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古代名人读书的成语(热门20篇)

爱读书。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书,是人类的阶梯,是她,帮助我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她,带给我们幸福,带给我们满足。读书,真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古代名人读书的成语,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浏览

5056

作文

359

名人故事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给我买了本《中外名人故事》,我这个小书虫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里面很多名人的事情让我震惊。我敬佩莱特兄弟的胆识,竟然敢驾着自己制作的飞机翱翔蓝天;我佩服詹天佑的气魄,敢于挑战造桥权威,给外国列强狠狠地打击;我欣赏李时珍翻山越岭,不畏艰辛,以身试药,终于铸成大作《本草纲目》……但是在这么多的名人故事里,我最喜欢达芬奇的故事。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他觉得自己已经画的非常好了,便有些不耐烦。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真了不起,竟然对着枯燥的鸡蛋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了练习,正是这样他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矗看了他的故事,我觉得十分惭愧,想想自己在暑假的时候制定的计划,每天要写一篇日记,最后只写了几天就草草结束了。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真的觉得我学习。

[名人故事故事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名人传读书笔记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用多个茶余饭后的时间读完了罗曼·罗兰先生所著的巨人三传之一>。书是傅雷先生所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书为插图珍重藏本,书中除了传记原文以外,还附有米氏相关作品彩色插图一百五十余幅。实为一书中精品。读罢此书,心中感慨万千。

无论是傅雷先生传神的翻译,还是罗曼·罗兰先生对大师生平详实的了解与精神世界深刻的领会,对大师生平经历的全面再现,这都是令人赞叹的。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在这里米开朗琪罗是真实的,平易的,但他又确是超凡脱俗的。他那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之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是的,米开朗琪罗是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巨人的称号的,他威临着那个时代。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大潮涌动,天才辈出,伟人云集的时代。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但董一个个令人敬畏,需得仰视可观的名字闪闪发光。他们站在那里,就如人世间的一座座高山,而米开朗琪罗就是其中的一座。

米开朗琪罗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那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那个时代,那个城市里,他是人们狂热的对象。他也爱他们,但是他对他们很严酷。他那豪迈雄伟的天才藐视他们小组的艺术,矫饰的艺术精神,平凡的写实主义。他是一个精神的贵族,是一个为天才所拘囚的人。他所拥的的天才的力量把他完全的征服了。那是一种骇人的生命,猛烈的爆发,使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有所不能承担。这是罗兰先生对他的描写。

对于这个伟大的外形的大创造家,同时又是有信仰的人,在他的眼里, 一个美的躯体是神明般的,是蒙着肉的外衣的神的显示。米氏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创造者,他一生创造了许多令世人惊叹的传世杰作。但是他认为自已只是把上帝赋于自已的创造力发挥出来而已,是他在接近神时的创造。那创造美妙外形的创造家受人们的尊敬,那么那创造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生命的创造者,那创造了创造家的造物主岂不更令人们敬仰。他说:好的画,迫近神而和神结合,它只是神的完美的抄本,神的画笔的阴影,神的音乐,神的旋律。因此一个画家成为伟大与巧妙的大师还是不够的。我想他的生活应当是纯洁的、神圣的,使神明的精神得以统治他的思想。

在创造的不断冲动中,他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生活。他是孤独的,他爱人,但是他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只有敬畏甚至还有敌视与怀疑。他一生没有享受到爱情,友谊于他也只如明星照亮了一刹那。在他周围尽是黑夜,只有他的思想如流星在黑暗中剧烈的旋转。没有享受到一点温柔,一生没有一分钟的时间在别人的爱抚中睡眠。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然而他一生九十年巨大劳作,却不能实现他宏伟计划的万一,俗务的纠缠,琐碎工作的牵扯,人间社会的风云变幻,使他的计划往往落空。他自已认为重要的作品没有一件是完成的,有许多珍贵的作品在他生前就被毁灭,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为了实现他的艺术梦想,他曾被-迫在物质的暴-力面前低首,为此他曾为使徒彼得建造一座超人的纪念物,因为他和彼得一样曾在听到鸡鸣而痛哭。更有些卑劣的人用他们污浊的心地来造就一个他们的米开朗罗琪。

但是在今天,这些大师留存下来的作品,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任何一件都已成为不朽,它们与他一样名垂千古。大师生于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安息于一五六-四年二月十八日下午五时。日落时分是他尘世生命的末日,和平天国的首日。终于他回归了上帝之国。大师享年90 岁。这就是大师,他的一生就在不息的艺术冲动与创造中渡过,无数的失败,无数的成功,最终他走完了自已充满坎坷的一生。最终他用自已的精神和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无限宝贵的财富。

最后让我们用罗曼·罗兰先生的原话来结束吧。"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竣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比别处更加自由有力。纯洁的大气可以洗涤心灵的秽浊,而当云翳破散的进候,它威临着人类。是这样地这痤崇高的山峰矗立在文艺复兴期的意大利,从远处我们望见它的峻险的侧影,在无垠的青天中消失。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在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战斗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4、张衡读书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张衡,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着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

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名人传读书笔记400字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在佛罗伦萨的国家博物馆里,有一座《胜利者》的大理石雕像,这是一个裸体青年,他笔直地站着,单膝跪在一个大胡子俘虏的背上。他虽是征服者,而他自身也被征服了。这个胜利者是谁?那就是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 他是佛罗伦萨一市民,他充满偏见、激情和狂热,他对同胞也不温情,太忧郁,太多疑,也太爱生气。

他的一生受人操作,从尤里乌斯二世开始,到利奥十世,再到克雷芒七世,再到保罗三世、四世,自由的他,终其一生,总是从这副桎梏转到另一幅桎梏,不段更换主人米开朗基罗有太多无处发生的精力,从生到死,就是工作、工作和工作,一天可能两顿饭,造成众多疾病。 他是一位孤独的人,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有惧怕。导致最后,他几乎与整个人类社会隔绝。

没想到的是,他很软弱,既由于道德,也由于胆怯,亦因为过分认真,在佛罗伦萨被围时,他居然逃跑,1494年,他居然被一种幻想吓的逃离,这就是他弱点,让人感到悲哀的弱点。 那是在二月的一个宁静、祥和的下午,他进入了和平天国,就如同他自己所说的:“幸福的灵魂,在他那儿,时光不再流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成语故事精选

全文共 377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是我们民族语言中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炼、形象、富于表现力而又寓意深刻的语言材料,它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名人成语故事精选。

名人成语故事精选1: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

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

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名人成语故事精选2:将心比心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天晚上,为酬谢有功将士,摆了一席盛大的酒宴,要开怀畅饮。在轻歌妙舞的气氛中,忽然,灯火全部熄灭。黑暗中庄王的爱妾受到一个将士的调戏。她急中生智,一把抓下那个将士的头冠,让庄王点灯,捉拿那个无冠带的人。庄王不但没有发怒,反而说:“无妨,此刻宴乐饮酒自不必拘泥妇人之节。”并让所有的人都取下头冠,当灯火再亮时,将士中无一人戴头冠。真是难得的大度,十足的人情味。数年之后,楚军与晋军交战,楚军处劣势,突然,一位将士冲向敌阵,使战争转败为胜。这位将士就是当年调戏庄王爱妾的那人。庄王当年是“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充分表现了他的宽厚仁爱之心和令人叹服的人情味;他并没有期求回报而却得到回报,这正是他事业成功之所在。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场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而且,“只缘恐惧传须亲”,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搞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别人。

最难得的是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啊!

古人古事,脍炙人口。以古为镜,可以净心灵,辨是非,明前途。

总之,与人交往过程中,肚量直接能影响到彼此间的关系是否能协调发展。众多同事同仁共处一方天地,矛盾、恩怨在所难免,这尤不及,有的是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有的是因为一时误解造成。如果我们都能够像古人那样有较大的肚量和长远的眼光,以退让、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恩怨,就不仅有可能赢得时间、缓和矛盾,更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为多年后的善报埋下善因,还你一个更为海阔天宽的新局面。

名人成语故事精选3:奇货可居

阳翟大商人吕不韦,经常出现在赵国都城邯郸的街头。往往来来,买买卖卖。他手头已经赚下了很多很多的钱,可说是家有万金了。

这一天,吕不韦正在街上走着,忽然对面走来一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那人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虽然衣冠平常,但丝毫不失贵人之气。吕不韦不禁暗暗称奇。待那人走过之后,他问近旁一个小贩儿:“请问适才走过的那位是谁?”

“他是……”

原来,是秦国留在赵国的人质,名叫异人,他是秦昭襄王之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有子20余人,但全非正房华阳夫人之后,皆由那些姬妾所生。异人生母,名叫夏姬。夏姬不得宠,又早死,所以,秦赵渑池会盟两国互换人质时,异人便来到了赵国首都邯郸。异人来到邯郸之后,因秦国不断攻打赵国,赵王便迁怒于他,把他拘留在丛台之上,并由大夫公孙乾昼夜监守。他过着出无车,宿无妇,食无酒的枯燥无味的生活,终日里郁郁不悦……

听罢小贩儿的介绍,吕不韦凝思片刻后爽朗大笑着说道:“哈哈,他真是喃喃奇货。这奇货,可先囤积起来,然后作一笔大生意。哈哈哈哈!”

吕不韦先以重金结交于监守异人的公孙乾,后又结识异人。有一次,他与公孙乾、异人一起喝酒。酒到半醉,趁公孙乾去厕的机会,吕不韦问异人道:“秦王已经老了。太子安国君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可她没有儿子。你兄弟20余人,至今没有一个得宠。你何不趁这个时候回归秦国,去找华阳夫人,求做她儿子。这样,以后你才可能有立储的希望呀!”

异人含泪回道:“我何尝不希望能如此呢?唉!怎奈身在他国,恨没有脱身之计呀!”   吕不韦说:“这好办。我可以设法救你回国!”

异人说:“能救我回国,日后倘能得到荣华富贵,你我共享!”

为了叫异人回国,吕不韦来到了秦国的京都咸阳。

不久,吕不韦便打听到华阳夫人有个姐姐也在咸阳城中。为了能见到华阳夫人,吕不韦设法先见到了华阳夫人的姐姐。见面之后,他先是以来时随身所带着赵国的金玉宝玩,取得了她的好感,接着他便把异人如何贤德,如何思念故国,如何想认华阳夫人为生母,以及日后他打算如何孝顺华阳夫人等等,详尽地说了一番。他的话,把华阳夫人的姐姐深深地打动了。

事隔一日之后,华阳夫人的姐姐去见华阳夫人。她又把吕不韦对她说的话陈述了一回。华阳夫人大喜,当即,她便表示愿接异人回国,并收留在身边。

说动了华阳夫人,这仅是第一步。当时,秦君还是秦昭襄王。异人若能回国,非他点头不可。可是,因渑池会盟时,秦昭襄王被蔺相如戏弄了一番,心中怀恨赵国,因此,根本不把异人回国当作一回事。

怎么办呢?吕不韦又费心思了。

后来,他得知王后的弟弟杨泉君也在咸阳。他想通过杨泉君去说服王后,再通过王后去说服昭襄王。于是,他用重金买通道路见到了杨泉君。吕不韦对杨泉君说:“你居高官,享厚禄。可你这高官、厚禄和富贵能长久吗?自然,眼下有王后和大王保护你。可是,大王与王后年事已高,一旦山崩,太子嗣位,太子会继续保护你吗?太子安国君与华阳夫人无子。你为何不把今日留在赵国的王孙异人,设法引渡回国,让他去作安国君与华阳夫人的适子?果真那样做了,安国君与华阳夫人会对你感激不尽的。那样,你的高官、厚禄和富贵,不就又有人保护了吗?”   吕不韦之计,正中杨泉君心意。当日,他便去找王后,把吕不韦的话说了一遍。王后去见昭襄王,她又把杨泉君的话说了一遍。……

终于,秦昭襄王表示愿接异人回国,吕不韦这才收拾了一下行装,回邯郸去了。

吕不韦费了很多的钱财与精力,看来,异人归国之期就要来到了。可就在这时候,吕不韦却迟疑起来。他大动脑,思谋个不停。他想:“异人回国,日后继位为王,对自己来说,最大不过是从一位秦王身上得利。如何能长久呢?将来异人山崩或者退位,又如何能从下一代秦王身上得利呢?……

他想得很远,也想得很苦。

这样,他便想到了赵姬。

赵姬,是一位身姿艳丽,善歌善舞的美女。吕不韦很喜欢她,他俩早暗中同居,赵姬已怀孕两月有余。

吕不韦想:“应该把赵姬献给异人。日后生下我的骨血,长大继位。到那时,秦国的天下便是我吕氏的天下。那样,我吕不韦做的这生意,其利可就无穷了。”

于是,不久他便不惜血本,设下华宴。在宴会上,他又让赵姬出面勾引异人,最终,让异人与赵姬结成了夫妻,达到了他的目的。

异人得到了赵姬,如鱼得水爱恋非常。过了月余,赵姬便对异人言明她已有身孕。异人不知其来历,只道是他的骨血,愈加欢喜。又几个月过去,赵姬生下了一个男孩,给男孩取名叫“政”,他便是日后兼并六国的秦始皇。

昭襄王五十年,秦兵重围邯郸吕不韦领着化了妆的异人,杂在百姓之中,混出邯郸,回到了咸阳。

异人回到咸阳之后,由于吕不韦的“周旋”在前,他自然得到了华阳夫人,安国君乃至秦昭襄王的宠爱。不久,昭襄王逝世,立安国君为王;安国君又逝世,立异人为王。异人一当上秦王,便请吕不韦做了丞相,并封号文信侯,到河南洛阳,坐享十万户的奉养。再后来,异人逝世,立政为王。政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做“奇货”的生意,吕不韦得到了大利后,又想得大名。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这四位公子都喜欢招纳宾客。他们礼贤下士之名远扬天下。为了也能享有贤士的美名,吕不韦效仿四公子也广招宾客。他待宾客,仿佛比四公子还厚。所以,在很短的一个时间里,他门下便拥有3000多名能人智士。

随后,他又效仿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命门客人人记下各自的所见所闻,分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洋洋20万言,这本书,便是后来传世的《吕氏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读书的名人名言警句

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1. 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 ——雨果

2.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3.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4.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5.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6.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9.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

10.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11.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2.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13.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美国)

14. 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王安石

15.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别林斯基

16.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托马斯·卡莱尔

17.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1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19.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20.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21.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爱迪生

22.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23.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4.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5.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26.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艾迪生[英国作家]

27.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28. 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 ——苏轼

29.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30.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31. 学问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书吧!——契坷夫(俄)

32.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33. 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 ---塔帕(英国)

34. 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孟子

35.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36.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37.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培根

38.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9.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40.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41.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4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43.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4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5.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46.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47.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48.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9.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0.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1.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52.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 ---陆珑[清]

53.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4.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读书名人谚语大全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第1条 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

第2条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第3条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读书。

第4条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第5条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第6条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第7条 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第8条 强记不如善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第9条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第10条 学习没计划。盲人骑瞎马。

第11条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第12条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第13条 学海无涯勤是岸,云层有路志是梯。

第14条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第15条 勤奋使人志高,安逸使人志消。

第16条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第17条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第18条 一日不读口不生,一日不写手生。

第19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20条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第21条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22条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第23条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第24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第25条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第26条 做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

第27条 学好三年,学会三天。

第28条 念书不用功。等于白搭工。

第29条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30条 学到知耻处,方知艺不精。

第31条 身不怕动。脑不怕用。

第32条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第33条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第34条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第35条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第36条 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第37条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第38条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第39条 光阴勿虚度,青春不回头。

第40条 宁思考一天,不硬写两日。

第41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42条 酒多人癫,书多人贤。

第43条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第44条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第45条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第46条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第47条 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第48条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关于读书的作文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童年时期家里特别穷,不得不去打工,帮一户人家做长工。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来读书,可有时候读书读得太入迷,被人发现,受了不少苦。

有一次,高尔基一边烧开水一边读书,水壶的水都烧干了,高尔基都没发觉,最后把水壶给烧一个大窟窿。

女主人非常生气,抄起一根大木棍,劈头盖脸往高尔基身上打,边打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你说话算数?”

“是的。”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

“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读书名人故事100字6.王亚南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1)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2)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书的成语

全文共 4192 字

+ 加入清单

山陬海筮---【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解释】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纳士招贤------〖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臧谷亡羊---《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尽信书不如无书---〖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解释】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浑浑沉沉---广大貌。《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挂席为门---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见《史记·陈丞相世家》。后以“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才贯二酉---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病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

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白面书郎---〖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生---〖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冠---〖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道学先生---〖解释〗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解释】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洋洋盈耳------〖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五行俱下---谓读书敏捷神速。

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书声朗朗---〖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士农工商---〖解释〗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臧穀亡羊------〖解释〗《庄子·骈拇》载,臧、穀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文弱书生---〖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宿学旧儒---〖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精选读书笔记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故事精选》里面写的都是名人们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我被高尔基的认真、钱学森的爱国与诺贝尔的奉献深深感动了。

高尔基是一个苏联作家,他的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它的人们》正在上演。导演没经他同意就擅自将结尾处改成布雷乔夫死了,观众们很激动,谢幕达二三十次,但高尔基,硬要导演改回去,原因是布雷乔夫根本没有死,导演没办法,只好改回去。这样一来,效果差多了。但高尔基很满意,因为他尊重了事实。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触很深,明明是结尾耶戈尔.布雷乔死了的效果好,高尔基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剧本,硬要导演改回去呢?也未免太认真了吧,这么认真干吗?但我又反反复复地读了几遍,改变了对高尔基的看法。对啊,是应该向高尔基那样尊重事实,如果人人都为了索取某种好的利益和效果,不分黑白,颠倒是非,那,世界就是虚伪的了。就如:两个学生,都是很聪明的。有一次考试,他们俩都考砸了,老师让同学们回家签字。其中一个同学对另一个同学说:“我们俩互相签字,告诉父母自己得了好成绩,就不用被父母骂了。”另一个同学说:“你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永远不可能多一分或少一分。”说完,就回家了。一个同学就让别人签了个字,他的计划成功了,父母带他出去吃了一顿;另一个同学被父母批评了一顿后,又帮他分析了错误,让他明白了错的原因,他心里十分充实。因为他没有象另一个同学一样,他尊重了事实。

“至精,至善,至诚,乃认真的最高境界。”我读了《名人故事精选》后,明白了这样一种精神。在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具有这样一种精神,那世界就会变的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古代名人的春联故事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春联,在历史上的名人都有过不少有趣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整理出三个故事奉献给大家。

一、王羲之

相传,有一年腊月,王羲之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里千山绿;

燕语南邻万户欢。

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二、朱元璋

朱元璋在位时曾特别下令金陵的每家每户在大年除夕之夜必须在红纸上写好对联并悬挂于大门之上,以示吉祥喜庆之意。

相传这晚朱元璋微服私访,见所到之处都张贴着鲜红的春联,自然十分高兴。后来朱走到一处,却见门上没贴春联,大怒。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屋主是一屠夫,不识字,也请不到别人帮忙。朱元璋听后,大笔一挥,写下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春节写对联一时传为佳话。

三、祝枝山

有一年除夕,杭州才子徐子建家门上贴了红纸,就在他去请名家来题写春联之际,祝枝山正好路过其门前,见红纸空白,一时兴起,遂提笔一挥,大书了两副对联。

正门上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侧门上是: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徐子建回来一看,气得七窍生烟。一了解原来是祝枝山写的。他找到祝氏,又请来众多秀才,当面指责祝氏为何恶语伤人。众人也批评祝氏太不像话。

面对大家的责难,只见祝氏哈哈大笑:“请诸位仁兄息怒,新春佳节怎能骂人,我这是故意卖弄”。接着随手拿笔在四句上各加一点,结果两副对联变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徐子建和众秀才见之,转怒为喜,拍手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四字成语故事3:破釜沉舟的故事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j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钟爱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领悟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仅学习并领悟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习并领悟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之后,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就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就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就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就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华成语故事读书心德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这本成语书,我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会了许多成语的意思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中包含了战国时期人们会用的许多成语,表示了许多的意思。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有:班门弄斧、乐极生悲、人杰地灵、暗箭伤人、草船借箭、千钧一发……等许多成语都得到我的喜爱,我觉得这本书有精英的编辑,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品读它。

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有很多有利于我们在写作文时用它。我对大公无私的成语意思记得很牢我来给你说说:春秋时,晋平公对祁黄羊说:“南阳少一个县长,应该谁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他能行的。”平公惊奇的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上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是个好县令。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能算是大公无私啊!还有千钧一发拔苗助长等我也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

这些故事深受人们的品读和利用,成语真是妙不可言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谈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读到57岁了,当然有些经验可谈,希望能提供读者一些参考。

读书的方法大体上要看自己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为学习而读书,有为研究而读书,有为创作而读书,有为娱乐而读书。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免有些差异。

为学习而读书,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自发蒙以采,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人格为止,所受的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强迫性的,非读不可。进步的国家要培养健全的国民,一定有周密的国民教育课程,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是无庸置疑的。

一个人有相对的择业的自由,但所学的课程,一经择定,便必须完成一定的职业教育课程,这是不由自主的。例如我在大学时代学的是医学,则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细菌学以及各种临床或应用医学的教科书,便非读不可,不读你便不能成为医学家。即使学校毕了业,学问也不能毕业,你必须向这方面锲而不舍地追求,然后才能进步,不然你便只好落伍了。我自己因为两耳重听的关系,大学毕业后便中止了医学,故今天不敢自命为医学家,别人也不这样看待我。

为研究而读书,这或许是狭义的读书方式。譬如研究一门特殊学问,或者特殊问题,凡关于那门学问或那个问题的一切书籍和资料,必须尽可能把它们全都搜罗,把它们读到滚瓜烂熟,这样,你对于那个问题便有了充分的把握,你就可以成为该门学问的权威。

在研究上,你自然有充分的自由,但如果你是有责任心的人,你的自由依然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例如我有研究古代史的志趣,为了完成这志趣,我下了一番苦功,把甲骨文字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完全征服了。这些都是进步人士视为落后的东西,一向被人认为是一些吃饱了饭没事做的古董家拿来消磨时日的东西,因此当我在研究这些资料的时候,也曾受过进步人士的非难,指责我为玩物丧志的人。然而我忍受着这些斥责,把我的志趣贯彻了。在今天凡是有志于古代文化研究的人,似乎都沿着我的旧路走。

为研究而读书,我的方法是:

1、直探本源,不受前人的束缚。

2、搜罗一切资料,集腋成裘。

3、对于资料毫不容情、毫不惜力地加以检查,而且必须彻底,绝不放松。这样研究才会有成绩。

我也是搞文艺工作的人,不自量力,差不多一切的文艺形式都尝试过。诗歌、小说、戏剧、评论,我都大胆地写过一些。为了培养写作能力,我曾耽读过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作品。这样的读书,自可以说是为创作而读书,但在这儿我有一些体会,我想把它表白出来。

我自己在写作上每每有这样的一种准备的步骤。譬如我要写剧本,我便先把莎士比亚或莫里哀的剧本读它一两本;要写小说,我便先把托尔斯泰或福楼拜的小说读它一两篇。读时也不必全部读完,有时仅仅读几页或几行,便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而不可遏止地刺激我写作的兴趣。

别的朋友有没有这种习性,我不知道,但我感觉到这的确是很有效的一种读书方法。

为娱乐而读书,这应该是人人所有的经验。那些在街头巷尾贪读公仔书的朋友们,应该都是这种类型的读书人。的确,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文体轻松的书,插图多的书,读熟了自己喜欢的书,版本好、装潢精美的书,研究有素而资料丰富的书……,在工作的闲暇,读起采的确可以使人忘却疲劳而增进生活乐趣。当然,这是应该有限制的。书本种类繁多,质素不一,必须加以选择。滥读一些无病呻吟,而又对身心有害的读物,反而会得不偿失,弄巧反拙。

我拉杂地写了这些,不愿再从这儿总结出教条来,请读者们自己去吸取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教育的名人名言

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小编收集了古代教育的名人名言,欢迎阅读。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略尝辛苦方为福,不作聪明便是才。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见者易,学者难。

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学素备。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

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人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读书的名人故事_1100字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

有意义。 ---高尔基

2。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

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3。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艾迪生[英国作家]

4。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尔泰

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托尔斯泰

6。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8。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

全文共 8122 字

+ 加入清单

寓言我们小时候听得多了,可是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你们知道几个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看看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画蛇添足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自相矛盾的故事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量体裁衣的故事

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杯弓蛇影的故事

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后回来后就生病。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来是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螳螂捕蝉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亡羊补牢的故事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人面兽心的故事

杨朱特地请老子到家里请教问题,老子给他将各种各样的为人,圣人都是看心智的而不是看外表,凡人则看中人的外表。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都是蛇身人面,牛头虎鼻,没有人的外表。而夏桀、殷纣、鲁桓、楚穆这些人面兽心的家伙危害人间。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无价之宝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一农民锄草时发现一块玉石,拿回家请邻居鉴定。邻居知道是宝石就骗他不是吉祥之物,让他放回原处,自己则偷偷拿回家里,担心获祸或获罪,就进献给魏王。经鉴定为无价之宝,魏王一高兴就赏他很多金银珠宝。

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曲高和寡的故事

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囫囵吞枣的故事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庖丁解牛的故事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起死回生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术士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经虢君同意后,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不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患得患失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庸人自扰的故事

唐朝蒲州刺史陆象先对手下十分宽容,对于犯错的官员他都是批评教育,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在怂恿官吏犯错误。一次一个官吏犯了错误,陆象先在批评他,秘书说要体罚,陆象先反对。秘书退下去说:“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嗟来之食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痴人说梦的故事

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塞翁失马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 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井底之蛙的故事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刻舟求剑的故事

战国时期,一个楚国人坐船渡长江,船行至江山时他不小心将身上佩带的宝剑掉到水中,但没能及时抓住,于是就在掉剑的地方船舷作了一个记号,船靠岸后就在刚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摸他的宝剑,结果一无所获。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滥竽充数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南辕北辙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惊弓之鸟的故事

从前精通射箭的更赢和魏王谈论箭术,刚好一只大雁由东向西飞过,更赢拉弓便射,可惜虚发一箭,谁知大雁应声落地。魏王不解,更赢说:“这只受伤的大雁离了群,飞得低,听到弓弦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一用力伤口破裂而掉地。”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对牛弹琴的故事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叶公好龙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得知后,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东施效颦的故事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杞人忧天的故事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

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狐假虎威的故事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读后: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黔驴技穷的故事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买椟还珠的故事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画饼充饥的故事

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不可救药的故事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转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拔苗助长的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疑邻盗斧的故事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读书名人名言大全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2、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1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2、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4、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18、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0、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2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23、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2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5、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2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7、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2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29、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30、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3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3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5、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3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7、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3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