来也不少。我们惊异山西人智慧的头脑,在中国开设第一个私家银行,并为其精明操作而叹服。票号的具体操作,在三个方面对现代人有启迪作用。

首先,招收学徒有严格规定,重视人品和吃苦精神。其次,主人的俭朴作风,两间办公用房仅10多平方米的小小陋室,毫无奢华之处。再次,严格的管理。我们钦佩票号主人的胆识,他是中国最早的银行家,并为其一生勤苦做事、忠心为人而感慨。日昇昌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商业巨子。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从默默无闻到偶然被人赏识,再到成就大事,历经曲折坎坷。他年幼时父亲早丧,家中生活窘迫,放弃了读书机会,来到平遥城内开始学徒生涯。他曾进过几家商号店铺,都未得到应有重视。后来又去一家做事,这是常人不愿去的地方,他的聪敏和能干,被人发现是个经商之才。于是,将他推荐到另一家做事,并委以重任。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机。他尽心尽责,勤谨做事,从分号执事、领班,做到总号大掌柜的位置,从基层一步步走上高层的领导岗位。他开设的日昇昌票号在发展昌盛的109年间,创造出一个世纪的辉煌。在下面设立分号40余处,遍及全国20多个商埠、重镇。

日昇昌人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还与国外来华银行发生业务往来。雷履泰作为中国第一家票号的创始人,创办中国第一个私家银行,他尽其毕生之力,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这一空前创举谱写出震古烁金的辉煌篇章。清朝末年,外国势力侵入,国内社会动乱,战事不断。随着银行业的兴起,票号逐渐被取代,便随之自行倒闭。日昇昌票号的兴衰,同世上的任何事物一样,是时间进程中出现的历史必然。但是,出现开创中国近代银行业先河的日昇昌票号——第一个私家银行;谱写划时代金融辉煌篇章的商业巨子——大名鼎鼎的雷履泰,都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证明,无论商业还是金融业,山西是在中国发达最早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山西是开创商业、金融业的先驱。晋商的辉煌业绩,在中国商界树立了榜样。晋商兴衰的经验教训,为今天中国现代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对于繁荣经济和商业的国际交往具有现实意义。

面与醋的饮食特色

“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的面食在山西。在山西召开了中国的面食节。”导游这一语石破天惊的介绍,也是我们首次耳闻山西面食在中国独占鳌头。这说明山西的面食在中国独具特色,中国面食节在山西召开是当之无愧的。

山西成为中国的面食大省,主要为自然环境所决定。中国民间素有“南米北面”之说,山西是“北面”的典型代表之一。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山地较多,一年四季干旱缺雨。自然地质、气候条件决定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其次是玉米、高梁等杂粮。因此,面粉就成为山西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粮。我们第一次见识山西面食,是到山西旅游第一天参观平遥古城的午餐。当时,餐桌上送来三、四种面食,既有主食的又有副食的(还有其它副食)。主食是象我们家中做的汤水面条,副食是几种面食炒菜。将小块面食做成一道菜装盘,因其使用材料不同而味道各异。我们还是头一次看到,面食也可以做成菜来品尝。这就是山西的面食特色?我们感到挺新奇。山西人制作面食的历史大概很久,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种。民间流行的“山西八大怪”中,“第一怪”就是“刀削面比飞快”。

可见,面食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刀削面”我们早有耳闻并不陌生,是何地产物这次得到了确认。原来是山西面食中一大特色风味食品,是山西人制作面食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绝技。我们没有亲眼看见山西厨师制作“刀削面比刀快”的具体操作,可以想见那定会是十分精彩。其它“怪”有:“老陈醋是一道菜;汾酒窝头把客待;路边灰尘当煤卖;山下挖洞当窑盖;土豆白菜论麻袋;烧饼要烙石头块;新娘盖头给驴盖。”这些内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人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我们这次山西旅游观光的亲身体验,山西的主要面食是我们称之为“面条式”的食品,我们每天的主食就是刀削面和水捞面。除刀削面外,还有其它多种样式,如拉面、刀拔面、擀面、剔尖猫耳朵、河捞......。这些特色风味面食,体现出山西人制作面食的高超本领和创造精神。山西人制作的面食,是中国饮食行业的花园盛开的一朵奇葩。

醋——山西人餐桌上的美味食品。象民间流传中“第二怪”说的那样,“老陈醋是一道菜”。显然,面食和老陈醋是山西人生活中的两大主要食品,代表着山西地域特色和风味。山西爱食醋的生活习惯,是由山西的水土和醋的特质功效所决定的。一是山西水呈碱性,需要酸碱中和才对身体有益;二是老陈醋能护肤养颜,养身健体。山西人对老陈醋是情有独钟,成为日常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就是旧军队的士兵,每人也都随身携带。曾流传一个“缴枪不交醋”的笑话:相传,有一次闫锡山的军队,被国民党中央军给打败了。被俘的士兵缴了枪,可每人身上带的一个葫芦似的东西,引起了中央军的注意,以为是什么“秘密武器”?于是中央军当官的一声令下,他们都死活不肯交出葫芦,最后强行收缴这些“特殊战利品”。打开葫芦一股老陈醋味道,弄的中央军啼笑皆非又无可奈何。

这则笑话从另一个层面上投影,显现老陈醋被山西人视为象水一样每天不可缺少。我们没有进过山西人的家庭,亲眼看到他们是否每饭必醋;但他们吃象面条一样的面食,是离不开老陈醋的。我们每天用餐主食多为山西正宗刀削面,老陈醋也是必用的调味品。在这里,想吃米饭是很难办到的。在山西旅游的行车途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路边竖起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很大的“醋”或“老陈醋”字样,尤其红色的字体非常醒目。象在江南看到的“米酒”,云南看到的“米线”一样,老陈醋是构成山西特色的一道风景线。据记载,山西人酿醋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一个叫王来福的人,被山西人尊为醋圣。他利用清徐当地原料充足水质优良的天然条件,开办一个醋坊将原来的陈醋改为熏醋,制作出来的老陈醋,色泽浓郁,风味增强,从此而闻名中外,畅销久远不衰。

参观太原市“东湖”老陈醋厂,是我们这次山西旅游观光的最后一个项目。这是“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家,完全是纯手工制作老陈醋,与机制生产老陈醋有很大区别。这个醋厂的规模不大,外省市来参观的人流不断,我们进厂时正碰上一个上海旅游团队,跟着导游旗离开醋厂往外走。在醋厂一位女接待员的引导中,我们先后观看了老陈醋手工生产录象,历史展示室、产品陈列室、生产车间的“蒸、酵、熏、淋、晒”五个步骤的手工酿造工艺,最后到产品销售室,品尝产品和选购产品。当我们经过发酵车间时,粮食发酵产生的刺激性气味,使有的人不敢驻足观看而加快脚步走出。女接待员看到这种现象,笑着对我们说:“老陈醋味不要恼,保你半年不感冒。”真的吗?我们相信会是真的,同女接待员一起笑了,这算是经受一次老陈醋洗礼,对身体十分有益,是我们来山西旅游的意外偏得。这个醋厂纯手工酿造的“东湖”老陈醋,是精选高梁、大麦、豌豆为原料,无用化学催化剂,通过生物自然发酵,完好保存农作物有益成份,再经过数年“冬捞冰,夏伏晒”的天然酵化,去芜存菁的陈酿过程,酿出高水平的老陈醋,素有“中华第一醋”之称。它体态清亮,色泽黑紫,细细品味,陈中带新。不仅具有绵、酸、香、甜、鲜的口感,而且祛湿毒、杀邪气、消瘀肿,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老陈醋分为2年、5年、7年的三种不同酿造年限,价格也因而有所不同,年限长的价格贵一些。在醋厂产品销售室,我们在品尝产品之后进行了不同年限产品的选购。参观醋厂结束后,我们随导游走进厂外的老陈醋商店。

货价上的老陈醋目不暇接,包装的五色缤纷,我们仿佛置身于老陈醋展览馆。这里出售的老陈醋品种繁多,有“东湖”老陈醋及其系列产品,保健醋、风味醋、礼品醋、陈醋、白醋......这些品种的老陈醋是承袭传统的酿造工艺——纯粮纯手工酿造,其中的“保健醋”品质尤佳。它以老陈醋为基质,用精选的蜂蜜、山楂、红枣、薏米等10多种高级营养滋补品提取液加以配制,具有降压、降脂、软化血管、护胆防癌的独特功效,获得国家批准的健字批号,闻名国内外。远销美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我们又进行了第2次选购。我们带回老陈醋,也带回难忘黄土地的山西情。老陈醋是山西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之宝。

这次山西的旅游观光时间很短,却前所未有使们们认识了山西的真实面目。我们瞬间触摸到了山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亲眼目睹了华夏文明足迹遗留下来的珍贵成果。漫长而悠悠的中华民族历史,给山西积淀着厚重与沧桑。我们感到震惊,山西的晋商雄踞中国辉煌200年,长久以来却鲜为人知;而人所共知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200年。山西平遥的明清一条街——19世纪亚洲赫赫有名的金融中心,则更是无人知晓;而美国的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所在地,在中国闻知不乏其人。我们感到汗颜,对中国商业的源流在知识领域存在空白,对祖先创造中华民族文明的成果仅略有所知。山西之旅使我们受益良多,难得补上一次生动深刻的历史文化课,并将久留在美好的记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遇见最美的古诗词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梦醒时分,大地一片静默。无数的寒冷与孤独向我袭来,勤劳的太阳,我能再有一个梦吗?在美梦中飞翔,飞向心灵的故乡--盛世唐朝。感受,感受最美丽的精彩。

--题记

我爱盛唐,因为那儿有看也看不完的风景名胜;我爱唐朝,因为那儿有数也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我爱盛朝,因为那儿有说也说不完的功臣名将;我爱天朝,更因为那儿有最璀璨的文化财富--唐诗宋词。

我读李白,能读到面对怀才不遇,与敬亭山恋恋不舍的豪迈;品李白,能感悟在金陵酒肆中与友人忠贞不喻的友情;想李白,猜不透太白酒中陈酿的人间无常变化的逍遥......

李白,一位飘荡在人间的仙。

还有一位才女李清照,娓娓动人,浪漫柔情。

她像一朵开在雪中的花。纯洁高雅,还有一点点暗香浮动。"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一缕缕忧伤扣打我的心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一阵阵悲壮响彻我的心谷。"只恐溪头蚱蜢舟,载不动,几多愁。"又是怎样一帘帘断肠徘徊我的心怀。

最爱莫于稼轩与东坡的珠联壁合!稼轩虽在官场上"醉里挑灯看剑"的失意,也有"路转溪桥忽见"的喜悦。苏轼忍受"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中也吟地出"日炎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异曲同工,巧夺天工。如次大气,如此其贤,今夫岂欲释之乎?

文字如风,那么诗词就是那最凉爽的清风,迅速的拨开我们心中的乌云;文字如雨,那么诗词就是那最缠绵的雨,轻轻地洗净我们蒙灰的心灵,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真谛!

当暮色渐蓝,你那里可是新月一湾?枕畔该有一段故事,一串梦幻?我们用心数着相逢的日子,听风,总像你的手,在叩打门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山西悬空寺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诗人王湛初作诗:“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唐代诗仙李白醉书“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 五一的时候,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到山西大同市附近的悬空寺去玩,我高兴极了。到了悬空寺,我却害怕了起来,因为悬空寺是被一些只有拳头一般粗细的柱子撑起来的寺庙,而且,还是建在悬崖上,整座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所以,我更害怕了。

于是,我就和妈妈说不想去了,妈妈说:“不行,来了就要每个地方都逛一遍,玩一遍嘛。要不以后就没有机会来了。”我听了只好和爸爸、妈妈一起进去了,我们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了从山脚下排到半山腰的游人。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我:“由于悬空寺都是用木头打起来的,如果上去的人太多,就会增加悬空寺的负担,造成损坏。而且,悬空寺太陡、太窄,人多了容易出危险,要分批放人上去。所以,轮到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呢!”

我们等了很久很久,终于轮到我们了,我兴奋地跑了上去,可是到了上面,我发现那里的楼梯真的很高很陡,高的差不多有一个竖着的练习本那么高,而且木质地板一踩上去就嘎吱嘎吱得想。只要风一吹,就能看到一些支撑的柱子在摇晃。那里的楼梯很窄,每次只能下去一个人。所以,我要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地挪,生怕一不小心滚下去。

终于,我还是给自己壮胆鼓劲,走到了下面。回到平地上,我的两条腿都发软了。一个阿姨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太可怕了,因为到了悬空寺最高的地方时,那里的风很大,旁边的栏杆很低。我们手紧紧地抓着栏杆向前走,一阵风吹过,我就一阵摇晃,所以我才觉得可怕呢!”

但是,古代建造悬空寺的时候,那些工匠们是怎么做到的啊?真的是巧夺天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山西之行--平遥古城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去了山西,来到了平遥古城参观。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代县城模型,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研究明清历史的活化石。

平遥古城也叫龟城,它的建筑造型像龟,代表着长寿的意思。听着导游阿姨的讲解,我们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城墙下。抬眼望去,古城墙高大雄伟,很有气势。我们几个同学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来到城墙,向下一看,原来这座城外还有一个门,有敌人来侵略,把第一扇门打开,放敌人进来,然后关起门,就是瓮中捉鳖。古城墙上有3000个垛口,72个敌楼,象征着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在城墙的四角各安放着一个铁人,他们的动作形态各异,有射箭的,有敲鼓的……

下了城墙,我们来到了明清大街,大街上商品琳琅满目,多是些古董店,但是还有卖冰棍的。看着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来到了明清时代。我们还看了当时的地下金库,里面有许多金元宝。

这次的旅行,让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我很喜欢平遥古城,以后我还会再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眼中的山西作文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一座古城,流淌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美景,美食……这就是我的家乡—淮安。

论淮安美景,清晏园,樱花园,桃花坞,楚秀园……让你大饱眼福。其中最著名的是桃花坞和清晏园。桃花坞,顾名思义,就是有许许多多的桃花。桃花坞里,随处可见一丛一丛桃树。春天到了,红的,粉的,白的,各色桃花一齐绽放,成了花的海洋。风一吹,像是无数色彩缤纷的小精灵在欢快的跳着舞。桃花岛最著名的是那尊“天女散花”的雕像。天女玉白的身子,斜挎着一个纯白的花篮,手里握着一捧桃花瓣,身体微微前倾,似乎要将那一捧桃花,化作一点一滴的爱,洒向人间。“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说的正是清晏园。弯曲绵延的小路,各式各样的假山石,古色古香的亭子,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夏天,一池的荷花,在嫩绿的荷叶衬托下,妖娆的盛放在阳光下。

论淮安美食,那可是数一数二的。淮扬菜,乃四大菜系之一。讲究选料,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口味清淡。淮扬菜中的“十三香龙虾”是赫赫有名的,色,香,味俱全。深红色的大龙虾,配上香味浓郁的汁水,啧啧,那味儿,够劲!我最喜欢的是平桥豆腐,鲜美的鸡汤,裹了鹅油的豆腐,还有洒在其间的火腿丁,虾米,香菜等,真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吃平桥豆腐不要一口吞下去,看上去好像不烫,其实不然,热气全裹在豆腐里了,一口咬下去,舌头都烫掉了。等到豆腐微冷些,即可动筷,香软的豆腐配上浓郁的汤汁,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我眼中的家乡—淮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山西大同小吃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泱泱华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饮食文化上也各有特色。我从小生活在大同,对大同的地方小吃非常熟悉。北京人常说我们大同人“住的是金銮殿,吃的是窝窝头”。但在我们大同,“窝窝头”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黄糕、凉粉儿、莜面芋芋、刀削面等数不胜数,每一种都馋得让人流口水。就说刀削面吧!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雪白的面条配上不同的汤汁和肉粒,别有一番风味。人称山西人是“醋老西儿”,所以调料里醋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一小勺鲜红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碗。说起刀削面还有一段典故:据传当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为防止汉人造反,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全部没收,每十户人家只能用一把厨刀轮流做饭。有位老汉想取刀做面,不料刀已被别人抢先拿走了。老汉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块薄铁皮,就用这个切吧!他把揉好的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铁片就削了起来,薄薄的面片飞入锅中后不住地翻滚,很快就煮熟了。最好吃的要数凉粉儿了,果冻般晶莹剔透的粉块儿,被一刀刀地切成薄薄的粉条,配上翠绿的鲜黄瓜丝与柔嫩的卤煮豆腐干,看着就让人眼谗。先别急着流口水,对咱‘醋老西儿’,醋与辣椒的搭配可谓天作之合,几滴醋,一小勺辣椒加上大颗饱满的莲花豆与浓烈的葱汤、蒜汁,一碗鲜凉润口的凉粉儿就算完成啦!白、黄、灰、绿、红的搭配,使你还来不及欣赏就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在嘴里咬上几口,凉粉儿的柔滑与莲花豆、黄瓜清脆的声音在嘴里组成了一支有趣的“凉粉儿”交响曲,稍不留心,淘气的凉粉儿便会流进你嗓子。如果你到大同来,一定记得要来品尝这里的小吃。不仅饱眼福,还能饱口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穿越古诗词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又到了背古诗的时候,我对着《舟过安仁》这首诗,抓耳挠腮,一个字也背不进去,于是,在书上画起了小人。

画着画着,不知怎么会回事,我眼前一黑,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吸了进去,头痛地要晕了过去。我心里想:糟了,明天恐怕要上头条了!“某小学生因背古诗而猝死房间,呼吁大家减负……”。

重重地摔了一下,眼前突然看到了蓝天。还好,我没事。只是书桌和语文书都不见了,只有硬硬的木地板。奇怪,我在哪儿?我想站起来,四肢却柔软无比,怎么也起不来。一阵风刮过来,我感觉身体在向天上飞去。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成了一个纸片小人,四肢被线牵着,挂在一叶小舟上。原来的木地板就是小舟的甲板。

天谴报应啊!我的内心懊恼而绝望:“看你还画不画小人了!”

风停了,我又一次跌落在甲板上。这时,船舱里走出两个小童,一人身着蓝袍,一人身着红袍,穿得十分古朴,和电视中的古装剧一样。

“哥哥,”红袍小童说,“我划累了。”

“你先休息一下,我来划。”只见蓝袍小童在船头,一会儿划着浆,一会儿撑着篙,累得满头大汗。红袍小童坐在甲板上,还大口地喘着气。

又一阵风刮来了。我又一次飞上了天空,线被扯得紧紧的。

红袍小童回头对蓝袍小童说:“哥哥,风好大呀!”

说完,红袍小童突然跳了起来,拍着手,好像明白了什么,转头就匆匆忙忙地钻进了船舱,又急急忙忙地钻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大伞。

“还没下雨呢,你就准备给哥哥打伞遮雨了?”

“才不是呢,哥哥,你先把篙放下。”

红袍小童把长长的篙拖进了船舱。

“你要干什么啊?”哥哥不解地问。

“刚才不是看到许多大帆船都跑到前面去了吗?我们也来做个大帆吧!”

哥哥会心一笑,拿过伞,将伞撑开,高高地举在空中。

风更猛了,仿佛要满足弟弟的心愿似的。我也被风吹得越来越高,只见下面是棕色的伞,棕色的船,那棕色的小点越来越快地划过蓝色的河面向前驶去。

我突然明白了,那首诗就像一幅画般闪现在眼前。

又一阵狂风,把我吹得晕头转向。转眼,我回到了书桌前。

“写吧。”旁边一位身穿白色长袍的中年人递过了一只毛笔,笑眯眯地看着我。不知为什么,我就是知道他一定是杨万里。

我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在宣纸上大笔挥墨……

“好诗!”回头一看,杨万里已乘鹤而去,只听他高咏,“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撑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眼前一黑,再睁眼时,已经坐在了家里的书桌边。

打开的语文书上,小人儿的旁边正好有三个字:杨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