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白的故事《赠汪伦》扩写作文合集2篇 作文怎么写(精品19篇)

浏览

6131

作文

42

矛与盾的扩写故事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这天,他又把自己的东西拿到街上卖。

“各位快来看啊!我这盾坚固无比!”那人神采飞扬地举着自己的盾,一脸得意劲儿,“它啊!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看他那样,拿着盾在众人面前晃了半 天,又拿其他东西故意敲了敲,刺上两下子。不料,他把自己的矛晾在了一边。

众人刚议论完,那人又拿出了自己的矛,在面前显摆了几下:“我的矛锋利无比,任何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说完,还在大家面前来了个不正经的枪法。哈哈!我 这么说,他们一定会羡慕我的!这下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心里正洋洋自得,看着大家满面的笑意,哈!这下赚了!

谁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去刺您的盾,最后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不知如何解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地自容,面露难堪。 所有人冲着他一阵嘲笑,便一哄而散,最后只剩那呆呆站着的楚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矛与盾的故事扩写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在大街上,一个楚国人在卖矛和盾,他大声吆喝着:“来!来!来!瞧一瞧!看一看喽!这里有坚固无比的盾和锋利无比的矛,快来买哦!”他的吆喝声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他在大街上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夸耀着他的矛和盾,这时人群中有人问:“你这盾到底有多坚固呀?”“嘿嘿!说起我这盾呀,那别提有多坚固了,什么东西都刺不穿它,随便拿什么刺都行。”他夸耀着说。又有人问:“那你这矛呢?又有多锋利呀?”那人又夸耀着他的矛,说:“我的这个矛呀,那是相当的锋利!就连那墙都能刺穿,要不你们试试?”

很多人犹豫不决,都在想:他的东西真有那么好吗?到底要不要买呢?两样都是好东西。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小孩跳了出来,充满童趣地问:“叔叔!叔叔!如果用您那锋利无比的矛,去刺您那坚固无比的盾,最后会怎么样呢?”那人给问住了,张口结舌,皱着眉头,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耳根,哑口无言。周围的人都笑了,笑得捂着肚子,眯着眼睛,前仰后合,有的人连帽子都笑掉了。这时又有一个人说:“你这是自相矛盾,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呀!说话也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否则也会弄巧成拙的哦!”

从此以后,那个买矛和盾的人,实事求是,不再夸大其词地推销,很快他的矛和盾大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矛与盾的故事扩写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在楚国一条热闹的大街,人来人往,在大街的集市上,一个小贩挑着一担兵器——矛和盾过来,叫卖起来。

他拿着起了矛“呼呼”地抡起来,吆喝着:“我的矛锋利极了,枪头是上好的铁炼成的,无论是钢炼的,铁做的东西都可以穿透,可谓是无坚不催啊。”

接着,他放下矛,又拿起了盾,使劲地拍了拍,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夸耀道:“我的盾是精钢历练九九八十一天而炼成的,无论是多么锋利的刀、剑都不可摧毁,可谓是坚不可摧啊!”就这样,顾客越来越多,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高大威武的男子,他手持矛,边使边说:“说得对,说得对,的确是好矛。”说完,放下矛,又举起盾,拍了两下,又赞叹:“恩,好盾、好盾。”

可是他搔了搔后脑勺,隐隐感觉有些不对。他顿了顿说:“如果用您锋利的矛去刺您坚固的盾,是您的矛锋利,还是盾坚固呢?”

那个小贩一听,顿时目瞪口呆,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诗仙李白与酒的故事

全文共 1779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多半好酒,演绎千古传奇。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酒后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

今天,我们说的是诗仙亦酒仙的李白的故事。曾有诗曰:“李白上街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壶中原多少酒?”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世人称之为“酒星魂”、“酒圣”、“酒仙”。

古往今来,大概再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

李白是一位天才诗人,又是一位卓尔不群的酒仙。和李白同时代的伟大诗人杜甫有一首吟咏酒中八仙的诗,其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酒仙的称号由此而来。

如此说来,李白又从何时开始饮酒的呢?这还是需要李白自己来为大家解答。

李白有一首诗《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诗中明确表示自己酒中仙人的名气很大,并且已有三十年的酒龄。根据李白行踪考证,此诗大约写于至德元年(756年)。

由此推算,李白的酒龄当从他二十四五岁开始。现存李白诗文一千余篇,其中以酒、酌、饮、杯、樽、觞为题入诗的有200余首,约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但他早期的作品,即25岁以前,尚没有一首与酒有关。由此可见,酒仙李白也非生来便是嗜酒之人,也是后期慢慢培养出来的。

再说说李白来安陆后的诗酒生活

李白真正的诗酒生活是从安陆开始的。他来安陆不久,因遇故人,兴奋之下,开怀畅饮,以致第二天早晨头昏目眩,误把远处走过来的安州长史李京之当成好友魏洽,打马前趋,竟闯了李长史的道。

由于李白此时“若浮云而无依”,尚未“妻以许氏”,没有婚后那样的相门社会地位作后盾,于是写了《上安州李长史书》给李长史,以谢“闯道”之罪。文中写道:“昨遇故人,饮以狂药。一酌一笑,陶然乐酣。困河朔之清觞,饮中山之醇酎。属早日初眩,晨霾未收,乏离朱之明,昧王戎之视。青白其眼,瞢而前行。”

李白在安陆期间,还有几首著名诗酒代表作。如开元二十四年写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本诗反映作者才华横溢而又放荡不羁,因怀才不遇,乃诗酒自适。又有《赠内》诗,是诗人和妻子许夫人的戏谑之作。“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在李白流传于世的大量诗篇中,“赠内诗”所占的分量并不多,只有十余首。但即便是这为数不多的十余首诗,还是可以从中看到李白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此诗以调侃之笔,活用东汉太常卿周泽一年“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之典,自嘲醉酒之甚,戏谑安慰许氏夫人,幽默风趣,同时暗遣愁情。

李白漫游江夏、襄阳等地的饮酒诗

李白在安陆十年,实际上是以安陆为中心漫游的十年,他曾东游维扬,西入秦海,南抵朱陵,北越白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居长安期间,太子宾客贺知章闻其名,相会于紫极宫,称他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与之订为莫逆之交,成为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

在长安期间,李白同崔宗之等人被称为“酒中八仙”,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李白在游历江夏、襄阳等地之后,结识了韩朝宗、孟浩然等著名人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倒著还骑马。”诗中将酒醉后的形态写得惟妙惟肖,如果李白不是常饮常醉,绝对写不出这种流传千古的醉酒诗。

只要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说的:“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时失足落水而死。虽然有些悲切,但是与酒仙一生放荡不羁的无拘自由生活映射倒也贴切。

李白者,恐怕也真真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士,他留下来的诗作,以及种种的关于饮酒的事件,直至数百年后,仍将是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故事扩写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伴着春姑娘轻盈的脚步,凛冽的冬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力,把春天的温暖带给我们。剑门外的春天似乎比平时来得更早了一些,春姑娘轻轻把小草唤醒,让大地焕发出一片盎然的生机。春姑娘是快乐的,人们也在春姑娘的感召下充满着活力。纷纷开始播种希望的种子……

在成都浣花溪畔有一座小茅屋,虽然简陋但也不失清新雅致。大诗人杜甫全家就住在这里。此时此刻,杜甫正手捧一本书站在窗前向远处眺望。想着自己颠沛流离,远离家乡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这都是“安史之乱”惹得祸呀!不知道家乡的父老乡亲怎么样了?难道还在承受着战乱之苦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平息叛乱,平安还乡呢?

想着想着,不禁一阵愁绪涌上心头,摇头叹息。正想到这里,却见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进院子,边跑边叫道:“杜兄,杜兄。喜从天降呀!”

杜甫定睛一看,原来是诗友张兄。忙出门迎接道:“别急别急,慢慢说,喜从何来呀?”

“你不是时时刻刻思念故乡吗?这下好了。听说唐军打胜仗了,蓟北已经被收复了。官府也贴出来告示。不久就可以返回家乡了。此乃大喜之事呀!”

杜甫听得怔住了,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门外“咣当”一声,夫人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激动地连打翻了水盆都不知道了,只顾着喜极而泣起来。撩起衣角擦了擦满脸的泪水。就匆匆忙忙带着孩子去后堂收拾东西去了。

这喜讯来得太突然,慌忙之中,碰洒了书桌上的墨汁,也已经顾不上收拾了。胡乱把桌面上的书卷了卷。激动的都不知如何是好。是啊,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终于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来,来,来。张兄!为这个好消息干一杯吧!”说着拉张兄坐下。一起纵酒放歌,好不舒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好,就这么决定了。明天就按此行程出发,一刻也不再耽搁。

几年来的思乡之情终于如愿以偿了,这个消息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他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挥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楚王好细腰故事的趣味扩写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在早朝时,楚王正在审阅奏折,忽然看见一个官员腰身纤细,便觉得大快人心,作文扩写《楚王好细腰》。“你们知道朕最喜欢什么吗?”楚王向百官问道。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国泰民安,有的说是长命百岁,还有的说是永远没有战争。楚王听了大怒,说:“朕最喜欢的,是纤细的腰身。你们什么时候,能有那个官员的腰身细呢?‘话音刚落,众臣就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还好我平时保持的比较好,减肥不会太痛苦。”有的说:“皇上怎么可以这样,像我这个身材,根本没法减呀!”楚灵王听见有几个大臣不愿意减,准备晚朝时来点刺激,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扩写《楚王好细腰》》。楚灵王听见有几个大臣不愿意减,准备晚朝时来点刺激。

晚朝到了,楚灵王说:“本王决定,凡是减五斤的,赐黄金百两,减十斤者,长一级!”退朝后,大臣们看着那个官员的腰身,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有那么纤细的腰身,讨楚王欢心呢?于是,大臣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把一日三餐减为一餐,每天起床后,先深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的紧紧地,扶着墙再站起来。

过了三年,正当楚王在悠哉的批阅奏折时,一个士兵急匆匆的上来,说道:“皇上,不好了,邻国要侵占我国,正在城外进攻呢!”楚王听了着急的说:“快去迎接战斗啊!所有武官一个不留,全去给朕投入战斗!”“是!”

战争打响了,双方队伍向对方冲去,最后因楚国寡不众敌,被迫投降了。

一个强大的国家至此灭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寓言故事《老鼠开会》扩写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开会了!开会了!”随着大喇叭的吆和声,几百只老鼠争先恐后的一起向鼠王洞奔去……

随着一声:“鼠王驾到”,只见鼠王缓缓走进洞,龙椅坐稳后,他清清嗓子,说:“鼠民们,自从这房子的主人养了猫,咱们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我的鼠民们被那只可恶的大花猫吃掉了好多好多。”说到这儿,鼠王不由自主的落下几行老泪。顿了顿,他又说:“今天我招大家来,就是要商量商量怎么对付猫,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只管说,要是谁能想到好办法,并制服了猫,一定加官厚赏。”

“我觉得应该组织大伙和猫去打一仗,长长我们的威风,以后他就不会这么嚣张了,如何?”一只身强力壮的老鼠挥舞着拳头咬牙切齿的说道。话音刚落,只见他身后一只看上去精瘦灵巧的老鼠尾巴猛摇了几下说:“兄弟,你没看过《老鼠和黄鼠狼》的故事吗?你忍心让我们的兄弟们出洞后回不来而丧命猫口吗?”

这时,又有一只老鼠说道:“我想我们不能在这儿住下去了,应该搬到田地中,那儿既清静又有吃不完的粮食,也没有猫,多好呀!”说完,便露出一幅陶醉的样子。大家听了,一声不哼。鼠王听了,火冒三丈:“不行!这绝对不行!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这里有我们的祖先,有我们辛辛苦苦创下的千秋家业,如何能移?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吗?”

“要不这样,我们多买些礼物和好吃的给猫送过去,和他商量好不要来吃我们了。”一只穿着华丽的老鼠满怀信心地说道。马上有鼠说了:“不行不行,如果送了礼物,猫还是要吃我们怎么办?不但鼠财两空,连我们的王国也难保,就真成了送给猫的“礼”了!”鼠王听了,沉思片刻说道:“有道理,要知道猫从来都不讲信用的,他如能不吃我们,他就不叫猫了,还有别的办法吗?”

过了好一会儿,一只被称为“赛诸葛”的九岁小老鼠大声说:“有了,有了,有办法了!大王,我们可以把一个铃铛想办法挂在猫脖子上。只要铃铛一响,我们就知道是猫来了,可以提前逃跑!”大家听了连声大叫:“好!好!”

叫好声还没落地,只见一只年老的老鼠敲了敲手中拐杖,缓缓的站起来说:“办法是好,可是,谁去给猫挂铃铛呢?”大家一听都傻了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去挂铃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扩写《赠汪伦》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汪伦生性豪放,喜欢交往一些名士。而当时李白在诗坛上也是家喻户晓,远近闻名,于是,汪伦给李白写了一封信:李白,我是在泾县的汪伦,听说您家喻户晓,您能否到桃花潭与我汪伦见一面?听说,您喜欢游玩和饮酒,那您就更应该过来看看了,我这里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呢!

李白听了很高兴,在公元755年,于是李白从秋浦前往泾州,李白一到了汪伦居住的地方,当地人汪伦就常常带李白去观风景和酿美酒款待李白,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也就深了,但是,李白总有一天要回到秋浦去,于是,在这一天,李白打算离开了,当汪伦知道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又准备了下酒菜与美酒,汪伦一手拿酒壶,一手拿酒杯说:“我们下一次不一定什么时候再见,我们干了这杯酒,我们的情就永远不会忘!”“好!”两个人越聊越起劲,聊到了理想和报负,聊着聊着,天色已晚,李白该走了。“李白,是兄弟就干了最后一杯再走!”李白又与汪伦喝了一杯,坐上小船,准备离开,忽然听到了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一看是当时村民和好友汪伦一起唱歌,便感慨道:“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我的一片情深。”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于是,李白吟了一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扩写自相矛盾的故事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楚国人,继承他父亲的遗业,卖各种各样的兵器,其父亲生前以诚信为本,生意兴隆,其人颇有雄心壮志,欲做天下第一买卖。有一天,他突发重病,奄奄一息的对他儿子说:“你一定要把咱家的生意传下去,不过要记住,一定要以诚信为本,不能骗人,知道了吗?”说完,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二天一早,天刚刚亮,他便起床准备到集市上去卖兵器,他把兵器擦洗干净,便出去卖兵器了。

他找了一个最显眼的位置,抽出一张布,将兵器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上面,其中一矛一盾显得格外耀眼,光彩夺目。他扯开嗓门开始大声吆喝道:“卖兵器了,卖兵器了,各种各样啥都有啊,想要啥兵器随便挑啊,好齐全啦……”不一会儿,他的摊位上挤满了人,里三圈,外三圈。

只见他拿起那显眼的矛,对大家说:“各位大爷大嫂,大哥大姐,看好了,这是世界上最坚固、结实的矛,它什么东西都可以刺破。”大家听了他的话,都半信半疑,嚷着对他说。:“你试试,你试试吧!”“好的!”只见他举起矛,冲到墙那边,使劲一刺,把墙刺了个洞,大家一看,边拍手边叫好。他渐渐得意了,完全把父亲教导他的话丢到了后脑勺,他转身操起旁边的盾,大声说:“这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盾,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刺破它!”大家开始议论纷纷,他着急了,刚想要辨解,突然一个老者走了出来,大声喊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顿时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应答。人们一哄而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扩写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放羊人正在屋里吃饭,他听到邻居在喊他,他急忙跑出屋外,看见邻居在他家羊圈旁,邻居说你还不快过来看一下,放羊人马上过去一看,谁知,这里有狼的爪印,而且羊圈旁边还有一个大洞和一块羊的骨头,放羊人一进去小羊们就疯了一样的在里面跑起来,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狼来过,而且还叼走了一只羊。邻居们都劝放羊人把那个大窟窿堵好,可谁知放羊人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人们拿他没办法,只好纷纷回家。

第二天早晨,放羊人像往常一样来到羊圈,一看,的羊又少了一只,而他依旧没有在意,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天,两天,三天每天他都有一只羊丢了,看来,他的损失越来越多。人们又去劝了他一次,可都是无功而返。

一次别人来这里买羊,他一只羊也没有。看见别人把大把的钞票放进包里,自己却一个子也没有,他想起了邻居的劝告,马上把羊圈补好了。

这篇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知错认错,要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可不要学习牧羊人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将期行扩写成故事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远行者模样的人,在家门口焦急的来回踱步。他,是陈太丘,正等待相约外出的友人。原来,他即将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出差,一个友人也正要去那儿看望亲戚。“我们一起走吧。”友人说。陈太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他们约定好第二天中午一起走。 可是现在早已日过三竿,陈太丘迟迟不见友人的影子。他心急如焚,因为他公务缠身,不敢耽搁太久,又不想言而无信,只好任时光飞快流逝。 终于,陈太丘失去了耐心,便快马加鞭,飞也似的赶路去了。只留下时年七岁的元方,独自在门前玩耍。 不偏不倚,陈太丘的友人就在这时哼着小曲儿乘着驴车,来了。别看元方小,他早把刚刚发生的一切看在眼里,因此对这个不守信的人没有什么好印象,于是只顾玩耍,不理睬他。 那友人晃晃悠悠的来到陈太丘家门口,左看右看没有陈太丘,嘟囔道:“这陈太丘,动作也太慢了吧,迟到了这么久!”“就你这样,谁能比你迟啊?”友人回头一看,是一个小孩。 友人不满:“去去去!小孩子一边玩儿去!别来烦我!”但他转念一想:不对!这应该就是陈太丘常跟我提起的元方了。于是换了副假惺惺的嘴脸,用甜的腻人的声音问道:“小弟弟,你是元方吧?”元方冷言道:“是又怎么样?”友人强忍住心中怒火,继续发问:“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爸爸等了你好久,你都没有来,于是他就先走了。”友人被小孩子讥笑,心中已有三分怒气,听完这一番话后,怒火暴涨。不由的骂道:“这陈太丘真不是人!明明约好中午一起走到了时候却抛下我先跑了!浪费了我这么么多时间!!” 元方反唇相讥:“你还知道浪费时间啊?明明约好中午一起走,却到了下午还不来,本身就是你不守信,我父亲过了约定时间就走了,这有何不妥?还有,你对着我骂我的父亲,那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羞愧极了,下车来想去牵元方的手以示歉意。可元方不领情,走进家门,连头都不回一下。留下友人尴尬的站在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李白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我趁爸爸在家就缠着他给我讲故事,我撒娇地说:“爸爸,您好久没给我讲故事了,我好想听您讲故事啊。”爸爸说:“好吧,就讲一个吧。”他思考了一下,说:“在讲故事之前,你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我说:“好啊,你问吧。”爸爸就说:“你知道李白是谁吗?”我想了想就说:“李白啊,我知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啊,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呢,他那首《静夜思》我会背的。”我刚准备背,爸爸就说:“对,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与他有关的趣闻,还跟这首诗有关系呢。”爸爸说,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号称“诗仙”,他留下的千古佳句数不胜数。可是他这几天身体不舒服,无法集中精力写诗了,不得不去看医生。李白来到医生那里,医生问他哪里不舒服,李白说头痛。医生就要他去做一个CT,李白心里想:“我的病会不会很严重啊?我可不能就这样英年早逝啊,我还要写更多的诗歌呢!”CT做好以后,李白拿给医生看,医生说:“检查没什么问题啊,我看你是酒喝得太多,忧愁太多了,神经倒可能有点问题呢。你不是自称是酒中仙吗?你还写了首什么《秋浦歌》,说你自己把头都愁白了,白头发都三千丈了。”李白听了,不服气地说:“我一向不是很乐观的吗?我怎么会忧愁呢?我每天都游山玩水,喝酒写诗,快乐得很啊。你没搞错吧?”医生又说:“我还发现你眼睛也不好使呢,从你那首《静夜思》就可以看出来。”李白低声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没什么问题呀?你怎么说我眼睛不好呢?”李白的眉毛都拧成了一个问号了。医生说:“你看你,把月光都看成了霜了,而且还是近在床头,居然都看错了。这眼力能算好吗?我看你是高度近视了。”医生又接着说:“不过我们这里有一套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只要3000元。还可以治疗你的白头发,只要5000元。如果你住院的话,我们还可以把你的神经衰弱治好,不过那就要80000元了。怎么样李白先生?”李白搜遍全身,也只摸出几两碎银。医生一看李白这么穷,就把他推了出去,一边还嘲讽他说:“穷鬼,没有钱就别来看病!”李白被医生给气得七窍生烟,第二天就真的一病不起了。听了爸爸讲的故事,我马上就说:“这肯定是假的,李白怎么会这么穷呢?”爸爸哈哈大笑:“当然是假的啦,因为李白写诗很喜欢用比喻和夸张,而那个医生却不懂得李白诗歌的真正用意,所以这次李白真是栽到家了。”我也跟着大笑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鹞死怀中故事扩写800字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在位期间,当朝宰相是敢于直言,数次上谏的魏征。他被唐太宗称为“吾之明镜”。唐太宗对这位宰相是又敬又怕,不敢让他抓住自己的缺点,就像个偷糖吃的小孩儿怕看见父母一样。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训练有素的鹞鹰,太宗觉得新奇,是爱不释手。就连批阅奏章时,右手执笔,左手时时地举起来。一举起来,这鹞鹰就飞冲过来,停在他的臂上。太宗再发个口令,叫它冲出去。如此举举放放,时间浪费掉不少,奏折也俞积俞多。

恰好这时魏征进来报告要紧事。太宗大老远就听见魏征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可这时手臂刚刚举起,放下又不能叫那鹞鹰在半空来个急停。只好继续举着,待鹞鹰落到臂上,急忙往内一拢,双袖一笼,将这鹞鹰藏在了怀里。说时迟那时快,魏征紧接着就进来了。本来藏得是“天衣无缝”,谁知鹞鹰不明就里,在太宗怀里闷叫了一声,正巧被魏征听到了。魏征表面上不动声色,走至太宗面前的椅子上坐下,开始汇报重事;汇报完了又说道:“臣以为陛下仍需在政事上做更多努力…”谈古论今,说纣王好妲己幽王喜褒姒;季汉后主痴酒色南陈末君迷诗词等等,言下之意是旁敲侧击这唐太宗玩物丧志的毛病,劝勉他尽早改正。

唐太宗一听魏征的话,知道事情被看穿了,虽然魏征说得隐晦,自己那点儿皇帝的面子还是没地儿搁了。既然没了面子,何苦把鹞鹰也赔上。于是他也婉言开口:“孤知道了,决心立刻努力。郑国公看这奏折,顾现下努力,今日能批完吗?”言下之意他想开始批奏折了,请魏征也早早离开。

这两个人隔着层窗纱谈话,魏征心里倒也清明得很。他又开口道:“陛下先不用着急,臣再与陛下‘剪烛长谈’些时候,想必陛下能够事半功倍,臣自己也能长进不少…”

唐太宗听魏征这话心里都凉了,怀里鹞鹰早没了动静,不知是死是活。等到魏征终于讲完离开后,把鹰掏出一看,已经捂死在怀里了。唐太宗是气得哭笑不得,既心疼这鹞鹰,又知道魏征是为了他好,恨不起来。这样的事情,魏征做得多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唐太宗修补这可以摧毁千里之堤的蚁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的扩写

全文共 2069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一: 从前,有一位牧羊人,他从小就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整天靠放羊维持生活,因为他没有亲人,就把自已的羊当成亲人,也对待羊就像对待亲人那样,羊吃的是最鲜嫩的青草,喝的是最清澈的山泉水,有时还抽出时间来帮羊梳理羊毛。为了防止羊儿丢失,他用篱笆为羊儿围了个羊圈。他有个爱好:喜欢数羊,没事时就去数羊,心里盘算着:如果到了秋天,我把羊毛剃了,把羊奶卖了,再把羊肉卖了,一定能换到很多钱,有了钱,就盖房子,有了房子,我再娶个漂亮的媳妇儿,为我生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儿想着想着,仿佛自已手里已经抱着一个男孩儿了。

有一天,他来到羊圈边,开始数羊;一、二、三、四、五咦,怎么少了一只?他揉揉眼睛,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咦,见鬼了!他倒吸一口冷气,真是岂有此理!是哪个缺德的人干的!?突然,他发现,羊圈有一个小洞,旁边还有点羊血:哦,一定是一群饿狼把我心爱的羊给吃了的。这时,邻居走了过来:你看,你的羊圈破了一个洞,快把它补起来吧。不是多此一举吗?羊都丢了,再补羊圈也没用了。牧羊人哭着说。

没想到,到了第二天,羊圈那小洞竟变成了大洞!里面的羊少了一大半!这时候,那个牧羊人走了过来一看,仿佛自已面前的大房子倒了,自已的媳妇和孩子也没了,一切美好的幻想消失了。看来,那老人说的话是对的,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哪!牧羊人想。于是,他拿起工具叮叮当当忙了一上午,把羊圈修好了。

从此,他再也没有丢失过一只羊皮,他的羊还像之前那样白白胖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做错了事情及时改正,就不会吃大亏。

作文二: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一头饿狼拖着疲倦的步子,乘着夜色,它决定到王家庄来碰碰运气。在庄里转了一圈之后,它发现有一家的羊圈居然烂了个大窟窿,真是天赐良机呀!只见它毫不费力地就钻进了羊圈,一群羊正甜甜地酣睡着,最外边的那只羊甚至还没来得及叫上一声,就被这头恶狼锋利的牙齿咬断了喉咙拖走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王二便早早得起了床,他要起身去放羊,走近一看,羊圈里流了一滩的鲜血,一只膘肥体壮的羊羔早已没有了去向。王二气得破口大骂,他就指望着把这群羊养大了卖个好价钱,准备过个好年呢。不一会,好心的街坊听见王二骂喊,他们纷纷围过询问王二发生了什么事。邻居王大爷围着羊圈转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羊圈上的那个大窟窿。赶忙对王二说:王二呀,你的那个羊圈年久失修,都烂了一个大窟窿啦,赶紧给它补上吧!王二叹了口气摇摇头,无所谓地说:唉!丢都丢了,还修它干嘛呀?众人无语纷纷散去,王二也没有再理会那个大窟窿。

又过了几天,天刚破晓,王二听见羊圈有声响,连忙走到羊圈一看,只见羊圈里是一片狼藉,一只肥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王二一屁股蹲坐在地上欲哭无泪。他后悔莫及,不该不听王大爷的劝告,现在又少了一只羊,他才算醒悟了,如果不及时修好自己的羊圈,那些羊就还会丢下去。想到这,他二话不说,赶紧找来几根粗壮的木棒,乒乒乓乓,一阵忙活,那个羊圈上的大窟窿很快就被他给修好了。

从此以后,张王二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

作文三: 一天放羊人正在屋里吃饭,他听到邻居在喊他,他急忙跑出屋外,看见邻居在他家羊圈旁,邻居说你还不快过来看一下,放羊人马上过去一看,谁知,这里有狼的爪印,而且羊圈旁边还有一个大洞和一块羊的骨头,放羊人一进去小羊们就疯了一样的在里面跑起来,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狼来过,而且还叼走了一只羊。邻居们都劝放羊人把那个大窟窿堵好,可谁知放羊人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人们拿他没办法,只好纷纷回家。

第二天早晨,放羊人像往常一样来到羊圈,一看,的羊又少了一只,而他依旧没有在意,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天,两天,三天每天他都有一只羊丢了,看来,他的损失越来越多。人们又去劝了他一次,可都是无功而返。

一次别人来这里买羊,他一只羊也没有。看见别人把大把的钞票放进包里,自己却一个子也没有,他想起了邻居的劝告,马上把羊圈补好了。

这篇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知错认错,要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可不要学习牧羊人呀!

作文四: 古时候,有个少年,家里养了许多羊。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便是将草料放进羊圈,听着羊儿咩咩欢叫的声音,看着羊儿开心吃草的样子。一天傍晚,他砍柴归来,看见羊圈破了个窟窿。因为又累又饿,他没怎么在意这事,回屋子吃了些食物,便躺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捧起鲜嫩的草叶朝羊圈走去。哎呀!羊圈破的窟窿似乎比昨日更大了些,他三步并作两步跑进羊圈数了数,羊少了好几只。

羊呢?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时,一位老邻居走过来对他说:一定是夜晚,大灰狼从坏了的羊圈里钻进去把你的羊叼走了。你家的羊不见了,但现在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少年心中十分懊悔,心想:如果昨晚把羊圈修补好,羊也就不会跑掉。但是,正如老邻居所说,虽然少了几只羊,再补羊圈也还来得及。

于是,少年赶紧从屋里拿来工具,敲敲打打,一会功夫,羊圈修补得结实牢固了。从那以后,他还是每天快乐出门快乐而归,家里的羊再也没少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错误发生的时候,如果及时改正和补救,还不算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李白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但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篇三:李白的故事作文

唐朝的着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去街上闲逛。

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

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

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针呢?”

“可是,您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矛与盾的扩写故事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的那条最繁华的街道上,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让人看花了眼。熙熙攘攘的街道另一头有一个被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小摊子,在人群的包围下,早已看不清商品的“庐山真面目”,却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围了过来。

挤过层层叠叠的人群,经历了“千难万险”,方才进到了摊前。面前的东西却令人大为失望——只不过是一套很普通的矛和盾罢了。并不珍贵的材料,算不了优美的线条,称不上精致的纹饰——这么普通的矛与盾,到底有什么值得围观的?

那摊主一见我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立马就开了口:“这位小哥儿,您还真别看不起咱这矛与盾,看着不怎好看,但这质量绝对是好得没话说!”说着还挑了挑眉,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您看这盾,说出来您估计也不信,这可是实打实的上古神器,坚硬得很!别说普通的矛和刀剑了,就是一道闪雷劈下来,估计连个印儿啊,也留不下来!”

说完又拿起一旁的矛,炫耀一般的语气:“还有我这矛,绝对尖利着呢!甭说平常的战甲和盾,您就是拿来一块儿大硬石头,搁这儿用我这矛稍用劲儿一戳,碎成块儿都是轻的!”

我听完这摊主的说辞后,禁不住垂头暗笑。那商人却还是一脸的洋洋自得,眼神里还带着一点挑衅的意味——无话可说了吧?怎么不看不起我了?八成别是吓傻了吧!

我见众人仍是没什么反应,倒也不急不躁,不紧不慢的说了这样一句话:“那么,如果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到底是你这坚不可摧的盾被你这无坚不摧的矛刺破呢?还是你这无坚不摧的矛被你那坚不可摧的盾挡下呢?”

只见那人的脸色在众人的哄笑中,青一阵,白一阵,最后窘成了一个红通通的大苹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扩写寓言故事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村里住着户有钱人,一群老鼠在这富人家里吃饱穿暖,幸福无忧。可是,这有钱人最近买了只叫“杀无敌”的猫来捉老鼠。这猫果然厉害,一上阵就杀了几名“鼠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老鼠的数目越来越少,这位富翁时常奖赏“杀无敌”大鱼大肉,“杀无敌”也更愿意为富人服务了,而再老鼠眼中,“杀无敌”不是猫,是个大恶魔!

鼠王吹响号角,着急各部的精英,在结实的“防空洞”中,开始了“千方会谈”,大家也知道了。鼠王手撑桌子,郑重地说:“杀无敌”杀了我好多兄弟,大家可有良策应敌?”大家沉默了一会儿,勇士甲站起来,说:“所谓兵者,诡道也。我们只要在杀无敌的食物中,掺入至猫死地的“杀猫无敌手”农药,它吃了自然会死!”

全场哗然,摇摇头,“不行,这药对我们也有害,何况我们搬不动那么大的瓶子呀!”勇士乙说,“我看不如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烧了这臭财主的家吧!”勇士乙得意极了。“不行啊!烧了屋子我们到哪里另谋生路呢?”老鼠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这时,一位年轻气盛的勇士丙说“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要我们在它脖子上挂个铃铛,当它来时,听到铃响,我们避开,这乃存亡之道也!”“好,这个办法妙!”“嗯,好!”……

大家都连连称好,这位勇士丙似乎挽救了鼠国,鼠王还想把王位让出。这时一位老老鼠捋着胡子,说“那谁来挂铃呢?”大家沉默不语。既然建议是你出的,这任务也就交给你吧!”勇士丙听了老者这番话,垂下了头。

“唉!你们只会纸上谈兵,这种不切实际的办法不能算好办法,故鼠国无人才矣?鼠国正走向灭亡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扩写寓言故事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老鼠们因深受猫的袭击,老鼠的数量大大减少,他们出门常常提心吊胆的。十分苦恼。于是,“我是丶尛佬尗”——鼠大王召集老鼠们一起开会,商量用什么办法对付猫的骚扰,以求平安。

一位穿西服的成年老鼠说:“我们搬家吧,让这群可恶的猫找不到我们好了。”“对对对,搬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找不到我们。”一位鼠大妈说:“怎么可以,那里那么冷淡,过去了之后,我和我的孩子哪里去找食物啊!”

一位鼠将军说:“我们跟老猫们拼了!”尛老尗连忙劝阻,说:“不要去送死啊!你别说拼了,就算再给我们六百万大鼠,也不能和猫拼啊!”

一位年长的老鼠头领说:“我们去找人来把猫吓跑,看它们还欺负我们,给人们一点钱,工资,他们就会帮助我们。”一位财务科的老鼠说:“行不通,行不通。不但我们工资不多,而且人也是我们的天敌啊,我上一次出门偷菜差点被人们打死!”

一位年轻的老鼠想了一会儿,大声说:“哈哈,老子想到一个好办法,把铃铛挂在猫脖子上,猫脖子上的铃铛一响,就说明猫来了,我们就有时间逃跑了。”“哈哈,你小子有前途啊!”尛佬尗和鼠民们开心极了,正在这时,一个不怎么说话的老鼠老头儿说话了:“咳咳,办法是不错,科室铃铛谁去挂呀!”会场又是一片寂静,空气似乎凝固了。

尛佬尗很灰心地对鼠民们说:“o(︶︿︶)o 唉,看来光说么用的啊,要行动起来才行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扩写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位牧羊人,他从小就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整天靠放羊维持生活,因为他没有亲人,就把自已的羊当成亲人,也对待羊就像对待亲人那样,羊吃的是最鲜嫩的青草,喝的是最清澈的山泉水,有时还抽出时间来帮羊梳理羊毛。为了防止羊儿丢失,他用篱笆为羊儿围了个羊圈。他有个爱好:喜欢数羊,没事时就去数羊,心里盘算着:如果到了秋天,我把羊毛剃了,把羊奶卖了,再把羊肉卖了,一定能换到很多钱,有了钱,就盖房子,有了房子,我再娶个漂亮的媳妇儿,为我生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儿想着想着,仿佛自已手里已经抱着一个男孩儿了。

有一天,他来到羊圈边,开始数羊;一、二、三、四、五咦,怎么少了一只?他揉揉眼睛,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咦,见鬼了!他倒吸一口冷气,真是岂有此理!是哪个缺德的人干的!?突然,他发现,羊圈有一个小洞,旁边还有点羊血:哦,一定是一群饿狼把我心爱的羊给吃了的。这时,邻居走了过来:你看,你的羊圈破了一个洞,快把它补起来吧。不是多此一举吗?羊都丢了,再补羊圈也没用了。牧羊人哭着说。

没想到,到了第二天,羊圈那小洞竟变成了大洞!里面的羊少了一大半!这时候,那个牧羊人走了过来一看,仿佛自已面前的大房子倒了,自已的媳妇和孩子也没了,一切美好的幻想消失了。看来,那老人说的话是对的,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哪!牧羊人想。于是,他拿起工具叮叮当当忙了一上午,把羊圈修好了。

从此,他再也没有丢失过一只羊皮,他的羊还像之前那样白白胖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做错了事情及时改正,就不会吃大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扩写寓言故事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据鼠类史书的记载,自从老鼠们住进了翠湖公园,就深受猫的侵袭,尤其是一只叫“神捕手”的猫。

“不好啦!‘神捕手’又来啦!”唉……猫又开始侵略老鼠了,这让老鼠们每天都心惊胆战。

于是,老老鼠--这只最年老,资格最深的老鼠准备在神秘山洞,开展“鼠大”第九十九次会议“叮——叮——”会议开始了,老老鼠摇着铃,只见他衣衫褴褛,拄着拐杖,还留着灰白相间的长胡子。

“咳!咳!安静!安静!”老老鼠清了清嗓子,“现在,已经是我们召开的第九十九次会议了,不用我多说,大家快提提有关对抗猫的意见吧!”“哗——”的一声,整个神秘山洞都炸开了锅。只见一位眼影涂的很重的老鼠小姐,昂着头,扇着扇子说“我来说几句吧!我们不如在家门口挂些狮子老虎的画像吧!把猫吓走!”“哼!荒唐!猫才不吃这一套呢!这招早过时了!再说,你从哪儿找来画呢?”一只中年老鼠穿着洋装轻蔑地说。“嗯——这个,这个嘛——”老鼠小姐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地坐下去了。

突然,一位年轻力壮的大汉站了起来“依我在丛林冒险的经历,不如请身手灵敏,小巧玲珑的松鼠来为我们望风吧!人家爬得高,望得远!”“哦?是吗?那位问你,松鼠朋友从哪里找来呢?”一位母老鼠一边涂着指甲油,一边说。“当然是动物园咯!据我所知,动物园也有松鼠呢!”“切!我看你是榆木脑袋!光长个,不长心眼!松鼠这么可爱,说不定还没把消息告诉我们,就给人类给抓走了呢!”这时她放下了指甲油,又开始照起镜子来。那大汉觉得母老鼠说得有点道理,嘴里嘀咕了几句就坐下去了。

就这样,老鼠们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地想出办法来,又不停地否定。

“如果各位不介意,就让小辈来说几句吧!”大家一看,原来是神童——”鼠士比亚“呀!“我们只要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猫一来,铃铛就会响,这样等猫还没发现我们,我就发现它了!”“好!这个主意好啊!”万鼠高声欢呼,还把“鼠士比亚”高高地抛向了空中。这时,一言不发的老老鼠开口了,“我倒要问问,谁有这胆量把铃铛挂在猫脖子上呢?唉——真是太天真了,唉——”。

说罢,他丢下一群瞠目结舌的老鼠走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