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一件事引发的思考(20篇)

浏览

6964

作文

99

由老虎吃人事件引发的思考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个湖北外来同胞,过完年了,41岁,大年初二,他带着孩子和老婆去雅戈尔动物园玩。但他只给老婆和孩子买票,为了省钱,自己翻墙进入,离他最近的就是老虎散养区。他进去也吓了一跳,赶快走进安全区,可往身上一摸,手机没了。他看见他的手机丢地里面,直接返回了虎区,考虑都没有考虑一下,直接冲了进去。这时候人群开始尖叫,直接惊扰了老虎。顿时,老虎看到他了,凶神恶煞的朝他扑来,狠狠的咬住了他的头,用尖尖的爪子去刮他的脸,没过多久,人就不动了。在这期间,虽然叫来了警察,但警察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被咬死。

因这个事件,我思索了许久。作为警察,我想对你说:“你们身为警察,就应当保护我的安全,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你们却像没自己事一样站在一边,什么都不管。这是你们该做的吗?你们就不应该好好反省吗?”

作为游客,我想对你们说:“你们就不应该拍照尖叫,因为这样就会使老虎惊着,才会去吃人。”

作为受害者,我想对你说:“你真是太贪财了!一个手机算什么呀,还可以再要一个生命吗?”

大年初二,这样一个惨案,使我受益非浅:通过这个案件,教育大家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也不要为了不值的东西,从而将自己的命送了出去。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不能莽撞,熟轻熟重,最后再作出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高考写作素材:天津爆炸案及引发的思考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 截至9月10日上午9时,①遇难人数:164人,全部已确认身份,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3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5人、民警11人、其他人员55人;②失联者:9人;③住院治疗者:244人,其中危重症3人、重症3人,累计出院554人2015年9月3日24时,事故受损住宅处置协议共签约9420户。爆炸事故牺牲消防员家属获230万抚恤金。其后续理赔、事故追责等一系列工作仍在进行中。

2015年8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8·12”火灾爆炸事故救援指挥部召开会议,他强调,这起事故涉及到的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章行为,一定要彻查追责,公布所有调查结果,给死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给天津市民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给历史一个交代。这次事故伤亡重大,教训极其惨痛。国务院立即成立调查组,要彻查原因,依法严格追责、严厉问责、严肃查处,对涉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违法违规的,要一究到底,坚决处理,绝不姑息。

2015年8月27日,天津爆炸事故追责结果初步揭晓,最高检通过新华网公布,天津市交通委主任武岱等11名厅官被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另有瑞海公司2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2名犯罪嫌疑人被监视居住,对提供安全评价报告的天津中滨海盛安全评价监测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以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立案侦查。

11名被查厅官中,10人涉嫌玩忽职守罪,1人涉嫌滥用职权罪;其中包括天津市安监局副局长高怀友、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庆跃,两人曾出席事故发生后的新闻发布会 。

评论:事故发生,全国人民的心都被深深地牵动,一个个鮮活的生命瞬间生死离别。他们在这场灾难中无辜死难,无辜牺牲。他们在在这场事故中,用永逝的生命为国家的生产安全敲响警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爆炸发生,为什么危险化学品的库房会设置在港口附近?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试想,不是部分官员为了一己之私,怎能将危险化学品仓库地址规划在老百姓的周围?而如今,却让人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换来这血的教训。作为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怎能为个人私利,不顾百姓安危?不顾百姓安危,最终落得是害人害己。

“贪污腐败”误国误己。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讲正义,讲正气,思想上与当高度一致,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灵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洁身自好,守住底线,主动防范,堵塞各种制度漏洞而不是放任或者故意钻制度的漏洞,小处着眼,防微杜渐,筑牢思想和行动的防线,不给任何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这样类似天津港时间才有可能不会再次发生,100多条生命才不会无辜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由聂树斌案引发的理性思考

全文共 156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王书金这个“真凶”的再现,且河北高院和最高法院至今没有正式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表达了对这个“错案”不纠正的不满,对此案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案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由聂树斌引发理性思考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聂树斌案随着“王书金案”再审,又一次进入大众视野。这个案子公众不会忘记,对于关注司法公正的人尤其如此,时间可以淡漠关注但无法还原这个案子真相,时间越久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就越不足。

这个案子人们已经谈论了很多。一是聂树斌案本身有其特殊之处,首先对聂定案主要基于当时的口供,其次聂的亲属在聂被枪决之后一直讨要说法,最后更耐人寻味的是被害者家属认为聂树斌体格较弱而被害人还练过防身术,他们也不相信聂是凶手,一直要求公安机关抓捕真正凶手。后来王书金因其他类似案子案发,在审讯中主动交代此案系他所为。这几点累加在一起,引起人们的关注是注定的。

在这里,我单刀直入提两个问题:第一,嫌疑人承认罪行而检方却否认这种罕见的情形如何看待?第二,聂树斌沉冤昭雪是否必须找着真凶才行?

就这两个问题,我们有两个视角,一个是更为超脱而非诛心的,从理论的角度。一个是更为现实的,要考虑案件的整个背景。

首先从理论上看,检方的行为可视为一种审慎,在刑案中我们一直在讲要重证据轻口供,只有口供无其他证据不能定罪。这原则当然适用任何人,既对无前科的人适用,也对有严重同类罪行的人适用。实践中不能排除某些犯有严重罪行的人为他人顶罪来交换利益的情形,而且具体到本案,王书金其他案子已经足够死刑立即执行的标准,他交代了一个足以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反而为他赢得了几年寿命。所以王书金捏造罪行的动机是有的。

检方如果发现王书金的供述与案件严重不符,否认嫌疑人的犯罪无疑是正当的。是符合法治精神的。

同样从理论上看,聂树斌沉冤昭雪不应依赖王书金是否被定罪。王书金和聂树斌素无交集不可能共谋,因此对聂树斌案完全可独立审查启动再审程序。重点审查聂案的证据是否足以定罪?调查聂树斌是否遭到了刑讯逼供?如果认定聂就是凶手,那就要求其证据确凿而且证据之间相互佐证且能形成证据链条。至于王书金交代的罪行是否真是他所为,关系不太大,王的罪行被坐实了,只是确证了聂根本就不是凶手,如果王没有犯罪,则聂充其量仍旧是疑罪,如果王也是证据不足,则聂最多还是疑罪。

这是从理论层面,我们带着善意来分析这两个问题。但该案的复杂在于,聂已经被执行了死刑,如果翻案,则绝非仅仅是国家赔偿了事,人的生命无价,必定要有人为冤案负责。当初负责此案的人可能恰恰因为此案而立功受奖,或者已经升职身居要津,或者已经退休颐养天年。如果此案非王书金所做,那么至少聂还是疑罪。反之,则聂就是不折不扣的冤案。孰轻孰重,检方自然心知肚明。所以考虑到这一利益背景,如果诛心一点,那么检方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了。公众的质疑也正是基于此背景。

某种意义上,聂案是一个契机,一个真正践行杜绝刑讯逼供,从心理上认同疑罪从无的原则,重塑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的契机。当然,我同样认为这对公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公众都有颗珍视朴素正义的心,容易沉湎于实体正义中短视的看待具体案件,而且他们希望命案必破,而实则这种观念本身就有问题。任何实体正义的获得必需依赖于程序正义,而且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成果尊重人权-也依赖于程序正义才能落到实处。

一直以来我觉得我们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所有善良正直的人为了寻找正义都在一种对抗博弈心理下看待公权力,不惮以最坏的的恶意来推测他们。而忘记了我们打击他们的方式有时也是有问题的,是有罪推定的。然而如果我们表现的理性宽容却又发现无济于事,他们非但没有收敛自省反而认定我们无力,进而放纵自己蔑视我们。

谁是这一恶行循环的始作俑者?或者说哪一方扣动了这一恶行循环的扳机?我们该如果改变这一恶行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碎片化时间引发的思考作文1000字

全文共 2312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只是碎片化的时间,但却可以有无限的知识在那时等待着你到来。——题记

碎片化的时间里可以有许多事情可供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工作。引用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的确,我觉得鲁迅先生一定也是具备了利用喝咖啡这种碎片化时间的能力去完成一些细小的事情。

在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科技的创新,科研的成果,无不预示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时候有些人会问:“现在的时代怎么能和鲁迅的时代去比呢?他有闲工夫去品茶,喝咖啡,我可没有。”是,我承认现在的生活节奏的确很快,但你们没有过娱乐吗?你们的手机不是一直24小时不睡觉,伴随着你吗?似乎没有了手机,人们会感觉“缺胳膊少腿”似的,但是如果我们能更好的利用手机去完成一些有价值的事,是不是更好呢?如果没有了手机,我们是不是也能更好的进行碎片化的利用呢?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方法:学会给每一种碎片化时间寻找一个多元化的作用。

现在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可以利用的最小时间单位是什么?是一分钟还是五分钟?你的1分钟可以干什么?你的5分钟又可以干什么?你的10分钟?甚至是20分钟?……这问题先打一个问号,之后会一一讲到。

现在我举一个例子,每当我坐上地铁的时候,便会看见有大约80%的人拿着电子产品(其中不包括打电话的哪一类)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在刷微博,聊微信,看“朋友圈”。也有一些人在玩现今最流行的一些手游,例如:王者荣耀。干这些真的有意义吗?又没玩出什么名堂来。不像一位爱尔兰的年仅13岁的男孩乔丹。凯西——(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企业家),凯西的年龄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完全不相符,他9岁学习编程,12岁就拥有了自己的游戏公司,而且还是CEO。可你们是他吗?能玩出大成就吗?很多人会回答不能。那为什么不把这些时间花在一些有用的电子书籍上呢?至少这可以增长知识的储备。可在那80%的人之间,又有几个会看电子书呢?去留意一些时政?关心一下热点呢?

现在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在你可以利用的最小时间单位内你会干什么?这个问题一般的人很难给出超过三个回答,甚至还碰到过有些朋友全部回答刷微博,看“朋友圈”。当你的碎片化时间找不到合理的用途的时候,它的最大可能就是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所以我要求你为你的每一样碎片化时间单位找至少3-5种有价值的用途,比如:3分钟时间内你可以回复一条短信,回复一个消息,收看一下不重要的邮件,刷一下微博,看一两条新闻,构思一下下一条朋友圈应该发什么,查找一个感兴趣的话题…

然后你要进一步思考在地铁上的三分钟你能干什么?在办公室的三分钟你能干什么?在卧室里的三分钟你又能干什么?(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可以制定不同的计划)这样的碎片化是不是更有规划呢?在自己心中一定有了一个自认完美的答案了吧!

可这时有些人会说“没时间”,“抽不出空”来敷衍这种问题,可真的是没时间吗?其实不然,在坐公共交通,走路,甚至在吃饭的时候,这不都是时间吗?这些时间加起来少则也有半小时吧?按先前说的方法来做,是不是能做很多事情呢?举一个例子,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之后新中国成立后又是国家领导人,政务繁忙,可正是这样的他,却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最喜欢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夜不睡,但不能不读书。”有专家做过统计,毛主席一生读过136524本书。在办公室、在火车上、随时随处手不释卷,他的床头都堆满了书籍。直到老人逝世前,也依然书不离手。这也可以看出毛主席也是一位很会利用碎片时间来读书的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也就不一一阐述了。

近几年来,一个词语开始流行,并渐渐成为现实生活中最为普遍的现象:“低头一族”。通过手机网络来阅读一下新鲜趣事、回味一下历年热点,这种方式几乎成了大部分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途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习惯性的不断刷新朋友圈,习惯性的点开各个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习惯性将低下头的地方作为全世界……的确,现在的社会不是之前的社会,电子产品无处不在,想完全像几十年前一样弃之于外的确很难,可花上半把小时,做一回“原始人”真的有这么难吗?

再以坐地铁为例,前80%的人在看电子产品,可也还有20%的人没有看,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有些人会说:“睡觉,看书,K歌”不过K歌有点不可取。这些说的大致没错,这的确是其中的一部分,据我自己的统计,大约有5%的人会选择休息,的确,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是一个缓解自己的好方法。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人会拿纸质书看的不亦乐乎,有些人还看得到了忘我的程度,连要下车了都不知道,这大约占了7%,还有5%的人在聚在一起聊家常,谈公事,这也是一种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增加感情的一种方式。

那还有3%的人在干嘛呢?先卖个关子,听我讲玩这个事例。有些人会说:“学习语言难死了,想千百万只蚂蚁咬着我的脑袋,弄得我头也炸了。”其实在地铁上背他国单词的时间是很有意义的事,哪怕只是背了3、4个,日积月累不也有成百上千个了,学新语言也就不这么难了,那3%就是他们这些人。这样构成了地铁上所有人的所作所为。

因此,利用碎片化时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是能用最快速度得到最高回报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只要你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系统地吸收碎片化的内容,以及知道如何以最少的重复,将理论内容化为自身习惯。收集那点滴的时间,哪怕就是那牙酸的5到10分钟,也可以多了解至少二三十条新闻,多背十几个单词,多看百八十页书了(不过这是对我自己而言),这样也就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储备。其他应用碎片化时间来规划我们的生活还需要我自己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所以请珍惜时间,珍惜这些方案,这是智慧的结晶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只铅笔引发的思考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翟芯卉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微小而普通的事物,像回形针、水杯、便利贴、铅笔。在我眼中,铅笔不只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它的用处可大着呢。

一只普通的铅笔,能发掘出很多的用途。一般来说,铅笔削尖可以写字、可以画画;若你上台表演没带化妆盒,可以用来救急画眉;若你有时无聊,可以用来雕刻花纹;若头发散了,可以用来当发簪;若考试没有带尺子,可以用来画线;若打不开门,也可以用来当润滑粉……

很多事物都像铅笔一样渺小、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他的特性有许多。我们做人有时就和铅笔一样,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我们去完成的。每一个人总会找到发光、无可超越的自己,只有努力了才会像铅笔一样“坚硬”。对我来说,画画是我的一种希望,虽然画的还不够精美,但我一直在努力。一位画家的构思总和他人的想法不太一样,别人看着丑,而在画家的眼中却是美的,结论也就各不相同。

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只铅笔"将是我的榜样;而它的精神将是我路上的指明灯,是我对画画的一种希望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罗一笑事件背后引发的思考论文

全文共 2531 字

+ 加入清单

罗一笑事件有这么多人被骗,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这个世界好人要多的多,可我们也要思考,如果善心是一种资源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提高利用善心的效率,让我们更好地去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得到我们的帮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世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罗一笑事件引发的思考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如果善心是一种资源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提高善心的利用效率,让我们能更好的去帮助别人,让更多的人得到我们的帮助。

“罗一笑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身边的“罗一笑”有很多,你都帮助了嘛?

朋友圈的“罗一笑事件”,先不说罗尔和小铜人公司是不是带血营销,也不去讨论罗尔是不是在深圳有三套房,就罗一笑被检查出有白血病这件事而言,她是可怜的,值得社会的同情和帮助,大家做的没有错。

能够得到社会资助,可像罗一笑这样的幸运儿只是少数,根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左右,其中一半是像罗一笑这样的儿童,并且他们中超过75%的患儿是来自贫穷的农村,其家庭年收入不足3万元,而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的治疗费用,可以瞬间消耗掉这个家庭几代人的积蓄。

我深刻的记得2012年的一个新闻,说的是4名白血病患儿爸爸为给孩子筹医药费,跨省乞讨,半个月筹来8000元。半个月8000元,而罗尔关于笑笑每篇推送打赏都超5万元上限,打赏还因上限被制止。

一边是“乞讨救子”收效甚微,成为绝境下的救命稻草,一边是幸福的烦恼,帮助笑笑的人钱送不出去,罗尔收钱忙的让有些红包沉底。

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帮助的白血病儿,可他们都得到我们帮助了嘛?!

尽管这个世界有百度、有微信,可人们对信息的了解依然不对称,笑笑的事被我们知道,我们都伸出援助之手,而那些不被我们知道的白血病患儿,我们就有理由忽略掉嘛?

我们只是习惯去关心和帮助我们见到的东西,结果就像这次的“罗一笑事件”——价值剩余、资源浪费;而那些不被认知而又需要去帮助的人,却在感慨人们的冷漠和世间的悲凉。

2.朋友圈再现“罗一笑”,你还会伸手转发嘛?

目前民政局介入这件事,事实也会水落石出,我怕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当大家得知最后的真相后,沮丧着眼神拔凉拔凉的那句话,“我再也不相信什么罗一笑张一笑了,再不做老好人的傻事了。”

不是凉透了心,不是上过了当,是不会说这种话的。

可如果张一笑真的是那批筹不到钱需要大家捐助的人呢,你不帮他是不是又会对自己的冷漠悔恨不已。

我们错了嘛?

我们做好事之前,是不会去想我们是不是在被别人利用,别人是不是在“带血营销”之类的后果的,我们只是单纯的基于一颗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有人说的对,如果做好事考虑这么多的后果,那做好事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吧。可做好事被人利用,这股气足以点燃巴西雨林。

我们错在哪儿?我们没错,我们是人就没有冷漠的理由。错的是这些无孔不入的商家,借势营销你借西北风我都不会管你,可你不能借人们的善心啊。新媒体时代,任何东西都可能被放大,任何一个小东西,你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带来难计后果的影响。做人做事,都得有个底线,那是必须要坚守的东西。

3.每个白血病患者,都该在朋友圈求助?!

如果每个白血病患者,都在朋友圈求助,你大概会看到400多万条这样的推送,如果你只对每个患者捐款一元,你也需要400多万人民币。

400多万,够在北京五环外安置一套房产,有几个人能拿的出。我们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真正该在这方面操心办实事的是国家。

我找到了2012年12月10号中新网的一条新闻,新闻内容摘抄如下:

王振耀(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介绍,去年(2012年)中国卫生部部长在“两会”上宣布,白血病患儿将由政府免费救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急性白血病将全面推开免费治疗,白血病患儿的救治将由政府承担起来。但这项惠民之举的落实可能需要时间。

转眼三四年过去了,按照每年新增2万多的白血病儿童,中国又多了近10万白血病患儿。中央的政策执行到哪儿了,落实到怎么样了?目前还没有一个概论,但从罗尔募捐来看,王院长说的那个时间节点有点望不到头。

白血病患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我们的帮助不应只是捐款这么简单,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国家相应的照顾和保障,作为公民,我们就该对政府的工作提出疑问,如果政府不加快救助步伐,就会有更多的家庭掉进医疗“无底洞”,但这方面却常常不被我们重视。

4.我们的帮助不该只是“一次性消费”

人是高等动物,有精神需求。当我们做了一件善事,内心得到的宽慰常常让我们满足,所以我们会为了自己的精神得到满足去帮助别人,说的不好听点,这就像“一次性消费”。

如果我们真的关心白血病患者,对他们的关心就不该是一次两次的行为。

经济上每个人依据自己情况,钱不在多少。可除了经济压力,白血病家庭大都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家里氛围事很压抑的,国家和社会对他们都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

最可悲的是患者以后的生活,白血病患者即使康复后也不会向人提及自己的病情,因为害怕周围人那足矣杀死人的眼光。

成年人心智成熟,有足够的抗压能力,可能还好,可是,患病的儿童他们还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阶段,没有调整能力。

据了解,患病让大部分儿童在性格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的爱闹负面情绪,爱哭闹、容易急躁;有的家长能感觉出孩子变的内向、不爱说话、比较沉默、胆子小、自卑;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的小伟,本该是一个普通的十六七岁的少年,然而,白血病残酷地改变他的生活,患上白血病后他一直辍学在家,进行了骨髓移植治疗,随后出现的排异反应让他全身长满皮疹。为此小伟不愿见陌生人,每天待在家中,帮忙做点家务,一个人打乒乓球,无聊时看电视,或用手机看小说,性格越来越内向。说到家里的现状,小伟的母亲和奶奶都不住地流眼泪。

经济上的救济只是一时之需,长时间的帮助和辅导才是患者最需要的。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可我们去做的还是太少。

罗一笑事件有这么多人被骗,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这个世界好人要多的多,可我们也要思考,如果善心是一种资源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提高利用善心的效率,让我们更好地去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得到我们的帮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世界。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添置家具问题引发的思考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居里夫妇结婚时,他们的会客室里,只摆着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

后来,距离的父亲来信对她们说,他准备送给他们一套家具,问他们需要些什么样的家具。

看完信后,距离若有所思的说:“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

居里对新婚妻子说:“不要沙发可以,我们只有两把椅子,在添一把怎么样?客人来了也可以坐坐。”

“要是爱闲谈的客人坐下来,又怎么办呢?”居里夫人提出反对意见。

最后他两决定,不要添置任何家具了。

简单的物质生活,其实有助于纯净灵魂和寻找智慧,你信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道算式引发人生思考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雷辙

无意间看到了一道蕴涵人生哲理的算式:90%×90%×90%×90%×90%=59%。如果把100%当成100分,90%就是90分。这道源于现代化机械生产管理过程控制效应的经典算式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或许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之后,很不错的90分,带来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及格。就拿学习成绩来说,60分是及格线,考100分比较难,90分则是优秀分数。但是,学习过程由多个环节串联而成,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如果一个人处处满足于90分,最终可能只会得到一个不及格的59分。

“平庸者浅尝辄止,成功者精益求精”。我们不能满足于只做到90%,那么剩余的10%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发酵,就会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说明做事越接近成功就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时常会听到一句话:“不要过得去,只要过得硬。”将这个道理引申至工作中,就是必须时刻保持始终如一的工作标准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当一项工作接近尾声,往往也是最关键的,这个时候就越不能松懈。只有把每个细枝末节干好、抓牢、做实,才能够高标准、不打折扣地完成工作。反之,如果抱着只求过得去的心态干工作,敷衍了事,不尽全力,即使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可能会因为一着不慎,导致满盘皆输。

历史故事“一马失社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率兵打仗。战斗前夕,理查派马夫备战马。由于马掌钉不够,只给战马钉了三个马掌钉。两军交锋后,战马因马掌丢失而摔倒,理查也因此被俘,进而失去了整个国家。理查的失败竟缘于一个马掌钉,假如当时马夫能够将分内工作认真细致做好,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人生亦是如此,人的成长之路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一段接一段,不能因为小瑕疵不影响大局就不去完善,也不能因为小毛病不影响整体就不去改正,这样只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在人生的路程中,我们惟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进,勤勤恳恳耕耘,在每个环节、每段路途上都按照100%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付出100%的努力顽强拼搏,才能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引发的思考的作文题目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两天街头巷尾、报刊网络上一个热议的话题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全国卷给出一幅夏明的漫画作品,画面展示的是一个孩子考试100分得到表扬(唇印),98分受到惩罚(巴掌),另一个孩子考55分受到惩罚,61分得到表扬。要求考生临场发挥,写出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面对这样的高考作文题目,引起一些思考,与大家共榷。

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无不对分数这个词语有着深刻的认识。“以分数论成败”似乎成为教育界的“不二法则”。学生入学分班看分数、评选三好看分数、推荐保送看分数;老师教学质量看分数、评定职称看分数、年终奖金看分数。真是应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也就难怪会出现漫画中的“唇印”和“巴掌”了。这几年,虽然也有些学校尝试了素质教育,但只要高考制度存在,分数就是进入名牌大学的相对公平的唯一标准,就难以去除“以分数论成败”的土壤。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每个家长的美好愿望。哪个家长不会因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班级、在年段考了第一名而沾沾自喜,又有哪个家长不因孩子成绩不好受到老师批评而恼羞成怒?我想,这种教育孩子的理念需要调整。古人尚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诠释。作为家长,就应该懂得引导自己的孩子兴趣,懂得培养孩子走上健康成长自食其力的人生正路。同时对孩子的成长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能爱之切切,又不能怒之冲冲。

高考一结束,班主任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要注意和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保持密切联系,等你们大学毕业了,好去他们的公司打工。虽然是一则笑话,却也充满现实的残酷与无奈。笑话折射的不仅仅是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更有靠自强不息适应市场拼搏创业的辉煌实践。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传播知识和接受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我想说,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局限在名牌大学的校园。

天高任鸟飞,海空凭鱼跃。现代社会给广大学子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成功之道,只要你有梦想,你就放飞你的希望,你要你肯付出,你就会肯定有收获。

明年此时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由聂树斌案引发对冤案的思考

全文共 4079 字

+ 加入清单

冤案一般在我们看来,就是指对无辜的人进行了有罪认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由聂树斌引发对冤案的思考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21年前的聂树斌案2005年因为另一“凶手”王书金的出现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以后,曾让许多人认为冤案即将被平反,近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冤案浮出水面并得到平反,激发了我们对国家法律的信心,然而,聂树斌案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尘埃落定,成为了很多人心上的一根刺。冤案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以及他们的家属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同时也会破坏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所以减少冤案的发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寻找冤案的防范机制首先要知道冤案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聂树斌案;冤案;防范

冤案一般在我们看来,就是指对无辜的人进行了有罪认定,然而在司法实务中,有的时候并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是无辜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安机关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证据,司法机关违反法定程序办案,或者将案件久拖不管,这对被怀疑犯罪的人的合法权益无疑是一种侵害,那么这种情况是否属于冤案?冤案在近些年的曝光度越来越高,是因为这些冤案的当事人都开始一一被洗脱冤屈,那么已经过去21年的聂树斌案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

1 聂树斌案回顾

首先来回顾一下聂树斌案始末:1995年4月25日,河北省鹿泉县人聂树斌因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年4月27日被执行死刑。2005年,河南警方在荣阳抓捕犯下多起奸杀命案的河北广平籍农民王书金。王书金供述曾强奸多名妇女并杀死人, 其中包括一起“1994年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奸杀案” ,而其供述内容,媒体后来称“与聂树斌案高度重合”。2007年3月,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王书金死刑立即执行。王书金不服判决,以判决欠缺玉米地奸杀案, 因此未认定其重大立功为由,上诉至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3年9月27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王书金供述与石家庄西郊强奸杀人案证据不符,不能认定王书金作案,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的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一案。2015年6月、9月和12月,聂树斌案复查期限先后延期三个月。2016年2月,山东高院决定再次延长复查期限三个月,至2016年6月15日。

聂树斌案从1995年聂树斌被执行死刑到如今,经过了21个年头,仍然没有尘埃落定,令人唏嘘不已。聂树斌案出现之后,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随着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冤案的曝光,冤假错案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公民的关注,湖北佘祥林“杀妻”被判死缓,入狱11年后,妻子现身,无罪释放;杜培武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一年后,被宣告无罪;相比之下,案发后很快被被执行死刑的聂树斌、呼格吉勒图的离去则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永远的伤痛,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这些只是近年来中国冤假错案的冰山一角,这些只是我们能够看见的伤痛的小小的一部分,多的是没有被曝光出来的亲情别离,多的是在黑暗中寻求正义。聂树斌案是这些案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它并不是在司法进步的道路上踽踽独行,我们都在努力,我们在总结,我们需要从过去的失误与错误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使得我们的法治社会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要想解决冤假错案的问题,首先要分析冤假错案形成的原因,从源头上治理,从其形成之处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

2 冤案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

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不同观点往往对冤案有不同的分类。违反法定程序是否属于冤案有三种观点,肯定说、否定说与折中说。肯定说将冤案分为了三类:第一种即事实认定错误,第二种是法律适用错误,第三种则为违反法定程序。[[2]]因为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前提是不违反法定程序,否则就违背了程序正义原则。我们在追求实体正义的同时,不能忽视了程序正义,所以将违反法定程序纳入冤案我认为是合理的,而且违反法定程序在实践中不仅仅是冤案的表现形式,还往往是冤案形成的原因。当然,并不是所有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都要被纳入冤案,还需要区分对待。

综上,我们可以简单将冤案总结为,因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或违反法定程序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在司法实践当中,事实认定错误与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况较易于纠正,往往法律规定得也很详尽,然而由于违反法定程序而侵害到他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就显得有些“说不清”,这也是冤案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冤案形成的原因,既需要从法律的角度,也需要从社会人情的角度分析,因为虽然我们处于一个法治社会,但是往往民意对于司法的影响也是不得不重视的。

(1)立法与刑事政策与价值理念方面

由于我国刑法长期以来的传统就是“有罪推定”,这项原则已经在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普通民众的心中扎根,这与现代法治社会的刑事政策与价值理念背道而驰,可以说,“有罪推定”原则是冤案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从具体的制度上分析,我国的立法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亟待完善。

首先,无罪推定原则尚未真正确立。国际社会认可的无罪推定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是疑罪从无,第二是控方举证,第三是沉默权。我国立法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上还没有给予保障,所以可以说我国并没有确立一个与国际社会保持一致的无罪推定原则。尽管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但对沉默权规定的缺失使得在实践中,司法人员一旦认为某人有嫌疑,就直接将其认定为罪犯,对其进行羁押以获取其承认有罪的口供,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冤案发生的概率。

其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配套规则的不完善。证据在刑事案件整个过程当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案件的审判结果,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尽管立法机关已经明确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写入《刑事诉讼法》,但在实践当中仍然存在许多办案机关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行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之一在于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配套规则尚不完善,例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监督机制就还没形成详尽的立法。

(2)良好刑事司法环境的缺失。

首先,公安机关一直以来都顶着“命案必破”和“限期破案”的压力在履行着职责,所以公安机关在办案的时候往往为了达到快速破案的目的而采取一些非法手段,如刑讯逼供、诱供等,甚至会出现某些办案人员迫于压力寻找替罪羊等极端的情况。事实上,纵观世界,刑事案件的破案率并不是很高,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只有40%左右,而在我国,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999年以前,破案率居然高达60%以上,这从侧面反映我国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另外,办案经费不足、办案人员能力的缺乏也是公安机关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

其次,检察机关、法院难以独立办案。刑事诉讼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必须要办案人员心无旁骛地去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与合法性,这就要求检察机关与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独立办案,这也符合我国的司法的精神。但在我国实践中,在出现疑难、复杂、重大案件时,地方党政部门进行干预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地方都存在“三长会”的做法,即由地方政法委组织公检法三机关负责人就疑难、复杂、重大案件进行讨论、协调。地方党政部门并未亲自审查全部证据,对案件事实不太了解,并且基于“维稳”的需要,往往倾向于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因而很容易导致冤案。

(3)民意的反作用

民意是社会大众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特殊行为、事件的集中表达和价值评判,是集体意识行动的结果。民意对于刑事案件的影响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上,民意在刑事司法运作过程中,起到了不少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防止刑事司法体制贪污、渎职行为等监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民意因为其自身的缺陷会起到反作用。首先,民意在量的范围上较为模糊,究竟多少数量民众的意见可以称为民意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规范,这就使得民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民意往往容易被左右,而这种特性一旦被控制和利用就很容易造成妨碍司法独立、司法公正,成为导致冤案事发的原因所在。尤其是在现在信息传播方式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民众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缺乏辨识能力,更加容易被误导。

3 聂树斌案的评价

聂树斌案与近些年被一一平反的冤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尚未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聂树斌是无辜的,但是没有证据证明无罪就要推定其是有罪的么?这不是有罪推定的思想吗?所以聂树斌案当下的关键并不在于聂树斌有没有罪,也不在于王书金是不是真凶,而是有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聂树斌有罪,如果没有,那么很显然,法律就应当判定聂树斌无罪,这才是无罪推定的精神之所在。这也和前文讨论过的冤案的概念中反应的精神相契合,任何人在被判有罪之前,他都应当是无罪的,所以并不是法律适用错误或事实认定错误才属于冤案,违反法定程序对犯罪嫌疑人造成的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也属于冤案的范围,所以聂树斌案当中如果存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我们甚至不需要去考虑聂树斌是否是无辜的,这个案子必定是个冤案。

当然不得不看到,聂树斌案当中存在着太多无法解释的疑点,比如,聂树斌被拘禁后4天的讯问笔录不翼而飞,这不得不令人生疑,而且聂树斌也曾经对他人诉说过被刑讯逼供的情节,再比如,有些证据在细节上还存在疑点未被合理排除,除了这些还有许多让人怀疑的地方,当初刑事诉讼的整个程序到底符不符合法律规定,当初的证据是否已经足以判定聂树斌有罪,这些都是我们现在需要知道答案的问题。2014年12月12日,在聂树斌母亲坚持不懈的申诉之下,在诸位有良知、信仰法律的有志之士的帮助之下,在社会的高度关注之下,最高人民法院不负众望地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的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一案。尽管该案的复查一拖再拖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结果,但是我们相信,司法终将会给我们一个公正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引发的思考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史上是拥有崇高的地位的。我想,若问大家有谁不会喝茶的,应该所得到的答案大多都是否定的——毕竟,喝茶这件事只是张口闭口就可以完成的,就像平常吃饭一样;但倘若问有谁不会品茶的,得到的答案就迥乎不同了。虽说“喝茶”、“品茶”两词之间也就仅仅差了一个字,其概念却上了不只几级台阶。所谓品茶,有说“一观其色,二闻其香,三品其味”的,也有说“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的,总而言之复杂难懂,言辞古奥,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然而说到喝茶,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正是啊,如果一个人喝茶如喝白开水一般,那么这茶即使再有名,也不过是白开水一碗。举个例子,对着一个双耳失聪的聋子演奏命运交响曲,即使指挥家有多么激情澎湃,即使上面的演奏家多么卖力的吹拉弹唱,在这个聋子的眼里,也只不过是一群疯子在发疯那样,对牛弹琴,毫无价值。(原创作文 )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看看,如果对着牛弹琴是一件毫无价值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还要把琴弹呢?这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我曾听我一同学说,某校七班有一学生代表博古通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甚至乎非常的热爱物理学。然而此人天天喜欢与人高谈阔论,且平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乃是“吾乃苏俄某个高纬度空间的统帅,吾觉引力波的存在了。”当然,这些佶屈聱牙的话对于同学却是郁闷,毕竟此物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阳春白雪,难以理解啊。所以到头来也就把这个所谓的人参当萝卜煮了,把这个所谓的茅台当辣椒汤饮了。

回过头来回味那个问题,这个人不就是那个对着牛弹琴的人吗?仔细想想,这样毫无意义的东西却仿佛是在浪费时间。那么浪费时间的话说出来不就与废话无异了吗?然而其实一个人,如果他说出来的话没有人听的懂,倒也无妨,他自己可以为自己能说出一些高端大气的东西而感到自豪,只是这些话会被时间淹没,并不会激起听者的深思,有内涵,但却不通俗,不接地气,最终就会像方便面一样,吃下去便就是吃下去了,然而却没有给自身带来什么大的益处。这种感觉,仿佛就像别人狠狠的往你的背后捅了一刀,你却没有感觉,只是让鲜血流淌着,然后全身无力地倒下了,继而闭上了双眼,死得不明不白。

再往深处想,对牛弹琴固然一件蠢事,那我对人弹琴不就得了。通俗一点讲,如果别人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你对此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不就是一个完美的方法了吗?就像教一群一年级的小孩说北斗七星一样,倘若你只在他们面前一遍一遍地说北斗七星,那么说出来的话就如空气一般,但是倘若你对他们稍作解释——北斗七星像一把勺子,那这样的话才是有实在意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白居易在作诗后都要给老太太读,如果读不懂的,白居易都会想方设法的改到读得懂为止,因此他的诗词才会如此的通俗易懂,饱受赞誉。

平心而论,一个人说出来的话是否具有实质上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中富有内涵的文理,还与这些话是否能为人所接受,为人所理解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由抄作业引发的思考中学作文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那么试问当今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诚信?

在现在的校园里,一些同学抄作业成风,考试作弊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不比谁考得好,只比谁的抄的水平高,而面对老师的质疑,则更是百般狡辩,强词夺理,这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一个不良现象——不诚实。

那么什么是诚实呢?在我看来,诚实就是心口如一、实事求是、言行与思想一致。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要做到诚实。在任何环境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守着诚实的原则。曾经有一药品制造商,想让一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的大学女孩儿,为他们生产的一种补脑口服液做广告,女孩儿直言拒绝,原因很简单,她说:“我没喝过。”这一句简单的话使她与万元酬劳擦肩而过,却也证实了她诚实的内心世界。与之相反的是,现在一些人追名逐利,收贿受  贿,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欲的需求不择手段,出卖假货。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同时却丢失了他们最宝贵的财富——诚实。

诚实是处世的基本原则。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就注定要常常与别人打交道。要想成功、受人尊敬,就必须以诚待人。只有我们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别人才会对你有好感,愿意与你相处。反之,倘若你事事欺骗他人,别人便会认为你很不靠谱,久而久之,便不会再有人愿意与你合作、相处,你交不到一个朋友,找不到一个知心的人,便完完全全被他人、群体所孤立了。

诚实是求知的唯一途径。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正本领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不是空有虚名的高学历。要真正地掌握知识,就必须诚实地面对每一个问题。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在别人看来极其愚昧的问题,这才有了后来相对论的创立。他也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与之相悖的却是现在很多学生明明遇到问题,却自欺欺人不懂装懂,最后的结果便是你什么也没有学到,还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本着一颗诚实的心。

只有每个人都真正做到诚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融洽,社会才能更好的运作。所以我想对抄作业的同学说:要想立足于社会,先让诚实在心里扎根。

[由抄作业引发思考中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文: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思考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的钓鱼岛事件引发了我的思考。钓鱼岛是在1895年4月的《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的,但在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归还我们中国了!但现在他们为什么还要跟中国争钓鱼岛的土地归属权呢?是因为觉得我们是弱者就要来欺负我们么?是不是想以钓鱼岛钓鱼岛事件而来挑衅我们么?日本真的很想打仗么?但也别拉我们下水啊!

我很想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么?我们中国不是傀儡,为什么一定要受牵扯!难道是因为中国的军事。文化。经济等综合国力还不够强?从新闻上看到的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所见到的事实都证明了我们国家目前的实力确实远远落后日本。这是我想到落后就要挨打。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落后就要挨打的现象无处不在:就像我们平时在教室里,学习不好的犯了错,会受惩罚,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老师干脆全班同学都不罚了……(一些例子)这就是弱者就要挨打的现象……所以这个社会上强者总是欺负弱者,弱肉强食是社会定律,所以不想挨打就要把自己武装起来。我们学生就要用知识作为我们强有力的武器!

中国要想夺回钓鱼岛,必须要使自己强大起来,中国人民也要团结起来,真正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是不可分割的领土,我相信日本此中有一天会承认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只不过谁秦朝是徐福东渡携带的童男童女留下的后代,日本只不过是中国的后代而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留守儿童问题引发的一系列调查及思考

全文共 1953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常年不在家,外出打工的孩子们。现在中国大约有2-3亿的农民工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很远的城市里打工。而为了能够更专心的打工赚钱,他们的孩子就被迫留在家中,成了留守儿童,但由于太多的农民工参加进城打工这个队伍之中,使留守儿童在中国,尤其是在农村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群体,而由此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此我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现状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农村的一些地方,各方面条件仍处于落后的状态,由于人口增加,可耕地面积减小,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等种种原因,只好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有的无法带上自己的孩子,只好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让他们留在家中。

二、问题

由于爷爷奶奶或亲戚能力有限,或管理不到位,留在家中的大部分孩子,几乎,处于无人看管似的状态。这就出现问题了,由于他们受的教育不够,思想不全面,对人对事就可能走向极端,这就可能引发犯罪。在青少年法庭上,渐渐的开始出现低龄化。而且,留守儿童的患各种心理疾病的几率也在增长。

三、原因

(一)、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呵护关爱,导致他们的心不能被温暖,化解一些不好的想法。不过也是因为而且农村的条件不好,对孩子的心理教育不重视,使他们不能理性的看待事物。

(二)、当地各级政府无所作为,没有系统完善的应对性救济措施,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

(三)、国家的政策不够完善,各地方官员执行不够迅速,才让问题一拖再拖。

(四)、各地农村较偏远,有任何事情,没有全方位的通信系统,封闭的村子即使有再大的事,外界不知道也没有用。

当然,这些问题实际上也存在许多客观因素,但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是绝对不可忽视。

四、案例

我记得,我看过一些图片,反映的是那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其中有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坐在地里,旁边放着镰刀,身后是一片麦子地,而最让我惊讶的是她的眼神,那种那个时期绝对不该有的神色此时一一表露在她的脸上,那是何种无奈、迷茫的眼神啊!最关键的是她才那么小!根据相关介绍我才知道这是个留守儿童,家里只有一位老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未必能见几次面,庆幸的是老人的身体还行,还可以为孙女做做饭什么的。采访老人时,老人说孙女平时就两个愿望,一是能见到爸爸妈妈,二是可以在教室里上课,学到更多的知识。据老人说,他们村的老师都要干农活,而教室也不过是一些旧棚子搭成的,即使很想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但是有好多的老师也都是心有而力不足。

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她们家就是有四个孩子,由于经济问题,便把两个孩子送回了老家,有爷爷奶奶照看,最近我去调查他们家时,她们告诉我现在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们的孩子在这里学习优异,回老家之后,纯粹就是不学,老家的孩子们都很调皮,他们就怕孩子跟着学坏,现在好多未成年人犯法的多半都是留守儿童,这作家长的能不担心么?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在我们小区里,由于两家开发商的矛盾,房产证迟迟下不来,房产证没有就无法将户口迁到本地。有一户业主就是如此,他儿子今年初三,可户口还是不在这里,没办法只好让她回老家去上,此时的他,应该早已泡在网吧里了,那位家长说他很后悔为什么把儿子送回老家去,这样他儿子也就不会变成那样了,这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就这么毁了。

五、思考

我想以上所说的家长早已心碎了吧,她们万万没有想到她们的孩子会这样,没有想到留守儿童竟会是这样的脆弱,经不起诱惑。这让家长们多么的寒心啊!

留守儿童这个原本是私人的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但是国家并没有太多具体的相关政策,所以他们的问题仍是个大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啊!哪怕是一些关爱也可能会让他们有所改变。他们缺少的是:父母的爱、朋友的爱、社会的爱、国家的爱,他们是多么的可怜啊!

相比之下,想想我们,我们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幸福啊!既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

里,用着崭新的课本,听着老师细心的讲解,感受着父母给的无限关爱,这是多么让他们羡慕的!我们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吧。同是一样的学生,他们想学没这个条件,而我们又怎么可以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环境呢?当我们埋怨学校里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时,去看看那些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吧,那足以让你羞愧得无地自容。

我认为家庭应履行责任,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给予孩子更多关爱。而学校、老师也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尽量减少他们的不好的心理问题。同时我们也呼吁国家政府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并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各位同学们,珍惜我们的学习机会吧,学习也是为我们往后的日子做准备呢!我们仅有的这十几年,人生的五分之一,又怎么可以让它就这样从手中白白溜走?不学些实际的东西不也太对不起自己了么?所以,各位同学们!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食”道人心定世道——一粒米引发的思考作文

全文共 1394 字

+ 加入清单

你可曾尝试过盲走?

闭上眼睛,走向未知的恐惧峡谷。光影穿透眼皮来回晃动,是心脏不安的节拍。

夜晚在寂静清冷的公园里,我下定了决心试探着闭眼向前走。但走不了两步便开始惴惴不安——会被路坎绊倒吗?会撞到树吗?受伤怎么办?也许摔一跤并没什么,但是一旦我在黑暗中前行,就免不了担心和犹豫。我站定,思索着。

想来诚如我的盲走,人类亦是总害怕着未知,却又不可避免地迎向未知。千万年前,我们畏惧火与电,畏惧无边而无常的海洋,畏惧无光的寒冷黑夜,畏惧那一切不可思议的事物。在庞大的未知前,我们渺小得瑟瑟发抖,太多太多人被天灾夺去了生命。有人感慨世界无情,有人逃避现实,然而更多的人在心底升腾起对生的渴求和一种希望——不可名状的,却逐渐膨胀和坚实,充溢了人类的脊骨。那便是勇气。

正是这股勇气,让我们的祖先学会操纵火,学会创造和使用工具,逐渐突破艰难险阻建立了最原始的社会。斗转星移,文字、火药、电力、卫星等等这些科学技术的产物在人类遥望远方的坚毅双眼中被塑造,成为那辉煌的文明史诗中闪耀的明星。世界的面貌逐渐从混沌中显露雏形,而我们仍然在不懈探索着宏观与微观的未知。

而科学精神铸就了现在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我们为自己创造了无数的工具:空调避寒暑,汽车代步,手机和电视传递讯息,医疗用具治愈疾病等。这些工具带给社会极大的便利,人们得以节约大量时间和延年益寿。

那么,试想若是这千百年磕磕绊绊的探索,若仅仅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不免显得十分可悲。有人说,虽然许多事随着岁月变了,但人性依然生来便有着自私贪婪的劣根性,以至于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仿佛在倒带重播一样,一圈又一圈。真的是这样吗?我不同意。因为科学带来的并不只是物质,还有精神上的积极力量。具有科学精神的人严谨、求真、务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同样会追求内在的完善。基本上所有人都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所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呢?那些坚毅探索着的科学家们中的一部分是为了心中对知识的渴望,而还有许多,他们对自己说:我为人类而探索世界。

是的,科学技术改变着生活,生活改变着人。在古老的年代,人们为了生存而奔波,没有空闲时间进行哲学思考;即使有了深度的思考,也因为沟通方式的不完善而逐渐失真和湮没。相比而言,我们有多种途径去接受文化的洗礼,也有许多的时光来体悟人生。我们的感官接触到的世界在大脑中激荡回旋,渐渐沉淀成为我们自己的观念感受,地球上的几十亿人皆是如此。而人性中善和美的本真让许许多多人塑就了一种人文精神——他们追求对自我人格的完善,维护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渴望实现人的价值。而又是这样伟大的人文精神,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为了人类文明而不停息地探索和思考。富兰克林曾言: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

反过来说,若是缺乏科学精神,便是缺了一种对于真理的探求,可能就不再拥有对世界的敬畏和创新能力,跌入空想的渊薮。若是缺乏人文精神,那么科技就会成为破坏文明和环境的武器或者失去前进的动力,并且使人变得机械空洞。

由此看来,人文与科学如同感性与理性,达到了辩证的统一,任何一方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们如车之轮鸟之翼,融入和演绎着我们的生活,使人类对于内在世界和外在宇宙都有所了解有所思索。

想毕,我抬头望向夜空。几颗纤弱的星星穿透了多少光年的虚空和寒冷,将柔光洒向我的心。我闭上眼睛,向路的那一方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件事引发的思考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哥哥吵架了,我们两个谁也不理谁,正在互相怄气的时候,爸爸回来了。看到我们两个的状况,爸爸提议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说完就开始发白纸。

我不解道:“难道是做手工吗?”爸爸说:“你们在白纸上写下最爱你的人。”这还不简单?我写下了: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外婆。写完后,爸爸又说:“你们在五个人中划掉一人,这意味着划去的人将永远失去你,你将永远失去她{他}对你的爱。”什么?我顿时心力交瘁,不知如何是好,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的考虑下,我选择划掉外婆。

毕竟外婆终究会早点离我而去,但是,当我想到外婆以前对我的百般疼爱,是我为掌上明珠。每到过年,她总把舅舅给她的生活费攒下来,给我买衣服和书本。她不停地握着我的手说:“曰曰,好好读书,外婆将来享你的福。”她身体不好,但是从不买药。总说:“我还很硬朗,不花那冤枉钱。”但每当听到我咳嗽,她便二话不说给我去买药。所以我划掉她是多么的不舍呀!

就在这时,爸爸又发话了,他说:“再划掉一人!”话音刚落,我的一滴滚烫的泪珠随着他的音调落了下来。他们都是我的最爱,也是最爱我的人。我则么忍心划去任何人呢?我只能忍痛将哥哥划去。因为这是规则,想当初,他总是帮我解答我不会的地方。甚至有一次,哥哥从学校刚回来,但我还有不懂的地方,他便胡乱的吃了几口饭。开始给我画图,分析,解释。直到我懂了为止。我做完已经十点多了,便倒头就睡。当我睁开眼时,太阳已在与我挥手,打招呼了,却看见哥哥正趴在桌上握着笔睡着了。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他是为了先让我做好作业再完成自己的作业。结果他做的睡着了,这么好的哥哥我却划掉了,真是舍不得呀!

我抬头望望哥哥,他正低着头,紧锁着双眉,眼角有眼泪流过的痕迹。我知道我们都在选择“生死决定”

爸爸终于说出了我和哥哥都最希望的话:“感受亲情游戏现在结束。”我和哥哥,都大舒了一口气。

这样一件小事,让我思考了很多,我明白了家人对我来讲有多么重要,我们应该要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钓鱼岛作文: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思考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学了历史都知道,钓鱼岛是在1895年4月的《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的,但在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归还我们中国了!但现在他们为什么还要跟中国争钓鱼岛的土地归属权呢?是因为觉得我们是弱者就要来欺负我们么?是不是想以钓鱼岛钓鱼岛事件而来挑衅我们么?日本真的很想打仗么?但也别拉我们下水啊!

我很想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么?我们中国不是傀儡,为什么一定要受牵扯!难道是因为中国的军事。文化。经济等综合国力还不够强?从新闻上看到的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所见到的事实都证明了我们国家目前的实力确实远远落后日本。这是我想到落后就要挨打。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落后就要挨打的现象无处不在:就像我们平时在教室里,学习不好的犯了错,会受惩罚,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老师干脆全班同学都不罚了……(一些例子)这就是弱者就要挨打的现象……所以这个社会上强者总是欺负弱者,弱肉强食是社会定律,所以不想挨打就要把自己武装起来。我们学生就要用知识作为我们强有力的武器!

中国要想夺回钓鱼岛,必须要使自己强大起来,中国人民也要团结起来,真正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是不可分割的领土,我相信日本此中有一天会承认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只不过谁秦朝是徐福东渡携带的童男童女留下的后代,日本只不过是中国的后代而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偶然发现引发思考作文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也在一天天的成长。在这XX年的成长道路中,我渐渐也懂得了很多。可也是在这XX年的成长道路中,我也体验到了成长的烦恼。

人家说每一个人都会有烦恼,刚开始我还不相信,可如今我算真正体验到了烦恼的滋味。当你和我一样有一箩筐的烦恼时,相信你也一定会品尝的出烦恼的滋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父母的看法也渐渐有了差异。同样是一件事情,可我们对这件事的态度、处事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处处都有选择题。我和父母的选项是不同的,也不能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而我们也就是因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应用什么态度来解决在这方面的选项,发生了异议。

那天,我和爸爸正在逛街,正准备过马路的时候,我们看到有一辆摩托车正高速行驶,突然将一辆正在行驶自行车,撞到在地。

交警马上赶来,正准备罚款记过时,没想到这位肇事者竟然矢口否认,强词夺理地“质问”交警:“你有什么证据,说我撞了他?!”也许是他吃定了这位交警是刚刚从哨岗区赶来,所以根本没有证据指正是他撞了骑车者,还是骑车者撞了他。交警没有办法,只好当场搜集证人,我正准备拉着爸爸去作证。谁知道,爸爸拉着我就走。我十分生气,便问爸爸:“爸,你为什么不去作证呢?我们可是目击者呀!”“多管闲事!”爸爸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弄得我也没心思逛街了。回到了家,我一直回忆着刚才的那一幕情景,十分纳闷。记得,小时侯爸爸常对我说做事、做人要正直,不能昧着良心。可如今,爸爸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让我极为反感。今天,你为什么就不能设身处地的为那位被撞的骑车者想一想吗?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这时的爸爸和那时教育我的爸爸已是判若两人。我真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我真的十分烦恼,我已不明白了我的爸爸此时此刻正在想些什么?为什么,在这道生活的选择题里,我们俩儿的选项是如此的不同。难道在这道生活的选择题中,大人的态度就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由水引发的思考作文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词大家应该非常熟悉,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原来的水非常清澈,有许多的小鱼都在里面嬉戏打闹,小蝌蚪们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可是现在的水可以清澈见底的没几条,有堆满瓜皮纸屑的;有浑浊不清的,有满是泥土;这是为什么呢?

我去问奄奄一息小鲤鱼,小鱼说:“这是人们乱扔垃圾的下场,闹得我们鱼家族,不得安宁。”我心想:要是人们继续破坏下去我们就再也看不到这么可爱的小鲤鱼了,再也吃不到鲜美的鱼肉了,因为人们害得鱼儿灭绝了,人们这样做真是害人害己,自作自受啊!

我去问躺在沙滩上不能动弹的小乌龟们,它们一起说:“我们美丽的家都因为人们日日夜夜地造高楼大厦,给弄的浑浊不清,,害我们再也呆不下去,只好躺在沙滩上了。”我在想:如果人们继续破坏下去,,我们再也不能看见清澈的水,喝不到干净的溪水,洗澡时越冲越

我走呀走,忽然看见一只蝌蚪躲在石缝里,我问小蝌蚪:“你为什么多在石缝里呀?”小蝌蚪说:“我怕那些顽皮的小孩又来抓我。”我“唰”的一下脸就红了,因为我也来抓过小蝌蚪。

看着浑浊的水,我顿时感慨万分。

[由水引发思考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件事引发的思考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无论你遇到了什么事,只要你忍让一下,事情就可以解决。可是,有些人,就是因为个性太过于倔强,与对方发生了不必要的碰撞。

星期六的早晨,一切都与平常一样,上班族骑着车或走着路,车辆拥挤地行驶在马路上,时不时发出刺耳的喇叭声。我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急匆匆的人群,传动了一下晕转的大脑,眼睛一瞥,发现了那个发生了碰撞的出事地点。

走过渐渐停下来的车子,我跑到了人群渐渐围过来的圈子里。刚停下,耳畔就传来了一个尖刻的说话声:“你有没有长眼睛啊!明明看见我在这里,还要骑过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三十五岁上下的女人,身穿一件米黄色风衣,头发卷成小卷形的,一张被口红涂满的嘴正不停地说着刻薄的话。“对不起,我……我一时没有注意到,您,您没什么大碍吧!”一个憨厚的男声传来,我转过头去,原来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骑着自行车,手捂住了膝盖,过了一会,他又小心地卷起裤腿看了一眼,皮被擦伤了。那女人瞥了一眼,脸上的表情立刻转为痛苦,嗷嗷叫着:“哎呦!我这可是肾呢,有可能是内伤啊!”围观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不少人都开始交头接耳着,一位年轻小伙看着那农民,说道:“那农民师傅应该不是故意的。”那女人听了,脸上的表情的装得更痛苦了。“有可能是农民故意的呢!?”有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女人听了,马上叫骂起来。周围的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年轻人,退一步,海阔天空,被炒了!你们不管是谁对谁错,都应该互相忍让一下,这样,事情不就解决了吗?”一个苍老的声音透过人群。周围的人也小声附和着,女人看看农民,低下了头,快步走了。

是啊,互相忍让,就能更好地造就一个世界,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思考

全文共 262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思考的内容,欢迎阅读!

今天,50岁的景海鹏第三次开始了自己的太空之旅。这一次,他将打破中国载人航天的多项纪录,成为中国飞的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继完美执行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后,他创纪录地成为中国三度飞天的第一人。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这次即将进行的33天的中长期驻留,他会把个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纪录提高到超过48天。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笃志

等待十年圆梦神九

为什么还要飞?这是景海鹏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他微笑着给出了答案:“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景海鹏属马。虽为老骥,志却不止千里。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实现目标后就无所事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

上高中时,偶然间看到一张飞行员照片的景海鹏,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的消息后,已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

1998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从那时起,飞天便成为他的梦想。

十年等待,一朝梦圆。“2008年我的飞天梦想实现后,我就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很多人问,你还训练吗?我就笑说,不训练我干啥。”景海鹏说,“因为我的下一个梦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只有这样,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实。”他说,虽然航天员这个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我热爱这个职业”。

事实上,这个生在农村、黄土地上长大的山西运城人,还有着更大的动力——回报祖国的栽培。

“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景海鹏说,“我要回报国家。可怎么才是回报国家呢?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通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丽家园,对景海鹏而言已不再像当初那般新奇。他说:“这次,就一门心思准备好任务,争取不留遗憾。”

慎行

上千指令分毫不差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用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述指令长的职责:“每天工作结束了,把完成情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我将代表乘组与地面进行沟通。这是指令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

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马识途。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景海鹏,常在训练中对陈冬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及实用的小建议,比如在失重环境下东西不能随意放、移动身体前必须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击小测”更是包括陈冬、刘洋等搭档都领教过的“景式”训练手段:平时训练时,景海鹏会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问题,考考对方是否所有知识技能都扎实掌握。

陈冬也属马,比景海鹏小一轮。在他眼里,景海鹏是他的榜样,“能与之搭档非常幸运”。

景海鹏的细心周到,也让陈冬印象深刻——

一次演练,景海鹏早早戴好了压力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陈冬“压力山大”。这个小细节被景海鹏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演练结束后,景海鹏悄悄告诉陈冬,以后一定会注意两人步调一致,防止给对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毕竟经历过两次飞天的考验,经历过18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次的心态更增加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景海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克己

不当“差不多先生”

景海鹏喜欢上打篮球,从小学五年级开始。

个子矮,他就苦练精准的投篮绝技,从而成为队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夜里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景海鹏把这份刻苦,坚持到今天。

在这次任务中,需要航天员参与操作的在轨试(实)验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过的情况下,他和陈冬仍会拿出时间对一些在轨试(实)验专门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要把地面专家希望达到的目标理念带到太空去实现。一些在轨试(实)验之前我也没做过,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时会留下遗憾,所以要反复练习。”他说,“航天员可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

训练之余,景海鹏也参加了不少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特别是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让孩子们从小萌生科学的梦想,这也是航天员任务的一部分。”他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那一颗种子很重要。”

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很难像平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从嫁给我那一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准备。”但景海鹏依然记得第一次飞天时,妻子紧张得三天三夜没睡着,“希望这一次她也和我一样,不会有压力。”

至于带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给大家一个惊喜。”

更多热门文章:

1.关于景海鹏三次飞太空的感想2000字征文

2.景海鹏三度飞天优秀征文2000字

3.关于景海鹏三次飞天征文2000字

4.2016年景海鹏三度飞天精神的征文2000字

5.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教育思考

6.关于神舟11号景海鹏三次飞天观后感

7.景海鹏三次飞天引发的教育思考论文2000字

8.神舟十一号景海鹏三次飞天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