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5963

作文

153

邓稼先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东方赤子张学良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2225 字

+ 加入清单

在台湾,他一度是个禁忌的话题。在中国大陆,他被高调定位成“民族千秋功臣”。但不管外人如何评价,少帅不加辩驳,他以红颜相伴,遥望白山黑水,松花江上,把救国的梦想和一世的恩怨,全都藏在内心深处。他像一颗耀眼的流星,然后暗淡,坦然掠过20世纪的整个天空。

封君弃剑出关城,耻自盈眸泪自横。

不发一枪天下叹,任知三界梦中惊。

人生孽障由情始,德业彪功倚爱成。

谏楚挥军驱虎豹,天囚载恨博前程。

张学良(1901-2001) 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一级陆军上将,长城抗战时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的父亲为东北军领袖张作霖。张作霖为了培养儿子将来承位,光宗耀祖,在张学良很小时,就聘请专人教他文化和科技知识。

1918年张学良17岁,即被任命为卫队旅营长,以后又送他进东北讲武堂学习军事。1920年,19岁的张学良晋升为少将旅长,以后又兼任了航空学校校长,筹划建立了空军和海军,严格选拔和训练各种人才,为东北军的振兴打下了基础。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以第三军军长的身分,率部一直打到了天津。1928年,蒋、冯、阎、桂联合北伐,张学良以京汉线总指挥身分率军与之对抗,结果连遭失败,张作霖只好下令撤退。6月4日当张作霖乘坐的专列行驶到沈阳皇姑屯时,被日军炸弹炸毁,张作霖受伤身亡。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他不顾日本的威胁利诱,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毅然决定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领导,随后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官。1930年5月,蒋、冯、阎的中原大战爆发,两派都派人联络张学良,张学良权衡再三,出兵帮助蒋介石打败了冯、阎联军,蒋封张学良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并把华北大权交给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丧,华北受侵,张学良判断失误(同时也为保存自己的实力)面对日本的侵略下达不抵抗的命令。蒋介石为了平息全国民众的怨情,逼张学良引咎自辞,张学良只得于1933年3月11日通电下野,出国去疗养,蒋介石安排何应钦接替了张学良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的职务。1934年1月张学良被蒋介石从国外召回,先后任他为鄂豫皖三省“剿总”副司令,西北“剿总”副司令,代理总司令职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逼他答应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但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却被秘密软禁起来,由大陆到台湾,几十年失去了自由。

1936年,日本侵华情势日渐危急,当时的中央政府领导人蒋介石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将中央军主力用于消灭共产党红军,引起国内民众普遍的不满。张学良、杨虎城利用蒋介石赴西安视察之际,捉拿蒋介石,以兵谏的方式,要求立即停止内战,全面抗日,蒋介石同意后,使获得释放,是为「西安事变」。第二年(1937年),蒋介石正式决定,以战争的形式抵抗日本的侵略。正是这场战争,使得中国各个政治、军事派别捐弃前嫌,共赴国难,终于打败了日本人,致使中国摆脱了自1895年第一次中日战争以来一直遭受日本凌辱的命运。此外,这场战争,加速了共产主义革命的进程。

此段是张学良将军说过的一段,请大家欣赏一下他的观点和看法:

我对我的部下常常说,我说他们的万里长征,我们都是带兵的人,谁能带,谁能把军队带得这样,他跟你走,不都带没了。

中国打内战,我一听打内战我就难过,几天又好了。不但打内战,我后来剿共,我跟介公(蒋介石)讲,就是剿共我也不主张剿,我不主张剿共,是中国人,咱们打什么呢?共产党我们可以谈嘛,所以后来说这个是我的主张,坐下可以谈嘛,不是不能谈的事情,这何必呢,并且我跟蒋先生说,蒋先生对这件事情对我很不高兴,我跟蒋先生说,你跟共产党打,你剿不完,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我们没有百姓支持我们,共产党有老百姓支持,我说你也剿不完。

我反对内战,我不愿意打内战,我跟你说这个打内战这很简单的事情,自己打仗,双方面死掉的都是很不错的人,可惜得很,这些人自己内战死了,我是一向讲对外的,何必打这个,打了几天又好了又是朋友了,明天弄别扭又打了。

所以蒋先生这个人啊,现在他已去世了,他那个时候他就是用我们这些杂牌军队,他是一斧两砍。这个事情没人不明白,可是我这个人我也明白,你让我干我就尽量地给你干,那么我就劝他,为什么剿不了呢?……比方说我们,弹药消耗是你自己,没人给你补充,经费也消耗你自己的,也没有人给你补充,所以人家谁也不给你卖力气,那你怎么剿,你军队他不卖力气,军队打仗他敷衍你,他也不真打,他不是兵不真打,他是那带兵(军)官不真打,你有什么法子,所以这种情形你们都不懂的。

(注:张学良很快与杨虎城达成了停止内战的共识。然后就开始在陕北前线寻求与共产党的接触。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当时还在东北军控制下的延安这座天主堂里展开了历史性的会谈。)

有关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史料多如牛毛,且又褒贬不一,国民党认为张学良挟持统帅,影响剿匪进程,让共产党得到喘息,致使大陆沦陷;共产党则定位张学良为「爱国将领」,每年张学良寿诞,东北均举行盛大的庆生活动。

张学良为为挽救濒临沦亡的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像一颗流星,虽然转瞬即逝,但它在划破夜空时发出的夺目之光,人们将永志不忘。

张学良,这个显赫一时,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以西安事变为界,前半生重在传奇;而后半生则从绚烂中归于平淡,而且甘于平淡,这是人性中的非凡。

客舍台湾已十霜,

忧心日夜忆辽阳。

何日共渡桑田水,

痛饮黄龙践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红军杨春於军旅生涯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1912年5月的一天,杨春於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双石乡一个贫农家里,3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母亲带着他和刚出生的弟弟相依为命。几年后,母亲被卖到外地。杨春於只能独自带着弟弟,给通江县一户人家做放牛娃。

1933年杨春於参加红军。手上没有枪怎么打仗?首长对他说:“小鬼,你年纪还小,个子又不高,没有力气背枪!”实际上,当时他所在的部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枪支发给新兵。入伍才几天,杨春於所在部队就在一个叫方山的地方打了一仗。上战场之前,部队发给他一支“瞄枪”。其实,这根本就不是枪,只是一根木头,尖端绑上一把刀,是士兵平时训练用的。手里总算有了“家伙”,杨春於没有多想,拿起“瞄枪”就跟着战友们冲锋。敌人只有一个连的兵力,杨春於所在连队还没与敌人正面接触,敌人就投降了。

1933年12月,部队到达县。杨春於所在部队接上级命令:附近有军阀刘湘的一个兵工厂,迅速攻打,缴获其武器弹药和造枪设备。出发之前,杨春於领到一把大刀。黑夜里,敌军不明情况,仅1个小时就投降了。战士们赶紧清理战利品,将工厂里的枪支弹药及造枪机器带上,迅速撤离战场。这次战斗,杨春於凭着一把大刀缴获了两支钢枪。因忠厚老实、英勇善战,他很快被首长看中,编入徐向前的警卫排当警卫员。

做了徐向前的警卫员后,杨春於开始了长达8年的警务警卫工作。“朱老总爱兵是出了名的,红军战士提起他,没有人不敬佩!”在杨春於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跟着朱老总一起长征的岁月。

红军到达茂县的时候,杨春於被提升为警卫排长,专门负责朱德的警卫工作。当时,杨春於带的警卫排编制为30人,共3个班。3个班分工很明确:一班负责首长衣食住行,二班负责看管物资及枪支弹药,三班主要负责站岗放哨。

杨春於记得很清楚。长征途中,朱老总的马背上总会挂几双草鞋或者麻鞋,这个习惯是有原因的。一次,走在前头一支部队的一名小战士掉队,正好被朱老总碰上。因为没有鞋,小战士的一双光脚被划得鲜血淋淋,朱老总马上叫警卫员去找一双鞋给他穿上。从那以后,朱老总的马背上总会挂几双草鞋。碰到没有鞋穿的战士,他便叫警卫员从马背上取下一双鞋给战士换上。在长征途中,常常会有饿得走不动路的战士,只要朱老总碰上,都会将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们。杨春於说,朱老总兜里一直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身边战士的名字。警卫连100多名战士,他都叫得出名字。

目前,生活在乐山且依然健在的老红军只有3位了,杨春於是其中一位。提到“杨老红军”,知道他的人都肃然起敬。杨春於先后打了近20年仗,4次负伤,3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次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体内至今还留有解放战争时期敌人的一块弹片。

新中国成立后,杨春於曾任四川西昌军分区司令员,病休后一直在乐山干休所休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国小英雄故事二:小交通员潘冬子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爱国故事的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周恩来照镜自勉

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他在青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边,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镜面前照一照。纵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就是这样做的。

溥儒不为名利所动

溥儒,字心畲,著名书画家,清宫宗室。为人清室。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其史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战胜利后,他辞去xx的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于谦一身清白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诗明志,激励自己。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部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线香、磨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一首:"手帕磨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可谓一生清白,两袖清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文天祥的爱国故事作文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文天祥故事》,从书中我了解文天祥的事迹。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文天祥吧。

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是现在的江西县人,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端,号文山,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保佑四年时,文天祥考取了年进士第一,因为父亲逝去所以未受官职。后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因得罪奸相贾拟道而遭到罢斥。可是,好人多磨难,文天祥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命运的折磨,家离破碎,国家又快要换皇帝了。可是,文天祥就是文天祥,即使是在南宋危亡之际,也仍然领兵抗敌,可最终兵败被俘,身陷囚禁,但即使在最终临死之际,也仍然不肯向任何元朝官员下跪,最后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文天祥就这样就义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爱国人物故事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你听爱国人士的故事吗?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那么,我现在为你们介绍一位爱国人士吧。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钱学森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15000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听了以上的介绍,你是不是感到了钱学森那颗拳拳报国之心呢,那就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后,精忠报国吧!

[名人爱国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数学之王”苏步青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作文爱国英雄人物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英雄人物故事》一书记载了五十多位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故事。

自古以来,爱国人物的故事举不胜举。民族英雄文天祥坚贞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篇;

岳飞的精忠报国,他曾经说过“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为此,岳飞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他的一生也确实做到了;

郑成功的收复台湾,流芳千古……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与我们同龄的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他爸爸是八路军侦查员,再一次执行任务时牺牲了;他妈妈被鬼子用刀砍死了;就剩下王二小一人孤苦伶仃。

为了生活,他在一个地主家当了放牛郎,狠心的地主对他残暴不堪,二小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后来二小参加了儿童团。作文金谷园

有一天,在放牛的山上,碰到了鬼子。当时日本鬼子威胁二小给他们带路。

于是痛恨鬼子的王二小想出了一个把办法,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后来敌人知道上了二小得当,就把王二小杀害了。

他们为了祖国的存亡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爱国之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经济繁荣、国家富强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这些活生生的故事,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们要珍惜现在舒适而优越的生活环境,学习小英雄的爱国精神,要认真学习,掌握知识和本领,为祖国建设打下牢固的基础;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低头,不屈服,要坚强勇敢的克服困难,勇于面对。

[作文爱国英雄人物故事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爱国故事的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 9 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 钱学森 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 15000 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 6 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县。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爱国名人小故事大全

全文共 3913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的意义,一是对自己的意义。对国家的意义自不必说,维稳促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对自己的意义,爱国作为一种道德义务总让人觉得是无回报的奉献。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爱国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明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的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明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明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华罗庚立志回国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散居各地的罗迪的子女也再行团聚在一起,此时罗迪向过去所有储户或他们的子女寄出了一张贺年卡,贺年卡上附了几句话:"我,佛兰普斯科.罗迪曾经经营一家储蓄银行。1915年该行遭劫后,被迫停业,但当时我曾向各位保证,日后必将存款归还。经过多年的奋斗,我们兑现了诺言,现在还清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诚感欣慰。祝大家圣诞快乐!"当最后一张贺卡寄出以后,罗迪说:"我幸福,因为我无愧于我的承诺!"信用是金,守信既是市场经济应该和必须遵守的法则,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宋庆龄从小就养成的诚实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随她一生。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妻子,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虽然孙中山创立了国明党,但是在蒋统治下的国明党已经变质,脱离了孙中山先生创立时的宗旨。于是宋庆龄始终站在共产党一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尊称为 "国母"。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茅以升的爱国故事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董存瑞的爱国故事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政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但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只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

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现属美国)创建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中华的意思。孙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后来,他又经常不断地宣传振兴中华的思想。有一次,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还要说过:“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运命,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一代大师梅兰芳的爱国小故事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画外国人的舞蹈。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到后十分高兴,都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美感和欢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两弹一星“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505 字

+ 加入清单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爱国人物故事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你听爱国人士的故事吗?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那么,我现在为你们介绍一位爱国人士吧。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钱学森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15000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听了以上的介绍,你是不是感到了钱学森那颗拳拳报国之心呢,那就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后,精忠报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3522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

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

”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

”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

”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

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

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

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

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

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

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

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

”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

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

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

”“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

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

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

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

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

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其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 Eli J“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

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堷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他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

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在纪念京张铁路100周年之际,张家口人民永远缅怀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2005年在张家口南站广场,建起詹天佑塑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杨得志上将的一个动作,全员奋战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747 字

+ 加入清单

对越自卫反击战分东西两线进行,东线由许世友指挥,西线由武汉军区司令杨得志指挥。其实一开始,西线的指挥并不是杨得志将军,而是昆明军区司令王必成。

王必成可能大家都听过,外表斯斯文文,但打起仗来特别凶狠,在解放战争中有王老虎的称号。孟良崮战役中,击败张灵甫的最后一击就来自王必成的特务团。

对越自卫反击,军师级指挥所都往后缩,他一个动作,大家全上前了

准备开打之后,王必成做了很多准备,但突然接到通知,中央军委、邓小平临时换将,由杨得志出任对越作战西线总指挥。

为什么让杨得志上呢?

我们先介绍一下杨得志。杨得志是湖南醴陵人,父亲是铁匠,家里面特别穷,在十七岁的时候参加湘南暴动,跟着朱德和陈毅上了井冈山。

长征时,杨得志是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的团长。东征结束,当上了红2师的师长;八路军时是685团的团长。此后打了大家都知道的平型关狙击战。

这一战,是林彪指挥数个团合力打的,杨得志的团负责扎口袋,从外面进攻日军的汽车队,这个任务很重,一不能让对方从口袋里跑出来,二还要狙击日军的援兵。此战中,685团的一个营顽强顶住了日军一个大队的增援,使平型关一仗顺利收尾。

对越自卫反击,军师级指挥所都往后缩,他一个动作,大家全上前了

林彪受伤后,杨得志随刘伯承和邓小平转战冀鲁豫。到了解放战争,杨得志留在华北,跟贺龙、聂荣臻、肖克们一起作战。

当时,有三位打得很好:杨勇、杨成武,杨得志。他们并称“三杨”。

解放战争中,杨得志打了很多名仗,比如活捉敌军长,吃掉大半个军的清风店战役,还有解放战争解放第一个大城市的石家庄战役。

但杨得志最兴奋的是在平津战役中吃掉敌35军。

当时,他跟罗瑞卿、耿飚搭档,组合称“杨罗耿”,在平津战役时围攻傅作义的嫡系35军。

对越自卫反击,军师级指挥所都往后缩,他一个动作,大家全上前了

当时敌35军有汽车,解放军全靠腿,这就是龟兔赛跑,理论是没有希望的。但敌35军犯了兔子的毛病,一路上整点妖蛾子。结果被杨得志成功逮住。

吃掉35军后,杨得志非常激动:“我也是打过一些大仗胜仗的人了,但是今天能亲自和广大指战员一起,吃掉多年来在华北战场横行霸道的傅作义王牌35军,内心的激动大不同以往,有点13年前过大渡河的感觉。”

英雄豪迈,挥斥方遒!

后面,杨得志还打了很多硬仗,比如解放大西北,参加朝鲜战争,这个就太多了,以后我们再说。

那临阵换将是不是因为这些功绩呢?不是的,因为王必成将军也有一大堆的功绩。中央的考虑主要是杨得志曾经担任过抗美援越的中方顾问团团长,对越军装备以及战略战术更熟悉。

对越自卫反击,军师级指挥所都往后缩,他一个动作,大家全上前了

杨得志向军委建议,还是王必成合适,但王必成没有推辞,爽快地让杨得志接手指挥,还把自己的家人送去参战。

杨得志就此接管了西线的作战。

一去,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西线的部队在展开时成了一字长蛇阵,这个不是中央军委希望的进攻形态。而且当时部队很多年没有打仗了。邓小平就说军队的风气需要整一下。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军师一级的指挥机关比较靠后。

像跟越南这种善长丛林战的对手作战,战局变化很快,如果太靠后,显然不利于临场指挥。但怎么让军、师的指挥机关往前靠呢?

杨得志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安排,他把自己的指挥所建到了边境线旁。对越自卫反击,军师级指挥所都往后缩,他一个动作,大家全上前了

大家一看,司令都在前方了,难道军长、师长还在后方呆着不成?军长、师长们迅速行动,把自己的指挥所同样建在了边境线上。

这一改变,效果立显。我军在夜晚发起突袭,打了越南一个措手不及,西线的进攻十分迅速,一个个要点被拿下,战略要地老街也被攻克。

越军的王牌部队316杨得志上将的一个动作,全员奋战爱国故事师准备增援老街,与我军决战。

正在这时,杨得志将军的胃病复发了。

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使杨得志累倒了,出现了腹泻便血,因为失血过多,出现急性左心衰,病危通知书都下了,最后是静脉推注吗啡,才救了回来。此后,飞机将杨得志接回北京抢救。

接下来的指挥交给了副司令员张铚秀。

对越自卫反击,军师级指挥所都往后缩,他一个动作,大家全上前了

张铚秀打得也很不错,调度有方,稳扎稳打。使西线作战的任务圆满完成。

这一战结束之后,杨得志出任了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为中国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1994年,杨得志将军去世,享年83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钱学森爱国故事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是我国“导弹之父”,他在1935年赴美留学,拜冯。卡门教授为师,成为冯。卡门教授得意助手,也是他得意门徒。钱学森那是有着优厚待遇和优越工作条件。可那时,钱学森还是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祖国。他对每一个夸奖他人都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在祖国刚从黑暗中走出来时,钱学森回国之心就越发强烈起来,他把这件是告诉了和他一起中国留学生,可他们让钱学森现在不要回去。对他说:“现在祖国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可钱学森没有把这事当回事。

在钱学森打算离开洛杉矶前两天,美国移民处给钱学森一封信--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过几天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政党”。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状态。而且还失语了。有许多人都想救出他。

我国毛泽东主席亲自把美国两位俘虏给放回美国,经过一系列努力后。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做出了许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雷锋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很难感觉到温情。老奶奶摔倒了没有人扶,盲人过马路没有人牵,小朋友一个人在路边哭也没有人过问……时代呼唤雷锋,需要雷锋精神。所以,我们要向雷锋学习,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雷锋出生于1940年,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死了,是他的六叔奶奶把他养大的。雷锋参加工作和当兵后,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一次因公出差中不幸牺牲了。他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雷锋呀,雷锋!我警告你牢记:千万不可以骄傲,你永远无法忘记,是党把你从虎口中拯救出来,是党给了你一切……他告诉自己要永远跟党走,为人民服务。

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应该向雷锋学习,学习雷锋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休息天,我一定要为小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一次,我偷偷地去打扫地下车库,很害怕被人发现,因为我也要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名。第二次,我去撕乱贴在墙壁上的广告纸,刚撕了一张,就看见后面有人过来了,我什么也不敢想拼命往后跑,终于把他甩掉了。回家后,我告诉爸爸我做的事情,爸爸对我说:“为人民服务不是丑事情,你不用害羞,也不要害怕。如果每个人都像雷锋一样帮助别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听了爸爸的话,我点了点头。

雷锋虽然在50年前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向雷锋学习,真心为人民服务,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丽!

[雷锋的爱国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近代爱国英雄赵登禹的故事:打虎称英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1916年,冯玉祥驻军河北廊坊一带。一次部队在山下练兵,突然从林间蹿出一只猛虎。当时战士们正练徒手格斗,只有连长佩带匣子枪,仓皇间连长发几枪却没击中要害,而虎已扑到近前。战士们一下都惊呆了,尚不知如何对付这只凶兽,只见赵登禹大吼一声,一个箭步纵出队列,迎着扑来的猛虎,先是闪展腾挪,将那虎引诱得前爪扑空,闪身跃虎背,挥拳运气便打。那虎痛啸一声,挺身直立,探头甩尾,意欲将赵登禹甩脱,再反扑过来。不料赵登禹发声喊,两腿就像钳子一般夹住虎肩,左手死死揪住虎脑门,照准虎脑门又是七八下重拳,打得那虎抽搐着软瘫下去,七窍流血,四腿蹬挠,显见已经无力反抗,只是垂死挣扎。这时战士们都围上来帮忙,一阵拳打脚踢,将虎打死。

冯玉祥闻知此事十分惊讶,亲笔在打虎照上书写“打虎将军”四个家,又把他调到卫队当贴身护兵。自此,赵登禹在冯玉祥身边生活了7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