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篇历史名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汇集20篇】

水,是我们人们生存的基本资源,每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我们更是要好好的保护水资源。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4篇历史名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欢迎阅读!

浏览

2175

作文

1000

关于努力励志经典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努力励志经典名人故事:老友蔡澜

作者:金庸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他率真潇洒,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大容易,要再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道路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丽。

他教我怎样喝最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中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却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比我潇洒得多。

老友蔡澜

除了我妻子林乐怡之外,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走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去过日本许多次,每一次都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共游欧洲,从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洲。从温哥华到旧金山,再到拉斯韦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享受互相做伴的乐趣,一起享受旅途中所遇到的喜乐或不快。

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后来却感到他们有些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大批所谓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漂亮的谈吐形成鲜明对照。

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我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与我友谊深厚,更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他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对人生中各种有趣的玩意儿都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他更可以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待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

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作之后,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在席上旁人看来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所吸的香烟余气,聊以过烟瘾。

蔡澜交友虽广,不认识他的人毕竟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名人霍金的故事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霍金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关于名人霍金的故事你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霍金的故事,欢迎浏览。

霍金的故事【1】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 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 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 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 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凿壁借光【2】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 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 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 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 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 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宋濂的故事【3】

宋濂小时侯 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 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 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 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 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盘子土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阿凡提请依麻目、喀孜、麦曾等人士到家做客时,用抻面拌过油肉款待了他们。依麻目望着香喷喷的过油肉抻面,一连吃了两大盘子还想吃,但不好意思开口,只是连连点头赞美说:“夫人的手艺真不错,这面抻得跟她的头发丝一般细,菜做得跟她的容貌一样鲜。”

“阁下,你过奖了,请您再享用一盘吧!”阿凡提说。

“好吧,那我就不客气了。这样的美味不多吃一点真是太可惜了,就是撑破肚皮也值得。”依麻目说道。

于是,阿凡提用他的空盘子盛了一盘子土端来放到依麻目面前,说:“请用吧,依麻目阁下!”

“阿凡提,你这是什么意思?”依麻目不解地问。

阿凡提说:“阁下,我想起了您前些日子给我们讲经时说过的一句话。”

“是哪一句话?”依麻目问。

“贪婪者的欲望只有进了土壤中才能填满。”阿凡提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耳朵结了茧子名人故事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著名的激励大师莱斯·布朗的左耳上结有厚厚的茧子

布朗不是个幸运儿,他一出生就遭父母遗弃,稍大一点又被列为“尚可接受教育的智障儿童”,他实在有太多太多的理由。然而,他在中学阶段遇到了“贵人”——一位爱他的老师。老师告诉他:“不要因为人家说你怎样你就以为自己真的怎样。”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彻底改变了布朗的命运。

布朗决定加入演讲会,为每一个像他一样被“瞎了眼的命运女神”无情捉弄的不幸者呐喊,让每一颗怯懦的心都滋生出进取的勇气,让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迸发出向上的力量。他咬定青山不放松。

布朗很有自知之明,他想自己没有过人的资质,没有个人魅力,也没有经验,要获得演讲的机会,只有一天到晚给人打电话,有时一天打一百多个电话,请求别人给他机会,让他去演讲。就这样,日久天长,布朗的左耳硬是被话筒磨出了茧子。

现在,布朗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励志演说家,他的演讲酬金每小时高达2万美元。一切都如期而至:掌声、鲜花、荣誉、金钱……

布朗笑了,他摸着左耳上的茧子不无得意地说:“这个老茧值几百万美元哩!”

我想,那茧子本身就是一篇撼人心魄的励志演说!把粗暴的拒绝记下来,把冷漠的推挡记下来,把所有泼进生命的冷水都记下来。然后,让它们沉积,凝结,最终开出了一朵离聪明和成功最近的惊世之花。

手上有茧,那是辛苦劳作的明证;脚上有茧,那是艰难跋涉的印痕;耳上有茧,那是征服命运的戳记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励志的名人故事六则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今天小编要分享几个励志名人故事。让我们一起在故事中学习,进步,成长!

一、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二、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三、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四、海伦·凯勒--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五、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

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

六、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励志的名人故事六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故事:沈从文曲折的一生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着,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早年有人劝沈从文入党,他冷笑:没兴趣。建国后一番改造,让他惶恐无地。57年反右,他竟然诬陷自己的弟子萧乾是特务。但是萧乾不敢跟老师计较,多年后去看望沈从文,发现他住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就出面替沈从文要房子,不想沈从文大怒,吼曰:我还要入党呢!从此与弟子绝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哲理真实故事

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

国将领冯玉祥出身贫寒,二岁就入伍当了兵。

那时,部队里一般逢三、五日领饷,五、日打靶。打靶可是件苦事,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在地上一伏就是半天。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心疼玉祥年龄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总要给他几个小钱,让他买两个烧饼补补身子。

玉祥虽说接过了钱,可心里老是犯嘀咕:家中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何况前些天父亲又坠马摔伤了右腿,正需改善饮食,好好调养。这钱,怎能自己享用呢?于是,他把父亲给的钱都攒了起来,再加上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一点饷金,凑足二四个钱,到肉铺买了二斤猪肉,送回家中。

晚上,父亲收工回来,发现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猪肉,分奇怪,就问站在锅灶前的玉祥:“孩子,这肉是从哪儿来的?”

玉祥笑着说:“一不是偷的,二不是抢的,你就放心大胆地吃吧!”

可正直憨厚的有茂老汉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没办法,玉祥只好如实讲了。

冯有茂听罢,顿时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

这事发生在1897年,那年冯玉祥刚满五岁。二年后,他仍没忘记此事,还专门写了一首有趣的打油诗呢!

“肥肉二斤买回家,手自炖熟奉吾父。家贫得肉良非易,老父食之儿蹈舞。”

感悟:

不论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下,都不能忘记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以孝为道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

托尔斯泰的忍耐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拥有无数崇拜者,他的话甚至被奉为至理名言,而除了名誉、地位,他和他的夫人还共同拥有丰厚的财产和可爱的孩子。看起来,没有任何人的婚姻能比他们的更美满了。

但是托尔斯泰渐渐对自己所谓高尚的写作感到厌恶,他改写小文章,宣传和平,呼吁消灭贫困,还将自己的地产赠送给别人,追求简朴清苦的生活。然而妻子一如既往地挥金如土,追求虚荣奢侈结交社会名流,并且对丈夫的慷慨和善行十分恼火。托尔斯泰要放弃他的所有版税,她却希望丈夫所写的着作都变成金钱。一旦托尔斯泰反对,她就立即发狂咆哮,在地上打滚,甚至拿出片要吞下去声言自杀,或跑到井边做跳井状威胁丈夫。

有几次托尔斯泰都决定再也不见妻子,可每到这时,妻子会跑过来抱住丈夫的双膝,求他再次朗读五十年前在日记中赞美她美貌与他们爱情的语句。托尔斯泰读到那些话,总是会心软。

但是,妻子的依然如故终于让托尔斯泰再也不能忍受。在1910年10月的一个风雪之夜,82岁的托尔斯泰独自离家出走了。11天以后,托尔斯泰患了肝炎,死在一个车站里。

哲理:人生中往往一件小事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同样的,为别人推开一扇门就是给自己留下一条路。相同的,一个充满人性温暖的小故事,也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励志哲理故事及感悟

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被国王请到宫中,做了国师。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口头禅,那就是:“这很好啊,是件好事。”

一天,国王的小手指头不小心被砸掉了。疼痛难忍的国王问老人有什么办法可以止痛,老人又把那句口头禅搬了出来,他告诉国王说:“尊敬的陛下,请您大声地念;这很好啊,是件好事,您的伤痛就会减轻许多。”

国王听了勃然大怒道:“寡人的手都这样了,你还说是好事!我现在把你关进监狱里去,看你还说不说是好事!”但是没想到当卫兵押老人进监狱时,他还在重复那句话:“这很好啊,进监狱也是件好事啊。”

后来,国王和大臣们去打猎,不幸被土著居民捉住了,打算把他们做祭祀品。但是根据当地规矩,肢体不全的人是不能做祭祀品的,于是国王被释放了。

回来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把老人给放了,而且对他大加赞赏,然后问道:“我少了手指头是好事已经被证实了,那你被关了这么久,难道也是好事吗?”

“当然。”老人答道,“如果不是在监狱里,我肯定要陪您去打猎,那么现在我一定被杀掉了。”智慧老人摇了摇他健全的双手说。

感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要能以乐观的眼光去看,每一朵乌云背后都会有阳光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甲寅五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反叛。叛乱被平息后,王辅臣重新投降了朝廷。不过,王辅臣知道,这一次,康熙皇帝不会饶了他。于是,他做了下列一系列事情:

先找了一个莫须有的事由,与媳妇干了一仗,并高调宣布休了她。等老丈人来,王辅臣悄悄把老丈人拉到一边,叮嘱老丈人,此地不宜久留,赶紧领着女儿远走高飞。

拿出手中的所有银子来,分成若干份。然后召集所有的将卒仆役,说,你们死心塌地地跟了我这么长时间,枪林弹雨,风霜雨露,辛苦了,这些银子,你们各自领一份,赶紧逃命去。但,无论去哪里,千万不要说从前跟过我。

他看到一个盛鱼的银碗。想,给谁呢?正好看到一个送茶的童子。问,娶妻了吗。童子摇头。王辅臣取银碗送与童子,说,回去卖了,娶媳妇去吧,不要再回来了。

这样,王辅臣的手下仅余数人,召来,与之共饮,一直喝到深夜,喝着喝着,王辅臣哭了。他说,我,一叛逆之臣,死是必然的了,与其死在刽子手的刀下,不如有尊严地自杀。但是,我想过了,无论用刀自刭,上吊自杀,还是喝药而死,都会留下自杀的痕迹。这样,就会连累到你们,以及本省的经略大人以及督抚大人。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王辅臣说,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等我喝酒喝到烂醉之后,绑上我的手足,用纸盖在我的脸上,然后,含凉水在嘴里,以水喷面,即刻便死。这种死法,看起来,像得病暴死一样。这样,你们去报官,就不会连累你们了。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话说有一个叫蔡三的老头,患重病,将死。但苟延残喘,就是不咽气。他每天嘴里念叨的,是一个人的名字。谁呢?欠他钱的一个人。这个人家境凄惶,老的老,残的残,病的病,真正是一贫如洗。他怕这个人还不了他的钱。

欠钱的人听说后,跑到蔡三的病床前,当着他全家的面,说,蔡叔,欠你的账,我记着呢,等有钱了,一定还你。

蔡三当面说不急不急,但心里总是放不下。有时候,病得昏昏迷迷,嘴里还是不断念叨着这件事。

欠钱的人急了,磕头下跪,四处筹借,总算把钱凑够了。他赶紧跑去还给了蔡三。蔡三虽病态恹恹的,表现出一脸的不高兴,唠叨说,难道我还在乎你这些个钱。等着欠钱的人走了,蔡三示意儿子把钱藏在米柜里。

然后,一抿嘴,死了。

王辅臣是清朝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却也反反复复,起起落落,争议颇多。但是,他赴死之前所做的这一切,让人看到了他心底的仁义与良善。蔡三呢,是老家附近的一个人,活一辈子,心胸不过芝麻粒大小,到死,也没做出件荡气回肠的漂亮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教我用3D脑袋看世界的人名人故事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是2011年元旦之后,我在香港机场的书店看到了一本书,名叫《新自然主义的家》。无意间翻到其中一页图片,那个家的设计让我心里“哇哦”了一下。我站了三五分钟,就看了这一张图。我很少会对一个东西喜欢到用“哇哦”来形容,但对这个房子我是有点儿迷上了,里面每样东西都是我想要的。

就为了一张图片,我把那本厚厚的书买回了家。

一年后,为考察一个项目,我去了巴西。有朋友偶然带我去了三个地方,说都是一位叫亚瑟·凯撒斯(ArthurCasas)的著名建筑师设计的,他是巴西排前三名的建筑师,明年的米兰世博会的某个馆也是他的作品。

这三个地方中有一处是我朋友的家,那种简约的美让我惊呆了。要知道简约是最难做的,复杂工艺可以靠很多东西去修饰,但简约的设计最难修饰,比如都是原色木头,但打磨和质地上,稍稍的差别,品质感都会差很多。还有一处是里约热内卢海边的旧楼,平均层高大概才2.2米,伸手就能碰到天花板,却设计得让人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压抑,当时就觉得这位叫亚瑟的设计师真棒。

后来一个朋友要做一个项目,我就强烈推荐亚瑟。我很贸然地给亚瑟写电邮、打电话去邀请,2012年5月,他应邀来中国商谈这个项目。他做工作汇报时,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他就是《新自然主义的家》里那个房子的设计者!我的DreamHouse竟然就是他的家。

更幸运的是,第二次去巴西时我终于有机会去了那所房子。

他的房子没有想象中大,大概300平方米,但所有的窗户都是可以打开的。大的玻璃墙推起来虽然重,但非常好推,当整面墙都打开,你坐在一个两面畅通的房子里,四周环抱着绿树,天气又好,你想想那是什么感觉?!那种空气的味道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亚瑟并不是异类,他只是巴西设计师中最典型的代表。精细的简约、完全融入的自然主义,这两个是巴西设计师最主要的特征,在他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他的厉害不止于此。陪他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让我学了不少招。比如他去看一个房子时,最先进去的是厨房。他说一个家的厨房太重要了,做得好的甚至可以是这个家的活动中心。他很高,一米八五以上,每次一进厨房,就像上帝一样伸开双臂,开始左右比画,想象自己在这个空间操作时,如何取碗放盆,如何切菜码盘。

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我现在喜欢每天晚上睡觉前看户型图,现在我的脑袋是3D的。你给我一个户型图,我可以完全凭想象在脑中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

心动得太久,手就会发痒。去年底工作室装修,我决定自己来做设计师。当然有一个国内的设计师朋友帮我,比如说哪儿打梁,哪儿装灯,这种细节我不懂,但我画了那个房子。亚瑟教会我的第一点,就是要分出你需要的功能,于是除了常规的财务室和会议室,我还设计了有水台的吧台、有小沙发床的休息室,特别是我为自己选择了一处开放的公共空间,而不是独立的办公室,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平等的……建成之后,看着这个工作室,我在很多地方都感觉到亚瑟的影子。想到几年前第一次看到亚瑟那张图的情形,感觉生活真是太奇妙了。

忘了是谁说的,哲学的最高境界是美学。于是乎,我为这个装修的小嗜好,找到些许深度的支点。也奇怪,我怎么就从一个包控衣服控,成了装修控呢?友人解答,家居是自己享受,时装是穿给别人看,说明你是一个注重自我感受胜过别人评判的人。原来,我一不小心就成了个女汉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5301 字

+ 加入清单

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

【求解驿站】把自己的心放入别人的体内。比喻待人至诚。

【活学活用】队长经常找队员~地谈话。

【妙语点拨】刘秀的高明之处在于给人以“推心置腹”之感,这是他获得帝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他称帝后,也没有像汉高祖刘邦那样诛杀功臣,而是赏给他们封地、钱帛与特权,然后劝他们一律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过荣华富贵的生活,不再过问朝政。他还不时派官员带着异域进贡给他的奇珍异宝,去慰问这些隐退的功臣。这样,刘秀既巩固了皇权,又落得个不杀功臣的美名,真可谓老谋深算。

【近义】肝胆相照、赤诚待人

【反义】勾心斗角

【拓展阅读】

汗马功劳

汗马功劳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里面说了这么个故事。萧相国,也就是萧何,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当年刘邦起兵反秦时,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干将。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做了皇帝。

刘邦论功行赏,按功劳大小封赏群臣。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便封他为酂(zàn)侯,赐予丰厚的俸禄,食邑也是最多,有八千户。

这个酂(zàn),是中国周代的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一百家为酂(zàn)。酂(zàn),就是聚集的意思。

萧何当时被定为首功,刘邦还封了他的父子兄弟10多人,并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那么高看他,其他人肯定不服,当刘邦知道之后,就说了:哎,各位都知道狩猎吧?将军们异口同声地说:知道啊。刘邦说:那你们知道猎狗吧?将军们又点点头,但是猜不透刘邦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

就在将军们疑惑之时,刘邦接着说了:狩猎的时候,猎狗负责追杀猎物,它们的行动完全按照猎人的指示。你们呢,攻城略地确实有功,但你们只是功狗而已。而萧何呢,他是给猎狗发出指示的猎人,他是功人。而且你们多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的两三人就算难得了,但萧何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的队伍,跟着我一同出生入死。你们说,那我给他的封赏要比给你们的厚重,是不是应该的呀?

那些被刘邦称为“功狗”的人,听了这番言论,无话可说,只好屈居于“功人”萧何之下,不再争闹。而“汗马功劳”这个成语也是由此而来。

一马当先

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塞翁失马

在两个国家的边境上,住着一个老头儿。有一回,老头儿家的一匹马跑丢了。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并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

么。跑了一匹马,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几天,跑丢的那匹马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千里马。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向老头儿道贺。老头儿并不高兴,他说:

“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马,可能会惹出什么祸事来。”老头儿有个儿子,最喜欢骑马。有一天,他骑着那匹千里马出去玩儿。

马飞奔起

来,他拉不住缰绳,摔下马来,折断了大腿骨。左右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又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仍旧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断

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一年,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边境上的年轻人有的被这边拉去当兵,有的被那边拉去当兵,十个倒有九个没回来。那老头儿的儿子因

为脚跛了,没被拉去,因而得到了保全。

“塞翁失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跟“安知祸福”连在一起用。如果发生了一件坏事情,但是事情发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结果,就可以用“塞翁失马”来作比喻。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来安慰他。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伯乐相马

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非常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于是人们用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官名字伯乐来称呼他。

一次,伯乐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匹很瘦很瘦的马。那匹瘦马拉着一车盐巴,慢慢地向前走着。它越走越慢,已经累得浑身大汗淋漓,几乎走不动了。伯乐乘的马赶上了那匹瘦马拉的盐车。伯乐仔细看了一下,不禁惊叫起来:“唉呀,这是一匹千里马啊。”他立刻跳下了车,脱下自己的袍子盖在瘦马的身上。他为千里马受委屈而难过得痛哭起来。那匹千里马遇到了知音,仰起头来放声嘶叫。那叫声直云霄,好像金石般铿锵动人。

成语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 一 教 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 ”,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 二 教 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 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3. 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甘为父母弃荣华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个人,1939年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家里很穷,乳名叫“驴娃儿”,从小哪都没去过,10岁前连自己的村子都没出过,每天要做的就是帮助父亲撒肥、锄地、浇水、养猪、放羊、割草、捡柴禾。虽然父亲一字不识,但他有一名贤明的母亲,母亲坚持让他上完了高小,但村里没有初中,母亲绞尽脑汁打算让驴娃儿的三姐领他来到北京的大姐处,然后在三舅和两年前已到香港定居的二姐的帮助下去香港读书。这样的决定在当年是一件大事,而且妒娃儿父亲肩上的担子很重,且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已经能够做他的左右手,所以不愿放儿子走。但驴娃儿的母亲有更高的见识和期待,坚持要把儿子送出去念书。当年是1951年,空里太穷了,仅剩了一点粮食,母亲给驴娃儿做了几个馍装在小包袱里,然后从未出过远门的驴娃儿就跟着亲戚远走他乡,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到了香港。

12岁的小驴娃儿到了香港,尽力克服语言交流不便及生活艰难等诸多困难,读书也很刻苦,但他强烈思念在河南家乡的父母,母亲瞒着生活的艰辛和驴娃儿父亲患病的消息,来信劝慰驴娃儿不要想家,好好读书求学才是对父母亲最大的安慰。驴娃儿在刻苦攻读之下,1957年在香港培正中学毕业;1958年年19岁的他赴美国深造;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又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1982年起任教授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1998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崔琦与德国、美国两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2000年,当年的驴娃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这个驴娃儿大名为崔琦,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人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1959年大跃进期间崔琦的父亲去世,母亲没对他透露一点儿消息,之后9年,母亲依然独自忍受艰难,61岁高龄时还在茅草庵,都没有对儿说个“不”字,直至在艰难生活中寂寞离世。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去美国彩访了崔琦。杨澜问崔琦:“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母亲没有坚持把你送出来读书,今天的崔琦将会怎样?”杨澜当时期待的回答是,知识改变命运等等。但是当年的驴娃儿崔琦却说,他宁愿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宁愿为父母抛弃现今的一切,因为如果他还留在农村,留在父母身边,也许父母就不会那么艰难……一席话,崔琦留下了热泪,杨澜和现场的外国记者、摄影师也泪流满面。

孝心无价。崔琦甘为父母弃荣华,真的是发自肺腑之言,也更加感人至深,令人唏嘘为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滑翔机之父奥托·李林塔尔的名人故事_800字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奥托·李林塔尔1848年5月23日出生于德国的安克拉姆,他酷爱飞行,少年时曾搞过“飞人”实验。成年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仔细观察飞鸟。为此,他专门创造了一个公式,用来计算鸟类飞行、滞空以及滑翔时所付出体力的大小。在7年的时间里,他制造出18种不同型号的滑翔机,他操纵这些滑翔机从屋顶或山坡上一次又一次地跳下来。虽然总是一败涂地,但他却毫不气馁,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877年,他制造出一架有着像鸟一样略微拱起的机翼的滑翔机,这种机翼比扁平的机翼性能更好。

李林塔尔善于制造仪器进行航空实验,用来验证观察的结果。他研制的测试片状物体的升力和阻力的仪器、试验扑翼机升力的仪器,都是19世纪未有代表性的航空研究仪器。

李林塔尔注意积累数据,总结经验,纠正了前人“多层叠置窄条翼”的片面做法,提出了“曲面机翼比平面机翼升力大”的观点,为飞机的发明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李林塔尔的最主要贡献还是成功的滑行飞行。1891年,他制成一架蝙蝠状的弓形翼滑翔机,成功地进行了滑翔飞行,从而肯定了曲面翼的合理性。在1893—1896年,李林塔尔进行了几千次滑翔飞行试验,屡次改进总体布局,滑翔中又拍了许多照片,积累了大量数据,给美、英、法等国的飞机制造者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894年,李林塔尔从粕林附近的悬崖上起飞,成功地滑翔了350米远,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成绩。他将自己的成绩记录下来,使之成为航空史上最早的飞机性能记录之一。

但是李林塔尔过于重视升力,而忽视了对飞机的操纵。他认为改变身体重心的位置是保持飞机稳定的唯一办法,这一失误对他来说是致命的。

1896年8月10日,李林塔尔在飞行中突然遇到迎面刮来的大风,他来不及将重心前移以使滑翔机保持稳定,最后和飞机一同坠落到了地面,不幸遇难。

德国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李林塔尔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最伟大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700字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小名堂写作班图书柜上拿了一本书看,书名叫《中外名人故事》。其中有篇文章《发明留声机的爱迪生》深深吸引了我。文章中写道,爱迪生在调试电话时注意到声音的强弱与传话器模板的颤动程度有关,经过多次实验后,便发明了留声机。

爱迪生从生活的实践中发现声音强弱与颤动程度的关系后,便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既然说话能使模板振动,那这种振动也可以发出原来的声音。于是,他产生了发明一种留住声音的机器。在他的努力钻研下,一种会说话的机器——留声机问世了,这在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生活中的一个细节,让爱迪生萌生了发明留声机的想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爱迪生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而激发起创作的兴趣,最终发明留声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其实,我们生活中用到的许多东西,都是人们仔细观察并刻苦钻研的结果。如鲁班被长满了锋利的齿的一种草割破手指,经过多次试验后发明了锯子;瓦特通过煮饭蒸汽顶开锅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发明和发现,都来源于实际生活,这说明知识都藏在万物中,就看我们有没有用心去观察和思考。正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从一些现象总结规律,并想办法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才有了这些发明和发现。反过来讲,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不仔细看,不认真想,不动手做,人类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发明和发现呢?

爱迪生等人的事例告诉我们,知识的源泉就是生活。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的纷繁差异,自然界的神奇不可思议,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解开。

我觉得,我们要向爱迪生学习。学习他这种对万物充满好奇的心,对事物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怕苦不怕累,不断探寻知识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成长小故事200字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名人有很多,他们有你哪些成长故事。以下是小编带来名人成长小故事200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向树道歉的陈景润

陈景润从小就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课本上的知识早已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所以,借书自学成了小景润经常干的事。

一天中午,小景润不紧不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拿着刚从老师那里借来的书边走边看,书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这个数学小粉丝。

陈景润只顾全神贯注地看书,下意识地往家走,脚步却慢慢地偏离了方向。突然,只听见“咚”的一声,他直直地撞到了树上。

陈景润推推眼镜,连着说了好几声“对不起”,可对方毫无动静。再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棵树。他因为看书太入迷,闹出了笑话。

郑板桥巧解对联

清代大书法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十分同情当地百姓的疾苦。他经常乔装改扮,到民间走访,了解民情。

有一年春节期间,郑板桥打算和百姓们一起过节,于是独自在街上闲逛。他看见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副奇怪的对联,便停下了脚步。

郑板桥盯着对联看了许久,叹了口气,摇着头离开了。大约一个时辰(两个小时)的时间,远处有一个身影缓缓地走来。

郑板桥回来了,只见他肩上扛着一袋大米,手里还拎着一包衣服。郑板桥把东西放在这户人家门口,上前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个穷书生,衣着单薄,正饿得发晕。郑板桥赶紧送上东西,书生感动极了,向郑板桥道谢。小朋友,你猜郑板桥怎么知道书生缺米又缺衣的呢?

原来,书生门前的对联中,上联少个“一”,下联少个“十”。两个字的谐音正好是“衣”和“食”,于是郑板桥给他送去了衣服和食物。

卖了奖章换辣椒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学校为了表彰他,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可鲁迅并没有戴着奖章到处炫耀,而是直奔集市,把奖章卖了。用卖奖章的钱,买回了几本心爱的书和一大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困了,他就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猛嚼,直嚼得自己又冒汗又流泪,顿时来了精神,捧起书继续攻读。

凭着这种拼命读书的精神,鲁迅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民族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巴甫洛夫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姓名:巴甫洛夫

出生地:前苏联梁赞

生卒年:1849-1936年

历史评价

巴甫洛夫,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苏联科学院院士。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动物生理学。 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在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金。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出生在梁赞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1870年,入彼得堡大学学习化学及生理学,1883年,获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后赴德国师从C-路德维希及R-海登海因。1890至1924年,任生理学教授。其研究工作可分为3个阶段:1888年至1890年,研究循环系统生理,探索药物及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阐明左、右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后研究消化生理,设计了巴氏小胃等手术方。

相关链接

条件反射试验

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喂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后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后,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喂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于“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法,可对未麻醉的动物的消化液分泌等功能进行终身观察。1897年出版《消化腺机能讲义》;继而又从唾液腺的精神性兴奋出发,转移到对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1890年至1930年间研究了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活动的生理机制、皮层的功能镶嵌式、睡眠、神经症的病因等。证明言语功能为人类所特有,是以语词作为刺激的条件反射。1930年,开始用他的理论解释及治疗精神病。1936年2月27日逝世。

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更愿意做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于还是使他冒着被同行责难的威胁,将生理学研究引向了当时并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学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成果——条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传世佳言——

决不要想你已经知道一切,无论别人怎样看重你,你应当常常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无知的”。

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界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他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而这同样始于他对狗的研究。他发现,有些狗对条件反射任务的反应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样,因而他开始对狗进行分类,后来又按同样的规律将人划分为4种类型,并和古希腊人提出的人的4种气质类型对应起来,由此,他又向心理学领域迈进了一步。

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的故事二:母亲的耐心让“白痴”成为发明家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算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却发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就这样,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一时间,好奇的爱迪生却成了学校中的一个白痴典型,被老师和同学嘲笑。

后来,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

从此,爱迪生的母亲就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的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名人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

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讨李。李自成害怕清兵入关,决定灭吴保关,4月13日,发兵二十馀万由李自成亲率大军,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

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传说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劫,吴梅村有诗证: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受清封平西王。不久,他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镇压陕西、四川等地的反清农民军。清顺治十四年(1657)受平西大将军,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

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并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清廷晋封为亲王,兼辖贵州省,形成割据势力。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

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一些故事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励志的故事:我终于可以不顾忌别人的眼光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王珞丹

我小学同桌,有一天跟我聊起太阳真好,随手就拿铅笔画了一个正圆。真的,我后来用圆规测量过,钉在圆心划一圈,一丝不差,就是正圆。这个事实像毒辣的日头一样震撼了我。渐渐地,我发现世界并不公平。比如,一些人天生能听出细微的音高差别,恐怖的地方在于,他们能听出来的节拍,我连概念都没有。

我非常希望也有天赋,最好是舞蹈的天赋。6岁那年,第一次站在舞蹈室中央。妈妈送我进门,很用力地看我一眼。这一眼信息量非常庞大,包括了:孩子啊,你从小到大撒野撒得我本来都麻木了,但很快要上小学了,还是希望你最后一搏做个知书达理跳舞棒棒的好姑娘。妈妈爱你,你要是不好好跳,今天晚上你就跟你爸一块儿吃素菜,看完《新闻联播》就去睡觉,懂了吗?

我懂了,所以当时的我脚步沉重。老师教我们平转,所有小朋友都能按照轨迹旋转,只有我转得跟没头苍蝇一样,满教室十来个同学,快笑弯了腰。这个“笑声”砸碎了我对天赋的妄想。就这样,从6岁起,我就明白了,一旦舞蹈,就会听到鼓掌似的嘲笑声。

那一年,我放弃了学习跳舞。17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艺考展示,大部分女同学都选择了舞蹈。芭蕾、民族、古典,甚至爵士、街舞。我偏执地唱了一首摇滚,那时觉得自己酷毙了。一次汇报演出,学姐在舞台上跳了一段双人舞《牛背摇篮》,魅力四射。

我不羡慕徒手画正圆,不羡慕背诵《红楼梦》,但我羡慕这些舞者,羡慕得贯穿整个青春。20多年过去了,别人眼中的我事业小成,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挑战。一次工作的机会,我又站在舞蹈排练厅。不是必须要做,是自己选择。

我无法克服对舞蹈的渴望,即使我毫无天赋。试了试,果然还是不行,比想象中还要难。满堂寂静,笨拙的我站在训练厅中间。自己沉重的呼吸,像鼓掌一样告诉我表演结束。真的要结束吗?我想跳舞。我喜欢跳舞。那么,再试试。动作依然不标准。

可是,汗水从脸庞滴下时,为什么比镁光灯下穿着礼服的自己更开心?一个月的训练,我自然地融入整个舞队。你要问我,现在已经像个专业舞蹈演员了吗?并没有,我还会有身体的不协调,还会有跟不上节奏的时候。

但我和队友一起笑,汗水从额角刺入眼睛,笑这个笨笨的很努力的自己。我终于可以不顾忌别人的眼光,勇敢站在舞群中秀出自己。这是最大的快乐。是,我没有天赋。但,我也能更好。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别人。至少,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外国名人故事: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欧拉(1707~1783)-欧拉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着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

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据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着多部。

欧拉这个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

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选贤任能一定要坚持正直原则。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变了齐国的落后面貌,富国强兵,齐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由此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对于怎样选拔人才,齐桓公并没有不十分明确标准。

管仲选才一天,齐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的情况。他一见养马人就关心地询问:“你觉得哪一件事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其实,养马人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备料,饮马溜马,调鞍理辔,接驹钉掌,除粪清栏,哪一件事都不是轻松!管仲在一旁见养马人尚在犹豫,便代养马人回答说:“以前我也养过马,依我看,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这件事最难。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备用的木料往往有弯的也有直的。如果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很重要,下第一根桩的时候尤其要慎重。如果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弯曲的木料之后紧接着使用弯曲的木料,那些笔直的木料就难以派上用场。相反,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派不上用场了。其实,选拔人才同编栅栏选料的道理是一样的,国家在起初选拔肩负重任的人才时,必须慎重行事,从一开始就把握正直的标准,以便今后按这样的标准选贤任能。”

听了管仲的这一番高论,齐桓公深为佩服,确定了以正直作为国家选拔贤才的标准,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任何一位名人都是从凡人群体中孕育而生的,当他们历经了无数奋斗和拼搏的风雨,跨上了人生瑰丽灿烂的巅峰之后,不仅是一次人生的转折,更是一次人性的历练。当手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荣誉之后,一个普通的凡人将会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而不偏离?谁能依旧坚守心灵的最后一份宽容?

卡尔夫·柯立芝是美国第30任总统。就任总统后,他依然住在一家饭店的套间里。1923年夏天的一天夜里,他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细微的响动惊醒。他起身走出卧室,发现一个人影正从他的大衣上解自己的表链。他轻声说:“请你不要动它。”

黑影转过身来,见只有他一人,便大着胆子问为什么。柯立芝说:“因为那是我最心爱的东西。”

小偷借着室内微弱的灯光发现上面赫然刻着“卡尔夫·柯立芝”的名字,他愕然地说:“您就是总统?”此时,他吓得几乎要瘫倒在地,手里的钱包也滑落在地上。

柯立芝让这个年轻人坐在椅子上,然后问他为什么出来偷东西?年轻人说自己是个大学生,与同学外出旅游期间,钱花光了,连路费和住宿费都没有了,害怕同学讥笑,便跑出来偷钱。柯立芝听罢,捡起地上的钱包,从里面掏出30美元说:“这些钱足够你这两天的开销,但你要记住,这钱是我借给你的,而不是你偷的。”

年轻人接过钱,茫然不知所措地问:“总统先生,我该如何从这里走出去呢?”

柯立芝说:“按原道走吧,每个楼梯口都有我的警卫。”柯立芝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他从视线中消失。

后来,柯立芝把这件事告诉了夫人和另外两位朋友,但都要求他们保守秘密,并拒绝透露对方的姓名。25年后总统逝世了,夫人遵从他的意愿,此事依然没有公开,多年后,他的夫人也离开了这个世界,此事依然没有对外公布。

但是,夫人生前透露的最后一个细节是,那个青年很快如数退还了那30美元“借款”,并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律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