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一百句(汇编20篇)

文学常识,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知识,能被大众所知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一百句,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1845

作文

1000

中国语言文学国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绚烂的中国文学,其中包含大量的文学赏识需要我们去积累,相信这会对我们的学习有极大的提高,一下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中国文学常识推荐相关内容: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4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4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文学常识:八仙分别代表什么

全文共 437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学修养。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文学常识:八仙分别代表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仙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八仙代表着什么,一般人就不是很清楚了。八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从八仙的身份和形象来说的。

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性情与百姓较为接近。

李铁拐

李铁拐,是传说中的八仙之首。相传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列仙全传》等说他本来长得相貌堂堂,在砀山洞中修行。因为约定要参加老君的华山仙会,临走对弟子说:“我欲从游华山,倘若游魂七日不回返,你就把我的尸壳焚化。”据说他的魂藏于肝,魄藏于肺,元神出游时魂一起去,只把魄留下守着尸壳,这就是所谓的“元神出壳”。铁拐李留下尸壳,元神外游,不料到了第六天,弟子家中来人报信母亲病危,弟子坐卧不安,又坚守到第二天中午,见师父元魂还未归,无奈烧了师父尸壳,回家尽孝道去了。当弟子回家后,铁拐李的元神回归,无处可托,真是丧魂落魄,似孤鬼游魂。他忽然看见林中有一饿死的人尸,灵机一动,心想:“即此可矣!”马上从他的前额脑门进入,站起来之后,才觉不行,赶忙从葫芦里倒出老君所赠的仙丹,葫芦忽然闪出金光,映出一个丑陋的形象,黑脸蓬头,卷须巨眼,右脚还是瘸的,正在惊讶,身后忽然有人鼓掌,回头一看,正是老君。铁拐李觉得改头换面得来的尊容实在不像样子,有点不高兴,忙要把元神跳出。就在这时,老君制止说:“道行不在于外表,你这副模样,只须功夫充满,便是异象真仙。”于是授他金箍一道收束乱发,授予铁拐一根助拄跛足。李铁拐还常背一葫芦,据说里面装有仙药,降到人间时,专门用来治病救人。于是铁拐李的形象是拄铁拐,背葫芦,游历人间,解人危难。

钟离权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又称汉钟离,全真道尊为“正阳祖师”,奉为道教北五祖之一。有关他出生的故事非常生动,说有一天,一个巨人大跨步走进他母亲的内室,大声说道:“我是上古黄神氏,当托儿于此。”顿时,只见异光数丈如烈火,随之汉钟离降生,他一出生就像三岁的小孩一样大,天生一副福相,顶圆额宽,耳厚眉长,口方颊大,唇练如丹,乳圆臂长,更为奇怪的是他昼夜不声不响、不哭不吃。一直到了第七天,他突然说了一句话:“身游紫府,名书玉京。”这一句话惊动了他的父母,因为紫府、玉京是天上玉帝的宫城,所以以为他是神仙转世。父母希望他长达成人多掌大权,因此起名“权”。据说钟离长大以后,任朝廷的谏议大夫,后来奉诏出征吐番。战败后隐居终南山,遇到东华帝君王玄甫,得到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后来又遇到华阳真人,教他太乙九圭、火符金丹,洞晓玄玄之道。最终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得到玉匣秘诀,成了一位仙人。他自称“天下都散汉”,即天下第一闲散之人。他的形象常常是袒胸露乳,手摇棕扇,大眼睛,红脸膛,头上扎了两个丫髻,神态自若。

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为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张果老,道教称为果老仙师,由唐代道士张果演化而来。据说唐太宗、唐高宗曾派使者召他入宫,均被他拒绝。到了武则天时期,不得已奉诏出山,走到半路假装死去又未去成,到了唐玄宗时期,玄宗派遣使者终于将他请到了宫内,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名“通玄先生”。后来,玄宗准备将他的女儿许配给他,他唱道:“媳妇得公平,平地生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最终也没同意这门亲事,恳辞还山,走到半路,死于衡山蒲武县。弟子说他羽化成仙,唐玄宗下令在当地建栖霞观以祭祀。民间传说他常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度人。后来民间的名言“骑驴看唱本”就源于此。他所乘的白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如纸,放在箱子里。白天骑的时候,口中含水喷洒一下,就又还原成真驴。后人题诗:“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吕洞宾

吕洞宾,姓吕名岩,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为北五祖之一,又称“吕祖”。吕洞宾成仙得道之前,原是个读书人。

他的好友中有个同乡叫苟杳。苟杳的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为人忠厚,是一个老诚君子,读书又很勤奋,吕洞宾很赏识他,与他结拜为金兰兄弟,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刻苦读书,以后能有个出头之日。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想把妹妹许配给苟杳。吕洞宾深怕苟杳贪恋床第之欢误了锦绣前程,连忙推托。没料到,苟杳本人听说林家小姐貌美,执意要应允这门亲事。

吕洞宾思索良久同意了,并对苟杳说:“贤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不阻拦,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听了大吃一惊,但寄人篱下,怎能不低头,再说,婚礼的一切花费都得仰仗吕家,谁让自己一贫如洗呢?思前想后,还是咬咬牙答应了。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跑前跑后张罗一切,而苟杳却没脸见人,干脆躲到一边。到了晚上,送走了宾客,吕洞宾进了洞房,只见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吕洞宾不去掀那红盖头,也不说话,只管坐在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了。

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可苦坏了林小姐。回头再说苟杳,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一连三夜都不上床同眠,只顾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抬起头来一看,更是惊诧莫名:怎么丈夫换了个人?半天功夫,夫妻俩才恍然大悟。

苟杳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啊!”林小姐也是心中欢喜,对吕洞宾充满了敬意。夫妻俩都说:吕兄此恩,将来一定要报答。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而去。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火,偌大一份家财化为灰烬。吕洞宾和妻小只好在残砖破瓦搭就的茅屋里寄身,日子过得是够难的。

吕洞宾只好出门去找苟杳帮忙,一路上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苟杳府。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非常同情,热情接待了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吕洞宾一住几个月,一点银子也没拿到。吕洞宾仰天长叹:“人情薄如纸,一阔脸就变,滔滔然天下皆是也!”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回到家乡,吕洞宾老远就见自家的破茅屋换成了新瓦房,大为诧异:自己远离,子幼妻弱,怎能大兴土木?乃至走近家门,更是惊得三魂走了两魄:大门两旁竟贴了白纸。家里死了人?他慌忙进屋,见屋里停着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

吕洞宾愣了半天:她为哪个戴孝?轻轻叫一声:“娘子。”娘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更觉诧异:“娘子怎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娘子端详了半天,才敢相信真是吕洞宾回来了,说:“哎呀!当真吓死我了!这不会是在梦中吧。”

原来,吕洞宾离家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了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帮人抬来一口棺材,说是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妻子一听,天塌地陷,哭得死去活来。今天正哭着,不想吕洞宾竟回来了。吕洞宾心下明白:都是苟杳玩的把戏。他操起一把利斧,狠劈棺材,“咔嚓”一声,棺材劈开了,里面竟全是金银财宝,还有一封信。吕洞宾展开信读到:“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吕洞宾如梦初醒,苦笑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与“狗咬”同音,传来传去竟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后来吕洞宾被钟离权点化成仙,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民间将其塑造成手持宝剑,解救人间苦难的游侠形象。

何仙姑

何仙姑,八仙唯一的女仙。据说原名何秀姑,生于唐武则天时期,出生时紫云绕室,头顶上有六道毫光。从小智慧敏捷,聪敏过人。十五岁时,梦见神人教她食云母粉,于是轻身如飞。往来于山顶之间,每天早上外出,采山果孝敬母亲。后来辟谷,言语异常。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召请,中途不知去向,有人说在唐中宗时八月初八飞天。还有一种说法是,何仙姑十三岁时入山,遇仙人吕洞宾,吕赐其一桃,吃了以后不饥不饿,并能预知祸福之事,颇为灵验。村里的人奉为神明,专门建楼供她居住,后来吕洞宾度她成仙。

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为蓝采和。蓝采和,本为男子,但在造像或戏曲中常常女装打扮,手提花篮。据说他本来赤脚大仙降生,原来一条三寸多宽的木腰带,一脚穿靴子,一脚赤行。夏天穿的是棉衣服,冬天卧于雪地中,气出如蒸。经常手持三尺多长的大拍唱板,在城市里边走边唱,带醉踏歌,似狂非狂,男女老少都跟随着他。人家把铜钱给他,他却用长绳穿起来,拖地而行,散失了也不回头看一看。有时见到穷人,就把铜钱送给他们。

后来他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升云中,抛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他最有名的踏歌是: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日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韩湘子

韩湘子,八仙中的斯文公子,形象是一位手持长笛的英俊少年。韩湘子,本名韩湘,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子。韩湘前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和吕洞宾的点化,又投生为昌黎县韩会之子,乳名湘子,幼年丧父,由叔父韩愈抚养,长大后又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韩愈极力反对,训斥他。

韩湘子因此而出家,隐居于中南山修道,得成正果,列为八仙。韩湘子屡次化形,度化他的叔叔韩愈,但韩愈多次不悟。后来,韩愈被降官到了潮阳,路经蓝关,冻埋雪中。湘子赶来相救,并指点度化。韩愈最终感悟,也修道成仙。

曹国舅

曹国舅的形象是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官服,手持阴阳板(玉板),与其他仙人的打扮迥然不同。传说他是宋朝皇帝宋仁宗曹皇后的长弟,名景休。他天资淳善,志在清虚,不慕虚荣,不喜富贵。

后来因为他的弟弟娇纵不守法,残害人命,曹国舅深以为耻,于是隐迹山岩,穿戴平民的衣帽,精心思考玄妙深奥的道理。有一天,他遇到了钟离权和吕洞宾两位仙人,他们问:“听说你在修养,所养的是什么呢?”答道:“养道。”仙人又问:“道在哪里?”曹国舅举手指天。二仙又问:“天在哪里?”曹国舅用手指心胸。二位仙人笑着说:“心即是天,天即是道,你已经顿悟道之真义了。”

于是传授他还真秘术,点化指引他入了仙人团队。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出家时皇帝赐他一块金牌,后来过黄河没有船费,就以此抵押,恰好遇到了吕洞宾,与他一起同游,因此悟道而名列“八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经典文学常识整理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2.《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3.法国--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

俄国--克里姆林宫 中国--故宫

4.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5.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古代经典谚语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夸当年勇。

海底捞月枉费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好歌不唱忘调多,好地不锄成草窝。

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好汉流血不流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水不可斗量。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好话三冬暖,恶语断人情。

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冷。

好汉做事好汉当。

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

好话一句三春暖,话不投机六月寒含多嚼不碎。

旱天未到先修塘,疾病未来先预防。

好花要有绿叶扶,好汉要有众人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当代文学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当代文学(1949-2005)

1、当代小说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

杨沫的《青春之歌》

柳青《创业史》

古华的《芙蓉镇》都是名家名作。

当代崛起的小说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王蒙、路遥、柯云路、张杭杭、王安忆、贾平凹等。

2、当代诗歌散文戏剧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柯岩的《周总理,我在哪里?》

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

吴伯萧的《北极星》

杨朔的《茶花赋》

秦牧的《花城》

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碧野的《阳光灿烂照天山》

舒婷的《橡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一语文必知文学常识

全文共 1989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初一语文必知文学常识,欢迎阅读参考!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出版诗集:《纪念》、《游动悬崖》 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家,心理学家。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 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短文两篇》①《蝉》作者:小思 本名:卢玮銮,生于香港,有散文集《承教小记》、《路上谈》、《彤云笺》等 。 ②《贝壳》作者:席慕蓉,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当代诗人.著有诗集:《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等。 这首诗是一首现代哲理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① 《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中国作家之一。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再生缘》《我在》《思想》及《从你美丽的流域》。 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著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心灯集》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作者周国平。随感集《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诗集《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 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波兰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解《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3000人、贤士72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初一语文必知文学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官制文学常识

全文共 167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官职指的是古代的从政人员的官职。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官制文学常识,一起来看一下吧。

史:商代设置,原为驻外武官,后成为王左右的史官,掌管祭祀和记事。

马:商代设置,负责征讨和射猎。

戍:商代设置,督率“族”、“众”,从事守边和征伐。

小史:周代掌管邦国之志和贵族世系。

小臣:商和西周时朝廷官员,亦称少臣,常奉王命从事占卜、祭祀、田猎和征伐。

卿士寮:官署名,商末、西周时设置,其长官称为卿士,执掌国家政务。

太史寮:官署名,商末、西周时始置,其长官称为太史,掌国王的册命及祭典等。西周以后的太史掌管起草文书、册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掌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太史仅管天文历法。

三事大夫:西周设置,指常伯、常任、准人。常伯为掌管民事的地方官,也称牧;常任官员的选拔,也称任人;准人掌管司法,又称准夫。

司徒:西周始置,又称司土,掌管国家土地、民众,负责籍田、管理山泽、征发徭役等。下设林、虞、牧等官职。

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后世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空:西周始置,掌管工程,后世作为工部尚书的别称。

司寇:西周始置,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宗伯:西周始置,掌管宗庙、祭祀等礼仪,后世作为礼部尚书的别称。

太师、太傅、太保:西周始置,合称“三公”,为国君辅弼之官,辅导太子。太傅地位在太师之下,太保又次之。明清以后以朝臣兼任,成为虚衔。

少师、少傅、少保:周代始置,为国君辅弼之官,合称“三少”,辅导太子。地位分别次于太师、太傅、太保。

三公:周代的三公有二说:一说是司马、司徒、司空,一说是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时称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唐宋仍沿此称,但已无实际职务。明清虽亦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只是最高荣衔。

宰:商代始置,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沿置,掌王家内外事务。春秋时各国沿用,称“太宰”,明清时作为吏部尚书的别称。

工师:春秋时齐、鲁、楚等国设置,战国沿置,或称“工正”,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

相国:春秋时齐景公设置,战国时各国沿置,或称丞相,为百官之长,秦以后成为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唐以后多作为实际担任宰相者的尊称,清代则专指任大学士者。

丞相: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长,秦以后成为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总理全国政务。西汉时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西汉末至南北朝,或称司徒、或称大丞相、相国。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于中书省设立左右丞相,明初沿置,不久即废。

宰相:古代对在朝廷上总揽政务的最高长官的泛称,并非具体官职。如秦汉时的丞相、相国为宰相;魏晋以后,以中书监、中书令、尚书令、侍中、仆射以及参于政务的重要将军均为宰相,随君主指定而任事,无定员亦无定名。隋唐定制,以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为名义上的宰相,实际上仍要君主为其特选其它官职加上个“同平章事”,方成为实际上宰相。宋以后,遂直接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官称,与次一等的“参知政事”合称宰执。明代为加强独裁,废丞相制度改由皇帝直接处理政务,而以内阁之大学士协助,所以大学士又成为明代事实上的宰相。清代在内阁之外又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又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但内阁大学士仍拜相,称为外廷,军机处则称为内廷。可见由先秦到明清,随着皇权的加大加重,宰相的权力逐渐减弱。

尉:春秋时晋国始在上、中、下三军设置,主发众使民。后来各国皆在将军下设尉,秦以后朝廷设太尉,为武官之长。历代多沿置,但从汉以后逐渐变为一种官阶虚衔,无实权。宋徽宗时定为武官最高官阶。元以后废用。

大良造: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长官,握军政大权。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为楚国的最高长官,握军政大权。

柱国:亦称上柱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为楚国的最高武官,地位次于令尹。唐以后作为勋等,沿至清代始废。

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设置,掌管昭、景、屈三姓贵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 专称、代称、惯称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称谓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一、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二、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三、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四、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见的文学常识

全文共 4647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文学

(1)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主要作品是《感遇诗》三十八首。其《登幽州台歌》用直接抒怀的方式倾吐怀才不遇的感情。

(2)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有《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3)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有《咏柳》、《回乡偶书》。

(4)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有《凉州词》、《登颧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5)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等,集结为《孟襄阳集》。

(6)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有《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7)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有《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8)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有《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9)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宣州谢?楼栈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他的作品属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0)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结为《杜工部集》。其作品为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记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11)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12)孟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有《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

(13)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14)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15)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有《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16)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位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7)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18)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故号杜樊川。主要作品有《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19)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有《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西效作一百韵》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秀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20)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有《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谷梁传》、《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主要作品有《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5)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有《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等选自此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学性。

(6)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有《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7)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8)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9)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具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10)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有《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鹊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属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11)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有《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3)《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宋代文学

(1)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主要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属豪放派。

(2)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3)晏殊,字同叔,谥元献。主要作品有《浣溪沙》、《蝶恋花》等,著有《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

(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5)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6)曾巩,字子固,谥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元丰类稿》(以年号命名)。

(7)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集为《王临川集》,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8)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谥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主要作品《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

(9)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有《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

(10)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他是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11)苏辙,字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栾城集》。

(1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1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有《书愤》、《示儿》、《钗头凤》等。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1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品有《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等。宋词中成就卓越者,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15)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主要作品有《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

(16)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主要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7)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岳飞今存词仅三首,他的《满江红》词表现了热烈的爱国感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18)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作品有《诚斋集》,其《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夏季秀丽风貌,新鲜活泼而富有诗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人姓氏字号?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个人独用的姓。

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氏、青云氏等,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如熊、牛、云等)。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说,“傅”是地名)、职业名(如巫咸,“巫”是从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号(如仲虺,是奚仲的后人)等,这类称呼固定下来也就是“姓”。如鲁、韩、宋等,是以地名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师、祝、史等,是以职业为姓;上官、司马、司徒等是以官职为姓;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从春秋战国时一些人的称呼中我们还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迹,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称“柳下惠”,公输班因是鲁人又叫“鲁班”,公孙鞅又因是卫国人称“卫鞅”、因封为商君称“商鞅”等。此外,在中华各民族交通往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姓氏如呼延、慕容、尉迟等。

姓的形成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一个起源。如“贺”,有的是原姓“贺兰”或“贺敦”简化为“贺”,有的是原姓“庆”,因避皇帝讳而改姓 “贺”。姓也因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而变化。如五代时吴越的“刘”姓因避讳(“刘”与吴越王“钱?”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难”②之后,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改姓“田”,而“靖难”有功的太监马三保却被赐姓为“郑”(就是以“三保太监下西洋”著称的郑和);北魏孝文帝为推行“汉化”而改 “拓跋”姓为“元”姓。又如“汉代诸县(今山东省境内)的“葛”姓迁到阳都(今河南省境内),为了和当地的葛姓区别就称为“诸葛”,而齐地的“田”姓外迁,以外迁的次第改姓“第一”、“第二”……(如东汉名臣“第五伦”)。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象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夏商两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盘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联系,可能和生辰有关。春秋时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应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郑庄公名“寤(牾)生”,则是他母亲难产的纪实。可见那时有些名字还是很朴素的。但那时有些人名所用的字也有特定的含意,这含意并因同时出现的“字”而更为清楚。“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高考政治,所以又叫“表字”。屈原在《离骚》里自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就是“平”,“灵均”就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 “游”也是同义。又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学家曾巩字子固,他们名、字中的“良”与“善”、“巩”与“固”也都是同义。“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西晋文学家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两颗星。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渔”(打鱼)、“樵”(砍柴)常为侣,宋代史学家、《通志》的编者郑樵字渔仲;“渔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学家李渔字笠翁。“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课标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明清文学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1.明清小说

A.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B.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C.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字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

A.明代。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B.清代。顾炎武,著有《日知录》;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728 字

+ 加入清单

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以其美艳绝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流传千古。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5、沉鱼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6、落雁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7、闭月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8、羞花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必掌握的文学常识

全文共 5112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掌握的文学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①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②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③ “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A、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áng)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四)、唐代文学

1、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①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

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

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文学

1、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

《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七)、明清文学

1、明清小说

A、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B、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C、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字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

A、明代。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B、清代。顾炎武,著有《日知录》;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二、代近文学(1840-1918)

①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杂诗》,课文有《病梅馆记》。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

② 王国维,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③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④ 孙文,字逸仙,别号中山,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著有《孙中山全集》(《〈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三、现代文学(1919—1949)

① 鲁迅原名周树人。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②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他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③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④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

⑤ 此外,还有叶圣陶的《倪焕之》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沉沦》,都是名家名篇。

⑥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其代表作为诗集《女神》。后双写了剧本《屈原》、《虎符》、《高渐离》等。

⑦ 曹禺的《雷雨》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还写《北京人》《日出》《王昭君》等名篇。

⑧ 此外还有夏衍的《包身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都是名家名作。

四、当代文学(1949-2005)

1、当代小说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①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② 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

③ 杨沫的《青春之歌》

④ 柳青《创业史》

⑤ 古华的《芙蓉镇》都是名家名作。

⑥ 当代崛起的小说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王蒙、路遥、柯云路、张杭杭、王安忆、贾平凹等。

2、当代诗歌散文戏剧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① 柯岩的《周总理,我在哪里?》

② 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

③ 吴伯萧的《北极星》

④ 杨朔的《茶花赋》

⑤ 秦牧的《花城》

⑥ 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⑦ 碧野的《阳光灿烂照天山》

⑧ 舒婷的《橡树》

五、外国文学常识

(一)史前神话

1、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古希伯莱神话:《圣经》(新旧约翰全书)

3、亚洲有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又称《一千零一夜》)

(二)、希腊罗马时代

1、散文

《理想国》(柏拉图)《诗学》(亚里士多德)

2、戏剧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

3、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一个名叫伊索的奴隶写的。

(《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三)中世纪文学

1、骑士文学

2、意大利文学

但丁(1265—1321)《神曲》

(四)、文艺复兴

1、意大利人短篇小说家薄迦丘,著有《十日谈》

2、拉伯雷,法国人,著《巨人传》

3、塞万提斯,西班牙人,著《堂·吉诃德》。

4、莎士比亚,英国的伟大的戏剧家。他写了三十多个剧种。其中的《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为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惠叶》《威尼斯商人》都长演不衰。

(五)、古典主义

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悭吝人》(阿巴公)《伪君子》(答尔丢夫)《唐璜》

(六)、启蒙文学

① 德国:歌德《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② 席勒《阴谋与爱情》(剧本)

③ 法国:孟德斯鸠《波斯人札记》

④ 卢梭《忏悔录》

(七)、浪漫主义文学

1、英国:

① 拜伦《唐璜》(诗体小说)

②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③ 雪莱《西风颂》(诗)《致云雀》

2、法国:

④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⑤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3、美国:

惠特曼《草叶集》(诗集)

(八)、19世纪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① 斯汤达《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法

②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法

③ 莫泊桑《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法

④ 狄更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英

⑤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慰的女儿》俄

⑥ 果戈理《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俄

⑦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俄

⑧ 契柯夫《第六病室》《套中人》《变色龙》俄

⑨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美

⑩ 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竞选州长》美

(九)、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①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铁匠的梦》《起义者》法

② 高尔基《海燕之歌》《母亲》《在人间》《童年》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列宁》前苏联

③ 奥斯林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

④ 法捷耶夫《青年近军》《毁灭》前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文学之最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梦·家乡味道”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广大文学爱好者抒写自己的“中国梦”,大观杂志社特举办“中国梦·家乡味道全国文学大奖赛

一、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

二、征文要求:弘扬正能量,感情真切,内容充实,贴近生活;文章体裁以小小说、散文为主;字数不超过3000字;须为原创,不得抄袭套改。

三、投稿邮箱dazgm2017@126.com

四、奖项设置: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

大观杂志社

2017年1月19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戏剧单元文学常识

全文共 2611 字

+ 加入清单

具体含义

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英文为drama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戏剧的概念

指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的表演。因之,又被人称为“舞台艺术”或“演员艺术”。围绕着演员的表演,戏剧包含着文学因素、音乐因素、美术因、舞蹈因素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在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戏剧冲突。戏剧作品总是由一个冲突的提出、发展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的。戏剧冲突的成功与否是戏剧失败的关键,所谓戏剧性正是由于戏剧冲突解决得独特、新颖、有丰富内涵而形成的。由于受演出的时间、空间和观众的限制,戏剧的矛盾冲突应当更集中、更简练、更尖锐的反应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的冲突。

戏剧本质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各种生物的行动的模仿 。2个世纪以后 ,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指明:“戏剧就是模仿。”19世纪以后,对戏剧本质的研讨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主要有观众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实验室说等。

戏剧起源

一、歌舞说,此说又可析为两种:

(1)宫廷乐舞说(2)上古歌舞说 (3)西域歌舞说

二、巫觋说  三、俳优说   四、傀儡说  五、外来说  六、民间说

七、文学说   八、百戏之摇篮说   九、 综合而成说

【戏剧形态】

在古代希腊 ,艺术被划分为音乐、绘画、雕塑 、建筑与诗,戏剧被划归诗的范畴。但是,真正的戏剧艺术应该包容诗(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因而被称为综合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特殊的表现手段,从而构成形象的外在形态。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①文学。主要指剧本。②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 。③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

戏剧中的多种艺术因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在综合整体中的地位不是对等的。

在戏剧综合体中,演员的表演艺术居于中心、主导地位,它是戏剧艺术的本体。表演艺术的手段——形体动作和台词,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其他艺术因素,都被本体所融化。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直接决定了戏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虽然可以像小说那样供人阅读,但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可演性,不能演出的剧本,不是好的戏剧作品 。戏剧演出中的音乐成分,无论是插曲、配乐还是音响,其价值主要在于对演员塑造舞台形象的协同作用。戏剧演出中的造型艺术成分,如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也是从不同的角度为演员塑造舞台形象起特定辅助作用的。以演员表演艺术为本体,对多种艺术成分进行吸收与融化,构成了戏剧艺术的外在形态。

世界戏剧历史

西方戏剧的诞生

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 蒂厄尼索斯的崇拜仪式。在祭典中,人们扮演蒂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表演时有歌队伴唱,史实表明歌队先于演员存在。关于这个起源,也可以参考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早期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中国戏剧的诞生

就西方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不过一般在讨论中国戏剧时,若不以严格的定义划分,中国古代的戏曲应归入戏剧的大类。

中国戏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只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近年来台湾的戏剧研究学者曾永义提出一套说法,认为在讨论中国戏剧起源时,应该要区分“大戏”与“小戏”,大戏是成熟的戏曲,而小戏则是戏剧的雏型。大戏是在到了金元杂剧之后才发展完成,而之前的宋杂剧、唐代的代面、踏摇娘、钵头、参军戏、樊哙排君难等,都可列入小戏的行列,而中国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戏。

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中国传统的戏剧为一种有剧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的综合艺术形式,也就是戏曲曲艺。

作为文学的戏剧

戏剧文本是一出戏剧的基本要素,是一台戏的先决条件。

剧本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直到舞台演出之后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现代戏剧中也出现了没有剧本的演出实例。

戏剧的文学本,在不演出的状态下,可以作为单独的文学样式欣赏。

作为表演艺术的戏剧

随着西方现代戏剧在导演以及演员训练体系上的实践,戏剧理论逐渐从戏剧文本的讨论扩大到剧场整体,进而产生“场面调度”等新观念。其中,比较著名的提法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戏剧导演彼德·布鲁克在其专著《空的空间》中提出的观念:「一个演员,走过一个空荡荡的舞台,这就是一出戏的全部。」

戏剧活动发生的必要条件

1.无论戏剧一词如何定义,只有满足以下的条件,才可视为一次戏剧活动。

2.戏剧交流的两个参与者:观众与演员。

3.观众与演员必须同时在场。

4.戏剧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

5.戏剧交流的话题是关于一个虚构世界中的事件,由演员扮演其中的人物。

6.演员与观众共享一套“游戏规则”(即符号学中的信码代号)。

7.戏剧事件是审美事件,参与者不仅关心故事世界的信息,也关心传达信息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中文言文中文学常识

全文共 5905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考试中占分比也很高,所以学生们一定要熟悉掌握。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高中文言文中文学常识,欢迎阅读参考!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

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

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学常识之《论语》节选

全文共 3520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今天小编节选了一部分给大家阅读,欢迎查阅。

【里仁第四】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第五】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 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6.16 子曰:“不有祝鲩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必备文学常识古代

全文共 369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必备文学常识古代,欢迎阅读!

一、古诗与星宿

1.关于古诗与星宿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一740),史称“开元盛世”。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3.“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

6.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欠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

姜夔,字尧章: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

7.关于古诗文与名和字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一语。

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圣明”一句。

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一语。

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出匀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一语。

8.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斋戒

《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持节、带礼物。

9.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季氏将伐颛臾》: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有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其责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

10.关于中国古代的“养老”思想

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有所体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反复阐述的观点,表现了他推行仁政、以儒家的仁爱思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

二、关于“课外延伸”

1.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的指示作用

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阳”;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为“阴”。用这种命名法保留下来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辽阳”在辽水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淮阴”在淮河的南面等

2.对古代避讳问题的认识

古代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反映了我们民族崇尚礼仪的精神。但是,避讳不能走向极端,走向极端就适得其反,变得可笑或者可恶了,如同钱良臣之子闹出的笑话一样。孔子的母亲名颜徵在,他在说话时都不避讳“徵”“在”二字,如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论语,八佾》,说“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他只是不同时称“徵在”而已,这样的避讳还是比较可取的。到了后世,避讳之风愈演愈烈。唐朝的李贺因为父亲名晋肃,与“进士”音近,迫于世俗的压力,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无缘仕途,英年早逝,韩愈愤然为其作《讳辩》一文以鸣不平。这样的“避讳”真是害人不浅。在现代社会,对父母名字的避讳也还是我们遵循的一条道德习惯,但也不能走极端,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该称名的时候就要称名。关于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代节日

古人对一年中一些特殊日子作出特殊规定,称为节日,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活动。如:

元日——正月初一,又叫元日,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多集中在这一天,一向极为隆重,叫做过年,现在叫春节。从五代起有贴春联的习俗。还有贴门画(神荼、郁垒或秦叔宝、尉迟恭像)、贴年画、放鞭炮、舞龙、舞狮等风俗。

人日——正月初七,据传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B,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

上元——正月十五日,又叫元宵节、灯节,民间多张灯为戏,举行灯会、花会、灯谜会。据说最初始于汉代,而盛于隋唐以后。

社日——立春后之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为农家祭社(土神)祈年之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花朝——二月十二日,据说是百花生日。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民间禁火三日,据说起源于晋文公纪念介之推。

清明一即24节气中之清明日,古人往往要祭祖、扫墓,至今某些地区仍然如此。

上巳一三月三日,人们多至郊外春游,水边宴饮,以祓除不祥,叫做踏青。

浴佛节——四月八日,据说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各寺庙皆有盛大佛事活动。

端午——五月五日,又叫端阳节,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船,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还有门前挂菖蒲、白艾,洒饮雄黄酒,襟前挂衣香粉荷包等习俗,据说可以避瘟疫。

伏日——一般约指初伏第一天,农家要歇伏避暑,举行酒宴。

七夕——七月七日,据说是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们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妇女结彩缕向月穿七孔针,穿过者为得巧,据说始于汉时。

中元——七月十五日,迷信的人认为是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日,月明而圆,潮水最大,是赏月和观潮的盛大节日。有祭月、吃月饼、吃团圆饭,供兔儿爷等民间习俗。

重阳——九月九日,又称重九,人们带茱萸囊,登高山,饮菊花酒,以避邪气。始于战国,而盛于南北朝和唐宋。

冬至——即24节气中的冬至之B,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所以也当作重要节日之一。

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要祭祀百神。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简称腊八,

除夕——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岁除,要吃丰盛的“年夜饭”。其夜叫除夕,俗称大年夜,儿童有守岁不睡以迎接新年的习俗。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文学常识——古书之最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2、第一部词曲《尔雅》

3、第一部韵文书《切韵》

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5、第一部字书《字通》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8、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9、第一部论语体着作《论语》

10、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1、第一部记传体史书《史记》

12、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13、第一部历史评论着作《史通》

14、第一部兵书《孙子》

15、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16、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17、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着《天工开物》

18、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19、第一部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

20、第一部中医学书籍《皇帝内经大素》

21、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22、第一部建筑学专着《营造法式》

23、第一部戏典史《宋元戏曲韵史》

24、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25、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26、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永乐大词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