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作文要注意的事项精选20篇

今年的中考零分作文题目已经公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与成长零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7735

作文

133

小升初英语写作注意事项:最易忽视的写作细节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一、构思、准备不充分,匆忙下笔

任何一篇作文出题都是有它独特的道理的,所以提前审题和构思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很多孩子目前存在一个情况,想到哪写到哪,有记流水帐的习惯;这也造成了作文杂乱无章,毫无条理,同时容易出现写错单词和用错句型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1、认真审题,审题的重点放在写作体裁、格式、字数方面,确保第一遍审题就能保证得到基本分。

2、确定文体和时态,因为不同的文体要求的写作格式也是不同的。

3、列提纲,打草稿,然后修改。这样可以保证错误降低至最少或者没有错误,同时也能保持卷面整洁。

二、中心重点不突出,切题不准确

英语写作不是语文散文(形散神不散),写英语作文,尤其是在中考大压力下短时内写出高分作文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动笔前并没有认真审题和思考,对出题者希望得到的预期尚未揣摩透彻,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同学虽然语言功底非常不错,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没有拿到一个自己预期的心理分数,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切题不准确或者不够突出中心上了。

三、忽视文化差异

我们要时刻牢记一点,中英文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体现在作文表达上也常常会出现生硬的中国式作文表达,降低了我们的作文质量。所以注重中英语言差异,并努力找到两者之间的表达方式上的共通点,并且有意识的运用就能避免类似的问题。

四、忽视细节,无谓失分

很多孩子在写作文时常常感觉"下笔如有神",但最终结果出来后大惑不解。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忽视标点、书写、段落安排、大小写的问题,所以只要更加注重细节,这些无谓失分就可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今年立秋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

——[当代]徐书信

上面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徐书信写的“立秋”诗意。虽言简意赅,却写出了立秋的特点:渐凉、蝉稀、雁南飞、露湿衣,遂作题引。

今年的8月8日是立秋节气。“立,始建也。”立秋代表夏季结束,秋季开始,天气由热转凉。当然,对待炎热天气还不可大意,因为从立秋到天气真正变凉还需要一个过程,期间还要预防立秋后短期回热的天气,也就是“秋老虎”的肆虐。“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

那今年“立秋”后天气还会持续炎热吗?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理解,立秋也只是一个特定的瞬间时刻。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就要看立秋具体的时间了。其中,“早”指的是0点-12点这一时间段,“晚”指12点-24点这一时间段。2015年立秋时间是8月8日04:01:23,那么2015年立秋就是早立秋。如果从民谚角度看,进入立秋后天气可能会明显转凉了。当然,这种推断也会因地域不同而出现差异,所以,大家还应该关注当地天气的变化。尤其要注意从立秋到8月22日之间的末伏天气。

在古代,立秋不仅是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称为立秋节,也叫七月节。早在周代,在立秋当日,天子要亲自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而汉唐以后也继承周制,逢立秋日都要祭祀五帝。

而在民间,围绕立秋也形成了许多有趣的习俗,北方人“贴秋膘”,南方人“啃秋”,都别具特色。

由于经历了“苦夏”的食欲不济,人们往往都容易变得消瘦。所以,一进立秋,在清代时的北方地区都要“悬秤称人”,以和立夏时节的体重进行比较。一般来讲,人们经历夏天后体重都会有所减轻,这时,人们便开始炖煮鸡鸭鱼肉红烧肉,进行恶补,这就是“以肉贴膘”。

立秋“啃秋”就是吃西瓜,主要流行在江南地区。在旧时,逢立秋日,城里人会买个西瓜带回家,全家围坐在一起啃西瓜,就是“啃秋”。农村人自己种瓜的,则直接在瓜田里、凉棚下或者树荫下席地而坐吃西瓜。而对于没有啃瓜条件的农人,则会啃咬自家的庄稼,比如山芋、玉米、红薯等,也就算是“啃秋”了。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除了“贴秋膘”和“啃秋”,在许多地方一进入立秋就开始“摸秋”,也叫“偷秋”。

摸秋的习俗范围很广,相传始于元代。不少地方自立秋之日起就可以“摸秋”。那些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她女伴的陪同下,到秋夜里到田野里“顺藤摸瓜”,就叫“摸秋”。据说,摸到南瓜生男娃,摸到扁豆生女娃。而非婚育的小孩,如果摸到葱会聪明,摸到辣椒不害眼病。

温馨提示:虽距离立秋还有一段时间,但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物则是每个季节、每天都应注意的,此时正值空调工作的季节,提醒广大朋友多喝热水、在空调房内注意保暖,莫因为一时贪凉而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必要的小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清明节扫墓注意事项

全文共 2216 字

+ 加入清单

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祖先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时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绘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一般应带上香纸供品,亲自到茔(墓地)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旧时“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现在则流行网上扫墓,其实不论哪种形式,都是为了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传承人类文脉,当然亲自到坟上去扫墓,体现精诚,则效果更好一些。同时,给祖坟插插花,压压纸,添添土,除除草,也有利后代运势。

清明节扫墓禁忌盘点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之意的节日。我们常听说孕妇不能祭祀、扫墓不能穿艳丽的衣服等等,在清明节扫墓时,有哪些禁忌的地方呢?

1、清明节扫墓的程序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是祭祀,人们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

2、清明节拜祭辈分

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3、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

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4、清明节穿衣配饰

清明节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

5、清明扫墓时间

一般来说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前完成扫墓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6、扫墓时不得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跑到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7、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它坟墓拍进镜头。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8、清明节忌讳探视朋友亲人

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去探视为宜,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说不过去的,或者说不吉利。当然,你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在外面吃饭为宜。

9、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

清明节除了扫描祭祀活动,还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例如: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所以出去旅游是可以的,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晚上活动要谨慎。因此清明节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说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10、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供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财帛。

11、清明节前忌买鞋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节过生日,因此有时难免就在清明节买双鞋。岂不知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时买鞋。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你只要留意鞋店为何清明节生意不好就明白了。

12、外人最好不要陪同扫墓

非自家人最好不要陪同前去扫墓拜祭,比如女朋友陪男朋友,下属陪上司等。

13、怀孕妇女不宜祭拜

通常来说怀孕妇女是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的,除了强调风俗外,其实长途奔波对妇女和胎儿来说都是不宜的。相信家中如若有上了年纪的长辈多数都会阻止孕妇清明拜祭的。

14、家中有人清明节生日应适当禁忌

如若家中有人正好是清明节过生日,应尽量避开。比如阳历生日恰巧清明节,尽量过农历生日,反之亦然。如果实在避不开,则当日不要接受鲜花,生日蛋糕也不可当天吃。

其实当下的年轻人早已无所谓上述的诸多禁忌,不过由于是给已经过世的长辈扫墓,多少还是应该注意一下的,免得落下对先人不敬的话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注意事项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采取补救措施,把生物钟调整正常。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有条件的还可以午休一会儿,晚上睡前洗个热水澡,尽量恢复到节假日前的作息时间。

二是调整心理,尽快收心。可以尽快停止各种应酬,试着缓和亢奋的神经,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让思维恢复到平时那种紧张的运作模式中。

春节长假已经过去,节后综合症让兴奋的神经占据了大脑,工作和休息都不能及时进入正常状态。小编建议上班族最好在上班前的一两天抓紧时间自我调节,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秋季后,人体也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阴虚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处暑”期间,南方暑湿较重,暑湿最易伤脾,中医称暑湿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当脾被湿困后,就容易感到疲乏。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秋天,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因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考写景作文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学到过不少写景的文章,如《南京长江大桥》、《秋天来到我家的院子里》等,在我们作文中,不管是写人,记事,也常常会有景物描写。高考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

⒈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⒊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中考作文注意事项

全文共 367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作文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一、审题

审题,是对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的过程,就是确立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作的过程。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是中考的时候,考生因为要抢时间,临场心理又十分紧张,为避免偏差,冷静审题显得特别重要。尽管中考作文命题有明文规定,在审题上不给考生设置障碍,但这并不等于说不需要审题。认真解读,把握题意,是中考作文成败的先决条件。

在审题方面,常见的问题有两种:一是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确。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这一中考作文题中的“初升的太阳”,很明显有比喻义,表明要求写出中学生风华正茂、生机勃勃、热情奔放的多彩生活,表现出他们活力的光芒,青春的气息。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一点,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又如“在______的影响下”中的“影响”,意思是对被影响者的思想或行为起作用,它与“帮助”、“教育”等的含义是有区别的。有些同学未真正懂得“影响”的意思,结果所写的作文成了“在______的帮助(教育)下”。二是未弄清题义,没把握住题目的要求。如“我和______”,很清楚是写双方的,而有些同学错以为是写“______”,成了“我的______”。同样道理,“在______的影响下”,尽管文章触及“被影响者”的变化,但内容很少,而大量的笔墨却花在“影响者”身上,这就颠倒了主次。另外,还有个别同学因过分紧张或粗心,没看清题目(包括要求)。这往往会导致文章内容与主题扣得不紧,严重的还会远离题意,甚至文不对题。

所以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四个明确: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明确文章的写作对象,明确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明确选材的范围。

二、立意

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记叙文中,“立意”是确定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考作文的立意要求我们从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选取鲜活的素材表达中心——表达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表达自尊自强自信自律的情怀,表达对“真善美”的赞颂与向往,表达对老师家长的尊敬与感恩,从而展示中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风采,歌颂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时代生活,抒发中学生纯真丰富的情感,表达睿智深邃的思想。

对照以上要求,就会发现我们在中考作文中问题还是挺多的:其一,文章中心不明。很多考生在作文时,写人往往只停留在他(她)做了什么事,而不注意他(她)为什么做了这些事;写事往往只停留在叙述事情的过程,而不注意写“事件”中包含的思想意义。其二,文章多中心。如有考生在写“见到儿时的朋友”一文时,既写了与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又写了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还对现在农村中有些家长为了挣钱,早早让孩子辍学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一篇文章,有三个中心,结果表述每个中心只能是蜻蜓点水,极为肤浅。

所以,从立意的要求来看,我们在中考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二是要正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有创意。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如有四位同学写自己游佘山的经历:第一位写了自己游佘山的过程,毫无疑问是“流水账”。第二位先抑后扬,先写自己上山时的艰难,然后写看到的佘山的美,进而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立意显然比第一位有了进步。第三位从上山的路写起,上山可乘缆车或沿石阶上去,写自己沿阶而上的艰难,觉得山太高,爬不上去,最后克服困难终于来到山顶,欣赏到了山顶美景,这时却觉得山并不高,由此体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从而明白要想攀上高峰,必须作艰苦的努力,立意显然更高。最后一位则写自己在佘山的两大景点(佘山大教堂和佘山天文台)之间徘徊,因时间关系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景点,最后自己选择了佘山天文台,文章论述的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作为当代中学生在神学与科学之间该如何选择,立意同样出色。所以,同样一个题材,立意可以完全不同,写作时,我们一定要善于从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出发,寻找新颖的角度去开掘事物的特点,探求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炼出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来。

三、选材

五彩缤纷的人类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有位着名的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材料选得准,选得好,文章已经成功了一半。”考生写作文应该注重捕捉生活的闪光点、挖掘生活的新鲜事。生活的闪光点、新鲜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生活的体验和知识的积累获得的。只要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善于做生活的主人、写作的有心人,善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观察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善于观察、深入思考、注重积累,就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源”。当然,生活中惊天动地的典型事件并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多留意平凡的小事,注意挖掘事物的本质,探究事物的内涵,提炼其中的精华。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事虽小,但小事中蕴涵着大意义。

我们在作文选材中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一是材料陈旧。有些同学写到老师往往就是挑灯备课或是带病工作,写到父母关心自己就是风雨之夜送患病的“我”上医院等。二是材料单薄。有同学以老师一次补课来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以一个50分测验成绩来作为证明我“从来没有”这样悲痛的依据,其本意是以细碎小事来反映一种崇高品德,用普通琐事来表现自己某种强烈情感,但由于材料过于单薄,结果往往达不到目的。三是编造材料,“借用”材料。部分同学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平时自己又不注重积累,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结果就造成材料违背生活的真实,甚或出现完全抄袭或变相抄袭人家作文的情况。

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在作文的选材上我们应注意以下一个原则、两个方面。

一个原则就是紧扣主题选材。凡是跟文章主题无关的材料一律舍去,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原则上也一概不用,材料尽量要典型。

两个方面就是,一要注意选材内容的新颖,二要注意拓展并表现自己的知识面。在内容上,要让自己的文章富于时代气息,写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要写真事,抒真情,写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观察、认识也不尽相同,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首先要开拓思路,多列角度;其次要反复比较,选择角度;最后要深入挖掘,确定角度。大多数中学生,所过的无非是平淡无奇的生活,接触的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琐琐碎碎的“小”事情,确实没有多少新奇的东西可写,但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凡人小事中的闪光点,那么,即使是老材料同样也可写出新意,也可以小见大。

譬如拿抱小孩来说吧,恐怕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过此生活体验,但又有谁想到拿来作文呢?有一位聪明的同学却想到了,她从陪表姐的孩子玩耍半小时而“累得精疲力竭,叫苦不迭”的体验中,提炼出这样一个颇有意义的中心:“由此,我想到了我小的时候,也一定是够调皮的,爸爸妈妈也一定是这么哄我,陪我玩,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的,这是多么不容易啊!这时,我不禁吟起了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该怎样来报答父母对我的抚养之恩呢?”作文的主体部分就是描述与表现孩子玩耍的情形,并不难写;其所以成为一篇成功之作,在于她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这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中,发掘出了其中的意蕴。

四、行文

作文的行文方面涉及文章的详略安排、结构层次、过渡照应、首尾呼应,涉及文章写作时的记叙顺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和名言警句的运用等。由于涉及的内容众多,在此不一一赘述,仅举两例加以说明。

譬如取舍要得当。有一同学写“喜欢游泳的弟弟”,文章大部分内容写其怎么去学游泳的,又是怎样逐渐爱上游泳的,但弟弟“如何喜欢”却写得很少。很显然,文章就失去了平衡。

再如描写要具体。有一同学写早晨的校园是这样写的:随着上课的音乐铃声,热闹的校园进入安静之中。大楼里不久就传出了朗朗的书声。再看另一段文字:随着早自修的音乐声铃,原来像一锅开水似的校园立刻变了样。二楼的教室里传出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三楼的教室里飘出了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还有王勃的千古佳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楼的教室里则飞出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噢,他们在复习,此起彼伏的朗朗书声合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宏亮美丽的乐曲。两下一比较,高下自分。所以我们在描写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语句的空洞、生硬,描述尽量要生动、形象。另外,还需指出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在作文中过分追求内容的浮夸、文字的花哨,过分追求文章中语言的华美,从而堆砌词语,结果往往给人以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感,必须坚决杜绝此类情况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理一轮复习注意事项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一轮复习中,很多同学容易进入学习误区,从而影响学习效率,下面就是六个常见的一轮学习误区:

1、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好高骛远。

2、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

3、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

4、零敲碎打,死记硬背。

5、题海战术,追求数量。

6、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

1、要狠抓基础、紧抓教材。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要围绕教材,展开复习。

2、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心就是主干,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3、是要形成两个习惯。一个是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4、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比喻句注意事项

全文共 2361 字

+ 加入清单

感情色彩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思想感情。

突出事物的特点

(2)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了解比喻原理

(3) 了解比喻的特点不要随便写要遵守 把什么比作什么 的比喻原理。

生动

(4)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也变得更具体。

如何判别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称不是比喻句。

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水仙花的根是一根根像空心管似的白须,真像老爷爷的一簇胡须。

★到了八九点钟,迎着升起的太阳,“死不了”那一个个鼓胀胀的花蕾像睡了个懒觉的女孩子,不好意思地张开笑脸,争着打扮起来。

★迎春花又像用薄金做成的精巧的小喇叭,一朵朵开着,直开到枝的尽头。

★迎春花没有玫瑰那么娇嫩,也没有牡丹那样芳香,可它却不畏严寒,以顽强的意志泛绿、吐蕾、开花,第一个报告春天的来临,给大地增添了金色的光彩。

★你看,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紫荆,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常用例子:

1)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2)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3)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4) 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6)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7)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8)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9) 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0) 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

11)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2) 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13)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14) 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生机;

15) 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活力;

16) 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17) 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心中温暖;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母亲是威严的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母亲是和平的信使,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和睦;母亲是不熄的篝火,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家;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随时把我唤醒。

18)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9)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20)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21)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2)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3)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24)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25)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26)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27)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28)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29)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0)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1) 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32)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33)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34)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35)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6)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37)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什么叫做比喻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在家期间应注意的事项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1.要遵纪守法,不要参与赌博和迷信活动;

2.走亲访友期间要注意交通安全;暑假期间用火、用电要注意防火和人身安全;

3.做到文明上网,禁止参与非法宗教活动或非法传销活动;

4.不参加任何非法组织,不组织、不参与任何非法集会等;

5.如遇暴雨、地震、传染病爆发等不可抗拒的灾害,请及时将安全状况告知班主任老师和同学;

6.请大家随时关注学院学工办公共信箱 tjsdjjxgb@126.com密码23766126,有通知及时做好相应工作。

7.返家后请给班主任发短信报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小升初作文写作指导:写事作文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写好小升初语文考试中的应试作文,关系到整个小升初的结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事作文的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好话题作文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发挥平台,话题作文因其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成了许多命题人首选。以下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的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欢迎大家查看。

要写好话题作文,应做好以下几点:

1、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由于范围宽泛,给我们学生的把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写作前首先应学会化大为小。如一个西瓜,洗净后只有切成小块才好下口。话题作文的写作也应如此。我们可以将话题化为几个契合话题的子话题,然后从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一个易写好的来写。简单地说就是采用大题小作的写法,从具体一点切入,然后调动自己的积累,在这个问题上聚焦、展开和提炼,把这一点说足说深说透。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2、善于以小见大如果仅局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如胜。所谓以小见大,即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对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3、扬长避短,定好文体在确定文体时,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⑴根据话题的特点。有些话题适宜写议论文,有些话题适宜写记叙文。⑵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己擅长说理,就选择写议论性的文章;擅长形象思维,就选择记叙性的文章。⑶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如果自己喜欢写议论文,而在这一方面自己掌握的材料比较少,也只能放弃。

4、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自己的创造性。要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体现主题。要选择好的、与文章文体相适应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总之,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表现自己的“独特”(与众不同)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1、开门见山,开篇迅速入题

议论文的开头应如“凤头”,小而好看,即三言两语,摆出观点,以引发读者的喜爱和思考。

2、选材要新颖、典型

选举的事例要有时代性,如果是旧材料则要“挖”出新意。举例要准确无误,有代表性,能充分证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3、分析、举例相结合

一般的初学议论文的学生总是叙大段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缺乏分析,不能做到人们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

4、合理使用结构形式

议论文一般使用并列,递进式、对比式、总分式几种结构形式进行论证。考生应根据论点的特点及自己的写作需要选取论证结构形式,也可以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结构形式。

5、注意结尾回应题目,总结全文

好的结尾是短而有力,既照应了中心,回应了题目,使全文浑然一体,又能给人以深深的思考,留下回味的空间,收到非凡的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小升初作文指导:写事作文注意事项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写好小升初语文考试中的应试作文,关系到整个小升初的结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事作文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注意事项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注意事项

全文共 4915 字

+ 加入清单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5.避免雷同。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

6.不能过大。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2009年全国高考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一个是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一个是湖北卷的《站在门口》。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3.补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

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5.避免雷同。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

6.不能过大。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四、要选好材料。补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五、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能抓住人心,吸引读者往下读,分数也会有所提高。半命题作文如果没有结尾会让读者感觉文章没写完,所以结尾也是作文的关键。开头和结尾可用同一语句或同一风格(如排比句、带哲理的议论等)来写。

六、要有个性、亮点。有个性、亮点,才是有创新的文章,也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标题追求“眉清目秀”,注意色彩的点染,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情节追求“一波三折”,采用误会、陡转、巧合设置波澜;语言追求“文采动人”,锤炼词语,变换句式,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论据使用注意事项

全文共 2902 字

+ 加入清单

1、论据必须为论点服务,即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能证明论点。

2、论据要典型,不能用诸如“我同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同时论据更要丰富(多积累、勤积累才能做到)

3、论据要新颖。新颖方能吸引人。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记住:写作文时,如果你能一下子想到的事例,别人也会一下子想到,所以就注定你的论据不够新颖了。

4、论据丰富时,事例排列的顺序应当这样:古今中外。

(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中学阶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引用(引言)论证、事例(名人、时代人物)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以及比喻论证。举例:

一、揭示实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回扣深化论点。如: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考场优秀作文《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论据与论点联系紧密。

二、正反对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正反两种事例形成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如: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使世界陷入了战争的深渊。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考场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以上两个论据,一正一反,对照鲜明,有力地论证了“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这一中心论点。

三、反向假设法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从而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将导致失败。

赵人邯郸觉得楚人走路好看,便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赵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范。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地吞进肚里。

倘使邯郸能在学步之时,融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特点,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赵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考场优秀作文《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上面文字所举的是两个反面论据,接着用“倘使……会……”“假若……会……”两个复句从正面假设分析,从而很好地论证了“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

四、正面推理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所举事例的正面剖析,以小见大,从而推论出其具有的普遍意义,强化论点。如:

史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推荐解狐。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敌吗?”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推荐的是县令,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敌呀!”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护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法官,祁黄羊推荐了祁午,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我是把最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并没有考虑他是谁的儿子。”事实上,祁午正如他父亲所言,办案精细果断,政绩显著。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可见,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考场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

这段文字通过对祁黄羊推荐人才事例的剖析,从正面推论出了“感情左右理性并不能一概而论,应因人而异”的道理。

五、引申类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如: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30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800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300多位时就出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几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考场优秀作文《人生的“出”与“入”》)

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会少犯错误。

六、因果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而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如: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被依军法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考场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注意事项

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卷面

为助力考生在中考语文作文中取得高分值,提醒考生,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同学们必须记住,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很多同学写字并不好,你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记住,必须一笔一划写清楚,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千万别写得太潦草。你不认真,阅卷老师也不会认真。

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掌握几种叙事方法。譬如:开头情景渲染、开门见山点题、中间注意插叙等等。

这里提一下小应用文。小应用文今年中考八成要考,大家要注意。书信、通知、颁奖词、短信、导语、简单的说明文、分析概括某种现象等,可能还会出现。建议大家查查资料,把去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小作文题复习一遍,做到有备无患。

关于标题

根据新课标精神,近两年的作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去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作文约占70%,半命题约占7.5%,话题和材料作文,占15%。即使出现了材料作文,有些也是二选一题目。

关于立意

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

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作文是让阅卷老师读的,不是自己在QQ空间上信马由缰地乱写,因此,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太大胆。譬如,你要求中日开战夺回钓鱼岛,中菲海军在黄岩岛摆战场,你骂朝鲜独裁,等等类似的内容,只能降低你的分数。一句话,我们要写阅卷老师愿意看的,作文得高分才是正途。

其次,无论中高考作文怎么出题,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8类。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四是享受幸福,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智慧的情节。五是成功成长,写花季中的酸甜苦辣。六是道德修养,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等。七是哲理品悟,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八、告别往昔,写对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 上面几个方面,有侧重也有交叉,同学们要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不同的立意。

关于结构

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不要因为玩弄作文书上的技巧而弄得开头超过了5行。

作文的结构无非是"总分总"、"分总"、"总分"。就考文而言,前两者比较适用。大家一定要记住,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不要因为玩弄作文书上的技巧而弄得开头超过了5行。我个人倾向于"一句话开头",直接交待你想说的话和想说的事儿,第一句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关于结尾,我们一定要明确,结尾就是抒情和扣题的。在结尾必须抒情,归纳你想表达什么,而且扣题,最好"糊膏药"(出现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

同学们要记住,六七百字的作文,要有六七段,千万不要出现"大肚子作文"、"大头作文","大尾巴作文",这样结构不协调,视觉也不够顺眼。

关于语言

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并注意修辞手法。

学生作文的语言不生动,常常是作文老师最头疼的难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的提高,是最为困难的。备考作文,语言的准备是最难的。在此给考生们提几点建议:一是遇到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你干脆背下来,也许能用在考场上,反正就是这一锤子卖卖,即使没产生作用,也不会扣分。二是,记住要有描写。写人要有动作和语言描写,写事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三是,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四是注意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延伸阅读:写事作文注意事项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最忌讳的事项

全文共 2617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供材料作文的训练虽已受到了广大教师和考生的重视,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和评卷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们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供材料议论文的一些失误点,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审题立意偏离材料主旨

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一定要全面考虑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佳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如下面一则材料: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投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

有的同学读了之后,说墨子思想保守,丝只有一种颜色有什么好,五颜六色有什么不好,世界需要多种颜色。很显然这位同学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他没有抓住这则材料的主旨,墨子所叹息的是染缸对丝的影响太大了,而并非叹息工人们把丝变成了其它颜色。也就是说墨子从中看到了环境对丝的决定作用,墨子在那一刹那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

二、对原材料不作处理

材料作文最基本的写作思路是“引—议—联—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原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正确的方法是在文章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并分析提炼出观点。只要把原材料的主体内容说清,并尽量把要立论的东西说明白即可。

三、对原材料不作任何分析

有点学生引述了材料后,马上说我们从中看到了某个道理,且不说这个道理正确与否,在一则材料后突然冒出一个道理,让人感到非常突兀,有前后脱节的感觉。如墨子的那则材料,有同学引述后马上说,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理来。这是不大妥当的。至少你应该分析一下,墨子为什么叹息,墨子的叹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然后才能说这里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什么道理。缺了这一环节,上下文就不太连贯。

四、角度选择不当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进行议论,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

如下面这则材料: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

有同学写作时,选择了“韩愈落第”这个角度,推出了韩愈落第是缺乏毛遂自荐的精神的观点,也有同学推出了第一次考试高手多,韩愈“考”不逢时的观点;还有同学选择了考官陆贽这个角度,说他不负责。这些同学思路放得很开,但没能总体把握材料,选择的角度不当,把自己引向了死胡同。

其实,上面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从韩愈角度:可贵的自信心;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德;自信与实力。二从陆贽角度有: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胆识;知错必改。三从整体角度:是人才终会被发现;真金不怕火炼等。只要在这些角度中对比一番,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个去立论,写好文章就有了一个前提。当然,角度的选择应尽量在小、新、深方面作一番努力。

五、就事论事,不联系现实

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议论文要求作者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必须显出思考的深度,能够跳出人云亦云和就事论事的窠臼。墨子那则材料作文,我们读到最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论据的贫乏,思路的闭塞,使得有许多同学望了该怎样联系现实。其实小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无一不是可谈的内容。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环境改变而失去生存的竞争力,大锅饭使得企业失去了活力,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国加入WTO的大家庭,信息社会大环境下的人们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现在提出的三个文明建设等,随便取一样往深处思考,都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如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框子,扩展材料的意义,赋予材料广阔的背景,关心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从宽阔的背景上审视上述材料,无疑会触发更多的联想,也才能写出思想深刻的议论文来。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等。

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方法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或读后感的写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内容不同。一事一议的文章开头要概述事件,读后感的开头部分要概述所读的书或文章的内容,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则要概述题目所给的材料。

这类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

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⑶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展开,阐述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

⑷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陈述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某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本来以为某个环节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或者本来以为学生很感兴趣,可实际上兴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实施时,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而这些,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注意。总之,某种方法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读者走弯路。这部分可简单些。

对于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师教学论文,因为它最实用,学了马上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最容易写的也是方法型教学论文,因为它来自自己的实践,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和想过的,写起来比较顺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学论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如何使介绍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导性,这是写作方法型教学论文的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